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脉证并治(精)
胡希恕讲伤寒杂病论:精要版
疝蛔虫病脉
证治第十九
01
第二十四章
水气病脉证
并治第十四
05
03
第二十六章
惊悸吐血下
血胸满瘀血
病脉证并治
第十六
第二十八章
疮痈肠痈浸
淫病脉证并
治第十八
第三十一章妇人产
后病脉证治第二十
一
第三十章妇人妊娠
病脉证并治第二十
第三十二章妇人杂
病脉证并治第二十
二
第十二章痉湿暍病脉证第二
一、痉
二、湿
三、暍
著。近几年来,用经方治疗内、妇、儿、外科等病,药简而效彰。
精彩摘录
精彩摘录
这是《胡希恕讲伤寒杂病论:精要版》的读书笔记模板,可以替换为自己的精彩内容摘录。
谢
谢
观
看
并治
第九章辨霍乱病脉证
并治
第十章辨阴阳易差后
劳复病脉证并治
第一章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
桂枝汤
桂枝加葛根汤
桂枝加厚朴杏子汤
桂枝加附子汤
桂枝去芍药汤
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
桂枝麻黄各半汤
桂枝二麻黄一汤
白虎加人参汤
第二章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
葛根汤
葛根加半夏汤
葛根黄芩黄连汤
麻黄汤
小柴胡汤
大青龙汤
小青龙汤
干姜附子汤
桂枝加芍药生姜人参新加汤
4
第十八章奔豚
气病脉证治第
八
5
第十九章胸痹
心痛短气病脉
证治第九
第二十章腹满寒疝宿
食病脉证治第十
第二十一章五脏风寒
积聚病脉证并治第十
一
第二十二章痰饮咳嗽
病脉证并治第十二
伤寒论白话文全译
《伤寒论》白话文全译一、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太阳病,指的是以脉浮、头项强痛、恶寒为特征的疾病。
其病因有中风、伤寒、温病、湿病、热病等。
治疗时需根据具体情况,选用适当的方药。
二、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太阳病日久不愈,或误治失治,或因虚致实,邪气内陷阳明,形成阳明病。
阳明病有胃家实和胃阴虚之别。
胃家实需攻下,胃阴虚需养阴益胃。
三、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太阳病不解,内传少阳,或少阳病邪热偏盛,形成少阳病。
少阳病以口苦、咽干、目眩为特征。
治疗少阳病宜和解表里,调理枢机。
四、辨阳明病脉证并治阳明病是外感病的极期阶段,邪气亢盛,正气耗伤,易出现实证、热证。
治疗阳明病宜清泄阳明,荡涤肠胃。
五、辨少阳病脉证并治少阳病是外感病的中期阶段,邪气已去大半,正气亦显不足。
治疗少阳病宜和解表里,调理枢机。
六、辨太阴病脉证并治太阴病是脾胃功能虚弱,运化失常的疾病。
治疗太阴病宜温中健脾,化湿和胃。
七、辨少阴病脉证并治少阴病是心肾阳虚,虚寒内生的疾病。
治疗少阴病宜温补肾阳,散寒通脉。
八、辨厥阴病脉证并治厥阴病是外感病的后期阶段,正气衰弱,阴阳失调。
治疗厥阴病宜调理阴阳,扶正驱邪。
九、辨霍乱病脉证并治霍乱病是一种急性吐泻的传染病,其特征为剧烈吐泻,腹痛胀满,迅速脱水等。
治疗霍乱病宜理气和中,止呕止泻。
十、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脉证并治阴阳易差后劳复病是指在伤寒病愈后,因劳累过度而复发或产生其他并发症的疾病。
治疗阴阳易差后劳复病宜益气养阴,调补脾胃。
伤寒论原文翻译_伤寒论校注白话解
伤寒论原文翻译_伤寒论校注白话解《伤寒论》,古代汉族医学经典著作之一,是一部阐述外感热病治疗规律的专着。
全书10卷,东汉张仲景撰于公元3世纪初。
张仲景原着《伤寒杂病论》,在流传的过程中,经后人整理编纂将其中外感热病内容结集为《伤寒论》,另一部分主要论述内科杂病,名为《金匮要略方论》。
《伤寒论》原书曾经西晋王叔和整理编次;但在五代十国时期已经处于一线单传存亡继绝的危机状态。
此书在北宋国家书府秘藏八九十年后,于嘉佑年间(1056-1063)北宋校正医书局成立,选高继冲进献本为底本,由孙奇、林亿等校定,于1065年由朝廷诏命国子监雕版刊行,名为定本《伤寒论》,结束了从汉末至宋凡八百余年传本歧出、条文错乱的局面。
《伤寒论》突出成就之一是确立了六经辨证体系。
运用四诊八纲,对伤寒各阶段的辨脉、审证、论治、立方、用药规律等,以条文的形式作了较全面的阐述。
对伤寒六经病各立主证治法,如“太阳伤寒”用麻黄汤;“太阳中风”用桂枝汤;阳明经证用白虎汤;阳明腑证用承气汤;少阳病用小柴胡汤……归纳总结了不同的病程阶段和症候类型的证治经验,论析主次分明,条理清晰,能有机地将理、法、方、药加以融会,示人以证治要领。
《伤寒论》另一突出成就是对中医方剂学的重大贡献。
