化工原理讲义

合集下载

精排版《化工原理》讲稿(全)

精排版《化工原理》讲稿(全)

第一单元动量传递绪论一、化工过程产品2.引出单元操作的概念(化工过程由若干单元操作和反应过程串联而成)。

二、单元操作1.单元操作概念:化工生产中,设备相似、原理相近、基本过程相同的生产过程称为单元操作。

2.单元操作分类:三传一反——P2表0-1(1)动量传递(传动):流体输送、沉降、过滤等——密度ρ、黏度μ。

(2)热量传递(传热):热交换、蒸发等——温度t、热导率λ。

(3)质量传递(传质):蒸馏、吸收、干燥等——相对挥发度α、溶解度x。

3.单元操作特点:(1)物理性操作;(2)共有性操作。

三、基本概念1.物料衡算(质量守恒)2.能量衡算(能量守恒)3.过程极限(平衡状态)——溶解,饱和;传热,温度相等。

4.过程速率(变化快慢)——过程速率=推动力/阻力第一讲流体静力学流体:气体和液体的总称(不可压缩流体、可压缩流体)。

一、主要物理量1.密度(物理性质,温度和压力的函数,可查表获得)ρ=m/V kg/m3定义式理想气体:ρ=m/V=nM/V=pM/RT(pV=nRT 符号说明:R=8.314,T=t+273)相对密度:物质密度与水的密度之比(4℃)。

常用密度:水(20℃)—998kg/m3;水银(20℃)—13.6×103 kg/m32.压力p=P/A Pa 定义式绝对压力:压力的真实值。

表压:表压=绝对压力-大气压力(压力表测得值,真实压力比大气压大的部分)真空度:真空度=大气压力-绝对压力(真空表测得值,真实压力比大气压小的部分)表压=-真空度真空度最大值=大气压常用压力:1atm≈0.1MPa=1.013bar=1.033工程大气压=10.33mH2O=760mmHg例题1-1。

二、流体静力学1.静力学基本方程的推导设:敞口容器内盛有密度为ρ的静止流体,取任意一个垂直流体液柱,上下底面积均为A m 2。

a .作用在液柱上端面上的总压力P 1 P 1= p 1 Ab .作用在液柱下端面上的总压力P 2 P 2= p 2 Ac .作用于整个液柱的重力G G =ρg A (z 1-z 2)液柱静止,垂直方向上的三个作用力的合力为零,即 :p 1 A + ρg A (z 1-z 2)-p 2 A = 0 令: h = (z 1-z 2) 整理得:p 2 = p 1 + ρg h若将液柱上端取在液面,并设液面上方的压强为p 0, 则: p = p 0 + ρg h上式均称为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式:静止流体内部某一点的压强等于作用在其上方的压强加上液柱的重力压强。

化工原理实验讲义

化工原理实验讲义

实验一 单相流动阻力测定一、实验内容1.测定给定管路内流体流动的直管摩擦系数λ及其与雷诺数Re 之间的关系曲线; 2.测定给定管路内阀门的局部阻力系数ξ。

二、实验目的1.掌握直管摩擦阻力、直管摩擦系数的测定方法及其工程意义,学会用量纲分析法规划实验; 2.掌握不同流量下摩擦系数与雷诺数之间的关系及其变化规律,学会用双对数坐标纸绘图; 3.学习U 管压差计、压差传感器测量压差、流量计测量流量的方法; 4.学习局部阻力系数的测定方法。

三、实验原理流体管路是由直管、阀门、管件(如三通、弯头、大小头等)等部件组成。

实际流体具有粘性,流体在管路中流动时,由于流体本身的内摩擦和流动过程中产生的涡流,将导致一定的机械能损失,宏观上表现为流体流动过程中有阻力。

流体在直管中流动时所受到的阻力称为直管阻力(或沿程阻力),它所产生的机械能损失称为直管阻力损失。

流体流经各种阀门、管件等部件时,因流动方向或流动截面的突然改变导致的机械能损失称为局部阻力损失。

在化工过程设计中,流体流动阻力的测定或计算,对于确定流体输送所需推动力的大小,例如泵的功率、液位或压差,选择适当的输送条件都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1.直管摩擦系数λ与雷诺数关系Re 的测定流体在水平的均匀管道中作稳定流动时,被测管道两截面间的阻力损失h f 表现为压强的降低,即:ρρp p p h f ∆=-=21 (1-1)影响阻力损失的因素很多,为减少实验工作量,降低实验实施难度,可采用量纲分析法来规划实验(量纲分析法参阅有关教材)。

由量纲分析法可以导出阻力损失的统一表达式(范宁公式):22u d l h f λ= (1-2)由式(1-1)和(1-2):22u p l d ∆=ρλ (1-3)而, μρdu =Re (1-4)λ是Re 和相对粗粗度ε/d 的函数,可表示为: ()dελRe,Φ= (1-5)对于给定的管路,λ~Re 关系可以由实验测定。

2.局部阻力系数ξ的测定局部阻力通常用当量长度或局部阻力系数法来表示。

化工原理实验讲义(应化)

化工原理实验讲义(应化)

