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套K12】关于《诗词五首》的教案设计

合集下载

诗词五首教学教案设计

诗词五首教学教案设计

诗词五首教学教案设计诗词五首一、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1、熟练朗读并背诵五首古诗词2、理解诗词大意把握意境体会感情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对比、联想等形式使同学们能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阅读背诵古诗的兴趣以及热爱古代文化的感情二、学习重点背诗五首古诗词理解大意把握诗词描绘的形象、意境体会感情三、学习难点深入感悟诗歌创设的意境四、学习准备课前熟读五首古诗词并查找每一个作者的代表作为对比阅读、互相交流、扩大阅读面作准备五、学习活动过程第一课时活动一:激思导学活动任务:引发学习兴趣活动方法:由学生介绍牛郎织女的故事活动时间:3分钟活动步骤:学生课外查找牛郎织女的故事→讲给老师听(竞选)→课堂上讲给同学们听活动二:朗读《迢迢牵牛星》活动任务:自由朗读品味诗情(“诗”是抒情色彩较浓的一种文体只有通过反复朗读才能体会诗歌所抒发的感情)活动方法:听师范读同桌互读结合注释组内交流理解诗意全班齐读活动时间:8分钟活动步骤:师配乐范读→学生自由读→读给同桌听互评→结合注释组内交流对诗意的理解→全班齐读(师适当而中肯地评价学生的朗读)活动三:感悟诗情探究主题任务:探究诗歌所抒发的感情活动方法:结合老师补充讲解的东西学生分小组探究诗歌主题——本诗抒发了什么情感活动时间:6分钟活动步骤:学生分小组探讨“本诗抒发的是一种什么情感”→学生代表发言→热烈争论的形成共识活动四:背诵诗歌编演诗歌活动任务:背诵诗歌将此诗改编成故事表演给同学们看活动方法:明确诗歌主题以后反复朗读背诵此诗分小组改编古诗分角色表演(要求:表演者必须能背此诗)活动时间:12分钟活动步骤:反复朗读熟读成诵→分小组改编此诗→分角色准备(允许自由组合表演)→背诵此诗表演故事[备注:我习惯于将“古诗五首”的第一首引导好学扎实然后让学生们依此类推真正地自主学习其他各诗不知道同仁们看待这一方法希望你们能提出宝贵意见谢谢!]练习设计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皎皎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荆门不胜簪锦衾风掣红旗路转溪桥忽见2、填写诗句(1)迢迢牵牛星(2)札札弄机杼(3)盈盈一水间(4)江入大荒流(5)月下飞天镜(6)恨别鸟惊心(7)烽火连三月(8)忽如一夜春风来(9)愁云惨淡万里凝(10)山回路转不见君(11)明月别枝惊鹊(12)两三点雨山前课外练习1、请写出至少三句有关写长江的诗句2、“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两句用的是互文的修辞手法在《木兰诗》中我们也学过类似的两句3、“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是脍炙人口的名句对它的妙处你能说出一、二4、阅读《相见欢》回答下列问题相见欢李煜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1)这首词表达了作者的感情(2)“剪不断理还乱”运用了的修辞手法把比作表达了作者的心绪这两句后人多用来比喻这首词中的“愁”与“春望”中的“愁”有什么不同5、阅读《约客》一诗回答下列问题约客赵师秀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1)这首诗写的什么季节写了些景物(2)你感觉诗中景物描写渲染了什么气氛(3)这首诗运用了的写法古诗中景物描写运用这种写法的句子很多如(4)诗中最精彩的句子是一句它刻画了诗人怎样的心情(5)这首诗的意境与《西江月》的意境有何异同。

[K12配套]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17诗词五首渔家傲浣溪沙公开课教案8

[K12配套]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17诗词五首渔家傲浣溪沙公开课教案8

《渔家傲》1.诗人简介:范仲淹(969-1052),字希文,江苏吴县人。

宋庆历三年,他对当时的朝政弊病极为痛心,提出「十事疏」,宋仁宗采纳他的建议,陆续推行,史称「庆历新政」。

但不久因保守派反对而不能实现。

次年罢政,自请外任,历知州、邓州、杭州、青州。

卒谥文正。

他不仅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成就亦杰然可观。

散文《岳阳楼记》为千古名篇,词则能突破唐末五代词的绮靡风气。

有《范文正公集》,词仅存五首。

2.背景资料:宋仁宗康定元年,作者任陕西经略副使兼知延州,抵御西夏发动的战争。

他在西北边塞生活达四年之久,对边地生活与士兵的疾苦有较深的理解,治军也颇有成效。

当地民谣说道:“军中有一范,西贼闻之惊破胆。

”这首词就作于此时。

3、听读古诗《渔家傲》4.译读古诗:边境上秋天一来风景全异,向衡阳飞去的雁群毫无留恋的情意。

从四面八方传来的边地悲声随着号角响起。

重重叠叠的山峰里,长烟直上,落日斜照,孤城紧闭。

喝一杯陈酒怀念远隔万里的家乡,可是燕然还未刻上平定的功绩,归家之日无法预计。

羌人的笛声悠扬,寒霜撒满大地。

将军和战士不能入寐,每日哀伤落泪,直等到头发花白也难以回归。

整体感知:这首词上阕侧重于写景,下阕则侧重抒情。

上阕写的是何时何地的景色?有何特点(用文中的一个词)?描写塞下秋景。

“异”表明了景色的特点。

析读古词:①都写了哪些景物?异在哪?衡阳雁去无留意突出边塞的异常苦寒。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边声连角起”“孤城闭”表明战事紧急。

再加上群山连绵,狼烟落日,构成一幅边塞黄昏的苍凉景色。

②下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从哪些语句可以读出?思念家乡浊酒一杯家万里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③“燕然未勒归无计”又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一方面,表现出作者平息叛乱、反对侵略和巩固边防的决心和意愿,另方面,也描写了外患未除、功业未建,将士厌战思乡等复杂矛盾的心情。

第五课时《浣溪沙》1、诗人简介: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山人。

《唐诗五首》教案5篇

《唐诗五首》教案5篇

《唐诗五首》优质教案(通用5篇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以唐诗为教学内容,选取《登鹳雀楼》、《静夜思》、《春晓》、《咏柳》、《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五首经典唐诗作为教学篇章。

