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2.2植株的生长教学设计
【核心素养目标】3.2.2植株的生长教学设计七年级生物上册人教版
教学方法与策略
1.选择适合教学目标和学习者特点的教学方法:本节课将采用讲授法、讨论法、案例研究法和项目导向学习法等教学方法。通过讲授法,为学生提供植物生长的基本理论知识;通过讨论法,促进学生对生长过程和光合作用、呼吸作用之间关系的深入理解;通过案例研究法,分析植物生长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通过项目导向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3.学科素养:学生能够培养对生物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形成关爱自然、关注生态的科学态度。通过学习植物的生长过程,学生能够理解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提高运用生物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学习习惯: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能够积极参与讨论、提问和实验,培养主动学习和独立思考的习惯。通过课前预习和课后作业的完成,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
3.植株的生长过程: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开花结果。
4.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光合作用是植物生长的能量来源,呼吸作用是植物生命活动的基本过程。
5.植物的生长激素: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等对植物生长的调节作用。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生命观念:使学生理解植物体的结构层次,认识到细胞分裂和生长对植物体发育的重要性。
答案:生长激素对植物生长具有调节作用,主要包括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等。例如,生长素能促进细胞伸长,使植物向光生长;赤霉素能促进种子萌发和果实发育;细胞分裂素能促进细胞分裂,使植物生长更旺盛。
5.如何观察和记录植物的生长过程?请简要说明。
答案:观察和记录植物的生长过程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步骤进行:1.选择一种植物作为观察对象;2.定期观察植物的生长变化,如叶片的生长、茎的伸长等;3.记录观察到的植物生长变化,如叶片的数量、茎的长度等;4.分析植物生长变化的原因,如光照、水分、温度等环境因素的影响。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 3.2.2植株的生长 教案
第二节植株的生长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枝条由芽发育而来;(2)通过演示实验说出植物生长需要的主要无机盐;(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了解芽结构(2)通过视频了解枝条由芽发育而来(3)通过实验证明植物生长所需要的无机盐;(4)小组合作探究氮、磷、钾三种无机盐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认同植物的生长需要无机盐,学会用科学的方法栽培植物(2)初步认识化肥对环境的危害,培养环保意识,认同合理施肥,领悟科学方法二指导思想:(一)教材分析:在《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一课中学生已经了解了植物器官的构成。
《种子的萌发》一课让学生了解种子萌发的过程与条件,通过本节课了解植株的生长过程以及植物生长过程中所需要的无机盐。
为学习《开花与结果》《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打下基础。
在教材中是承上启下的地位。
(二)学情分析:"植株的生长"这一现象学生在生活中是经常接触的,在生活也经常参与一些花木的栽培。
它对于既好动又好奇的初一学生来说非常具有吸引力的。
通过之前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调查的与设计对照实验的方法,对亲自动手操作有浓烈的兴趣。
(三)设计思路:根据《初中生物课程标准》,运用著名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主张的教育即生活,学生应该从做中学,从问题中学的教育思想。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活动中担任探究者,开拓者,知识构建者,愉快的收获者。
老师的角色,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成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协助者,老师与学生思维的碰撞点燃学生求知的欲望。
知识的来源不仅是课本而是生活,学生应该从生活中寻找知识在动手实验中获得经验。
因此笔者找了些常见的树芽让学生动手观察其结构,也让学生课后以小组的形式设计并实施对照实验,无机盐对植株生长的重要性,这样才能让学生获得比知识更重要的东西——能力。
(四)教学策略:首先让学生联系实际发现并提出问题,然后通过小组合作解决问题,如对探究结果无疑问,则形成知识,并拓展应用,在探究结果的基础上产生了新疑问,则返回上一层继续发现并提出问题,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三单元第二章第二节《植株的生长》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创作作品:鼓励学生创作与植物生长发育相关的作品,如绘画、摄影、写作等,通过创作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在线工具:利用在线工具进行互动提问和知识测试,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流程
(一)课前准备(预计用时:5分钟)
学生预习:
发放预习材料,引导学生提前了解《植株的生长》的学习内容,标记出有疑问或不懂的地方。
设计预习问题,激发学生思考,为课堂学习《植株的生长》内容做好准备。
教师备课:
深入研究教材,明确《植株的生长》教学目标和《植株的生长》重难点。
本节课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周围的植物,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植株生长的奥秘。同时,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他们在原有知识基础上得到提高。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包括: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科学态度。通过学习植株的生长,让学生建立生命观念,理解生物体的生长和发育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学会从现象中总结规律,运用比较、分析等方法探讨问题。在实践探究中,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学会观察、提出问题、制定计划、实施实验、分析结果。同时,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敢于质疑,勇于探索,乐于合作。
-成果分享: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实验观察和思考,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总结讲解:对学生的讨论和实验结果进行点评,梳理和巩固所学知识。
3.确定教学媒体和资源的使用
- PPT:制作精美的PPT,展示植株生长的相关知识点,图文并茂,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知识;
植株的生长(教学设计)-经典教学教辅文档
4.简单单引入植物缺素培养的实验。从实验分析缺乏N,P,K的症状,从而分析,N,P,K 在植物生长中的次要作用。分析过程中,可回顾实验设计准绳:对照实验,单一变量。
5.既然植物的生长离不开这些无机盐,那能否意味着施加越多的肥料越好呢?
