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无锡市江阴市马镇2015-2016学年八年级12月联考物理试题解析(解析版)
无锡市江阴市八年级上学期物理12月月考试卷
无锡市江阴市八年级上学期物理12月月考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 (共12题;共24分)1. (2分)下列估测值接近实际的是A . 中学生的质量约为45kgB . 人步行的速度约为5m/sC . 课桌的高度约为2mD . 物理课本的重力约为30N2. (2分)小说《镜花缘》第七十九回,宝云问奶公:“家乡有什么趣闻?”奶公说:“前几天刮了一阵大风,把咱家的一口井忽然吹到墙外去了…”你认为,对“井在运动”的参考系判断正确的是()A . 井B . 奶公C . 墙D . 风3. (2分)“驻足倾听,隐隐传来威风锣鼓的节奏,渐渐地鼓声、锣声变得雄壮、喧腾起来,汇成了一片……”。
对文中“隐隐传来”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 . 锣鼓声响度很小B . 观察者离声源很远C . 锣鼓声传播速度很小D . 观察者离声源很近4. (2分)有关课堂上的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老师的讲课声是由空气振动产生的B . 听录音时,调节音量按钮实质上是在改变声音的音调C . 能听到老师的讲课声是由于空气能够传声D . 关闭门窗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声5. (2分) (2016八上·临西期中) 夏天清晨,小草上常出现晶莹的露珠,太阳出来后,露珠又悄然消失,整个过程的物态变化是()A . 先凝华,后升华B . 先液化,后汽化C . 先汽化,后液化D . 先凝固,后汽化6. (2分)(2017·顺义模拟) 如图所示物体A的长度为()A . 4.4cmB . 3.5mC . 0.4cmD . 4.20cm7. (2分) (2017八上·汽开区期末) 关于水银体温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水银体温计可以测量冰水混合物的温度B . 当水银体温计示数变大时,水银的密度变小C . 当水银体温计示数变小时,水银的质量变小D . 用水银做体温计的工作物质,是因为水银的沸点低于42℃8. (2分)下列情景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A . 手影游戏B . 看到不发光的物体C . 池水变“浅”了D . 激光引导掘进方向9. (2分) (2019八上·兰州期末) 同学们在湖水里看到了“云在水中飘,鱼在云上游”的美景。
江苏省无锡市新区2015-2016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新人教版
2015-2016学年江苏省无锡市新区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4题,每题2分,共28分)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1.下列估测与实际情况相符的是()A.无锡夏天最高气温约为60℃B.人正常步行的速度是5m/sC.一张课桌的高度约为75cmD.一节初中物理课的时间大约为0.45h2.如图所示,在学校组织的迎“青奥”活动中,小明进行了击鼓表演,他时重时轻地敲击鼓面,这样做主要改变了鼓声的()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速度3.如图是“探究影响音调高低因素”的实验装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通过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来改变钢尺振动的频率B.多次实验中,保持钢尺振动的振幅相同,运用了控制变量法C.钢尺伸出桌面越长,振动越快D.物体振动的快、频率高,发出的声音音调高4.初冬的早晨,树枝上往往挂满了霜花,这一现象发生的物态变化属于()A.液化 B.凝华 C.熔化 D.升华5.如图所示的是某种物质发生物态变化过程中温度﹣﹣时间图象.该物态变化过程可能是()A.水的凝固过程 B.海波的凝固过程C.玻璃的凝固过程D.蜡的凝固过程6.冬天在暖和的教室里,玻璃窗上会“出汗”或结“冰花”.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玻璃窗上的“汗”是水蒸气液化生成B.玻璃窗上的“冰花”是水蒸气凝华生成的C.“冰花”结在玻璃窗的内表面D.“汗”出在玻璃窗的外表面7.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池水看起来比实际浅,这是由于光的反射引起的B.浓密的树荫下出现很多圆形的光斑,这是由于光的折射引起的C.路边建筑物的玻璃幕墙造成光污染,这是由于光的漫反射引起的D.因为光路可逆,所以甲从平面镜中看到乙的眼睛,乙也能从平面镜中看到甲的眼睛8.同学们学习了光的反射规律后议论纷纷,以下是四位同学的说法,你认为哪种说法违反了光的反射规律()A.入射角是0°,反射角也是0°B.入射角增大10°,反射角也增大10°C.入射光线远离法线,反射光线也远离法线D.入射光线与反射面的夹角是30°,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的夹角是60°9.在我国首次“太空授课”中,女航天员王亚平制造了一个小水球,我们看到了她在水球中的“倒影”,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倒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B.“倒影”不能成在光屏上C.照相机是利用这一成像原理制成的D.若王亚平距水球变远,“倒影”会变大10.如图是杨大爷眼睛看物体时的成像情况,则它的眼睛类型及矫正需要选用的透镜分别是()A.远视眼凸透镜B.远视眼凹透镜C.近视眼凹透镜D.近视眼凸透镜11.如图所示,岸上旗子和甲乙两船上的旗子随风飘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一定向左运动B.乙一定向右运动C.甲一定静止D.乙一定向左运动12.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同方向开始做匀速直线运动,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他们的s ﹣t图象如图所示a、b、c三条图线中的两条,运动5s甲、乙间的距离大于2m,则()A.甲的s﹣t图一定为图线a B.甲的s﹣t图一定为图线cC.乙的s﹣t图一定为图线a D.乙的s﹣t图可能为图线c13.如图,给凸透镜“戴”上近视眼镜,此时光屏上能成一清晰的像,若“取下”近视眼镜,为使光屏上的像清晰,在保持烛焰和透镜位置不变的条件下应将光屏()A.靠近透镜 B.远离透镜C.靠近透镜或远离透镜都可以 D.保持在原来位置14.把微小放大以利于观察,这是物理学中一种重要的方法.如图是一种显示微小形变的装置.A为激光笔,B、C是平面镜,P为台面,未放重物时,激光束反射在屏上的光斑为点D,当把重物M放在台面P上时,台面将发生微小形变,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平面镜B上的入射角变小,光斑向D点的左侧移动B.平面镜B上的入射角变小,光斑向D点的右侧移动C.平面镜B上的入射角变大,光斑向D点的右侧移动D.平面镜B上的入射角变大,光斑向D点的左侧移动二、填空题(本题共13题,每空1分,共34分)15.打钟时,我们听到的钟声是由于产生的,我们听到的钟声是靠来传播的.16.如图所示,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发生明显变化的声音的特征量是,这说明该特征量跟发声体振动的有关.17.夏天,奶奶从冰箱里拿出的鸡蛋,不一会儿鸡蛋上便布满了许多细小水珠,过一段时间小水珠又都自动消失了.请你帮奶奶解释一下,这一过程先后发生的两种物态变化依次是和.18.如图所示是﹣10℃的冰块在受热熔化的过程中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图象.分析图象可知:冰块熔化过程持续min,此过程温度(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19.如图所示,是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中传播的路线,则是入射光线,反射角为度,折射角为度.界面的边是玻璃.20.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时,小红将一张沿ON折转的白色硬纸板ABCD 放置在平面镜上,让一束光紧贴硬纸板射向镜面上的O点,可在ABCD平面内看到反射光线.实验中使用可折转的硬纸板,除了能呈现光路外,另一个作用是.21.红外线具有热效应,紫外线最显著的性质是.对于验钞机、电视机遥控器、响尾蛇捕食和医院诊断病情用的B超来说,其中属于紫外线应用的是.22.为了防止森林火灾,在森林里是不允许随地丢弃透明的饮料塑料瓶的.这是因为雨水进入饮料瓶后,它对光的作用相当于一个镜,对太阳光有的作用,可能会导致森林火灾.23.如图所示,是两支水平放置的温度计,且这两支温度计的两端都没有画全;甲的示数为℃,乙的示数为℃,他们共同的工作原理是.24.如图所示,用A、B两刻度尺测同一木块的边长,就分度值而言,(A/B)尺精密些;就使用方法而言,(A/B)放置不正确.木块的边长应该是cm.25.如图是某住宅小区内的场景.(1)图中A是禁鸣标志,禁鸣是在处控制噪声.(2)图中B是汽车限速标志,它表示的含义是,按规定,汽车在小区内行驶100m至少需要s,行驶过程中,以汽车为参照物,标志牌是的.26.小林在家里拿爷爷的放大镜做实验.第一次小林通过放大镜看到书上的字如图甲所示,此时他看到的是字的像;第二次小林通过放大镜看到书上的字如图乙所示,这时他.看到的是字的像(以上两格填“实”或“虚”).从图甲到图乙的变化过程中,放大镜是逐渐(填“靠近”或“远离”)书本的.与图乙所反映的成像规律相同的光学仪器有.27.为了测定某辆轿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速度,小宇同学拍摄了在同一底片上多次曝光的照片,如图所示的刻度是均匀的,如果每隔1秒拍摄1次,轿车本身总长4.5m,那么这辆轿车做的是直线运动(选填“匀速”或“变速”),其速度约为m/s.三、解答题(本题共7小题,共38分.解答34题时应有解题过程)28.按要求作图:(1)如图甲所示,一束光线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发生反射和折射,OB为反射光线,请作出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大致的方向;(2)根据平面镜成像的规律,画出图乙中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3)在如图丙中分别画出对应的折射光线.29.下表列出的是在进行探究实验时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请你把解决问题的方法填写在表实际问题解决方法在探究“声音的产生”实验中,拍桌子时桌面的振幅太小,不便于观察.在桌面上撒些泡沫颗粒,子时泡沫的跳动为探究“光在空气中的传播情况”,按亮激光小手电,但不能观察到光的传播路径.手里仅有一把分度值为1mm的刻度尺,无法直接测量物理课本中一张纸的厚度.30.如图a所示是小明和小华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的情景,对水加热了较长时间后水时间/min… 1 2 3 4 5 6 7 8水温/℃… 92 93 94 95 96 97 98 99(1)请指出他们在实验操作中的错误之处:;.(2)在纠正错误后他们继续实验,观察到水沸腾时的现象如图b中的(选填“甲”或“乙”)图,水沸腾时吸收热量,温度(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3)本次实验中水的沸点为.(4)根据记录在图c中画出水沸腾时温度与时间的图象.31.小勇利用如图1所示的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的实验:(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便于;对玻璃板放置的要求是:.(2)在玻璃板前面放置一支点燃的蜡烛A,再拿一支没有点燃的相同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蜡烛B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说明像与物的大小;若用光屏代替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观察光屏,将(能/不能)观察到蜡烛A的像,说明.(3)若将玻璃板和蜡烛下面的白纸换成方格纸进行实验,这种做法的优点是.(4)图2是小军本人,他在进行实验时,从镜中也观察到了自己的像,那么他在镜中看到自己的像应是图3中的(填序号).32.盛夏来临,人们又为“怎样才能晒不黑”而犯愁,资料表明:将皮肤晒黑的罪魁祸首是太阳光中的长波紫外线.“好奇实验室”为此检测了若干衣服的防晒效果.检测方法:先用光纤探头和计算机测算出阳光中长波紫外线的强度;再把衣服挡在光纤探头上,测算出透射导光纤探头上的长波紫外线强度.利用前后两次测得的长波紫外线的强度计(1)该实验是通过比较来分析衣服的防晒效果.(2)比较实验1、2或3、4得到的结论是.(3)根据测量结果,请向你的家人提出一条夏季户外活动时着装的建议.33.在学完凸透镜成像规律后,小滨选择了一块焦距未知的凸透镜,对凸透镜成像特点作了进一步探究.(1)为了测量凸透镜焦距,他让一束平行光正对射向该凸透镜,调节光屏位置直到光屏上得到一个的光斑.图1是调整完成的状态,该凸透镜焦距f= cm;(2)小滨按照图2装好实验器材,在只移动透镜的情况下,无论怎样调节都不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是;(3)经过调整,解决了上述问题后开始实验探究.如图3所示,蜡烛在图示位置时,光屏上呈现出清晰的像,现将蜡烛由图示位置移到图中的A处,为再次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则他应将光屏向(左/右)移动;再次形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缩小/等大)的实像,生活中的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4)实验过程中,蜡烛在燃烧中不断缩短,导致光屏上的像向(上/下)移动.(5)再把蜡烛移到某点处,无论怎样调节光屏,光屏上始终接收不到像,是因为,要想看到这个像,小滨应如何操作:.34.京沪高速铁路全长1318km,是世界上一次性建成线路最长、标准最高的高速铁路.从(2)若该列车从上海到无锡的平均速度为180km/h,则上海到无锡的里程为多少?2015-2016学年江苏省无锡市新区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14题,每题2分,共28分)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1.下列估测与实际情况相符的是()A.无锡夏天最高气温约为60℃B.人正常步行的速度是5m/sC.一张课桌的高度约为75cmD.一节初中物理课的时间大约为0.45h【考点】时间的估测;温度;长度的估测;速度与物体运动.【专题】应用题;估算综合应用题.【分析】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最后判断最符合实际的是哪一个.【解答】解:A、夏天气温虽然比较高,但无锡的最高气温应该在40℃以下.此选项不符合实际;B、人正常步行的速度在1.2m/s左右,达不到5m/s.此选项不符合实际;C、中学生的身高在160cm左右,课桌的高度约是中学生身高的一半,大约是75cm左右.此选项符合实际;D、一节物理课的时间在45min=0.75h,而不是0.45h.此选项不符合实际.故选C.【点评】物理学中,对各种物理量的估算能力,是我们应该加强锻炼的重要能力之一,这种能力的提高,对我们的生活同样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2.如图所示,在学校组织的迎“青奥”活动中,小明进行了击鼓表演,他时重时轻地敲击鼓面,这样做主要改变了鼓声的()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速度【考点】响度与振幅的关系.【专题】声现象.【分析】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振动幅度越小,响度越小.【解答】解:当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鼓面时,鼓面会因振动而发出声音,由于鼓面振动的幅度不同,所以声音的响度也会不同;故选:A.【点评】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声音特征中的响度定义去分析解答.3.如图是“探究影响音调高低因素”的实验装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通过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来改变钢尺振动的频率B.多次实验中,保持钢尺振动的振幅相同,运用了控制变量法C.钢尺伸出桌面越长,振动越快D.物体振动的快、频率高,发出的声音音调高【考点】频率及音调的关系.【专题】声现象.【分析】(1)物体振动的快慢叫频率,频率越高,音调越高.(2)当一个物理量受多个因素影响时,需用控制变量法进行探究.【解答】解:A、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质量越大,体积越大,越难振动,振动的越慢;因此通过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来改变钢尺振动的频率.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探究音调跟频率的关系时,需控制其它因素都不变,因此多次实验中,保持钢尺振动的振幅相同,运用了控制变量法.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钢尺伸出桌面越长,振动越慢,频率越小.故C错误,符合题意.D、物体振动的快、频率高,发出的声音音调高.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声音音调的定义,利用实验进行验证.4.初冬的早晨,树枝上往往挂满了霜花,这一现象发生的物态变化属于()A.液化 B.凝华 C.熔化 D.升华【考点】生活中的凝华现象.【专题】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分析】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解答】解:霜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变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的是生活中的凝华现象,是一道热学基础题.5.如图所示的是某种物质发生物态变化过程中温度﹣﹣时间图象.该物态变化过程可能是()A.水的凝固过程 B.海波的凝固过程C.玻璃的凝固过程D.蜡的凝固过程【考点】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象.【专题】图析法.【分析】根据原图的曲线走向,可以首先判断出此图是某物体的凝固过程,而只有晶体才有凝固点,可根据上述分析判断出正确的选项.【解答】解:由图知:温度随时间的增加而降低,所以是凝固过程;在温度变化过程中,有一条平行于横轴(时间)的线段,说明在此段时间内温度没有发生变化,所以此时间的温度值即为该物体的凝固点,而只有晶体才有凝固点,由图可知,此晶体的凝固点大约为48℃.由此可知,该物态变化过程可能是海波的凝固过程.故选B.【点评】(1)此题不但要根据图象判断出是熔化还是凝固现象,还要了解海波是晶体有凝固点而蜡是非晶体没有凝固点.(2)在凝固过程中,要注意,当物体的温度达到凝固点时,虽然此过程仍然是放热过程,但是温度不会发生变化.6.冬天在暖和的教室里,玻璃窗上会“出汗”或结“冰花”.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玻璃窗上的“汗”是水蒸气液化生成B.玻璃窗上的“冰花”是水蒸气凝华生成的C.“冰花”结在玻璃窗的内表面D.“汗”出在玻璃窗的外表面【考点】液化及液化现象;生活中的凝华现象.【专题】应用题;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分析】物体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由气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液化和凝华都需要放出热量.【解答】解:寒冷的冬天,室内温度较高,空气中有大量的水蒸气,而玻璃窗较冷,周围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会发生液化现象变成小水滴,甚至发生凝华现象结冰,附着在玻璃的内表面,从外面看玻璃窗就会“出汗”或结“冰花”,故ABC正确,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生活中的液化和凝华现象,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由气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7.