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之际的儒学新发展
2015高考历史核心考点-第27讲,宋明理学和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2015高考历史核心考点:第27讲,宋明理学和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知识诠释思维发散一、宋明理学1.三教合一(1)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吸收佛教、道教的精神,有了新的发展。
佛教吸收儒学精神,渐趋①中国本土化。
道教也受到儒学影响,主张“贵儒”又“尊道”。
(2)隋朝,儒学家提出“②三教合归儒”的主张。
唐朝实行③三教并行政策,使得儒学正统地位遭到佛教和道教的挑战。
2.程朱理学(1)北宋时,形成了以④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理学”,又以北宋的程颢、程颐兄弟和南宋的朱熹成就最为突出,称为“程朱理学”。
(2)程颢、程颐认为,天理是万物的本原,二者把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认为“人伦者,天理也”“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
“二程”还提出“⑤格物致知”的认识论,认为“物皆有理”,只有深刻探究万物,才能真正得到其中的“理”。
(3)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认为天理就是作为道德规范的⑥三纲五常,强调“存天理,灭人欲”,编著了后世科举考试依据的教科书——《⑦四书章句集注》。
(4)评价:程朱理学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备受推崇,成为南宋以后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有力地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
3.陆王心学(1)南宋时期,理学家陆九渊把“⑧心”作为宇宙万物的本原,提出“心”就是“理”的主张;强调“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其学说被称为“心学”。
(2)明朝中期以后,王阳明继承和发展了陆九渊的学说,成为心学的集大成者,这一学派也被称为“陆王心学”。
王阳明宣扬“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的命题。
在认识论上,他提出“⑨致良知”和“知行合一”的学说。
【易错扫描】(1)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虽然一个认为要格物致知,一个认为要内心自省,但是都认为理是万物的本原。
两者的实质是相同的,都属于理学的范畴,只是方法不同而已。
从哲学观上看,程朱理学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而心学坚持“心即理”的根本观念,属主观唯心主义。
(2)理学在宋代不是主流思想。
理学真正成为主流思想是从元代开始的。
宋明理学和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二、陆王心学
陆 此 根 从九心 据 教此 材 材渊理料找:,说出心本其我明答学原学固陆案,说的有 九 。提 被开之 渊创出 称, 的为者“所 理,心心谓 学认”学万 思为就—物 想心是。—皆 是是“《备怎理宇陆于样”宙九我的的万渊。?主物集请张》,的
陆他九提渊出①“理把心“”心即“心是即理封是”与也建理“(道”理本德”说心,存成就在是是于人天心固理,有)是的,人,固有的 王阳宇明宙便②“是知吾行心合,一”吾心即是宇宙。
——王夫之《思问录》
[教你读史] 史料四王夫之 强调“天地之化日 新”,提出了遵循物 质运动规律的自然 史观和社会史观。
表:明末清初三大进步思想家
思想家
思想主张
共同主张
评价
黄宗羲
批判君主专制,提出 “天下为主,君为客” 的思想,主张君臣平等 和限制君权,认为“工 商皆本”
顾炎武
批判“私天下”的君主 专制,提出“众治”主 张,提倡“经世致用” 的思想
——林则徐
如何正确评价和对待宋明理学 积极: 塑造中华民族的优秀品格 消极:维护封建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性
对宋明理学应采取的态度: 批判继承,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桃园三结义”是罗贯中古典名著《三国演 义》中的名篇。刘备、关羽和张飞三人在涿郡 桃园,祭告天地,结为异姓兄弟。以后他们都 忠实地坚守着此承诺,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性 命。罗贯中笔下的这种思想直接源于
考点2 宋明理学和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春秋至汉代儒家思想地位变化示意图
独尊儒术成为正统
孟子、荀子发展
孔子创立
焚书坑儒重创
必修(III)
一、理学的概念、派别及代表人物
理学是以儒家思 想为基础、吸取佛教 和道教思想形成的新 儒学,它把儒学推进 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列举明清之际儒家思想的特点
列举明清之际儒家思想的特点明清时期儒家思想的特点可以从政治、社会、教育和文化等各方面进行探讨。
以下将详细介绍明清之际儒家思想的几个主要特点。
一、思想主流的提倡传统儒家思想明清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阶段,传统儒家思想成为统治者所提倡和推崇的主流思想。
