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银川一中2013-201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试卷 生物
理综卷(生物解析)·2014届宁夏银川一中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2014.05)解析
绝密★启用前宁夏银川一中2014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理综试题(银川一中第三次模拟考试)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其中第Ⅱ卷第33~40题为选考题,其它题为必考题。
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上。
2.选择题答案使用2B铅笔填涂,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的标号;非选择题答案使用0.5毫米的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5.做选考题时,考生按照题目要求作答,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对应的题目涂黑。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Al:27 S:32 Fe:56 Cr:52Cu:64【试卷综析】本卷考查了教材中的重点知识:细胞的结构与功能、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伴性遗传、基因表达、变异、胚胎干细胞、基因工程、教材实验等,符合理综的高考要求。
本卷既考查了基础知识,又考查了能力等,与高考试卷的命题特点及能力要求相符。
第Ⅰ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用光学显微镜观察装片时,下列操作正确的是A.将物镜对准通光孔B.先用高倍镜,后用低倍镜观察理科综合试卷第1页(共20页) C.观察颜色浅的材料时用凹面镜和大光圈D.使用高倍镜时,用粗准焦螺旋调节【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
【答案解析】A解析:观察时应先用低倍镜观察后用高倍镜;观察颜色浅的材料时应使视暗些,用平面镜和小光圈;使用高倍镜时,不能用粗准焦螺旋调节,只能用细准焦螺旋调节使物像清晰。
【思路点拨】根据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及步骤作答。
宁夏银川一中2013-201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试卷 生物
宁夏银川一中2013-201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试卷生物一、单项选择题(共42题,1-34每小题1分;35-42单选每小题2分,共记50分)1.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种间关系属于群落水平的研究内容B.随着时间的推移,弃耕的农田可能演替成森林C.群落中动物的垂直分层现象与植物有关D.出生率和死亡率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2.在分析种群年龄特点时,也可将种群的年龄结构分为生殖前期(甲)、生殖期(乙)及生殖后期(丙)三个层级。
比较这三个年龄层级的成员数量在种群中所占的比例,可推测该种群未来的发展情形。
下列各项中,最可能成为濒危物种种群的是()A.甲>乙>丙B.甲>乙=丙C.甲=乙=丙D.甲<乙<丙3.下列活动中所得到的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可能偏小的是()A.标志重捕法调查池塘中鲤鱼的种群密度时,部分鲤鱼身上的标志物脱落B.调查土壤小动物丰富度时,用诱虫器采集小动物时没有打开电灯C.样方法调查草地中的蒲公英的种群密度时,样方线上的个体都被统计在内D.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用血球计数板计数前轻轻震荡试管再取培养液4.用“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的过程是()①选取一个该种群分布比较均匀的长方形地块,将该地按照长度划成10等份,在每份的中央划一个大小为1 m2的样方②选取一个该种群分布比较密集的长方形地块,将该地按照长度划成10等份,在每份的中央划一个大小不同的样方③计数每个样方内该种群数量,取其最大值作为种群密度的估计值④计数每个样方内该种群数量,取其平均值作为该种群密度的估计值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5.下列有关动物丰富度的研究方法,正确的是()A.调查土壤动物丰富度——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B.观察肉眼难识别的小动物——高倍显微镜观察C.统计土壤动物丰富度——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D.调查水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生态缸进行培养6.如图为植物群落生长的分层现象,对此现象解释不正确的是()A.分层现象是植物群落与环境条件相互联系的一种形式B.决定这种现象的环境因素除光照外,还有温C.种植玉米时,因植物群落分层现象的存在,所以要合理密植D.在农业生产上,可以充分利用分层现象,合理搭配种植作物7.疟原虫在人体内只能进行无性生殖,在按蚊体内才进行有性生殖。
宁夏银川一中2014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理综生物Word版含答案
2014届高三高考模拟生物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关于真核细胞生物膜的叙述,正确的是A. 生物膜的特定功能主要由膜蛋白决定B. 构成膜的脂质主要是磷脂、脂肪和胆固醇C. 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产生的ATP均在膜上进行D. 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的膜都参与蛋白质的合成2. 利用麦芽、葡萄、粮食和酵母菌以及发酵罐等,在控制通气的情况下,可以生产各种酒。
右图是利用酵母菌酿酒过程中酵母菌细胞内糖的分解代谢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过程①、②和过程①、③总是同时进行的B.②、③过程分别发生在线粒体基质和细胞质基质C.只进行①、②过程时,一般都有酵母菌数量的大量增加D.通过诱变育种一定能获得高产优质的酵母菌菌株3. 下列关于细胞衰老的叙述错误的是A. 细胞衰老表现为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B. 衰老细胞内染色质固缩会影响DNA复制和转录C. 衰老细胞内酪氨酸酶活性降低导致细胞内色素积累D. 高等植物的细胞分裂素可延缓植物细胞的衰老进程4.蜜蜂种群中雌蜂是二倍体,雄蜂是单倍体。
下图是蜜蜂某些细胞分裂(示部分染色体)示意图,有关判断正确的是A.甲图所示细胞分裂后能形成基因型为AD的卵细胞B.乙图所示细胞分裂一定是减数分裂C.甲、乙两图所示细胞中的染色单体数分别是8条和4条D.甲、乙两图所示细胞中都有2个染色体组5.研究发现两种现象:①给动物注射从某种细菌获得的物质甲后,此动物对这种细菌具有了免疫能力;②动物体内的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在物质乙的作用下,可增殖、分化为浆细胞。
则这两种物质中A.甲是抗原,乙是抗体B.甲是淋巴因子,乙是抗体C.甲是抗原,乙是淋巴因子D.甲是抗体,乙是淋巴因子6.环境容纳量的实质是有限环境中的有限增长,下图曲线Ⅰ、Ⅱ、Ⅲ分别表示某野生动物种群数量超过环境容纳量后,其未来种群数量变化三种可能的情况。
据图判断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 图中“J”型曲线的作用是对照B. 据图分析对种群Ⅲ应采取就地保护措施C. 图中阴影部分表示在生存斗争中被淘汰的个体数D. 据图分析可知,破坏程度:Ⅰ最轻,Ⅱ次之,Ⅲ最重29.(11分)研究小组在环境温度为25℃其它条件均适宜时,测得某植物叶片遮光前吸收CO2的速率和遮光后(完全黑暗)释放CO2的速率(实验一),绘制曲线图甲;为研究环境因素对该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影响,他们继续设计并完成实验二(图乙),图乙是在光照充足且适宜的条件下将植株放在特殊的装置内,测得的数据(吸收或释放CO2的速率是指单位面积叶片在单位时间内吸收或释放CO2的量),回答下列问题:(1)CO2进入叶肉细胞被固定的场所是。
宁夏银川一中2013-201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生物
一.单项选择题(1~30题各1分,31~40题各2分,共50分)1.下列叙述中不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是( )A .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B .地理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C .突变和基因重组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D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2.一个全部由基因型为Aa 的豌豆植株组成的种群,经过连续n 代自交,获得的子代中,Aa 的频率为(1/2)n ,AA 和aa 的频率均为(1/2)[1-(1/2)n]。
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可以肯定该种群在这些年中( )A .没有发生基因型频率的改变B .没有发生生物进化C .发生了隔离D .发生了自然选择3.果蝇的体色毛色(G)对黑色(g)为显性,在某果蝇种群中,基因型为GG 的个体占60%,Gg 的个体占30%,gg 的个体占10%,则g 的基因频率是( )A .10%B .25%C .60%D .75%4.小麦高杆(A)对矮杆(a)为显性,抗病(B)对易感病(b)为显性,右图表示培养矮杆抗病品种的几种途径,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 .过程①的原理是基因突变,最大优点是育种周期短B .过程⑥使用的试剂是秋水仙素,在有丝分裂间期发挥作用C .过程⑤为单倍体育种,可明显缩短育种年限D .④过程的子代中纯合子所占比例是2/35.利用外源基因在受体细胞中表达,可生产人类所需要的产品。
