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瑞昌一中2018届高三语文模拟试卷2 含解析

合集下载

2018年高考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试卷及答案

2018年高考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试卷及答案

2018届高三第二次诊断性考试语文试卷本试卷10页,22小题,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和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題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答主观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題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花鸟画,是中国画中最富于民族文化特性的表现门类之一,千百年来,一直在民族文化所赋予它的原动力的推动下发展着,不断深化其精神内蕴。

它一方面不断充实自身以适应新时代的审美要求,另一方面又在潜移默化地塑造和陶冶人们的审美情趣。

花鸟画的民族文化原动力,是以花鸟拟人、表情的寓意性。

《芥子园画谱》有载:“古诗人比兴,多取鸟兽草木。

而草虫之微细,亦加窝意焉。

”花鸟画在演变和发展过程中,也伴随着中华文明的进程,通过主观的诗性和文学性审美方式抒情达意、托物言志,形象性地展现着中国人的宇宙观和自然观。

我们的先民曾将自然中的花鸟变幻为图腾,表达对大自然的原始崇拜。

原始社会,人们常把某种动物、植物或非生物等,视为自己的亲属、祖先或保护神。

图腾实际是一种被人格化的崇拜对象。

人们相信它们有一种超自然力,会保护自己,并且还可以获得它们的力量和技能,让族群不断繁衍壮大。

虽然图腾信仰在历史发展中逐渐模糊,但并未完全销声匿迹,它逐渐演化为民俗文化的一部分,让生活充满文化窝意。

这种文化寓意也影响着花鸟画的发展,甚至呈现为某种圭臬,不断被程式化和重复表现。

如花鸟画中常见的石榴、蝙蝠、葫芦等,是人们喜闻乐见的题材,具有“多子多福”“福禄”等吉祥寓意。

作为一种寄情于天地万物的艺术,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是中国花鸟文化的精髓。

画家通过隐喻、象征、谐音等艺术手法寄托生活中聚积的情感和美好感望,并假以笔墨的独特性,达到自然栽体、个性笔墨、意境意趣的统一。

2018届高三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及答案

2018届高三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及答案

2018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的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古来就十分重视天人关系,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关注天人关系的观念在中国古代社会有广泛深刻的影响。

汉初名臣晁错在一篇上奏皇帝的文书中发表了有关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见,其中说:让德政普及,使得天上的飞鸟、地下的水虫草木等都为其蒙被,然后才能使得“阴阳调”“风雨时”,维持良好的生态秩序。

这种试图以人为因素影响“天”的意志的主张,其实体现了比较开明的生态意识。

汉宣帝时,御史大夫魏相上书引述《明堂月令》的内容,主张顺应阴阳四时执政。

他说:执政者的行为“奉顺阴阳”,则“风雨时节,寒暑调和”,五谷丰登。

所谓“风雨时节”,是汉代民间对理想生态的习惯表达形式。

汉代铜镜铭文中常见“风雨时节五谷熟”“风雨时节五谷成”等文句,都表达了同样的社会愿望。

中国古代生态保护意识较早成熟,正与农耕生活对自然生态条件的高度依赖有关。

这种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的理念,本身就具有科学意义。

中国早期的农学和医学,正是在这样的思想基础上得以发达的。

在反映中国古代生态保护意识的种种文化遗存中,如果剥去神秘主义的外壳,可以发现其科学思想的内核。

《孟子·告子上》说,齐国都城临淄附近的牛山曾经草木茂美,但因为位于都市的近郊,人们随意砍伐,还能够茂美吗?当得到雨露的润泽,又会生长新芽嫩枝,然而在这里放牧牛羊,就又变得光秃秃的了。

所以说,得到滋养,万物都会生长;失去滋养,万物都会消亡。

孟子富有哲理的名言“苟得其养,无物不长;苟失其养,无物不消”,包含着生态平衡的思想。

江西省2018届高三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

江西省2018届高三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

江西省2018届高三年级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考试结束后,上交答题卡。

★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上。

2.答题时使用0.5毫米的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这里尝试概括三种主要的古文论研究方法,即“史”、“论”和“释”。

“史”的做法,是百年来成就蔚为壮观的事业。

郭绍虞、朱东润等前辈学人汇辑和整理大量的思想资料,搭建了历史性的基本框架。

从主导叙事来看,“史”的做法多以文学独立、形式变迁和思想进化的指导思想为内在红线,显现出浓厚的进化论和目的论色彩。

对观念史及其链条进行理论上的批判是容易的,当然,还可以为“史”的做法作辩护,比如强调古文论的研究主要在于考订事实,相关研究不过是还原存在过的思想事实。

为了克服所谓主体倾向和历史偏见,还原法甚至扔掉“史”的帽子,而大力以实证、客观为号召,不过其结果往往走向“材料崇拜”,也带来一厢情愿的“移情”特点。

和那种追踪古典文学作品作者原意的主张一样,这种以“重现过去”、将“过去”从“现在”中解放出来的历史主义强调必须设身处地,体察古人的内心世界,竭力排除当代主体必然之定见。

如果从“史”的做法挣脱开抽身而去,不满足于将古文论视为一劳永逸地纯化和固定的“观念”目录,则“论”的做法可能是一条出路。

所谓“论”的做法,主要是指立足于当代基点而把历代诸多古文论文本置放在一个共时平面上展开,对其间总体结构和内在脉络进行逻辑的和整体的把握。

江西省重点中学协作体2018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江西省重点中学协作体2018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江西省重点中学协作体2018 届高三第二次联考一、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小面的文字,达成以下小题中国哲学的一般特点①中国哲学主若是一种生活哲学,一种人间哲学,一种为个人学习、生活和工作供给指导的哲学。

②在区分个人领域和公共领域方面,中国哲学向来没有做好。

人的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依照的准则是不同的。

前者是人伦关系,后者法理关系。

中国古代哲学要人们在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中依照同一法例,视君臣如“父子”,视官员为“父亲母亲官”,视百姓为“子民”。

