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虚是怎么回事
脾虚的各种症状
脾虚的各种症状1、脾热2、脾寒3、脾湿脾热主要是积食造成,往往和脾湿结合在一起,形成湿热。
湿热是最普遍的问题,湿热就是腐烂的垃圾聚集而成,人体要调节湿热,就要给湿热一个出口。
这个出口在哪就会引发哪里的问题。
湿热引发的症状有发烧、腹泻、湿疹、鹅口疮、黄疸、以及其他表现为热、毒、霉的病。
湿热的主要表现是热、毒、霉、臭,容易引发细菌和病毒感染,如腹泻发展成痢疾、霉菌、湿疹溃烂发臭、发烧导致各种炎症。
(咳嗽另外说,不光脾胃问题。
)湿热排出的方式是粘液。
如果腹泻、臭、有粘液就可以判断为湿热,湿疹最后会流黄水,也是湿热。
黄疸表现为暗黄,也是湿热。
鹅口疮是湿热从口腔排出,则容易生霉菌,形成鹅口疮。
这是湿热排出的方式。
一部分有痰的咳嗽,是湿热引起。
脾到肺的升化失常。
湿热,就容易在各处形成粘液,这些粘液里滋生细菌,就形成各种炎症,这种道理对大人也适用。
因此,有以上这些症状,就可以判断是湿热,治疗湿热的方法,简单的就是薏米,薏米除湿,而且性情相对平和,好调味,容易喂。
其它还有茵陈、茯苓、泽泻等,但因为味道不好,不建议给宝宝用,除非严重的湿热情况下。
薏米除湿,且性偏寒,所以可以除湿热,健脾。
一个月的小孩可以吃薏米汤。
但因为薏米带寒性,所以不要一概都吃,有些人并不适合吃,就是脾寒的。
一般宝宝不会脾寒。
脾寒多因为久病、寒风入胃、先天疾病。
脾寒的表现是吐奶,食欲不振,大便稀清,甚至如水,颜色浅,胃痉挛哭闹,打嗝,打嗝并不都是脾寒,但一部分是。
脾寒可以用少量姜丝冲水吃饭前喝。
如脾寒吐奶,可以在喂奶前根据年龄喝5-30ml姜水。
很小的宝宝,可以用姜汁滴在舌头上。
姜的作用主要用于暖胃,不要用多,特别晚上要注意使用。
脾寒会导致脾胃蠕动缓慢,食物不消化或过久停留于胃里。
所以脾寒也会导致湿,就是湿寒,湿寒主要表现为虚弱,面色白、食欲不振,不喜饮水、咳嗽白痰,大便溏泻色浅,无味有粘液。
这就用炒薏米煮粥。
炒薏米(薏米放炒锅里面干炒,发黄即可煮粥)、大米、姜丝粥,严重的可以用泽泻、桂皮、炒白术,不过小儿一般不会到这种情况。
怎样看出小孩是脾虚 (2)
怎样看出小孩是脾虚一、脾虚症状1、消化不良:脾主运化,促进食物的消化吸收,如果脾出现了问题,那么就会导致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症状,而且小孩经常会出现腹泻、呕吐等情况。
2、身体疲惫无力:脾主运化水湿,如果小孩出现了脾虚的情况,那么就会发生水液不运,小孩就会出现身体疲惫无力,走路都变得吃力。
3、口干舌燥:由于脾主肌肉,所以脾虚的表现之一就是肌肉无力,小孩的嘴巴和舌头会干燥发热,还会出现干咳、咽喉干痒等症状。
4、面色苍白:脾虚还会导致小孩面色苍白无华,容易感到乏力和疲劳,这是因为脾主气血,如果脾虚了,气血流通就会受到影响。
5、其他:小孩经常会出现体寒、易出汗、精神不振、记忆力差等情况。
二、脾虚的治疗方法1、中医调理:针灸调理是中医治疗脾气虚的一种传统方法,可以通过针灸手法来调整小孩身体内部的气血流动,增强体质和免疫力。
2、饮食调理:脾虚的小孩需要特别注意保持均衡的饮食,多吃一些粗粮、蔬果、肉鱼等食品,注意控制油腻和辛辣等食品的摄入,避免加重脾虚的症状。
3、药物调理:中药调理是治疗脾虚的另一种方法。
一般是通过中药调理配方,采用草药调理的方式来改善小孩身体的脾虚症状,以提高身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
4、运动调理:适当的运动可以有效改善小孩体质,增强身体的运动能力和脾气虚的调节功能。
建议小孩多做一些有益身体健康的活动,如游泳、球类运动等,同时也可以加强体育锻炼。
三、脾虚注意事项1、避免过度依赖药物:脾虚的小孩要通过适当的方法来治疗,但是不要过度依赖药物。
只有通过合理的药物治疗方法和生活方式才能真正地根治脾虚症状。
2、要有规律的生活:脾虚的小孩需要有规律的生活方式,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和良好的休息,坚持规律的饮食,最好定期进行身体检查。
3、避免辛辣食品:脾虚的小孩在饮食上应该注意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的食品,坚持清淡饮食和均衡营养,不要给小孩食用零食和含糖饮料。
4、要注重营养:脾虚小孩要注重营养,坚持适量的饮食,增加蛋白质和维生素的摄入量,让小孩吸收到足够的营养物质,从而缓解脾虚症状。
脾阳虚和脾阴虚有何区别
脾阳虚和脾阴虚有何区别在中医理论中,脾是后天之本,主运化、统血、升清。
当脾的功能出现异常时,可能会表现为脾阳虚或者脾阴虚。
这两种情况虽然都涉及到脾的失调,但在症状、病因和调理方法上却有明显的不同。
脾阳虚,简单来说,就是脾的阳气不足。
阳气就像我们身体里的“小太阳”,能给各个脏腑提供温暖和动力。
当脾的阳气虚弱时,脾的运化功能就会减退。
这会导致食物不能被有效地消化和吸收,从而出现一系列的问题。
脾阳虚的人常常会感到腹部冷痛,特别是在吃了生冷的食物或者着凉后,这种疼痛会更加明显。
这是因为阳气不足,无法温暖腹部,使得寒气容易凝滞在腹部。
他们还容易出现腹胀、腹泻的情况。
因为脾阳虚不能很好地运化水谷,水湿就会内生,从而导致大便稀溏,甚至出现完谷不化,也就是吃进去的食物没有完全消化就排出来了。
在食欲方面,脾阳虚的人往往没有什么胃口,吃东西也觉得不香。
这是由于脾的阳气虚弱,不能激发消化食物的功能。
此外,他们还可能会感到四肢发冷、身体沉重、容易疲劳。
因为阳气不足,不能推动气血运行到四肢末端,所以会有发冷的感觉;而身体沉重和容易疲劳则是由于水湿停滞在体内,阻碍了气血的流通。
再看看舌象,脾阳虚的人舌头往往比较胖大,舌苔白滑。
脉象则是沉迟无力,就像琴弦按得很重但弹起来没有力气一样。
脾阳虚的形成原因有很多。
长期生活在寒冷潮湿的环境中,寒邪就容易侵入体内,损伤脾阳。
饮食不节也是一个重要因素,比如过度食用生冷的食物,像冰淇淋、冷饮、生鱼片等,这些都会消耗脾的阳气。
还有就是过度劳累、久病体虚等,都会导致阳气的损耗,从而引起脾阳虚。
那么,脾阴虚又是怎么一回事呢?脾阴虚可以理解为脾的阴液不足。
阴液就像是身体里的“润滑剂”,能够滋润各个脏腑。
当脾阴虚时,脾的运化功能也会受到影响。
脾阴虚的人通常会觉得口干舌燥,尤其是在午后,这种感觉会更加明显。
这是因为阴液不足,不能滋润口腔。
他们还可能会出现胃脘隐痛、嘈杂不适的症状,就好像胃里有一种说不出来的不舒服感觉。
十人九脾虚!脾虚从初级到严重的几种表现!