下列能说明目的基因完成了在受体细胞中表达的是( )A .棉花二倍体细胞中检测到细菌的抗虫基因B .大肠杆菌中检测到人胰岛素基因及mRNAC .山羊乳腺细胞中检测到人生长激素DNA 序列D .酵母菌细胞中提取到人干扰素蛋白6.下图表示生物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银川一中2013/2014学年度(下)高二期中考试生 物 试 卷A.自然选择过程中,直接受选择的是基因型,进而导致基因频率的改变B.同一物种不同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能导致种群基因库的差别越来越大,但生物没有进化C.地理隔离能使种群基因库产生差别,必然导致生殖隔离D.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产生生殖隔离的前提条件7. 下列高科技成果中,根据基因重组原理进行的是( )①利用杂交技术培育出超级水稻②通过返回式卫星搭载种子培育出太空椒③通过体细胞克隆技术培养出克隆牛④将苏云金芽孢杆菌的某些基因移植到棉花体内,培育出抗虫棉⑤将健康人的正常基因植入病人体内治疗基因病⑥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处理,获得无子番茄A.①③⑤ B.①②④ C.①④⑤ D.①②⑥8. 如图为人体细胞及其内环境之间物质交换的示意图,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人体内不同部位的液体。
宁夏银川一中2025届高二生物第二学期期末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宁夏银川一中2025届高二生物第二学期期末质量检测模拟试题注意事项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
)1.下列关于细胞结构和物质的描述错误的是()A.细胞均具有磷脂双分子层和蛋白质构成的膜结构B.细胞质中可能含有DNA,细胞核中也可含RNAC.细胞都具有作为蛋白质合成“机器”的核糖体D.DNA和RNA的基本组成单位都是核糖核苷酸2.种群数量特征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①为年龄结构,可以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B.②为性别比例,人类的性别比例接近1∶1C.④为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D.③为种群数量,在自然界中一般呈“J”型增长3.如图是人类某一单基因遗传病系谱图,已知Ⅱ1号个体的家族没有该病的致病基因,则Ⅲ1携带该致病基因的概率为A.1/3 B.2/3 C.0 D.1/64.下列关于胰岛素的合成、加工、运输和分泌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胰岛素分泌的方式是胞吐,需要细胞呼吸提供ATPB.参与该过程的细胞器有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和细胞膜C.该过程前后高尔基体的膜面积基本保持不变D.胰岛素的分泌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结构特性5.下列有关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的叙述,正确的是()A.覆盖全身的皮肤,属于器官层次的描述B.一片森林中所有的松树属于一个种群C.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和最大的生态系统D.高等植物的个体水平以下包括组成个体的系统、器官、组织和细胞6.用含32P磷酸盐的营养液培养动物细胞,一段时间后细胞的下列结构以及化合物均有放射性的是①脱氧核糖②核膜③细胞壁④线粒体基质⑤转运RNA ⑥叶绿体基质A.②④⑤⑥B.①③⑥C.①④⑤⑥D.②④⑤7.下列实验不需要使用显微镜的是A.花生子叶中脂肪颗粒的观察B.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染色体的观察C.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物酒精的观察D.紫色洋葱外表皮细胞质壁分离的观察8.(10分)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自由交配是保持种群基因频率不变的充分条件B.自然选择直接对生物个体的表现型进行选择C.新物种的产生不一定都要经过地理隔离D.“精明的捕食者策略”有利于保持生物多样性二、非选择题9.(10分)培养胡萝卜根组织可获得试管苗,获得试管苗的过程如图所示。
宁夏银川一中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
宁夏银川一中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生物试卷一、选择题(1-20每题1分,21-30每题2分)1.下列关于植物激素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植物激素的效应通过其直接参与的代谢过程体现B.扦插带芽枝条易成活是因为芽能产生生长素C.温特实验证明了造成胚芽鞘弯曲的刺激是IAAD.苹果果实的自然生长与乙烯有关而与生长素无关2.“红柿摘下未熟,每蓝用木瓜三枚放入,得气即熟,并无涩味”,这是宋朝苏轼《植物粗谈•果品》中记录的一种方法.此文中“气”及其功能是()A.指的是CO2,作用是使柿成熟B.指的是赤霉素,作用是去除柿的涩味C.指的是乙烯,作用是促进果实成熟D.指的是生长素,作用是促进果实发育3.下列关于“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除了扦插枝条以外,其他实验条件均要相同B.可用单位时间每根枝条生根数作为记录指标C.每根枝条上应保留有相同数量的芽D.不同的生长素类似物浓度作用不一定产生相同的生根效果4.某同学拟调查一个面积为100hm2草地上某种双子叶草本植物的种群密度,设计了四个调查方案,其中最可行的是()A.计数该草地上该种植物的全部个体数目B.设置1个1m2样方,计数样方中该种植物的个体数目C.随机设置1m2样方若干,计数每个样方中该种植物的个体数目D.在该种植物密集处设置1m2样方若干,计数每个样方中该种植物的个体数目5.关于图中种群数量变化说法错误的是()A.种群J型曲线只有在理想条件下才能出现B.种群呈S型增长过程中,在达到K值之前就是J型增长C.自然状态下种群数量达到600时,种群的增长速率为0D.环境条件变化时,种群的K值也会发生相应变化6.如图所示某湖泊的食物网,其中鱼a、鱼b为两种小型土著鱼,若引入一种以中小型鱼类为食的鲈鱼,将出现的情况是()A.鲈鱼的产量不能弥补土著鱼的减少量B.土著鱼在与鲈鱼的竞争中处于劣势C.浮游动物总量锐减后再急升D.浮游植物总量急升后再锐减7.若生态系统中生活着多种植食性动物,其中某一植食性动物种群个体数量的变化如图所示.若不考虑该系统内生物个体的迁入与迁出,下列关于该种群个体数量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A.若a点时环境因素发生变化,但食物量不变,则a点以后个体数量变化不符合S型增长B.若该种群出生率提高,个体数量的增加也不会大幅超过b点C.天敌的大量捕食会导致该种群个体数量下降,下降趋势与b﹣c段相似D.年龄结构变动会导致该种群个体数量发生波动,波动趋势与c﹣d段相似8.下列有关调查动物种群密度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A.草地中跳蝻的种群密度一般不采用样方法进行调查B.对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最好采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C.运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时,个体被捕捉的概率应相等,而与年龄和性别无关D.对农作物上的蚜虫、植物叶片上的昆虫卵常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9.以下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A.种群中的个体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B.亚热带生长的常绿阔叶林组成一个种群C.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食物链和食物网D.马尾松林地中所有树木构成了生物群落10.下列有关群落演替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到达森林阶段时,群落中还能找到苔藓阶段、灌木阶段的植物种群B.人类活动可以改变演替的速度,但是不能改变方向C.草本阶段各种昆虫进入不会影响群落对环境变化的抵抗力D.群落演替的根本原因在于群落内部,不受外部环境的影响11.有关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A.沙丘、火山岩上进行的演替是初生演替,冰川泥、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是次生演替B.初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无竞争现象,次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竞争现象明显C.通常情况下,初生演替所需时间较长,次生演替所需时间较短D.初生演替能形成森林,次生演替很难形成森林12.关于群落的结构与演替,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可看作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影响的典型实例B.“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应属次生演替的实例C.