是一种重要的知识限制。

这种知识限制在今日仍旧影响着中国人的学习、生活和工作。

③在以自由原则主若是思想自由和个体自由原则为前提的哲学系统中,中国传统哲学是被排挤在外的。

但是,从社会治理的角度来看,中国传统哲学仍旧不失为一种独到的且有自己合用性或有效性的公共哲学。

这种哲学对宇宙、自然人伦、社会关系、生计和生命的思虑,有其独到的价值和魅力,自成一个相对完好的体系。

在中国哲学思想指导下培养和发展起来的中国文官制度,对办理权益和权益的关系,解决有才能者的出路,实现其政治与社会志向,保持社会层级或阶层的流动性、有序性和公正性,保护社会稳固,以前起过决定性的作用。

在漫长的中国封建君主政治中,相对开通的君主系统和完好开放的文官制度,是几千年中华文明的保持和连续,并且促成其不停改进、发展和进步的重要制度因素。

④在社会治理模式的设计中,中国哲学指导下的家庭、社会和国家一体性和齐备性模式,在前现代社会向来拥有高度的有效性和可连续性。

自然,跟着现代性的自由原则的被认可,跟着现代法权看法的确定,家庭、社会和国家的一体性和完备性模式已经遇到宽泛怀疑。

市场经济看法的确定,其实是个体法权作为调整全部社会关系的现代法治系统的成立。

现代法治系统的中心思想是现代契约理论,家庭、社会和国家,或许公民、公民社会和国家,都不过那个系统中相对独立的一个个环节,形成一种有着不同社会功能和权益、责任、义务的社会主体。

江西省南昌市2018届高三第二次模拟测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江西省南昌市2018届高三第二次模拟测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②荷花图映衬出韩闻轩高超的画技,烘托了人物形 象。(1分)
③荷花出淤泥而不染,象征着主人公韩闻轩虽深陷 生活泥淖、却用生命追求艺术的个性与人生经历, 引发读者对小说主题的思考。(2分)
文学类文本阅读
6.同样欣赏荷花的品格,但陶章甫与年启庚对待韩闻轩的 态度却迥然不同。请谈谈你的理解以及从中得到的启示。 (6分)
(2)社会因素:(2分)①适度地提高收入 水平,并建立公平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② 政府官员做到廉洁从政并提高公共治理水平。
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建宁二年,朝廷大肆诛杀钩党之人。诏书下达,紧急缉捕 范滂等人。督邮吴导到县,手捧诏书,(把自己)关在传 舍中,伏床哭泣。范滂听说这件事后,说:“(这)一定 是因为我呀!”当即赶到县狱。县令郭揖十分吃惊,走出 官衙,丢下官印,拉着范滂要和他一起逃走,范滂说: “我死了灾祸就可以平息了,怎么敢因为我的罪名连累您, 又使得我的老母流离他乡呢!”范母前来和滂诀别,范滂 告诉母亲:“我跟随先父去黄泉,是死得其所。只是希望 母亲大人割舍这难以割舍的恩情,不要再增添悲伤了。” 他的母亲说:“你现在可以和李膺、杜密齐名了,死了又 有什么遗憾呢!已经有了美好的名声,又要追求长寿, (这样的好事)能够同时得到吗?”范滂跪下来接受母亲 的教诲,再三拜别而去。经过的人听见了,没有人不被感 动得流泪。这一年,范滂三十三岁。
Company
LOGO
2018年5月23日 高映东
序图:王钧林、蒋捷
论述类文本阅读
论述类文本阅读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分析了圣人家风形成的不同路径,突出强调了母教
在其中的核心作用。【错在“强调了母教在其中的核心作 用”,母教对圣人家风的形成固然十分重要,但原文并无 关于其“核心作用”的表述,原文文字为“他们的家教, 一半出自母教”。】 B.文章概括了圣人家风的鲜明特征,并对其形成条件进行 了实事求是的分析。 C.文章对家学、家教、家风三者的关系有十分精到的剖析, 体现了辩证思维的特点。 D.文章强调圣人家风的示范意义,体现了作者继承传统、 服务现实的自觉意识。

【全国市级联考word版】江西省南昌市2018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全国市级联考word版】江西省南昌市2018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NCS20180607项目第二次模拟测试卷语文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答题时,请将答案直接写在答题卷相应的位置上。

第I卷阅读题(7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儒家几位圣人有一项重要的贡献,那就是他们对尧舜以来优良家学、家教、家风的传承、弘扬与创新发展,形成了圣人家风。

孔子、颜子、曾子、盂子拥有最优秀的家教。

他们的家教,一半出自母教:孔子、孟子自幼丧父,靠母亲抚养、教育成人。

孔母、孟母是母教的典范。

这两位伟大的母亲先后独自承担起家教的重任,上承邹鲁家教优良传统,下启邹鲁孔、颜、曾、孟四氏家风,其母仪千古的风范令人赞叹不已。

孔子、孟子仰承母教而成长。

待到他们成家生子以后,必对慈母的家教有着强烈、深刻、鲜活的记忆,必将慈母的家教发扬光大于门庭之内,再结合他们的家教理念而予以创新发展,这就形成了孔孟二氏家风。

颜子、曾子因为父亲健在长寿,不走孔孟家风形成之路;他们二人情况类似,都是父子同入孔门学习,直接受孔子的教诲和影响而形成各自的家风。

颜子、曾子是一代更比一代强的后起之秀,他们对于各自家风的贡献自然更大一些。

孔子、颜子、曾子、孟子培育的家风,可以称为圣人家风。

但是,圣人家风不以富与贵的家境为基础,不是高不可攀,而是来自于普通的家庭。

孔子、孟子出身于单亲家庭,孤儿寡母,虽然生活困苦,但拥有了良好的母教和家风,也有机会“下学而上达”,出类拔萃,成为优异人才。

待到孔子、孟子成贤成圣,光大门楣,他们的家风就直接转换成了圣人家风。

孔、颜、曾、孟四氏圣人家风,由家学、家教而形成,极高明而道中庸,具有领先性和示范性的特点。

就其极高明而言,孔子、顔子、曾子、盂子奠定的家风,形成了家学、家教、家风的完整序列,家风以家教为基础,家教以家学为根底,成为后世孔、颜、曾、孟四氏后裔以及历朝历代名门望族效法的家风范式。