焕众温和灸调理脾胃 焕众温和灸可健脾和胃,改善肝胆疏泄,化痰祛湿,清除毒素,加强脾胃运化功能。
4、脾气下陷 脾气下陷就是脾气太虚了,虚到都不能固摄了。脾气该升不升反而下陷了,这时就不仅仅是腹 胀了,还会出现腹部坠胀、久泻不止、脱肛、女性子宫脱垂等症。
原本要升清到心,肺,头面的精微物质反而下注到膀胱,这时候的小便会混浊得像淘米水,人 更是会少气懒言,四肢乏力。
5、脾不统血证 如果脾气亏虚到不能统摄血液,就会出现「脾不统血」的症状,除了脾虚的标配以外,最主要 的症状还表现为鼻子、牙齿、尿血、便血、女性月经过多、或淋漓不尽等血不循经的症状。 这时的辩证的要点主要以出血的表现+脾气虚并见,舌淡苔白。本来就脾虚后气血不足了,加上 有出血的症状,这时候人往往会出现血虚的症状,气短心悸,失眠多梦,头昏头晕。
做艾灸,只选焕众温和灸
做艾灸,推荐使用焕众艾灸核心产品【焕众温和灸】。把灸筒粘贴在相应穴位上,点燃灸柱即 可,在施灸过程中可根据体感旋转或升降灸筒盖调节温度。 整个过程明火微烟,不落艾灰,安全绿色; 解放双手,站着、坐着、躺着、趴着、走动过程中都可以做艾灸,方便高效;无论老人、孩 子、妇孺都可使用焕众温和灸! 施灸时间无需刻意计算,一枚焕 众温和灸燃尽的时间即为25-30分钟; 由于不受施灸姿势的限制,还能多穴同灸,实现在同一时间打通引发疾病关联的多个穴位,灸 疗效果更明显!
4 脾虚→ 不能将血液控制在血脉中→便血,尿血,例假出血不止或淋漓不尽。
脾病的辨证论治
脾病的辨证论治
中医认为,脾为“后天之本”,具有转运水液、运化物质、
提供能量和维持血液的重要作用。
但是,脾脏容易受到外邪的侵袭,以及生活习惯和饮食不当等因素的影响而出现病变。
本文将介绍中医脾病的辨证论治方法。
一、辨证
脾虚证:脾主运化水谷精微,脾气虚弱影响了这些功能,出现口淡、乏力、饮食不香、大便稀薄等症状。
治疗方案应在调补脾气的基础上配合运用其他药物进行辅助治疗,如大枣、山药、黄芪等。
潮热汗出证:脾肾阳气不足,手脚冰凉,出现潮热和出汗等症状。
治疗方案应当调补脾肾阳气,使用温补的药物,如干姜、桂枝、黄精等。
湿热痰饮证:由于长时间不当的饮食、环境、情绪的刺激导致体内湿气、痰饮、火毒的聚积,引起胸闷、胸痛、咳痰等症状。
治疗方案应用清热解毒、化湿祛痰的药物,如白术、茯苓、车前草等。
二、论治
中医治疗脾病主要从调养脾气、益气和滋阴等方面入手。
在此基础上,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配合使用其他药物治疗。
下面是几种常见的脾病的中医药方:
健脾汤:治疗元气不足,脾虚拒食、便泄的病症,由人参、白术、茯苓、甘草组成。
四君子汤:用于脾气不足,脾虚肢体倦怠、食欲不佳,由人参、白术、大枣、陈皮组成。
三峡消积散:治疗脾胃气滞,食欲不振、腹胀、腹泻等症状,由荷叶、茯苓、车前草、草果组成。
脾虚的人注意什么
脾虚的人注意什么脾虚是中医理论中的一种体质类型,主要指的是脾胃功能虚弱,造成脾气虚弱、消化功能不良、营养吸收能力下降等一系列身体不适。
脾虚的人需要特别注意饮食调理、生活习惯等方面,以改善身体状况,预防疾病的发生。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脾虚的人需要注意的方面。
首先,在饮食方面,脾虚的人需要注意多食用一些养脾益气的食物,如山药、薏米、红枣、枸杞等,这些食物能够增强脾胃功能,促进消化吸收。
同时,要避免生冷、油腻、刺激性食物,如冰镇饮料、辛辣食物等,这些食物会损害脾胃功能,加重脾虚的症状。
保持饮食规律,避免过饥过饱,也是脾虚的人需要注意的方面。
饮食调理对改善脾虚状况非常重要,可以通过合理的饮食搭配来调理脾虚。
其次,脾虚的人在生活习惯上也需要注意调整。
保持合理的作息时间,早睡早起,避免熬夜。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适当的运动、保持情绪稳定等,有利于改善脾虚的状况。
尤其要注意避免过度疲劳,避免长时间过度用脑,这些都会加重脾虚的症状。
在工作中要适当放松自己,在休息时间进行适量的锻炼,都是有利于改善脾虚的生活习惯。
此外,脾虚的人需要保持良好的心态。
情绪不稳定会对脾虚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要学会调节情绪,保持平和的心态。
可以通过一些放松的方式来缓解情绪,如听音乐、做瑜伽、打坐冥想等,这些都有助于稳定情绪,有利于改善脾虚的症状。
最后,脾虚的人还需要注意避免长时间受凉,保持身体的温暖。
脾虚的人往往容易怕冷、手脚发凉,这些都是脾虚的表现。
因此要注意保暖,避免受凉,尤其是腹部和脚部,保持这些部位的温暖有利于改善脾虚的状况。
总之,脾虚的人需要在饮食、生活习惯、心态等方面都需要注意调理,以改善脾虚的状况。
通过合理的饮食搭配、良好的生活习惯、稳定的情绪等多方面的调理,可以有效改善脾虚的症状,提高身体的抵抗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希望脾虚的人能够重视这些调理方法,保持身体的健康。
什么是脾胃虚弱
脾胃虚弱脾胃虚弱,为中医名词术语。
英文名称:deficiency of spleen and stomach,就诊科室:中医内科脾胃虚弱含义比较笼统,包含了脾气虚、脾阳虚、脾不统血、中气下陷、胃阳虚、胃气虚、胃阴虚及脾胃虚寒等中医证候。
