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读课《七月的天山》
四年级下语文课文4课《七月的天山》注音
四年级下语文课文4课《七月的天山》注音七月的天山夜晚的天空,满天的星星闪烁着,像一颗颗宝石点缀在黑幕上。
在这个夏日的七月,我们四年级的同学参观了天山。
天山是我国的著名名山之一,也是世界自然遗产。
它位于我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气候寒冷干燥,地势险峻。
我们沿着山间的弯曲小路下车,感受到了高山的深广和壮丽。
天山的自然风光美不胜收,仿佛一幅幅画卷在我们的眼前展开。
山脚下的草地洁白如雪,草垛上捆着干香肠,在阳光的照射下闪闪发光。
我们品尝了当地的香肠,感受着新鲜和美味。
往上走,我们来到了一个山谷。
山谷的峡谷十分险峻,两侧高峰直插云霄,壁立千仞,宛如一幅巨大的画卷。
山谷中有一条清澈见底的溪流,水流湍急,发出轰鸣的声音。
我们走在小路上,看到了一些野花野果,还有一些小动物在草丛中玩耍。
继续向上行进,我们来到了天山的山顶。
在这里我们感受到了海拔所带来的寒冷。
但是寒冷并不能减弱我们的兴奋,看到天山脚下的美景,我们感到十分惊叹。
山脊上有一片片冰川,冰川闪耀着银白的光芒,宛如一道道银带镶嵌在山顶上。
远处还有一座雪山,雪山的巅峰上积雪皑皑,宛如一朵朵白云。
冷风呼啸着吹来,我们拍下了一张张留念照片,纪念我们在天山的美好时光。
回想起这次参观,我深深体会到了大自然的伟大和壮美。
天山就像一首壮丽的诗歌,让人陶醉其中。
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天山会继续吸引着更多的人们前来观赏,感受大自然的力量与美丽。
四年级的语文课文《七月的天山》以其描绘天山壮丽景色的语言和细腻的叙述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通过这篇课文,我对天山的美丽和壮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更加珍惜大自然的恩赐。
《七月的天山》教案
《七月的天山》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和学习《七月的天山》,学生能够了解天山的地理位置、自然景观和人文历史。
2.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关爱环境的意识和能力。
3.通过讨论和写作活动,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了解天山的地理位置、自然景观和人文历史。
2.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准备:1.教材:《七月的天山》2.多媒体设备3.活动准备:地图、图片等四、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教师呈现一幅精美的天山图片,让学生猜测这是哪里的景色,并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对天山的了解。
然后介绍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2.阅读导入(10分钟)教师出示一幅地图,让学生观察地图上的天山位置,并和前面的猜测进行对比。
然后让学生跟读课文,了解天山的地理位置。
3.阅读理解(20分钟)教师根据课文内容,提问学生相关问题,引导学生理解天山的自然景观和人文历史,并鼓励学生自己提问和思考。
4.小组合作(20分钟)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根据课文内容,自由讨论天山对人类的重要性,并向其他小组展示他们的观点和理由。
学生可以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借助多媒体设备相关资料,丰富自己的观点。
5.展示与总结(15分钟)每个小组派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观点和理由,并与其他小组就各自的观点进行辩论和交流。
教师在辩论过程中引导学生总结自己的观点,并指导学生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写作一篇《我眼中的天山》的文章。
6.作业布置(5分钟)教师布置学生的作业:要求学生按照辩论中的总结和写作指导,写一篇《我眼中的天山》的文章,并明天在课堂上交流。
五、板书设计:地理位置、自然景观和人文历史天山对人类的重要性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阅读和讨论《七月的天山》,使学生了解了天山的地理位置、自然景观和人文历史,培养了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关爱环境的意识。
通过小组讨论和辩论,培养了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
整个课堂氛围活跃,学生参与积极,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四年级下册《七月的天山》教学设计(精选12篇)
四年级下册《七月的天山》教学设计 1 【教学要求】 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美丽富饶的大好河山的感情,体会作者通过记叙游览天山的见闻所流露出来的热爱祖国、热爱新生活的深厚感情。
2、学习抓住景物特点,按照一定的表达顺序写景状物的方法。
3、体会课文精当、华丽的语言特色,揣摩文中比喻、衬托等修辞方法的表达效果。
【教学重点】 1、掌握组织材料的顺序和方法,可以比喻、映衬等表现手法为讲析重点,学习运用贴切、鲜明、生动的语言写景状物。
2、培养热爱祖国边疆的情感。
【教学难点】 1、学习如何按照一定的顺序把材料组织得井井有条; 2、体会并学习使用绚丽多彩的语言风格。
