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工程硕士国际化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合集下载

探索软件工程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新模式

探索软件工程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新模式

探索软件工程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新模式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推进,软件工程领域的国际化合作日益频繁。

为了适应全球化的发展趋势,软件工程专业需要实施国际化人才培养新模式,以培养具备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软件工程人才。

本文将探讨软件工程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新模式的相关内容。

首先,软件工程专业应加强国际化课程设置。

从课程内容的设计上,软件工程专业应增加一定比例的国际化课程,如跨文化交流、国际软件工程标准等。

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世界各地的软件工程发展情况与趋势,并学习到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软件工程标准和规范。

同时,软件工程专业还可以与国外优秀大学合作,引进一些跨学科的课程,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意识。

其次,软件工程专业应鼓励学生参与国际化实践项目。

例如,学生可以参与国际软件开源项目,与全球开发者合作开发软件,通过与国外开发者的交流和合作,学习到国际标准的开发流程、团队协作方式等。

此外,软件工程专业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国际软件工程大赛,与来自世界各地的优秀学生竞争,提升自己的技术水平和团队合作能力。

另外,软件工程专业还可以开展国际化实践教学模式。

通过与海外知名高校建立合作关系,软件工程专业可以组织学生赴国外进行学术交流或实习。

学生在国外学习期间,可以参观国外软件公司,了解其管理模式和研发流程。

同时,学生还可以与当地学生进行学术交流,拓展自己的国际交友圈。

这种国际化实践教学模式可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和国际合作意识。

最后,软件工程专业还应加强英语教育。

英语作为全球通用的商务语言,在软件工程领域也占有重要地位。

因此,软件工程专业需要加强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为学生的国际化发展打下语言基础。

此外,软件工程专业还可以开设英语专业课程,如科技英语、软件工程英语等,以提高学生在软件工程领域的英语应用能力。

综上所述,软件工程专业需要实施国际化人才培养新模式,以适应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这包括加强国际化课程设置、鼓励学生参与国际化实践项目、开展国际化实践教学模式以及加强英语教育等方面。

软件工程领域专业硕士培养模式初探

软件工程领域专业硕士培养模式初探

软件工程领域专业硕士培养模式初探摘要:随着软件工程自身观念、知识、实践、工具等的发展更新,我国软件工程领域专业硕士教育的发展迎来巨大的机遇和挑战。

文章介绍GSw2009中的CBOK以及最新的SWEBOK V3两种软件工程知识体系,阐述借鉴GSwE2009的南京大学课程体系和与之配套的工程能力训练系统,结合中国研究生教育的实际,提出将软件工程中的过程管理方法引入教学管理体系。

关键词:软件工程;研究生;知识体系;课程体系;专业规范0.引言20世纪90年代初,卡内基一梅隆大学软件工程研究所(SEI)和软件工程教育者研讨会共同努力建立了软件工程硕士教育计划。

1993年,IEEE-CS/ACM 联合指导委员会建立,标志着软件工程建设进入一个新的时期。

随后,经过软件工程协调委员会(SWECC)的多年努力,2004年正式发布了软件工程知识体SWEBOK和本科生软件工程教育计划CCSE 2004,2009年发布了软件工程职业道德规范和职业实践以及研究生软件工程教育计划GSwE2009-2014年,随着软件工程自身观念、知识、实践、工具等的发展更新,SWEBOK也终于更新到V3版。

2002年国内启动了软件工程硕士培养程序,2011年软件工程作为独立的一级学科得以设立。

因此,研究国际软件工程硕士教育体系,对处于初创期的中国软件工程教育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南京大学软件学院对软件工程领域专业硕士培养模式进行初步探索,试图从知识体系、课程体系、工程能力训练体系以及教学管理体系上为我国软件工程专业硕士教育提供思路。

1.知识体系软件工程知识体系主要有两个来源:SWEBOK和GSwE2009中的教育知识体系CBOK。

GSwE2009中的教育知识体系CBOK主要来源于SWEBOK 2004,同时也参考了SEEK 2004、INCOSE 2003和Haskins 2007。

相比较SWEBOK2004,CBOK 增加了一个新的知识域(knowledgearea,KA)(职业实践)和4个关于教育的知识域(工程经济学基础、计算基础、数学基础和工程基础),与此同时还增加了系统工程基础和职业操守指导等两个全新知识域。

软件工程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探索

软件工程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探索

软件工程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探索
尹楠;于瑞云;朱志良
【期刊名称】《计算机教育》
【年(卷),期】2014(0)11
【摘要】为探索国际化软件人才培养的有效模式,切实推进国际化软件人才培养进程,以东北大学软件学院为例,研究软件工程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方法和机制,提出在人才培养体系、办学模式、师资队伍、学生交流等方面的改革思路.
【总页数】4页(P50-53)
【作者】尹楠;于瑞云;朱志良
【作者单位】东北大学软件学院,辽宁沈阳110819;东北大学软件学院,辽宁沈阳110819;东北大学软件学院,辽宁沈阳11081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2
【相关文献】
1.应用型本科院校软件工程专业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以潍坊科技学院软件工程专业为例 [J], 刘君
2.面向国际化人才培养的软件工程专业本科教育课程体系研究 [J], 叶娜;祁飞;边根庆;张帆;何箐
3.软件工程专业本科卓越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以江苏师范大学软件工程专业为例 [J], 祝义;梁银;朱晖
4.聚焦复杂工程问题的软件工程专业建设探索——以安徽大学软件工程专业为例
[J],
5.“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课程思政教学在国际化人才培养中的改革实践与探索[J], 王淼;汪琳;徐艺珈;杜秉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国际化软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研究

国际化软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研究

成果简介及主要解决的教学问题1.成果简介及主要解决的教学问题本成果面向我国西部地区软件产业发展特点及其人才需求,结合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建设特色,探索和总结了国际化工程型软件人才培养的创新模式与教育实践,力求探索和解决以下教学问题:(1)新型办学机制:教高[2001]6号文件中指出“建设示范性软件学院要进一步推进办学机制改革”,如何结合本校实际,面向区域特点,探索适合软件人才培养的办学机制是需解决的首要问题。

