躯体形式障碍

合集下载

躯体形式障碍及分离障碍-孙建中

躯体形式障碍及分离障碍-孙建中
拥有躯体病症的个体,加上异常的思维,情感和行 为可以有或者没有一个既已诊断的躯体疾病。 躯体病症与精神病理之间存在一个连续谱,而DSM4 人为地限定躯体化障碍诊断需要高数量的躯体病 症并不适合这个谱系。躯体化障碍的诊断根本上依 赖于长期的而且复杂的对于医学难以解释的躯体病 症的计数。 过去诊断为躯体化障碍的患者通常会满足DSM-5躯 体病症障碍的诊断,只要他们同时还拥有适应不良 的思维、情感、和行为等定义该障碍的病症,而不 仅仅是他们的躯体病症。
疼痛的发生与情绪冲突或心理社会问题有 关
疼痛可位于体表、深部组织或内脏器官
医学检查不能发现疼痛部位有相应的器质 性变化
并伴有焦虑、抑郁和失眠 病程迁延,常持续6个月以上 社会功能受损
鉴别诊断
躯体病症障碍 焦虑障碍
躯体 疾病
抑郁症 精神分裂症
别离性运动 和感觉障碍
治疗
躯体病症障碍病人的治疗比较困难,应采取 综合性治疗。 〔一〕治疗时应注意的问题
DSM 诊断标准中的躯体形式障碍大体上说 有两个根本的特征:
第一,心理来源的躯体痛苦; 第二,医学无法解释病症。
但是以这两个特征为核心的诊断标准在临 床中却遇到很多问题,而不少争论也恰恰 在于这两个核心特征。
DSM-5用大幅修改的躯体病症障碍(somatic symptom disorders SSD)诊断替代了先前的躯 体形式障碍诊断。
DSM-4躯体症状相关问题(两章内容) 躯体形式障碍 躯体化障碍
DSM-5躯体症状及其他相关障碍 躯体症状障碍
人为障碍
未分化型躯体障碍
躯体症状及相关障碍
转换障碍
转换障碍(功能神经性症状障碍)
疼痛障碍
疑病障碍
疾病焦虑障碍
躯体变形障碍

dsm-5

dsm-5

躯体症状性障碍:躯体症状性障碍(somatic symptom disorders) 是DSM-5中的一个新的分类名称, 这类障碍的共同点是存在突出的与显著痛苦不适和损害相关的躯体症状。

躯体症状障碍患者不仅受到与症状相关不适折磨, 同时也存在焦虑、抑郁等多种心理症状的困扰;并在多个因素的共同影响下造成过度医疗。

躯体症状障碍虽然是一种患病率高的心理疾病, 但患者却因为疾病认知和病耻感等原因多不到精神/心理科而就诊于其他专科。

介绍DSM-5躯体症状障碍的“前身”躯体形式障碍年医疗资源消耗占美国全部医疗费用的16%以上, 是其他心理疾病患者的2倍多。

国外调查显示综合医院中躯体形式障碍患者高达10%。

尽管躯体症状障碍患者如此之多, 但漏诊误诊率却很高。

研究发现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内科和神经内科医师对该院42例躯体障碍识别率为28.75%。

刘海生等调查综合医院临床医师对该病的知晓率, 结果显示:三级医院只有30.7%, 二级医院为1.3%, 一级医院为0%。

对躯体症状障碍正确有效的治疗更无从谈起, 因此躯体症状障碍的诊断及治疗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1.1 诊断概念的变迁及特点既往的基于生物医学模式的“医学无法解释症状”即“查无实据”或没有器质性病理变化的躯体症状。

1980年出版的DSM-Ⅲ及后来的DSM-Ⅳ将较为严重的这些症状归于为“躯体形式障碍”。

引入“躯体形式障碍”这一诊断名称, 被认为是基于相对明确的理论(认为心理是其病因) 与更系统的分类, 目的是更有利于治疗;存在的不足之处也显而易见, 但总的来说至少有两个:第一, “躯体形式”暗指心理原因导致躯体痛苦。