其中脾气虚是脾胃虚弱的基本类型,脾气虚证是指脾气不足,失其健运所表现的证候。
多因饮食不节,劳累过度,久病耗伤脾气所致。
“脾气虚”一词出于《内经》,如《灵枢·天年》篇中有“七十岁,脾气虚,皮肤枯”的论述。
其后历代医家对脾气虚证进行深入研究及发挥,指出脾主运化,是气血生化之源,为后天之本。
若先天禀赋不足,或素体脾胃虚弱;或后天失于调养,或饮食不节,饥饱失常,或劳倦过度,忧思日久,损伤脾胃;或年老体衰,或大病,久病之后,元气未复,失于调养,均可使脾气亏虚,运化功能失常,导致气血生化乏源,形成脾气虚证。
病因饮食不节,劳倦过度,忧思日久,禀赋不足,年老体衰,大病初愈,调养失慎都可以导致脾胃虚弱证。
《诸病源候论·五脏六腑病诸候·脾病候》:"脾气盛,为形有余,则病腹胀,溲不利,身重苦饥,足痿不收……是为脾气之实也,则宜泻之。
脾气不足,则四肢不用,后泄,食不化呕逆,腹胀肠鸣,是为脾气之虚也。
" 因此其病因有三方面:一为饮食失调;二为劳累过度;三由于急慢性病。
以上诸因,耗伤脾胃,导致脾胃不足,运化失健,形成脾胃虚弱证。
临床表现脾胃虚弱的常见临床表现:病程较长,泄泻时轻时重、或时发时止,大便稀溏,色淡无臭味,夹有不消化食物残渣,食后易泻,吃多后见腹胀、大便多,平素食欲不振,面色萎黄,神疲倦怠,形体瘦弱,舌质淡,苔薄白,脉虚无力。
如表现为脾气虚则见:脘腹胀满,食后为甚,口不知味,甚至不思饮食,大便溏薄,精神不振,形体消瘦,肢体倦怠,少气懒言,面色萎黄或白,或肢体浮肿,舌淡苔白,脉缓弱无力。
如表现为脾阳虚则见:腹胀纳少,腹痛绵绵,喜温喜按,形寒肢冷,大便溏薄清稀。
中医养生之道调理脾虚的七个方法
中医养生之道调理脾虚的七个方法在中医养生中,脾虚是指人体脾胃功能的减退或失调。
脾虚的症状包括消化不良、食欲不振、便溏、乏力等。
针对脾虚的问题,中医提供了一些调理方法,下面将介绍七个非常有效的方法。
方法一:合理饮食脾主运化,主要功能是消化吸收食物。
因此,合理饮食对于调理脾虚至关重要。
中医建议脾虚体质的人要多食用易消化的食物,如稀饭、粥类、煮熟的蔬菜和水果等。
避免食用油腻、生冷、过于刺激的食物,以免伤害脾胃。
方法二:调理作息脾胃喜欢有规律的生活,良好的作息可以调理脾虚。
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尤其是早睡早起,有助于增强脾胃功能。
晚餐要提前两三个小时吃完,避免睡前进食。
方法三:适度运动适度的运动有助于增强脾胃的功能。
中医建议每天坚持适度的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可以促进气血循环,提高脾胃的消化吸收能力。
方法四:保持情绪稳定情绪不稳定会影响脾胃功能,易导致脾虚。
要学会控制情绪,保持内心的平静。
可以通过冥想、读书、听音乐等方式进行放松,缓解压力,提高脾胃的功能。
方法五:适当补益脾虚的人可适当进行补益。
中医推荐的补益方法包括食补和药补。
食补方面,可选择高营养价值的食物,如山药、红枣、糯米等;药补方面,可根据脾虚的具体症状选用适当的中药,如党参、黄芪等。
方法六:穴位按摩按摩适当的穴位可以刺激脾胃功能,有助于调理脾虚。
中医经络学认为,足三里、关元、中脘等穴位是调理脾胃的重要穴位。
可以通过指压、按摩的方式刺激这些穴位,促进脾胃功能的恢复。
方法七:中医药膳疗法中医药膳疗法是一种通过食物疗法来调理脾虚的方法。
可以选择一些药膳食材,如黄精、山药、糯米等,搭配烹饪方法制作成具有调理脾虚功效的药膳。
例如,可以炖制脾补汤、蜜枣粥等,运用这些药膳来调理脾虚。
综上所述,脾虚是中医养生中常见的问题,但通过合理的饮食、调理作息、适度运动、保持情绪稳定、适当补益、穴位按摩和中医药膳疗法,我们可以有效地调理脾虚。
通过这七个方法的结合应用,我们可以改善脾虚症状,提升整体的身体健康水平。
脾的中医原理
脾的中医原理脾是中医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也是中医理论的基础之一。
中医认为,脾胃是人体的“后天之本”,对于消化吸收、运输水湿、保持肌肉和四肢的力量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下面将从中医的角度详细介绍脾的中医原理。
脾的功能中医认为,脾主运化,通过消化吸收食物,将其转化为气血和精气,然后运输到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供养身体的需要。
脾也参与水湿的代谢,运输清洁的水液到全身。
此外,脾还与肌肉和四肢的力量密切相关,脾的健康与肌肉的丰满与否、四肢的力量和耐力有很大关系。
脾的生理脾的生理特点主要包括津液生成和排泄、气血生成和运输、升提和保持肌肉的力量等方面。
1. 津液生成和排泄:脾主生成水湿,保持体内的水液平衡。
脾藏津液于体内,并将其输送到全身各处,以保持人体正常的水分代谢。
同时,脾还能够运化水湿,将其中的浊液排泄出去。
2. 气血生成和运输:脾主运化水谷精气,将食物转化为气血。
食物经过消化吸收后,经脾的运化作用转化为气血,然后通过脾经络系统运输到全身各个部位,供养身体的需要。
脾的功能失调会导致气血生化功能受损,出现气虚血瘀等病症。