群落中各种群间不存在地理隔离,因而能进行基因交流D.群落中植物的垂直结构为动物种群分层分布提供了食物、空间等基础13.有一种生态农业模式是在水稻田中养鸭,利用鸭控制稻田中的杂草和害虫,鸭粪用作肥料.下列关于该模式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杂草和水稻是生产者B.鸭与害虫的种间关系为捕食关系C.杂草和水稻的种间关系为竞争关系D.水稻、鸭、害虫和杂草组成了一个农田生态系统14.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得到的能量必然大于消费者得到的B.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对所有捕食者都必然有利的C.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的生物,其体型必然越大D.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的生物,其体型必然越小15.有人发起“多吃素食、少吃肉食”的运动,以支援粮食短缺地区的灾民.运用生态学知识对此的合理解释是()A.多吃肉食会增加心血臂病的发病率B.直接以低营养级的生物为食将消耗生态系统更多的能量C.多吃肉食比多吃素食消耗的粮食总量更多D.节省的肉食可以帮助灾民提高营养水平16.在某草原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中,假设羊摄入体内的能量为n,羊粪便中的能量为36%n,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为48%n,则()A.羊同化的能量为64%nB.贮存在羊体内的能量为52%nC.由羊流向分解者的能量为16%nD.由羊流向下一营养级的能量为64%n17.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具有调节能力,这是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基础B.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可以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C.农田中灭虫主要是为了调整能量流动的方向D.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就越高18.下列有关生态内容的叙述,错误的是()A.在果园中适当增加食物链,能提高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B.低碳生活方式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C.信息传递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D.森林生态系统调节气候的作用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19.某地区常年栖息着30万只鸟类,其中灰掠鸟占了最大优势,数量达10万只之多.灰掠鸟是农林害虫的天敌,喜好群体活动,常集结成庞大的鸟群在天空盘旋,形成壮观的风景.该地区为打造灰掠鸟品牌,计划在林区大规模清除其他树种,并改种灰掠鸟喜居的树种,欲招引20万只以上灰掠鸟,该计划的实施将使该区()A.灰掠鸟种内竞争必然减弱B.鸟的种类必然增加C.农林害虫数量必然大幅度上升D.生态系统的结构必然发生变化20.全球范围内生物多样性有降低的趋势,对此所作的分析不正确的是()A.栖息地减少和栖息地多样性降低是重要原因B.栖息地破碎化造成小种群有利于维持生物多样性C.这种变化是由于新物种产生量小于现有物种灭绝量D.过度的人为干扰导致生物多样性降低21.下列有关生态学观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假如捕食者体型比被捕食者小,则生物的能量关系肯定会构成倒金字塔形B.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向分解者之后,仍可能从分解者身体再流向消费者体内C.两个无人为干扰的天然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较,能量输入和输出的比值越大,分解者的数量越少D.与适当放牧的草原生态系统相比,没有放牧的草原的植物间的竞争激烈程度更大22.如图为碳元素在生态系统中循环的模式图,图中甲、乙、丙表示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箭头表示生理过程.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d过程代表光合作用,b过程代表呼吸作用B.甲所示的营养级在食物链中占有的碳元素最多C.碳元素在甲、乙、丙之间以有机物的形式传递D.碳元素可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反复利用23.如果如图中茎的a侧生长素在曲线B点以下对应的浓度范围内,下列对b侧生长素对应的浓度范围推测较为准确的是()A.在OA段范围内B.在BC段范围内C.在BD段范围内D.在BA段范围内24.生态学家对某地区两个生物种群(Ⅰ和Ⅱ)的存活率进行了调查,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关于对种群Ⅰ和Ⅱ实施重点保护时期的叙述正确的是()A.种群Ⅰ和Ⅱ都为7~10岁B.种群Ⅰ和Ⅱ都为1~10岁C.种群Ⅰ为0~1岁,种群Ⅱ为6~7岁D.种群Ⅰ为1岁以后各年龄期,种群Ⅱ为7岁以后各年龄期25.右图为从温带原始裸地开始的群落演替过程中两种量值的变化曲线.它们表示的是()A.Ⅰ表示草本植物的种类数量,Ⅱ曲线表示整个植被的生物量(质量)B.Ⅰ表示整个植被的生物量,Ⅱ表示草本植物的种类数量C.Ⅰ表示土壤中腐殖质总量,Ⅱ表示植被的种类数量D.Ⅰ表示食肉类的种类,Ⅱ表示食肉类的生物总量26.如图为某一区域M、N两物种的资源利用曲线.(纵横坐标分别表示被M、N两个物种所摄取的食物数量和种类)其中表述正确的是()A.曲线不重叠时,M与N不存在竞争B.b越大,生物适应环境能力越弱C.d<b时,M与N种间竞争激烈D.M、N将呈现“J”型增长27.如图是“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实验中常用的两种装置,叙述不正确的是()A.A装置的花盆壁C和放在其中的土壤之间留一定空隙的目的是便于空气流通B.B装置通常用于对体型较小的土壤动物进行采集C.A装置主要是利用土壤动物趋光、避高温、趋湿的习性采集D.用B装置采集的土壤动物可以放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中28.如图是某森林生态系统物质和能量流向示意图,h、i、j、k表示不同用途的有机物(j是未利用部分),方框大小表示使用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生态系统固定的CO2量等于各h产生的CO2量B.进入该生态系统的CO2量即为生产者固定的CO2量C.流向分解者的k可被生产者直接吸收利用D.流向该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可循环利用29.某研究机构对某区域的一种田鼠进行了调查,所调查样方的总面积为2hm2(1hm2=10 000m2),统计所捕获的鼠数量、性别等,进行标记后放归;3日后进行重捕与调查.所得到的调查数据如下表:捕获数/只标记数/只雌性个体数雄性个体数初捕50 50 28 22重捕50 10 32 18以下是某同学对数据的分析结果,你认为正确的是()A.此调查方法可以用来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物种的丰富度B.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统计的种群密度比实际低C.综合两次捕获情况,该田鼠种群的性别比例(♀/♂)约为7:2D.该地区田鼠的平均种群密度约为125只/hm230.某山区实施退耕还林之后,群落经过数十年的演替发展为树林.图甲、乙、丙分别表示群落演替的三个连续阶段中,优势植物种群数量变化情况.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实施退耕还林措施之后,可增大部分野生动植物种群的环境容纳量B.甲、乙、丙之间为竞争,第三阶段的群落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层现象C.演替中后一阶段优势物种的兴起,一般会造成前一阶段优势物种的消亡D.该过程中,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和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会逐渐提高二、非选择题31.为防治农田鼠害,研究人员选择若干大小相似、开放的大豆田,在边界上每隔一定距离设置适宜高度的模拟树桩,为肉食性猛禽提供栖息场所.设桩一段时间后,测得大豆田中田鼠种群密度的变化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该农田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是,猛禽与田鼠的种间关系是.(2)该生态系统中田鼠的种群密度是由决定的;b点以后田鼠种群密度大幅上升,从田鼠生存环境变化的角度分析,其原因是.(3)与曲线Ⅱ相比,曲线Ⅰ所示环境中猛禽的密度.若在农田周围合理植树可控制鼠害,从而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该生态系统中的关系,使人们从中更多获益.32.生态学家对某个水生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和能量流动情况进行了调查.如图为此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示意图.请分析并回答:(1)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是慈姑与蓝藻,二者的作用是,从而为该生态系统的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鲻鱼和拟龟都能够以蓝藻为食,它们之间存在着关系.(2)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千卡/(米2•年).