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会协同指导,校企共同育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合集下载

协同育人机制

协同育人机制

协同育人机制摘要:高等职业院校作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主要基地,担负着为经济社会建设和产业发展输送专业技术人才的重要任务,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优质人才资源支撑。

本研究通过分析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目前存在的问题,结合校企合作的特点,提出相应的协同育人的有效方法,以提高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从而推进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推动校企合作的项目发展打造多主体协同育人的长效机制,构建产教融合的良好生态,实现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优势互补。

关键词: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协同育人自我国国务院在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中提出“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校企合作模式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高度关注。

高职院校与企业之间开展深度合作实现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机制,要求以人才培养为中心,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纽带,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培养符合企业岗位需求的应用型专业人才。

一、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现状分析二、构建政府、学校、企业“三位一体”长效合作机制校企合作协同育人要得到长期稳定发展,作为政府、学校及企业等组织应该建立和完善科学的校企合作政策与制度体系,形成基本保障。

目前,尽管政府对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教育已经高度重视,但还需要政府在树立权威、精准的校企合作准则和指导方案以及对参与合作的企业奖励力度方面加强举措。

为解决校企合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学校与企业应联合政府一起共同制定校企合作有关政策制度,具体解决措施如下:1.政府的政策扶持与经济支持加强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完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政府的统筹协调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发挥好政府保基本、促公平作用。

政府要坚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化政府主导为政府引导,促进多方合作,形成工作合力。

(1)扶持鼓励社会各界特别是企业积极支持、推动职业教育发展,着力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推动企业和社会力量举办高质量职业教育,由教育主管部门按职责分工落实,各行业部门、协会按职责分工参与。

高职院校校企协同育人机制的研究与实践

高职院校校企协同育人机制的研究与实践

高职院校校企协同育人机制的研究与实践一、概括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高职院校在国家人才培养体系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为了更好地满足社会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高职院校与企业之间的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应运而生。

本文旨在通过对高职院校校企协同育人机制的研究与实践,探讨如何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教育质量,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本文首先分析了当前高职院校校企协同育人面临的挑战与问题,包括校企合作的深度不足、课程体系与企业需求脱节、教师队伍建设滞后等。

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系列针对性的改革措施,如加强校企合作的顶层设计、构建校企共建课程体系、推进教师队伍建设等。

同时本文还探讨了校企协同育人的有效途径,如开展产教融合项目、实施实习实训教学改革、推动创新创业教育等。

本文通过实地调查与案例分析,验证了校企协同育人机制的有效性,为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有益借鉴。

1. 高职院校校企协同育人机制的背景和意义;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人才培养已经成为各国政府和企业关注的焦点。

在我国高职院校作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基地,其校企协同育人机制的研究与实践显得尤为重要。

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提出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战略目标。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如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推动产教融合、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

在这个背景下,高职院校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应运而生,成为推动高职教育改革的重要手段。

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通过校企合作,可以使高职院校更好地了解企业的需求,调整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有利于促进产学研一体化发展。

校企协同育人机制有助于高职院校与企业、科研机构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推动产学研一体化发展,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

有利于提升高职院校的社会声誉。

通过校企合作,高职院校可以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提升高职院校的社会声誉和影响力。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视域下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实践探索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视域下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实践探索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视域下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实践探索摘要:通过对校企合作经验的阐述,来探讨校企协同育人的意义及途径。

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可培养出满足企业需求的技术技能人才,可实现学生毕业后就业零距离上岗,实现毕业与就业无缝对接。

关键词:校企合作;协同育人;人才培养多年来,随着国家及地方政府多项关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政策的出台及落实,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已从初级阶段晋升到中、高级阶段。

实践证明,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可以解决企业用人需求,可以实现零距离上岗。

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已成为国家经济发展所需人才培养的良好模式。

我校智能制造专业群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视域下,在校企协同育人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一、政策背景支持国务院高度重视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办学工作,从2005年国务院颁布《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到现在,十几年的时间,政府各部门相继颁布了一系列关于高校开展校企合作的指导性文件,把高校开展校企合作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度。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 号)中指出,要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积极开展订单培养,加强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

