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部分高考模拟题

合集下载

07宋元对峙2025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核心考点

07宋元对峙2025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核心考点

07宋元对峙一、单选题1.(2024·辽宁·高考真题)赦书是朝廷颁布赦令的文告。

宋仁宗天圣二年(1024年),因赦书由书吏抄录多有差错,致使地方州县“错认刑名,失行恩赏”,遂下诏“自今赦书,令刑部摹印颁行”。

由此赦书“勒楷书写本”,经勘读后雕版“印造发递”。

此举有助于()A.扩大朝廷政令推行范围B.提高国家行政管理能力C.强化地方民众法律意识D.完善朝廷文书传递体系【答案】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

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

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朝(中国)。

敕书是皇帝任官封爵和告诫臣僚的文书,材料提到敕书抄录多有差错,导致地方官员在落实敕书诏令时,存在失当的现象,故令刑部摹印颁行,敕书更加规范化和准确化,有利于政令的传递,上下一体,减少失误,故此举有利于提高国家的行政管理能力,B项正确;材料的主旨信息是敕令更加规划化,其推行范围并未因此扩大,排除A项;材料未提及民众法律意识的高低,敕令的规范有利于地方官员的落实和管理,排除C项;“完善”的表述太过绝对,且材料并非强调敕书的传递程序,而是内容的规范,排除D项。

故选B项。

2.(2024·浙江·高考真题)《宋史·职官志》记载:“国初沿五代之制,置使以总国计,应四方贡赋之人……通管盐铁、度支、户部,号曰‘计省’,位亚执政,目为‘计相’。

”该职官是()A.同平章事B.参知政事C.三司使D.转运使【答案】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

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

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代(中国)。

根据题干“盐铁、度支、户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财权,加强了皇权,C项正确;根据所学可知,宋代同平章事、参知政事行使行政权,与“盐铁、度支、户部”不符,排除AB项,宋代转运使负责将地方财赋转运至中央,属于地方官,排除D项。

故选C项。

3.(2024·全国·高考真题)下表所列史书皆涉及南宋初年与金朝关系,研讨这一问题,首先应信重的是()A.《宋史》B.《三朝北盟会编》C.《建炎以来系年要录》D.《宋史纪事本末》【答案】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

2024年统编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中国古代史(宋元—明清)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2024年统编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中国古代史(宋元—明清)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2024年统编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中国古代史(宋元—明清)测试卷一、选择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计48分)1.宋太祖即位后,下诏编写前代史书。

宰相王溥主持编纂的《唐会要》、《周世宗实录》两书于建隆二年(961)完成,王溥主持的《五代会要》成书于乾德元年(963)。

此外,臣僚还撰写了不少关于五代的史籍。

宋初的上述做法()A.凸显了崇文抑武的治国方针B.顺应了加强中央集权的诉求C.助长了因循保守的政治风气D.践行了程朱理学的政治主张2.表1 宋与少数民族政权和议表和议名称两国关系岁币宋辽澶渊之盟(1005年)宋称辽主为弟30万宋夏庆历和议(1044年)夏受封为夏国主25.5万宋金绍兴和议(1141年)宋向金称臣50万宋金隆兴和议(1164年)宋称金主为叔40万宋金嘉定和议(1208年)宋称金主为伯60万导致表1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奉行“守内虚外”的治国理念B.改革失败导致的财政困难C.贯彻“强干弱枝”的统治方针D.放弃以战争手段解决边患3.辽中京大定府始建于1007年,遗址位于今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

研究表明,辽中京城(如图1)规整有序,改变了上京“以东为尊”、随形就势的布局,设有外城、内城和宫城三部分,三重城均只在南墙开门,有贯穿南北的中轴线。

据此可知,辽中京城的营建()A.彻底改变了游牧行国体制B.因地制宜而形成方正布局C.反映出对中原文化的认同图1 辽中京遗址平面图D.体现了辽代文化的二元性4.元朝人认为:“中国”的疆域是元统治地区加上南宋统治的江南;“中国”的人民是汉人和少数民族两大部分;“中国”的文化是农耕文化和草原文化两大系统。

这反映了元朝()A.民族矛盾的缓和B.多元一体格局逐步兴起C.文化的兼收并蓄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5.我国的传统农具到宋元时期已基本完备。

据元人王祯所撰的《农书》记载,宋元时期全国有农具105种,其中有许多是宋元时期改造创新、广泛应用的新式农具,如图2、图3。

高考复习能力提升训练——宋元

高考复习能力提升训练——宋元

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魏晋、隋唐、宋元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13·山东潍坊一模)“唐太宗在未登极前,曾做过尚书令,及太宗即位,朝臣无敢再当尚书令之职,因此尚书省长官尚书令常虚悬其缺。

”这反映出唐代()A.宰相有职无权B.皇权至高无上C.三省六部制不成熟D.尚书省地位下降2.(2013·江苏无锡期中)2010年第一期《中华文摘》载文指出,20世纪90年代“省管县”改革就在浙江开始试点,到现在已经在全国近20个省进行试点。