“儒家”一词本身便是这一时期所形成的,明朝时期将儒家作为朝廷官学(太学)的正式教科书,并加以强调和发扬,清代更是将儒学视为官方政治信仰。
二、以程朱理学为主导的儒学思潮明清之际兴起的程朱理学成为明清儒学的主流。
程朱理学主张追求“天理”,指导人的实践行为。
理学将儒家思想与道家思想相融合,以《大学》、《中庸》为核心著作,强调天人合一、大同世界的观念。
这一学说提出了“性即理”、“格物致知”等思想,将人类的智慧和道德归结为“性”的追求,强调“致良知”和“明心见性”的过程。
程朱理学在明清时期对政治和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重视政治伦理明清时期,儒家思想对政治伦理的探讨成为重要内容之一、儒家思想倡导君主和臣民之间的和谐关系,政治伦理是维护宗法秩序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手段。
明朝经历了农民起义的频繁,清朝则为清兵入侵,这些战乱使得社会秩序不稳。
儒家思想试图通过强调君主的道德修养,塑造廉洁、仁爱、公正的君主形象来维持社会的安定。
同时,儒家思想也重视居民的忠诚和奉献,对民众教化的要求也相对严格。
四、注重教育和学术明清时期,儒家思想对教育和学术的重视程度达到了巅峰。
科举制度是明清政治制度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儒家思想在明清时期教育中的具体体现。
科举考试形式的变迁、考试内容、制度等方面均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
此外,儒家思想提出的“读书为学,以治学为重”的口诀,强调学习的重要性,提倡广泛涉猎儒家经典著作,让人通过修身养性达到实践的境地。
五、继承和创新明清时期的儒家思想不仅继承了先秦时期儒家思想的核心理念,也对其进行了创新和发展。
明代儒家学术界以王阳明的心学为代表,提出了“即心即性”、“知行合一”等重要思想,突出了心性的重要性和个体人格的培养。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一、百家争鸣 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三、宋明理学 四、明清之际儒学的发展
课标要求: 1、了解董仲舒新儒学的内容,分析新儒学提出的背景 和特点。 2、知道汉代儒学通过“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创办 太学等手段,逐步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3、理解汉武帝采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影响。
一、董仲舒的新儒学
1、新儒学的内容
①“君权神授”“天人感应” ②“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③提出“三纲五常”的道德标准 ④发挥“仁政”:主张轻徭薄赋. 加强君权的需要 中央集权的需要 维护统治秩序需要 缓和阶级矛盾需要
从理论上解决了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和君主专制
统治,巩固国家“大一统”的需要,有利于巩固 统治(以思想的大一统巩固政治的大一统)。 儒家思想之所以能够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的关键
2、评价
有人认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就是明显的钳制思想的 工具,所以全部都是消极影响,但也有人认为罢黜 百家独尊儒术也曾经起到过积极作用。你如何评价? (1)积极方面:
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学位居正统,逐渐成为 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②儒学在政治上占统治地位,有利于打击割据势力,巩 固国家统一。 ③为推广儒学兴办太学、郡学,推动了中国的教育事业 的发展。
(1)秦始皇为了加强中央集权,“焚书坑儒”,儒学 遭到沉重打击。 (2)汉初以黄老之学为国学,儒学被边缘化。 (3)汉武帝时期,经济恢复发展,国力增强,道家 “无为而治”的思想已不能满足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4)董仲舒抓住解决王国问题,加强中央集权的机会, 大力改造儒学。
1、汉初政策上用黄老思想,与民休息,但在政 治法律制度上,“汉承秦制”,“其遗毒余烈,至 今未灭”,民间陋俗犹存,卑劣嚣顽,好勇斗狠, 欺上罔下,令下而诈起”。这表明 A、时代需要统治思想变革 B、儒学的发展已趋于停滞 C、汉初社会经济日益凋敝 D、法家思想居于统治地位
明清之际儒学思想的发展主要特点是批判君主专制
一、明末清初思想活跃局面出现的原因
1、经济基础:一方面,商品经济的蓬勃发展,资本主义萌 芽产生并缓慢发展,对社会形成巨大冲击,人们竞相逐利; 另一方面,统治者极力推行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商品经 济的发展。
2、阶级基础: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工商业阶层的队伍不断壮大,强烈要求反对封建束缚,发展 商品经济
2、黄宗羲的“天下为主,君为客”说
黄宗羲(公元 1610—1695年),字 太冲,号梨洲先生, 浙江余姚人。
黄宗羲曾参加过抗 清斗争,后隐居著述。 是浙东学派的创立者。
材料一 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 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 客,凡天下亡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
材料主要反映黄宗羲的怎样的思想主张?这一思想 有何内在局限性?