2017 年,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将校企协同育人机制上升到社会层面,旨在推动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办学,为多元化办学体制构建、多元人才培养机制建设奠定方向[1]。

二、校企协同育人的重要性1.提升职业院校办学水平职业教育在国家的经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具有重要地位,是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的重要途径。

职业院校是企业技术工人的“蓄水池”,企业的发展,以职业院校做后方;学校的发展也以企业为依托;学生的就业更是离不开企业。

故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可实现三方双赢。

通过校企合作,职业院校能够了解企业前沿技术,了解企业人才需求情况,及时调整专业设置,重构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提升实训基地实力,促进专业教学的转型升级[2],提升职业院校办学水平。

校企合作协同育人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校企合作协同育人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校企合作协同育人人才培养模式探索【摘要】校企合作协同育人人才培养模式是当前教育领域的热门话题,本文围绕这一主题展开探讨。

在我们将介绍校企合作的背景和研究意义。

在将分析校企合作的概念和现状,探讨不同的合作模式以及它们的实践效果,并探讨校企合作的优势和挑战,以及其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我们将从更宏观的角度探讨校企合作的未来发展。

在我们将总结校企合作协同育人人才培养模式的价值,提出未来发展的方向,并回顾全文的主要观点。

通过本文的探讨,我们将深入了解校企合作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和挑战。

【关键词】校企合作协同育人、人才培养模式、探索、现状分析、优势、挑战、作用、未来发展、价值、发展方向、总结、回顾。

1. 引言1.1 背景介绍校企合作协同育人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新型的人才培养方式,旨在通过学校和企业的紧密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和符合实际需求的教育和培训。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进步,人才培养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

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因此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和实践变得尤为重要。

在过去的发展过程中,学校和企业之间往往是相对独立的,双方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合作机制。

这种局面导致了学生在校期间所学到的知识和能力往往无法与实际工作需求相匹配,使得人才培养的效果大打折扣。

校企合作协同育人人才培养模式的提出和推广,旨在打破传统的教育模式,加强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通过校企合作协同育人人才培养模式,学校可以更好地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更好地培养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

企业也可以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参与培养与自身企业需求更加契合的人才。

这种双赢的合作模式被越来越多的教育机构和企业所认可和采纳。

1.2 研究意义校企合作协同育人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意义在于对当前教育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深入探讨和创新。

校企合作模式可以促进学校与企业之间的紧密联系,使教育资源与市场需求有机结合,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

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研究与实践

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研究与实践

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研究与实践1. 引言1.1 背景介绍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当前教育领域关注的热点问题,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人才培养已成为我国现代教育体系的核心任务。

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校企合作不仅能够促进学校与企业之间的紧密联系,还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产业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有力支撑。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在我国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如合作模式单一、合作层次不够深入、合作效果不够理想等。

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已成为当前教育领域亟需关注和解决的重要问题。

通过对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研究与实践,不仅能够提高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水平和效益,还能够为培养高素质人才和促进产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本文将探讨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研究与实践,并为未来的发展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

1.2 研究意义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当前教育和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课题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可以有效缩短人才培养的时间和成本,使学生在校期间就能接触实际工作,提高就业竞争力。

校企合作能够促进产教融合,使教育更加贴近产业需求,有利于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校企合作也为企业提供了更多的实习和人才储备资源,有助于企业的技术创新和发展。

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研究与实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发展价值。

【2000字】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深入探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重要性,并分析当前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通过研究不同的校企合作模式和影响因素,寻找更有效的策略来促进产教融合的深化发展。

通过案例分析,总结成功的经验和教训,为其他高校和企业提供借鉴和启示。

最终的目的是提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质量和效益,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促进产业和教育的良性互动与共赢发展。

2. 正文2.1 产教融合的现状产教融合是指产业界与教育界之间的合作与融合,旨在将企业实践与学校教育有效结合,为学生提供更贴近实际的教育资源和实践平台。

校企协同育人管理制度内容

校企协同育人管理制度内容

校企协同育人管理制度内容一、前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高等教育也面临着培养复合型人才和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挑战。

为了更好地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高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日益增多。

校企协同育人管理制度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本文旨在对校企协同育人管理制度进行全面深入的探讨。

