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的契丹"圣地"——祖州石屋
航拍中国第四季湖北篇
航拍中国第四季湖北篇湖北,地处中国中部,三面群山环绕,汉江借山势冲积出一片沃野千里。
长江自西而来,沿途撒下众多湖泊。
孕育出水陆相间的千湖印象,最终长江与汉江在武汉交汇。
这趟旅程,我们将登上一座仙气飘飘的名山,拜访住在密林深处的大家庭,最后在云中寻找静谧的大湖。
山不再高,有仙则名。
武当,承载了古今人们对仙境的想象。
明朝皇帝朱棣,认定真武大帝,就是从这里修道成仙。
依山势建起的楼阁,就是朱棣为他的心中大神打造的理想居所。
几乎在同一时间,朱棣命数十万工人,北建紫禁城,南修武当山。
历时12年建成了这9宫8观等33处建筑群。
所以这里还有个名字-----武当紫金城。
古往今来,总有人来到这里,站在天地之间,试图探索身体的内在力量。
而要寻找古人来此修炼的痕迹,文保工作者就得有点硬工夫。
专家们攀上崖壁,探访岩洞里的7层木楼。
体会隐居山中的人,始终不变的心境。
眼前187座高低不同的山峰,组在敢复杂的地形,这对人来说不适宜居住。
却在第四纪冰川期,作为屏障保护了许多远古物种幸免于难,至今繁衍生息。
生活在神农架的川金丝猴,就是从那场劫难中走出来的幸运者。
虽然它们是土生土长的湖北猴,但因为它们的同类是在四川第一次被人类发现,所以它们只能顶着川金丝猴的名号。
冬季最为难熬,饥寒交迫的时刻,家庭的温暖就显得格外重要,一家五口其乐融融,不信数数尾巴。
新晋的父母难免紧张,怕孩子冻着,只能临时组成一件大衣。
饱经岁月的老猴自然最稳,在它看来坐下赏雪才是头等要事。
这片原始林区,位于中国的中部地区。
它的勃勃生机有着更为深远的影响。
大九湖,是重要的水源涵养地。
这里的每一滴水,都有机会注入汉江的支流堵河,汇入丹江口水库。
带着神农架极致的纯净,滋养更广阔的土地。
飞得更高,总能发现这颗星球深藏的秘境。
水流洞穿高山,重力坍塌大地。
然后,加入一场全城联动的团圆庆典。
这处绝壁,就在人们面前。
但海拔2000多米的身高,挡住了人们探索的视线。
直到2004年,才终于有人第一次发现,隐藏在它身后的神秘峡谷。
《神秘的契丹》讲解词
《神秘的契丹》讲解词欢迎来到《神秘的契丹》精品展。
绚丽多彩的契丹族起源于东胡族系鲜卑族。
公元907年,契丹人耶律阿保机逐步统一了契丹各部,经过十年的历程,于916年建立了“大辽”帝国,可以说辽代的确立,使得契丹人民结束了居无定所的生活,开始了浓墨重彩的新篇章。
本次陈列选出(陈国公主墓、耶律羽之墓和吐尔基山墓三大辽国贵族墓出土的)98件来自辽代的精品,反映了契丹民族的豪迈和草原文化的璀璨。
第一单元契丹人善于骑射,放牧渔猎是他们生活的主要来源,在辽代有专门制造马具的手工业部门。
这些马具不仅用于保护马匹,不但独具特色而且精美绝伦。
这边看到的一套马具全部都是出土于陈国公主墓。
有镶玉银络头、镶玉银胸带、鎏金铁马镫、镶玉银蹀躞(dié xiè)带、鞧(qiū)带、彩绘银障泥等等,这里展示了一张马具装配的示意图。
这件玉臂鞲(gou)是辽代颇具特色的玉器。
北方草原民族有“驾鹰”的传统,玉臂鞴就是猎鹰休息停歇时必不可少的用具,这件玉臂鞲出土于陈国公主墓,出土时戴在驸马左臂银丝网络之外。
当时的契丹民族,由于不断迁徙的生活状态使得人们习惯将所有财富都随身携带,他们的穿戴配饰不仅仅是财富的象征也是一种对美的追求。
鎏金铜海东青饰件:契丹人善于驯鹰,这件金饰件上的海东青是东北地区最有名的猎鹰,因此备受契丹人的喜爱,它常常作为装饰题材出现在各种器物上,我院五楼的《江淮擷珍》展厅中就陈列了一件十分小巧的海东青攫天鹅玉质饰件。
这件玉骨朵看似小巧,却是一件兵器。
它类似长柄锤,木柄上安装一个蒜头或蒺黎形的重铁器,凭重力锤击敌人。
后来只用做仪仗,也叫金瓜。
这件摩羯形金耳坠非常有特色。
摩羯源于古印度神话中的一种动物,被认为是河水之精、生命之本。
契丹人对摩羯情有独钟,许多器物都以摩羯的形象为主体进行创造。
这件华丽精美的琥珀璎珞是非常具有契丹民族特色的项饰,它也是迄今为止发现最大的琥珀饰件,为陈国公主所用。
外串264件,内串69件,主要纹饰为龙纹,动感十足。
中国国家地理期刊历年明细
中国国家地理期刊历年(2000-2017)明细?(红色表示已收藏)2000年?10《中国国家地理》(2000年10期)“空中看中国”11《中国国家地理》(2000年11期)“布达拉宫”12《中国国家地理》(2000年12期)“伊瓜苏瀑布”2001年?1《中国国家地理》(2001年01期)“钱币之旅”M世界钱币分布图,人名币及美元防伪图2《中国国家地理》(2001年02期)“青海玉树”3《中国国家地理》(2001年03期)“台湾专辑”M台湾4《中国国家地理》(2001年04期)“三星堆”5《中国国家地理》(2001年05期)“西藏的路”6《中国国家地理》(2001年06期)“北京专辑”7《中国国家地理》(2001年07期)“抚摸巴黎”8《中国国家地理》(2001年08期)“用地图克隆中国”9《中国国家地理》(2001年09期)“中国省市大划界”10《中国国家地理》(2001年10期)“摩天大楼”11《中国国家地理》(2001年11期)“古格文明”12《中国国家地理》(2001年12期)“走进伊斯兰世界”2002年?1《中国国家地理》(2002年01期)“新疆”M新疆2《中国国家地理》(2002年02期)“火山亲历记”3《中国国家地理》(2002年03期)“金丝猴”4《中国国家地理》(2002年04期)“澳门专辑”M澳门5《中国国家地理》(2002年05期)“深入地穴500米”6《中国国家地理》(2002年06期)“山西”M山西7《中国国家地理》(2002年07期)“越南”M越南8《中国国家地理》(2002年08期)“金三角:罂粟怒放谁之罪”9《中国国家地理》(2002年09期)“玉石之路”10《中国国家地理》(2002年01期)“云南如此多样”M云南11《中国国家地理》(2002年01期)“重现圆明园”手绘北京城立体鸟瞰