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藤嘉一
加藤嘉一用“第三只眼看中国
我曾经看过东京学生协会的一项统计,在东京读书的大学生,大学四年下来全靠父母接济的人,还不到东京全体大学生总数的20%。如果你从来没有勤工俭学过,肯定会被周围同学瞧不起,甚至连找女朋友都很困难,因为不打工意味着你心智不成熟,连供养自己的能力都没有,哪个女孩儿还敢指望你?
也许你会好奇,日本大学生都靠什么养活自己?说起来可能很残酷,即便是东京大学等著名学府的学生,也得去做“体力活”。虽然名校学子可以去担任家教,但这种舒坦的工作时间短,远远不够支撑日常开销。所以,一个东京大学的学生必须每月做家教24小时以上,另外还要在麦当劳至少打34小时的工,才能刚够最低生存线。普通和日本大学生比比
最近网上流传着一部由2009年日本同名畅销小说改编的日剧《打工仔买房记》。主人公大学毕业后仅工作了三个月就辞职回家,对着电脑过着懒散生活。赋闲的第二个月,父亲郑重要求他必须每月上缴2万日元的伙食费,理由是:“你自己选择了被社会淘汰,但不意味着我就有义务供养你。”
加藤嘉一,一个来自日本的留学生,用“第三只眼看中国”,指出中国的大学生“从被包办到求包办”,已严重落后于日本学生。
2010年暑假,某高校的学生们在BBS上态度激烈地要求学校装空调,于是,校长跑到宿舍去实地调研。然而4人的学生宿舍里,只有一位同学铺了凉席。学生坦白告诉校长:“懒得换。”还有一名学生振振有辞:“再过不久天气就会凉快了,到时候又得换回棉絮,多麻烦!”校长哭笑不得,只能一声叹息:“连生活都无法料理好的学生,你很难想象他们会有努力追求和创造未来的动力。”
这在我的中国同学看来很不可思议,觉得父亲未免太无情。大多数中国年轻人认为,父母出钱供你读书,为你准备房子,甚至提供操办婚礼的资金,乃是天经地义的事。很多大学生从小到大都抱着求包办的心态,所以生存能力远远落后于同龄的他国年轻人。
加藤嘉一一个日本人的中国观
加藤嘉一:一个日本人的中国观作者:田磊来源:《畅谈》2012年第02期在北京的地铁里,津津有味地看《人民日报》,被中国乘客围观取笑。
在日本伊豆海边的家里看中国的新闻联播,用中文发微博,跟一群中国青年辩论。
不断地到中国各个大学演讲,像明星一样被中国学生追捧,当然,偶尔也会被怒骂……自从8年前来到中国,生于1984年的加藤嘉一的生活开始变得丰富多彩,如今,他已是个在日本和中国都小有名气的作家,写了10几本书,要麼跟中国人谈日本,要麼跟日本人论中国,在日本和中国的主流媒体上都开有专栏,各种各样的演讲、电视片约不断。
2011年底,在北京的一间咖啡馆见到加藤嘉一时,他说,他打算离开中国了,呆了8年,中国太热闹,他则有些疲倦,但不管将来以什麼身份,站在什麼角度,对中国的观察,用中文进行的表达都不会中断。
他也不讳言,这些观察根本目的还是要为日本服务。
日本人在中国一所大学演讲时,一个学生向加藤嘉一提问,如果将来中日必有一战,你会怎麼办?他只回答了5个字:我是日本人。
虽然他写了一本书《爱国贼》,批判那些成天把爱国主义挂嘴上的民族主义者,但在聊天中,加藤嘉一自己爱国者的形象比他书里那些还要鲜明,当然他爱的是日本。
加藤嘉一说,在来中国之前,他并不是这样的。
“我在日本时,是很讨厌日本的,就像今天很多中国人一样,好像很讨厌自己的国家。
”而他从小就是个另类而个性突出的孩子。
更重要的是,日本是个年功序列的社会,你能说什麼,做什麼,很多时候不取决于你的实力,而取决于你的年龄和阶层。
年轻人要闭嘴,装不知道,装没听到,这对于一个生于日本乡下穷苦家庭、偏偏又个性突出、学业优异的青年来说,无疑是痛苦不堪的。
所以,刚来中国的几年,加藤嘉一都带着一种向日本社会复仇的心理。
“我就是特别想逃离那个社会来到中国,刚开始觉得很爽,这个地方很大,大家都一样。
后来我被舆论战卷进去,人家骂日本不好我就很不高兴,我开始疑惑,我原来不是很讨厌日本的吗?不是想复仇的吗?怎麼人家说日本不好就讨厌他们了,喜欢日本了。
甘肃农业大学取消加藤嘉一讲座事件解读
3、个人著作
独著:《日本的逻辑》《 中国的逻辑》《致困惑中的年 轻人》《七日谈:来自民间的 中日对话》《以谁为师?—一 个日本80后对中日关系的观察 与思考》《中国,我误解你了 吗?》《从伊豆到北京有多远 》 编辑:译著《如果高中棒 球队女子经理读了彼得· 德鲁 克》,作者:岩崎夏海;《日 本走向何方》,2009年,中信 出版社,作者:小原雅博。
支持加藤嘉一方
关键词:行政干预学术、我的!我相信加藤不会说那些不负责任的话! ——行政干涉学术,这就是中国出不了大师的根本原因 ——义和团式的仇恨,极端民族主义真可怕。 ——一个八零后的日本小青年把一个学校吓成这样,还敢谈民族的荣誉和 尊严,笑死一国人了。 ——加藤嘉一是日本人没错,但他是日本右翼吗?他支持军国主义吗?如 果他不是,我们这样对他,只会让日本右翼和军国主义在日本更吃香。 从加藤嘉一的文章看,他的立场和中国人是不可能相同的,但是他也是 为了中日友好交流做自己的努力。 ——甘肃的知识界最近无知到了可笑的地步。
部分作品
4、多方质疑
A、曾经考上东京大学但放 弃? B、北大任教、在北大朝鲜 半岛研究所工作?庆应大学 SFC研究所上席研究员? C、在各种媒体采访中有“ 曾经考上哈佛大学,但没有 去”,“胡锦涛专程来北大 见我”,“中日两国高层都 支持和鼓励我” 等等言辞 ,不无夸张之嫌 D、水平和学术品格受质疑
一网友有趣总结
一个很有趣的现象,支持甘肃教育厅这批糊
涂官老爷的大都爱爆粗口,爱给人戴帽子, 而反对他们做法的大都就事论事,有理有据 !