水华,烧苗,土地盐碱化
1.先生回答,教师予以鼓励评价:
2.描述一下各种缺素培养液的植株的症状,并初步加以辨别。
3.回顾对照实验设计的准绳。
4.无机盐,缺少了不行,太多了也不行,从而得出总之,要想让植物正常生长就需求尊重科学,合理施肥的结论。
(2)播放根生长的视频。结合根尖的纵切片显微镜放大图,分析根生长的缘由。①分生区细胞数量添加;②伸长区细胞体积增大。
1.先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积极自动考虑老师所提出的成绩。
2.经过设计和分析一系列的实验,,或侧重发展作出假设、设计实验、预期结果的能力,或侧重发展分析结果、得出结果的能力、让先生运用科学的证据与逻辑,构建核心概念
学 情
分 析
七年级的先生曾经初步具有设计对照实验的能力,在此基础上,不断引导其自动考虑,经过设计和分析一系列的实验,,或侧重发展作出假设、设计实验、预期结果的能力,或侧重发展分析结果、得出结果的能力、让先生运用科学的证据与逻辑,构建核心概念。
教学目标
知识与
技能
(1)描述根的生长和芽的发育过程。
(2)阐明绿色植物的生活需求无机盐。
1.创设成绩情景,激发先生的探求愿望,自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并且明确要学习的目标。
幼根
的生
长
1.概括地陈述实验的操作方案。(选材,标记,测量),对应地回应第一环节所提出的成绩,并解释这样设计的缘由。
植株的生长教案初中
植株的生长教案初中篇一:《植株的生长》教学设计(新人教版七上生物教案)第二节植株的生长【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描述根的生长和枝条的发育过程。
2.初步学会用测量的方法探究根生长最快的部位。
3.调查了解无机盐与植物生长的关系。
能力目标:初步学会运用测量的方法探究根生长最快的部位,进一步提高观察、记录和处理数据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初步认识化肥对环境的危害,培养环保意识,认同合理施肥,领悟科学方法。
【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
【重点】1.描述根的生长和枝条的发育过程。
2.运用测量数据,分析处理数据的方法探究根生长最快的部位。
【难点】运用测量方法探究根生长最快的部位。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教学用课件。
【教学过程】【导入】师出示挂图,依图提问:1、种子萌发以后长成了幼苗,幼苗又是怎样长成参天大树的呢?2、植株的生长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新授过程】问题引导、自主探究任务一:同学们阅读教材P96-97,1.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明确探究《根的什么部位生长最快》的探究思路、方法、步骤2.学生进行探究,并通过探究思考以下问题:①在探究根的什么部位生长最快的实验中,选择什么样的根才合适?为什么?②在幼根上做标记时,应注意哪些问题?为什么?③通过数据分析,生长最快的是什么部位?④如果周围的同学测量数据和你不一致,有何原因?⑤当几位同学获得的数据不同时,为了得到接近反映真实情况的数据,应当怎么处理?⑥如果这项探究活动只有你一个人做,只用一株幼苗够不够?为什么?⑦想一想,根的生长只与伸长区有关吗?展示交流释疑解惑①②③问题由学生回答,教师针对学生回答的具体情况点拨指导④⑤⑥⑦问题由学生小组讨论合作探究,教师点拨指导,教师强调:1.本实验的注意问题2.根生长最快的部位是伸长区3.根的生长一方面靠分生区增加细胞的数量,一方面靠伸长区细胞体积的增大。
问题引导自主探究任务二:同学们自主阅读教材P98-99,思考以下问题:①万条枝条及其绿叶都是什么发育而来的?②芽是怎样发育成枝条的?(出示挂图)你能描述该过程吗?③植物细胞数量的增多和体积的增大,都需要哪些营养物质?④植物是如何获得营养物质的?⑤农业生产上常用哪些肥料?它们主要含哪些无机盐?缺少这些无机盐会出现什么病症?⑥不同的作物施肥一样吗?同一种植物在不同的生长期所需要的肥料一样吗?⑦施肥时应注意什么问题?一次施肥太多,会造成什么后果?应如何补救?展示交流释疑解惑①②③④题由学生回答,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点拨指导学生相互交流“调查植物生长需要哪些无机盐”的结果⑤⑥⑦问题学生小组讨论,合作探究,教师针对学生探究的结果点拨指导总结要点植物的生长需要水分、无机盐和有机物,而无机盐只有溶解在水中才能被植物吸收,所以人们一般选择雨后施肥或施肥后及时浇水。
《植株的生长》教学设计及反思
《植株的生长》教学设计及反思一、教学内容分析“植株的生长”是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二章第二节的内容。
主要讲述的是植株的生长过程,包括幼根的生长,芽的发育以及植株生长所需要的营养物质。
按照被子植物的一生,本节是在学生了解了种子的萌发之后学习的,既可以对所学的知识有进一步认识,也为下一节开花和结果的学习打下基础,在教材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是抽象思维已有较大的发展,但仍需要具体的感性知识作支持。
本节内容看似简单,但根尖及芽的结构较抽象,如果单凭讲解,学生是难以理解的。
