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数学上册 平方差公式的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版
七年级数学上册 平方差公式的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版
【课题】 15.2.1 平方差公式
【教材】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151页至153页.
【课时安排】1个课时.
【教学对象】七年级(下)学生.
【授课教师】开发区九年一贯制学校黄朝玑.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全面调查的概念;
✧2、会通过简单的调查问卷,收集数据;会用表格整理数据;
✧3、会画扇形统计图,能用统计图描述数据;
✧过程与方法
✧1、经历统计调查的一般过程,体验统计与生活的关系
2、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数学源于实际,高于实际,运用于实际的科学价值与文化价值。
【教学重点】全面调查的过程(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
【教学难点】绘制扇形统计图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讨论交流。
【教学手段】计算机、PPT。
【教学过程设计】
一、教学过程设计
【板书设计】
平方差公式
一、引入三、例题五、数学是什么
几何解释:
问题解决:
二、公式四、练习。
初中数学_平方差公式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平方差公式”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并掌握公式的结构特征,会用平方差公式进行运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建立平方差公式模型,感受数学公式的意义和作用。
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与抽象思维能力,感悟换元的思想方法,在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化归思想,逆向思维。
3、情感与态度: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性和创造性,并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二、重点、难点分析(1)重点是掌握公式的结构特征及正确运用公式。
(2)难点是公式推导的理解及字母的广泛含义。
三、教学过程(1)代数证明(多项式乘法法则)(a+b)(a-b)=a2-ab+ba+b2即(a+b)(a-b)=a2-b2抽象得出公式并给公式取名。
(2)导入课题——乘法公式(3)给公式命名活动抓住特点命名为平方差公式——补充子课题。
)用文字语言叙述平方差公式。
)几何证明《平方差公式》学情分析学生在前面已熟练掌握了多项式的乘法,已具备学习并运用平方差公式的知识技能结构,但在进行多项式乘法运算时常常会出现符号错误及漏项等问题;另外,数学公式中字母具有高度概括性、广泛应用性。
在这一节课中,让学生先应用多项式乘多项式计算四个题目,再通过观察讨论等式的左边和右边分别是什么特征,再用符号表示应该不是很难理解。
由于两个多项式相乘的形式复杂多变,学生容易被假象所迷惑,尤其是符号问题;部分学生对多项式相乘还不够熟练和细心,学生学习能力也参差不齐。
教法学法分析:(1)教学方法: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是服务于“学”的,与这些学法对应,我还从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认识规律出发,为了更好的突出本课的教学重点,化解难点,采用启发式、探索式教学方法。
遵循教育学的循序渐进原则及启发性原则,本节课将采用小组合作,动手操作以及引导发现,启发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以“动手动脑”之方式来启发学生深思,以“变”之方式诱导学生灵活善变,以“梳”之方式引导学生归纳总结。
平方差公式-优秀教案
平方差公式-优秀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平方差公式的含义和应用2. 学会运用平方差公式化简一元二次方程3. 培养学生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理解平方差公式的含义和应用,学会运用公式化简一元二次方程【教学难点】运用平方差公式化简一元二次方程【教学内容】1. 平方差公式的含义和应用2. 运用平方差公式化简一元二次方程3. 实际问题解析【教学过程】一、引入1. 教师通过提示,让学生回忆二次方程的解法以及解法的局限性,引出平方差公式。
2. 展示平方差公式的公式表达式,让学生观察该公式的形式和含义。
3. 将一个简单的二次方程转化为标准形式,使用平方差公式求解,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该公式的具体应用。
二、知识讲解1. 平方差公式的含义和应用(1)平方差公式的定义:在代数学中,平方差公式用于将二次多项式写成一个平方项和一个差项的和的形式。
(2)平方差公式的公式表达式:(a+b)² = a²+2ab+b²和(a-b)² = a²-2ab+b²。
(3)平方差公式的应用:主要用于化简一元二次方程和求解两个数的平方之差等问题。
2. 运用平方差公式化简一元二次方程(1)将一元二次方程转化为标准形式:ax²+bx+c=0;(2)将公式中的a、b、c代入平方差公式;(3)化简得二次方程的解。
(4)特别地,当二次方程中有平方项且系数a=1时,可以直接使用平方差公式。
三、练习与实际问题解析1. 练习题:练习一元二次方程的化简和求解2. 实际问题解析:通过实际问题的分析与计算,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平方差公式的应用。
【教学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理解平方差公式的含义和应用,掌握平方差公式化简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并能够通过实际问题的解析,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与实际应用能力。