四、讨论:甘肃农业大学是否应该邀请加藤加一?
1、国外类似事件:伊朗总统舌战 哥伦比亚大学 2007年9月24日,伊朗总统 马哈茂德· 艾哈迈迪-内贾德在美 国哥伦比亚大学发表了演讲。然 而内贾德此前曾出言否认犹太人 遭大屠杀,受到以色列和美国犹 太人社区的抗议。哥伦比亚大学 邀请伊朗总统的决定受到美国各 界多方反对。哥伦比亚大学校长 博林杰力排众议,坚持邀请内贾 德赴该校演讲。
出身不好却成功的例子
出身不好却成功的例子就因为你出身不好,就注定比别人要低一等吗?不!出身你无法改变,但命运掌握在你自己手里,你同样可以去追求成功。
店铺精心为大家搜集整理了出身不好却成功的例子,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出身不好却成功的例子篇1他出生在四川,是穷孩子出身,初中毕业就外出打工。
1997年7月,他应聘一家房地产代理公司的发单员,底薪300元,不包吃住,发出的单做成生意,才有一点提成。
上班第一天,老板讲了很多鼓励大家的话,其中一句“不找借口找方法,胜任才是硬道理”让他印象深刻。
上班后,他劲头十足,每天早晨6时就出门,晚上12时还在路边发宣传单。
他连续拼命干了3个月,发出去的单子最多,反馈的信息也最多,却没做成一单生意。
为了给自己打气,他把老板告诉他的那句“不找借口找方法,胜任才是硬道理”写在卡片上,随时提醒自己。
他的业务渐渐多起来,公司把他从发单员提拔为业务员。
当时,公司销售的楼盘是位于北京市西三环的高档写字楼,每平方米价值2000美元。
这种高档房,每卖出一套,提成丰厚。
他暗自高兴,以为马上就能做出成绩。
然而,两个月过去,他一套房都没卖出去。
终于有一天,有一名客户来找他。
他喜忧参半,喜的是终于有客户,忧的是不知该如何跟客户谈。
他脸憋得通红,手心直冒汗。
但是,除了简单地介绍楼盘的情况外,他不知道再讲些什么,只能儍儍地看着对方。
结果,客户失望地走了。
“不找借口找方法,胜任才是硬道理。
”他不断地给自己鼓劲,开始苦练沟通技巧,主动跟街上的行人说话,介绍楼盘。
两个月后,说话能力提高许多。
有一天,一个抱着箱子的人向他打听三里屯的一家酒吧在哪里。
他热情地告诉对方,但对方还是没有听明白,他干脆领对方去,还帮对方抱箱子。
告别时,他顺手发一张宣传单给对方。
那个人很感兴趣,第二天就找到他购买两套房,并说:“我平时很烦别人向我推销东西,但你不同,值得信赖。
”这一单让他赚到一万元。
更让他激动的是,他相信自己能胜任这份工作。
但他的成绩并不好,每个月只能卖出一两套房,在业务员里属于比较差的。
中国男人真的那么“丑”吗?
前阵子,中国男人深陷“配不上中国女人”的舆论泥淖之中,而最近却“越陷越深”。
《中国男人调查》一书重新被公众翻开,其中有对中国男人尖锐的评价——外国女人对中国男人的评价:脏、没礼貌、不自信。
外国男人对中国男人的评价:为何如此浅薄与软弱。
那么,中国男人真的那么“丑”吗?看看外国人怎么说吧。
1、法国女人说:中国男人不爱干净在《中国男人调查》的访谈调研阶段,有60.7%的外国女性都表示对中国男人不感兴趣,她们在中国期间发现的有吸引力的中国男人的平均数量仅为1.6,造成这一结果的直接原因就是中国男人的“脏”。
一位在世界500强跨国公司上海总部工作的法国女士说:“很多中国男人让我觉得很不干净,而干净在我们的文化中是最基本、最重要的!”另一位在上海某国总领事馆工作的外籍女士则描述得更为具体:“他们不洗头发,衣服总有一股味道,牙齿也刷得不干净。
我刚见过一位在上海某所著名大学读书的学生,他很聪明,家里条件也很不错,但是他的牙齿好像一个星期没刷过。
”此外,随地吐痰、留长指甲、口气不清新等也是被用来吐槽中国男人“脏”的重要论据。
2、德国女生说:中国男人缺乏绅士风度在“中国男人的最大缺点”的问卷调查中,“中国男人没有礼貌,缺乏绅士风度”一项得票最高。
一位在上海读书的德国女生不仅参与了投票,还指出如此问题产生的原因:中国传统中根深蒂固的男尊女卑思想、基础教育中公德教育的缺失,以及独生子女养尊处优、不懂得分享。
而落实到具体的行为,则是不遵守排队、先下后上、礼让行人等基本的社会秩序;没有“女士优先”的观念;和女人、老人抢座位;缺少餐桌礼仪;违反交通规则等。
除却个人修养不足,调查中得票很高的“中国男人的最大缺点”便是不自信。
虽然21.4%的受访者表示并不排斥与中国男人交往,但是“他们害羞、胆小、缺乏自信”。
一位英国的受访女性表示,这种不自信通常表现为两个极端:一种是“甚至不敢直视我的眼睛”;另一种则是“用找到外国女朋友来炫耀自己”,“归根到底,这都是内心既虚弱又虚荣的体现。
中日关系
决定中日关系走向对于更长远的中日关系,加藤嘉一指出:决定中日关系未来走向有三个方面,一是领土,即钓鱼岛问题,日本政府的立场是,领土问题不存在,对此中国有异议。
他说:领土、东海油气田这些涉及民族情绪的问题,要先控制住,不要让它们大众化,涉及到大众化没法谈。
他说,其次是与历史有关的靖国神社问题,两国最好不要去碰。
第三是涉及到老百姓生活的民生问题,比如中国的毒饺子、毒奶粉。
他举例说,2008年1月发生的毒饺子事件,对中日关系造成两年的不利影响。
他主张,在政治层面,领土和能源问题要控制好,只要不去碰,经贸、社会和人文关系一定会推进。
不过,他也指出,在推进的过程中,可能发生各种的突发事件,他坦承,两国关系现在处于最难管理的时期,是世界上最难治理的两国关系,只有过了上述三个关,两国关系才能稳定。
他进一步表示,毒饺子、东海油气田、撞船,这些都是突发事件,另外,中国有2.5万个日资企业,拥有1300万中国员工,每当日本经营者打了中国员工,罢工立刻开始,两国关系又面临问题,这类危机无处不在,24小时内都有可能发生。
•中国专家:•救援改善两国关系•加藤嘉一建议,中日两国应该马上建立中日危机管理委员会,“由首相、外相、文化名人、学者、体育运动员、艺人、企业家、军人、年轻人参加,双方八个对八个,定期开会交流,一旦发生事件,处理沟通和宣传方面的问题。
”•另外,中国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战略文化促进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军事科学学会副秘书长罗援少将在接受本报专访时表示:应该以日本地震为契机来改善中日两国关系。