化⼯原理实验讲义(应化)实验⼀雷诺实验⼀、⽬的与要求1、通过实验了解圆管内流体流动情况,建⽴流型概念。

2、通过流量的测定、雷诺数的计算和圆管内流线的特征,判断流体的流动型态,并测定临界雷诺数。

3、测定流体在圆形直管中层流、湍流的速度分布图。

⼆、实验原理流体作稳态流动时,其流动型态基本分为滞流(层流)、湍流两种,这两种流型的过渡状态称为过渡流。

流体流动的型态与流体的密度、粘度及流道的直径有关。

这可⽤雷诺准数来判断,⼀般为:Re≤2000为滞流Re≥4000为湍流2000三、实验主要仪器及主要技术数据实验主要仪器:雷诺仪、秒表、量筒实验主要数据:实验管道有效长度L=600mm外径d =30mm内径d i=26mm四、实验⽅法1、准备⼯作(1)向墨⽔储瓶中加⼊适量的⽤⽔稀释过的墨⽔。

(2)调整墨⽔细管出⼝的位置,使它位于实验管道的中⼼线上。

(3)轻轻打开墨⽔流量调节夹,使墨⽔从墨⽔咀流出,排出墨⽔管内空⽓,关闭调节夹。

2、雷诺实验过程(1)关闭流量出⼝调节阀,打开储⽔槽进⽔阀,使⾃来⽔充满⽔槽,并使槽内溢流堰具有⼀定的溢流量。

(2)轻轻打开管道出⽔阀门,使流体缓慢流过实验管道,排出管内⽓体。

(3)调节储⽔槽下部的出⽔阀开度,调节储⽔槽液位,使其保持恒定。

(4)缓慢地适当打开墨⽔流量调节夹,墨⽔⾃墨⽔咀流出,待墨线稳定后,即可看出当前⽔流量下实验管道中墨⽔的流线。

根据流线判断流型,并⽤秒表、量筒测定流体流量。

(5)适当的增⼤管道出⽔阀开度,通过调节储⽔槽下部的出⽔阀和进⽔阀控制储⽔槽液位,并维持⼀定的⽔槽溢流板溢流量。

适当调整墨⽔流量,使墨线清晰,稳定后,测定较⼤流量下实验管内的流动状况。

如此反复,可测得⼀系列不同流量下的流型,并判断临界流型。

3、速度分布图的测定与上述雷诺数测定相似,通过流量调节及墨线线形的判断,分别判定流型为层流、湍流时对应的管道出⽔阀的开度范围。

⾸先使储⽔槽液位恒定(此时,可通过调节储⽔槽的进⼝阀和出⼝阀使液位稳定),瞬时开关墨⽔流量调节夹,在墨⽔咀出⼝处形成⼀个墨团,观察墨团端⾯特征,打开管道出⽔阀(使出⽔阀开度在所测定流型的开度范围),观察墨团端⾯随流体流动时的变化,记下管道末端墨团端⾯的形态后,通过调节储⽔槽的进⼝阀和出⼝阀调节储槽液位,使其恒定。

化工原理讲义

化工原理讲义

化工原理绪论一、《化工原理》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作用(一)是化工类及其相近专业的一门基础技术课程和主干课程,是由理及工的桥梁,又是各种化工专业课程的基础。

《化工原理》则属于工程技术科学的范畴。

(二)从学科性质看,本课程是化学工程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化工过程中各种操作,它来自化工生产实践,又面向化工生产实践。

进行化工技术和化工过程的开发、设计、生产及单元操作。

(三)课程具有显著的工程性,要解决的问题是多因素、多变量的综合性的工业实际问题。

因此,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观点和方法也就与理科课程不同,应首先从实际出发考虑问题。

需从课程学习中得到工程设计的实际训练。

二、化工过程与单元操作(一)化工过程的特征与构成化工过程可以看成是由原料预处理过程、反应过程和反应产物后处理过程三个基本环节构成的。

反应过程是在各种反应器中进行的,它是化工过程的中心环节。

反应过程必须在某种适宜条件下进行,例如,反应物料要有适宜的组成、结构和状态,反应要在一定的温度、压强和反应器内的适宜流动状况下进行等。

而进入化工过程的初始料通常都会有各种杂质并处于环境状态下,必须通过原料预处理过程使之满足反应所需要的条件。

同样,反应器出口的产物通常都是处于反应温度、压强和一定的相状态下的混合物,必须经过反应产物的后处理过程,从中分离出符合质量要求的、处于某种环境状态下的目的产品,并使排放到环境中去的废料达到环保的规定要求;后处理过程的另一任务是回收未反应完的反应物、催化剂或其它有用的物料重新加以利用。

可见,在原料预处理和反应产物后处理过程中都要进行一系列的物理变化过程,如加热、冷却、增减压、使物料发生相变化(如汽化、冷凝、结晶、溶解等)、使均相物料中各组分进行分离、使不同相态的物料彼此分离等。

即使在反应器中,为了维持适宜的反应条件,也需组织一系列物理过程,如加入或移走热量、混合、搅拌等。

经过长期的化工生产实践发现,各种化工产品的生产过程所涉及的各种物理变化过程都可归纳成为数不多的若干个单元操作。

化工原理实验讲义(最终版)