这使患者难以理解、不能接受这个诊断, 也不就诊于精神或心理专科;第二, “躯体形式”仍然意味着躯体、心理二元论思维, 即仍有秉承“医学无法解释”之生物医学模式之嫌, 这决定了其诊断思维主要是排除(躯体疾病) 性诊断。

1.2 诊断过程中的问题及对策受传统医学模式影响, 患者会极其关注自己躯体的症状, 认为自己的症状是严重躯体疾病的表现, 担心医生不重视其症状, 因此期待医生给自己做相应的彻底的检查。

躯体形式障碍

躯体形式障碍
研究方法为两步筛查诊断法,一般健康 问卷(GHQ-12)作为筛查工具,复合 式国际诊断检查普通医疗版(CIDI-PHC) 为病例诊断工具。
基层综合医院门诊病人中躯体形式障碍流行病学调查 -2
共随机筛查1673例病人,其中576例完成诊 断性检查。
符合ICD-10心理障碍的加权总患病率为 9.7%,其中重症抑郁患病率最高(4.0%)。
目前国际疾病诊断分类(ICD-10)已将躯 体化障碍、持续性疼痛障碍、躯体形式 的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类形式命名为躯 体形式障碍(somatoform disorder) 。
躯体形式障碍分类(ICD-10)
F45.0躯体化障碍 F45.1未分化的躯体形式障碍 F45.2疑病性障碍 F45.3躯体形式的植物神经紊乱 F45.4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 F45.8其他躯体形式障碍
内科医生对心理障碍的识别率为15.9%。
1673例连续门诊病人中性别患病率及总患病率 (%)估计患病率
诊断
男性
女性
合计
酒精依赖
9(3.0)
0(0.0) 9(1.1)
伤害性饮酒
11(4.3)
0(0.0) 11(1.6)
重症抑郁
16(3.3) 37(4.4) 53(4.0)
抑郁性神经症
3(0.9)
4(0.4) 7(0.6)
3.4 持续的躯体形式的疼痛障碍(F45.4)
3.5 其它躯体形式障碍(F45.8)含“癔症 球”、感觉异常等。
基层综合医院门诊病人中躯体形式障碍流行病学调查 -1
用标准化的方法和工具研究了两所基层 综合性医院内科门诊病人中符合诊断标 准的心理障碍的患病率,以及心理障碍 对病人的影响及内科医生的识别和处理 能力。
10列为分离性障碍 CCMD-II-R列入癔症,和ICD-10基本一致 DSM-IV则将转换性障碍列入躯体形式障碍 (300.11)。

躯体化障碍问题解决方案

躯体化障碍问题解决方案

L躯体化的麻躯体化是指一种体验和表述躯体不适与躯体症状的倾向,这类躯体不适和症状不能用病理发现来解释,但个体将它们归咎于躯体疾病,并据此而寻求医学帮助。

一般认为,这种倾向的出现是针对心理社会应激的反应,这些应激反应是由对个人具有个别意义的刺激性生活事件或境遇所造成的。

2、躯体化的原因研究表明,抑郁与焦虑是躯体化最常见的两类原因。

惊恐障碍个体常有胸闷、胸痛、窒息感、心动过速、头晕、面手发麻等多种身体症状,这些个体通常求助于心脏科、呼吸科、内分泌科、神经科,往往被误诊和误治。

这些发现表明了躯体化的问题在实用方面的重要性。

除了焦虑、抑郁和躯体化关系密切之外,躯体形式障碍也是比较常见的。

精神分裂症或其他重性精神病也可出现I区体妄想或疑病妄想,或申诉一些不能用器质性情况解释的躯体症状,如疼痛、内脏撕裂等,同躯体形式障碍有时不易区别。

各类躯体化个体都有一个共同点,即对精神刺激及相应的情绪激活主要采取了躯体性反应方式而不是认知性反应。

这是对心理社会应激的"高躯体反应者"。

抑郁障碍躯体化的机制可能与其人格及早年习得经验、抑郁^境伴随的植物神经症状被着重报告、与个体用躯体隐喻方式来表达情绪苦恼有关,也可能是并存三体疾病症状的加重.社会因素如怕被诊断抑郁症后遭歧视,也是一些抑郁障碍的个体主要报告躯体症状的原因。