二、校企协同育人的概念校企协同育人是指高校与企业之间在人才培养方面共同合作,通过校企双方资源整合,协同育人,培养出更符合社会需求的优秀人才。

校企协同育人是一种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打破了传统的教育和企业界限,使教育和就业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促进了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和高校人才培养的社会化。

三、校企协同育人的重要性1.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校企协同育人可以有效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通过与企业紧密合作,高校可以及时地了解社会需求和产业发展趋势,适时调整人才培养计划,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

2. 完善人才培养体系校企协同育人可以帮助高校建立一套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

高校可以借助企业的资源和经验,设计更加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并通过实践环节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

3. 促进产学研结合校企协同育人可以促进产学研结合。

通过与企业合作,学校可以更好地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推动创新科技的发展,为企业提供创新资源,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4. 促进学生就业校企协同育人可以促进学生的就业。

通过与企业的合作,高校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和就业机会,使学生更好地接触社会,增强就业能力,为毕业生提供更广阔的就业空间。

四、校企协同育人的管理制度1. 校企合作机制高校和企业可以通过签订合作协议的形式建立校企合作机制,明确双方合作的目标、任务和责任,确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为校企合作提供有力的保障。

2. 课程设计与实践环节高校可以根据企业的需求和专业特点,开发符合实际需求的课程设计,并引入企业实践环节,促进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

“产教融合、校企共育”背景下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产教融合、校企共育”背景下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产教融合、校企共育”背景下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摘要:本文对产教融合、校企共育进行研究,阐述了产教融合、校企共育的内涵及合作模式,分析了产教融合视域下深化校企共育的必要性,着重探讨了产教融合、校企共育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并以Y学校为例,提出了构建“订单招生+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产教融合;高职院校;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产教融合、校企共育是促进我国高职院校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有效方法。

通过深化产教融合,推动校企共育,将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服务区域经济,提升现代职业教育质量。

一、产教融合、校企共育的内涵“产教融合,校企共育”人才培养机制通过院校与企业深入合作,发挥双方资源优势,实现互利共赢。

产教融合、校企共育一方面要充分调动院校办学的积极性,另一方面院校可以利用企业的技术资源优势开办实体经济,从而使院校从被动的教学单位成为主动的教学单位,形成校企合作的新模式。

校企双方相互融合,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有机整体,从而实现校企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运行机制。

产教融合模式中,学生既是企业的生产者,又是院校学习者,双重身份使其在校的学习与企业工作岗位要求相符,学校的人才培养能够高度契合企业的发展需求,真正实现校企间的无缝对接。

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与市场进行对接的重要途径,是培养优秀人才的有效教育方法,是提升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举措。

“产教融合,校企共育”能够实现多方主体的优势互补,最大程度满足多元主体利益诉求,最大限度地发挥育人合力。

二、“产教融合、校企共育”研究的必要性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共育,可以使学校、企业和学生都受益,形成三赢的良好效果。

(一)产教融合、校企共育的意义1.学校方面产教融合、校企共育符合职业教育发展规律,有利于促进职业教育发展,能够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的针对性,为毕业生顺利进入工作岗位奠定基础。

学院通过进一步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实现学校与用人企业的“双赢”,促进职业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集团化办学”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全文)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集团化办学”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全文)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集团化办学”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全文)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集团化办学”的人才培养模式就是以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为主线,在地方政府统筹下,依托行业、企业,由职业院校牵头组建职业教育集团(以下简称:职教集团);并由校企政共同构建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行业企业中的职业活动领域为学习内容,运用行为导向的教学模式组织教学,培养掌握现代服务技术的高端技能型人才的专业人才培养方式。

该模式的实质就是通过职教集团搭建的广阔平台,让学生在仿真的职业性教学情景中参与学习、体验学习,在真实的职业情境中应用学习成果、检验学习效果、完善学习内容,在提高学习能力的同时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

其中,校企合作是工学结合的基础,工学结合是校企合作的有效途径和方法,集团化办学的最终目标则是要促成校企深度合作、工学有效结合。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集团化办学”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必由之路1.我国现代社会产业体系的构建需要产学研结合培养大量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当前,我国正处于从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的关键时期。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发展现代产业体系,这一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背景,需要职业教育培养一支规模宏大的高素质才队伍。