化工原理实验讲义(最终版)
ρ—— 介质的密度,;
C0 —— 流量系数
1.标定流量曲线 通过计量筒电子称和记时器可测量去流体的重量及对应的时间,从 而测取其质量流量qm,同时又通过压差计读出对应的上、下游压差值 △p;这样根据若干个实验点的qm与△p值,便可绘制流量标定曲线qm~ △p。
2.确定流量系数Co 根据以上流量计的计算式
2.测定直管摩擦系数与雷诺准数Re的关系,将所得的~Re方程与 公认经验关系式比较;
3.测定阀门的阻力系数; 4.了解阀门开度对管路压力的影响。 二、实验意义及原理
流体在管路中流动时,由于粘性剪切力和涡流的存在,不可避免地 要消耗一定机械能。这部分机械能是不能自发地转换成其它机械能形 式,或者说在机械能中“永久”消失了,故在利用柏努利方程解决工程中 流体输送及与流动有关问题时,不可避免地必须将阻力损失项计算出 来。管路通常由直管和管件(如三通、肘管及弯头等)、阀件组成。流 体在直管内流动造成的机械能损失称为直管阻力,而通过管件、阀件等 局部障碍时,因流道截面的方向与大小发生变化而造成的机械能损失称 为局部阻力。
(4-3) 由于差压流量计节流元件的截面A0是不变的,加之介质水的密度不 变。由上述流量曲线标定实验中各流量qm与压差△p之值,便可计算出 对应的流量系数C0值。 又由于雷诺数
(4-4)
其中管径d1为输送管道内径;ρ,μ为水的密度与粘度。流速u1可用下
式计算: (4-5)
故可将流量系数C0与对雷诺数Re的关系标绘在单对数坐标上,便可得 到C0与Re的关系曲线,从而可了解流量的变化规律。
(1-1) 式中:——圆管内径,m;
u —— 流速,m/s; —— 流体密度,kg/m3; ——流体粘度,Pa·s。 一般认为Re<2000时,流动型态为层流;Re>4000,流动型态为 湍流。Re数在两者之间时为过渡区,有时为层流,有时为湍流,流动型 态与环境有关。 对一定温度的流体,在特定的圆管内流动,雷诺数仅与流速有关。本 实验通过改变水在管内的流速,观察流体在管内流动型态的变化。 三、思考题 1.影响流动型态的因素有哪些?

【免费阅读】化工原理实验讲义

【免费阅读】化工原理实验讲义

雷诺演示实验一、实验目的1 观察流体流动时的不同流动型态2 观察层流状态下管路中流体的速度分布状态3 熟悉雷诺准数(Re)的测定与计算4 测定流动型态与雷诺数(Re)之间的关系及临界雷诺数二、实验原理流体在流动过程中由三种不同的流动型态,即层流、过渡流和湍流。

主要取决于流体流动时雷诺数Re的大小,当Re大于4000时为湍流,小于2000 时为层流,介于两者之间为过渡流。

影响流体流动型态的因素,不仅与流体流速、密度、粘度有关,也与管道直径和管型有关,其定义式如下:1.1-1式中: d 管子的直径mu 流体的速度m/sρ流体的密度kg/m 3μ流体的粘度 Pa· s三、实验装置雷诺演示实验装置如图1.1所示,其中管道直径为20 mm。

图1.1 雷诺演示实验装置图1—有机玻璃水槽;2 —玻璃观察管;3 —指试液;4,5 —阀门;6 —转子流量计四、实验步骤1 了解实验装置的各个部件名称及作用,并检查是否正常。

2 打开排空阀排气,待有机玻璃水槽溢流口有水溢出后开排水阀调节红色指示液,消去原有的残余色。

3 打开流量计阀门接近最大,排气后再关闭。

4 打开红色指示液的针形阀,并调节流量(由小到大),观察指示液流动形状,并记录指示液成稳定直线,开始波动,与水全部混合时流量计的读数。

5 重复上述实验3~5次,计算Re临界平均值。

6 关闭阀1、11,使观察玻璃管6内的水停止流动。

再开阀1,让指示液流出1~2 cm 后关闭1,再慢慢打开阀9,使管内流体作层流流动,观察此时速度分布曲线呈抛物线形状。

7 关闭阀1、进水阀,打开全开阀9排尽存水,并清理实验现场。

五、数据处理及结果分析1 实验原始数据记录见下表:序号123456q(l/h)U(m/s)Re2 利用Re的定义式计算不同流动型态时的临界值,并与理论临界值比较,分析误差原因。

六、思考题1雷诺数的物理意义是什么?2 有人说可以只用流体的流速来判断管中流体的流动型态,当流速低于某一数值时是层流,否则是湍流,你认为这种看法对否?在什么条件下可以只用流速来判断流体的流动型态?流体流动阻力系数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 学习管路阻力损失( h f ) 、管路摩擦系数(λ)、管件局部阻力系数(ζ)的测定方法,并通过实验了解它们的变化规律,巩固对流体阻力基本理论的认识。

