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科学(教科版)】水到哪里去-学习任务单 (1)

合集下载

科教版三年级上册《水到哪里去了》科学教案

科教版三年级上册《水到哪里去了》科学教案

科教版三年级上册《水到哪里去了》科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科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材第四单元《水的奥秘》中的第二课时《水到哪里去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水的三态变化,掌握水的蒸发和凝结现象,以及探究水在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的循环过程。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水的三态变化,知道水在不同状态之间的转换过程。

2. 通过观察和实验,掌握水的蒸发和凝结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了解水在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的循环过程,提高学生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水在不同状态之间的转换过程,以及水在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的循环过程。

重点:掌握水的蒸发和凝结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水、热水、冰块、烧杯、玻璃片、滴管、放大镜、温度计、湿布、干布等。

学具:每组一套水、热水、冰块、烧杯、玻璃片、滴管、放大镜、温度计、湿布、干布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展示一个湿布和一个干布,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之间的区别。

引导学生思考:湿布上的水为什么会变干?水去哪里了?2. 新课导入(1)教师引导学生回忆之前学过的水的三态变化,巩固基础知识。

(2)教师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水在不同状态之间的转换过程,如冰融化成水、水蒸发成水蒸气等。

3. 例题讲解教师出示例题:“在一个烧杯中放入冰块,观察冰块慢慢融化的过程。

思考:冰块为什么会融化?融化后的水去哪里了?”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讨论,得出冰融化成水,水蒸发成水蒸气的结论。

4. 随堂练习(1)让学生观察热水蒸发的过程,并记录下来。

(2)让学生动手操作,将冰块放在玻璃片上,观察冰融化的过程。

(2)教师拓展讲解水在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的循环过程,提高学生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六、板书设计1. 水的三态变化:固态、液态、气态2. 水的蒸发和凝结3. 水的循环过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日常生活中水的循环现象,如湿衣服晾干、水烧开等,并记录下来。

教科版小学科学最新三年级上册科学1.1 水到哪里去了(习题)

教科版小学科学最新三年级上册科学1.1 水到哪里去了(习题)

《水到哪里去了》练习题1、填空题。

(1)如右图所示取两杯等量的水,并在杯外壁上标出水位线,甲杯杯口敞开,乙杯杯口用塑料薄膜封住,然后将它们同时静置于同一个通风且向阳的地方2天。

①我们可以观察到甲杯中的水面会(填“低于”“等于”或“高于”)水位线,原因是甲杯中的水变成跑到中了。

②我们还会观察到乙杯杯口的塑料薄膜内侧有出现,原因是乙杯中的水先变成往上跑,当遇到杯口塑料薄膜时,又变成附在薄膜上。

(2)科学上,我们把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叫做;水蒸气遇冷形成小水滴的现象叫。

(3)请在下图中填写水和水蒸气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甲乙2、判断题。

(1)湿衣服被太阳晒一天就变干了,是因为衣服上的水被太阳吸收了。

()(2)我们教室里的空气中没有水热气,海面上的空气中有水蒸气。

()(3)水蒸气是水的另一种存在形态。

()(4)露水、白云、雾气都是由水蒸气遇冷凝结而成的。

()(5)水会变成水蒸气,水蒸气不能变成水。

()3、选择题。

(1)水缸里的水过段时间就会减少些,最主要的原因是()。

A.被小鱼喝掉了B.跑到空气中去了C.流到鱼缸外面了(2)冬天,我们在室外呼吸时,时常能看见从嘴里呼出一团”白气”,这“白气”其实就是()。

A.空气B.水蒸气C.小水珠(3)下列现象中,属于蒸发现象的是()。

A.露珠逐渐消失B.电熨斗冒“白气”C.冰雪遇暖消融4、培优训练(1)一位同学在吃雪糕时,看到雪糕周围冒“冷气”,由此他联想到了冬天用开水泡方便面时碗里冒“热气”的情景。