七年级数学上册 平方差公式的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版【教案】
【课题】 15.2.1 平方差公式【教材】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51页至153页.【课时安排】1个课时.【教学对象】八年级(上)学生.【授课教师】华南师范大学林佳佳.【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平方差公式的本质,即结构的不变性,字母的可变性;(2)达到正用公式的水平,形成正向产生式:“﹙□+△﹚﹙□–△﹚”→“□² –△²”.✧过程与方法(1)使学生经历公式的独立建构过程,构建以数的眼光看式子的数学素养;(2)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3)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为学生提供运用平方差公式来研究等周问题的探究空间。
✧情感态度价值观纠正片面观点:“数学只是一些枯燥的公式、规定,没有什么实际意义!学了数学没有用!”体会数学源于实际,高于实际,运用于实际的科学价值与文化价值。
【教学重点】1.平方差公式的本质的理解与运用;2.数学是什么。
【教学难点】平方差公式的本质,即结构的不变性,字母的可变性。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讨论交流。
【教学手段】计算机、PPT、flash。
【教学过程设计】二、教学过程设计(1) (2) 修改后的花园如图()所示,其面积( 2.5)( 2.5)S a a =+⨯-后222.5a =-. 所以,2222.5) 2.5 6.25S S a -=--==后(m ²【板书设计】平方差公式一、引入三、例题五、数学是什么几何解释:问题解决:二、公式四、练习六、小结与作业附录1:本教学设计的创新之处1. 目标创新(1)理解平方差公式的本质,即结构的不变性,字母的可变性. 这也是数学公式的本质,初步化解了今后大量数学公式学习的难点;(2)培养“以数的眼光看式子的整体观念”的数学素养;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数学探究能力;(3)纠正片面观点:“数学只是一些枯燥的公式、规定,没有什么实际意义!学了数学没有用!”.2. 教法创新从低认知水平的模仿套公式转向高认知水平的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引导发现,师生共同抽象概括,形成正向产生式:“﹙□+△﹚﹙□–△﹚”→“□² –△²”.3. 数学创新设计了运用平方差公式来解决实际问题解决的例子, 为学生提供运用平方差公式来研究等周问题的探究问题,以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数学探究能力,体现了现代数学教育的价值取向.附录2:本小节教材内容复印件(附后).。
《平方差公式》的优秀教学设计
整合相关内容
将平方差公式与其他相关知识点 (如完全平方公式、二次根式等) 进行整合,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网络资源筛选和推荐
1 2 3
筛选优质资源 从海量网络资源中筛选出与平方差公式紧密相关、 质量上乘的学习资料、视频教程等。
推荐学习网站 向学生推荐一些专业的数学学习网站,如“数学 之家”、“数学乐园”等,方便学生进行自主学 习和拓展。
生活联系起来,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03
教学方法与手段
启发式教学法在平方差公式中应用
通过提问、引导等方式,激发 学生思考,自主探索平方差公 式的推导过程。
鼓励学生提出疑问,针对问题 进行深入剖析,培养学生的问 题解决能力。
结合实际例子,引导学生理解 平方差公式的应用场景和意义。
互动式讨论,提高课堂参与度
通过平方差公式的应用,让学生 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和美感。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勇于 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平方差公式的理解和应用,以及代数运算技能的培养。
教学难点
平方差公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以及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 为了突破难点,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如引导发现、讲解示范、 练习巩固等,同时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因材施教义
平方差公式是指两个数的平方差 可以表示为这两个数的和与差的
乘积。
公式形式
$a^2 - b^2 = (a + b)(a - b)$, 其中$a$和$b$是任意实数。
公式特点
形式简洁,易于记忆,应用广泛。
公式推导及证明过程展示
01
02
03
推导方法
通过多项式乘法法则进行 推导,将$(a + b)(a - b)$ 展开得到$a^2 - b^2$。
初中数学教学课例《平方差公式》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学 初中数学
科 教 《平方差公式》 学 课 例 名 称 教 学生在学习多项式乘法 材 分 析 教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平方差公式,并会用公式进行计算; 学 2、注意培养学生分析、综合和抽象、概括以及运算能力; 目 3、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鼓励学生自己探索,有意识地培养 标 学生的 学 培养学生分析、综合和抽象、概括以及运算能力; 生 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鼓励学生自己探索 学 习 能
观察上述算式你发现什么规律?运算出结果后,你又发现什么 规律?等号的左边:
等号的右边: 归纳:(a+b)(a-b)=a2-ab+ab-b2 =a2-b2 平方差公式用字母表示为: 用语言表达为: 验证:请从这个正方形纸板上,剪下一个边长为 b 的小正方形, 如图 1,拼成如图 2 的长方形,你能根据图中的面积说明平方差公 式吗?