(2)国际化教育方式:当代软件技术及产品、软件服务外包产业形态等均呈现鲜明国际化特征,要求软件人才具有在国际化环境下工作、管理、交流的能力. 而传统软件人才教育难以满足国际化软件产业发展对人才知识与能力结构的需求。

(3)现代软件工程教学及实践:现代软件工程教学注重软件系统设计方法与软件开发能力,体现软件开发过程管理,必须研究如何以现代工程教育理念为指导,在培养方案和教学环节中创新软件工程教学活动,实施现代软件人才综合素质培养。

(4)复合型人才培养途径:教高[2001]6号文件要求“示范性软件学院要把培养各类复合型软件人才作为重要任务”;国家信息化建设急需掌握主流软件技术且熟悉领域应用的复合型软件人才。

怎样面向所在区域和领域信息化特点与需求,制定个性化培养方案,实施复合型软件人才培养还需探索与实践。

2.成果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1)探索新型办学机制依托软件产业园区:学院确定和实施了“依托西安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西安国家软件产业与出口基地和西工大国家大学科技园”的办学模式。

组成学院理事会,协调合作办学,指导产学互动。

组织产学合作联盟:学院不仅与20多家国内外著名软件企业,而且与多个重点国防科技单位组成产学研联盟,开展多形式的实质性合作教育。

(2)实践国际化教学模式引进优化系列课程:牵头引进软件工程教育领域先进的CMU软件系统开发(SSD)10门系列化课程,并实施“夯实软件基础、强化网络编程”等优化。

目标驱动的软件工程硕士培养模式探索

目标驱动的软件工程硕士培养模式探索

目标驱动的软件工程硕士培养模式探索摘要:工程硕士教育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其培养过程有一定的目的性。

文章结合软件工程硕士培养的特点,提出一种目标驱动的培养模式,结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软件学院软件工程与管理专业的实际情况,阐述该培养模式的设计、实施和改进过程。

关键词:目标驱动;软件工程;工程硕士;培养模式0.引言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是与工程领域任职资格相联系的专业性学位,其目标是为工矿企业和工程建设部门,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培养和输送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

增强企业实力与市场竞争能力,同时满足现有工程技术与管理人员在新形势下对知识更新和提高业务能力与素质的需要。

软件工程硕士是随着软件产业的发展而出现的新的工程领域硕士学位,自2002年起,全国35所高校的软件学院成为国家教育部批准成立的首批全国示范性软件学院,授权培养软件工程硕士,即培养以系统化、规范化、可定量的过程化方法来开发和维护软件系统的工程技术人才,以满足我国软件行业迅猛发展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软件学院(以下简称北航软件学院)经过多年的探索和总结,最终建立了一套目标驱动的软件工程硕士培养模式。

1.目标驱动的培养模式目标驱动的培养模式如图1所示。

模式围绕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目标,建立课程培养方案和体系,并对实施过程进行质量监控和持续改进。

该培养模式的核心价值体现在以下兀,个方面:(1)目标导向的教育取向。

即整个教育过程都是为了达到特定目标,将学生培养成特定领域的专业技术人才。

(2)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

学生是培养过程的核心,从学生入学、就业和市场需求各层面保障学生的利益。

(3)持续改进的质量文化。

市场不断变化、对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发展,通过多种反馈机制持续改进培养目标和方案,从而保障其时效性。

从图1中可以看出,培养模式的核心是明确培养目标,并以此为基础驱动后续培养方案的制订和实施。

为了保障建立合理、适用的培养目标,要从市场需求和学生需要两个角度展开深入分析。

工程型国际化软件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工程型国际化软件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工程型国际化软件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1前言2001年软件学院创办之初,教育部就提出软件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是要培养应用型、复合型、国际化的高级软件人才。

教育部领导后来在多种场合也针对目前我国高校IT类人才培养的现状,指出软件学院一定要培养出符合市场要求、面向产业发展的工程型精英,软件人才的水平和规模成为体现一个国家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指标,加快软件人才培养成为我国在新世纪顺利实现社会经济总体目标的重要保证。

长期以来,由于培养目标单一、培养过程脱节,高校计算机与软件人才培养不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不能满足产业高速发展的需要,无法为产业的发展壮大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浙江大学及时认清形势,转变办学观念,高举应用型、复合型、国际化软件人才培养的旗帜,利用软件学院这个平台,在办学模式、课程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国际交流能力等各个方面实行改革,树立以市场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理念,开展产学研一体化合作办学,建立多层次、多类型、有特色的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并通过建立国际化的教学平台,加强学生国际交流能力的培养,实现软件人才培养在数量和质量上的突破。

经过近7年的办学实践,浙大软件学院正在逐步成为我国高端软件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浙江大学服务浙江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平台。

2建立产学研一体化的合作教学体系,实现办学模式的创新浙江大学软件学院针对软件工程专业突出工程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求,通过院企合作加强面向市场需求的工程型人才培养,通过院院合作加强Computer+X和X+Info的学科交叉复合型人才培养,建立了产学研一体化的合作教学体系,实现了高等学校办学模式的创新。

2.1通过“院企合作”,面向产业加强工程能力培养与主流企业合作,将主流技术和工程方法引入教学实践中,是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学院初建时期,就与浙大网新、美国道富共建了金融信息技术系,共同培养金融信息方面的应用型、复合型、国际化高级软件人才,为浙江道富输送了一批人才,成为软件学院院企合作办学的典范。

探索软件工程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新模式

探索软件工程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新模式

探索软件工程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新模式软件工程专业是当前高校中备受瞩目的专业之一,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软件工程行业人才需求量不断增加,为了培养更多优秀的软件工程师,探索软件工程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新模式势在必行。