可以说,职业教育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是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支撑力量之一。

2.国家出台的政策支持校企合作、集团化办学的人才培养模式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20-2021年)关于职业教育的论述中明确指出:“把提高质量作为重点。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

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

建立健全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吸收企业参加教育质量评估。

调动行业企业的积极性。

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制定促进校企合作办学法规,推进校企合作制度化。

制定优惠政策,鼓励企业接收学生实习实训和教师实践,鼓励企业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

浅谈校企联合培养模式下的高校人才培养体系构建

浅谈校企联合培养模式下的高校人才培养体系构建

36
探索
统的人才培养方案、目标得到优化改善,从而提升大学生 的综合竞争力。
对 企 业 的 作 用 。如 今 ,企 业 想 要 实 现 可 持 续 健 康 发 展 , 人才是最为重要的。近年来,企业对于人才的培养和引 进越来越重视,逐渐加大了人力资源的开发力度,旨在 将人的潜能充分发挥出来,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支 持。企业在校企联合培养模式下,可以为自身的进一步 发展提供重要的人才支持,使企业职工的专业知识水平 和技能水平得到持续提升。在校企联合培养模式下,还 可以节约企业的培训成本,利用高校的教育资源为企业 的发展提供人才储备。
校企联合培养模式下高校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
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在当前校企联合培养模 式下,高校想要实现高质量发展,构建更加完善的人才 培养体系,就需要积极引进和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需 要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和理念,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基 于 知 识 和 能 力 本 位 出 发 ,以 面 向 市 场 和 社 会 为 立 足 点 , 构建教育思路,结合学科优势,推进应用型、研究型人 才的培养。在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设计时,需要将高校、 企 业 、教 师 、学 生 、一 线 职 工 等 纳 入 进 来 ,通 过 多 方 参 与 , 充分满足当前的社会发展需求。对于不同专业的人才需 求,要通过毕业生反馈、现场观察、问卷调查等多样化 的方式方法进行了解,并结合行业发展趋势,对现有的 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完善。要重视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能力,通过实践锻炼,培养大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和团 队协作能力,为校企联合培养模式的顺利推进、产教融 合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校企联合培养模式的重要性
对于企业和高校来说,在校企联合培养模式下能够贯 彻落实国家的人才强国战略,培养高技能、高素质人才, 通过协同育人实现多方的共同发展。

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必由之路

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必由之路

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必由之路1. 引言1.1 校企合作的重要性校企合作是现代人才培养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产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校企合作通过将学校教育资源与企业实践资源有效结合,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和实践能力培养。

校企合作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实际工作环境和行业需求,使他们在求职和就业过程中更加具备竞争力。

校企合作能够帮助学校更好地了解产业发展趋势和需求,从而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使教育更加贴近市场需求。

最重要的是,校企合作可以促进学校与企业之间的深度合作,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共同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实现教育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和共享。

校企合作对于促进高等教育与产业结合、推动人才培养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

1.2 产教融合的意义产教融合是指学校与企业之间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参与人才培养过程,并将产业需求融入到教学计划中。

产教融合的意义在于能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贴近实际工作环境,更了解行业需求,更具备实际工作能力。

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学校可以及时了解产业发展的需求,调整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更适应市场的就业技能和岗位需求。

产教融合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让他们在校园内就能接触到真实的工作项目,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

在产教融合的过程中,学校和企业之间可以共享资源,互相补充,共同推动人才培养工作。

产教融合的实施能够帮助学校更好地适应产业发展的需求,培养出更符合市场需求的应用型人才,有利于促进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

2. 正文2.1 产业需求带动人才培养产业需求与人才培养密不可分,产业的发展需要人才的支撑和推动,而人才的培养也必须与产业需求相匹配。

产业需求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到人才市场的供需关系,因此校企合作成为了应对产业需求变化的有效途径之一。

产业需求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到人才的需求。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实践与研究-》课题结题报告.doc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实践与研究-》课题结题报告.doc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实践与研究-》课题结题报告.doc《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研究报告许昌工商管理学校二O一四年十二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研究报告《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研究》课题是河南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重点课题。