焦虑障碍,尤其是惊恐障碍的躯体化可能是情绪激活的生理伴随后果作为其组成部分而发生。

同样也与其人格、早年经验、个体与家庭、医生、社会系统之间复杂相互作用有关。

医源性因素如过度医学检查、模棱两可的诊断说明,甚至不适当的科普解释,都可能使躯体化倾向加强。

3、躯体化的临床表现(1)躯体化障碍主要特征为多种多样、反复出现、时常变化的躯体症状,有时有模拟的神经系统症状,患者反复申诉变化不定的躯体症状,可涉及身体的任何系统和任TP位,往往有所夸大,个体强调众多的躯体症状,常常到综合性医院寻求治疗,很少主动提出心理问题。

石大精神医学课件10躯体形式障碍及分离转换性障碍

石大精神医学课件10躯体形式障碍及分离转换性障碍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一)病因
➢ 遗传
➢ 心理因素:对应激性事件的经历和反应;幼年 期的创伤性经历,人格方面具有暗示性、情感 性、自我中心性
➢ 社会文化因素
(二)发病机制
1、意识分离理论:认为意识状态的改变是癔症 发病的神经生理学基础,随着患者的分离,正常 的认知功能受损,大脑皮层对传入刺激的抑制增 强,患者自我意识减弱并有暗示性增高。
1、躯体化障碍的诊断要点 2、疑病障碍的诊断要点 3、躯体形式的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诊断要点 4、躯体形式的疼痛障碍的诊断要点
(二)鉴别诊断
1、躯体疾病 有些躯体疾病在早期可能难以找到 客观的一些证据,因此各类躯体形式障碍的诊断要 求病程至少要三个月以上。
2、分裂症 疑病症状离奇、不固定,有思维障碍 和精神病性症状,不积极求治
➢ 通常存在明显的焦虑、抑郁情绪 ➢ 患者反复就医和明显的社会功能障碍 ➢ 女性多见,病程至少2年
2、未分化躯体形式障碍
常诉述一种或多种躯体症状,症状多变不典 型,涉及的部位不如躯体化障碍广泛,也不那么 丰富,或者完全不伴发社会和家庭功能损害,病 程在半年以上但不足2年。
3、疑病障碍
➢ 存在先占观念,对身体畸形的疑虑或先占观念也 属本症
慢性盆腔痛 ➢ 常出现药物依赖、焦虑抑郁和失眠,社会功能受损 ➢ 女性多见,发病高峰年龄30-50岁,病程迁延持续6
个月以上
6、其他躯体形式障碍
患者不适的主诉集中于身体特定部位,如局 部肿胀感、皮肤蚁行感、麻刺感和麻木感,心因 性斜颈、心因性瘙痒、心因性痛经也属此类疾病。
四、诊断和鉴别诊断
(一)诊断
(二)生物学因素
遗传因素:家族聚集性,约20%的躯体化障碍患者 的女性一级亲属也符合躯体化障碍诊断

躯体形式障碍

躯体形式障碍
Somatic Symptom Disorder 300.82 (F45.1) Illness Anxiety Disorder 300.7 (F45.21) Conversion Disorder(Functional Neurological Symptom Disorder) Psychological Factors Affecting Other Medical Conditions 316 (F54) Factitious Disorder 300.19 (F68.10) Other Specified Somatic Symptom and Related Disorder 300.89 (F45.8) Unspecified Somatic Symptom and Related Disorder 300.82 (F45.9)
疑病障碍
【鉴别诊断】 躯体化障碍:病人注意的重点是障碍本身及其将来的后果;在躯体化障碍中, 重点放在个别的症状上。此外,疑病障碍的先占观念仅涉及一种或两种躯体疾 病,病人诉及的病名前后一致,而在躯体化障碍,诉及的疾病数量较多,且经 常变化。疑病障碍在两性的发病率没有差异,也没有特殊的家庭特点。 抑郁障碍:如果抑郁症状特别突出并先于疑病观念出现,抑郁障碍可能为原发。 妄想障碍:疑病障碍患者的信念与精神分裂症和抑郁障碍的躯体妄想固定程度 不同,如果病人坚信他或她外观令人不快或躯体形状发生了改变,应归于妄想 障碍(F22.-)。
疑病障 碍
疑病障碍
疑病症(hypochondriasis)基本特征是持续存在的先占观念,认 为可能患有一种或多种严重的躯体障碍。
对自身健康状况或身体某一部分过分关注(程度>实际健康状况) 经常叙述不适 四处求医 对客观检查结果阴性和医师解释均不能打消疑虑 包括:对身体畸形的疑虑/先占观念(ICD-10)