化工原理讲义()资料重点

化工原理讲义()资料重点
有的离心泵为了减少液体进入蜗壳时的碰 撞,专门在泵壳与叶轮间安装了导轮,引导液 体减少能量损失,所以泵壳是一个能量转化装 置。
(3)泵的轴封
盘根
泵壳与轴 一定要密封 好,以免液 体漏出或空 气漏进泵内
2.1.3 液体质点在叶轮内的运动情况分析
为简化液体在叶轮内的复杂运动,作两点假设:
① 叶轮内叶片的数目为无穷多,即叶片的厚 度为无限薄,从而可以认为液体质点完全沿着 叶片的形状而运动,亦即液体质点的运动轨迹 与叶片的外形相重合。
ⅰ)后弯叶片(叶片弯曲方向与叶轮旋转方向相反)
2 900
H
T
u22 2g
HT
u2c2 cos 2
u1c1 cos 1
g
ⅱ)径向叶片
2 900
HT
u22 2g
HT
u2c2 cos 2
g
ⅲ) 前弯叶片
2 900
HT
u22 2g
由此可见,前弯叶片所产生的压头最大,似乎 前弯叶片最为有利,但实际并不如此。
p1
g
z1
He
p2
g
z2
H
f
He
p2 p1
g
(z2
z1 ) H f
泵为向流体输送能量的设备
2.2离心泵
离心泵是工业生产中应用最广泛的泵种,它占 化工用泵的80%-90% 离心泵的特点:
1、结构简单; 2、流量大且均匀; 3、适用范围广、可输送腐蚀性液体、含固体悬 浮物液体。
2.1离心泵的工作原理及构造
2.1.1离心泵的工作原理
结构:叶轮B 安装在轴A上, 叶轮上有弯曲 的叶片,当轴 由外力带动时 叶轮在泵壳C 内旋转,液体 从入口D处沿 轴向垂直进入 叶轮中,通过 叶轮进入泵壳, 最后从泵的切 线出口E排出。

化工原理实验讲义讲解

化工原理实验讲义讲解

化工原理实验讲义专业:环境工程应用化学教研室2015.3实验一 流体机械能转化实验一、实验目的1、了解流体在管内流动情况下,静压能、动能、位能之间相互转化关系,加深对伯努利方程的理解。

2、了解流体在管内流动时,流体阻力的表现形式。

二、实验原理流动的流体具有位能、动能、静压能、它们可以相互转换。

对于实际流体, 因为存在内摩擦,流动过程中总有一部分机械能因摩擦和碰撞,而被损失掉。

所以对于实际流体任意两截面,根据能量守恒有:2211221222f p v p v z z H g g g g ρρ++=+++上式称为伯努利方程。

三、实验装置(d A =14mm ,d B =28mm ,d C =d D =14mm ,Z A -Z D =110mm )实验装置与流程示意图如图1-1所示,实验测试导管的结构见图1-2所示:图1-1 能量转换流程示意图图1-2实验导管结构图四、操作步骤1.在低位槽中加入约3/4体积的蒸馏水,关闭离心泵出口上水阀及实验测试导管出口流量调节阀和排气阀、排水阀,打开回水阀后启动离心泵。

2.将实验管路的流量调节阀全开,逐步开大离心泵出口上水阀至高位槽溢流管有液体溢流。

3.流体稳定后读取并记录各点数据。

4.关小流量调节阀重复上述步骤5次。

5.关闭离心泵出口流量调节阀后,关闭离心泵,实验结束。

五、数据记录和处理五、结果与分析1、观察实验中如何测得某截面上的静压头和总压头,又如何得到某截面上的动压头?2、观察实验,对于不可压缩流体在水平不等径管路中流动,流速与管径的关系如何?3、实验观测到A、B截面的静压头如何变化?为什么?4、实验观测到C、D截面的静压头如何变化?为什么?5、当出口阀全开时,计算从C到D的压头损失?六、注意事项1.不要将离心泵出口上水阀开得过大以免使水流冲击到高位槽外面,同时导致高位槽液面不稳定。

2.流量调节阀开大时,应检查一下高位槽内的水面是否稳定,当水面下降时应适当开大泵上水阀。

《化工原理》第一讲 化工原理概述

《化工原理》第一讲 化工原理概述

Ⅱ相应的设备的结构和尺寸可能不同
例如 传热 原理
传热
设备
简单的套管换热器
传热
设备
传热
设备
原理
吸收
吸收剂
相界面
气相主体
液相主体
y 界面
x
xi yi
气体
气相扩散
液相扩散
设备
8 气体
填料塔
吸收
7 液体
6 5 4 3 2
1
溶剂
气体 板式塔
板式塔
设备
吸收
溶剂
气体
填料塔
乱堆填料
规整填料
设备,是研究过程规律的目的,包括设备的设计、选型、调 试等。
绪论
四、如何学习化工原理
1、化工原理的研究对象
三传,即动量传递、热量传递及质量传递,简称传递过程, 以物料恒算、能量恒算、传递速率、平衡关系为依据, 计算分为设计型和操作型两大类
2、化工原理的研究方法
1)数学模型方法
包括解析法和半经验半理论方法
2)实验方法
以量纲分析或相似理论为指导,可避免 建立数学方程
绪论
五、学习化工原理后,应达到的水平
1、能理论联系实际用工程和经济观点解决化工单元操作中 的各类问题
2、筛选合理的单元操作完成给定的生产任务 3、在设备设计工作中会寻求所需的经验数据或公式 4、能管理和调试运转的设备,遇到故障时找出原因并能及 时排除
第一讲绪 论
主要内容
一、化工原理概述 二、单位制及其换算
(一)单位及单位制 (二)物理量及经验公式的单位换算
三、物料衡算
(一)稳态的物料衡算 (二)非稳态的物料衡算
四、能量衡算
(一)稳态的能量衡算 (二)非稳态的能量衡算

化工原理概况讲义

化工原理概况讲义

3、吸收
吸收分离操作:利用混合气体中各组分在液体中溶解度差
异,使某些易溶组分进入液相形成溶液,不溶或难溶组分仍 留在气相,从而实现混合气体的分离。
吸收剂
气体吸收是混合气体 中某些组分在气液相 界面上溶解、在气相 和液相内由浓度差推 动的传质过程。
y x
界面
气体
煤气脱苯
洗油 脱苯煤气