就其道中庸而言,家风必由家教而形成,家教却不必来自家学。

江西重点中学2018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图片版)

江西重点中学2018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图片版)

十校联盟语文答案1.C【解析】A “儒家文化的‘内圣外王’的治世理念”说法错误,原文“以儒家文化为主体的传统知识分子素来强调‘内圣外王’的治世理念……”,并未说“内圣外王”是儒家文化。

另外“中国知识分子”与“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略有不同。

B “将家国情怀与人生追求熔融合一,便可实现人生价值”说法过于绝对。

D “不应追求个人利益”错,原文“知识分子不应单纯追求个人利益”2.C【解析】钱学森、邓稼先的先进事迹证明的是国家建设和国家治理的现代化需要知识分子发扬甘于奉献、敢于担当、善于作为的时代精神。

3.D【解析】“现代知识分子的职业精神将逐渐取代传统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错误,原文“传统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逐渐内化为现代知识分子的职业精神”,内化而不是取代。

4.D【解析】A“主人公都遭奸臣陷害”有误,黎嘉本人并未遭奸人陷害,而是因为将军遇害,他也跟着遭了殃。

B.“准备和黎嘉一起隐姓埋名”有误,原文说的是准备让黎嘉一个人隐姓埋名,两名解差回去交差时撒谎说他已经被山石埋了。

C.黎嘉自杀的原因除了无法驰骋疆场,还有娘去世了。

5.(5分)①宅心仁厚。

如:听到要谋害自己的解差提及“家人”便不再追究,放其一马。

②至情至孝。

如:听到“家人”一词,心头为之一震;押解路上为母亲备置治病草药。

③为人耿直。

如:不喜与玩弄手段的奸臣贼子为伍,受连累被发配远地。

④忠勇报国。

如:即使被发配,也一心记挂保家卫国,杀胡虏。

⑤武艺高强(果敢侠义)。

如:遇到突袭,想也不想飞脚踢开;山体崩塌时踢开胖解差,救其性命。

(每点2分,要点、分析各1分;答出三点得5分。

)6.(6分)①胖瘦解差要谋害黎嘉时,黎嘉反应及时,在他们动手时本能反应踢翻二人。

②途经幽深峡谷,遭狂风暴雨袭击,黎嘉贴着峭壁听到山体塌方的动静,三人就此躲过一劫。

③黎嘉自杀后,耳朵动了一下,似乎听到母亲对自己的召唤。

(每点2分)7.C【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和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江西省2018届高三毕业班新课程教学质量监测语文试题 扫描版含答案

江西省2018届高三毕业班新课程教学质量监测语文试题 扫描版含答案

2018年质量监测语文试题参考答案一、(35分)(一)(9分)1.A(B项,原文中并无《国语》认为君、父、师“地位同等重要”的表述;C项,原文只强调教师教人懂得礼法,并未说经由教师来执行礼法;D项,“先秦诸子在其他问题上观点都相互冲突”的说法扩大了范围。

)2. B(应为“‘点’为荀子的言论,‘面’则为其他诸家的言论”。

)3.C(“一定是人人尊重教师”说得过于绝对。

)(二)(14分)4.D(“总领全文”的作用是对下文内容的概括、总起,文章开头句没有对下文内容的“概括”,只是起了“总起”作用。

)5.作用:①总结上文由社稷坛而联想到的众多内容;(1分)②既照应标题,又和首段前后呼应,使文章结构圆合。

(2分)③感叹句结尾,使作者表达的情感更为强烈(或“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2分)6.①歌颂古代哲人的智慧与对自然奥秘的探寻精神。

②对劳动者寄予深情,赞颂他们创造了人类财富与文明。

③抒发了眷恋故土与期盼祖国统一的爱国情怀。

(每点2分)(三)(12分)7.B(“一直呈递升态势”不对,第三、四批公布的数量不变。

)8.B、C(A“夸张的形式”不对。

D强加因果,也不一定是在调查后得出的结论。

E “触角最敏锐”无中生有。

对1项,得2分(含1对1错);对2 项,得5分,多选不给分。

)9.①汤敏更注重实践,做古村保护公益活动,创立“古村之友”,拥有庞大志愿者团队;②胡彬彬更重研究,提出“古村落的保护要活态、整体、多维”的观点,以及古村落开发要以“全面保护,有度利用”为原则,避免“千村一面”的现象。

(每点2分)二、(35分)(一)(19分)10. A(逋:逃避。

)11.A(根据句意和结构推断)12.B(“把阿资及其所有党羽擒获并诛杀”说法与原文信息不符。

原文“遂擒阿资,并诛其党二百四十人”,“擒获”的是阿资;“诛杀”的是二百四十人,不一定是“所有”)13.⑴曾经奉命审讯并记录烈山囚犯的罪状,又奉命到蔚州审问叛党,释放被拘禁的人各有数百人。

2018届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高三语文模拟(二)

2018届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高三语文模拟(二)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试题语文(二)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如今,一个尚未来得及收入《汉语大辞典》的新词儿——“自媒体”大热,由此产生一大批“自媒体人”。