具体内容包括:1. 《登鹳雀楼》:作者王之涣,了解诗句的意境和背景。

2. 《静夜思》:作者李白,掌握诗句的韵律美和表达的情感。

3. 《春晓》:作者孟浩然,分析诗句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4. 《咏柳》:作者贺知章,解读诗句的寓意和表现手法。

5.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作者韩愈,理解诗句的寓意和艺术特色。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五首唐诗的基本内容、韵律和意境。

2. 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提高审美情趣。

3. 培养学生运用修辞手法、分析诗歌意境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唐诗的韵律、意象和修辞手法的运用。

2. 教学重点:五首唐诗的基本内容、意境和艺术特色。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展示、故事讲述等方式,引入唐诗主题。

a. 展示《登鹳雀楼》的图片,让学生描述画面,引发兴趣。

b. 讲述《静夜思》背后的故事,让学生了解诗人的情感。

2. 新课导入:详细解读五首唐诗的内容、韵律和意境。

a. 逐句解读诗句,分析韵律和意象。

b. 讲解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3. 例题讲解:针对五首唐诗,设计相关练习题,进行讲解。

a. 选取《春晓》中的名句,分析其修辞手法。

b. 对比《咏柳》和《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探讨诗句的寓意。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进行诗句默写、翻译和解读。

六、板书设计1. 《唐诗五首》2. 内容:五首唐诗的、作者、重点诗句及解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默写五首唐诗。

b. 任选一首唐诗,分析其意境和修辞手法。

2. 答案:a. 默写答案略。

b. 《咏柳》:通过描绘嫩柳、绿丝等形象,表达了春天的美好与生机。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和调整教学方法。

【K12学习】关于诗词五首的教案推荐

【K12学习】关于诗词五首的教案推荐

关于诗词五首的教案推荐1.朗读《龟虽寿》和《石壕吏》这两首诗。

2.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培养学生对祖国古代文化的兴趣。

目标1 目标2目标2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音。

老骥伏枥逾墙走邺城戍老妪幽咽翁媪请一学生背诵上一单元学的一首古诗,以次导入新课。

1、听录音朗读这首诗。

2.教师简介作家作品本首诗选自《乐府诗集》,是《步出复门行》中最后一章。

作者曹操,字孟德,沛国游县人。

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步出夏门行》用乐府旧题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气魄雄伟,慷慨悲凉,对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也有所反映。

《龟虽寿》表现了作者的雄心壮志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3、教师评点: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意思是神灵的龟虽然是长寿的动物,但也有死亡的时候,腾蛇虽能兴云驾雾,最终也会死亡后化为灰尘。

这两句借神龟腾蛇起兴,说明作者明知人的寿命终有期限,而任何英雄也难免要死,但他丝毫不因此而颓丧。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意思是千里马老了,伏在马槽里,但它仍旧有驰聘千里的雄心。

有雄心壮志的人虽到晚年,更应该老当益壮,不放弃自己的理想。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治之福,可得永年。

意思是人的寿命的长短,不完全决定于天。

只要保持身心健康,就能保持长寿。

对事在人为抱有信心和乐观精神。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这是配乐时加上去的。

这首诗指出生命是有限而宝贵的,所以人们应当不断地发扬积极进取的朝气建立功业。

在结语中,作者还指出事在人为,命运可以改变。

这种积极奋发、老当益壮的精神是很可贵的。

4、学生齐读。

1.听录音,学生自由朗读。

2.作家作品简介《石壕吏》选自《杜工部集》。

758年,为平息安史之乱,唐将郭子仪、李光粥等九位节度使,率兵二十万围攻安庆绪所占的邺郡。

胜利在望。

但在第二年春天,由于史思明派来援军,加上后军内部矛盾重重,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

在敌人两面夹击之下,后军全线崩渍。

郭子仪等退守河阳,并四处抽丁补充兵力。

【K12学习】《诗词五首》教案推荐

【K12学习】《诗词五首》教案推荐

《诗词五首》教案推荐教学目的1.感受古代诗词的艺术魅力,培养学生诵读和鉴赏古诗词的能力。

2、体会诗人抒发的情怀,领悟诗词中隽永的意蕴。

教学重难点1.感受诗词中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2.培养学生对蕴涵在诗词中的思想感情和人生哲理的领悟。

教学设想教学方法1.反复诵读吟咏,要求当堂背诵这五首诗词。

2.在学生质疑的基础上赏析品味,加深理解,不宜面面俱到。

可结合运用比较法(换词、移位等)理解课文。

教学时数 2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导语设计自上初中以来,我们已学过20余首古代诗词,其中以唐诗宋词居多。

我们对律诗和绝句的有关知识也有了一些初步了解。

请同学们回顾一下学过的律诗和绝句,说说二者有哪些区别。

(只须说出最主要的特点,不必全面归纳。

学生回答后教师适当加以补充。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五首古代诗词,请同学们翻到第30课,将这五首诗词浏览一遍,看谁能很快说出哪是律诗,哪是绝句,哪是词。

(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请同学们先看看阅读提示。

(学生看完后教师板书课题)二、第一首《渡荆门送别》(一)解题这首诗是李白出蜀时沿江东下途中所作。

诗人乘船经巴渝,出三峡,直向荆门山外驶去,目的是到湖北、湖南一带楚国故地游览。

课文阅读提示认为这首诗是诗人青年时期出蜀赠给送别的友人的诗,但也有学者认为诗无送别意,送的主体是故乡水,即故乡水送别诗人远行。

此说也并非没有道理。

(二)研习课文1.指名试读这首诗,教师评点后再范读。

2.学生反复朗读,对照注释初步理解诗意,提出质疑。

3.结合学生质疑扫清词语障碍。

(均为注释所未注明,若学生未提出,教师亦应讲解。

)渡远:乘船远行。

云生:云彩兴起。

此句写白天的情景。

故乡水:指流经四川的长江水。

作者从5岁起便随父到四川,在那里度过了青少年时代,因此常在诗中称四川为故乡。

4.品析鉴赏。

问: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展现了一幅怎样的景象?烘托出诗人怎样的心境?学生讨论后教师小结:诗人展现出映入眼帘的雄阔景象。

