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儒学的发展
2015高考历史核心考点-第27讲,宋明理学和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2015高考历史核心考点:第27讲,宋明理学和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知识诠释思维发散一、宋明理学1.三教合一(1)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吸收佛教、道教的精神,有了新的发展。
佛教吸收儒学精神,渐趋①中国本土化。
道教也受到儒学影响,主张“贵儒”又“尊道”。
(2)隋朝,儒学家提出“②三教合归儒”的主张。
唐朝实行③三教并行政策,使得儒学正统地位遭到佛教和道教的挑战。
2.程朱理学(1)北宋时,形成了以④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理学”,又以北宋的程颢、程颐兄弟和南宋的朱熹成就最为突出,称为“程朱理学”。
(2)程颢、程颐认为,天理是万物的本原,二者把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认为“人伦者,天理也”“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
“二程”还提出“⑤格物致知”的认识论,认为“物皆有理”,只有深刻探究万物,才能真正得到其中的“理”。
(3)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认为天理就是作为道德规范的⑥三纲五常,强调“存天理,灭人欲”,编著了后世科举考试依据的教科书——《⑦四书章句集注》。
(4)评价:程朱理学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备受推崇,成为南宋以后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有力地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
3.陆王心学(1)南宋时期,理学家陆九渊把“⑧心”作为宇宙万物的本原,提出“心”就是“理”的主张;强调“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其学说被称为“心学”。
(2)明朝中期以后,王阳明继承和发展了陆九渊的学说,成为心学的集大成者,这一学派也被称为“陆王心学”。
王阳明宣扬“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的命题。
在认识论上,他提出“⑨致良知”和“知行合一”的学说。
【易错扫描】(1)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虽然一个认为要格物致知,一个认为要内心自省,但是都认为理是万物的本原。
两者的实质是相同的,都属于理学的范畴,只是方法不同而已。
从哲学观上看,程朱理学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而心学坚持“心即理”的根本观念,属主观唯心主义。
(2)理学在宋代不是主流思想。
理学真正成为主流思想是从元代开始的。
宋明理学和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二、陆王心学
陆 此 根 从九心 据 教此 材 材渊理料找:,说出心本其我明答学原学固陆案,说的有 九 。提 被开之 渊创出 称, 的为者“所 理,心心谓 学认”学万 思为就—物 想心是。—皆 是是“《备怎理宇陆于样”宙九我的的万渊。?主物集请张》,的
陆他九提渊出①“理把心“”心即“心是即理封是”与也建理“(道”理本德”说心,存成就在是是于人天心固理,有)是的,人,固有的 王阳宇明宙便②“是知吾行心合,一”吾心即是宇宙。
——王夫之《思问录》
[教你读史] 史料四王夫之 强调“天地之化日 新”,提出了遵循物 质运动规律的自然 史观和社会史观。
表:明末清初三大进步思想家
思想家
思想主张
共同主张
评价
黄宗羲
批判君主专制,提出 “天下为主,君为客” 的思想,主张君臣平等 和限制君权,认为“工 商皆本”
顾炎武
批判“私天下”的君主 专制,提出“众治”主 张,提倡“经世致用” 的思想
——林则徐
如何正确评价和对待宋明理学 积极: 塑造中华民族的优秀品格 消极:维护封建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性
对宋明理学应采取的态度: 批判继承,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桃园三结义”是罗贯中古典名著《三国演 义》中的名篇。刘备、关羽和张飞三人在涿郡 桃园,祭告天地,结为异姓兄弟。以后他们都 忠实地坚守着此承诺,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性 命。罗贯中笔下的这种思想直接源于
考点2 宋明理学和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春秋至汉代儒家思想地位变化示意图
独尊儒术成为正统
孟子、荀子发展
孔子创立
焚书坑儒重创
必修(III)
一、理学的概念、派别及代表人物
理学是以儒家思 想为基础、吸取佛教 和道教思想形成的新 儒学,它把儒学推进 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历史 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
儒家思想的演变
