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说课稿修改

合集下载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教学设计范文(精选4篇)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教学设计范文(精选4篇)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教学设计范文(精选4篇)《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教学设计范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精心整理的《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教学设计范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15个生字,认识9个生字。

读写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学文,理解有关妈妈的爱的句子,体会感受妈妈的爱。

教育学生也要像妈妈那样,去爱我们的妈妈,爱我们的祖国。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有关妈妈的爱的句子。

教学难点:体会感受妈妈的爱,教育学生也要像妈妈那样,去爱我们的妈妈。

课前准备:课件、课文录音带、歌曲碟。

教学过程:一、抓住字眼谈话导入。

导入新课:师板书“爱”字,提问:看到这个字你想到些什么?指名回答教师小结:在这么多的爱中,有一种是世界上最伟大、最无私的爱,那就是妈妈的爱。

今天,让我们走进爱的话题,学习第二单元第一课《妈妈的爱》,补充板书,并齐读课题。

二、理解课文培养情感初步感知激发情感1.播放课文配乐录音,激发情感,让学生初步体会书中从哪几件事描写了妈妈的爱。

2.学生试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认识生字,新词和长句子要多读几遍。

3.划出课文中的生字,用已经掌握的方法识字。

检查学情及时反馈1.开火车认读生字并组词带读。

2.自由读全文,分小组讨论:课文把妈妈的爱比作什么?3.指名说一说,引出并板书妈妈的爱是:清凉的风滴落的泪遮雨的伞责备的目光亲切的教诲三、细读课文体会情感再读全文,想一想课文中写的是什么事把妈妈的爱比作清凉的风、滴落的泪、遮雨的伞、责备的目光、亲切的教诲?你们从小长这么大,你觉得那件事使你亲身感受到妈妈的爱。

指名回答,学生选哪一节,就从哪一节开始学,重点指导读好一节。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优秀教案(优秀5篇)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优秀教案(优秀5篇)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优秀教案(优秀5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可爱的编辑给大家整编的《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优秀教案(优秀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公开课教案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人的生命是父母赋予的,体会父母为养育自己付出的辛劳,知道孝敬父母,能够尊敬父母和长辈,学会理解亲子之间的“爱的冲突”2、教学过程和方法通过“探究园”中的“八重奏:亲子之间”活动,展示在亲子之间的各种表现,体会父母的关爱,正确认识与父母之间的矛盾。

通过“探究园”中的“节日的礼物”活动,以实际行动回报父母的关爱。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爱,学会理解,学会感恩。

要爱自己的父母,理解他们,尽自己的能力孝敬父母和其他长辈。

教学重点体验父母的爱教学难点理解“爱的冲突”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创设情景,提问导入)老师:是谁赋予我们生命,是谁把我们抚养至今,是谁每天为我们准备可口的饭菜,是谁将我们成堆的衣服清洗干净,是谁对我们嘘寒问暖,关心备至,又是谁在我们每晚挑灯夜读时陪在我们身边?学生异口同声:父母活动一:爱的清单思考1:父母除了赋予我们生命外,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还为我们做了什么?学生讨论回答:①教我们说话走路②为我们生活奔波忙碌,提供物质保障③为我们学习操心④教我们怎样做人┄┄思考2:将“爱的清单”另一半完成,回忆一下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我为父母做了些什么呢?学生讨论回答:在父母生病的时候照顾他们,帮父母干家务等老师:世界上较伟大无私的爱就是父母对子女的爱(故事)一、《天亮了》的创作背景二、唐山的地震中以对父母为救自己的儿子而牺牲自己的生命三、《青春的童话中》莫南和妈妈的故事父母对我们的爱河我们对父母的爱分别放在天平的两端,那将是不平衡的,父母为我们做得太多太多,而我们为父母做的又太少太少我们要永远记得父母的恩情活动二:观看书本“探究园”中的“八重奏”,哪些表现了亲子之间的“相互关爱”,哪些表现了子女与父母之间的“爱的冲突”老师:小时候,我们无论是衣食还是精神上都完全依赖父母,那时候感觉父母就是自己的天和地。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教案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教案(5篇)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教案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教案(5篇)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教案《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教案(5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可爱的小编小月月给大家找到的《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教案【5篇】,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对弗罗姆的“爱”的理论有一个基本的认识。

2.学会一种在小组研讨的基础上的研究模式。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小组研讨目标的确定以及研究计划的编制与实施。