以下是他对“冷气”和“热气”的思考,其中正确的是()。

A."冷气”和“热气”本质是相同的,它们都是小水珠变成的水蒸气B.“冷气”和“热气”本质是相同的,它们都是水蒸气变成的小水珠C.“冷气”和“热气”本质是不同的,前者是小水珠,后者是水蒸气⑤无论是严冬还是酷暑,在使用冷暖空调的房间的窗户玻璃表面,总会出现一些小水珠。

关于这种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夏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内表面B.冬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内表面C.无论冬夏,小水珠都附着在玻璃的内表面参考答案1、(1)①低于水蒸气空气②小水珠水蒸气小水珠(2)蒸发凝结(3)2、××√√×3、BCA4、B5、B教科版三上科学。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1《水到哪里去了》优质课教案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1《水到哪里去了》优质课教案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1《水到哪里去了》优质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水到哪里去了》这一课是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课。

本课主要通过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探究水的消失现象,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了解水的三态变化,以及水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循环过程。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操作,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周围的环境有一定的认识。

他们在生活中已经接触过水的不同状态,对水的三态变化有初步的了解。

但是,对于水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循环过程,可能还没有深入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出发点,引导他们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深入了解水的消失现象,以及水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循环过程。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水的三态变化,知道水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循环过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水的消失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水的三态变化,水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循环过程。

2.难点:水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循环过程的理解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关注水的消失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水的不同状态,了解水的三态变化。

3.实验法:学生进行实验,探究水的消失现象。

4.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实验结果,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具:课件、实验器材(如杯子、水、盐等)。

2.学具:实验记录本、画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自然界中水的循环过程,引导学生关注水的消失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学生观察水的不同状态,引导学生了解水的三态变化。

3.操练(10分钟)学生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水的消失现象,探究水的三态变化。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1.1《水到哪里去了》教案与反思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1.1《水到哪里去了》教案与反思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1.1《水到哪里去了》教案与反思一. 教材分析《水到哪里去了》这一课是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的第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水的状态变化和水的循环过程。

教材通过生动的插图和简单的实验,引导学生探究和发现水的秘密,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他们对水并不陌生,生活中处处都有水的存在。

但是,他们可能并没有深入思考过水为什么会从液态变成气态,或者从气态变成液态。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水的状态变化,以及水的循环过程。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水的状态变化和水的循环过程。

2.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思考的能力。

3.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水的状态变化和水的循环过程。

2.运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观察水的状态变化。

2.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实验观察结果。

3.生活实例法: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六. 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水、容器、热水、冰块等。

2.课件:水的状态变化和水的循环过程的图片或视频。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水的状态变化和水的循环过程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思考:水为什么会从液态变成气态,或者从气态变成液态?水是如何从地表流向海洋的?2.呈现(10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水的状态变化。

每组实验包括将水加热至沸腾,观察水的状态变化;将水放入冰块中,观察水的状态变化。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实验观察结果。

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水的状态变化的原因。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问:水为什么会从液态变成气态,或者从气态变成液态?水是如何从地表流向海洋的?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水的状态变化和水的循环过程在我们生活中有哪些应用?例如,为什么夏天洒水可以降温?为什么云会下雨?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水的状态变化和水的循环过程的重要性。

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1.1《水到哪里去了》教案

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1.1《水到哪里去了》教案

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1.1《水到哪里去了》教案一. 教材分析《水到哪里去了》这一课是科学三年级上册的第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水的循环过程。

教材通过简单的实验和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引发学生对水循环的兴趣,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探究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他们对身边的自然现象充满好奇。

但是,对于水的循环过程,他们可能还没有明确的认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并通过实验来验证水的循环过程。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水的循环过程。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探究的能力。

3.培养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水的循环过程的理解和掌握。

2.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引发思考。

2.实验法: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验证水的循环过程。

3.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实验心得。

六. 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水、杯子、盆、毛巾等。

2.教学课件:水的循环过程的图片和视频。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水的循环过程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关注水的循环。

