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体动物门剖析
福州大学古生物与地史学第四章第三节 软体动物门
体内具分节现象,两侧对称,体两侧具多对鳃及 肌肉;单壳,低锥状,壳内具多对肌痕
体椭圆,背腹扁平,口内具齿舌,足宽扁;体背 具8枚覆瓦排列骨板
化石浅海 现生深海
海 生
蠕虫状,分头,躯体及排泄区;无贝壳
头不发达,具头丝,口内具齿舌,足圆筒状,无 鳃;单壳微曲管状,两端开口 头发达,口内具齿舌足位腹侧,内畦多扭转;单 壳多旋卷 单壳呈双瓣状,背侧无结合线 无头,足多呈斧状,外套腔中具瓣状鳃;具双瓣 壳
二 、软体动物的分类
据软体及外壳特点分十个纲:
单板纲、多板纲、无板纲、掘足纲、喙壳 纲、 腹足纲、双壳纲、头足纲、竹节石纲、软 舌螺纲 •重要的化石类别:腹足纲、双壳纲和头足 纲
纲
主
要
特
征
生活环境
时 代 ∈—S,D后 中断,现生 残余 ∈— O4
单板纲 Monoplacophora
多板纲 Polyplacophora 无板纲 Aplacophora 掘足纲 Scaphopoda 腹足纲 (Gastropoda) 喙壳纲Rostroconchia 双壳纲 Bivalvia 头足纲 Cephalopoda 软舌螺纲HyoIitha 竹节石纲 Tentaculita
⑶异齿型-齿分异为主齿和侧齿,主齿1-3个, 侧齿远离壳顶(中生代占优势)
• ⑷厚齿型-具短而粗强的巨大主齿,一瓣两个, 另一瓣一个。 由异齿类向固着底栖方向演变而成的一种特 殊 齿型 • ⑸等齿型-弹体窝两侧各有一个或一个以上大 小、形状近似、前后对称排列的齿为等齿型
5.双壳纲壳的定向
(二)壳的基本构造
1. 外壳的成分:钙质 2. 形态特征:两壳相等,但每个壳 前后不等,左右对称。少数种类 两壳不等。
背
7第一节无脊椎动物7软体动物门
• 多板纲:
(1)代表动物:石鳖 特点:身体椭圆形,背腹扁平。贝壳八片,覆瓦状。头部不明
显,无眼和触角。足扁而宽,占整个腹面。有外套沟。神经系 统呈梯形。海产。600种。无经济意义。
7第一节无脊椎动物7软体动物门
(一) 软体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1、身体柔软,不分节 2、身体分部:一般分为头、足、内脏团
头部 足部
斧状——河蚌 块状——鲍 柱状——大角贝 腕——乌贼 退化——扇贝 消失——牡蛎
内脏团
3、具外套膜(mantle)
外套膜是软体动物、腕足动物以及尾索动物覆盖体外的膜状 物。外套膜与身体间形成外套腔,便于水流进出,有辅助摄食、 呼吸、生殖和游泳等功能。
谢谢!
