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明清之际儒学的发展 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4《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教学设计(共1课时)
6.总结提升:教师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儒家思想的价值和意义,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7.课后作业:布置有关明清之际儒家思想的思考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二、学情分析
针对本章节内容,高二学生在知识储备、认知能力和情感态度方面已具备一定基础。他们在初中阶段学习了中国古代史,对儒家思想有初步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学生对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的学习将更为深入。然而,由于儒家思想涉及面广,内涵丰富,学生在理解上可能存在一定难度。因此,教师应关注以下学情:
1.请学生结合教材内容,总结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儒家学者的主要思想观点,并分析这些观点对明清时期社会的影响。要求条理清晰,观点明确,字数在500字左右。
2.选择一位你感兴趣的儒家学者,深入了解其生平事迹、著作和思想,撰写一篇800字左右的短文,谈谈你对这位学者的认识以及他对你个人成长的影响。
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4《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教学设计(共1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明清之际儒家思想的发展背景,掌握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儒家学者的主要思想观点及其影响。
2.通过分析明清时期儒家思想的特点,培养学生对历史问题的思考能力,提高对传统文化价值的认识。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明清时期儒家思想进行评价,并在此基础上,结合现实生活,探讨儒家思想在现代社会的作用。
4.学习方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过于依赖教材,缺乏主动拓展阅读和探究的意识。教师应指导学生运用多种学习方法和资源,提高学习效果。
综合考虑以上学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因材施教,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历史素养和思辨能力。同时,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儒家思想。
高中历史 第3课 明清之际儒学的发展教学设计1 北师大版必修3
明清之际儒学的发展内容标准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的思想,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列举明清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的主要思想及其形成原因,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
过程与方法结合必修1和必修2专题的相关知识理解政治、经济对思想意识的作用.通过分析理解材料共同进行问题探究,进而了解掌握明清时期儒学发展的社会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习明清进步思想家们站在时代前列,不畏强权、勇于斗争、敢于承担历史重任的优秀品质。
教学策略教材分析明清两朝,中国封建社会已经进入后期。
那时,资本主义萌芽已经产生并且在封建专制层层重压下,不断缓慢地发展。
旧制度的衰落和新的社会因素产生,如同世界各国的规律一样,首先在思想界里被敏感地反映出来。
于是,在明清时期思想界里,一批反对传统儒家思想、反对封建专制主义腐朽统治的思想家,便成为这一时期文化中新的潮流。
他们批判继承了传统的儒学体系,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
本课教材围绕这一主题,用两个子目,分别介绍了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这四位进步思想家及其主要思想。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进步思想主张。
难点:探究进步思想主张形成的原因与进步思想的评价。
教学方法本课原始材料较多,教师可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和资料,弄清历史概念和有关引文的含义,然后引导归纳、总结出所要探究问题的答案要点。
在教学过程中,可使用启发式教学方法,以及引导学生采用比较和归纳等方法来进行思考和解决历史问题。
本课设计了四道合作探究问题,由浅入深的引导学生全面地把握明清之际主要思想家的重要思想及其影响等,从而完成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的学习目标。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简述汉代“私奔再嫁司马相如”的故事,然后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宋明理学,那么理学家会怎么评价这件事呢?(学生回答“反对”或“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等)但是明朝的李贽却热情的赞扬卓文君是“正获身,非失身”,和道学家形成鲜明的对比。
【原创】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教案)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了解明清新儒学思想产生的背景(2)识记、理解及评价四位思想家的思想主张。
(3)通过史料教学,培养学生史料阅读、对材料的归纳概括及辩证评价事物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1)呈现史料,让学生找出明清时期的危机。
(2)将班级分成四小组,以填写简历的形式,让学生自主学习、完成表格,对四位思想家有着初步了解和认识。
(3)运用史料教学,归纳概括出他们的思想主张。
(4)立足当下,寻求儒学的当代价值。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认识到儒学总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作出调整,提出新方略以解决时代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明清之际新儒学思想诞生的背景;四位儒学启蒙思想家的思想主张。
难点:理解新儒学未能推动社会转型的原因。
三、教学方法史料教学法;表格法;讲授法四、教学课时1课时五、教学构思儒学思想如同罗马法,它拥有着永恒的价值,在历史长河中不断发展。
每当社会危机显露时,它都会适应时代需要,提出新思想,解决时代弊病。
如汉朝、宋朝。
明清时期,也是如此。
将明清时期比作为一个病入膏肓的人,让学生扮演成医生,分析明清社会究竟因为哪些病因而致使病入膏肓。
那么,在明清时期,以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为首的儒学启蒙思想家作为当时的医学专家又是如何对其对症下药,开处方的呢?其最终疗效又是如何?六、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教师:有人将明清这一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盛世比作“落日”的辉煌。
也有人说这一历史时期的“繁荣”其实是一个病入膏肓的人“回光返照”。
正是在这一历史时期,中国开始落后于西方。
明清时期的中国究竟有着怎样的病情?传统的知识分子又是提出哪些对策对其治疗呢?其疗效又是如何?设计意图:将明清社会看成是一个病态社会,连续的设问,能够将学生带入到历史情境之中。
三个设问恰恰包含了本节课的三大部分内容。
2.新课教授专题一、专家会诊,找病因教师呈现三则材料,让学生自己结合必修一二三及材料内容,找出病因。
历史必修三第3课明清之际儒学的发展
1、李贽和“异端”思 (1)李贽生平介绍 想
李贽,号卓吾,福建泉州人。
明后进步思想家。青年时代生活困乏,
到处奔波。中年后做过二十多年小官,
感受到明末社会的黑暗和官场的腐败。
晚年毅然辞官,专事著述和讲学。75
岁时被明政府以“敢倡乱道,惑世诬
民”的罪名迫害致死(于监狱割喉自
杀而死)。著作被列为禁书。正是这
• 4、在学习问题上不能只停留在定计划、下 决心,要拿出实际行动,要注意把教材知识
4、王夫之及其思想 (1)生平介绍
王夫之:字而农,号姜斋,湖 南衡阳人。1644年,清兵入关, 王夫之和友人一起在衡山起兵抗 清。兵败,逃到广东肇庆,效力 于南明桂王政权,对桂王政权里 许多人结党争权深表不满。不久, 他见大势已去,辞职还乡,长期 住在湖南湘西苗瑶山区。晚年隐 居在衡山石船山麓,努力著述, 人称船山先生。著作现存《船山 遗书》288卷,还有一部分已经 散失。
• A.男女平等思想被普遍接受
• B.德才兼备成为主要的评价标准
• C.出现了对传统伦理思想的反思
• D.产生了维护自身权益的诉求
• 考点:古代中国的思想文化•古代思想•清代对 传统伦理的反思
(2)顾炎武的思想主张:
阅读材料思考:
(国3)与如亡材天料何下1:评奚有价辨亡?顾国曰,炎:有易武亡姓天的改下号。,亡谓
反映了顾炎武怎 样的思想主张?