归纳:(a+b)(a-b)=a2-ab+ab-b2 =a2-b2 图1图2
课 观察上述算式你发现什么规律?运算出结果后,你又发现什么 例 规律? 研 归纳:(a+b)(a-b)=a2-ab+ab-b2 究 =a2-b2
综 述Biblioteka 力 分 析 教 观察发现验证 学 策 略 选 择 与 设 计
一、预习案:1、回忆: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法则: 2、用字母表示为: 3、计算 教 (1)(x+1)(x-1);(2)(m+2)(m-2); 学 (3)(3-x)(3+x);(4)(2x+1)(2x-1). 过 二、探究案 程 1、填空 (1)(x+1)(x-1)=_________(2)(m+2)(m-2)=________________ (3)(3-x)(3+x)=_____________(4)(2x+1)(2x-1)=__________ ____
平方差公式教案范文
平方差公式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平方差公式的概念和应用。
2.能力目标:能够熟练使用平方差公式解决相关问题。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平方差公式的定义和使用。
2.通过实例演练,巩固和扩展平方差公式的运用。
三、教学难点:1.学生理解平方差公式的推导过程。
2.学生能够将平方差公式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一个平方差公式的推导过程的ppt。
2.学生准备纸和笔,做相关练习。
五、教学过程:1.情境导入(10分钟)教师可以通过一个问题来导入平方差公式的概念,比如:已知一个正方形的边长为a,要构造一个面积为4a的正方形,该正方形的边长应该是多长?引导学生思考求解方法。
2.引出平方差公式(15分钟)在引出平方差公式之前,教师可以通过举例子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平方差的规律。
例如:(a+b)² = a² + b² + 2ab,(a-b)² = a² + b² -2ab,便于学生对比两个式子的不同。
接下来,通过几何图形的方式解释平方差公式的推导过程,并一步一步地推导出平方差公式。
3.平方差公式的应用(30分钟)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将平方差公式应用到解题中。
例如:已知一个矩形的长为a,宽为b,且它的面积为16,求a²-b²的值。
通过这样的练习,培养学生灵活运用平方差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练习和巩固(25分钟)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些练习题,让他们巩固和扩展平方差公式的运用。
例如:(1)求下列各式的值:(2a-3b)²、(3a+4b)²、(2x-5y)²等。
(2)若a²-b²=20,a+b=10,求a和b的值。
(3)若一个长方形的面积是32,较长的边长大于较短的边长2,求长方形的长和宽。
五、小结和拓展(10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强调平方差公式的重要性和运用方法。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平方差公式》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平方差公式》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平方差公式》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17章第二节引入。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平方差公式的推导过程、公式结构及应用。
平方差公式的推导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为后续学习完全平方公式、多项式乘法等知识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整式的乘法、因式分解等基础知识,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
但在推导平方差公式、理解公式内涵等方面还需加强。
此外,学生对数学公式的记忆往往依赖于死记硬背,缺乏深入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方式,自主发现并掌握平方差公式。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平方差公式的推导过程、公式结构及应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平方差公式的推导过程及应用。
2.难点:理解平方差公式的内涵,掌握公式的灵活运用。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方式,自主发现并掌握平方差公式。
2.小组合作: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案例分析:选取典型例题,让学生学会运用平方差公式解决问题。
4.归纳总结:引导学生总结平方差公式的推导过程、公式结构及应用。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平方差公式的推导过程、应用案例等。
2.练习题:准备适量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3.教学用具:黑板、粉笔、投影仪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的平方差现象,如正方形面积与边长的关系,引发学生对平方差公式的兴趣。
提问:你们能找出这些现象背后的规律吗?2.呈现(10分钟)展示平方差公式的推导过程,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并总结规律。