因此,我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这一认知规律,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采用多种方式创设问题情境,借助多媒体课件、图片等,使抽象知识形象化,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才有利于学生的理解。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描述幼根的生长和芽的发育过程;说明植株的生长需要营养物质。
2.能力目标:通过对幼根和枝条的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幼根和芽的发育及合理施肥的学习,让学生有事物发展变化的观点和环保意识;养成爱护植物的习惯,珍爱身边的一草一木。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根尖和叶芽的结构及其发育;植株生长需要无机盐的种类。
教学难点:根尖和叶芽的结构及其发育。
五、教学过程【复习导入】上节课学习了种子的萌发。
种子萌发的条件有哪些?生回答:种子萌发有两个条件,自身条件和外界条件,自身条件有:已度过休眠期,胚有活力,胚完整。
环境条件有: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
师:种子萌发后会长出新植株,那么新植株是怎样生长的呢?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二节植株的生长师:请同学们齐读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明确本节课重难点师:根据我们的学习目标我们这节课有三个知识点,首先来学习第一个知识点。
第一部分师:根尖的定义是什么?生:从根的顶端到生长根毛的部位,根尖是幼根生长最快的部位。
《植株的生长》教学设计
《植株的生长》教学设计第一篇:《植株的生长》教学设计第二节植株的生长一、课程资源分析上节课测种子发芽率的发芽种子可作为本节课的课程资源,从中挑选一部分生长状况好的,用来探究幼根的什么部位生长最快。
根尖各部分的生长变化情况和芽发育成枝条的情况,都是比较抽象的内容,可开发多媒体课件资源,使它变得形象直观。
开发利用农民种地都要施肥这一课程资源,学习植株的生长需要营养物质。
农场各连队的农业技术人员、学生家长中以种地为生的,是学生调查植物生长需要哪些无机盐的良好课程资源。
二、教材分析植株的生长过程同种子萌发的过程一样,也是一个抽象的动态过程,也要靠学生的想象才能理解。
通过测量的方法,探究根生长最快的部位,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根的生长。
植株为什么会生长能?它是通过什么途径生长的呢?通过对教材中植物生长情况的探究,知道任何生命活动形式都需要营养物质、水和无机盐。
会促使学生探究植物生长需要哪些无机盐;根对水分的吸收情况;营养物质的来源等,使前后所学知识联系起来,对植物体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三、学情分析本节课需要学生探讨的东西较多,学生们能力有限,部分学生由于作业的压力较大,一些探究、调查活动经常完不成任务,为了能保证探究计划的顺利实施,要求各组安排好组内成员的具体任务。
四、教学策略利用测定种子发芽率的实验中发芽的种子,引导学生从中挑选一部分生长状况好的,作为探究根的什么部位生长最快的实验材料,在上面均等地用细毛笔画4条线,每天观察相邻两线之间的距离,并记录下来,分析判断根生长最快的部位。
开发多媒体课件学习根尖各部分的生长变化情况和芽发育成枝条的情况。
课前布置学生调查植物生长需要哪些无机盐,植物缺少含氮的、含磷的和含钾的无机盐会表现出什么病症。
五、教学目标描述根的生长和枝条发育的过程。
运用测量的方法探究根生长最快的部位。
运用调查的方法了解无机盐与植物生长的关系。
六、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描述根的生长和枝条发育的过程难点:理根与枝条的伸长方式七、教学流程课前布置:作完种子发芽率的实验后,要求各小组从中挑选生长状况好的幼根,用细毛笔在上面画等距离的四条线,要求各组每天观察并记录各段距离的长度,判断哪部分生长最快。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3.2.2植株的生长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3.2.2植株的生长教案第二章被子植物的一生第二节植株的生长课标要求1.描述芽的发育和根的生长过程。
2.说明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和无机盐。
课标解读1.《植株的生长》是“课程标准”十大一级主题之一——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的相关内容。
课标要求:(1)描述芽的发育和根的生长过程,即要求学生能够说出芽中有分生组织,不同部位的分生组织分别发育成幼嫩的茎、叶和芽,即新的枝条。
并且根尖分生区细胞的不断分裂,使细胞数量增加;伸长区的细胞不断伸长,使细胞的体积增加;根的生长是根尖的细胞数量的增加和细胞体积增大的结果。
(2)说明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和无机盐,即能解释绿色植物为什么需要水:水是植物体的重要组成成分,植物体靠体内的水分维持形态、运输无机盐,水还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另外,植物的生活需只有弄清叶芽的结构,才能更好地理解茎与芽的关系,才能更好地为后续知识的掌握奠定良好的基础。