1、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创立、形成,蔚然大宗, 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创立、形成,蔚然大宗, 但受到冷落(原因? 但受到冷落(原因?)。 原因:此时社会发展趋势是实现国家统一,争霸、 原因:此时社会发展趋势是实现国家统一,争霸、兼并 战争不断,孔子主张不适应大国争霸,以暴力建立新的统 战争不断,孔子主张不适应大国争霸 以暴力建立新的统 治秩序的需要. 治秩序的需要 思想体系的核心: 仁爱” 1、思想体系的核心:“仁爱” 政治思想 主张“为政以德” 2、主张“为政以德”,逐步改良政 孔 治3、民本思想 子 教育思想 举办私学和“有教无类” 举办私学和“有教无类”
黄宗羲: 黄宗羲:
王夫之: 王夫之:
1)反对君主专制独裁,主张“人民为主”,认为耕者 反对君主专制独裁,主张“人民为主” 有其田 2)重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3)提倡经世致 用 反对天命论和生知论,主张物质第一性, 4)反对天命论和生知论,主张物质第一性,物质不断 变化是万物发展的规律, 变化是万物发展的规律,是一位杰出的唯物思想家
2)“独尊儒术” 的正统地位确立的原因: 独尊儒术” 的正统地位确立的原因:
A、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适应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汉武帝全面肯定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起用了文学儒者参政, B、汉武帝全面肯定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起用了文学儒者参政, 兴办太学和建立地方教育系统,将儒家经典《五经》 兴办太学和建立地方教育系统,将儒家经典《五经》作为国家的教 科书
4、明末清初时期:对儒学的继承与批判,促使我 明末清初时期:对儒学的继承与批判, 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生机, 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生机,对后世产生巨大的影响 四为思想家思想主张核心是什么? 1)四为思想家思想主张核心是什么? 抨击封建礼教和君主专制, 抨击封建礼教和君主专制,提倡经世致用 经济:商品经济繁荣、 经济:商品经济繁荣、资本主义萌芽 形成原因: 2)形成原因: 政治: 政治:专制主义强化 异端” 3)“异端”思想家李贽思想主张
儒学的发展阶段及演变过程
儒学的发展阶段及演变过程儒学的发展阶段及演变过程是怎样的?不清楚的小伙伴看过来,下面由小编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儒学的发展阶段及演变过程”仅供参考,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内容!中国儒家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非常明显的阶段,每个阶段它都有它的缺点和优点。
1、儒学发展的第一个阶段是先秦儒学,主要的代表人物是孔子、孟子、荀子。
孔子是总代表,孟子和荀子可以认为是代表了孔子之后儒学的两大分支,一般认为孟子是正统。
先秦儒学虽然出现在春秋时期,但它维护的是西周的宗法社会制度,从现代的观点看,先秦儒学最大的缺点是“尊尊”、“亲亲”,人格不平等,这个和现代生活是不符合的。
现代社会越来越趋于多元化,存在个人、个体家庭、社团等等许许多多个社会单位,如果像宗法社会那种把它压成一个等级体系,是行不通的。
2、儒学发展的第二个阶段是汉代儒学。
汉代儒学的主体形式是经学,包括今文经学、古文经学。
汉代出了个有名的大儒董仲舒,他是搞今文经学的。
汉代儒学的主要缺点是与专制政体相结合。
秦统一中国后,中国的社会结构发生了一个大变化。
在秦统一之前,商周社会可以说是贵族本位,贵族是社会的主体,周天子权力范围有限,比起贵族来要小的多。
周朝实行分封制度,天子分封诸侯,诸侯分封卿大夫,整个社会经济、政治是在各级封建主手中掌握。
秦始皇统一中国,废除分封制度,实行郡县制度,建立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一直到辛亥革命才被推翻。
汉代儒学一个非常重要的特色就是与这种君主专制制度相结合。
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武帝采纳了他主张。
汉儒讲“三纲五常”,“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妇纲”,“纲”就是鱼网上那个大绳子,君、父、夫是“纲”,臣、子、妻是“目”,是网上那个小眼,后者受制于前者,社会不平等,而且特别突出专制君主的地位,使儒学为君主专制政体服务,这是西汉儒学的主要缺点。
3、儒学再往后发展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就是宋明理学,儒学史上也叫它新儒学、新儒家。
明清时期的儒学
一定意义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带有 民主性的色彩
二、明末清初三大进步思想家
顾炎武
黄宗羲
王夫之
四
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二.明清进步思想家
2.黄宗羲——抨击君主专制
黄宗羲:字太冲,号梨洲,浙江宁波 余姚人。其父黄尊素为明末东林党名 士,被宦官魏忠贤陷害致死。黄宗羲 成年以后加人复社,坚持反宦官斗争, 险遭杀害。清兵南下,他召募义兵成 立‚世忠营‛,武装抗清。明亡后拒 绝清廷征召,隐居著述。主要著作有 《明夷待访录》等。 与顾炎武、王夫之并称明清三先 生(或清初三大儒)。
思考回答:
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共同主张有哪些?