2.呈现(5分钟)教师展示实验材料,提出问题:“你们知道水为什么会消失吗?它到底去哪里了?”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水的消失现象,并尝试解释原因。

4.巩固(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实验过程,总结水的循环过程。

5.拓展(5分钟)教师提出拓展问题:“水还可以以哪些形式存在?它在自然界中的循环有什么意义?”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水的循环过程和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

7.家庭作业(5分钟)学生回家后,和家长一起进行一次水的循环实验,并记录实验过程和心得。

8.板书(5分钟)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进行板书设计,突出水的循环过程和实验操作步骤。

教学过程每个环节所用的时间为:导入5分钟,呈现5分钟,操练10分钟,巩固5分钟,拓展5分钟,小结5分钟,家庭作业5分钟,板书5分钟。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1.1《水到哪里去了》教案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1.1《水到哪里去了》教案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1.1《水到哪里去了》教案一. 教材分析《水到哪里去了》这一课是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的第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水的状态变化,以及水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材内容丰富,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探索科学奥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

他们在生活中已经接触过水的一些基本状态变化,如冰冻、蒸发等,但对水的微观结构和水在生活中的应用还不够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已有经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水的状态变化,知道水在不同状态下的特点。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实验的能力。

3.引导学生关注水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水的状态变化及其特点。

2.水在生活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观察水的状态变化。

2.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实验结果和感受。

3.生活实例法: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了解水在生活中的应用。

六. 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水、杯子、加热器、冰块等。

2.课件:水的状态变化图片、视频等。

3.黑板:用于板书关键词。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水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水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

提问:“你们知道水在不同状态下的特点吗?”2.呈现(5分钟)进行实验:将一杯水加热至沸腾,观察水的状态变化。

同时,将一杯水放入冰块,观察水的状态变化。

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水在不同条件下的状态变化。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水的状态变化。

要求每组选定一种实验方法,如加热、降温等,并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4.巩固(5分钟)讨论:引导学生分享实验结果,讨论水在不同状态下的特点。

提问:“水为什么会发生状态变化?”、“水在不同状态下的用途有哪些?”5.拓展(5分钟)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举例说明水在生活中的应用。

【最新版】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作业本全册参考答案注意核对目录

【最新版】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作业本全册参考答案注意核对目录

【注意新目录】教科版—上作业本:参考答案第一单£水舟答案1.1水到哪里去了活动记录工活动记录2潦党练习L (1) C;⑶ A;(3)C 2, B1.2水沸腾了活劫诏录薛觉练习L A 2.C 3.A 4.C13水结水了活动圮录1物庾 赞他 的急奘化 *翱安牝 翼神唾《七水冲外向内L (1) B ⑴ A (3)A 2.0 3.01.4 求融化了活动记录1温度变化出您变化结税变化 控他发现先升蔚,口匚忖融%,弁一4保持 辛。

良肉冗1帚 化后.遥度才叠 啜上升同志f 海态变小冰在融化时,票吸收外界 黑量活动记录2二C 1田 3.A 4.B 5J0实践拓展;W 在泳上搬盐;⑵ 在冰上撒上化冻剂]⑶ 把冰葭碎“小1.5 水能漕解多少物质活动记录:数据暗我的发现:食益和小亦打在水口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