3.“植株的生长”这一现象学生在生活中是经常碰到的,是学生熟悉的,但是现象背后的原因学生不一定明白。
因此在此部分的教学中,依托观察“根尖的生长”的实验,通过观察“叶芽的结构”,引导学生分析根和茎叶的发育和生长。
植株的生长离不开无机盐,引导同学对比分析无机盐缺乏时植物的状态,明确各种无机盐的作用。
(续表)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描述根尖的结构及功能;描述根的生长和枝条发育的过程;运用资料分析等方法得出植株的生长需要无机盐等营养物质。
能力目标尝试探究实验的一般方法,进行探究活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逐步养成学生分工协作的意识;认同事物发展变化的观点。
重点难点重点根尖的结构和根的生长过程;叶芽的发育及其与枝条对应的发育关系;植株生长所需无机盐相关资料的分析。
难点根尖的结构和根的生长过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杨树的枝条(带有叶芽和花芽),芽发育成枝条的视频,培养好的小麦或绿豆的幼根、根尖的永久装片、放大镜、培养皿、显微镜、刀片、镊子等。
《第二节 植株的生长》教学设计(山西省省级优课)
植株的生长教学设计1 、教材及学情分析《植株的生长》选自2013年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生物学》七年级上册,是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第二章《被子植物的一生》第二节的内容。
2、存在问题:本节课的知识内容不多,但“植株的生长”形成过程,较为复杂。
许多教学工作者在教学中只是采用多媒体教学,传承知识,而学生的动手操作少,课堂中以教师为主导,缺乏课堂积极氛围。
也有少数教学采用学生自主探究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达到提高学生自主学能力目的,但所耗时间较长。
基于此两种情况,笔者做了调整,将部分实验交予学生提前准备。
且在教材内容上增加了某些知识点(如:根生长最快的部位是根尖)的探讨与对实物的观察。
3、学生情况分析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的分裂及分生组织的特点,种子的结构与萌发,是本节课的前提与铺垫。
但学生对种子萌发后生长成为植株的过程仍然模糊不清。
同时,七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及实验动手操作能力,思维较活跃,好奇心强,乐于接受新鲜事物,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这种心理,合理安排本节课的教学,引导学生实验观察,思考及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描述根的生长和枝条的发育过程。
2.初步学会用测量的方法探究根生长最快的部位。
3.调查了解无机盐与植物生长的关系。
能力目标:初步学会运用测量的方法探究根生长最快的部位,进一步提高观察、记录和处理数据的能力情感目标:初步认识化肥对环境的危害,培养环保意识,认同合理施肥,领悟科学方法。
【教学方法】实验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
【教学重点】1.描述根的生长和枝条的发育过程。
2.运用测量数据,分析处理数据的方法探究根生长最快的部位。
【难点】运用测量方法探究根生长最快的部位。
【课前准备】学生准备实验材料。
植株的生长 教学设计-2020年秋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
一、幼根的生长
植株的生长一般包括地下部分的生长和地上部分的生长。地下部分主要是根的生长,特别是幼根的生长,幼根生长最快的部位是根尖;地上部分主要是枝条的发育。首先来探讨幼根的生长。
【想一想,议一议】黑麦的根约有1400万条。如果一根根连接起来,全长达600千米。这些根一共有150亿条根毛,根毛全长1万千米。精确计算表明:这株黑麦所有的根的总面积是茎和叶总面积的130倍。你能说出这种现象对黑麦的生活有什么意义吗?
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观察根毛和根尖的结构图,并了解根尖是幼根生长最快的部位。
通过显微观察根尖的各部分结构及其功能,引导学生分析幼根不断生长的原因。
动画展示根尖成熟区表皮细胞的结构特点和吸收水分的简单原理,引导学生理解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
【练一练】观察根尖各部分结构,并将对应的细胞图填写在方框里。
整理本节所学主要知识点,完善笔记,建立知识框。
五、随堂小测
1.在植物的根尖结构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是:
A.根冠B.分生区C.伸长区D.成熟区
2.根尖和芽尖之所以具有分裂能力,这是因为它们具有:
A.分生组织B.保护组织
C.营养组织D.输导组织
近些年来在果树栽培和树木移栽过程中常用给植物打针输液的方法。试回答下列问题:
巩固学习成果,并利用所学知识进行实践。
提问:无机盐与植物的生长有什么关系呢?