思之想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
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保国者, 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
夫之以贱他与经有责世焉致耳用矣!的学风
(1)反对君主 专制; (2)提出“天
料中我们可以 看出李贽的什
进人步必有性私:,他而的后思其想心一乃见定;程若度无反 么样的 “异端”
高中历史必修3《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教案.doc
高中历史必修3《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教案高中历史必修3《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教案【一】教学准备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学习,掌握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的主要思想。
结合当时时代特征,把握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脉络。
过程与方法:根据教科书与教师提供的材料及自己搜集到的资料,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
在对明清之际思想家的了解过程中,运用比较法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
要求学生从教科书、课外读物、互联网等处,收集与本课相关的历史图片、人物传记、文字资料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进一步激发对祖国历史文化的自豪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通过对明清之际思想家们大胆批判传统文化的行为的学习,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塑造健全的人格,培养健全的意志,增强经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的主要思想。
难点如何结合当时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状况分析明清之际儒学发展的特征及主要原因。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许多人对顾炎武的最初认识,恐怕就源于这句充满爱国激情的名言。
这位明末清初的爱国主义思想家6岁启蒙,10岁开始读史书、文学名著,对待读书、做学问都老老实实,认认真真。
凡是外出游历,他都要用许多马和骡子载书随行。
到了险要的地方,就向退休的差役询问这里的详细情况。
有的与平时听说的不一样,就在附近街市中的客店打开书进行核对校正。
有时经过平原旷野时,没有什么值得留意的,就在马背上默读各种经典著作的注解疏证。
偶尔有忘记的,就在附近街市中的客店打开书仔细认真地再次查看。
正是有这样一种精神,他才完成了一部集文献资料与实地考察相结合的著作——《天下郡国利病书》。
明清之际,正是有顾炎武这样的进步思想家,中国传统儒学才得以重新焕发生机。
那你知道这一时期还有哪些著名的思想家吗?他们又有哪些进步的思想呢?【推进新课】一、李贽(zhÌ)的离经叛道:1、出现背景(1)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历史教案精选范文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历史教案精选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明清之际儒家思想的历史背景,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因素。
2. 使学生掌握明清之际儒家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观点。
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对明清之际儒家思想进行客观评价。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明清之际儒家思想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背景。
2. 教学难点:对明清之际儒家思想的评价。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明清之际儒家思想的历史背景、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思想观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明清之际儒家思想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及其影响。
3. 讨论法:组织学生对明清之际儒家思想进行评价和交流。
四、教学内容1. 明清之际儒家思想的历史背景: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因素。
2. 明清之际儒家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王阳明、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等。
3. 明清之际儒家思想的主要内容:心学、理学、实证主义等。
4. 明清之际儒家思想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及其影响:社会变革、文化发展、教育改革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明清之际儒家思想的历史背景,引发学生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明清之际儒家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思想观点。
3. 案例分析:分析明清之际儒家思想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及其影响。
4. 讨论:组织学生对明清之际儒家思想进行评价和交流。
5. 总结:概括明清之际儒家思想的特点及其历史地位,布置课后作业。
课后作业:1. 深入了解明清之际儒家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思想观点。
2. 分析明清之际儒家思想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及其影响。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提问中的活跃程度,评估他们对明清之际儒家思想的了解和兴趣。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他们的合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包括对明清之际儒家思想的深入理解和评价能力。
七、教学拓展1. 对比分析:将明清之际儒家思想与其他时期儒家思想进行对比,分析其异同点。
第3课 明清之际儒学的发展