另一方面,唐甄对专制主义君权和官吏腐败行为 的批判,着眼于对黑暗现实的愤怒,没有上升到制度 批判的层次。在他的思想深处,仍寄希望于贤明君主。 他提出的为君之道与治国之道,仍然没有跳出儒家修 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论。
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的进步思想主张
主张:
政治上:反对君主专制独裁,提倡“人民为主”; 经济上:重视手工业、商业的发展,强调经世致用; 思想上:批判继承传统儒学,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
政治上:高度强化的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压制使早期民主思想未 能形成完整的体系。
思想上: 中国传统文化的束缚和影响。
【师生探究】
李贽提出“更不言一,亦不言理”;顾炎武呼吁“明学术, 正人心,拨乱世,以兴太平之事”;黄宗羲则说“世儒不察, 以工商为末”、“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请就此概 括明清之际思想批判的主要内容,并分析上述言论反映的时 代特点和对后世产生的影响。 主要内容:批判程朱理学,死读经书,重农抑商,君主专制
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思想宝库第5课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教案(含解析)
第5课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课程标准: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的思想,了解明清时期儒家思想的发展。
一、“异端”思想家李贽1.背景(1)经济:商品经济蓬勃发展。
(2)政治:封建王朝统治更加腐败,人民起义风起云涌。
(3)思想:以程朱理学为代表的儒学走向僵化和因循守旧;拜金逐利风气盛行,传统道德观念受到冲击。
(4)文化:八股取士使文化专制加强。
(5)个人:不少士人蔑视礼法,追求个性发展。
2.主张(1)鞭挞程朱理学,否认孔孟学说是万世之至论。
(2)批判封建伦理道德,提倡个性自由发展。
(3)提出男女平等观点。
(4)提出“万物皆生于两”。
3.评价(1)否定了“天理”的存在,摇撼了“存天理,灭人欲”的理论基础。
(2)表现了鲜明的反传统、反权威、反教条精神。
二、明清之际三大思想家1.三大思想家的思想和特点(1)重视调查研究、实事求是、博学考据的治学方法,开清代考证学术之风气。
(2)立足现实、学以致用的观念也为后世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源泉。
三、评价1.体现了时代要求,即反思批判理学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市民工商阶层兴起的需要。
2.为儒学的发展变革注入了新的活力。
3.带有早期启蒙性质,冲击了君主专制统治,给后世民众以深刻启迪。
1.明清之际思想批判的局限性(1)没有提出新的社会制度。
(2)未能形成完整的思想体系。
(3)没有超出儒家思想的范畴。
(4)没有动摇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
2.明清之际的民主批判思想未能实现中国社会转型的原因(1)经济:重农抑商,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脆弱,早期民主思想的发展缺乏强有力的物质基础。
(2)政治:高度强化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压抑了早期民主思想的发展,缺乏政治基础。
(3)思想文化:礼教纲常严厉,推行文化专制,阻碍了早期民主思想的传播,缺乏思想文化基础。
(4)国人风貌:人们深受礼教毒害,迷信愚昧,难以接受新思想。
缺乏群众基础。
[史料探究]材料一其实儒家思想取得胜利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两汉400余年,它渐渐由孔孟时期的原始儒学衍化为掺杂了诸子思想和古代迷信的庞杂思想体系,……与其说儒家思想征服了汉代学者,不如讲是汉代学者改造了儒家思想。
(部编版)2020高中历史第0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课时同步试题新人教版必修3
第0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一、单项选择题1.李贽一生著述颇丰,但其著述先后数次被禁毁,民间盗印、假托者不绝。
主要原因是他A.将人性与天理对立起来B.抨击了君主专制制度C.动摇了理学的统治地位D.挑战了孔子的权威性【答案】D2.明代思想家李贽说,读孔子之书,而不拘泥于其书,要敢批评其书,说其未说之话,学仲尼之精神而不仿其形态。
这表明李贽A.反对尊崇孔子B.提倡独立思考C.反对专制皇权D.批判程朱理学【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明清之际的新儒学。
李贽仍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反对尊崇孔子”与材料“读孔子之书”“学仲尼之精神”不符,排除A项;据材料信息“不拘泥于其书”“说其未说之话”“不仿其形态”可知强调要独立思考,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对皇权的态度,排除C项;“批判程朱理学”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
3.李贽称赞汉朝的司马相如和卓文君“善择佳偶”,称赞武则天是杰出的女政治家,赞颂商鞅、吴起等改革家,肯定封建社会揭竿起义的农民,反对理学家只谈义理、不谈功利的虚无说教。
上述材料主要反映了“异端”思想家李贽A.提倡拜金主义,鼓励发展工商实业B.主张以法治代替人治C.反对以“三纲五常”为核心内容的封建礼教D.倡导经世致用思想【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李贽的思想。
传统的儒家思想对司马相如和卓文君自由恋爱、武则天当皇帝、商鞅变法、吴起变法以及农民起义等的评价正好与李贽的观点相反,这说明李贽反对以传统的儒家思想作为判断是非的标准,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在材料中没有涉及,可以排除。
4.明清时期,学界出现了一股研究“礼学”的热潮。
顾炎武、黄宗羲等人希望通过对古礼的研究,以礼抗俗,重新确立社会的四民秩序。
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明清思想专制的强化B.阳明心学助长空谈之风C.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D.佛教和道教思想的冲击【答案】C5.萧公权的《中国政治思想史》指出,《明夷待访录》“之最高原理出于《孟子》之‘贵民’与《礼运》之‘天下为公’……(黄宗羲论君臣关系)其立言亦悉依《孟子》。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新)
【学习延伸】
• 近代戊戌变法的主将梁启超,以“天下兴亡,匹夫有 责”为警句自勉。他以忧国忧民的精神,参与发动了 维新变法运动。结合史实,查找资料,谈谈顾炎武和 梁启超为什么有同样的感受。 • 解题关键:了解顾炎武和梁启超的思想共性。 • 思路引领:从顾炎武和梁启超生活的时代背景入手, 认识他们的思想感受。
第4课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李贽 黄宗羲 顾炎武 王夫之
【课程标准】
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 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时期儒 学思想的发展。
明清两朝,中国封建社会已经进入后期。 那时,资本主义萌芽已经产生并且在封建专 制层层重压下,不断缓慢地发展。旧制度的 衰落和新的社会因素产生,如同世界各国的 规律一样,首先在思想界里被敏感地反映出 来。于是,在明清时期思想界里一批反对传 统儒家思想,反对封建专制主义腐朽统治, 乃至带有民主色彩的思想家,便成为这一时 期文化中新的潮流。他们批判继承了传统的 儒学体系,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 本课教材围绕这一主题,分别介绍了李贽、 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这四位进步思想家。
7、顾炎武所说的亡国与亡天下是一回事吗? 亡国: 改朝换代,统治者政权的变更。
亡天下: 民族、文化的沦亡,关系到整个民 族的命运。
8、顾炎武对后世学风影响最大的主张是什么? 经世致用
9、为什么说王夫之的唯物思想具有划时代意义?