[教学过程]一、个人准备阶段认真阅读文本,整理四项内容:1.母爱的优点与缺点。

2.父爱的优点与缺点。

3.人在生长过程中各个阶段的情感变化特征表。

年龄段特征刚出生阶段8岁以下8~10岁少年时期成熟时期4.罗列可以进行研究的话题。

二、研究目标确定阶段教师明确中心课题:深入理解弗罗姆的“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具体方向:1.通过对文本的细致分析,发现新的内涵2.通过对弗罗姆《爱的艺术》的阅读,对课文进行进一步阅读3.通过相关的评论加深对课文的理解组成学习小组,就研究课题进行讨论,每个人都应该就此问题充分发表意见,在发表观点时须阐述以下三方面的问题:①研究课题;②研究价值;③研究条件,尽量说服小组接受自己的观点。

较后由小组协商确立一个研究课题,以及研究计划,并请教师提出意见。

三、研究实施阶段在这一阶段须保证每一个人在小组活动中都有自己明确的分工,每一个人都应该在研究过程中及时做好札记,较终汇集成课题研究的档案袋。

四、总结汇报阶段。

特别鼓励学习小组进行富有创意的回报与展示【相关链接】1.重读弗罗姆在中国,有赤裸的资本者;在西方,也不乏真正的社会者,弗罗姆是其中之一。

较近改革出版社出版了《弗罗姆论文集》,收集了弗罗姆的一些主要著作,从较初的《逃避自由》到《健全的社会》,再到晚年的回忆录式的著作《超越幻想的锁链》,虽然不全,但能给读者一个有关弗氏著作思想的全貌,也给爱好弗氏著作的读者们一个收藏的机会。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优秀教案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优秀教案

【篇一】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优秀教案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教学设计曹静《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教学设计合肥北城中学曹静教学目标1、学生能根据已经掌握的方法对文本的思路和结构做出正确的分析2、理解父爱母爱的区别,认识父爱母爱的伟大,学会爱自己的父母教学重难点分析母爱和父爱的根本区别,学习如何理性地看待爱,引导学生对爱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地高度。

教学方法合作(分析结构思路)、对比讨论(父爱母爱的区别)、探究(结合文本和自身的体验谈谈对爱的认识)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解题从题目入手得出本文的中心话题是“爱”,那么什么是爱呢?请学生自己谈谈对爱的认识是怎样的?然后过渡到弗罗姆对爱的认识。

二、认识“爱”“爱不是一种与人的成熟度无关的感情,而是一个能力问题,是一门通过训练自己的纪律,集中和耐心学到手的行为艺术。

”——弗罗姆提问1、人的这种“爱”的能力是否与生俱来?他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变化?(速读文本,筛选重要信息完成表格)2、同爱的能力发展紧密有关的是什么?(爱的对象)三、分析“爱”思考母爱和父爱的本质是什么?他们有何不同?又有何作用?母爱的本质是无条件的,是祝福,是和平。

母亲代表自然界,是我们的故乡,是大自然,、大地和海洋。

父爱是有条件的,它的原则是我爱你,因为你符合我的要求,因为你履行你的职责,因为你同我相象。

父亲代表思想的世界,人所创造的法律、秩序和纪律等事物的世界。

作用上母亲从身体和心理上给孩子以爱和关怀,给孩子生活上的安全感父亲从孩子六岁左右开始,向孩子指出通往世界之路,树立孩子挑战生活的信心。

母爱和父爱的积极面和消极面母爱积极面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是每个人内心深处最为渴求的。

消极面;母爱不能用努力去换取,而且根本无法赢得。

父爱积极面父爱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获得,可以受自己的控制和支配。

消极面;父爱必须靠努力才能得到,在辜负父亲期望的情况下,可能会失去父爱。

四、体验“爱”合作探究文章通过这两种爱的对比为我们支出了成熟爱的标准,即“一个成熟的人最终达到他既是自己的母亲,又是自己的父亲的高度”。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说课稿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说课稿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说课稿一、说教材1、本课源自人教版必修4第三单元,所在单元文章为随笔、杂文等。

2、教学目标:从文章结构入手,沿着作者的思路,看作者怎样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3、真正有思想深度的好文章,总是令人深思、使人清醒。

难点即重点,难以深入感受文章的深度。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通过预习,感知文章思路清晰、结构严谨的写作特点。

2、阅读文本,训练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

3、引导学生对“爱”的认识由感性层面上升到理性的高度,从而对“爱”进行辩证的思考。

【教学重难点】如何理性地看待“爱”。

二、说学生进入高一下学期的学习,阅读文本有一定的步骤,有基本的认识,深入探讨作品的能力还很欠缺。

三、说教法与手段【教学方法】情境导入提问点拨拓展延伸四、说教学程序【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情景导入:孟母三迁、游子吟、暴走妈妈,母爱如水,父爱如山,母爱温暖了我们的心灵,父爱照亮了我们的人生。

以往我们的感受都是具体而感性的,今天就让我们站在理性的高度重新审视这种爱。

我们一起来学习美国哲学家弗罗姆的《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看看他能给我们哪些启示。