(1)政治上: 反对君主专制,提出限制君权的理论和设想。 (2)经济上: 重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提出‚工商皆本‛。 (3)学术上: 主张‚经世致用‛。
、唐甄论‚凡为帝王者皆贼也‛
(1630-1704年)字铸万,四川达县人。 清初著名进步思想家,经世致用的倡 导者;文学家。清顺治十四年中举, 任山西长治知县,与上司意见不合, 上任10月即被革职。以后流离数省, 生活极为清苦,晚年流寓江南卖文糊 口。他对封建统治极为不满,反对封 建君主专制,用30年时间写成《潜 书》.唐甄反对封建君主专制的思想, 具有早期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性质, 对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产生了相当 影响。
明代万历年间,李贽在麻城著述、讲学。虽说他是有大学问的人, 却也开荒、种粮、种菜,勤快得很。李贽讲学跟别的先生不一样: 别的先生只收男生,李贽偏偏要男女收在一起教;别的先生要求学 生走路要轻,说话莫大声。而李贽偏要学生们蹦蹦跳跳翻跟头,大 声读书像打油;别人教书要白天,李贽白天要学生们帮家里种田、 种地,夜晚听他讲学;别人教书是在学堂里,李贽要学生在钓鱼台 上听;别人教书专讲‚四书‛、‚五经‛,李贽专教些实用的东西, 还经常出谜语逗学生们玩: 皇帝老子去偷牛,满朝文武做小偷; 公公拉着媳妇手,细伢打破老子头。 学生们猜来猜去,都猜不出来。李贽笑着启发说:‚你们不是猜不 着,是还没有长这个胆量。要干大事,就得敢破旧规矩,敢想,敢 说,还要敢干。‛ 接着,李贽解释说:‚第一句‘皇帝老子去偷牛’是君不君;第二 句‘满朝文武做小偷’是臣不臣;第三句‘公公拉着媳妇手’是父 不父;第四句‘细伢打破老子头’是子不子。‛学生们听了以后, 就到处传播。气得那些官老爷和封建卫道士们连连骂李贽是‚盗 教‛、‚邪教‛、‚异端‛。
2019年高考历史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专题25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教学案)含解析
2019年高考历史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1)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2)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热点题型一宋明理学的特点例1、(2018年江苏卷历史21)中国文化具有强大的包容力和生命力,儒家思想是传统文化的主体。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中国文化发生过三次历史性融合。
汉代学者对先秦文化进行了整理和发挥,这属于本土文化内部的综合提升。
这是中国文化的第一次融合。
第二次是中国文化与佛教文化的融合,属于东方文化的局部交流。
随着佛教文化的渗入,特别是唐代玄奘大师从印度带回佛教经典,开辟了传统秦汉文化与印度佛教文化的融合时代。
由此形成了多姿多彩的中国佛教、精密深邃的佛教哲学,并对宋代理学和明代心学以深刻影响。
这是中国文化的第二次融合。
明代中期以来,西方传教士来到中国,在传播西方宗教的同时,也带来了某些科学工艺。
这是中国文化第三次融合的开始。
——摘编自李良玉《新文化的起源》材料二佛教的禅宗一支,是儒学演进到宋明理学真正的阶梯。
宋明理学的出现,说明中国学术思想发展到空前成熟的时期。
它极大地深化了传统的儒学,进一步巩固和凸显了它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体地位。
儒、释(佛教)、道的界分变得不那样重要了。
它们都以自己的方式在理学的新天地中得到了升华,并进入了人们的精神世界,进入了社会生活……王阳明的学说虽然没有像朱熹那样得到官方的认可,但在士林的影响却是很大的,特别在晚明几成笼罩之势。
——摘编自刘梦溪《中国现代学术经典·总序》等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从文化区域的角度,指出中国文化三次融合的对象有何不同。
(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宋明理学为例,就中国文化的“包容力”和“生命力”写一篇小论文。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280字左右)【答案】(1)不同:第一次:本土文化内部的融合;第二次:东方文化内部的融合(与东方局部地区文化的融合);第三次:东西方文化的融合(与西方文化的融合)。
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阶段。
程朱理学的核心是“天理”说和“格物致知”论,“陆王心学”是理学发展的新阶段,其核心是“心即理”、“心外无物”,即便是“知行合一”说,也是强调知和行都产生于心。
程朱理学在南宋以后成为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陆王心学在明中期以后得到广泛传播。
程朱理学:南宋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理”是世界万物的本源;“理”体现在社会上是儒家的伦理道德;把握“理”就要“格物致知”(接触万事万物才能明“理”)陆王心学:陆九渊(南宋人,心学的开创者)认为“心即理也”,求“理”就是进行内心的反省;王守仁(明朝人,心学的集大成者)“致良知”学说认为良知就是本心,就是理,天理就在自己心中,只要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
拓展:宋明时期是儒家思想的再一次腾飞与发展,儒家思想已渐渐在人民心中根深蒂固。
宋明时期,儒学经历了这些发展演变:①完成了理论化、思辨化的过程②倡导“经世致用”学说③吸收了佛教和道教的思想宋明理学:理学一名始称于南宋,朱子曾说“理学最难”,陆九渊也说“惟本朝理学,远过汉唐”。
明代,理学成为专指宋以来形成的学术体系的概念。
理学有广义狭义之分。
1、广义理学就是指宋明以来形成的占主导地位的儒家哲学思想体系,包括:①在宋代占统治地位的以洛学为主干的道学,至南宋朱熹达顶峰的以“理”为最高范畴的思想体系,后来习惯用“理学”指称其思想体系。
②在宋代产生而在明代中后期占主导地位的以“心”为最高范畴的思想体系。
以陆九渊、王守仁为代表的“心学”。
2、狭义理学则专指程朱学派。
①代表人物:北宋: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邵雍。
即北宋五子;南宋:朱熹、陆九渊;明代:王阳明。
就主导思潮而言,理学代表人物可概括为“程朱陆王”。
