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氏兄弟与陈洪绶
明清时期陈洪绶的书法水平与艺术风格
明清时期陈洪绶的书法水平与艺术风格陈洪绶是明清时期中的著名书法家,他是南京六家之一,也是八家之一,被誉为“宋元明清四朝书法大名家”。
陈洪绶的书法艺术风格沉稳大气,雄浑有力,富有韵律感和节奏感,给人以深厚之感。
在中国书法历史上,陈洪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名字。
陈洪绶是南安人,他的祖父陈说曾在明朝时期任川宁府(今四川宜宾)知府,因被朝廷授予“忠勇”二字祭祀名宦而名声大振。
陈洪绶出生在一个世家,从小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
他的父亲陈尧夫是建阳县令,生前曾经在官方担任过教谕、御史等职务。
陈洪绶在家乡学习书法,后来拜师于戴本孙学习,研究隶书和篆书,成为一名优秀的书法家。
陈洪绶的书法艺术风格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他的楷书很有特点,笔画端正规范、虎虎生风、大气磅礴,充满了豪放和刚健之美。
他在书法创作中大胆使用黑色和红色,色彩对比强烈、鲜艳夺目,增添了书法作品的生命力和动感。
陈洪绶的草书飘逸纵横,犹如大雁飞过江河,自由自在,使人赏心悦目。
陈洪绶的书法被誉为“气磅纸轻”,其中的“气”指的是书法的气韵,它是一种深入人心的东西,是书法家心灵深处的情感,是一种触及到人心灵的美学感受。
而“磅”则指书法作品的厚重感,它是字体的结实、笔画的粗犷和磅礴气势所带来的感觉,是一种视觉上的感受。
而“纸轻”则是指书法家的功力达到了一种境界,笔墨之妙已经超越了纸张的质感,笔画之重已经达到了一种意境的深度和广度。
陈洪绶的书法艺术水平非常高,他曾经创作了一些非常优秀的书法作品。
其中最有名的就是《芙蓉山道涧图册》,这是一个长度超过68米的连续的纸卷,陈洪绶借助于长卷的形式,描绘了一幅江南山水的美景。
这个作品具有极高的文化、艺术和历史价值,被誉为中国书法艺术的珍品。
总的来说,陈洪绶的书法艺术在明清时期具有非常高的地位,他的作品为中国书法发展史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他的书法风格沉稳大气,气韵磅礴,给人以深厚的感受。
他的作品是中国书法艺术史上的一个瑰宝,具有非常高的收藏价值和文化意义。
明末画家陈洪绶轶事
躲在一旁偷看,友情既认真又顽皮,表现了红娘聪明、活泼,办
事认真的性格。除厂回顶上的两个主要人物之外,陈洪经还精心
描绘了四扇屏风,并在这些屏风上绘出了四幅不同的花马画,对
人物当时的心情起到了衬托和补充的作用,丰富厂文学原著。
到中年时,陈洪绶在画界已经很有名气了。许多官场上的人
叶子》、《博古叶子》等。其中《西厢记》和《水济叶子》还不只
一种刻本。他还和民间刻工合作,把作品刻印出版,广为传播,为
我国版画创作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物都以能得到他的画引为光荣。但陈洪绶一身傲骨,就是不为这
些人作画。一次,他在杭州,被当地的一个大官哄骗到了船上,说
是欣赏西湖美景。船开到西湖中,大官强迫陈洪缓为他作画,陈
洪缓个依。大官仗势压人说:“你今天不给我画画,我就把你扔到
湖中去。”陈洪绶冷笑着说:“今天你无论如何也得不到我的圆。。
说完纵身一跳.跃入湖中,大官一看吓坏了.伯出人命,赶快命
物素材的省很多人,但只有陈洪缓能把这位爱国诗人刻画得如此
生动和深沉。
继《九歌》插图之后,陈洪绶又创作了著名的《西厢记》插
图《筋简》。《西厢记》是元代作家王实甫创作的一部著名的古典
戏曲。他通过张生和鸳鸯的爱情故事,批评了封建礼教。具有较
明显的反封建色彩。《筋简》是指偷看别人读信的意思。防洪绥在
是真迹已经失传,现存的只是复制品G公画上.朋原紧锁眉头,面
容憔悴,但在他愁若的面容中却农现出了一种顽强不屈的神态。他
遥望远方,好像公期待着什么。在屈原的身旁,是低矮的山石和
凌乱的树枝.这些都渲染了屈原被流放的孤独处境。在陈洪经的
浅析陈洪绶的山水画艺术特点及影响
浅析陈洪绶的山水画艺术特点及影响陈洪绶是中国当代著名的山水画家,他的山水画作品在艺术界有着极高的声誉。
他的画作以其独特的艺术特点给人深刻的印象,对于中国山水画的发展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陈洪绶的山水画作品有着独特的艺术特点。
他的作品以传统的中国山水画为基础,融入了现代的艺术观念,形成了独具一格的风格。
他善于运用墨色、线条和构图来表达自己对山水的理解和感受,其画作独具神韵,富有诗意。
他的作品不拘泥于形式,注重抓住自然界中的重点和灵感,以简洁的线条勾勒出山川河流的变化和流动之美。
在他的画作中,山水元素与写意手法相结合,形成了具有强烈表现力的艺术形式。
陈洪绶的山水画作品多以自然景观为主题,追求画面的生动和独特感。
他的作品中常常出现山水、云霞、水流等自然元素,通过变化的墨色和线条表现出大自然的气势和壮美。