播放演示实验的视频,引导学生思考问题:1.造成两株玉米幼苗的生长状况明显不同的原因是什么呢?
2.请分析:土壤浸出液与蒸馏水在成分上有什么区别?
通过课件展示图片,让学生了解植物生长需要最多的三种无机盐及其功能,缺乏症等,进而认识到合理施肥的重要性。
通过课件让学生了解无土栽培的有关内容。
七年级上册生物:第3单元-第2章-第2节《植株的生长》教学设计.doc
第二节植株的生长【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描述根的生长和枝条的发育过程。
2.初步学会用测量的方法探究根生长最快的部位。
3.调查了解无机盐与植物生长的关系。
能力目标:初步学会运用测量的方法探究根生长最快的部位,进一步提高观察、记录和处理数据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初步认识化肥对环境的危害,培养环保意识,认同合理施肥,领悟科学方法。
【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
【重点】1.描述根的生长和枝条的发育过程。
2.运用测量数据,分析处理数据的方法探究根生长最快的部位。
【难点】运用测量方法探究根生长最快的部位。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教学用课件。
【教学过程】【导入】师出示挂图,依图提问:1、种子萌发以后长成了幼苗,幼苗又是怎样长成参天大树的呢?2、植株的生长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新授过程】问题引导、自主探究任务一:同学们阅读教材P96-97,1.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明确探究《根的什么部位生长最快》的探究思路、方法、步骤2.学生进行探究,并通过探究思考以下问题:①在探究根的什么部位生长最快的实验中,选择什么样的根才合适?为什么?②在幼根上做标记时,应注意哪些问题?为什么?③通过数据分析,生长最快的是什么部位?④如果周围的同学测量数据和你不一致,有何原因?⑤当几位同学获得的数据不同时,为了得到接近反映真实情况的数据,应当怎么处理?⑥如果这项探究活动只有你一个人做,只用一株幼苗够不够?为什么?⑦想一想,根的生长只与伸长区有关吗?展示交流释疑解惑①②③问题由学生回答,教师针对学生回答的具体情况点拨指导④⑤⑥⑦问题由学生小组讨论合作探究,教师点拨指导,教师强调:1.本实验的注意问题2.根生长最快的部位是伸长区3.根的生长一方面靠分生区增加细胞的数量,一方面靠伸长区细胞体积的增大。
问题引导自主探究任务二:同学们自主阅读教材P98-99,思考以下问题:①万条枝条及其绿叶都是什么发育而来的?②芽是怎样发育成枝条的?(出示挂图)你能描述该过程吗?③植物细胞数量的增多和体积的增大,都需要哪些营养物质?④植物是如何获得营养物质的?⑤农业生产上常用哪些肥料?它们主要含哪些无机盐?缺少这些无机盐会出现什么病症?⑥不同的作物施肥一样吗?同一种植物在不同的生长期所需要的肥料一样吗?⑦施肥时应注意什么问题?一次施肥太多,会造成什么后果?应如何补救?展示交流释疑解惑①②③④题由学生回答,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点拨指导学生相互交流“调查植物生长需要哪些无机盐”的结果⑤⑥⑦问题学生小组讨论,合作探究,教师针对学生探究的结果点拨指导总结要点植物的生长需要水分、无机盐和有机物,而无机盐只有溶解在水中才能被植物吸收,所以人们一般选择雨后施肥或施肥后及时浇水。
人教初中生物七上《第3单元 第2章 第2节 植株的生长》word教案 (2)
3.2.2植株的生长一、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第二章“被子植物的一生”中的第二节。
主要讲述的是植株的生长过程,包括根的生长,牙的发育以及植株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
按照被子植物生长发育的顺序,本节课是在学生了解种子的萌发之后来学习本课内容,既可以对所学的知识进行进一步认识,也为下一节开花和结果的学习打下基础,在教材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三、教学目的:1.通过实验观察描述让学生能说出根的生长和枝条发育的过程。
2.初步学会运用测量的方法探究根生长最快的部位。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测量数据的方法、数据的分析和处理。
难点:根尖临时装片的制作及观察。
五、教学准备导学案、PPT课件、练习题六、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导入:回忆种子萌发的过程回忆种子萌发的过程,种子萌发后形成幼苗,幼苗如何发育成为植物体的?(图示:种子萌发成植株)种子的胚根长成根,根向下生长,而胚芽长成茎和叶,向上生长。
