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染色体研究揭示_现代东亚人起源于非洲_江虎军
Investigative Genetics:从Y染色体解析东亚人群历史
Investigative Genetics:从Y染色体解析东亚人群历史作者:王传超李辉来源:科学网2013-6-17 17:14:19分享到:1关键词:东亚人群性染色体东亚是亚洲的一部分,面积广阔、风光旖旎。
东亚有着占世界22%的人口,主要分为四种体质类型:新石器时代东亚人,即蒙古人种;旧石器时代大洋洲人,即澳大利亚人种;旧石器时代东南亚人,即尼格利陀人种;还有欧洲人即高加索人种。
东亚有阿尔泰、南亚、南岛、侗傣、苗瑶、汉藏和印欧等七个语系的200多种语言。
这使得东亚成为世界上研究人类进化、遗传多样性和基因与文化相互作用的最重要区域之一。
在过去数年中,分子人类学的研究者们通过使用常染色和X染色体、父系Y染色体、母系线粒体等等各类遗传标记体系来解析东亚人群的遗传多样性。
常染色体和X染色体遗传自父母双方,会被重组所打乱,而Y染色体上主干的非重组区呈严格父系遗传,并且Y染色体的“有效群体大小”理论上至多为常染色体的四分之一,X染色体的三分之一,对漂变非常敏感,容易形成群体特异性多态标记,从而包含更多的关于群体历史的信息。
Y染色体的这些特点使其成为研究人类进化和迁徙最强有力的工具之一。
Y染色体进入人们的视野,开始于其在追溯现代人起源上的应用。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人类学界争论最激烈的话题,是东亚地区现代人的起源问题。
由于东亚出土了大量的古人类化石,一些人类学家认为东亚地区的人类是本土连续进化的,支持全球现代人的多地区起源。
然而,1999年宿兵等人采用Y染色体非重组区的19个SNP来研究东亚人群,得出东亚地区现代人起源于非洲,并由南方进入东亚,而后向北方迁。
随后,2000年柯越海等人的对东亚地区12127份男性随机样本的Y染色体进行SNP分型研究。
Y染色体突变M168被认为约是7.4万年前现代人走出非洲时所产生的突变,其原始型仅出现在东非人群中,除非洲以外的人群都是突变型。
柯越海等人的研究虽然没有直接检测M168这个突变,但他们检测了M89、M130和YAP这三个M168下游的突变。
Y染色体
Y染色体,简单却又复杂的不定游者摘要:Y染色体是属于XY性别决定系统的大多数哺乳动物的两条性染色体之一,其中SRY 基因控制着睾丸的形成而决定是否为雄性。
Y染色体的变异会引发罕见或常见的遗传病,通过对其研究,不仅可以找出致病原因,还可研究Y染色体自身功能,亦能追溯家族或人群起源。
它由常染色体演化而来,一亿多年以来不断改变,直到新的性别决定系统产生而完成自己的遗传变异使命。
关键词:Y染色体;遗传病;SRY;缺陷;微缺失Y染色体的存在:在XY性别决定系统中,雄性个体所特有的性染色体是Y染色体,在哺乳动物的Y染色体中含有的SRY基因能触发睾丸的生长,并由此决定雄性性状。
具有Y染色体的非哺乳动物包括部分昆虫(如果蝇)、鱼类、爬行动物,部分植物也具有Y染色体。
就黑腹果蝇而言,Y染色体并不引起雄性果蝇的发育,包含对雄性生育能力必要的基因。
性别决定于X染色体的数目,基因型为XXY的黑腹果蝇为雌性,基因型为XO,只拥有单个X染色体的为雄性但不能生育。
那么Y染色体的起源是怎样的呢?最近鸭嘴兽基因组测序的研究表明,XY性别决定系统只是在大约1.66亿年以前出现的,是在原兽亚纲从其他哺乳动物中分离出来开始的。
(Warren WC et al 2008)X染色体和Y染色体被认为是由一对相同的染色体演变而来的,这对染色体原属于常染色体。
某个远古哺乳动物的祖先发生了等位基因的变异,只要拥有这对等位基因的个体就会成为雄性。
包含这对等位基因之一的染色体最终形成了Y染色体,另一半的染色体最终形成了X染色体。
Y染色体不断通过染色体易位获得对雄性个体有利而雌性个体有害或没有明显作用的基因。
(Grützner .F et al 2004)Y染色体的结构与功能:人类的Y染色体中包含约6千万个碱基对,约占男性体细胞中DNA的2%。
有86个基因,这些基因只编码了23种不同的蛋白质。
人类的Y染色体除了在端粒上的拟常染色体区的少部分片段,只占有染色体长度约5%,能与相应的X染色体发生重组,其外都不能发生重组。
从Y染色体单倍体类型论证人类非洲起源和汉族的单一起源
从Y染色体单倍体类型论证人类非洲起源和汉族的单一起源(2006-10-10 12:13:19)标签:汉族人种起源南方汉族北方汉分类:人类学研究族黄帝战蚩尤汉藏语系融合染色体非洲起源黄种人第一部分:以Y染色体单倍体类型研究看非洲起源论我先讲讲Y染色体单倍体类型的方式分析的原理和方法。