•他以美国的911事件为例,“小布什上台的时候曾经说过,中国是最大的潜在对手,911事件后发现,最大的对手是恐怖主义,从这件坏事中找出了双方利益的切割点,是反恐。
”•就日本地震,他说:“说中国威胁论,那中国不要派出救援队,不要给资金援助,甚至趁火打劫,将钓鱼岛拿回来嘛,中国并没有对日本构成威胁,地震反而是一个契机,中国通过救援来改善两国关系,上次汶川地震时,日本救援队来了,发现遇难者遗体时,进行了人道主义安抚,对遗体默哀,我们发现,日本救援队是这样的,可以给予一种人道的关怀,我们的救援队在日本,在他们的哀悼日,我们的人也在默哀。
日本远没有加藤嘉一说得那么安全
日本远没有加藤嘉一说得那么安全2011年10月14日07:49转载文章我要参与(161)作者:莫邦富来源:日本新华侨报网10月4日,加藤嘉一在凤凰卫视《锵锵三人行》节目中当嘉宾,他在节目中的发言激起了旅日华人社会的反感,有人提醒我要注意不能让这些虚假信息误导了关注境外游的中国民众。
我上网找出相关视频和文字报道,细细查对了加藤的发言,发现他的那段谈话已被凤凰卫视用“日本已无核辐射旅游绝对安全”这一标题标出,过分强调了核污染问题还远远没有得到解决的日本的安全性。
而凤凰卫视的这一误导性标题显然是受了加藤发言的影响。
加藤说:“我最近一直在日本,我也刚刚在日本跟我们政府的人,一块儿去了一下日本旅游的地点,包括中国人很熟悉的京都、奈良,包括我的家乡伊豆、香根(应该是“箱根”,凤凰卫视整理文字稿时弄错了)、东京什么我都去了,衣食住行没有任何的问题,不要说辐射,依然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地方之一。
”加藤的这段发言显然是间接代表日本政府而发的。
不说其他地方,就说加藤家乡伊豆所属的静冈县吧,当地产的干茶叶受到放射性铯的污染,测出每公斤含有679贝克的铯,超过日本政府临时制定的500贝克/公斤的最高许可水平,消息传出,占日本绿茶总消费量的40%以上的静冈县产茶叶蒙受重大打击。
然而,日本有一些人硬是说,没有人会食用干茶叶,都要泡茶喝的。
加了水后,这些茶叶受到水的稀释,其污染程度就在限制标准以内了,所以就是安全的。
还有人居然把他们自己认为加水后就符合安全标准的这些受污染的干茶叶出口到法国去,结果在巴黎戴高乐机场被截获,成为开始监控来自日本进口货物辐射值后法国首次查获的辐射物质超标的产品。
超了多少呢?据法国检测,这162公斤的静冈绿茶中的放射性铯含量达到1038贝克/公斤,是欧盟标准允许最高值——500贝克/公斤,整整超了两倍多。
加藤在节目中说:“在日本除非你得靠近福岛核电站,离那大概20公里的地方,其他的都没有问题,中国人特别喜欢的京都、奈良都没有问题。
加藤嘉一与中国媒体人激辩钓鱼岛事件
加藤嘉一与中国媒体人激辩钓鱼岛事件9月24日下午,据日本共同社报道,日本冲绳县那霸地方检察厅宣布放还非法抓扣的中国渔船船长,保留处罚权利。
至此,9月7日发生在钓鱼岛海域附近的撞船事件暂时告一段落。
然而撞船事件影响在半个多月持续发酵,进而导致中日关系跌破冰点,中日民间情绪对抗。
事件随告一段落,但受损的中日关系与中日民间互信并非一朝一夕所能化解,如何避免类似事件重演?如何从长远解决钓鱼岛问题?9月24日下午15点,凤凰网邀请4位知名博主做客凤凰网名博沙龙,就撞船事件以及钓鱼岛问题的解决进行交流与探讨。
在钓鱼岛问题上,四位博主一致认为,若上升到军事层面的冲突,无论对中国还是日本都是一次巨大的破坏。
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维持现状仍是当下以及未来一段时间的趋势。
双方唯有在此共识下加深了解才是解决之道。
对于中日之间随时可能爆发的对中日关系造成巨大破坏的突发事件,眼下,中日之间尽快建立突发事件管理委员会这样一种应急机制极其迫切。
以下为访谈实录:主持人:陈芳嘉宾:加藤嘉一(博客):凤凰网博主,日本青年作家,曾作为日本公派留学生就读于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章文(博客):凤凰网博主,资深媒体人,时事评论员;林楚方(博客):凤凰网博主,资深媒体人;王冲(博客):凤凰网博主,评论员,长期从事国际新闻报道。
主持人陈芳:各位凤凰网的网友大家好,访谈开始前,我们得到最新消息,日方宣布放还非法抓扣的中国渔船船长,但是保留处罚的权利。
不管怎样,僵持了半月有余的撞船事件总算有一个缓和的处理。
然而撞船事件引发的中日关系倒退以及中日民间强烈的情绪反弹,都不可能一时一日化解。
如何避免类似事件重演?如何从长远解决钓鱼岛问题?这几天,在联合国千年发展会议上,中日高层正在为此事努力,高层在努力,民间也有不少人在为钓鱼岛问题的解决发表自己的看法并交流,今天凤凰网就请到了四位民间人士,来听一听他们对钓鱼岛事件以及中日关系如何破冰的看法。
今天到场的四位嘉宾分别是:加藤嘉一、林楚方、王冲、章文。
周立志:加藤嘉一到底是干什么的
标 题: 周立志:加藤嘉一到底是干什么的
发信站: 水木社区 (Sat Jun 16 01:27:06 2012), 站内
加藤嘉一以中日民间交流的名义,以他的所谓“中日民间交流大使”的身份,在中国
悄悄从事宣传“尖阁列岛”是日本领土的政治活动
弃”,在凤凰网对他的采访中写有“2003年,加藤以体育特长生的身份考取了东京大
学”。然而东京大学并没有特长生入学制度。加藤嘉一在日本媒体上从未提起此事。
3.通过很多细致的分析,他在2003年“非典”的时候从东大来北大是不可能的,所
以基本可以确认他的东大经历是绝对的、百分之百的谎言。
4.关于国费留学生。日本的文部省没有给本科生提供国费留学支援,只给硕士研究
样的情绪。而对于历史事实,中国国民几乎一无所 知。也就是说,中国政府不愿意让
自己的国民知道尖阁群岛问题的详细信息。”
基于此,加藤利用他在中国获得的信任,不断在中国推销他的“尖阁列岛”是日本
领土的观点:“我所能做的是开展对中国国民的舆论工作,继续向中国 国民说明事实
真相,以便实现尖阁群岛问题的外交解决。我痛感自己的责任,要进一步用汉语和英语
向中国人、向国际社会传达信息!”