3. 升提和保持肌肉的力量:脾的运化功能还与肌肉的生长和发育相关。
脾升清阳,提纳肌肉,使之丰满有力。
脾的健康与否对肌肉的营养供应和力量的维持都有重要影响。
脾的病理当脾的功能发生障碍时,就会导致脾的病理变化,进而引发各种脾虚、脾湿、脾热等症状和疾病。
1. 脾虚:脾虚是指脾功能活动减退的状态。
脾虚导致运化功能减弱,气血生化功能受损,出现食欲不振、肢体倦怠、腹胀便溏、容易疲乏等症状。
2. 脾湿:脾湿是指湿邪郁阻脾经,使津液停滞,或因脾不运化水湿而出现的病理变化。
脾湿可导致食欲不振、胸腹胀闷、身体沉重、皮肤粘腻等症状。
3. 脾热:脾热是指由于内外因素影响,脾运化功能失常,导致脾热上升,气分蓄积,出现口干口苦、食欲不振、大便干燥等症状。
调理脾的方法中医强调保持脾的健康,对于消化吸收、水湿代谢和维持肌肉力量等方面都非常重要。
调理脾胃虚弱
脾胃虚弱,该如何调?3个方法用得好,脾胃会慢慢强大起来如果说现在的年轻人除了“穷”还拥有什么?那一定是“虚”。
前几天,就有网友和我抱怨,自己今年才30岁,却活生生将自己活成了60岁老人家的模样,经常有气无力,上班没精神。
明明而立之年了,却还是单身,自己焦虑不已。
发来照片一看,舌苔厚腻,脸色萎黄,典型的脾虚表现。
在安慰他之余,我赶紧又补充了一句,60岁的大爷(比如我)可没他这么“虚”。
今天,就和大家说说脾虚是啥,为啥对人体的影响这么大?中医眼中的脾虚,究竟是怎么回事?我们要清楚,中医眼中说的“脾”,并不是西医常说的脾脏。
简单来说,并不是仅仅指腹腔中那个长条的器官,而是指身体器官的功能。
当人体出现脾虚的时候,身体的很多系统都会出问题,比如:消化系统、造血系统,甚至生殖系统和运动机能都会出现异常。
脾虚弱,会引发4个问题脾虚,主要指的是脾气虚,也是中医常见的病症。
它指的是脾气虚弱、运化无力,会引起食欲不振、头晕无力、面色发黄等症状。
中医眼中,脾主水湿运化。
因此,脾虚会导致水湿停滞,引起脾虚湿困。
主要表现出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四肢无力甚至水肿等症状。
此外,脾胃还容易出现湿热的问题。
如果出现尿少、腹胀等问题;黄疸、湿疹等疾病也可能与脾胃湿热有关系。
出现脾虚,主要是以下几个问题造成。
全民皆脾虚的3个原因我们中医常说:“思虑伤脾”,思虑过度是引起脾虚的重要原因。
人在过度思虑的时候,身体里面的气机是停滞郁结的,消化、吸收和传导功能就出现异常,因此就会出现胃胀和消化不良。
中医认为,脾主肌肉,对于肌肉而言,不管是过于“劳累”还是“闲逸”,都会影响到脾的功能。
有些人常常劳动,自然会影响的脾气的消耗。
而现在的人劳动少了,肌肉使用少,同样会削弱脾气。
除了以上两个原因会伤脾,饮食不节也是伤脾的重要原因。
油腻食物的消化会增加脾胃的负担;辛辣的食物会耗气伤津;寒凉冰镇食物,会伤脾胃的阳气;甜食太过,会令中焦气机拥堵,而生痰湿。
脾虚就要补脾,关于补脾胃,中医又是怎么做的呢?补脾胃,中医有3个方法补脾胃方法叫补中益气升清法。
脾的生理功能中医基础理论
脾的生理功能中医基础理论
脾在中医的心说中是五脏之首,是滋阴养血、湿热调和、敛收司空的重要器官。
据
《黄帝内经》所言:“脾者,天下之母,谓之主五藏,其气淫湿,其味辛甘。
”它与肝、肾、心、肺几大器官互相调节,维持身体的物质物理平衡。
中医学认为,脾脏负责消化吸收,调节胆汁分泌,控制水湿平衡,促进血液循环,促
进细胞及机体内元素的代谢作用,并能够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
脾虚的基本表现是消化系统的功能失调,消化不良,精神萎靡,食欲不振,牙关紧闭,胃虚,大便不定,舌苔稀薄,脉双细。
脾虚徐徐会加重,伴随出现口干、发热、心悸、乏力、腹胀、便秘等症候。
脾虚与血液循环有关,表现为抗氧化能力减弱,血液变得浓稠,引起全身脉搏慢,但
伴有不顺畅,容易出现症证,尤其是痒痒、偏头痛、消渴而多饮,痒痒性螨虫病,头痛,
眩晕,手足心热等症。
对脾虚的治疗,根据症状与证候来选择方法,先要做好调理机体的基础阻断,通过清热、收气、滋阴的方式来滋补脾胃,然后进行中药煎煮,以滋补脾胃,健脾消食,调颠股,疏肝化痰,活血止痒,活血宣肝,活血祛瘀,调和胆汁等手法。
同时还要加强锻炼身体,
增加营养,增强体质,减少负担,保持脾胃气血畅通,改善脾虚症状。
如何预防和治疗脾虚
如何预防和治疗脾虚脾虚是指脾脏功能失调,导致消化不良、乏力、容易疲劳等症状。
脾脏在中医中被视为内脏之首,具有运化水谷、提纯气血的作用。
脾虚是比较常见的中医证候,很多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脾虚症状。
本文将分享预防和治疗脾虚的一些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预防脾虚1. 合理饮食合理饮食是预防脾虚最基本的方法。
中医强调饮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保持身体健康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推荐的饮食方法是,少油、少盐、少糖,多蔬菜、水果、鱼类等。
不要过度烹调食物,以保留营养。