首先,培养软件工程专业的国际化人才需要加强对核心课程的教学。

软件工程专业要培养具备深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扎实的软件工程理论基础和敏锐理解软件工程发展动态的能力。

因此,应当注重计算机科学、数学、数据结构与算法等基础课程的教学,建立完善的教学体系,为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其次,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

软件工程专业强调实际应用,因此,学生应具备良好的编程能力和项目实践经验。

在国际化人才培养中,可以引进海外顶尖软件公司的实习机会,让学生亲身参与国际项目的开发,对不同的文化、需求和环境有更深入的了解,提升实践能力。

第三,加强英语教育。

软件工程是一个国际化的领域,与国外软件公司进行交流和合作是必然趋势。

因此,英语作为软件工程专业的重要工具语言,对于学生的英语能力要求较高。

可以开设专门的英语课程,重点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同时组织学生参加英语角、英语沙龙等活动,提高学生与外籍教师和学生交流的机会。

第四,推进国际合作项目。

可以与国外顶尖大学合作开展学生交流项目,实现互派学生学习和研究。

通过与国外优秀软件工程专业的学生交流,学生可以了解到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软件工程实践、技术和管理模式,增强跨文化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第五,鼓励学生参与国际竞赛和学术交流。

参加国际软件开发大赛、国际学术会议等活动,可以提高学生在软件工程领域的实践能力和学术水平。

此外,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国际研讨会、论坛等学术交流活动,让学生与国内外专家学者进行交流,了解当前国际软件工程领域的前沿动态。

在软件工程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新模式中,学校应当注重教学和教师培养,提高教师的国际化水平和教学能力。

同时,要积极与国内外软件公司、顶尖大学进行合作,共同打造国际一流的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平台。

国际化软件工程(NIIT嵌入式软件)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构建

国际化软件工程(NIIT嵌入式软件)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构建
科 教 研 究
Ci E c i n ao Hr — ha d ao Io tn:!矗: n u tnn v i e l U 。。a =d : :
国际化 软 件 工程 ( T嵌 入式 软件 ) 新型 人才 培养模 式 N I I 创 的研 究 与构 建 ①
胡子 法 周亦 妹 L 2 ) 2 ( 州大学信 息 工程学 院 江苏扬 帅l 2 51 7 扬 摘 要 : 过 与企业合 作 与中外合作 . 通 产学研 紧密结合 为基本 办 学模 式 , 培养 具有 国际 竞争 力的高水平 , 多层 次 , 实用型软件 与服 务外 包人 才。 通过 建立课 内课 程 实验 , 程设计 , 课 专业实践 , 专业专题 训练和毕业设计 等创新 型人 才培养 实践教 学体 系, 来强化学生动 手实践 ,
为 了 主 动 适 应 国 家 和 我 省 现 代 服 务 业 践 能 力和 创 新 精 神 的 主 渠 道 。 ( 2I 专业 实 习 实践 。 特 别 是 服 务 外 包 产 业 发 展 的 需 要 , 化 地 深 根 据 专 业 教 学 特 点 , 人 才 培 养 方 案 在 方高校 计算机 类专业人才培 养模式改革 , 或 安 加 快 培 养 服 务 外 包 人 才 , 高 人 才 培 养 质 中( 在 学 生 假 期 中安 排 社 会 实 习 ) 排 一 提 量 , 强学 生 就 业 创业 能 力 , 区域 服 务 外 定 时 间 , 学 生进 行 专 业 课 程 实 践 、 增 为 让 生产 实 巩 包 产 业 发 展 提 供 人 才 与 智 力 支 撑 。 课 题 习 等 专 项 实 践 教 学 , 固 和 强 化 学 生 的 专 本 通 过 以 企 业 合 作 与 中 外 合 作 、 学 研 紧 密 产 结 合 为 基 本 办学 模 式 , “ 以 工程 化 、 国际 化 , 基 础 理 论 与 实 践 技 能 协 调 发 展 ” 基 本 指 为 导 思 想 , 向 软 件 工 程 领 域 的 国 际 前 沿 和 面 人 才 紧 缺 领 域 , 养理 论 基 础 扎 实 、 培 工程 实 践 能 力 过 硬 、 语运 用能 力娴 熟 , 有 国 际 外 具 竞 争 力 的 高 水平 、 层次 、 用 型 软 件 与服 多 实 务 外 包 人 才 。 要加 强实 践 教 学 , 有 力 的 主 来 促 进 和 充 实 理 论 教 学 , 断 优 化 学 生 的 素 不 质 结 构 、 力结 构 和 知识 结 构 , 其 具 备 获 能 让 取 知 识 、 用知 识 的 能 力和 创 新 能 力 。 绕 应 围 实践教学体系 , 将安 排课 内课 程 实 验 、 程 课 设 计 、 业 实践 、 专 专业 专 题 训 练 和 毕 业 设 计 等 一 系 列 教 学 环 节 , 强化 学 生 动 手 实 践 , 来 引导 理 性 思 维 和 理 性 实 践 。 过 实 践 教 学 通 来增 强学生的 动手能力 、 自学 能 力 和 创 新 能 力培 养 , 使 其 具 备 从 事 专 业 岗位 的 基 促 本技能 , 促进 学生的就业和创业能 力。 来

CDIO模式下软件工程硕士培养过程的探索与实践

CDIO模式下软件工程硕士培养过程的探索与实践

CDIO模式下软件工程硕士培养过程的探索与实践摘要:针对软件工程硕士培养存在的问题,借鉴CDIO工程教育模式,结合国情和软件工程硕士培养的要求,提出软件工程硕士培养的SE-CDIO方法,从构思、设计、实现、运作等4个阶段阐述如何建立软件工程硕士分阶段的人才培养过程,实施软件工程硕士培养的教学改革与创新。

关键词:软件工程硕士;人才培养过程;CDIO;人才培养方法0.引言软件产业作为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基础,已经涉足工业、农业、商业、金融、科教文卫、国防和百姓生活等各个领域。