人有46条染色体,其中44条为常染色体,X、Y两条为性染色体。
XY组合的为男性,XX组合的为女性,所以,Y染色体只能父子相传,我们研究Y染色体,可以比较清晰的发现人群的迁徙和发展。
为了研究Y染色体的单倍体类型,我们绘制了人类Y染色体谱系树,我们按着Y 染色体单倍体的不同把全人类(包括非洲)分为18个类型(用从A到R十八个字母代表),出现频率高,数量多的类型单独列出(如O、N),把小概率出现的类型列入上级母类(如F、P),这也就是类型上有逻辑上重合的缘故,这样做是为了使分类清晰,分析方便!人类Y染色体谱系树(图)非洲人是人类的大本营,今天,所有人类的Y染色体单倍体类型都能在非洲找到(M168\YAP\M130)。
而非洲以外的居民,他们都是一支出非洲居民的后裔,他们的Y染色体上都带有M168的突变点。
人类刚出非洲,都带有M168的变异点,此后,M168又发展出三个支系,C—M130、D—YAP、F—M89,它们下又有不同的子类型。
F—M89是现代人中占压倒性的类型,大概全世界80%以上的人都有这个变异点。
F—M89有很多子类型,其中,K—M9是最重要的一个支系,亚欧大陆上,除了西亚地区和西伯利亚,世界岛上绝大部分民族都由K—M9的子孙构成,今天中国人(汉族)中,96%的人都是K—M9类型。
K—M9下面也有很多子类型,最重要的有两个,一个是ON—M214,另一个是P—M45。
前者(ON—M214)主要分布在东亚、东南亚、北亚东部、部分太平洋岛屿(以上都是O—M175子类型)和乌拉尔山两侧、北欧北部、东欧北部和北极圈内的爱斯基摩人(以下都是N—M231子类型)。
《中国人所带的Y染色体 从DNA上找源头》A 作者温哥华宅男
中国人所带的Y染色体 从DNA上找源头转自贴库ຫໍສະໝຸດ 作者:温哥华宅男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从DNA上找源头1">“国际Y染色体命名委员会”把全世界的Y染色体分为从A到R的若干大的类型,而中国人所带的,主要是O型、D型,其中D型比较古老,是棕色人种留下的基因,而O型分为O1,O2和O3三种,O1型从越南、广西方向进入中国,沿着海岸线往东北走,形成了百越民族。在距今两万年的时候,O3型中分化出了O3a3b型的一支,即是苗瑶语族的祖先。而O3型其他的人,继续向北走,成为汉、羌、藏等人的共同祖先。(耶鲁大学李辉供图)9月初,是新学期开学的日子。复旦大学校园里,到处是报到的新生,复旦大学生命学院现代人类学研究中心的谭婧泽老师则忙着带几个助手给新生做体检。这不是普通意义上的健康检查,她是要配合课题,对学生们进行体质人类学的测量,取得一批数据。“学生们来自全国各地,正好是不错的数据来源”,而建立庞大的全国范围的人群数据库,是复旦现代人类学研究中心近年来一直孜孜以求的工作。复旦的新生们以来自江浙一带的为多,但也有许多学生从云南、江西、河南、山东等省考来。而现代人类学研究中心的研究团队,主任金力是上海人,李士林是吉林人,其他同事分别来自新疆、甘肃、江苏、湖北……谭婧泽自己是宁夏人。谭婧泽是18岁就离开宁夏的。到上海之前,她先到北京,在那里上大学和读研究生。毕业后,她又到了上海自然博物馆,再到复旦。从宁夏到上海,相隔“八千里路云和月”的故乡,已成为户口本或登记表上的“籍贯”,而对于她的下一代,宁夏只是母亲的老家,是自己的上一代向上海迁徙的一个源头。那么再上一代呢?谭婧泽的父母都是宁夏人。父母的父母呢?他们怎么到宁夏的?再一代代追上去,他们的祖先又是哪里来的呢?——这个问题,总有孩子向自己的父母问起,一代一代问了好多年。我们在学校读过的历史教科书,告诉我们人是从猿进化而来,进化是从数百万年前开始的。我们也都知道,北京的周口店曾出土了生活在60万年前的“北京猿人”,似乎顺理成章的,我们都是“北京猿人”的后代。如果问今天的中国人是从哪里来的,我们也都知道黄帝大战蚩尤的传说,知道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文明史。但是,具体来说,上古的猿人是怎么变成今天的中国人的?我自己又怎么成为今天的我的,会呆在这个地方?这中间的环节又是怎样一环环连接起来的?从前的人们,有几种途径来回顾自己的来路:或是从洪荒年代口口相传下来神话传说;或是古墓遗址中挖掘出的文物器物及化石;或是前人留存下来的古籍记录。古籍记录非常有限,神话传说又太玄虚,而文物出土常常支离破碎,使我们对于我们的前世总是感觉扑朔迷离。最近20多年,人们又多了一条认识自己的路径:分子遗传学,从DNA上找自己的源头。
人类的起源与发展知识点
人类的起源与发展知识点引言概述:人类的起源与发展一直是人们关注的话题之一。
通过研究考古学、人类学、遗传学等多个领域的知识,我们可以了解到人类的起源和发展过程。