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中大部分通过和的途径消耗掉,只有大约%的能量能够流到下一个营养级.(3)该生态系统在受到轻微污染时,通过物理沉降、化学分解和,很快消除污染,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和数量不会受到明显的影响,由此体现出生态系统具有能力,从而使系统的和趋于相对稳定.33.人类利用微生物发酵制作果酒、果醋的历史源远流长.请回答下列问题:(1)果酒的制作离不开酵母菌.酵母菌是一类(呼吸类型)微生物;在无氧条件下,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其反应式为.(2)温度是酵母菌生长和发酵的重要条件.利用酵母菌,发酵制作葡萄酒时一般将温度控制在.在葡萄酒的自然发酵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随着酒精度数的提高,红葡萄皮的也进入发酵液,使葡萄酒呈现深红色.在的发酵条件中,酵母菌可以生长繁殖,而绝大多数其他微生物都因无法适应这一环境而受到抑制.(3)醋酸菌是一种好氧细菌,只有当氧气充足时,才能进行旺盛的生理活动.在变酸的酒的表面观察到的菌膜就是醋酸菌在液面大量繁殖而形成的.实验表明,醋酸菌对氧气的含量.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再进一步转变为.(4)果汁发酵后是否有酒精产生,可以用化学试剂来检验.在酸性条件下,该试剂与酒精反应呈现色.34.为了检测饮用水中是否含有某种细菌,配制了如下表培养基配方:蛋白胨乳糖蔗糖K2HPO4伊红美蓝蒸馏水琼脂PH10g 5g 5g 2g 0.4g 0.065g 100mL 15g 7.2(1)该培养基所含的碳源有,该培养基所含的氮源有,该培养基除含碳源、氮源外,还有微生物生长所需要的.(2)通常在培养前要对该培养基进行,若要检测培养基灭菌是否合格,则需设置做对照;然后采用或的方法进行接种.(3)该培养基属于培养基,可以用来而呈现黑色.35.从自然界微生物中筛选某菌种的一般步骤是:采集菌样→富集培养→纯种分离→性能测定.(1)不同微生物的生存环境不同,获得理想微生物的第一步是从适合的环境采集菌样,然后再按一定的方法分离、纯化.培养噬盐菌的菌样应从环境采集.(2)富集培养指创设仅适合待分离微生物旺盛生长的特定环境条件,使其数量大大增加,从而分离出所需微生物的培养方法.对产耐高温淀粉酶微生物的富集培养应选择的培养基,并在条件下培养.(3)在整个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中,一定要注意在条件下进行.(4)如图是采用纯化微生物培养的两种接种方法接种后培养的效果图,请分析接种的具体方法.获得图A效果的接种方法是,图B效果的接种方法是.一同学在纯化土壤中的细菌时,发现培养基上的菌落连成一片,最可能的原因是,应当怎样操作?.36.有些微生物能合成纤维素酶,通过对这些微生物的研究,使人们能够利用秸秆等废弃物生产酒精,用纤维素酶处理服装面料等.研究人员用化合物A、硝酸盐、磷酸盐以及微量元素配制的培养基,成功地筛选到能产生纤维素酶的微生物.分析回答问题:(1)培养基中加入的化合物A是,为微生物的生长提供,这种培养基属于培养基.(2)为了筛选出能产生纤维素酶的微生物,向培养基中加入.(3)在筛选出能产生纤维素酶的微生物之前,可用液体培养基培养,增加微生物的浓度.若获得纯净的菌株,常采用平板划线的方法进行接种,此过程所用的接种工具是,操作时采用灭菌的方法;还可用方法操作.(4)实验结束后,使用过的培养基应该进行灭菌处理才能倒掉,这样做的目的是.宁夏银川一中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生物试卷一、选择题(1-20每题1分,21-30每题2分)1.下列关于植物激素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植物激素的效应通过其直接参与的代谢过程体现B.扦插带芽枝条易成活是因为芽能产生生长素C.温特实验证明了造成胚芽鞘弯曲的刺激是IAAD.苹果果实的自然生长与乙烯有关而与生长素无关考点:植物激素的作用.分析:植物激素:植物体内一定部位产生,从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生长素的功能: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促进果实发育;防止落花落果.乙烯:促进果实成熟.在实验中,把处理过的琼脂块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切面的一侧,结果发现这个胚芽鞘会向琼脂的对侧弯曲生长;如果把没有接触过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小块,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切面的一侧,结果发现这个胚芽鞘既不生长,也不弯曲.由此说明,胚芽鞘的尖端确实产生了某种物质,这种物质从尖端运输到下部,并且能够促进胚芽鞘下面某些部分的生长.解答:解:A、植物激素的效应通过其调节参与的代谢过程体现;故A错误.B、带芽枝条能产生生长素,促进扦插枝条生根;故B正确.C、温特实验证明了造成胚芽鞘弯曲的刺激是生长素;故C错误.D、果实的自然生长过程与生长素有关,成熟与乙烯有关;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植物激素的作用、生长素和乙烯的功能,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学问题.2.“红柿摘下未熟,每蓝用木瓜三枚放入,得气即熟,并无涩味”,这是宋朝苏轼《植物粗谈•果品》中记录的一种方法.此文中“气”及其功能是()A.指的是CO2,作用是使柿成熟B.指的是赤霉素,作用是去除柿的涩味C.指的是乙烯,作用是促进果实成熟D.指的是生长素,作用是促进果实发育考点:植物激素的作用.分析:赤霉素的作用是促进细胞伸长而使植株长高,同时能促进种子萌发和果实成熟;乙烯的作用是促进果实成熟;生长素的作用是促进生长、促进插条生根、促进子房发育成果实.解答:解:A、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不能促进柿子成熟,A错误;B、赤霉素能促进果实成熟,但不是气体,B错误;C、乙烯是气体,能促进果实成熟,C正确;D、生长素的作用是促进果实发育,但不能促进果实成熟,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不同植物激素的作用的比较识记,并应用相关知识进行推理、判断.3.下列关于“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除了扦插枝条以外,其他实验条件均要相同B.可用单位时间每根枝条生根数作为记录指标C.每根枝条上应保留有相同数量的芽D.不同的生长素类似物浓度作用不一定产生相同的生根效果考点: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扦插枝条生根的作用.分析:该实验探究的问题是促进某种植物插条生根的生长素类似物的最适浓度;该实验的自变量是生长素类似物的浓度,无关变量(如枝条长度、生长素类似物处理的时间等)应控制为等量;实验前做一个预实验,目的是为正式实验摸索条件,减少实验误差.生长素能促进插条生根,所以带芽的插条易成活.解答:解:A、除了扦插枝条以外,本实验的自变量是生长素类似物的浓度,A错误;B、由于生长素能够促进生根,因此实验的测量指标最好是枝条的生根数量,B正确;C,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实验中,要除去叶片,但插条可以有3﹣4个饱满的芽,C正确;D、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不同的生长素类似物浓度作用不一定产生相同的生根效果,D 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植物激素对植物生根的影响实验,意在考查学生实验探究能力,考查学生对实验结果分析处理与实验变量、对照组设置的能力,难度适中.4.某同学拟调查一个面积为100hm2草地上某种双子叶草本植物的种群密度,设计了四个调查方案,其中最可行的是()A.计数该草地上该种植物的全部个体数目B.设置1个1m2样方,计数样方中该种植物的个体数目C.随机设置1m2样方若干,计数每个样方中该种植物的个体数目D.在该种植物密集处设置1m2样方若干,计数每个样方中该种植物的个体数目考点:估算种群密度的方法.分析:该草地的面积比较大,直接把该地区的所有该种植物统计一遍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应选用样方法,样方法的注意点是本题解题的关键.解答:解:植物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一般为样方法.该草地上全部个体数全部统计难度较大;只选取一个样方的数目进行调查不具有代表性;一般随机设置 1m2的样方为宜,并且尽量选择多个样方求平均值.故选C.点评:本题着重考查植物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和样方法的注意点,考查了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5.关于图中种群数量变化说法错误的是()A.种群J型曲线只有在理想条件下才能出现B.种群呈S型增长过程中,在达到K值之前就是J型增长C.自然状态下种群数量达到600时,种群的增长速率为0D.环境条件变化时,种群的K值也会发生相应变化考点: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分析:“J”型曲线:指数增长函数,描述在食物充足,无限空间,无天敌的理想条件下生物无限增长的情况.自然界的资源和空间总是有限的,当种群密度增大时,种内竞争就会加剧,以该种群为食的动物的数量也会增加,这就使种群的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增高,有时会稳定在一定的水平,形成“S”型增长曲线.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又称为 K 值.同一种生物的K值不是固定不变的,会受到环境的影响.环境遭受破坏,K值会下降;当生物生存的环境改善,K值会上升.解答:解:A、种群“J”型曲线发生在生存资源、空间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的环境中,则只有在理想条件下才能出现,故A正确;B、种群呈S型增长过程中,在达到K值之前由于有环境阻力的存在,种群增长曲线不是J型,故B错误;。