本书记载了397法,113方,提出了完整的组方原则,介绍了伤寒用汗、吐、下等治法,并将八法具体运用到方剂之中,介绍了桂枝汤、麻黄汤、大青龙汤、小青龙汤、白虎汤、麻黄杏仁石膏甘草汤、葛根黄芩黄连汤、大承气汤、小承气汤、调胃承气汤、大柴胡汤、小柴胡汤等代表名方。
书中记载的的方剂,大多疗效可靠,切合临床实际,一千多年来经历代医家的反复应用,屡试有效。
由于张仲景所博采或个人拟制的方剂,精于选药,讲究配伍,主治明确,效验卓著,后世誉之为“众方之祖”,尊之为“经方”。
《伤寒论》总结了前人的医学成就和丰富的实践经验,集汉代以前医学之大成,并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系统地阐述了多种外感疾病及杂病的辨证论治,理法方药俱全,在中医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和承前启后的作用,对中医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脉证并治·张仲景的原文及翻译
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脉证并治·张仲景的原文及翻译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脉证并治·张仲景的原文及翻译阴阳易,病名。
语出东汉张仲景《伤寒论》:“伤寒,阴阳易之为病,其人身体重,少气,少腹里急,或引阴中拘挛,热上冲胸,头重不欲举,眼中生花(花,一作眵)。
膝胫拘急者,烧裈散主之。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脉证并治·张仲景的原文及翻译,一起来看看吧。
含义李经纬、邓铁涛等主编《中医大辞典》:“阴阳易病名。
①指伤寒或温疫等病后余热未净,由房事传之对方者。
《伤寒论·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脉证并治》:‘伤寒,阴阳易之为病,其人身体重,少气,少腹里急,或引阴中拘挛,热上冲胸,头重不欲举,眼中生花,膝胫拘急者。
’《医学心悟·伤寒兼症》:‘男子病新瘥,与女子接,其病遂遗于女;女子病新瘥,与男子接,其病遂遗于男,名曰阴阳易。
’有阴易、阳易之分。
②指阴位见阳脉,阳位见阴脉。
《素问·至真要大论》:‘阴阳易者危。
’《内经吴注》卷二十二:‘阴位见阳脉,阳位见阴脉,变易失常,故谓之危。
’”差后劳复阴阳易病大病差后劳复者,枳实栀子豉汤主之。
若有宿食者,加大黄如博碁子大五六枚。
【注:劳复,乃起居作劳复生余热之病。
方注作女劳复,大谬。
女劳复者,自犯伤寒后之大戒,多死少生,岂有反用上涌下泄之理耶?太阳中篇下后身热,或汗吐下后虚烦无奈,用本汤之苦,以吐彻其邪,此非取吐法也,乃用苦以发其微汗,正《内经》火淫所胜以苦发之之义。
观方中用清浆水七升,空煮至四升,然后入药同煮,全是欲其水之熟而趋下不致上涌耳。
所以又云复令微似汗。
精绝。
】伤寒瘥已后,更发热者,小柴胡汤主之。
脉浮者以汗解之,脉沉实者以下解之。
【注:瘥已后更发热,乃余热在内,以热召热也。
然余热要当辨其何在,不可泛然施治,以虚其虚。
如在半表半里,则仍用小柴胡汤和解之法;如在表则仍用汗法;如在里则仍用下法。
然汗下之法,即互上条汗用枳实、栀、豉微汗,下用枳实、栀、豉加大黄微下也。
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
主。人参益气生津,麦冬滋液润燥而。麦冬配半夏,润燥同用,为本方的配伍特点。
第二节 差后病证治(393~398)
【原文六】
(398)病人脉已解,而日暮微烦,以病新差, 脾胃气尚弱,不能消谷,故令微烦,损谷则愈。 提要:差后轻度运化不良的证治 主症:脉平热退,日暮微烦,食后脘腹轻度不适等。 病机:大病新差,脾胃气虚。 治法:节制饮食。 方药:不需用药。
第一节 阴阳易证治(392)
提要:阴阳易证治
主症:身体重、少气、头重不欲举、眼中生 花、少腹里急、阴中拘挛、膝胫拘急、 自觉有热上冲等。 病机:气阴两虚,精神不安,气机逆乱。 治法:安神定志,条畅气机。 方药:烧裈散
第二节 差后病证治(393~398)
【原文一】
(393)大病差后,劳复者,枳实栀子汤主之。 枳实三枚,炙 栀子十四个,擘 豉一升,绵裹 上三味,以清浆水七升,空煮取四升,内枳实、栀子,煮 取二升,下豉,更煮五六沸,去滓,温分再服,覆令微似汗。 若有宿食者,内大黄如博碁子大五六枚,服之愈。
第二节 差后病证治(393~398)
【原文三】
(395)大病差后,从腰以下有水气者,牡蛎泽泻散主之。 牡蛎熬 泽泻 蜀漆暖水洗,去腥 葶苈子熬 商陆根熬 海藻洗,去咸 栝楼根各等分 上七味,异捣,下筛为散,更于臼中治之。白饮和服方寸匕, 日三服。小便利,止后服。 提要:差后发热证-小柴胡汤证证治 主症:膝胫足跗皆肿,或大腹肿满,伴小便不利,脉沉实有 力等。 病机:病后气化不行,湿热壅滞,水湿凝聚于下。 治法:逐水清热。 方药:牡蛎、海藻、栝楼根-软坚散结利水;泽泻-渗湿利 水;蜀漆、葶苈子、商陆-清热逐水。