一望无际的平野,顿使人眼界开阔;滔滔奔涌的长江,气势是那样雄壮。

【K12学习】《诗词五首》教案

【K12学习】《诗词五首》教案

《诗词五首》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教学点1.掌握文学常识及文言词语的含义。

2.把握诗歌的意境,理解诗歌抒发的感情。

能力训练点1.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分析、鉴赏能力。

德育渗透点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乐观向上的精神面貌。

美育渗透点引导学生理解记忆佳作名句,体会诗词中所体现的自然美、情感美、意境美。

二.学法引导1.放录音,学朗读,要熟读成诵。

2.疏通文意,要求整体感悟,不求逐字逐句讲析。

精妙之处要仔细玩味。

3.进入诗词的意境,发挥想像,进行再创作,可以画画,可以扩展成故事或文章进行口述。

4.诗讲知人论世。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了解诗词作者的情况以及创作的背景,安排学生课前搜集材料,用知人论世的方法,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5.安排活动教学,可开展诵诗会或赛诗会之类活动,既激发学习的兴趣,又对一学期来学习古诗文情况进行测试。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1.重点理解诗歌意境。

2.难点《观沧海》中诗人创造的意境,通过适当的讲析引导和学生的诵读,加强学生对《如梦令》《西江月》优美意境地把握。

3.疑点教师点拨学生理解《观沧海》与《望岳》中诗人博大心灵与宇宙自然的和谐统一。

四.课时安排2课时五.教具学具准备1.诗词朗读录音磁带及录音机。

2.投影仪。

3.学生制作名言警句的知识卡片,课堂交流。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1.指导学生反复诵读,参照课文注释,疏通文意。

2.了解写作背景。

3.在诵读中鉴赏,引导学生感知诗歌意境。

七.教学步骤第一课时导语中国古典诗词的滋力是无穷的,那种诗人心灵的震颤,与自然的融合,会深深打动每一个欣赏者的心,使我们的心灵得到净化,从而提高人们的文学修养。

《诗词五首》中选录的均是广为传诵的名篇,希望大家认真学习受到美的熏陶。

明确目标1.文学常识三首及字词读音。

2.理解前三首诗抒发的思想感情。

3.读出诗歌的韵律,体会诗歌的意境。

整体感知1.放录音,学生朗读前三首诗,读准下列字音碣澹竦峙岱眦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1.学习《观沧海》。

《诗词五首》教案(精选

《诗词五首》教案(精选

《诗词五首》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语文》第九单元《诗词五首》,详细内容包括:1.《登鹳雀楼》——王之涣2.《望庐山瀑布》——李白3.《江雪》——柳宗元4.《夜雨寄北》——李商隐5.《枫桥夜泊》——张继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五首诗词的基本内容,理解诗词的意境和主题。

2.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诗词的意境,把握作者的情感表达。

2. 教学重点:分析诗词的艺术特色,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五首诗词的插图,引导学生进入诗词的世界,激发学习兴趣。

2. 新课内容:(1)学习《登鹳雀楼》,了解王之涣的生平,分析诗的意境和主题,进行随堂练习。

(2)学习《望庐山瀑布》,赏析李白的写作风格,体会瀑布的壮观景象。

(3)学习《江雪》,探讨柳宗元的孤寂情怀,分析诗中的意象。

(4)学习《夜雨寄北》,解读李商隐的思乡之情,品味诗中的韵律美。

(5)学习《枫桥夜泊》,感受张继的夜泊之景,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

3. 例题讲解:选取一首诗词,分析其艺术特色,让学生模仿创作。

4. 随堂练习:针对每首诗词,设计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六、板书设计1. 板书五首诗词的、作者、诗句。

2. 突出重点,标注难点。

3. 板书诗词的艺术特色及修辞手法。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2)选取一首诗词,进行仿写。

(3)针对所学诗词,设计一幅插图。

2. 答案:(1)主题分析:五首诗词分别表达了登高远望、赞美自然、孤寂思乡等情感。

(2)仿写示例:以《夜雨寄北》为例,仿写一首表达思乡之情的诗词。

(3)插图设计:根据个人理解,创作符合诗词意境的插图。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掌握情况,分析教学效果,针对不足之处进行调整。

《诗五首》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诗五首》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诗五首》教案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诗五首》教案教案教学设计1《诗五首》教案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古代诗歌的基本形式和修辞手法。

2.培养学生欣赏古代诗歌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能够初步解读古代诗歌,理解诗歌蕴含的文化和思想内涵。

二、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诗五首》的课文和注释,熟悉教学内容。

2.学生准备课前预习,了解课文基本内容。

3.准备多媒体课件、图片、音频等教学资源。

三、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介绍本节课的主题,用图片或音频等多媒体资源引出《诗五首》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充满期待和好奇。

2.学习《诗五首》教师先讲授《诗五首》的基本形式和特点,包括诗歌的格律、韵律等方面。

然后引导学生阅读、分析和欣赏《诗五首》中的每一篇诗歌,让学生体验和感受古代诗歌的美感和内涵。

3.诗歌的赏析教师可以选择其中一篇诗歌进行深入解读和赏析,从作者的人生经历、文化背景和思想内涵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和解读。

让学生领略到诗歌的深刻内涵和文化历史价值。

4.课堂互动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课堂互动,让学生在小组中自由交流、发表意见和讨论,加深学生对《诗五首》中的诗歌的理解和掌握。

5.结合现实教师可以结合现实生活,让学生思考和发挥诗歌所启示出的人生哲理和人道关怀,让学生探讨如何将古代诗歌的精神和人文情怀融入现代社会和生活中。

6.教师点评教师点评学生的表现,鼓励学生发表见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四、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是对教学效果的评估和反思,可以从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学生表现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1.学生是否掌握了古代诗歌的基本形式和修辞手法。

2.学生是否能够理解诗歌的文化内涵和人生哲理。

3.学生在阅读、分析、欣赏和赏析《诗五首》中的诗歌时,是否具有一定的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

4.课堂互动的效果和学生的表现情况。

5.教师的教学方法是否得当,是否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五、小结通过《诗五首》的教学,学生对古代诗歌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对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和文学素养有重要的意义。

【配套K12】古代诗歌五首说课教案

【配套K12】古代诗歌五首说课教案

古代诗歌五首说课教案【说教材】《古代诗歌五首》是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具有长于吟诵、激发想像、娱悦性情的特点。

