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二章专项突破练10国土整治与可持续发展学案湘教版必修3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章末总结练习湘教版必修3

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章末总结练习湘教版必修3

第二章地区可连续发展艾比湖是准噶尔盆地最大的咸水湖,湖水较浅,湖中有鱼类、芦苇等动植物质源,芦苇对湖水有净化作用。

近几十年,艾比湖流域新增了大批耕地、灌渠,湖面减小了1/2 ,芦苇大批枯萎。

据此回答1~2 题。

1.联合资料信息推断,艾比湖面积的减小会使()A.湖水的含盐量减小B.湖中鱼类密度增大C.湖泊自净能力减弱D.湖水蒸发总量增大2.为防备艾比湖连续萎缩,在该湖流域应采纳的举措是()A.修筑水库,调理径流B.退耕还草,保护水源C.退耕还湖,水产养殖D.栽种芦苇,改良水质分析:第 1 题,由资料可知,芦苇对湖水有净化作用,而湖泊面积的减小直接致使芦苇大批枯败,从而影响湖泊自净能力;湖泊面积减小说明湖泊水量减少,从而使得湖水含盐量增添,从而影响湖泊中鱼类的生计,鱼类密度会减小;湖泊面积减小,湖水蒸发总量减少。

第 2 题,流域内退耕还草能够保护水源,提升修养水分能力,增添入湖水量,防备湖泊萎缩;修筑水库调理径流必定程度上会减少入湖水量,从而使湖泊萎缩;艾比湖为咸水湖,湖畔土壤盐碱度高,没有开垦价值,即没有围湖开垦现象;栽种芦苇对改良水质有帮助,但对防备湖泊萎缩作用不大。

答案: 1.C 2.B3.依据以下资料,达成下题。

资料以下图为我国西南部分地域略图。

说明甲所在地区水能资源开发的有益与不利条件。

分析:水能资源的开发条件既有有益条件,也有不利条件。

依据图示地理地点、地形及人口、经济和环境等方面来剖析,有益条件则从水能丰富的原由 ( 从水量和落差双方面剖析 ) 和移民少双方面去剖析。

不利条件则从西南地域的复杂地形、地质灾祸多发、生态柔弱及流域整体性关系等方面去剖析。

答案:有益条件:地势起伏大,河漂泊差大;降水丰富,径流量大;人口密度低,水利工程移民搬家量小。

不利条件:地处偏僻,地形曲折,交通不便;生态环境柔弱,地质灾祸多发;主要位于长江上游,对流域中下游影响大。

4.阅读图文资料,达成以下要求。

西班牙是欧洲发达国家中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的国家。

2017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2章区域可持续发展专项突破练13区域可持续发展湘教版必修3

2017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2章区域可持续发展专项突破练13区域可持续发展湘教版必修3

专项突破练13 区域可持续发展一、选择题2014年3月24日,当地时间22时马来西亚总理纳吉布宣布,根据最新收到的卫星分析数据,可以判定马来西亚航空公司MH370航班在印度洋南部海域(42°S,92°E)“终结”。

此时该海域风大浪高,多恶劣天气,给海上搜救带来极大困难。

据此完成1~3题。

1.获取卫星分析数据运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RS B.RS和GPSC.GPS和GIS D.RS和GIS2.该海域此时风大浪高的主要原因是( )A.地处热带,海水温度高B.温带海域,西风强盛C.副高控制,上升气流强D.大洋中部,洋流强大3.该海域此时多恶劣天气的主要原因是( )A.盛行西南风B.暖湿气团影响强烈C.盛行东北风D.温带气旋活动频繁答案 1.C 2.B 3.D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通过卫星判定出具体位置运用GPS技术,分析数据需要运用GIS 技术。