本文将从人类的起源、早期人类的进化、农业革命、工业革命和科技革命等五个方面,分别介绍人类的起源与发展的相关知识点。
一、人类的起源1.1 人类的起源理论- 混合起源理论:认为人类起源于非洲,通过与其他人类亚种的混合而进化。
- 单一起源理论:认为所有现代人类都起源于非洲的同一个人群。
1.2 人类的遗传变异- 线粒体DNA:通过对线粒体DNA的研究,可以追溯人类起源的时间和地点。
- Y染色体:通过对Y染色体的研究,可以了解人类男性的遗传变异和演化。
1.3 人类与其他人类亚种的关系- 尼安德特人:与现代人类共存于欧亚大陆,存在基因交流。
- 丹尼索瓦人:与现代人类存在基因交流,但与尼安德特人和现代人类的关系复杂。
二、早期人类的进化2.1 早期人类的化石记录- 露西(Lucy)化石: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完整的早期人类化石之一,揭示了人类直立行走的起源。
- 手斧:早期人类使用的最早的工具之一,展示了人类智慧的发展。
2.2 早期人类的生活方式- 游牧狩猎:早期人类依靠狩猎和采集为生,迁徙寻找食物和水源。
- 火的使用:早期人类掌握了使用火的技术,改善了生活条件和食物处理方式。
2.3 早期人类的社会结构- 小群体生活:早期人类以小群体为单位生活,共同合作狩猎和采集。
- 社会分工:早期人类开始出现分工,男性负责狩猎,女性负责采集和照顾后代。
三、农业革命3.1 农业的起源- 农业的发展:人类从采集和狩猎转向农业生产,开始种植农作物和驯养动物。
- 农业的影响:农业的出现改变了人类社会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3.2 农业革命的意义- 人口增长:农业的出现使得食物供应增加,人口得以增长。
- 城市文明的兴起:农业革命为城市的形成和文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3 农业革命的影响- 社会分工的加深:农业革命导致社会分工更加细化,人类开始出现不同职业和阶层。
现代人y染色体谱系
现代人的Y染色体谱系是根据人类Y染色体DNA单倍型类群(haplogroups)来划分的。
Y染色体DNA单倍型类群是通过遗传标记(SNPs)的差异来确定的,这些标记代表了基因突变,并且能够反映不同个体之间的进化关系。
截至我知识更新日期,人类Y染色体谱系树分为18个主要类型,用从A到R的十八个字母作为索引,每个主类型下又有多个次类型和子类型,由数字和小写字母表示。
这些类型的命名反映了它们在演化树中的位置以及与特定突变的关系。
例如,类型A是最古老的Y染色体类型,被认为是从非洲起源的人类共同祖先所拥有的类型。
随着人类迁徙和发展,其他类型如B、C、D等逐渐形成,每一个类型都有其独特的地理分布和历史背景。
中国人种基因图谱
中国人种基因图谱随着分子人类学数据的不断积累,父系Y染色体与母系mtDNA研究的一系列进展,使得中国人群的多样性结构逐渐明晰。
现有的Y染色体数据揭示,现代人出非洲后由东南亚经多次迁徙进入东亚。
在旧石器时代,现代人最初定居东亚或东南亚之后,紧接着不断北迁,这奠定了中国人遗传结构的基础。
通过了解人类基因的遗传成分,绘制中国人种基因图谱。
中国人种基因图谱:一对为性染色体,XY组合的为男性,XX组合的为女性。
Y染色体只在父亲与儿子传代,呈严格的父系遗传,研究Y染色体,可以发现人群在父系关系上的迁徙和发展。
母系mtDNA表现为母系遗传。
通过检测现代人mtDNA,能弄清各民族、各地人的母系血缘关系。
通过研究Y-DNA与mtDNA的重合型,可以揭开中国人的祖先来源之谜。
单倍群人类父系基因Y-DNA人类母系基因mtDNAY-DNA与mtDNA的重合型中国人起源华夏族的起源与形成单倍群在分子进化的研究中,单倍群或单倍型类群是一组类似的单倍型,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单核苷酸多态性祖先。
因为单倍群由相似的单倍型组成, 所以可以从单倍型来预测单倍群.单核苷酸多态性试验被用来确认单倍型。
单倍群以字母来标记,并且以数字和一些字母来做补充,,例如O3a4。
Y染色体和线粒体单倍群有不同的单倍群标记方法。
单倍群用来标记数千年前的祖先来源。
在人类遗传学中, 最普遍被研究的单倍群是『人类Y染色体脱氧核糖核酸单倍群(Y-DNA单倍群)』和『人类线粒体脱氧核糖核酸单倍群(mtDNA单倍群)』,这两个都可以被用来定义遗传群体。
Y染色体脱氧核糖核酸单倍群仅仅被从父系线遗传,同时mtDNA仅仅被从母系线遗传。