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学会运用平方差公式解决问题。
七年级数学教学设计平方差公式教学设计
平方差公式名称 8.3.2平方差公式基本信息 执教者课时1课时分析整式乘法是承上启下地重要章节。
学情分析学生从七年级学习整式地加减后接着学习整式地乘法,顺理成章,有整式加减地基础,学生学习整式乘法不是问题。
从多项式乘法到乘法公式是从一般到特殊地认识过程,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从而掌握公式地结构特征。
知识与能力目的经历探索平方差公式地过程,会推导平方差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进行简单地运算.过程与方法目的学生合作交流,探索平方差公式,在这个过程中加强学生地符号感与推理能力。
教学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的 在计算地过程中发现规律,并能用符号表达,从而体会数学语言地简洁美。
重点平方差公式地推导与应用教学重难点难点灵活运用平方差公式解决实际问题教学策略与 设计说明创设情境—合作探究—组内交流—应用提高1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兴趣。
2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注明每个环节预设地时间)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活动1 知识复习师问: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地法则:符号(a+b )(m+n )=-______________活动2计算下列各题,小组内讨论发现什么规律?(1)(x + 1)(x -1); ( 2 ) ( a + 2 )(a -2);(3)(3-x )(3+x ); 生答:文字叙述是: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先用一个多项式地每一项乘另一个多项式地每一项,再把所得地积相加.活动2活动1 老师给出符号表达式,体现符号语言地简洁美活动2在计算地过( 4 )(2m+n )(2m -n ). 再计算:(a+b )(a -b )=a 2-ab+a b -b 2=a 2-b 2. 活动3 看课本,思考下面地图形,妳能根据图形面积说明平方差公式吗?老师做出实物图备用。
图1 1图2 .这两部分面积应该是相等地,即(a +b )(a -b )= a 2-b 2. 活动4利用平方差公式 计算:(1)(3x +2)(3 x -2);(2)(b +2a )(2a -b ); (3)(-x+2y )(-x -2y ).活动5下列多项式乘法中,能用平方差公式计算地是( ) (1)(x +1)(1+x );(2)(21a +b )(b -21a );(3)(-a +b )(a -b ); (4)(x 2-y )(x +y 2); (5)(-a -b )(a -b ); (6)102×98.在交流中让学生归纳平方差公学生得出平方差公式(a+b )(a -b )= a 2-b 2. 即两数与与这两数差地积等于这两个数地平方差. 活动3学生动手,观察图形,计算阴影部分地面积.经过思考可以发现,图1中剪去一个边长为b 地小正方形,余下图形地面积,即阴影部分地面积为 (a 2-b 2)在图2中,长方形地长与宽分别为(a +b ),(a -b ),所以面积(a +b )(a -b ). 而且,两个图面积相等,只要移动重新拼接一下就可以了,所以有 (a +b )(a -b )= a 2-b 2 活动4小组内计算,看使用公程中发现规律,善于总结规律。
《平方差公式》教学设计
平方差公式广平县南韩村乡初级中学单亚杰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面积割补法推导平方差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探索平方差公式的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综合和抽象、概括以及运算能力。
感受利用转化、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在民主、和谐的共同学习过程中感受学习的乐趣,理解数学历史,激发学习热情。
二、教学重点:平方差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教学难点:利用转化、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四、教学过程(一)设置情境导入今天我们接着探究平方差公式。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的是一张正方形卡纸,同学们观察图形的组成,并思考如下问题。
怎样计算图形中涂色部分的面积呢?(二)探究新知学生观察,教师启发引导,涂色部分面积等于大正方形面积减小正方形面积,即a2-b2。
现在要把小正方形剪掉,同学们再次开动脑筋,观察剩下的卡纸是否可以直接得出涂色部分面积呢?学生思考,通过剪拼组成一个新的图形计算涂色部分的面积。
小组合作探究平方差公式。
教师巡视学生并指导。
(指导其中一组学生)(三)交流汇报小组代表上台展示成果。
割补法,可以把剩下的部分分成两个长方形,然后把两个长方形拼成一个大的长方形来计算,得到新长方形的面积为(a+b)(a-b)。
利用面积相等得出平方差公式:(a+b)(a-b)= a2-b2教师总结,面积割补法及数形结合思想。
(四)拓展延伸教师介绍面积割补法的由来。
赵爽是我国古代著名数学家。
面积割补法最早是赵爽在公元3世纪提出的,一直延续至今。
古代的劳动人民迫于生计,在风吹日晒的环境中打柴耕田,但赵爽坚持研究天文和数学著作,并注释《周髀算经》,该书中提到“勾股圆方图”,其实质就是面积割补法。
包括近代数学家华罗庚,陈景润等数学家,也都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得到中外数学家的认可,为祖国争取了荣誉。