无神经节的分化 仅有围咽神经环、 足和侧神经索
图 贝类原始的神经系统
8.2 较高等的种类
脑、足、 侧、脏
4对神经
节
平衡器
及节间相 连神经
脑神经节 侧神经节
脑神经节
足神 经节 足神经节
胡桃蛤
脏神经节
图 双壳类的神经系统
脏神经节
无齿蚌
8.3 感官:
触角 眼 嗅检器 平衡囊
乌贼眼
9、生殖和发育
9.1 多雌雄异体,少数为雌性同体 9.2 完全不等卵裂,许多为螺旋卵裂 9.3 个体发生经担轮幼虫和 面盘幼虫 9.4 淡水蚌类有特殊的钩介幼虫
瓣鳃纲(双壳纲):
• 1)代表动物:河蚌 • 2)特点:身体侧扁,具有两片外套膜,斧状足,
两片贝壳,头部退化,感官不发达,瓣状鳃。神经 系统:由三对神经节及它们之间的神经索组成。开 管式循环。 • 3)重要种类:牡蛎、蛏、蚶、江珧、扇贝、贻贝、 珍珠贝、花蛤等
动物学 10第十章 软体动物门(Mollusca)
• 珍珠的形成
• 由珍珠质层形成。 • 外套膜受到微小沙粒等异物侵入刺激,受刺激处的上皮细胞即以异物为 核,陷入外套膜的上皮之间结缔组织中,陷入的上皮细胞自行分裂形成 珍珠囊,由囊分泌珍珠质,层复一层将核包住,逐渐形成珍珠。
(四)消化系统 四 消化系统
由口、口腔、胃、肠、肛门构成 1.消化管发达,除双壳纲由于头部退化没有口腔外,其它软体动 物都有口腔. 2.多数种类口腔内有唾液腺,口腔壁有颚和齿舌(radula)。 • 颚位于口腔的前背部,有刮食物的作用; • 齿舌 齿舌为软体动物特有的器官,位于口腔底部,由有规律排列 的角质齿片组合而成。摄食时由于肌肉的伸缩,角质齿片作 前后活动而将食物锉碎舐食。齿片的形状、数目和排列方式 是鉴定种类的重要特征。 3.胃 3.胃 典型结构包括晶杆、晶杆囊、胃盾。 • 胃盾 几丁质,双壳纲和一些腹足纲动物具有,保护胃的分 泌细胞,有的形成角质和石灰质的咀嚼板。 • 晶杆 多数植食性种类的胃的一部分形成晶杆囊(style sac),内有一胶质棒状结构的晶杆(crystalline style)。 晶杆的一部分在胃内释放出消化酶,并搅动食物,帮助消化。 • 肝脏、胰脏: 肝脏开口于胃或肠的前端,头足类一般还有胰 肝脏、胰脏: 脏。
2.“肺 2. 肺”
• 陆生或淡水种类(椎实螺、大蜗牛、蛞蝓kuoyu)无鳃,以外套膜形 成的“肺”进行呼吸。
软体动物栉鳃的原始结构图 (C.P.Hickman,1995)
软体动物-肺螺亚纲内部结 软体动物- 构图(C.P.Hickman,1995) 构图
(七)排泄器官 七 排泄器官
• 由中胚层和外胚层共同发生形成的,有2个开口:一个 开口在体腔内,另一个开口于体表。 • 肾脏 • 腺质部分 腺质部分:富血管,肾口具纤毛,开口于围心腔。管 管 状部分:薄壁管,内壁具纤毛。肾孔开口外套腔。 状部分 • 肾口 肾口具纤毛,可以收集体腔中的代谢产物。 • 肾口之后是肾脏的腺体部分,其中有很多血管,血液 中的代谢产物可以通过渗透作用进入肾脏,最后经肾 脏的膨大部分——膀胱,由肾孔排出体外。 • 围心腔腺 • 位于围心腔内,是围心腔表皮分化形成的分支状腺体, 也有排泄的功能。
海洋生物学软体动物门
三.分类
后鳃亚纲露鳃类
三.分类
3.掘足纲:角贝等 ●具贝壳一个,呈弯曲的长管状。贝壳两端开口 ●无鳃,以外套膜进行呼吸。 ●足柱形,能挖掘泥沙
三.分类 3.掘足纲:角贝等
美丽角贝 Pictodentalium formosum
二.代表动物:河蚌 Anodonta 鳃小瓣为片状结构,在外侧有许多纵向的突起, 形成鳃丝,鳃丝基部的组织称为丝间隔。丝间隔 上的小孔为鳃水孔