食盐比小苏打强. 课觉练王1. B LH 3.0 4.C 5JC 6.B料颗施A1.6加快溶解-果堂练用 课堂维为噩以下Ffr0匚并的潘叠一囿急 ft 球活动记录1:热水快冷水慢活酬记短2:搅拌快不搅拌慢课堂练习1.打打/ ”的有(工)3(3)2.C3. (1)要圈的有:搅拌棒,碎冰糖,冷水,搅拌棒,冰糖快⑵小1.7混合与分离课堂练习1, A Z,B 3, (1)左边二三脚架;右边;酒精灯⑶ G ⑶ A 科学陶读:D-B-A-CL8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活动记录1活动记录2国略:热水中的气球鼓起来,再放入冷水中琏进去“(如杲直接放冷水中变化不大r 课哪练习1. B 2,B 3.A单元练习B C&) A;CL A 2.C 3.⑴ A ⑵用;B ⑶ B ; A (4)Cs(6)C 4. Cl) C (2)B ⑶ C: ⑷① J②区③ J④“⑤ J⑥K 5. U)A;B;DC) A 出C3)C(4)A ;C ⑸ C算二单元《空气》答案1,感受空气。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与反思-1.1 水到哪里去了|教科版(1)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与反思-1.1 水到哪里去了|教科版(1)

《水到哪里去了》【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蒸发现象,并分析得出蒸发要吸收热量的科学原理。

比较蒸发和沸腾的异同。

2. 培养学生动手实验能力,会用实验的方法解决问题。

3.体验乐于探究,勇于表达的科学品质。

【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探究活动,切实认识到蒸发要吸收热量的科学原理。

难点: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分析蒸发要吸收热量的科学原理。

【课前准备】教师:制作课件,搜集资料,准备实验器材。

学生:观看教师准备的课前预习课件,回答问题,为上课做准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认识蒸发师: 这是什么实验?水在沸腾一段时间以后,质量会不会减少?水变成什么了?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不用加热水也能变成水蒸气的现象。

师:课前我们一起来做个游戏,(老师在黑板上用水写一个“水”字),大家仔细的观察有什么现象?生;观察、回答。

师:水慢慢的消失了,水变成了什么?它又跑到哪里去了?生:水慢慢变成水蒸气飞散到空中师随手板书:水→水蒸气师:水是什么条件下变成水蒸气的呢?给它加热了吗?生:没有,就是在现在的温度下。

我们并没有給它加热这样的温度叫做平常温度。

师:我们就把在平常温度下水慢慢变成水蒸气飞散到空中,这种现象叫做蒸发。

二、师生互动学新知1.证明蒸发吸收热量。

师将水涂抹在手背上。

师:这些水会蒸发吗?生:会。

师:手会有什么感觉呢?自己试一试。

生纷纷回答:凉凉的。

师:凉凉的,说明你身体的热量减少了,是什么吸收了你身体的热量呢?生:水蒸发吸收了热量。

师:看来水的蒸发的确是吸收了你身体的热量,那么是不是所有的蒸发都要吸收热量?生答:师:老师这里有一支温度计,如果温度计的读数上升说明了什么呢? 如果温度计的读数下降说明什么?师:老师这里有温度计、酒精,酒精放在空气中会不会蒸发呢?酒精蒸发的时候是吸收热量还是放出热量呢?怎样用实验证明你的结论呢?生:讨论、汇报、实验。

师:温度计的读数下降说明什么呢?生:发现蒸发过程中都有吸热的现象。

2、认识比较蒸发和沸腾的异同师:我们以前学过的什么现象和蒸发有些类似?生:沸腾师:对,那么,蒸发和沸腾一样吗?他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呢?生:讨论、交流汇报。

科教版三年级上册《水到哪里去了》科学教案(1)

科教版三年级上册《水到哪里去了》科学教案(1)

科教版三年级上册《水到哪里去了》科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科教版三年级上册《水到哪里去了》单元,主要围绕水的三态变化进行教学。

教学内容包括:1. 章节内容:第一章《水是宝贵的资源》第三节《水的变化》。

2. 详尽内容:引导学生了解水的三态(液态、固态、气态)及其相互转化过程;探究水在不同环境下的蒸发、凝结、融化等现象。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水的三态名称、特点及其相互转化过程。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认识到水的重要性,养成节约用水、爱护水资源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水的三态变化过程及其应用。