那么他们是如何做到的呢,你有什么感受呢?哪位同学主动来谈一谈自己的感受呢?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
平方差公式优秀教学设计
平方差公式优秀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平方差公式一、设计背景分析: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平方差公式的定义和基本概念,掌握平方差公式的推导过程。
2.能力目标:能够根据给定的一元二次方程,运用平方差公式求解方程的根。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对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内容与方法:1.教学内容:平方差公式的定义、基本概念和推导过程。
2.教学方法:讲授法、示例法、合作学习法。
四、教学过程设计: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引入课题:“大家知道一元二次方程吗?什么样的方程是一元二次方程?这些方程用途广吗?我们来看一个例子:2x²+4x+3=0,如何求解这个方程?”学生回答问题。
2.发现问题(10分钟)教师给出一元二次方程x²+2px+q=0,要求学生找出p、q与方程两根的关系。
学生思考一段时间后进行交流,得出结论:方程的两个根是-p,-q。
3.引入平方差公式(15分钟)教师通过数学推导的方式引入平方差公式:由(x-p)²=0得出x²-2px+p²=0,得到x= p±√(p²-q)。
教师详细讲解平方差公式的定义和基本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公式的含义。
4.案例演示(2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实际问题,通过具体的案例演示平方差公式的应用:案例1:x²-5x+6=0教师引导学生使用平方差公式求解该方程,并进行步骤详细解释。
案例2:4y²-12y+9=0同样,教师引导学生使用平方差公式求解该方程,并进行步骤详细解释。
5.合作学习(20分钟)学生分成小组,自由讨论以下问题:问题1:解方程x²-12x+32=0问题2: 对于一元二次方程ax²+bx+c=0,如何根据平方差公式判断方程有几个解,并且说明理由。
6.总结(10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平方差公式的重要性和应用。
五、教学评价方式:1.参与度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是否积极参与讨论和回答问题。
《平方差公式》教学设计
第一章整式的乘除5 平方差公式(第1课时)一、教学内容分析学生已经学过“有理数及运算”“字母表示数”“合并同类项”“去括号”“整式乘法”等内容,经历了实际问题符号化的过程,具有一定的符号感.平方差公式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多项式乘法之后,自然过渡到具有特殊形式的多项式的乘法,让学生经历从一般到特殊的过程.对它的学习和研究,不仅给出了特殊的多项式乘法的简便运算,而且为后续的因式分解、分式运算、解一元二次方程等内容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完全平方公式的学习提供了方法.基于此教材提出了本节课的具体学习任务:经历探索平方差公式的过程,了解公式的几何背景,并能运用平方差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以及实际问题的解决.二、学生情况分析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七年级上册,学生已经学过数的运算、字母表示数等内容,具备类比数的运算得到式的运算知识基础和基本方法.本章前面幂的运算、整式乘法等知识的学习,为本节课奠定了基础,提供可供类比得到新知识的方法.学生活动经验基础:学生在七年级上学期,已经经历具体问题符号化的过程,积累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经验,培养了一定的符号感和推理能力.同时在整式运算等相关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经历了许多探究学习的过程,具有了一定的独立探究意识和从具体问题情境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的能力.但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数学符号化能力有限,理解平方差公式的推导过程和结构特点可能会有一定困难.所以教学中应尽可能多地让学生动手操作,突出平方差公式的探索过程,自主探索出平方差公式的基本形式,并用语言表述其结构特征,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经历探索平方差公式的过程.会推导平方差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运算.(2)过程与方法1、在探索平方差公式的过程中,培养符号感和推理能力。
2、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概括的能力。
(3)情感与价值观要求在计算过程中发现规律,并能用符号表示,从而体会数学的简捷美;培养学生敢于挑战、勇于探索的精神和善于观察、大胆创新的思维品质.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平方差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平方差公式优秀教案
平方差公式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理解平方差公式的概念,掌握平方差公式的推导过程,并能熟练运用平方差公式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学生运用平方差公式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积极参与的精神,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平方差公式的定义:平方差公式是指两个数的平方差可以表示为两个数的和与差的乘积。