图12《中国国家地理》(2002年12期)“契丹飘逝的王朝”M尼泊尔2003年?1《中国国家地理》(2003年01期)“山东”M山东2《中国国家地理》(2003年02期)“寻虫手记”3《中国国家地理》(2003年03期)“伊拉克”M伊拉克4《中国国家地理》(2003年04期)“沙尘暴”5《中国国家地理》(2003年05期)“德国专辑”M德国6《中国国家地理》(2003年06期)“典藏三峡”M三峡7《中国国家地理》(2003年07期)“失落的中医”8《中国国家地理》(2003年08期)“长城魅力”9《中国国家地理》(2003年09期)“四川专辑”M四川10《中国国家地理》(2003年10期)“西藏科考50年”11《中国国家地理》(2003年11期)“朝鲜半岛”M朝鲜半岛12《中国国家地理》(2003年12期)“我们的家底儿”2004年?1《中国国家地理》(2004年01期)“燕鲍翅参”2《中国国家地理》(2004年02期)“青藏铁路”3《中国国家地理》(2004年03期)“国花国鸟国树国石”4《中国国家地理》(2004年04期)“柬埔寨”M柬埔寨政区图、柬埔寨历史文化图5《中国国家地理》(2004年05期)“湿地”6《中国国家地理》(2004年06期)“大遗产专辑”7《中国国家地理》(2004年07期)“大香格里拉”M大香格里拉三维景观图8《中国国家地理》(2004年08期)“景德镇:辉煌的瓷器时代”9《中国国家地理》(2004年09期)“斯里兰卡”M斯里兰卡政区图、自然历史文化图10《中国国家地理》(2006年10期)“贵州专辑”M贵州政区图、贵州民族自然图11《中国国家地理》(2006年11期)“河流专辑”12《中国国家地理》(2006年12期)“能源”2005年?1《中国国家地理》(2005年01期)“五味”3《中国国家地理》(2005年03期)“南水北调”4《中国国家地理》(2005年04期)“郑和六百年”5《中国国家地理》(2005年05期)“陕西专辑(上)”M陕西三维景观图、陕西旅游图6《中国国家地理》(2005年06期)“陕西专辑(下)”7《中国国家地理》(2005年07期)“长征”8《中国国家地理》(2005年08期)“航拍中国西部”9《中国国家地理》(2005年09期)“西藏专辑”M青藏高原三维图、西藏历史文化图10《中国国家地理》(2005年10期)“选美中国”11《中国国家地理》(2005年11期)“巴基斯坦”12《中国国家地理》(2005年12期)“加拿大”M手绘加拿大地形图、特色加拿大2006年?1《中国国家地理》(2006年01期)“风水专辑”2《中国国家地理》(2006年02期)“青海专辑(上)”M青海三维图旅游历史宗教民族?3《中国国家地理》(2006年03期)“青海专辑(下)”4《中国国家地理》(2006年04期)“缅甸”M缅甸政区图、缅甸历史文化图5《中国国家地理》(2006年05期)“大运河”6《中国国家地理》(2006年06期)“工业遗产”7《中国国家地理》(2006年07期)“青藏铁路珍藏版”M青藏铁路长幅画卷8《中国国家地理》(2006年08期)“14座8000米级山峰”9《中国国家地理》(2006年09期)“世界大迁都”10《中国国家地理》(2006年10期)“中国人的景观大道”M318国道长幅画卷11《中国国家地理》(2006年11期)“伊犁河谷”12《中国国家地理》(2006年12期)“沉重的翅膀”2007年?1《中国国家地理》(2007年01期)“吉祥中国”3《中国国家地理》(2007年03期)“江南专辑”4《中国国家地理》(2007年04期)“阿尔山”5《中国国家地理》(2007年05期)“中国梦专辑上”6《中国国家地理》(2007年06期)“中国梦专辑下”M世界创新地图7《中国国家地理》(2007年07期)“美景出自喀纳斯”8《中国国家地理》(2007年08期)“西北科考80年”9《中国国家地理》(2007年09期)“呼伦贝尔”10《中国国家地理》(2007年10期)“塞北西域”11《中国国家地理》(2007年11期)“沿着石窟的走廊,佛走进了中国”12《中国国家地理》(2007年12期)“中国的热带在哪里”2008年?1《中国国家地理》(2008年01期)“中国十大富饶之地(上)”2《中国国家地理》(2008年02期)“中国十大富饶之地(下)”3《中国国家地理》(2008年03期)“垭口,景观大道西段的观景台”4《中国国家地理》(2008年04期)“谁来拯救热带雨林”5《中国国家地理》(2008年05期)“河南专辑(上)”6《中国国家地理》(2008年06期)“地震专辑”7《中国国家地理》(2008年07期)“河南专辑(下)”M河南的中国史地图8《中国国家地理》(2008年08期)“奥运北京”MM北京手绘地图、户外图长安街9《中国国家地理》(2008年09期)“动物自拍”10《中国国家地理》(2008年10期)“东北专辑”11《中国国家地理》(2008年11期)“长寿值得追求么”12《中国国家地理》(2008年12期)“触摸极限”增《中国国家地理》(2008年增刊)“西藏的魅力”2009年?1《中国国家地理》(2009年01期)“向往热带”2《中国国家地理》(2009年02期)“马来西亚”3《中国国家地理》(2009年03期)“三江源”4《中国国家地理》(2009年04期)“典藏福建(上)”5《中国国家地理》(2009年05期)“典藏福建(下)”M福建省风景名胜图民俗节日6《中国国家地理》(2009年06期)“天地新奇观:油菜花”7《中国国家地理》(2009年07期)“西北遍布“魔鬼城””8《中国国家地理》(2009年08期)“石条山”9《中国国家地理》(2009年09期)“理塘高原上的香格里拉:格聂”10《中国国家地理》(2009年10期)“地理学会百年——发现中国”11《中国国家地理》(2009年11期)“高山湖泊”12《中国国家地理》(2009年12期)“奇路中国”增《中国国家地理》(2009年增刊)“城市天际线”2010年?1《中国国家地理》(2010年01期)“典藏宁夏(上)”M宁夏风景名胜图、回族