他擅长运用轻重明暗和渐变的墨色表现山川的深远和广阔,以及云霞的浩渺和变幻。
他的画作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情感共鸣,能够唤起观者对大自然的崇敬之情,展现出他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敏锐观察力。
陈洪绶的山水画作品对于中国山水画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他通过自己的创作实践和教学工作,为中国山水画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他坚持传统与现代的结合,推动了山水画在审美观念、技法表现等方面的创新。
他通过培养和传承后辈的艺术才华和技巧,为山水画的后继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他的影响力不仅在中国艺术界,也在国际上获得了广泛的认可。
陈洪绶的山水画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特点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追求自然之美和灵感之触动,通过勾勒线条和墨色的变化表现山水的壮丽与变幻,展示出他对自然世界的独特理解和感悟。
他的创作和教学工作对于中国山水画的发展也具有重要的影响,推动了山水画在审美观念和技法表现等方面的创新。
浅析陈洪绶的山水画艺术特点及影响
浅析陈洪绶的山水画艺术特点及影响陈洪绶是中国现代山水画家,被誉为“故宫第一画家”。
他的山水画艺术充满了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氛围,具有独特的艺术特点和深远的艺术影响。
陈洪绶的山水画充满了传统文化的熏陶,他对中国古代山水画大师的研习使其形成了独特的创作风格。
他深入研究了明代画家郑板桥的笔法和主题,将其扎实的造诣融入到自己的创作中。
他的作品不仅在笔墨、构图、构思等方面秉承了中国古代山水画的精髓,还融入了现代艺术的表现手法。
陈洪绶的山水画作品具有富有生命力和抒情性的特点。
他的作品中常常能够感受到自然界万物生长发展的力量,山川河流之间的交织与流动,树木花草间的关联与呼应,都展现出了自然界的和谐与活力。
他对人物和动物的描绘也非常细腻入微,从而丰富了作品的内涵和情感。
陈洪绶的山水画作品还注重展现中国古代山水画的意境和精神。
他通过构图设计和色彩运用来营造出宁静、空灵、虚无的意境,使观者在欣赏作品时产生出心灵的宁静与愉悦。
他的作品中常出现山水交错、云雾缭绕、风景宜人的场景,这些都体现了中国古代山水画中“意境胜于形体”的审美追求。
陈洪绶的山水画艺术影响深远,他的创作风格和艺术理念对后来的山水画创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他以其独特的笔法和情感表达,开创了中国现代山水画的新风格。
他的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审美价值,受到了广大观众和收藏家的喜爱和追捧。
陈洪绶的山水画作品以其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氛围、富有生命力和抒情性、独特的笔法和意境等特点而闻名于世。
他的作品开创了中国现代山水画的新境界,对后来的山水画创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他的艺术成就不仅是当代艺术界的瑰宝,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
浅析陈洪绶的山水画艺术特点及影响
浅析陈洪绶的山水画艺术特点及影响
陈洪绶,字道一,号芹洲,是明代晚期至清代初年的著名山水画家。
他的画风秉承着南宗山水画的传统,强调意境和诗意,注重气氛渲染和构图布局,笔墨清淡、细腻。
陈洪绶的山水画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对后世的山水画艺术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首先,陈洪绶笔墨清淡、细腻,善于运用点线面的笔法,体现了他画风的特点。
他的画中用笔、点、线皆具有艺术性,而不仅仅是一种工具。
笔法灵动,色调柔和,不仅表现了景物的自然风光,还寓意着文学情怀与哲学思想,将山水画的文化内涵发挥得淋漓尽致。
其次,陈洪绶的作品以意境为主,注重气氛渲染和构图布局。
他通过构思山水气氛和形象,追求画面的意境效果,力求使画面韵味和情趣得到充分的展现。
在结构和构图上,他善于用平面线的组合来增加画面的层次感和深度感,使画面更加优美和协调。
最后,陈洪绶的山水画以情感传达为精髓,将自己的情感、思想和审美观念融入到画中,从而拉近了画家和观者之间的距离。
他的山水画不仅仅是一种物理的景象,更是文化的寄托和情感的表达。
因此,他的画作常常给人以深刻的启示和思考,同时也引导后人对山水画进行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欣赏。