要适当控制饮食量和饮食时间,避免暴饮暴食、饥饱不均。
2. 有规律的生活习惯生活习惯是预防脾虚的重要因素之一。
生活节奏快、社会压力大的现代人,往往会因为工作压力大,生活比较无规律,晚睡早起等不良生活习惯而引发脾虚。
因此,维持有规律的生活对于预防脾虚很有必要。
建议保持充足的睡眠,每天保持固定的睡眠时间和起床时间。
适当的运动和休息也是必不可少的。
3. 改善心理状态现代人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心理状态的稳定和情绪的平和对于脾脏功能的调节很有帮助。
保持良好的心态,心情愉悦,能够有效地预防脾虚。
可以进行瑜伽、冥想等方式来调节心理状态。
此外,合理处理人际关系,维护良好的社交网络也对预防脾虚有很大帮助。
治疗脾虚1. 中医药治疗中医认为,脾虚多由脾气虚弱、气血不足或湿热困脾等因素导致。
中药调理可以加强脾脏的运化功能,增强体质。
一些中药比如黄芪、党参、白术、茯苓等,能够促进消化吸收,养血生津、增强体质。
但是在治疗过程中,需要注意调节好剂量,禁止过用中药。
2. 良好的饮食习惯脾虚患者在日常饮食中应当注意清淡、易于消化的食物。
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或过于油腻的食物,如辣椒、油炸食品等等。
同时,患者应该多吃一些具有益虚和温中固脾功效的食品,如南瓜、山药、蜂蜜、小米粥、鸡肉等等。
3. 活动和运动运动和活动对于治疗脾虚也是很有帮助的。
运动可以增强体质,激活身体各个器官,提高身体自身免疫力。
脾虚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脾虚的临床表现有哪些?【医学养生常识】
脾虚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脾虚的临床表现有哪些?文章导读所谓脾虚,为中医名词术语。
泛指因脾气虚损引起的一系列脾脏生理功能失常的病理现象及病证。
包括脾气虚、脾阳虚、中气下陷、脾不统血等证型。
那么在生活中脾虚的症状有哪些?脾虚的临床表现脾虚证是指脾脏虚弱而引起的病证,其病情比较繁杂,主要有呕吐、泄泻、水肿、出血、经闭、带下、四肢逆冷、小儿多涎等临床表现。
1.脾气虚腹胀纳少,食后胀甚,肢体倦怠,神疲乏力,少气懒言,形体消瘦,或肥胖浮肿,舌苔淡白。
2.脾阳虚大便溏稀,纳少腹胀,腹痛绵绵,喜温喜节按,形寒气怯,四肢不温,面目无华或浮肿,小便短少或白带多而清晰色白,舌苔白滑。
3.中气下陷在脾气虚见症基础上,有气陷临床表现,如久泻、脱肛、子宫脱垂等。
4.脾不统血在脾气虚见症基础上,有慢性出血临床表现,如月经过多、崩漏、便血、衄血、皮下出血等。
除出血外,必兼见脾气虚弱的一些症状。
脾虚的病因脾在五行中属土,在五脏阴阳中属阴中之至阴。
脾主运化,统血,升清,输布水谷精微,为“气血生化之源”。
人体出生后,各脏腑组织器官皆依赖脾所化生的水谷精微以濡养,故称脾为“后天之本”。
其与胃、肉、唇、口等构成脾系统。
素体脾虚或饮食不节、情志因素、劳逸失调,药、食损脾或慢性肾病患者湿邪久居,损伤脾气等原因引起脾的功能虚衰、生化之源不足。
脾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几乎所有的胃肠道疾病都可出现或伴有脾虚。
1.脾气虚多因饮食不节,或劳倦过度,或忧思日久,损伤脾土,或抵抗力不足,素体虚弱。
2.脾阳虚多因脾气虚衰进一步发展而成,也可因饮食失调,过食生冷,或因寒凉药物太过,损伤脾阳,或肾阳不足,命门火衰,火不生土而致。
3.中气下陷。
关于脾虚 - -教你怎么调理!
关于脾虚--教你怎么调理!关于脾虚-脾是干什么的?脾不适的症状分类【脾热】指脾受热邪或过食燥热食物所引起的热証。
主要症状有唇红、咽乾、心烦、腹胀满或疼痛、大便秘结、小便黄短等。
【脾气虚】指脾气虚弱,运化无力。
临床表现有乏力,食欲不振或食后易胀,伴有眩晕,倦怠,面色萎黄等气虚症状。
多见于胃十二指肠溃疡、胃神经官能症、慢性痢疾,贫血等。
【脾虚湿困】指脾虚内湿阻滞的病理。
脾主运化水湿,为胃行其津液,脾虚则运化功能低下,引起水湿停滞;水湿的停滞,又反过来妨碍脾的运化。
主要症状有饮食减少,胃脘满闷,大便泄泻,甚或噁心欲吐,口粘不渴或渴喜热饮,肢体困倦,甚或浮肿,舌苔厚腻,脉缓等。
多见於慢性胃肠炎,慢性痢疾,慢性肝炎等疾病。
【脾阳虚】即脾胃虚寒。
主要症状有胃脘冷痛、腹胀满、呃逆、呕吐、食少、便溏或久泻久痢、倦怠、尿少、浮肿、消瘦、舌淡苔白、脉虚缓。
多见于胃十二指扬溃疡、慢性胃肠炎、慢性肝炎、慢性痢疾、水肿、白带等【脾阴虚(脾胃阴虚)】指脾胃的阴液不足而影响受纳运化。
主要症状有唇燥口乾,喜饮,口淡无味,饮食减少,大便乾结,舌红苔少或舌面光滑等。
【心脾两虚】即心脾两脏俱虚。
主要症状有心悸、健忘,失眠、多梦,食欲减退,腹胀、便溏、倦怠、面黄、苔白、脉细。
多见于神经官能症、贫血等。
【脾胃湿热】指湿热内蕴脾胃。
主要症状有身目俱黄,腹胀脘痞,饮食减少,噁心,倦怠,尿少而黄,苔黄腻,脉濡数。
多见于黄胆型肝炎或其它急性肝胆疾患。
有些皮肤病如湿疹,脓庖疮等也和脾胃湿热有关。
脾虚吃什么?脾虚证的宜忌食物宜食食物:具有补脾益气、醒脾开胃消食的食品,如粳米、籼米、锅巴(焦锅)、薏米、熟藕、粟子、山药、扁豆、豇豆、牛肉、鸡肉、兔肉、牛肚、猪肚、桂鱼、葡萄、红枣、胡萝卜、马铃薯、香菇等。