【课前准备】 1、学生借助课前“阅读提示”充分预习,借助工具书正字正音和解词,收集相关资料,初步了解课文的写景状物顺序和特点。
2、教师制作演示课件,附配乐课文朗诵。
【课时安排】 1~2课时。
【学习过程】 一、用设境式教学导语引入新课 同学们,江南的山水、溶洞真实奇妙无比,引人入胜,每当想到那奔腾咆哮、一泻千里的长江黄河,那千姿百态、气势雄伟的三山五岳,一股民族自豪感便油然而生。
北国的天山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 唐代大诗人李白有诗云:“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清代诗人洪亮吉也有诗云:“地脉至此断,天山已包天。
日月何处栖,总挂青松巅。
”现代散文家汪曾祺也在《早发乌苏望天山》一诗中赞道:“苍苍浮紫气,天山真雄伟。
陵谷分阴阳,不假皴擦美。
初阳照积雪,色如胭脂水。
”这些名诗人笔下的“天山”令人神往。
著名作家碧野描写天山绵亘数千里,地域广袤,景物丰美。
那就让我们随同《七月的天山》的作者碧野一同走进天山里去看一看、游一游吧! 二、出示课题,明确学习任务 1、读课题,学生利用资料介绍天山,教师演示课件,小结: (演示)天山:亚洲中部的大山系,横贯新疆中部,西端伸入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全长2500千米,宽250~300千米。
平均海拔约5000米,最高峰托木尔峰海拔为7435·3米,峰顶白雪皑皑。
部编版小学语文《七月的天山》课文原文及赏析
部编版小学语文《七月的天山》课文原文及赏析《七月的天山》课文原文:七月的新疆,最吸引人的地方是天山。
汽车在公路上行驶,窗外的景色就像一幅幅美丽的画卷。
蓝天衬着高高的雪峰,太阳照在雪峰上,反射出耀眼的光芒。
山下的草原上,野花遍地,红、黄、蓝、白、紫,像一块巨大的彩色地毯铺展在大地上。
成群的牛羊在草地上悠闲地吃草,马儿在河边饮水,一切都那么和谐、宁静。
沿着山路往上走,路边的树木郁郁葱葱,有松树、柏树、桦树,还有许多叫不出名字的树。
树下是厚厚的苔藓和野花,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清香。
再往上走,就到了雪线以上。
这里一片银白,雪花轻轻地飘落下来,像是天空中撒下的白色花瓣。
山顶的冰川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像是一座巨大的水晶宫殿。
七月的天山,美丽而神秘,让人流连忘返。
赏析:《七月的天山》这篇课文以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七月新疆天山的美丽景色。
作者通过细腻的观察和富有诗意的表达,展现了天山的壮丽风光和自然生态的和谐之美。
文章首先以“画卷”为比喻,形象地展示了汽车行驶过程中窗外不断变换的美景。
蓝天、雪峰、草原、野花、牛羊、马儿等元素构成了一幅色彩丰富、生机勃勃的画面,体现了大自然的丰饶和生命的活力。
接着,作者通过描绘山路两旁的树木和苔藓,以及雪线以上的冰雪世界,进一步展现了天山的生态环境和季节变化。
这些细节描写不仅丰富了文章的内容,也增强了读者的视觉和感官体验。
最后,作者以“美丽而神秘,让人流连忘返”作为结语,表达了对天山深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整篇文章语言流畅,意境优美,富有感染力,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天山的魅力和神奇。
同时,这也是一篇引导小学生欣赏自然美、培养环保意识的好教材。
七月的天山课文原文
七月的天山课文原文七月的天山课文原文:七月的新疆,最理想的是骑马上天山。
进入天山,戈壁滩上的炎暑被远远地抛在后边,迎面送来的雪山寒气,会使你感到像秋天似的凉爽。
蓝天衬着高耸的巨大的雪峰,太阳下,雪峰间的云影就像白缎上绣了几朵银灰色的花。
融化的雪水,从高悬的山涧、从峭壁断崖上飞泻下来,像千百条闪耀的银链,在山脚下汇成冲激的溪流,浪花往上抛,形成千万朵盛开的白莲。
每到水势缓慢的洄水涡,都有鱼儿在欢快地跳跃。
这个时候,饮马溪边,你骑在马上,可以俯视阳光透射到的清澈的水底,在五彩斑斓的溪水和石子之间,鱼群闪闪的鳞光映着雪水清流,给寂静的天山增添了无限的生机。
再往里走,天山显得越来越美。
沿着白皑皑群峰的雪线以下,是蜿蜒无尽的翠绿的原始森林,密密的塔松像撑开的巨伞,重重叠叠的枝丫,漏下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
骑马穿行林中,只听见马蹄溅起漫流在岩石上的水声,使密林显得更加幽静。
走进天山深处,山色逐渐变得柔嫩,山形也逐渐变得柔美。
这里溪流缓慢,萦绕着每一个山脚。
在轻轻荡漾着的溪流的两岸,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五彩缤纷,像织不完的锦缎那么绵延,像天边的霞光那么耀眼,像高空的彩虹那么绚烂。
马走在花海中,显得格外矫健;人浮在花海上,显得格外精神。
在马上你用不着离鞍,只要稍一伸手就可以捧到满怀心爱的鲜花。
虽然天山这时并不是春天,但是有哪一个春天的花园能比得过这时天山的无边繁花呢?作者简介:碧野:(1916-2008),原名黄潮洋,1916年2月出生,广东大埔人。
现代作家,散文家。
他曾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成都分会理事,莽原出版社总编辑,曾在晋冀鲁豫边区北方大学艺术学院、华北大学文艺学院任教。
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央文学研究所创作员,中国作协第三、四届理事和湖北分会副主席。
碧野作品以歌唱英雄的时代为主调,充满了对新生活的希望和祝福。
比喻、对仗、排比、拟人是碧野常用的修辞手段,借此来创造富有节奏感的艺术境界。
著有散文集《在哈萨克牧场》、《情满青山》、《月亮湖》和《碧野散文选》等。
七月的天山课文 《七月的天山》课文