一个日本人,说“尖阁列岛”是日本的领土,这本是正常的事情,但这样的日本
人,何以能在中国获取如此之高的荣誉,从而成为中国主流社会的座上宾?
我查了一下日本的日文版的维基百科,对加藤嘉一的介绍是这样的
加藤嘉一,昭和59年4月28日出生,在中国常驻的日本专栏作者。
度百科”对他极尽褒扬,甚至还有很多人在网上公开支持加藤关于钓鱼岛的观点。
中国人有民族情结,但是也需要包容 曾天林
中国人有民族情结,但是也需要包容作为加藤嘉一的读者,加藤嘉一在中国有十年之久,对中国的了解比较多而且广泛,认为加藤嘉一的声明和视频是诚恳的。
中国人有民族情结,但是也需要包容,美国不是的丢了两颗原子弹,第二个没投准才炸死日本人20万左右吗?美国把德国打败军事管理到1990年,现在美国、日本、德国不是很好吗?加藤嘉一承认南京大屠杀的事实,日本发动战争是当时日本政府当局犯下的错误,对一个普通日本人要他今天承认是错是对也没有多大意义。
加藤嘉一说:“日中双方都应该对自己的历史认识(不指某一特定的事件)进行反思,因为日本和中国都有对历史不够公开,不够透明的地方。
至于后来在传播过程中令一部分人误解为我“让中国人自己反思南京大屠杀”,这是不符合事实的,特在此声明。
”。
作为加藤嘉一说“日中双方都应该对自己的历史认识(不指某一特定的事件)进行反思”,本人认为加藤嘉一是站在中间人的立场在表明态度,当时日本政府的决定要发动二次大战侵略中国,犯下的南京大屠杀罪行,作为今天的中日政府都应该对这段历史进行反思。
日本的错误在于发动侵略战争,中国的错误是落后,庸官当道,不思进取,民穷国弱。
作为现在的日本政府对历史的反思,不要再犯发动侵略战争的错误,中国政府呢要思进取,要使民富国强。
目前从日本的动态来看,在扩充军备,与中国有钓鱼岛争端,有经济发展扩张资源争夺的趋势。
如果从钓鱼岛的领海争议发生战争,或争夺资源发生战争与侵略可能有一定区别,但最后发生的结果是一样的,会使人民受到伤害的,或者伤害还更大,死的人更多,只不过不是看着用刺刀机枪杀人那么残忍。
加藤嘉一说希望中国十八大提出“政治改革、公民意识、普识价值”,也是希望中国进步不是坏意,如果有坏意为什么要说中国的问题呢?不就等你中国这样发展下去,最后被世界淘汰了那点不好。
中国的问题在一般人看来都觉得太特殊了,的确是加藤嘉一说的中国大家在装糊涂,日本人是真糊涂。
为什么中国人要装糊涂,不说真话,从下到上作报告写文章都是一样,这就是中国的政治生态造成的。
加藤嘉一:80后的民间“遣唐使”
加藤嘉 一. 一个来自8本伊豆 . 在中国人气 飙升的年轻人 被称 为在中国发展 的知g 霞最 高的B本 8 后 .也是 媒体 曝光率最 高、唯一扮 0 演 时改评 论员 角色B ,  ̄老外 加藤因为其 g E- 帅帅的外表 、 流利的中文表达 充沛的才气 . 最
主要 的 . 是他在磨难 中奋 进的精幸 深得中国同。 串。 龄入的敬佩 ,教育部 前新闻发言人 王旭明也 十
随 即 ,上 大 学 的 问 题 立 刻 摆 在 了
道 追 债 相 比 就 不 算 什 么 了 。 因 为 迟 迟 不 能 还 钱 ,债 主 们 也 没 了 耐 心 , 道 开 始 介入 , 常 到 加 藤 家 黑 常
骚 扰 。 蘸 告 诉 母 亲 :“ 后 黑道 加 以
伤 , 藤 在 床 上 躺 了半 年 。 个 人 加 一 孤 孤单 单 的 日子 里 ,小 加 藤 想 了
很 快 就 被 政 府 封 停 了 。矿 场 加 上 盖 房 子 的 钱 一 共 欠 了 一 亿 日元 ,
判。 ”母 亲 看 着 加 藤 坚 毅 的 表情 , 眼 泪掉 了 下 来 。 铃 铃 铃 ” 家 里 的 “ , 电 话 一 响 ,就 像 平 静 的 生 活 投 下
一
颗 炸 弹 , 全 家 人 神 经 立 刻 紧张
偷偷抹眼泪 。 为了躲债 , 电话 号 换
码 成 了家 常 便 饭 , 在 不 行 , 只 实 就
好 租 房 子 搬 家 ,粗 算 一 下 搬 过 二
离 世 让 这 个 家 庭 悲 喜 交 加 ,加 藤
挨 户爬 楼 梯 去送 , 直 要 到 5 半 一 点 左 右 才 能 送 完 , 然 后 赶 快 回 家 吃 饭 ,6 多 去 上 学 。春 夏 秋 冬 、风 点 霜 雨 雪 ,这 样 的 日子 加 藤 坚 持 了
加藤嘉一:我觉得自己像个遣唐使
委屈 ? ”在 中 国 ,加 藤 嘉 一 总 是 被 愤青 们 以 “ T 你 MD一个 日本 人 …… ” 谩 骂 ;在 日本 , 加 藤 嘉 一 却 被 主 流 学 者 们 视 为 一 个 无 药 可 救 、被 “ 化 ” 的 亲 华 派 。 当 加藤 嘉 一 不 断 赤 以活 跃 的 发 言 试 探 两 国底 线 的 时候 ,难 以逃
这 个 词 ,我 想 了 想 ,说 : “ 巴就 是 痛 苦 地 拧 和 自己作 拉 锯战 。” 田
( 永贤摘 自 《 吴 新周 刊 》,本 刊有 删节 )
如果 别人那 么对你 ,不 要恨 ,要学会原 谅 ,学会 大喊发 泄。记 住这 不是懦 弱是 胸襟 。