由于软件产业的发展和软件在各行各业的广泛应用,软件工程师在规模上已大大超过了硬件工程师,人才需求日益旺盛且缺口较大。

为适应我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实现软件产业和软件人才培养的跨越式发展,国务院国发[2011]4号文件《国务院关于印发进一步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中,以三个条款的强度,明确要求“要加强软件学院和软件工程专业的建设”,进一步要求软件学院必须成为国家高层次软件人才的培养基地,以培养出符合市场要求、面向产业发展的工程型国际化的软件人才。

长期以来,由于培养目标单一,高校软件工程硕士培养不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不能满足产业高速发展的需要,无法为产业的发展壮大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软件工程硕士来源庞杂,专业背景、工作背景千差万别,培养过程中存在不规范的情况。

及时转变办学观念,以工程型、国际化软件人才培养为目标,从过程管理的角度,提出将CDIO工程教育模式引入到软件工程硕士培养过程,从构思、设计、实现、运作4个阶段,对软件工程硕士的培养环节进行规范,以确保人才的培养质量。

1.CDIO工程教育模式与软件工程硕士培养现状1.1CDIO工程教育模式CDIO工程教育模式是近年来国际工程教育改革的最新成果,是由麻省理工学院、瑞典皇家工学院等4所大学,自2000年起,经过4年探索研究后创立的先进工程教育理念。

CDIO模式以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运作(operate)为主线,以产品从研发到运行的生命周期为载体,将基础知识、个人能力、团队协作与社会环境融合在一起,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探索软件工程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新模式

探索软件工程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新模式

探索软件工程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新模式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软件工程专业的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变得越来越重要。

传统的本土化培养模式已经不能满足软件工程行业的发展需求,因此,为了培养具备国际竞争力的软件工程人才,需要探索新的培养模式。

首先,需要加强软件工程专业的国际化课程设置。

传统的课程设置主要以国内市场为导向,忽视了国际市场上的需求。

因此,在课程设置上需要增加国际化的内容,如跨文化沟通、国际项目管理等。

此外,还可以引入国际联合教学项目,与国外大学合作开设课程,提供学生国际化的学习机会。

其次,可以推行短期留学项目。

通过与国外大学的合作,为学生提供到国外学习的机会。

短期留学可以让学生接触到不同的学术环境和文化背景,拓宽视野,提高跨文化沟通能力。

此外,还可以开展暑期夏令营等活动,邀请国外专家教授来校授课,为学生提供国际化的学习体验。

第三,注重培养学生的外语能力。

在软件工程行业中,英语是最为重要的工作语言。

因此,学校要提高英语教学水平,加强英语基础的培养。

可以通过招聘外籍教师和举办英语角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以适应国际化的就业环境。

第四,开展国际实践项目。

在校期间,组织学生参与国际项目实践,与国外企业合作,提供真实的项目经验。

这样的实践经验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国际项目管理的流程和规范,培养学生的跨文化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要加强国际化教师队伍建设。

引进国外优秀的教师和学者来校任教,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专业能力的教师。

同时,鼓励教师参与国际学术交流和合作研究,提高教师自身的国际化水平。

综上所述,软件工程专业的国际化人才培养需要探索新的培养模式,包括加强国际化课程设置、推行短期留学项目、注重培养学生的外语能力、开展国际实践项目和加强国际化教师队伍建设等。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培养出具备国际竞争力的软件工程人才,为软件工程行业的国际化发展做出贡献。

国际化软件工程人才培养教学探讨

国际化软件工程人才培养教学探讨
需 求 工 程 作 为 软 件 工 程 本 科 专 业 课 程 ,其 特点与语言类课程不 同,语言类课程主要与 “机 器”打交道 ,而需求工程还要求与 “人”打交道 , 需 要 学 生具 备 一定 项 目实践 经 验 ,由于学 习本 课 程之前 ,学生一般只是参与过一些语言和算法类 课程的实验和课程设计 ,缺乏一定 的项 目实践经
0 引 言
近年来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的飞速发 展 ,各学科之间交叉融合 、开展国际化联合研究 的趋 势越 来 越 明显 。软 件 工程 学科 作 为教 育 部 规 定 的一级学科 ,其教学和专业建设迈 向国际化是 人才 培养 的必 然要 求 。
软件工程专业常有教师难教 、学生难学 的现 象 ,但与计算机专业 的专业要求 、课程设 置、教 学特点存在诸多不同之处。软件工程类课程 的实 践性强 ,教学效果首先取 决于教 师的教 学方法、 教学模式 、教 学 内容 等要素 ,关键 在于教 师 的 正确引导。很多专家学者 已对软件工程类课程 的 教学做 出了深入探讨 ,如软件工程课 程体 系 的 创新实践经验分析和介绍 …,围绕培养 国际化人 才 目标的讨论 口】,采用全英文教学模式的经验介 绍 】,软件工程实践教学分析 】,等等。
20世纪 9O年代 中期 ,软件工程界逐步统一 认 识 ,将 需求工 程作 为一 门独立 的子学科进 行 研究 。需求工程是软件工程本科专业 的一门重要 的专业选修课程 ,处于软件开发过程 中的开始阶 段 ,为后续软件生命周期 的各个阶段奠定了重要 基 础 ,在 软 件 开发 中起 到非 常重 要 的作 用 。在 需 求分析阶段如果出现错误 ,后期修正错误的成本 将很大 ,这 已是业界的共识。很多软件生命周期 模 型,如 Rational Unified Process,都认为需求工 程不止限于软件开发的早期阶段 ,而是贯穿 于软 件 开 发 的整个 过 程 中 。

软件工程人才培养国际化合作模式的探究

软件工程人才培养国际化合作模式的探究

软件工程人才培养国际化合作模式的探究摘要: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应用国际化合作模式,有助于培养国际化软件工程技术人才。