躯体形式障碍案例

躯体形式障碍案例

躯体形式障碍案例躯体形式障碍是一种心理障碍,其特征是个体对自己的外貌或身体形态产生过度关注,并由此导致明显的痛苦或社会功能受损。

这种障碍可能表现为对自己某一部位的过度关注,或者对整体外貌的不满。

接下来,我们将介绍一个实际案例,来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躯体形式障碍。

小明,一名25岁的年轻人,长期以来对自己的外貌非常在意。

他认为自己的鼻子太大,导致整个人看起来很难看。

每次照镜子时,他都会对着自己的鼻子长时间凝视,试图找出一些他认为不完美的地方。

他担心别人会因为他的外貌而嘲笑他,因此在公共场合时总是试图避免与人交流,甚至避免与他人进行眼神交流。

小明的这种行为已经严重影响到他的社交生活和工作。

他拒绝参加任何需要面对大众的活动,甚至因为害怕被别人看到而辞退了一份工作。

他的家人和朋友也非常担心他的情况,开始劝说他去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

经过专业心理医生的评估,小明被诊断为躯体形式障碍。

在接受心理治疗的过程中,小明逐渐意识到自己对外貌的过度关注是一种心理问题,而不是外貌本身存在的问题。

通过心理治疗,他学会了如何应对自己的负面想法,以及如何逐渐接受自己的外貌。

在治疗的过程中,小明还学会了一些放松技巧和应对社交场合的方法。

他逐渐重拾了对社交活动的兴趣,也开始重新投入工作。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小明的情况有了明显的改善,他也逐渐摆脱了对外貌的过度关注,重新获得了对生活的信心。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到躯体形式障碍对个体社交功能和心理健康的严重影响。

但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通过专业的心理治疗,患者是可以得到有效的帮助和改善的。

因此,对于有类似困扰的人来说,及时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是非常重要的。

总的来说,躯体形式障碍是一种需要引起重视的心理障碍,但通过专业的治疗和支持,患者是有可能摆脱困境的。

希望通过这个案例的分享,可以让更多人了解躯体形式障碍,并且鼓励那些有类似困扰的人勇敢地寻求帮助,重新获得自信和快乐的生活。

躯体形式障碍的治疗及护理

躯体形式障碍的治疗及护理

鼓励患者参与治疗和护理,提 高自我管理能力
提供心理支持和疏导,帮助患 者缓解心理压力和焦虑
定期进行心理评估,及时发现 和处理患者的心理问题
康复护理
01
定期进行康复评 估,制定个性化
的康复计划
02
鼓励患者参与康 复活动,提高生
活自理能力
03
提供心理支持, 帮助患者建立信
心和勇气
04
关注患者的饮食 和营养状况,提 供合理的膳食建
有关
治疗方法包 括药物治疗、 心理治疗、 生活调整等
常见症状
01
疼痛:头痛、背痛、关 节痛等
02
消化系统症状:恶心、 呕吐、腹泻等
03
呼吸系统症状:咳嗽、 气喘、胸闷等
04
神经系统症状:头晕、 失眠、焦虑等
05
皮肤症状:皮疹、瘙痒、 红肿等
06
心血管系统症状:心慌、 胸痛、血压升高等
病因分析
心理因素:如 焦虑、抑郁、
躯体形式障碍的治疗及 护理
演讲人
目录
01 躯体形式障碍的概述 02 躯体形式障碍的治疗方法 03 躯体形式障碍的护理要点 04 躯体形式障碍的预防措施
躯体形式障碍的概述
疾病定义
躯体形式障 碍是一种以 躯体症状为 主的心理疾

