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二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卷第二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

【原文】太阳之为病,脉浮①,头项强痛②而恶寒③。

【注释】

①脉浮:脉象浅表,轻手按之即得,犹如木浮水面。

②头项强痛:头痛项强。项是颈的后部;强,去声,强直不柔和貌。

③恶寒:恶,去声,厌恶、嫌憎的意思,恶寒即厌恶寒冷。

【译文】太阳病的症候,是以脉象浮、头痛、项部拘急不舒、畏寒为基本特征。

【评析】本条是太阳病的辨证提纲。

太阳病就是太阳经脉受病。脉浮,为外邪袭表,卫气向外抗邪在脉象方面的反应,提示病位在表。头项强痛,指头痛连及项部牵强疼痛,由于太阳经脉上额交巅还出别下项,太阳受邪,经脉阻遏不利,所以头项强痛。头为诸阳之会,少阳病、阳明病也会出现头痛,但是没有项强,这可从疼痛的部位上来作出鉴别。恶寒即厌恶寒冷,因卫阳被外邪所遏,所以感觉厌恶寒冷。恶寒俗称怕冷,大多释恶为怕,实际厌恶与惧怕的含义有别,是不能等同的。恶寒应包括恶风在内,恶寒者必然恶风,恶风是当风始恶, 不当风则无感觉,所以恶寒与恶风,只是程度的轻重罢了。恶寒是太阳表症必见的症状,而且贯穿在太阳病的始终,因此,前人有“有一分恶寒未罢,即有一分表邪未尽”的说法。但也不是绝对的,还应辨证地看待。太阳病恶寒,往往与发热并见,本条未提发热,因为卫阳被郁,尚未伸展, 可以暂时不见发热,卫阳伸展之后,必然伴有发热。恶寒与发热相较,恶寒尤为紧要,所以强调恶寒而未提发热。

【原文】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①者,名为中风②。

【注释】①脉缓:王太仆说:“缓者,缓纵之状,非动而迟缓也。”就是和缓的意思。【译文】太阳病,见到发热,自汗出,厌恶风吹,脉象浮缓的,就叫做中风。

【评析】本条讲太阳中风症的主症、主脉。

原文】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①者, 名为伤寒②。

注释】①脉阴阳俱紧:阴阳有两种解释,一是认为指脉的尺寸,脉尺寸俱紧;

是认为指脉的沉浮,脉浮沉俱紧。两说都有理,但从表症脉必浮来看,应

是浮紧,那么,则以尺寸俱紧更符合实际。参考麻黄汤禁例有尺中脉迟、尺中脉微禁用,也可资佐证。“紧”指脉的紧张状态,与弦脉相似而如转索有力。

②伤寒:太阳病无汗脉紧,象征寒性凝敛,故名为伤寒。此属狭乂伤寒, 不是泛指外感热病的广义伤寒。

【译文】太阳病,已经发热,或者尚未发热,畏冷,头痛,项部拘急不舒,身体疼痛,呕逆,无汗,寸、关、尺三部脉象皆浮紧的,即为伤寒。

【评析】本条讲太阳伤寒症的主症、主脉。

本条在太阳病提纲症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出伤寒症的主要脉症。不论已发热,或尚未发热,因风寒等外邪袭表,卫阳被郁,病初起就必然发生恶寒。

未发热不等于始终无热,只是因卫阳郁闭较甚,未能及时向外抗邪,而暂未发热,当卫阳郁闭到一定程度,发热自会表现出来。发热的迟速,固然与感邪的性质有关,而体质因素尤为重要,不应专责之于邪气。卫阳郁闭则营阴亦必郁滞,经气运行不畅,则身体疼痛;胃气被外寒所束,不能顺其下降之性,则上逆作呕;皮毛闭塞,肌肤敛束,则脉象浮紧。