古诗伤寒论翻译赏析
古诗伤寒论翻译赏析《伤寒论》,古代汉族医学经典著作之一,是一部阐述外感热病治疗规律的专着。
全书10卷,东汉张仲景撰于公元3世纪初。
张仲景原着《伤寒杂病论》,在流传的过程中,经后人整理编纂将其中外感热病内容结集为《伤寒论》,另一部分主要论述内科杂病,名为《金匮要略方论》。
《伤寒论》原书曾经西晋王叔和整理编次;但在五代十国时期已经处于一线单传存亡继绝的危机状态。
此书在北宋国家书府秘藏八九十年后,于嘉佑年间(1056-1063)北宋校正医书局成立,选高继冲进献本为底本,由孙奇、林亿等校定,于1065年由朝廷诏命国子监雕版刊行,名为定本《伤寒论》,结束了从汉末至宋凡八百余年传本歧出、条文错乱的局面。
《伤寒论》突出成就之一是确立了六经辨证体系。
运用四诊八纲,对伤寒各阶段的辨脉、审证、论治、立方、用药规律等,以条文的形式作了较全面的阐述。
对伤寒六经病各立主证治法,如“太阳伤寒”用麻黄汤;“太阳中风”用桂枝汤;阳明经证用白虎汤;阳明腑证用承气汤;少阳病用小柴胡汤……归纳总结了不同的病程阶段和症候类型的证治经验,论析主次分明,条理清晰,能有机地将理、法、方、药加以融会,示人以证治要领。
《伤寒论》另一突出成就是对中医方剂学的重大贡献。
本书记载了397法,113方,提出了完整的组方原则,介绍了伤寒用汗、吐、下等治法,并将八法具体运用到方剂之中,介绍了桂枝汤、麻黄汤、大青龙汤、小青龙汤、白虎汤、麻黄杏orG仁石膏甘草汤、葛根黄芩黄连汤、大承气汤、小承气汤、调胃承气汤、大柴胡汤、小柴胡汤等代表名方。
书中记载的的方剂,大多疗效可靠,切合临床实际,一千多年来经历代医家的反复应用,屡试有效。
由于张仲景所博采或个人拟制的方剂,精于选药,讲究配伍,主治明确,效验卓著,后世誉之为“众方之祖”,尊之为“经方”。
《伤寒论》总结了前人的医学成就和丰富的实践经验,集汉代以前医学之大成,并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系统地阐述了多种外感疾病及杂病的辨证论治,理法方药俱全,在中医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和承前启后的作用,对中医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伤寒论纯条文背诵版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1、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2、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
3、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
4、伤寒一日太阳受之,脉若静者为不传,颇欲吐,若躁烦脉数急者,为传也。
5、伤寒二三日,阳明少阳证不见者,为不传也。
6、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
若发汗已,身灼热者,名风温。
风温为病,脉阴阳俱浮,自汗出,身重多眠睡,鼻息必鼾,语言难出。
若被下者小便不利直视失溲;若被火者微发黄色,剧则如惊痫,时瘈疭;若火熏之,一逆尚引日,再逆促命期。
7、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
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
发于阳七日愈。
发于阴六日愈。
以阳数七阴数六故也。
8、太阳病,头痛至七日以上自愈者,以行其经尽故也。
若欲作再经者,针足阳明使经不传则愈。
9、太阳病欲解时从巳至未上。
10、风家表解而不了了者,十二日愈。
11、病人身大热,反欲得衣者,热在皮肤,寒在骨髓也;身大寒,反不欲近衣者,寒在皮肤,热在骨髓也。
12、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
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
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13、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桂枝汤主之。
14、太阳病,项背强几几,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
15、太阳病下之后,其气上冲者,可与桂枝汤,方用前法;若不上冲者不得与之。
16、太阳病三日,已发汗,若吐若下若温针,仍不解者,此为坏病,桂枝不中与之也。
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