回顾历史,阅读下表。

秦朝至唐末地方行政建制简表秦朝以郡辖县,地方行政为两级制两汉汉武帝把全国划分为13个监察区,东汉形成“州—郡—县”三级制隋朝废郡,地方行政回到两级制唐末形成了道、州、县三级制上表反映出的主要问题是()A.古代中国政治的诡秘多变,反复无常B.地方行政分层决策中的矛盾与困局C.古代王朝执政能力和效率不断提高D.从秦朝到唐末君主专制不断得到强化3.(2013·山东淄博一模)“宰相制国用,从古然也。

今中书主民,枢密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

故财已匮,而枢密院益兵不已;民已困,而三司取财不已。

”宋代这种情况突出反映了() A.三省六部分工明确运行平稳 B.加强集权导致地方贫弱C.加强君主专制影响行政效率D.宋代实行三权分立制度4.(2013·湖南长沙一模)《隋书·杨尚希传》记载:“当今郡县,倍多于古。

或地无百里,数县并置;或户不满千,二郡分领;具僚以众,资费日多;吏卒又倍,租调岁减;清干良才,百分无二。

所谓民少官多,十羊九牧。

”产生上述历史现象的根本原因是()A.滥设郡县等官僚机构B.官吏的委任超越编制C.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D.官民之比畸形发展5.(2013·浙江丽水一模)三位教师对开元通宝是何时期钱币有不同看法。

甲教师以唐玄宗年号为开元,认为应属于唐玄宗时期;乙教师以《旧唐书》中记载:“武德(唐高祖年号)四年,废五铢钱,行开元通宝钱”为由认为通行于唐朝;丙教师以《中国古钱目录》和钱币实物等进行考证,得出并非仅指唐朝钱币。

2023年高考历史三轮复习:宋元时期(附答案解析)

2023年高考历史三轮复习:宋元时期(附答案解析)

2023年高考历史三轮复习:宋元时期一.选择题(共22小题)1.(2023•佛山模拟)据史料记载:“殿庐幕次(宋代政治活动中的等待场所),三司官为一幕,枢密院为一幕,两省官为一幕……御史中丞则独设椅子坐于隔门之内”。

这表明()A.御史台是最高行政机构B.武将参政权力被彻底剥夺C.空间分割体现事权分化D.因循保守的政治风气浓厚2.(2023•深圳模拟)在元代纂修宋辽金三史过程中,撰述诸臣围绕三个政权的“正统性”问题争论不绝,主要有以下三种意见,最后,丞相脱脱采纳了第三种意见。

这一决定()意见一独尊宋统,仿照《晋书》以宋为正统,以辽金为《载记》。

意见二以辽金为《北史》,两宋为《宋史》,实际上以宋和辽金为南北朝。

意见三三国各为正统,三史各自成书。

A.强调了传统的华夷之辨B.造成了国家的长期分裂C.顺应了民族交融的趋势D.反映了汉法治国的策略3.(2023•湖南模拟)宋代,同桌群聚,同盘而食,各取所需;文人士大夫可以自由结社、朝堂论争,也可以归隐自然、追求自我。

该现象反映()A.民族融合冲击传统礼制B.经济繁荣推动观念变化C.选官制度影响社会习俗D.儒学复兴促进思想解放4.(2023春•焦作期中)从元代开始,中国地方行政制度有“行中书省”(简称“行省”)。

钱穆认为其内在精神是“军事控制”“使全国各省,都成支离破碎,既不能统一反抗,而任何一区域也很难单独反抗”。

据此可知,元代实行行省制旨在()A.加强中央集权B.提升行政效率C.增强边境防御D.平衡区域力量5.(2023春•湖南期中)隋唐五代时期,镇逐渐发展成同时具有经济、军事性质的辖区。

北宋政权建立后,汲取唐末五代以来军阀割据混乱的历史教训,收回地方军权,瓜分了镇将的权力并且罢撤军镇,实行重文轻武政策。

宋代的政策,客观上()第1页(共28页)。

高考“中国古代文明的进一步发展——宋元时期”练习题有答案解析

高考“中国古代文明的进一步发展——宋元时期”练习题有答案解析

高考|“中国古代文明的进一步发展——宋元时期”练习题一、选择题1.中国古代中央集权的强化,往往通过采取弱化相权、完善监察体制、调整中央和地方关系等手段来实现,在这一过程中政治架构的设计与职权的变更较为突出。

下列选项中,在地位和职权上大体相当的一组是()A.东周诸侯国与元行省B.唐政事堂与宋中书门下C.西汉州刺史与明监察御史D.宋提点刑狱司与明通政司2.谣谶是带有一定目的性、被当作预言来传唱的歌谣。

后周时,有人制造“点检做天子”的谣谶,周世宗为绝后患,撤掉殿前都点检张永德,以赵匡胤代之。

后来赵匡胤推翻后周,建立宋朝。

这说明谣谶()A.可以预示历史的走向B.可以改变历史的走向C.与历史现象吻合属于必然D.与历史现象吻合属于偶然3.自秦汉至宋元,中国政治制度变革的总体趋势是()A.地方政府的自主性逐渐被削弱B.国家行政权逐渐转移到君主手中C.宰相逐渐退出权力中心D.世卿世禄的贵族政治逐渐被打破4.北宋初期,行使监察职能的御史弹劾官员时很少涉及宰相。