七月的天山课文《七月的天山》课文七月的天山课文4 七月的天山七月的新疆,最理想的是骑马上天山。
进入天山,戈壁滩上的炎暑就被远远地抛在后边,迎面送来的雪山寒气,会使你感到像秋天似的凉爽。
蓝天衬着高耸的巨大的雪峰,太阳下,雪峰间的云影就像白缎上绣了几朵银灰色的花。
融化的雪水,从高悬的山涧、从峭壁断崖上飞泻下来,像千百条闪耀的银链,在山脚下汇成冲激的溪流,浪花往上抛,形成千万朵盛开的白莲。
每到水势缓慢的洄水涡,都有鱼儿在欢快地跳跃。
这个时候,饮马溪边,你骑在马上,可以俯视阳光透射到的清澈的水底,在五彩斑斓的溪水和石子之间,鱼群闪闪的磷光映着雪水清流,给寂静的天山增添了无限的生机。
再往里走,天山显得越来越美。
沿着白皑皑群峰的雪线以下,是蜿蜒无尽的翠绿的原始森林,密密的塔松像撑开的巨伞,重重叠叠的枝桠,漏下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
骑马穿行林中,只听见马蹄溅起漫流在岩石上的水声,使密林显得更加的幽静。
走进天山深处,山色逐渐变得柔嫩,山形也逐渐变得柔美。
这里溪流缓慢,萦绕着每一个山脚。
在轻轻荡漾着的溪流的两岸,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五彩缤纷,像织不完的锦缎那么绵延,像天边的霞光那么耀眼,像高空的彩虹那么绚烂。
马走在花海中,显得格外矫健;人浮在花海上,显得格外精神。
在马上你用不着离鞍,只要稍一伸手就可以捧到满怀心爱的鲜花。
虽然天山这时并不是春天,但是有哪一个春天的花园能比得过这时天山的无边繁花呢?〖老百晓已完成校对〗3* 七月的天山朋友,你到过天山吗?天山是我国西北边疆的一条大山脉,连绵几千里,横亘在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之间,把广阔的新疆分为南北两半。
七月间,新疆的戈壁滩炎暑逼人,这时最理想的是骑马上天山。
进入天山,戈壁滩上的炎暑就被远远地撇在后边,迎面送来的雪山的寒气,会使你感到像秋天似的凉爽。
蓝天衬着高高矗立的巨大的雪峰。
在太阳下,几块白云在雪峰间投下云影,就像白缎上绣了几朵银灰色的暗花。
那融化的雪水,从高悬的山涧、从峭壁断崖上飞泻下来,像千百条闪耀的银链。
四年级语文下册:《七月的天山》教学设计(优秀8篇)
四年级语文下册:《七月的天山》教学设计(优秀8篇)《七月的天山》教案篇一教材简析:天山,我心中一片纯洁的净土,多么令人心驰神往。
冰山、雪峰、溪流、野花、羊群和牧羊女,饮马溪边,策马奔腾,大气而不乏精致,粗犷而不失娴静,好一派奇异的北国风光。
《七月的天山》选自《天山景物记》,作者碧野。
天山是我国西北边疆的一条大山脉,连绵几千里,横亘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之间,把广阔的新疆分为南北两半。
天山终年积雪,盛夏,戈壁滩上虽然炎暑逼人,但一进入天山,便凉爽宜人,则是另一番天地了。
作者用抒情的笔调,浓墨重彩描绘了天山夏天的奇异风光。
这里的夏天有着秋天般的凉爽,春天般的魅力。
作者正是抓住了天山的地方特色,写出了独具丰韵的天山之夏。
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时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月底教学使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师生共同品读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深层次对话的形式之一。
《七月的天山》一文的作者用抒情的笔调为我们描绘了天山夏天的奇异风光。
学习这篇课文,首先应让学生自主去品读,通过读,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在读中有所感悟的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其次,在各自品读中,让师生之间展开自由的对话,通过对话,来互相启发,相互感染,共同提升对文本的理解。
教学目标:1、读懂词句的意思,积累佳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说出天山景物的特点。
3、从课文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的美景,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重点难点: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感受天山之夏的美景,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具准备:1、天山风景的图片,《天山景物记》序的音像材料。
2、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先做一个思维小游戏,(板书:新疆)齐读,看到这个词,你想到了什么?其实,就在同学们的联想和交流中,我们已经初步感受到了一种独特的西北风情,并且多少有些向往,是吗?我也一样,一说起山,我就会想起这样一座山,板书天山,自然,我就会想起一位著名的作家碧野,他写了一篇非常有名的散文《天山景物记》文章一开头,作者这样写道:(播放录像)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层次1、在我们这儿,七月是最炎热的夏季,不知道天山怎么样。
七月的天山课文-《七月的天山》课文
七月的天山课文《七月的天山》课文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七月的天山课文4 七月的天山七月的新疆,最理想的是骑马上天山。
进入天山,戈壁滩上的炎暑就被远远地抛在后边,迎面送来的雪山寒气,会使你感到像秋天似的凉爽。
蓝天衬着高耸的巨大的雪峰,太阳下,雪峰间的云影就像白缎上绣了几朵银灰色的花。
融化的雪水,从高悬的山涧、从峭壁断崖上飞泻下来,像千百条闪耀的银链,在山脚下汇成冲激的溪流,浪花往上抛,形成千万朵盛开的白莲。