幼根的生长幼苗的根如何向下生长呢?回忆根尖的结构,介绍各部分的作用。
根冠:保护分生区:分裂新细胞伸长区:使细胞体积增大成熟区:吸收水分和无机盐所以根的生长与根尖的哪些结构有关?播放动画:根的生长,动态了解根的生长与分生区和伸长区有关分生区使细胞增多,伸长区使细胞体积增大,主要是这两个区。
枝条是芽发育而成的一棵植物向下生长的是根,向上生长的是茎和叶,茎和叶又是如何形成的呢?看动画介绍枝条是由芽发育而成的。
芽的各部分别发育成枝条的哪些部分?芽的幼叶发育成叶,芽轴发育成茎,芽原基发育成芽。
芽中也有分生组织,芽在发育时,分生组织的细胞分裂和分化,形成新的枝条。
植株的生长需要营养物质植物缺无机盐的症状:播放影片。
植物中主要的无机盐包括:氮、磷、钾,如果缺少某种无机盐,植株就不能正常生长,会出现相应的症状。
而植物的主要有机物是通过光合作用提供的,巩固光合作用的概念。
植株的生长-教学设计
《植株的生长》教学设计2,枝条是由芽发育而成的。
指导探究思路:要找出根生长最快的部位,就要观察和比较根的不同部位在同一时间内的长度变化,这就需要对根的不同部位做标记,并对不同部位的长度变化进行测量。
选择什么样的根才合适呢?为什么?请各小组进行讨论、思考,回答问题:1,根伸长最快的部位是?2,伸长区部位细胞的特点是什么?3,各小组测量的数据不完全相同,请分析其原因。
4,如果要使数据更接近真实值,应怎么样处理数据?让我们一起朗读贺知章的《咏柳》。
其实,万条枝条及绿叶都是由什么发育而来的?芽是怎怎么发育成枝条的呢?用动画示意图演示。
认真倾听、思考,清理探究思路。
回答问题:选生长迅速的幼苗。
因为如果选的根生长缓慢或停止生长,就难以观察。
1,根伸长最快的部位是伸长区。
2,伸长区部位细胞的特点是伸长区下部细胞较小,越往上细胞越大。
3,原因可能有:幼根的生长情况不一样;画线不准确;记录时间的间隔不一样;培养的条件不同;等等。
4,应当计算几组数据的平均值作为试验结果。
一起朗读古诗。
观察示意图,进行描述:芽的分生组织的细胞不断分裂产生新的细胞,这些细胞逐渐分化成芽的中轴,再发育成让学生明确探究的对象,且知道如何选择,以及这样选择的目的。
通过提问的形式让学生对知识点加深印象。
运用动画形象鲜明的展示了枝条的形成过程,使复杂的知识显的浅显易懂。
3,植物的生长需要营养物质谈话:植株的生长主要是通过什么来实现的? 1、讨论:不论是细胞数量的增多还是体积的增大,都需要补充营养物质,这些营养物质主要包括哪些?这些营养物质又是如何获得的呢?2、展示图片让学生感知肥料的作用 3、简单说明合理施肥的重要性以及无土栽培的条件。
农谚说:有收无收在于水,收多收少在于肥,你能理解其中的道理吗? 茎,茎上的幼叶发育成叶,幼叶叶腋的突起发育成侧芽,最后叶芽发育成新的枝条。
思考回答:主要通过细胞数量的增多,细胞体积的增大。
(1)水分、无机盐、有机物(2)茎向上生长并长出绿叶,绿叶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根从土壤中吸收水和无机盐说明了水和无机盐在植物生长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植株的生长》生物说课稿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观察描述根的生长和枝条发育的过程2、初步学会运用测量的方法探究根生长最快的部位3、运用调查、访谈、网上查询等方法与他人交流,了解无机盐与植物生长的关系4、学习制作根尖的临时装片,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二、教材分析:1、教材内容分析植株的生长首先是根茎叶的生长,根的生长是由根尖的分生区和伸长区来完成,通过《根的什么部位生长最快》的探究,概述了根尖的结构,阐明根的生长;而叶芽将来发育成枝条(茎、叶)。
植株的生长离不开无机盐,教材倡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调查,明确各种无机盐的作用2、教学重点:①测量数据的方法,数据的分析和处理②根尖临时装片的制作及观察,根尖各部分细胞的特点③通过合理施肥的学习,渗透环保意识3、教学难点:①实验中测量数据的方法数据分析及处理②根尖临时装片制作及观察4、课时安排:1课时三、教学准备:课前观察记录表、调查表(一周前下发)叶芽结构和枝条图,根尖永久装片、显微镜、实物投影及相关视频材料。
四、教学策略:1、教学策略和方法建议本节的导入可以通过对第一节所学知识种子萌发部分的复习,以萌发后幼苗是如何生长的?引入新课;也可以通过生活现象“参天大树,始于种子”种子萌发后各部分是如何由小长大?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而引入新课。