启迪人们的思维方法
10、以下材料反映了三人怎样的经济思想?
材料一 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 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财计三》 材料二 顾炎武提出要因地制宜,振兴工商业。 主张在雁南、雁北发展纺织业,在西北山泽地区开矿 产,在东南沿海能市舶,发展海外贸易。 材料三 大贾富民者,国之司命也。 ――王夫之《黄书》
历史必修三第3课明清之际儒学的发展
1、李贽和“异端”思 (1)李贽生平介绍 想
李贽,号卓吾,福建泉州人。
明后进步思想家。青年时代生活困乏,
到处奔波。中年后做过二十多年小官,
感受到明末社会的黑暗和官场的腐败。
晚年毅然辞官,专事著述和讲学。75
岁时被明政府以“敢倡乱道,惑世诬
民”的罪名迫害致死(于监狱割喉自
杀而死)。著作被列为禁书。正是这
• 4、在学习问题上不能只停留在定计划、下 决心,要拿出实际行动,要注意把教材知识
4、王夫之及其思想 (1)生平介绍
王夫之:字而农,号姜斋,湖 南衡阳人。1644年,清兵入关, 王夫之和友人一起在衡山起兵抗 清。兵败,逃到广东肇庆,效力 于南明桂王政权,对桂王政权里 许多人结党争权深表不满。不久, 他见大势已去,辞职还乡,长期 住在湖南湘西苗瑶山区。晚年隐 居在衡山石船山麓,努力著述, 人称船山先生。著作现存《船山 遗书》288卷,还有一部分已经 散失。
• A.男女平等思想被普遍接受
• B.德才兼备成为主要的评价标准
• C.出现了对传统伦理思想的反思
• D.产生了维护自身权益的诉求
• 考点:古代中国的思想文化•古代思想•清代对 传统伦理的反思
(2)顾炎武的思想主张:
阅读材料思考:
(国3)与如亡材天料何下1:评奚有价辨亡?顾国曰,炎:有易武亡姓天的改下号。,亡谓
反映了顾炎武怎 样的思想主张?
思之想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
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保国者, 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
夫之以贱他与经有责世焉致耳用矣!的学风
(1)反对君主 专制; (2)提出“天
料中我们可以 看出李贽的什
进人步必有性私:,他而的后思其想心一乃见定;程若度无反 么样的 “异端”
高考历史考点: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高考历史考点: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考点】明清之际的实学思潮一、背景1.政治:民族和阶级矛盾尖锐,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2.经济:明中期以后,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缓慢发展,但受到封建专制制度的严重阻碍。
3.阶级(层):市民工商业者队伍扩大。
4.文化:八股取士使文化专制加强;西学东渐,西方近代科技开始传入中国。
二、概况1.李贽的离经叛道(1)思想:①挑战正统:提出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的主张,认为“理”就在百姓日常生活之中。
②否定儒学权威:反对以“圣人”之言作为判别是非的标准,儒家经典也不是“万世之至论”;主张“童心说”。
③在诗文写作风格上主张“真心”,反对摹古文风。
(2)著作:《藏书》《续藏书》《焚书》《续焚书》。
(3)影响:①李贽的思想具有鲜明的叛逆色彩和战斗精神,有力冲击了传统的纲常名教和封建伦理道德,推动了人们的思想解放。
②李贽的思想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
2.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三、评价1.积极(1)明清时期进步思想家的思想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对当时的封建专制有一定的冲击作用,对近代民主思想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2)进步思想家对传统儒学批判继承,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
2.局限(1)从内容上看:没有提出新的社会制度,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
(2)从地位上看:无法撼动程朱理学的主流地位,未在当时成为主流思想。
(3)从影响上看:影响有限,未能实现中国社会的转型。
(4)从性质上看:不是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本质上还未跳出传统儒学的范畴。
【案】明清之际与文艺复兴时期的相似性体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都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二是都出现了新思潮反对禁欲主义。
【案】“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尔”。
【案】故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
【案】“亡国”与“亡天下”:“亡国”还只是封建王朝改朝换代的事,而“亡天下”则是民族、文化的沦亡,是关系到整个民族命运的大事。
明清之际。。。1
王夫之的哲学思辨代表着中国古代哲学发展 的顶峰。
六、明末清初三位思想家思想的共同点
1、政治上:反对君主专制独裁, 提倡“人民为主” 2、经济上:反对“重农抑商”, 批判性 提出“工商皆本” 3、文化上:提倡务实的学风和行为 继承性: 批判继承传统儒学,主张经世致用 民本思 想和探 七、明清儒家思想有何特点 索精神 (1)反传统、反教条。 (2)反封建专制,带有一定的民主色彩。 (3)提倡“经世致用” (4)反映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
“天下唯器而已矣。无其器则无 其道。” “气者,理之依也” “静即含动,动不舍静。” “一动一静,阖辟之谓也。由阖而 辟,由辟而阖,是动也,废然之静, 则是息矣。” “行先知后” “君子之学,未 尝离行以为知,必矣!”