每到水势缓慢的洄水涡,都有鱼儿在欢快地跳跃。
这个时候,饮马溪边,你骑在马上,可以俯视阳光透射到的清澈的水底,在五彩斑斓的溪水和石子之间,鱼群闪闪的磷光映着雪水清流,给寂静的天山增添了无限的生机。
再往里走,天山显得越来越美。
沿着白皑皑群峰的雪线以下,是蜿蜒无尽的翠绿的原始森林,密密的塔松像撑开的巨伞,重重叠叠的枝桠,漏下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
骑马穿行林中,只听见马蹄溅起漫流在岩石上的水声,使密林显得更加的幽静。
走进天山深处,山色逐渐变得柔嫩,山形也逐渐变得柔美。
这里溪流缓慢,萦绕着每一个山脚。
在轻轻荡漾着的溪流的两岸,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五彩缤纷,像织不完的锦缎那么绵延,像天边的霞光那么耀眼,像高空的彩虹那么绚烂。
马走在花海中,显得格外矫健;人浮在花海上,显得格外精神。
在马上你用不着离鞍,只要稍一伸手就可以捧到满怀心爱的鲜花。
虽然天山这时并不是春天,但是有哪一个春天的花园能比得过这时天山的无边繁花呢?〖老百晓已完成校对〗3* 七月的天山朋友,你到过天山吗?天山是我国西北边疆的一条大山脉,连绵几千里,横亘在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之间,把广阔的新疆分为南北两半。
七月间,新疆的戈壁滩炎暑逼人,这时最理想的是骑马上天山。
进入天山,戈壁滩上的炎暑就被远远地撇在后边,迎面送来的雪山的寒气,会使你感到像秋天似的凉爽。
蓝天衬着高高矗立的巨大的雪峰。
在太阳下,几块白云在雪峰间投下云影,就像白缎上绣了几朵银灰色的暗花。
七月的天山课文原文
七月的天山课文原文:七月的新疆,最理想的是骑马上天山。
进入天山,戈壁滩上的炎暑被远远地抛在后边,迎面送来的雪山寒气,会使你感到像秋天似的凉爽。
蓝天衬着高耸的巨大的雪峰,太阳下,雪峰间的云影就像白缎上绣了几朵银灰色的花。
融化的雪水,从高悬的山涧、从峭壁断崖上飞泻下来,像千百条闪耀的银链,在山脚下汇成冲激的溪流,浪花往上抛,形成千万朵盛开的白莲。
每到水势缓慢的洄水涡,都有鱼儿在欢快地跳跃。
这个时候,饮马溪边,你骑在马上,可以俯视阳光透射到的清澈的水底,在五彩斑斓的溪水和石子之间,鱼群闪闪的鳞光映着雪水清流,给寂静的天山增添了无限的生机。
再往里走,天山显得越来越美。
沿着白皑皑群峰的雪线以下,是蜿蜒无尽的翠绿的原始森林,密密的塔松像撑开的巨伞,重重叠叠的枝丫,漏下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
骑马穿行林中,只听见马蹄溅起漫流在岩石上的水声,使密林显得更加幽静。
走进天山深处,山色逐渐变得柔嫩,山形也逐渐变得柔美。
这里溪流缓慢,萦绕着每一个山脚。
在轻轻荡漾着的溪流的两岸,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五彩缤纷,像织不完的`锦缎那么绵延,像天边的霞光那么耀眼,像高空的彩虹那么绚烂。
马走在花海中,显得格外矫健;人浮在花海上,显得格外精神。
在马上你用不着离鞍,只要稍一伸手就可以捧到满怀心爱的鲜花。
虽然天山这时并不是春天,但是有哪一个春天的花园能比得过这时天山的无边繁花呢?作者简介:碧野:(1916-2008),原名黄潮洋,1916年2月出生,广东大埔人。
现代作家,散文家。
他曾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成都分会理事,莽原出版社总编辑,曾在晋冀鲁豫边区北方大学艺术学院、华北大学文艺学院任教。
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央文学研究所创作员,中国作协第三、四届理事和湖北分会副主席。
碧野作品以歌唱英雄的时代为主调,充满了对新生活的希望和祝福。
比喻、对仗、排比、拟人是碧野常用的修辞手段,借此来创造富有节奏感的艺术境界。
著有散文集《在哈萨克牧场》、《情满青山》、《月亮湖》和《碧野散文选》等。
四年级语文下册《七月的天山》教案(板书、反思)
《七月的天山》教学反思《七月的天山》是四年级上册语文课本中的一篇略读课文,它文字优美,脉络清晰,记叙了作者七月骑马上天山所看到的美丽的自然风光。
作者紧扣七月天山景物的特点,为我们展现了美丽的寂静而又充满生机的天山,文章遣词造句严谨,诗化的语言耐人寻味,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天山美景的热爱与赞美。
反思这一课的教学,我力求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创造性地学,以学生自学、合作学习为主,强调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我认为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在这节课中得到了体现。
具体表现如下:1、注重讲读训练,达到从感悟到积累本节课的设计紧扣新课程的观念,注重创设宽松和谐的自主学习氛围,在教学中予以学生充分读书的时间和空间,采用多种形式的读,把读放在首位,让学生把课文从读正确——流利——有感情。
并使学生在读中掌握课文内容,在读中感悟人们的快乐、喜悦和自豪的心情,从而增强了民族的自尊心和自豪感,达到对语言的感知,感悟和积累。
2、强化语言积累,凸出课堂语文味本文篇幅短,却把天山的美丽、神奇形象地再现出来,让人仿佛身临其境,欣赏这美丽的天山。
背诵是积累的好方法,所以在教学中,让学生把自己喜欢的优美词句摘抄下来,并熟读成诵,从中体会比喻、拟人手法的好处,全面积累语言。
在理解课文时,充分的培养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让学生学以致用,适时的强化了学生语言的积累和运用,发展了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凸显语文课堂的语文味。