史2《中国国家地理》(2010年02期)“典藏宁夏(下)”3《中国国家地理》(2010年03期)“藏羚羊大迁徙”4《中国国家地理》(2010年04期)“全球变暖”5《中国国家地理》(2010年05期)“春天:每年一次的北伐”6《中国国家地理》(2010年06期)“中国恐龙”M龙之国、恐龙家族7《中国国家地理》(2010年07期)“帕米尔”8《中国国家地理》(2010年08期)“56个名族开篇”9《中国国家地理》(2010年09期)“虎:最后的挽歌”10《中国国家地理》(2010年10期)“海洋中国”M中国海底地势、领海及功能规划11《中国国家地理》(2010年11期)“秋醉中国”12《中国国家地理》(2010年12期)“冰川人生(上)”增《中国国家地理》(2010年增刊)“美哉台湾”2011年?1《中国国家地理》(2011年01期)“冰川人生(下)”2《中国国家地理》(2011年02期)“寻找中国最弯曲的河”3《中国国家地理》(2011年03期)“盐专辑(上)”4《中国国家地理》(2011年04期)“盐专辑(下)”5《中国国家地理》(2011年05期)“太行山”6《中国国家地理》(2011年06期)“梯田泸县”7《中国国家地理》(2011年07期)“不丹”8《中国国家地理》(2011年08期)“雪线中国”9《中国国家地理》(2011年09期)“林线”10《中国国家地理》(2011年10期)“喀斯特专辑”M中国南方喀斯特地貌景观及区划、中国南方喀斯特主要旅游景观分布图11《中国国家地理》(2011年11期)“喜马拉雅的五条沟(上)”12《中国国家地理》(2011年12期)“喜马拉雅的五条沟(下)”增《中国国家地理》(2011年增刊)“30个最美栖居地”2012年?1《中国国家地理》(2012年01期)“浙江专辑(上)”2《中国国家地理》(2012年02期)“浙江专辑(下)”3《中国国家地理》(2012年03期)“光污染”4《中国国家地理》(2012年04期)“南迦巴瓦”5《中国国家地理》(2012年05期)“廊桥环礁北盘江”6《中国国家地理》(2012年06期)“黄岩岛”7《中国国家地理》(2012年07期)“三沙市”8《中国国家地理》(2012年08期)“神奇石沪”9《中国国家地理》(2012年09期)“赏云时代”10《中国国家地理》(2012年10期)“内蒙古专辑”11《中国国家地理》(2012年11期)“中国雾都变霾都”12《中国国家地理》(2012年12期)“鲜为人知的定结之美”2013年?1《中国国家地理》(2013年01期)“海南专辑(上)”2《中国国家地理》(2013年02期)“海南专辑(下)”3《中国国家地理》(2013年03期)“木斯塘”4《中国国家地理》(2013年04期)“瓯江上游:最后江南秘境”5《中国国家地理》(2013年05期)“航拍青藏高原(上)”6《中国国家地理》(2013年06期)“航拍青藏高原(下)”7《中国国家地理》(2013年07期)天山申遗8《中国国家地理》(2013年08期)竹子河灯,动物摄影,台风9《中国国家地理》(2013年09期)夜看西藏,最美兰花喜峰口?10《中国国家地理》(2013年10期)新疆专辑M新疆区域景观历史11《中国国家地理》(2013年11期)中国宜居城市在哪里12《中国国家地理》(2013年12期)中国最后完整森林2014年?1《中国国家地理》(2014年01期)重庆专辑上M重庆2《中国国家地理》(2014年02期)重庆专辑下3《中国国家地理》(2014年03期)你所不知道的喜马拉,雅赫哲族?4《中国国家地理》(2014年04期)纳帕海,安仁公馆?5《中国国家地理》(2014年05期)闪电大理,灶台画?6《中国国家地理》(2014年06期)非洲四国,古蜀文明7《中国国家地理》(2014年07期)景观败笔,辣椒巴里坤?8《中国国家地理》(2014年08期)城市色彩追日行动,龙泉寺?9《中国国家地理》(2014年09期)夜空之境,人工鱼礁?10《中国国家地理》(2014年10期)西藏专辑M西藏11《中国国家地理》(2014年11期)南水北调大数据地图,独库公路?12《中国国家地理》(2014年12期)烟瘴挂大峡谷,独龙江中条山,乔格里2015年?1《中国国家地理》(2015年01期)河北专辑上2《中国国家地理》(2015年02期)河北专辑下3《中国国家地理》(2015年03期)廊桥王国,草原新景观野生动物隧道4《中国国家地理》(2015年04期)天生桥,曙暮光,正太铁路5《中国国家地理》(2015年05期)安集海大峡谷,阿尔泰山的花岗岩景观6《中国国家地理》(2015年06期)追逐极光,欧若拉曲阳石雕?7《中国国家地理》(2015年07期)红石滩,道教石窟上?8《中国国家地理》(2015年08期)爬楼党拍出一个新中国9《中国国家地理》(2015年09期)中国资源,道教石窟下10 《中国国家地理》(2015年10期)一带一路专辑11 《中国国家地理》(2015年11期)最牛县塔什库尔干,不写中山国12 《中国国家地理》(2015年第12期)察哈尔火山群,惊“虹”一瞥2016年1 《中国国家地理》(2016年01期)甘肃专辑上2 《中国国家地理》(2016年02期)甘肃专辑下3 《中国国家地理》(2016年03期)震惊世界的考古发现—海昏侯墓4 《中国国家地理》(2016年04期)青海热贡沙画坛城5 《中国国家地理》(2016年05期)中国摄影师拍出了“星坠如雨”6 《中国国家地理》(2016年06期)滨海湿地消失过半,候鸟生死一线间7 《中国国家地理》(2016年07期)难得一见的天山“冰雪花园”8 《中国国家地理》(2016年08期)中国流行人造“萤火虫公园”9 《中国国家地理》(2016年09期)西沙永乐龙洞10 《中国国家地理》(2016年10期)漫步中国(上)11 《中国国家地理》(2016年11期)漫步中国(下)12 《中国国家地理》(2016年12期)海南最珍贵的是“海男”2017年1 《中国国家地理》(2017年01期)探洞者发现唐宋矿洞“迷宫”2 《中国国家地理》(2017年02期)战国船棺群3 《中国国家地理》(2017年03期)吉林专辑(上)4 《中国国家地理》(2017年04期)吉林专辑(下)5 《中国国家地理》(2017年05期)楚克泻湖6 《中国国家地理》(2017年06期)汉中天坑群7 《中国国家地理》(2016年07期)超出想象的“虫草家族”。