二.代表动物:河蚌 Anodonta 2 爿鳃小瓣下缘及前后缘是愈合的,背面分开, 通鳃上腔。连接鳃小瓣的瓣间隔之间形成鳃水管。
二.代表动物:河蚌 Anodonta 2 爿鳃小瓣下缘及前后缘是愈合的,背面分开, 通鳃上腔。连接鳃小瓣的瓣间隔之间形成鳃水管。
尖,背面有韧带相互铰合,腹缘分离。
二.代表动物:河蚌 Anodonta
韧带富有弹性,有能使贝壳左右张开的功能。贝壳 的闭合主要靠前、后闭壳肌的控制。
贝壳的前背方,各有一略为隆起的壳顶,在壳的 外表面有以壳顶为圆心的同心圆线,即为生长线。
二.代表动物:河蚌 Anodonta
贝壳后端有一个不闭合的裂缝,内有外套膜形成的两 个孔,背面的为出水孔,腹面的为入水孔。
角质层
棱柱层
珍珠层
一.门的主要特征 角质层:
为最外层,薄而透明, 具黑色光泽。 主要成分:壳质素 由外套膜边缘内侧分泌而 成, 随着动物生长,面积 逐渐扩大。 功能:保护贝壳的中、内 层不被碳酸溶解
一.门的主要特征
棱柱层:也称为壳层
为中间一层,占椐贝壳 的大部分。
主要成分:
棱柱形碳酸钙晶体
由外套膜边缘背面的细胞 分泌而成,随着生长面积 不断扩大,但其厚度不增 加。
全部海洋生活。 一般侧脏神经索不交叉为“8”字形; 贝壳与外套膜通常不发达,亦有全缺者; 多数本鳃消失,出现次生性皮肤鳃。
软体动物门主要特征
软体动物门主要特征
软体动物门是人类对动物分类上最低的一级分类。
它下面涵盖了多量的物种,软体动物门的特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解剖特征。
软体动物都没有骨骼,其解剖特征是由較為柔軟的外殼、肌肉和内內器官所組成。
外殼由硬质和软质两部分组成,软质部分内含口腔、內腔、芽孢和胎囊等,而硬质外殼有助于保持其体形。
二、繁殖特征。
软体动物的繁殖基本上是以卵的形式出现的,有的还生活在水中,而有的则分布在陆地上。
三、形态特征。
软体动物的形态上有很大的不同,从藻型到果虫和念珠虫都属于软体动物,因此大小形态的变化是比较大的。
四、新际特征。
软体动物都是一些在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作用的物种,它们不仅可以驱动这些系统的稳定发展,而且还提供了大量的资源给其他物种使用。
五、运动性能。
软体动物可以通过甩尾和抓住物体进行转移,但运动能力有限,只能做出蜿蜒曲折的运动。
总而言之,软体动物是一组多样性很大的动物类群,它们有着非常强大的集群能力,可以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
软体动物门的基本特征
软体动物门的基本特征
软体动物门(Mollusca)是一类多样性很大的动物,是多细胞有机体的群体。
它们包括一些有鳃口和软壳的动物,如贝壳、螺和乌贼。
它们在现代时代的物种形态十分多样,可以被发现在海洋、淡水中和陆地上。
软体动物门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1.体表由软的组织和柔软的组织构成,可以被分为前胸体、背节和尾部三个部分。
2.体上具有一个口,口内有一种特殊的器官——鳃。
鳃可以帮助动物吸收食物,并用于把呼吸气体排除出去。
3.许多软体动物门的动物有一个硬壳,由一层厚厚的、附着在体表上的质地坚硬的壳片构成。
这样的壳片不仅可以保护动物免受外界因素的侵害,而且可以提供动物行动的支撑。
4.许多软体动物门的动物具有可以伸缩的“腕”,并具有可以用来吸食物的腔体。
5.许多软体动物门的动物都具有一个用来控制平衡和运动的内耳,以及一个用来检测水流方向和强度的内肛。