总之,陈洪绶的山水画艺术对中国山水画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他的作品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不仅体现了南宗山水画的传统,也开创了自己的风格和特色。
他的影响不仅局限于山水画领域,而是在文化、艺术、哲学等领域都具有深远的影响。
明朝画家陈洪绶
明朝画家陈洪绶陈洪绶(1599—1652),字章侯,幼名莲子,一名胥岸,号老莲、小净名。
明亡后削发为僧,改号悔迟、老迟、弗迟、悔僧、云门僧、九品莲台主者。
①万历二十六年十二月二十七日(1599 年2 月6 日)诞生于浙江诸暨枫桥长阜乡。
陈洪绶的祖父官至广东、陕西布政使,父亲则是一个屡试不第的秀才。
陈洪绶天资颖异,从小就喜爱诗文翰墨,尤好丹青,有次去萧山来斯行家作客,他见来氏庭院新刷的墙壁洁白无瑕,乃于壁上画起数尺高的关羽像,躯干魁伟,凤眼长髯,雄姿勃勃,邻里叹为观止。
来氏因而把这进庭院改为关羽祠。
九岁时丧父,在祖父的教育下,他研习经史,学作八股文,并且对绘事的兴趣亦与日俱增。
他时常过钱塘江去杭州观赏府学两廊的壁画,还把石碑上宋人李公麟的《七十二贤图》拓回家,闭门临摹,直到不规形似才算满意。
画家蓝瑛、孙杕见到他的绘画后,惊叹不已,蓝瑛赞叹道:“使斯人画成,道子、子昂均当北面,吾辈尚敢措一笔乎!”②除画人物外,陈洪绶还学画花鸟、山水,所绘《爱菊图》、《芙藻鸂鶒图》等,妙趣横生,闻名远近。
他十四岁时,悬画于市中,已可“立致金钱”③。
祖父去世后,陈洪绶离乡到萧山随来斯行研习学问,后来又娶来氏之女为妻。
为了获得更多的知识,万历四十三年(1615),陈洪绶赴绍兴蕺山,师事浙东名儒刘宗周。
刘氏为人刚直、沉毅,博学多才,淡然名利,恪守封建伦理,尤好谈性命之学,又富有爱国热忱,这些都对陈洪绶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课读之暇,他与同窗好友追慕屈原、李贺遗风,作长短歌行,挑灯相咏,倡和为乐。
他还乘兴绘《九歌人物图》、《屈子行吟图》,以表达对爱国诗人的崇敬之情。
这些图画构思简括,技巧娴熟,既如宋人梁楷惜墨若金,又如唐人吴道子“吴带当风”,人物衣纹清圆爽劲,清晰动人。
他又爱读《华严经》,沉溺其中,至忘寝食。
此外,还擅长行草,学宋人米芾,遒劲、奔放。
有些人为了得到他的墨迹,争相与之结交。
不过陈洪绶并不因名声斐然而沾沾自喜,他想到家境的败落,国运的衰微,而自己苦读有年,却依然白袍青衣,功名不就,效劳朝廷、荣宗耀祖的志向迟迟不能实现,故而常常牢骚满腹,郁郁寡欢,杜康自放,借以消愁;有时烂醉之后,使气骂座,指斥臧否,一吐胸中不悦,神情孤傲,疏狂不羁,即便学使遣人向他索画,也会遭到拒绝。
关于陈洪绶的介绍
关于陈洪绶的介绍陈洪绶(1598~1652)明末清初书画家、诗人。
字章侯,幼名莲子,一名胥岸,号老莲,别号小净名、晚号老迟、悔迟,又号悔僧、云门僧。
汉族,绍兴诸暨市枫桥镇陈家村人。
年少师事刘宗周,补生员,后乡试不中,崇祯年间召入内廷供奉。
明亡入云门寺为僧,后还俗,以卖画为生,死因说法不一。
一生以画见长,尤工人物画,与顺天崔子忠齐名,号称“南陈北崔”,人谓“明三百年无此笔墨”。
陈洪绶去世后,其画艺画技为后学所师承,堪称一代宗师,名作《九歌》、《西厢记》插图、《水浒叶子》、《博古叶子》等版刻传世,工诗善书,有《宝纶堂集》。
人物画艺术陈洪绶的艺术成就,首先表现在版画方面。
明代至清初是中国版画的黄金时代,尤以萧云从、陈洪绶两位主持画坛的大家之作为著。
萧的传世木版画以山水为佳,而陈洪绶则独霸人物画坛。
陈洪绶所作版画稿本,主要是书籍插图和制作纸牌(叶子)用,著名的有《九歌图》及《屈子行吟图》十二幅,《水浒叶子》四十幅,《张深之正北西厢》六幅,《鸳鸯冢娇红记》四幅,以及他逝世前一年所作的《博古叶子》四十八幅等。
1638年,来钦之的《楚辞述注》付梓时,陈洪绶的《九歌图》被作为插图,付诸木刻,影响极大。
他所创作的屈原像,至清代两个多世纪,无人能超过,被 1638年,来钦之的《楚辞述注》付梓时,陈洪绶的《九歌图》被作为插图,付诸木刻,影响极大。
他所创作的屈原像,至清代两个多世纪,无人能超过,被奉为屈原像有经典之作。
《水浒叶子》是陈洪绶二十八岁时,花费四个月所作的另一组版画精品。
陈洪绶在这套《水浒叶子》中,栩栩如生地刻画了从宋江至徐宁凡四十位水浒英雄人物。
陈洪绶大量运用锐利的方笔直拐,线条的转折与变化十分强烈,能恰到好处地顺应衣纹的走向,交代人物的动势。
线条均较短促,起笔略重,收笔略轻,清劲有力。
这套图一出世,不仅民间争相购买而且博得了一班文人画友的交口称赞。
明末,陈老莲的《水浒叶子》遍传天下,以致后世绘写水浒英雄的画工很难脱出他的范畴。
陈洪绶
书画莲子——陈洪绶陈洪绶(1598~1652)明末清初书画家、诗人。
字章侯,幼名莲子,一名胥岸,号老莲,别号小净名、晚号老迟、悔迟,又号悔僧、云门僧。
汉族,绍兴诸暨市枫桥镇陈家村人。
年少师事刘宗周,补生员,后乡试不中,崇祯年间召入内廷供奉。
明亡入云门寺为僧,后还俗,以卖画为生,死因说法不一。