桂枝本为解肌,若其人脉浮紧,发热汗不出者,不可与之也。
常须识此,勿令误也。
17、若酒客病不可与桂枝汤,得之则呕,以酒客不喜甘故也。
18、喘家作桂枝汤加厚朴杏子,佳。
19、凡服桂枝汤吐者,其后必吐脓血也。
20、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
21、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者,桂枝去芍药汤主之。
22、若微寒者,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主之。
第九章 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辨证论治
第九章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辨证论治(TREATMENT BASED ON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FOR YIN-YANG INFECTION AND RELAPSE OF DISEASE DUE TOOVERSTRAIN AFTER CURE)概论(INTRODUCTION)伤寒热病初愈,正气尚虚,气血未复,余邪未尽,当此之际,唯宜慎起居,调饮食,静养调理,预防疾病复发。
古人认为,若病后因房事导致男女之间互相染邪而发生的病证,称为阴阳易。
若不因房事,而由于饮食起居失常,作劳伤正,疾病复发者,称为差后劳复。
其中因劳而发者,称为劳复;因饮食调理不当而发者,称为食复。
阴阳易、差后劳复之病,皆发生在大邪已退的阶段,同属于病后失于调理所致,故仲景在六经证治各章之后,另列一篇,专题加以讨论。
本篇不仅分析了差后劳复病的有关证治,而且提出了大病之后慎房事、逸体劳、适饮食,防止复发,以保痊愈的护理原则,为后世病后调理的理论与实践奠定了基础。
第一节阴阳易证(Yin-yang infection syndrome)【学习要求】了解阴阳易的证治。
【原文】傷寒陰陽易之為病,其人身體重,少氣,少腹裏急,或引陰中拘攣,熱上衝胸,頭重不欲舉,眼中生花,膝脛拘急者,燒褌散主之。
(392)燒褌散方:婦人中褌,近隱處,取燒作灰。
上一味,水服方寸匕,日三服,小便即利,陰頭微腫,此為愈矣。
婦人病取男子褌燒服。
【原文析义】古人认为,伤寒热病初愈,余邪未尽,更犯房事之禁,可将邪毒传于对方而致病。
此种因房事染易邪毒而致的病证,称为阴阳易。
其中有病之男传无病之女者,称为阳易;有病之女传无病之男者,称为阴易。
行房之时,最易伤动精气,因精气受损,故发病即出现“其人身体重,少气”等精气不足之症。
阴分被伤,毒热内扰,筋脉失养,则见“少腹里急,或引阴中拘挛”,“膝胫拘急”。
伤寒余热之邪由阴传入,毒热由下向上攻冲,则见“热上冲胸,头重不欲举,眼中生花”等症。
中医学《伤寒论选读》-各章自测题及答案
绪论一、单选题1、《伤寒杂病论》约成书于()时期。
①先秦②西汉末年③东汉末年④南北朝2、最早整理编次《伤寒杂病论》的是()①王叔和②林亿③庞安时④方有执二、填空题1、第一个校定《伤寒论》的人是。
第一本逐条注解《伤寒论》的书是的。
2、伤寒六经辨证体系以为纲,以为目。
3、三阳病的治疗以为主,三阴病的治疗以为主。
三、名词解释1、越经传2、直中3、两感4、并病四、问答题1、试述中医“伤寒”的广义和狭义概念。
第一章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一、单选题1、太阳伤寒证与太阳中风证的鉴别要点是()。
①发热与否②汗出与否③头痛与否④恶寒与否2、服桂枝汤,仍出现头项强痛,翕翕发热,无汗,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当用()治疗。
①桂枝汤②桂枝加附子汤③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④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二、多选题(选择两项或两项以上正确答案)1、伤寒发生传变,出现的症状有()()()()()。
①脉数急②脉静③发热不恶寒④颇欲吐⑤躁烦2、病人身大寒,反不欲得衣,属于()()()()()。
①真热假寒②真寒假热③外寒内热④“热在皮肤,寒在骨髓”⑤“寒在皮肤,热在骨髓”3、太阳病治疗后,出现哪些症状仍可用桂枝汤治疗?()()()()()①漏汗不止②大汗出,脉洪大③气上冲④反烦不解⑤脉促胸满三、填空题1、太阳之为病,,头项强痛而。
2、太阳病,头痛,,,恶风,桂枝汤主之。
3、喘家作,桂枝汤加、佳。
4、坏病的治疗原则是。