3、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在教学中,让学生用自学讨论法去读书、思考、讨论,解决问题,并注意保护学生的发现,相信学生,尊重学生,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应用所学知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并进而构建新的知识。
4、把课堂还给学生,尊重学习体验这节课是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的,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相互沟通,师生共同分享彼此的知识情感、经验,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差异。
四年级语文下册《七月的天山》教学设计_1
四年级语文下册《七月的天山》教学设计四年级语文下册《七月的天山》教学设计1教材内容分析:《七月的天山》是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组的一篇略读课文,还是一篇写景物的记叙文。
课文记叙了作者七月骑马上天山所看到的美丽的自然风光,表达了作者对天山美景的热爱和热爱之情。
本组课文描写祖国的大好河山,多姿多彩。
本课教学适宜扶放结合,让学生自主阅读,自读自悟。
通过自读、品读、美读、想象,体会作者对天山美景的热爱之情,同时感悟__优美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课文的写作思路是:先总述七月的天山是游人最理想的地方;接着分述了作者骑马上天山所看到的雪峰、溪流、原始森林和遍地的野花的`奇异美景;最后作者抒发了对天山美景的赞美之情。
教学目标:1.会认“缎、涧”等8个生字,正确读记词语。
2.能正确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描写了那些景物,它们有什特点?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意思,感受优美词句并积累。
4.学习抓住景物特点,按照一定的表达顺序写景状物的方法。
5.能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的美景,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美丽富饶的大好河山的感情教学重点、难点:能说出天山景物的特点,能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的美景,从中感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课时:一课时课前准备:1.布置学生做课前预习.2.分配好上课学生的任务.教学过程:一、师谈话导入课1.江南的山水、溶洞真是奇妙无比,引人入胜。
北国的天山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那就让我们随同作者碧野一同走进天山去游一游吧!2.板书课题《七月的天山》,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作者笔下的天山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2.再读课文,检查生字认读。
用大屏幕出示字词,指名认读。
3.默读课文,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在文中找出有关地点变换的句子。
4.课文主要描写的哪些景物?三、合作探究,披文入情1.分配学习任务第一组学习骑马上天山第二组学习天山途中第三组学习天山深处2.小组交流、汇报出示:七月,骑马上天山,“我”——第一小组可以根据课文内容回答。
《七月的天山》课文
《七月的天山》课文
七月的新疆,最理想的是骑马上天山。
进入天山,戈壁滩上的炎暑就远远地被撇在后边,迎面送来的雪山寒气,立刻会使你感到像秋天似的凉爽。
天山融化的雪水,从高悬的山涧、从峭壁断崖上飞泻下来,像千百条闪耀的银链。
这飞泻下来的雪水,在山脚汇成冲激的溪流,浪花往上抛,形成千万朵盛开的白莲。
可是每到水势缓慢的洄水涡,却有鱼儿在跳跃。
当这个时候,饮马溪边,你坐在马鞍上,就可以俯视那阳光透射到的清澈的水底,在五彩斑斓的水石间,鱼群闪闪的磷光映着雪水清流,给寂静的天山添上了无限的生机。
再往里走,天山越来越优美,沿着白皑皑群峰的雪线以下,是蜿蜒无尽的翠绿的原始森林,密密的塔松像撑天的巨伞,重重叠叠的枝丫,只漏下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骑马空行林中,只听见马蹄溅起漫流在岩石上的水声,增添了密林的幽静。
在这林海深处,连鸟雀也很少飞来,只偶然能听到远处的几声鸟鸣。
但是这里有时也会遇上成群的野羊、草鹿、野牛和野骆驼。
如果说进到天山就是像到了秋天,那么再往里走就像是春天了。
满山都是高过马头的野花,红、黄、蓝、白、紫,五彩缤纷,像织不完的丝锦那么绵延,像天边的彩霞那么耀眼,像高空的长虹那么绚烂。
马走在花海中,显得格外矫健,人浮在花海上,也显得格外精神。
在马上你用不着离鞍,只要一伸手就可以捧到你心爱的大鲜花。
虽然天山这时并不是春天,但是有哪一个春天的花园能比得过这时天
山的无边繁花呢?。
七月的天山教案(优秀4篇)
七月的天山教案(优秀4篇)七月的天山教案篇一内容简介:《七月的天山》是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组的一篇略读课文。
本组课文描写祖国的大好河山,多姿多彩。
本课教学宜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自读自悟。
通过自读、品读、美读、想象,体会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同时感悟文章优美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教学目标1.认识8个生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联系上下文读懂词句、积累语言。