一生以画见长,尤工人物画,与顺天崔子忠齐名,号称“南陈北崔”,人谓“明三百年无此笔墨”。
陈洪绶去世后,其画艺画技为后学所师承,堪称一代宗师,名作《九歌》、《西厢记》插图、《水浒叶子》、《博古叶子》等版刻传世,工诗善书,有《宝纶堂集》。
陈洪绶祖上为官宦世家,至其父家道中落。
出生前,有道人给他父亲陈于朝一枚莲子,说“食此,得宁馨儿当如此莲”,所以陈洪绶出生后,小名即为莲子(晚号老莲),谱名则为洪绶,一名胥岸,字章侯。
陈洪绶幼年即喜绘画,相传陈洪绶四岁时到已订亲的岳父家读书,见室内墙壁粉刷一新,便用桌椅做脚手架,在墙上画了一尊八九尺高的武圣关羽像。
九岁父亲去世,随蓝瑛学画花鸟。
蓝瑛赞叹道:“使斯人画成,道子、子昂均当北面,吾辈尚敢措一笔乎!”有一次,陈洪绶在杭州学府里见到李公麟七十二贤石刻像,用十天时间画了一个摹本,人们都说临得很像,陈洪绶听了很高兴。
后来他又去临了十天,边临边加以改造,结果人们都说临得不像,而陈洪绶听了却更高兴。
不满二十岁时,祖父与母亲去世,他哥哥一心想鲸吞家产,陈洪绶就将自己的一份拱手相让,离家出走,客居绍兴。
在绍兴师从著名学者刘宗周,深受其人品学识影响。
1616年冬,洪绶作《九歌》人物十一幅,又画《屈子行吟图》一幅,仅用两日完成。
天启三年(1623),洪绶妻萧山来氏染病亡故,后继娶杭州韩氏。
崇祯三年(1630)应会试未中。
崇祯十二年(1639)到北京宦游,与周亮工过从甚密。
后以后以捐赀入国子监,召为舍人,奉命临摹历代帝王像,因而得观内府所藏古今名画,技艺益精,名扬京华,与崔子忠齐名,世称“南陈北崔”。
明末清初陈洪绶的个人简介
明末清初陈洪绶的个人简介陈洪绶,明末清初著名书画家、诗人。
年少师事刘宗周,补生员,后乡试不中,崇祯年间召入内廷供奉。
明亡入云门寺为僧,后还俗,以卖画为生,死因说法不一。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明末清初陈洪绶的个人简介,欢迎大家阅读!个人介绍陈洪绶(1599~1652),明末清初著名书画家、诗人。
字章侯,幼名莲子,一名胥岸,号老莲,别号小净名,晚号老迟、悔迟。
汉族,浙江绍兴府诸暨县枫桥陈家村(今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枫桥镇陈家村)人。
年少师事刘宗周,补生员,后乡试不中,崇祯年间召入内廷供奉。
明亡入云门寺为僧,后还俗,以卖画为生,死因说法不一。
陈洪绶去世后,其画艺画技为后学所师承,堪称一代宗师,名作《九歌图》(含《屈子行吟图》)、《<西厢记>插图》、《水浒叶子》、《博古叶子》等版刻传世,工诗善书,有《宝纶堂集》。
人物生平陈洪绶(公元一五九八~一六五二年),明万历二十六年生,清顺治九年卒,享年五十五岁。
字章侯,号老莲,又号老迟。
遁入空门后,又自称悔迟、勿迟。
浙江绍兴诸暨人。
自幼天资颖异,善诗词,工书法,尤精于绘事。
早年启蒙于蓝瑛,后与崔子忠齐名,号称南陈北崔。
言行思想深受刘宗周、黄道周、祁彪佳诸师友影响,忧国忧民,壮怀慷慨。
他的绘画特色是:构图丰富,线条和色彩提炼得十分简洁古雅,善于把自然物象的形态和内在性格,大胆地加以概括、夸张,表现出充沛的生命力和艺术的感染力。
在表现方法上,突破了风靡复古的时代局限,创造出特立独行的迂拙而生动的艺术风格。
而他有意识为木刻家起稿的创作方式,吸取了民间木刻和唐宋绘画的优点,对传统版画作出了创造性的贡献。
转自君友会王爱君美术文献《陈洪绶》。
陈洪绶目前传世版画有九歌、博古叶子、水浒叶子、张深之正北西厢。
陈洪绶祖上为官宦世家,至其父家道中落。
出生前,有道人给他父亲陈于朝一枚莲子,说“食此,得宁馨儿当如此莲”,所以陈洪绶出生后,小名即为莲子(晚号老莲),谱名则为洪绶,一名胥岸,字章侯。
周氏三兄弟
鲁迅
深刻与伟大的另面是平和
周福清
周伯宜
(大儿 子)
周树人
周作人
周建人
周福清
周福清(1838一1904),原名周致福,字 震生,又字介孚,清同治十年(1871年) 辛未科进士,翰林院庶吉士,曾任江西金 溪县知事,此时正在北京任内阁中书。
周作人
浙江绍兴人。原名櫆寿(后改为奎绶),字星杓,又名启 明、启孟、起孟,笔名遐寿、仲密、岂明,号知堂、药堂、 独应等。历任国立北京大学教授、东方文学系主任,燕京 大学新文学系主任、客座教授。新文化运动中是《新青年》 的重要同人作者,并曾任“新潮社”主任编辑。“五四运 动”之后,与郑振铎、沈雁冰、叶绍钧、许地山等人发起 成立“文学研究会”;并与鲁迅、林语堂、孙伏园等创办 《语丝》周刊,任主编和主要撰稿人。曾经担任北平世界 语学会会长,1939年被误认为汉奸,抗战胜利后被判处有 期徒刑,建国后重新从事写作工作。
周作人的文字
周建人
周建人,(1888年-1984年),初名松寿, 乳名阿松,后改名建人,字乔峰,浙江绍 兴人。笔名克士、高山、李正、孙鲠等, 鲁迅三弟。(即《风筝》中的小弟。)是周 树人(鲁迅)和周作人之弟。中国民主促 进会创始人之一,现代著名社会活动家、 生物学家、鲁迅研究专家和妇女解放运动 的先驱者之一。有同名传记。
陈洪绶 出神入化,自悔曾为世俗儒
陈洪绶出神入化,自悔曾为世俗儒作者:暂无来源:《中华儿女》 2014年第10期文孙聚成岑其每当改朝换代之际,对前朝的忠诚往往会让一些文人心灰意冷,遁入空门,置身红尘之外,以冷眼看天下。