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池水看起来比实际浅,这是由于光的反射引起的B.浓密的树荫下出现很多圆形的光斑,这是由于光的折射引起的C.路边建筑物的玻璃幕墙造成光污染,这是由于光的漫反射引起的D.因为光路可逆,所以甲从平面镜中看到乙的眼睛,乙也能从平面镜中看到甲的眼睛【考点】光的反射;光直线传播的应用;镜面反射;光反射的可逆性.【专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光的折射、光的色散.【分析】(1)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沿直线传播的实例有:小孔成像、激光准直、影子、日食和月食等;(2)光照在不同介质面上时,会发生反射现象,平面镜成像就是具体应用;(3)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就会发生偏转,即光的折射现象,凸透镜成像就是具体应用.反射和折射时,光路都是可逆的.【解答】解:A、池水看起来比实际浅,是因为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发生偏折,折射角大于入射角造成的,故A错误;B、浓密的树荫下出现很多圆形的光斑,这是小孔成像形成的太阳的像,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B错误;C、路边建筑物的玻璃幕墙造成光污染,这是由于光的镜面反射引起的,故C错误;D、因为反射时光路可逆,所以甲从平面镜中看到乙的眼睛,乙也能从平面镜中看到甲的眼睛,故D正确.故选D.【点评】光的传播有关的现象包括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熟知相关的实例,并能与具体知识相结合,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8.同学们学习了光的反射规律后议论纷纷,以下是四位同学的说法,你认为哪种说法违反了光的反射规律()A.入射角是0°,反射角也是0°B.入射角增大10°,反射角也增大10°C.入射光线远离法线,反射光线也远离法线D.入射光线与反射面的夹角是30°,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的夹角是60°【考点】光的反射定律.【专题】应用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分析】(1)掌握入射角和反射角的概念:入射角是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反射角是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2)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之间的夹角等于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和,并且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解答】解: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之间的夹角等于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和,并且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当入射角是0°,反射角也是0°,入射角增大10°,反射角也增大10°,入射光线远离法线,反射光线也远离法线,入射光线与反射面的夹角是30°,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的夹角是30°,故ABC正确,D错误.故选:D.【点评】此题考查了反射角、入射角的概念,同时考查了光的反射定律中两角关系,光的反射定律是中考考查的重点内容,从命题形式来看,选择题、作图题、填空题仍然是主要的三种题型,作图题将更加重视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和应用.希望在今后的学习中要多观察,勤思考,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9.在我国首次“太空授课”中,女航天员王亚平制造了一个小水球,我们看到了她在水球中的“倒影”,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倒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B.“倒影”不能成在光屏上C.照相机是利用这一成像原理制成的D.若王亚平距水球变远,“倒影”会变大【考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专题】透镜及其应用.【分析】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和应用进行判断: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成实像时,物距越大,像距越小,像越小.【解答】解:A、王亚平在水球中的“倒影”,是光的折射形成的;故A错误;B、“倒影”是实像,可以成在光屏上,故B错误;C、水球具有中间厚,边缘薄的特点,因此水球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是利用这一成像原理制成的;故C正确;D、透过水球看到倒影,说明凸透镜成实像,当王亚平向后远离“水球”时,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像变小,即“倒影”会变小,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应用以及物距、像距和像之间的关系,难易程度适中.10.如图是杨大爷眼睛看物体时的成像情况,则它的眼睛类型及矫正需要选用的透镜分别是()A.远视眼凸透镜B.远视眼凹透镜C.近视眼凹透镜D.近视眼凸透镜【考点】远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专题】透镜及其应用.【分析】据图中物体所成像的位置可以判断出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还是后方,而后据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进行判断即可.【解答】解:据图能看出,此时像成在了视网膜的后方,所以此时是远视眼的示意图,为了使得像成在视网膜上,所以应该使原来的光线会聚,故应用对光线有会聚作用的凸透镜进行矫正.故选A.【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近视眼及远视眼的成像特点和矫正措施.11.如图所示,岸上旗子和甲乙两船上的旗子随风飘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一定向左运动B.乙一定向右运动C.甲一定静止D.乙一定向左运动【考点】参照物及其选择.【专题】长度、时间、速度.【分析】图中的旗杆相对于地面是静止的,国旗向右飘,说明此时有向右吹的风.甲旗向左,有三种可能:一是甲船不动,风把旗刮向右;二是甲船向左运动;三是甲船向右运动但运动的速度小于风速,此时风仍能把旗子刮向右.对于乙船来讲情况相对简单,风向右刮,要使乙船的旗子向左飘,只有使乙船向右运动,且甲船运动速度大于风速.【解答】解:因为旗杆是固定在地面上的,那么根据上面的国旗判断,风是从左向右刮的.如果乙静止不动,那么旗子的方向应该和国旗相同,而现在的乙船旗子的方向明显和国旗方向相反,所以,乙一定向右运动,而且运动的速度比风速快,这样才会出现上图的情况,甲船根据分析可知,可能静止,也可能向左运动,也可能向右运动.故选B.【点评】运动和静是相对的,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的确定,关键取决于所选取的参照物.所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得到的结论也不一定相同.这是一道非常典型的题目,要仔细揣摩.12.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同方向开始做匀速直线运动,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他们的s ﹣t图象如图所示a、b、c三条图线中的两条,运动5s甲、乙间的距离大于2m,则()A.甲的s﹣t图一定为图线a B.甲的s﹣t图一定为图线cC.乙的s﹣t图一定为图线a D.乙的s﹣t图可能为图线c【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专题】图析法;长度、时间、速度.【分析】(1)根据s﹣t图象找出同一时刻a、b、c对应的路程,然后由速度公式判断三图象对应速度的大小关系;(2)由图象判断5s内,三图象的路程差;(3)根据图象a、b、c的速度及它们5s的路程差,根据题意选择答案.【解答】解:由图象可知,经过5s后a的路程为s a=1m,b的路程为s b=2.5m,c的路程为s c=6m,由此可知a的速度小于b的速度,小于c的速度,。
八年级物理上学期12月月考试卷(含解析) 苏科版-苏科版初中八年级全册物理试题
2015-2016学年某某省某某市江阴市华士实验中学八年级(上)月考物理试卷(12月份)一、选择题(每题只有唯一正确答案,每题2分,共计32分)1.红外线和紫外线的应用非常广泛.下列仪器中,属于利用紫外线工作的是()A.电焊时产生的“弧光” B.医用“B超”机C.验钞机D.夜视仪2.某广告公司在拍摄水果广告时,为了追求某种艺术效果,在暗室里用红光照射装在白色瓷盘中的红色苹果及黄色香蕉.站在旁边的摄影师将看到()A.苹果呈黑色,瓷盘呈白色,香蕉呈黑色B.苹果呈红色,瓷盘呈红色,香蕉呈黑色C.苹果呈黑色,瓷盘呈红色,香蕉呈红色D.苹果呈红色,瓷盘呈黑色,香蕉呈黑色3.下列有关光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A.小孔成像是因为光沿直线传播B.雨后彩虹是光的反射现象C.城市玻璃幕墙造成的“光污染”是光的直线传播引起的D.电影屏幕制成白色是因为白色屏幕能反射各种色光4.下列对光现象描述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手影”形成的原因是光的直线传播B.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C.人离平面镜越近,所成的像越大D.在医院的手术室、病房里常用紫外线来杀菌5.“影”是生活中常见的光现象,如做光学游戏的“手影”、留下美好记忆照片的“摄影”、幻灯机射到屏幕上的“投影”、湖岸景色在水中形成的“倒影”等,如图,它们与物理知识对应关系正确的是()A.手影﹣平面镜成像B.摄影﹣光的反射C.投影﹣凸透镜成像D.倒影﹣光的折射6.每年5月份,我省某某及周边的区的农民都有大量焚烧秸秆的现象.焚烧秸秆所产生的烟雾不仅对空气的质量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威胁到人的健康,还影响了正常的航空及交通.为了对秸秆焚烧进行有效的监控和治理,今年某某市气象局利用了高科技帮手,通过卫星遥感技术进行观测以及时发现焚烧源.卫星监测焚烧源的主要依据()A.对焚烧源进行拍照,从照片上直接看到焚烧源B.监测焚烧源产生的烟雾,从烟雾的多少来确定焚烧源C.监测焚烧源的颜色,从遥感照片的颜色来确定焚烧源D.监测焚烧源的温度,通过捕捉高温物体发出的红外线来确定焚烧源7.下列光学现象及其解释正确的是()A.图a中,漫反射的光线杂乱无章,因此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B.图b中,木工师傅观察木板是否光滑平整利用了光的反射C.图c表示的是近视眼的成像情况,应该配戴凹透镜来校正D.图d表示太阳光经过三棱镜色散后的色光排列情况8.如图所示,一束光线斜射入容器中,在P处形成一光斑,在向容器里逐渐加满水的过程中,光斑将()A.向左移动后静止B.先向左移动再向右移动C.向右移动后静止D.仍在原来位置9.如图,正确表示了光从空气进入玻璃中的光路图是()A. B.C. D.10.用普通望远镜观察远处物体时,突然有一只小飞虫飞到物镜上,则()A.视野中出现了一只大飞虫B.视野中出现了一只小飞虫C.视野中出现了一个大黑点D.视野中不会出现飞虫或黑点11.检查视力时,要求眼睛与视力表相距5m.医院里常按如图所示的方式检查视力,让被检查者面对平面镜而坐,身后是视力表.已知人距平面镜2m.那么视力表离平面镜的距离应是()A.5m B.2m C.3m D.4m1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当烛焰位于距离凸透镜一倍焦距内时,人眼观察到烛焰成像的情形是图中的()A.B.C.D.13.有一台光电控制液面高度的仪器,它通过光束射在液面上的反射光线打到电光屏(能将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进行处理)上来显示液面的高度,然后通过装置调节液面的高度.如图所示的光路图,电光屏上的光点由s1移到s2时,表示液面的高度()A.上升 B.下降 C.不变 D.不确定14.在凸透镜的主轴上放着一根粗细均匀的木棒,A端在1倍焦距与2倍焦距之间,B端在2倍焦距之外,则木棒所成的像()A.a端变粗,b端变细B.b端变粗,a端变细C.a,b端都变细D.ab端都变粗15.某某河海大学宋迪颖设计的“醒目药瓶”获国际“红点设计概念奖”,该药瓶的瓶盖为凸透镜.小明手持瓶盖儿观察药瓶子侧面的说明书,调整瓶盖与说明书的距离,看到的情形如图甲、乙、丙所示.关于瓶盖与说明书之间的距离,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A.图丙最小,图甲最大B.图甲最小,图丙最大C.图丙最小,图乙最大D.图乙最小,图丙最大16.如图所示,虚线框内为一透镜,MN为透镜的主光轴,O是透镜光心,a(双箭头)和b (单箭头)是射向透镜的两条光线.已知光线a通过透镜之后与MN交于P点,光线b通过透镜之后与MN交于Q点.由图可知,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透镜是凸透镜,距离OP小于焦距B.透镜是凸透镜,距离OP大于焦距C.透镜是凹透镜,距离OQ小于焦距D.透镜是凹透镜,距离OQ大于焦距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计33分)17.将铅笔插在盛有清水的透明玻璃杯中,发现铅笔好象在水面折断了,如图,这一现象属于光的现象;我们能从不同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由于光射到物体上时,发生了的缘故.18.四位同学在测量自己的体温时,分别沿A、B、C、D方向观察读数,如图所示.其中沿方向观察易于读数,这是因为体温计在设计时应用了.19.入射光线与镜面夹角是60°,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是.若入射角增大10°,则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改变了.20.如图为光在空气和玻璃间传播的情况,试判断入射角等于度;折射角等于度,光是由斜射入中的,其中入射光线是,反射光线是,折射光线是.21.夏季的晚上,当你在泳边漫步时,有时会看到高为4米的路灯映在池底.你看到的路灯是由于光的形成的像,看到的池底由于光的形成的(实、虚)像.22.小芳同学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她首先按图所示完成仪器装配,图中H点是2倍焦距处.经过调节,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清晰的像,但像的位置偏高,为了使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应把蜡烛向(选填“上”或“下”)调;或将透镜向调.从而使中心,透镜光心、光屏中心在,目的是.23.在用放大镜看报纸上的字时,若要使看到的字变大,则透镜应该适当字面(“远离”“靠近”)24.投影仪成像时,若要使所成的像变大,则镜头应该向移动,且投影仪屏幕(“远离”“靠近”)25.人眼中的晶状体相当于,眼球后的视网膜相当于光屏,人眼看物体时,在视网膜上形成、、像.图1是鱼眼与人眼的结构示意图,我们观察发现:鱼眼晶状体的形状比人眼更加(平/凸)一些,像鱼这样的眼睛如果到陆地上观察物体,像将成在视网膜的前面.童话世界中生活在水里的美人鱼,上岸后,若要看某某处的物体,应该配戴(近视眼镜/远视眼镜),图2中(甲/乙)为远视眼镜.26.射水鱼向树枝上的昆虫射水,使昆虫落入水中成为它的食物,那么它想要射到昆虫,就应偏向所看到的昆虫的(下方、上方)射水,如果岸上的人要用激光笔照射水鱼,他如果对着看到的鱼的下方照射,那么他(能、不能)照亮鱼.三、解答题(共计35分)27.按照题目要求作图(1)如图1,S为一个发光点,它所发出的一条光线经平面镜反射过P点,请完成光路;(2)如图2,是潜望镜的原理图,试画出光经潜望镜两次反射的光路图;(3)如图3所示,一束光线在空气和水面间发生反射和折射,图中光线是折射光线,请大致作出它的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4)请在图4中作出两条入射光线经过凹透镜后的折射光线;(5)图5中AB代表一个物体,准确作出物体AB经透镜所成的像.28.在学校艺术节上,小月同学进行了微雕创作,将同学们熟悉的梅中校徽完美地展现在一粒大米上.(1)为看清微雕上的图象,小月利用如图1所示透镜中的(选填序号)进行观察;(2)正确选择透镜后,小月拿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再把一X纸放在它的另一侧,当在纸上呈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时,测得这个光斑到透镜的距离为5cm;(3)透过透镜观察微雕作品,小月看到的像如图2所示,此时透镜到微雕作品的距离在X 围时,(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就是应用这一原理制成的.29.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1)将一束光贴着纸板A沿EO射到O点,若将纸板B向前或向后折目的是,此时在纸板B 上(能/不能)看到反射光线;(2)若将一束光贴着纸板B沿FO射到O点,光将沿图中的方向射出,这说明:;(3)光线以30°角入射进行实验,测得反射角也为30°,由此可得结论:反射现象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你认为小明得出的结论可靠吗?理由是.30.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1)实验室提供茶色玻璃板、透明玻璃板,应选玻璃板作为平面镜;(2)小丁选择两只大小外形完全一样的蜡烛是为了;(3)如图1,蜡烛放在画有方格的平板上,像的位置在;(A/B/C/D),在该位置放一光屏,屏上(能/不能)承接到像,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像;(4)细心的小丁透过玻璃观察蜡烛的像时,看到在像的后面还有一个较模糊与像有部分重叠的像,出现两个像的原因是;(5)如图2,小丁把四个模型分别面对玻璃板直立在桌面上,用于研究像与物左右位置的关系.其中能够达到实验目的是;(6)小丁同学实验过程中,如果在平面上无论怎样移动镜后的蜡烛,都无法与镜前蜡烛的像完全重合,原因可能是.3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将发光体S(箭头形状的发光二极管,长为2 cm)、凸透镜T、光屏P安装在光具座上进行实验,如图所示.固定凸透镜T,将发光体S放在离凸透镜4 cm(物距u)处,移动光屏P,如果找不到像,则记录光屏上光斑的特征;如果在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则记下像的特征,测出光屏P到透镜T的距离(像距v)和像的长度.然后,将物距依次增加2cm,重复上面的实验.实验数据如下表,根据表中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实验次数物距u/cm 像距v/cm 像的长度/cm 像的特征1 / 光斑大小变化只有圆光斑2 / 光斑大小变化只有圆光斑3 / 光斑大小不变只有圆光斑4 倒立的箭头5 倒立的箭头6 倒立的箭头7 倒立的箭头8 倒立的箭头9 倒立的箭头(1)通过表中数据发现当成实像时,物距变大像将变(大/小);(2)凸透镜T的焦距为cm;(3)在实验中小云同学发现,发光体的像在光屏的上方,为了使像能够成在光屏的中央,该同学可以将光屏向(上/下)移动,或者将凸透镜向(上/下)移动;(4)当发光体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成一实像时,如果小云把透镜上半部分用手挡住,不让光线通过它,则光屏上所成的像(完整/不完整),像的明暗将(变亮/变暗/不变).(5)小云做完后,想测一下桌上另一个凸透镜的焦距,她将凸透镜与光屏固定好,然后移动发光体S,直到在光屏中心出现一个与凸透镜等大的圆形光斑,量出发光体S与凸透镜之间的距离,即为焦距.她的做法是(正确/错误)的.