在中国古代,尽管没有自媒体一说,但以类似手段谋生的人并不鲜见。

在汉代,宫廷文学侍从官得到重视,朝廷往往向民间征招“笔杆子”,优秀的还给官当。

贾谊、司马相如、杨雄、东方朔、枚皋、张衡、蔡邕这些汉代词赋名家,当初都是这样的“笔杆子”。

可是,古代既没有稿费制,更无广告分成一说,玩自媒体靠什么获取报酬?靠“打赏”。

成语“一字千金”便因打赏而来。

首开打赏先河的是汉代,如汉代四川才子王褒便屡被打赏。

据《汉书·王褒传》,王褒文章文采飞扬,汉宣帝刘询听说后,将他征召入京,常将他和张子侨俩人带在身边,“所幸宫馆,辄为歌颂”。

但文章并不是白写的,汉宣帝会根据文章的质量进行打赏,即所谓“第其高下,以差赐帛。

唐代时,现代很流行的稿费制已出现,在打赏外,自媒体人又多了一条创收的渠道。

稿费在古代通称“润笔”。

在唐朝,不少文人已能获得很高的润笔。

如当时文化名人韩愈、李邕等通过为人撰写碑文便可拿到巨额稿费。

尤其是韩愈,他最擅长写墓志、碑文,高的话一篇碑文就能拿到“(黄)金数斤”,时人曾讥之为“谀墓金”。

看来,为了拿到润笔,韩愈在志文中未少用阿谀奉承之词。

其实,“谀墓受金”韩愈并非第一人,这一词最早使用在东汉末文人蔡邕的身上,由此可见,润笔早在汉代即已存在。

“写软文”被一些现代媒体人视为一种心照不宣的创收手段,殊不知古代文人早就开始玩这一套了,到明清时手法已颇老到。

所谓“软文”,就是根据对方需要而创作、发布的形象宣传、广告、美言性质的文章。

江西省2018届高三毕业班新课程教学质量监测卷语文试题

江西省2018届高三毕业班新课程教学质量监测卷语文试题

【题文】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经典,是人生的瑰宝、时代的精华,是情感的凝聚、想象的放飞,更是它赖以诞生和流传的文化传统所绽放的璀璨花朵。

以下所列的篇章,都是中国古代诗文中的杰出经典:《诗经·蒹葭》(蒹葭苍苍) 《庄子·逍遥游》陶潜《桃花源记》李白《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 杜甫《登高》李商隐《锦瑟》苏轼《赤壁赋》辛弃疾《永遇乐》(千古江山)试以其中两至三篇为例,向初中的学弟学妹们谈谈你心目中的中国古代诗文经典。

要求选择恰当的角度,提炼出一个鲜明的主题,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用爱国情怀建起崭新纪元历史是一条长河,更是一条用艰难险阻铺成的道路,有许多的路段充斥着黑暗,抬头,还能看暗色的天边。

那些时候,可音乐听到,悬浮时钟在叫嚣着这个国家距离死亡的倒计时。

但是,总是有那么几个人,把祖国护在了身后,然后捏碎眼前的黑暗。

有人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我的祖国,就是这般用她那富饶的乳汁培育出一批又一批的英雄儿女,又或者说,是这些伟大的人们还给了祖国富饶的身躯。

历史的扉页是一段阴霾的浑浊天穹,国与国之间,隔着一条无法跨越的河流,于是,烽烟四起,祖国战火不断,伤痕累累。

然后,便有了这样一段又一段的传奇——昭君天生丽质,琴棋书画,无所不精,却甘心为国,坚持出塞,元帝挽留,挥泪拒绝。

于是,她负重任,别长安,出潼关,度黄河,过雁门,嫁匈奴,自此,汉匈两族“三世无犬吠之警,黎戌望干戈之彼。

”祖国,欣慰地绽开了笑容。

西汉时,卫青、霍去病分别率精骑出击匈奴,分道北上,青行进千余里,穿浩瀚沙漠,于漠北同匈奴激战一天,临近黄昏,青乘狂风大作,包抄匈奴单于营阵,大胜而归。

霍去病也挥师北进,追击匈奴,汉获大胜,记录在了华夏五千年的光辉史册上。

岳飞刺精忠报国,始结发从戎。

漫漫黄沙中,横刀跃马上,“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不惜与金抗战到底,给后世留下了“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不朽传奇。

江西省上饶市2018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附解析)

江西省上饶市2018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附解析)

江西省上饶市2018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附解析)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在早期儒家思想中,诚、信确实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

联系在于,作为伦理道德范畴,两者内容基本相同,可以通用;区别在于,诚是一个形而上的本体范畴,信仅仅是形而下的实践概念。

自孟子始,把信与诚结合在一起,这对信概念的发展完善起到了重要作用。

诚是信的灵魂,信的行为因诚而立。

诚与信,是天道与人性的关系。

诚反映客观世界的本真状态,是自然法则;信反映社会交往的基本要求,是做人的准则。

②信是平等主体之间处理相互关系的道德原则。

尽管人伦之中不平等关系居多,但在人们的社会生活实践中,无论是熟人社会还是陌生人社会,都是平等交往的关系居多数,因而信对于人生更重要,具有广泛而现实的意义。

儒家之信所蕴含的平等价值,对于现代社会而言,仍然有着借鉴指导意义。

现代社会是民主政治,强调权利平等;现代社会是市场经济,强调交易平等;现代社会是法治社会,强调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无怪乎,近代革命先驱谭嗣同虽然主张整体废除三纲五伦,却强调要保留朋友一伦。

在他看来,“五轮中于人生最无弊而有益,无纤毫之苦,有淡水之乐,其为朋友乎!”保留朋友一伦的意义在于“一曰‘平等’,二曰‘自由’,三曰‘节宣惟意’。

总括其意,曰不失自主之权而已矣”。

③每个人的人生都会经常遇到如何立身处世的问题,信是人生立身处世之基,人而无信,则寸步难行,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2018届高三5月高考模拟语文试题 含答案