系 统 ∑Q入 积累 Q ∑Q出
图1-3 热量衡算示意图
热量衡算式: ∑Q入 = ∑Q出 + Q 稳定的连续性操作:∑Q入 = ∑Q出
(1-3) (1-4)
3、平衡关系:
平衡关系可以确定过程进行的方向、程度, 平衡状态是过程进行的极限。 例如:
气相摩尔分率
1 0.9 0.8 0.7 0.6 0.5 0.4 0.3 0.2 0.1 0 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
2)按单元操作遵循的基本规律分: 动量传递过程:
遵循流体力学基本规律的单元操作: 流体输送、沉降、过滤和离心分离等
热量传递过程:
遵循热交换基本规律的单元操作: 如传热、蒸发等
质量传递过程:
遵循通过扩散,从一相转移到另一相的过程: 吸收、吸附、蒸馏、萃取、离子交换、膜分离等
• 化工计算的基本原则

直接接触式换热器(混和式换热器)
蓄热式换热器(回流式换热器、蓄热器)

沉浸式蛇管换热器
使用:沉浸在盛有被加热或被冷却介质容器中,两种流 体分别在管内、外进行换热。

喷淋式蛇管换热器
将蛇管成排地固定在钢架上,被冷却的流体在管内 流动,冷却水由管排上方的喷淋装置均匀淋下。
套管式换热器

化工原理流体流动阻力讲义

化工原理流体流动阻力讲义

M L M L -2 -1
jk ck abc3 jk q
根据因次一致性原则,上式等号两侧各基本量因次的指数必然
相等,所以
对于因次M j+k=1
对于因次θ -c-k=-2
对于因次 L a+b+c-3j-k+q =-1
返回
1这6里方程式只有3个,而未知数却有6个,自然不能联立解出
各未知数的数值。为此,只能把其中的三个表示为另三个的函数来 处理,设以 b、k、q 表示为a、c 及 j 的函数,则联解得:
de
4
ab 2(a b)
2ab ab
返回
说26明: (1)Re与hf中的直径用de计算;
hf
Re
l
de deu
u2 2
(2)层流时:
C
Re
正方形 C=57 套管环隙 C=96
(3)流速用实际流通面积计算 。
u Vs A
实际的流 通截面积
u
Vs
4
de2
返回
27
1.4.2 局部阻力
湍流流动下,局部阻力的计算方法有阻力系
数法和当量长度法
一、阻力系数法
将局部阻力表示为动能
u2 2
的一个倍数。
h'f
u2 2
J/kg

H
' f
u2 2g
J/N=m
ζ——局部阻力系数 ,无因次
返回
12.8 突然扩大
(1 A1 )2
A2
hf '
u12 2
0—1
u1 — 小管中的大速度
返回
229. 突然缩小
( A2 1)2
A0
h'f

化工原理 讲义

化工原理  讲义

第一章流体流动fluid flow本章要点★ 学习流体力学原理的目的在于分析与解决化工生产中大量存在的流体流动问题,并为各单元操作的学习提供理论基础。

流体流动原理是物理力学对流体流动现象的应用和发展。

★ 与位能基准一样,静压强也有基准。

工程上常用绝对零压线和大气压线两种基准。

在同一计算中,应注意用统一的压强基准。

★ U形测压管或U形压差计的依据是流体静力学原理。

应用静力学的要点是正确选取等压面。

★连续性方程与机械能衡算方程是描述流体流动过程的基本方程,是分析与计算流体流动过程的基本工具,它们分别是质量守恒定律和热力学第一定律用于流体流动过程的结果。

1.物料衡算---连续性方程一维稳定流动的连续性方程使用条件:将流体视为由无数质点彼此紧靠着而构成的连续体,如果用于管内流动时,流体必须充满全管,不能有间断之处。

2.机械能衡算---柏努力方程流体在流动时要作功克服流动的阻力,其机械能有所消耗,消耗了的机械能转化为热,将流体的温度略为升高,既增加流体的内能。

使用条件:假设流体是不可压缩的;流动系统中无热交换器;流体温度不变;并且流体在某种程度上可视为没有阻力的理想流体。

★流体按其流动状态有层流与湍流两种流型,这是有本质区别的流动现象。

在流体流动、传热及传质过程的工程计算中,往往必须先确定之。

流型判断依据是Re的数值。

★流体在管路中的流动阻力损失包括直管摩擦阻力损失和局部摩擦阻力损失,这是两种有本质区别的阻力损失。

前者主要是表面摩擦,而后者主要是涡流造成的形体阻力损失。

3.管内流动的阻力损失计算直管摩擦损失-----范宁公式实际流体在流动过程中因克服内摩擦而消耗机械能,故衡算式中要增加损失项,才能使输入与输出平衡。

使用条件:范宁公式是计算管内摩擦损失的通用算式,适用于不可压缩流体的稳定流动,此公式对于层流和湍流都适用。

第一节概述1、流体—液体和气体的总称。

流体具有三个特点:①流动性,即抗剪抗张能力都很小。

化工原理实验讲义(最终版)

化工原理实验讲义(最终版)

目录绪论 (1)实验一雷诺实验 (3)实验二伯努利方程实验 (4)实验三流体流动阻力的测定 (6)实验四流量计校核实验 (10)实验六恒压过滤常数的测定 (15)实验七传热实验 (17)实验八精馏实验 (23)实验十干燥实验 (29)绪论一、化工原理实验的特点《化工原理》是化工、食品、生物工程、环境工程等专业的重要技术基础课,它属于工程技术学科,故化工原理实验也是解决工程问题必不可少的重要部分。