2. 教学重点:掌握水的三态名称、特点,理解水在不同环境下的变化现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烧杯、冰块、热水、干布等)。

2. 学具:笔记本、铅笔、实验报告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干旱地区缺水的图片,引导学生认识到水的重要性,引出本节课主题。

2. 新课导入:(1)讲解水的三态名称、特点。

(2)演示实验:通过冰块融化、热水蒸发、干布吸水等实验,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水的三态变化。

3. 例题讲解:(1)出示例题:小明在冬天发现一杯水放在室外结成了冰,请问这是水发生了什么变化?(2)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得出答案:水从液态变为固态,即凝固。

4. 随堂练习:(1)出示练习题:请举例说明生活中水的三态变化。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水到哪里去了?2. 板书内容:(1)水的三态:液态、固态、气态(2)水的三态变化:蒸发、凝结、融化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举例说明生活中水的三态变化。

(2)为什么说水是宝贵的资源?2. 答案:(1)例:冰块融化成水,水蒸发成水蒸气。

(2)水是生命之源,人类生活、动植物生长、工农业生产都离不开水。

1.1水到哪里去了2023-2024学年三年级上册科学同步教案(教科版)

1.1水到哪里去了2023-2024学年三年级上册科学同步教案(教科版)
教师备课:
深入研究教材,明确水的三态变化及其原理的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
准备教学用具和多媒体资源,确保水的三态变化原理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设计课堂互动环节,提高学生学习水的三态变化原理的积极性。
(二)课堂导入(预计用时:3分钟)
激发兴趣:
提出问题或设置悬念,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进入水的三态变化学习状态。
布置作业:
根据本节课学习的关于水的三态变化原理的内容,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提醒学生注意作业要求和时间安排,确保作业质量。
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介绍与本节课教学内容相关的内容,知识点要全面,不要写教材无关的内容。
-《水的循环》科普视频:通过视频,学生可以直观地了解水循环的全过程,包括蒸发、凝结、降水等环节。
-观看《节约用水》教育视频:学生可以观看《节约用水》教育视频,了解节约用水的重要性,学习日常生活中节约用水的方法和技巧。
-进行“水的三态变化”实验探究:学生可以在家中或实验室进行水的三态变化实验,如冰冻水实验、蒸发实验等,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课堂小结,当堂检测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水的三态变化及其原理,通过观察、实验等科学方法,理解了水在不同温度下的状态变化。水的三态变化是自然界中的一种普遍现象,对我们的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我们了解了水的三态变化原理,知道了液态水在温度升高时会变成气态水,在温度降低时会变成固态水。我们还通过实验观察了水在不同温度下的状态变化,加深了对水的三态变化原理的理解。同时,我们也学习了水循环的过程,了解了水是如何在自然界中循环的,知道了水的重要性,以及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希望同学们能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水的三态变化及其原理,能够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做到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