主要表现为 各种躯体不 适,如疼痛、 疲劳、头晕

病因可能与 心理因素、 社会因素、 家庭因素等

05
指导患者进行适 当的运动和锻炼,
提高身体素质
06
定期进行健康教 育,提高患者对 疾病的认识和自
我管理能力
躯体形式障碍的预防措施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保持充足的睡眠,避 免熬夜

躯体形式障碍身体症状与心理解析

躯体形式障碍身体症状与心理解析

躯体形式障碍身体症状与心理解析躯体形式障碍(Somatic Symptom Disorder,简称SSD)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其特征在于个体表现出严重的身体症状,而这些症状在医学上难以解释或找不到明确的病因。

躯体形式障碍的患者常常感受到明显的身体疼痛或不适,导致他们的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

本文将探讨躯体形式障碍的身体症状与心理解析,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这一心理现象。

一、身体症状的出现与心理因素的关系躯体形式障碍的身体症状与心理因素密切相关。

在一些情况下,身体症状可能是由焦虑、抑郁、创伤或其他心理困扰引起的。

个体可能无意识地将心理压力转化为身体症状,进而在生理和心理两个层面上感受到痛苦。

举例来说,一个人可能在面临重大压力或悲伤的时候出现头痛、胸痛或消化不良等症状。

二、心理因素与身体症状的循环心理因素与身体症状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循环关系。

心理困扰引起身体症状,而这些症状本身又会进一步增加个体的心理负担,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例如,一个人在出现身体不适后可能会感到恐惧和担忧,进而增加焦虑和抑郁的程度,从而加剧了身体症状。

这种循环关系的存在使得躯体形式障碍的治疗变得复杂而困难。

三、躯体形式障碍与其他心理障碍之间的联系躯体形式障碍与其他心理障碍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研究发现,躯体形式障碍往往与焦虑障碍、抑郁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等心理障碍同时存在。

这些心理障碍的存在可能加剧个体的身体症状,形成更为复杂的临床表现。

因此,在诊断和治疗躯体形式障碍时,需要综合考虑个体的身体症状和心理状态,以便制定有效的干预方案。

四、心理治疗在躯体形式障碍中的作用相对于传统的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在躯体形式障碍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认知行为疗法、解析性心理疗法、心理教育等心理治疗方法可以帮助个体认识到身体症状与心理因素的关系,并学会有效地应对心理困扰,减轻身体症状。

此外,心理治疗还可以帮助患者提升生活质量、改善日常功能,并预防躯体形式障碍的复发。

躯体形式障碍与躯体化障碍SomatoformandSomatizationDisorders

躯体形式障碍与躯体化障碍SomatoformandSomatizationDisorders

欧洲专家的一般共识
• 慢性疼痛与抑郁症密切相关。与会学者中,25% 的认为疼痛是抑郁症患者的一种表达方式,21% 的认为疼痛是抑郁症的躯体症状之一 • 近期有多项研究证实,约47%的慢性疼痛与抑郁 症有关,尤其是合并内科疾病的疼痛患者比例更 高(54%);而且抑郁症状表现与疼痛呈正相 关,即症状越多、越严重,疼痛的发生率就越高 • 合并有慢性疼痛的抑郁症患者误工天数是普通人 群的5倍,是不伴疼痛抑郁症患者的2倍,严重影 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躯体化的4种假设(1)
躯体化作为精神疾患的一种隐匿性主诉 精神障碍 心理防御 不能解释的躯体症状 精神症状
医疗保健就诊
躯体化的4种假设(2)
躯体化作为一种放大的感知方式 精神障碍
不能解释的躯体症状
精神症状
放大的感知方式
医疗保健就诊
躯体化的4种假设(3)
躯体化作为术后的常见症状 常见躯体症状 医疗保健就诊
止痛的认识
• 对脊髓中的5-羟色胺(5-HT)和去甲肾上腺素 (NE)通路研究发现,单胺类神经原也参与调 节或抑制痛的传递,即对5-HT/NE转运体有阻 断作用的药物可以调节止痛。 • 三环类抗抑郁药(TCAs)与5-HT和NE双递质 再摄取抑制剂(SNRIs)均有阻断NE/5-HT转 运体的作用,因此具有一定的止痛效果,尤其 是NE的功能 • 有研究提示,SNRIs类抗抑郁药能有效治疗抑 郁症患者的疼痛等,并且能明显缓解与抑郁情 绪密切相关的躯体症状。
心理应激
躯体化的4种假设(4)
躯体化作为医疗保健系统激励动机的一种反应
心理应激
不能解释的躯体症状
医疗保健系统
临床分类
• 躯体化障碍(Somatization Disorder) • 未分化躯体形式障碍(Undifferentiated Somatoform Disorder) • 疑病症(Hypochondriasis) • 躯体形式的植物功能障碍 • 持续的躯体形式疼痛障碍 • 其它(如体像障碍,Body Dysmorphic Disorder,BDD)