这五首古代诗歌,集美景、美情、美言于一体,都是写景抒情的佳作。

诗人们登山望海,驾舟扬帆,赏花观鸟,咏春悲秋,用凝练生动的语言描绘出一幅幅图景。

本课的教学重点,一是感受作者的审美情感,神游优美深远的诗化意境,激发审美想像、培养审美意识。

二是析美情、赏美景、聚美言。

品味课文精彩生动的优美语言,吟诵涵泳,熏陶感染,积累诗文语句、积存必要的古代文化常识,积贮丰富的阅读体验,积蓄高尚的道德情感,积聚优雅的审美情趣。

课前准备──课前自学是学生个性化的个人学习阶段,必须保证充分的准备、思考时间,为课堂上建构新知作好材料、背景、经验方面的铺垫。

1、铺垫认知的台阶──疏通文意。

上网或查书检索五首诗歌的含义,了解作者的身世、诗歌创作的背景,解决不认识的字词。

2、激发探究的欲望──标出每首诗歌每行的最后一个字的拼音,探究乐府诗、律诗、词、曲在表现形式上的规律。

3、关注以往的经验──回忆、检索自己以前曾经读过的有关乡愁、初春、夏夜的古今诗文,想想是否与本课有什么联系。

4、形成初步的语感──大声朗读诗歌,感觉一下重音和节奏怎样处理更有表现力,作出标记。

【说教法】一、说教法1、方法导学,授人一渔。

对五首古诗采用分着教,合着比。

通过学习本课的五首诗歌,学会赏析品评古代诗歌的方法。

2、贴近文本,以读贯串。

诵读是对课文语言以及课文内容的直接、真切的感知,是进入课文情境、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一条最有效的途径。

在本课要教会学生带着美好的情怀、美好的想像,用优美的声调,抑扬顿挫地美读课文:吟读,读出韵味;译读,读出意境;背读,积累语句;品读,品评意趣;说读,拓展诗意。

⑴体会诗情──吟读《观沧海》,体会诗人豪放的情怀,品味诗情美。

⑵想像画面──译读《次北固山下》,对重点语句展开画面想像,想像画面美。

⑶穿插联想──说读《钱塘湖春行》,插页联系有关描写春天的古今诗文进行比较,赏析诗意美。

【K12学习】《诗词曲五首》教案

【K12学习】《诗词曲五首》教案

《诗词曲五首》教案1、知识目标:⑴了解五首诗的作者生平及相关的背景知识。

⑵了解五首诗的思想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⑶体会五首诗的艺术特色及语言风格。

2、能力目标:⑴反复诵读,咀嚼涵泳,感受诗歌的音韵美、意境美、语言美。

⑵积累五首诗中的名句,增强语感,丰富学生的古典文化修养。

3、德育目标:这五首诗,或忆今追昔、慷慨悲愤,或感时伤怀,或思亲忧国,文笔优美,文思独特。

学习它们可以激发灵性,陶冶情操,丰富文化积累。

1、领会诗意,体味诗情,积累名句。

2、背诵并默写五首诗。

深刻体会诗人的胸襟抱负。

多媒体二课时我国是一个诗的国度。

诗的历史源远流长,名家辈出,佳作迭出,可谓是中华文明宝库中最璀璨的明珠。

曾记得有位作家说过:如果你缺乏想象力,那么请多读读诗吧。

今天,就让我们漫步于古诗苑,含英咀华,去领略诗的魅力吧。

1、简介作家、作品作者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人,唐代诗人。

他曾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政治改革,失败后一再遭贬。

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刘禹锡被罢去和州刺史,北归京师,途经扬州,遇到白居易,在酒宴上白居易写了《醉赠刘二十八使君》,对刘长期遭受贬谪表示同情,刘禹锡写出了这首诗答谢他。

酬,答谢。

使君,是对刺史的称呼。

2、指导朗读,初步感受⑴教师播放朗读磁带,要求学生听请字音、节奏。

⑵教师指导朗读。

要求:读准字音、把握节奏、读出重音。

⑶师生对擂,比赛朗读。

师:同学们,生活中挑战无处不在,敢于挑战,勇于超越是现代中学生必须具备的品质。

哪位同学有胆量跟老师比赛,比一比谁朗读得更好,更有感情呢?欢迎挑战,携手前进。

(师大力鼓励学生踊跃参与,激发学生朗读兴趣。

)3、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句,概述诗意。

4、品味名句,感受哲理美。

师提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一联是为人们传诵的名句。

请你联系实际,谈谈对这两句诗的理解和认识。

学生分小组讨论,推选代表发言(师引导学生见仁见智,从不同角度欣赏,品味名句)师总结:这两句诗本意是抒发诗人的身世之感,但其中包含的哲理使诗句具有普遍意义。

【K12学习】古诗《诗词五首》教案

【K12学习】古诗《诗词五首》教案

古诗《诗词五首》教案1.背诵诗词,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诵读能力。

2.了解诗歌的不同艺术风柏和词的两大流派。

3.分析品味诗词,提高审美情趣和诗词鉴赏能力。

1.理解诗人、词人创作的独特风格。

2.体悟诗词的意境和语言。

3.提高学生对诗词的感悟、鉴赏能力。

教学方法1.诵读法。

反复诵读吟咏,争取当堂成诵。

2.讨论一质疑一点拨法。

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并加深学生对诗词意境、语言的感悟。

3.引申一比较法。

通过引申比较,体会诗人、词人独特的艺术风格,以及词的两大流派的艺术特点。

媒体设计1.录音机、范读带。

(正字正音,感受诗词的音韵美、节奏美,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2.投影仪、胶片。

(显示内容:生字注音、作者介绍、背景资料、文体知识、精美插图、相关诗词等。

) 3.课件。

(用Flash动画体现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艺术特点;用PowerPoint展示李白的坎坷人生及其豪放不羁的性格特征。

)教学时数3课时方案一第一课时一、导语设计在我们祖国灿烂的文明史中,唐诗是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

唐诗不仅记录了那个历史时期的社会情状,而且为那个时代保留了异常生动的情绪和心理记忆。

唐诗的意象,成了我们民族诗歌最具代表性的象征,唐诗精神也成了我们民族精神血液的一部分。

到了宋代,面对被唐人推到顶峰的诗歌创作,宋代文人另辟蹊径,把词这种文学样式演绎得更加完美,使之达到了空前的繁荣,宋词成为我国文化宝库中又一颗璀璨的明珠。

今天,就让我们踏进文化宝库,学习几首流传千古的诗词,一睹这两颗明珠、两大丰碑的风采(板书课题《诗词五首》)。

(解说:这段激情澎湃的导语,一方面能帮助学生认识唐诗宋词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另一方面能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