王夫之的唯物思想,启示了近代人 们的思维方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①唯物论:世界是物质的,一切事物都是客观存 在的实体。 ②辩证法: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③认识论:一切事物通过考察研究是可认识的; 提出“行先知后”。 ④政治思想:批判君主专制,深刻揭露了历代帝 王把天下当作私产的作法,主张“循天下之公”
顾炎武以崇实致用的学风和锲而不舍的 学术实践,开一代朴实学风的先河
五。王夫之的唯物思想
湖南衡阳人。清兵入关, 王夫之起兵抗清。兵败, 逃到广东效力于南明桂王 政权。不久,辞职还乡, 长期住在湖南湘西苗瑶山 区。晚年隐居在衡山石船 山麓,努力著述,世称 “船山先生”。 主要著 作有:《周易外传》、 《读通鉴论》等,后汇编 为《船山遗书》。
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时代背景,归纳、 评价顾炎武的观点。
观点:把君主的权力分散给百官,以削减君主权 力;郡县官世袭,扩大地方权力。加强宗法制度。 评价:反映了当时社会进步的愿望和要求,这些 具有民主色彩。但是这些思想未能突破封建制度 的束缚。
2019-2020学年历史北师大版必修3学案:第3课 明清之际儒学的发展 Word版含答案
第3课明清之际儒学的发展课程标准学习目标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
识记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进步思想家的主要思想主张。
理解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家的思想主张形成的背景。
评价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进步思想家的思想。
李贽离经叛道的思想1.背景(1)明代中后期,商品经济日趋繁荣。
(2)封建制度对社会发展的阻碍作用日益突出。
(3)传统的封建统治思想发生动摇。
2.著作:《焚书》《藏书》等。
3.思想(1)每一个人都应该是平等的,每一个人都是圣人。
(2)主张自由、自治,使每个人的个性都得到发展,每个人都得到适当的安排。
(3)反对“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否定“四书”“五经”的经典地位。
4.影响:引起统治者的震惊和恐慌,将李贽诬蔑为“妖人”。
明末清初三大进步思想家1.背景:社会动荡,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极为尖锐。
2.共同点:提倡经世致用之学,反对专制主义和民族压迫。
3.黄宗羲(1)著作:《明夷待访录》《明儒学案》等。
(2)思想①对君主专制制度和封建秩序进行了激烈的批判。
②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主张。
③提出“工商皆本”的主张。
4.顾炎武(1)著作:《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等。
(2)思想①批判宋明理学,力倡务实之风,主张经世致用。
②反对君主专权,主张地方分权;反对“独治”,主张实行“众治”。
③重视人心风俗的社会作用,认为人心风俗的好坏直接关系着社会的治乱。
5.王夫之(1)著作:《读通鉴论》《宋论》等。
(2)思想①总结和发展了中国传统的朴素唯物论和辩证法,认为“气”是物质实体,而“理”则是客观规律,提出“气者,理之依也”的唯物主义观点。
②在认识论上,认为主观的认识是由客观的对象引起的。
③在知行关系上,王夫之强调行是知的基础。
④提出“求天理于人欲之中”,把两者统一起来。
⑤提出社会进化论的观点。
6.影响:震动了思想界,对晚清民主思想的兴起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易错提醒】(1)道学家不同于道家。
宋明理学和明清的儒家思想
【变式精练】 思想的共同点是
孔子、孟子、程颐、朱熹、王阳明等人 ( )
A.“仁”
C.“理” [思路解析]
B.“心外无物”
D.“格物致知” 本题解题关键是理解儒家思想的核心
。孔子主张“仁”,孟子主张“仁政”,程颐认为仁是与万
物俱生的,朱熹认为仁、义、礼、智等道德准则是天理的 反映,王阳明主张要“亲吾父以及人之父,以及天下人之父 ”,要“视天下为一家,中国犹一人”。他们都主张实行“ 仁”,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 [答案] A
答案:(1)含义:“天理”是指人的正当 (基本)欲望;“人欲”是指人过分(非分) 的欲望。 (2)主张:正君心;体恤百姓(或以民为本); 统治者治理天下应做到存天理、灭人欲。 意义:有利于封建君主实施仁政(维护统 治)。 (3)现象:统治者强调(维护)等级秩序;下 层民众遭受理学迫害(或统治者以理压迫下 层民众)。背景:君主专制日趋强化;程朱 理学趋于僵化(程朱理学居统治地位)。 (4)意图:朱熹:用理学规劝统治者。“今 之治人者”:用理学压迫(束缚)人民。
• 2.(知识角度)右图讽刺的 是西方
• 某位哲学家,与他的主张相 类似 • 的中国古代思想家是( ) • A.孔子 • B.董仲舒 • C.朱熹 • D.王阳明
练习2 这位
(2009·江苏历史,3)某思想家强调
孝、悌、慈等伦理道德均源于人之自然本性, 思想家是 A.孔子 B.董仲舒 C.朱熹 ( )
正。” ——李贽
材料三 。” ——朱熹 “仲尼虽圣,效之则颦,学之则为步,丑妇之贱态
材料四
儒教中包含的这种共同体意识在韩国的现代化
建设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当国家的现代化成为主要目 标时,全体国民能够形成集团,协力组织,大规模地开展经济 建设。……儒教主张人必须与天奋斗,与人奋斗,提倡力争。