人类父系基因Y-DNA在人类基因学里,人类Y染色体DNA单倍型类群通过Y染色体遗传变异特性进行人类学研究的一门科学,主要用于研究人类的“非洲起源论”及以后的种群分布的遗传学证据。
人类有23对46条染色体,其中22对44条为常染色体,另外一对为性染色体,XY组合的为男性,XX组合的为女性。
揭开Y染色体的神秘面纱
揭开Y染色体的神秘面纱作者:刘志新来源:《中学生物学》2008年第04期Y染色体是决定男性性别的染色体,作为男性特有的染色体,Y染色体大小只及x染色体的1/3,上面只有78个基因(主要是与睾丸发育相关的基因),是人类46条染色体中最小、最其貌不扬的一个。
1揭密Y染色体的结构特点在细胞分裂过程中,Y染色体是与x染色体配对的,但它们的同源区太短,Y染色体除了5%的似常染色体区外,剩下的95%在过去被人认为不能发生重组,被称为非重组区,而现在的研究结果证明它们可以进行染色体内部的重组。
2003年Y染色体测序完成后,由戴维·佩奇的研究小组发表在《自然》杂志上的报告称,Y染色体内部存在一种独特的结构“回文结构”,使它能够自我修复有害的基因变异。
Y染色体的5000万个碱基对中,约有600万个处于回文结构中。
最长的一段回文结构有300万个碱基对。
研究表明,Y染色体的回文结构容纳了许多基因,由于回文结构里的两段对应序列实际上相同,因此一个基因在回文结构的两头各有一个副本。
这样,即使Y染色体没有配对的染色体可供交换遗传物质,也能够在内部完成一种“基因转变”过程,对基因变异进行类似的修复。
科学家说,Y染色体内部基因转变的发生频率与一般染色体的基因交换频率一样高。
仅从父亲到儿子的一代遗传中,Y染色体就会有600个碱基对被“重写”。
不过,虽然回文结构能使基因得到修复,但这种重复的结构也使基因更易丢失。
科学家认为,Y染色体回文结构里的许多基因控制着睾丸发育,其中的基因丢失会导致不育症。
据估计,每几千名男性中就有一人因为这种原因而不育。
2揭密Y染色体为什么能决定男性其实,所有的人类胚胎原本都是按照女性的蓝图进行分化发育的,而Y染色体上的SRY 基因的表达,使原始性腺向睾丸方向发展,睾丸形成后便会产生雄性激素——睾丸素,它使得整个胚胎走上向男性发育的方向。
雄性器管的分化、发育由Y染色体上多个基因的共同作用决定,而决定分化方向的开关,就是Y染色体上的性别决定基因SRY。
分子人类学 东亚起源
分子人类学东亚起源分子人类学是一门研究人类起源和人类进化的学科,它通过分析人类基因组的遗传信息,揭示了人类的起源和演化历程。
东亚地区是人类起源和演化的重要地区之一,因此,在分子人类学的研究中,东亚的起源和演化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根据分子人类学的研究,东亚地区的人类起源可以追溯到约200,000年前的晚期更新世。
通过对现代人和古代人类化石的基因分析,科学家发现,东亚地区的人类起源主要是由现代人类从非洲迁徙而来的结果。
这种迁徙过程经过南亚、东南亚,最终到达东亚地区。
这一迁徙过程中,人类的基因发生了适应环境的变化,形成了东亚地区特有的遗传特征。
在东亚地区,最具代表性的研究对象是中国人和日本人的基因。
通过对这两个人群的基因分析,科学家发现,中国人和日本人的基因构成非常相似,都具有东亚地区特有的遗传特征。
这些特征包括特定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和特定的线粒体DNA和Y染色体DNA型别。
这些遗传特征反映了东亚地区人类的起源和演化历程。
除了中国人和日本人,东亚地区还有其他民族和族群,如韩国人、蒙古人、朝鲜族等。
这些族群在基因上也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总体上仍然具有共同的东亚遗传特征。
这表明,东亚地区的人类起源和演化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历史过程,涉及到多个族群的迁徙和混合。
除了人类起源和演化,分子人类学还可以研究人类的遗传多样性和人类群体之间的遗传关系。
通过对东亚地区不同族群的基因分析,科学家可以了解到这些族群的遗传相似性和差异性,从而揭示人类群体之间的亲缘关系和迁徙历史。
这对于了解东亚地区的人类文化交流和历史演变具有重要意义。
分子人类学的研究揭示了东亚地区人类起源和演化的历程。
通过对中国人和日本人等东亚地区人群的基因分析,科学家发现了东亚地区特有的遗传特征,以及不同族群之间的遗传关系。
这些研究为我们了解东亚地区的人类起源和演化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也为人类社会和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和理解。