6.许多软体动物门的动物都会产生黏液,用来减缓水流和防止被其他物体切割。
7.许多软体动物门的动物都有一种被称为“眨眼”的运动,可以用来瞬间移动体表的某一部分以便改变动物的显示方向。
8.许多软体动物门的动物都具有一种用来控制平衡和运动的结
构——触角,并且可以利用触角感受它们周围的环境。
第九章 软体动物门-PPT文档资料
一、身体分三部分: 1.头部:位于身体前端,运动敏捷者头部 分化明显,其上有眼,触角等感官(如田 螺、蜗牛、乌贼等);行动迟缓者头部不 发达(如石鳖);穴居或固着生活种类无 头(如蚌类、牡蛎等)。
2.足:通常位于身体侧面,为运动器官, 因生活方式不同而形态各异。足部发达, 呈叶状、斧状或柱状,可爬行或掘沙;有 的退化如扇贝等;固着生活者则无足,如 牡蛎;有的足特化成腕,生于头部为捕食 器官,如章鱼、乌贼称头足;少数特化成 片状或翼或者鳍,如翼足类。 3.内脏团:为内脏器官所在的部位,常位 于足的背侧。。多数左右对称,但也有扭 曲成螺旋状者,失去对称,如螺类。
二、无板纲:为原始种类、体呈蠕虫状,细 长或短粗,无贝壳,被以具棘角质,头小、 躯干细长,腹中线眼等感觉器官,肠为直管状,齿舌有或无, 心脏为1心室、1心耳。血管S退化。雌雄同体 或异体。如龙女簪(zan,三声。)
三、多板纲:生活于潮间带,以足附于岩 石、藻类上。体呈椭圆形。背隆、腹平。 背侧8块贝壳,呈覆瓦状,前一半月形头板, 最后一块为元宝形尾板,中间板6块一致。 贝壳周围一圈外套膜称环带(与环节A比 较),具有丛生小针、小棘,头部发达, 有向下短吻、中间为口。宽大的足具强的 吸附作用,可缓行。足与环带间为外套沟、 两侧各一列—6对或数十对楯鳃。口腔具齿, 消化腺发达。如涎腺、糖腺、肝等。次生 体腔发达。
四、消化系统:贝类消化系统发达,仅 少数寄生种类退化。多数种类口腔内具 颚片和齿舌。齿舌位于口腔底部的舌突 起表面,由横列的角质齿组成,似锉刀 状,为软体A所特有。其上小齿形状和 数目依种类而异。齿舌上小齿的排列以 齿式表示,如中国圆田螺齿式为: 2•1•1•1•2。在无齿蚌等软体动物胃内有 一个特殊构造—晶杆,晶杆在饥饿时消 失。
软体动物门——精选推荐
软体动物门软体动物门:(Mollusca)物种类繁多,⽣活范围极⼴,海⽔、淡⽔和陆地均有产。
已记载130000多种,仅次于节肢动物,为动物界的第⼆⼤门。
软体动物的结构进⼀步复杂,机能更趋于完善,它们具有⼀些与环节动物相同的特征:次⽣体腔,后肾管,螺旋式卵裂,个体发育中具有担轮幼⾍等,因此认为软体动物是由环节动物演化⽽来,朝着不很活动的⽣活⽅式较早分化出来的⼀⽀。
⾝体柔软,⼤多数具有贝壳。
基本信息中⽂学名:软体动物门⼆名法:Mollusca界:动物界门:软体动物门 Mollusca分布区域:从寒带、温带到热带从海洋到河川、湖泊从平原到⾼⼭,到处可见简介软体动物门软体动物门⾝体柔软,⼀般左右对称,不分节可分为头、⾜、内脏团三个部分,体被外套膜,常常分泌有贝壳。
次⽣体腔,后肾管,螺旋式卵裂,个体发育中具有担轮幼⾍。
鳃或肺呼吸。
分布⼴泛。
⽬前已记载130000种,是动物界中的第⼆⼤门,可分7个纲:单板纲Monoplacophora、⽆板纲Merostomata(新⽉贝)、多板纲Polyplacophora(⽯鳖)、腹⾜纲Gastropoda(螺类和蜗⽜)、掘⾜纲Scaphopoda(⾓贝)、瓣鳃纲Lamellibranchia(贝类)、头⾜纲Cephalopoda(鹦鹉螺、乌贼、柔鱼、章鱼)结构特征头部位于⾝体前端。