阜新地区蒙古族探源
阜新地区蒙古族探源王紫晨话说元太祖十五年(1220年)晚春的一天,一支浩浩荡荡的蒙古大军带着家眷从锡林郭勒大草原开向辽西的医巫闾山,为首的将军身材高大魁梧,憨厚淳朴的脸上依然透出几分威严。
他叫别里古台,是成吉思汗同父异母的的弟弟,被成吉思汗封为广宁王,是去广宁(今北镇)赴任的。
当队伍路过医巫闾山北麓一个丘陵环抱的盆地时,别里古台和他的属民被这里开满黄花的草甸子深深吸引住了,就叫此地为“细河塔拉”(开满黄花的草甸子)。
细河塔拉也就是阜新盆地。
后来别里古台的一部分属民就在细河塔拉驻牧下来。
这部分属民由于是跟随别里古台这位“汗阿巴嘎”(汗,皇帝;阿巴嘎,叔叔)即皇叔而来,因此被称为“阿巴嘎那日”,也就是“叔叔们”。
“阿巴嘎那日”也就成为他们的姓氏,后来简化为“安”(安、阿谐音)。
据《阜新市少数民族志》记载,他们是最早定居在阜新地区的蒙古人。
他们和内蒙古锡林郭勒盟阿巴嘎旗的蒙古人有着深厚渊源的血缘关系。
传说苍狼和白鹿是蒙古人的祖先。
《蒙古秘史》开篇就有:“成吉思汗的祖先,是承受天命而生的孛儿贴赤那和妻子豁埃马兰勒一同过腾汲思海至斡难河源头的不儿罕山前住下,生子名巴塔赤罕。
”巴塔赤罕,就是成吉思汗家族的始祖。
其实,“苍狼”和“白鹿”都是人名。
“苍狼”和“白鹿”在蒙古语中分别读为“孛儿贴赤那”和“豁埃马兰勒”,汉译《蒙古秘史》时把“孛儿贴赤那”和“豁埃马兰勒”译成“苍狼”和“白鹿”了。
苍狼和白鹿也是蒙古人的图腾。
在蒙古民族族源的问题上,现代、当代多数学者认为蒙古族出自东夷族东胡一支。
东胡,是包括同一族源、操有不同方言、各有名号的大小部落的总称。
据司马迁《史记》记载:“在匈奴东,故曰东胡。
”4世纪中叶,鲜卑人的一支,自号“契丹”,生活在潢水和老哈河流域一带。
居于兴安岭以西(今呼伦贝尔地区)的鲜卑人的另一支,称为“室韦”。
在突厥文史料中,称室韦为“达怛”(鞑靼)。
由于室韦诸部中蒙古部的强大,“达怛”(鞑靼)一名逐渐又被“蒙古”所代替,成为室韦诸部的总称。
喀喇沁蒙古族亲王府导游词范文
喀喇沁蒙古族亲王府导游词范文游人小伙伴们,今日我们要去游玩的是坐落于喀喇沁旗王爷府镇的全国各地关键文化遗产保护企业、我国4a级旅游景区——喀喇沁蒙古族亲王府。
喀喇沁蒙古族亲王府兴建于清康熙十八年(1679年),是那时候边塞经营规模很大的古建筑群,至今已有328年的历史时间。
清朝中后期,这儿也是卓索图盟的政治中心。
喀喇沁亲王的祖始是成吉思汗的元勋者勒篾,属兀良哈部,他在成吉思汗统一蒙古族时立过过赫赫战功,曾三次救过成吉思汗的命。
成吉思汗赐他九次违法犯罪而不罚,并受封第九位千户那颜。
因为她们祖辈就是好友,成吉思汗又把者勒篾当弟兄对待,并把闺女嫁给了者勒篾的儿子吉赫伯特,具有“塔布囊” ——即驸马爷的头衔。
元朝建立后,驸马爷吉赫伯特的子孙后代封为故契丹大宁的地方,赐“诺颜”号,部名曰“喀喇沁”。
“喀喇沁”,蒙语为“守卫者”的含意。
之后,传到者勒篾的第十四代孙苏布地,他头领喀喇沁部在天聪二年归顺了皇太极。
在苏布地的协助下,皇太极吸引了漠南蒙古,昭乌达盟、卓索图盟地域蒙古族各处依次归顺清代。
天聪九年(1635年),苏布地的儿子固鲁思奇布封为札萨克,为喀喇沁左翼旗第一代腹黑王爷(先封贝子,后封多罗都棱郡王)。
第一代腹黑王爷和第二代腹黑王爷图巴色棱都定居在今辽宁省喀左、建平,到第三代腹黑王爷班达尔沙才迁往喀喇沁旗马山,康熙皇帝九年(1670年)又从马山迁往今王爷府镇。
后又历经十二代,传到贡桑诺尔布。
在其中第八代、第十一代曾由郡王加授亲王等级。
往往在这儿建王爷府,一是那时候的锡伯江河草森林密,风景秀丽,风景秀美,自然环境雅致;二是这里有十八罗汉山,以王爷府为管理中心上面有九座山,下有九座山,后边又有印台山市,说白了风水学好,合乎那时候王室贵族的心理状态。
据史籍记述,原王爷府占地130多亩,房子400余间,总体工程建筑宏大壮阔,合理布局认真细致,管理体系巨大,构造精致。
前后左右共五进庭院,行为主体工程建筑有厅堂、二堂、仪厅、服务厅和承庆楼。
乌兰察布市境内的辽金古城遗址
乌兰察布市境内的辽⾦古城遗址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境内的辽⾦古城遗址节选⾃《乌兰察布史》乌兰察布地区发现有辽⾦辽朝时期古城址10多座,辽⾦时期古墓葬20多座。
五代时期墓葬2座,辽⾦时期村落遗址在全市⼤部分地区均有分布。
淤泥滩古城遗址,位于凉城县麦胡图镇淤泥滩村城⼘⼦,紧靠岱海东北边缘。
古城为长⽅形,东西504⽶,南北323⽶。
四⾯城墙,中间开门,各门均有瓮城,四周有⾓楼遗迹。
古城中遗物有黄⽩⾊铁锈花粗釉瓷⽚,反⾯布纹素⽡及沟纹砖,发现有三彩碟、酱釉鸡腿瓶、瓷狗等,出⼟有⼈形陶砚、铁犁铧和⼤定通宝、皇宋通宝、咸平元宝等古钱币。
被专家考定为辽朝时宣德县和⾦朝时宣宁县县城古城遗址,直到元朝时继续沿袭,仍为宣宁县县城。
马莲滩古城遗址,位于凉城县六苏⽊镇马莲滩和胜庄西北约500⽶处。
古城为长⽅形,东西长约370⽶,南北宽约300⽶。
出⼟⽂物有⽯磨盘、车架⼦、铜流星、铁⼑及治平通宝、熙宁元宝、元丰通宝、⾄和元宝、元符通宝等北宋钱币。
古城内定窑⽩瓷⽚较多,存有⽯柱基础及砖、⽡⽚很多。
距古城西南约1公⾥有凸出地⾯的⾼⼤⼟堆,可能是与古城有关的古墓群,发现有鎏⾦帽饰及铜带钩等殉葬品。
属于辽朝什么城址,待考。
芦家营古城遗址,位于兴和县芦家营村1.5公⾥处。
古城有曾被洪⽔及泥⼟掩埋的痕迹,城墙遗迹不明显。
城内出⼟了⼤量的辽朝典型的粗绳纹青砖,还出⼟⽩瓷⼤罐,属宋朝时的粗瓷罐,和辽属于同⼀个时期。
在古城周围发现有辽代窖藏⼀处,藏有完整的餐具17件,具有少数民族特⾊。