第2题,根据纬度,该地位于南半球的西风带,缺少陆地阻挡,西风强盛。

第3题,根据经纬度判断,该地位于温带地区,主要是温带气旋活动,D对。

在苹果公司光鲜的表面背后,隐藏着中国制造工人血与汗的辛酸。

全球代工厂中,中国是重中之重。

苹果每台iPad利润达150美元,而中国工人仅能从中获得8美元,相当于售价的1.6%。

回答4~5题。

4.国际产业转移促进了国际产业分工和合作。

下列各图中,最能反映当前中国所处地位组合的是( )A.Ⅰ、乙、②、c B.Ⅱ、乙、③、bC.Ⅲ、乙、③、a D.Ⅲ、乙、④、a5.要形成中国的“苹果”产业,我们最应该( )A.实施积极的产业政策,大力引进国外先进的产业和技术B.发展循环经济,实行清洁生产,走可持续发展道路C.调整产业结构,优先发展高新技术产业D.培育创新环境与创新文化,实现产业创新答案 4.C 5.D解析第4题,产品生产周期指的是由于世界各国的技术发展水平不同,技术领先的国家可能率先开发出某种新产品并出口;经过一段时间后,技术先进的国家掌握了这种技术,成为新的出口国;技术落后的国家随后才能掌握这种技术,在最后才成为该产品的出口国。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二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第3讲 湘教版必修3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二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第3讲 湘教版必修3
l 流域环境不断改善 l 一大批旅游项目的建设
做好土地利用规划 土地 l 预留土地用于生态恢复,建立自然保护区 利用 l 调整农林牧结构,实行退耕还林还草
l 对采矿区的土地生态进行恢复和治理
开发成果
实现了经济效益 社会效益和生态
效益的统一
社会效益 根治了洪灾
经济效益
农林牧渔业、工业和旅游业得到了 迅速发展
l 防洪标准达百年一遇
建坝后,诺克斯维尔以下可通航 航运 l 经俄亥俄河和密西西比河与五大湖相通
l 水运可达22州
大规模发展水电、火电和核电
采取了许多有效措施提高水质
发电 l 形成全国最大的电力基地
提高 l 污染防治
l 促进了流域内高耗能工业的发展 水质 l 水源涵养林保护、库区生态环境改善
成为全国著名的风景旅游区 旅游 l 水库的修建
A.流域工业用水的增加 B.流域降水量的增加 C.上中游水库的增建 D.中游水土流失的加剧
流域开发的背景和方式
某大河的一条支流与干流 之间存在“吞吐”关系。 下图示意该支流出口处 1970 ~ 2000 年 间 年 净 径 流量(输出径流量与输入 径流量之差)和年净输沙 量(输出泥沙量和输入泥 沙量之差)。根据图文资 料和所学知识,完成2~4 题。
影响流域综合开发的重要因素 早期不合理开发导致环境污染
和生态破坏
流域早期开发方式与问题
流域开发早期往往以农业和矿产开采及加工业为主,造成严 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就田纳西河而言,具体表现如下图所示:
河流的航运价值分析思路
流域开发的背景和方式
1.下图为1950~2007年黄河入海口附近的利津水文站径流量与输沙 量变化图。读图推断该水文站河水含沙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2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2讲 森林、湿地的开发和保护教案(含解析)湘教版必修3-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2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2讲 森林、湿地的开发和保护教案(含解析)湘教版必修3-

第2讲森林、湿地的开发和保护基础全面梳理一湿地概况01浅水覆盖的土地。

1.含义:湿地是水位经常接近地表或为□2.类型03河(1)自然湿地:湿地包括□02沼泽、滩涂、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浅海区,也包括□流、湖泊。

(2)人工湿地:水库、稻田等。

05多、西部□06少。

3.我国湿地分布特点:类型□04多样,分布广泛;东部□二“地球之肾”01生物多样性。

1.湿地生态系统的特点:具有较高的生产力和丰富的□2.湿地的生态效益湿地除具有强大的生态功能外,还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如提供粮食、药材、工业原料、农副产品等,被称为“资源的宝库”;同时又可提供航运和旅游场所。

三湿地资源问题1.问题的产生与表现2.案例——洞庭湖萎缩03围湖造田。

(1)原因:□02泥沙淤积严重,大规模□(2)影响:□04洪涝灾害日趋严重,□05航道断航及生态环境问题增多。

四保护湿地01生存环境和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1.必要性:湿地资源的破坏,严重威胁到居民的□2.重要性:合理利用湿地资源,将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综合效益,提供更好的□02生存环境。

3.措施湿地保护的两大原则一是保护与开发并重,二是湿地既是自然资源,又是环境资源,要特别重视湿地的环境作用。

1.湿地只存在于湿润、半湿润平原地区吗?不是。

干旱、半干旱地区以及高原、山地地区也有湿地的分布。

根据湿地的定义,干旱、半干旱地区以及高原、山地地区的河流(包括内流河)、湖泊等都是湿地,如沙漠中的塔里木河、艾尔湖(澳大利亚)及长白山天池、青藏高原上的某某湖、某某高原上的呼伦湖等。

2.流域内湖泊面积缩小甚至消失仅是人类活动所致吗?流域内的水土流失,会随着河流进入湖泊,长年累月的淤积,造成湖泊面积萎缩,湿地面积减少。

所以,自然原因也可能导致湖泊面积缩小或消失,只是自然原因引起的湖泊面积缩减非常缓慢。

3.保护湿地仅是保证湿地面积不减少吗?保护湿地不仅要保证在面积上不减少,而且要保证湿地的质量,即水源的多少,水质的好坏,物种的多少等,还要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

高中地理第二单元复习教案湘教版必修3

高中地理第二单元复习教案湘教版必修3

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学案导学第一节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1、荒漠化的含义①荒漠化的含义(a)荒漠化是指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的不合理活动等因素所造成的土地退化。