【原文】伤寒二三日,阳明、少阳证不见者,为不传也。

译文】

外感病两三天,已到邪传阳明、少阳之期,若不见阳明、少阳病的见症, 而只见太阳病症候的,表示病未传变。

【评析】 本条说明太阳病已否内传,应以当时的脉证为据,不要拘泥于日数。

按照《素问•热论》的计日传经说,两日应传阳明,三日应传少阳。可是 两日并未见到不恶寒,但恶热、口渴引饮等阳明症,三日并未见到口苦咽 干目眩、往来寒热等症,则可断定病邪仍在太阳,而没有传变。于此,充 分说明了病情已否传变,应以症候为据,决不可以日数印定眼目,这正是 仲景师古而不拘泥于古,理论善 于结合实践的范例,同时也充分体现出仲

景学说是在《内经》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

【原文】 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①。若发汗已,身灼热②者,名曰 风温③。风温为病,脉阴阳俱浮,自汗出,身重,多眠睡,鼻息必鼾④, 语言难出。若被下者,小便不利,直视失溲⑤;若被火⑥者,微发黄色, 剧则如惊痫,时瘛疭⑦;若火熏之⑧,一逆⑨尚引日,再逆促命期。

【注释】

温病误用辛温发汗后的变症,与后世的外感风温病不同。

鼾(hm ):呼吸时鼻中发出的响声。 ⑤ 失溲(S ①):《仓公传》:“使人不得前后溲。”又“难于大小溲。”这里的

失溲,含有大小便自遗的意思。

⑥ 被火:误用火法治疗。火法包括烧针、艾灸、熏、熨等。

⑦瘛疭(ch 1 zcng)手足抽搐痉挛。

⑧若火熏之:形容肤色发黄而晦暗,如烟火熏灼的一般。

⑨逆:治疗上的错误。

译文】 太阳病,见到发热口渴,不恶寒的,就叫做温病。如果在使用发汗方法以 后,①温病: 广义伤寒之一。

②灼热: 形容身热很高,如同烧灼。

③风温:

热势更高如同烧灼一样,名叫风温。风温的症候特点是尺脉和寸脉都见浮象,自动出汗,身体沉重,经常睡眠,呼吸时鼻有鼾声,而且语言困难。假使误用下法,便会引起小便不利,两眼直视,甚至大小便失禁。假使误用火法,轻则导致皮肤发黄,严重的就会引起如同惊痫的症状,时时手足抽搐痉挛。倘若再用火熏的方法,那就误上加误了。一次错误的治疗,变证虽重,还不至于马上死亡;再次误治,生命危险就迫在眉睫了。

评析】本条讲太阳温病的审症要点,与误用汗、下、火法的变症。

原文】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发于阳者,七日愈,发于阴者,六日愈,以阳数七、阴数六故也。

译文】患外感病,若有发热畏寒的症状出现,是病在阳经的表现;若有无热畏寒

的症状出现,是病在阴经的表现。病在阳经的,大约七天可以痊愈;病在阴经的,大约六天可以痊愈。这是七属于阳数、六属于阴数的缘故。

评析】本条根据恶寒发热的不同情况,来判断外感病的阴阳属性和愈期预测。

阴阳是两种不同属性相对的机动代名词,任何疾病或者仅是一个症状都有相对的两种情况,把疾病区分为阴阳两种类型,是提纲挈领,执简驭繁的最科学的方法,因而也是辨证论治的主要纲领。例如表与里相对,则表为阳,里为阴,动与静相对,则动为阳,静为阴,强与弱相对,则强为阳,弱为阴,热与寒相对,则热为阳,寒为阴,, 这是从大体上区分,如进一步分析,表里虚实之中,又各有阴阳;所谓阳中之阳,阳中之阴,阴中之阳,阴中之阴,因此对阴阳的理解,决不应孤立、机械、固定。

原文】太阳病欲解时,从巳至未①上。

注释】

①从巳至未:巳,上午九时至十一时;未,下午一时至三时。从巳至未, 即从九时至十五时。

译文】太阳病将要解除的时间,在上午九时到下午三时。

评析】本条说明太阳病将要解除的大概时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