2.平方差公式的推导:通过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发现平方差公式,并运用多项式乘法进行验证。
3.平方差公式的应用: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平方差、因式分解等,培养学生运用平方差公式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平方差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2.教学难点:平方差公式的理解和灵活运用。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如计算土地面积、求解速度问题等,引出平方差的概念。
2.自主探究:让学生观察具体的平方差例子,如\(a^2b^2\),引导学生发现平方差公式。
3.合作交流:分组讨论,让学生互相分享自己的发现,共同推导平方差公式。
4.课堂讲解:对学生的发现进行总结,给出平方差公式的定义,并进行推导。
5.案例分析:通过具体的例题,讲解平方差公式的应用,如计算平方差、因式分解等。
6.练习巩固: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平方差公式的运用。
7.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平方差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8.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运用平方差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评价1.过程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合作交流的表现,评价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的表现。
2.练习评价:检查学生在练习中的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对平方差公式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课后作业评价:批改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对平方差公式的掌握程度,以及运用平方差公式解决问题的能力。
平方差公式教案教学设计(优秀7篇)
平方差公式教案教学设计(优秀7篇)《平方差公式》教学反思篇一教学目的进一步使学生理解掌握平方差公式,并通过小结使学生理解公式数学表达式与文字表达式在应用上的差异。
教学重点和难点:公式的应用及推广。
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1、(1)用较简单的代数式表示下图纸片的面积。
(2)沿直线裁一刀,将不规则的右图重新拼接成一个矩形,并用代数式表示出你新拼图形的面积。
讲评要点:沿hd、gd裁开均可,但一定要让学生在裁开之前知道hd=bc=gd=fe=a-b,这样裁开后才能重新拼成一个矩形。
希望推出公式:a2-b2=(a+b)(a-b)2、(1)叙述平方差公式的数学表达式及文字表达式;(2)试比较公式的两种表达式在应用上的差异。
说明:平方差公式的数学表达式在使用上有三个优点:(1)公式具体,易于理解;(2)公式的特征也表现得突出,易于初学的人“套用”;(3)形式简洁。
但数学表达式中的a与b有概括性及抽象性,这样也就造成对具体问题存在一个判定a、b的问题,否则容易对公式产生各种主观上的误解。
依照公式的文字表达式可写出下面两个正确的式子:经对比,可以让人们体会到公式的文字表达式抽象、准确、概括。
因而也就“欠”明确(如结果不知是谁与谁的平方差)。
故在使用平方差公式时,要全面理解公式的实质,灵活运用公式的两种表达式,比如用文字公式判断一个题目能否使用平方差公式,用数学公式确定公式中的a与b,这样才能使自己的计算即准确又灵活。
3、判断正误:(1)(4x+3b)(4x-3b)=4x2-3b2;(×)(2)(4x+3b)(4x-3b)=16x2-9;(×)(3)(4x+3b)(4x-3b)=4x2+9b2;(×)(4)(4x+3b)(4x-3b)=4x2-9b2;(×)平方差公式的教学设计篇二学习目标:1、能推导平方差公式,并会用几何图形解释公式;2、能用平方差公式进行熟练地计算;3、经历探索平方差公式的推导过程,发展符号感,体会“特殊——一般——特殊”的认识规律。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平方差公式)》教学设计
让学生在练习本上计算,教师巡视学生解题情况,设计本课的学习环节,要求体现信息技术与整个教学过程的深度融合)
一、师生共同研究平方差公式
我们已经学过了多项式的乘法,两个二项式相乘,在合并同类项前应该有几项?合并同类项以后,积可能会是三项吗?积可能是二项吗?请举出例子.
让学生动脑、动笔进行探讨,并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
两个二项式相乘,乘式具备什么特征时,积才会是二项式?为什么具备这些特点的两个二项式相乘,积会是两项呢?而它们的积又有什么特征?
(当乘式是两个数之和以及这两个数之差相乘时,积是二项式.这是因为具备这样特点的两个二项式相乘,积的四项中,会出现互为相反数的两项,合并这两项的结果为零,于是就剩下两项了.而它们的积等于乘式中这两个数的平方差)
已经学过了多项式的乘法,两个二项式相乘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信息技术融合的创新点(根据教学内容,配置学习资源和数字化工具,设计信息技术融合与创新点)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合并同类项以后,积可能会是三项吗?积可能是二项吗?请举出例子.