随着分子人类学的不断发展,相信我们对东亚起源和演化的认识还会有更深入的理解和探索。
人类的起源与进化
科学家还利用M89,M130和YAP这3个古老的Y-SNP对中国一万份 男性随机样品进行了基因分型研究。M89,M130和YAP是在M168 突变型的基础上产生的突变类型,其原始型仅出现在东非人群, 除非洲以外的现代人及部分非洲人都带有M168的突变型,M168 是现代人类单一起源于非洲的直接证据。 在9988例男性随机样本进行M89,M130和YAP的3个位点基因分 型,发现所有样本均仅具有这3个位点之一的突变型,没有发现 一例个体携带有非以上3种Y-SNP突变型。即所有个体全部具有 M168的突变型,这一结果与除非洲以外的世界其他地区的基因分 型的结果是一致的,同时也没有出现重复突变的可能性。
后期校对:祁如林 、王翠
但遗传学家支持的非洲起源说则认为现代人类主要 起源于10万年前的非洲,经两次大规模的迁移,逐 步征服并取代包括中国在内的整个世界。而古人类 学家支持的多地区起源假说主张现代人类起源是多 地区独立发生的,同时在漫长的进化历程中各地区 存在广泛的“基因交流”。调和假说则相信非洲起 源和独立起源的人类相互融合共同构成了某一地区 现代人类的祖先。
Y染色体的遗传学特性
(3) 有效作用很小。由于Y染色体的有效作用 很小,因此Y染色体对遗传漂移非常敏感。因此, Y染色体特异的多态更易受近期历史事件的影响, 如:人群的颈瓶效应、建立者效应或人口扩增。 (4)Y染色体有效人群很小。这同样可以导致快 速的遗传漂移和Y DNA单体群地理分布的高度差 异。 (5)存在连锁。Y染色体除突变外,同一父系的 所有男性个体都有相同的分型,在所有基因座之 间都存在连锁关系。
直至近20多年,人们开始用遗传物质DNA追溯人类 的起源和进化,这一症结才豁然开朗。起初,人们 把注意力集中在母系遗传的线粒体DNA,之后又开 始注意到可追溯父系历史的Y染色体。实践证明由于 Y染色体的非重组性、单体性、父系遗传等特性使之 成为研究群体遗传多样性的绝好标记,也是线粒体 DNA 的很好补充。
Y染色体追踪人类亚当
Y染色体追踪人类亚当作者:张田勘2013-08-17 11:58:53来源:南方周末利用Y染色体确定人类共同的父亲最终可以帮助确定其他古人类的活动范围和迁徙情况。
(《科学》杂志/图)•标签•Y染色体•线粒体•人类亚当•科学研究与传说中的线粒体夏娃相对应,在生物学上这位人类的共同父亲就应当是Y染色体亚当,最新研究表明,两者出现的时间大致相同。
1987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瑞贝卡·卡恩(Rebecca Cann)和艾伦·威尔逊(Allan Wilson)在英国《自然》杂志上发表了一篇文章。
他们对不同人种的148个胎盘提取的线粒体DNA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人类的线粒体DNA有一种高度相似的特征,平均差异率只有0.32%左右。
通过计算,研究人员得出结论,现代人有一位最近的共同母亲,她是约15万至20万年前的一位非洲女性,可以称为线粒体夏娃。
Y染色体亚当尽管线粒体母亲的假说在后来受到质疑,但越来越多的研究结果表明,人类确实存在着最近的共同母亲,且不同的人种都有其最近的共同母亲,如欧洲人有7位最近的共同母亲。
既然人类有共同的母亲,也就必然会有一位最近的共同父亲。
如果与传说中的夏娃相对应,在生物学上这位人类的共同父亲就应当是Y染色体亚当,因为Y染色体是男性独有的性染色体,追踪Y染色体上的基因和基因突变,就能找到男性最近的共同祖先。
对人类最近的共同祖先(父亲和母亲)的时间追溯称为TMRCA(the time to the most recent common ancestor),即确认今天人类距离最近共同祖先的时间。
因此,寻找人类最近的共同父亲即是寻找Y染色体亚当。
2013年8月2日美国《科学》杂志上发表的两篇文章都认为,Y染色体亚当与以前发现的线粒体夏娃出现的时间大致相同。
意大利萨萨里大学的保罗·弗朗卡拉西(Paolo Francalacci)的研究小组对地中海中孤立的撒丁岛上1204名男子的数千个Y染色体进行了基因分析。
Y-染色体和线粒体DNA的遗传学揭示了显着的对比欧洲和非洲的人口在现代中东群体的亲缘关系
Y-染色体和线粒体DNA的遗传学揭示了显着的对比欧洲和非洲的人口在现代中东群体的亲缘关系一、论文概述及主要内容本文主要研究“Y-染色体和线粒体DNA”在遗传学分析亲缘的关系;本文涉及谱系地理、分子标记、遗传谱系等知识,而且,论文较长,很难看懂;各项分析较复杂,数据较多;据于此,简单介绍这篇论文。