2018届高三5月高考模拟语文试题 含答案

2018年高考模拟考试试题语文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题和答题卡相应的位置。

3.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

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从现代考古发现来看,中国至少在夏商周时期就有城市了。

但和现代功能较为接近的城市,到春秋战国时期才出现,如齐国的首都临淄。

据《战国策〃齐策》记载,当时有7万户。

仅以现代一户3口的最低标准来算,总人口也达到了21万。

城市大了,人口多了,治安、卫生、交通等一系列问题也就多了。

在这种情况下,古代城管应运而生。

从史料上看,古代城管除负责环卫、拆违章建筑、禁止占道经营外,还得‚防火缉盗‛;有的还有管理市场物价、维持公平交易和社会治安的义务,兼有现代公安、消防、工商、物价、税务等部门职能,是真正的‚综合执法‛,权力也比现代城管大。

古代的城管队员叫法不少,或称‚胥‛,或称‚卒‛,还有称‚市吏‛、‚监市‛等等。

但在事实上,古代并没有现代城管局这样的专职机构,自然也无城管队员一说。

古代早期城管常由士兵充当。

在北宋的都城东京开封,朝廷便设有相当于现代街道城管队的‚街道司‛,并相应成立了由500名兵士组成的执法队伍,以保持开封的正常交通秩序和环境卫生。

明代的北京,由相当于今天北京卫戍区或武装警察部队的‚五城兵马司‛来承担现代城管局的大部分职能。

清代的北京,还专设了‚督理街道衙门‛,主要负责外城的街道管理、民房修建等,破坏公用设施、侵占下水道等不良行为,都是督理街道衙门的执法对象。

到了晚清,西方的一套城管制度被引入中国,由警察承担起了现代城管的工作。

在古代,现代城管的两大难题——占道经营和违章搭建,同样十分突出,且历代不绝。

古代城管也为此伤透脑筋。

在唐代的长安和洛阳,不少商户为了扩大经营面积,非要在门面(正铺)外多占一块(偏铺)。

2018年高考语文模拟卷精编江西省2018年毕业班新课程教学质量监测

2018年高考语文模拟卷精编江西省2018年毕业班新课程教学质量监测

2018年高考(371)江西省2018年毕业班新课程教学质量监测江西省2018年高中毕业班新课程教学质量监测卷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作为教师祖师爷,孔子被尊为万世师表。

中国古代社会有着尊师的传统,但这一传统并不始于孔子。

孔子孜孜矻矻,以身作则,以己示范,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他高尚的人格、好学的精神、博通的学识,不仅赢得了学生的敬佩和爱戴,而且赢得了全社会和后世的尊重和礼敬。

在一般认为成书于春秋时期的《国语》和《晋语》中,有这样的文字:民生于三,事之如一。

父生之,师教之,君食之。

非父不生,非食不长,非教不知生之族也,故壹事之。

这里已经将君、父、师并提。

战国末期的荀子,第一次完整地提出了天地君亲师的序列。

在他看来,天地是生存的根本,祖先是种族的根本,君师是政治的根本。

缺少了这三者之一,就不会有社会的秩序、人民的安宁,更谈不上生活的幸福。

所以,礼仪就是用来敬祀天地、尊重祖先、推崇君师,用来树立它们在人们心目中的神圣感和权威的。

高度尊崇礼法的荀子,认为教师是礼法的守望者。

他认为,如果没有教师,世人就不懂得礼法,只能是偏离正道,流于匪辟,遭致灾难和祸害;相反,人有了教师、懂了法度,就会通达事理,明辨是非。

正因为如此,所以在荀子看来,是否尊重教师,是一个国家兴盛衰败的晴雨表。

他指出:国将兴,心贵师而重傅。

先秦诸子在很多重大的问题上观点冲突,相互争鸣,但在尊师这个问题上,却难得的一致。

道家的《道德经》说: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

墨家的《墨子》也说:夫为弟子,后生其师,必修其言,法其行。

法家的《管子》中,收录有《弟子职》一篇,详细地规定了学生对教师各方面恭敬的态度和服侍的礼仪。

杂家的《吕氏春秋》不仅说明了尊师的必要,而且指出了尊师的具体方法。

主张生则谨养,死则敬祭。

此外,学生能够勤奋学习,虚心求教,也就是对教师最大的尊敬。

尊师的传统,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江西省南昌市2018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评分标准)

江西省南昌市2018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评分标准)

江西省南昌市2018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2018.5.9第I卷阅读题(7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儒家几位圣人有一项重要的贡献,那就是他们对尧舜以来优良家学、家教、家风的传承、弘扬与创新发展,形成了圣人家风。

孔子、颜子、曾子、盂子拥有最优秀的家教。

他们的家教,一半出自母教:孔子、孟子自幼丧父,靠母亲抚养、教育成人。

孔母、孟母是母教的典范。

这两位伟大的母亲先后独自承担起家教的重任,上承邹鲁家教优良传统,下启邹鲁孔、颜、曾、孟四氏家风,其母仪千古的风范令人赞叹不已。

孔子、孟子仰承母教而成长。

待到他们成家生子以后,必对慈母的家教有着强烈、深刻、鲜活的记忆,必将慈母的家教发扬光大于门庭之内,再结合他们的家教理念而予以创新发展,这就形成了孔孟二氏家风。

颜子、曾子因为父亲健在长寿,不走孔孟家风形成之路;他们二人情况类似,都是父子同入孔门学习,直接受孔子的教诲和影响而形成各自的家风。

颜子、曾子是一代更比一代强的后起之秀,他们对于各自家风的贡献自然更大一些。

孔子、颜子、曾子、孟子培育的家风,可以称为圣人家风。

但是,圣人家风不以富与贵的家境为基础,不是高不可攀,而是来自于普通的家庭。

孔子、孟子出身于单亲家庭,孤儿寡母,虽然生活困苦,但拥有了良好的母教和家风,也有机会“下学而上达”,出类拔萃,成为优异人才。

待到孔子、孟子成贤成圣,光大门楣,他们的家风就直接转换成了圣人家风。

孔、颜、曾、孟四氏圣人家风,由家学、家教而形成,极高明而道中庸,具有领先性和示范性的特点。

就其极高明而言,孔子、顔子、曾子、盂子奠定的家风,形成了家学、家教、家风的完整序列,家风以家教为基础,家教以家学为根底,成为后世孔、颜、曾、孟四氏后裔以及历朝历代名门望族效法的家风范式。