二、简介弗罗姆及《爱的艺术》(多媒体展示)三、解读文题,理清思路将题目“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改为“父母对孩子的爱”,意思是否相同?“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这个题目包含了几种爱?分别是什么?(板书)四、品读作品,感受“爱”1、孩子对父母的爱人在生长过程中各个阶段的对爱情感变化特征表(多媒体显示)通过以上的阅读归纳,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知道:爱不是与生俱来的!爱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板书)2、父母对孩子的爱:⑴快速浏览课文,划出最能体现母爱和父爱特点的句子。

(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在品读中体会母爱、研读父爱)(多媒体展示题目:)母爱与父爱各有哪些特点?(引导学生寻找关键句)明确:母爱:无条件。

是祝福,是和平。

不需努力,也无法赢得。

代表自然世界。

是故乡。

是大自然、大地和海洋。

从身体上和心理上给孩子爱和关怀,给孩子生活上的安全感。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说课稿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说课稿
合作学 习 , 探 究 交流 。 3 . 师生共创,设立情境。 成 年 时再 看 母 亲 , 母 亲 则 变 成
没有母爱,生活就会变得空虚 ,而 我 却没 有能 力去唤起 这种母 爱 说明了母爱的伟大和重要 ,是 种天性,是任何其他事物都不可
— — 一
能替代的,可代表一种 自然世界。 解决 第二 问 :什么样 的爱 才是
子。 生1 :他也 开 始 学 习 同 人打 交
悟、交流的权利还给学生。 2 . 交往原则 :通过师生互 动 、
生生小组合作互动 ,加强课 堂交
流。 3 . 开放 原 则 :通 过 拓 展迁 移 , 拓宽教学内容和教学空间。
山的熏陶, 童 年时 看 母 亲, 母 亲 是 一 片 蓝 色的湖, 而我则是一尾鱼/ 鱼永远离
新 课 程 理 念 很 强调 学 生 的 自
主、合作 、探究性学习。基于此 , 再结合本篇课文的 实际特点 , 确定
这 节课 教法 的指导 思想是 : I 。 人本原则:培养学生的 自主 性 、独立性 ,把发现 、体验 、感
的观点阐述 ;通过本文的学习,让 学生对 父母 与孩子 之间 的爱有 更 为 深入的理解 ,从而产生共鸣 ,受到 教育。
成熟 的爱 ?
湖中一片水草, 而我却坦荡成一片
生 :文章 中谈 到两种爱的 原
则: “ 我爱 ,因为我被人爱 ”和 “ 我被 人爱 ,因 为我爱人 ” ; “ 我 爱 你 ,因为我需要你 ”和 “ 我需 要 你,因为我爱你” 。 前 一句 , “ 被 人爱”是 原因 , “ 爱人”是结果。因为被人爱 ,所 以我爱人。以冉己为中心 ,强调先 获得再付出,是幼稚孩童式的爱的 方 式。 后 一句 爱 人 是 原 因 , “ 被 人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教案三篇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教案三篇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教案三篇《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教案篇1【教学目的】引导学生对“爱”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的高度,从而对“爱”进入哲学层次的思考。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如何理性地看待爱。

【教学课时】1课时【课前准备】布置学生先预习一下课文,学生思考你是怎样理解“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的?【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今天我们来学习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社会学家弗罗姆的《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

看到这个题目我想大家马上就会想到父母之爱。

从小到大,我们感受到的或听说过有关父爱和母爱的描述应该是数不胜数,如果要问对父母之爱的感受,恐怕每个人都可以象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一样滔滔不绝说上三天三夜。

但老师现在要求只用一个或两个词来形容(或概括)父爱和母爱的特点。

在同学们的心中父母之爱是——伟大、无私、含蓄的,那么在弗洛姆的笔下父母之爱是怎么样的呢?(幻灯片)母爱的特点母亲代表自然世界,是我们的故乡,是大自然,大地和海洋。

母亲从身体和心理上给孩子以爱和关怀,给孩子生活上的安全感。

母爱是无条件的。

积极面: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是每个人内心深处最为渴求的。

消极面:不能用努力去换取,而且根本无法赢得。

父爱的特点:父亲代表思想世界,代表法律、秩序和纪律等事物的世界。

父亲从孩子六岁左右开始,向孩子指出通往世界之路,树立孩子挑战生活的自信心。

父爱的原则是:“我爱你,因为你符合我的要求,因为你履行你的职责,因为你同我相像。

积极面:可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获得,可以受自己的控制和支配。

消极面:必须靠努力才能得到,在辜负父亲期望的情况下,可能会失去父爱。

如果说我们刚刚对父爱和母爱的感受是处在感性的,较浅的层面的话,那么弗洛姆则是用理性的眼光给我们概括了父爱和母爱的特点。

不过,弗洛姆仅仅是想告诉我们父爱和母爱的性质特点吗?“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父母对孩子的爱”题目包括“父爱、母爱、孩子的爱”三者的爱,那么在__中“孩子的爱”是怎样的?(幻灯片)人在生长过程中各个阶段的情感变化特征表刚出生阶段无爱的意识8岁以下有被爱的意识8——10岁有爱的意识: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唤起爱少年时期克服自我中心阶段,体验关心他人以及同他人的统一,感觉到爱唤起爱的力量,爱比被爱更重要,给比得更能使自己满足、快乐!成熟时期既是自己的母亲,又是自己的父亲。