《水到哪里去了》教学教学设计-1.水到哪里去了-三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

《水到哪里去了》教学教学设计-1.水到哪里去了-三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
九.教学评价与反馈
1. 课堂表现: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提问情况、回答问题的准确性等,评估学生的课堂表现。例如,学生是否积极参与小组讨论,是否能够准确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2. 小组讨论成果展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他们提出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与小组成员的合作情况等。例如,学生是否能够积极参与小组讨论,提出有见地的观点,并与小组成员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合作。
具体内容包括:
1. 水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
2. 水的相变现象:冰化成水、水蒸发成水蒸气;
3. 水的循环过程:降水、地表径流、地下水循环;
4. 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思维和实践操作能力,具体核心素养目标如下:
1. 科学探究能力:通过观察实验,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等科学探究能力;
- 信息技术手段:利用在线平台、微信群等,实现预习资源的共享和监控。
作用与目的:
- 帮助学生提前了解“水到哪里去了”课题,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2. 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
- 导入新课:通过故事、案例或视频等方式,引出“水到哪里去了”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⑤ 地下水循环:指水流在地下流动的过程
3. 趣味性插图:
① 用水滴形象表示水的循环过程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用水滴的变化来形象地展示水在不同状态之间的转化。
② 用小溪、河流、湖泊等图像来展示地表径流的过程,使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地表径流的概念。
③ 用地球、大气层等图像来展示水循环的整个过程,帮助学生建立全局观念。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1.水到哪儿去了》(教案)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1.水到哪儿去了》(教案)
教学反思与改进
在教学《1.水到哪儿去了》之后,我们需要进行反思活动,以评估教学效果并识别需要改进的地方。以下是一些具体的反思和改进措施:
1.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水的三态变化、水的循环等知识点的兴趣和理解程度。如果发现学生参与度不高,可以考虑通过增加互动环节、使用多媒体资源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学生在二年级时已经学习了水的性质和特点,对本节课的内容有了初步的了解。在此基础上,本节课将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水的三态变化和循环过程,巩固和拓展学生已有的知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培养观察、思考和实验能力。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思维和实践操作能力,符合新教程的核心素养目标要求。通过学习《1.水到哪儿去了》,学生将能够在以下方面得到提升:
3.随堂测试:通过随堂测试了解学生对水的三态变化、水的循环等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4.实验操作:评价学生在实验操作中的技能掌握情况,如实验步骤的正确性、数据的准确记录等。
5.教师评价与反馈:针对学生的表现,教师应及时给予评价和反馈,鼓励学生的正确行为,指导学生改进不足。同时,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确保教学效果。
3.教学媒体和资源:
(1)PPT:制作精美、简洁的PPT,展示水的三态变化、水的循环过程等核心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2)实验器材:准备烧杯、试管、显微镜等实验器材,为学生提供直观的实验体验。
(3)视频资源:播放与水的三态变化、水的循环过程相关的视频,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团队协作能力: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合作、沟通、分享,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1《水到哪里去了》教案

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1《水到哪里去了》教案

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1《水到哪里去了》教案一. 教材分析《水到哪里去了》是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的第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水的循环过程。

本课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教材中包含了大量的图片和实验操作,使学生能够更直观地理解水的循环过程。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周围的环境充满了好奇心。

他们在生活中已经接触过一些关于水的故事和现象,如雨后天空的彩虹、冰雪融化等,这些都为学习本课内容奠定了基础。

但是,对于水的循环过程的理解还需要通过实验和观察来进一步深化。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水的循环过程,知道水在不同状态之间的转化。

2.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和团队意识。

4.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水的循环过程,水在不同状态之间的转化。

2.教学难点:水蒸气的形成过程,降水现象的分类。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通过问题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

2.实验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3.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观察和思考。

4.图片展示法:利用图片和视频,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水的循环过程。

六. 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水、杯子、热水、冰块、布等。

2.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3.教学资源:相关图片、视频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关注水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

提问:“你们知道水在不同状态之间的转化吗?”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思考。

2.呈现(10分钟)通过实验,呈现水在不同状态之间的转化过程。

首先,将一杯水加热至沸腾,让学生观察水由液态转化为气态的过程;然后,将冰块放入一杯水中,让学生观察水由液态转化为固态的过程。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水在不同状态之间的转化现象。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 《1水到哪儿去了?》(表格式教案)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 《1水到哪儿去了?》(表格式教案)

8.水蒸气有固定的形状,没有固定的体积。

( )9.用湿布擦黑板后,水迹一会儿就干了,因为水全部渗透到黑板里面去了。

( )10.将烧杯中的水加热,发现水量变少了,这是因为水蒸发了。

( )参考答案1.B2.B3.B4.A5.A6.√7.×8.×9.× 10.√六、整理老师指导学生进行材料的整理。

培养学生使用材料的好习惯。

七、板书设计八、课堂反思一、教材分析《水到哪里去了》是三年级上册的起始课,主要讲水通过蒸发变成水蒸气,让学生明白水蒸气看不见,能说出水和水蒸气的相同和不同。

本课有4个活动:1.解释水到哪里去了2.说说生活中的蒸发现象3.用实验解释蒸发现象4.比较水和水蒸气的相同和不同点二、课堂反思1.通过已有的生活经验,大多学生能说出水变成水蒸气不见了,也能说出生活中常见的蒸发现象,也有部分学生提到煮饭时锅里冒的白气、洗澡时的白色水雾都是水蒸气。