现代人类在非洲大陆以外的最早的化石和考古学的证据是从黎凡特;Y-染色体和线粒体DNA的遗传学来揭示了显着的对比欧洲和非洲的人口在现代中东群体的亲缘关系。
在包括中国大陆在内的东亚地区出土的人类化石形态上的连续性, 一直被认为是支持现代人类多地区起源假说的有力依据, 为研究该地区现代人类独立起源的可能性, 对来自中国各地的9988 例男性随机样本进行了M89, M130和YAP 3 个Y染色体单倍型的基因分型. 这些位于Y染色体非重组区的突变型M89T, M130T和YAP+均来自另一Y 染色体单倍型M168T, M168是除非洲以外所有现代人及部分非洲人共同具有的一种古老的突变型, 在除非洲以外地区没有发现一例个体具有比M168 更古老的突变型.在M168 突变基础上产生的M89+, M130-和 YAP+ 3 种 Y 染色体单倍型在中国人群中的基因频率分别为93.4%, 3.7%和2.9%, 结果显示近万份样品无一例外具有这 3 种突变型之一, 因此认为 Y 染色体的证据并不支持独立起源假说. 这也是目前支持现代中国人非洲起源假说最新的遗传学证据.发现证据,近十几年,科学家分析了人类大量的DNA为现代人的“非洲起源学说”提供了有力的证据:一小群人类从非洲大陆走出,到一个新的地域生活。
繁衍后代,后来的这群早期人类的一个分支与“母体”分离,向其它地方迁移。
二、论文摘要人类的祖先在大约6~10万年前走出非洲向全球迁徙,走到中东这个地方,一支人类仍然走向非洲,而另一支人则走向世界各地,走出非洲后,中东是一个人类分叉路线的起点。
介绍科学家对 x 染色体和 y 染色体的研究。
著名的科学家们一直对 x 染色体和 y 染色体进行着深入的研究。
这两种染色体在人类的遗传和性别决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他们的研究不仅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遗传现象,还有助于揭示一些性别相关疾病的发病机制。
1. 发现和结构x 染色体和 y 染色体是在20世纪早期被科学家们发现的。
1900年,克莱门特·丹福德发现了 x 染色体,而他的学生莱昂·尤达赫发现了 y 染色体。
随后的研究表明,x 染色体是比较大且包含较多基因的染色体,而 y 染色体则比较小且基因数量较少。
2. 遗传x 染色体在遗传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女性有两个 x 染色体,而男性则有一个 x 染色体和一个 y 染色体。
这就意味着某些基因在男性和女性中的表达方式是不同的,这也是导致一些性别相关疾病的原因之一。
3. 性别决定y 染色体在性别决定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在精子形成过程中,如果精子携带了 x 染色体,则会和卵子结合形成女性(XX),如果携带了 y 染色体,则会形成男性(XY)。
这一过程也是科学家们一直关注的焦点之一。
4. 疾病研究科学家们发现,x 染色体和 y 染色体在一些遗传性疾病的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x 染色体上的一些基因与遗传性血友病和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等疾病有关。
而 y 染色体上的一些变异与男性不育症等问题密切相关。
5. 个人观点对于 x 染色体和 y 染色体的研究,我认为这不仅是对生命科学的一次重大贡献,也为我们更好地理解遗传规律和一些性别相关疾病的发病机制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于这两种染色体的研究必将取得更加深刻的突破,为人类健康和生育等方面带来更多的帮助。
总结:x 染色体和 y 染色体的研究一直是科学家们关注的热点之一,它不仅帮助我们解开了遗传规律的奥秘,也揭示了一些性别相关疾病的发病机制。
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对于这两种染色体的研究必将有所突破,为人类健康和生育等方面带来更多的益处。
现代人类起源于东亚获得中外权威认可,首次编书进入课堂
现代人类起源于东亚获得中外权威认可,首次编书进入课堂欧洲人自己对于欧洲人的起源也挺迷茫的,因为欧洲的古人早就灭绝了。
有的认为来源于非洲,有的认为来源于中东,有的认为来源于中亚大草原,有的认为来源于印度,但具体来源于哪里,始终搞不清楚。
人类从哪里来?以前学界的主流观点认为,在人类进化的过程中,直立人最早于距今约185万年前“走出非洲”,也就是人类非洲起源假说,但是这种假说正在被科学的分子生物学理论推翻。