加 藤嘉 一 也许 只能算 “ 国 的陌 生人 ” 。 贵 这 种 陌 生 感 和 距 离 感 是 加 藤 嘉 一 努 力 维 持 的 。要 成 为 所 谓 “ 谍 ” 很 容 易 ,要 成 为 中 国 的 间 自 己人 被 迅 速 纳 入 所 谓 “ 国 ”气 场 更 容 易 ,但 大 是 加 藤 嘉 一 选 择 了一 种 费 力 的 方 式 ,来 维 持 他 和 中 国这 种 “ 即若 离 ” 的关 系 。 若
避 的 是两 面 受夹 击 的命 运 。
个 阶段 。后 来 我来 北 京 ,看 到 的是 膨胀 的 、崛起 的 、无 序 的 、混乱 的 中 国… …这样 的两个极 端 。” 在 这 样 的 两种 易 燃 易 爆 的 情 绪 化 中 ,加 藤 嘉 努 力 维持 着 自己 的 “ 三 眼 ” :独 立和 理性 。他 第
我 孤 另 。蛰 声咿 咿 ,助 我 愁思 。悲 夫 !皇 天有 意 ,
如 果 说 ,这 些 日本 汉 学 家 批 评 的 目光 ,是 源 于 “ 之 深 、憾 之 切 ” 的 咬牙 切 齿 ,是 出于 “ 爱 中 国控 ” 坠人 深 渊 般 的 幻 灭 感 , 那 么 与 他 们 相 比 ,
加藤嘉一:北大学生大部分不是精英
加藤嘉一:北大学生大部分不是精英作者:包明明来源:《课堂内外(高中版)》2009年第04期姓名:加藤嘉一(Kato Yoshikazu)性别:男生日:1984年04月28日出生地:日本伊豆爱好:跑步目前的目标:集中每一刻,培养思想特异功能:关键时刻的集中力博客:/1261366.html加藤嘉一的10种面孔1加藤嘉一的英文名是Kato Yoshikazu,1984年出生,日本伊豆人。
2加藤嘉一是北京大学的学生。
作为日本公派留学生在国际关系学院就读硕士研究生。
3加藤嘉一在2003年“非典”高峰时来到中国。
当着陆到北京机场时,处于一句中文都不会,一个中国朋友都没有,一分人民币都没有的“三无”状态。
从“零”开始北京生活。
4加藤嘉一是制作人、策划人、主持人。
他曾经参加过多个国际、中日文化交流活动、学术研讨会。
5加藤嘉一是媒体评论员、专栏作者。
他曾经参加过凤凰卫视、中央电视台、日本NHK 等媒体举办的多个活动,接受过CCTV《实话实说》、《南方人物周刊》、《新京报》的访问,在《南方周末》、《国际先驱导报》、英国《金融时报》、《瞭望东方周刊》担任特约撰稿人和专栏作家,是中日关系、中日交流的热衷观察家、参与者。
6加藤嘉一是图书作者。
他曾经出版过《七日谈——来自民间的中日对话录》(合著,新华出版社、2007年)、《日本走向何方》(译著,中信出版社,2009年)7加藤嘉一是同声传译者。
他能流利使用日文、中文、英文三种语言,曾经在学术研讨会、国际论坛、商谈、文化娱乐活动等多种平台担任过同传或交传的角色。
8加藤嘉一是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的日语教师。
9加藤嘉一在日本初中、高中时曾是专业长跑运动员,参加过全国大赛。
10加藤嘉一是谈判者。
他曾经在政治、经济、商业、文化、艺术、学术、娱乐、体育等各种国际场合扮演谈判者的角色。
——摘自加藤嘉一凤凰博客当面前摆放着这样一份金光灿灿的简历时,记者心里只有一个念头——“我要采访他”,就抱着试一试的心情给加藤去了封邮件。
加藤嘉一,独立的国际思考者
加藤嘉一,独立的国际思考者作者:暂无来源:《莫愁·天下男人》 2015年第5期绿如蓝加藤嘉一出生于1984年,先后出版了《日本走向何方》《从伊豆到北京有多远》《中国,我误解你了吗》和《中国的逻辑》等多部著作。
在国内外多家媒体担任专栏作家,此外,他还身兼大学老师、特约评论员、翻译、导演、长跑运动员等多个身份。
他被媒体评价为:新锐的国际政治观察家,以年轻人的勇猛深入草根,记录着中国变革的欣喜与阵痛。
为活着而奋斗加藤嘉一出生在日本伊豆,对很多中国人来说,伊豆是川端康成的小说《雪国》里有着舞女、温泉和雪景的地方,而对加藤来说,那里是距离东京很远的闭塞乡村,从爷爷那一代开始就很贫困。
三岁时因为贪玩,加藤嘉一骑的小童车撞上了大卡车,虽然劫后余生,但留下了几处永久的伤疤和右耳伤残。
加藤嘉一的爸爸是一名运动员,所以他自小也很喜欢体育锻炼,包括柔道、棒球和长跑。
13 岁时,加藤就已经成为一名优秀的柔道运动员了,后来又改练田径,曾获得日本田径大赛的第四名。
虽然年少时加藤嘉一就表现出了优秀的潜质,但苦于家境贫寒,父亲被人四处追债,几乎没有得到同龄人拥有的快乐。
为了补贴家用,加藤嘉一曾连续六年每天凌晨三点就起床,给附近的街区送报纸,六点再回家吃饭,然后上学,放学后完成自己的作业,再帮弟弟妹妹们做辅导,直到晚上十点多,平均每天睡四小时。
高二时,加藤嘉一的英语成绩十分优异,考托福几乎得了满分,于是他开始尝试着做日英翻译,同时还在汽车店里兼做维修工,在体育服装公司做模特。
在日本,一般收讨债务的财务公司都有黑社会背景,为了让父母安心挣钱,他决定独自与逼债的黑社会社团谈判,这几乎是以卵击石,结果可想而知,他被毒打一顿,逼债者横在他脖子上的刀差点切断了他的颈动脉,后来还是加藤嘉一服务的那家翻译公司老总出于同情,帮忙调解了此事。
从那以后,加藤嘉一的身上又多了几处永远无法消褪的疤痕。
读书、兼职,还要面对黑社会的追债,加藤嘉一不得已放弃了田径,决定退役。
驳加藤嘉一:日本是民主国家吗?