高中语文《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说课稿范文

高中语文《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说课稿范文

高中语文《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说课稿范文一、教学目标1.了解“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这一主题在文学作品中的表现形式和意义;2.探讨作家通过文学作品对父母和孩子关系的态度和观点;3.培养学生对于“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这一主题的感知与思考能力;4.提升学生的阅读与写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与教师活动1. 前奏(5min)教学内容:•让学生听《围城》片段朗读,聆听萧红对于母女关系的优美描写。

教师活动:•让学生注意聆听萧红的文笔及语言的优美和细腻。

2. 导入(10min)教学内容:•对“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这一主题进行介绍,分析其表达的意义,并给出相关的文学作品案例。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思考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关系和互动,并带领学生阅读相关的文学作品。

3. 阅读(20min)教学内容:•学生阅读《围城》中与母女关系相关的片段,并解析其中反映出的观点和态度。

教师活动:•联系相关作品,讲述对于母女关系的透彻解读和阐述。

•引导学生进行文本分析,分析其中的人物关系、情感表达等方面的内容。

4. 练习(15min)教学内容:•根据所学习的相关知识,让学生写一篇短文,探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表达的观点。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如何撰写相关的短文,要求学生作文遵循一定的写作规范和要求。

5. 总结(10min)教学内容:•联系本节课的内容,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并模拟考试场景,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回忆本节课涉及的知识点和思考过程,并对学生的收获和反馈进行点评。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 案例式教学本次课程以《围城》为例,通过文学作品的阅读与分析,帮助学生探讨父母和孩子之间的互动方式、情感表达等主题。

2. 讲解式教学通过教师的讲解,让学生了解“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这一主题及相关的文学作品和思想观点,打开学生的思路。

3. 互动式教学通过典型片段演示和学生的讨论交流,激活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和探究精神。

四、教学步骤与时间安排时间段教学步骤5min 前奏10min 导入20min 阅读15min 练习10min 总结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程通过《围城》单一文学作品进行分析和探讨,凸显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这一主题在文学作品中的贯穿性和意义。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说课稿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说课稿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说课稿一、说教材(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第四册第三单元第二篇文章,这是一篇著名的随笔。

这篇文章不是简单的对父爱与母爱的歌颂,而是为了构建健康、成熟的灵魂而对父爱与母爱以及孩子的发展进行的剖析。

也就是“人从同母亲的紧密关系发展到同父亲的紧密关系,最后达到综合,这就是人的灵魂健康和达到成熟的基础。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第四册第三单元是杂文和随笔。

按照论述类、实用类、文学类这种划分法,整套教材现代文部分有两个单元是属于论述类的,其中之一就是这里的杂文和随笔单元。

这个单元的杂文和随笔侧重于思考和领悟,其中鲁迅的《拿来主义》是杂文,另外三课属于随笔。

通过学习本单元,将使学生学会思考社会、人生等与自己成长密切相关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

但是,高中生虽然开始对论述类、哲理类文章表现出强烈的兴趣,而且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此时也已达到一定的水平,但他们阅读思想性强的作品暂时还有困难,阅读这种类型的作品的习惯还没有形成。

所以,这篇文章通过要求学生潜心阅读、精研细思典范文本和理清思路、概括主旨的练习,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培养、锻炼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好的体现了《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的精神。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首次选入高中语文教材。

它所阐述的是一个人从刚出生到长大成人这段时间里“爱”的能力的获得与发展,其中着重讲了父爱、母爱的不同特质以及它们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意义与影响,这个主题对于高中生来说很新鲜,对于正在走向成熟的他们来说,思考这个问题也是很吸引人的,有价值的。

此外,这篇文章阐述问题不枝不蔓,逻辑线索清晰,是培养学生阅读论述类文章能力的很好范例。

2020必修四9《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教学设计与说课稿(共4篇)

2020必修四9《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教学设计与说课稿(共4篇)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教学设计与说课稿(共4篇)《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弗洛姆及其作品《爱的艺术》的基本观点。