铜釜、铜勺、铜筷制作精美,铜勺⼤⼩成套,推测⾮王爷不可使⽤,经专家鉴定是典型的辽朝时期制品。
该古城为辽朝时期的古城遗址,有的历史学者推断该城址为五代时的长青镇,辽朝升为长青县的县城遗址,但多数历史专家认为长青镇遗址应在明长城以南,治今⼭西阳⾼县⽩登镇。
⼟城⼦古城遗址,位于商都县城东北10公⾥处的西坊⼦境内。
古城⾯积30万平⽅⽶,西⾼东低依势筑成,城墙为⼟质夯筑,底宽9⽶,每隔50⽶筑马⾯1个,设南北两个城门,城西有庙址⼀处。
香格里拉导游词
香格里拉导游词香格里拉导游词(通用11篇)香格里拉藏语意为“心中的日月”,是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下辖市及首府所在地,位于云南省西北部、青藏高原横断山区腹地,是滇、川、藏三省区交界地,也是世界自然遗产“三江并流”景区所在地。
今天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香格里拉导游词,仅供学习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浏览!香格里拉导游词篇1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来,我怀着愉快的心情,以当地主人的身份,欢迎远道而来的客人到我们迪庆旅游、参观、考察,祝愿各位能在这里度过一段美好的时光!各位启程来迪庆之前,一定已经听说我们中甸、迪庆的一些传闻,迪庆香格里拉导游词。
要不然,各位怎么地不顾路途遥远,翻山越令,跨江过河,跋涉千里,来迪庆观光探奇呢?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现在,各位已身临其境,就要亲眼看看我们迪庆了。
首先,我要谢谢各位的光临,并用藏语向各位贵宾表示欢迎:“香格里拉!”听了我的藏语欢迎词,您可能会感到莫名其妙,怎么地用这句洋泾浜来欢迎我们呢?且慢,这正是我要告诉各位的,“香格里拉”是我们藏族的语言,意思是“老朋友,您来了”!即高兴地与您打招呼欢迎您,各位懂了这个意思,高兴吧?让我再说一遍“香格里拉”!“老朋友,您来了!欢迎您”!然而“香格里拉”在英语里却是另外的意思,“shangri-la”即世外桃源。
真是无巧不成书啊,我们的迪庆就是一个真正的shangri-la,世外桃源,人间仙境!要弄清这点,还得从英语一词shangri-la的来源开始。
1933年,英国著名小说家詹姆斯·希尔顿(james hilton)写了一本小说《失去的地平线》(lost horizon)。
开始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名叫威的英国外交官与他的三个朋友乘坐了一架被劫持的飞机往世界屋脊。
在飞行过程中,汽油烧尽,最后被迫降落在一个冰天雪地的银装世界之中。
他们知道确切的位置,弹尽粮绝,走投无路。
在绝望时刻,他们遇上进山挖黄连、贝母的藏族人。
这些好心的藏族人见他们身处绝境,便接济他们,领他们来到家中,使他们有了安身之处,他们脱离险境,来到了藏民的居住地,第二天醒来,睁眼四看,惊奇的发现,这是个多么美丽神奇的世外桃源啊!--雪山环抱、土地肥沃、阳光明媚、民风淳朴,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契丹人是一个马背上的民族
契丹人是一个马背上的民族,它同生活在中国北方草原上的其他民族一样,也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它广博的吸纳其它民族的先进文化为己用,表现乐舞方面也是这样。
因此,契丹乐舞种类丰富多彩。
原因是契丹乐舞受到汉族、高丽、女真,以及西域回鹘、大石等国家的影响很大,从而创造出了风格别致、独具韵味歌舞表演形式。
并且更有观赏性和实用性。
由于时间的不同,场合的不同,功用的不同,乐舞又分出若干形式,《辽史·乐志》里的记述非常疏简,好在近年来出土来一大批文物和壁画,研究人员在将文物和文献结合对比的情况下,对辽代的乐舞揭示出来一个大概的轮廓。
本文拟就专家学者对契丹乐舞的研究成果,再结合自己的拙见对此做一简单阐述。
契丹乐舞虽是种类繁多,但是概括的区分,有以下的三大类:一、祭祀,二、迎宾,三、自娱。
下面分别简单考述。
错误之处敬请专家斧正。
一祭祀乐舞:辽国有很多祭祀活动,这些祭祀活动都有萨满参与,使用的乐舞当为《辽史·乐志》所载之“国乐”:“辽有国乐,犹先王之风”。
什么是“国乐”及“犹先王之风”?就是契丹人原始的“请神”“敬神阅读(22) ┆评论(0) ┆转载(4)┆收藏(0)查看全文>>瑞兽葡萄镜(2011-07-13 13:01)转载▼瑞兽葡萄镜李学良辽上京博物馆藏有一面瑞兽葡萄镜,唐代,征集,保存完整。
镜圆形,直径28cm。
卧兽钮,高线圈将铜镜分为内外两区,内区有六只瑞兽攀援葡萄绕钮追逐嬉戏,瑞兽之间为蔓枝葡萄的叶子和果实。
外区有飞禽、瑞兽穿梭于蔓枝葡萄的叶子和果实之间,边沿饰葡萄纹一周。
铜镜制作自由活泼,充满生气,柔美自然。
瑞兽葡萄镜是唐代最具特色的新镜类。
葡萄是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时带回中国引种成功的,葡萄纹饰在当时的丝织物上就已出现。
唐代瑞兽葡萄镜的出现表明了当时盛行以葡萄做为饰纹,工匠们把汉代铜镜流行的瑞兽纹饰与唐代流行的葡萄纹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创造出了一种新的装饰纹样。
阅读(17) ┆评论(2) ┆转载(2)┆收藏(0)查看全文>>巴林左旗文化遗产之最(2011-07-13 07:49)转载▼标签:杂谈巴林左旗文化遗产之最辽上京遗址是东北亚草原地区建立的第一座都城。
从巴林左旗辽上京博物馆馆藏文物看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