驳加藤嘉一:日本是民主国家吗?(原文于2010-11-07 23:16:29在“人民网”首发)自钓鱼岛“撞船事件”以来,加藤嘉一先生以“公正”的姿态、从日本人的角度,站在日本政府的立场上,在网上就中国的对日问题连篇累牍地发表博文,散布了大量挑拨、歪曲、污蔑中国的错误言论和谬论种种,为免谬种流传,正其视听,故必须对其主要的谬论予以驳斥。
从网上可知,网友们对加藤先生对中国“全方位”的“非议”中,敏锐地看出问题潜在的严重性,并愤怒地给予了及时的反驳。
然而加藤嘉一先生对中国的污蔑是全面的、广泛的、系统的,其影响是恶劣的、巨大的,故对其所产生的流毒,必须扫尽。
“日本是民主国家吗?”的疑问会令人感到讶异,但问题是由加藤先生提出来的。
加藤嘉一先生来自日本,为要标榜他的“优越感”,所以在他的《从钓鱼岛事件看什么是“网络民族主义”?》文中,一开始就以玩弄“小聪明”的手法,把“民主体制下的日本”与“专制体制下的中国”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对读者作出别有用心的特别“提醒”。
一个国家被贴个什么“标签”本来就没有什么意义,重要的是其内涵和实质。
但是加藤先生在这里的“随意一笔”,是他向中国抛出的一张西方用烂了的“民主牌”。
此牌的用意是在于抡占丑化中国的“制高点”;同时又是作为他后续“非议”中国诸多“不是”的埋伏;其中包含着为要引导读者接受其中国的一切都是“专制体制”下的产物的暗示。
所以在此就不得不花费笔墨,首先与加藤嘉一先生讨论一个重要的问题,何谓“民主”?在当今世界上,有多少个“个人”就有多少个不同的关于“民主”的定义。
要讨论何谓“民主”?首先需要设立一个双方都能够认可的客观界定:“民主就是公民的自由选择”。
如果加藤先生对这样的界定没有异议,我们就以“公民的自由选择”为公论开始。
然而这个“公民的自由选择”,其首要和关键的选择是选择什么?而不是“选择”本身。
我们认为:一个国家是否是“民主”的国家,首先不在于所谓直选“一人一票”的表面形式,而是要看这个国家的政体,即其社会存在的逻辑基础是否是来源于“公民的自由选择”。
多元社会需要与众不同的社会人
多元社会,需要“与众不同”的社会人主讲人北京大学朝鲜半岛研究中心研究员加藤嘉一核心提示①日本人是靠秩序谋生的民族,无论地铁里还是十字路口,商店还是公厕,大家都彬彬有礼,井井有条。
为什么?因为日本人把让步看作利益问题,而不仅是道德问题。
②我们生活在客观上多样化的社会,但脆弱的人类又往往喜欢随大流,这是阻碍生产力提高的根本原因。
所以,我做人的第一原则是“与众不同”。
③年轻人浮躁点,是很正常的现象。
所有年轻人都不浮躁,对任何问题都很清楚,这种社会反而有点可怕。
④年轻人喜欢伤感,也爱抱怨。
他们当然有权利,但权利的背后是义务,光抱怨社会不好,对自己没任何好处,所以我从来不抱怨,我会去思考。
坛主小传1984年出生于日本伊豆,专栏作家、时政评论员。
2003年“非典”高峰时期来到中国,从“零”开始在北京生活。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毕业,2010年获得硕士学位,现任北京大学朝鲜半岛研究中心研究员,日本庆应义塾大学SFC研究所高级研究员。
地震海啸后没有一个日本人责怪自然大家都知道,近期在日本发生了地震大灾难。
虽然大地震、大海啸、核辐射这三种灾难在日本历史上都出现过,但是,这三种灾难同时出现在一个国家,可以说是复合型的大灾难,可以说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
日本是地震多发的地方,日本人从小受国家训练,从小学一年级开始直到高中三年级,每学期一次,我们至少经历了五十次防地震灾害的模拟训练。
我们听到广播说地震,就听从班主任或者班长的指令,带着防灾帽,躲在桌子下面,等震感消失之后,听指挥从安全通道跑到操场。
并且,每个行政划分地区都有避难场所,我们非常清楚避难场所的具体位置,什么区域的人该去什么区域的场所。
如果你归属这个区域,哪怕是需要比别的区域多走一些路,你也得去自己划分的区域。
中学毕业10年后,我在东京赤坂遭遇了“真地震”时,听到的广播内容和模拟练习时候几乎一样,当时我在22楼的开放式咖啡厅,从未经历过的震感让我失去了语言,只是抓着桌子等待震感停下来。
关于日本文化对中国年轻人的影响
关于日本文化对中国年轻人的影响日本文化对中国年轻人的影响3篇加藤嘉一:中国年轻人最缺什么?【MBA智库】中国年轻人最缺什么?1947年6月,北京大学一名大一学生给胡适写信诉说自己的苦闷,信中提出三个问题:国家是否有救,救的方法为何?国家前途是否绝望,假设有,希望在哪里?青年人的苦闷如何发泄?时过境迁。
现在的年轻人闲聊时很少指点江山、挥斥方遒,他们在为不同的事情苦闷。
就业、买房、买车成为多数人永恒的话题,就像英国人谈天气那样自然。
已成为“房奴〞“车奴〞“孩奴〞的年轻人,似乎总处在焦虑和急躁中。
“年轻人急躁点,是很正常的现象。
〞加藤嘉一说,“环境改变人、时代造就人。
现在的孩子有选择的自由,但自由会带来困惑和混乱。
所有年轻人都不急躁,对任何问题都很清楚,这种社会反而有点可怕,何况中国正处在转型期,年轻人完全不迷茫是不可能的。
〞然而,中国的年轻人最缺乏的是什么?“斗志、坚决的价值观和平安感,以及应有的忧患意识〞。
这是加藤嘉一的答案。
这些缺失与社会、家庭的价值观培养有关,造成孩子只能从房子和车子中寻找平安感。
然而,“房子可以投资,但年轻时更应投资未来的自己。
〞“年轻人能做的无非就两件事〞加藤嘉一认为,年轻人可以做的无非就是两件事:一是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自控力,因为社会是不确定、充满变数的;二是对于不可控的事情要尽可能沉着。