2、感受不同阶段的爱。

3、父爱与母爱的比较。

4、区分“我爱你,因为我需要你”和“我需要你,因为委我爱你”。

能力目标:1、比较法,通过对父爱与母爱的比较,重新审视爱。

2、问题探究法,以时间和逻辑顺序分析“爱是一种能力。

”3、讨论法,联系自身,感悟生活,获得爱的真谛。

情感目标:1、引导学生把对“爱”的认识由感性层面上升到理性的高度,并且形成健康而成熟的心灵。

2、享受爱的同时,试着学会付出和努力,更好地热爱生活。

【教学重点】如何理性地看待爱。

【教学难点】文章的思路和结构的分析。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在进入今天的主题之前,给大家说两个真实的事例。

举秦怡和史铁生母亲的例子。

(略)可怜天下父母心,在我们成长的风风雨雨中,父母的付出永远是无怨无悔的。

今天,我们将一同走进美国作家弗罗姆的《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倾听他是如何理性地审视人间最真最浓的情!二、弗罗姆及《爱的艺术》弗罗姆,美国哲学家、社会学家。

主要作品《爱的艺术》,是一部以精神分析方法研究和阐述爱的艺术的理论专著。

他认为爱是一种主动的能力,使可以而且应该学习的。

只有学会爱的艺术,才能够爱,并且才能获得别人的爱。

(集体朗读)三、知识积累,预习检查1、给下面划横线的字注音罪孽秩序刹那咄咄逼人惶恐休戚相关归根结蒂2、解释下面的词语。

爱情:(狭义)男女之间相互爱恋的感情(广义)人与人之间相互爱恋的感情(同性恋等)节外生枝:本不应该生枝的地方生枝。

比喻在原有问题之外又岔出了新问题。

多指故意设置障碍,使问题不能顺利解决。

归根结蒂:蒂,花或瓜果连接枝茎的部分。

归结到根本上。

咄咄逼人:咄咄:使人惊奇的声音。

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使人难堪。

也指形势发展迅速,给人压力。

四、推进新课。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说课稿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说课稿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说课稿尊敬的评委老师:你们好!我今天说的课题是《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下面我从六个方面说这堂课的设计:一、说教材地位特点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第四册第三单元是学习社会科学方面的杂文、随笔的单元。

通过学习本单元,将使学生学会思考社会、人生,思考与自己成长密切相关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与探究能力,提升学生思想素养和理性思维。

本单元第二课《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就是一篇著名的随笔,本文学习意义深远。

作者弗罗姆是新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也是当代西方新精神分析学派的理论权威。

他的社会精神分析学说在梦的分析、精神治疗及人格、伦理理论等方面都有独到的见解。

思想内涵上,正如课文末尾所说“人从同母亲的紧密关系发展到同父亲的紧密关系,最后达到综合,这就是人的灵魂健康和达到成熟的基础”。

这篇文章不是简单的对父爱与母爱的歌颂,而是为了构建健康、成熟的灵魂而对父爱与母爱以及孩子的发展进行的剖析。

现实意义方面,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或留守人员,由于亲人的溺爱或父母长期不在身边或教育的不尽科学,他们在人格建立和情感认知方面有或轻或重的问题。

因此,学习本文,有助于引导学生把父母之爱的感性的认识上升到理性的认识,使学生思考社会人生,从而感恩父母,敬畏生命,回馈社会。

二、说教学目标《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阅读论述类文本,教师应引导学生把握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着重关注思想的深刻性、观点的科学性、逻辑的严密性、语言的准确性;学习从习以为常的事实和过程中发现问题,培养探究意识和发现问题的敏感性。

根据这些要求,我确立以下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理解父爱的本质和母爱的本质,了解作者关于成熟的人的观点。

能力目标:初步掌握阅读论述类文章的方法,即理性分析的解读方法。

体会本文思路清晰、结构严谨的写作特点。

学会对生活现象进行哲学层次的思考。

情感目标:认识到父母之爱的伟大,学会爱自己的父母。

进而敬畏生命,学会回馈社会。

三、说教学重难点根据教学目标和教材的特点、地位。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说课稿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说课稿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太和中学李林一、说教材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三单元是学习社会科学方面的杂文、随笔单元。

通过学习本单元,将使学生学会思考社会、人生等与自己成长密切相关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

单元第二课《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就是一篇著名的随笔。

从应用的角度来说,它其实是一篇议论文。

这篇文章不是简单的对父爱与母爱的歌颂,而是为了构建健康、成熟的灵魂而对父爱与母爱以及孩子的发展进行的剖析。

也就是“人从同母亲的紧密关系发展到同父亲的紧密关系,最后达到综合,这就是人的灵魂健康和达到成熟的基础。

”二、说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感受不同阶段的爱2、母爱和父爱有哪些特点、区别以及各自的积极面和消极面。