但这个时期,也是一些文人创作的顶峰时刻,摆脱了世俗杂事,追求内心的宁静,让艺术作品充满新的意境。
陈洪绶就是这样一位前朝遗老,他目睹了明朝的腐败与终结,经历了江山易主的动荡,以出神入化的表达形式,以僻古争奇的人物画风,在明清两代独树一帜,无与伦比。
陈洪绶(1599~1652)为明末清初书画家,诗人。
字章侯,幼名莲子,一名胥岸,号老莲,晚号老迟、悔迟,又号悔僧、云门僧,浙江诸暨市枫桥镇陈家村人。
陈洪绶祖上为官宦世家,至其父家道中落。
陈洪绶幼年即喜绘画,相传他五岁时到已订亲的岳父家读书,见室内墙壁粉刷一新,便用桌椅做脚手架,在墙上画了一尊武圣关羽像,长八九尺,一手捋髯,一手执《春秋》,秉烛凝视,神采奕奕。
老人见了情不自禁跪拜,并且长期供奉。
朱彝尊感慨地说:“盖绘事本天纵也!”九岁时,陈洪绶的父亲去世,他开始随蓝瑛学画花鸟。
后来,陈洪绶将自己的一份家产让与兄长,离开家乡,客居绍兴,在绍兴师从著名学者刘宗周。
崇祯三年,陈洪绶乡试落第,不得已捐钱成为国子监生。
崇祯皇帝对他颇为欣赏,召进宫中临摹历代帝王像,因而得观内府所藏古今名画,技艺益精,名扬京华,与崔子忠齐名,世称“南陈北崔”。
明朝覆没后,陈洪绶避难绍兴云门寺,削发为僧,自称悔僧,曾自云:“岂能为僧,借僧活命而已”,一年后还俗,晚年学佛参禅,在绍兴、杭州等地鬻画为业。
陈洪绶的性格,深受他的老师刘宗周的影响。
学识渊博的刘宗周登上政坛以后,清正廉洁,嫉恶如仇,敢于直言进谏,执拗而无所顾忌。
这种风骨影响了陈洪绶一生。
崇祯十五年,刘宗周因为敢于谏言激怒了崇祯皇帝,被革职为民。
两袖清风的刘宗周骑着驴子,在肩扛包袱的仆人陪伴下,从顺城门出京,踏上了回乡之路。
陈洪绶作为他的学生,含泪送别恩师,写诗一首,抒发“夫子受谴去国”的悲愤。
[作文素材]陈洪绶白壁作画的名人故事
[作文素材]陈洪绶白壁作画的名人故事陈洪绶白壁作画的名人故事陈洪绶是明末清初的著名画家,擅画人物,他画的人物疑问远近,设色古雅。
陈洪绶小时候学画还有一段好玩的故事。
有一天,小洪绶父亲的朋友来家里作客,小洪绶称呼他为米叔叔。
当时小洪绶正好画完画,那个米叔叔看来之后大为赞叹,觉得他很有天赋,后生可畏。
到了晚上,小洪绶的父亲感觉自己一直喝的状元红这几天有问题,好像是被人对水了,于是他打算去酒窖看看。
这时正好碰上拿了酒往外走的小洪绶,被自己的父亲发现了,小洪绶只好向父亲说出了实情。
原来小洪绶经常去关帝庙里画关帝,他一般是在地上画,关帝庙里的老爷爷很是照顾他,所以才拿酒去给老爷爷喝的。
小洪绶带着父亲到关帝庙的老爷爷那里,老爷爷说出的实情。
小洪绶的父亲听后很感动,也非常欣慰小洪绶能那么刻苦的练习临摹。
第二天小洪绶再去关帝庙画画的.时候,小洪绶的父亲特意拿了一坛状元红给他,让他带去给老爷爷。
老爷爷拿到酒后非常高兴,说这坛酒都可以喝上好几天了。
有一次那位米叔叔的新居落成,请小洪绶的父亲和他一起去新居叙叙。
父亲带着小洪绶来到米叔叔的新居,恰好那时候米叔叔有事外出马上就回来,米叔叔的小侍从就让他们到屋里先喝茶。
小洪绶在屋里看书的时候看到了小鸟,就追了出去玩,然后来到一座院落。
小洪绶走进院落的一间屋子,看见墙壁是白色的,于是就拿起笔来画了一个关帝。
等小洪绶花园正好被进来的小侍从看到,小洪绶吓得从凳子上摔了下来。
那个小侍从一边哭一边说到,老爷吩咐过千万不能把墙壁弄脏,这下他不好交代了。
小洪绶的父亲过来了,看到这一幕就要小洪绶跪下受罚。
正好在这个时候米叔叔回来了,他看到小洪绶画的关帝,不但没有责骂,反而说这画画得太好了,还吩咐小侍从上好酒好菜好好的招待小洪绶父子。
并且让小侍从传话出去要将这里建成关公祠,就用小洪绶画的关帝的画像,他自己再重新修一座院落。
小洪绶的父亲夸他有出息,米叔叔说大家都听说他画的画像很好,都来求画。
小洪绶的父亲非常谢谢大家的厚爱,可是他说小洪绶画好一副关帝的画像算不了什么,小洪绶也赞同,还说从今以后要好好拜师学艺,等学有所成的时候再给大家画画。
陈洪绶的三个老婆舅:来商老来周老来西老
陈洪绶的三个老婆舅:来商老来周老来西老(萧山长河镇老街一角)陈洪绶十七岁那一年(1614)的年底,入赘至萧山长河,成为来氏的上门女婿。
这一年,因岳父来斯行在守孝(估计是丁母忧,因其父卒于1608年),按当地习俗,守孝期间是不能办喜事的。
又加上,这次成婚是陈洪绶母亲病重后临时起意,萧山来家猝不及防,连女儿的嫁妆也未置办。
所以,陈洪绶与来氏的成婚,没有仪式,举行得寂寞而潦草。
事情的来龙去脉,来斯行在祭奠亲家母王氏的文章里说得很清楚。
虽是入赘,但后来陈洪绶很快回到了枫桥。
这里面的曲折虽无史料记载,但原因不外乎两个:一是,陈洪绶虽入赘萧山了,但母亲去世时仍给他分了田地和房子,陈洪绶必须回枫桥打理自己的家产;二是,来斯行有三子五女,且自己又享高官厚禄,没有必要让陈洪绶来养老送终,所以大可让陈洪绶来去自由。
成婚后,陈洪绶在萧山结识了不少好友,来风季是交往最深的一个,其次则是三位妻兄(弟):来彭禧、来燕禧、来吕禧。
除来吕禧之外,陈洪绶均留下了诗作。
来彭禧(1561—1670),字商老,号梧园。
来斯行长子。
太学生。
安徽太平府通判,晋阶奉直大夫。
长得一表人才,宗谱记载言其“方颐(方脸)广颡(宽额)、修髯(修长胡子)长身(高大身材)伟貌(身材魁梧),望之俨然有干才”。