Vol.45No.2Feb.2024第45卷第2期2024年2月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Chifeng University (Soc.Sci)巴林左旗拥有契丹人建立的中国北部第一个大型草原城市———上京临潢府。
除了临潢府以外,巴林左旗还有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的陵寝,也叫祖陵。
此外,哈拉海场辽墓壁画、滴水壶辽墓壁画及韩氏家族墓志群等众多宝贵文物均出自巴林左旗境内。
2018年辽上京博物馆成立,2020年其入选第四批国家二级博物馆名单。
关于巴林左旗辽上京博物馆的研究成果甚多。
李建奎、石艳军的《巴林左旗辽上京博物馆:一座主题鲜明、富有辽文化特色的专题博物馆》[1],马超的《辽上京博物馆馆藏辽代铜质文物研究》[2]。
这些都是近些年发布的最新学术成果。
不难看出,这些都是从博物馆学及考古学角度进行的研究。
本文通过对辽上京博物馆馆藏的滴水壶辽墓壁画和韩氏家族墓志的研究,分析辽代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状况,及其对形成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重要作用。
一尧从馆藏墓葬壁画看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辽上京地区出土多为墓葬壁画。
巴林左旗是辽代的京畿地区,辽祖陵等三大皇族陵寝之一便位于此地,这里还分布着大量贵族墓葬。
辽代绘画承袭了唐五代的绘画技法,又揉进了鲜明的民族风格,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有重要位置。
辽代早、中、晚期墓葬形制不同,墓葬壁画分布的位置不同,但主要绘制在墓道、天井、甬道、墓室墙壁及穹窿顶上。
贵族墓壁画多程式化,如宴饮、出行、归来、歌舞、侍奉场景。
一般贵族墓葬壁画则多绘制贴近生活的场景。
如放牧、渔猎、耕种、劳作、煮肉、家畜、孝悌等。
辽上京周边有中、晚期辽朝贵族墓,其中的许多墓壁画绘画艺术较高,可与唐朝的高水平壁画媲美。
辽代中期,汉人墓和契丹人墓出现相互影响和借鉴的趋势,汉人墓壁画以表现茶道、宴饮、乐舞等家居生活为主,从人物着装来看有契丹化文化元素。
而契丹人墓壁画虽然有不少反映车马出行的场景,却也出现了湖石、牡丹、花鸟条屏等汉文化元素[3]。
地理环境与契丹人的居住方式
地理环境与契丹人的居住方式一、森林草原为契丹人建筑居所提供材料居所的建造受生态环境影响最为明显,住所采用的建筑材料、建筑样式与其所处的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密切相关。
建筑材料的选择多受生存地域自然资源的制约,带有鲜明的区域生态环境的特征。
契丹人建造居所的用料主要是毛毡和木材。
如《辽史营卫志》记载契丹皇帝行宫“:皇帝牙帐……皆木柱竹榱,以毡为盖……窗槅皆以毡为之……基高尺余,两厢廊庑亦以毡盖,无门户。
”也就是说,契丹人的帐篷以木材做框架,以毡子覆盖整个帐篷,所以毛毡和木料是契丹人建造穹庐不可或缺的材料,而契丹境内特定的自然地理环境为契丹人提供了丰富的生存资源。
浩瀚的草原上牧养着不可胜数的马牛羊驼,这些动物的皮毛为契丹人制造毛毡提供了充足的原料;而莽莽森林为契丹人建造帐篷、毡车提供了丰富的木材资源。
毛毡是草原环境的产物,是长期生活在北方草原上的游牧民族为御寒防潮的需要而发明的,反映了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下草原游牧民族特殊的生活方式。
毛毡是契丹人建造居所的必备材料,史籍中直接将契丹人的穹庐记载为毡帐或毡屋,足以证明毛毡在建造帐篷中的重要性。
契丹人的帐篷四壁与幕顶都用毛毡覆盖,有的甚至“以毡藉地”。
广袤草原上成千上万的帐篷需要大量的毛毡,而契丹人牧养的不可胜数的马、牛、羊、驼为他们制造毡毯提供了充足的资源。
正如文献记载:“自太祖及兴宗垂二百年,群牧之盛如一日。
天祚初年,马犹有数万群,每群不下千匹。
”“羊以千百为群,纵其自就水草,无复栏栅,而生息极繁”。
10173早期契丹人在生活中用兽皮当铺盖御寒,但兽皮不耐用,毛易脱落,使用起来不方便,于是人们把动物的毛加工成经久耐用的毡子,以更好地抵御风雪和严寒。
毛毡的制作过程比较简单,“毛、绒加水,反复擀压,粗毛与绒毛粘结在一起就成了毡,俗称‘擀毡’。
擀毡同擀面差不多,工具只有一根木棒。
它的制作工艺最为简单,用途却十分广泛,使用价值比毛毯有过之而无不及。
毡子的出现,应该早于任何一种毛织毯”。
莫力达瓦契丹遗风
78JAN 2019莫力达瓦契丹遗风文·图/侯朝阳莫力达瓦是达斡尔语,意为“骑马才能翻越的山”,它拥有“内蒙古东大门”之称,是全国唯一的达斡尔族自治旗。
莫旗绝对是个神奇的地方,素有中国曲棍球之乡、萨满文化之乡、歌舞之乡的称号,当地人是契丹的后裔……这里不仅有远离喧嚣的绝世美景,更有雄奇厚重的历史文化。
发现 DISCOVERY1279JAN 2019一路风光一路惊喜第一次去莫力达瓦自治旗,是在金秋时节,成熟的庄稼在黑土地上披着金甲,黄灿灿一片。
车如舟,滑行于东北平原一望无际的金色海洋中。
前方路标提示:左转——莫力达瓦达斡尔民族园。
我心里顿时激动起来:终于到了!莫力达瓦自治旗归属于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是全国唯一的达斡尔族自治旗。
莫旗位于大兴安岭东麓中段、嫩江西岸。
我抵达的时候已是红霞满天,眼前的一切都在夕阳余晖中熠熠发光。
我伫立在嫩江边,新奇的目光掠过舒缓流淌的江面,漫过一望无际的沃野良田,美妙而悠远的感觉在心头慢慢升起……说到呼伦贝尔,许多人想当然地认为这里遍地是草原。
而莫旗展现给我的,绝非草原的模样,这里森林遍布,丘陵起伏,天蓝云白,似一幅风景壮丽的油画。