第3课明清之际儒学的发展结构导图自主学习一、李贽的离经叛道1.原因2.主张(1)指出孔子不是天生圣人,------------- 也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理论。
(2)认为是非标准依照------- 变化而变化,反对以的是非为标准。
(3)批判道学家“ ------------”的虚假说教,强调人正当的私欲。
3.评价:李贽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 ------------------ 时期的要求。
二、黄宗羲对君主专制的抨击1.人生经历:明亡后,投入抗清斗争;抗清失败后,致力于著书讲学。
2.思想主张(1)对--------------- 进行猛烈抨击,揭露--------- 是天下之大害。
(2)提出“------------------ ”的民主思想。
3.历史影响: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对以后反专制斗争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顾炎武倡导经世致用1.社会背景:明末统治者日益腐败,朝政混乱。
2.人生经历:面对社会危机,放弃----- ,探索救国途径。
3.思想主张(1)经世致用:主张到-------中求真知,解决国计民生的现实问题。
(2)爱国思想:提出了被后人概括为“--------------- ”的思想。
4.历史影响:顾炎武以崇实致用的学风和锲而不舍的学术实践,开一代朴实学风的先河。
四、王夫之的唯物思想1.主张世界观(1)世界是的,一切事物都是的实体(2)物质是不断变化的,其发展变化有可循认识论主观的认识是由引起的,一切事物通过考察研究都是可以认识的辩证法认为是相对的,运动是的2.影响:王夫之的唯物思想,启示了近代人们的----------- ,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3.三位思想家的影响:他们对传统儒学的批判继承,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
深度学习一、明清之际进步思想产生的原因和发展不完善的原因项目产生的原因发展不完善的原因政治明清君主专制空前强化,专制统治日益腐朽,社会矛盾尖锐君主专制达到顶峰,高度强化的专制制度严重压制了早期民主思想的发展经济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发展,工商业者阶层壮大,要求反对封建束缚,发展商品经济资本主义萌芽较为弱小,使早期民主思想的产生和发展缺乏坚实的物质基础思想宋明理学日益僵化,八股取士、三纲五常扼杀人的天性,进步思想家要求挣脱思想束缚,实现个性自由发展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束缚和影响,以及明清统治者的文化高压政策,使进步思想很难从根本上突破传统伦理的束缚,建立新的思想体系外部条件西方近代科学开始传入,开阔了人们的视野,为思想界注入新的生机明清奉行闭关锁国政策,西方先进的启蒙思想在当时很难进入中国并产生影响二、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三大思想家的思想异同项目内容同政治反对君主专制独裁,主张限制君权经济主张“工商皆本”思想批判地继承儒学,主张“经世致用”异黄宗羲继承先秦民本思想,激烈批判君主专制制度顾炎武特别倡导实学,积极求真并实践王夫之哲学贡献大,是古代唯物主义理论的集大成者小组探究1.如何评价李贽思想的“离经叛道”?提示(1)在理学占统治地位的封建社会后期,李贽将矛头指向封建正统思想和封建礼教,强调个性自由,具有鲜明的叛逆色彩和战斗精神。
人教版历史必修3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word教案1
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列举明清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进展二、进程与方式:结合必修1和必修2专题,帮忙学生理解政治、经济对思想意识的作用,进而掌握明清时期儒学进展的社会原因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明清进步思想家们站在时期前列,不畏强权、勇于斗争、勇于承担历史重任的优秀品质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进步思想主张。
难点:探讨进步思想主张形成的原因与进步思想的评价教学方式:探讨法,比较法教学手腕:多媒体课件教学进程设计:一、“离经叛道”的李贽:一、介绍李贽其人(学生介绍)李贽的生活经历和性格特征。
李贽生活在明代后期,号卓吾,福建泉州人。
受教于王学的泰州学派。
青年时期生活困倦,处处奔波。
中年后做过二十连年小官,感受到明末社会的黑暗和官场的腐败。
晚年毅然辞官,专事著述和讲学。
后被明政府以“敢倡乱道,惑世诬民”的罪名迫害致死,高作被列为禁书。
正是如此的生活经历,形成了李贽“离经叛道”的不羁性格。
李贽的生活经历三步:年少时的求学经历,中年时的做官经历,晚年的入狱迫害致死经历。
而前两点经历都直接影响着李贽“离经叛道”性格的形成。
二、“离经叛道”指的是什么?(1)李贽代表作(启发学生熟悉):教材通过插图来提示李贽的代表作及书名由来。
李贽著有《焚书》《藏书》等多种高作。
《焚书》的起名是李贽以为未来这些高作定会受到焚毁。
《藏书》的命名则是由于李贽以为这部书“倒置万万世之是非”,只能“藏以后世”的缘故。
(2)李贽的进步思想主张。
这部份内容教师可在引导学生理解相关原始材料的基础上,第一,挑战孔子及其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批判道学家的虚假。
抨击封建社会的一些传统观念。
李贽勇于打破千百年来人们对孔子的迷信。
在理学占统治地位的明代,李贽提出了不能以孔子的是非为是非的理论。
他以为是非应随时期变迁进展而改变,不该以孔子的话作为永久不变的定论;他还以为被封建统治者奉为“治天下之大经大法”的六经不过是史官过度的“赞美之语”和孔孟之徒“记忆师说”的残缺笔记算了,根本不是什么至尊理论。
第3课 明清之际儒学的发展-北师大版必修3历史教案
第3课明清之际儒学的发展一、知识点概述明清之际儒学的发展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史上的重要阶段,该时期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发展成为了传统儒家理论的继承和创新,对中国思想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明清之际儒学的主要流派在明清之交,哲学家们就开始专门研究儒家的经典,并从中发掘其实践意义。
此时儒学主要分两大流派:一是以万历著名学者王阳明为代表的“心学”;二是以“阳明学”弟子为代表的“公羊学”和“礼学”。
1. 心学心学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明代学者王阳明,他提出了“知行合一”的思想,并认为知识的获得应该以实践为基础,只有身体力行才能真正理解书本上的内容。
2. 公羊学公羊学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明代学者洪承畴,他主张学古文以赓续圣业,将儒家经典与实践相结合。
弟子梁章钜有感于洪氏学说中的公羊解经法,则将公羊学作为一种完整的学派来发展。
3. 礼学礼学的代表人物是明末清初的学者顾炎武和吕大临,他们对《周礼》和《仪礼》进行了深刻的研究,提出了“经世致用”、“实事求是”的思想,为明清之际的政治、文化现代化提供了重要理论支持。