一、最早的猴猴的祖先是亚洲德氏猴,它发现于中国的湖南省衡东地区,它生活于5500万年前的始新世初期,主要以昆虫为食。
它也是目前灵长类动物中最为原始的一个物种,但它的体型比其他灵长类要小很多,体重只有28克,眼睛非常硕大,喜欢生活在丛林中的湖泊附近。
亚洲德氏猴二、最早的高等灵长类动物关于人类起源问题,历来是人类学和考古学研究的热点话题。
1856年,法国圣戈当发现距今2300-1000万年前的森林古猿化石。
1908年,埃及法雍地区发现距今3500-3000万年前的原上猿化石。
1932年,印度北部山地发现距今1300-800万年前的腊玛古猿化石。
1966-1967年,埃及法雍地区又发现距今2800-2600万年前的埃及古猿化石。
在曙猿化石发现前,世界上最早的高等灵长类动物化石发现于非洲的法尤姆,距今3500万年。
因此,古人类学界曾认为,人类最早的起源地在非洲。
真的是这样的吗?1985年,北京中科院的一位古人类学教授在渑池县的上河村发现了一些动物化石。
经过碳14技术鉴定,确定其年代为中始新世中期,即距今约4500万年。
渑池上河曙猿化石遗址已经成为中始新世晚期最具代表性的化石点之一,也是国际公认的人类原祖起源地之一。
渑池曙猿牙齿化石1985年,在江苏溧阳上黄镇发现了四类古猿化石,将其命名为中华曙猿,距今约有4500万年历史。
江苏溧阳曙猿化石1994年,英国《自然杂志》发表的学术论文, 首次向世界透露了在中国江苏上黄地区发现的中华曙猿是人类的共同祖先这一爆炸性信息。
y染色体亚当假说
y染色体亚当Y染色体亚当(英文:Y-chromosomal Adam),或称Y-MRCA(全称:Y-chromosomal Most Recent Common Ancestor),在遗传学上,是人类父系的最近共同祖先,从他遗传Y染色体。
Y染色体亚当相对于线粒体夏娃。
从世界上所有地区的人类DNA分析中,遗传学家史宾赛·韦尔斯(Spencer Wells)推断出所有的人类都是生存于6万年前非洲的男人的后裔。
命名Y染色体亚当是以《创世记》中的亚当来命名。
这个名称暗指Y染色体亚当是当时唯一的男性,但事实上并非如此。
他并非一个人,而只是一个名衔,泛指所有将Y染色体传于现今男人的祖先。
研究根据分子钟及遗传标记的研究,2013年以前的研究表明Y染色体亚当可能生存于6万至9万年前。
虽然Y染色体亚当与线粒体夏娃的后裔变得亲密,但他们却相隔了最少3万年,或可能是1000代。
这是从男性及女性的生殖方法差异而发现的。
但是2013年Fernando L. Mendez等发表研究文章表明,Y染色体亚当可能生存于34万年前。
Y染色体亚当较线粒体夏娃为近期,对应旧石器时代有后代的男人比当时有后代的女人的概率分布有更大的差异。
正常生育女人有接近相等的机会产下一定数量能正常生育的后代,而正常生育男人则较参差,有些没有儿子,或有些则有很多。
Y染色体亚当在人类历史中并非同一人,所有现今人类的Y染色体亚当会与过去或未来人类的Y染色体亚当不同。
当男性分支消失后,一个较近期的人就会成为新的Y染色体亚当。
在迅速人口增长的时代,父系分支对比人口瓶颈时较难消失。
争议之前认为现代男性和女性人类的最近共同祖先——“Y染色体亚当”和“线粒体夏娃”,生活在完全不同的时期。
然而科学家对来自全球各地的69名男子进行的最新研究发现,“Y染色体亚当”于12万~15.6万年前生活在地球上,比之前预想的要早得多。
同时,科学家推测线粒体夏娃出现于9.9万~14.8万年前。
美科学家之后,英国科学研究也得出结论:欧洲人是中国人的后裔!东亚欧洲现代起源非洲
美科学家之后,英国科学研究也得出结论:欧洲人是中国人的后裔!东亚欧洲现代起源非洲近日,英国桑格研究所的克里斯·泰勒·史密斯教授等的研究成果《今天非洲之外的人类Y染色体全部起源于东南亚》在网络引起瞩目。
该研究声称,除了非洲的现代人类,所有现代欧亚人父系均源于东亚南部。
在分子人类学领域,“现代人出非洲”曾经是风行一时的版本。
但最近几年,随着中西学者研究的不断深入,“现代人出东亚”不断挑战这个旧版本,有取而代之的趋势。
而欧洲科学家承认现代欧洲人的父系是东亚人,这尚属首次,需要极大的学术勇气和公正不偏的学术品格。
最早提出“现代人出东亚”的中国科学家是黄石教授,他于2017年发表预印本文章,从基因分子角度论证了现代人的起源地在东亚南方。
随后又从古DNA角度论证这个结论,2019年11月,中国人类学核心权威期刊《人类学学报》发表了黄石教授和中南大学博士后张野等人的研究成果——《古DNA的新发现支持现代人东亚起源说》。
文章指出,古代DNA中的单倍群R与N非常重要,这两个指标是决定人类起源于非洲还是亚洲的关键,黄教授等人的研究证明了R是N的祖先,早了5000多年,因而证明现代人类起源于东亚,具体一点就是在中国西南部。