基于此,本文首先阐述了软件人才培养存在问题,而后探讨了国际化合作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软件工程;国际化;人才培养引言为应对当前国际竞争全球化情况,教育领域提出新时期人才培养模式的新需求,教育也从现代化、国际化、科技力量、人才强国等角度寻求改变,满足国际化人才的需求;如:线上线下融合的学习空间;穿越物理围墙和网络边界的校园形态;面向弹性教学的课程模式;基于区块链和人工智能的学习评测;数据公民的信息科技素养提升;基于多元供给的新型教育业态等。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软件工程在全球化国际竞争中地位日益凸显,为培养国际化软件工程技术人才,专业人才培养主要从课程设置、师资培养、管理制度等方面把跨国界和跨文化的教育理念和办学模式与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相结合;全面了解专业人才培养的最新动态、理清自身优势,更大范围获取特色资源,进而有效进行专业建设,保持专业水平先进性,从而实现软件工程人才的国际化培养。

当前,在实现软件工程人才教育国际化道路上还存在培养方案不明确、课程体系不全面、教学方法落后等问题。

本文从软件工程技术专业入手,对软件工程人才教育国际化培养方案及体系进行研究。

1软件人才培养存在问题1.1软件工程专业教学与市场脱节高校的软件工程专业课程内容教学内容老旧,知识体系过于老化,不能很好地融入新技术应用发展,而教材的撰写与普及化需要一段时间,本科专业体系设计方案并没有全面地充分考虑电子信息技术的变化与转变周期时间。

互联网行业拥有实践活动度高的特性,必须优秀人才具有优异的具体出手能力,而高校课堂中设计方案性、综合性实践教学占有率不太高,学生们的实践应用能力无法得到全面提升,与企业需求必定差距很大。

1.2高校与企业对人才的培养定位不同高校培养IT人才是根据对学生们一生的专业素养开展培养,课程内容与能力培养紧紧围绕整个市场,重视教学的系统化与完好性。

软件工程课程双语教学的可行性分析和实践探索

软件工程课程双语教学的可行性分析和实践探索

软件工程课程双语教学的可行性分析和实践探索一、引言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跨文化交流和国际化越来越受到重视。

在这样的背景下,高等教育领域也开始尝试进行双语教学,以期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人才。

软件工程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其专业知识和技能在国际范围内具有广泛的应用。

因此,本文旨在探讨软件工程课程双语教学的可行性,并通过实践探索,为高校教育改革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软件工程课程双语教学的可行性分析1. 语言与专业知识相结合:软件工程课程通过引入外文教材、文献资料和专家讲座等方式,使学生能够在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提高外语水平,实现语言与专业知识的有机结合。

2. 国际化人才培养需求:随着软件产业的全球化发展,对国际化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

双语教学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国际化教育资源,有助于培养具备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软件工程师。

3. 教学资源和师资力量:许多高校已经具备了较为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师资力量,能够支持软件工程课程的双语教学改革。

此外,通过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可以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

三、软件工程课程双语教学实践探索1. 教学内容与方法:在软件工程课程中,将教学内容分为基础篇和专业篇两部分,基础篇注重介绍软件工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专业篇则侧重于介绍软件工程的实用技术和方法。

在教学方法上,采用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和实践活动等多种方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2. 教材与资源建设:选择适合软件工程双语教学的教材,并配套建设相关的教学资源,如课件、视频教程和在线课程等。

这些资源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

3. 教师队伍建设: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提高教师的双语教学能力。

通过组织教师参加双语教学培训和交流活动,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

4. 学生评估与反馈:建立科学的学生评估体系,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

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程反馈,及时提出意见和建议,以便不断完善双语教学模式。

面向“工业化、国际化”的软件人才培养探索

面向“工业化、国际化”的软件人才培养探索

面向“工业化、国际化”的软件人才培养探索前言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软件行业日益壮大,也越来越需要高素质的软件工程师来支撑。

这就要求高校进行软件人才的培养,提高人才的素质,以满足行业的需求。

本文将从“工业化、国际化”的角度出发,探索如何培养软件人才。

工业化工程实践能力软件工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培养软件人才时,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具体来说,可以采取以下方法:•实验课程:在开设的课程中,加强实验环节,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掌握实践技巧。

•实习:在学生完成一定基础课程后,安排实习实践,到公司或实验室中进行实际的工程项目实践,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课程设计:设立课程设计环节,让学生从设计、开发到测试、维护全部参与,培养项目管理和团队合作能力。

开发流程在软件开发过程中,需要沿用科学的方法和标准化的流程,以确保软件的可靠性和可维护性。

因此,工业化软件开发流程必不可少,学生需要在学校所学习到的软件开发课程中显式地投入其中。

可以采用以下方法:•课程设置上:从软件需求分析到架构设计、编码实现到测试维护,应该在相应的课程中讲解相应的开发流程,要求学生按照规范的流程操作。

•工具支持:引入各种开发工具,如代码仓库,协同开发工具等,帮助学生实现全流程的敏捷开发,并规范开发文档和版本控制。

国际化外语能力软件行业是一个国际化的行业,日益复杂的软件生态系统和普遍的全球竞争力要求软件工程师具备良好的英语能力。

同时,软件使用的编程语言和操作系统也以英文为主,需要具备基本的英语能力。

可以采取以下方法:•课程设置上:开设外语(主要是英语)听、说、读、写等方面的课程。

•对外交流:积极与国外的大学建立合作关系,开展学生交流活动,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和国际视野。

跨文化沟通能力软件行业的跨国合作越来越普遍,因此,软件工程师需要具备跨文化沟通的能力。

可以采取以下方法:•课程设置上:开设相关的课程,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沟通技能。

•对外交流:带领学生到外国的企业实习、参观,体验不同的文化背景,提高学生的跨文化沟通能力。

软件工程中的国际化设计与实现研究

软件工程中的国际化设计与实现研究

软件工程中的国际化设计与实现研究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软件需要在不同地区和国家之间进行使用和交流。