就其道中庸而言,家风必由家教而形成,家教却不必来自家学。

在传统社会,不少父母有着严厉的家教,不但知道课子读书,而且教育子女即使不识一字,也必须堂堂正正做人。

江西省瑞昌市高三语文二模考试试卷

江西省瑞昌市高三语文二模考试试卷

江西省瑞昌市高三语文二模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情景默写 (共1题;共3分)1. (3分) (2017高一下·武汉期中) 补写出句子空缺的部分(1)李白在《蜀道难》中用:“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山高入天,人在山水,呼吸困难,紧张不安的情景。

(2)《秋兴八首》直接点明作者漂泊他乡,思念故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3)在《赤壁赋》中“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两句运用侧面烘托的手法表现音乐的效果,《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运用了同样的手法。

(4)在《寡人之于国》中,与“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意思相近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

(5)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

《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荀子在《劝学》中说“________,________。

”二、语言表达 (共1题;共4分)2. (4分)(2020·普陀模拟) 按题目要求选择。

(1)某班级同学编了一本描写自然山水的文集,以下内容适合用作广告语的一项是()A .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B . 非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C . 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D .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2)下列选项中用语得体的一句是()A . 小组讨论时,小王说:“大家畅所欲言,抛砖引玉,给我很多启发”。

B . 阅读交流时,小孙说:“我有两个问题不理解,还请大家不吝赐教”。

C . 同学捐款后,小李说:“感谢大家响应号召,尽了自己的绵薄之力”。

D . 同学发言后,小赵说:“大家应该向你学习,谈出自己的一得之见”。

三、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5分)3. (15分) (2017高一下·兰州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中国文学史的本与末鲁迅先生在《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中指出“用近代的文学眼光来看,曹丕的一个时代可说是‘文学的自觉时代’”,其本意为嘲讽新月派与创造社“为艺术而艺术”的文学主张,孰料有人据此提出“魏晋文学自觉说”。

江西省瑞昌市高考语文二模试卷

江西省瑞昌市高考语文二模试卷

江西省瑞昌市高考语文二模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6分)1. (6分)(2017·安庆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鲁迅先生指出,文艺是国民精神发出的火光,也是引导国民精神的前途的灯火。

但是承载着国民精神的文艺不是无本之木,而是耕耘于生活的田野。

生活是文艺的土壤,文艺是人类生活长出的禾苗、结出的硕果。

创作的源泉来自我们脚下这片生于斯长于斯的热土,来自人民砥砺前行的脚步,来自大千世界里活色生香的生活。

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是文艺创作的基本态度。

深入生活,文艺才能植入最深刻的现实;扎根人民,作品才能流动最真挚的情感。

只有在火热的生活中寻找创作的灵感,与现实碰撞,与人心激荡,才能生发最动人的力量。

也正是这种艺术的力量,才能让人得以面对外在强大力量挑战时作出自觉的回应,得以在美的享受中克服并消除现实生活中的无力感、疲软感、卑微感和恐惧感。

文艺根植于生活,不是被动反映生活,不是机械复制生活。

它源于生活而又必须高于生活,艺术家不但要练就感受体悟生活的本领,还要练就提炼升华生活的能力。

面对生活原野,艺术家既要像小鸟一样在每个枝丫上跳跃鸣叫,又要像雄鹰一样从高空翱翔俯视。

这就要求艺术家在深入生活的基础上,重建现实主义精神,通过文艺创作观照现实、挖掘价值、守望理想,创作出无愧于时代、国家和民族的作品。

如果说生活是文艺的土壤,那么文化就是文艺的家园。

中华民族能在历尽磨难后浴火重生,离不开中华文化的有力支撑。

中华文化拥有5 000多年的悠久辉煌的历史积淀,代表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孕育滋养了充满生机活力的中华艺术和中华美学。

古雅清新是其精神气质,自由自然是其精神价值,和而不同是其精神结构。

中华文化主张道法自然,天人合一,万物一体。

中国人的最高生命理想是通过融入自然万物而实现伟大、自由、永恒和超越。

这种对自然的体认已经在艺术领域得到淋漓尽致的表现和发挥,已经生成独具特色、光辉灿烂的中华美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西省瑞昌一中2018届高三语文模拟试卷2第I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毎小题 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大约在一万年前,人类从石器的打制过渡到磨制,复合生产工具进入了全盛时代。