明清之际儒学的发展
儒学的创立及发展历程
1、创立:
春秋时期,孔子提出“仁”的学说,主张在政治主张“为政 以德”。将奴隶制度的道德标准、行为规范发展为“礼”,强 调等级尊卑,致力于秩序重建。
战国时期,孟子、荀子,发展“仁政”学说,提出“民贵 2、继承:君轻”思想,提出“先义后利”的观点。荀子:礼法并施,王
霸兼用,治国的礼教为主。
(2)代表著作
《日知录》 《天下郡国利病书》
主要思想:
(1)主张“经世致用”,注重实学 (2)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3)强烈地批判君主专制和官僚士大 夫的腐败。提出了“众治”的主张
(4)
3、王夫之及其主张
(1)王夫之其人
王夫之(1619-1692) 中国明末 清初思想家,哲学家。字而农,号姜斋, 别号一壶道人,是明清之际杰出的哲学 家、思想家,与方以智,顾炎武,黄宗 羲同称明末三大学者。晚年居衡阳之石 船山,学者称“船山先生”。湖南衡阳 人。王夫之学问渊博,对天文、历法、 数学、地理学等均有研究,尤精于经学、 史学、文学。哲学上总结并发展中国传 统的唯物主义。王夫之一生著书320卷, 录于《四库》的有:《周易稗疏》《考 异》《尚书稗疏》《诗稗疏》《春秋稗 疏》等。
三、“三大进步思想家”
黄宗羲
顾炎武
王夫之
1、黄宗羲及其主张
(1)黄宗羲其人 黄宗羲(公元1610— 1695年),字太冲,号梨洲 先生,浙江余姚人。黄宗羲 曾参加过抗清斗争。是明清 之际伟大的启蒙主义思想家、 史学家、文学家、教育家与 自然科学家。是浙东学派的 创立者。
主要思想及影响:
(1)批判君主专制; (2)提出君臣平等思想; (3)提出限制君权的主张,学校是决定是 非的最高机构; (4)反对传统的重农抑商思想,认为工商 皆本
儒家思想演变和发展历程
以儒家思想为主流的中国传统思想演变和发展的历程(一)(一)儒家思想形成——先秦春秋:春秋时期孔子创立儒家学派。
他提出以“仁”为核心的学说,主张以仁爱之心处理人际关系。
在政治上把“德”“礼”作为首要的统治手段,要求以德治民,爱惜民力,反对苛政和刑杀;主张“克己复礼”,维护周礼是孔子政治思想中的保守部分,孔子晚年整理和编订的《诗经》《尚书》《礼》《易》《春秋》是中国封建社会儒学的“五经”。
战国: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学说的代表。
他站在新兴地主阶级立场出发,但也强调小农阶级利益。
主张实行“仁政”,提出“民贵君轻”、“政在得民”的思想,同时又宣扬“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这种温和的政治主张,不能适应当时结束割据、实现统一的需要。
荀子在政治思想上主张“礼法并施”的观点,自然观方面提出“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观点,是当时生产力进步的反映,具有唯物主义思想。
特点:此时期儒家思想较为具体,带有浓厚的理想化色彩;没有严密的理论基础,大多是关于思想修养方面的道德规范和政治理想的治国原则;孟子的“仁政”、“民贵君轻”使儒家思想开始与政治相结合,但因脱离现实政治而遭新兴地主阶级冷遇。
(二)儒学惨遭摧残——秦朝秦朝虽已一统天下,但当时私学兴盛,百家争鸣,许多儒生、游士评议国政,造谣惑众,极不利于当时的国家一统、中央集权,秦始皇为了压制原来战国分裂割据时遗留的政治势力和思想影响,采纳丞相李斯的建议,实行野蛮的“焚书坑儒”政策,焚烧百家书籍,坑杀儒学之士,进一步确立法家学说的官学地位,实现学术思想的统一,以巩固秦政权。
特点:因为儒学不能为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服务,统治者用政治权力强制干预和控制思想,儒学遭受毁灭性摧残。
(三)儒学独尊地位——汉代西汉:董仲舒成功地改造儒学,以儒学为基础,广采诸子百家之长,建立起新儒学,倡导“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宣扬“大一统”、“三纲五常”。
这时的儒家思想“内法外儒”,适应了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2020高中历史 明清之际儒学的发展(含解析)
课时分层作业(三) 明清之际儒学的发展(建议用时:35分钟)[基础达标练]1.嵇文甫先生在评价某一思想家时说:“他居然敢不以孔子的是非为是非……什么圣贤榜样,道理格式,都不放在眼里。
这种大胆的言论,正可和当时西方的宗教革命家互相辉映.他们都充满自由主义和现实主义的精神。
……他使道学中兴,使道学更加精练.”这位思想家是( )A.老子B.王阳明C.李贽D.朱熹C [根据材料“他居然敢不以孔子的是非为是非……什么圣贤榜样,道理格式,都不放在眼里”可知,他反对对孔子唯命是从,四位思想家中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是非”的人是李贽,故答案为C 项.]2.明朝万历年间,李贽在私塾讲学。
别人教书专讲“四书"“五经”,他专教一些实用的东西,还让学生猜谜语:“皇帝老子去偷牛,满朝文武做小偷”,谜底竟是“君不君,臣不臣”。
这体现了李贽( )A.以“异端”而自居,倡导唯物思想B.主张“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C.注重学以致用,挑战正统思想权威D.“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C [工商皆本是明代黄宗羲鉴于社会的变动,面对现实提出的学说;黄宗羲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排除A、D两项;李贽批判道学家“存天理,灭人欲"的虚假说教,强调人正当的私欲,与题意无关,排除B项;“皇帝老子去偷牛,满朝文武做小偷”和“君不君,臣不臣”,这些言论反映了李贽揭露明朝政治的黑暗,对封建的三纲五常礼教是极大的挑战,故选C项。