因此,国际化设计和实现已经成为了软件工程中一个重要的话题。

本文将对软件工程中的国际化设计和实现进行探讨,并举例说明其重要性和实施方法。

一、国际化设计的概念和重要性国际化设计是指将软件设计为能够适应不同的语言、文化和地域特色,能够在全球范围内使用和销售的过程。

简而言之,就是将软件设计成能在全球范围内运行,而不产生任何障碍和差异。

这些障碍和差异可能涉及到文化因素、语言习惯、字体大小、日期格式等等。

因此,国际化设计成为了软件工程中一个日益重要的话题。

国际化设计的重要性在于在全球范围内市场的竞争,一个软件能否成功,不仅仅取决于其功能和性能,还要考虑到是否具有良好的本地化特性。

比如,在中国,一般网站的字体大小偏小,而在美国则正好相反,这就需要在国际化设计中考虑到,并相应地进行调整,以满足用户的需求。

此外,不同地区的语言、文化和法律条款等内容也需要进行本土化的处理,以提高软件的可用性和可接受性。

二、国际化设计的实现方法国际化设计的实现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语言的处理:设计软件时,需要留出足够的空间来存储各种语言的数据,以便软件在使用过程中切换语言。

同时,需要将软件字符串和资源进行本地化处理,使其能够在不同语言环境下顺畅运行。

2、文化因素的考虑:在软件设计中需要考虑到不同地域的文化差异,例如,日期格式、货币单位、文本习惯等等,以满足不同地区用户的使用习惯。

3、界面设计的调整:不同地区和文化之间的界面差异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比如,西方用户偏爱直接的排版和简单的界面设计,而东方用户则更喜欢复杂、丰富的设计。

4、其他因素的考虑:软件中也涉及到一些其他的因素,例如,时区、电子邮件地址格式等等。

考虑到这些方面的问题,才能使软件能够在全球范围内运行,并且能够被更广泛的用户接受。

三、国际化设计的案例分析国际化设计的重要性和实现方法可以通过具体案例来进行说明。

软件工程中的国际化与本地化设计

软件工程中的国际化与本地化设计

软件工程中的国际化与本地化设计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软件工程中的国际化与本地化设计变得越来越重要。

国际化是指将软件设计为能够适应不同地区、不同语言和文化的需求,而本地化是指将软件调整为适应特定地区或国家的需求。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软件工程中的国际化与本地化设计的重要性、挑战和最佳实践。

国际化设计是软件工程中的一项关键任务。

它可以使软件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

国际化设计的目标是使软件能够适应不同的语言和文化背景,以满足全球用户的需求。

在进行国际化设计时,开发人员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如语言、日期和时间格式、货币单位、数字格式等。

此外,还需要确保软件界面的布局和设计在不同语言和文化环境下都能够正常显示和使用。

国际化设计的挑战在于不同语言和文化之间的差异。

例如,某些语言可能使用不同的字符集,需要对软件进行相应的调整。

另外,不同的语言可能具有不同的语法结构和表达方式,需要确保软件在不同语言环境下的语法正确性。

此外,还需要考虑到不同地区的法律法规和文化习俗,以确保软件在全球范围内的合法性和适用性。

本地化设计是国际化设计的延伸,它是将软件调整为适应特定地区或国家的需求。

本地化设计包括将软件界面翻译成目标语言、调整日期和时间格式、调整货币单位等。

在进行本地化设计时,开发人员需要与当地的翻译团队合作,确保翻译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此外,还需要考虑到当地的文化习俗和法律法规,以确保软件在特定地区的合法性和适用性。

在软件工程中,国际化与本地化设计的最佳实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开发人员应该在软件设计的早期阶段就考虑国际化和本地化的需求,以避免后期的大量修改和调整。

其次,开发人员应该使用标准的编程和设计规范,以确保软件的可移植性和可扩展性。

此外,开发人员应该进行全面的测试和验证,以确保软件在不同语言和文化环境下的正确性和稳定性。

总之,软件工程中的国际化与本地化设计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它可以使软件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并满足不同地区和国家的需求。

软件工程硕士实践能力培养探索与实践

软件工程硕士实践能力培养探索与实践

软件工程硕士实践能力培养探索与实践1软件工程硕士的实践能力要求软件工程硕士是面向国家信息化建设和发展需要、面向企事业单位对软件工程技术人才需求所培养的实用性、复合型高级软件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其基本能力应当达到(具有国际水准的)高级程序员、系统分析和设计师以及项目管理人员的水平。

根据中国软件行业协会的研究报告,我国软件人才的年需求量为50万人左右,且这一需求仍在以每年20%左右的速度增长。

而我国每年的软件人才培养能力是30万人,人才缺口约20万人。

近几年,各类院校、科研机构、培训机构培养的软件人员虽有大幅增长,但仍不能满足我国巨大的软件人才市场需求。

然而,目前高校中仍有相当一部分软件专业的应届毕业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实践能力不强,无法满足软件企业对招录人员实际工作经验的要求。

这也说明国内高校软件人才的培养还存在着结构性问题,毕业生实践能力不适合就业市场的需求,不能向IT企业提供合适的人才。

因此,要改变传统的研究生教育模式,着重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和工程实现能力。

2实践课程教学体系我院软件工程专业的教学计划,是在参阅了国内外著名高校的同类专业的教学计划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参照ACM推出的软件工程课程体系CCSE,结合本校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办学条件进行了修订和创新。

对教学内容规划的原则是“根据软件学院所积累的教学经验,以CCSE知识领域划分为背景”,课程设置与国际接轨,课程内容覆盖软件工程、系统工程、领域工程、网络工程、数字化技术、嵌入式系统、信息安全技术,以及软件项目管理、软件开发过程管理、软件测试、软件质量保证、系统管理与支持等内容。