忌食食物:性质寒凉,易损伤脾气的食品,如苦瓜、黄瓜、冬瓜、茄子、空心菜、芹菜、苋菜、茭白、莴笋、金针菜、柿子、香蕉、枇杷、梨、西瓜、绿豆、豆腐、莜麦等。
脾虚的治疗方案
一、引言脾虚,中医学中常见的一种病理状态,是指脾脏功能减退,导致气血生化不足,进而引起各种病症。
脾虚患者常表现为食欲不振、乏力、腹胀、腹泻等症状。
中医认为,脾虚与饮食、情志、劳逸等因素密切相关。
本文将详细介绍脾虚的治疗方案,包括饮食调养、中药治疗、针灸治疗、按摩治疗、运动调理等方面。
二、饮食调养1. 增强食欲:脾虚患者食欲不振,可适量食用易消化、富含营养的食物,如稀饭、面条、小米粥等。
同时,可加入红枣、山药、枸杞等具有健脾养胃功效的食材。
2. 健脾养胃:多吃具有健脾养胃作用的食物,如南瓜、红薯、胡萝卜、山药、薏米等。
这些食物可帮助改善脾胃功能,缓解脾虚症状。
3. 避免生冷、油腻食物:脾虚患者应避免食用生冷、油腻、辛辣等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脾胃负担。
4. 适量饮食:饮食要适量,避免过饱,以免影响脾胃功能。
三、中药治疗1. 中药方剂:根据脾虚的具体症状,可选用以下中药方剂:(1)参苓白术散:适用于脾虚湿盛、食欲不振、乏力、腹胀等症状。
(2)健脾丸:适用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腹泻等症状。
(3)补中益气汤:适用于脾胃气虚、食欲不振、乏力、气短等症状。
2. 中药单味药:可选用以下中药单味药进行煎服:(1)党参:具有健脾益气、养血生津的功效。
(2)白术:具有健脾益气、燥湿利水的作用。
(3)茯苓:具有健脾渗湿、宁心安神的功效。
四、针灸治疗1. 针灸穴位:脾虚患者可选取以下穴位进行针灸治疗:(1)足三里:位于小腿前外侧,当膝眼下3寸,具有健脾益气、和胃止痛的功效。
(2)脾俞:位于背部,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具有健脾益气、和中止泻的作用。
(3)胃俞:位于背部,第1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具有健脾和胃、和中止泻的功效。
2. 针灸方法:采用毫针,每次选取2-3个穴位,行针手法以补法为主,留针30分钟。
五、按摩治疗1. 按摩穴位:脾虚患者可选取以下穴位进行按摩:(1)足三里:位于小腿前外侧,当膝眼下3寸,按摩手法以揉、按为主,每次按摩5-10分钟。
脾虚到底是怎么回事?
脾虚到底是怎么回事?现在有很多人脾虚,中医认为脾虚对人体的危害很大的,很多人不知道脾虚的临床症状。
脾虚的主要的几种状态又有哪些呢?脾对人的身体可是起着很大的作用呢。
那么接下来我就为你们开始分析一下吧,请好好的看以下的文章,相信你会从中找到你想要的答案的。
来,一起阅读吧。
脾虚的症状主要有以下五方面:1、食欲不振,明明没吃什么东西甚至有很强的饥饿感,可就是食不下咽,总觉得吃什么都没有胃口。
2、宿便不正常,早起排便发现大便形状成软烂,黏腻的感觉。
这都说明一个人的脾胃失和,是脾虚的表现之一。
3、舌苔有明显的齿痕,如果是健康的人舌苔应该是轻薄而又干净的,但是如果脾虚或者出现其它变化的话都说明素体抱恙。
比如说舌苔有明显的齿痕,面色发黄。
4、湿气重,脾虚的人经常会有下肢水肿,体重在短时间之内剧增。
5、早上起来不舒服,如果经常早上起来感觉头晕脑涨等不舒服的感觉的话,则说明这个人的脾胃功能不是很好。
脾虚还表现在运化失常,出现营养障碍引起腹泻,怕冷,女性还会出现白带异常,闭经等。
总之脾虚对身体的危害极大,需要进行及时的调理。
脾虚的调理方法:保持好心情,研究发现好心情具有促进身体的抵抗力,促进肠胃的消化能力调理脾胃的作用。
所以对于健康人而言日常只有保持一个好心情才能更好的促进肠胃系统的运行。
科学的饮食方式,民以食为天,病从口入,饮食和人体的健康息息相关。
科学合理的饮食可以更好的促进身体健康,而不当的饮食习惯也足矣引起各种疾病。
中医认为脾虚之人日常更要做到定时定量的吃饭,同时还要注意各种营养成份的均衡搭配,要特别保证蔬菜水果的摄入,要减少辛辣的,不好消化的食物的摄入。
推荐防治脾虚的方法:砂仁黄芪猪肚:先把猪肚洗干净备用,然后把洗干净的砂仁,黄芪塞入猪肚当中,加入适量的清水然后用大火烧开之后在改小火慢炖两个小时直致猪肚烂,加入适量的调味品就可。
此方不仅有调理脾胃的功效,同时还具有防治积食,增加肠胃蠕动的作用。
淮山蜂蜜煎:将淮山也就是山药同鸡内金加水一起煎煮,然后去掉其药渣取出汁水冷切后加入适量的蜂蜜搅拌均匀就可。
脾阳虚是怎么回事
脾阳虚是怎么回事文章目录*一、脾阳虚是怎么回事*二、阳虚体质如何调理*三、脾阳虚艾灸的治疗方法脾阳虚是怎么回事1、脾阳虚是怎么回事1.1、对于出现脾阳虚的患者来说,大多是因为饮食习惯不良如饮食不节制、经常吃冷饮或冰凉的食物引起。
再加上生活节奏快,精神压力大,更易导致。
1.2、脾阳虚衰,阴寒内盛所表现的证候。
又称脾阳虚寒症。
多由脾气虚症发展而来,或肾阳虚,火不生土所致。
2、脾阳虚证状有哪些2.1、脾阳虚证是指脾阳虚衰,失于温运所表现的证候。
主要临床表现:腹胀纳少,腹痛绵绵,喜温喜按,形寒肢冷,大便溏薄清稀。