让学生动脑、动笔进行探讨,并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
二、教学目标(从课程标准中找到要求,并细化为本节课的具体要求,目标要明晰、具体、可操作,并说明本课题的重难点)
平方差公式数学教学设计
平方差公式数学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理解平方差公式的概念和运用;2. 掌握平方差公式的运算步骤和方法;3. 能够熟练应用平方差公式解决实际问题;4.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平方差公式的定义、性质和应用。
三、教学重点平方差公式的运算步骤和方法。
四、教学难点运用平方差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方法1. 归纳法:通过类比进行归纳总结平方差公式的基本形式和运用规律;2. 讲解法:通过讲解理论知识,引导学生掌握平方差公式的运算步骤和方法;3. 案例分析法:通过真实案例讲解,加深学生对平方差公式的理解和应用;4. 互动探究法:通过学生合作、探究和分享,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六、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入平方差公式,让学生回顾和复习平方公式的概念和运用。
2. 理论讲解(15分钟)教师进行平方差公式的定义和性质的讲解,引导学生理解平方差公式的意义和重要性。
同时,讲解平方差公式的运算步骤和方法,示范解题过程,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解题思路。
3. 实例讲解(10分钟)教师选取一些简单的实例,通过具体计算过程和步骤,讲解平方差公式的应用。
同时,引导学生观察和总结规律,帮助他们建立起一定的解题思维模式。
4. 练习与巩固(15分钟)教师设计一系列练习题,让学生进行个体或小组练习,通过实际操作巩固所学内容。
并对学生的解题过程和答案进行指导和反馈,确保学生正确掌握平方差公式的运用方法。
5. 拓展与应用(10分钟)教师设计一些拓展问题,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这些问题的设计,引导学生运用平方差公式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思维能力。
6. 总结与评价(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并对学生进行评价。
同时,可以提问一些反思性问题,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深入思考和总结。
七、教学资源1. 平方差公式的定义和性质的讲解课件;2. 实例讲解的案例;3. 练习题;4. 拓展问题。
《平方差公式》教学设计(优秀7篇)
《平方差公式》教学设计(优秀7篇)平方差公式教学反思篇一平方差公式与完全平方公式是初中数学代数学知识方面应用最广泛的公式,也是学生代数运算的基础公式,在今后的数学学习过程中,更能体现其重要性,所以这两个公式的教学要求很高,需要每一名学生都必须熟练掌握这两个公式,并因此可以灵活运用公式进行因式分解和分解因式,解决很多代数问题。
如同勾股定理在全世界数学基础教学中地位显著,全世界各地数学教科书都要求学生掌握一样,平方差公式与完全平方公式也是全世界以致全国各地教科书都必讲必学的内容之一,作为整式的乘法公式,人教版教科书把平方差公式与完全平方公式安排在整式的乘法这一章的第二节,在第一节内容上先让学生掌握整式乘法的各项法则,当学生熟练掌握多项式与多项式的乘法后,再由此让学生来学生我们的乘法公式,本节内容分两部分,先介绍平方差公式,再介绍完全平方公式。
在学生熟练掌握多项式与多项式的乘法后,开始介绍平方差公式,教科书上是由找规律开始,让学生利用多项式乘法法则计算,从而发现平方差公式,由找规律得出公式的猜想,再介绍平方差公式的几何面积验证方法,来验证公式猜想的正确性,从而由代数探究及几何论证来得出平方差公式,得出公式后再来实际应用。
我一直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备教材,当然也认真备学生,使课堂教学符合学生的实际需要。
学生基础较差,教学内容要求生动、易学易懂,让学生能在活动教学中进行简单探究从而掌握好基础知识。
,我认真准备,仔细研读教材,精心制作出课件和教案,按教科书的教学顺序和过程,既安排学生计算上的运算探究猜想,又安排几何实践剪纸法,利用面积来验证公式。
我从实际问题出发,给出动手操作的实际几何问题引出本课,得出平方差公式的猜想,让学生动手实践,数形结合得出平方差公式,在利用多项式的乘法法则计算验证,最后辨析、应用,让学生熟悉平方差公式,最后应用提高,给出实际生活中的一个问题,利用平方差公式计算较大的数字,让学生明白学习,平方差公式不但可以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而且还可以简便计算,激发学生对平方差公式学习的兴趣,从而很好地掌握好平方差公式。
平方差公式教学设计(精选)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观察、比较、归纳等方法, 探究平方差公式的规律和特点。
采用讲解、示范、练习等方式, 帮助学生掌握平方差公式的应用
方法。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提 高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 信心,感受数学的美妙和魅力。
鼓励学生勇于探索和创新,培 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改进措施和建议
针对学生基础薄弱的问题,可以在课前进行预习指导,提供相关学习资 料,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
增加练习题难度,设计更具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探 究。
加强课堂互动,鼓励学生积极提问和发表观点,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与 合作。同时,可以采用小组讨论、竞赛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 极性。