躯体形式障碍

躯体形式障碍

分离性遗忘 分离性遗忘是在没有任何明显的器质性 原因的情况下出现遗忘症状。包括局限性遗 忘、选择性遗忘、广泛性遗忘、延续性遗忘、 系统性遗忘。分离性遗忘患者丧失的是情节 记忆,因此经常表现出心理的混乱与定向障 碍。
分离性漫游 分离性漫游患者因为面临无法应付的应激 事件而从过去的生活环境中逃离。患者会在漫 游中表现出分离性遗忘症状,忘记自己的过去, 忘记自己的身份。患者漫游的目的很明确,即 摆脱令自己困扰的环境,而患者会为遗忘自己 的身份感到困惑,并且为自己创造一个新的身 份。患者漫游的时间可长可短,在漫游期间的 表现在他人看来是完全正常的。
躯体形式障碍是指将心理困扰采用躯体 或生理障碍的形式表达出来,主要包括躯体 感觉和运动功能。分离性障碍是指个体的整 体心理功能有所分离、遭到破,只包括高 级的认知过程,如记忆、知觉等。转换性障 碍是指特殊感觉功能和运动功能与高级认知 功能分离的现象。以上类型的障碍都没有相 应的真正的器质性病变。
躯体形式障碍的病因 1.生物学观点:遗传与大脑机能失调 2.心理动力学观点:转换性障碍是对无意识的冲突所 引起的焦虑的防御。性冲动或敌意是引起焦虑的原 因。而置换和退行是主要的防御机制。 3.行为主义的观点:患者通过获得“病人角色”而得 到强化。 4.社会文化学观点:患者采取“病人角色”作为一种 应对方式是因为他们所处的文化对待不明病因的躯 体症状的态度。 5.认知观点:患者对身体感觉的曲解造成了躯体形式 障碍。
转换性障碍 转换性障碍发病于青春期早期及成年期早期, 女性发病率略高。症状表现为身体机能障碍,但又 没有任何生理性或器质性病变,起病通常与心理社 会因素有关。大部分转换性障碍都表现为由于某种 神经系统疾病而影响了感觉-运动系统。诊断时应注 意与真正的躯体疾病、诈病和做作性障碍相区分。 转换性障碍有集体发作现象。