过程与方法1、比较法,通过对父爱与母爱的比较,重新审视爱。

2、问题探究法,以时间和逻辑顺序分析“爱是一种能力。

”3、讨论法,联系自身,感悟生活,获得爱的真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引导学生把对“爱”的认识由感性层面上升到理性的高度,并且形成健康而成熟的心灵。

2、享受爱的同时,试着学会付出和努力,更好地热爱生活。

根据教学目标和教材的特点、地位。

我确定以下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及难点1、母爱和父爱有哪些特点、区别以及各自的积极面和消极面。

2、孩子的成长过程与父母的爱之间的关系。

3、引导学生对“爱”的认识由感性的上升到理性的高度。

课时安排一课时三、说教法学法1、勾画圈点法:在浏览课文的过程中,学会寻找关键句子。

2、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合作学习,探究交流。

3、父爱、母爱与学生的关系非常密切,每个孩子都是在父爱与母爱的笼罩下成长起来的。

所以,这篇文章的教学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

引导学生从生活细节里搜集父母之爱的小事或感受。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由图片导入,这是生活中我们对父爱母爱的感性认识,那么,我们又该如何理性的看待父母之爱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弗罗姆的《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

二、解题并介绍文章涉及的文学常识1、解题课前已经让大家阅读了这篇文章,现在可否告诉我这篇文章写了什么?(提示学生标题的作用:交代写作内容、明确写作对象、设置悬念、行文的线索等等)(多媒体课件展示)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对象:母亲、父亲、孩子内容:爱文章标题可否换为:“父母对孩子的爱”?为什么?“与”强调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应该是双向的、相互的。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说课稿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说课稿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说课稿一、说教材这篇文章出自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三单元,摘选美国哲学家弗罗姆《爱的艺术》一书,是一篇社会科学方面的随笔,阐释了一个人爱的能力的成长过程及母爱父爱在构成孩子健康成熟的灵魂成长过程中的作用。

二、说大纲大纲对阅读的要求是:灵活运用精读、略读、浏览等阅读方法,整体把握阅读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作者的思想、观点和感情;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受到感染和启迪。

学习从不同角度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

重视培养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终身发展打好基础。

三、说学情学生对从理论上来分析父爱母爱的文章从来没怎么接触过,这篇哲理性的心理性的议论性的随笔,理解有一定的难度。

学生对西方式的思维方式和弗洛伊德式的心理分析及译作的语言风格接触较少,对语句的解读有一定的障碍。

四、说教学目标1.了解一个人爱的能力的成长过程,理解弗罗姆关于健康而成熟的灵魂需要父爱与母爱的综合的观点,将“爱”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

(知识目标)2.初步掌握阅读论述类文章的方法,理清思路,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学习从习以为常的事实和过程中发现问题,培养探究意识,对生活现象进行深层次的思考。

(能力目标)3.认识父爱母爱的本质,体悟父母之爱的伟大无私,学会爱自己的父母,培养健康而成熟的心灵。

(情感目标)五、说教学重难点重点:从理性的高度认识父爱、母爱的本质及其对孩子成长的影响,难点:理解成熟的爱的内涵。

六、说教法学法阅读法、交流法(心灵对话)、探究法七、说教学过程[课前准备]1.布置学生预习课文,勾画自己认为对理解文章有重要影响的词句,以及自己理解有困难的词句,以便课堂上与同学们共同探讨。

2.思考你与父母之间的爱。

[教学过程]一、导人新课:(幻灯片1--课题)(幻灯片2--小诗)我们首先来看一首诗“世界上有一种人叫父母”。

从呱呱坠地那天起,我们就接受着父母的关爱。

相信大家有许多值得珍藏到永远的记忆。

今天将跟随美国哲学家弗罗姆来重新解读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相信大家今天的阅读定能受益终身。

课文《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教案范文

课文《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教案范文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课文《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的主要内容,掌握作者的观点和论述方式。

2. 培养学生对父母与孩子之间关系的认识,提高学生对家庭教育的关注度。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口头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课文《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的主要内容、作者的观点和论述方式。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正确理解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应用课文中的观点分析实际问题。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阐述作者观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引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观点进行思考。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口头表达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材:课文《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

2. 辅助材料:相关案例、问题讨论稿。

3. 教学设备:投影仪、音响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课文《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的作者及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课文:详细讲解课文内容,阐述作者的观点和论述方式。

3. 案例分析:选取相关案例,引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观点进行分析讨论。

4.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看法和感受,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口头表达能力。

六、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家庭教育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家庭教育的现状,为后续教学活动提供实证数据。

2. 邀请专家进行讲座,深入探讨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对家庭教育的认识。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讨论发言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