从立项开始,我们认真做好开题工作,整个实验过程中边研究、边修改、边发展。

通过一年多的探索与研究,加强学校与企业的联系,校企双方互相支持、互相渗透、资源互用。

在市教育局业务主导部门的指导支持下,在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课题实验进展顺利,对校企合作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课题研究基本按原计划要求按时完成,现将课题研究工作的主要情况与研究结果报告如下:一、课题的提出1、“职业教育必须以就业为导向改革创新,要牢牢把握面向社会、面向市场的办学方向”。

即要求中等职业学校办学与就业市场实现零距离对接,这就决定了中职学校和企业必须共同努力培养人才,才能适应企业需求。

一般来讲,中国中职教育校企合作开始于二十世纪80年代,经过30年的实践与探索,我国中职教育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也取得了一些成就,在校企合作的形式和模式上也有一些突破和创新。

但是,和世界上发达国家德国、日本、美国等国相比,我国开展校企合作的时间短、经验不足,和世界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

企业、学校、政府在如何发挥主体地位作用和各自的优势上还存在着许多困境和困惑。

2、国家对中职教育空前重视,中职教育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期。

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对于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002 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提出“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2011 年《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中也明确提出“深化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3、目前关于这个课题的研究虽然比较多,但主要集中在高校领域,而针对中职校企合作的研究较少。

产教融合、双主体育人现代学徒制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广州城建职业学院为例

产教融合、双主体育人现代学徒制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广州城建职业学院为例
2018年9月下半月刊
产教融合、双主体育人现代学徒制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以广州城建职业学院为例
袁其玲
紧跟行业发展,服务广东省旅游业,坚持以“工学结合,项目驱动,知行合一”的人才培养模式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采 用校企“双导师”团队交互训教的方式实施联合在岗培养。本文对旅游管理专业与珠海长隆的产教融合、双主体育人现代学徒制工 作进行探索。
双方按照“双主体”办学要求,实现人力资源互培互兼互 聘。由学校牵头组建旅游管理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共建委员 会,根据教学计划安排,企业派技术骨干与学校开展教学活 动,并定期举办专业技术讲座和技术交流会。双方在人员互聘 共用、双向挂职锻炼、技术研发和专业建设等方面开展深度合 作,成效显著。
进入21世纪,旅游业的发展呈现许多新的变化和趋势,对旅 游专业人才的素质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企业也面临着更多的机 遇与挑战,而迎接挑战的关键因素就是,掌握现代科学知识并富 有挑战与创新精神的适合企业发展和进步的人才。旅游管理专业 现代学徒制模式的探索和实践,我们还在路上,前路坎坷,我们 砥砺前行。
第一,专业和学制:旅游管理专业,学制一般为3年 (2018.9——2021.6),可以实行3~5年弹性学制,每个班人数为 15人以上,共1个班。第二,班级名称:2018级旅游管理专业现 代学徒制班。
(二)认岗跟岗双身份 根据合作单位职业岗位要求,共同制订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 方案,共同委派导师,采用校企“双导师”团队交互训教的方式 实施联合在岗培养,学徒不脱离工作岗位完成学业。企业按协议 规定的标准给予学生相关工资及待遇,学校按企业承担教学任务 支付课酬及相关费用。 第一,实施“双导师”制。学校确定专业教师作导师,指导 学徒理论学习;合作单位选派技术人员作师傅,负责学徒岗位技 能传授。 第二,推行工学结合。学徒期间,学校指导教师按照专业实 习计划和实习大纲中每个岗位的理论知识要求,到实习单位对学 徒进行现场理论教学。带教师傅按照专业实习计划和实习大纲中 每个岗位的技能要求,在企业对学徒进行专业技能教学,促进知 识学习、技能实训、工作实践的融合,推动教、学、做的统一。 ①旅游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班采用“校企双主体工学结 合”“先学后训”的模式,即学徒在校先学习基本知识、理论, 再到合作企业训练技能的工学交替的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

专业群“校企融合五对接”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专业群“校企融合五对接”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专业群“校企融合五对接”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国家示范(骨干)高等职业院校专业群建设对高职院校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专业群各专业的资源整合,有利于形成集群优势、实践教学优势、师资队伍优势、专业特色和品牌优势等。