②主要派别:按现代学术界的通常做法,可以把宋明理学体系区分为四派:气学(张载为代表)、数学(邵雍为代表)、“理学”(程朱为代表)、心学(陆王为代表)。
宋明理学所讨论的问题随不同时期、不同流派而有所不同。
儒学发展历程
儒学发展历程儒学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学派之一,对中国社会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详细介绍儒学的发展历程,从儒学的起源到现代儒学的发展,以及儒学在不同历史时期的重要代表和思想。
一、儒学的起源与初期发展儒学起源于中国春秋时期,其奠基人是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
孔子是儒学的创始人,他强调人的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提出了“仁”、“礼”、“忠”、“孝”等核心价值观。
孔子的学说被后来的儒家学者发展和传承,形成了儒学的基本框架。
儒学的初期发展主要集中在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这个时期是中国历史上诸国相争的时期,儒学也在这个时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体系。
战国时期的儒学代表有孟子、荀子等,他们对孔子的思想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发展,形成了不同的学派。
二、儒学的兴盛与佛道儒三教并立随着秦朝的统一,儒学逐渐成为统治阶级的正统学说,并在汉朝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推广。
汉代的儒学主要由两个学派构成,一个是经学派,代表人物是东汉时期的郑玄;另一个是道学派,代表人物是汉代的刘向。
儒学在这个时期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接受,成为了社会上的主流思想。
然而,随着佛教和道教的传入,佛道儒三教并立的局面逐渐形成。
佛教和道教的兴起对儒学产生了一定的冲击,但儒学仍然保持了其在社会中的重要地位。
儒学家们开始与佛教和道教展开辩论,试图将佛道二教融入儒学体系中,形成了儒释道三教合一的思想。
三、儒学的复兴与宋明理学唐朝是儒学的又一次高峰期,这个时期的儒学家们对儒学进行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
唐代的儒学主要有两个学派,一个是经学派,代表人物是唐代的孔颖达;另一个是理学派,代表人物是唐代的韩愈和柳宗元。
唐代的儒学在思想和理论上取得了重要的突破,为后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宋代是儒学的又一次重要时期,这个时期的儒学被称为宋明理学。
宋明理学主要由两个学派构成,一个是程朱理学,代表人物是程颢和朱熹;另一个是陆王理学,代表人物是陆九渊和王阳明。
宋明理学对儒学的继承和发展以及评价
宋明理学对儒学的继承和发展以及评价到清末民初,宋明理学几乎是国有的学说,它不仅是宋明共同体治国方略,而且也是公认的儒学。
宋明理学极大地发扬了儒家学说。
它创造出了西晋末明初伟大思想家苏轼、林逋、黄庭坚、孙思邈、袁宏道等人,系统地提炼出了宋明理学,它是宋明理学和儒家学术的创新继承和发展,给我们的思想和文化带来了无限的乐趣和惊喜。
宋明理学是宋明共同体改革和创新的核心思想,苏轼首先提出:“道是悬在万物之上的,而宋明理学却把道放在生活层面,着眼于改革而非仅仅满足于维持礼仪治国。
”苏轼把整个儒家学术连接起来,主张“以国利为发展依据”,他认为“国家是超越个人的,它要求臣民无私奉公”,“变法要根据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才能得到政效良好的发挥。
”宋明理学的发展和发展充满了伟大的精神力量,它为国家的繁荣昌盛提供了指导思想,同时促使了社会的进步。
由于宋明理学的继承和创新,它的文化思想也有了非常深入的发展。
林逋阐述了“虚心、博学、谨慎、焦绵”的“中庸学说”,“六艺”和“九学”;黄庭坚和孙思邈等则理清了传统宋明思想中的“道德礼仪”;袁宏道则以“儒学为根”,系统地归纳出宋明理学;而闻一多,则以“大成论”把宋明理学和法学融合在一起,形成了宋明共同体时代新的思想理论,也为宋明理学注入了新的活力。
宋明理学的传承和发展,为儒家的思想提供了极大的支持,应该说宋明理学的发展是对儒家学术研究的表扬。
宋明理学的发展给国家、民族和个人带来了巨大的利益,人们从中获得了很多现实意义。
宋明理学以其专业性和系统性,以儒家学术形式展示出来,为儒家学术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也是儒家文化的核心价值观的发展和完善的结果,站在待考查的遗产和第二种文化的跨越正当的地位。
对此,我们应该给予宋明理学它应有的肯定和评价。
宋明理学和明清的儒家思想
【变式精练】 思想的共同点是
孔子、孟子、程颐、朱熹、王阳明等人 ( )
A.“仁”
C.“理” [思路解析]
B.“心外无物”
D.“格物致知” 本题解题关键是理解儒家思想的核心
。孔子主张“仁”,孟子主张“仁政”,程颐认为仁是与万
物俱生的,朱熹认为仁、义、礼、智等道德准则是天理的 反映,王阳明主张要“亲吾父以及人之父,以及天下人之父 ”,要“视天下为一家,中国犹一人”。他们都主张实行“ 仁”,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 [答案] A
答案:(1)含义:“天理”是指人的正当 (基本)欲望;“人欲”是指人过分(非分) 的欲望。 (2)主张:正君心;体恤百姓(或以民为本); 统治者治理天下应做到存天理、灭人欲。 意义:有利于封建君主实施仁政(维护统 治)。 (3)现象:统治者强调(维护)等级秩序;下 层民众遭受理学迫害(或统治者以理压迫下 层民众)。背景:君主专制日趋强化;程朱 理学趋于僵化(程朱理学居统治地位)。 (4)意图:朱熹:用理学规劝统治者。“今 之治人者”:用理学压迫(束缚)人民。
• 2.(知识角度)右图讽刺的 是西方
• 某位哲学家,与他的主张相 类似 • 的中国古代思想家是( ) • A.孔子 • B.董仲舒 • C.朱熹 • D.王阳明
练习2 这位
(2009·江苏历史,3)某思想家强调
孝、悌、慈等伦理道德均源于人之自然本性, 思想家是 A.孔子 B.董仲舒 C.朱熹 ( )
正。” ——李贽
材料三 。” ——朱熹 “仲尼虽圣,效之则颦,学之则为步,丑妇之贱态
材料四
儒教中包含的这种共同体意识在韩国的现代化
建设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当国家的现代化成为主要目 标时,全体国民能够形成集团,协力组织,大规模地开展经济 建设。……儒教主张人必须与天奋斗,与人奋斗,提倡力争。