)二、解题1.我国古典诗歌自唐代始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种。

唐人把当时新出现的格律诗称为近体诗,把产生于唐以前较少格律限制的诗弥为古体诗。

近体诗并非近代诗,它是相对占体诗而言的,包括律诗和绝句,律诗通常有八句,绝句有四句,它们都有平仄的要求。

诗词五首(语文版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诗词五首(语文版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诗词五首(语文版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诗词五首(语文版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1概述本篇教案旨在教授《语文版必修》中所述的五首古诗词,包括《登高》、《清明》、《游园不值》、《静夜思》和《望庐山瀑布》。

本教案将涵盖以下多个方面:文本审查、语篇理解、字词解释、意境鉴赏、作者背景、历时评价等等。

希望通过本次授课,学生们能够更好地了解这五首古诗词的内涵和语言风格,提高自己的美学品味和文学素养。

课前准备1. 教师准备好五首古诗词的文本,并把相关材料复印给学生。

2. 教师准备好课件、PPT、笔记等多种教学辅助材料。

3. 学生要自己准备好笔记本、笔、批注笔等。

4. 教师可以提前为学生演示一篇文学鉴赏的范文,以指导他们在读诗时的方法和技巧。

课程设计Step 1 文本审查在这个步骤中,教师应该重点关注以下几个部分。

1. 诗词的标题:学生们要注意猜测标题的内涵和所代表的象征意义。

2. 诗词的结构:教师们要重点关注诗词的章节和段落之间的关系,强调写作技巧和手法。

3. 诗词的行文特点:学生们需要关注诗词中采用的句式、语调和声韵,推测诗词的情感色彩和内涵。

Step 2 语篇理解在这个步骤中,教师需要启发学生从以下两个角度进行理解。

1. 语言层面:学生们需要结合韵律与修辞手法,分析诗词的意境和意向。

2. 文学层面:学生们需要探寻诗词所写的背景、历史和作者的生平,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解读其中的隐含意义。

Step 3 字词解释在这个步骤中,教师需要讲解一些不太容易理解的生僻字和古词。

通过字词解释,学生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诗词的内涵。

Step 4 意境鉴赏通过对古诗词语言的审美和鉴赏,教师们帮助学生们更好地体味古诗词所表达的情感和内涵。

Step 5 作者背景、思路和评价教师要着重介绍古诗词的作者:他们的生平、背景、创作意图和影响力。

同时,要求学生们就诗人的作品进行综合评价,形成自己独特的文学眼界和风格。

授课方法在上述步骤中,教师所采用的授课方法应该多样化,包括讲授、解释、案例分析、讨论、演示等等。

【K12学习】诗词五首的教案设计

【K12学习】诗词五首的教案设计

诗词五首的教案设计教学目的1.借诵读感受诗词所描绘的景致和所抒发的感情。

2.了解各篇写作的背景,深切体会诗词的意境。

教学重点难点1.通过诵读感悟诗词。

2.结合创作背景体会诗词丰富深刻的意蕴。

教学设想教学方法1.多层次诵读法以读为主要手段,读前做好指导与要求。

按下列顺序操作:一读识字通词,正确停顿断句;二读体味句子;三读感受意境,晓悟作者心声,与作者共鸣。

2.词语替换法用一些意义相近的词替换原字,比较表达效果,体会作者遣词用字的高妙。

3.讨论释疑法多组织讨论,引导学生理解诗歌浅层意义,挖掘其深层内涵。

4比较阅读法适当引入相关诗歌,作比较分析,开拓视野,深化理解。

5.改写法将诗歌改写成现代散文,从根本上把握诗词语言的合蓄凝练性与跳跃性的特点,从另一个角度感悟作品的境界。

媒体设计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带,用投影方式介绍相关资料。

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导语从小学到现在,我们已经学习了不少古诗。

现在我们就组织一次古诗接力背诵,一名同学背出上句,其他同学以抢答形式背出下旬或全首诗,要求准确无误,看谁背得最多,接得最快。

占5分钟二、解题1.《题破山寺后禅院》。

作者介绍:常建,唐代田园诗人。

其作品往往通过对田园景色的描绘,表现对大自然秀丽风光的热爱和对悠闲恬静的田园生活的向往,歌颂隐逸生活,抒发闲情逸致,有时流露出对污浊官场的厌恶。

艺术风格上朴素真切,清新自然,诗情画意,浑然一体。

本诗是常建的代表作。

2.《别云间》。

作者介绍:夏完淳,明末爱国作家、抗清将领。

明代末年,在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尖锐的时期,出现了一爱国作家,他们组织了既是文学团体又是政治团体的文社,如“复社”“几社’等。

他们积极参加抗清斗争,并写出了一些内容充实、慷慨激昂,闪烁着强烈民族精神的光辉诗文。

夏完淳即其中代表人物之一。

14岁参加抗清活动,随“几社”领袖陈子龙在太湖起兵,后事政被俘,英勇就义,死时年仅17岁。

他的诗文充满了浓烈的战斗生活气息,表现了抗清的决心和宁死不屈的英雄气概,风格悲壮激越。

《唐诗五首》教案(通用5篇

《唐诗五首》教案(通用5篇

《唐诗五首》教案(通用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唐诗五首》,具体包括教材第四章《春晓》、《绝句》、《望庐山瀑布》、《登高》和《静夜思》。

这些诗歌体现了唐代诗歌的韵律美、意境美和哲理美,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五首唐诗的基本内容、韵律特点和意境表达。

2. 培养学生对唐诗的兴趣和鉴赏能力,提高文化素养。

3. 引导学生感受诗人的情感,理解诗歌所蕴含的哲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诗歌的意境理解和哲理领悟。

重点:五首唐诗的基本内容、韵律特点和意境表达。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春天的图片,让学生描述春天的美景,进而引出《春晓》这首诗。

2. 讲解:详细讲解五首唐诗的基本内容、韵律特点和意境表达。

3. 例题讲解:(1)分析《春晓》的韵律美。

(2)解读《望庐山瀑布》的意境。

4. 随堂练习:让学生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并尝试用自己的话描述诗歌的意境。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五首唐诗的哲理内涵,每组选取一首进行分享。