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系以建设江苏省特色专业群为契机,集中优势专业、优势资源,紧扣学校的大食品产业链,组建了食品设备自动化专业群,并构建了“校企融合五对接”人才培养模式,为现代化的食品生产、食品设备制造等企业培养了大批技术技能人才。

一、专业群“校企融合五对接”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内涵及内容“校企融合五对接”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培养方案与工作岗位对接,根据企业岗位能力需求制定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将行业岗位标准纳入课程体系,实现职业资格证书与行业岗位标准对接[1];模拟真实的生产环境,使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整合产学合作企业与学校教学资源,实现校企教学资源对接;营造良好的企业氛围,实现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

(一)专业与职业对接,校企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专业群与江苏新美星包装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无锡松下冷机有限公司、淮安富士康有限公司、上海鸿得利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苏州亿滋食品集团等国内知名食品与机械行业龙头企业签订合作协议,进行全面、深层次的产学研结合工作,使课程设置更加合理,并且具有可操作性。

(二)引入企业岗位职业标准,实现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2]学历教育和职业资格教育的“无缝”对接是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基本方向,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针对食品设备自动化专业群的服务域以及合作企业,确定学习性岗位,归纳出岗位的核心技能为识图与绘图、维修电工、机电一体化操作工、可编程控制器程序设计师等,将企业的岗位职业标准纳入专业群的课程教学内容,按照职业标准制定相关课程的考核标准[3],实现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

(三)模拟真实生产环境,使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食品设备自动化专业群借助学校江苏省食品工程实训基地,通过对企业生产一线真实生产过程的调研,改变实训环境、重新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校企合作协同育人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校企合作协同育人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校企合作协同育人人才培养模式探索【摘要】校企合作协同育人人才培养模式是当前高等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

本文首先介绍了校企合作育人模式的背景和研究目的,以及其在人才培养方面的重要意义。

接着分析了校企合作的内涵与特点,以及其在培养人才方面所具有的优势。

然后阐述了实施校企合作育人模式的策略,并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和成效评估展示了其在实践中取得的成果。

结论部分强调了校企合作育人模式的重要性,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趋势。

总结指出,校企合作协同育人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模式,对于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关键词:校企合作、协同育人、人才培养模式、内涵、特点、优势、实施策略、案例分析、成效评估、重要性、展望、总结。

1. 引言1.1 背景介绍校企合作是指学校与企业之间建立合作关系,共同育人、培养人才的教育模式。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知识经济的兴起,人才培养已成为各个高校和企业的重要议题。

传统的教育模式已不能完全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校企合作育人模式应运而生。

在过去,学校和企业之间往往相互独立,学校只关注知识传授和学术研究,而企业则注重生产经营和商业利润。

随着人才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学校和企业开始意识到彼此之间的紧密联系和互补关系。

校企合作育人模式的提出和发展,正是为了更好地满足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促进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共赢。

校企合作育人模式的探索和实践,有助于打破传统的教育模式,促进校企共同培养人才的机制创新,推动学生在校园和职场之间的无缝衔接。

通过校企合作育人模式的探索,学校能够更好地了解市场需求,为学生提供更加贴近实际的专业培训和实习机会,同时也能为企业输送更具竞争力的人才。

校企合作育人模式已成为当前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1.2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深入探讨校企合作协同育人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目的,旨在通过对校企合作育人模式的内涵与特点、优势、实施策略、案例分析以及成效评估等方面的探索,从而全面了解校企合作在人才培养领域中的作用与意义。

校企“双主体”协同育人模式的构建①

校企“双主体”协同育人模式的构建①

校企“双主体”协同育人模式的构建①校企“双主体”协同育人模式是指学校和企业共同承担育人任务,通过学校的教学资源和企业的实践资源的有机结合,共同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的育人模式。

这种模式突破了传统的学校教学和企业实训的界限,更好地促进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和就业能力培养。

1.建立校企合作机制校企“双主体”协同育人模式的构建首先需要建立起校企合作机制,实现学校和企业的资源共享和协同育人。

学校可以通过与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共同制定育人目标和培养方案,明确双方的责任和义务。