三、明清之际儒学的学术成就在明清时期的儒家学术领域中,取得了多方面的成就:1.在儒家思想领域内,不仅继承了宋朝德学、理学等传统思想,在王阳明的“心学”学说的影响下,新先贤们提出“知行合一”、“致良知”的思想。
同时,“临证而行”的法门,成为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的重要学说。
2.在教育领域,明清之际的儒家们依托当时存在的学术体制,建立了完整的儒家教育体系。
康熙年间,清王朝在北京设立了国子监与八大书院,这些教育机构成为当时中国大学的前身。
3.在哲学理论领域,王阳明以“心学”思想为主,吸引了大批学者关注儒家心学及其实践主义,表现出了“公以忠信为本,不忍人之心而不忠也”的风范。
四、总结明清之际儒学的发展是中国思想文化史上的重要阶段,它为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儒家“知行合一”的思想,也成为中国文化“以德为本”的基础。
在中国古代全面性学术视角中,明清时期儒学的发展具有深远意义,对现代中国文化和教育乃至整个亚洲文化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高中历史人教课标版必修3明清之际活跃儒家思想教学设计
第4 ?明清之活的儒家思想?教学一、程目列李、黄宗羲、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期儒学思想的展。
二、教学目知与能力:列明清李、黄宗羲、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期儒学思想的展。
程与方法:合必修1和必修2,帮助学生理解政治、思想意的作用,而掌握明清期儒学展的社会原因。
情感度价:感悟明清儒学的新展,激学生学明清步思想家站在代前列,不畏、勇于斗争、敢于承担史重任的秀品三、重点和点重点:李、黄宗羲、炎武、王夫之的步思想主。
点:探究步思想主形成的原因与步思想的价。
四、教学方法依据教材及学案中的材料,通生生共、生互、学生疑。
五、教学程一、明清期儒学思想活的背景:材料1:“小民多技,或就食他郡者,常十九。
他郡粟老幼,自桐江,自河,自宣池者,相接肩相摩也。
⋯⋯中人之家,皆无田可,徽人多商,盖其然也。
〞2.——?天下郡国利病?材料2:〔意大利〕利于1584年制作的世界地被明清治者藏在里,一放就是250多年,无人津。
合材料和所学知分析明清期儒学思想活的背景。
生:材料和教材,背景:1.政治:君主制空前化,社会矛盾十分尖,封建制度衰落。
:商品达,本主萌芽慢展〔根本原因〕思想:程朱理学、八股取士,因循守旧,束思想;“西学〞,近代科学入,开了人眼界。
二、“李的离叛道〞:材料1: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于孔子而后足也。
假设必待取足于孔子,千古以前无孔子,不得人乎? ——?焚?材料:2:咸以孔子之是非是非,故未有是非耳。
——?焚?材料3:人皆有私,“穿衣吃,即是人物理〞〔人之常情〕,追求物享受乃是“秉之自然〞〔天〕。
每个人都可以其“自然之性〞,“各从所好,各所〞宣称“有好女子便立家,何必男儿〞。
代卓文君私奔再嫁司相如是“正身,非失身〞,“当大喜,何耻〞。
——人教版教用生:〔1〕挑孔子和儒学典的威,追求个性展。
〔2〕批判“存天理,人欲〞的虚假教,人的正当私欲。
:李是号称“离叛道〞的思想家。
“离〞是指李儒家典并非神圣不可侵犯的理,是非准依照代化而化,反以孔子的是非准。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历史教案范文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历史教案精选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明清时期儒家思想的发展背景,掌握主要儒家思想家的代表作品及其主要思想,了解儒家思想在明清时期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使学生能够分析明清时期儒家思想的特点及其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理解,提高学生对儒家思想的认知水平,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明清时期儒家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思想。
难点:如何理解儒家思想在明清时期的社会现实中的作用及其影响。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明清时期的社会背景,引导学生了解明清时期儒家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
2. 新课导入:介绍明清时期儒家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如王阳明、李贽等。
3. 课堂讲解:详细讲解儒家思想的主要内容,如仁、义、礼、智、信等,并分析其在明清时期的社会现实中的具体表现。
4.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明清时期儒家思想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实际应用,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儒家思想的影响。
5.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就儒家思想在明清时期的地位和作用进行讨论,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
6. 总结:对明清时期儒家思想进行总结,强调其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四、作业布置:请学生结合课堂所学,选择一个儒家思想在明清时期的具体案例,进行深入研究,下节课分享研究成果。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明清时期儒家思想的发展背景、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思想有了初步了解,能够分析儒家思想在明清时期的社会现实中的作用。
但在理解儒家思想的影响方面,部分学生还存在一定困难。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案例分析,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使他们对儒家思想有更深入的认识。
六、教学内容:王阳明的“心学”思想1. 介绍王阳明的生平背景及其对儒家思想的贡献。
2. 详细讲解王阳明的心学思想,包括“知行合一”、“良知”等概念。
高中历史人教课标版必修3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教学设计
高中历史人教课标版必修3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
2、过程与方法:掌握明清时期儒学发展的社会原因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思想家们敢于承担历史重任的优秀品质
4、重点: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进步思想主张。
5、难点:探究进步思想主张形成的原因与进步思想的评价。
教学过程:
一、“离经叛道”的李贽:
介绍李贽其人。
“离经叛道”、《焚书》《藏书》等多种著作。
进步思想:挑战孔子及其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二、三大进步思想家