宁夏省银川一中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含解析
一、选择题:(1-30题每个1分,31—40题每个2分,共50分)
1. 依据生理特点,鉴别一个正在进行有丝分裂的细胞是植物细胞还是动物细胞,最可靠的方法是检查它的( )
A.DNA的自我复制B.自身的蛋白质合成
C.细胞质分成两部分的方法D.是否出现星射线
2。
在低等植物细胞中,当发生有丝分裂时,出现在核附近并且决定细胞分裂方向的结构是( )
A.高尔基体
B.游离的核糖体C。
线粒体D。
中心体
3。
处于有丝分裂过程中的动物细胞,细胞内的染色体数(a),染色单体数(b),DNA分子数(c)可表示为右图所示的关系,此时细胞内可能发生着()
A。
中心粒移向两极B。
着丝点分裂
C。
细胞板形成D。
DNA分子进行复制
【答案】A
4. 下列关于基因重组的说法,正确的是()
A.基因重组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
B.基因重组能够产生新的基因
C。
非等位基因的互换可导致基因重组 D.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可以发生重组
5.保证两个子细胞中染色体形态和数目与亲代细胞完全相同的机制是()
A。
染色体复制 B.着丝点分裂 C.纺锤体牵引D。
ABC均起作用
6.只分裂不分化的细胞是()
A.胚的外胚层细胞B.胚的内胚层细胞C.癌细胞D.成人的脑细胞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在个体发育过程中,大多数细胞能够正常地完成细胞分化。
但是,有的细胞由于受到致癌因子的作用,不能正常地完成。
宁夏银川一中高二下册第二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含答案【精编】.doc
银川一中(下)高二期末考试生物试卷命题人: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50分)1.毛细血管壁细胞和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分别是①血液和组织液②血浆和组织液③淋巴和血浆④淋巴和组织液A.①④B.②③C.②④D.①③2.下列生理过程不能发生在人体内环境中的是A.葡萄糖不完全氧化分解产生乳酸B.兴奋传递过程中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C.抗体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D.激素与靶细胞的结合3.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A.饮水不足,抗利尿激素增加会导致内环境稳态失调B.内环境的成分中含有CO2、尿素、血红蛋白、神经递质等C.内环境中的血浆、淋巴、组织液等成分稳定时,机体达到稳态D.细胞内外液Na+、+分布不均匀是神经纤维兴奋传导的基础4.右图中A、B代表人体内的物质,①②③④代表体液。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若组织细胞为胰岛细胞,则饥饿时①比④处胰高血糖素浓度低B.若组织细胞为脑细胞,则①比④处CO2浓度高C.若组织细胞为骨骼肌细胞,则B可代表乳酸D.若组织细胞为垂体细胞,则A可代表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5.研究表明,同一突触小体中可能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递质,此现象称为递质共存现象。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同一突触后膜上可能存在多种受体B.共存的递质可能起协同作用也可能起拮抗作用C.兴奋在突触中的传递有赖于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D.兴奋在突触中的传递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传递功能6.美国研究人员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肥胖可能与大脑中多巴胺的作用有关。
多巴胺是一种重要的神经递质,在兴奋传导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下列有关兴奋传导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突触前神经元释放多巴胺与高尔基体、线粒体有关B.突触小体可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C.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后,将使突触后膜的电位逆转D.兴奋只能以局部电流的形式在多个神经元之间单向传递7.人体细胞外Na+浓度高于胞内,而+浓度胞内高于胞外。
如图表示神经细胞兴奋前后对Na +和+的通透性情况。
宁夏银川一中 高二下册第二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含答案【精校】.doc
银川一中(下)高二期末考试生物试卷一、选择题: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出生率死亡率是种群最基本的特征B.银川一中校园内的全部花草树木构成一个群落C.利用黑光灯诱捕法可以调查跳蝻的种群密度D.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成分和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2.某片成熟竹林里竹子长势整齐,没有明显的高株和矮株,可以说这个群落在垂直结构上A.有分层现象B.无分层现C.分层不明显D.分层未开始3.为调查某池塘中草鱼的种群密度,用网捕获了70条鱼,其中草鱼20条,做标记后放回池塘.半个月后又捕获了20条鱼,其中有标记的草鱼6条,没有标记的草鱼12条,则该池塘中草鱼大约有A.7条B.20条C.25条D.60条4.用培养瓶培养黑腹果蝇,观察成虫数量的变化,结果如表所示:时间(天) 1 5 9 13 17 21 25 29 33 37成虫数(只) 6 10 28 71 131 207 270 302 327 341 根据图中的数据分析,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第13~25天,成虫数量增长快的主要原因是个体生长加快B.第17~29天,成虫增长率上升死亡率下降C.第21~37天,成虫增长率的下降与种群密度的改变有关D.第1~37天,成虫数量呈“J”型增长5.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甲、乙种群在一段时间内数量变化情况.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两个种群能量流动方向是甲→乙B.M时甲种群的出生率小于死亡率C.两个种群数量变化说明了信息传递是双向的D.两种群数量波动幅度减小说明生态系统正在衰退6.下列关于实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为调查不同时间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分别在白天和晚上取同一地块的土样B.利用小动物的避光、避热性,收集土样中的小动物时可采用带灯罩的热光C.许多土壤小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D.对于无法知道名称的小动物,不可忽略,应记录下它们的特征7.下列关于“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的相关操作,错误的是A.培养液和培养用具必须经过严格的灭菌处理B.从瓶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之前,应将培养瓶轻轻震荡几次C.为了方便酵母菌计数,培养后期的培养液应先稀释后再计数D.应在每天的同一时间从同一培养瓶中吸出等量培养液进行计数8.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A.种群密度B.水平结构C.垂直结构D.丰富度9.在群落的演替过程中,各种昆虫及其他小动物开始进入生物群落的阶段是A.地衣阶段 B. 苔藓阶段C.草本阶段D.灌木阶段10. 生活在一个生物群落中的两个种群(a、b)的数量变化如右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a种群与b种群为捕食关系,a种群依赖于b种群B. a种群与b种群为竞争关系,竞争程度由强到弱C. a种群为“S”型增长,其增长受本身密度制约D. b种群为“J”型增长,始终受到a种群的制约11. 当一条蛇捕食了一只青蛙后,从生态学角度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完成了物质循环B.蛇破坏了生态平衡C.青蛙不能适应环境D.青蛙的能量流向了蛇12.右图表示a、b、c三地区森林土壤有机物分解状况,则分解者的作用强弱依次是A. a>b>cB. c>b>aC. c=b>aD. a>c=b13.探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所采用的方法是A.样方法B.标志重捕法C.取样器取样调查法D.实验室培养法14.图示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呈“J”型增长,在有环境阻力条件下,呈“S”型增长,下列关于种群在某环境中数量增长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A.当种群数量到达e点后,种群数量增长率为0B.种群增长过程中出现环境阻力是在d点之后C.图中阴影部分表示克服环境阻力生存下的个体数量D.若该种群在c点时数量为100,则该种群的值是40015.a→b→e→d是某生态系统的一条食物链,测得a,b,c,d四种生物所含能量分别为m1,m2,m3,,m4.对这一食物链中能量流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a所固定的太阳能为流人该食物链的总能量B.m1,m2,m3,m4之和为该食物链的总能量C.四种生物所含能量多少是a>b>c>dD.能量沿该食物链单向流动16.某种植物原产于南美洲,生性喜光、善于攀援、生长迅速,后引入我国某地,导致入侵地许多植物被其覆盖后因缺少阳光而死亡。
宁夏银川一中12-13学年高二下期末考试-生物.