3.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夏天独特的美景,受到美的熏陶和情的感染。
课前准备制作介绍天山美景的多幅图片及相应文字的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一、课前感悟1、师:在上课之前,老师先送你们一份礼物,希望你们在欣赏这份礼物的时候仔细观察,用心感受。
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2、欣赏天山美景(图片配音乐:新疆好)二、悟中体味师:课前,我们一起欣赏了美丽的天山风景图,你有什么感受?生1:美!师:一个简单的美字却概括出了天山的特点。
生2:我仿佛置身于天山之中。
师:用流畅的语言说出了自己的感受。
生3:真是美不胜收!师:你的词汇真丰富,不但理解了这个词语的意思,还学会了恰如其分地运用它,不简单。
三、回顾单元训练重点1、寻找本单元课文的共同特点:师:同学们,时间过得可真快!我们第一单元的课文马上就要学完了,请同学们想一想,本单元的文章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是什么?生:本单元的课文都是写景的(以写景为主)师:这节课,就让我们一块儿来学习本单元的最后一篇写景的文章,它就是七月的天山(板书,齐读课题)师:不知道同学们有没有注意到,我们中、高年级的语文教材有一个特点,那就是每个单元都有一个训练的重点,请同学们回顾一下,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什么?生:阅读下面的课文,与作者做一次愉快的旅行,去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去体会作者对山山水水的热爱之情,并体会作者是怎样用优美词句表达情意的。
师:请同学们一起来看大屏幕(齐读单元训练重点),大家尤其要注意老师用红色标出的这句话。
《七月的天山》教学设计范文(通用8篇)
《七月的天山》教学设计《七月的天山》教学设计范文(通用8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七月的天山》教学设计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七月的天山》教学设计篇1课文分析:天山是我国西北边疆的一条大山脉,连绵几千里,横亘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之间,把广阔的新疆分为南北两半。
天山终年积雪,盛夏,戈壁滩上虽然炎暑逼人,但一进入天山,便凉爽宜人,则是另一番天地了。
作者用抒情的笔调,浓墨重彩描绘了天山夏天的奇异风光。
这里的夏天有着秋天般的凉爽,春天般的魅力。
作者正是抓住了天山的地方特色,写出了独具丰韵的天山之夏。
作者用移步换景的方法展示了天山景物三个不同的方面,重点从天山的水、树、花三个方面展示了天山的景物。
整篇文章的字里行间流淌着大自然的美,洋溢着作者的赞美之情。
知识与能力:1、认识生字新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意思,感受优美词句并积累。
过程与方法:搜集资料、思考交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北国天山的美景,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能说出天山景物的特点,能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的美景从中感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唐代大诗人李白有诗云:“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诗人笔下的“天山”令人神往。
那就让我们随同《七月的天山》的作者碧野一同走进天山里去看一看、游一游吧!(二)出示课题,明确学习任务1、读课题,学生利用资料介绍天山2、解题,了解作者:《七月的天山》是一篇以描写山川景物为主要内容的游记散文,选自于《天山景物记》,作者碧野。
(简介作者)“阅读课文,想想文中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物,它们有什么特点。
如果有兴趣,还可以把自己喜欢的优美语句摘抄下来。
”(三)根据“阅读提示”速读全文,理清全文所记叙的游览顺序,引导理解内容1、学生根据提示自读课文;2、引导阅读:(1)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让学生找出地点变换的句子。
七月的天山课文 《七月的天山》课文
七月的天山课文《七月的天山》课文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七月的天山课文4 七月的天山七月的新疆,最理想的就是骑马上天山。
进入天山,戈壁滩上的炎暑就被远远地抛在后边,迎面送来的雪山寒气,会使您感到像秋天似的凉爽。
蓝天衬着高耸的巨大的雪峰,太阳下,雪峰间的云影就像白缎上绣了几朵银灰色的花。
融化的雪水,从高悬的山涧、从峭壁断崖上飞泻下来,像千百条闪耀的银链,在山脚下汇成冲激的溪流,浪花往上抛,形成千万朵盛开的白莲。
每到水势缓慢的洄水涡,都有鱼儿在欢快地跳跃。
这个时候,饮马溪边,您骑在马上,可以俯视阳光透射到的清澈的水底,在五彩斑斓的溪水与石子之间,鱼群闪闪的磷光映着雪水清流,给寂静的天山增添了无限的生机。
再往里走,天山显得越来越美。
沿着白皑皑群峰的雪线以下,就是蜿蜒无尽的翠绿的原始森林,密密的塔松像撑开的巨伞,重重叠叠的枝桠,漏下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
骑马穿行林中,只听见马蹄溅起漫流在岩石上的水声,使密林显得更加的幽静。