7. 作业布置:布置作业,要求学生选择一首唐诗进行鉴赏,下节课分享。

六、板书设计1. 五首唐诗及作者。

2. 诗歌的基本内容、韵律特点和意境表达。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从五首唐诗中选择一首进行鉴赏,不少于500字。

2. 答案示例:《春晓》鉴赏:诗人通过描绘春天的美景,表达了珍惜时光、奋发向前的哲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程度,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阅读其他唐诗作品,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推荐阅读《唐诗三百首》。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明确;2. 例题讲解的深度和广度;4.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拓展性;5.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

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明确在唐诗五首的教学中,明确教学难点与重点是关键。

《诗词五首》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诗词五首》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诗词五首》教案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诗词五首》教案教案教学设计1本文介绍的是中学语文教学中,一节以《诗词五首》为例的语言文学课的教案教学设计。

教案主要是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具体分为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预习、授课、练习和作业等环节。

一、教学目标1.了解古代文化和诗词文化的基础知识和文化背景。

2.让学生对比不同时代、不同流派的文学风格,形成对文学的感性认识和客观理解。

3.让学生感受文学的表达力和情感内涵,培养审美体验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了解古代文化2.区分不同类型诗词韵律以及文学风格3.感受文学内涵三、预习环节在课前,要求学生预习所要讲的《诗词五首》,并结合历史文化背景和作者生平进行思考,提出自己的疑问和观点,并做好笔记。

四、授课环节1.导入:老师以作者生平和影响作文背景为入口,引入今天要讲的《五首诗词》。

2.教学内容第一首诗:《静夜思》李白第二首词:《虞美人》李煜第三首诗:《登高》杜甫第四首诗:《滕王阁序》王勃第五首诗:《木兰花慢》况周颐老师一首一首的讲解,首先介绍是哪个朝代的,作者是谁,文学风格,具体要点等等,并配合一些插图和音频演示。

3.讲解重点诗词风格、表达方式和文学内涵4.练习环节老师分给每个学生一首诗词,给予一定的时间让学生理解、比较,讲解该篇作品后根据学生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进行讨论和分享。

五、作业环节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自行创作一首诗词,提交到班级论坛,进行分享和点评。

教师应对学生的作业进行及时评价,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并指出不足之处。

同时,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文艺修养,积累更丰富的文化知识在文学教育中,诗词学习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通过学习古代诗词,可以进一步了解历史文化背景和文化精髓。

在本次课程中,教师通过讲解五首经典的诗词作品,让学生深刻理解文学风格、表达方式和文学内涵。

通过自主思考、讨论和创作,学生培养了自己的文艺细胞,进一步提高了自己的文学修养和创造力。

《诗词五首》教案

《诗词五首》教案
然而,我也注意到在讲解难点时,部分学生对古诗词中的一些抽象意象和复杂情感把握得还不够准确。这可能是因为他们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还不够丰富,对于古人的思想感情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关注这部分学生,采用更多生动有趣的例子,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感悟。
实践活动中的分组讨论和诗词朗读体验,学生们表现得非常积极。他们在讨论中碰撞出不少思维的火花,也通过朗读进一步感受到了诗词的魅力。这让我意识到,让学生亲自参与和体验,对于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效果是非常有帮助的。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诗词的基本概念。诗词是汉语文学的一种形式,通过精练的语言、丰富的意象来表达情感和描绘景物。它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审美意义。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登高》这首诗。这首诗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忧虑。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了解诗词是如何将情感与景物相结合的。
-《望岳》中诗人既有对泰山的敬仰,又有对自己壮志未酬的感慨,学生需分析这种情感的交织。
(3)诗词创作背景和历史文化知识的融入。
-让学生了解《登高》等诗词背后的历史背景,如唐朝的社会状况、诗人的生活经历等,以深化对诗词内容的理解。
(4)古诗词与现代生活的联系。
-鼓励学生思考诗词中的情感和哲理如何与自己的实际生活相结合,如《春夜喜雨》中的自然观与当代环保意识的联系。
《诗词五首》教案
一、教学内容
《诗词五首》教案
本教案以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诗词五首》为教学内容,选取以下五首古诗词进行深入学习:
1.《登高》——杜甫
2.《望岳》——杜甫
3.《春夜喜雨》——杜甫
4.《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关于《诗词五首》的教案设计

关于《诗词五首》的教案设计

关于《诗词五首》的教案设计一.目标设计1.知识与技能教会学生诵读,让学生在吟咏之中加深理解,熟读成诵。

引导学生从形象入手,体会诗的意境,领会诗所表达的深刻的思想感情。

帮助学生了解有关诗歌产生的历史背景以及作者的生平、思想。

2.德育渗透点这五首诗富于艺术感染力,有的气势充沛、景象宏阔;有的情景交融,形象感人;有的感时伤别,忧国思亲;有的以理入诗,发人深思。

学习时要注意体会。

3.重、难点重点:熟读、背诵难点:理解诗句蕴含的情理二.课时安排:3课时三.教学流程:第一课时导入:可由唐诗及诗人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导入。

明确诗歌讲求节奏、平仄、押韵、语言凝炼、含蓄、形象的特点,向学生提出学习要求。

诵读体会诗的韵律美1.听录音,要求学生标出节奏、韵脚,注意语速。

2.学生范读,师生点评。

3.全班齐读,加深体会。

研读品味诗的意境美、情感美1.学习《使至塞上》①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整体感知全诗。

②小组讨论:说出这首诗所表现的事、景、情。

③王维的诗曾给后世影响极大,人们评其诗,总言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意即其最擅长写景。

品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之妙。

并根据这两句诗的描绘发挥相象作一幅画。

④有感情朗读,当堂背诵。

2.学习《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①释题,思考:你从此诗的标题中知道了哪些信息?②指名读,思考:A.你从哪些诗句可看出龙标这被贬之地极偏远?B.哪一个字真实集中体现了作者的感情?C.当得知好友被贬到荒凉僻远之地、旅途艰辛,假如你是李白,会有怎样的感情?③讨论:A.古人云:情哀而景哀,作者的难过之情也融入了所见之景中。

那么诗中写景的诗句是怎样表现作者的哀愁之情的?B.作者还大胆想象,以一种大胆新颖的方式来向友人表达对其不幸的同情、关怀和牵挂,这种方式好在哪里?④有感情朗读,当堂背诵。