精神障碍学-躯体形式障碍及分离(转换)性障碍-PPT精选文档

精神障碍学-躯体形式障碍及分离(转换)性障碍-PPT精选文档

(二)各类躯体形式障碍的临床表现
• 6、其他躯体形式障碍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
1、躯体化障碍的诊断要点
• 1)存在各式各样,变化多端的躯体症状 至少两年,且未发现任何恰当的躯体解释 ; • 2)不断拒绝多名医生关于其症状没有躯 体解释的忠告与保证; • 3)症状及其所致行为造成一定程度的社 会功能损害。
4、躯体化形式的疼痛障碍的诊 断要点
• 突出的特点是持续、严重、令人痛苦的疼 痛,不能用生理过程或躯体障碍完全加以 解释。情绪冲突或心理社会问题与疼痛的 发生有关,且足以得出它们是主要致病原 因的结论 。
鉴别诊断
1.躯体疾病 2.抑郁症 3.精神分裂症 4.焦虑障碍 5、分离性运动和感觉障碍
五、治疗
(二)各类躯体形式障碍的临床表现
• 4、躯体形式的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明确 的自主神经兴奋地症状,苦恼;部位不定; 坚持归咎于躯体疾病;无相关证据。
(二)各类躯体形式障碍的临床表现
• 5、躯体形式的疼痛障碍:30-50岁女性多 发。不能用生理过程或躯体障碍予以解释 的、持续而严重的疼痛。 • 发生与情绪冲突或心理问题有关,无相应 的器质性病变,持续6月以上。
• 2、未分化躯体形式障碍 (undifferentiatied somatization disorder):症状类似躯体化障碍、不典型、 病程半年-2年。
(二)各类躯体形式障碍的临床表现
• 3、疑病障碍(hypochondriasis):患者存 在先占观念,坚持认为可能患有一种或多 种严重的躯体疾病,正常的感觉被视为异 常;把注意力集中在身体的一个或多个器 官或系统,常伴有明显的抑郁和焦虑;不 接受解释和保证;害怕药物治疗。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
2、疑病障碍的诊断要点

躯体形式障碍

躯体形式障碍
第29页/共42页
躯体形式自主神经紊乱—诊断
至少有下列2项器官系统(心血管、呼吸、食管和胃、 胃肠道下部、泌尿生殖系统)的自主神经兴奋体征; ①心悸;②出汗;③口干;④脸发烧或潮红。
至少有下列1项病人主诉的症状:①胸痛或心前区 不适;②呼吸困难或过度换气;③轻微用力即感过 度疲劳;④吞气、呃逆、胸部或上腹部的烧灼感⑤ 上腹部不适或胃内翻腾或搅拌感;⑥大便次数增加; ⑦尿频或排尿困难;⑧肿胀感、膨胀感成沉重感。
第28页/共42页
躯体形式自主神经紊乱—定义
是一种主要受自主神经支配的器官系统(如心血管、 胃肠道、呼吸系统)发生躯体障碍所致的神经症样综 合征。病人在自主神经兴奋症状(如心悸、出汗、脸 红、震颤)基础上,又发生了非特异的,但有个体特 征和主观性的症状,如部位不定的疼痛、烧灼感、 沉重感、紧束感、肿胀感,经检查这些症状都不能 证明有关器官和系统发生了躯体障碍。因此本障碍 的特征在于明显自主神经受累,非特异性的症状附 加了主观的主诉,以及坚持将症状归咎于某一特定 的器官或系统。
严重标准:常有社会、人际及家庭行为方面的障碍 病程标准:符合症状标准和严重标准至少已2年
第8页/共42页
躯体化障碍—诊断注意点
躯体化症状除可见于癔病,也可见于抑郁症、 焦虑障碍、心因性疾病、恐怖症及躯体性妄 想的精神分裂症
警惕医源性因素也会造成躯体化的表现 不可因为有某些心理因素就忽略了真正的躯
体疾病,以致造成误诊 各种检查是必要的,但应遵循必需及舍繁就
第18页/共42页
疑病症—病情特点
患者常伴有焦虑或抑郁。 常为慢性波动性病程。 很多患者仅在基层保健机构或非精神科的专门医疗
机构就诊,除非在障碍发展早期就通过内科和精神 科医生的默契配合来转诊。 伴发残疾的程度变异甚大。 某些病人用症状左右家庭及社会关系;相反,少数 病人的社会功能正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神经官能症之躯体形式障碍
小张今年17岁,是高三的学生,自从两年前因为急性肠胃炎进过医院之后,她就患上肚子痛的毛病。