2. 作业评价:评价学生作业的质量,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问卷调查评价:分析问卷调查结果,了解学生家庭教育的现状,为后续教学活动提供参考。

八、教学反思:2. 关注学生的反馈意见,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九、教学修改:1. 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对教案进行调整,使之更符合实际教学需求。

高中语文必修四《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说课稿

高中语文必修四《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说课稿

高中语文必修四《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说课稿各位评委、领导,你们好。

我说课的课题是《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下面我从四个方面来说说。

一、说教材《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必修四第三单元中的一篇。

本单元学习社会科学方面的杂文、随笔。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属于伦理学方面的随笔。

从应用的角度来说,它其实是一篇议论文。

这篇文章告诉我们,母亲是孩子的“自然世界”,父亲是孩子的“思想世界”,孩子从对以母亲为中心的依附转到对以父亲为中心的依附,最终与他们分离,在自己心中拥有父亲和母亲这两个世界,奠定灵魂健康和达到成熟的基础。

文章条理清晰,层层深入,阐明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的性质及发展变化。

教学重点:1、从理性的高度认识父爱、母爱的本质及其对孩子成长的影响。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父爱与母爱的本质及部分关键语句。

据此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弗洛姆及其作品《爱的艺术》。

过程与方法:1、通过筛选信息,区别父爱与母爱,重新审视爱。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享受爱的同时,学会付出爱,形成健康而成熟的心灵。

二、说教法叶圣陶先生早就说过“教是为了不教”。

陶行知先生说得更明白:“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会学生学。

”因此,教师必须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然后合理设计教学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没有思考的语文课,算不上真正的语文课;但只有思考的语文课,也必定是死气沉沉的语文课。

所以教师要组织好课堂,调节好课堂气氛,既要有静,也要有动,尽量做到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动静相宜。

这样的语文课才能称得上智慧的语文课,高效的语文课,艺术的语文课。

当然,教和学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教是为学服务的,学也依赖于教。

因此,有什么样的教法就有什么样的学法。

三、说学法:过去我们更多的强调了教师的教,而忽略了学生的学,其实,教学的本质是让学生学。

特别是在当今信息时代,现代教育所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已不是如何使受教育者学到知识,而是如何使他们学会学习。

高中语文《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说课稿

高中语文《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说课稿

高中语文《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说课稿一、教材依据本课文《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选自陈忠实的小说《百年孤独》之中。

此小说讲述了一个家族的兴衰历程,多少代人的荣辱起伏。

本篇选段着重描写了主人公康乃馨与他的父母之间的情感纠葛,表现出父母对孩子无微不至的关爱,以及随着时间推移,爱的形式和表现方式的变化。

二、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文中父母对孩子的爱的表现形式。

2.学生能够分析文中描述的康乃馨与父母之间的关系,探讨父母对孩子的影响。

3.学生能够探讨文中爱的演变和变化,对比不同年龄段如何表达爱的方式。

4.培养学生的情感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1.理解文中父母对孩子的爱的表现方式。

2.探讨康乃馨与父母之间的关系,分析父母对孩子的影响。

3.分析文中爱的演变和变化,对比不同年龄段如何表达爱的方式。

四、教学活动设计活动一活动内容:阅读小说《百年孤独》的第一章,并就文中康乃馨和父母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

活动步骤:1.分组阅读小说的第一章。

2.学生自由讨论康乃馨与父母之间的关系,归纳出父母的爱的表现形式。

3.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4.整合汇报内容,进行全班讨论。

活动二活动内容:分析小说选段中爱的形式与表达方式的变化。

活动步骤:1.教师进行讲解,分析文中爱的演变和变化,以及不同年龄段如何表达爱的方式。

2.学生自由讨论,在原文中找出相关描述,并进行分析和讨论。

3.整合学生分组讨论的结果,进行全班教学分享。

活动三活动内容:以小组为单位,创作一篇短文,描述学生自己与父母的关系。

活动步骤:1.学生分组进行短文创作。

2.学生阅读和评论小组内其他成员的作品。

3.选择三篇作品,让小组进行评论和修改。

4.小组内选择最佳的作品,在全班展示和分享。

五、教学总结通过本次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父母对孩子的爱的表现方式,分析康乃馨与父母之间的关系,以及爱的演变和变化。

同时,学生通过小组活动的方式,进一步发扬了合作学习的精神,提升了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情感理解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说课稿
一、说教材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三单元是学习社会科学方面的杂文、随笔单元。

通过学习本单元,将使学生学会思考社会、人生等与自己成长密切相关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