你对她实验的评价:.2015-2016学年某某省某某市江阴市华士实验中学八年级(上)月考物理试卷(12月份)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每题只有唯一正确答案,每题2分,共计32分)1.红外线和紫外线的应用非常广泛.下列仪器中,属于利用紫外线工作的是()A.电焊时产生的“弧光” B.医用“B超”机C.验钞机D.夜视仪【考点】紫外线.【分析】红外线:光谱中红光之外的部分.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辐射红外线,也不停地吸收红外线;温度越高辐射的红外线越强.红外线特点:(1)热作用强:烤箱、浴室里的暖灯、夜视仪、热谱图(2)穿透力强:航空摄影(3)遥感、遥控:卫星遥感、家用遥控器紫外线:光谱中紫光之外的部分.天然紫外线的来源是太阳光.紫外线特点:(1)化学作用强:使胶片感光、(2)生理作用强:杀菌消毒、促进维生素D的合成.(3)荧光效应:使荧光物质发出荧光、制验钞机【解答】解:A、电焊时产生的“弧光”,属于可见光;B、超声波可以传递信息,B超就说明这一点;C、紫外线有荧光效应,使荧光物质发出荧光,可以做成验钞机,检验钱的真伪;D、红外线热作用强,一切物质不停地辐射红外线,高温物质辐射红外线强,因此制成红外线夜视仪,可以用在军事上.故选C.2.某广告公司在拍摄水果广告时,为了追求某种艺术效果,在暗室里用红光照射装在白色瓷盘中的红色苹果及黄色香蕉.站在旁边的摄影师将看到()A.苹果呈黑色,瓷盘呈白色,香蕉呈黑色B.苹果呈红色,瓷盘呈红色,香蕉呈黑色C.苹果呈黑色,瓷盘呈红色,香蕉呈红色D.苹果呈红色,瓷盘呈黑色,香蕉呈黑色【考点】物体的颜色.【分析】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所决定的,其它色光照在它上面时全部被吸收,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透过的色光决定的.【解答】解:用红光照射白色瓷盘、红色苹果及黄色香蕉:①白色瓷盘,白色的物体能反射所有的色光,反射什么色光就是什么颜色,故瓷盘呈现红色.②红色的苹果只能反射红光,故呈现红色;③黄色香蕉,只能反射黄光,吸收红色的光,因此在红光照射下没有反射光线进入人眼,故呈现黑色;故选B.3.下列有关光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A.小孔成像是因为光沿直线传播B.雨后彩虹是光的反射现象C.城市玻璃幕墙造成的“光污染”是光的直线传播引起的D.电影屏幕制成白色是因为白色屏幕能反射各种色光【考点】光直线传播的应用;镜面反射;光的色散.【分析】小孔成像、影子、日月食都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现象;彩虹是不同颜色的光经折射之后偏折角度不同,出现的七彩光带,是光的色散,折射的一种现象光污染的玻璃幕墙相当于平面镜,是光的反射;白色物体反射各种色光,黑色物体吸收各种色光.【解答】解:A、小孔成像是利用光的直线传播原理成的倒立的实像,此项正确;B、彩虹是太阳光经过空气中的小水珠,发生色散形成的,色散现象属于光的折射,此项错误;C、玻璃幕墙对阳光发生镜面反射,光的反射引起的,此项错误;D、白色的屏幕可以反射各种色光,黑色物体可以吸收各种色光,此项正确.故选AD.4.下列对光现象描述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手影”形成的原因是光的直线传播B.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C.人离平面镜越近,所成的像越大D.在医院的手术室、病房里常用紫外线来杀菌【考点】光在均匀介质中直线传播;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光的色散;紫外线.【分析】A、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利用这一特点,人们可以看到许多现象,例如日食、月食、影子、小孔成像等;B、彩虹是太阳光经过空气中的小水珠,发生色散形成的;C、平面镜成像所成的像是正立、等大的虚像,像的大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和物体据平面镜的远近无关;D、紫外线有消毒作用,红外线有显著的热效应.【解答】解:A、光被手遮挡后,在后边形成一个黑色的区域,叫做影子,即手影,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叙述正确;B、彩虹是太阳光经过空气中的小水珠,发生色散形成的,色散现象属于光的折射,故B叙述正确;C、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和人离平面镜的远近无关,像和人永远是等大的,故C叙述错误;D、在医院的手术室、病房里常用紫外线来杀菌,故D叙述正确.故选:C.5.“影”是生活中常见的光现象,如做光学游戏的“手影”、留下美好记忆照片的“摄影”、幻灯机射到屏幕上的“投影”、湖岸景色在水中形成的“倒影”等,如图,它们与物理知识对应关系正确的是()A.手影﹣平面镜成像B.摄影﹣光的反射C.投影﹣凸透镜成像D.倒影﹣光的折射【考点】光在均匀介质中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凸透镜成像的应用.【分析】各种影的形某某与光的传播有关,本题要把手影、摄影、投影、倒影道理弄清,知道其光学原理.利用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解释这几种“影”形成的原因.【解答】解:A、手影是影子,光在沿直线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的后面形成的光照不到的暗区叫影子,故A错误;B、摄影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实像,透镜是光的折射原理,故B错误;C、投影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放大、实像,故C正确;D、岸上的景物在水中的倒影是平面镜成像,平静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其原理是光的反射,故D错误.故选:C.6.每年5月份,我省某某及周边的区的农民都有大量焚烧秸秆的现象.焚烧秸秆所产生的烟雾不仅对空气的质量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威胁到人的健康,还影响了正常的航空及交通.为了对秸秆焚烧进行有效的监控和治理,今年某某市气象局利用了高科技帮手,通过卫星遥感技术进行观测以及时发现焚烧源.卫星监测焚烧源的主要依据()A.对焚烧源进行拍照,从照片上直接看到焚烧源B.监测焚烧源产生的烟雾,从烟雾的多少来确定焚烧源C.监测焚烧源的颜色,从遥感照片的颜色来确定焚烧源D.监测焚烧源的温度,通过捕捉高温物体发出的红外线来确定焚烧源【考点】红外线.【分析】卫星遥感是利用了任何物体都能发出不可见光,通过感知红外线来工作的,红外线是不可见光.由此入手即可得到答案.【解答】解:因为卫星距地面的距离非常远,因此,无法通过照片直接看清焚烧源、烟雾,也不能通过颜色来准确判断焚烧源.由于温度不同的物体发出的红外线的强弱不同,卫星遥感和红外线夜视仪都是利用感知物体发出的红外线工作的.故答案为:D.7.下列光学现象及其解释正确的是()A.图a中,漫反射的光线杂乱无章,因此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B.图b中,木工师傅观察木板是否光滑平整利用了光的反射C.图c表示的是近视眼的成像情况,应该配戴凹透镜来校正D.图d表示太阳光经过三棱镜色散后的色光排列情况【考点】光的反射;光直线传播的应用;光的色散;远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分析】A、光发生反射时要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漫反射也遵循光的反射定律.B、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C、远视眼患者成像在视网膜后,利用凸透镜会聚作用可以使成像前移到视网膜上.D、光的色散现象,白光经过三棱镜发生色散时,紫色光线偏折程度最大红色光线偏折程度最小.【解答】解:A、漫反射的光线杂乱无章,但也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故A错误.B、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木工师傅观察木板是否光滑平整利用了光沿直线传播的原理,故B错误.C、图中像成在视网膜后面,表示的是远视眼的成像情况,应该佩戴凸透镜来矫正,故C错误.D、由于红光的折射率,紫光的折射率最大,经过三棱镜色散后红光的偏折角最小,紫光的偏折角最大,所以光谱最上端应是红光,最下端是紫光,故D正确.故选D.8.如图所示,一束光线斜射入容器中,在P处形成一光斑,在向容器里逐渐加满水的过程中,光斑将()A.向左移动后静止B.先向左移动再向右移动C.向右移动后静止D.仍在原来位置【考点】光的折射规律.【分析】容器内加水后,就会发生折射现象,根据光的折射规律可知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光线靠近法线,折射角小于入射角,然后分析光斑的移动情况.【解答】解:当容器内加水时,由光的折射规律可知,光线将发生折射现象,折射光线靠近法线,即向下偏折,也就是在容器底的光斑向左移动,如下图,当水加满后,光斑就停止移动;故选A.9.如图,正确表示了光从空气进入玻璃中的光路图是()A. B.C. D.【考点】作光的折射光路图.【分析】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光的折射定律的内容:入射光线、法线、折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当光线从空气斜射入其它透明介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线从其它介质斜射入空气时,则折射角大于入射角.【解答】解:A、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折射角应小于入射角,而图中折射角却大于入射角,故本选项错误.B、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在法线的同侧了,所以画法错误,不符合题意.C、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故本选项正确.符合题意.D、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光的传播方向没有变,故本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故选C.10.用普通望远镜观察远处物体时,突然有一只小飞虫飞到物镜上,则()A.视野中出现了一只大飞虫B.视野中出现了一只小飞虫C.视野中出现了一个大黑点D.视野中不会出现飞虫或黑点【考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分析】望远镜是由两组凸透镜组成的,靠近眼睛的叫目镜,靠近被观测物体的叫物镜,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实像,目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放大镜,用来把这个像放大.【解答】解:用普通望远镜观察远处物体时,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实像,物镜上的小飞虫在焦距以内,不会成像在视野内.故选D.11.检查视力时,要求眼睛与视力表相距5m.医院里常按如图所示的方式检查视力,让被检查者面对平面镜而坐,身后是视力表.已知人距平面镜2m.那么视力表离平面镜的距离应是()A.5m B.2m C.3m D.4m【考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分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知,物体与像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分析.【解答】解:人距平面镜2m,根据要求人到视力表像的距离应为5m,则视力表在平面镜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应为5m﹣2m=3m,故视力表到镜面的距离为3m.故选C.1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当烛焰位于距离凸透镜一倍焦距内时,人眼观察到烛焰成像的情形是图中的()A.B.C.D.【考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分析】利用题目中告诉的物距与焦距的关系:物距小于一倍焦距,结合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即可确定人观察到得烛焰的像的性质,从而可以确定答案.【解答】解:当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时,物体在凸透镜成的是正立的放大的虚像.只有选择项C中所示的情况符合这个规律.故选C.13.有一台光电控制液面高度的仪器,它通过光束射在液面上的反射光线打到电光屏(能将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进行处理)上来显示液面的高度,然后通过装置调节液面的高度.如图所示的光路图,电光屏上的光点由s1移到s2时,表示液面的高度()A.上升 B.下降 C.不变 D.不确定【考点】光的反射.【分析】(1)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2)根据液面上升或下降,判断出反射点和反射光线的变化,从而分析出反射到光电转换接收器的光点与液面变化的关系.【解答】解:由于入射光线是固定的,且光在水面上发生的是镜面反射,当水面发生变化时,故反射光线的方向与原来的反射光线是平行的,如下图所示:。
江苏省八年级12月月考物理卷
江苏省八年级12月月考物理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5题;共30分)1. (2分) (2016九下·蓟县开学考) 日晷仪是古代人们可用来计时的一种工具,通过观察直杆在太阳下的影子所在位置可以知道时间,如图所示,日晷仪计时利用了光的()A . 反射B . 直线传播C . 折射D . 色散2. (2分)电视机的遥控器用红外线来传递信息,实现对电视机的控制,如图所示,不把遥控器对准电视机的控制窗口,按一下按纽,有时也可以控制电视机这是利用了()A . 光的直线传播B . 光的反射C . 光的折射D . 光的色散3. (2分)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 . 雨后彩虹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B . 光从空气进入水中,传播方向一定改变C . 人能通过平静的湖面看到自己的脸是光的折射现象D . 同学们发现路灯排列整齐,可以通过光沿直线传播来判断4. (2分)某航校开展了航空观光旅游项目.小刚同学在乘坐飞机观光时,用携带的镜头焦距为30mm的照相机拍摄南通开发区的全景照片,则底片到镜头间的距离应该()A . 小于30mmB . 等于30mmC . 略大于30mmD . 等于60mm5. (2分)小明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时,烛焰在光屏上成了一个清晰的像,如图所示。
下面给出的生活中常用物品工作时原理与此现象相同的是()A . 投影仪B . 照相机C . 放大镜D . 近视镜6. (2分)下列有关光学器件的说法正确的是()A . 潜望镜是利用平面镜对光的反射原理制成的B . 凸透镜对光线起会聚作用,所以经过凸透镜折射的光一定是会聚光C . 放大镜成的像一定是正立放大的D . 教室里的投影仪所成的像是正立放大的7. (2分)如下图的四种现象中,不能说明光沿直线传播的是()A . 日食现象B . 千手观音C . 森林里的阳光D . 水中的倒影8. (2分)(2020·九龙坡模拟) 如图所示,对下列光学现象的描述或解释,正确的是()A . “小孔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B . 女孩在平面镜中看到的是自己的实像C . 用放大镜看图案时物距小于焦距D . 在漫反射中,不是每条光线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9. (2分) (2016八·泰兴月考) 小李把一个硬币放在碗里,移动碗直到眼睛看不到为止,保持头部不动往碗里倒水,倒到一定程度时,小李又重新看到硬币.小李用作图方法说明结论正确的是()A .B .C .D .10. (2分)下列叙述与图中情景相符的是()A . 把铅笔斜插入盛水的玻璃杯里,看上去铅笔好像在水面处折断了,这是光的反射现象B . 水兵们站在地面上,他们的影子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C . 平静的水面上倒映着岸边的景物,这是光的折射形成的D . 通过放大镜看邮票的细微之处,看到的是放大的实像11. (2分)把高2 cm的发光棒立于焦距为5 cm的凸透镜前,在凸透镜后的光屏上成了4 cm高的像,物体离凸透镜的距离可能是()A . 10 cmB . 12.5 cmC . 4.5 cmD . 7.5 cm12. (2分) (2018八上·滨海月考) 有一盛水的圆柱形敞口容器,水面的升降可由进水管和出水管调。
江苏省无锡市璜塘、峭岐2015-201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2月联考物理试题解析(解析版)
总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一、选一选(本题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请把所选答案的序号填入第二卷的表格内。
)1.测量就是将待测量与标准量的比较,对生活中常见物体尺度的感悟是提高估测能力的基础。
以下对常见物体尺度的估测中正确的是A.物理课本的宽度约为16.9m B.成年人的高度约为1.7mC.普通教室的高度约为5m D.自行车车轮直径约为1.5m【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物理课本的宽度约18cm左右,绝不会达到16.9m,故A错误。
B、成年人的高度约为170cm,即1.7m,符合实际,答案为B。
C、普通教室的高度约为3m左右,达不到5m,故C错误。
D、自行车车轮直径一般不会超过1m,如果约为1.5m的话,会达到成年人的肩高,不符合实际,D错误。
考点:长度的估测2.如图,在同一个屋子里,有甲.乙两只温度计,在甲温度计的玻璃泡里,包有浸湿酒精的棉花,比较两只温度计的温度. ( )A .甲温度计示数高B.乙温度计的示数高C.甲.乙两只温度计的示数一样高D.无法比较【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在甲温度计的玻璃泡上,包有浸湿酒精的棉花,酒精会快速蒸发,蒸发吸热,使温度计周围的温度降低,温度计的示数减小,所以甲温度计的示数低,乙温度计的示数高。
答案为B。
选项A、C、D不符合题意。
考点:物态变化3.在防盗门上装一只“猫眼”,屋内的人通过“猫眼”能看清屋外的人是一个正立.缩小的像,这里的“猫眼”相当于( )A.凹透镜B.凹面镜C.凸面镜D.凸透镜【答案】A【解析】考点:凹透镜4.如图所示是对同一个物体拍摄的两张清晰程度相同的照片底片,拍摄这两张照片时照相机的镜头焦距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拍摄a时,相机与物体的距离较大B.拍摄b时,相机与物体的距离较大C.拍摄a与b时,相机与物体的距离一样大D.无法判断【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由照片可知,a的像比b的像大。
江苏省无锡市江阴市马镇八年级物理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新人教版