1、社会背景:(1)剧烈动荡的时期,阶级矛盾和民族
矛盾十分尖锐。
(2)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
2、评价:进步的思想,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的要求,解放思想。
2019高中历史 第1单元第3课 明清之际儒学的发展学案 北师大版必修3
第3课明清之际儒学的发展[学习目标]一、李贽离经叛道的思想1.背景(1)经济:明代中后期,商品经济日趋繁荣。
(2)政治:封建制度对社会发展的阻碍作用日益突出。
(3)思想:传统的封建统治思想在一定范围内产生了动摇。
2.著作:著有《焚书》《藏书》等。
3.思想(1)公开以“异端”自命。
(2)反对“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否定“四书五经”的经典地位。
4.影响(1)李贽的平等观否定了封建等级制度,否定了封建特权。
(2)李贽的自由观反对封建社会的束缚和压迫,维护劳动人民的生活自由,这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进步的。
(3)李贽的思想在当时惊世骇俗,引起了统治者的震惊和恐慌。
二、明末清初三大进步思想家1.背景(1)根本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2)明末清初,社会动荡,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极为尖锐。
2.共同点反对空谈,提倡经世致用之学,反对专制主义和民族压迫。
3.代表人物及主张(1)黄宗羲①政治上a.激烈批判君主专制制度和封建秩序。
b.提出了“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主张。
②经济上:提出“工商皆本”的主张。
(2)顾炎武①批判宋明理学,力倡务实学风,主张经世致用。
②反对君主专权,主张地方分权;反对“独治”,主张实行“众治”。
③重视人心风俗的社会作用。
(3)王夫之①哲学上:总结和发展了中国传统的朴素唯物论和辩证法,认为“气”是物质实体,而“理”是客观规律。
②认识论上:认为主观的认识是由客观的对象引起的。
③知行关系上:强调行是知的基础。
④强调“人欲”的存在是合乎“天理”的。
⑤坚持社会进化论的观点,反对复古,主张“趋时更新”。
4.影响震动了当时的思想界,对晚清民主思潮的兴起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
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君》[史料解读] 注意史料一出处: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君》,抓住关键语句“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分析归纳其主张。
(1)史料一反映了黄宗羲怎样的思想主张?具有什么特点?【提示】思想主张:反对君主专制。
明清之际儒家思想与政治文化教案
【教案名称】明清之际儒家思想与政治文化【适用对象】高中历史、文化课教师【教学目标】1. 了解明清时期儒家思想的发展和特点。
2. 掌握明清时期政治文化的重要内容。
3. 了解儒家思想在明清时期对社会、政治、文化的影响。
4. 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思考能力。
5. 激发学生对国家历史和文化的认知兴趣。
【教学重点】1. 明清时期儒家思想的演变及其在政治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2. 明清时期官方推崇的“依经治国”理念及其具体表现。
3. 儒家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远影响。
【教学难点】1. 如何将抽象的儒家思想与政治文化具体联系起来。
2. 如何引导学生在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了解中深入理解儒家思想的内涵。
3. 如何激发学生对中华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思考能力。
【教学内容】一、明清时期儒家思想的发展和特点。
1. 明清儒学——总论2. 汉传儒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诗经等3. 新儒学——程颐、朱熹、王阳明等4. 儒家思想的特点——仁义礼智信、经世致用、攻读经典、批判封建道学二、明清时期政治文化的重要内容。
1. 德治思想的兴起和具体措施2. 科举制度的运作3. 官学教育的发展及其作用三、儒家思想在明清时期对社会、政治、文化的影响。
1. 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2. 封建主义制度的稳固及其局限3. 儒家思想与科举制度的相互作用4. 官学教育与社会变革的关系四、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思考能力。
1. 儒家思想在中国文化传承中的地位和作用2.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特色和现代创新3. 历史人物和事件对中国文化传承的贡献及其启示【教学方法】1. 知识点讲解:利用PPT、图表、多媒体等方式呈现,突出重点难点。
2. 课堂讨论:鼓励学生通过讨论、互动等方式,深入思考儒家思想和政治文化的内涵。
3. 读史与看文:让学生通过阅读史书、文献等途径,感受历史变迁和文化传承与创新。
4. 学生报告:鼓励学生通过课余阅读、观察、调查等方式,发掘和研究中国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案例,并进行把握和分析。
高中历史3第1单元第3课 明清之际的儒学发展(教案1)
第3课明清之际儒学的发展(教案)【教学目标】1、列举明清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的主要思想及其形成原因。
2、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3、激发学习明清进步思想家们站在时代前列,不畏强权、勇于斗争、敢于承担历史重任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难点】重点: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进步思想主张。
难点:探究进步思想主张形成的原因与进步思想的评价。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上课之前我们先看一份通缉令:缉拿令罪人敢倡乱道,惑世诬民,便令东厂、锦衣卫与五城兵马司联合执法,严拿治罪.其书籍尽兴烧毁,不许存留。
如有党徒私藏,奏来治罪.这份虚拟的缉拿令通缉的是谁?(李贽)谁可以简单介绍一下李贽?(他自幼学习四书五经,当过官,也当过和尚,对儒家思想有独到的继承。
同样作为儒家思想的继承者,宋代的朱熹被称为“集大成者",享有极高的地位.而李贽却被称为“明朝第一思想犯”,最后被捕入狱。
)问:那么,李贽究竟何罪之有?明朝政府给他定了什么罪?生:(材料里)敢倡乱道,惑世诬民。
是个胡说八道的妖人!师:接下来,我们看一下李贽究竟说了哪些话惑世诬民。
接下来,我们有请两位同学表演一下情景剧。