一开始只是肚子痛,后来感到腹部放射性疼痛、后背疼痛,但是怎么也找不到具体的痛点,就是浑身不舒服。

经过当地多家医院的反复检查,都没有找到具体的病因。

后经朋友建议,转到心理咨询中心进行心理治疗。

心理专家接诊后发现,小张的疾病与她的心理焦虑冲突有一定关系。

小张在初中的时候成绩一直不错,但自从上了重点高中,学习压力很大,虽然很努力,但每次考试总是在二三十名上。

她对自己的学习越来越没有信心,非常焦虑,特别是到考试前夕,她的症状往往会加剧。

专家最终诊断为躯体形式障碍(躯体疼痛化障碍)。

一、疾病名称
躯体形式障碍临床表现为多种、反复出现、经常变化的躯体不适症状为主的神经症。

病人因这些症状反复就医,各种医学检查阴性和医生的解释均不能打消其疑虑。

症状可涉及身体的任何部分或器官,各种医学检查不能证实有任何器质性病变足以解释其躯体症状,常导致患者反复就医和明显的社会功能障碍,常伴有明显的焦虑、抑郁情绪。

这些躯体症状被认为是心理冲突和个性倾向所致,但对病人来说,即使症状与应激性生活事件或心理冲突密切相关,他们也拒绝探讨心理病因的可能。

躯体形式障碍起病年龄大多较早,女性较男性为多。

、症状体征
1、疼痛为常见症状。

部分涉及广泛,可以是头、颈、胸、腹、四肢等,部位不固定,疼痛性质一般不很强烈,与情绪状况有关,情绪好时可能不痛或减轻。

2、皮肤症状可以在瘢痕部位、肢体或关节部位出现麻木,皮肤出现串痛,皮肤的颜色异常等。

异常的皮肤感如瘙痒、烧灼感、刺痛、麻木感、酸痛等。

3、胃肠道症状为常见症状。

可表现嗳气、返酸、恶心、呕吐、腹胀、腹痛、便秘、复泻等多种症状。

有的病人可对某些事物感到特别不适。

4、泌尿生殖系统常见的有尿频、排尿困难;生殖器或其周围不适感;性冷淡、勃起或射精障碍;月经紊乱、经血过多;阴道分泌物异常等。

5、呼吸、循环系统如气短、胸闷、心悸等。

6、假性神经系统症状常见的有共济失调、肢体瘫痪或无力、吞咽困难或咽部梗阻感、失明、失聪、皮肤感觉缺失、抽搐等。

三、心理治疗
心理治疗是主要治疗形式,其目的在于让患者逐渐了解所患疾病之性质,改变其错误的观念,接触或减轻精神因素的影响,使患者对自己的身体情况与健康状态有一个相对正确的评估。

目前常用的心理治疗有精神分析、行为治疗与认知治疗。

(1)支持性心理治疗: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是心理治疗成败的关键。

本病患者除诉述众多躯体症状外,还有着漫长而无甚效果的就诊经历,情绪紧张而焦虑。

医生要特别耐心倾听患者的倾诉,对患者表示关心、理解和同情;让患者对医生产生信任、对治疗抱有信心。

给予病人解释、指导、疏通,使其了解疾病症状有关知识,放下对疾病的思想负担。

认知疗法:首先要让患者认识到,虽然病痛是他真实的感受,但并不存在器质性病变,对生命、健康不会带来威胁;要纠正错误的认知,重建正确的疾病概念和对待疾病的态度,学会与症状共存;要转移对疾病的注意,尽量忽视它;并鼓励患者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和其他社交活动。

(3)精神动力疗法:精神动力学派认为,慢性心因性疼痛是一种情绪的反应,象征着患者好斗性的升华或失去心爱物的反应,疼痛能使其压抑的内心冲突找到寄托。

帮助病人探究并领悟症状背后的内在心理冲突,有助于症状的缓解。

(4)环境及家庭治疗:调整患者所处的环境,对矫正疾病行为、发展健康行为至关重要。

医生要协助病人增强对社会环境和家庭的适应能力,鼓励病人努力学会自我调节,尽早摆脱依赖性。

指导配偶和亲友对病人的正确态度:既对病人疾病和痛苦要给予充分理解和同情,改变消极、冷漠、歧视的态度,又要避免过于渲染疾病和痛苦,不要受其支配,以建立积极、关心、和睦的家庭气氛。

对改善患者的人际关系也较为有效的。

总之,对躯体症状和心理痛苦之间的联系无法认识和处理不当,会使患者反复去许多医师和专家处就诊,接受过多的药物治疗和损伤性医疗检查及手术,而所有这些是有害的,对个人和医疗保健系统都是很大的浪费。

因此,当这种躯体症状出现时,经检查排除器质性损伤的原因,应及时进行心理干预,以免延误治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