2015-2016学年江苏省无锡市江阴市马镇八年级(下)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8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在“用托盘天平测物体质量”时,某同学用已调节好的天平在测物体质量过程中,通过增、减砝码后,发现指针如图所示,这时他应该()A.把天平右盘的砝码减少一些B.向右移动游码C.把横梁右端螺母向右旋出一些D.把横梁右端螺母向左旋进一些2.了解社会,从了解自己开始,对于一名初中生小明来讲,下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质量约为500kg B.体重约为50NC.体积约为5×10﹣2m3D.密度约为5×103 kg/m33.小明同学,在调节天平平衡时,发现无论怎么调节都不能把天平调平衡,后来,他想了个办法,在左盘内放了0.4g沙子,终于把天平调平衡了,于是,他开始称量物体,当右盘放50g砝码时,天平刚好平衡,则该物体的质量是()A.50g B.50.4g C.49.6g D.无法判断4.科学家最新研制了一款微型无人侦察机﹣﹣“蜂鸟”.为了减轻其质量,该侦察机的材料应具有的特点是()A.硬度高B.熔点低C.密度小D.导热性好5.关于弹簧测力计的使用,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拉弹簧的力只能沿着竖直向下的方向B.拉弹簧的力应沿着弹簧的轴线方向C.测量前应先检查弹簧测力计指针是否指在零点D.加在弹簧测力计上的力不能超过它的量程6.分别由不同物质a、b、c组成的三个实心体,它们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由图可知()A.同种物质,质量越大,体积越小B.不同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同C.c物质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大D.ρa:ρb:ρc=2:3:47.一只空瓶装满水时的总质量是350g,装满酒精时的总质量是300g(ρ水=1.0×103kg/m3,ρ酒精=0.8×103kg/m3),则该瓶的容积是()A.350cm3B.300cm3C.250cm3D.150cm38.关于微观粒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原子结构与太阳系很相似,质子、中子和电子就像行星绕太阳运动一样在绕核运动B.原子结构与西瓜很相似,西瓜籽就如同分布在原子中的电子C.只要视力足够好,人们凭肉眼就能看到电子D.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和中子则由更小的粒子组成9.有A、B、C三个用丝线悬吊着的小球,相互作用情况如图:那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A带正电,则C一定带正电B.若A带负电,则C一定带正电C.若B带正电,则A一定带正电,C一定带负电D.A,B一定带同种电荷,C则可能不带电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手握住绳子提起一条鱼,该鱼所受拉力的施力物体为手B.踢出去的足球受到踢力和重力的作用C.“孤掌难鸣”说明:一个物体不能产生力的作用D.只有相互接触的物体才会产生力的作用11.甲、乙两位同学分别用30N的力水平拉弹簧测力计的两端,弹簧测力计处于静止状态,则弹簧测力计示数是()A.15N B.30N C.0N D.无法确定1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摩擦起电并没有创造电荷,而是电荷的转移B.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存在斥力C.用手捏海绵,海绵的体积缩小了,说明分子间有空隙D.“南国汤沟酒,开坛十里香”,远远地闻到酒香是由于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引起的13.如图所示为一种常用核桃夹,用大小相同的力垂直作用在B点比A点更易夹碎核桃,这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A.力的大小有关 B.力的方向有关C.力的作用点有关D.受力面积有关14.如图是描述地球上不同位置的人释放手中石块的四个示意图,图中虚线表示石块下落的路径,则对石块下落路径的描述最接近实际的示意图是()A.B.C.D.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15.在下列数据后填上适当的单位.(1)某位八年级男同学的质量约为6×104;(2)我们教室中一张课桌重约为100 ;(3)牛奶的密度大约为1.02 .(4)空气的密度大约为1.29 .16.去年,流感生病同学较多,学校采取了统一消毒措施,所以一进教室就能闻到刺鼻的硫磺味,这是一种现象,说明了,气温越高,刺鼻的味道更浓,说明.17.市场上出售的一种“金龙鱼”牌食用调和油,瓶上标有“6L”字样,已知该瓶内调和油的密度为0.9×103kg/m3,物理含义;该瓶油的质量是kg,如果此瓶油用去一半,瓶中剩余油的密度为,如果用此瓶装满水,则总质量比装满油时多kg.(已知1L=1×10﹣3m3)18.纳米材料具有广泛的应用,纳米铜在室温下可以拉长达50多倍而不出现裂纹,所以它具有性,用纳米陶瓷粉制成的陶瓷,坚硬,“不怕火”,所以硬度、熔点.19.某研究性学习课题小组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了“水的体积随温度变化”的研究,得到了水的体积与温度关系的图象,如图所示.根据此图象,可得到水的温度从8℃降低1℃的过程中有关水的变化的一些信息,写出其中的两条来.(1);(2).20.(1)小明用细铁丝、棉线、肥皂水等探究分子之间相互作用力,过程和方法如图用细铁丝做成一个圈,中间松松地系上一根小细棉线,如图甲所示.(2)在肥皂水中浸一浸使肥皂水留在上面,如图乙所示.(3)用手指轻轻地碰一下棉线一边的肥皂膜,(如图丙所示)猜一猜会出现什么现象,.通过这个实验你可以得到什么结论:.(4)小明还做了如图丁所示实验,上瓶内装有空气,下瓶内装有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密度比空气大),将上下两瓶间的玻璃片抽掉,过一段时间后,两瓶气体混合在一起,颜色变均匀.这个现象说明.21.如图所示是同学们在老师指导下探究重力方向的实验装置.(1)将该装置放在水平桌面上后,逐渐改变木板M与桌面的夹角α,会观察到悬线OA的方向(选填“变化”或“不变”);(2)剪断悬线OA,观察小球下落的方向是;(3)从以上实验现象分析可得出:重力方向,建筑工人经常使用的就是该原理的应用.22.在观察摩擦起电的实验中,小明用干燥的丝绸摩擦有机玻璃棒,然后将此棒靠近小纸屑.观察到的现象是,小纸屑先被玻璃棒吸引,接触玻璃棒后又迅速跳离玻璃棒.请你回答下列问题:(1)小明用丝绸摩擦玻璃棒的目的是:.(2)为什么小纸屑接触玻璃棒后又迅速跳离玻璃棒?23.江阴杏春桥桥头立着如图所示的限重标志牌,表示的意思是:,一辆总重为192000N的卡车质量是;这辆卡车通过这座大桥.(填“能”或“不能”)(取g=10N/kg)24.下暴雨前,婷婷用一个底面积为700cm2的圆柱形空桶放在露天的院子里收集雨水.雨停后,测得桶内雨水质量为3.5kg,这些雨水受到的重力为N,这场暴雨的降水量约为m.三、解答题(共6小题,满分41分)25.按照题目要求作图:(1)画出图甲中质量为2㎏的小球A所受重力和拉力的示意图.(2)如图乙所示,用100N的力将质量为4kg的铅球向斜上方推出,用力的示意图作出铅球在空中飞行时所受的力(空气阻力忽略不计).(3)请在图丙中画出压缩的弹簧对拇指的弹力的示意图.26.为了研究物质的某种特性,某同学分别用铁块和木块做实验,下表是他测得铁块和木块(1)分析表中实验次数1与2或3与4中质量跟体积的比值关系,可归纳得出的结论是:.(2)分析表中实验次数,可归纳得出的结论:相同体积的铁块和木块,它们的质量不等.(3)分析表中铁块和木块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关系可归纳得出的结论是:.27.小明的奶奶有一只玉镯,他通过网络了解到:密度是玉器品质的重要参数,通过实验他测出了玉镯的密度,以下是他的实验步骤:(1)把天平放在桌面上,在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时,操作规范正确,指针出现图甲所示情况.他应把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向移动,使横梁平衡.(2)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玉镯的质量,当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砝码以及游码的位置如图乙所示,玉镯的质量是.(3)按图A、B所示的方法测出玉镯的体积是 cm3.(4)玉镯的密度为kg/m3.(5)实验结束后,小明进行了分析评估,发现从A到B的过程中,会使测量的密度值偏大,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小明帮奶奶测好玉镯的密度,奶奶还想知道烧菜的酱油的密度,于是他和小华用天平和量筒做了如下实验:(6)小明利用刚才测玉镯的天平,进行下面的实验,重新调平(选填“需要”或“不需要”)(7)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为17g,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酱油,测出烧杯和酱油的总质量如图丁示,将烧杯中的酱油全部倒入量筒中,酱油的体积如图戊所示,则烧杯中酱油的质量为g,酱油的密度为kg/m3.(8)小明用这种方法测出的酱油密度会(选填“偏大”或“偏小”).(9)小华不小心将量筒打碎了,老师说只用天平也能测量出酱油的密度.于是小华添加两个完全相同的烧杯和适量的水,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请你补充完整.①调好天平,用天平测出空烧杯质量为m0.②将一个烧杯,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m1.③用另一个相同的烧杯装满酱油,用天平测出烧杯和酱油的总质量为m2.④则酱油的密度表达式ρ= .(已知水的密度为ρ水)28.为制作弹簧测力计,某物理实验小组对弹簧的伸长与拉力的关系作了探究.下表是他们利用甲、乙两根不同的弹簧做实验时所记录的数据.①一定条件下,弹簧伸长的长度与它所受的拉力成;②在拉力相同的情况下,甲弹簧伸长的长度比乙弹簧(选填“大“或“小”).(2)使用了甲、乙两弹簧的A、B两弹簧测力汁分别,它们的外壳相同刻度线分布情况相同.则量程较大的是(选填“A”或“B”下同)测力计,精度较高的是测力计.(3)该小组同学在研究“弹簧的弹力与弹簧的伸长量的关系”时,他先把弹簧平放在桌面上使其自然伸长,用直尺测出弹簧的原长L0,再把弹簧竖直悬挂起来,挂上砝码后测出弹簧伸长后的长度L,把L﹣L0作为弹簧的伸长量x,这样操作,由于弹簧自身重力的影响,最后画出的弹簧所受拉力F与弹簧的伸长量x的图线可能是如图所示图线中的哪一个29.表一是小华在探究“重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实验中得到的实验数据.)实验中,需要的测量工具是和.(2)在表一空白处填出比值G/m的平均值.(3)根据表格中实验的数据,在图乙中作出G﹣m的图象.(4)分析表中数据及图象,可以得出的结论是:.(5)在通常情况下,我们将g值取为9.8N/kg.但经过精确测量,发现在某些不同的地理位置,g值存在着微小差异.表二列出了一些城市和地区的g值大小.①g值相同的城市是:.②猜想造成g值不同的原因可能是:.③我国与许多国家之间的贸易往来频繁,在这些往来的货物运输中,发货单上所标示的“货物重量”,实质上应该是货物的.30.航天员到月球上采集一块矿石标本,用弹簧测力计测得其所受的重力为10N,回到地球后用天平测得其质量为6kg.那么:(1)这块矿石在月球上采集时的质量是多少千克?(2)在地球上,它所受的重力为多少牛(g取10N/kg)?2015-2016学年江苏省无锡市江阴市马镇八年级(下)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8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在“用托盘天平测物体质量”时,某同学用已调节好的天平在测物体质量过程中,通过增、减砝码后,发现指针如图所示,这时他应该()A.把天平右盘的砝码减少一些B.向右移动游码C.把横梁右端螺母向右旋出一些D.把横梁右端螺母向左旋进一些【考点】天平的使用.【分析】天平的使用包括两大步,即天平的调节和物体的称量,平衡螺母是在称量前来调节横梁平衡的,而称量过程中不能调节平衡螺母.【解答】解:(1)移动横梁的平衡螺母只能在调节天平的过程中,在称量物体质量的过程中,不能再移动平衡螺母.(2)用已调节好的天平在称物体质量时,指针偏在分度盘中线左边一点,说明左端下沉一点,增加最小的砝码会使右端下沉,只有向右移动游码.故选B.【点评】要解这种类型的题目,首先要对天平的使用有一个整体的认识:使用规则、注意事项等,都要考虑到.2.了解社会,从了解自己开始,对于一名初中生小明来讲,下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质量约为500kg B.体重约为50NC.体积约为5×10﹣2m3D.密度约为5×103 kg/m3【考点】质量的估测;密度的计算;重力大小的估测.【分析】首先要对选项中涉及的几种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解答】解:A、成年人的质量在70kg左右,中学生的质量比成年人小一些,在50kg左右.此选项不符合实际;B、中学生的质量在50kg左右,受到的重力大约为G=mg=50kg×10N/kg=500N左右.此选项不符合实际;C、中学生的质量在50kg左右,密度在1.0×103kg/m3左右,体积大约为V===5×10﹣2m3左右.此选项符合实际;D、水的密度是1.0×103kg/m3,人体密度与水的密度差不多,在1.0×103kg/m3左右.此选项不符合实际.故选C.【点评】对于生活中数据的估测,应从实际的角度出发进行判断,也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判断,如自己的身高、自己的体重、自己正常时的体温及正常行走的速度等方面来与题目中的数据比较,只要相差不大,即该数据就是合理的.3.小明同学,在调节天平平衡时,发现无论怎么调节都不能把天平调平衡,后来,他想了个办法,在左盘内放了0.4g沙子,终于把天平调平衡了,于是,他开始称量物体,当右盘放50g砝码时,天平刚好平衡,则该物体的质量是()A.50g B.50.4g C.49.6g D.无法判断【考点】质量的测量与天平.【分析】据天平的正确使用分析即可判断,即天平调平后,始终左盘中的质量等于右盘砝码质量和游码所对示数之和.【解答】解:在调节天平平衡时,发现无论怎么调节都不能把天平调平衡,后来,他想了个办法,在左盘内放了0.4g沙子,终于把天平调平衡了,即此时天平已经平衡,所以他称量物体时,左盘放物体,右盘放50g砝码时,天平刚好又平衡,即表明此时所放物体的质量等于砝码的质量,即为50g;故选A.【点评】知道并理解天平的正确使用是解决该题的关键.4.科学家最新研制了一款微型无人侦察机﹣﹣“蜂鸟”.为了减轻其质量,该侦察机的材料应具有的特点是()A.硬度高B.熔点低C.密度小D.导热性好【考点】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分析】该侦察机的材料应有许多特点,但是题目关键是“为了减少其质量”,影响质量的因素与物体的体积和密度有关,与硬度、熔点和导热性无关,很容易选出正确答案.【解答】解 A、硬度是指物体的坚硬程度,不会影响质量.B、熔点指晶体熔化时的温度,与质量无关.C、由公式ρ=知,在密度一定时,体积越大质量越大,;在体积一定时,密度越大质量越大.D、导热性是指物体对热的传导能力,与质量无关.故选C.【点评】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是物体的属性,与物体所处的空间位置,形状,状态无关.在密度一定时,体积越大质量越大;在体积一定时,密度越大质量越大.密度是物体的特性,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无关.5.关于弹簧测力计的使用,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拉弹簧的力只能沿着竖直向下的方向B.拉弹簧的力应沿着弹簧的轴线方向C.测量前应先检查弹簧测力计指针是否指在零点D.加在弹簧测力计上的力不能超过它的量程【考点】弹簧测力计的使用与读数.【分析】根据弹簧测力计的使用分析:(1)观察测力计的量程及分度值,加在测力计上的力不能超过其量程;(2)使用前将测力计的指针调到零;(3)使用时力的方向应与弹簧的轴线一致.【解答】解:A、说法错误,只要使用时力的方向应与弹簧的轴线一致即可;B、C、D、说法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6.分别由不同物质a、b、c组成的三个实心体,它们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由图可知()A.同种物质,质量越大,体积越小B.不同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同C.c物质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大D.ρa:ρb:ρc=2:3:4【考点】密度公式的应用.【分析】①比较物质的密度大小关系,可采取两种方法:①相同体积比较质量,质量大的密度大;②相同质量比较体积,体积小的密度大;②密度是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从图象b中找出一组对应的数据然后根据密度公式ρ=算出b物质的密度;③分别算出a物质和b物质、c物质的密度,就能知道ρa:ρb:ρc的结果.【解答】解:由图象可知,横轴是体积,纵轴是质量;A、从图象可以看出,同种物质,质量越大,体积越大,故本选项错误;B、由图象可知,当三种物质的质量都为1000kg时,a物质的体积最小,c物质的体积最大,所以不同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同,故本选项正确;C、①由图象可知,当b物质的体积为1m3时,b物质的质量是1000kg,所以b物质的密度是ρb===1000kg/m3正好是水的密度.②由图象可知,当三种物质的质量都为1000kg时,a物质的体积最小,c物质的体积最大,所以a物质的密度最大,c物质的密度最小,所以c物质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小,故本选项错误;D、由图象可知,a物质的密度是ρa=2000kg/m3,b物质的密度是ρb=1000kg/m3,c物质的密度是ρc=500kg/m3,则ρa:ρb:ρc=4:2:1.故本选项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密度公式的应用、密度及其特性的理解,考查了学生根据物理知识分析图象的能力,这类题在试题中经常出现,一定要掌握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注意图象中的体积单位是m3.7.一只空瓶装满水时的总质量是350g ,装满酒精时的总质量是300g (ρ水=1.0×103kg/m 3,ρ酒精=0.8×103kg/m 3),则该瓶的容积是( )A .350cm 3B .300cm 3C .250cm 3D .150cm 3【考点】密度公式的应用.【分析】水和酒精装满的是同一个瓶子,因此它们的体积都是瓶子的容积,是相等的.利用密度的公式,可列出水和酒精体积的表示式,再根据这一等量关系,得到一个等式,这样能首先求出空瓶的质量.再用任何一种液体的总质量减去空瓶的质量,除以相应的密度就能得到瓶子的容积了.【解答】解:设空瓶的质量为m 0,则瓶子的容积可表示为V 0=,同时还可表示为V 0=,二者相等, 即: =,解得,m 0=100g ;将瓶子的质量代入第一个表达式得,V 0===250cm 3.即空瓶的容积为250cm 3.故选C .【点评】解决此题除了要熟练运用密度的公式以外,还要学会根据题意找出其中的等量关系,列出等式再求解.8.关于微观粒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原子结构与太阳系很相似,质子、中子和电子就像行星绕太阳运动一样在绕核运动B .原子结构与西瓜很相似,西瓜籽就如同分布在原子中的电子C .只要视力足够好,人们凭肉眼就能看到电子D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和中子则由更小的粒子组成【考点】原子的核式模型.【分析】(1)原子结构与太阳系很相似,电子就像行星绕太阳运动一样在绕中子运动.(2)1904年汤姆生提出了一个被称为“西瓜式”结构的原子结构模型,电子就像“西瓜子”一样镶嵌在带正电的“西瓜瓤”中.电子的发现使人们认识到原子是由更小的粒子构成的.(3)微观粒子,肉眼是看不到的,只有借助电子显微镜观察.(4)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和中子由更小的粒子夸克组成.【解答】解:A 、原子结构与太阳系很相似,但质子、中子是构成原子核的,只有电子像行星绕太阳运动一样在绕核运动,故A 错误;B 、原子由位于原子中心的原子核与核外绕核转动的电子组成,这与西瓜的结构还是有一定差别的,故B 错误;C 、微观粒子非常小,肉眼是看不到的,只有借助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故C 错误;D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和中子则由更小的粒子夸克组成,故D 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物质的微观结构知识和对微观尺度的认识,对这些知识要有所了解,是一道基础题.9.有A、B、C三个用丝线悬吊着的小球,相互作用情况如图:那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A带正电,则C一定带正电B.若A带负电,则C一定带正电C.若B带正电,则A一定带正电,C一定带负电D.A,B一定带同种电荷,C则可能不带电【考点】物体带电情况的判断.【分析】利用电荷间的作用规律分析即可,但应注意的是:若两小球相斥,则表明其一定都带电,且带的是同种电荷;若两小球相吸,则有两种可能,即可能都带电,且是异种电荷,也可能一个带电,另一个不带电.【解答】解:由于A、B两小球相斥,即说明A、B一定都带电,且带的是同种电荷,故该题有两种可能:1.若A球带正电,即B球也带正电,由于B、C相吸,故C球有两种可能,即C球可能带负电,也可能不带电;2.若A球带负电,即B球也带负电,由于B、C相吸,故C球也是两种可能,即C球可能带正电,也可能不带电.故选D.