来彭禧见多识广,能文能诗,且“策事洞中机要”,来斯行为官时颇得其筹划佐助。
这最后一点,颇似陈氏家族之陈洪绶父亲陈于朝佐父陈性学。
《宝纶堂集》有六首诗写到了来彭禧:《寄送来大商老之父任》《内子殁以幼女寄育内兄来商老家嘱其训女》《来商老至书示》《送来商老之粤西随马湖先生分守宾州》《寄来商老》《答寄来商老》。
来燕禧(1602—1626),字周老,号柳园。
来斯行次子。
仁和庠生。
喜谈兵,善骑马,有膂力。
随父亲备兵天津,以获莲妖徐鸿儒有功,题授贵州坐营游击,荫杭州前卫镇抚,加赠右军都督同知,世袭京卫千户。
其早世原因是“以功不白,郁抑而卒”,当时,在擒获莲妖徐鸿儒后,齐、赵二位督抚窃功为己,均晋升为司马,而来增禧只升贵州坐营游击,故一直怏怏不乐,随父致仕还家。
明清画人录|陈洪绶:无法可说,原谅我放诞不羁红尘颠倒
明清画人录|陈洪绶:无法可说,原谅我放诞不羁红尘颠倒【之九】鲁迅先生说过:老莲的画,一代绝作。
天才恰逢乱世,陈洪绶一生历经明亡清兴,在这样的大时代的风云变幻中,他以其天才般的艺术创作力,法古修今,守正出奇,形成了独树一帜的变形夸张的艺术风格,给后世留下了一笔灿烂的文化遗产。
陈洪绶(1599~1652),字章侯,幼名莲子,一名胥岸,号老莲,别号小净名,晚号老迟、悔迟,浙江绍兴府诸暨县枫桥陈家村(今诸暨市枫桥镇陈家村)人。
《杂画之饮酒图》折翼:半世也逐功名事陈洪绶出生于官宦世家,其先祖陈寿为宋朝翰林学士,宋朝南迁时全家移至诸暨。
祖父陈性学为万历五年进士,历任陕西和广东布政史。
父亲陈于朝尽管天资聪颖,且年少时就名动京城,但科举一直不顺,郁郁寡欢中于三十五岁那年辞世,而时年陈洪绶九岁。
这样的家庭出身,科举自是最正统的选择。
而正因为其父在科举上的折戟,祖父陈性学更是将家族的希望寄托在陈洪绶身上,但陈洪绶却不幸步其父后尘,天才超绝饱读诗书但却与科举无缘,在二十一岁中了秀才之后从此科举之路就走到了尽头。
在二十五岁那年除夕之夜,心灰意冷的陈洪绶写下了这样一首诗:廿五年来名不成,题诗除夕莫伤情。
世间多少真男子,白发俱从此夜生。
他一再自我激励自己“但愿明年吉祥事,各人多读数行书”,收拾好心情再次投入科举取士的独木桥,但屡战屡败,连年不得意的窘境在他的所写的诗句中经常提及,想要飞却飞不高的尴尬如影随形地跟随着他一年年的无望的努力。
三十岁那年,再次铩羽而归,在《寄三叔祖》中这样表明心境:……羞我年三十,为文未成篇。
酒味颇有得,功名罔计焉。
如果说这时三十未立的陈洪绶在自嘲的同时那颗科举的心还不曾泯灭的话,那么接下来的接二连三的失利终于彻底地使他心如死灰。
三十三岁那年的再次败北几乎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自此之后他自己对科举取得功名已不报任何非分之想,在自己的诗中这样的感情时有流露:“吾道无忧喜,此中强自平。
譬如不识字,何念及功名。
211102708_陈洪绶花鸟画收藏与市场
4明代画家陈洪绶一生创作了大量花鸟题材绘画。
本文从陈洪绶日常记叙、题跋等史料记载出发,探讨其借由花鸟画进行的交往、应酬的情况,进而在其复杂的交际网络之中,梳理构成陈洪绶花鸟画从其所处时代起至今各个阶段的收藏群体,并讨论其花鸟画在市场中的潜力。
一、应酬与影响陈洪绶于万历四十六年(1618)成为诸生,在晚明属于士绅阶层的下层,这一身份使他完全不同于平民职业书画家。
他的身份在整体社会阶层划分中处于社会地位的中间地带,这使他得以上交官员、下结百姓,在社会各阶层中形成艺术与个人影响力,并对其画作的流传与收藏造成了一定影响。
由于陈洪绶主观上以花鸟画寄托情怀,使得其花鸟画往往不直接进入市场出售,而是常常出于人际交往的需要,在相互的书画鉴藏和交流应酬间用作贺礼或用以应对友人索画,以赠送的途径流出并构成收藏。
明天启二年(1622)二月陈洪绶25岁时作《着色桃花》一图,图上有题跋:“壬戌春仲陈洪绶写送沈相如先生出守武陵。
”借引陶渊明笔下武陵桃花源仙境的高逸意味,画初绽的桃花一枝,并作题画诗:“风流太守玉骢骄,结辔桃源路不遥;遗我落英酬醉墨,一绡王逈遇周瑶。
”。
此画后见于《石渠宝笈初编》著录,清乾隆时期即已进入皇室收藏序列。
明崇祯八年(1635)十一月,据张家驹《潇洒书斋书画述》记陈章侯《冰壶秋色图》题云:“善至三叔为庆开翁老伯大寿,索画于余,余就图此,而偕诸公共入华堂拜祝。
”陈洪绶此菊花用以祝寿。
画中题跋写到“菊华尊艳事,已过小春晴”,又写到“相呼看红叶,林下醉秋华。
折得一枝归,与君称寿华。
”此画左下角有朱省斋鉴藏印“晚知书画真有益,却悔岁月来无多”“梁溪朱氏省斋珍藏书画印”,证明此画在流入英国伦敦大英博物馆前于20世纪时被朱省斋收藏。
美国克利夫兰博物馆藏翁同龢旧藏陈洪绶《摹古双册》二十开作于清顺治八年(1651)十月,有款识“洪绶为仲老作”“悔和尚仿道君赠苍夫居士”“洪绶为苍夫道侣仿北宋人”“仲青属洪绶画”,证明这一作品是好友“仲青”向陈洪绶的求画。
【推荐下载】陈洪绶绘画的艺术风格
陈洪绶绘画的艺术风格陈洪绶(l598一1652),字章侯,号老莲,晚号老迟,是明末清初我国画坛上一位杰出的富有创新意识和革新精神的书画家兼诗人,以下就是由为您提供的陈洪绶绘画的艺术风格。