至北宋中期,御史则与宰相“分为敌垒,以交战于廷”。

这种现象反映了()A.官僚内部斗争集中于相位之争B.宰相位尊权重的传统开始改变C.专制权力得到进一步强化D.监察官员与宰相权力基本对等5.史载,宋太祖某日闷闷不乐,有人问他原因,他说:“尔谓帝王可容易行事耶……偶有误失,史官必书之,我所以不乐也。

”此事反映了()A.重史传统影响君主个人行为B.宋代史官所撰史书全都真实可信C.史官与君主间存在尖锐矛盾D.宋太祖不愿史书记录其真实言行6.“宋沿唐制,亦贵进士科。

然唐时犹兼采誉望,不专辞章。

宋则糊名考校,一决文字而已。

”由此可见,与唐代科举相比,宋代()A.考试程序更加公正B.取士科目有所减少C.进士及第尤为尊贵D.录取人数大大增加7.唐宋时期,江南经济迅猛发展,南宋时全国经济重心已移至江南。

促成这一转变的主要动力之一是()A.坊市制度瓦解B.土地集中加剧C.农业技术进步D.海外贸易拓展8.宋代东南沿海地区出现了一些民间崇拜,如后来被视为海上保护神的妈祖、被视为妇幼保护神的临水夫人等,这些崇拜得到朝廷认可,后世影响不断扩大。

高三统编版高考历史模拟题汇编:宋元时期的经济

高三统编版高考历史模拟题汇编:宋元时期的经济

高三历史高考模拟题汇编——宋元时期的经济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辽宁省鞍山市普通高中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1.如表内容是宋朝皇帝(部分)颁发的一些关于植树的诏令。

宋朝统治者此举意在()时间诏令内容宋太祖建隆元年(960年)“课民种树,定民籍为五等,第一等种杂树百,每等减二十为差,桑枣半之……佐春秋巡视,书其数”宋太宗至道元年(995年)“令诸路州府各据本县所管人户,分为等第,依元(原)定桑枣株数,依时栽种……如将来增添桑土,所纳税课并依元(原)额,更不增加”宋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民种桑柘,毋得增赋……令民即其地植桑榆或所宜木官计其活茂多寡,得差减在户租数,活不及数者罚,责之补种”A.维护小农经济稳定B.增强官民重农意识C.减轻农民赋税负担D.改善乡民生活环境(陕西省渭南市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2.北宋时期,朝廷在江南地区大规模劝导南方农民试种麦、黍、粟等北方旱地作物,到南宋时南方多地种麦有一定规模,出现“却破麦田秧晚稻”的景象:此外,浙东一带农户在早稻未收时,多在稻田的行间种上晚稻。

这说明宋朝()A.南方饮食习惯开始改变B.南方经济优势地位确立C.南方农业经济韧性增强D.人地矛盾危机得以解决(重庆市普通高中2023届高三学业水平选择性考模拟调研(一)历史试题)3.宋代诗人留下众多对乡村田园生活吟咏的诗句,为研究宋代农业生产提供重要的史料。

从下列诗句描述的农业生产现象中,能够得出的结论是()杨万里却破麦田秧晚稻,未教水牯卧斜晖。

陈造半夜天晴一夜雨,前日麦地皆青秧。

曹勋隔岁种成麦,起麦秧稻田。

陆游处处稻分秧,家家麦上场。

A.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提升B.理学思想影响文学创作C.农业生产工具有重大革新D.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四川省凉山州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4.宋朝的瓷器温润如玉,没有任何花纹;而元青花瓷造型大气磅礴,带有伊斯兰风情的缠枝纹装饰,繁复满密的构图,崇蓝尚白的色彩,丰富多样的植物题材,无始无终的‘S’形骨骼,优游不迫的线条。

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拟试题精编一轮通史:魏晋至宋元时期【单元检测】

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拟试题精编一轮通史:魏晋至宋元时期【单元检测】

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拟试题精编【魏晋至宋元时期】一、选择题1.(2018 •东北三省四市教研联合体二模)虽然汉以后,曾有过南北朝的割据局面,但南北政权都争以“中国”为正统。

隋唐两朝,天下一统,在修史时,将历史上分裂的南北政权,都归入“中国”,纳入正史。

据此可知从汉到隋唐()A.统治者注重从法统上坚持统一意识B.南北方形成了共同的民族认同感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统治逐渐加强D.中国的内涵随着时代发展而发展【答案】A【分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解读的能力。

本题以汉到隋唐关于“中国”正统的记载为切入点,要求考生对该历史现象进行合理的解读,考查了“历史解释”学科素养。

根据材料“南北政权都争以中国为正统”“将历史上分裂的南北政权,都归入中国”等信息可知,从汉到隋唐统治者均以“中国”正统地位自居,说明统治者从法统上坚持统一意识,故项正确;在南北朝时期,北方由少数民族统治,南方则是汉民族,并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民族认同感,故项错误;题干主要反映国家的统一认同感,不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问题,项不符合题意,故项错误;题干没有提及“中国”内涵问题,项与材料无关,故项错误。