【点评】此题很容易漏掉了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的这种情况.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手握住绳子提起一条鱼,该鱼所受拉力的施力物体为手B.踢出去的足球受到踢力和重力的作用C.“孤掌难鸣”说明:一个物体不能产生力的作用D.只有相互接触的物体才会产生力的作用【考点】力的概念.【分析】直接对鱼施加力的物体是绳;踢出去的足球之所以继续向前飞,是由于足球具有惯性,足球离开脚后就不再受踢力的作用;一个力必定有施力物体和有受力物体,一个物体无法产生力的作用;重力、电荷间的作用力、磁极间的作用力不需相互接触.【解答】解:A、鱼所受拉力的施力物体为绳;B、踢出去的足球受到重力和空气阻力的作用;C、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一个力既有施力物体也有受力物体,此选项正确;D、物体间产生力的作用未必接触,如重力.故选:C.【点评】“手握绳,绳拉鱼”往往易被误以为“手拉鱼”.11.甲、乙两位同学分别用30N的力水平拉弹簧测力计的两端,弹簧测力计处于静止状态,则弹簧测力计示数是()A.15N B.30N C.0N D.无法确定【考点】弹簧测力计的使用与读数.【分析】根据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回答.【解答】解:因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当甲、乙两位同学分别用30N的力拉一个弹簧测力计的两端,测力计示数为挂钩一侧的拉力大小,即为30N.故选B.【点评】考查弹簧测力计的正确读数,指针示数为挂钩一侧的拉力.1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摩擦起电并没有创造电荷,而是电荷的转移B.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存在斥力C.用手捏海绵,海绵的体积缩小了,说明分子间有空隙D.“南国汤沟酒,开坛十里香”,远远地闻到酒香是由于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引起的【考点】摩擦起电的实质;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分析】(1)摩擦起电的实质并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电荷发生了转移;(2)固体和液体分子之间的作用力较大,所以固体和液体有一定的体积,很难被压缩;(3)用手捏海绵,海绵的体积缩小了,说明海绵中间有空隙;(4)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作物规则运动.【解答】解:A、摩擦起电并没有创造电荷,而是电荷的转移,正确;B、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存在斥力,正确;C、用手捏海绵,海绵的体积缩小了,说明海绵中间有空隙,不能说明分子之间有空隙,故C错误;D、“南国汤沟酒,开坛十里香”,远远地闻到酒香是因为酒精分子在空气中发声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作物规则运动,故D正确.故选C.【点评】此题考查的知识点较多,有摩擦起点的实质、分子间的作用力、扩散现象等,基础性题目,中考常见题型.13.如图所示为一种常用核桃夹,用大小相同的力垂直作用在B点比A点更易夹碎核桃,这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A.力的大小有关 B.力的方向有关C.力的作用点有关D.受力面积有关【考点】力的三要素.【分析】力的三要素有: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它们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解答】解:由图可看出,力的大小和方向相同,作用点A、B不同,在B点比A点更易夹碎核桃,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作用点有关.。
江苏省江阴市八年级12月月考物理试题解析版
八年级12月月考物理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关于误差,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 误差是测量中的错误B. 只要方法正确,仪器精良,误差就可以消除C. 选用精密的仪器,改良实验方法,可减小误差D. 误差是测量时态度不认真而引起的2.针对生活中的一些物理量的估测,以下合理的是〔〕A. 课桌的高度为1.6mB. 正常人步行的速度约为10m/sC. 人心跳一次的时间约为0.8sD. 温暖舒适的气温为40℃3.关于平均速度,以下表达中错误的选项是〔〕A. 平均速度就是物体在各处运动速度的平均值B. 在相同路程内,物体运动的时间越少那么平均速度越大C. 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不同时间内,平均速度一般不相同D. 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不同路程内,平均速度有可能相同4.小明利用分度值为1mm的刻度尺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四次测量的数据分别为2.35cm、2.36cm、2.63cm、2.36cm,那么测量结果应记为〔〕A. 2.4cmB. 2.357 cmC. 2.35 cmD. 2.36 cm5.如以下图,可以表示匀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图像是〔〕A. (1)(2)B. (2)(3)C. (1)(4)D. (2)(4)6.2021年国际田联110m栏比赛中,刘翔以12秒97破赛会记录夺得冠军.如以下图是刘翔在跨栏时的情景,假设说赛场的主席台是运动的,所选的参照物是〔〕A. 刘翔B. 看台上坐着的观众C. 地面D. 刘翔前方立着的栏7.以下物理现象中:①老人用放大镜看书;②在岸上看水中的鱼;③太阳灶烧水;④水中的筷子变弯。
其中属于光的折射的是〔〕A. ①②③B. ②④C. ①④D. ①②④8.如以下图,一只烧杯中装有半杯水,放在水平木板AB上,一束光线竖直向下照在水面上.现在B端下方垫一个小木块C,使木板倾斜一个小的角度,那么此时〔〕A. 反射光线顺时针方向旋转B. 反射光线逆时针方向旋转C. 折射光线的方向不变D. 折射光线逆时针方向旋转9.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凸透镜的焦距为15cm,假设将蜡烛放在离凸透镜10cm处时,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将看到〔〕A. 倒立缩小的实像B. 倒立放大的实像C. 正立放大的虚像D. 无像10.如图:小明和小红用焦距相等的相同照相机对小强同学拍照,洗出底片分别为甲和乙,那么〔〕A. 小红和小明离小强的距离相同B. 小红离小强比拟近C. 小红要使底片上的像与小明的一样大,小红靠近后,再增大镜头到底片的距离D. 小红要使底片上的像与小明的一样大,小红远离后,再增大镜头到底片的距离〔如图甲所示〕.慢慢向玻璃杯中注入水至水面高过箭头位置,透过玻璃杯看纸上的“箭头〞,不可能是图乙中的〔〕A. B. C. D.12.小明同学用放大镜看自己的指纹时,觉得指纹的像太小,为了使指纹的像能大一些,以下做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 眼睛和手指不动,让放大镜离手指稍远些B. 眼睛和手指不动,让放大镜离手指稍近些C. 放大镜和手指不动,让眼睛离放大镜稍远些D. 放大镜和手指不动,让眼睛离放大镜稍近些13.如以下图,a、b、c、d 是距凸透镜不同距离的四个点,F 为焦点。
江苏省江阴初级中学2015-201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解析(解析版)
江苏省江阴初级中学2015-201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2分,共32分)1.以下几个实验现象中,能说明声音产生条件的实验现象是()A.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把钟罩内的空气抽走一些以后,铃声明显减小B.使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溅起水花C.吹笛子时,手指按住不同的孔便会发出不同的声音D.把正在发声的手机密封在塑料袋内,再放入水中,人们仍能听到它发出的声音【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能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B能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C能说明频率越高,音调越高;D能说明水能够传播声音。
故选B考点:声现象2.有一种电动牙刷,它能发出超声波,直达牙刷棕毛刷不到的地方,这样刷牙既干净又舒服,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超声波能传递能量B.超声波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C.超声波的频率很低,所以人听不到D.电动牙刷发出的超声波不能在空气中传播【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人耳感受到声音的频率范围为20Hz~20000Hz,高于20000Hz叫超声波;低于20Hz叫次声波。
超声波也属于声音,能在空气中传播,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
故选A考点:超声波3.城市里部分道路设计成如图所示,这种下凹道路在控制噪声方面的作用是( )A.在声源处减弱噪声B.防止车辆产生噪声C .在人耳处减弱噪声D .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控制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减弱 (安消声器);在传播过程中减弱(植树、隔音墙);在人耳处减弱(戴耳塞)。
这种下凹道路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故选D 考点:控制噪声的途径4.甲声音波形如图所示,把音调比甲高的乙声音输入同一设置的示波器,乙声音的波形是下列图中的哪一幅(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声音波形中相同时间内波峰的个数越多代表频率越高,振幅越大表示响度越大。
因为乙声音的音调比甲高。
故选B 考点:声音的波形图5.夏天的早晨,江阴市区自来水龙头流出水的温度最接近于( ) A .0℃ B .25℃C .60℃ D .75℃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夏天的早晨,江阴市区自来水龙头流出水的温度约为25℃;标准大气压下酒精的沸点75℃.故选B 考点:温度甲A B C D第4题图6.现代建筑出现一种新的设计:在墙面装饰材料中均匀混入小颗粒状的小球,球内充入一种非晶体材料。
江苏省无锡市江阴市马镇2015-2016学年八年级12月联考物理试题(原卷版)
江苏省无锡市江阴市马镇2015-201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2月联考物理试题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3分)1.如图甲所示,用竖直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泡沫塑料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如图乙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这个现象说明。
在月球上,做图乙实验,观察到泡沫小球将弹起,(选填“能”或“不能”)原因是。
2.如图,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它的示数是℃.3.寒冷的冬天,洗涤沾满油污的盘子,用温度较高的热水洗涤效果特别好。
这是由于水温超过了油污的⎽⎽⎽⎽⎽⎽⎽⎽⎽⎽⎽⎽⎽,而使油污⎽⎽⎽⎽⎽⎽⎽⎽⎽⎽⎽⎽⎽的缘故。
4.在高山上烹食物时,食物不易烹熟,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而用高压锅烹食物,却能使食物很快烹熟,高压锅的工作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
5.夏天从冰箱里拿出一块-10℃的冰_________(会,不会)立即熔化;把0℃的冰放在0 ℃的水里,冰__________(会,不会)熔化。
6.小莉身高1.5m,站在平面镜前4m处,她的像到镜面的距离为_______m,像高m;若将一块和平面镜一样大的木板放在镜子后1m处如图所示,这时她_______(填“能”或“不能”)在镜中看到自己的像。
若她以0.5m/s的速度向平面镜靠近,则镜中像的大小变化是。
7.如图所示,有一个写着F字样的胶片放在教学用投影仪上,此时屏幕上刚好形成一个清晰的像。
如果要得到更大的清晰的像,应使投影仪______(填“远离”或“靠近”)屏幕,并把透镜向______(填“上”或“下”)移动。
8. 汽车上有许多地方要利用光的反射,A为观后镜,B为车头灯内的反射镜.A应为____ ____,B应为_______ _.(填“平面镜”“凹面镜”或“凸面镜”)9.如图所示,是从平面镜中看到的一只台钟钟面上的指针位置,已知镜面与钟面相平行,则实际时间应是。
10. 当入射光线向法线靠拢时,反射角将;当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垂直时,反射角为,当入射光线与平面镜成20°角时,反射角为。
江苏省无锡市江阴市马镇九年级物理上学期12月月考试卷(含解析) 苏科版
2015-2016学年江苏省无锡市江阴市马镇九年级(上)月考物理试卷(12月份)一.选择题1.下列用电器中利用电流热效应工作的是()A.电视机B.洗衣机C.电热毯D.电冰箱2.下列关于电源的作用的描述中正确的()A.电路中只要有电压,就有电流产生B.电路中只要有电流存在,就一定有电压C.电路中的电流与电压是同时存在的,只要其中一个存在,另外一个也存在D.以上几种说法均不正确3.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是6V,当开关闭合后,只有一只灯泡发光,且电压表的示数为6V,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A.灯L1短路B.灯L2短路C.灯L1断路D.灯L2断路4.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两只电流表的规格相同,电流表有两个量程(0~0.6A以及0~3A),闭合开关S,电阻R1与R2均有电流流过,两只电流表的指针偏转角度相同,则R1与R2的比值为()A.1:5 B.5:1 C.1:4 D.4:15.小明用如图所示的器材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a、b为长度一样的镍铬合金丝,b比a的横截面积大.关于此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小灯泡越亮,表示接入的合金丝电阻越大B.利用此装置只能探究导体电阻大小和横截面积的关系C.利用此装置能探究导体电阻大小和横截面积、长度的关系D.为了准确比较两条合金丝的电阻,可在电路中串联一个电压表6.关于电功和电功率说法不正确的是()A.用电器消耗的电能越多,电功率越大B.功率是表示电流做功快慢的物理量C.单位时间内,电流做功越多,电功率越大D.千瓦时是电功的单位,千瓦是电功率的单位7.小刚利用电能表测某家用电器的电功率.当电路中只有这个用电器工作时,测得在15min 内,消耗电能0.3kW•h,这个用电器可能是()A.日光灯B.电风扇C.收音机D.电饭煲8.关于家庭电路及安全用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家用电器失火时,立即用水浇灭B.熔丝熔断后用铜丝代替C.使用测电笔时手不能接触笔尾金属电极D.总开关安装在干路上9.两个灯泡,其中L1标有“6V 3W”,L2没有标记,但测得它的电阻是4Ω,把它们串联后接在某一电路时,两灯L1、L2均能正常发光,这个电路两端的电压和灯L2的额定功率分别是()A.6V 3W B.8V 1W C.12V 3W D.6V 1W10.如图中所示的电路中,不计温度对灯丝电阻的影响,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当在ab间接入“6V 6W”的灯泡时,闭合开关,灯L恰能正常发光;断开开关,在ab间换接入一个“6V 4W”的灯泡后,再闭合开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灯L将变亮B.灯L将变暗C.换接的灯可能烧坏 D.电路总功率要变小11.两根阻值均为R的电阻丝,串联后接到电源上,烧开一壶水需时间t1,并联后再接到同一电源上,相同条件下烧开同一壶水需要时间t2,比较其大小有()A.t1=B.t1=2t2C.t1=D.t1=4t212.如图甲是灯泡L和电阻R的I﹣U关系图象灯丝电阻受温度的影响,温度越高电阻越大,将L和R以两种不同的方式接在同一电源上,如图乙和丙,若乙图中U1:U2=m,丙图中I1:I2=n,则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A.m=n B.m= C.m<D.m>二.填空题13.某电阻两端的电压为3V时,通过的电流为0.5A,则该电阻的阻值是Ω,若该电阻两端电压为0,其阻值是Ω.14.一根镍铬合金丝两端的电压一定.当镍铬合金丝被均匀拉长后,其电阻将,通过它的电流将(填“变大”、“变小”或“不变”).15.如图所示的电路中,开关闭合后,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从左向右滑动过程中,灯泡的亮度将(填“变亮”或“变暗”),电压表示数将(填“增大”或“减小”).16.某家用电能表上标有“220V 5A(20A)3000R/kWh”字样,当家中用电器全部工作时,电能表1min转了60转,由此可估算出该家所有用电器的总功率为W;若该家全部用电器工作时的总电流不超过电能表的额定电流,还可以再增加60W的白炽灯只.17.如图所示,小灯泡上标有“8V 2W”的字样,电源电压12V,且保持不变.当开关闭合时,电压表V1的示数是V,灯泡正常工作时的电阻为Ω,要使小灯泡正常发光,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是Ω,由于电路发生故障,发现两电压表的示数相同,但不为零,若这种现象的发生是由用电器引起的,则故障可能的原因是.18.某小灯泡上标有“6V 6W”字样,其电流随两端电压变化关系曲线如图所示,那么小灯泡两端的电压为2V时,小灯泡的电功率为W.若把这样的两个小灯泡串联在6V的电路中每个小灯泡的电功率为W.19.中国是目前唯一掌握和使用1000kV特高压输电技术的国家.如图,从甲地输电到乙地,若输电功率一定,将输电电压从500kV提高到1000kV,则输电电流将从I变为I,输电线路上损失的电能将(填“增加”、“减少”或“不变”).20.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小明同学家准备重新装修.他家原来所用电能表的规格是“220V 10A”,原有250W电冰箱一台、800W电饭锅一只、200W洗衣机一台,其余照明灯和电视机的功率总计约有180W,这些用电器在电路上是相互联的,若它们同时正常工作,通过电能表的实际电流是A;现在准备再增加2000W的空调两台,以及功率为400W的装饰灯组,于是,这次重新装修时,除了更换室内所有导线和熔断丝(保险丝)外,还必须更换的主要电路元件是.21.甲灯“6V 6W”和乙灯“6V 3W”,两灯钨丝长短一样,则钨丝较粗的是灯,串联后接入电路中,如果让其中一盏灯正常发光,另一盏灯的实际功率不超过额定功率,则应为V,两灯消耗的实际总功率为W.22.根据电动机的工作原理可知,其能量由电能转变为内能和能.若电动机两端电压为U,流经电流为I,线圈的电阻为R,则工作效率η=.三、作图题与解答题23.试根据规定要求作图(1)在图1中根据图中标出的电流方向,从电流表、电压表和电源三个元件的符号中选出两个元件符号,分别填进电路的空缺处,填进后要求灯泡L1和L2并联,且都能发光.(2)声控开关在接收到一定响度的声音时会自动闭合一段时间.某地下通道两端的入口处各装有一个声控开关来控制同一盏螺纹灯泡,为确保行人不管从哪端进人,灯泡都能接通电源发光.请按题意将图2的电路连接完整.24.使用电热水壶烧水,具有便捷、环保等优点,右表是小明家电热水壶的铭牌.使用该电热器将1kg水从20℃加热到100℃,正常工作情况下,实际用时7分钟,已知水的比热容c =4.2×103J/(kg•℃)求:水(1)水吸收的热量是多少?如果这些热量通过燃烧煤气来获得,至少需要多少kg煤气?已知煤气的热值g=4.2×107J/kg.(2)电热水壶加热水的效率.25.下面是文奇和包博等同学进行的电学实验:(1)文奇为了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跟电阻的关系,设计了如图1所示的电路.