(统考版)2022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课后限时集训(二十四)宋明理学和明清之际儒学的发展(含解析)北
课后限时集训(二十四) 宋明理学和明清之际儒学的发展(时间:40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隋文帝曾多次下旨提倡儒家的礼仪道德,上台伊始,依照儒家典籍的规范,复汉魏之旧。
然而《隋书》中却这样记载:“佛,日也;道,月也;儒,五星也。
”这表明当时( ) A.复兴儒学成为士大夫首要任务B.三教合一的趋势明显C.统治者大力推行三教并行政策D.儒学的发展面临困境D[隋文帝提倡儒学,而《隋书》所记“佛,日也;道,月也;儒,五星也”,与隋文帝提倡儒学的主旨不一致,说明当时佛道影响力较强,故选D项;复兴儒学是士大夫的一种追求,但是并不能得出是士大夫的首要任务,排除A项;材料并未体现出三教合一的趋势,排除B项;C项与材料隋文帝提倡儒学的主张相矛盾,排除。
]2.战国时期荀子吸收法家学说,倡导“礼法并用”。
汉代董仲舒吸收法家、道家、阴阳家学说,提出新儒学。
宋代儒学大家糅合佛、道思想,创立理学。
据此可知,儒学在古代中国经久不衰的原因是( )A.国家统一的良好局面B.小农经济的长期主导C.封建帝王的大力推崇D.儒学自身的趋时更新D[由题干信息可知,儒学会吸收当时的先进思想,将其整合到思想体系中促进自身进步,故选D项;题干信息无法体现与国家统一的关系,排除A项;题干信息没有涉及与经济基础的关系,排除B项;从材料中看不出帝王的贡献,只有儒学大师的作为,排除C项。
] 3.朱熹曾说:“天地中间,上是天,下是地,中间有许多日月星辰、山川草木、人物禽兽,此皆形而下之器也。
然这形而下之器之中,便各自有个道理,此便是形而上之道。
所谓格物,便是要就这形而下之器,穷得那形而上之道理而已。
”这表明朱熹的思想( ) A.具有唯物主义色彩B.实现了儒学的思辨化C.体现了经世致用思想D.包含一定的科学因素D[材料中朱熹认为格物就是要用“形而下之器,穷得那形而上之道理”,即观察日月星辰、山川草木等客观存在的东西找出理论规律,这一思路符合近代实验科学的要求,证明朱熹思想包含了一定的科学因素,故选D项;朱熹思想属于客观唯心主义思想,排除A项;朱熹实现了儒学的哲学化和思辨化,但是材料并未体现这方面的观点,排除B项;经世致用思想强调学问必须有益于国事,朱熹的格物思想并未体现对国事的关注,排除C项。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41 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41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一、宋明理学1.背景(1)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道教盛行,儒学独尊地位被动摇。
(2)隋唐时期,“三教并行”,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到挑战。
2.内容程朱理学成为南宋以后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
4.特点:融合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
5.影响:对中国社会政治、文化教育及伦理道德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轻巧识记]1.“二程”的思想天理是本原,伦理道德联。
格物又致知,理学代代传。
2.朱熹的思想三纲五常是天理,天理须存灭人欲。
格物致知明德善,朱熹思想内外传。
[概念阐释]“三纲五常”儒家认为,社会是由五种伦常关系组成的: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
董仲舒从中选出君臣、父子、夫妇三项,提出“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的三种等级规范和仁、义、礼、智、信的五种道德标准,后人归纳为“三纲五常”。
它有利于巩固君权,维护统治秩序。
朱熹认为,道的内涵是“三纲五常”,只有达到仁者境界,将儒家价值化为自己真实的精神支柱,才算得“道”。
二、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1.背景(1)经济: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与发展。
(2)阶级:工商业者阶层队伍扩大,他们要求反对封建束缚,发展商品经济。
(3)思想:理学日益僵化,八股取士,三纲五常束缚人们思想,人们要求个性自由发展。
(4)统治者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专制统治日益腐朽。
2.李贽的进步思想(1)主张⎩⎪⎨⎪⎧ ①破除对儒家经典的迷信,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
②批判“存天理,灭人欲”的说教,强调人正当的私欲。
(2)影响: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
3.明末清初的三大思想家指学问必须有益于国事,由明清之际思想家顾炎武等提出。
他们认为学习、征引古人的文章、行事,应以治事、救世为急务,反对理学家不切实际的空虚之学,对后人影响很大。
[轻巧识记]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可归纳为“一、三、四、四”1.程朱理学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备受推崇,成为南宋以后(确立于明朝)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有力地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
专题25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备战高考历史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原卷版)
【高频考点解读】1.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2.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的思想主张,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
【热点题型】题型一宋明理学例1、理学家王阳明说:“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其归要在于有益生人(民)之道,则一而已……四民异业而同道。