陈洪绶虽属名门望族之后,但是其九岁丧父、十八岁丧母,生活十分凄苦,然而这并没有影响陈洪绶的绘画创作,反倒是促进了他的快速成长。
陈洪绶在很小的时候就表现出了惊人的绘画天分,10岁时师从著名画家蓝瑛学习绘画,成年之后,拜著名学者刘宗周为师,在其影响和指导之下完成了自己的第一部著作《宝纶堂集》。
崇祯年间,陈洪绶被封为舍人,受命进宫。
在此期间,他有机会参观宫廷内所收藏的艺术佳品,也就是在这一时期,他的艺术素养及绘画技艺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并与当时的崔子忠被合称为南陈北崔。
明朝灭亡后,为躲避清朝的统治,他被迫出家为僧,开始靠卖画度日,虽然生活极其艰苦,但是仍然不放弃自己的绘画追求,并不断地开创新的画风和绘画技法。
他一生创作出了许多的绘画作品,不仅有山水画、花鸟画,还有人物工笔画,其主要代表作品有《陶渊明故事图》《四乐图》《藏云图》《九歌图》《冰壶秋色图》《宣文君授经图轴》《倚仗闲吟图》《屈子行吟图》《白描水浒叶子册》《观音罗汉图》《白描罗汉图》等。
陈洪绶绘画的创作特征 构图,亦可称之为经营位置,是指对将要表现的物象的各个部分进行组织、布局,使画面获得整体协调感。
无论是山水花鸟画,还是工笔人物画,作者在下笔之前都要先考虑构图。
陈洪绶的绘画构图有别于传统的构图布局,力求打破常规、求新求变,并善于把不同时间、空间、地点的物象组合在一起,以达到最优的构图效果。
1.纵向两段式构图 纵向两段式构图是陈洪绶最常采用的一种构图方式,其打破了传统的自然和视觉上的局限性,突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将不同的物象以上下的构成形式呈现在同一幅画面上,并给予了充分的展现。
例如,陈洪绶的《蕉林酌酒图》就是纵向两段式构图的典型代表,该画分为上下两段:上段为一位头戴隐士巾的高士于芭蕉林和太湖石旁边的石案旁吟诵诗句,石案上放有书、琴、酒,整体意境较为清幽,其中高士自吟自饮的部分为该画面的主体部分;下段则表现的是两个女子温酒的场面,画面中一位侍女手持酒壶身体作前倾状,另一侍女坐在芭蕉叶上似乎是在清洗一只酒壶。
明清两代 独树一帜的奇人-----陈洪绶
明清两代独树一帜的奇人-----陈洪绶陈洪绶是明末杰出的画家,一生遭受不幸的境遇,因而使他的思想产生极大的痛苦和矛盾,他年轻时曾数次赴京应试而不中。
不得已卖画积钱进入国子监。
但他又看透了朝政上黑暗和腐败,拂袖而去,躲到他父亲的朋友,著名书画家徐渭的“青藤书屋”中,吟诗作画。
明王朝灭亡了,他又惭愧未能为国尽忠,但后悔已迟,故自号悔迟。
为了拒绝和腐朽势力合作,也为了免遭清人杀害,他落发为僧,并永远免去功名之念,致力于书画创作。
年仅55岁,便“喃喃念佛号而卒”。
陈洪绶是中国绘画史上杰出的画家之一,在明清两代乃独树一帜,无与伦比。
与同代著名人物画家崔子忠齐名,号称“南陈北崔”,鲁迅先生也曾极为推崇,认为:“老莲的画,一代绝作。
”米芾拜石图设色绢本赏梅图立轴设色绢本停琴品茗图绢本设色绘了两位高人逸士相对而坐,手捧茶盏。
蕉叶铺地,司茶者趺坐其上。
左边茶炉炉火正红,上置汤壶,近旁置一茶壶。
司琴者以石为凳,置琴于石板上。
硕大的花瓶中荷叶青,白莲盛开。
琴弦收罢,茗乳新沏,良朋知己,香茶间进,边饮茶边论琴。
如此幽雅的环境,把人物的隐逸情调和文人淡雅的品茶意境,渲染得既充分又得体。
画面清新简洁,线条勾勒笔笔精到,设色高古。
烹茶图设色绢本烹茶图设色绢本论道图设色绢本品茶图立轴设色绢本1645年作陈洪绶绘有多幅以茶事为题材的作品,如《品茶图》、《玉川子图》和《画隐十六观》之十二图等。
《品茶图》又称《停琴啜茗图》,画面典雅简洁,人物造型高古,衣纹细劲圆润。
画中两人相对而坐,似是一主一客。
蕉叶铺地,主人坐于其上,旁置茶炉壶具,炉中炭火正炽。
客人坐一怪石上,又以一方奇石为琴台,古琴已收入锦缎琴套中。
此时,琴弦歇,茶正熟,两人手持茶盏,四目相视,正闻香品啜,耳边琴声犹在。
斗草图立轴1650年作辽宁省博物馆藏款署:庚寅秋,老莲洪绶画于护兰书堂。
钤印:洪绶(朱文)是图作端阳时节,仕女五人围坐石下斗草为戏的情节。
人物神态生动微妙,各具神韵。
陈洪绶画像文言文翻译
陈洪绶画像文言文翻译1. 陈洪绶画像文言文翻译及答案急需陈洪绶晚年在杭州,卖画为生,十分贫寒,平日只以素菜淡饭充饥,甚至连吃杯水酒也常常缺钱。
世态炎凉,使陈洪绶对贪官劣绅,感到很可恶。
所以他常常喜欢为平民乡亲作画。
流传后世的就是他去世前一年,为救济一个叫戴茂齐的寒士,画了相送的。
而对那些豪门权贵来请他饮酒作画,他都一笔不施,闭门谢绝。
有一年,杭州新来一位知府。
他深知陈洪绶的画十分有名,想请他画一幅挂在中堂,显示自己爱好诗文书画。
但是,这新知府对百姓横徵暴敛,无恶不作,人人痛绝。
陈洪绶得知他的为人,对他多次邀请宴饮作画,都一一回绝了。
这个新知府,感到没有办法可想。
刚巧,这一天,陈洪绶的好友周工亮路过杭州,去拜访新到任的知府。
新知府得知他与陈洪绶交往已有三十多年,十分要好,周工亮深知陈洪绶的为人,迟疑地说:「这,这恐怕他陈洪绶不肯画吧了!」新知府想了一下,就和周工亮商议了个办法。
第二天,陈洪绶接到周工亮的邀请,要他一同去游湖饮酒,鉴赏宋元名画。