“我的平安感来自于奋斗和拼搏的过程中。
路是自己走过来的,而房子是别人操控的,我对自己不可控的东西不感兴趣。
〞加藤嘉一说,现在的年轻人一方面无视提高自控力,一方面又梦想复制成功、一夜成名;很多人的价值观本末倒置,阻止了年轻时应有的成长。
每天清晨跑步10公里至15公里,十多年如一日,加藤嘉一懂得坚持的意义。
“坚持是一种力量。
社会环境很急躁,但首先要相信自己、要坚持、多出汗。
走弯路受挫折是应该的,中国年轻人太想走捷径了,其实该走的弯路还是要走。
〞更重要的,还要学会独立思考和判断。
“睁开眼睛观察世界、了解自己,自然就能培养选择和判别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加藤嘉一:中国男人有多“不是男人”( 献给男大学生们——当代社会最可笑的一群生物)很荣幸,《新周刊》能给我对“中国男人”这一饱受争议的主体畅所欲言的机会。
我不会客气的,一定会从解决问题的角度说真话,写真事。
进入正题之前,我要表明两个立场。
第一,我接下来会指出中国男人这样那样的问题,坚信看到我文字的中国男人肯定表示愤怒和抗议。
但我表达的观点都是相对的,不排除例外,这是相对论,而非绝对论。
第二,我本身是女权主义者。
在自己所研究的国际政治理论领域里,我始终认为,“假如女性统治这个世界,世界会变得更加和平”。
在我眼里,女性问题等于世界和平和世界发展的大课题,如何解决女性问题,最终必将深刻而直接地影响世界如何创造和平追求发展。
我只抱着这样的态度看待女性、并愿意尊重、保护女性的。
那么,谈论“中国男人”的过程中,我难免带有作为女权主义者的身份认同与价值观念。
以上两点,请各位读者事先有所谅解,心里有数。
让我们一起走进中国男人的世界。
一、不自信的男人我在北京大学读了本科与硕士,时间不短。
刚开始校园生活的大一时,周围同学,不管是男生还是女生,长得都很朴素。
毕竟是刚上大学,大部分学生的身上依然保留着中学生的影子,不化妆,不打扮,不带有什么审美意识,也不追求什么时尚感。
记得我这个来自日本伊豆的,对着装、形象一点都不感兴趣的少年,当时在整个班里还算属于比较时尚的。
随着时光的流逝,我发现,女生对自己外表的关心与重视一天比一天地强化,深化,逐渐学会化妆,打扮,到了大二,绝大多数女生的外观都发生了一目了然的变化。
有的是为在自由自在的校园里谈恋爱而进行基础性准备,但让我更加觉察到的是,“中国女生追求美的速度和力度真令人惊讶,甚至佩服呢!”实际上本人到中国之后才发现,虽然东南西北的地区之间存在者较为显著的差异,无论如何,中国女性普遍是苗条而轻盈的。
她们本身的素材良好而健康,那么,一旦学会了怎么化妆和打扮,接下来的追美跨度是突飞猛进的。
“相比之下,男生怎么一点也不发生变化呢?他们依然穿得那么简陋,头发始终也是军队式的角发型,为黑色皮鞋穿着白袜子,露着带着黑毛的小腿,身上还有一股难以形容或语言化的味道……”大二时,我真的发自内心地思考过,“这种男生与女生之间自我追求与成长的差距是哪儿来的。
”后来发现,周围男生们对自己在追求审美与时尚感的议题上毫无自卑感和饥饿感以及危机感和迫切感,反而觉得“本来就是男人嘛,追美,爱美是女人的玩意儿,女人为了讨好男人,迎合男人而改善外表,丰富内涵是理所当然的,我们是等着就可以,等着她们追我们”,甚至觉得“我已经是很帅的,够酷的,没有什么改进的空间。
”即使他们不同意我在北大教室里的观察与发现,当时男生们给我留下的印象无非是这样的。
不过,充满信心、歧视女生的男生们一旦涉及到与异性展开的恋爱,态度似乎变成另外一种样子。
总是被动地帮女朋友拎包,并跟着她走:被动地到食堂买盒饭,并送到女朋友所在的教室、图书馆等地方:晚上到女生住的宿舍楼下一层找女朋友,聊天,有时还送玫瑰花什么的。
在我看来,这些行为无疑是对自己不够自信的表现。
坚信,中国男人看到这些文字后肯定反驳说,“这不是正常吗?!有什么问题啊!”是的,如果只是目睹到这些男性对女性主动采取的行为,我也不会过多提出什么意见。
问题是,男生的自我认知与行为之间存在者巨大的鸿沟,即一方面,盲目认为追求审美是女人的事情,男人的任务是等待,被追随,而不努力改善综合形象上的缺失和不足,另一方面,始终贯彻在女人面前拍马屁,动不动就听女生的,单方面妥协,让步,缺乏自信。
既然你意识到自己的魅力和言行不足以把女生拉住,很有可能导致她抛弃你,那为什么不好好努力完善自己呢?换个角度说,既然觉得自己形象和内涵已经是足够的,女生追男生是天经地义的事情,那么,为什么在女生面前如此被动,没有魄力呢?我要补充一句,持有这样感觉的不仅是本人,北大周围的外国留学生,包括男生和女生,都有与我同样的观察。
二、女人的愤怒和男人的责任感实际上,不仅是在北大校园里,我硕士毕业,走进社会之后发现,中国男人对自己的虚荣和对女性的歧视是跨越时空的,持续不断的。
几天前,我在写作时,电话突然响,“哦,×××啊,好久没有联系呢,什么事呢?”很早认识的女性朋友,我接了电话,说“喂,××你好,好久不见了,最近还好吗?”对方简单打完招呼后,开始以沉重的口气跟我说,“加藤,我正在犹豫要不要离婚,能不能尽快见面商量一下呢?我需要你的意见。
”不知为什么,我经常接到女性在恋爱或婚姻问题上的请求。
而不会拒绝的我,就心甘情愿地伸出手,并一起商量怎么解决。
很惊讶,朋友竟然抱着一岁半的孩子来了。
我当即就反应说,“哦,你有孩子啊?什么时候生的?你说离婚?真正的生活不是刚刚开始吗?怎么回事呢?”她似乎忍不住情绪说:“加藤,我再也不能和我先生过下去了,我受不了,对儿子也很不好,结婚前后,他都在外地工作,我生孩子之前也很少来看我,我住院,生孩子的前一天,你知道他在干什么吗?竟然跟朋友出去玩了,把儿子生下来后,他也很少回来看看我和儿子,也感觉不到他对家庭的责任感。