”在此,王阳明()A.重申传统的“四民”秩序B.主张重新整合社会阶层C.关注的核心问题是百姓生计D.阐发的根本问题是正心诚意【提分秘籍】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异同比较程朱理学陆王心学不同点本体论“理”是世界本原,理在心外“心即理也”,理在心中体验方法“格物致知”,体验“天理”克服私欲,恢复良知哲学思想客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相同点代表都是宋明理学的突出代表内容都是儒学表现形式,都继承孔孟“仁”“礼”的思想,都认为世界本原是“理”实质以儒家纲常约束社会,维护专制统治,遏制人的欲求(“存天理、灭人欲”)影响都有助于维护专制统治,都压制、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力量,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对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都起了积极作用【举一反三】魏晋时期,有人斥责佛教“使父子之亲隔,君臣之义乖,夫妇之和旷,友朋之信绝”。
这反映出当时()A.佛教传入颠覆了传统观念B.儒家伦理不为社会所重视C.佛教急于融入本土文化D.佛教与儒家伦理抵触【热点题型】题型二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例2、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使朝廷之上,闾阎之细(民间百姓),渐摩濡染,莫不有诗书宽大之气,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
”与这一论述的精神实质最为接近的是()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B.民为邦本C.天下为公D.民贵君轻【提分秘籍】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的特点1.反传统、反教条。
以异端自居的明朝进步思想家李贽,指出儒家经典并非“万世之至论”,否定孔子是天生圣人。
2020艺体生文化课轻松过关12.30宋明理学与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解析版)
第30讲宋明理学与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考纲要求】1.宋明理学: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思想内容、历史影响。
2.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明清之际儒学思想的代表人物、思想内涵、历史影响。
考点一宋明理学【基础落实】1.兴起背景(1)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道教盛行,儒学独尊地位动摇。
(2)隋朝时:儒学家提出了“三教合归儒”的主张,儒学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但佛教、道教开始挑战儒学的正统地位。
(3)北宋时:儒家学者展开了复兴儒学、抨击佛道的活动,同时又融合了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
2.形成过程(1)创立——“二程”①哲学观: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把天理与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
②认识论:提出“格物致知”,认为只有深刻探究万物,才能真正得到其中的“理”。
(2)成熟——朱熹①哲学观:天理就是三纲五常;强调“存天理,灭人欲”。
②认识论:“格物致知”的目的在于明道德之善。
(3)发展——心学①陆九渊:心是万物的本原;只需反省内心就可得到天理。
②王阳明:宣扬“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的命题;提出“致良知”和“知行合一”的学说。
3.历史影响(1)重视主观意志的力量,注重气节、品德,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对塑造中华民族的品格起了积极作用。
(2)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的自然欲求。
(3)对后世政治、文化教育及伦理道德等产生深远影响。
【考点深化】1.理学的特点(1)儒学进一步思辨化。
与先秦、汉唐儒学不同,宋明理学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其思辨性。
传统儒学经由理学家们的改造,道德信条式的理论体系终于变成哲学理论体系。
(2)更加强调伦理道德为思想核心。
理学所强调的义理,实质上也就是儒学的伦理道德学说,无论是理学哲学的本体论、人性论、“存理去欲”或“存心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或“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由修齐而治平的功能论,均是以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
(3)更多吸收了佛、道思想。
宋明理学带有明显的佛道化的特点。
宋明理学的佛道化更多地吸收借鉴佛教与道教的形而上学,把佛道的禁欲主义思想吸收进来,把它作为理学的核心思想,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的道德主张。
第25讲 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栏目索引
自主学习课
师生共研课
冲关提能演练
课下仿真训练
第25讲
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结束
(3)陆九渊提出“此心此理,我固有之,所谓万物皆备 于我,昔之圣贤先得我心之所同然者耳。”
提示:陆九渊把“心”与“理”说成是人固有的,而不 是外物给的,他提出“心即理也”,意即本心即天理,心是 天地万物的本原, 并用自己的体验予以印证, 便于人们接受。
栏目索引
自主学习课
师生共研课
冲关提能演练
课下仿真训练
第25讲
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结束