情景剧表演围绕以下核心内容表演:情景剧宋明理学家们:天不生仲尼(孔子),万古如长夜李贽:千百余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无是非哉?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藏书·卅纪列传总目前论》仲尼虽圣,效之则颦pín,学之则为步,丑妇之贱态。
-—《焚书·何心隐论》“人人皆可以为圣”,“圣人不曾高,众人不曾低”——《复京中友朋》宋明理学家们:圣人不欲富贵“尔为自己,我为他人;尔为自私,我欲利他"李贽:阳为道学,阴为富贵,被服儒雅,行若狗彘[zhì:猪]。
——《焚书·何心隐论》宋明理学家们:存天理,灭人欲。
李贽:“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追求物质享受乃是“秉赋之自然",“各从所好,各驰所长".—-《焚书·答邓石阳》宋明理学家们:饿死事小,失节事大李贽:赞扬卓文君和司马相如私奔是”获正身,非失身" “当大喜,何耻为?"—-《初谭集》《藏书》讲授新课李贽离经叛道的思想师:感谢两位大师的精彩表演。
第3课明清之际儒学的发展
通辽新城第一中学 大象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3课 明清之际儒学的发展 导学案课时:1课时 设计人:张程程 班级: 姓名:【课程标准】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
【学习目标】通过阅读研习材料,掌握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思想主张,并进行评价;把握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脉络,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重难点】明清之际入学活跃的背景、主要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明清之际思想家的主要特点及在中国思想发展史上的地位与影响。
【自主学习·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1、温故·回顾儒家思想演变线索2、知新·阅读下则故事,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明清之际儒学活跃背景明朝,番禺秀才吴必中带着书童正走在赴京考会试的途中。
他是家中独子,但是他天生愚笨,多次考县试都不中,于是老爸吴老爷拿钱为他买了个秀才的头衔,这样,吴必中带着全家的希望上京了.他们走到湖南时,他们先是看到一些衣服破烂,瘦得只剩下骨头的难民坐在路边,接着又看到一大帮农民手拿着锄头和大刀,一边大喊:“狗官钱弓梓,拿命来”。
他们赶紧避开。
后来才知道他们的土地被钱弓梓给强行霸占了。
吴必中一边赶路一边还不忘死记硬背四书五经,把要考的文章死死的记住。
终于来到北京,他看到大街很是热闹,大街两边都是做买卖的。
最吸引他的是地上摆卖的西洋玩意,他实在爱不惜手于是买了一个望远镜。
来到客栈,他看到有很多像他那样的考生,有的在高声谈论科举考试,有的埋头苦读,他也不甘落后,吃完饭早早地回房看书。
3、为师·明清儒学纪念馆设立四展区,分别是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请你充当展馆解说员进行历史知识的普及。
[研习材料]: 李贽材料一:千百余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无是非哉?……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藏书》材料二:除却穿衣吃饭,无伦物矣。
世间种种,皆衣与饭类耳。
高二历史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教学设计
高二历史《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教学设计高二历史《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教学设计一、课程标准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儒家思想的发展。
二、教材分析本课是《中国传统主流文化思想的演变》中的第4课,主要讲述了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对儒学进行批判地继承,是儒学的新发展,是中国思想界的又一活跃时期。
它上承宋明理学下启近代民主思想,同时又由于它与西方的文艺复兴几乎处于同一时期,故其思想与西方近代的思想也有着一定的联系。
所以本课内容在中国思想文化史上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三、学情分析教学的对象是高二的学生,学生以前基本未学习过与本课内容相关的知识,知识面相对较窄,但经过高一的历史学习,学生已具有一定的相对独立的价值判断能力和独立思考意识,有探究的渴望和信心。
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学习,掌握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的主要思想。
结合当时时代特征,把握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脉络。
2、过程与方法(1)利用电教手段(投影、多媒体),为学生提供直观材料,学会史论结合学习历史。
(2)通过分组讨论等形式对知识进行整合,探究中国传统主流思想的发展、演变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进一步增强对祖国历史文化的自豪感,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感受明清时期进步思想家“提倡个性”“批判专制”主张的思想价值,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塑造健全人格。
五、重难点1、重点:“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进步思想主张。
2、难点:探究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主张形成的原因与影响。
六、教学方法本课主要以问题教学法为主,启发学生思考问题,通过图表演示法,培养学生读图分析的能力,同时采用指导阅读法、合作探究法等活跃课堂气氛。
七、教学用具采用制作PowerPoint课件的方式辅助教学八、教学过程导入设计背景导入→明清两朝,中国封建社会已经进入后期,资本主义萌芽已经产生并缓慢地发展,旧制度的衰落和新社会因素的产生,首先在思想界被敏感地反映出来。
高中历史3第1单元第3课 明清之际的儒学发展(教案2)
第3课明清之际儒学的发展(教案)【教学目标】1列举明清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的主要思想及其形成原因,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
2、激发学习明清进步思想家们站在时代前列,不畏强权、勇于斗争、敢于承担历史重任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难点】重点: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进步思想主张。
难点:探究进步思想主张形成的原因与进步思想的评价。