包括风蚀和水蚀等外力作用造成的土地退化,也涉及人类滥垦滥牧所导致的水土流失和生态环境破坏。

②造成荒漠化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原因(b)自然因素:⑴基本条件——气候干旱/暴雨;⑵物质基础——地表物质疏松;⑶动力条件——大风吹扬/水流——风力/水蚀作用。

人为原因:⑴人口增长,环境压力过大;⑵过度樵采、放牧、垦殖;⑶水资源利用不当;⑷工程建设导致地表疏松等。

荒漠化是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综合作用于脆弱的生态环境的结果。

自然因素形成的荒漠化过程是极其缓慢的,而人为因素在加速荒漠化进程,加重了荒漠化的严重程度,并且人类活动在其发生与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③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的分布和形成原因(b)分布: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内蒙古等省区。

成因:⑴远离海洋的地理位置;⑵相对封闭的地形:以高原、盆地为主,周围有高大的山脉阻挡了海洋水汽的进入;⑶干旱的气候: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降水稀少,气温日较差大;⑷稀疏的植被:以温带草原、温带荒漠为主;⑸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西北地区人口的迅速增长,加大了生态环境压力,不合理的生产活动导致草原破坏和沙漠扩大。

2、荒漠化的危害荒漠化的危害(b)荒漠化摧毁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土地和环境,直接威胁人类社会生存和经济发展的基础和空间;荒漠化导致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使农牧业生产力水平下降;给社会和相关产业造成巨大的损失;引发沙尘暴,影响大气环境质量。

3、荒漠化的防治荒漠化的防治对策与可行性措施(c)对策:做到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

防治荒漠化应以人与自然的协调为核心,采取因地制宜的治理措施,达到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协调统一。

措施:全面保护潜在荒漠化地区的现有林草植被,防止产生新的沙化土地;建设必要的防护林带,阻止沙漠对绿洲的侵袭;对正在或已经荒漠化的土地进行综合治理,通过大力封沙、育林育草、沙地飞播、造林种草,扩大林草植被,恢复其生产力;封沙禁牧、禁樵禁采、合理用水、生态移民。

2016届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单元综合提升湘教版必修3

2016届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单元综合提升湘教版必修3

单元综合提升网络构建核心点拨针对该部分点多面广的特点,建立知识网络并抓主线——可持续发展。

1.生态可持续发展方面:要明确不同生态问题的分布地区、产生原因和保护措施。

2.资源可持续利用方面:用持续发展的理论去综合分析资源(特别是水资源、能源资源)短缺等问题产生的原因及解决措施。

3.经济可持续发展:从区域图中提取出有关农业生产和工业生产的区位因素,并结合相关知识对今后的发展提出合理的建议。

对策、措施类试题的解答措施类设问常见设问词有“措施”“治理方法”“建议”“发展方向”等,常见问题有环境问题、自然灾害的治理措施,人口、城市化问题的解决方法,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整治措施,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及区域经济发展带来的问题的解决措施,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方向等。

1.区域资源、环境问题的解决、治理措施典例展示(2014·新课标全国文综Ⅰ)阅读图文资料,完成问题。

下图所示区域海拔在4 500米以上,冬春季盛行西风,年平均大风(≥8级)日数157天,且多集中在10月至次年4月。

青藏铁路在桑曲和巴索曲之间的路段风沙灾害较为严重,且主要为就地起沙。

风沙流主要集中在近地面20~30厘米高度范围内。

针对该路段的风沙灾害,请提出防治措施。

思维过程标准答案(阻沙措施)在铁路两侧设立阻沙墙(高立式沙障);(固沙措施)在沙地上用碎石等覆盖沙面,设置石(草)方格沙障。

方法总结对于措施类试题,即使题中没有对原因的考查,在解答时也应该先找出造成问题的自然和人为原因,然后针对原因提出合理的治理措施。

解题时注意两点:一是自然条件一般不易改变,主要应从改变人类不合理的活动方面来寻找措施;二是治理措施是多方面、综合性的,一般应该包括工程措施、技术措施、生物措施、政策或管理措施等,要点应尽量全面,而且要具有针对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常见措施类问题的答题模板如下:资源、环境问题解决、治理措施水资源短缺开源: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植树造林,涵养水源;海水淡化;人工增雨;合理利用地下水等。

高中地理 第二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学案 湘教版必修3

高中地理 第二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学案 湘教版必修3

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一节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26页 一、荒漠化的含义 1.概念(1)荒漠化:指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因素所造成的土地退化。

(2)土地退化:指由于使用土地不当或其他因素,所导致的耕地、草原和森林等资源的生产能力下降。

2.类型⎩⎪⎨⎪⎧风蚀和水蚀等外力作用造成的土地退化人类滥垦滥牧导致的水土流失和环境生态破坏3.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因素 (1)位置(2)植被↓由乔木、灌木植被向灌木植被转变,直至荒漠↓↓(3)人类活动↓加大了环境生态压力↓不合理的生产活动↓↓加剧了荒漠化的趋势荒漠化不是沙漠化荒漠化包括风蚀、水蚀等外力作用造成的土地退化,也包括人类乱垦滥伐所导致的水土流失和生态环境破坏;其中风力长期侵蚀形成沙漠化,流水长期侵蚀形成石漠化,所以沙漠化是荒漠化的一种表现形式。