组织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分享彼此 的学习成果和解题经验,促进学生 的共同进步。
反思总结
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反思总结, 加深对平方差公式的理解和记忆, 提高学生的元认知能力。
05 教学过程
导入环节
情境导入
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如计算面积差或长度差,引出平方差 的概念。
复习导入
回顾之前学过的完全平方公式和多项式乘法,为学习平方差公 式做铺垫。
(m+n)(m-n)
(x+3)(x-3)
必做题
• 利用平方差公式,计算下列各题
必做题
103×97 50.1×49.9
198^2 - 102^2
选做题
01
已知 a+b=5,ab=6,求 a^2 b^2 的值。
02
已知 x^2 - y^2 = 20,x+y=5, 求 x-y 的值。
探究题
探究平方差公式在因式分解中的应用,如
“平方差公式”教学设计
课题:§13·3·1 乘法公式(第1课时)——平方差公式【内容分析】1. 课标要求平方差公式是初中阶段学生学习“乘法公式”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公式,在“乘法公式”中具有核心的地位。
经历运用数学符号和图形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建立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
本节课让学生经历由特殊到一般的方法探索平方差公式的过程,基本掌握平方差公式的应用,运用转化的思想对公式拓展应用。
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2. 教材分析知识层面:七年级上册,学生已经学习了有理数运算、整式及其加减、一次方程等知识。
而“平方差公式”是在学生已经掌握本章幂的运算、整式乘法等知识之后,自然过渡到具有特殊形式的多项式的乘法,对它的学习和研究,不仅给出了特殊的多项式乘法的简便算法,而且为今后学习因式分解、分式运算、解一元二次方程等内容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完全平方公式的学习提供了方法.能力层面:学生在小学和上学期及前面的学习过程中,已经掌握用法则和运算律进行数的运算和整式的简单运算能力,同时积累了一定的归纳与推理能力。
“平方差公式”是学生初中阶段学习的第一个公式.是从一般到特殊的认知规律的典型范例.作为程序性技能训练的“平方差公式”,其学习过程本质是归纳与推理的过程——程序的提炼是归纳的过程,程序的运用是演绎的过程。
程序性技能训练的课型大致要经历程序的发现归纳、程序的合理性解释(证明)、程序的初步应用、程序的熟练应用(形成技能)等过程。
其研究方法也能为后续学习“完全平方公式”等相关内容的带来借鉴作用。
同时,通过运用平方差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提高运用法则进行运算能力.思想层面:本节课平方差公式从一般到特殊的探索推导过程蕴含数学归纳思想。
而在用图形面积的相等关系,从几何角度验证了平方差公式的正确性,感受几何直观作用同时,渗透了数形结合的思想,让学生体会到模型思想。
3.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较为熟练的掌握了幂的运算和整式乘法,符号的意识也有了较好的基础,只是找出来一些有规律的多项式乘法,去探索他们之间存在的规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 15.2.1 平方差公式
【教材】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51页至153页.【课时安排】1个课时.
【教学对象】八年级(上)学生.【授课教师】华南师范大学林佳佳.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平方差公式的本质,即结构的不变性,字母的可变性;
(2)达到正用公式的水平,形成正向产生式:
“﹙□+△﹚﹙□–△﹚”→“□² –△²”.
✧过程与方法
(1)使学生经历公式的独立建构过程,构建以数的眼光看式子的数学素养;
(2)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为学生提供运用平方差公式来研究等周问题的探究空间。
✧情感态度价值观
纠正片面观点:“数学只是一些枯燥的公式、规定,没有什么实际意义!学了数学没有用!”体会数学源于实际,高于实际,运用于实际的科学价值与文化价值。
【教学重点】1.平方差公式的本质的理解与运用;2.数学是什么。
【教学难点】平方差公式的本质,即结构的不变性,字母的可变性。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讨论交流。
【教学手段】计算机、PPT、flash。
【教学过程设计】
二、教学过程设计
(1) (2) 修改后的花园如图()所示,其面积
( 2.5)( 2.5)S a a =+⨯-后222.5a =-. 所以,2222.5) 2.5 6.25S S a -=--==后(m ²
【板书设计】
平方差公式
一、引入三、例题五、数学是什么
几何解释:
问题解决:
二、公式四、练习
六、小结与作业
附录1:
本教学设计的创新之处
1. 目标创新
(1)理解平方差公式的本质,即结构的不变性,字母的可变性. 这也是数学公式的本质,初步化解了今后大量数学公式学习的难点;
(2)培养“以数的眼光看式子的整体观念”的数学素养;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数学探究能力;
(3)纠正片面观点:“数学只是一些枯燥的公式、规定,没有什么实际意义!学了数学没有用!”.
2. 教法创新
从低认知水平的模仿套公式转向高认知水平的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引导发现,师生共同抽象概括,形成正向产生式:“﹙□+△﹚﹙□–△﹚”→“□² –△²”.
3. 数学创新
设计了运用平方差公式来解决实际问题解决的例子, 为学生提供运用平方差公式来研究等周问题的探究问题,以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数学探究能力,体现了现代数学教育的价值取向.
附录2:本小节教材内容复印件(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