可以建立校企合作的管理机构和工作团队,专门负责协调双方的合作事务,保障合作的顺利进行。

2.开展校企合作项目校企“双主体”协同育人模式的构建还需要开展具体的校企合作项目。

这些项目可以包括学校与企业合作开展的实践课程、科研项目、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等。

学校可以通过与企业合作开展实践课程,使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能够与企业的实际生产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校还可以与企业合作开展科研项目,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科研实践机会和平台,培养学生的科研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

学校还可以与企业合作建设实习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实训机会,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技能和综合素质。

3.建立学分认定机制对于学生在校企合作项目中所获得的成果和经验,学校需要建立起相应的学分认定机制。

通过制定合理的学分认定标准和程序,将学生在校企合作项目中所获得的学分纳入到学生的学业成绩中,从而更好地激励学生参与校企合作项目,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

4.加强教师团队建设校企“双主体”协同育人模式的构建需要加强教师团队建设。

学校可以通过增加教师的实践能力培训和交流机会,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实践能力,使教师更好地适应校企合作育人的需求。

学校还可以设立专门的校企合作岗位,引进更多的企业高管和技术人员来担任兼职教师,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实践教学和指导。

5.加强校企合作文化建设校企“双主体”协同育人模式的构建还需要加强校企合作文化建设。

基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

基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

基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摘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教育模式是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必由之路,是高职教育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现实要求。

实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必须对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创新。

本文结合目前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教育模式中存在的问题,探索基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机制。

关键词: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一.“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在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必要性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划(2011-2015年)中提出“构建校企共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机制”,关键是走“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之路。

高职教育强调的是培养适应岗位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需要具备很强的操作技能。

要做到这一点,“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教育模式是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必由之路,是高职教育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现实要求。

(一)实施校企合作是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必然选择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环节是整个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部分,旅游管理专业更是要达40%,这也是人才培养水平工作评估中的指标要求。

但旅游管理专业在实践教学中普遍存在着设备有限、资金缺乏、师资薄弱、实习环境不够逼真等问题。

校企合作由于将企业的资源引入,故而能很好的解决以上问题。

首先旅游企业可以为学生提供专业技能训练所需的现场设备、师资或其他条件,并为学生提供就业前企业实际工作的全方位预演,这样不仅增强了学生的职业素质和综合实践能力,而且提高了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其次,校企合作还能促进学校酒店管理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专业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参与企业员工培训,以及指导学生校外实习,不仅能促使教师深入了解旅游企业,而且还能提高教师的动手能力。

这样就有助于教师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调整内容,知道“教什么”以及“如何教”;最后,在校企合作中,将企业专家请进学校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参与日常教学,开办讲座等,都有利于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基于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究与实践——以江西农业大学软件

基于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究与实践——以江西农业大学软件

科技与创新┃Science and Technology&Innovation ·104·2019年第23期文章编号:2095-6835(2019)23-0104-03基于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究与实践——以江西农业大学软件学院为例王颐1,冯爽爽2,符湧3(1.江西农业大学软件学院,江西南昌330045;2.江西财经大学国际学院,江西南昌330013;3.江西农业大学学生工作处,江西南昌330045)摘要: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社会对人才专业技能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地方本科院校应该走出单一素质教育的圈子,加强理论学习培养的同时应契合当前社会形式、促进学生与企业需求的相互适应[1]。

以江西农业大学软件学院“3+1”办学模式作为案例,分析该院系在校企合作模式上的经验。

基于校企合作育人视角,以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为切入点,探索地方本科院校如何通过走校企协同育人的发展道路培养出社会急需的高素质、高质量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协同育人;合作模式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DOI:10.15913/ki.kjycx.2019.23.047近年来,国家在推进校企合作、改善人才培养模式、加快产教深度融合方面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意见,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深化产教融合、产学研结合、校企合作是高等教育,特别是应用型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

2017-12,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提出了“深化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等改革,发挥企业重要主体作用,促进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结构要素全方位融合,培养大批高素质创新人才和技术技能人才,逐步提高行业企业参与办学程度,健全多元化办学体制,全面推行校企协同育人”[2]。

2018-10,教育部发布《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提出“健全教师队伍协同机制,统筹专兼职教师队伍建设,促进双向交流,提高实践教学水平。