在人类生活实践的长河中,那时出现了三项划时代的成就:种植业、养殖业和制陶业。

这就是考古学所称的新石器时代。

这三项成就,为人类文明时代的出现,奠定了初步的物质基础。

在人类发明陶器之前,最原始的烹调工具是用火烧红的石头。

人们在生活中发现,在烧红的石板上可以烙肉也可以烙谷物。

这种习惯沿袭至今,古风犹存。

我国拉萨东南部河曲地带的门马族现在依然习惯于在烧红的薄石板上烙制荞麦饼或煎肉。

而生活在西双版纳的布郎族,则习惯于在野外挖沙坑为锅,坑内铺芭蕉叶,倒进清水和鱼,然后投入烧红的鹅卵石,待水沸鱼熟,便煮成一锅美味的卵石鲜鱼汤。

但是,石板不适于煮水,“地锅”不能携带,在使用中非常不便,于是,出于对日常生活中既能盛水煮熟食物,又能方便移动的器具的需要,原始的制陶业应运而生了。

制陶加工的方法也是从多种方法中摸索而来的。

有的是在以荆条、竹篾编织的筐子周围抹上厚厚的泥浆,风干后,放进火堆里烧,之后,荆条化灰而陶罐出。

在考古中,还发现了仰韶文化的先民曾经以葫芦为内模做陶器的实证。

以葫芦制陶之法,一直流传至今,在云南文山马关、砚山等地的彝族同胞,现在制陶时依然沿用古法。

制陶时,先选择若干葫芦裁成不同形状,如碗、盆等形状,然后把和好的泥涂在上面,经过阴干,放到野外用草、树枝烧一遍。

烧后葫芦焚毁,而外涂泥巴则成了内面光洁的陶器。

据考古发现,我国的制陶至少有一万年的历史。

在徐水南庄头发掘出的陶片,证实距今已有9700~11800年。

在裴李岗不仅出土了距今8000年的陶器,而且出土了三足陶器。

距今7500年的磁山文化遗址,出土了陶盂、陶鼎。

在仰韶文化中曾发现了多种醕瓮,这是我国最早的滤缸,说明了我们祖先在7000年前就已经喝上了清酒。

对于古陶器的研究意义远不止于此。

世界公认中国同巴比伦、埃及和印度一样,是具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

但是按照历史编年中国只有商周以后四千年文明史的考古证明,似乎中华文明史要比人家少了一千年。

然而,我们的许多文明成果在有文字记载时就已经很成熟了。

如独特的玉石雕刻,用复合范(模子)铸造青铜器等。

也就是说,在三四年千前的殷商文明之前,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创造了上古文明世界最突出的成就。

最直接的证据是古陶器上刻画的“文字”,和已成文字的甲骨文。

在甲骨文中有两个陶器象形字“酉”和“丙”。

“酉”是尖底瓶(▽),“丙”就是三个尖底瓶的组合。

“酉”和“丙”都不是一般生活用品字,而是当时的两种祭器,是社会分化后的专业化文明的产物,是国家产生的象征。

其年代可追溯到五千年以上,足以证明中华文明超过五千年。

(《瓦鬲文明的曙光——谈中国古代的制陶业》)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奠定人类文明时代出现的初步物质基础的三项成就是种植业、养殖业和制陶业。

B原始的制陶是应日常生活的需要而产生的,石板可烙食物或煎食物,可移动但不能煮水,沙坑为锅则能煮水不能移动,陶则二者兼具。

C.制陶业是出现在打制石器的时代,而且它能起到划分时代的作用,以它为标志说明复合生产工具进入了全盛时代。

D.能够证明我国制陶历史至少有一万年的证据是徐水南庄头发掘出的陶片,距今9700~11800年左右。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制陶的方法不是一朝而成的,最初经历了多种摸索,其中包括“荆条化灰而陶罐出”和“葫芦为模制陶罐”的探索。

B.利用葫芦制陶,是破开葫芦做成碗、盆状,再往内壁涂抹泥巴,再阴干、焚烧,这样葫芦里面的泥巴就成型而且光洁了。

C.葫芦制作陶器和复合范铸造青铜器一样,都需要模子,只是从技术上说,前者是制陶的摸索阶段,后者却是成熟阶段。

D.我国最早的滤缸是醕瓮,这是一种能够酿酒器具,它的发掘说明了我国的清酒历史是悠远的,远到了7000年前。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探究陶器的历史,我们可以知道饮食文化的变迁,我们知道陶器兼“烙”“煮”“滤”功能,让我们的食物做法更丰富了。

B.制作历史有1万年的陶器,是有文字之前的文明成果,而且根据其成熟度,可以推知中华的文明史应该还要往前推一万年。

C.“酉”和“丙”是象形字,象两陶器之形,表示两种祭器,而这祭器说明当时有了社会分化后的专业化文明,祭器也是国家产生的象征。

D.直至殷墟甲骨文被发现,学者们探究先民的造字之法主要是象形。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贝多芬贝多芬在1797年的冬日的日记簿上这样记录着:“身体无论怎样弱,我的心一定要征服他。