二、荒漠化的危害1.危害范围大荒漠化是全球性的灾难,涉及范围广。

2.危害程度深(1)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2)造成表土裸露,为沙尘暴的形成提供了充足的沙源。

(3)导致了植被和地表形态的破坏,使得生物的生产力持续下降,粮食和牧草减产甚至绝收,继而引发饥荒。

三、荒漠化的防治1.方针:“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

2.措施:封沙禁牧、禁樵禁采、合理用水、生态移民等。

3.目的:实现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27页探究一荒漠化的含义及其成因甘肃民勤是我国沙尘暴多发地区之一。

1998~2006年平均每年发生沙尘暴11次。

结合材料探究:(1)民勤当前面临的最大的生态环境问题是什么?其产生的人为原因有哪些?答案:土地荒漠化。

乱砍滥伐、过度放牧、过度开垦、不当的工程建设和采矿等活动导致植被破坏;过度开采地下水、河流用水缺乏科学调度导致水资源短缺。

(2)分析甘肃民勤沙尘暴多发的地理因素。

答案:民勤周围沙漠广布(沙漠丰富,植被少),春季升温快、降水少,地表干燥,易起沙;气旋与冷空气活动频繁(位于寒潮南下的路径上),多大风天气;受地形影响(狭管效应),地面风速增强。

2024_2025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阶段提升课学案湘教版必修3

2024_2025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阶段提升课学案湘教版必修3

阶段提升课学问体系·思维导图主题归纳·实力提升一、荒漠化和水土流失的成因与治理1.荒漠化:(1)荒漠化产生的自然条件。

①基本条件——气候干旱。

西北地区深居内陆,降水稀有,有利于荒漠化形成。

②物质条件——地面疏松,为沙质沉积物。

③动力条件——大风日数多且集中。

接近亚洲高压中心,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在冬春干旱的季节,从而为风沙活动创建了有利条件。

④重要影响因素——气候异样。

多雨年有利于抑制风沙活动和荒漠化进程;持续干旱则加速荒漠化进程。

(2)荒漠化产生的人为缘由及相应的治理措施。

因素分布地区破坏缘由治理措施过度樵采能源缺乏地区樵采自然植被作为燃料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增加农牧民收入草原地区采挖药材、发菜增加收入过度放牧半干旱的草原牧区、干旱的绿洲边缘为求得短期经济利益,尽可能多规定合理的载畜量地放牧牲畜过度开垦干旱、半干旱沙质土壤地区从事农业(种植业)生产调整农、林、牧业用地之间的关系水资源利用不当绿洲地区中上游过度利用水资源,导致下游水源短缺合理安排、利用水资源浇灌农业区大水漫灌(3)我国不同地区的荒漠化治理。

不同地区有不同的生产状况,形成不同的荒漠化问题,详细的分布特点、防治措施也不相同,针对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分析要点如下图所示:2.水土流失:(1)水土流失的成因分析。

①水土流失的自然条件主要包括气候、地形、植被、土壤等方面,是形成水土流失的基本条件。

它们对水土流失的影响如下表所示:自然因素对水土流失产生的影响气候与降水的多少和强度有关。

降水越多越集中,强度越大且多暴雨,侵蚀作用就越强,水土流失也越严峻地形与地形的坡度和坡面组成物质有关。

在肯定范围内,地形坡度越大,坡面物质越不稳定,越简单产生水土流失现象植被与植被的覆盖程度有关。

植被覆盖率越低,削减降雨和径流的实力就越低,水土流失越严峻土壤与土质的疏密程度有关。

土质越疏松,水土流失越严峻②水土流失的人为因素人为因素是目前水土流失的主导因素。

2021-2022年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二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专项突破练13 湘教版必修3

2021-2022年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二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专项突破练13 湘教版必修3

2021-2022年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专项突破练13湘教版必修3一、选择题2012年7月5日,“三花绿色太阳城”项目在内蒙古阿拉善盟经济开发区隆重开工。

阿拉善经济开发区将逐步建立百万千瓦级光热发电技术应用项目和产业化基地,并逐步建设中国乃至全球最大的太阳能绿色热发电技术研发应用和推广基地。

读“阿拉善盟经济开发区位置示意图”,完成1~2题。

1.阿拉善盟大规模开发太阳能的优势区位有( )①光照充足,太阳能资源丰富②靠近银川、石嘴山等主要电能市场,输出方便③经济区以重工业为主,电能需求量大④地势平坦开阔,地广人稀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2.“三花绿色太阳城”项目建设的影响有( )①淘汰阿拉善盟一些高耗能产业,增加就业压力②阿拉善盟经济开发区产业结构调整为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③促进内蒙古能源开发和经济收入增加④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改善环境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答案 1.C 2.B解析第1题,阿拉善盟地处我国西北内陆,降水少,晴天多,太阳能资源丰富;“逐步建立百万千瓦级光热发电技术应用项目和产业化基地”需要广阔的土地,而这里地广人稀,地势开阔,适于建设光热电站。