⼀些⾏动迟缓的原始种类头部不发达,仅有⼝,与⾝体没有明显的界限,如⽯鳖等;⼀些⽳居或固着⽣活的种类体躯完全包被于外套膜和贝壳之内,头部退化,如蚌类、牡蛎等;⼀些⽐较进化、运动敏捷的种类头部发达,分化明显,⽣有触⾓和眼等感觉器官,如⽥螺、蜗⽜及乌贼等。
内脏囊位于⾝体背部,包括胃、肠、消化腺、⼼脏、肾脏、⽣殖腺等内脏器官,为外套膜和贝壳所包被。
多数种类的内脏囊为左右对称,但有的扭曲成螺旋状,失去了对称形,如螺类。
外套膜是⾝体背部⽪肤皱褶向腹⾯延伸⾯形成的⼀种保护器官,由内、外表⽪、中间的结缔组织和少数肌⾁纤维组成。
软体动物门的基本特征
软体动物门的基本特征
软体动物门(Mollusca)是一类历史悠久的多种多样的无脊椎动物,包括贝类、软体类、蛤类、章鱼类等。
它们有着广泛的生活环境,分布在海洋、淡水、陆地和沼泽等环境中。
下面就软体动物门的基本特征进行简要介绍。
1. 体表:软体动物门的体表有鳞片、外膜或软壳等组成,而其中的外膜通常会出现一种叫做腺体的器官,它可以向外排泄液体,以保护体表。
2. 触角:软体动物门的触角多数是缠绕状,可以用来感知环境,一般有一对主触角和多个次触角。
3. 吸盘:软体动物门的体表上一般有一些吸盘,它可以吸附在任何表面,以便抓住表面物质或是其他物体。
4. 足:软体动物门的足可以分为内足、外足、鳃足、腹足等,它们可以帮助动物移动、捕食和抵抗水流等。
5. 心脏:软体动物门的心脏不太发达,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内心脏,负责控制血液循环;另一部分是外心脏,负责控制肌肉收缩和放松。
6. 神经系统:软体动物门的神经系统由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组成,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和脊髓组成,负责控制和统筹活动;而外周神经系统则负责控制外部活动。
以上就是关于软体动物门的基本特征介绍,它们与其他无脊椎动物相比有着许多不同的特征,因而也有着独特的生态地位和生物学意
义。
实验乌贼的外部形态和内部解剖软体动物门
实验乌贼的排泄系统包括肾脏和输尿管。肾脏用于过滤血液中的废物,
输尿管将尿液排出体外。
神经系统
脑
实验乌贼的脑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大脑负责处理感觉和运动信息,小脑负责 协调运动,脑干负责控制基本生命活动。
神经节
实验乌贼的神经节包括脑神经节、内脏神经节和体神经节。脑神经节负责处理感 觉信息,内脏神经节负责控制内脏器官的功能,体神经节负责控制肌肉的运动。
双壳类
如扇贝、蛤蜊等,具有两片贝 壳。
腹足类
如蜗牛、海螺等,具有一个螺 旋形的壳。
头足类
如章鱼、墨鱼等,具有一个或 多个硬壳。
其他类群
如钉螺、钉贝等。
软体动物门的地理分布和生态习性
地理分布
软体动物广泛分布于海洋、淡水和陆 地环境中。
生态习性
不同种类的软体动物具有不同的生态 习性,如底栖、游泳、爬行等。它们 通常以藻类、有机物和腐肉为食,有 些种类还具有寄生性。
数据收集和分析
数据收集
数据分析
结果解释
在实验过程中,需要认真记录每一步 的操作和观察结果,包括乌贼的外部 形态特征、内部器官的位置和形态等 信息。这些数据是后续分析的基础。
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包 括乌贼的外部形态特征、内部器官的 形态和位置等。可以使用表格或图表 等方式进行展示,以便更好地理解和 解释实验结果。同时,还需要对数据 进行比较和分析,以了解乌贼的生理 特点和生态习性。