白气是不是水蒸气这对于学生而言是一个难点。

他们能根据水蒸气的特点来判断白气不是水蒸气,但不能解释白气到底是什么。

这也是为活动三做好铺垫。

在这一块上我花费的时间稍微多点,让大多学生明白白气就是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雾状小水滴。

2.开学第一节课就上新课,没有让学生提前做活动三的实验。

整个活动采用了让学生通过图片看实验过程,教师追问会出现什么现象并解释原因。

这其实是对蒸发过程的再次理解,2个实验虽然课前没有亲身体验,但因为有活动一的铺垫,学生大多都能解释蒸发现象。

不过课后可以让学生回家做一做这2个实验。

后面的班级老师也把之前做的实验结果展示学生观察。

3.小学数学经常用韦恩图来总结物体的相同和不同,在总结水和水蒸气的相同和不同时比较容易。

在教学时前面的班级我把透明和无色两者的区别忘讲了,第2节课才去补上。

1《水到哪里去了》(教学设计)-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

1《水到哪里去了》(教学设计)-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
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对水污染的问题及其对环境的影响理解不够深入。因此,在未来的教学中,我计划增加更多关于水污染的案例,引导学生关注水污染问题,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
最后,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对水的三态变化的理解不够深入,对水蒸发的原理理解不够准确。因此,在未来的教学中,我计划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水的三态变化和水蒸发的原理。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1. 重点:理解水的三态变化及水蒸发的过程。
解决办法:通过实验观察水蒸发的过程,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水蒸发的现象,从而掌握水的三态变化。
2.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正确进行实验操作,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解决办法:教师在实验前详细讲解实验步骤,并在实验过程中进行巡视指导,确保学生能够正确操作,从而得出准确的实验结果。
- 设计实验,探究水的过滤和净化过程,了解水处理技术。
- 研究水在人类生活中的应用,如农业灌溉、工业生产、家庭用水等。
- 探讨水污染的问题及其对环境的影响,提出保护水资源的建议。
3. 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完成一个与水相关的项目,如制作一个水循环的模型,或编写一本关于水资源的保护手册。
4. 组织一次关于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的社区活动,如开展水资源保护的宣传、组织清洁河流的活动等。
课后作业
1. 请学生描述水的三态变化过程,并用自己的话解释水蒸发的原理。
2. 设计一个实验,验证水在不同温度下的状态变化,并记录实验结果。
3. 观察并记录水在自然环境中的循环过程,如雨水收集、蒸发、凝结等,并尝试用自己的话解释这个过程。
4. 请学生思考水在人类生活中的应用,如农业灌溉、工业生产、家庭用水等,并尝试用自己的话解释这些应用的意义。
学具准备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小学科学《水到哪里去了》教案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小学科学《水到哪里去了》教案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小学科学《水到哪里去了》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水这一章节第1节《水到哪里去了》,主要介绍水的流动和水的消失现象。

通过观察和实践,培养学生对水流动和水的消失现象的认识和理解。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a. 掌握水的流动和水的消失现象。

b. 了解水在不同环境中的流动方式。

c. 知道水可以消失,但并不会真正消失。

2. 能力目标:a.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b. 培养学生的问题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a. 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和热爱。

b.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教学重点:水的流动和水的消失现象。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水的消失并不是真正的消失。

四、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但对于水的流动和消失现象可能还存在一定的迷惑和困惑。