走进天山深处,山色逐渐变得柔嫩,山形也逐渐变得柔美。
这里溪流缓慢,萦绕着每一个山脚。
在轻轻荡漾着的溪流的两岸,满就是高过马头的野花,五彩缤纷,像织不完的锦缎那么绵延,像天边的霞光那么耀眼,像高空的彩虹那么绚烂。
马走在花海中,显得格外矫健;人浮在花海上,显得格外精神。
在马上您用不着离鞍,只要稍一伸手就可以捧到满怀心爱的鲜花。
虽然天山这时并不就是春天,但就是有哪一个春天的花园能比得过这时天山的无边繁花呢?〖老百晓已完成校对〗3* 七月的天山朋友,您到过天山不?天山就是我国西北边疆的一条大山脉,连绵几千里,横亘在准噶尔盆地与塔里木盆地之间,把广阔的新疆分为南北两半。
七月间,新疆的戈壁滩炎暑逼人,这时最理想的就是骑马上天山。
进入天山,戈壁滩上的炎暑就被远远地撇在后边,迎面送来的雪山的寒气,会使您感到像秋天似的凉爽。
蓝天衬着高高矗立的巨大的雪峰。
在太阳下,几块白云在雪峰间投下云影,就像白缎上绣了几朵银灰色的暗花。
《七月的天山》详细教学设计和反思
《七月的天山》详细教学设计和反思《七月的天山》详细教学设计和反思《七月的天山》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一组课文的第一篇略读课文。
人教版教材从三年级上学期起,开始出现略读课,形成了与精读课并重的基本课型。
教学《七月的天山》,必须兼顾到略读课文的教学特点。
一、美美地读(12分钟左右)第一遍为朗读,要求读通读顺,读得流畅自然。
说一说七月的天山给我们总的印象。
第二遍为默读,要求读出线索来。
课文开头说“骑马上天山”,二三四自然段均有关于“骑马上天山”的表述,这是明显的一条线索。
划出表示课文明线的句子,然后读起来,读中理解段落的两层次构成(但不予深究)。
另一条线索是隐伏的线索,课文在二三四自然段都写到了“水”,寻读这些写水的句子,体会这条隐伏的线索。
第三遍为默读,读中想象画面,拉出教学线条:第二自然段侧重写水,第三自然段写树,第四五自然段侧重写花。
二、美美地品(12分钟左右)1.开展美点寻踪活动:这篇课文充满了“美”。
请同学们默读自己最感兴趣的部分,用课文“美在……”这样的句式说话。
2.同学们自由发言。
3.综合同学们的发言,教师小结:课文的写景之美:水之美、树之美、花之美,动静结合之美,景物色彩之美……课文的意境之美:在绚丽多彩的景物中,诗人骑马游天山,也成了天山美景的一部分,这是意境之美。
课文的情景交融之美:作者的情,表现在临溪观水之际,雪水飞泻,涡流洄漩,鱼群清流,生机无限;作者的情,表现在打马穿林之时,翠林蜿蜒,重重叠叠,那么幽静;作者的情,表现在走马观花之中,花海无边,五彩缤纷,满心喜悦。
这些景中饱含着作者的喜悦、热爱与赞美,情景交融,十分动人。
课文的线条之美:首先是写作线索明晰,“骑马游天山”和“天山溪流”贯穿全文;其次是游踪清晰,移步换景,“进入天山”“再往里走”和“天山深处”交待得清清楚楚。
三、美美地记(16分钟左右)1.出示、比较几个比喻句:①太阳下,雪峰的云影就像白缎上绣了几朵银灰色的花。
②融化的雪水,从高悬的山涧、从峭壁断崖上飞泻下来,像千百条闪耀的银链。
四年级《七月的天山》说课稿
四年级《七月的天山》说课稿一、领悟教材,确定目标(说教学目标)《七月的天山》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一组以感受大自然的美为专题的一篇略读课文。
“课标”关于这一组阅读教学目标的要求是指导学生反复诵读、品味,激发美感,感受语言的魅力。
对于精彩的语段,要熟读成诵,积累优美的词句。
这篇课文讲诉了绵延几千里,坐落塔里木盆地和准葛尔盆地之间,把宽广的***分成南北两半的天山。
天山终年积雪,盛夏,戈壁滩上虽然炎暑四射,但一步入天山,便炎热宜人,则就是另一番天地。
作者用移步换景的方法展现了天山景物三个相同的方面。
一从低至高、由离及近,运用形象的比喻,依次描写了天山的雪峰、雪水、溪流。
二就是描写了天山密林清幽的美景:茂盛的森林、枯叶的日影和马蹄飞溅起至的水声相映成趣。
三就是描写天山深处的美景:山色爽滑、山形妩媚,重点写下了五彩缤纷的野花,溪流两岸,满地鲜花,有如步入春天的花园。
这篇课文重点从水、一棵、花三方面展现了天山的景物。
自学这篇课文,通过对美文的背诵,体会天山之美,受美的熏陶,同时累积迷人词句,减少文化底蕴。
依据年段目标及本单元教材的要求,结合学生的特点,对于本课的教学,我拟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重新认识本课生字新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够联系上下文,认知词句意思,体会并累积迷人词句。
4、领略北国天山的美景,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本课的教学重点就是:通过生活体验和联系上下文认知词句的意思,累积迷人词句。
教学难点就是:从字里行间领略北国天山的美景,培育学生爱好小自然的思想感情。
二、生为主体,指导学法(说教学方法)根据这篇课文的特点,使用“念为基础,念中体悟”的教学方法,课堂上书声琅琅,读议融合,互动交流,真正奏响“念”这一主旋律,切实落实《语文课程标准》的建议:必须使学生充份地念,大二中整体认知,大二中有所体悟,大二中培育语感,大二中受美的情感的熏陶,并使语文素养与人文素养的教育融为一体。
《七月的天山》
《七月的天山》
七月的新疆,最理想的是骑马上天山。
进入天山,戈壁滩上的炎暑被远远地被抛在后边,迎面送来的雪山寒气,立刻会使你感到像秋天似的凉爽。
蓝天衬着高耸的巨大的雪峰,太阳下,雪峰间的云影就像白缎上绣了几朵银灰色的花。
融化的雪水,从高悬的山涧、从峭壁断崖上飞泻下来,像千百条闪耀的银链,在山脚汇成冲激的溪流,浪花往上抛,形成千万朵盛开的白莲。
每到水势缓慢的洄水涡,却有鱼儿在跳跃。
这个时候,饮马溪边,你骑在马上,可以俯视阳光透射到的清澈的水底,在五彩斑斓的溪水和石子之间,鱼群闪闪的磷光映着雪水清流,给寂静的天山添上了无限的生机。
再往里走,天山显得越来越优美。
沿着白皑皑群峰的雪线以下,是蜿蜒无尽的翠绿的原始森林,密密的塔松像撑天的巨伞,重重叠叠的枝丫,漏下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