根的生长,教师通过指导学生探究“根的什么部位生长最快”可利用挂图与显微镜下永久装片的观察来明确根尖各部分细胞的特点与实验相结合而解决问题;或者制作并观察临时装片与实验相结合,更有利于问题的探究;也可以将根尖的结构制作CAI课件动态展示根尖的结构,学生更能直观的了解根尖的生长即根的生长。
叶芽发育成枝条,可以通过挂图与实物相结合,学生通过观察、讨论、交流明确枝条的形成;也可通过制作CAI课件,动态的展示叶芽各部分发育成茎、叶、侧芽的过程。
植株的生长需要无机盐,学生课前已作调查,学生调查了解到的情况可能不全面,这就需要相互交流,相互补充,共同解决问题本节教学建议以实验、讨论为主,辅以观察、阅读、调查、讲授等法,加强对学生的探究方法的指导,注重向学生渗透事物发展变化的观点和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注重解决实际问题2、案例设计思路兴趣小组的课前准备和学生调查表的准备是本节课顺利进行的关键以幼苗与苍天大树对比,创设问题情景,引入新课课外与课内相结合,探究根生长最快的部位,通过兴趣小组描述,自己动手观察数据的分析对比,问题的讨论,学生共同探究总结出根尖的结构,根生长的原因。
板图与连线的方式,使学生对叶芽发育成枝条的各部分一目了然、形象易懂学生的社会调查,动手、动脑,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从生活和实验中获得无机盐作用的最直观的认识和理解。
案例:一粒小小的种子萌发成幼苗。
又如何长成一棵苍天大树呢?创设问题情景,引入新课。
㈠课前准备①提前3—4天各实验小组结合种子萌发的条件,培育小麦的幼根和根尖方法如下:取一支试管,把吸水纸围在试管的内壁上,取几粒小麦种子,放在吸水纸与试管壁之间,向管内注入清水,使吸水纸一部分及种子的一部分浸入水中,放在温暖的地方探究实验的过程,做好根尖各部分生长变②兴趣小组的同学结合课本P96化记号记录好变化数据以备课上使用③兴趣小组每人一份调查表,调查植物生长需要哪些无机盐(到花卉市场、园林管理处或师院生物系或上网查询)㈡课内教学1、探究幼根生长最快的部位①各小组观察自己所培育的种子的幼根和根毛(不要从试管中取出)对光线看,找到根毛认识根尖?你所看到的根尖有何特点?②兴趣小组同学描述实验设计方案及实验的过程。
并将探究结果(表格)投影到大屏幕,让学生分析③结合所观察根尖分析表格中的数据,讨论以下问题:a.从记录的数据中判断根生长最快的部位b.几组实验兴趣小组同学的数据不一致,请分析原因c.当几位同学获得的数据不同时,为了得到接近反映真实情况的数据,对这些数据应当怎样处理?d.如果这项探究活动只有你一人做,只用一株幼苗够不够?为什么?过渡:根尖的各段在生长中变化明显不同,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异呢?各小组用显微镜观察根尖的纵切永久装片,各小组讨论根尖四部分细胞的特点,分析各部分作用的不同。
小结:根的生长最快的部位是伸长区,根的生长是*分生区细胞的不断分裂和伸长区细胞的不断增大练习:见《同步学习与探究》2、枝条是由芽发育成①实验小组组长领取带芽的柳树枝条,请同学观察,进而引出枝条是由芽发育而成的,教师板图(叶芽和枝条)(或剪贴图)学生结合课本讨论各部分的发育情况;②学生到黑板连线,将叶芽的各部分与枝条的相对应部分连起来,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力小结:植株的生长,首先是根茎叶的生长,种子萌发之后,幼根根尖的分生区和伸长区使根的长度不断增加,叶芽发育为枝条,一棵小小的幼苗逐渐形成参天大树,植株在生长的过程中,根将从土壤中吸取哪些营养物质?3、植物的生长需要无机盐组内汇报交流调查的方式和结果,进一步完善各组调查表,各组代表发言,全体同学讨论以下问题:②植物生长主要需要哪些无机盐?③施肥时应注意哪些问题?④植株缺少氮磷钾给植物带来什么影响?分析三种无机盐作用的不同练习:学以致用:请你设计一个进行无土栽培的实验,你认为无土栽培应注意哪些问题?五、板书设计"植株的生长"一课教学设计一.学生情况分析:"植株的生长"这一现象学生在生活中是经常碰到的,它对于既好动又好奇的初一学生来说非常具有吸引力的。
同时学生在生活也经常参与一些花木的栽培工作,学生也在对"植物体的结构层次"和"种子的萌发"两节课的学习过程中对植物的生长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是学生们对植物是怎样生长的、需要哪些营养等问题还没有进行过认真的思考。
二、课程资源分析:本学区地处南方,植物资源较丰富,很多学生家里都种植了各种花木,学生大都不同程度参与过花木的栽培和管理工作,在学区内还有一些科普基地,为学生的调查活动提供了方便;此外学生生活的社区内也时常有一些花店,这都是我们可直接利用的教学资源。