软件学院的教学计划中加强了CMM、ISO9000以及系统分析和系统设计等方面的教学内容,重视外语和数学教学,适当压缩理论课程和内容,增加工程实用性和实践性的课程和内容,希望达到培养学生既有很扎实的基础知识,又有很强的实践能力的目的。

借鉴国外模式探索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途径

借鉴国外模式探索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途径

借鉴国外模式探索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途径摘要:本文介绍了浙江科技学院信息学院在多年的中外合作办学过程中,通过借鉴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和先进教育理念,以能力为导向,提出了“优化基础,强化能力”的培养计划和课程教学改革目标,并对软件工程人才培养方案及专业课程体系进行了改革,实践证明这些改革措施都是行之有效的。

关键词:软件工程;国外模式;能力导向;人才培养1引言截至2008年底,中国软件产业规模达到7000亿元,并继续保持20%以上的增长势头。

当一个产业面对蓬勃发展的市场的环境的时候,如果没有足够人才资源,就不会有产业的繁荣。

尽管我国有世界上最大的教育资源,但困扰中国软件自主创新的主要就是人才瓶颈的问题。

由于人才总量缺乏,中国软件行业从业人员流动性极大,中小企业新招来的员工工作一年后,就可能会被一些大公司挖走,这也成为中小企业难以做大的重要原因之一。

目前许多软件企业的投资要围绕着人才来建立,因为获得足够的合格的人才已经变成了一个困难的事情。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每年都有大量的毕业生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因为多数企业都要求新招聘的员工要有两年以上的工作经验。

这说明我们培养的毕业生与企业的要求还有较大的差距。

此外,经济全球化也对人才培养标准提出了国际化的新要求。

跨国公司进入我国需要大量具备国际化特点的本土人才,我国的企业走出国门同样也需要很多国际化的人才,国内人才市场已经成为国际人才市场的一部分。

因此人才培养必须符合国际化的标准。

我国也有许多产业界和教育界人士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对工程教育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和探索,他们从工程人才的培养目标、课程改革,综合素质,综合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精神等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和探索。

这些研究表明,现代工程呈现出科学性、社会性、实践性、创新性、复杂性等特征,这就要求当前高等工程教育培养的工程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而且要有高尚的道德品质,要有一定的政治、经济、法律、人文、环境、管理等知识,以及与之相应的素养与技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软件工程硕士国际化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傅之丹李娟摘要:北京工业大学软件学院作为首批国家级示范性软件学院,在新型软件人才培养方面更新教育理念,突出工程应用能力培养,促进个性发展。

为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层次人才,在专业建设、课程设置、师资队伍、教学实践、联合培养等多方面积极构建国际化的教育模式。

关键词:软件工程硕士;国际化;培养模式作者简介:傅之丹(1978-),女,江西抚州人,北京工业大学研究生部,助理研究员,工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管理;李娟(1968-),女,湖南长沙人,北京工业大学研究生部副主任,研究员,工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高教管理。

(北京 100124)基金项目:本文系2007.12-2008.12 全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研究课题和2009 年北京工业大学教育教学研究立项北京工业大学软件学院(以下简称“我院”)成立于2001年3 月,同年12 月经教育部和国家计划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准成为首批35 所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之一。

2001 年9 月招收第一批工程硕士,2003 年底完成教育部中期建设评估,并在2006年顺利通过教育部验收,在全国36 所软件学院中排名11。

经过9 年的建设和发展,累计招收软件工程硕士3046人,在学工程硕士1556 人。

软件学院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培养有国际竞争力的多层次实用型软件人才,不断改革办学和人才培养思路,加强师资、课程、实践基地和办学条件建设。

近年来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绩:2007 和2008 连续两年获得“教育部—IBM最佳创新协作团队奖”;连续2 年(2007、2008)被评为中国动漫游戏人才培养先进单位;2009 年以侯义斌教授为带头人的“面向产业、服务北京,拓展软件工程专业方向的探索和实践”荣获2008 年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奖(高等教育)一等奖,同时获得2009 年国家级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北工大软件工程(嵌入式系统方向)应用人才联合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被教育部评为2008 年度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一、借鉴国际经验,创新特色专业北京工业大学(以下简称“我校”)作为北京市属高等院校中唯一的一所国家“211 工程”重点大学,肩负着为首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重任。

学院依据国家和北京市的需要,以产业、企业需求为方向,[1] 其中心工作就是为北京市新兴产业以及信息化建设培养高端软件人才。

我院借鉴美国威斯康星州立大学提出的着力发挥大学为所在地区服务的职能作用、积极促进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著名“威斯康星思想”,在2003 年提出“面向产业、服务北京,拓展软件工程专业方向”的理念。

2006 年我院突破传统软件工程专业的局限性,推出数字电子媒体技术、嵌入式软件与系统、电子政务、技术转移等四个新专业方向。

嵌入式软件与系统是软件和硬件设计的完美结合,是综合性很强的专业,有着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

数字媒体技术是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所产生的交叉学科,也是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紧俏专业。

学院在优先发展国家和北京市紧缺专门人才中,选择软件工程领域的嵌入式软件与系统和数字媒体技术2 个专业点进行重点建设,并在2007 年入选为教育部首批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软件工程专业也被评为北京市特色专业建设点。

由于在专业方向上的成功拓展,我院适应了北京市文化创意和嵌入式系统等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对紧缺人才的需求,满足了信息化建设和技术转移对高层次人才的需要,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应。

二、携手名校名企,创新培养体系在国际前沿水平上全方位地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一直是我院的培养目标。

与国际知名大学和国际龙头企业合作办学,做大做强自身的人才培养平台。

1. 引进优化先进课程体系,实现教学内容与国际接轨我院自2004 年10 月开设BOHKNET 国际课程,该课程由我校、香港城市大学、美国与荷兰等几所大学联合开设,由这几所大学的教授们进行联合授课。