①请用笔画代替导线完成图1电路的连接;②文奇看到了临组同学在闭合开关后,电流表的指针偏向“0”刻度线的左侧,原因是电流表;③如果文奇连接电路时接入的电阻为5Ω,控制电阻两端的电压为2V,那么将5Ω的电阻换成10Ω的电阻时,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端调节,使电压表示数V;把10Ω的电阻换成20Ω的电阻,无论怎样调节滑片都无法使电压表示数调到控制值,说明她选择的滑动变阻器;④更换器材后,重新实验,将数据记录在表格中,分析实验数据可得出:当电压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比.电压U/V 2电阻R/Ω 5 10 20电流I/A 0.4 0.2 0.1(2)包博将电阻换成标有“2.5V”字样的小灯泡,测量其不同电压下的电功率.①正确连接电路,闭合开关,发现小灯泡不亮,电压表有示数,电流表指针几乎不动,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②排除故障,继续实验.如图2甲所示是某次实验电流表的示数为A.最后根据实验数据画出I﹣U图象(如图2乙).根据图象求出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功率为W;③通过分析I﹣U图象,发现小灯泡的电阻随电压升高逐渐变大,其原因是.26.在探究“影响电流热效应的因素”实验中:(1)为了探究电流通过电阻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的关系,小明设计了甲图装置,在烧瓶内安装一根电阻丝,并插入一支温度计,该实验通过比较来判断相同时间内不同电流产生的热量多少,下面的探究实验中,也是采用这种研究方法的是.(图中烧瓶内装有质量相等的煤油)A.力是看不见的,可以通过力的作用效果认识它B.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C.用总电阻表示同一段电路中串联的两个电阻(2)若要探究电阻产生热量与电阻的关系,可选择乙图中(选填“A”或“B”)烧瓶中的电阻与甲图中的烧瓶电阻(选填“串联”或“并联”).(3)小明提议利用上述实验装置该做“比较水和煤油比热容的大小”的实验,则他应选择乙图中(选填“A”或“B”)烧瓶与甲图中的烧瓶并联,并将其中一烧瓶中的液体换成.水和煤油吸热的多少是通过来反映的(选填“温度计示数”或“加热时间”).27.磁场的强弱可用磁感应强度(B)表示,单位为特斯拉(T).小华设计了磁感应强度测量仪,如图为其原理图.该仪器显示计由电流表改装,电源电压6V,定值电阻R0为40Ω,磁场电阻R B在常温下的阻值随外加磁感应强度变化的对应关系如下表所示,磁感应强度B/T 0 0.04 0.08 0.12 0.16 0.20磁感电阻R B/Ω160 180 200 230 260 290 求:(1)当待测磁感应强度为0T时,磁感电阻R B是多少?(2)用该测量仪器测得某处的磁感应强度是0.08T,电路中的电流是多少?磁感电阻R B两端的电压是多少?(3)若把该测量仪放在某处,闭合开关,电路消耗的总功率为0.12W,则该处磁感应强度是多少?2015-2016学年江苏省无锡市江阴市马镇九年级(上)月考物理试卷(12月份)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1.下列用电器中利用电流热效应工作的是()A.电视机B.洗衣机C.电热毯D.电冰箱【考点】电流的热效应、化学效应和磁效应.【分析】(1)电流的热效应:电流通过导体要发热,这叫做电流的热效应,如电灯、电炉、电烙铁、电焊等都是电流的热效应的例子;(2)电流的化学效应:电流通过导电的液体会使液体发生化学变化,产生新的物质,电流的这种效果叫做电流的化学效应,如电解,电镀,电离等就属于电流的化学效应的例子;(3)电流的磁效应:给绕在软铁心周围的导体通电,软铁心就产生磁性,这种现象就是电流的磁效应,如电铃、蜂鸣器、电磁扬声器等都是利用电流的磁效应制成的.【解答】解:A、电视机主要是把电能转化为声能和光能,不是利用电流的热效应工作的,故A错误;B、洗衣机主要是把电能转化为机械能,不是利用电流的热效应工作的,故B错误;C、电热毯是把电能转化为内能,是利用电流的热效应工作的,故C正确;D、电冰箱主要是把电能转化为机械能,是利用了电流的磁效应,故D错误.故选C.2.下列关于电源的作用的描述中正确的()A.电路中只要有电压,就有电流产生B.电路中只要有电流存在,就一定有电压C.电路中的电流与电压是同时存在的,只要其中一个存在,另外一个也存在D.以上几种说法均不正确【考点】有持续电流的条件;电流的形成.【分析】电压是产生电流的原因,但电路两端有电压电路中未必就有电流,因为产生电流的条件还有一个,电路必须处处连通.【解答】解:A、电流产生的条件:①电路两端要有电压;②电路必须为通路.只有满足这两个条件,电路中才会有电流,所以电路中有电压,未必就有电流产生,故A错;B、电压是因电流是果,电路中有电流,说明电路两端一定有电压,选项B的说法正确;C、根据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可知:有电流时电路两端一定有电压,但有电压时电路中不一定有电流,如当开关断开时,开关两端是有电压的,但电路中无电流,所以C不正确;D、因为B的说法正确,所以D不正确.故选 B.3.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是6V,当开关闭合后,只有一只灯泡发光,且电压表的示数为6V,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A.灯L1短路B.灯L2短路C.灯L1断路D.灯L2断路【考点】电流表、电压表在判断电路故障中的应用.【分析】首先根据电路的连接方式以及灯泡的发光情况大致判断出是短路还是断路,然后根据电压表的示数判断出具体的问题所在.【解答】解:由图知,两灯串联;有一只灯泡发光说明电路是连通的,即两灯不可能发生断路(排除C、D);电压表测量的是灯L1两端的电压,其示数为6V(即电源电压),说明灯L1不可能被短路(否则电压表示数为0,排除A);当灯L2短路时,此时只有L1连入电路,加在L1两端的电压即为电源电压,符合题意;故选B.4.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两只电流表的规格相同,电流表有两个量程(0~0.6A以及0~3A),闭合开关S,电阻R1与R2均有电流流过,两只电流表的指针偏转角度相同,则R1与R2的比值为()A.1:5 B.5:1 C.1:4 D.4:1【考点】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电流表的读数方法.【分析】从电流表大量程和小量程的关系进行分析,即同一刻度线不同量程的示数,比值等于分度值之比.【解答】解:因为电流表的大量程和小量程的分度值之比为1:5,且A1测量干路中的电流,即为大量程,所以A1与A2的示数之比为5:1,R1中的电流等于干路中的电流减去R2中的电流,即I1=I﹣I2,而并联电路中电阻之比等于电流的反比,所以R1:R2=I2:I1=1:(5﹣1)=1:4.故选C.5.小明用如图所示的器材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a、b为长度一样的镍铬合金丝,b比a的横截面积大.关于此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小灯泡越亮,表示接入的合金丝电阻越大B.利用此装置只能探究导体电阻大小和横截面积的关系C.利用此装置能探究导体电阻大小和横截面积、长度的关系D.为了准确比较两条合金丝的电阻,可在电路中串联一个电压表【考点】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分析】(1)在此实验装置中,运用转换法,电阻的大小通过比较小灯泡的亮度来判断,但是现象不是很明显,效果不好,为了准确比较电阻的大小,可以在电路中串联一只电流表.(2)因为两根电阻丝的材料一样,故运用控制变量法,可以探究导体的电阻大小和横截面积、长度的关系.【解答】解:A、小灯泡越亮,电路中的电流越大,表示接入的合金丝电阻越小,故A错误;B、利用此装置中的一根电阻丝,用夹子改变电阻丝的长度,也可以探究导体电阻大小和长度的关系,故B错误;C、利用此装置能探究导体电阻大小和横截面积的关系,长度可以选择其中一根导线,一次全部接入,另一次直接入其中一部分即可,正确;D、为了准确比较两条合金丝的电阻,可在电路中串联一个电流表,根据电流的大小来判断电阻的大小.故D错误.故选C6.关于电功和电功率说法不正确的是()A.用电器消耗的电能越多,电功率越大B.功率是表示电流做功快慢的物理量C.单位时间内,电流做功越多,电功率越大D.千瓦时是电功的单位,千瓦是电功率的单位【考点】电功;电功率.【分析】①电流做功的过程实质是消耗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的过程,国际单位J,常用单位kW•h;②单位时间内做功的多少叫电功率,电功率是表示电流做功快慢的物理量,国际单位W,还有kW.【解答】解:A 电功率的大小与电能多少和通电时间都有关系,时间不确定,功率大小不能确定.此说法错误;B 电功率是表示电流做功快慢的物理量,功率越大,做功越快.此说法正确;C 时间一定,电流做功越多,用电器功率越大.此说法正确;D 千瓦时也就是“度”是电功的单位,千瓦是电功率的单位.此说法正确.故选A.7.小刚利用电能表测某家用电器的电功率.当电路中只有这个用电器工作时,测得在15min 内,消耗电能0.3kW•h,这个用电器可能是()A.日光灯B.电风扇C.收音机D.电饭煲【考点】电功率的计算;电功率.【分析】根据用电器在测得在15min内,消耗的电能,利用公式P=求出电功率,再与题目中给出的用电器的功率比较,解答此题.【解答】解:用电器在测得在t=15min=0.25h内,消耗的电能为W=0.3kW•h,用电器的电功率:P===1.2kW=1200W;电饭煲的电功率一般大于1000W,日光灯的电功率为40W,电风扇的电功率约为100W,收音机的功率不足1W,所以电功率是1200W的用电器是电饭煲.故选D.8.关于家庭电路及安全用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家用电器失火时,立即用水浇灭B.熔丝熔断后用铜丝代替C.使用测电笔时手不能接触笔尾金属电极D.总开关安装在干路上【考点】安全用电原则.【分析】(1)生活用水因为含有杂质成为导体;(2)保险丝是用电阻率较大而熔点较低的铅锑合金制成的,当电流过大时,它会因温度过高而熔断,保护电路;(3)使用测电笔时,手必须要接触笔尾的金属体,才能分辨出火线、零线;(4)总开关安装在干路上,总开关断开,所有用电器就会断电.【解答】解:A、家用电器失火时,立即用水浇灭,会造成灭火人触电,故A错误;B、组成保险丝的材料是电阻率较大而熔点较低的铅锑合金,在电流过大时熔断,自动切断电路,起到保护作用;铜导线的熔点很高,当电流过大时,不能熔断起不到保护作用,容易引起火灾,故B错误;C、使用测电笔辨别火线和零线时,手必须接触笔尾金属电极,故C错误;D、总开关安装在干路上,总开关可以控制所有用电器,符合安全用电原则,故D正确.故选D.9.两个灯泡,其中L1标有“6V 3W”,L2没有标记,但测得它的电阻是4Ω,把它们串联后接在某一电路时,两灯L1、L2均能正常发光,这个电路两端的电压和灯L2的额定功率分别是()A.6V 3W B.8V 1W C.12V 3W D.6V 1W【考点】欧姆定律的应用;串联电路的电压规律;电功率的计算;额定功率.【分析】根据串联电路电流和电压规律结合欧姆定律及电功率公式计算可知这个电路两端的电压和灯L2的额定功率.【解答】解:两灯泡串联在电路中.通过两灯泡的电流相等,电路电压等于两灯泡电压之和.I=U2=IR2=0.5A×4Ω=2VU=U1+U2=6V+2V=8VP2=U2I=2V×0.5A=1W所以这个电路两端的电压为8V,灯L2的额定功率是1W.故选B.10.如图中所示的电路中,不计温度对灯丝电阻的影响,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当在ab间接入“6V 6W”的灯泡时,闭合开关,灯L恰能正常发光;断开开关,在ab间换接入一个“6V 4W”的灯泡后,再闭合开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灯L将变亮B.灯L将变暗C.换接的灯可能烧坏 D.电路总功率要变小【考点】欧姆定律的应用;串联电路的电压规律;电功率的计算;实际功率.【分析】判断出换接“6V 4W”的灯泡后,电路中总电阻的阻值变化,进而判断出电流的变化情况;然后结合计算电功率的公式:P=I2R、P=判断灯L的实际功率以及电路消耗的总功率的变化情况.【解答】解:由R=知:“6V 6W”的灯泡电阻为:6Ω,“6V 4W”的灯泡电阻为:9Ω.当在ab间接入“6V 6W”的灯泡时,闭合开关,灯L恰能正常发光;若在ab间换接入一个“6V 4W”的灯泡后,电路的总电阻变大,电流变小,所以灯L不能正常发光;电流变小时,由U=IR知:灯L两端的电压变小,所以接入的灯泡分得的电压变大(电源电压不变),因此换接的灯泡可能被烧毁;由P=I2R知,在灯L的电阻不变时,电流变小,则灯L的实际功率变小,即灯L变暗;由P=知,电源电压不变,总阻值变大,则电路消耗的总功率变小;综上分析可知:选项A肯定有误,故选A.11.两根阻值均为R的电阻丝,串联后接到电源上,烧开一壶水需时间t1,并联后再接到同一电源上,相同条件下烧开同一壶水需要时间t2,比较其大小有()A.t1=B.t1=2t2C.t1=D.t1=4t2【考点】焦耳定律的计算公式及其应用.【分析】分别求出两个电阻丝串并联时的总电阻,然后根据Q=W=t,表示出串联后烧开一壶水所用的时间为t1、并联后烧开同样一壶水所用的时间为t2,可得t1与t2的关系.【解答】解:两根完全相同的电热丝串联后的总电阻:R串=2R;并联后的总电阻:R并=R;根据题意可知,串并联时烧开一壶水需要的热量关系式为:Q=W=t串=×t1﹣﹣﹣﹣①,Q=W=t并﹣﹣﹣﹣﹣﹣﹣②联立①②可得:t并=t1×=t1,可得:t1=4t2.故选:D12.如图甲是灯泡L和电阻R的I﹣U关系图象灯丝电阻受温度的影响,温度越高电阻越大,将L和R以两种不同的方式接在同一电源上,如图乙和丙,若乙图中U1:U2=m,丙图中I1:I2=n,则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A.m=n B.m= C.m<D.m>【考点】欧姆定律的应用.【分析】已知在图乙中,灯泡与电阻串联,U1:U2=m,在图丙中,灯泡与电阻并联,I1:I2=n,分别根据串联电路的电压规律和并联电路的电压规律求得两电阻之比,然后即可得出结论.【解答】解:在图乙中,灯泡与电阻串联,电路中的电流相同,由欧姆定律I=可知,当电流相同时,电压与电阻成正比,又因为U1:U2=m,则==m,在图丙中,灯泡与电阻并联,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同,由欧姆定律I=可知,当电压相同时,电流与电阻成反比,又因为I1:I2=n,则==n,即=,由图象甲可知,R L乙小于R L丙,所以<,即m<.故选C.二.填空题13.某电阻两端的电压为3V时,通过的电流为0.5A,则该电阻的阻值是 6 Ω,若该电阻两端电压为0,其阻值是 6 Ω.【考点】欧姆定律的变形公式.【分析】(1)已知电阻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根据欧姆定律求出电阻的阻值;(2)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只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有关,与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无关.【解答】解:由I=可得,电阻的阻值:R===6Ω,因为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与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无关,所以它两端电压变为0V,导体的电阻仍为6Ω不变.故答案为:6;6.14.一根镍铬合金丝两端的电压一定.当镍铬合金丝被均匀拉长后,其电阻将变大,通过它的电流将变小(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考点】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分析】影像电阻大小的因素是导体的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导线越长,电阻越大;导线越细,电阻越大.题中,当镍铬合金丝被均匀拉长后,其长度变长同时导线变细,导致电阻变大.电阻是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当电阻变大时,电流将变小.【解答】解:当镍铬合金丝被均匀拉长后,其长度变长同时导线变细,所以电阻变大.由于电阻变大,在电压一定时,通过它的电流将变小.故答案为:变大,变小15.如图所示的电路中,开关闭合后,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从左向右滑动过程中,灯泡的亮度将变暗(填“变亮”或“变暗”),电压表示数将增大(填“增大”或“减小”).【考点】欧姆定律的应用.【分析】由电路图可知,灯泡与滑动变阻器串联,电压表测滑动变阻器两端电压;根据滑动变阻器滑片移动方向判断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如何变化,由串联电路特点判断电压表示数如何变化,由欧姆定律判断电路电流如何变化,由电功率公式P=UI判断灯泡实际功率如何变化,最后判断灯泡亮度如何变化.【解答】解:(1)当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变大时,电路总电阻变大,电源电压不变,则电路电流变小,即电流表示数变小,由P=UI可知,灯泡的实际功率变小,灯泡变暗;(2)由电路图知,滑片P从左向右滑动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变大,滑动变阻器的分压变大,电压表示数变大.故答案为:变暗;增大.16.某家用电能表上标有“220V 5A(20A)3000R/kWh”字样,当家中用电器全部工作时,电能表1min转了60转,由此可估算出该家所有用电器的总功率为1200 W;若该家全部用电器工作时的总电流不超过电能表的额定电流,还可以再增加60W的白炽灯53 只.【考点】电能表参数的理解与电能的求法.【分析】(1)“3000R/kW•h”的物理意义:当用电器消耗1千瓦时的电能时电能表的转盘转过3000转,据此求出1min转了60转消耗的电能,根据P=求出该家所有用电器的总功率;。
江苏省无锡市前州中学八年级物理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苏科版