三、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目标:⑴描述根的生长及枝条的生长⑵培养学生观察、测量、解读实验数据的能力⑶通过调查及对比实验,了解无机盐与植物生长的关系,培养学生调查访问技能及动手实践能力2、过程与方法:⑴关注一种植物的根的生长过程,体验科学的研究方法,初步学会记录数据、解读数据的方法⑵学习收集信息、筛选信息、交流及表述的方法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⑴在探究实验的过程中体验科学实验的艰辛与快乐,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的科学意志,领悟科学方法⑵学会倾听与感悟,提高人文素养⑶通过不同程度的成功体验,增强自信心四、教学重点:学会观察实验现象、收集、记录实验数据的方法五、教学难点:在探究实验中,耐心、细致、求实地完成测量和解读实验数据的工作。
六、教学模式以学生探究性学习为主的讨论型教学模式七、课前准备:⑴每位同学选择一种植物的种子进行培养,探究根的什么部位生长得最快⑵全班分为四个实验大组,每组承担一个课题进行研究,这四个课题分别是:选用什么样的根来做这个实验好?没有根尖的根会继续生长吗?怎样对根进行标记才最好呢?统计全班"探究根的生长速度"实验的实验数据⑶由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做"无机盐对植物生长的影响"这一实验⑷部分同学对无土栽培的情况进行调查八、教学过程:大连市第五中学周静有一则手机广告,“用心设计,总有一款适合你。
”我觉得这倒很适用于教学设计。
因为每一节课的知识框架,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所以在设计情景、教学方法,知识呈现的方式和呈现的顺序上,就应该用“心”,要细琢磨,设计出适用与本节课的教学方案。
一:学生的学习特征分析1、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较薄弱。
本届学生6岁上学,初一时仅有12周岁,比以前的学生整整小了2岁,而本节课需要学生抽象地推理、分析的地方又很多,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多用直观的、形象的实物做铺垫,利于学生由直观逐渐地过渡,逐渐形成理性的认识。
2、知识储备不足,缺乏生活。
植株的生长指的是种子萌发后幼苗的生长。
钢筋水泥墙中长大的孩子根本没见过幼苗,更不会知道农作物的生长需要无机盐。
所以本课学生的知识储备仅仅是一个多月前学过的细胞的生活,储备量严重不足。
二:课程目标的阐明知识目标:描述根的生长和枝条的发育过程;技能目标:运用测量的方法探究根生长最快的部位;运用调查的方法了解无机盐与植物生长的关系;情感和价值观:通过调查、访谈等形式给学生创造与他人交流的机会,培养学生与人交流的能力;培养学生将生物学知识与农业生产实践联系起来,学以致用。
重难点:描述根的生长和枝条的发育过程;运用测量的方法探究根生长最快的部位。
三:教学媒体的选择运用针对课时紧(仅有一课时),知识多以提前的实验,提前的调查为主,为了呈现出真实的实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使用了摄像机、电脑、显微投影仪加板画和实物等多种教学媒体。
四:本节课的地位:七年级上的第二章是以被子植物为例讲述绿色植物的生命周期。
按照被子植物生长发育的顺序,依次讲述了“种子的萌发”、“植株的生长”、“开花结果”。
植株的生长在本章中位于中间,在植物生长中是营养体生长的重要时期,所以无论是对植株的生长还是对本章的知识体系,本节课都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五:教学内容与教学设计导言:导言如同一场戏的开场白,能否抓住学生就在这寥寥几语,几分钟里。
我的导言设计是让学生展示萌发的种子。
如果萌发的种子长出了幼嫩的根、茎和叶,说明它已经长成了幼苗。
幼苗是怎样长大的?为了让学生有较为直观的认识,我设计使用电脑,在提问的同时展现出两种水生的植物,在透明的容器中,能较直观地看到生长中的根和长长的茎。
(一)根的生长这部分知识书本中的讲解介绍不够严谨,根生长的实验应该分成两部分,因为只有知道了根生长最快的部位是根尖,才能去探究根尖中生长最快的区域是伸长区。
这样分析的结果,就增加了一个探究实验,这样时间会更加紧张。
所以第一个探究实验我设计使用了录像机,录下提前学生的实验过程以及结果,进行展示。
(把吸水纸围在试管内壁上,挑选两株幼根长得比较直的幼苗,切去其中一株幼苗的根尖,并用刻度尺量好两株幼苗根的长度,记录在表格里,然后用大头针穿过子叶,分别挂在方形橡皮上,并保持幼根的位置垂直向下,放在吸水纸与试管内壁之间,管内注入清水,直到吸水纸的一部分浸在水里为止,但不要浸没种子。
把方形橡皮分别盖在两个试管上。
因为是方形橡皮,会留些缝隙,可以让空气流通。
第二天、第三天,分别比较试管里的幼苗,测量根的长度,填入表格)通过观看录像,分析表格学生会得出结论:根的长长主要是根尖的生长。
根尖的哪部分生长得最快呢?我准备请提前参与实验的学生当课演示操作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