宁夏银川一中12-13高二下期末考试生物一、选择题(共45小题,1-40题每小题1分,41 -45题每小题2分)下列野生生物资源的利用,表现为间接使用价值的是(A. 药用价值B.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C. 作为基因库D.提供工业原料2. 下列几项动物的行为中, 不能起到同种个体之间交流信息作用是蜜蜂的舞蹈动作 B.蜂王释放的特殊分泌物C. 鸟类的各种的鸣叫声D•乌贼受到威胁时释放墨3.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中的“物质”,一般指的是组成生物体的各种化合物 B.各种有机物C. 各种基本元素D.各种无机物4. 连接生命世界和无机自然界的两个重要环节是()生产者和非生物成分 B.消费者和非生物成分C. 生产者和消费者D.生产者和分解者5. 下列各项不属于生物多样性价值的是(A. 用芦苇、秸秆做原料造纸B. 将抗虫基因转入棉花体内培育转基因抗虫棉c.以石油产品为原料生产化纤D.引进嵯螂消除草原上成灾的牛羊粪便6.下列关于蓝藻提前现身巢湖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造成此次生态灾难的主要原因是外来物种入侵,蓝藻大量繁殖B.岀现这种情况的根木原因是人类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C.此次蓝藻事件将对该水域的生物多样性造成严重破坏D.在湖水中投放虾、蟹等以藻类为食的动物将有利于提高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7.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下列措施最合理的是()A.通过生物技术手段,转化淀粉生产可再生能源B.发展生态农业,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C.使用化学农药防治病虫害,保证粮食稳产D.大力开垦湿地,扩大粮食种植面积8.我国三峡工程所提供的清洁.廉价、强劲.可再生的电能,相当于每年燃烧3000万吨原煤的火力发电厂生产的电能。
因此,三峡工程有助于控制()①温室效应②二氧化硫的排放③口色污染④烟尘⑤氮氧化合物的排放A.①③④B.②④⑤C.①©④D.③④⑤9.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其分类依据A.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B.组成生物的细胞结构10. 火灾常给森林带来较大危害,但是在某些国家有时对寒带地区森林中的残枝落叶等进行有限度的人工火烧,以对森林进行资源管理, 这种人工火烧的主要目的是(11. 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的生物,其体型必然越小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的生物,其体型必然越大12. 将一个在光下保持稳定的小生态瓶,移入黑暗中保持较长时间。
银川一中学年度二期末考试 2.doc
银川一中2014/2015学年度(上)高二期末考试生物试卷一、单项选择题(1-30每题一分,31—40每题两分,共50分)1。
下列实例可以说明细胞具有全能性的是A。
皮肤被划破后,伤口重新愈合B。
蜥蜴受攻击断尾后重新长出尾部C。
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产生各种血细胞 D.胡萝卜组织块经离体培养产生完整植株2。
一般情况下,下列有细胞周期的是①成熟的红细胞②叶肉细胞③皮肤的生发层细胞④根尖分生区细胞⑤神经细胞⑥造血干细胞⑦口腔上皮细胞⑧洋葱表皮细胞A.①②③ﻩ B。
③④⑥ﻩ C.④⑤⑦ﻩ D.⑥⑦⑧3.下列细胞和分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细胞是细胞增殖的过程.在生物的一生中,细胞旺盛的时期是胚胎期和生长发育期B。
细胞分化是细胞形态、结构、功能发生持久、稳定性的变化,特定组织细胞的过程,胚胎时期细胞分化达到最大程度C. 在生物的个体发育过程中,既有细胞的又有细胞的分化D。
高度分化后的细胞结构无改变,因而具有全能性4. 下列有关衰老细胞特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衰老的细胞新陈代谢速率B。
在衰老的细胞内有些酶的活性降低C.衰老的细胞呼吸速率减慢 D.细胞膜通透性改变,使物质运输功能降低5。
癌症是癌细胞在机体内恶性增殖恶性肿瘤及其相关症状的一种疾病,下列癌症的叙述,哪一项是不正确的A.癌细胞是由体内正常细胞的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被致癌因子激活所产生的B.由于癌细胞容易分散和转移,所以手术摘除癌肿的患者仍有复发的可能C.对手术治疗后的癌症患者进行放疗和化疗,是为了杀死患者体内残余的癌细胞D。
从上看,有的治癌药物的药效在95%以上,因而癌症的治疗并不困难6. 下列不属于细胞凋亡现象的是①霜冻导致香蕉植株死亡②蝌蚪发育成为青蛙过程中尾部消失③寄主细胞因病毒的增殖释放而死亡④花瓣的自然凋落A。
①②B。
②④C.①③ D.③④7.腺细胞能够合成蛋白,不能合成唾液淀粉酶,而唾液腺细胞正相反.对这一现象的解释是A.唾液腺细胞没有合成蛋白的基因ﻩB.腺细胞没有合成唾液淀粉酶的基因C.两种细胞都有合成蛋白、唾液淀粉酶的基因D.两种细胞中相关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8.下列有关对照实验设置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
高二生物上期中-宁夏银川一中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及答案生物试题及答案08
银川一中2013/2014学年度(上)高二期中考试生物试卷一、选择题(1-30每题1分,31-40每题2分共50分)1. 没有成形细胞核的生物和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分别是()A.大肠杆菌与蓝藻B.大肠杆菌与病毒C.大肠杆菌与酵母菌D.酵母菌与病毒2.下列四组生物中,细胞结构最相似的是()A.变形虫、水绵、香菇B.烟草、草履虫、青霉菌C.小麦、番茄、大豆D.酵母菌、灵芝、豌豆3.在观察装片时,由低倍镜换成高倍镜,细胞大小、细胞数目、视野亮度的变化() A.变大、变少、变暗 B.变大、变多、变亮C.变小、变多、变暗 D.变小、变多、变亮4.膝跳反射活动的完成说明多细胞生物完成复杂生命活动依赖于()A.单个细胞活动B.人体各系统配合C.神经细胞独立活动D.各种分化的细胞密切配合5.脂质在生物体内的含量较少,但具有重要的作用。
下列有关脂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脂肪中C、H、O含量很高,N、P含量很少B.由于脂肪中C、H所占比例较高,因此是生物体内主要的能源物质C.细胞内外的液体环境和磷脂分子的性质决定了磷脂分子在细胞膜中呈双层排列D.胆固醇跨膜运输时需要消耗能量6.赖氨酸的分子式为C6H14O2N2,则赖氨酸的R基为()A.—C4H10N B.—C4H10O C.—C4H10ON D.—C5H11N7.如图是某蛋白质分子的结构示意图,图中“”表示不同种类的氨基酸,图中A链由21个氨基酸组成,B链由19个氨基酸组成,图中“—S—S—”是在蛋白质加工过程中由两个“—SH”脱下2个H形成的。
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该蛋白质多样性的主要原因是氨基酸的排列顺序B.该蛋白质分子中至少含有两个羧基C.图中“—”代表的化学键是在高尔基体中形成的D.形成该蛋白质分子时相对分子质量减少了6868.肝糖元经过酶的催化作用,最后水解成()A.麦芽糖B.乳糖C.葡萄糖D.CO2和H2O9.水稻叶肉细胞中的DNA主要存在于()A.细胞质B.细胞核C.线粒体D.叶绿体10.下列能与斐林试剂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的是()①葡萄糖②果糖③蔗糖④麦芽糖⑤淀粉⑥纤维素A.①②⑤B.②③④C.①⑤⑥D.①②④11.下列有关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唾液腺细胞与汗腺细胞相比,核糖体数量较多B.唾液腺细胞与心肌细胞相比,线粒体数量较多C.生命活动旺盛的细胞与衰老的细胞相比,内质网不发达D.叶肉细胞中的高尔基体数量一般比唾液腺细胞多12.下列关于生物膜转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在细胞内的具膜结构中,膜的转化是不可逆的B.小泡成为具膜结构的一部分要靠膜融合C.一种结构的膜成为另一种结构膜的一部分与膜的流动性无关D.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是膜之间转化的前提条件13. 某种毒素因妨碍细胞呼吸而影响生物体的生活,这种毒素可能作用于细胞的()A.核糖体B.细胞核C.线粒体D.细胞膜14.用碘液、苏丹Ⅲ染液和双缩脲试剂测得甲、乙、丙三种植物的干种子中三大类有机物颜色反应如下表,其中“+”的数量代表颜色反应深浅程度,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 乙种子中主要含蛋白质B. 苏丹Ⅲ染液和相应的物质的颜色反应为橘黄色C.在观察颜色时有可能用到光学显微镜D.这三种试剂使用时均不需要水浴加热15.观察叶绿体或线粒体都需要制作临时装片,在制作临时装片时,必须先让盖玻片一侧先接触水滴,然后轻轻盖上,这样操作的主要目的是()A.防止实验材料移动B.防止水溢出C.避免出现气泡D.增加装片透明度16.对蝾螈的染色体进行分析,发现用DNA酶才能破坏染色体的长度,即破坏染色体的完整性,使它成为碎片,若改用蛋白酶则不能破坏染色体的长度。
2025届宁夏银川市第一中学生物高二下期末监测试题含解析
2025届宁夏银川市第一中学生物高二下期末监测试题考生须知: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
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
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