骑马穿行林中,只听见马蹄溅起漫流在岩石上的水声,使密林显得更加幽静。
走进天山深处,山色逐渐变得柔嫩,山形也逐渐变得柔美。
这里溪水缓慢,萦绕着每一个山脚。
在轻轻荡漾着的溪水的两岸,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五彩缤纷,像织不完的锦锻那么绵延,像天边的彩霞那么耀眼,像高空的彩虹那么绚烂。
马走在花海中,显得格外矫健,人浮在花海上,也显得格外精神。
在马上你用不着离鞍,只要稍一伸手就可以捧到满怀心爱的鲜花。
虽然天山这时并不是春天,但是有哪一个春天的花园能比得过这时天山的无边繁花呢?。
《七月的天山》教学反思_2
《七月的天山》教学反思《七月的天山》教学反思1今天的语文课上,我教学了《七月的天山》这篇略读课文。
我先让学生通过自由读的方式整体感知了课文,接着,我又让他们找出自己最感兴趣的部分,看看那部分写了什么景物,有什么特点。
学生经过十几分钟的思考、讨论,看来都有了结果。
于是,我就组织全班交流。
可在交流的过程中,我发现学生的积极性不高,回答问题的准确度也差。
课下,我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是哪出了差错导致课上的这么不顺利?我思考可能是因为我首先忽略了学生的学习需求。
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有主见的个体,他们在阅读同一篇__的时候产生的感受是不相同的,如何让获得不同感受的学生都产生强烈的表达欲望就是教师需要动脑筋的了。
《七月的天山》这篇略读课文所描绘的景色非常美,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一定或多或少的感受到了天山的美,所以,我应该从这个角度提出问题,那样,学生们都会有话可说,有话愿说。
而最初,我只是为了解决导读中的问题,进行发问,学生对此毫无兴趣可言,因此造成了尴尬局面。
我想,我的问题可以改为:读了课文,天山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是哪些描写使天山给你留下了这样的印象?读出来。
结合着读课文,学生也轻松的感受到了天山的美,同时训练了朗读。
《七月的天山》教学反思2本课时经过实际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本节课我采用变序教学的方式,在学生纵向思维的基础上,实现思维的回流,降低了学生理解的难点,所有学生都能熟练地复述故事,采用变序教学的方式,充分尊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效地提高了教学的效率,预期的教学目标基本得以实现;通过本课时的教学,学生的语汇积累量得到进一步增多,朗读能力和词句运用能力进一步增强。
我精心设计的《七月的天山》一课教学设计可谓独出心裁,在体现新课程理念上具有典型性。
变序教学方式的采用,为学生提供了更为自主化的学习环境,师生、生生共同探索、研究,使课堂变为一个一体化的学习空间,学生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是积极的、主动的、自发的,整个学习的过程变成了学生主体的需要,教与学真正成了互动、统一的整体;变序教学有效地降低了学生的学习难度,思维的回流使学生思维的抽象化变成一个自然、渐进的过程,整个教学过程,每个学生的思维都处于活跃状态,都在发生着悄无声息的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移步换景(水
树
花)
蓝天衬着高耸的巨大的雪峰,太阳下,雪峰 雪峰 间的云彩就像白缎上绣了几朵银灰色的花。
雪水 融化的雪水,从高悬的山涧,从峭壁断崖上 飞泻下来,像千百条闪耀的银链,在山脚下汇成 溪流 冲激的溪流,浪花往上抛,形成千万朵盛开的白 莲。
再往里走
白雪皑皑
翠绿的原始森林
天山深处
马走在花海中,显得格外矫健; 人浮在花海上,显得格外精神。
自学提示
1.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作者是按 什么顺序来写天山的景物的?画出最能体 现文章顺序的语句。 2.文中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物,它们 有什么特点?带着你的感受读一Fra bibliotek。过渡句
进入天山,戈壁滩上的炎暑被远远地抛 在后边,……会使你感到像秋天似的凉爽。 再往里走,天山显得越来越美。 走进天山深处,山色逐渐变得柔嫩,山 形也逐渐变得柔美。
七月的天山
• 学法: • 1.感受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 • 2.理清作者的写作顺序、感受作者运用比喻、 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衬托的表现手法及准 确、巧妙地用词对景物进行具体描写的方法, •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生动的描写中想象画 面。 • 4.积累优美的词句、片段
天山简介
天山在我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部,终年积雪, 多冰川,全长2400多千米,总面积25万平方千米, 是亚洲最大山系之一,山地平均海拔高度4000米左 右,把广阔的新疆分为南北两半。天山是我国西北 边疆的一条大山脉,连绵几千里,横亘塔里木盆地 和准格尔盆地之间,把广阔的新疆分为南北两半。 因终年积雪,盛夏,戈壁滩上虽然炎暑逼人,人一 进入天山,便凉爽宜人,完全是另一番天地。
虽然天山这时并不是春天,但是有 哪一个春天的花园能比得过这时天山的 无边繁花呢?
阅读链接:
语文主题丛书第一册《天山景物记 》节选,把自己喜欢的句段画一画,反 复读一读,用心感受北国天山的迷人风 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