2.(2018 •广东汕头毕业班质量监测题)汉代,朝廷仅允许三公和大将军开府置佐(设置官署并自行选择任命僚属处理公务)魏晋时期,经朝廷允许,都督和各州刺史皆可开府,出现了“虚立军府,动有百数,五等诸侯,复坐置官属”的现象。

这说明开府置佐()A.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B.造成地方政权机构繁杂C.提高了中央政府行政效率D.导致世家大族垄断政权【答案】B【分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根据所学知识提取相关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题干材料反映的历史现象是由汉代只能允许三公和大将军开府置佐,到魏晋时期地方都督和各州刺史皆可开府,造成“动有百数,五等诸侯,复坐置官属” 的局面,要求考生对该历史现象进行合理的解读,考查了“史料实证”学科素养。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测试:第四单元宋元时期旧人教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测试:第四单元宋元时期旧人教

200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测试第四单元宋元时期(90分钟完卷,总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5小题50分)1.“时方镇阙守帅,稍命文臣权之,又置转运史,通判,为之条禁,文薄渐为精密,由是利归公上而外权削矣。

”其实质目的是()A.削弱朝中大将兵权B.加强皇权C.防止藩镇割据D.使地方上的军、政、财三权分离2.“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薰得游人醉,直把杭州当汴州。

”这是南宋初时的一首著名诗歌,该诗主要()A.反映了南宋都城杭州的繁华B.反映了西湖景色的秀丽迷人C.讽刺了最高当局的腐败,甘愿据守江南一隅D.表达了人民收复失地的强烈愿望3.“既非副贰,又非属官,故常与知州争权。

每云:‘我是监郡,朝廷使我监汝!’举动为其所制。

”材料描述的是()A.西汉的刺史B.北宋的通判C.明朝的锦衣卫D.清朝的军机大臣4.宋神宗在位期间,陕西的一位读书人进京赶考。

这位读书人的经历中,完全不可能发生的情况是()A.在赴京赶考之前,他先是在秋天参加了乡试,第二年春天又参加了省试B.到了京城,参加了殿试,考试内容局限于四书五经的范围C.考试完毕,主考官将试卷上的姓名、籍贯加以密封D.科考后,他被皇帝直接录取,被人们称作“天子门生”5.王安石上谏宋神宗:“今之贫者举息之于官,官薄其息,而民救其乏”,由此实行了()A.青苗法B.募役法C.市易法D.方田均税法6.司马光在《司马温公集》这样写道:“介甫(王安石)文章节义过人处甚多,但性不晓事而喜遂非,致忠直疏远,谗侫辐辏,败坏百度,以至于此。

”司马光认为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主要是()A.变法的措施超越了时代,不合实际B.王安石为人处事不当,用人不适C.王安石过于自信,高傲自大D.急于求成,损害了百姓利益7.北宋中期,东京一带流传着“朝廷无忧有范君,京师无事有希文”(范君指范仲淹,希文是他的字)的民谣,这是因为范仲淹()A.推行新政,获得了各界支持B.重视理财,缓解了积贫局面C.实行赋役合一,减轻了农民负担D.整顿吏治,赢得了百姓赞誉8.北宋时期一首诗写道:“万里耕桑富,中原气象豪。

(新高考)2020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阶段评价检测(四)中华文明的鼎盛——宋元时期

(新高考)2020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阶段评价检测(四)中华文明的鼎盛——宋元时期

阶段评价检测(四)中华文明的鼎盛——宋元时期(时间:40分钟满分: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1.宋神宗元丰改制时,有臣僚建议废除枢密院,仿唐制将军事事务归兵部。

宋神宗以“祖宗不以兵柄归有司,故专命官统之”为由未予允准。

这反映了宋朝( )A.谏议制度的完善B.部院间矛盾尖锐C.中央集权的加强D.重视权力的制衡解析:选D 据材料“祖宗不以兵柄归有司,故专命官统之”可知宋代重视权力的制衡,故选D项;谏议制度是对皇帝的决定提出意见,据材料“有臣僚建议废除枢密院”可知不是谏议制度,排除A项;材料是建议对军事的改革不是部院间的矛盾,排除B项;材料不是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排除C项。

2.元代行省重大事务的议事程序如下:其一,长官拟定所议之事;其二,官员同堂议论;其三,长官综合所议做出裁决;其四,所有议事官员联名签字画押。

这一做法( ) A.便于实现对朝政的控制B.避免了官僚之间的内斗C.制约了行省长官的权力D.提高了行省议事的效率解析:选C 材料中“官员同堂议论”“所有议事官员联名签字画押”表明行省长官不能单独决策,制约了行省长官的权力,故选C项;材料中“行省重大事务”是地方事务而非朝政,排除A项;避免了与材料中“官员同堂议论”不符,排除B项;材料中“官员同堂议论”也会出现争议甚至推诿、扯皮,不一定提高了行省议事效率,排除D项。

3.宋代,关中地区的吕氏兄弟制订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村规民约”——《吕氏乡约》,其中心内容为“德业相劝、过失相规、礼俗相交、患难相恤”。