面对实际的工程问题,其涉及的物料千变万化,操作条件也随各工艺过程而改变,使用的各种设备结构、大小相差悬殊,很难从理论上找出反映各过程本质的共同规律,一般采用两种研究方法解决实际工程问题,即实验研究法和数学模型法。

对于实验研究法,在析因实验基础上应用因次分析法规划实验,再通过实验得到应用于各种情况下的半理论半经验关联式或图表。

例如找出流体流动中摩擦系数与雷诺准数和相对粗糙度关系的实验。

对于数学模型法,在简化物理模型的基础上,建立起数学模型,再通过实验找出联系数学模型与实际过程的模型参数,使数学模型能得到实际的应用。

例如精馏中通过实验测出塔板效率将理论塔板数和实际塔板数联系起来。

可以说,化工原理实验基本包含了这两种研究方法的实验,这是化工原理实验的重要特征。

虽然化工原理实验测定内容及方法是复杂的,但是所采用的实验装备却是生产中最常用的设备和仪表,这是化工原理实验的第二特点。

例如流体阻力实验中,虽然要测定摩擦系数与雷诺数及相对粗糙度的复杂关系,但使用的却是极其简单的泵、管道、压力计、流量计等设备仪表。

化工原理实验的这些特点,同学们应该在实验中认真体会,通过化工原理实验对这些处理工程问题的方法加深认识并初步得以应用。

1二、化工原理实验的要求1.巩固和深化理论知识。

化工原理课堂上讲授的主要是化工过程即单元操作的原理,包括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

这些内容是很抽象的,还应通过化工原理实验及实习这些实践性环节,深入理解和掌握课堂讲授的内容。

化工原理讲解

化工原理讲解

1.(1)所有的单元操作都可分解为:动量传递、热量传递、质量传递这三种传递过程和他们的结合。

传递过程是联系各单元操作的一条主线。

(2)化工原理课程的研究方法:试验研究法(经验法)、数学模型法(半经验半理论法)、解析法。

研究工程问题的方法是联系各单元操作的另一条主线。

(3)化工过程计算分为设计型计算和操作型计算(4)单位换算!2.压力表:表压=绝压-大气压真空度=大气压-绝压表压=-真空度3.怎么防止出现气缚和汽蚀:离心泵无自吸能力,启动前必须向泵内灌满被输送的液体4.气蚀:叶轮入口附近的液体压力等于或小于输送,温度下液体的饱和蒸汽压液体会汽化,含气体的液体进入叶轮高压区,气泡会破灭,产生局部真空,周围的液体会占据原气泡的空间,在巨大冲动反复作用下,使叶片表面材质疲劳,从开始点蚀到形成裂缝,导致叶轮或泵壳破坏。

气缚:离心泵之前没有向泵内灌满被输送的液体,由于空气密度低,叶轮旋转后产生的离心力小,叶轮中心不足以形成储槽内液体的低压,因而虽启动离心泵也不能输送液体。

5.(1)关闭出口阀门:轴功率随流量的增大而上升,减少启动电流,保护电动机(2)停泵时:防止液体倒流,保护叶轮、6.离心泵工作点选择:离心泵的工作点使泵的特性曲线H-Q与管路特性曲线He-Qe的曲线交点。

离心泵使用:①灌满水②开启前出口阀关闭(目的:保护电机;泵里的水可以避免喷出,烧坏电机)③下门调节流量7.提高传热效率的措施:(1)改变空气流速(2)增大传热面积(3)增大平均温度差(4)增大传热系数8.流动形态判据:求Re9.稀溶液满足——亨利定律:P*=EX P*=C/H y*=mx10.对流传质速率方程(牛顿冷却定律):NA =kL(CAi-CAb)11.蒸馏、吸收原理:(1)气体吸收原理:根据气体混合物中各组分在某液体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而将气体混合物及逆行分离。

(2)蒸馏原理: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挥发度的差异而实现组分的分离与提纯。

12.回流是精馏与普通蒸馏的本质区别13.全回流及其作用?(1)全回流:上升至塔顶的气相冷凝后全部回到塔内的操作方式(2)作用:可以缩短稳定时间并且便于操作控制15.负荷性能图由以下五条线组成:漏液线、雾沫夹带线、液相负荷上限线、液相负荷下限线、液泛化液泛现象(液冷)出现的原因:由于液体不能顺利向下流动,使填料层的持液量不断增大,填料层内几乎充满液体,气速增加很小引起压降的剧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工原理绪论一、《化工原理》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作用(一)是化工类及其相近专业的一门基础技术课程和主干课程,是由理及工的桥梁,又是各种化工专业课程的基础。

《化工原理》则属于工程技术科学的范畴。

(二)从学科性质看,本课程是化学工程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化工过程中各种操作,它来自化工生产实践,又面向化工生产实践。

进行化工技术和化工过程的开发、设计、生产及单元操作。

(三)课程具有显著的工程性,要解决的问题是多因素、多变量的综合性的工业实际问题。

因此,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观点和方法也就与理科课程不同,应首先从实际出发考虑问题。