第2题,“三花绿色太阳城”项目建设对于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减少化石燃料使用、改善环境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资源诅咒是指自然资源富集区经济发展对资源开发的强烈依赖现象。

当资源诅咒系数大于1,说明该地区遭受了资源诅咒。

下图示意“1978年和xx年我国煤炭资源诅咒系数省际分布”。

读图,完成3~4题。

3.1978~xx年,下列省级行政区(简称)对煤炭资源的依赖程度明显降低的是( ) A.粤、闽、浙B.陕、晋、赣C.鲁、冀、湘D.甘、吉、辽4.下列措施有利于煤炭输出省份降低煤炭资源诅咒系数的是( )①提高煤炭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②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高新技术产业③加大教育投资力度,提高教育质量④扩大煤炭开采量,增加煤炭外运量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 3.C 4.A解析第3题,根据图例比较1978年和xx年各省区的煤炭资源诅咒系数,数值下降的对煤炭资源的依赖程度较低。

2015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二章 专项突破练 国土整治与可持续发展 湘教版必修3

2015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二章 专项突破练 国土整治与可持续发展 湘教版必修3

专项突破练12 国土整治与可持续发展一、选择题读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2题。

1.图示荒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我国的( )①华南②华东③华北④东北⑤西北⑥西南A.①②③ B.④⑤⑥C.③④⑤ D.③⑤⑥2.关于西北地区自然条件对荒漠化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多雨年促进了土地荒漠化的进程B.山地、丘陵地区裸露的地表有利于风沙活动C.大风日数多且集中,为风沙活动提供了条件D.气候因素对于荒漠化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答案 1.C 2.C解析第1题,由图示荒漠化土地成因构成图知这些荒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主要表现为沙丘入侵农田和草场)、东北(主要表现为滥垦、滥伐森林)、华北(主要表现为水资源利用不当和工矿建设破坏林草)。

第2题,西北地区气候干旱、大风日数多且集中,为风沙活动提供了条件。

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具有维护生态安全、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功能。

人们把湿地称为“地球之肾”、天然水库和天然物种库。

读图完成3~5题。

3.图中4℃等温线向北凸出,主要是( )A.受太阳辐射的影响 B.受河流流向的影响C.受地形地势的影响 D.受热带季风的影响4.与图中4处湿地的形成无关的是( )A.海拔高,气温低,蒸发量小B.地形相对低洼,容易积水C.植被较好,容易涵养水源D.都濒临长江,常受到长江洪水的泛滥而积水5.从保护湿地和发展经济的角度看,不合理的行为有( )A.修筑梯田、固定耕地,解决贫困山区的粮食问题B.停止挖沙、打坝蓄水、恢复沼泽地C.利用文化生态优势,发展旅游等绿色产业D.加大投入,进行改造,建湿地公园答案 3.C 4.D 5.A解析第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图中4℃等温线向北凸出地区为河谷地区,气温较高。

第4题,图中4处湿地虽在长江两侧分布,但并非濒临长江,因此长江洪水泛滥并不能导致四地积水。

第5题,在坡度大的山坡上任意修建梯田、种植作物,容易导致水土流失;可以从打坝蓄水、建造湿地公园、发展旅游等方面进行湿地保护和发展经济。

高三湘教地理大一轮复习配套题库 专项突破练10 国土整治与可持续发展 含解析

高三湘教地理大一轮复习配套题库 专项突破练10 国土整治与可持续发展 含解析

专项突破练10国土整治与可持续发展一、选择题读“某两国家区域图”,完成1~2题。

1.下列对图示两国家自然环境的描述,正确的是() A.气候类型相同,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暖湿润B.分别属于两个不同的大洲,均具有丰富的水能资源C.甲国濒临世界上盐度最高的海域D.乙国受暖流的影响强烈2.由于全球气候变暖,两国部分国土均面临被海水淹没的危险,为了迅速获取被淹没地区的影像资料,可以利用的现代化技术是() A.遥感技术B.全球定位系统C.地理信息系统D.3D技术答案 1.D 2.A解析第1题,甲国为西亚国家卡塔尔,为热带沙漠气候,水资源相当贫乏,濒临波斯湾;乙国为西欧国家荷兰,属温带海洋性气候,沿岸有势力强大的北大西洋暖流。