因此,需要通过生动的实例和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水的流动和消失现象。

五、教学过程:第一环节:新课导入a. 老师展示一个杯子里装满了水,并将其放在教室的窗台上。

让学生观察一段时间后,问学生水到哪里去了。

b. 学生们可以提出各种猜测和想法,如水被太阳蒸发了、水渗透到地下等。

第二环节:概念讲解a. 老师利用图片或实物向学生展示水的流动和消失现象。

例如,可以使用一个模型展示水从山上流向河流的过程。

b. 老师解释水在不同环境中的流动方式。

可以通过图片或动画的形式说明水流进地下、水流进河流等情况。

c. 老师引导学生思考水消失的原因,并解释水并没有真正消失,只是转化成了其他形式。

可以通过以下例子进行说明:-水蒸发:将一杯水放在阳光下,观察一段时间后,学生会发现杯子里的水变少了。

解释这是因为太阳的热量使水变成了水蒸气,它升到空气中并消失了。

-水渗透:在一个盆子中倒入一些水,然后放入一块海绵。

学生会观察到海绵吸收了水,水看起来消失了。

解释这是因为海绵的细小孔隙可以吸收水分,所以水渗透到了海绵里。

1.1水到哪里去了(教案)-2023-2024学年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

1.1水到哪里去了(教案)-2023-2024学年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
最后,我在课堂上可能没有给予学生足够的反馈和鼓励。因此,我计划在未来的教学中给予学生更多的反馈和鼓励,以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
作业反馈:
1.批改学生的作业,检查他们对水蒸发的定义、条件和特点的理解是否准确,语言描述是否清晰。
2.对于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水蒸发现象的作业,检查他们的观察是否仔细,记录是否准确。
3.批改学生设计的实验作业,检查他们的实验设计是否合理,实验现象的描述是否准确。
4.对于学生描述水蒸发现象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的作业,检查他们的描述是否准确,是否能够清晰地表达出水蒸发现象的应用。
10.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提出水蒸发现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利用水蒸发进行降温等。
典型例题讲解
例题一:请解释水蒸发的定义。
答案:水蒸发的定义是水分子从液态转变为气态的过程。
例题二:水蒸发的条件有哪些?请举例说明。
答案:水蒸发的条件有水源、温度和空气。例如,在阳光下,水会从池塘中蒸发到空气中。
例题三:请描述水蒸发的特点。
本节课采用讲授、讨论、实验和案例研究等多种教学方法,以适应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教学目标。
2.教学活动
(1)实验: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观察水蒸发的过程,通过实验现象来理解水蒸发的定义和特点。
(2)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水蒸发的条件和影响因素,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思考。
(3)案例研究:提供一些关于水蒸发的实际案例,让学生分析并讨论这些案例中的水蒸发现象,加深对水蒸发规律的理解。
其次,我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可能有些过于复杂,导致一些学生难以回答。因此,我计划在未来的教学中提出更多简单明了的问题,以鼓励更多的学生参与课堂讨论。
再次,我在课堂上可能没有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来思考和回答问题。因此,我计划在未来的教学中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来思考和回答问题,以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学态度目标
1.尝试多角度、多方式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2.形成细致、客观地观察的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意识到水在人们生活中重要性。
课前学习任务
回想一年级学习《观察一瓶水》的内容。
课上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一】
1.猜想黑板上的水哪里去了。
2.证明黑板上的水哪里去了。
【学习任务二】
1.猜想空气中的水蒸汽是否能变成水。
课程基本信息
课例编号
学科
科学
年级
三年级
学期
上学期
课题
水到哪里去了
教科书
书名:科学
出版社: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日期:2019 年 7 月
学生信息
姓名
学校
班级
学号
学习目标
科学概念目是一种无色无味的像空气一样的气体。
科学探究目标
初步经历探究性实验“水去哪儿了”的探究活动。
2.证明空气中的水蒸气是否能变成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