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
)1.图1、图2为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两种细胞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图中两个细胞都能产生两种子细胞B.图中两个细胞均处于有丝分裂前期C.图中引起姐妹染色单体上存在等位基因的原因可能相同D.图中两个细胞的染色体组数不同2.图a、c表示细胞中的两种结构,b是它们共有的特征。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若b表示双层膜结构,则a、c肯定是叶绿体和线粒体B.若b表示细胞器中含有的核酸,则a、c肯定是叶绿体和线粒体C.若b表示产生水分子的生理过程,则a、c不可能是核糖体和高尔基体D.若b表示磷脂,a、c肯定不是核糖体和中心体3.“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需要质量分数为8%的盐酸,下列关于盐酸的作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增大细胞膜的通透性B.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C.调节染色液的PH D.加速核蛋白的水解,使DNA和蛋白质分离4.下列有关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正确的是()A.个体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B.不能进行基因交流的生物属不同物种C.基因重组不能为生物进化提供材料D.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5.下列关于哺乳动物胚胎发育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A.胚胎发育的起点是受精卵B.卵裂期胚胎的总体积并不增加C.囊胚中内细胞团的细胞具有发育的全能性D.原肠胚进一步扩大导致透明带破裂的过程叫孵化6.大面积烧伤护理不当时,易发生感染而引起严重后果,这主要是由于()A.非特异性免疫能力减弱B.特异性免疫能力减弱C.体液大量损失D.营养物质得不到及时补充7.如图所示装置测定种子萌发时进行的细胞呼吸类型。
2025届宁夏银川一中生物高二下期末复习检测试题含解析
2025届宁夏银川一中生物高二下期末复习检测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与优生的叙述,正确的是A.男性群体中苯丙酮尿症的发病率高于女性B.可借助染色体分析诊断胎儿是否患猫叫综合症C.精神分裂症患者病因只跟基因有关D.女性生育年龄越低,胎儿先天畸形率越低2.ATP在生物体的生命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下列有关ATP的叙述,不正确的有几项①人体成熟的红细胞、蛙的红细胞、鸡的红细胞中均能在细胞呼吸第二阶段合成ATP②若神经元内K+浓度偏高,为维持K+浓度的稳定,细胞需消耗ATP③ATP去掉三个磷酸基团后与构成DNA、RNA中的碱基“A”是同一物质④ATP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直接供能物质,但在细胞内含量很少⑤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过程中不消耗ATP⑥ATP中的能量可以来源于光能、化学能,也可以转化为光能和化学能A.0项B.1项C.2项D.3项3.如图是有关生态系统的概念图,①②③分别是()A.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的种类、生态系统的结构B.生态系统的种类、生态系统的成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C.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D.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种类、食物链和食物网4.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是①抗体、血浆蛋白和尿素②血红蛋白、O2和葡萄糖③葡萄糖、CO2和胰岛素④激素、神经递质和氨基酸A.①③B.①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5.将洋葱表皮放入一定浓度的硝酸钾溶液中,其细胞便发生质壁分离,不久这些细胞又逐渐发生质壁分离复原,其原因是A.细胞液的溶质透出细胞B.质壁分离后的细胞只允许水分进入C.K+和NO3-离子进入了细胞D.水分和溶质自由地进出细胞6.细胞内蛋白质合成的部分过程如图所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银川一中2013/2014学年度(下)高二期末考试生物试卷命题人:刘英波一、单项选择题(共42题,1-34每小题1分;35-42单选每小题2分,共记50分)1.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种间关系属于群落水平的研究内容B.随着时间的推移,弃耕的农田可能演替成森林C.群落中动物的垂直分层现象与植物有关D.出生率和死亡率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2.在分析种群年龄特点时,也可将种群的年龄结构分为生殖前期(甲)、生殖期(乙)及生殖后期(丙)三个层级。
比较这三个年龄层级的成员数量在种群中所占的比例,可推测该种群未来的发展情形。
下列各项中,最可能成为濒危物种种群的是()A.甲>乙>丙B.甲>乙=丙C.甲=乙=丙D.甲<乙<丙3.下列活动中所得到的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可能偏小的是()A.标志重捕法调查池塘中鲤鱼的种群密度时,部分鲤鱼身上的标志物脱落B.调查土壤小动物丰富度时,用诱虫器采集小动物时没有打开电灯C.样方法调查草地中的蒲公英的种群密度时,样方线上的个体都被统计在内D.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用血球计数板计数前轻轻震荡试管再取培养液4.用“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的过程是()①选取一个该种群分布比较均匀的长方形地块,将该地按照长度划成10等份,在每份的中央划一个大小为1 m2的样方②选取一个该种群分布比较密集的长方形地块,将该地按照长度划成10等份,在每份的中央划一个大小不同的样方③计数每个样方内该种群数量,取其最大值作为种群密度的估计值④计数每个样方内该种群数量,取其平均值作为该种群密度的估计值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5.下列有关动物丰富度的研究方法,正确的是()A.调查土壤动物丰富度——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B.观察肉眼难识别的小动物——高倍显微镜观察C.统计土壤动物丰富度——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D.调查水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生态缸进行培养6.如图为植物群落生长的分层现象,对此现象解释不正确的是()A.分层现象是植物群落与环境条件相互联系的一种形式B.决定这种现象的环境因素除光照外,还有温度和湿度等C.种植玉米时,因植物群落分层现象的存在,所以要合理密植D.在农业生产上,可以充分利用分层现象,合理搭配种植作物7.疟原虫在人体内只能进行无性生殖,在按蚊体内才进行有性生殖。
人被感染疟原虫的按蚊叮咬后可患疟疾。
在水中,按蚊幼虫(孑孓)以藻类和细菌为食,同时又被鱼类捕食。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疟原虫与人是寄生关系B.疟原虫与按蚊是共生关系C.藻类属于生产者,孑孓和鱼类属于消费者D.鱼类与藻类既存在捕食关系,也存在竞争关系8.关于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A.人类活动可以影响演替的方向和速度B.森林阶段动物的分层比灌木阶段的简单C.初生演替可发生在从来没有植被分布的地带D.森林阶段对太阳光的利用比灌木阶段更充分9.如图所示为自然环境中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下列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 d处波动可能是因为出生率和死亡率变动所致B. “竭泽而渔”会使鱼的数量下降至b以下,使生态系统发展停滞甚至崩溃C. 灭鼠时如果仅杀死一半的老鼠,可能效果适得其反D. c处种群个体数量不再上升的原因与环境容纳量无关10.巨尾桉具有速生、高产的特点。
某地区将天然林全部砍伐烧毁,大量单一种植巨尾桉,对环境造成不利的影响。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天然林替换成巨尾桉林的过程属于初生演替B.天然林替换成巨尾桉林后物种丰富度增加C.巨尾桉林比天然林的抵抗力稳定性高D.在巨尾桉林中混种其他林木有利于改善该地区环境11.下列食物网中,其营养结构最不易被破坏的是()12.如图所示是一个陆地生态系统食物网的结构模式图。