第2题,获取影像资料,主要借助遥感技术。

读“黄河三角洲四种湿地分布图”,回答3~4题3.属于水稻田湿地的图例是() A.①B.②C.③D.④4.有关黄河三角洲区域叙述正确的是()A.黄河两岸的湿地对黄河干流径流具有很强的调节作用B.黄河三角洲面积呈上升趋势,主要是黄河的造陆作用C.黄河三角洲沿海的风暴潮冬季北部多于南部,夏季反之D.黄河三角洲农业和石油开发,湿地生物生产力不断增加答案 3.B 4.C解析第3题,水稻需水较多,应分布在河水较丰富的地方,因此应选B。

第4题,黄河三角洲沿海北部冬季受西北季风影响比南部大,因此冬季的风暴潮北部多于南部;黄河三角洲沿海南部夏季受东南季风影响比北部大,因此夏季的风暴潮南部多于北部。

黄河下游多地上河,河水多补给两岸的地下水。

黄河三角洲是流水的沉积作用形成的。

黄河三角洲农业和石油开发,会破坏湿地,湿地生物生产力将下降。

2012年10月18日,金沙江溪洛渡水电站顺利通过阶段性蓄水安全鉴定,标志着工程建设取得了关键性突破。

读图,完成5~6题。

5.关于溪洛渡水电站所在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区域主要为高山高原气候B.该区域是我国主要的商品粮基地C.该区域是我国崩塌、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多发区之一D.该区域整治的重点是防治水患,整治江河湖泊6.溪洛渡水电站建成以后将对长江三峡产生的影响有() A.减少三峡水库泥沙淤积B.水库控制了长江流量,因此三峡大坝年发电总量将减少C.长江枯水期,三峡水库的水位将进一步降低D.对三峡工程不会产生任何影响答案 5.C 6.A解析第5题,由图中经纬度、河流形状及省界可知。

高中地理 第二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章末分层突破 湘教版必修3

高中地理 第二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章末分层突破 湘教版必修3

章末分层突破根据下面的体系关系图,快速回顾本章内容,把各序号代表的含义填到对应的方框内,构建出清晰的知识网络。

[自我校对]①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②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③美国的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④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对湖水有净化作用。

近几十年,艾比湖流域新增了大量耕地、灌渠,湖面缩小了1/2,芦苇大量枯萎。

读材料,回答1~2题。

1.结合材料信息推测,艾比湖面积的缩小会使( )A.湖水的含盐量减小B.湖中鱼类密度增大C.湖泊自净能力减弱D.湖水蒸发总量增大2.为防止艾比湖继续萎缩,在该湖流域应采取的措施是( )A.修建水库调节径流B.退耕还草保护水源C.退耕还湖水产养殖D.种植芦苇改善水质【解析】第1题,艾比湖的面积缩小会引起该区域自然地理环境诸多要素发生变化,这就是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特点。

一般来说,只有大量注入淡水才会引起艾比湖的含盐量减小,A选项错误;湖中芦苇大量死亡,导致水质变差,鱼类会大量死亡,而不是鱼类密度增大,B选项错误;湖水面积缩小,湖水总蒸发量会减小,D选项错误;湖水面积缩小,其自净能力就会减弱,故答案选C。

第2题,从水体相互补给的关系来看,修建水库会截留水源,导致艾比湖更加萎缩,A选项错误;在艾比湖流域实施退耕还草、保护水源有助于生态环境的恢复,可以防止湖面缩小,B选项正确;退耕还湖有一定作用,但是水产养殖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并且其对艾比湖增加水源没有作用,C选项错误;同理,种植芦苇也不能增加水体的数量,D选项错误。

【答案】 1.C 2.B3.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下图所示区域海拔在4 500米以上,冬春季盛行西风,年平均大风(≥8级)日数157天,且多集中在10月至次年4月。

青藏铁路在桑曲和巴索曲之间的路段风沙灾害较为严重,且主要为就地起沙。

风沙流主要集中在近地面20~30厘米高度范围内。

(1)分析错那湖东北部沿岸地区冬春季风沙活动的沙源。

(2)说明上述沙源冬春季易起沙的原因。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三第二章复习学案+练习 含答案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三第二章复习学案+练习 含答案

第二章学案+练习复习目标1.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诸如水土流失、荒漠化等发生的原因,森林、湿地等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

2。

以某流域为例,分析该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了解该流域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以及综合治理的措施.3.以某区域为例,分析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和问题,了解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

4。

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5.以某经济发达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以及在此过程中产生的主要问题,了解解决这些问题的措施.知识梳理一、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1.成因(1)自然原因:气候干旱、多大风、风蚀强烈;土质疏松;降水集中且强度大,水蚀强烈。