我今年25岁了。

我必须尽我所能,成遂一切愿望。

”写了这段日记之后,不久就达到了剥夺他的后半生的幸福的肉体上的大苦痛。

他的聋疾发生于1798年的夏日。

贝多芬的艺术生活,在十八九世纪的交替期起了巨大变化。

以前即是海顿和莫扎特的影响的时代,以后是自己的乐风独立的时代。

十八九两世纪之交的数年间,贝多芬正在埋头于作曲中,对于自己的健康状态差不多全不注意。

因这原故,耳疾愈加重了。

到了1801年,他在剧场中必须坐在第一排椅子上,方能听见歌手的唱声。

到了次年,即1818年,他的耳疾更加深起来,又常常耳鸣。

他是自然爱好者,野外散步是他的最大的安慰。

这时候他到野外,听不出农夫的吹笛的声响,顿时又起悲观,写了“遗言”寄送朋友。

然而他终于是强者,用不屈不挠的态度,来同这聋疾战斗,他曾经对人说:“我一定要克制我的命运。

”从此以后的生活,全部是对于聋疾的苦战了。

1818年,拿破仑军队侵入维也纳,炮弹飞走空中的时候,贝多芬恐怕炮弹的声音增进他耳疾,用两手指紧紧地塞住自己的耳孔,满腔忧闷地躺在床上。

聋疾是贝多芬的生涯中的一大悲哀。

他的作品常是生活的反映。

他能在黑暗中打出光明。

故在贝多芬,音乐是苦恼的赴诉处,同时又是苦恼的逃避所。

贝多芬对于世故人情,疏忽得很,又往往专横独断,藐视一世。

表面看来简直是一个狂徒。

所以除了能十分理解他、原谅他的人——以外,贝多芬没有知交的朋友。

自来艺术家往往有浪漫不拘的行为,而贝多芬竟是一个极例。

当时欧洲有名的钢琴家车尔尼有一天去访问他,看见他耳上缠着重重的纱布,蹲伏在室内。

车尔尼出来对人说:“这人不像欧洲第一大音乐家,倒颇像漂流在荒岛上的鲁滨孙。

”他常常用棉花蘸黄色药水,塞在耳中,外缠纱布。

他颚上的须常常长到半英寸以上。

头发似乎从来不曾接触过梳栉。

麦束一般地矗立在头上。

他曾经为了一盆汤做得不好,大动怒气,拿起来连盆投在旅舍主人的身上。

他常常拔出蜡烛的心子来当牙签用。

又在上午,街上正热闹的时候,穿了寝衣,在靠街的窗口剃胡须,不管人家的注目与惊讶。

有一次为了动怒,拿起一个开盖的墨水瓶来,投在钢琴的键盘上。

他弹琴的时候,因为长久之后手指发热,常常在钢琴旁边放一盆冷水,弹到手指发热的时候,就把两手在冷水中一浸,然后继续弹奏。

然而他的动作很乱暴,每逢弹一回琴,必洒一大堆的冷水在地板上,这冷水从地板缝中流下去,滴在下面的住人的寝床中。

楼下的主人诘问这旅舍主人,旅舍主人对贝多芬说了几句话,贝多芬就动怒,立刻迁出这旅舍。

凡此种种强顽怒暴的习气,都是因了他心中所怀抱的大苦闷而来的。

而他的苦闷的源泉,全在于他所罹的聋疾。

……贝多芬的伟大,决不仅在于一个音乐家。

他有对于人生的大苦闷与精练的美丽的灵魂,他是心的英雄。

他的音乐就是这英雄心的表现。

他的全生涯中最伟大的作品《第九交响曲》,是全聋后的所作。

聋子能作音乐,已是妙谈;而况所写的又是世间最伟大的作品!可知这全是超越的灵的产物,只有能超越人生的大苦闷的精神的英雄,乃能得之。

又可知命运对于人类,只能操纵怯弱懦夫,而无可奈何这伟大的精神的英雄。

贝多芬的耳疾起于28岁的时候(1798年)。

自此至57岁(1827年)逝世,其间的二十余年的日月,全是聋疾为祟的时期。

然而大部分的作品却在这时期产生。

直到入了全聋期,站在演奏台上听不见听众的拍掌声的时候,他仍是继续作曲,终于作出了最伟大的《第九交响曲》而搁笔。

临终的时候,他口中还这样叫叹:“唉!我只写了几个音符!”在这句话中可以窥见他的抱负的伟大。

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标题为《命运交响曲》。

贝多芬自己曾经指这曲的第一乐章的第一主题说:“命运来叩门的声音,正是这样的。

”(选自《近世西洋十大音乐家故事》,湖南文艺出版社2001年版,有删改)4.下列对材料有关的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贝多芬自从1798年患耳疾以来,从不悲观,他是一个不屈不挠的强者,所以他仍然照常作曲,仍然照常到野外散步。

B.聋疾是他生涯中的悲哀,它也影响了他的生活、精神以及他的音乐创作,可喜的是,这些影响都是正面的,它成就了一位伟大的音乐家。

C.车尔尼去拜访他,是因为他是朋友,但是贝多芬却用纱布把耳朵缠起来,不愿听他说话。

D.贝多芬对于人情世故非常疏忽,又专横独断等等,这让他朋友非常少。

对于他周边的人来说,还得忍受怒暴的习气。

5.《第九交响曲》的伟大之处体现在哪里?(4分)6.文章最后说引用了贝多芬的话:“命运来叩门的声音,正是这样的。

”谈的是贝多芬对自己音乐的理解,其实当我们把这句话与贝多芬本篇文章所记的经历联系起来,也会有所感悟,请简要阐述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5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笑嫂陈国炯笑嫂喜欢笑,与人相见微微一笑,高兴时哈哈大笑,有时独自一人也偷偷地笑,好像每时每刻都在捡宝似的笑个没完。

因此,没见过笑嫂发愁时是个什么模样。

因为笑嫂爱笑,大家当面笑嫂笑嫂地叫,背后笑嫂怎么笑嫂怎么地夸,好像笑嫂的姓名就叫笑嫂。

笑嫂是我的师傅。

我大学毕业应聘到一家铝轮厂搞宣传,负责人事的小老头陪我到车间,对车间主任说,这小伙子到你车间实习一个月,你给他安排一下。

车间主任长着八字胡子,看似匪气十足。

他仔仔细细地打量了一番我后,说,一个学生娃,哪能干活。

反正一个月后要坐办公室的,就去帮笑嫂做点事吧。

车间主任唠唠叨叨的一番话中,我知道有个笑嫂,也有些受辱的感觉。

车间主任唠叨完,亲自陪我去厂东边一个堆废料的塑料棚下,扯开嗓门喊,笑嫂,我给你送来一个徒弟,给你打个下手。

车间主任的一咋呼,我不但认识了笑嫂,还成了笑嫂的徒弟。

我很顺从地叫了笑嫂一声师傅,笑嫂听了高兴得咯咯地像母鸡下蛋般笑。

笑完了就说,你还真听小胡子的瞎话,什么师傅徒弟。

笑嫂停了一下对我说,大家都叫我笑嫂,你也叫我笑嫂吧,我可不敢做你大学生的师傅呢。

说完又咯咯地笑,把个笑嫂的雅号笑得名副其实。

笑嫂已是奔五的人了,却一点也没有这个年龄段女人的那种臃肿,而是清清秀秀,穿戴得也整整洁洁,十分素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