内部解剖
乌贼的内脏器官包括胃、肝、心 脏、卵巢、睾丸等,以及复杂的 神经系统和消化系统。
结果解释和讨论
外部形态
乌贼的外部形态适应了其生活环境, 流线型的身体有助于减少水流阻力, 一对触手用于捕食和感知环境,一对 眼睛用于观察周围。
动物学 6软体动物门(Mollusca)共16页文档
(1)角质层:由贝壳素构成,薄而透明,有色泽。 保护钙质不被酸溶解。
(2)棱柱层:厚,由柱状的碳酸钙晶体构成.,呈 方解石构造。
(3)珍珠层:片状的碳酸钙构成,晶体呈文石结 构,有珍珠光泽。
•珍珠的形成:整个外套膜的外层细胞都可以分泌 文石结构的碳酸钙,使珍珠层可以不断加厚。在生 长中,如果外套膜和贝壳间进入了沙粒或其它
精,也有体内受精。 • 生殖腺为葡萄状腺体。双壳类雌雄异体,从外
形上难以辨认雌雄,一般精巢白色,卵巢黄色。 • 受精—如河蚌,生殖导管短,生殖孔开口于
肾孔附近,无交接器,无交配现象。生殖季节 (春,夏),精子随水流如水中,再流入雌蚌 的鳃水管。当雌性成熟卵排出,经鳃上腔与精
•大多海产种类:有担轮幼虫(trochophoro larve) 和面盘幼虫(veliger larva)时期。陆生种类、头 足类、一部分腹足类:为直接发育。淡水蚌类有特 殊的钩介幼虫(glochidum),可作暂时性寄生于 鱼鳃。 二.软体动物门的分类
体;乌贼则呈筒状,包住整个内脏团仅露头部)。 4.具有贝壳
大多数有1—2或多个贝壳,且不同种类贝壳形 状变化较大(如腹足类为螺旋形;瓣鳃类两片为瓢 状;掘足类筒状)。贝壳是保护器官,足部和头部 有肌肉与贝壳相连,活动时,头足伸出壳外,危险 时缩入壳内。研究此类动物的学科称为贝类学.
•贝壳成分:碳酸钙(占95%)、贝壳素(少量);
已知约11.5万种,分布广泛。根据它们的贝壳、 足、神经、、鳃、等特征分为7个纲。 1.单板纲(Monoplacophora)
为原始贝类。目前已发现8种。特点:两侧对称, 腹部有足,有一个帽状贝壳,全部海产。新蝶贝 (Neopilina galathea Lemche)是其代表动物. 2.多板纲(Ployplacophora)
第十章软体动物门
第十章软体动物门第十章软体动物门第十章软体动物门要求:掌握软体动物门的主要特征及无齿蚌的形态结构与机能特点,并掌握双神经纲、腹足纲、瓣鳃纲及头足纲的主要特征,了解软体动物的重要经济种类。
第一节门的主要特征代表动物:无齿蚌。
主要特征:体柔软、不分节、两侧对称(腹足纲除外)。
体分头、足、内脏团,其皮肤褶形成的外套膜,此膜分泌贝壳,保护身体。
用鳃呼吸(外套腔与呼吸的关系)。
体腔退化,开管式循环。
神经系由四对神经节组成。
大多雌雄异体,海产种类个体发育经担轮幼虫和面盘幼虫。
一、身体柔软,多为两侧对称(除腹足纲外),体分头、足、内脏团三部分;二、具皮肤褶形成的外套膜来源:为身体背侧皮肤褶向下伸展而成,常包裹整个内脏团并形成外套腔(出、入水孔)外层上皮:分泌物形成贝壳内层上皮:具纤毛内层上皮细胞:纤毛的摆动并通过出入水孔形成水流,借以完成呼吸、摄食、排泄和生殖等外层上皮:分泌物贝壳有助运动(如头足类)呼吸(如蜗牛)出、入水管:瓣鳃类等软体动物左右两片外套膜紧贴二壳内,其背面与内脏团的皮肤相连,腹缘游离,生活时左右腹缘互相紧贴,构成了其中的外套腔,外套腔之后端形成两个外管,上为出水管,下为入水管。
入水管稍大,且有感觉乳突,食物及氧随水流从入水管进入外套腔中,而代谢废物、食物残渣及性产物皆由出水管排出。
三、贝壳(贝类):1-2或8片贝壳,形态各异来源:贝壳由外套膜上皮细胞分泌而成成分:碳酸钙(占95%)及少量的壳基质(或称贝壳素),角质层保护柔软的身体。