该课程采用视频会议系统以及其他基于国际互联网的交流工具,由学校的学生们组成项目小组进行课程学习和研究。

学院分别于2006 年和2008 年与美国圣何塞州立大学合作开办了暑期短期课程班。

该项目不仅引进国外课程,还引进国外的教师授课以及国外学生修课,让学生在国内亲身体验国外大学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法,同时提高英语水平和国际交流能力。

在多媒体技术方向,学院与国际著名的早稻田大学签订了合作意向,引进高层次教授作为兼职教授,共同探讨和研制该方向的培养目标及方案,实现了与国际知名高校培养体系的对接与融合。

在电子政务及技术转移方向,与荷兰特文特等著名大学联合探讨学生实训计划和方案,使学生及时了解国外在该方向的先进技术及研究方向。

软件行业在培养方式上除了要求学生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软件工程知识外,特别注重学生外语能力的培养。

学院聘请专职外籍教师,用英语讲授多门基础和专业课,同时还有部分专业课实行双语教学。

外语水平的培养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当今国际上最新的知识和最先进的软件技术,为学生今后的进一步学习和就业打下扎实的基础。

2. 加大与名企的合作力度,打造国际化培养平台为了更好地培养高层次实用型软件人才,加快发展软件产业,我院与IBM、微软、Cisco、Adobe、Autodesk 等国内外著名软件公司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学院与IBM 的合作始于2001 年,几年来在学生科技活动、大师论坛及技术讲座、IBM认证培训、暑期社会实践等方面进行深入的合作。

我院在2007和2008 连续两年获得“教育部—IBM 最佳创新协作团队奖”。

在嵌入式软件与系统方向,与美国顶级公司Xilinx 合作,利用该公司在嵌入式系统开发设计中的国际领先地位、先进技术,创办了国内第一个校企联合的嵌入式系统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建立了基于国际通用嵌入式系统FPGA 培养体系。

“北工大软件工程(嵌入式系统方向)应用人才联合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被教育部评为2008 年度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北京仅有清华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和我校获此殊荣。

三、建构实践教学平台,强化应用能力培养培养工程实用型人才必须加强实践平台建设,[2] 我院从3个层次加大投入,使之适应产业和人才培养需要。

1. 教学实验室包括软件工程专业实验室、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实验室。

软件工程专业实验室由软件工程实验室、软件测试实验室、软件质量实验室、嵌入式软件与系统实验室和计算机网络实验室组成。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实验室有美术基础训练室、数字媒体技术实验室、平面设计实验室、三维动画实验室、后期编辑实验室、运动捕捉实验室和集群渲染实验室。

教学实验室为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2. 建立企业联合实验室包括IBM 实验室、微软实验室、Cisco 实验室、Sun 实验室、BEA 实验室和Oracle 实验室,聘请有丰富研发和管理经验的企业高管来校进行讲学和培训,并建立产学研合作办学和技能培训认证中心。

3. 为了提高学生的科技实践能力,学院组建了学生会、研究生会、科技协会,成立了各类科技兴趣小组,如photoshop、dreamweaver、flash、IBMclub 等。

在2004 和2005 年由微软公司举办的“微软创新杯”竞赛中,由软件工程硕士作为代表队成员组成的我校代表队凭借作品《龙之传说》和《Fego 社区》分别荣获3D 渲染技术和软件设计专题竞赛的全球总冠军和季军。

2007 届工程硕士邓萧获得比尔·盖茨亲自颁发的微软“创新英雄”奖状。

科IBM 俱乐部“Dream Factory”团队从全国近万名学生中脱颖而出,在2008 中国第二届杰出数据库工程师评选中荣获“高校学生应用创新优秀奖”。

此外学院还在数字媒体技术人才培养上成绩突出,2007、2008 连续两年获得中国动漫游戏人才培养先进单位的殊荣。

良好的教学环境有力地促进了科技创新人才的成长。

四、增进交流,建立国际化教育环境为实现培养高层次、实用型、复合型、国际化人才的目标,我院与国外大学开展了全方位、多层次的交流,拟创建国际化的教育环境,从而实现优势互补。

1. 我院与美国圣何塞州立大学、爱尔兰都柏林城市大学、法国国立工艺大学等院校签订了硕士层次合作的协议,联合开展软件工程方向的硕士学位教育,学生按照要求修完双方的课程,成绩合格毕业后,将获得双硕士学位。

其中一项目的特色在于法方负责安排学生在法国学习期间到法国的相关企业实习,并随后推荐学生回国后在中国的法资企业就业。

2. 积极承办国际学术会议。

2005 年9 月我院承办的第八届国际青年计算机科学家会议有来自国内外近 200 名青年计算机科研工作者参加;2007 年7月由国际电信电子工程师协会主办,我院承办的“移动通信软件及系统应用国际会议”汇聚了来自中、美、德、韩等国的专家学者,是移动通信领域内的一次国际盛会;2008 年5 月学院和美国圣何塞州立大学在昆明联合承办第四届移动商务与服务国际会议;2009 年6 月学院再次与美国圣何塞州立大学合作,在青岛联合承办第五届移动商务与服务国际会议。

这些会议的承办充分拉近了学生与国际社会的距离。

经过9 年的建设,我院逐步构建了面向产业、服务北京的具有鲜明特色的人才培养体系。

2006 年软件协会对全国35 所重点高校国家示范软件学院毕业生进行质量调查,我校名列前茅。

软件工程硕士的就业率达到100%,每年都有毕业生到微软、IBM、清华同方等知名公司就职,并得到用人单位和社会的好评。

这些成绩的取得都得益于我院进行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和实践。

实践证明,软件工程硕士的培养只有走国际化培养道路才能顺应社会和时代的发展,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

在国际化培养的道路上,除了要树立培养面向世界的通用人才的国际化理念,还要在专业设置和课程内容上国际化,在联合办学、学者互访、师生互换、合作研究、学术会议等教育合作方面不断总结经验,以教师和工程硕士研究生为服务对象,[3] 探索出适合学校实际情况、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新方法,以促进工程硕士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