江苏省无锡市前州中学2015~2016学年度八年级上学期月考物理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4小题,每小题2分,共28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打鼓时,放在鼓面上的沙粒不停的跳动,说明发声体在不停的振动B.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把钟罩内的空气抽出一些后,铃声明显减少,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C.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时,水面溅起水花,说明液体能够传声D.贝多芬双耳失聪后,用棍子顶在琴盖上聆听自己演奏的琴声,说明固体能够传声2.四季分明的泰州地区热现象随处可见,下列物态变化过程中,需要吸热的是()A.春天,冰雪消融B.夏天,薄雾缥缈C.秋天,露水晶莹D.冬天,霜打枝头3.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创造了无数的诗歌辞赋,我们在欣赏这些诗歌辞赋时,不仅要挖掘其思想内涵,还可以探究其中所描述的自然现象与物理规律,下面是某位同学对部分诗句中蕴涵的物理知识的理解.其中正确的是()A.“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高”是指声音的特征“音调”B.“露似珍珠月似弓”﹣﹣露实际是小水珠,是由冰熔化形成C.“人画桃花相映红”﹣﹣桃花是光源,发出的红光映红了人的脸D.“真金不怕火炼”﹣﹣金的熔点高于一般炉火火焰温度4.下列四个物理现象中,有一个现象形成的原因与另外三个不同,这个现象是()A.人站在太阳光下会有影子B.对镜梳妆时能看到镜中的“自己”C.镜子在阳光下会晃眼睛D.河水中有岸边的树的倒影5.如图所示光学现象的描述或解释正确的是()A.图甲中,小孔成的是倒立的虚像B.图乙中,人配戴的凹透镜可以矫正远视眼C.图丙中,白光通过三棱镜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D.图丁中,漫反射的光线杂乱无章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6.如图,一只大熊猫正抱着一根竹子在镜前欣赏自己的像.此时,它从镜中看到的自身像应该是()A.B.C.D.7.若在距离凸透镜14cm处的光屏上得到物体倒立、缩小的像,则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A.6cm B.7cm C.8cm D.14cm8.舞台上无灯光的条件下,一个上身穿白衬衣,下身穿红裙子的演员,在绿色追灯光照射下()A.演员的上衣和裙子都是绿色的B.演员的上衣是白色的,裙子是红色的C.演员的上衣是黑色的,裙子是红色的D.演员的上衣是绿色的,裙子是黑色的9.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照镜子时,人离平面镜越近所成的虚像越大B.验钞机是利用紫外线使钞票上的荧光物质发光,从而鉴别其真伪的C.光与镜面成30°角射入到平面镜上,其反射角为30°D.在有些街头的拐弯处安装凹面镜,是为了扩大视野10.如图所示,是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中传播的情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折射角等于50°B.MM′左边是玻璃C.入射光线靠近法线时,折射光线也靠近法线D.入射光线增加5°时,入射光线与折射光线的夹角也增加5°1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已知凸透镜的焦距为15cm,若将蜡烛放在离凸透镜10cm 处时,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将看到()A.倒立缩小的实像B.倒立放大的实像C.正立放大的虚像D.无像12.如图所示,将凸透镜看作是眼睛的晶状体,光屏看作是眼睛的视网膜,烛焰看作是被眼睛观察的物体.拿一个近视眼镜给“眼睛”戴上,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而拿走近视眼镜则烛焰的像变得模糊.在拿走近视眼镜后,为了能在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下列操作可行的是()A.将蜡烛远离凸透镜B.将光屏远离凸透镜C.将光屏靠近凸透镜D.将光屏和蜡烛同时远离凸透镜13.如图,一物点S置于平面镜前,设S在镜中的像为S′,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镜面不动,当S向镜面移动1m时,S′远离镜面1mB.若镜面不动,当S向镜面移动1m时,S′向镜面移动1mC.若S不动,当镜面向左移动1m时,S′向左移动 1mD.若S不动,当镜面向左移动1m时,S′向右移动 1m14.小丽同学把一个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在距离凸透镜20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若她用此来观察地图上较小的字,则凸透镜到地图的距离应()A.小于20cm B.大于20cm小于40cmC.等于40cm D.大于40cm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6分)15.“神州七号”的宇航员(选填“能”或“不能”)在太空中用声呐装置测量飞船和地面的距离.原因是.16.验钞机发出的能使钞票上的荧光物质发光;遥控器发出的能用来控制电风扇、电视机、空调器等.市面常常见到摊主所谓的“红外线电筒”在销售,它发出的光照射到远近不同的白墙,墙上都会出现一个大小几乎相同的红色光斑,由此可判断这种称谓是(填“正确”或“错误”)的,理由是.17.如图是小磊同学看远处物体时的光路图,由图可知他是(填“近视”或“远视”)眼,如需矫正视力,他应选用的镜片是透镜.18.某种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这种物质是(选填“晶体”或“非晶体”),该物质的熔点是℃,熔化时间是 min.19.星期天,小明约小刚逛公园.在游玩时看见了一些现象,他俩从物理角度议论起了下列问题.(1)阳光下,小明看见自己在地面上留下了影子,可以用光的知识来解释.看见公园中红色的花朵,是因为花朵(填“反射”或“吸收”)红色光的缘故.(2)来到湖边,小刚看见湖水中的鱼在蓝天白云间游弋.若湖中的水深1m,则白云形成的像到水面的距离1m.(填“大于”、“小于”或“等于”)这些“倒影”看起来比景物本身“暗”一些,主要是因为有一部分光发生进入了水中.20.黑板上发生反光是由于发生了,而我们能从不同角度看清黑板上的字,是因为光在黑板表面发生了的缘故.21.如图所示是小伟通过实验得到的凸透镜的像距v和物距u关系的图象,由图可知(1)凸透镜的焦距是cm;(2)当物距为15cm时的成像特点可应用于(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3)当物体靠近凸透镜时,像离凸透镜的距离(填“变大”“变小”或“不变”).22.图甲是一支常见体温计的示意图,它是利用液体的性质制成的,分度值为0.1℃,由此可知体温计的测量结果比实验用温度计更精确.但由于液柱太细难以准确读数,所以体温计具有特殊构造,其横截面如图乙所示,a为向外凸起的弧形玻璃面,要看清体温计中液柱的位置就应沿方向观察(填“A”、“B”或“C”)这是因为体温计在设计时应用了(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原理.甲流期间的一天清晨,量出小明同学的体温如图甲所示,则他的体温为℃,由于一时疏忽,忘记甩一下就直接测量小军的体温,结果如图丙所示,则测量的结果(选填“准确”或“不准确”)23.夜幕降临,岐江两岸华灯初放,火树银花,岐江两岸1000盏造型各异的路灯,勾勒两条蜿蜒流淌的光带,璀璨的灯光倒映在水面上,波光粼粼,让人分不清哪里是水面,哪里是岸边,旖旎风光使游客流连忘返.乘客们纷纷举起了手中的照相机,想要记录下这美好的一刻.(1)如图1所示是某同学在游船上用同一照相机对着前面的大楼摄影,其中大楼离相机较近的是图,为了使相片更清晰些,此时镜头应该(“往前伸”或“往后缩”).(2)假期到了,公园里游人如织,其中三位游客在同一地点,分别用不同型号的A、B、C相机,对着同一个亭子各拍的照片如图2甲、乙、丙所示.拍照时景物到照相机的距离(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照相机二倍焦距;图中照相机的暗箱长度相当于(填:“焦距”、“像距”或“物距”);照片甲是用拍摄的.24.如图所示,清澈平整水面下的“射灯”射出一束光从水中斜射到水域空气的界面时将发生反射和折射,若入射光线与界面成60°角,反射光线与折射光线夹角为100°,则反射角大小为,折射角大小为.光线由水中进入空气中后的速度(变大、变小、不变).如果射灯垂直于水面入射,他的折射角为.25.去年暑假,小明陪爷爷到湖里去叉鱼,小明将钢叉向鱼的方向投掷,却总是叉不到.原因是,实际的鱼比小明所看到的鱼的像(“深”或“浅”),这是由于光发生了.三.作图题(每题2分,共6分)26.按照题目的要求作图:(1)完成图甲,图乙中的光路图.(2)如图丙所示,考古人员需要对一口古井进行清理,为了解决照明问题,请你帮他们把太阳光反射到井里,并能垂直照亮井底.{保留作图痕迹}(3)画出图丁平面镜所成的像{保留作图痕迹}四.实验探究题(每空1分,共29分)27.如图1所示,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桌面上已给出的器材有:带支架的玻璃板、铅笔各一个;完全相同的蜡烛两个;白纸一张;火柴一盒.(1)为完成实验,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是.(2)放置玻璃板时,应该使玻璃板与水平桌面.(3)实验中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关系.(4)做完某次实验后,四个小组都将收集和处理的信息记录在白纸上,如图2所示.则正确的是.(只有一个选项正确,将正确选项的字母填在横线上)(5)实验中,看到点燃的蜡烛通过玻璃板成两个像,其中距离观察者较远的像较暗.远处的像是来自于蜡烛的入射光经过玻璃板(只有一个选项正确,将正确选项的字母填在横线上).A.一次反射、一次折射形成的 B.两次反射、一次折射形成的C.两次反射、两次折射形成的 D.一次反射、两次折射形成的.28.在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实验中,某小组实验步骤如下:A.把一个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张硬纸板竖直地立在平面镜上,纸板上的直线ON垂直于镜面,如图甲所示.B.让一束红光贴着硬纸板沿着某一角度射到O点,经平面镜反射,沿着另一方向射出,在纸板上用笔描出入射光线EO和反射光线OF的径迹.改变入射光线的方向,重做两次,换用另一种颜色的笔,记录光的径迹C.取下硬纸板,用量角器测量NO两侧的角i和角r.D.纸板ENF是用两块纸板连接起来的,把纸板NOF向前折或向后折,观察反射光线.(如乙)根据上述实验步骤,回答下列问题:(1)该实验中硬纸板显示出: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两侧.(2)该实验中硬纸板NOF向前折或向后折是为了确定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是否.(3)由实验步骤C可以得到的规律是.(4)在甲图中,如果将光线沿着FO射向平面镜时,你还会发现的规律是.(5)小明探究反射角和入射角之间的关系时,三次改变入射角i的大小(如图乙),实验所测数据如下表,他根据表中数据得出的结论和其他同学的结论并不一致.请你根据表中的数据分析小明实验中出现错误的原因是.实验次数入射角反射角第一次20°70°第二次30°60°第三次50°40°29.小明同学用凸透镜、蜡烛、光屏和光具座等器材完成“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1)为了测出凸透镜的焦距,小明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用一个光屏在透镜的另一侧移动,直到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这说明凸透镜对光线有作用,测出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为10cm,则该透镜的焦距为cm.(2)小明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在光屏上得到像,请你指出其中一条可能的原因:.(3)重新调整后,将蜡烛放在图中的A位置上,光屏在B位置上,为了找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填“左”或“右”)移动.依次改变蜡烛的位置,移动光屏,直到找到清晰的像.记录的数据如下表.次数 1 2 3 4 5 6物距(cm)40 35 30 25 20 15像距(cm)13.5 14 15 16.7 20 30①在1﹣4次实验中,所成的像为倒立、的实像.②第6次的像比第5次的(填“大”或“小”).(4)实验过程中,蜡烛在燃烧中不断缩短,导致光屏上的像向(选填“上”或“下”)移动.如果在实验时将凸透镜的下半部分挡住,那么光屏上所成的像(填“变成一半”,“变暗”或“消失”)30.自制水滴显微镜,探究显微镜的工作原理.器材:焦距较长的凸透镜一个,滴管一个,废录音带盒一个,清水.(1)小水滴可看作一个焦距很小的镜,本实验以小水滴作为显微镜的镜,它与被观察物体(画在白纸上的小箭头)的间距为10﹣15mm,如图1所示.(2)在图1中,透过这个小水滴,应该能成一个与原来方向相反,放大了的箭头(如果不是这样,需要调整水滴与“箭头”间的距离,或者改变水滴的直径),这是通过小水滴所成的一个_(选填“虚”或“实”)像.(3)如果如图1中,任意滴一滴水滴,透过这个小水滴,如果看到一个与原来方向相同的、放大的箭头,若不调整水滴与箭头的距离,应该把水珠变(填“厚”或者”薄”),直至与原来方向相反的、放大了的箭头.如果废录音带盒的厚度(水滴与透镜的距离)是12mm,那么最终水滴凸透镜的焦距范围是:(4)使放大镜成为目镜,与小水滴的距离约等于放大镜的焦距(30cm),通过放大镜去观察小水滴,使箭头、小水滴,凸透镜在同一直线上,并且保持凸透镜水平,且眼睛不要离得太近.边观察,边微微调节凸透镜的位置,即可看到箭头被放大的像(选填“虚”或“实”),如图2所示,比图1中通过小水滴看到的箭头要(填“大”或“小”),看到的箭头相对于白纸上的箭头是(填“正立”或“倒立”),如果要看到箭头更大的像,应把凸透镜略微向(填“上”或“下”)移动.31.在探究“光从空气斜射入水和油时,哪种液体对光的偏折本领较大”的实验中,小明提出如下实验方案:先让一束入射光从空气直接斜射入透明的空水槽中,记录下光斑位置(如图所示);接着分别倒入水和油,记录对应的光斑位置,再通过分析就可得到实验结论.经讨论,同学们认为这一方案是可行的,于是进行了探究实验.(1)要实现探究目标,他们应选择图中的(选填字母序号)两图示实验;(2)实验时,同学们在水槽底部贴上一把自制纸质刻度尺,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3)某小组同学正确实验后,所记录的三次光斑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经分析可知:光从空气斜射入水和油时,对光的偏折本领较大.江苏省无锡市前州中学2015~2016学年度八年级上学期月考物理试卷(12月份)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14小题,每小题2分,共28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打鼓时,放在鼓面上的沙粒不停的跳动,说明发声体在不停的振动B.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把钟罩内的空气抽出一些后,铃声明显减少,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C.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时,水面溅起水花,说明液体能够传声D.贝多芬双耳失聪后,用棍子顶在琴盖上聆听自己演奏的琴声,说明固体能够传声【考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分析】A、鼓面上的沙粒振动说明发声的鼓面也在振动;B、放在钟罩闹钟可以传出铃声,但抽去钟罩内的一部分空气,铃声变小,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空气等介质;C、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时,水面溅起水花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D、用棍子顶在琴盖上,琴声就会通过棍子传播,引起听觉.【解答】解:A、打鼓时,放在鼓面上的沙粒不停的跳动说明了发声的鼓面在振动,所以A是正确的;B、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钟罩内有空气,当空气抽出一部分时铃声变小,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空气等物质作为传声的介质,所以B是正确的;C、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时,水面溅起水花,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所以C是错误的;D、贝多芬用棍子顶在琴盖上聆听自己演奏的琴声,琴声是通过棍子传播过来的,说明了固体能够传声,所以D是正确的.故选C.【点评】此题考查我们对于物理现象的分析能力,看到一个物理现象,我们要能够从中找出相关的物理知识,并能根据已知的知识和相关现象得到新的知识.2.四季分明的泰州地区热现象随处可见,下列物态变化过程中,需要吸热的是()A.春天,冰雪消融B.夏天,薄雾缥缈C.秋天,露水晶莹D.冬天,霜打枝头【考点】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专题】温度计、熔化和凝固.【分析】从六种物态变化定义进行判断: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是熔化过程,熔化吸热;物质从液体变为固态是凝固过程,凝固放热;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是液化过程,液化放热;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是汽化过程,汽化吸热;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是升华过程,升华吸热;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是凝华过程,凝华放热.【解答】解:A、春天,冰雪消融,是冰变成水,是熔化过程,熔化吸收热量.符合题意.B、夏天,薄雾缥缈,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变成的小水珠,是液化过程,液化放热.不符合题意.C、秋天,露水晶莹,露水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变成的小水珠,是液化过程,液化放热.不符合题意.D、冬天,霜打枝头,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变成的小冰晶,是凝华过程,凝华放热.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评】判断一种现象是什么物态变化,一定要分析现象原来和现在的状态,然后根据六种物态变化的定义进行判断.3.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创造了无数的诗歌辞赋,我们在欣赏这些诗歌辞赋时,不仅要挖掘其思想内涵,还可以探究其中所描述的自然现象与物理规律,下面是某位同学对部分诗句中蕴涵的物理知识的理解.其中正确的是()A.“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高”是指声音的特征“音调”B.“露似珍珠月似弓”﹣﹣露实际是小水珠,是由冰熔化形成C.“人画桃花相映红”﹣﹣桃花是光源,发出的红光映红了人的脸D.“真金不怕火炼”﹣﹣金的熔点高于一般炉火火焰温度【考点】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熔点和凝固点;液化及液化现象;光源.【专题】应用题;其他综合题.【分析】(1)区分音调和响度,就要看生活中的含义是指声音大小还是高低;(2)知道露的形成是液体现象;(3)判断光源的依据是否自身发光;(4)从熔点的角度进行判断.【解答】解:A、“高声语”是指大声说话的意思,所以是指响度,故A错误;B、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是液化,故B错误;C、桃花红的原因是反射了红光,它本身并不发光,故C错误;D、金的熔点高于一般炉火火焰温度,所以才会“真金不怕火炼”,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涉及声、热、光等方面的基础判断类知识,要求知识点掌握准确.这也体现了生活中时时处处都蕴含着物理知识的思想.4.下列四个物理现象中,有一个现象形成的原因与另外三个不同,这个现象是()A.人站在太阳光下会有影子B.对镜梳妆时能看到镜中的“自己”C.镜子在阳光下会晃眼睛D.河水中有岸边的树的倒影【考点】光直线传播的应用;光的反射.【专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分析】(1)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产生的现象有小孔成像、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等;(2)平面镜成像利用的是光的反射,如水中的倒影、镜中的像等.【解答】解:A、人站在太阳光下就有影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B、对镜梳妆时能看到镜中的“自己”,是平面镜成像,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C、黑板上有一小块“晃亮”是镜面反射;D、倒影是平面镜成像,属于的光的反射.故选A.【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光的折射、光的直线传播的现象,光的折射是由于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或在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时,传播方向发生变化的现象.它们之间有本质的区别,要注意区分.5.如图所示光学现象的描述或解释正确的是()A.图甲中,小孔成的是倒立的虚像B.图乙中,人配戴的凹透镜可以矫正远视眼C.图丙中,白光通过三棱镜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D.图丁中,漫反射的光线杂乱无章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考点】光直线传播的应用;光反射的可逆性;光的色散;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专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光的折射、光的色散;透镜及其应用.