四、足为运动器官,头足类的足变为腕和漏斗。
五、消化系统呈U字形,有消化腺(唾液腺、肝脏等)。
除瓣鳃纲外,口内一般有颚片和齿舌(特有)。
齿舌:是软体动物(除瓣鳃类外)特有的器官,位于口腔底部的舌状突起上,由横列的角质齿组成,似锉刀状。
摄食时,由于肌肉伸缩,齿舌可前后活动,以锉刮食物。
齿舌的数目,大小和形状为鉴定种类的重要特征之一。
默囊:乌贼等头足类动物在直肠的末端近肛门处有一导管,连一梨形小囊,即墨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门的主要特征
1、身体柔软,不分节,左右对称,但腹足纲左右不对称。
2、身体一般分为头、足、内脏团和外套膜。
3、具有贝壳。
4、出现专职的呼吸器官—鳃。(图)
5、真体腔退化,真体腔和假体腔同时存在。
6、多数软体动物具有开管式循环系统,头足纲为闭管式循环。 7、以集中型的肾脏(属后肾管)进行排泄。(图)
盘
面叶
叶
观
肛门
发育中的外套腔
肛门 外套腔
在前方
面盘幼虫期肛门 在后部,见不到 外套腔
壳转到成体位置 内脏团转90°, 外套腔可见
肛门和外套膜成体螺
腹足类不对称体制形成—面盘幼虫发育中的扭转
2、身体一般分为头、足、内脏团和外套膜。
(图) 运动视频
6、多数软体动物具有开管式循环系统,头足纲为闭管式循环 出现了专职的心脏(二心耳一心室)位于围心腔中,血液 无色、兰色或红色。 (图)
开管式循环 Open circulatory system :血液 在血管和组织 间隙流动。
开管式循环系统:血液从心室流出后,经血管、微血管进血
窦中,再经肾和鳃回流入心耳的循环系统
不明显
柱状
6-数十 对
各种石鳖
1个
明显 块状
1对
田螺、鲍鱼、 宝贝
1个 不明显 柱状
无
角贝
两侧对称 2片
退化 斧状
2对
珠蚌、扇 贝、蛏、牡蛎
两侧对称
发达 腕状
有壳亚纲
1
无吸盘 2对
鹦鹉螺
无壳亚纲
无或有 内壳
有吸盘 1 对
乌贼、章 鱼、长蛸
二、主要类群
1、双神经纲: 2、腹足纲: 3、掘足纲: 4、双壳纲(瓣鳃纲): 5、头足纲:
血窦:初生体腔存在于各组织器官的间隙,内有血液流动形成
血窦。
8、神经系统不同种类差异大:
(图)
a、最低等为梯形神经;b、四对神经节和神经索;
c、发达的神经系统:头足纲有发达的脑,且有软骨包围
神经环
脑神经节 侧神经节
足神经索
侧神经索
贝类原始的 神经系统
平衡器 足神经节
脏神经节
双壳类的神 经系统
担轮幼虫
面盘幼虫
顶纤毛丛
肠肾
口前纤毛带
感觉刚毛 齿
足丝
胃
口 中胚层
肛门
担轮幼虫
消化腺 足
面盘
壳
面盘幼虫
外套膜 闭壳肌
钩介幼虫
担轮幼虫的形态与环节动物多毛类的 幼虫近似!说明什么?
多板纲 腹足纲 掘足纲 瓣鳃纲
头足纲
主要纲的分类鉴别特征比较
体制
贝壳 头部
足
鳃
代表动物
两侧对称 不对称
两侧对称
8片
头:具口、眼、触手等感官。是觅食、感觉中心。结构因生活
方式不同而不同(明显、发达、退化、无头等)。
足:运动器官。具有发达肌肉。因生活方式不同而发达程度不
同(斧状、蹠狀、柱状、腕状或退化)。
内脏团:(躯干)代谢、生殖中心。内脏器官所在。
外套膜: 是软体动物特有结构。胚胎发育中,躯体背侧皮肤褶襞向外延
伸而成的膜状外套,常覆盖在内脏团的背部或侧面,或包裹整 个内脏团和鳃。功能:分泌贝壳;保护躯体;辅助呼吸;形成 外套腔。
脑神 经节 足神 经节
脏神 经节
腹足纲8字形神经
脑神经节、足神经节、脏神经节
软体动物已分化出触角、眼、嗅检器、平衡囊等感觉器 官,感觉灵敏。
是无脊椎动物中最高级的神经中枢!