]3.黄宗羲提出:“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
”顾炎武认为:“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
”这些言论( )A.体现出商品经济的发展要求B.反映了两人对明清易代的认可C.说明了清初思想控制的松弛D.秉承了孟子的民贵君轻思想D [材料的言论无法体现出商品经济的发展要求,排除A项;B项属于对材料的误读,排除;C项不符合史实,排除;黄宗羲和顾炎武的言论反映了反对君主专制的主张,是对孟子民贵君轻思想的继承,故选D项.]4.黄宗羲的“新制”无疑是一种“革命”,但并不是资产阶级式的近代“革命”,而是始终没有超出古代或封建社会的范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局限性: • 这些思想只是着眼于黑暗现实的揭露,并没有上 升到制度批判的层面.仍寄希望于贤明君主,所提出 的为君之道和治国主张,仍然没有跳出儒家“修身 治国平天下”的思想范畴。 • 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并没有成为当时社会的主流 思想。明清时期的主流思想仍然是理学和心学,主 要原因是当时政治上君主专制,经济上自然经济占 统治地位,思想上文化专制。 •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虽对封建君主专制进行了批 判,但从其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内容、影响上看, 还不属于资本主义思想。
六.明清之际的民主思想与欧洲启蒙思想的比较
• (1)相同点。 • ①都是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物,都代表历史进
步的方向。
• ②都将矛头直接指向封建专制制度。
• ③都主张发展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
• ④都主张思想解放,反对思想束缚。
• (2)不同点。 • ①欧洲启蒙运动从性质上说是资本主义的反封建斗争,已 经上升到制度的批判层面,而明清时期的思想批判从本质 上说仍然是儒家思想体系的内容,没有上升到制度批判的 层面,所提倡的依然是“明君加贤臣”的模式。 • ②启蒙运动对未来的“理性”王国作了具体的设计,批判 封建专制制度形成了完整理论体系,但明清时期的思想家 们没有对政治进行过具体的设计,也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 系。 • ③明清时期的思想批判对中国当时产生了影响,但未能动 摇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但启蒙运动为法国大革命作了充 分的思想准备,极大地推动了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对亚洲 革命运动也起了鼓舞的作用。
• 1、经济因素: • ①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与发展。 • ②统治者极力推行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商品经 济的发展。 • 2、阶级基础:工商业者阶层队伍扩大。 • 3、思想因素:宋明理学日益僵化,三纲五常扼杀 人的天性,科举考试使思想界因循守旧。 • 4、政治因素:统治者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 专制统治走向腐化。
三.明末清初的三大思想家
• 1、黄宗羲的思想:
• 对封建专制中央集权深恶痛绝,认为君主专制是
“天下之大害”,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
主思想;
• 主张以“天下之法”取代皇帝的“一家之法”,
限制王权,保证人民的基本权利;
• 在经济方面提出“工商皆本”的主张。
• 2、顾炎武的思想: • 提出“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 的进步思想; • 他大胆怀疑君权,并提出具有早期民主 启蒙性质的“众治”的思想; • 学术上提出“学以致用”,反对空谈, 开朴实学风先河。
• 材料一 “人人皆可以为圣。”“圣人不曾(未必)高,众人 不曾低。”“仲尼虽圣,效之则为颦,学之则为步,丑妇 之贱态。”“除却穿衣吃饭,无伦物矣。世间种种,皆衣 与饭类耳。故举衣与饭,而世间种种自然在其中。”“有 好女子便立家,何必男儿?”赞扬汉代卓文君私奔再嫁司 马相如“正获身,非失身”,“当大喜,何耻为?” • “然则天下万物皆生于两,不生于一,……初无所谓一与 理也。” • ——李贽 • (1)李贽曾自称“异端”,请结合材料一予以说明。 • (2)李贽为何会有如此异端思想?
他反对的是假道学,对真道学还是肯定的。
• 材料二
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以
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 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 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 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 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黄宗羲
• (2)据材料二分析黄宗羲是如何论证君主专制 的不合理的?