5、服桂枝汤,大汗出后,,脉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四、名词解释1、坏病2、痸(瘛)瘲3、阳浮而阴弱五、问答题1、桂枝汤的煎服法和药后护理有哪些特点?2、三种太阳病轻证的症状和病机有何不同?如何治疗?第二章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一、单选题1、太阳病,十日以去,脉但浮,与()。
①桂枝汤②麻黄汤③小青龙汤④小柴胡汤2、伤寒不大便六七日,头痛有热,小便清者,与()。
①承气汤②麻黄汤③桂枝汤④柴胡汤3、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中,厚朴与人参的用药比例为()。
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脉证并治(张沁园)
伤寒教研室:张沁园
概念
• 阴阳易,指病后因房事导致男女之间互 相染易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发生的病证。
• 差后劳复病,指由于饮食起居失常,过 劳伤正,使疾病复发的病证。因劳累而 复发者,名曰“劳复”;因饮食不节而 复发者,名曰“食复”。
阴阳易辨治
• 刘渡舟教授在所著《伤寒论诠解》一书中, 记述山西名医李翰祥先生辨治阴阳易经验, 提出其临床表现有三个特点:
劳复、食复辨治:
• 烦热痞满者,用枳实栀子豉汤除烦、宽中下 气,兼有宿食积滞可加大黄以下其积滞。 • 差后复发热者,要辨清病属何经,分别施以汗、 和、下三法。
• 腰以下有水气者,用牡蛎泽泻散清热逐水消 肿。
• 寒饮吐涎沫者,用理中丸温运脾阳。 • 虚羸少气,气逆欲吐者,是气液两伤、余热未 清,用竹叶石膏汤生津益气、清热降逆。
– 一是头抬不起来,即“头重不欲举”,这是 很突出的一个表现; – 二是“少腹拘急”抽搐且引阴中拘挛; – 三是全身乏力、倦怠少气。
阴阳易相当于现代医学何种疾病
• 有认为属于男女生殖器官炎症、某些性传播 疾病者; • 有认为属性神经官能症者; • 另有章恪在“阴阳易探讨”一文中称此病与 现代医学所说的性病型Reiter综合征在病因、 感染途径、临床表现、患病率、预后等方面 完全吻合。
全部课程结束
再见
后附二: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证并治(2)
后附二: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证并治(2)(接下篇)“阴阳易差后劳复病”,下面我们谈谈劳复。
什么叫劳复呢?还是大病初愈,脏腑余热未了,阴阳气血未复,这个时候过劳,这个“过劳”是指的什么呢?并不是说让你干多么重力气活,而是指的多思、多虑伤神,多言、多动伤力,或者说坐的时间长了一些。
大病刚刚好,亲戚朋友都来看你来了,说话多了一些,坐的时间长了一些,又出现了发热,使病情又有一些反复,这就叫“劳”。
所以,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篇”,涉及到这些证候的治疗。
那么“食复”呢?也是病人在这种情况下,大病初愈的时候,因饮食不当,尤其是家属觉得病人这么多天发高烧,也消瘦,正气也消耗,所以病人一好,家属就迫不及待地给病人做许多富含营养物质的饮食,希望他能够补一补,没想到适得其反,因为吃了这些补的食物,导致了病情的复发。
我们学校有个老师,她不是学医的,原来我在医院做住院医,她母亲是脑血管病,在我那里住院,我们治疗以后,病人可以下地了,可是在这治疗期间,这人病人体力比较弱,也比较消瘦,女儿、儿子都很孝顺,症状缓解以后,就给她妈炖牛肉汤,元鱼汤,没想到老太太吃完了,引发了急性胃肠炎,吐泻不止而导致死亡。
有时候不仅仅外感热病怕“食复”,就是一些内科杂病饮食不当,也可能造成不良后果,对热病的食复,我们也要特别警惕。
所以在病后,才要求节饮食、慎起居。
“阴阳易差后劳复病篇”里头,只有“劳复”这个词。
“食复”、“房劳复”这两个词,见于后世的著作。
但是实际上在《伤寒论》的“差后病篇”里,涉及到食复的问题,所以有人就说《伤寒论》的劳复包含了食复,这个“劳复”的含义是广泛了,这个说法供大家参考。
“差后病”是指的什么?除了劳复、食复、房劳复、阴阳易之外,那么差后遗留下来的一些问题,也要在这篇讨论,比方说遗留下来的余热未退、余寒未了、水湿未尽,等等,这都属于遗留问题,都会在“差后病脉证并治篇”里头讨论。
那么我们现在就看仲景怎么治疗劳复和食复的,393条:“大病差后劳复者,枳实栀子豉汤主之。
《伤寒论》——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
《伤寒论》——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392】伤寒阴阳易之为病,其人身体重,少气,少腹里急,或引阴中拘挛,热上冲胸,头重不欲举,眼中生花一作眵,膝胫拘急者,烧裈散主之。
方一。
妇人中裈近隐处,取烧作灰。
上一味,水服方寸匕,日三服,小便即利,阴头微肿,此为愈矣。