(2)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指出:“夫治天下犹曳 大木然, 前者唱邪, 后者唱许。 君与臣, 共曳木之人也。 „„ 世儒不察, 以工商为末, 妄议抑之。 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 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解析
(
)
栏目索引
自主学习课
师生共研课
冲关提能演练
课下仿真训练
第25讲
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结束
[知识点二
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
[基点盘查]
1.背景 (1)政治:明朝后期,中国社会内在矛盾 空前尖锐。吏治 腐败,奸佞当道。 (2)阶级: 江南的 市民工商业者 已有相当强的经济实力。 (3)思想:道学家为抬高自己,把孔子奉为神圣。
栏目索引
自主学习课 师生共研课 冲关提能演练 课下仿真训练
第25讲
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结束
(3)发展——心学 ①陆九渊:心是万物的本原;只需反省内心即可得到天理。 ②王阳明:宣扬“ 心外无物 ”“心外无理”的命题;提出 “致良知”和“知行合一 ”的学说。 3.历史影响 (1)对后世政治、文化教育、社会教化等产生深远影响。 (2)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 压抑、 扼杀人的自然欲求。 (3)重视主观意志的力量,注重气节、品德,强调人的社会责 任和历史使命,对塑造中华民族的品格起了积极作用。
宋明理学对儒学的继承和发展初探1
宋明理学对儒学的继承和发展初探1
明代的宋明理学,是中国传统哲学的重要流派,以宋代理学家张择端、蔡良等人的思
想为主要内容,使传统儒家学说发展了很远。
这种思维方式对后世文化学习和思想活动有
着巨大的影响。
从思想形式上看,宋明理学主要源自儒家学说,但以张择端、蔡良等思想家为主,他
们强调礼的正义,致力于在当时的变化中,找到一种正义的规范,使儒家学说得到一种新
的更新,从而形成了宋明理学的思想框架。
从内容上看,宋明理学继承了儒家学说的礼仪性质,但也追求新奇和实用性,把仪礼
变成了一种实用工具。
张择端、蔡良等思想家,他们继承儒家学说有关仪礼的观念,但他
们着重现实的驱动力,认为仪礼还可以用来获得政治上的福利,从而为宋明理学提供了新
的思想实践。
同时,宋明理学的继承也对当时的政治实践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在当时,宋朝实行的
官僚政治,要求官吏顺应政教规矩,顺服恭敬。
因此,张择端、蔡良等人认为,仪礼可以
让官吏掌握政治规则,恭敬形式,从而获得政治上的福利,这一观念也对宋朝政治实践有
重要影响。
宋明理学承袭了儒家学说的仪礼性质,但结合当时的实践,遴选出有益的、符合社会
发展的政治规范,并加以发展,从而为今天的思想活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2021届高考历史复习专题31 宋明理学和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
父止于慈,子止于孝,君止于仁,臣止于敬,万物庶事莫不各有其所, 得其所则安,失其所则悖。圣人所以能使天下顺治,非能为物作则也,唯止 之各于其所而已。
——《二程集》 未有天地之先,毕竟是先有此理……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 天,地得之而为地,而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天理流行, 触处皆是;暑往寒来,川流山峙,父子有亲,君臣有义之类,无非这理…… 天理,只是仁、义、礼、智之总名,仁、义、礼、智便是天理之件数。
宋儒在学术上坚持求新,张载认为“学贵心悟,守旧无功”。理学把自 然、人生、社会融为一体,在熔铸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道德情操等方面起 到了重大作用。理学家在建立体系时,大多经历了“泛滥释老,返诸《六经》 而后得”的过程,显示了中华文化的包容与创新的民族特色。
——摘编自郑师渠《历史视野下的中华民族精神》
董仲舒的新儒学宣 扬“春秋大一统 ”“君权神授”, 汉武帝接受了董仲 舒“罢黜百家,独 尊儒术”的建议, 儒家思想逐渐成为 封建社会的正统思 想
宋明理学,包 括程朱理学和 陆王心学,理 学的产生,标 志着儒家思想 已进入了哲理 化、思辨化阶 段
出现了反 封建的民 主思想, 思想家反 教条,重 实用,对 传统儒学 批判继承
宋代一些地方实行乡约制度,其功 能主要是扬善惩恶,制定规约进行道德 教化,并建立民间组织和相关的赏罚制 度。明清时期,宣讲“圣谕”成为乡约 最重要的内容。当时,由地方官吏广泛 推行乡约制度,设立乡约组织,每月召 集百姓宣讲、教化。康熙九年颁布了乡 约组织必须宣讲的《上谕十六条》,内 容包含“重农桑以足衣食”“训子弟以 禁非为”等。
——据杨开道《中国乡约制度》等
(三)清朝前中期儒学(1644—1840年)
“其(君主)既得之(天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
明清之际儒学的发展
儒学的创立及发展历程
1、创立:
春秋时期,孔子提出“仁”的学说,主张在政治主张“为政 以德”。将奴隶制度的道德标准、行为规范发展为“礼”,强 调等级尊卑,致力于秩序重建。
战国时期,孟子、荀子,发展“仁政”学说,提出“民贵 2、继承:君轻”思想,提出“先义后利”的观点。荀子:礼法并施,王
霸兼用,治国的礼教为主。
(2)代表著作
《日知录》 《天下郡国利病书》
主要思想:
(1)主张“经世致用”,注重实学 (2)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3)强烈地批判君主专制和官僚士大 夫的腐败。提出了“众治”的主张
(4)
3、王夫之及其主张
(1)王夫之其人
王夫之(1619-1692) 中国明末 清初思想家,哲学家。字而农,号姜斋, 别号一壶道人,是明清之际杰出的哲学 家、思想家,与方以智,顾炎武,黄宗 羲同称明末三大学者。晚年居衡阳之石 船山,学者称“船山先生”。湖南衡阳 人。王夫之学问渊博,对天文、历法、 数学、地理学等均有研究,尤精于经学、 史学、文学。哲学上总结并发展中国传 统的唯物主义。王夫之一生著书320卷, 录于《四库》的有:《周易稗疏》《考 异》《尚书稗疏》《诗稗疏》《春秋稗 疏》等。
三、“三大进步思想家”
黄宗羲
顾炎武
王夫之
1、黄宗羲及其主张
(1)黄宗羲其人 黄宗羲(公元1610— 1695年),字太冲,号梨洲 先生,浙江余姚人。黄宗羲 曾参加过抗清斗争。是明清 之际伟大的启蒙主义思想家、 史学家、文学家、教育家与 自然科学家。是浙东学派的 创立者。