一.李贽的“离经叛道”
• (1)背景: • 明朝后期,随着中国的君主专制逐渐强化,政 治腐败,中国的社会矛盾不断尖锐; • 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市民 工商业者阶层的壮大,不满足于旧理学的说教。 • 程朱理学成为道学家们伪善的工具。 • (2)思想内容: • ①批判道学家的虚伪,破除对孔子的迷信。 • ②抨击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 • ③赞扬改革,肯定农民起义。
• (3)评价: • A、积极性 • ①李贽跳出了“四书五经”的桎梏,藐视礼法, 冲破传统儒学的束缚,要求追求个性和发展经济, 在思想文化领域产生重大影响。 • ②其“更不言一,亦不言理”的观点,从根本上 否定了“天理”的存在,动摇了“存天理,灭人 欲”的理论基础。 • 李贽的思想具有鲜明的反封建色彩和战斗精神, 有力地冲击了封建礼教和正统思想,推动了人们 的思想解放,推动了反封建民主思想的产生。
解析 抓住关键词“经世致用”,经世致用指学问必须有益 于国事。由明清之际思想家顾炎武等提出。他们认为学习、征 引古人的文章和行事,应以治事、救世为急务,反对理学家不 切实际的空虚之学。所以 B 符合题意。
答案 B
• 3、王夫之的思想: • 提出“循天下之公”,深刻揭露历代帝王把天 下当作私产的做法: • 在哲学方面,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不断 变化的,其发展是有规律可循的,提出运动是绝 对的,静止是相对的,还提出尊重物质运动规律 的自然史观和社会史观。
四.明清时期进步思想的主要特点 • ①反传统、反教条。 • ②反封建专制。
(2011· 天津文综)长期以来,儒学是一种士大夫之学。 明代思想家李贽则提出要正视“世间惟下下人最多”的现实, 强调“我为下下人说,不为上上人说”。这说明李贽( ) A.反对儒家的正统思想 B.倡导只为下下人说 C.批判地发展传统儒学 D.抨击君主专制制度
解析 本题考查李贽的思想主张,意在考查考生准确解读材 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从材料看,儒学一直为少数士大夫 垄断,而李贽则认为普通百姓占据了人口的大多数,一种思想 学说要为大多数人服务,被大多数人所拥有,这既是对儒学被 少数人垄断的批判,也是对儒学的发扬光大。
• B局限性:提出不少与封建正统思想相抵触的进步
思想,但并没有从根本上摆脱封建思想的束缚。
• 李贽的思想虽然具有一定的民主色彩,但李贽代
表的仍然是地主阶级的利益;
• 他反对盲目迷信孔子,但没有反对封建君主专制
制度,其哲学思想仍属于主观唯心主义体系;
• 其政治思想在很多方面坚持传统的封建伦理道德,
• 材料三 “有亡国,有亡天下,……易姓改号, 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 食,谓之亡天下……是故知保天下,然后知保其 国。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 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 ——顾炎武 • (3)顾炎武对于亡国与亡天下持何不同态度?
二.明清之际的批判思想产生的条件
• ③带有一定的民主色彩.
• ④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
五.明清思想的客观评价
• (1)积极: • 尽管激烈反对传统儒家思想,反对理 学的不合理成分,具有鲜明的反专制的民主 主张,但是他们仍然是对传统儒学的批判继 承,促使我国传统文化(儒学)重新焕发生机。 • 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的要求,具有解 放思想的历史意义,不仅在当时起振聋发聩 的作用,而且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七、明末清初批判思想未像西欧启蒙运动推 动历史进步的作用的原因:
• ①明清之际的资本主义萌芽较为脆弱,早期民主 思想的产生、发展缺乏强有力的物质基础和阶级 基础。 • ②高度强化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压制不利 于学术自由发展。 • ③早期民主思想未能形成完整的体系,未能彻底 突破传统思想的局限。
答案 C
(2011· 全国新课标文综)黄宗羲在 《明夷待访录》 中说: “使朝廷之上,闾阎之细(民间百姓),渐摩濡染,莫不有诗书宽 大之气,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 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与这一论述的精神实质最 为接近的是( ) 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B.民为邦本 C.天下为公 D.民贵君轻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解析 明末清初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在思想界出现了黄宗 羲等为代表的鼓吹早期民主,反对封建君主专制的思想家,给 后世民众以深刻的启迪。
答案 D
(2011· 海南单科)明末清初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 人提倡经世致用,反对君主专制,这主要是基于他们( A.对先秦诸子学说的阐释 B.对宋明理学的批判与继承 C.受西方启蒙思想的启发 D.对现实政治与社会的叛逆 )
解析 本题中的 A 项强调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感, 与题意不 符;B、D 两项体现了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相互依存关系,但这 种看法是为更好地维护君主专制统治,缺乏民主意识;天下为 公体现了一定的民主色彩,故选 C 项。
答案 C
(2011· 北京文综)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的《明夷待访 录》在清代被列为禁书,其主要原因是该书( A.将人性与天理对立起来 B.质疑孔子的权威性 C.主张儒、佛、道三教合一 D.抨击君主专制制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