据此可知( ) A.宋代出现儒释道合流的趋势B.乡约具有道德教化的功能C.宋代乡村治理模式走向成熟D.乡约削弱了乡村宗族势力解析:选B 根据材料“德业相劝、过失相规、礼俗相交、患难相恤”可知乡约有利于邻里乡人互相劝勉共同遵守,以相互协助救济,具有道德教化的功能,巩固了乡村宗族势力,故选B项,排除D项;材料主旨强调乡约,未涉及儒释道的关系,也未将宋代与其他朝代比较,排除A、C两项。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05专题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宋元时期(测)(解析版)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05专题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宋元时期(测)(解析版)

第05专题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宋元时期能力提升检测卷检测时间:60分钟满分:70一、单选题(含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1.(2022·湖南·衡阳市一中模拟预测)苏轼指出:“方今天下……非有乱臣割据四分五裂之忧,而休养生息,常若不足于用。

非有权臣专制擅作威福之弊,而上下不交,君臣不亲。

非有四夷交侵边鄙不宁之灾,而中国皇皇,常有外忧。

”造成这一现状的主要原因是A.对前代问题矫枉过正的结果B.崇文抑武方针造成兵力弱小C.机构重叠导致行政效率低下D.加强中央集权所产生的弊端【答案】D【详解】材料描述的是宋代的财政拮据、君臣离心等现象,这主要是因为宋代初期过度加强中央集权所产生的弊端,D项正确;A项描述过于笼统,排除A项;宋代有冗兵问题,因此兵力并不弱小,排除B项;材料主旨是费用紧张,而非行政效率低下,排除C项。

故选D项。

2.(2022·安徽·合肥一六八中学模拟预测)经筵是专门为皇帝学习经书、史书而开设的课程,汉朝以来即有零散事例,但未成定制。

宋朝经筵逐步走向制度化,除寒暑期外均隔日一讲。

程颐论述经筵的重要性时说:“天下重任唯宰相与经筵,天下治乱系宰相,君德成就责经筵”。

“经筵”制度的形成A.使理学成为了官方哲学B.得益于宰相地位的提高C.使皇权受到了一定制约D.扩大了古代教育的对象【答案】C【详解】根据材料“天下治乱系宰相,君德成就责经筵”可知,经筵制度的形成有利于督促皇帝对品德和功绩的重视,使皇权受到了一定制约,C项正确;理学成为官方哲学是在南宋以后,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宰相地位的提高与经筵制度的形成没有必然的联系,排除B项;经筵制度是对古代皇帝的教育,无法扩大古代教育的对象,排除D项。

故选C项。

3.(2023·湖北·模拟预测)有学者在谈及王安石变法时指出:茶业征榷、盐钞法修订、酒务“实封投状”等专制制度剥夺了大商人“较固(垄断)取利”,民间出现了“凡商旅所有,必卖于市易,或非市肆所无,必买于市易”的现象。

2022高考历史统考模块1第4单元第8讲宋元时期的政治课时跟踪一练而就含解析

2022高考历史统考模块1第4单元第8讲宋元时期的政治课时跟踪一练而就含解析

模块一第四单元第8讲宋元时期的政治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9届湖南衡阳三模)北宋的御史台和谏院合称“台谏”,是中央最主要的监察机构。

台谏官称为“言官”,可直接参与决策、批评政事,既牵制宰相、又约束皇帝。

宋太祖曾规定,“与士大夫共治天下”,“不杀士大夫和上书言事者”。

宋朝的这一传统( ) A.保证了宋王朝长治久安B.助推了士人的参政热情C.完善了古代的监察制度D.有效地制约了君主权力解析:选 B 材料分两层信息,第一层是宋朝台谏官“可直接参与决策、批评政事,既牵制宰相、又约束皇帝”,说明宋朝台谏官权力大,第二层中宋太祖的规定“与士大夫共治天下”“不杀士大夫和上书言事者”,说明宋朝文人地位大大提高,综合两层信息可知宋朝文官位高权重,这便大大助推了士人的参政热情,故选B项;宋朝重文传统只会有助于政治清明,起不到保证宋王朝长治久安的作用,排除A项;材料中宋朝台谏官的权力设置延续了前代制度,因而宋朝这一传统并非是对古代监察制度的完善,排除C项;宋朝台谏官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君主权力,但起不到有效制约的作用,排除D项。

2.(2019届河北石家庄二模)宋代“职”“官”分离,另有“差遣”负责具体事务。

朝廷通过授予“职”来体现文官的特殊地位,其多为进士出身,如太宗时期入龙图阁者,“一经此职,遂为名流”。

据此可知,宋代( )A.国家机关行政效率提高B.中枢权力机构不断完善C.科举制度功能得以加强D.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解析:选 C 通过题干可知,在宋代,文官被朝廷授予“职”来显示其特殊地位,而文官大多为进士出身,说明通过科举考试来取得“职”的功能增强了,故选C项;宋代“‘职’‘官’分离,另有‘差遣’负责具体事务”,可知其行政效率有所降低,排除A项;题干提及了宋代的“‘职'‘官’分离,另有‘差遣’负责具体事务”,并没有详细地介绍其中枢机构的变化情况,排除B项;通过所学知识可知,在秦朝就已经完成了“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转变,排除D项。