”令人惊讶,世上有如此毫无责任心的男人,我表示同情说:“你先别激动哦,慢慢跟我说,我会好好听的,帮你想办法的。
”她接着说:"恩,结婚已经两年了,他也从不给我什么生活费,他则靠着父母的钱生活,工作也不太认真,天天跟朋友出去玩,我终于下了决心,跟他提了离婚的事情。
他刚开始不同意,但后来欣然同意了。
人家父母还对我嘲笑说,’我儿子跟你离婚算什么,他肯定能找到比你更漂亮、更体贴的‘。
我很崩溃的,原来,他们母子根本不把我的婚姻当回事。
我已经决定与他离婚,先一个人好好养儿子,有合适的先生出现,去再婚。
“我愿意相信,上述情景是罕见的个案,属于最为极端的例子。
不过,不可否认,这些年以来,中国年轻男女之间的婚姻状况是无序的。
在似乎没有好好培养可持续的精神基础和责任体系的情况下,从房子、车子、背景、文凭、外表、面子、家庭等物质、表面考虑出发,莫名其妙或毫无主见地结婚,结果不过几年陷入离婚境地,我看到了不少类似的情况。
而据我观察,造成离婚重大原因的往往在于男生这一侧。
男性往往不把女性和家庭当回事,深深地抱有“男尊女卑”的意识形态。
“女人在家里好好干家务是理所当然的,你有没有工作跟家务、照顾孩子有什么关系?那时女人的工作。
”“我是男人,家里的主人,我在外面做什么,吃什么,玩什么,为什么要跟你汇报?”“家庭的一切重大事物由我来决定,你就好好打扫卫生,做好家务就可以了。
”我不知中国女性,尤其已婚的女性们是如何看待男性或先生的。
你们有没有在他言行面前感到过“男尊女卑”的态度呢?我也知道,不管是同龄人还是中年人,在已婚、有了小孩儿的朋友里,一些在外面有所谓“小三儿”的男人很多,不带“小三儿”的纯碎男人反而更少。
凭我感觉,他们对妻子、孩子、家庭以及小三儿之间相互关系的基本认知是这样的:我是男人,也在好好工作,工作和社会的压力很大,只要在金钱和地位上好好为家庭负责,我在外面干什么跟妻子有什么关系?男人没有小三儿才丢脸呢,这也是应酬上的需要,面子上的需要啊!况且,这些男人在非要小三儿不可的前提下,竟然不能接受家庭分裂,也不承认妻子要离开你。
明明知道因你的道德底线出了问题而陷入家庭分裂、信任崩溃,还不接受对方提出来的离婚等必然结局。
请问,如果不把它叫做“男尊女卑”,那应该叫什么?在日本。
或欧美等其它国家,别说大学生和社会人,连中学生都为了满足女性心理、生理、物质等各方面的需求,男人不断努力使得自己更加有魅力,为此付出相应的时间、精力和金钱,这些在女性面前坚韧、谦卑、虚心的态度,很抱歉地说,在中国男人心里和身上,我是看不到的。
补充一句,持有与我同样感觉的不仅是我,其他抱着绅士精神的在华老外们也曾经纷纷对我表示同样的,甚至比我更加激烈的反馈意见,并替中国女性向他们表示“愤怒”。
三、“文武两道”才是魅力核心来华已有八年,我展开对中国男人的观察这一庞大而复杂的大工程上,唯一令人感到到位,或看到希望的是体育运动员。
由于我曾在日本当过专业的长跑运动员,来到中国之后也有了不少运动界的朋友,包括男性和女性。
田径、羽毛球、乒乓球、体操、举重等,都有。
在于他们交流过程中发现,尤其跟北大校园里和社会各界里的男人状况相比,体育界男人的审美意识和时尚感更加突出,或远远突出。
除了训练或比赛中的运动服之外,在平时吃饭、唱歌等场合上,他们很会穿衣服,很会打扮,至少从外表、风格、气质等方面看,确实充满男人味儿,如果我是女孩子,应该会被吸引。
运动员的男人味儿,首先从他们平时刻苦的训练来。
体形良好,健康,有肌肉,身体上的线条优美,这些都是运动员的后天体质。
除此之外,运动员,尤其国家队或经常参加国际比赛的人平时能够获得接触其它国家运动员,或一些国际场合的机会,这样能够促使他们学习国际标准上的时尚风格。
他们应该下决心,出国训练或比赛时,顺便购买相关衣服,回到国内好好把自己学到的,体会的“追美感”落到实处。
然而我曾一度对中国男运动员所抱有的希望,很快也落空,其原因属于内因或内涵。
由于中国体制或社会把体育与学习、或运动与文化相对立起来,即学习好的不锻炼,运动好的没文化。
我到中国后才知道,世上原来有“体育学校”的怪物。
他们从小集中从事体育赛事,每天度过集训的日子,而普通孩子务必接受的基础教育则很少接触。
那么,那些男运动员是缺乏教育与文化的人,即使体育成绩多好,时尚感有多强,一个男人缺乏引发思考、探究、并培养自己独立思考和生存能力的所谓“文化”,那么,这一男人不得不被定为不健全,甚至不靠谱的。
“文武两道”才是使得一个男人真正有魅力的核心之道。
那么,在体育界,没文化的帅男不断蔓延,对改善中国男人生存状况恐怕也起不到什么根本性的作用。
补充一句,认为“中国男运动员很帅,有魅力,但由于缺乏文化教育,而无法满足女性的精神与生存需求”的不仅是我一个人,其他在华老外,甚至不少中国女性都持有同样观点。
四、中国男人的三个缺陷综上所述,中国男人的问题是严重的,深刻的,长久的,远远超出一天两天能够化解的程度。
我重申一次,我持有的立场与表达的观点都是相对的,根本没有排除例外,中国也有很多既有责任感,又有时尚感,既有能力,又有魅力的男人,是否属于我所说的“魅力男人”,您自己心里有数。
在这里,借用前述的故事,我来梳理一下“中国男人”正在面临,并有待改进,我不能接受的三点:其一,看女性的态度有问题,严重缺乏责任感。
以男尊女卑为代表的潜意识迄今为止依然根深蒂固,不管是谈恋爱还是结婚后,没有好好把女性当回事儿,不好好为家庭着想,自我意识太强,既自大有自恋,觉得男人拥有更大权力和更多权利是天经地义的。
其二,缺乏时尚感和审美意识,向心力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