单元第二课《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就是一篇著名的随笔。

从应用的角度来说,它其实是一篇议论文。

这篇文章不是简单的对父爱与母爱的歌颂,而是为了构建健康、成熟的灵魂而对父爱与母爱以及孩子的发展进行的剖析。

也就是“人从同母亲的紧密关系发展到同父亲的紧密关系,最后达到综合,这就是人的灵魂健康和达到成熟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理解父爱的本质和母爱的本质,了解作者关于爱的理论观点;
过程与方法:初步掌握阅读论述类文章的方法,体会本文思路清晰、结构严谨的写作特点,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从而锻炼判断理解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父母之爱的伟大,学会爱父母、爱他人。

根据教学目标和教材的特点、地位。

我确定以下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从理性的高度认识父爱、母爱的本质及其对孩子成长的影响。

理解父母对自己的爱,学会爱人。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在文中阐释的爱的本质及成熟的爱应具备的条件。

课时安排:1课时
三、说教法学法
1、用弗罗姆在《爱的艺术》中阐释的爱的观点(“爱是一种能力”)引入。

2、通过对课文的研读、探究、讨论,了解作者的观点,对“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形成自己的认识。

引导学生理解父母对自己的爱,学会爱别人。

3、父爱、母爱与学生的关系非常密切,每个孩子都是在父爱与母爱的笼罩下成长起来的。

所以,这篇文章的教学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

引导学生从生活细节里搜集父母之爱的小事或感受。

四、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们要讨论一个大家既熟悉又陌生的话题:爱。

我们熟悉爱,因为它就在我们身边:父爱、母爱、友爱等等,爱在我们心中,所以它属于情感范畴。

然而,有人说:爱,是一种能力。

他就是美国著名哲学家、心理学家弗罗姆,他在《爱的艺术》中系统的阐释了他对爱的理解。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课文《父母与孩子的爱》,感受弗罗姆带给我们的那一份陌生的爱吧。

(二)朗读全文,分析文章结构。

有学生自行分出自己认为的段落。

分段为第四段首句:“同爱的能力发展密切有关的是爱的对象的发展。


第1~3段:“我”的爱的成长过程
第4~8段:爱的对象的发展(母爱与父爱)
第9~10段:总结全文,阐释成熟的爱
(分段可以给学生一个整体思路,便于分析和理解文章内容。

)(三)具体分析:用问题理解课文中所阐释的观点:
问题1、一个人爱的能力是怎样发展的呢?
学生可以在前三段中找到三个阶段:婴儿、儿童、少年,进而概括出三个阶段爱的特点:“自恋阶段”、感到被人爱和感到爱别人的快乐。

由此可引出文章第3段结尾对于成熟的爱和不成熟的爱的区分。

问题2、母爱和父爱的特点及优缺点(或积极性与消极性)各是什么?
先引导学生在课文中找到相应位置,再进行概括总结:
母爱:是无条件的;积极性:不需努力即可拥有;消极性:无法赢得。

父爱:是有条件的;积极性:可以通过努力赢得;消极性:必须努力,否则将失去。

两种爱的进一步区分在课文的第6段:母爱是我们的故乡,是大自然、大地和海洋;父亲代表思想的世界,父亲是教育孩子,向孩子指出通往世界之路的人。

引申:对于作者提出来的关于母爱和父爱的理论,你认同吗?结合生活实际谈一谈。

问题3、对于父母,成熟的爱应该是怎样的?
对于这一问题,学生较容易理解为文章第9段的“成熟的人,
爱是怎样的”,由此提醒学生看清问题再作答。

母爱应该给孩子安全感,应该希望孩子独立;
父爱应该是宽容的、耐心的,应该使孩子更加自信,成为自己的主人。

概括起来就是:作为父母,应该让付出的爱符合孩子健康成长的需要。

问题4、对于孩子,成熟的爱应该是怎样的?
不再依赖父母,与父母分离,在他心中同时拥有父亲和母亲两个世界。

他独立了,成为了自己的父母。

一个人成熟的标志:他既是自己的母亲,又是自己的父亲。

(四)课堂小结:
弗洛姆认为如果不努力发展自己的全部人格并以此达到一种创造倾向性,那么每种爱的试图都会失败;如果没有爱他人的能力,如果不能真正谦恭地、勇敢地、真诚地和有纪律地爱他人,那么人们在自己的爱的生活中也永远得不到满足。

相信大家对此已经有了自己的理解和认识了。

最后送大家一句话:在享受无私而博大的父爱母爱的同时,请付出爱心给父母,让他们也能享受到我们对他们赤诚的爱,让生命因为爱而更为富足!
(五)课后作业:
听一支歌曲《感恩的心》,看一部电影《当幸福来敲门》,读一篇文章《孩子,我为什么要打你》
(六)板书设计: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
婴儿—“自恋阶段”母爱 + 父爱 = 成熟
儿童—“我被人爱”无条件有条件
少年—“我被人爱,因为我爱人”不必赢得可以赢得
无法赢得必须努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