届高考历史模拟题通史专题汇编3宋元时期

届高考历史模拟题通史专题汇编3宋元时期

训练3宋元时期训练题一、选择题安徽黄山一模,5)陈恕(宋代)为三司使,“将立茶法,召茶商数十人,俾条陈利害”。

1.(2017·熙宁年间,“其议财也,则商贾市井屠贩之人,皆召而登政事堂”。

这些做法反映当时() A.社会等级秩序弱化 B.政府决策关注民意C.主要税源发生变化D.抑商政策趋于废弛广西桂林、百色、崇左一调,26)宋代商品经济发展较快,国库充实,宋真宗想了解经2.(2017·济发展的具体数字,在多次询问后,宰相李沆将各地的水旱灾情和盗贼情况报告给了真宗。

材料反映了()A.宋代政治危机日益加深B.宋代行政机构效率低下C.相权对皇权有制约作用D.经济发展推动政治民主3.(2017·河南洛阳一模,4)下列是某学者整合的关于宋代的主要资料,由此可见宋代()1宋太祖极力提倡“宰相须用读书人”2对先贤哲人的重视,“命茸修先圣庙”3要求武人读书,“并励武人读书”A.注重“以文治国”B.中央集权加强C.冗官现象严重D.理学影响深远广东湛江一模,26)下图为宋朝画家王居正的《纺车图》,站着的老妇双手忙着引线团,4.(2017·疲惫而沧桑的脸上体现出体谅和爱抚,身上穿着补丁累累的破烂衣服,坐着的村妇一边怀抱婴儿哺乳一边摇轮。

对此解释正确的是()A.民众生活安宁富足B.作者富有现实主义的精神C.棉纺织业发展迅速D.手工业出现新的生产关系5.(2017·贵州毕节一模,25)朱子说,“未有天地之先,毕竟先有此理”,这说明儒学家开始从一个新的角度来思考人间的伦理纲常。

这个新的角度是()A.从政治需要出发B.从天人关系出发C.从万物本原出发D.从人的本性出发安徽淮南一模,27)宋代是雕版印刷术的黄金时代,还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书籍生产和6.(2017·消费成为民生的一项重要内容,全国出现了福建等三大印刷中心。

这种状况表明()A.经济重心南移到珠江流域B.技术进步与社会发展相辅相成C.选官制度取得突破性进展D.手工行业分工呈现精细化趋势重庆一模,26)北宋时,民间娱乐场所需要大量歌词,士大夫的词作便通过各种途径流7.(2017·传民间。

灿烂的宋元文化测试题及参考答案 (1)

灿烂的宋元文化测试题及参考答案 (1)

灿烂的宋元文化测试题及参考答案基础达标1.著名的历史著作《资治通鉴》是一部( )A.纪传体通史B.编年体通史C.纪传体断代史D.编年体断代史2.北宋最著名的词人是( )A.李清照B.陆游C.辛弃疾D.苏轼3.元朝最著名的画家是( )A.吴道子B.张择端C.赵孟頫D.黄庭坚4.宋朝之所以能诞生《清明上河图》最主要的原因是( )。

A.当时的绘画题材广泛B.画家的风格和技巧成熟C.城市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D.人民生活对风俗画的需求5.“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这是哪位词人作品的词句?( )A.李清照B.辛弃疾C.苏轼D.欧阳修能力提升1、元朝时期,被人们称颂其画属于“神品”的画家是()A、苏轼B、赵孟兆页C、李清照D、关汉卿2、元朝剧作家关汉卿的代表作是()A、《牡丹亭》B、《望卢山瀑布》C、《金刚金》D、《窦娥冤》3、辛弃疾胸怀恢复中原壮志的名名是()A、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B、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C、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D、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4、一位想拍北宋东京的城风光及繁华程度的电视剧编,你应该推荐他看()A、《百子嬉春图》B、《秋郊饮马图》C、《芙蓉锦鸡图》D、《清明上河图》5、两宋之交的文学作品反映出的时代是强音是()A、歌颂祖国壮美的山河B、揭露统治者的腐朽C、对人民痛苦生活的同情D、对祖国统一的渴望知识空间李清照李清照济南章丘人,号易安居士。