主要思想及影响:
(1)批判君主专制; (2)提出君臣平等思想; (3)提出限制君权的主张,学校是决定是 非的最高机构; (4)反对传统的重农抑商思想,认为工商 皆本
宋明理学、明清之际
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3、4课宋明理学和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编者:姜艳编号:03【学习要求】1、了解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2、理解程朱理学、陆王心学的主要思想,比较其异同,并进行评价。
3、了解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思想主张,说明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
4、理解明清之际反封建民主思想兴起的历史背景、影响及其评价。
【预习导引】1、了解宋明理学的概念和兴起的原因?2、程朱理学的主要内容?对后世的影响?3、心学和理学之间的关系与区别?4、明清之际新儒学思想出现的原因?5、明清之际主要儒学代表及其观点?这一时期儒学思想的主要特点是什么?【思维训练】1、总结归纳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
2、为何中国明末清初的批判思想没有形成像西欧启蒙运动波澜壮阔的景象?3、思考儒家思想为什么能成为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主流思想、受到历代封建统治者的推崇?【成果检测】1、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又称“三教合一”的主张是在A.南北朝时期B.隋朝时期C.唐朝时期D.明清时期2、理学兴起的时代是A.魏晋南北朝 B.隋唐时期 C.北宋时期 D.明清时期3、理学的集大成者是A.程颢B.程颐C.朱熹D.王阳明4、“存天理,灭人欲”,其中“天理”主要是指A.天体远行法则B.社会发展规律C.传统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D.“天人感应”理论5、宋朝程朱理学的核心思想是A.天理是万物的本原 B.仁的学说C.心即理性 D.格物致知6、宋代理学占主导地位的主要原因:A、宗教思想的影响B、科技发展到顶峰C、适应封建统治需要D、朱熹等人的努力7、“宇宙便是吾心”、“心即理也”、“心外无物”。
反映出来的哲学观是A.主观唯心论 B.客观唯心论 C.形而上学 D.实事求是8、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不同之处A、对理的解释和修养的途径B、对仁的理解和儒学的价值C、对三纲五常的探讨和应用D、对宇宙、自然规律的看法9、关于孟子的民贵君轻思想和明清之际对君主专制的批判思想的评述,正确的是()A、都是从本质上否定君主专制B、维护的阶级利益相同C、产生的历史条件相同D、都具有一定的进步性10、李贽提出的人人都可以顺其“自然之性”,使个性得到自由发展的思想冲击了理学的什么观点?A、四书五经B、存天理,灭人欲C、致良知D、三教合一11、批判旧儒学的“君为臣纲”的思想,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新思想命题的是A.李贽B.黄宗羲C.顾炎武D.王夫之12、“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对中国古代哪一位思想家思想的归纳A.李贽 B.黄宗羲 C.顾炎武 D.王夫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激烈批判专制制度和封建秩序
率先提出“工商皆本”
对“重农抑商”进行挑战
限制君权
保障民权
天下为主,君为客(民主倾向)
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以
《明夷待访录》:批判封建君主专制几所产生的一系列社会政治经济弊端;
《明儒学案》:中国第一部系统的学术思想专著
顾炎武
力倡“务实”主张“经世致用”
反对君主专权,主张地方分权
行可兼知,而知不可兼行
《宋论》
《读通鉴论》
王阳明
(主观唯心)
明代
心学集大成者
核心:“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
提出
“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的命题
主张内心反省克服私欲
李贽
明中
后期
进步思想家先驱
反对封建等级制度和礼教束缚的
离经叛道的思想
“自由自治”
反对封建社会
种种束缚和压迫
维护劳动人民
生活自由
不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
《焚书》
《藏书》
黄宗羲
明末
清初
进步思想学者的代表
加强中央集权
维护巩固封建统治
维护封建纲常
格尤穷也,物尤理也
穷理然后足以致知
朱熹
南宋
理学思想集大成者
“大贤”
日本德川幕府“官学”
台湾“国教”
“天理”“存天理,灭人欲”
用封建伦理道德改造人性,
从思想深处遏制反封建意识萌生
《四书集注》
官定教科书
及科考依据
陆九渊
南宋
“心学”起源
“心即理也”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
反对独治,主张众治
人心风俗好坏直接关系社会混乱
批判理学
君子之为学,义明道也,以救世也;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日知录》
《天下郡国利病书》:资料性极强的经济地理专著
王夫之
朴素唯物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和辩证法
“气者,理之依也”
行是知的基础
“求天理与人欲之中”
提出:社会进化论
反对复古,社会应随时代前进而有所改革
“趋时更新”
气者,理之依也;
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儒学的发展
理学: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与道教
明清商品经济日益繁荣,儒学正统地位受到挑战
人物
时间
地位
思想主张
针对阶级
名言
代表作
程颢
程颐
(客观唯心)
北宋
宋代理学
奠基者
提出“天理”
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和主宰世界的唯一存在
主张先有理而后有物“格物致知”的认知论
“克己复礼”主张“涵养须用敬,进学在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