陈洪绶兴致勃勃地去了,登上画舫,船向湖心款款荡去。
陈洪绶和周工亮一边欣赏湖光山色,一边饮酒畅谈。
画舫来到湖心,陈洪绶问周工亮道;「那些宋元名画在哪里?请拿来欣赏一番吧!」「那宋元名画就在你笔下呵!」接看哈哈一阵笑声,突然从后舱走出头戴乌纱帽、身穿锦袍的新知府:「好啊!今天终於把画师请来了。
来,快备笔墨素绢!」陈洪绶一看这场面,如道这是他们事先商量好,来向他求画的,不禁将酒杯一掷,怒声骂道:「好*** 的狗官,想骗我到湖心来作画,今天我偏不画,看你把我怎麽样!」新知府见他这样不识抬举,还口囗声声大骂不绝,就大施*** 说:「哼,今天来到湖心,谅你逃不出我的手掌心!你画也要画,不画也要画,看你往哪里走?」陈洪绶趁著酒兴,骂不绝囗:「今天就是一笔也不施给你这狗官!」说看,站立船头,把上衣一脱,纵身就要跳湖自杀。
新知府讨了场没趣,也奈何他不得,生怕弄出人命,影响自己声誉。
陈洪绶绘画造型创格析
陈洪绶绘画造型创格析陈洪绶绘画造型创格析周颢引言陈洪绶(1598-1652),字章候,号老莲,浙江诸暨人。
少年就塾萧山来斯行,后受业于著名学者刘宗周、黄道周先生。
崇祯壬午(1642年)进京入赀为国子监生,授舍人,召为内廷供奉。
明亡后二年(清顺治三年1646)落发绍兴云门寺,改号悔迟,陈洪绶能诗工书,尤精绘画,初学于蓝瑛,后一味追古,广博先贤之长,遂自开生面成一代大家。
鉴于其艺术上的巨大成就与影响,近几十年来国内外相关学者皆围绕着陈洪绶作不同层面的个案研究并取得了不少成果,其中,以黄涌泉先生在五六十年代撰著的《陈洪绶年谱》为主,此书对于陈洪绶的宗族、生平、履历、事典、学源、交游、生活、画学各方面引用大量的文献资料,竟委穷源,探赜索隐,脉络清晰,考订详实,为后来的研究提供了较为完备的学术资料〔1〕。
另外黄先生还著有《陈洪绶》一书,是一篇言简意赅,内容丰实的关于陈洪绶综合性介绍的专著〔2〕。
其后的研究如王璜生的《陈洪绶》,裘沙的《陈洪绶研究》,美籍华裔学者翁万戈先生(翁同和后裔)关于陈洪绶的综合性研究等,这些都是基于黄先生的研究成果之上作进一步的拓展,其他相关研究大多则是散见于各种期刊的专题短章,但鲜有突破性成果,在此不一一列举。
所有的研究在绘画造型方面仍有许多未尽其然的问题值得重新探讨及进一步研究。
一明取:陈洪绶对传统绘画造型图式的借鉴与修正在综合陈洪绶各时期的图像、文本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他的确对人物造型有一个明确的思考与定位过程,他个人艺术风格的形成亦必然是经过长期的思考以及勤奋地锤炼来获得的,以至于形成稳定的个人风貌。
那么他又是如何在面对前人的造型图式语言的呢?1、"学龙眠七十二贤石刻"及其重诂在研究陈洪绶的师承渊源上,绝大多数学者首先都会说陈洪绶早期学李公麟的白描人物画法,他们的主要依据是来自于陈洪绶的生前好友,著名诗人周亮工的记载,他说陈洪绶儿时学画就不规形似"渡江左杭州府学龙眠七十二贤石刻",闭户共二十余日而数易其法〔3〕,后来的研究者都会在这条线索上围绕着陈洪绶学李公麟而大做文章,谈二者之间线条的描法与形象的肖似,以及比例的关系等等,但这些分析并没有提炼出陈洪绶造型在此阶段解决了什么问题。
陈洪绶的死亡之谜
陈洪绶的死亡之谜关于陈洪绶的去世,传记的说法均是“以疾卒”。
孟远《陈洪绶传》:“岁壬辰,忽归故里,日与昔时交友,流连不忍去。
一日趺坐床箦,瞑目欲逝。
子妇环哭,忽戒:'无哭,恐动吾挂碍心。
’喃喃念佛号而卒。
”朱彝尊《崔子忠与陈洪绶合传》:“(陈洪绶)以疾卒。
”《清史稿本传》:“鼎革后……语及乱离,辄恸哭,后数年卒。
”陈洪绶研究专家陈传席,对陈洪绶的死是这样说的:“顺治九年初,陈洪绶离别是非之地杭州,回到绍兴,大概他已感到气力不逮,一日,坐在床上,闭目念着佛学……默默地离开了人世。
”但是后来却冒出陈洪绶“不良死”之说,即“黄祖之祸”,受迫害致死。
于是,陈洪绶的死亡渐渐成为一个谜。
起因于丁耀亢曾作《哀浙士章侯》一诗,诗题下注有“时有黄祖之祸”。
全诗如下:到处看君图画游,每从兰社问陈侯。
西湖未隐林逋鹤,北海难同郭泰舟。
鼓就三挝仍作赋,名高百尺莫登楼。
惊看溺影山鸡舞,始信才多不自谋。
这首诗中用了不少典故,如:北宋林和靖植梅养鹤、终老西湖之事;东汉末年太学生首领郭泰自洛阳归太原,河南尹李膺到黄河岸边送行、同舟共济的佳话;“溺影山鸡舞”指山鸡因过于欣赏自己的羽毛而导致顾影飞舞,最终力竭而死;“鼓就三挝”说的是三国时祢衡(汉末文学家)的典故,史书说他少有雄才,性刚傲物,曹操欲见之,祢衡自称狂病,不往。
曹操于是召集鼓吏,大会宾客,想当众羞祢衡,结果反被祢衡羞辱。
曹操大怒,将他送给荆州刘表,结果祢衡与刘表又合不来,又将他转送给江夏太守黄祖,最终被黄祖杀害。
丁耀亢在诗题后注“时有黄祖之祸”六个字,意在暗示陈洪绶的死另有隐情。
在他看来,像陈洪绶这样的名人,本来应该韬光养晦,像林和靖这样植梅终老,像郭泰那样回乡闭门教书,但陈洪绶在面对着像曹操那样显赫的大人物时,在“鼓就三挝”的生死关头,竟毫不掩饰地表露自己不事异族权贵的凛然正气和民族气节,最终为自己的理想信念慷慨捐躯。
丁耀亢将陈洪绶当作了知识分子“才多不自谋”的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