布置作业:1.背诵这两首诗,熟读后三首诗。

2.品读李煜《虞美人》,完成课外作业 P68练习。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检查前两首诗的背诵情况。

【配套K12】诗词五首第一课时教学教案

【配套K12】诗词五首第一课时教学教案

诗词五首第一课时教学教案1.学习前三首诗,朗读、背诵这三首诗词。

2.理解三首诗歌的意境。

3.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1.重点:朗读、背诵这三首诗词。

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2.难点:理解诗歌的意境。

1.查字典,读准下列字的音:碣石澹澹竦峙萧瑟岱宗决眦2.自己练习读这五首诗:请一生讲一个曹操的故事教师作简评,引出曹操的远大抱负。

1.作家作品简介《观沧海》选自《乐府诗集》是《步出夏门行》中的一章。

作者曹操,字孟德,沛国谯县人。

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在镇压黄巾起义中,逐渐扩充军事力量。

建安元年迎献帝都许昌,用他的名义发号施令,先后削平吕布等割剧势力。

建安五年在官渡大败兵强地广的袁绍,此后逐渐统一了北方。

建安十二年东征乌桓,也取得了很大的胜利。

次年率军南下,被孙权、刘备的联军击败于赤壁。

后封魏王。

曹丕称帝,追尊他为武帝。

善诗歌,《步出复门行》《蒿里行》诸篇,用乐府旧题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气魄雄伟,慷慨悲凉。

对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也有所反映。

《观沧海》是曹操的名篇。

公元207年,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七月出卢龙寨,登临碣石山.他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2.朗读诗歌指导:先范读再由学生试读。

3.指导学生评析诗句。

逐句分析,先由学生分析,再由教师归纳。

小结:写景的十句,前六句写的是实景,后四句写的是虚景。

这首诗借景抒情。

将眼前海上景色和自已的雄心壮志融合在一起,诗人以沧海自比,开阔的意境,雄浑的气势,也是诗人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魄的表现。

诗中洋溢着饱含的激情。

诗人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请同学们带着感情,再次朗诵这首诗歌。

4.齐读齐背,抽查个别背诵。

1.作家作品简介《次北固山下》选自《全唐诗》,作者王湾,洛阳人,唐代诗人。

2.朗读这首诗3.指导学生评析诗句4.当堂背诵。

1.作家作品简介。

作者杜甫,字子美.祖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

【K12学习】有关《诗词五首》的教案

【K12学习】有关《诗词五首》的教案

有关《诗词五首》的教案1.学习古典诗歌要注意从形象入手,来体会诗的意境,品味诗中的“美点”;2.朗读是体会诗歌意境和诗人思想感情的重要方法,所以要让学生在吟咏之中加深理解,熟读并背诵每一首诗。

3.了解有关诗歌产生的历史背景以及作者的生平与思想。

把握每首诗的思想内容。

4.了解五首诗的艺术特色,体会它们在语言上的特点。

5.欣赏每一首诗歌中的名句,领会它们经久不衰的原因。

学习古代诗歌,重在诵读,诵读可以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不必在字、词、句的翻译上下太大的功夫。

应在全面理解的基础上多朗读,多背诵,多思考,多积累。

了解作者写诗的背景及诗歌内容,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要发挥想象、联想,进入诗歌营造的意境中。

诗歌语言形象凝练,阅读时要细细品味。

《饮酒》这首诗,诗人是随心而写的,是触景而生的情,人在景中,景在人的活动中,人与景融为一体,悠闲的生活与优美的自然相得益彰,观景有感,悟出了人生的真谛!学习这首诗,我们不但要欣赏诗歌的语言美,体会诗歌的意境美,还要学习作者那种远离名利纷争,怡然自乐的生活态度。

《次北固山下》,这是一首融壮美气势于丰美境象之中的五言律诗。

这首诗既写出了作者客游他乡的羁旅之情,又写出了作者放眼山川的宽阔胸襟。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这首小诗是写给水部员外郎张籍的。

张籍在兄弟辈中排行十八,故称张十八。

这首诗咏早春,抓住了早春的景色特点,将初春草色与满城“烟柳”做对比,突出了诗人对早春的喜爱,能给读者无穷的美感和趣味。

《雁门太守行》诗人选取三个画面描写军旅生活:一个在白天,表现官军戒备森严;一个在黄昏前,表现刻苦练兵;一个在中夜,写官军出其不意的袭击敌人。

尾联以抒写官军全体将士心愿的方式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政治立场:维护中央集权反对藩镇割据。

诗中句句都有鲜明的色彩,构成色彩斑斓的画面,以色示物,以色感人,以色传情,作者简直就是一个高明的画家。

《天净沙秋思》这首小令寓情于景,生动的表现了一个长期流落异乡的人的悲哀。

【K12学习】《诗词曲五首》教学设计

【K12学习】《诗词曲五首》教学设计

《诗词曲五首》教学设计【设计思路】本课教学,以诵读为主。

这五首诗词曲,都是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作品,也是《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背诵的篇目。

因此,教学本课,首先应在熟读的基础上,落实背诵的要求。

在读、背的过程中,让学生完成默写的练习。

通过默写,使学生更熟练地识记这五首诗词曲。

基本上是按照“读──品──背”的顺序进行,精讲多读,以读带品。

品读时,要求读出作品的节奏韵味,把握作品的感情基调,读出诗人所表达的内在感情。

【教学目标】1、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通过反复诵读培养学生读诗的趣味。

2、了解五首诗歌在体裁形式上的特点,积累诗中的名句,增强语言感悟力。

【教学重难点】1、体味诗情,并积累名句。

2、背诵并默写五首诗。

【教学准备】1、多媒体2、布置学生课前合作探究古代诗歌的分类常识,诗、词、曲的特点;了解各位诗人的生平;疏解疑难字词。

【教学方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诗歌是最高的语言艺术。

每一首诗,就是用语言构成的色彩鲜明的画,一支美妙动听的歌,一张棱角分明的脸庞……今天,我们将欣赏五首古诗,来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品味我国古代诗歌的艺术魅力。

二、美读1、以《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为例,指导学生把握诗歌朗读的节奏、感情基调。