【教学过程】一、原因(1)经济因素:一方面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与发展;另一方面统治者极力推行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2)政治因素: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空前强化,封建制度走向腐朽。
(3)思想因素:宋明理学日益僵化,八股取士、三纲五常扼杀人的天性,摧残人的思想;以程朱理学为标准的科举考试使思想界出现因循守旧、陈腐不化的习气必然引起知识分子的反对。
(4)阶级基础: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工商业者阶层队伍扩大,他们要求反对封建束缚,发展商品经济。
二.李贽离经叛道的思想李贽(1527—1602),号卓吾,福建泉州人。
青年时代生活困乏,到处奔波。
中年后做过20多年小官,感受到明末社会的黑暗和官场的腐败.晚年辞官,专事著述和讲学。
75岁时被明政府以“敢倡乱道,惑世诬民”的罪名逮捕入狱,在狱中自刎而死。
少年求学穷困潦倒中年做官正直清廉老年入狱被迫害致死黄宗羲:浙江余姚人,学者尊称他为梨洲先生.其父为东林党名士,被魏忠贤陷害致死. 黄宗羲成年后坚持反宦官斗争,险遭杀害。
清兵南下,他召募义兵成立“世忠营”,武装抗清.明亡后,屡拒清廷征召,隐居著述。
代表作是《明夷待访录》顾炎武“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自公卿大夫至于百里之宰,一命之官,莫不分天子之权,以各治其事。
寓封建(允许官位世袭)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之。
宗法立而刑清。
天下之宗子,各治其族,以辅人君之治。
”——顾炎武《日知录》王夫之:湖南衡阳人。
清兵入关,王夫之起兵抗清。
兵败,逃到广东效力于南明桂王政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课明清之际儒学的发展内容标准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的思想,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列举明清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的主要思想及其形成原因,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
过程与方法结合必修1和必修2专题的相关知识理解政治、经济对思想意识的作用.通过分析理解材料共同进行问题探究,进而了解掌握明清时期儒学发展的社会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习明清进步思想家们站在时代前列,不畏强权、勇于斗争、敢于承担历史重任的优秀品质。
教学策略教材分析明清两朝,中国封建社会已经进入后期。
那时,资本主义萌芽已经产生并且在封建专制层层重压下,不断缓慢地发展。
旧制度的衰落和新的社会因素产生,如同世界各国的规律一样,首先在思想界里被敏感地反映出来。
于是,在明清时期思想界里,一批反对传统儒家思想、反对封建专制主义腐朽统治的思想家,便成为这一时期文化中新的潮流。
他们批判继承了传统的儒学体系,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
本课教材围绕这一主题,用两个子目,分别介绍了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这四位进步思想家及其主要思想。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进步思想主张。
难点:探究进步思想主张形成的原因与进步思想的评价。
教学方法本课原始材料较多,教师可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和资料,弄清历史概念和有关引文的含义,然后引导归纳、总结出所要探究问题的答案要点。
在教学过程中,可使用启发式教学方法,以及引导学生采用比较和归纳等方法来进行思考和解决历史问题。
本课设计了四道合作探究问题,由浅入深的引导学生全面地把握明清之际主要思想家的重要思想及其影响等,从而完成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的学习目标。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简述汉代“私奔再嫁司马相如”的故事,然后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宋明理学,那么理学家会怎么评价这件事呢?(学生回答“反对”或“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等)但是明朝的李贽却热情的赞扬卓文君是“正获身,非失身”,和道学家形成鲜明的对比。
下面,我们就共同来了解李贽还有哪些思想,他又为什么自命为“异端”呢?讲授新课一、李贽离经叛道的思想释义:通过预习,我们了解到李贽的思想被称作离经叛道,那么什么是“离经叛道”和“异端”呢?“离经叛道”,是指破除个人迷信,敢于对传统的封建思想、礼教挑战,具有鲜明的封建叛逆色彩和战斗精神。
“异端”,是指不属于正统思想的思想派别,通常含有负面的含意,或称旁门左道;但也可指不重要的思想流派,即小道。
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论语·为政》)朱熹的解释:“专治而欲精之,为害甚矣”,意即专门仅仅钻研于义理的一端,是很有害的行为。
李贽的自命“异端”却有“举世皆浊我独清”的含义,实际上指他反对封建等级制度和礼教束缚的思想。
教师过渡:下面就请同学们根据提供的材料总结归纳李贽的“异端”思想。
1.李贽的进步思想多媒体展示能反映李贽主要思想的材料,学生阅读并归纳。
材料一: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取待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焚书·答耿中丞》材料二:千百余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无是非哉?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虽使夫子复生于今,又不知作如何非是也。
——《藏书·卅纪列传总目前论》材料三:阳为道学,行若猪狗。
——《焚书·何心隐论》材料四:李贽赞扬汉代卓文君私奔是“正获身,非失身”。
还宣称“有好女子便立家,何必男儿”。
——《初谭集》《藏书》材料五:“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追求物质享受乃是“秉赋之自然”,“各从所好,各驰所长。
”——《焚书·答邓石阳》在学生归纳的基础上教师引导,李贽的进步思想可以概括为:①反正统:(材料一、二、三)自称“异端”,公开打破对孔子(孔孟)的迷信,挑战孔子及其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批判道学家的虚伪。
②反传统:(材料四)有力地抨击了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等传统观念,提倡男女平等。
③(材料五)私欲自然:人皆有私,追求物质享受是秉赋自然,要顺其自然。
教师过渡:李贽的思想惊世骇俗、离经叛道,这和他一生的遭遇有很大的关系。
2.李贽的生平及其代表作用多媒体展示,教师介绍。
李贽生活在明朝后期,号卓吾,福建泉州人。
受教于王学的泰州学派。
青年时代生活困乏,到处奔波。
中年后做过二十多年小官,感受到明末社会的黑暗和官场的腐败。
晚年毅然辞官,专事著述和讲学。
后被明政府以“敢倡乱道,惑世诬民”的罪名迫害致死,著作被列为禁书。