(2)人为原因:过度①、乱砍滥伐、盲目开垦等不合理的生产活动。

2。

荒漠化的危害(1)许多村庄、交通线、水库等受到风沙的威胁。

(2)为沙尘暴的形成提供了充足的沙源。

(3)导致植被和地表形态的破坏。

(4)使生物的生产力持续②,粮食和牧草减产甚至绝收。

3.荒漠化的防治措施(1)退耕还林还草,建设生态防护林。

(2)封沙禁牧,禁樵禁采。

(3)合理用水。

(4)生态移民。

二、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1。

“地球之肾”(1)定义:水位经常接近地表或为浅水覆盖的土地。

(2)类型:包括沼泽、滩涂、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浅海区、河流、湖泊、水库、稻田等。

(3)共同特点:地表常年或经常有水,属于陆地与水体之间的过渡带。

(4)湿地的功能:提供水资源、③、涵养水源、④、美化环境、净化水中污染物质、保护生物多样性。

2。

湿地资源问题(1)产生原因:人类对于资源、环境的过度开发利用。

(2)表现:数量在不断⑤,质量在逐渐下降,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明显⑥.3.保护湿地措施(1)退田还湖、还湿地、还沼泽.(2)退耕还林还草。

(3)防治水污染。

(4)保护野生动植物。

三、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1.田纳西河流域的自然特征及早期开发和后果(1)地形:上游为山地丘陵,中游为丘陵,下游为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项突破练10 国土整治与可持续发展(非选择题)
1.(2017·唐山模拟)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白洋淀是在太行山前的永定河和滹沱河冲积扇交汇处的扇缘洼地上汇水形成。

湖淀水区是古白洋淀仅存的一部分(下图所示),该湖经历了地质时期万年以来的演变而形成。

由于众多河流入淀之势,犹如“汪洋浩淼,势连天际”,故称白洋淀。

白洋淀是华北平原唯一常年积水的一个浅水型淡水湖泊,是华北平原最大、最典型的淡水湖泊湿地,被誉为“华北明珠”。

现在来看,白洋淀湿地系统的环境演变,不仅涉及到淀区本身的自然、社会和经济条件,而且与上游的水资源开发、植被覆盖以及水土流失情况都有很密切的关系。

(1)推测白洋淀由古湖淀范围缩小到现代湖淀范围的自然演变原因。

(2)简述白洋淀湿地对维持华北地区生态安全发挥的主要作用。

(3)现如今,为促进白洋淀流域的区域可持续发展,从①生态、②经济、③社会三方面任选其一,提出“针对该地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具体建议。

答案(1)气候向暖干转变,区域降水量减少、地表径流补给减少(湖泊面积缩小);山前洪积扇范围扩大,地势有所增高及入淀河流携带物质增多(湖泊面积缩小)。

(2)具有抵御水旱,调节径流(补充地下水),改善气候(温湿状况)及美化环境的作用;利于维护区域生态平衡与保持生物多样性。

(3)①生态:合理规划流域用水,确保生态用水量;严格管理入淀水质,防止湖水水污染;开展湖泊治理,提高湖泊水质(枯水期进行生态补水,加强上游区域的育林护林)等。

②经济:发展节水农业(推广喷灌、滴灌技术,种植耐旱作物,减少化肥、农药施用量,增施有机肥),防治水污染;推广清洁生产技术,加强工业污水治理(工业循环利用水资源,减少水资源利用量);控制水产、旅游业规模(节约用水、加强绿色产业发展)等。

③社会:加强法规宣传,确保有法可依;加强法制教育,提高公民节水意识;加强执法管理,确保违法必究(加强节水技术使用,可适度调水,提倡绿色与共享发展)等。

2.(2018·四川遂宁诊断)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无定河,黄河一级支流,位于陕西省北部,因流域内植被破坏严重,是陕西输出粗沙最多的河流。

无定河得名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其水文特征变化不定。

大致以地貌区为界,其南部支流长而多、北部支流短而少。

为了促进流域的综合开发,无定河干流修建了一些大型水库;同时,为了保证这些大型水库的长期运行,南部支流上兴建了许多小型水库。

(1)试对无定河“南部支流长而多、北部支流短而少”这一现象作出解释。

(2)从无定河得名的角度简析无定河的水文特点。

(3)分析无定河上述水文特征对该地区农业发展的不利影响。

(4)指出支流水库的主要功能并说明其运行方式(蓄水、排水的时间)。

答案(1)无定河南部受夏季风影响较显著,降水相对较多,且由于地处黄土高原区,水土流失严重,沟谷众多,利于河流发育。

北部位于内蒙古高原,降水少,蒸发旺盛,且地形较为平坦,不利于河流的形成。

(2)该地区降水变率大,水土流失严重,河流流量变化大;水位变化大;泥沙含量大且变化显著。

(3)流量和水位变化大,导致水旱灾害严重;洪水与干旱易损坏农田水利设施并使得水资源利用难度加大;河流泥沙含量大不利于农田灌溉同时还会造成水利设施淤塞。

(4)拦蓄泥沙。

汛期蓄水,平水期和枯水期排水。

3.(2018·贵州遵义联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荷兰是世界上填海造陆面积最大的国家之一,下图中a湖就是填海造陆所形成的湖泊。