或肢体困重,或肢体浮肿,小便不利,或见白带多质稀。
舌质淡胖,苔白滑。
脉沉迟无力。
2.2、相似证候的辨别:脾阳虚即脾气虚加上寒象,所以不难与脾气虚鉴别。
但脾阳虚有许多兼证,如可出现腹泻,或水肿,或白带清稀。
这里均要排除邪实存在才能成立脾阳虚的诊断。
这里的邪实主要指湿。
3、身体脾阳虚食疗方3.1、羊肉羹煮熟的瘦羊肉80克,用刀背砍成泥状,置碗中,注入60毫升羊肉汤,放少许鲜姜汁、蒜泥、料酒、味精、盐、淀粉,拌匀后置笼上蒸45分钟,热食。
3.2、尖椒鸡丁尖辣椒100克,掰成拇指甲大小;鸡胸脯肉60克,切成丁块,以料酒、盐、鲜姜汁、蒜泥煨好后,入油锅过至九成熟捞起,然后以油锅旺火爆炒尖椒至七成熟,放入鸡丁,炒熟后置盘中,以鸡汤加入适量盐、味精勾欠,浇汁于鸡丁、尖椒上即可,热食。
3.3、核桃仁粥(宜于阳虚便秘)核桃仁30克,研成膏状,注入50毫升热水拌匀滤汁;籼米50克煮粥,米熟烂后将核桃汁加入再煮,待无核桃生油气后即可,热食。
3.4、糯米粥(宜于阳虚泄泻):糯米50克,狗肉汤250毫升,文火炖煮成稀糊状,加适量胡椒、味精即可,热食。
阳虚体质如何调理1、首先,尽量避免生冷食物,尤其是冰镇饮料、冰激凌等。
特别是女性月经期间忌食冰冷,这一点必须遵守。
2、其次,阳虚者要避风寒,夏日尤其要注意,少开空调,睡觉时肚子上要盖被子。
脾虚诊断详述
脾虚诊断详述*导读:脾虚症状的临床表现和初步诊断?如何缓解和预防?一、诊断:1、脾虚属脏腑辨证中常见之证型。
主要指脾气、脾阳或脾阴不足所呈现之各种症候。
《脉经》卷二,脾虚,病苦泄注,腹满,气逆,霍乱,呕吐,黄疸,心烦不得卧,肠鸣。
一说脾气若虚则生寒,令人心腹胀满,水谷不消,噫气吞酸,食辄呕吐,霍乱泄利,四肢沉重,多思气结,恶闻人声 (见《圣济总录》卷四十四)。
2、邹澍《本草经疏》归纳脾虚十二证,饮食劳倦,伤脾发热,饮食不消化,属脾气虚;伤食必恶食,停食,为恣饮汤水或冷茶、冷酒所致。
水肿属脾气虚,兼脾阴虚;噎膈属气血两虚,由于血液衰少,而非痰气壅逆所成。
脾虚属气虚,健忘属气血两虚,倦怠、嗜卧属脾气不足。
脾虚腹痛,按之则止,属血虚;痞气,属脾气虚及气郁所致。
3、从临床现实分析,脾虚中又以脾气虚、脾阳虚更为常见,每有腹胀、痞满、消瘦、肢乏、泄泻(或大便先硬后溏,亦有表现为脾虚便秘者)、食减、水肿等症。
二、分类:1.脾气虚:腹胀纳少,食后胀甚,肢体倦怠,神疲乏力,少气懒言,形体消瘦,或肥胖浮肿,舌苔淡白。
2.脾阳虚:大便溏稀,纳少腹胀,腹痛绵绵,喜温喜节按,行寒气怯,四肢不温,面目无华或浮肿,小便短少或白带多而清晰色白,舌苔白滑。
3.中气下陷:如久泻、脱肛、子宫脱垂等。
4.脾不统血:多见于慢性出血的病证,如月经过多、崩漏、便血、衄血、皮下出血等。
除出血外,必兼见脾气虚弱的一些症状。
三、治疗:脾为湿土,喜燥恶湿。
湿盛可以导致脾虚,脾虚也可以生湿,往往互为因果。
因脾虚失运,水湿停留,多属本虚标实之证。
本虚为主者,治多健脾,佐以化湿;标实为主者,则应以祛湿为主,兼以运脾。
*结语:以上就是对于脾虚的诊断,脾虚怎么处理的相关内容介绍,更多有关脾虚方面的知识,请继续关注或者站内搜索了解更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脾虚的食疗方:
a. 粳米粥:粳米50克,葡萄干10克,以适量清水先煮粳米至九成熟,加入葡萄干,共同炖煮至稀烂即。
b. 香菇牛肉汤:香菇10克泡好,瘦牛肉30克先用粉面裹好,汤沸后入香菇,再拨进牛肉片,同时点入适量味精、食盐、香油,煮沸后即可。
c. 炒牛肚土豆丝:熟牛肚50克切丝,土豆(马铃薯)80克,切丝后以清水淘洗掉表面淀粉,油锅热后加入少许葱丝和碎蒜,遂入肚丝土豆丝爆炒,并点入适量牛肉汤和盐、味精,土豆丝丸成熟即可。
d. 扁豆馅包子:鲜扁豆两份,鸡肉一份,剁碎后加盐、味精、鲜姜汁和花椒水拌匀作馅,以小麦粉起面作皮,捏成包子后,置笼中,旺火蒸20分钟。
湿热有胃肠和肝胆湿热之分,看你的介绍好象是胃肠方面的,那我就这个再介绍一下:
胃肠湿热证是由于偏食肥腻、辛辣、甘甜食物或饮酒,以及湿邪化热,引起湿热蕴阻肠胃的病证。
急性胃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十二指肠炎、吸收不良综合征、溃疡性结肠炎等病常出现或伴有此证。
宜食食物:
性质寒凉、味淡或苦,具有清热、利湿作用的食物,如莜麦、玉米、薏米、小麦、小米、赤小豆、绿豆、蚕豆、苦瓜、黄瓜、冬瓜、大头菜、空心菜、金针菜、苋菜、莴苣、茭白等。
忌食食物:
性质温热,有补益助热作用的食物,如籼米、狗肉、羊肉、鸡肉、河虾、海虾、海参、链鱼、草鱼、荔枝、橘子、刀豆、芥菜、薤白等。
味辛辣性温热,易助热生火的食物,如韭菜、辣椒、肉桂、干姜、生姜、花椒、胡椒、小茴香、菜茴香、大蒜、白蔻等。
磁腻味厚,易生湿、加重湿证的食物,如山药、糯米、红枣、蜂蜜、龙眼、花生、西瓜、松子、猪肉、牛奶、枇杷等。
食疗参考方:
a. 赤小豆薏米饮:赤小豆30克、薏米30克,加清水文火炖煮30分钟后取100毫升汁液,再炖30分钟后倒出剩下的100毫升汁液,将两次的汁液搅匀,温饮或凉饮。
b. 金针冬瓜汤:干金针菜20克,切段,开水浸泡20分钟后与50克冬瓜丝入沸汤,片刻即好,加盐、味精,点几滴香油。
你说的枸杞蒸鸽子,我看还行,可以吃.