【分析】(1)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日食、月食、影子、小孔成像都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2)近视眼的成因是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长,因此来自远处点的光会聚在视网膜前,到达视网膜时已经不是一点而是一个模糊的光斑了,应佩戴凹透镜矫正;(3)太阳通过玻璃三棱镜后,被分解为绚丽的七色光,从上往下依次是红、橙、黄、绿、蓝、靛、紫,这种现象称为光的色散,说明了白光不是单色光,不同颜色的光折射时的偏折程度不同;(4)一束平行光射到粗糙的物体表面时,反射光不再平行,而是射向各个方向,这种反射叫做漫反射,漫反射和镜面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解答】解:A、小孔成的是倒立的实像,是光在同种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形成的,该选项说法错误;B、近视眼需要佩戴凹透镜矫正,是光的折射原理,该选项说法错误;C、白光通过三棱镜时,因为不同颜色的光通过玻璃时偏折的角度不同,白光通过三棱镜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该选项说法正确;D、漫反射的光线尽管杂乱无章,但每条光线仍然遵循光的反射定律,该选项说法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通过几个日常生活中的现象考查了对光的直线传播、近视眼及其矫正、光的色散以及漫反射的理解与掌握,在学习过程中要善于利用所学知识解释有关现象,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6.如图,一只大熊猫正抱着一根竹子在镜前欣赏自己的像.此时,它从镜中看到的自身像应该是()A.B.C.D.【考点】平面镜的应用.【专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分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所成的像是虚像;像和物体形状、大小相同;像和物体各对应点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像和物体各对应点到平面镜间距离相等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和物体各对应点到平面镜间距离相等;大熊猫通过平面镜成像,并且它的像与本身关于镜面对称,通过观察,只有选项B符合这一特点.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应用.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此题难度不大,属于基础题.7.若在距离凸透镜14cm处的光屏上得到物体倒立、缩小的像,则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A.6cm B.7cm C.8cm D.14cm【考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专题】透镜及其应用.【分析】凸透镜成像的三种应用:u>2f,2f>v>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f>u>f,v>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解答】解:在距离凸透镜14cm处的光屏上得到物体倒立、缩小的像,说明像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即f<14cm<2f,7cm<f<14cm.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关键是记熟成像规律,搞清物距与成像特点之间的关系.8.舞台上无灯光的条件下,一个上身穿白衬衣,下身穿红裙子的演员,在绿色追灯光照射下()A.演员的上衣和裙子都是绿色的B.演员的上衣是白色的,裙子是红色的C.演员的上衣是黑色的,裙子是红色的D.演员的上衣是绿色的,裙子是黑色的【考点】物体的颜色.【专题】光的折射、光的色散.【分析】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白色物体反射所有颜色的光,黑色物体吸收所有颜色的光.【解答】解: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白色的物体是因为它反射所有色光显白色,黑色物体吸收各种色光显黑色;当舞台灯光为绿色时,上身的白色服装就只能反射绿色,观众看演员上身服装就为绿色;红色裙装只能反射红色,照射来的绿光被它吸收,没有光从裙装上反射出来,即没有光进入观众的眼睛,观众则感觉裙装为黑色.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不透明物体颜色的形成,根据物体反射的色光和吸收的色光知识,得到从物体上反射出的光来判断物体在观众眼中的颜色.9.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照镜子时,人离平面镜越近所成的虚像越大B.验钞机是利用紫外线使钞票上的荧光物质发光,从而鉴别其真伪的C.光与镜面成30°角射入到平面镜上,其反射角为30°D.在有些街头的拐弯处安装凹面镜,是为了扩大视野。
江苏省无锡市江阴市马镇2015-2016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12月联考试题 苏科版
江苏省无锡市江阴市马镇2015-2016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12月联考试题注意事项:1.请把试题的答案写在答卷上,不要写在试题上.2.用铅笔直尺作图.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3分)1.如图甲所示,用竖直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泡沫塑料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如图乙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这个现象说明▲。
在月球上,做图乙实验,观察到泡沫小球将▲弹起,(选填“能”或“不能”)原因是▲。
2.如图,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它的示数是▲℃.3.寒冷的冬天,洗涤沾满油污的盘子,用温度较高的热水洗涤效果特别好。
这是由于水温超过了油污的⎽⎽⎽⎽⎽▲⎽⎽⎽⎽⎽⎽⎽⎽,而使油污⎽⎽⎽⎽⎽▲⎽⎽⎽⎽⎽⎽⎽⎽的缘故。
4.在高山上烹食物时,食物不易烹熟,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而用高压锅烹食物,却能使食物很快烹熟,高压锅的工作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
5.夏天从冰箱里拿出一块-10℃的冰___▲______(会,不会)立即熔化;把0℃的冰放在0 ℃的水里,冰_____▲_____(会,不会)熔化。
6.小莉身高1.5m,站在平面镜前4m处,她的像到镜面的距离为_____▲__m,像高▲ m;若将一块和平面镜一样大的木板放在镜子后1m处如图所示,这时她___▲____(填“能”或“不能”)在镜中看到自己的像。
若她以0.5m/s的速度向平面镜靠近,则镜中像的大小变化是▲ 。
7.如图所示,有一个写着F字样的胶片放在教学用投影仪上,此时屏幕上刚好形成一个清晰的像。
如果要得到更大的清晰的像,应使投影仪___▲___(填“远离”或“靠近”)屏幕,并把透镜向__▲____(填“上”或“下”)移动。
8.汽车上有许多地方要利用光的反射,A 为观后镜,B 为车头灯内的反射镜.A 应为____ __▲__,B 应为____▲___ _.(填“平面镜”“凹面镜”或“凸面镜”)9.如图所示,是从平面镜中看到的一只台钟钟面上的指针位置,已知镜面与钟面相平行,则实际时间应是 ▲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省无锡市江阴市马镇2015-201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2月联考物理试题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3分)1.如图甲所示,用竖直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泡沫塑料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如图乙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这个现象说明。
在月球上,做图乙实验,观察到泡沫小球将弹起,(选填“能”或“不能”)原因是。
2.如图,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它的示数是℃.【答案】35~42 ℃, 38.7【解析】试题分析:体温计的测量范围:35℃~42℃;分度值为0.1℃。
它的示数是38.7℃.考点:体温计3.寒冷的冬天,洗涤沾满油污的盘子,用温度较高的热水洗涤效果特别好。
这是由于水温超过了油污的⎽⎽⎽⎽⎽⎽⎽⎽⎽⎽⎽⎽⎽,而使油污⎽⎽⎽⎽⎽⎽⎽⎽⎽⎽⎽⎽⎽的缘故。
【答案】熔点,熔化【解析】试题分析: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熔点。
晶体熔化的条件:(1)温度达到熔点;(2)继续吸收热量。
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
考点:物态变化4.在高山上烹食物时,食物不易烹熟,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而用高压锅烹食物,却能使食物很快烹熟,高压锅的工作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
5.夏天从冰箱里拿出一块-10℃的冰_________(会,不会)立即熔化;把0℃的冰放在0 ℃的水里,冰__________(会,不会)熔化。
【答案】不会;不会【解析】试题分析:夏天从冰箱里拿出一块-10℃的冰,先吸热升温,达到熔点,再继续吸热,才能熔化。
把0℃的冰放在0 ℃的水里,冰不能吸热,不会熔化。
考点:晶体的熔化6.小莉身高1.5m,站在平面镜前4m处,她的像到镜面的距离为_______m,像高m;若将一块和平面镜一样大的木板放在镜子后1m处如图所示,这时她_______(填“能”或“不能”)在镜中看到自己的像。
若她以0.5m/s的速度向平面镜靠近,则镜中像的大小变化是。
【答案】4, 1.5;能,不变【解析】试题分析:平面镜成的是正立等大的虚像,像和物关于镜面对称。
平面镜成像的原理:物体射到平面镜上的光,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反射光线是发散的,这些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的点,就是我们看到的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不能呈现在光屏上,故称为虚像。
考点:平面镜成像7.如图所示,有一个写着F字样的胶片放在教学用投影仪上,此时屏幕上刚好形成一个清晰的像。
如果要得到更大的清晰的像,应使投影仪______(填“远离”或“靠近”)屏幕,并把透镜向______(填“上”或“下”)移动。
【答案】倒立放大的实像,远离,下【解析】试题分析:投影仪的原理:当f﹤u﹤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v﹥2f,U﹤v。
凸透镜成像时,一焦内外分虚实、二焦内外分大小;虚像同侧正,实像异侧倒;物远(相对于焦点来说)像近像变小,反之,物近(相对于焦点来说)像远像变大。
如果要得到更大的清晰的像,应使投影仪远离屏幕(增大像距),并把透镜向下移动(减小物距)。
考点:凸透镜成像8. 汽车上有许多地方要利用光的反射,A为观后镜,B为车头灯内的反射镜.A应为____ ____,B应为_______ _.(填“平面镜”“凹面镜”或“凸面镜”)【答案】凸面镜, 凹面镜.【解析】试题分析:以球的外表面为反射面叫凸面镜,凸面镜对光有发散作用,成正立缩小的虚像,可增大视野(汽车上的观后镜);以球的内表面为反射面的叫凹面镜;凹面镜对光有会聚作用,成像的情况有多种(太阳灶,利用光路可逆制作电筒)。
考点:光的反射9.如图所示,是从平面镜中看到的一只台钟钟面上的指针位置,已知镜面与钟面相平行,则实际时间应是。
【答案】10:35【解析】试题分析:平面镜成的是正立等大的虚像,像和物关于镜面对称。
从平面镜中看到的一只台钟钟面上的指针位置,则为1:25,,则实际时间应是10:35。
考点:平面镜成像10. 当入射光线向法线靠拢时,反射角将;当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垂直时,反射角为,当入射光线与平面镜成20°角时,反射角为。
【答案】减小; 45°, 70°【解析】试题分析:入射角是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反射角是反射光线与法线间的夹角。
当入射光线向法线靠拢时,入射角减小,反射角也将减小;当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垂直时,由于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则反射角为45°,当入射光线与平面镜成20°角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为90°-20°=70°。
考点:光的反射定律11.如图中的模型照相机,纸筒A的一端蒙上一层半透明纸,纸筒B的一端嵌了一个凸透镜,两纸筒套在一起组成了一个模型照相机,为了在A端看得到清晰的像,要调整A、B间的距离,这时应把________(填“A”或“B”)端朝着明亮的室外,________端朝着较暗的室内,否则看不清楚。
这时,半透明纸上的物体的像应是________________像。
(填“倒立”“正立”,“实“虚”)【答案】B , A ,倒立缩小实像【解析】试题分析:因为纸筒B的一端嵌了一个凸透镜,凸透镜应朝着明亮的室外,________端朝着较暗的室内,否则看不清楚。
室外的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远大于二倍焦距,则半透明纸上的物体的像应是倒立缩小实像。
考点:凸透镜成像12.盛有清水的封闭试管水平放置,内有一较大的空气泡,如图所示,阳光垂直照射试管,在空气泡下方的白纸上.出现一椭圆形的“阴影”,“阴影”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阳光透过试管的其它部分.会在白纸上形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空气泡和水组成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一条亮线【解析】试题分析:凹透镜是指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光垂直入射到两种介质表面时,折射角和入射角都等于0°,光的传播方向不改变。
所以,阳光透过试管的其它部分.会在白纸上形成一条亮线。
考点:透镜13.小明的爷爷和爸爸都是老花眼,爷爷的老花眼更重一些,小明的妈妈则是近视眼.他们用的三副眼镜都放在报纸上,如图所示,现在爸爸要看书,让小明把眼镜递给他,小明应该拿图________中的那一副。
【答案】乙【解析】试题分析:凸透镜可以使物体放大;凹透镜只能使物体缩小。
远视眼是由于晶状体曲度过小,偏折能力变弱,使物体成像在视网膜后面,需戴凸透镜调节。
凸透镜的焦距越小,折光能力越强。
所以,小明应该拿图乙中的那一副。
考点:透镜14.在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烛焰在距透镜30cm处,光屏距透镜20cm处,在光屏上恰成一个清晰的像,由此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在________________之间,屏上像的大小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烛焰的大小。
【答案】10cm~15cm,小于【解析】试题分析:照相机的原理:当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f﹤v﹤2f,u﹥v。
则30cm﹥2f,f﹤20cm﹤2f,由此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在10cm~15cm之间。
考点:凸透镜成像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2分)15.一束光线由空气中斜射入水中,当入射角逐渐增大时,则折射角A.逐渐减小B.不变C.逐渐增大,但总小于入射角D.逐渐增大,可能大于入射角16.下列叙述中的“影”,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A.立竿见“影”B.毕业合“影”C.湖光倒“影”D.形“影”不离【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立竿见“影”和形“影”不离的“影”,都是指影子,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现象;毕业合“影”,是凸透镜成像,属于光的折射现象;湖光倒“影”,是平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现象。
考点:光现象17.光污染已成为21世纪人们关注的问题。
据测定,室内洁白、平滑的墙壁能将照射在墙壁上的太阳光的80%反射,长时间在这样刺眼的环境中看书学习会感到很不舒服。
如果将墙壁做成凹凸不平的面,其作用之一可以使照射到墙壁上的太阳光变成散射光,达到保护视力的目的,这是利用了光的A.直线传播B.漫反射C.镜面反射D.折射【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镜面反射是指行光射到光滑的反射面上时,反射光仍然被平行的反射出去;漫反射是指平行光射到粗糙的反射面上,反射光将沿各个方向反射出去;正是由于漫反射,我们才能从不同的方向看见本身不发光的物体。
故选B考点:光的反射18.在通常情况下,液态氢的沸点是-2530C,液态氧的沸点是-1830C,液态氮的沸点是-1960C,如果使液态空气升温,那么分离出各种气体先后顺序A.氧、氢、氮B.氧、氮、氢C.氢、氧、氮D.氢、氮、氧【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由题意可知,液态氢的沸点小于液态氮的沸点,液态氮的沸点小于液态氧的沸点。
所以,如果使液态空气升温,那么分离出各种气体先后顺序是氢、氮、氧。
故选D考点:沸点19. 我国首次赴南极考察队,在南极洲南部的设得兰群岛乔治岛,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南极科学考察基地——中国南极长城站,南极平均气温为-25℃,最低气温可达-88.3℃。
所以,在那里测气温应用:A 酒精温度计B 水银温度计C 寒暑表D 以上三种都可以【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由于南极平均气温为-25℃,最低气温可达-88.3℃,而水银的熔点是-39℃,在-88.3℃时为固体;酒精的熔点是-107℃,在-88.3℃时仍为液体。
常用的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造的。
故选A考点:温度计20.海波的熔点是48℃。
由此可知温度是48℃的海波A.一定是液态B.一定是从固态熔化成液态C.要么是固态的要么是液态的D.可能是部分为固态部分为液态【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晶体有熔点(熔化时继续吸热温度不变;凝固时放热温度不变)。
海波在48℃时可能是固态,也可能是处于熔化过程(或凝固过程)的固液共存态,也可能是处于液态。
故选D考点:晶体和非晶体根本区别21.用照相机拍摄水池底部的物体,若照相机位置不变,比较池中有水与无水两种情况,则有水时A.暗箱应略短些,所得的像也略小些B.暗箱应略短些,所得的像也略大些C.暗箱应略长些,所得的像也略大些D.暗箱应略长些,所得的像也略小些【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有水时,由于光从水或其它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远离法线,折射角大于入射角,相当于物体靠近凸透镜,由“物近(相对于焦点来说)像远像变大”可知,暗箱应略长些,所得的像也略大些。
故选C考点:凸透镜成像22. 如图所示的军事观察孔,图中的虚线表示空气孔的观察范围,现在在孔中嵌入玻璃砖后观察的范围将A.变大B.变小C.不变D.无法确定【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由于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所以,在孔中嵌入玻璃砖后观察的范围将变大。
故选A考点:光的折射23.小明在光具座上做“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当光屏、透镜及烛焰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时,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由此判断,他所用凸透镜的焦距A.一定大于20cm B.一定小于8cmC.一定在10cm到16cm之间D.一定在8cm到10cm之间【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当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f﹤v﹤2f,u﹥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