宋代女词人,婉约派代表。

生于书香门第,在家庭熏陶下小小年纪便文采出众。

对诗词散文书画音乐无不通晓,以词的成就最高。

词清新委婉,感情真挚,且以北宋南宋生活变化呈现不同特点。

前期反映闺中生活感情自然风光别思离愁,清丽明快。

后来因为丈夫去世再加亡国伤痛,诗词变为凄凉悲痛,抒发怀乡悼亡情感也寄托强烈亡国之思。

代表作有《声声慢》、《一剪梅》、《如梦令》等。

其文学创作具鲜明独特的艺术风格,对后世影响较大,称为“易安体”。

知识空间赵孟頫赵孟頫,字子昂,号松雪,松雪道人,又号水精宫道人、鸥波,中年曾作孟俯,汉族,吴兴(今浙江湖州)人。

五代宋元时期高考试题精选

五代宋元时期高考试题精选
D
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 分,最早将台湾纳入其行政管辖范 围的是(00上海)
A.三国 B.隋朝 C.元朝 D.清朝
C
泉州成为我国古代重要的海外贸 易港口是在 (00广东) A.南朝时期 B.隋唐时期 C.宋元时期 D.明清时期
C
下列各项,出现在元代的是 (01春季) A.划全国为25个省级行政区 B.设宣政院管理藏族地区事务 C.设理藩院管理少数民族事务 D.废丞相制、设立三司
D
下列推理属于哪一种情况(02上海) 大 前提:我国古代社会是以汉族为主的 多民族共同组成的。 小前提:“金” 是我国北方女真族建立的政权。 结
论:金军南下客观上加快了社会的发 展。 A.大前提正确,小前提、结 论错误 B.大前提、小前提正确, 结论错误 C.大前提错误,小前提、 结论正确 D.大前提、小前提错误, 结论正确
B
我国东北地区在元代属于(04北京) A.辽阳行省 B.岭北行省 C.宣政院辖区 D.黑水都督府
A
下列材料中,表明中国古代经济
重心南移完成的是(04天津) A.“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 或稔,则数郡忘饥。”B.“扬一益 二。”(扬州商业繁华居天下第一, 益州则居第二)C.“苏湖熟,天下足” D.“买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塘纱。”
B
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 其中“天理”主要指的是(02天津 文综) A.天体运行法则 B.社 会发展规律 C.封建道德规范 和等级秩序 D.“天人感应”理论
C
下列关于《梦溪笔谈》的叙述, 正确的是(02广东) A.记载了许多古代科技成果 B.由明代人编写 C.作者是郭 守D.是记载“靖康之变”的史籍
D.利用季风
D
下列变法改革中,涉及学校教育、 人、才选拔方面的是(00上海 ) A. 王莽改制 B.周世宗改革 C.王安 石变法 D.张居正改革

高考历史宋元时期练习—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高考历史宋元时期练习—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2022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宋元时期练习题一、选择题:1.(2020·北京高考题)宋代自然灾害频发。

王安石认为“以有限之食,给无数之民……有惠人之名,而无救患之实”,无法解决根本问题。

他希望培育农民自身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上有善政而下有储蓄”。

以下措施反映其救荒思想的是①实行均输法②兴建水利工程③鼓励百姓养马④低息借贷钱谷给农民A.①②B.③④ C.①③ D.②④2.(2020·山东高考题)王安石在变法中“募饥民修水利”,以“赈救食力之农”“兴陂塘沟港之废”。

与“煮粥赈灾”“开仓放粮”等赈灾方式相比,王安石此举力图A.尽量减轻政府的救灾负担 B.稳定灾区的社会秩序C.从长远上解决灾民生计问题 D.建立政府抗灾救荒体系3.(2020·全国高考题)宋太祖开宝六年(973年)省试后,主考官李昉徇私录取“材质最陋”的同乡武济川一事被告发,太祖在讲武殿出题重试,殿试遂成常制。

经此事后,宋代科举A.否定了世家大族特权 B.确立了省试考试权威C.完善了考试录取程序 D.提高了人才选拔标准4.(2019·全国高考题)北宋实行募兵制,兵士待遇较为优厚,应募者以此养家糊口,兵员最多时达120多万人。

这一制度A.加重了政府财政负担 B.提升了军队的战斗力C.弱化了对地方的控制 D.加剧了社会贫富分化5.(2018·浙江高考题)元朝的大一统超迈前代,其疆域“北踰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

为实施有效管理,在全国分设十个行省。

行省的设立旨在A.独立民政事务,调动地方政治自主性B.加强中央集权,调整中央与地方关系C.监察地方政治,加强中央对地方控制D.防范宰相擅权,提高中央政府行政效率6. 元朝多沿袭前代的制度,同时又有创新和发展。

下列关于元朝政治制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中书省替代了前代的三省,成为全国最高行政机关B.宣政院是管理西藏地区佛教和军政事务的地方官署C.行省具有地方行政机构和朝廷派出机构的双重性质D.行省制的创立是我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7. 宋仁宗时,范仲淹等人上书称,科举“惟以词藻、墨义取之,加用弥封,不见姓字”,要求外郡推荐考生“须是履行(指行为)无恶、艺业及等者”,且“不弥封试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宋元部分高考模拟题
1.“自汉至唐,犹有授田之制,……盖至于今,授田之制亡矣。

民自以私相贸易,而官反为之司契券而取其直。

” 南宋叶适的言论揭示了
A.自汉到唐一直实行均田制B.政府从直接分田转为立契收税
C.南宋开始出现了土地买卖D.土地买卖税成了政府最大收入
2.我国东南地区,江浙一带,在宋代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谚语,到了明清时期流传着“买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塘纱”的谚语。

这种变化反映了()。

A: 社会经济生产的转型
B: 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
C: 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D: 民间商业繁盛的局面
3. 北宋经学家石介在《中国论》中说:“乃有巨人名曰佛,自西来入我中国;有庞眉名曰聃,自胡来入我中国,各以其人易中国之人,以其道易中国之道……”老聃本是中国人,石介连他也说成“自胡来入我中国”意图是
A.宣传文化兼容,促进文化融合B.佛道夷狄化,以抵制其传播
C.削弱佛道冲击,重建儒家独尊D.激发民族复仇,服务开疆拓土
4. 汤显祖《牡丹亭》题词中写道:“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