9、个体发育除了头足类和某些腹足类为直接发育外,其他种 类发育多经担轮幼虫期、面盘幼虫期,淡水种类具钩介幼虫。 (图)
1)代表动物:圆田螺 2)特点:大多有一螺旋形外壳,内脏团左右不对称,其一侧器
官退化。头明显,有触角和眼点。蹠状足。神经系统 呈“8”字形。 3)分类:前鳃亚纲:鲍鱼、钉螺、田螺、马蹄螺等 后鳃亚纲:海牛、海兔等 肺螺亚纲:椎实螺、蜗牛、蛞蝓等
有齿舌的 软体动物, 食性如何?
3、具有贝壳
贝壳一般包被躯体外,有的位于体内,有的缺。不同种类
具有不同特点(有瓣状、管状、覆瓦状、螺旋状等)。随动物 生长而增大加厚。
构造:角质层、棱柱层和珍珠层(图)
贝壳:包被在软体动物体外,由角质层、棱
柱层和珍珠层组成的帽状、螺旋状、管状 或瓣状结构。
能否看出年轮?
有外套沟。神经系统呈梯形。海产600种。无经
济意义。
背板 主动脉
齿舌 神经环
性腺 肠
性腺
主动脉
肾 有鳃的 外套沟
肾脏
环带
心脏 肾口
足肠
腹神经
围心腔
石鳖结构横切
性腺
有鳃的外套沟
环带
口
胃 消化腺 足
神经索
生殖孔 肾孔
口
肛门 环带
肛门
石鳖结构纵切
足 石鳖结构腹面观
肾脏
2、腹足纲(Gastropoda):
8、神经系统不同种类差异大: (图) a、最低等为梯形神经;b、四对神经节和神经索; c、发达的神经系统:头足纲有发达的脑,且有软骨包围
9、个体发育除了头足类和某些腹足类为直接发育外,其他种 类发育多经担轮幼虫期、面盘幼虫期,淡水种类具钩介幼虫 (图)
壳 口 面盘叶
A 侧 面 观
肛门 足
口
B面
面
背盘
单板纲
• 绝大多数为化石。帽状或匙形的贝壳,多对鳃,神经
结构简单。
新碟贝
口 壳
鳃
足
外套膜 肛门
• 无板纲
–蠕虫形,无贝壳。原始种类。
龙
毛皮贝
女
簪
足神经节
1、双神经纲(Polyplacophora):
(1)代表动物:石鳖
(图)
(2)特点:身体椭圆形,背腹扁平。贝壳八片,覆瓦状头部
不明显,无眼和触角。足扁而宽,占整个腹面。
外套腔在软体动物生理活动中起到什么作用?
软体动物的一般结构
性腺 肠 胃 壳 消化腺
心脏 体腔 肾
外套膜
鳃 外套腔
口 齿舌
神经环
足
牵缩肌
肛门
软体动物的一般结构
头足类外套膜为袋 状,肌肉丰富。
• 多数种类口腔内有颚片和齿舌。 • 齿舌是软体动物特有的器官。位于口腔底部的舌突起表
面,由横列的角质齿构成,锉刀状,摄食时可前后伸缩, 刮取食物。
第七章 软体动物门(Mollusca)
软体动物是动物界第二大门,共约13万种,5个纲。 大多数软体动物具有贝壳,俗称“贝类”。
无板纲
多板纲
单板纲
双壳纲
掘足纲
腹足纲
软体动物各类群结构
头足纲
第七章 软体动物门(Mollusca)
一、门的主要特征 二、主要类群 三、进化地位及与人生的关系
复习思考题
角质层 棱柱层
珍珠层 外套膜
外套膜上皮
外套膜
外套膜褶皱
珍珠
新角质层 贝壳结构及珍珠形成
4、出现专职的呼吸器官—鳃gill 。(图)
软体动物用鳃、外套膜或外套形成的肺进行呼吸,或无鳃
陆生种类用肺呼吸 (外套腔形成,如蜗牛)
水 鳃轴 鳃丝
5、真体腔退化,真体腔和假体腔同时存在。
次生体腔仅残存于围心腔、生殖器官和排泄器官的内腔, 而体内广阔的体腔是假体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