耕地蔓延山坡上,坡顶的橡树林就像一块块红色的地毯。
同行的老知青也是一位摄影家,对拍摄大画幅很有经验,他的一个诀窍就是寻找制高点。
我们在当地人的带领下,乘着越野车一路狂奔,冲上村庄附近最高的山顶,一派美景豁然展现在眼前:河流蜿蜒在金色的草原上,村庄傍水而1萨满师铜像。
2达斡尔民居。
3河湾边的草地。
380JAN 2019居,整齐的草房远远看去就像小小的积木,河湾的草地上一群群牛马星星点点,云影飘过,大地忽明忽暗……莫旗有着“大豆之乡”“歌舞之乡”等别称。
由于适逢丰收季节,路边无际的大豆地里到处可见人们忙碌的身影。
联合收割机隆隆作业,掀起团团烟尘,在阳光的映衬下丰收的气氛被渲染得更加浓烈。
一堆堆收割的大豆秆排列得很有韵律,就像小花布一样具有图案美……一直带着我们东奔西跑的司机是个热心人,不仅和我们相处融洽,甚至学会了我的口头禅。
赤峰市巴林左旗、阿鲁科尔沁旗境内辽代城镇遗址及其特点
赤峰市巴林左旗、阿鲁科尔沁旗境内辽代城镇遗址及其特点作者:张瑞杰来源:《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12期张瑞杰1,2(1.辽宁师范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辽宁大连 116021;2.赤峰学院历史文化学院,内蒙古赤峰 024000)摘要:辽代的城镇分布体现了当时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状况,研究当时的城镇分布状况,对了解辽代人们的生产生活状态有很大帮助。
赤峰地区辽代城址的发现为了解辽代行政建置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赤峰;辽代城镇;城址;遗迹中图分类号:K92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3)12-0018-02辽代城镇分布与其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紧密相关,辽代政治制度有利于统治的稳定和民族融合,并为当时社会文化的发展提供了稳定的环境。
辽代的城镇及其分布规律有利于其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
一辽代在巴林草原腹地的城镇建设,除耳熟能详的上京城外,考古发现为我们分析辽代城镇分布特点,提供了大量典型的证据。
现将这些材料分别介绍如下。
1.祖州城遗址。
祖州是耶律阿保机四辈先人的出生地,地处大兴安岭南端,位于内蒙古巴林左旗查干哈达苏木石房子嘎查西北。
祖州城,呈不规则的五边形,周长3.5华里,由内外两层城垣构成。
内城中轴部分为主体建筑——祖庙。
祖庙由三重递进式宫殿组成,主要有二明殿和二仪殿。
二明殿,供奉辽代四世先祖,即高祖昭烈皇帝、曾祖庄敬皇帝、祖考简献皇帝及皇考宣简皇帝。
因为这里是四位先祖的出生地,故名曰祖州。
二仪殿里,供奉着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的塑像,摆放着太祖生前用过的兵器、日用品和服饰等遗物。
现存的“石房子”是祖州城内保存较好的建筑,由七块巨型花岗岩构成,石屋高3.5米,宽6.7米,进深4.8米,在我国古代建筑物中少见,历经千年风雨,依然完好。
但石屋怎样建造,作何用途,则是千古之谜。
天庆九年(公元1120年),金军攻破祖州,除“石房子”外,烧毁了所有的地表建筑物。
平泉历史文化平泉历史文化
平泉历史文化平泉历史文化驼铃阵阵的满清文化京剧《苏三起解》中有一个这样的情节:蒙受奇冤的苏三被解差押往别处会审,临出山西洪洞县城,她想给远在南京的心上人王公子捎信,心地善良的解差老人帮她在一家客店打听,还有去南京的人吗,客店的伙计回答:“去南京的都走了,就剩下热河八沟喇嘛庙拉骆驼的了。
” 可见那时平泉商贸的繁盛。
“拉不败的哈达(今赤峰),填不满的八沟。
”就是对清代平泉商品集散量之大的美誉。
在县城设建置,有衙署,始于清代。
雍正七年(1729年)设八沟厅,乾隆四十三年改八沟厅为平泉州,这是平泉一名用于建置之始。
清代,平泉的寺庙遍布全境,据考证,共有喇嘛庙、关帝庙、娘娘庙、九神庙、讲堂庙等127座。
顺治四年(1647年),八沟街已建清真寺。
光绪十一年(1886年)天主教开始到平泉传教,起初教堂设在今平泉镇老杖子村。
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基督教开始在平泉传教,在平泉南大街修建了福音堂。
可以说,清代的平泉是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及天主教共同发展的局面。
清代康熙乾隆年间,平泉的经济文化进入全盛时期。
平泉街衢形成于清代,有二十里长街之称,在南北向的长街上,商号鳞次栉比。
五行八作一应俱全,令人目不暇接,一派繁荣景象。
这可以从碑铭上找到依据,1983年,考古人员从南岭村发现一通石碑,该碑刻于1851年,是为修建宁远门出资商号而修建的功德碑。
碑中记有商号186家,如今人们还熟悉的五魁园、金兰斋等均镌刻其上。
在通往八沟的道路上,往来于关内外各地的商贾,熙熙攘攘,络绎于途,有的来自蒙古、东北,有的来自中原、京东,他们赶着牲畜,拉着骆驼,在这里交换布匹、药材、皮毛、粮食、牲畜、杂货等物品,真是一派繁忙景象。
八沟距京师(今北京)六百余华里,可称得上京师的东北大门。
从喜峰口出关,经平泉可达东北的蒙古诸盟。
蒙古的昭乌达盟和卓索图盟的八部王公,经平泉入喜峰口向朝廷纳贡,此地为贡道;清朝皇帝每年从北京去沈阳北陵祭祖,此地又是御道。
内蒙赤峰旅游攻略
内蒙赤峰旅游攻略赤峰三日游行程亮点:遗址神秘契丹人穿行赤峰,参观契丹人留下的遗迹,领略曾雄霸中国北方200多年的大辽王朝的昔日雄风,探索这个神秘民族兴起与衰亡的奥秘。
DAY1 辽上京遗址——祖州遗址——辽太祖陵召庙乘车从赤峰前往巴林左旗,参观辽上京遗址。