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

”下列这段话的解读,正确的是
A.表明文学开始与现实相结合B.是对当时的官方哲学的否定
C.标志着民间文学的正式诞生D.是早期民主思想产生的体现
5. 元代在全国分设十个行中书省,各行中书省
A.其以下的行政区划为州县二级制B.官员定期觐见皇帝并向皇帝述职
C.采取省官相互监督形式进行监督 D.重大的军政要务必须呈报中书省
6. 古代儿童启蒙读本中有这样的内容:“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将相本无种,男
儿当自强。

”这反映了
A.科举制下知识分子以安定天下为己任B.古代知识分子以读书为唯一理想归宿
C.古代知识分子不愿从事科学技术研究
D.科举制度体现了公平公正的社会意识
7. 宋代制定了文官执政的制度,军队不参与政治,军队的元帅亦由文官担任。

宋代实行这一制度的目的是
A.限制武将滥用职权
B.防止地方割据势力的形成
C.保障军事决策正确
D.避免军人于政局面的出现
8. 太平兴国七年(982年)闰十二月诏:“诸路(应作道)州民户,或有能勤稼穑而乏子种与土田者,或有土田而少男丁与牛力者,令农师与本乡里正村耆相度,且述土地所宜,及某家见有种子,某户见有缺丁(男),某人见有剩牛,然后分给旷土,召集余夫,明立要契,举借粮种,及时种莳,俟收成依契约分,无致争讼”。

此诏的颁布
A.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B.消除了日益尖锐的人地矛盾
C.顺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趋势D.促使小农经济逐步走向瓦解9. 理学排斥私心,主张“存天理,灭人欲”,以此来压抑个性,压抑人性。

李贽则认为:“夫私者人之心也。

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无私则无心矣。

”对李贽这一思想认识正确的是
A.宣扬私心为以权谋私者张目B.肯定私心的合理性以宣扬个人自由
C.承认私欲膨胀的合理合法性D.否定公心以彰显反传统的叛逆精神
10. 朱熹、吕祖谦编《近思录》:“自唐虞尧舜禹汤文武周公,道统相传,至于孔子。

孔子传之颜曾,曾子传之子思,子思传之孟子,遂无传焉。

……迨于宋朝,人文再辟,则周子唱之,二程子、张子推广之,而圣学复明,道统复续。

”据此,宋朝时期理学的兴起是为了
A.对抗佛教、道教对儒学的冲击
B.昌明复兴儒学、接续儒学道统
C.发展儒家思想,解决当时的社会问题
D.以儒学凝聚人心,巩固统治
11. 《宋史• 艺文志》,载有宋一代,集部(收历代作家的散文、骈文、诗、词、曲和文学评论等)凡二千三百六十九部,三万四千九百六十五卷,较之自战国迄唐之集部,增二倍有余。

该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封建政府鼓励民间印刷书籍
B.对外文化交流的需要
C.科举考试内容发生较大变化
D.科技、文艺获得较大发展
12. 史家认为,“宋词、宋文、宋画、宋代文玩以及宋代理学,构成一个精致而又森严的贵族世界,而在这一世界之外,别有一种文化形态崛起……”。

“别有一种文化形态”是指()。

A: 科学技术
B: 市井文化
C: 佛道文化
D: 外来文化
4.宋元部分高考模拟题答案
1. 答案
B
解析
分析试题:材料大意是南宋时期授田制被破坏,民间土地私自买卖,政府的职能已从过去的直接以政治权力配置土地转而为土地买卖提供法律保护。

据此本题选 B 项。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土地制度·均田制。

2. 答案
A
解析
A项,根据材料“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可知在宋代江浙一带是全国重要的产粮中心之一,农业发达;“买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塘纱”的谚语说明,到明清时期,江浙一带成为重要的纺织中心。

从产粮中心到纺织中心,体现了这一地区社会经济生产从农业到手工业的转型。

故A项正确。

B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两宋时期我国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完成,且材料中没有体现经济重心的变化。

故B项错误。

C项,材料中反映了明清时期江浙一带纺织手工业的繁荣,但没有体现资本主义的雇佣关系。

故C 项错误。

D项,材料主要反映宋代到明清时期江浙地区社会经济生产由农业到手工业的变化,没有反映民间商业的繁荣。

故D项错误。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A。

易错项分析:本题易错项为D。

考生可能没有正确理解题意,材料只反映了农业和手工业,与商业无关。

3. 答案C
4. 答案B
解析
分析试题: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中的意思是是说爱情的开始往往没有原因,却因为秉着一厢执著而在时间的光影里愈积愈深。

爱情的玄妙之处在于可以让生者悲痛欲死,死者痴怨还生。

如果爱情不能超越生死的界限,那都不能称之为爱情。

显然是对“灭人欲”理学思想的反抗,故选B。

5. 答案B
6.答案D
7. 答案D
8. 答案C
9. 答案B
10. 答案B
11. 答案D
12.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宋代商业繁荣和城市发展对文化的影响,考查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准确理解材料的能力。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宋代商业贸易繁荣,城市发展,商业贸易主体——市民阶层的地位得到很大提升,代表市民心声的市井文化由此兴起,与“精致而又森严的贵族世界”的文化形成鲜明的对比,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