陈修园:伤寒,男子病新差,而妇人与之交得病,名曰阳易;妇人病新差,而男子与之交得病,名曰阴易。
言男女互相换易也。
阴阳易之为病,其形相交,其气相感。
形交则形伤,其人身体重;气交则气伤,其人少气。
夫奇经冲、任、督三脉,皆行少腹、前阴之间。
前阴受伤,故少腹里急,或引阴中拘挛,或热邪循三经而上冲于胸,髓海不足,而为头重不欲举,精不灌目,而为眼中生花,精不荣筋,而为膝胫拘急者,以烧胕散主之。
【述】此言伤寒余热未尽,男女交媾,毒从前阴而入,传奇经冲、任、督三脉,而为阴阳易之病也。
黄元御:伤寒新差,男女交感,阴邪传染,是谓阴阳易。
伤寒之病,无论阴阳,肾水升泄,阴精必寒。
以此阴寒之气,传之于人,阴盛气滞,则身体重浊。
水寒木郁,则腹满里急,阴中筋挛,膝胫拘急。
下寒则阳气升格,热上冲胸,虚乏少气,眼中生花,头重难举。
其病肝肾下寒,肺心上热,烧裈散同气感召,阴寒下泻,则复其和平之旧矣。
刘世祯:阴阳易之为病者,新差入房,变起交感,此淫邪相染以互易也。
曰伤寒阴阳易者,明伤寒初愈,遽合阴阳,女病必传易于男,男病必传易于女。
若论阴阳易,则不以伤寒为限,凡交感而逢身之虚,皆可移易。
病状相似,缠绵不廖(如粤中麻疯之证,亦由阴阳相易,淫气传染,故病至毒气渐衰,有移易而愈者。
麻疯即湿热杂合,加以淫气相染。
凡海滨无雪之地,始有此变。
欲除麻疯之害,宜取西北极寒处雪水服之,杜其传染之机,则病气衰减。
只同普通淫邪,乃有着手拨治之法,稍迟当别论麻疯证治,就教海内)。
本条所示,则专就伤寒立论,即赅六气客邪之感。
其人身重少气者,太阴之证象也。
少腹里急,或引阴中拘挛者(此赅男女言之,男则阴茎拘挛,女则拘挛在阴户内),厥阴之证象也。
辨痉阴阳易差脉证并治
辨痉阴阳易差脉证并治痉者,病舍太阳而邪入奇经(痉,《说文》曰:强直也,无痓字。
《广韵》:痓,恶也,非强直明矣,因知作痓者误也)。
阴阳易者,新差入房,而变起交感。
差后劳复者,将息失宜,而证异坏病,痉病阴阳易差,莫不经有转并(六经转属合并,变无定例),气有杂合(六气之杂合也),邪有干移(邪言五藏之邪),因有新故(新者新感,故者宿损),非先通乎六气六经正变之治,未有能临病消息,动合机宜者也,故同霍乱之例,皆别为专篇,以继论于六经之后,其中盖有微旨。
至夫痉之为病,其发也,缘督以为经,循跷以为纬,太冲主其机,二维司其用。
论其所舍,则在乎太阳之经筋也。
故欲明痉状之病情,宜详八脉之体用。
奇经之周于身形也,督脉行身之后,贯脊上脑,主髓司神,督领诸经,而为阳脉之海(督脉下起于肾,循尾骶,贯脊背,上通于脑,交会三阳,合太阳少阴,与阳维会于项后哑门穴,与厥阴会于巅顶,会手足阳明于唇上端,上齿缝中,与任脉交会而终,为阳脉之总督,脑与髓之经,亦骨之经也,今生理家称脊髓与脑之神经,皆督之脉也)。
任脉行身之前,循腹及胸,抵咽上面,内络诸藏,而为阴脉之海(任脉起于会阴之分,在前后二阴之间,督任皆起于此,自少腹上胸抵咽,上接督脉,交会三阴,会足少阳冲脉于脐下一寸阴交穴,当膀胱上口三焦之募,会手太阳少阳足阳明于中脘,脐上四寸,胃之募也,会阴维于喉咙,环唇上,至下龈交,与手足阳明督脉会,主阴脉之任养,女子胞之经,亦脑之经也。
生理家所谓行于内藏之神经者,任冲二脉皆属焉)。
冲脉巨起胞中(冲任皆起胞中),直冲上行,分为二道,后者上循背里(交于督脉),前者上抵胸咽(交于任脉),交贯督任,而为十二经脉之海(冲脉起于会阴,为诸脉之冲要,故曰十二经脉之海,其脉直冲而上,贯冲任之中,但仍有深浅二道,深者上循背里,与督并行,其浮而外者,起于气冲,在少腹毛中两旁各二寸,并足阳明少阴,循腹右上行,至胸中而散,会于咽喉,别而络唇口,所以通督任,交肺肾,以转阴阳升降之枢,合脑髓女子胞之经,一源而三岐也,与任脉同属内藏神经)。
伤寒论(9.2)--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
伤寒论第九章 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脉证并治-例题一.选择题(一)A1型题1.竹叶石膏汤的治法是:A.辛寒清热B.清热益气生津C.清热和胃,益气生津D.养阴清热生津E.清热燥湿答案:C。
分析:竹叶石膏汤证的病机是差后余热未清,气阴两伤,故其治法是清热和胃,益气生津。
(二)A2型题1.患者,女,50岁。
伤寒高热解后,出现全身乏力,短气,干呕欲吐,不思饮食,口干,心烦少寐,舌红少苔,脉细数。
临床辨证当是:A.白虎加人参汤证B.竹叶石膏汤证C.白虎汤证D.小速中汤证E.炙甘草汤证答案:B。
分析:患者为伤寒高热解后,一派余热未清,气阴两伤的症状,故临床辨证为竹叶石膏汤证。
(三)B型题A.竹叶石膏汤证B.枳实栀子豉汤证C.牡蛎泽泻散D.理中丸E.小柴胡汤证1.伤寒解后,虚羸少气,气逆欲吐,治宜:2.大病差后,从腰以下有水气者,治宜:答案1:A。
分析:此题考察对原文397条的掌握。
答案2:C。
分析:此题考察对原文395条的记忆。
(四)X型题1.牡蛎泽泻散证可出现的脉证有:A.脉微 B.足跗浮肿 C.脉沉实 D.小便不利 E.大腹肿满答案:BCDE。