脾胃虚弱是要分型的,不能乱用药,脾胃虚弱分为:脾气虚、脾阳虚、胃气虚、胃阴虚。
脾气虚的症状主要是气短乏力、头晕、大便溏泻,容易出血,血色淡,甚至面色脏白,脾阳虚主要表现在:胃腹冷痛,食生冷油腻就会腹痛腹泻,大便稀;胃气虚主要表现在胃胀,胃痛,呃逆,食少,饭后胀满,胃阴虚主要表现在虚火上炎,口干、容易饥饿,胃酸、隐痛不适,口舌生疮等。
女性属阴:脾胃虚弱临床表现:病程较长,泄泻时轻时重或时发时止,大便稀溏,色淡无臭味,夹有不消化食物残渣,食后易泻,吃多后见腹胀、大便多,平素食欲不振,面色萎黄,神疲倦怠,形体瘦弱,舌质淡,苔薄白。
治以健脾益气,助运化湿。
其实我觉得脾虚这是一个长期性的症状,所以不是一时就可以改善的,建议你可以以食疗和调养为主,比如在没有食欲的时候吃点米汤,平时注意脾胃的保护,不要吃刺激性的食物。
你指的营养配搭似乎是西医而言,其实我建议你用食疗,具体食谱建议你买一本《饮膳正要》试试根据你自己的身体去选择食疗方法。
少吃那些滋腻的补品,你的脾胃运化功能不好,再吃那些会雪上加霜。
还有,适量的运动可以帮助你恢复身体,不过不要剧烈的,你不妨试一下打太极拳。
饮茶上我建议你可以试试楂~脾cha~,现在茶疗不是也很风行的吗。
特别加入
了人参、白术、茯苓、甘草、生姜、砂仁等天然草本,对脾虚虚弱虚寒,腹胀纳少,食后胀甚,食欲不振肢体倦怠都是有很好的调理作用的。
事实证明安全健康的。
下面推荐一些比较简单的食疗的做饭
药点、药饭是将谷物与某些食物和药物一起制作成饭、糕、饼、包子、馒头等主食或点心,用以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
方1、橘红糕:鲜橘皮10克,打碎成细粒后用糖浸渍,再和入面粉制成糕点。
适用于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咳嗽痰多。
方2、豆蔻馒头:白豆蔻粉6克,撒入适量的面粉内,再蒸煮成馒头,适用于腹胀、食欲不振。
方3、红枣益脾糕:红枣30克、白术10克,干姜1克,鸡内金10克。
先煮熬取汁,再将汁与面粉500克及适量的糖制成糕,适用于胃呆纳减,大便溏薄。
方4、山药饭:山药、莲肉、米仁、扁豆各30克,洗净切碎,莲肉去皮,芯后煮烂,再与粳米一起煮饭,适用于脾虚泄泻、食欲不振。
方5、八仙糕:黄芪、白术、山药、山楂、茯苓、陈皮、湘莲末、党参各5克。
先将上述药物煎煮取汁,再与适当粳米粉、糯米粉、白糖一起蒸成糕。
适用于脾虚泄泻,食欲不振。
方6、砂仁藕粉:砂仁5克,三七2克,藕粉30克,白糖适量,将砂仁、三七研为细末,拌匀即成。
适用于胃胀痛、呕吐纳呆。
方7、麻仁玉米糕:火麻仁、芝麻各30克,玉米粉、红糖适量,将火麻仁研末、芝麻洗净,放入玉米粉拌匀,再加入红糖用水和面做成糕。
适用于脾虚名血亏损引起的便秘。
方8、姜糖山芋:山芋500克,生姜2片,蜂蜜适量同煮。
适用于肠燥便秘。
脾胃虚寒型,年老体弱或者胃病日久不愈者,饭菜容易软烂,容易消化且富含营养,可以防止贫血和营养不良。
注意,脾胃虚寒者应少吃生冷和含纤维过大多数的食物,如芹菜、韭菜等。
大多数为胃阴亏虚型,犯病期间可大多数喝些肉汤、鸡汤等,或者食用带酸味的水果、果汁,可以刺激胃液分泌,帮助消化。
喝些白萝卜汤,或者将萝卜切细丝加花椒、大茴香炒至软烂食用。
胃酸分泌过大多数者,应禁食肉汤,可喝牛奶、豆浆可以中和胃酸也可将肉类煮熟去汤后再烹制。
需要注意保暖,特别在寒冷的冬季对于胃部的保暖,更是要注意好,除此之外,可以选择一定的食疗来辅助治疗,例如茴香狗肉汤、高良姜粥,对于一些西瓜、猕猴桃等水果一定要注意好,这些都是性寒水果,胃寒患者一定不可使用。
真正脾虚人唇色偏白,这样的人一定要忌生冷,即生的,未煮熟的食物,包括水果,凉拌菜等;冷的,即口感偏冷的食物。
也就是说要吃煮熟的,热的食物。
另外,胃痛不一定是寒症,若唇红唇干说明胃有热。
芫荽猪肝汤:鲜香菜100克,鲜猪肝250克,生姜适量。
将芫荽洗净,猪肝洗净切片,生姜切碎;精油烧热加水500毫升,烧开后入猪肝、生姜,猪肝将熟时入芫荽、精盐即可。
常规的调养方法,只能缓解症状,治标不治本,易反复,
(生活中要注意护脾胃,比如少吸烟,少喝酒,少喝浓茶和咖啡,也不要滥吃水果和零食。
另外,要避免紧张、焦虑、恼怒以及过度疲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