校企协同育人人才培养模式实践研究

校企协同育人人才培养模式实践研究

校企协同育人人才培养模式实践研究摘要:高等院校作为科技人才培养与供给的重要输出端,对为社会提供科技创新人才占有首要地位。

为此,高校积极引入了校企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以改进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方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但由于此模式目前尚处于实践探索阶段,还存在诸多问题。

基于此,本文通过对科技创新人才校企协同培养必要性分析的基础上,探讨当前校企协同育人模式的优势及存在的不足,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完善建议,以期为进一步推动校企协同育人培养模式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建议。

【关键词】校企合作;协同育人;课程体系;人才培养1.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模式的必要性分析1.1 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定义和内涵学校与企业建立紧密合作关系,共同制定协同育人方案,共同培养人才,解决传统教学与企业生产实际脱节的矛盾,企业培养和发掘优秀人才,促进学生创业就业,实现学校和企业、学生和社会之间的互利和共赢。

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能促进专业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拉近毕业生与岗位实习与就业的距离,无论是在校生还是即将踏上社会岗位的毕业生,都面临着大量未知且无法界定的岗位问题,人才模式的实施应贯穿学生从入校到走出校门的整个教学培养过程。

1.2校企合作有利于提高实践教学环节质量校企合作一直以来都被职业教育所推崇,产学结合旨在发挥学校和企业自身优势,建立紧密的互动关系,把实际项目与教学课题挂钩,把实践环节教学在方式、场地、教学人员等方面落实到位。

项目引领下的教学能让学生进行真刀实枪的训练,能真正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校企合作的基础是互惠互利,实现双赢,改革以往校方单方依赖企业的做法,实现取长补短、互通有无、共同发展的合作。

1.3校企合作,优化教学资源重视企业资源与工作室的联系,将企业项目不断地引入到工作室,通过和课程教学的融合,促进教学实践,借助项目操作,将系统地统筹计划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方式,也带动教师与教师间,教师与企业一线人员间、教师与学生间等方面的资源优势互补和利用,开展协同教学协同育人,使学生在项目实践中动手能力得到提高.校企协同育人模式的构建,不仅有利于整合各方优势资源,增强学校办学活力,提升企业生产力和竞争力。

校企双元共育的“三段进阶式”人才培养的实践研究

校企双元共育的“三段进阶式”人才培养的实践研究

教育培训校企双元共育的“三段进阶式”人才培养的实践研究伊水涌(宁波市镇海区职业教育中心学校,浙江宁波315201)摘要:校企双元育人是中职学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也是职业教育改革的主流内容。

中职学校开展校企双元共育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是落实十九大精神的重要举措,也是促进中职教育在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中的提升。

“三段进阶式”人才培养培养模式,是学校经过三年实践探索总结的人才培养道路,对中职教育的人才培养具有重要借鉴作用。

关键词:中职学校;校企双元;“三段进阶式”1产教融合下校企双元育人的内容1.1坚持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方式实践出真知,实践也是检验理论的标准,坚持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方式是产教融合下校企双元育人的首要工作内容。

不同于普通高中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中等职业教育的重点是打磨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的是动手能力强的优秀技能人才,工学结合就是最好的培养方式。

在中等职业教育中,学校与企业共同参与人才培养,实现全环节的校企双元共育。

1.2保证实训基地的有效使用实训基地是职业教育开展实习实训教学的重要平台,也是学生磨炼、提高自己专业技能的地方。

《国""""""""""""""""""""""""绩对学生颁发相应的成绩证明,从而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等级。

有了差距以后,在接下来的每一次技能考核中,学生才会有动力去超越其他的学生,学生的欲望也才能够增强。

学生学习更加具有主动性,并且在这种主动性的支配下,学生才能够迎难而上,端正自身的学习态度,同时也更有利于教师开展针对性的教学。

2.4增强学生学习的目的性以学生为中心,以教育目标为动力目教学是建立在理论基础上的一种教育方式。

该种教学模式下,教师和学生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包括几个小目标)…发现学生未被发掘的发展水平,在这个水平基础上不能单独完成该目标,但是通过启发和奋斗可以完成…举个例子,在讲解“汽车零部件”时,教师需要先介绍整个汽车的结构,在这种前提下才可以讲解汽车零部件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