荷兰人喜欢穿本地杨树做的木鞋劳作,木鞋有防潮、易清洗的特点,被誉为“荷兰四宝”(木鞋、风车、奶酪、郁金香)之首。

材料二荷兰是风车大国,但是发电风车却很少,风力发电量只占全国总发电量的5.2%( 2014年数据),远远落后于欧盟其他国家。

(1)从自然地理环境角度分析荷兰人喜欢穿木鞋劳作的原因。

(2)说明堤坝建成后a湖盐度的变化及其原因。

(3)从外力作用的角度推测修建堤坝后对岛链的影响。

(4)荷兰政府规划在近海和陆地上发展风能发电,却遭到了荷兰民众的大力反对。

你是否支持荷兰民众的观点,并说明原因。

答案(1)荷兰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湿润;加之地势低平,地表易积水,地表泥泞;木鞋防潮,防水,易清洗,有利于在泥泞中行走;当地气候适宜杨树生长,制鞋原料丰富。

(2)盐度减小。

湖水原为海水,盐度较高,建设大坝调控放出咸水,同时河流淡水汇入,导致湖水盐度变小。

(3)大坝建成后,河流搬运作用带来的泥沙多在湖区沉积,携带到岛链沉积的泥沙减少,随着(北大西洋暖流)海水的侵蚀作用,岛链的面积可能减小。

(4)支持。

风力发电占地面积广,荷兰土地面积小,地价高;发电风车体积大,遮挡视线,影响沿海旅游业的发展;发电风车噪声大,影响居民生活;近海风力发电风车影响海洋生态;荷兰临北海,油气资源较丰富。

或不支持。

风电是清洁能源,利于生态环境的改善;且是可再生能源;荷兰风能资源丰富;风能发电长期开发成本低;欧洲能源市场需求量大。

4.(2018·太原五中月考)川气东送工程是我国继西气东输工程后又一项天然气远距离管网输送工程。

工程西起四川普光气田,跨越四川、重庆、湖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上海6省2市,管道总长2 170千米,年输送天然气120亿立方米。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影响川气东送工程线路分布的主要因素,分析川气东送工程建设的原因。

(2)简述川气东送工程对乙地区发展的影响。

(3)与乙地区相比,甲地区发展工业的地理优势有哪些?
答案(1)城市分布(消费市场)。

乙经济区能源相对贫乏,但经济发达,人口密集,对能源的需求量大;甲经济区天然气资源丰富,但经济欠发达,对能源的需求量小,资源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

(2)缓解乙地区能源紧张的状况;优化该地区能源消费结构,促进区域的经济发展;减轻乙地区的环境污染。

(3)甲地区位于长江上游,土地广阔,价格较低;矿产、能源、水力等资源丰富;劳动力丰富廉价;经济发展潜力大;政策支持;市场广阔。

解析能源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对沿线及输入区都有重要意义。

有利于带动沿线地区经济的发展,所以线路布局尽量照顾沿线的重要城市。

根据区域分布位置,甲经济区位于西部内陆,乙经济区位于东部平原地区,乙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交通、技术等优势明显。

5.(2018·厦门调研)晋、陕、内蒙古三个省级行政区接壤的地区被称为“乌金三角”。

结合“‘乌金三角’地区区位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能源资源的开采是该地区重点发展的工业。

为加强本地区能源的外运能力,应采取的对策有哪些?
(2)分析“乌金三角”地区在开发建设中引发的主要环境问题。

(3)要促进“乌金三角”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应采取哪些措施?
答案(1)加强铁路、公路等建设,增加运煤通道;在水源较丰富的地区建设坑口电站以及输电线路,向外输送电力。

(2)开发煤炭资源,导致植被破坏,加剧土地的荒漠化和水土流失;产业结构偏重,工业“三废”污染严重;重工业需水量大,加剧水资源短缺。

(3)加强煤炭深加工,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轻工业;发展生态农业,搞好矿区复垦,改善生态环境;加强对环境污染的治理。

(答出两点即可)
6.(2018·黑龙江大庆期中)图1为“欧洲西部略图”,图2为“法国农业区划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甲、乙两地7月份水热组合的特征差异是____________________,形成此差异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阿尔卑斯山脉________(北坡/南坡)常年积雪带的下界较低,其主要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相对于P地,Q地种植葡萄的主要优势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中M农业区主要农产品品质优良的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近年来,欧洲制造业生产向东转移,承接产业转移对东欧的影响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甲地温和湿润,乙地炎热干燥纬度位置(太阳辐射) 大气环流
(2)北坡北坡降水多北坡为阴坡,气温低
(3)纬度较低,鲜果上市时间较早;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利于葡萄的糖分积累气候温和湿润,适合多汁牧草生长,牲畜品种优良
(4)利:加快当地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增加就业机会;完善基础设施 (任答两点)。

弊:增加了东欧地区环境压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