下列各项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此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有2个,是该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B.若丙种群数量下降20%,辛种群不会发生明显变化C.在该食物网中辛占有3个营养级D.既存在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的只发生在丁和辛、丙和乙之间13.有关物质循环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只有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才能进入生物群落B.只能通过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才能返回无机环境C.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先后进行D.无机环境的物质可以被生物群落反复利用14.根据如图所示碳循环的部分过程进行的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A.参与①过程的生物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B.②过程增强后①过程随之增强故不能通过增强②减少大气中的CO2C.生物群落内部碳循环的物质形式是含碳的有机物D.人类减少对③的依赖是当前缓解温室效应的重要措施15.如图为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简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甲是生产者,乙是消费者B.该生态系统是一个开放的系统C.能量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并进入系统,可以热能形式输出D.甲、乙和分解者所贮存的能量之和是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16.下列有关生态学内容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在果园中适当增加食物链,能提高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B.低碳生活方式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C.信息传递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D.森林生态系统调节气候的作用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17.如图表示a、b、c三地区森林土壤有机物分解状况,则分解者的作用强弱是()A.a>b>c B.c>b>aC.c=b>a D.a>c=b18.在葡萄种植园内,葡萄与毛豆、花生等矮生作物间作套种,并放养了以杂草和昆虫为食的土鸡。
以下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A.只需输入太阳能即可维持该生态系统的稳定B.与单一种植葡萄的园区相比,病虫害降低C.间作套种提高了光能的利用率D.葡萄园内常利用荧光灯来诱杀害虫,灯光是一种物理信息19.图中a、b、c、d表示某生态系统的四种组成成分,箭头表示各成分之间参与碳循环的关系,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a和c所包含的所有种群构成群落B.c1的同化量越大,流向c2的能量就越少C.d不一定是原核生物D.b中碳含量增加将减缓温室效应20.如图所示为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部分示意图,①②③④各代表一定的能量值,下列各项中不正确的是()A.①表示流经生态系统内部的总能量B.从能量关系看②>(③+④)C.一般情况下,②为①的10%~20%D.生物与生物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不可能逆转,所以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性21.在某草原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中,假设羊摄入体内的能量为n,羊粪便中的能量为36%n,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为48%n,则()A.羊同化的能量为64%nB.贮存在羊体内的能量为52%nC.由羊流向分解者的能量为16%nD.由羊流向下一营养级的能量为64%n22.蟑螂喜好在夜间出来活动。
科学家把蟑螂放在实验室里,人为地将实验室的白天和黑夜加以颠倒,大约经过一个星期,蟑螂就在人造的“黑夜”时间活动(尽管实际上是白天)。
这个实验说明 ()A.蟑螂能感受物理信息的改变B.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之一C.化学信息可以影响蟑螂的行为D.蟑螂可以感受一切信息刺激23.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错误的是()A.在一块牧草地上播种杂草形成杂草地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B.在一块牧草地上通过管理提高某种牧草的产量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C.在一块牧草地上栽种乔木形成树林后,其恢复力稳定性下降D.一块弃耕后的牧草地上形成灌木林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24.下列有关环境保护的叙述,正确的是()A.互花米草原产美洲,引入到江苏沿海等地种植后迅速扩散属于生物入侵B.生物多样性的丰富程度与自然选择无关C.遗传多样性较低的种群适应环境能力强D.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体现了其直接价值25.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用河水、池泥、水藻、植食性小鱼、广口瓶、凡士林等材料制作了3个生态瓶(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甲瓶中的小鱼很快死亡是因为瓶内分解者数量过少B.乙瓶中的生物存活的时间相对较长C.丙瓶中的分解者主要存在于河水及池泥中D.若想维持生态平衡,丙瓶不应放在黑暗中26.“猪—沼—茶”是华南山地丘陵地区常见的生态农业模式,由种植(茶树)、养殖(猪)、农户(人)和沼气生产(微生物)四个子系统构成。
该生态农业模式()A.是由茶树、猪、人和微生物组成的生态系统B.实现了物质和能量在系统中的多级循环利用C.使整个生产过程进入了废物资源化的良性循环D.注重系统内部的自我调节作用,不需要外部投入27.下列事例中,属于恢复力稳定性的是()A.由于滥砍乱伐,长江流域森林面积急剧减少,引发了百年不遇的洪涝灾害B.当天气干旱时,草原生态系统中的动植物种类和数量一般不会有太大变化C.乡村一个池塘,每天都有人到池塘边洗东西,可第二天早晨池水依然清澈如故D.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闯入某大型肉食动物后,生态系统的各组分相互作用直到恢复28.以下操作用到接种环的是()A.平板划线操作B.系列稀释操作C.涂布平板操作D.倒平板操作29.下列叙述不属于玫瑰精油理化性质的是()A.化学性质稳定,难溶于水B.易溶于水,难溶于有机溶剂C.组分复杂,主要包括萜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D.淡黄色具有天然玫瑰花香30.果酒和果醋制作过程中,发酵条件的控制至关重要,相关措施正确的是()A.葡萄汁要装满发酵瓶,造成无氧环境,有利于发酵B.在葡萄酒发酵过程中,每隔12 h左右打开瓶盖一次,放出CO2C.果酒发酵过程中温度控制在30 ℃,果醋发酵过程中温度控制在20 ℃D.在果醋发酵过程中,要适时通过充气口充气,有利于醋酸菌的代谢31.下列有关平板划线接种法的操作错误的是()A.将接种环放在火焰上灼烧B.将已冷却的接种环伸入菌液中蘸取一环菌液C.蘸取菌液和划线要在火焰旁进行D.划线时要将最后一区的划线与第一区的划线相连32.下列有关微生物培养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高压蒸汽灭菌时,锅内压力一般为10 kPaB.倒平板时,培养基高度约为培养皿高度的2/3C.实验结束后带菌培养基应灭菌后再倒掉D.接种固体培养基时应将菌种接入培养基内部33.关于菌种的临时保藏方法描述正确的是()A.涂布到平板保存B.放在-20 ℃的冷冻箱中保存C.和甘油充分混匀后保存D.将菌种接种到固体斜面培养基先培养再保存34.下列不属于菊花茎切断植物组织培养特点的是( )A.快速无性繁殖技术B.能筛选具有优良变异的新品种C.不改变原植物的基因型D.需脱分化和再分化培养35.某研究机构对某区域的一种田鼠进行了调查,所调查样方的总面积为2 hm2(1 hm2=10 000 m2)。
统计所捕获的鼠数量、性别等,进行标记后放归;3日后进行重捕与调查。
所得到的调查数据如下表:以下是某同学对数据的分析结果,你认为正确的是()A.此调查方法可以用来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物种的丰富度B.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统计的种群密度比实际低C.综合两次捕获情况,该田鼠种群的性别比例(♀/♂)约为7∶2D.该地区田鼠的平均种群密度约为125只/hm236.下图为不同培养阶段酵母菌种群数量、葡萄糖浓度和乙醇浓度的变化曲线,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曲线AB段酵母菌呼吸发生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B.曲线BC段酵母菌呼吸的方式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C.曲线CD段酵母菌数量下降主要原因是营养物质的消耗和乙醇的积累D.统计酵母菌数量时,先向血细胞计数板的计数室中滴加培养液再加上盖玻片37.某种群死亡率如图中曲线Ⅱ,出生率如图中曲线Ⅰ,则()A.种群在c点之前呈J型增长,c点之后呈S型增长B.种群数量增长最快的时期是a时期C.c时期此种群的个体总数达到其生活环境负荷量D.曲线表明种群数量变化受食物的影响38.如图表示共同生活在一起的两个种群,一个种群主要以a为食,另一个种群以b为食,它们所吃的食物有些是共同的,以c表示(图B表示A经过自然选择形成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