需从课程学习中得到工程设计的实际训练。

二、化工过程与单元操作(一)化工过程的特征与构成化工过程可以看成是由原料预处理过程、反应过程和反应产物后处理过程三个基本环节构成的。

反应过程是在各种反应器中进行的,它是化工过程的中心环节。

反应过程必须在某种适宜条件下进行,例如,反应物料要有适宜的组成、结构和状态,反应要在一定的温度、压强和反应器内的适宜流动状况下进行等。

而进入化工过程的初始料通常都会有各种杂质并处于环境状态下,必须通过原料预处理过程使之满足反应所需要的条件。

同样,反应器出口的产物通常都是处于反应温度、压强和一定的相状态下的混合物,必须经过反应产物的后处理过程,从中分离出符合质量要求的、处于某种环境状态下的目的产品,并使排放到环境中去的废料达到环保的规定要求;后处理过程的另一任务是回收未反应完的反应物、催化剂或其它有用的物料重新加以利用。

可见,在原料预处理和反应产物后处理过程中都要进行一系列的物理变化过程,如加热、冷却、增减压、使物料发生相变化(如汽化、冷凝、结晶、溶解等)、使均相物料中各组分进行分离、使不同相态的物料彼此分离等。

即使在反应器中,为了维持适宜的反应条件,也需组织一系列物理过程,如加入或移走热量、混合、搅拌等。

经过长期的化工生产实践发现,各种化工产品的生产过程所涉及的各种物理变化过程都可归纳成为数不多的若干个单元操作。

可见,除反应器中的反应过程外,流程中包括了流体流动、流体输送、过滤、混合、汽化、冷凝冷却、加热、吸收、精馏等物理过程,这些过程都是在特定的设备中进行的。

可以说,任何一个化工生产过程都是由若干种完成特定任务的设备(包括反应器、完成各单元操作的设备和贮料设备)按一定顺序、由各种管道和输料装置连接起来的组合体。

(二)单元操作的研究内容与分类1.单元操作:根据化工生产的操作原理,可将其归纳为应用较广的数个基本操作过程,如流体输送、搅拌、沉降、过滤、热交换、蒸发、结晶、吸收、蒸馏、萃取、吸附及干燥等,这些基本操作过程称为单元操作。

任何一种化工产品的生产过程都是由若干单元操作及化学反应过程组合而成的。

各种单元操作都是依据一定的物理或物理化学原理,在某些特定的设备中进行的特定的过程。

过程和设备是相互依存的,因此《化工原理》研究内容主要是各种单元操作的基本原理与单元操作过程计算、典型单元操作设备的合理结构及其工艺尺寸的设计与计算、设备操作性能的分析以及组织工程性实验以取得必要的设计数据,找出强化过程、改进设备的途径。

2.单元操作分类根据操作方式,又可将单元操作分为连续操作和间歇操作两类。

(1)在连续操作中,物料与能量连续地进入设备,并连续地排出设备。

过程的各个阶段是在同一时间、在设备的不同空间位置上进行的。

例如水吸收塔对HCN的吸收。

(2)间歇操作的特点是操作的周期性。

物料在某一时刻加入设备进行某种过程,过程完成后将物料一次卸出,然后开始新的周期。

间歇过程的各个阶段是在同一设备空间而在不同时间进行的。

如水壶中烧开水是间歇操作,而工业锅炉中产生水蒸汽则是连续操作。

连续操作适于大规模生产,其原料消耗、能量损失和劳动力投入都相对较少,因而操作成本也相应较低,同时也较易实现操作控制与生产自动化。

间歇操作的设备较简单,因而设备的投资较低,操作灵活性较大,适于小批量规模生产以及某些原料或产品品种与组成多变的场合。

根据设备中各种操作参数随时间的关系,又可将单元操作分为:(1)不定常操作:操作中设备中各部分的操作参数随时间而不断变化。

这种情况通常是由于同一时间内进入和离开设备的物料量和能量并不相同,且随时间而变化,因而导致设备内部发生物料和能量的正的或负的积累。

(2)定常操作:操作中设备内各种操作参数统计水平上不随时间而变。

对定常操作的物理过程,进、出设备的物料量或能量应相等,且不随时间而变,设备内部也不发生物料或能量的积累。

3.单元操作的特点:( 1 )单元操作进行的绝大多数都是物理过程。

这些操作只改变物料的状态或物理性质。

比如相态的变化(冷凝)、浓度、组成的变化等,而物料的化学性质不变。

( 2 )单元操作是化工、制药、食品生产过程中共有的操作。

由于生产中处理的物料种类繁多,而且物理性质千差万别,所以化工过程是各种各样的。

但是所有的化工过程都是由上面提到的若干种单元操作组合而成。

如聚氯乙烯生产,由流体流动,传热,吸收,精馏,干燥过程等单元操作加上反应组合而成。

合成氨生产是由流体流动,传热,吸收,物料的增压,加上反应组合而成。

( 3 )虽然各种单元操作在不同化工过程中起着各自的作用,但是同一类单元操作,其基本原理和所用的设备均相同。

4.单元操作的研究方法单元操作有共同的研究方法。

化工原理这一工程学科面对的是真实的、复杂的生产问题,即特定的物料,在特定的设备中,进行特定的过程。

然而实际问题的复杂性并不完全在于过程本身,而首先在于化工设备的复杂的几何形状和千变万化物性。

对此有两种基本研究方法:①数学模型法。

即半理论半经验的方法。

这种方法是立足于对实际问题做出合理的简化,从而使方程得以建立。

即对实际过程进行抽象简化,抓主要矛盾,忽略次要因素,建立过程的物理模型,从而建立数学模型,最后求解(分析解,数值解,图解,计算机求解)模型中的一些系数由实验验证。