分析:牡蛎泽泻散证的病机是湿热壅滞,气化不行,水湿之邪凝聚于下,属实证,故不可能出现脉微。
二.非选择题(一)名词解释题1.虚羸:答案:虚弱消瘦。
(二)填空题1.大病差后,劳复者, 。
答案:枳实栀子豉汤主之(三)判断说明题1.大病新差,出现日暮微烦,增加饮食则愈。
答案: 不正确。
大病新差,出现日暮微烦,减少饮食则愈。
(四)简答题1.病后初愈,日暮微烦,为什么损谷则愈?答案: 病后初愈,出现日暮微烦之象,是因为病后脾胃气弱,不慎饮食,或勉强进食导致饮食难化,积滞胃肠的缘故。
盖人与天地之气相应,日暮乃傍晚时分,此时体内脾胃之虚阳,得不到天阳之气资助,消化能力因之减弱,食积而生热,上扰神明,故表现心中微烦。
本证非宿食停滞,故不须药物治疗,只要节制饮食,即可自愈。
(五)论述题1.试述伤寒解后,更发热的三种证治机理?答案:伤寒初愈,大邪已去,正气未复,或因劳复、食复,或因余热未尽,或因体虚不胜风寒,复感外邪,又出现发热者,当平脉辨证,具体分析,而后采用适当治法。
郝万山讲《伤寒论》: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脉证并治
郝万山讲《伤寒论》: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脉证并治同学们好,时间到了我们上课。
我们今天就讲最后一篇。
它的篇名叫“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脉证并治”,我们就需要先解释一下什么叫“阴阳易”,什么叫“劳复”?所谓“阴阳易”就是大病初愈,阴阳气血没有完全恢复,大病刚刚好,从正气的角度来说阴精阳气,气和血没有完全恢复,而脏腑的余热也没有完全消尽,脏腑余热未了,这个时候,在护理上应当特别注意“节饮食,慎起居”,节制饮食,所谓“节饮食”慎起居,是要节制饮食,选择饮食,不能吃那些不好消化的、辛辣刺激性的呀等等,生冷油腻的呀。
所谓“慎起居”,就是要特别注意生活作息,不要劳累,不要辛苦等等,这样才能够使余邪消退,正气慢慢地恢复,如果不注意“节饮食”,不注意“慎起居”,就可能造成病情的复发。
我们这里所说的“阴阳易”是指的一个大病刚刚好,大邪已去,但是正气没有完全恢复,余邪没有完全消退,这个时候如果和人行房事的话,原来有病这个人可能就使没有病的那个人被感染邪气,如果是女病传于男的,这就叫“阴易”,如果原来是个男病人,现在传给了女的,这就叫男病传于女,这叫“阳易”,合起来就叫“阴阳易”。
那么“阴阳易”这个证候到底是什么病呢?以前有人开玩笑说是艾滋病,我说汉代还没有发现艾滋病,而且艾滋病它有很长的潜伏期,而这个病是现世现报,所以长期以来人们对“阴阳易”这个病就感到非常困惑,不知道它是个什么病,直到今天仍然是这样。
去年有一个美国医学杂志,它有几期请我做编审,有些稿子呢,我看,结果我看到有一篇稿子是一个在美国工作的一个中国医生写的,他说他发现国外一种性病,它的临床表现、它的感染途径和《伤寒》论中所说的“阴阳易”十分接近。
因此他认为《伤寒论》中所说的“阴阳易”是一种性病。
“阴阳易”这个证候在我们五版教材没有把它作为一个正规条文编进去,它是作为一个附篇,备考原文,那么考虑到我们在座的今后很可能出国,所以我们把“阴阳易”这个证候介绍给大家。
现在我们打开讲义223 页看备考原文中所附的392 条阴阳易这个条文:“伤寒阴阳易之为病”下面的临床表现,“其人身体重、少气”,这是精气大伤,正气虚衰的表现。
伤寒论注(十)差后劳复食复阴阳易
伤寒论注(十)差后劳复食复阴阳易伤寒病(含中风,下同)初愈,身体未经调养,营卫皆弱,伏于藏府之余邪未清,此时起居劳作,气血动而余邪内发,因而复病,谓之劳复。
若因强食,胃气弱不能消化而复病,谓之食复。
若因男女交接而复病,谓之房劳复。
若因男女交接,相易为病,男传不病之女或女传不病之男,谓之阴阳易。
10.1大病差后,劳复者,枳实栀子豉汤主之。
若有宿食者,加大黄,如博棋子五六枚。
伤寒大病,邪必已入藏府,邪未入藏府,病必不大。
初愈而劳作,热气浮越,藏府里未清之余邪,从内外发,此即劳复。
枳实栀子豉汤主之,微汗解表则愈。
若有宿食者,是过食复病之食复,则胃有宿积,加大黄以下之。
枳实栀子豉汤方枳实(炙)3枚≈4.5克栀子(孹)14枚≈20克豉(绵裹)1升≈100克上3味,以清浆水1400毫升,空煮取800毫升,内枳实、栀子,煮取400毫升,下豉更煮五、六沸,去滓,温分再服,复令微似汗。
【自注】大病差后劳复,其邪远不及初病外邪之盛,且属藏府余邪外发,故不用桂枝汤。
大病初愈,气血两虚,为麻黄汤之禁忌,故不可用麻黄汤。
清浆水者,淘米水也。
以大病初愈,脾胃尚弱,故以清浆水代替水,意在温其脾胃也。
空煮1400毫升至800毫升,浓缩以提高浓度,增大温中之力也。
若为食复,说明脾胃尚虚,加大黄以下之,则空煮清浆水更有必要。
10.2 伤寒差已后,更发热,小柴胡汤主之。
脉浮者,以汗解之,脉沉实者,以下解之。
伤寒,病刚愈,复又发热,此即重感,重复感冒也。