公元916年,耶律阿保机称帝,建立契丹国,在龙眉宫建立皇都,即今天的巴林左旗林东镇古城遗址,虽然经历岁月的沧桑,古城遗址已经遭到了破坏,但是从仅从遗迹上仍可以想象它曾经的辉煌富丽。
之后继续参观祖州遗址和辽太祖陵,祖州是祖陵的奉陵邑,主体建筑是祖庙,供奉着辽代的四世先祖。
祖州因这四位皇帝均出生于此而得名。
目前祖州内城西部有一座建在高台上的石屋,就是著名的石房子,巨大的石头建筑,让人不禁佩服契丹人的聪明智慧。
穿过一道被称为黑龙门的山谷,就会看到有一座雾气笼罩的黛色山峰,山脚下便是埋葬辽代开国皇帝耶律阿保机的辽太祖陵。
这里古树参天、百鸟飞鸣,景色宜人,不过当年为了阿保机修建的太祖天皇帝庙因为后来金人的磨坏,目前只剩下两块雕工精湛的柱础石可供参观了。
最后参观召庙,召庙是研究辽代佛教思想、美术史、造像艺术的珍贵实物资料,是一个以辽石窟艺术及宗教文化为特色的旅游景区,值得一看。
餐饮:烤全羊等当地特色饮食住宿:宿巴林右旗如家宾馆,当然在这儿会有多种选择。
DAY2 辽庆州城遗址——辽庆州白塔——辽庆陵早餐后乘车赴巴林右旗辽庆州城遗址,欣赏具有东方佛雕艺术宝库之城的辽庆州白塔,品“一口泉水六个味,酸甜苦辣加涩咸”的六味神泉。
之后前往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赛罕乌拉庆云山景区,观草原长城——金边堡,欣赏庄园式疏林景观、高山草原。
欣赏千花百草,第四季冰川遗迹——冰臼、冰长城。
最后到北方的重要皇陵——辽庆陵探秘,听导游讲述曾经监督在赤峰大地的大辽帝国的辉煌历史,了解百万契丹是怎样消亡的。
餐饮:品尝下当地的小吃能让你感受到当地的味道。
住宿:宿巴林右旗如家宾馆,当然在这儿会有多种选择。
神奇卧云铺
神奇卧云铺冬至这天,朋友邀我到莱芜市茶业口镇卧云铺村去玩。
说什么“卧云铺很美,是山东省首批传统村落,石屋人家,云云”。
我很不以为然。
不就是几间破房子吗?道路在重峦叠嶂中,曲折迂回,修建这样一条路实在不容易:横宽一米路,纵劈三米山。
车子在一片白墙青瓦的房子前停了下来,驾车的朋友说,前面没路了。
我一看傻眼了,路被一座陡峭的山峰截断。
我刚要下车问路,白墙青瓦房子里走来一位六十多岁的老人:“来家喝水呀!”一句朴实的客气话,让全车的朋友乐崩了,“真像久别回故乡一样啊!”副驾上的朋友深情地说。
我急忙下车问:“大哥,这是什么地方?”“噢,这是卧云铺纯净水厂,我是看大门的。
”在大山深处,几近大山顶峰的地下水,比城市里净化了N遍的纯净水都纯净。
“大哥,上卧云铺从哪里走?”我不好意思地问道。
老人笑了,“一直往前走就到了,没有岔路。
前面看着像没路了,实际上是一前一后两座山峰,因为山脉一样,远处看像是一座山。
”谢过了“大哥”,转过了右边山峰,看到了几间石屋,真是不到村口不见村。
真是一处好风水车子停在了村口的小广场上。
下了车,我眼前登时一亮。
广场上清亮清亮的,东边一排石凳,西边一张石桌,石桌四周有四个石凳,石桌上刻着中国象棋棋盘。
广场的东西两边矗立着粗细不等的挺拔的杨柳树。
西边广场下边是一个人造湖,曰卧龙潭,湖的南半部结了冰,清清白白的;湖的北半边碧水荡漾,一群鹅悠闲地浮在水面上,红掌不时地拨几下,水面现出几轮涟漪。
夏天的午间,碧水边、柳荫下、石凳上,喝喝茶拉拉呱,打打扑克下下棋……这是多么惬意呀!抬起头往东看,满眼的石头房子,坍塌的,完整的,高耸的,矮平的……仰起头往村庄的四周看,村北山脉像巨龙自西向东而来,到卧云铺东北角折向南行,像弯曲着的手臂,将整个村庄揽入怀中。
村南的山自东向西一路矮下来,像巨龙探舌卧龙潭饮水,又像是东边山峰顺着村南淌下来的,既不遮蔽阳光,又藏风聚气。
村西的那潭碧水,是村中的泉水聚集来的。
卧云铺以群山为背景,石房子依山而建,鳞次栉比,错落有致;以水为前景,视野开阔,藏风聚气。
福巨古城调查研究
福巨古城调查研究摘要:在科尔沁草原腹地,通辽市科尔沁区莫力庙苏木福巨嘎查北约2.5公里处,在一处沙质台地上,沉睡着一座千年的遼代古城遗址。
通过地表勘察、文物标本采集研究、周边古河道研究、周边古城遗址比对,内蒙古民族大学西辽河流域考古中心李鹏教授提出“福巨遗址是辽代龙化州”及“通辽是契丹人的祖源地”的科学观点,将龙化州定位福巨古城,依据目前发现的史料来看,最符合文献记载,定论为科尔沁这座美丽的草原名城,有添加了“龙兴之地,契丹故壤”两个重量级的“历史文化符号”。
关键词:福巨古城;龙化州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中,由通辽市博物馆、科尔沁区文管所闫洪森,刘伟臣,赵伟东,刘辛宇,王明佳等组成的科尔沁区文物普查队,在通辽市科尔沁区莫力庙苏木福巨村北约2.5公里处发现一座大型辽代城市遗址,当地百姓称之为土埋城,文物普查队将其命名为“福巨城址”,福巨城址地处一沙质台地上,地理坐标43.657°N,121.898°E,最高点海拔高度210米。
城址南距西辽河(土河)约19公里,北距新开河(潢河)约35公里,北距北老河古道约2.5公里。
由于20世纪农田基本建设的破坏以及风积沙土的掩埋,城墙遗迹已经从地表上消失。
2022年起,笔者跟随内蒙古民族大学李鹏教授,通过对其地表勘察、文物标本采集、周边古河道以及周边古城遗址的比对研究、运用遥感考古等方法,对该古城进行了深入的考古调查与研究。
李鹏撰文《辽代永州、王子城、龙化州与木叶山通考》,将福巨城址考订为辽代龙化州。
他的观点得到中国辽金史学会韩世民会长等一批知名辽史专家的认同。
2022年7月,通辽市科尔沁区人民政府拨专项经费,经内蒙古自治区文物局批准,通过政府招标程序,由内蒙古察右前旗金元勘探技术有限公司中标,承担福巨城址考古勘探作业,正式开始对福巨城址进行考古勘探作业。
根据内蒙古民族大学西辽河流域历史文化研究中心前期提供的遥感影像,城址区域三维模型、高程图、等高线图等科学数据,考古钻探工作异常顺利,第一铲便打到城墙夯土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