➁实验模拟法。

即经验方法。

这是一种传统的方法,它避免了对复杂的过程建立方程,直接用实验测取各种变量之间的联系。

如阿司匹林(三)单元操作与工程观点课程的学习目的就是应用这些具有一般性的基本概念和知识,针对不同场合和不同生产对象,具体地去解决某个特定的化工实际过程中需要配置的各种单元操作过程和设备的开发、设计与操作问题。

这些问题都具有强烈的工程性,具体表现在:1.过程影响因素多对于每一种单元操作,其影响因素通常可划分为物性因素、操作因素和结构因素三类:(1)物性因素同一类单元设备可用于不同物系,物料的物理性质(如密度、粘度、表面张力、导热系数等等)和化学性质必对过程发生影响。

在很多情况下,物系的物性对于单元设备的选型与设备的操作性能有决定性的影响。

(2)操作因素设备的各种操作条件,如温度、压强、流量、流速、物料组成等,在工业实际过程中,它们经常会发生变化并影响过程的结果。

(3)结构因素是指单元设备内部与物料接触的各种构件的形状、尺寸和相对位置等因素,它们首先对物料在设备内的流动状况发生影响,并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传热和传质过程的进行。

2.过程制约条件多在工业上要实现一个具体的化工生产过程,客观上存在许多制约条件,如原料来源、冷却水的来源与水温、可供应的设备的结构材料的质量和规格、当地的气温和气压变化范围等。

同时,单元设备在流程中的位置也制约了设备的进、出口条件。

此外,还受安全防火、环保、设备加工、安装以及维修等条件的制约。

3.效益是评价工程合理性的最终判据进行工业过程的目的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取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是合理地组织一个工业过程的出发点,也是评价过程是否成功的标志。

4.理论分析、工业性试验与经验数据并重由于工业过程的复杂性,许多情况下,单纯依靠理论分析有时只能给出定性的判断,往往要结合工业性试验、半工业性试验(也称中间试验)才能得出定量的结果。

在过程设计与操作分析中也广泛使用各种经验数据,它们是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熟练地运用这些经验数据,做到心中有“数”,对提高工作效率和可靠性将是非常有益的。

(四)单元操作与“三传”过程①动量传递过程。

研究流体的流动和流体与固体接触时,其间发生相对运动时的基本规律。

以流体力学为基础的各单元操作均属这种过程。

如流体的输送,沉降,过滤等。

②热量传递过程。

研究传热的基本规律,以及主要受这些规律支配的若干单元操作。

如热交换,蒸发等。

③质量传递过程。

研究物体通过相界面的迁移过程的基本规律,以及受这些规律支配的若干单元操作,如精馏,吸收,干燥等。

动量传递的概念,可以通过力学上的牛顿第二定律来理解。

根据这一定律,有F=ma∵a=v/t∴F=mv/tFt=mv式中,F是作用于质量为m的物体上的外力,而a是在外力F作用下引起该物体的加速度。

由式中,mv是质量与瞬间速度的乘积,也就是物体的瞬间动量,而F就是物体的瞬间动量随时间的变化率。

因此,牛顿第二定律可理解为外力引起物体本身的动量变化并等于其动量变化率,作用于物体的外力可以通过其引起的动量变化率来度量。

另一方面,两物体间的力的作用又可看成是物体间发生动量传递的结果。

例如,一个具有较高动量的球A在某瞬间与一具有较低动量的球B发生碰撞。

(1)流体的动量传递在流体流动过程中,一般总存在着不同宏观速度的流体层与静止的壁面、不同速度的流体层之间的作用力以及壁面对流动流体的阻力,它们都是动量传递的结果。

这是因为,在流体中总是存在着无数流体分子的随机热运动,在一定条件下,也会存在流体质点(它是由大量分子构成的流体集团)的随机运动,因此总有一部分流体分子和质点是在垂直于宏观流动方向上运动的,它们带着各自的宏观速度和宏观动量互相碰撞,于是发生动量的传递与交换,也就发生了上述力的相互作用,并会引起不同速度流体层的动量变化,即流动情况的变化。

因此,通常把流体流动过程看成是一种动量传递过程。

(2)热量传递和质量传递正是由于流体中存在着分子的随机运动和流体质点的随机运动,使不同温度层或浓度层之间发生了热量传递和质量传递。

大部分单元操作都涉及流体系统,流体的流动情况对热量传递和质量传递的速率以及流动过程中的能量损耗都有显著影响。

因此,在各类单元操作设备中,合理地组织这三种传递过程,达到适宜的传递速率,是使这些设备高效而经济地完成特定任务的关键所在,也是改进设备、强化过程的关键所在。

(五)单元操作计算的基本内容1.设计型计算:为完成规定的设计任务(一定的处理能力和操作要求),计算过程需要的时间、设备的工艺尺寸(如设备的直径、高度等)、外加功率和热量等。

它是进一步完成设备的机械设计或选型所必须的。

2.操作型计算:对于已有的操作设备(即设备的工艺尺寸一定),核算其在不同情况(操作因素、物性因素变化时)下对操作结果的影响或完成特定任务的能力。

它对确定适宜的操作条件、分析操作故障、了解设备性能以及保证设备正常操作都是十分重要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