不管劳复或食复,发热者,是藏府之余邪自内发向外,亦属于半表半里,故小柴胡汤主之(方见5.4条)。
脉浮者,邪在表,当以汗解之,用枳实栀子豉汤;脉沉实者,邪在里,当以汗下之,用枳实栀子豉加大黄汤。
大病初愈而复病,既不可大汗也不可大下,气血尚虚也。
10.3 大病差后,从腰以下有水气者,牡蛎泽泻散主之。
大病差后,若脾胃气虚不能制水,肾气虚不能行水,体内水气下溢,腰以下浮肿,即有水气也。
若不急除之,水气犯上则生变故。
阴阳易差后劳复病篇课件
经络功能
经络具有沟通内外、运行气血、调节 阴阳等作用。
脏腑理论
五脏
心、肝、脾、肺、肾,分 别主宰人体的各个生理功能。
六腑
胆、胃、小肠、大肠、膀 胱、三焦,主要负责消化、 排泄等功能。
脏腑关系
脏腑之间相互依存、相互 制约,共同维持人体正常 生理功能。
03
阴阳易差后复病篇的治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药物治疗
中药治疗
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采用不同 的中药方剂进行治疗,如四君子
科研进展与成果转化
科研投入
加大对阴阳易差后劳复病研究的科研投入,鼓励科研机构和企业进行合作,推动 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临床试验
加强阴阳易差后劳复病治疗方法的临床试验,验证其安全性和有效性,为临床治 疗提供科学依据。
社会普及与教育
知识传播
通过媒体、网络等多种渠道,传播阴阳易差后劳复病的相关 知识,提高公众对疾病的认知和理解。
05
阴阳易差后复病篇的未来展与 展望
现代医学与阴阳易差后劳复病篇的结合
现代医学技术
利用现代医学技术,如基因测序、人 工智能等,深入研究阴阳易差后劳复 病的发病机制,提高诊断和治疗的精 准度。
跨学科合作
加强医学与其他学科的合作,如生物 学、物理学、化学等,从多角度探究 阴阳易差后劳复病的本质,推动医学 研究的创新。
04
阴阳易差后复病篇的案例分析
案例一:某患者的治疗过程与效果
患者情况概述
患者李某,男性,45岁,因长期工作压力大,生活不规律,出现 阴阳易差后劳复病症状。
治疗过程
经过中医诊断,采用针灸、中药汤剂、推拿等多种疗法,调整患者 体内阴阳平衡,缓解疲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劳复
栀子厚朴汤——栀子、厚朴、枳实 行气宽中,消胀除满 枳实栀子豉汤——栀子、枳实、豆豉 重在清宣郁热,佐以泄满,以清 浆水煮药,调中和胃,更适差后复热
(二)小柴胡汤证
差后发热的基本治法(394)
病史:伤寒,差后——余热未尽,正气未复
主证:发热——复见发热
病人 治疗:随证治之 邪在少阳——小柴胡汤 脉浮在表——以汗解之 脉沉实,里有积滞——以下解之
(三)牡蛎泽泻散证
差后腰以下有水气的治法( 395 )
主证:从腰以下有水气(腹、臀、下肢有 大病差后 积水之感,或现轻度浮肿)——下
焦气化失司,湿热阻滞
治疗:牡蛎泽泻散——清热逐水
(四)理中丸证 差后虚寒喜唾的证治( 396 )
主证 大病差后 诊断:胸上有寒——寒饮聚于胸膈 治则:当以丸药温之 喜唾——胸寒及胃,频频作唾 久不了了——日久不愈
第九章 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脉证并治
学习要求: 掌握竹叶石膏汤证
熟悉治疗差后劳复证治
了解阴阳易 了解差后饮食调理
第一节 阴阳易证治(392)
理解:
1、 通过性生活可以传播疾病,如AIDS、淋病
2、房事过度,最易伤人精气 3、烧KUN散起安神定志作用
第二节 差后劳复证
一、 差后劳复辨治
(一)枳实栀子豉汤证(393) 大病——指中风、伤寒、热劳、温疟之类 差后——大病好后,正气未复,余热未尽 劳复——劳累过度,引起发热,伴烦闷、痞胀等 治疗:枳实栀子汤——清热、除烦、宽中
方药:宜理中丸——温中补虚
(五)竹叶石膏汤证
病后余热不清,气液两伤的证治( 397 )
解后——伤寒愈后,气液两伤,余热未尽 证候 伤寒 虚羸——久病伤形,元气未复
少气——内有余热,热邪伤气
气逆欲吐——热扰于胃,胃气上逆 治疗 竹叶石膏汤主之——清热益气生津
二、差后饮食调理(398)
脉已解——脉象缓和,已如平人 现症 病人 缘由 日暮微烦——傍晚微烦 以病新差,人强与谷 脾胃尚弱,不能消谷
处理:损谷则愈
小结:
烦热、痞满——枳实栀子汤
和法——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柴胡汤 汗法
偏实(热) 发热
调治
下法
水肿(湿热)——牡蛎泽泻散
偏虚(寒) 喜唾——理中丸——温中健脾(虚寒) 虚羸少气 气逆欲吐 损谷——节制饮食,保护胃气 竹叶石膏汤——清热益气
生津(虚热)
护理
节欲——节制房事,保护肾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