黄石教授的学术观点虽然也被某些官方媒体报道过,但一直不温不火,没有引起太大的波澜。
戏剧性的转折发生在2021年。
英国桑格研究所的克里斯·泰勒·史密斯教授等在网上发表他们的研究成果《今天非洲之外的人类Y染色体全部起源于东南亚》(《A Southeast Asian origin for present day non-African human Y chromosomes》)后,黄石教授组织翻译过来并于2021年5月25日率先发表于大同思想网,虽然引起了学术圈的关注,但依旧没有掀起多大波澜。
2021年7月,该文发表于《人类遗传学》杂志(《Human Genetics》),阐释了5万-6万年前,所有非洲之外的现代人类,他们的父系Y染色体全部起源于东亚和东南亚地区。
《人类源流史》人类Y染色体1∶夏娃理论,人类走出非洲
《人类源流史》人类Y染色体1∶夏娃理论,人类走出非洲人类Y染色体1分子人类学产生于二十世纪60年代,它是分子生物学与人类学交叉产生的边缘学科。
从60年代开始,一些分子生物学家逐步将分子生物学技术引入人类学研究领域,试图通过研究人类DNA中所蕴藏的遣传信息来揭示整个人类的形成与演化过程,并寻找人类的祖先。
随着分子生物学理论和技术应用于人类学领域,人类学的一门新的分支学科——分子人类学(Molecular anthropdogy)兴起了。
在随后分子人类学的关键发展阶段,经历了三次大争论,显示了分子人类学的威力。
1、人猿分离时间60年代未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两位分子生物学家—阿伦·威尔逊(Alan Wilson,后来夏娃理论的主要提出者)和文森特·萨里奇(Vincent Sarich)通过比较现代人类和非洲猿类的血液蛋白的分子结构,得出了人猿分离时间为距今约500万年前的结论。
这与古人类学家通过化石证据获得的1500万年前的结论相去甚远,因而引发了人类学界的一场大争论。
当时绝大多数古人类学家都不相信威尔逊和萨里奇的结论,认为这是离奇和荒谬的。
但在以后的十多年中,其他一些分子生物学家通过研究人类其他组织的分子结构,得出了和威尔逊等相似的结果。
80年代初,匹尔比姆(Pilbeam)和安德鲁斯(Andrews)根据新的化石材料否定了腊玛古猿(Ramapithecus,当时曾认为其生存年代为1400万年前)的人类祖先地位,从而大大缩短了我们人类出现的时间。
整个人类学界不得不承认:在人猿分离问题上,威尔逊和萨里奇是正确的,而人类学家是错误的。
此后,一些古人类学家(如英国的斯琼格 Stringer、德国的布劳尔 Brauer等)开始欢迎分子生物学家的介入,并把分子人类学的研究成果视为人类起源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2、夏娃理论,人类走出非洲1987年1月,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3名分子生物学家威尔逊、卡恩(Cann)、斯托金(Stoneking)联名在英国的《自然》(Nature)杂志上发表了《线粒体DNA与人类进化》一文,在文中他们根据对147名妇女(这些妇女分别来自欧、亚、非洲及太平洋群岛和澳大利亚)的胎盘细胞线粒体DNA(Mitochondrion DNA)11的分析提出了著名的夏娃理论。
Y染色体新研究成果揭秘人类祖先
Y染色体新研究成果揭秘人类祖先
佚名
【期刊名称】《大众考古》
【年(卷),期】2013(000)003
【摘要】斯坦福大学、密歇根大学医学院等机构的科学家组成研究小组,运用全球先进的DNA分析法对Y染色体开展研究,发现了有关人类祖先的新线索。
他们通过研究不同人种的Y染色体的DNA序列,已确定人类父系最近的共同祖先生活在距今12万至15.6万年前。
这是首次通过许多完整Y染色体DNA序列追溯发现男性人类祖先。
【总页数】1页(P94-9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Q981
【相关文献】
1.“头骨5号”化石引发人类祖先新争论 [J],
2.5774例临床生育不良者异常染色体核型分析及32种人类染色体新核型报告 [J], 覃靖;郑陈光;杜娟;陈科;田晓先;相蕾;孙亮;杨泽
3.科学家利用谷歌地球找到新的人类古老祖先 [J], 无
4.新发现的人类化石可能代表新的人类祖先 [J], J.N.威尔弗;李天元
5.科学家利用Y染色体和线粒体基因组比较研究发现人类有几个超级祖先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