李贽的生活经历了年少时的求学经历、中年时的做官、晚年的入狱被迫害致死三个阶段,前两个阶段直接影响着李贽“离经叛道”性格的形成。
李贽著有《焚书》《藏书》等多种著作。
《焚书》的起名是李贽认为将来这些著作定会遭到焚毁。
《藏书》的命名则是由于李贽认为这部书“颠倒千万世之是非”,只能“藏之后世”的缘故。
3.对李贽思想的评价教师组织学生结合李贽生活的时代背景及其思想主张进行讨论,最后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在理学占统治地位的明代,李贽将矛头直指封建礼教和整个正统思想,强调个性发展,其思想具有鲜明的封建叛逆色彩和战斗精神,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
教师过渡:人都是社会的人,李贽的思想除了和他本人的经历有关系,还有着深刻的社会根源。
下面我们就共同探讨一下明代中后期的社会状况。
二、背景:明末——封建社会晚期引导学生联系必修1和必修2所学的相关知识分析明末之际的社会情况,师生共同讨论并解答问题。
提示:从经济、政治和思想三方面思考:经济: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及缓慢发展政治:吏治腐败;君主专制空前加强;社会矛盾空前尖锐思想:封建传统礼教的禁锢(道学家)西学东渐教师过渡:这些深深的矛盾并没有随着清军入关而结束,正相反,明末清初时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交织,社会愈加动荡,反映在思想领域里就是出现了一批具有进步思想的学者,其中最著名的有三位。
三、明清三大思想家指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完成明清三大思想家对比的表格。
师生合作完成表格,利用多媒体展示三位思想家的代表作书影,以加深学生的印象。
同时,引导学生重点理解三位思想家的主要思想及影响。
黄宗羲:政治上,激烈抨击封建君主专制,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提倡“法治”,改革君主专制,强调衡量治理天下成功的标准应当是看广大百姓快乐与否。
经济上,他驳斥轻视工商业的传统思想,指出工商业和农业一样,都是“民生之本”,应该受到保护,即“工商皆本”。
思想上,黄宗羲批判旧儒学的“君为臣纲”的思想,继承先秦儒家的民本思想,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新思想命题。
顾炎武:批判道学脱离实际的学风,主张发挥孔子的“博学于文,行已有耻”的积极思想,提倡走出门户,到实践中求真知,主张经世致用。
(释义:经世致用:中国宋代后逐渐形成的一种提倡研究当前社会政治、经济等实际问题,要求经书研究与当时社会的迫切问题联系起来,并从中提出解决重大问题方案的治学方法。
又称经世致用之学。
其特点是以史为鉴,学术研究和现实结合,解释古代典籍为手段,从中发挥自己的社会政治见解,并用于社会改革。
)顾炎武也激烈反对君主专制,主张限制君权,提出亡国与亡天下的区别。
他认为,保卫一家一姓的国家,是君主及其大臣的事,而保卫天下是所有人的事(这段话后来被后人提炼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鼓励人民关心国家大事。
王夫之:认为“尽天地之间,无不是气,即无不是理也”,“气”是物质实体,“理”是客观规律,即物质是普遍存在的,客观规律也是普遍存在于物质本身的。
他又说:“气者,理之依也。
”这里的“理”是指精神,即精神是依赖于物质的,由物质产生的,离开物质,精神就不存在。
王夫之批判理学先前宣扬的“天命论”和“生知论”,建立了超越前人的唯物主义体系。
教师过渡启发:虽然这三位学者的思想各有侧重点,但是他们也有共同的主张。
请同学阅读提供的材料然后思考总结。
(可以分小组讨论)合作探究一:明清之际三大进步思想家有哪些共同的思想主张?学生阅读材料,合作解决问题。
材料一:其(君主)既得之(天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君》材料二: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自公卿大夫至于百里之宰,一命之官,莫不分天子之权,以各治其事。
——顾炎武《日知录》材料三: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夷狄盗逆之所可私,而抑非一姓之私也。
——王夫之根据这三段材料可以归纳出:政治上三人都反对封建君主专制,提倡“人民为主”。
材料一: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
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财计三》材料二:大贾富民者,国之司命也。
——顾炎武材料三:王夫之主张文人多研究一些有关国计民生的现实问题,反对空谈。
学生理解以上三段材料,可以认识到经济上三位思想家都重视工商业。
材料一:天下为主,君为客。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材料二:严以治吏,宽以养民”;“明主治吏,不治民。
——顾炎武材料三:一姓之兴亡,私也,而生民之生死,公也。
——王夫之教师指导学生理解以上材料并指出,正是继承了儒家的民本思想,并且在批判的基础上继承儒学,因而构筑了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
三者的治学目的也有相同之处,都主张经世致用。
总结:明清之际三大进步思想家共同的思想主张:政治上:都反对封建君主专制,提倡“人民为主”经济上:都重视工商业思想上:都批判的继承了儒学,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治学目的:都主张经世致用教师过渡:三位学者的思想不仅代表当时许多的进步学者,也深刻反映了明末清初的特殊的社会背景。
合作探究二:明清之际三大进步思想家有哪些共同的生活背景?引导学生联系必修1和必修2所学的相关知识分析明末清初的社会情况。
提示:从经济、政治和思想三方面思考。
政治: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尖锐,封建社会的危机日益加深,土地兼并严重,农民起义频繁发生经济: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根本原因)思想:程朱理学束缚人们的思想;自然科学也有了一定发展;在西学东渐过程中,近代科技传入中国学生思考、讨论合作解决问题,教师强调资本主义萌芽发展是根本原因。
教师过渡:在封建社会的末期出现这些进步的思想既是历史的必然,同时也对当时和后世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直到200年后梁启超依然强调,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最有影响于近代思想者。
苏联人弗·格·布洛夫称:“研究王船山(王夫之)的著作是有重要意义的,因为他的学说是中世纪哲学发展的最高阶段……他是真正百科全书式的学者。
”合作探究三:如何评价明末清初三大进步思想家的思想?引导学生结合儒学的发展历程、当时的时代特点等进行综合分析。
学生合作讨论完成对三位学者思想的评价:积极方面:①他们继承了晚明进步的思想传统;②反对民族压迫和封建专制主义;③重视手工业、商业,批判地继承传统儒学;④构筑了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⑤这些主张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具有解放思想的历史进步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