⑴多媒体播放朗读录音,学生听读并点评。

教师总结诗歌朗读技巧。

多媒体显示:①节奏。

划分节奏的方法有两种:按音节划分和按意义划分。

按音节划分,七言诗一般分四个音节,如“巴山/楚水/凄凉/地。

”按意义划分,就要先弄懂诗句的意思,如“二十三年/弃置/身。

”②重音。

诗句的意思和情感的表达是依靠情感语气来实现的,其中语音轻重是关键。

因此必须根据诗歌的表达重点,确定少而精的词语和韵脚要加以重读处理,并用着重号“•”标示。

如诗中的“空”“翻”读成重音,强调诗歌的内在情感。

“过”“春”也要重读,以体现古诗的音韵美。

③语调。

根据诗歌的情感表达确定哪句(部分)用升语调,哪句(部分)用降语调,分别用“↗”“↘”表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诗词五首》的教案设计一.目标设计
1.知识与技能
教会学生诵读,让学生在吟咏之中加深理解,熟读成诵。

引导学生从形象入手,体会诗的意境,领会诗所表达的深刻的思想感情。

帮助学生了解有关诗歌产生的历史背景以及作者的生平、思想。

2.德育渗透点
这五首诗富于艺术感染力,有的气势充沛、景象宏阔;有的情景交融,形象感人;有的感时伤别,忧国思亲;有的以理入诗,发人深思。

学习时要注意体会。

3.重、难点
重点:熟读、背诵
难点:理解诗句蕴含的情理
二.课时安排:3课时
三.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导入:可由唐诗及诗人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导入。

明确诗歌讲求节奏、平仄、押韵、语言凝炼、含蓄、形象的特点,向学生提出学习要求。

诵读体会诗的韵律美
1.听录音,要求学生标出节奏、韵脚,注意语速。

2.学生范读,师生点评。

3.全班齐读,加深体会。

研读品味诗的意境美、情感美
1.学习《使至塞上》
①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整体感知全诗。

②小组讨论:说出这首诗所表现的事、景、情。

③王维的诗曾给后世影响极大,人们评其诗,总言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意即其最擅长写景。

品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之妙。

并根据这两句诗的描绘发挥相象作一幅画。

④有感情朗读,当堂背诵。

2.学习《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①释题,思考:你从此诗的标题中知道了哪些信息?
②指名读,思考:
A.你从哪些诗句可看出龙标这被贬之地极偏远?
B.哪一个字真实集中体现了作者的感情?
C.当得知好友被贬到荒凉僻远之地、旅途艰辛,假如你是李白,会有怎样的感情?
③讨论:
A.古人云:情哀而景哀,作者的难过之情也融入了所见之景中。

那么诗中写景的诗句是怎样表现作者的哀愁之情的?
B.作者还大胆想象,以一种大胆新颖的方式来向友人表达对其不幸的同情、关怀和牵挂,这种方式好在哪里?
④有感情朗读,当堂背诵。

布置作业:
1.背诵这两首诗,熟读后三首诗。

2.品读李煜《虞美人》,完成课外作业 P68练习。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检查前两首诗的背诵情况。

二.学习《春望》
1.听录音,自由朗读。

2.简介背景,知人论世。

3.指名读,思考:
哪些词句写出了当时国家兵荒马乱的形势?
题为春望,作者站在长安城头,到底望见了一些什么?
4.品析名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之妙。

5.联想、想象:
本诗最后一句让你头脑中浮现出怎样一个人物形象?哪一个动作刻画得十分传神?
6.通过写所见,诗人到底要表达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你从何得知?
7.背诵。

三.学习《登飞来峰》
1.了解王安石其人及写作背景。

2.自由读诗,注意节奏。

3.指名读,思考:
古人常云:高处不胜寒、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现也常说枪打出头鸟、人怕出名猪怕壮。

意思是说一个人地位过高或在某方面造诣很深,势必招人排斥,显得与常人格格不入。

但是否因为这样就心有畏惧,永不出头呢?哪些诗句正表明了王安石对待此现象的态度?此诗句又告诉了我们一个怎样的哲理呢?
4.熟读背诵,进一步品味哲理之妙。

四.学习《论诗》
1.作者简介。

2.题解:论诗是作者以诗歌的形式写的一组诗以阐述关于诗歌创作的一些看法。

3.自由读诗,讨论:
①赵翼对李杜等人的诗是持什么态度?
②赵翼主张什么?
4.迁移: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两句现在已具有更普遍的意义,而不仅仅是谈诗歌创作了,想想此句以理入诗,发人深思,还可如何理解?
5.读《论诗》二、四,加深理解。

6.结合课后练习四,训练学生用辩证的眼光看待《论
诗》。

①读杜甫《戏为六绝句》,思考,用诗句填空。

初读四杰诗文____________,而嘲笑他们诗文轻薄之人______________。

②讨论:文学创作到底应该如何?
③齐读,加深理解。

第三课时
一.按要求默写诗句。

1.《使至塞上》一诗在叙事写景中传达出幽微难言的内心情感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使至塞上》一诗描绘塞外荒漠的壮美风光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诗运用拟人手法,表达怀念朋友的思想感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春望》中总写望中所见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春望》中属于心理活动描写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6.与感时花溅泪的时相照应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与恨别鸟惊心的别相照应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7.《春望》中最能体现诗人愁苦难解、焦虑万分的诗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

8.《登飞来峰》一诗具有哲理性意义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论诗》中表明题旨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解释加点的词语:
单车欲问边城春草木深家书抵万金浑欲不胜簪
只缘身在最高层各领风骚数百年轻薄为文哂为休
三.课后练习二。

四.简答:
1.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句诗好在哪里?
2.把客观事物人格化这种艺术手法好在哪里?试举例说明。

五.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下列练习题。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注释:
次:长途中的暂留,这里指停泊。

归雁句:传说鸿雁可以传书。

此言春天雁群北归,能将我的家书带到洛阳去吗?
颈联是全诗的警句,也是历来传诵的名句。

请具体阐释诗句描绘的景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全诗笼罩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情绪?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六.写作:根据《春望》加以合理想像写一篇500字左右的散文。

板书设计:
诗五首
唐王维《使至塞上》气势充沛,景象宏阔
唐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情景交融,形象感人
唐杜甫《春望》感时伤别,忧国思亲
宋王安石《登飞来峰》借景抒怀,登高顿悟清赵翼《论诗》以理入诗,发人深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