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位的期刊社知识管理探论
浅论图书馆管理中以人为本的理念
浅论图书馆管理中以人为本的理念
浅论图书馆管理中以人为本的理念
坚持以人为本,既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又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实践的需要,必须把以人为本的理念贯彻到现代化建设的各个领域中去."以人为本"的图书馆管理模式是图书馆内在的本质要求,也是更好地为读者服务的必然要求.一切为了读者,一切依存于读者是我们图书馆管理人员的工作宗旨.
作者:谢洁纯作者单位:潮州市图书馆,广东,潮州,521000 刊名:大众文艺英文刊名:ART AND LITERATURE FOR THE MASSES 年,卷(期):2009 ""(7) 分类号:G25 关键词:图书馆管理以人为本理念。
高校图书馆期刊管理服务工作中以人为本的两个方面
收稿 日期 :0 6 0 - 1 20 - 1 2
作者简介: 阊月兰(95 )广州大学图书馆馆员。 16一 ,
7 8
维普资讯
闾月 兰 : 高校 图书馆期 刊 管理服 务 工作 中以人为 本 的两个 方 面 随 着 电子 期刊 的 飞速 增长 和 图书馆 网络化 的发 展 ,评价图书馆期刊工作质量的标准将不再依据收藏 期 刊的多少来衡量 ,而主要是 以信息资源 的组织 获取 能力、 开发利用程度以及信息服务的质量来衡量。 网络 环境下 ,电子期刊资源建设除了尽可能地加大引进各 种全文数据库的力度外 , 还应“ 生产” 一定的电子网络
维普资讯
第 2 第 2期 6卷
河 南 图书馆 学刊
20 06年 4月
高校图书馆期刊管理服务工作中以人为本的两个方面
闾 月 兰
( 州大学 图书馆 , 东 广 州 500 ) 广 广 106
关键词 : 以人 为本 ; 高校 图 书馆 ; 期刊 管理服 务
摘 要 : 本文主要从“ 以读者为中心” 以馆员为主体” 和“ 两个方面来探讨以人为本的理念在高校 图书馆期刊管
理服务 工 作 中的主要 体现 。
中图分类号: 2 1 G 5. 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 0 - 5820 )2 07 — 2 1 3 18 (060 — 0 8 0 0 础的状况远远不能满足读者 的需求和信息时代 的要 求。 为此 , 我们必须冲破传统的旧观念 , 从期刊的外表 加工 向文献的内容加工发展 ,树立以读者为中心 , 以 需求为导向。 研究开发信息资源的新观念。应根据各 层次读者的信息需求 ,在加强信息加工的基础工作 上, 研究信息市场的规律 , 充分发挥高校图书馆在采 集、 收藏、 加工整序文献信息资源方面的优势 , 进行深 层 次的加 工整合 ,使期 刊信 息资 源得 到充 分 的开发 、 有效 的利用 。 1 在阅览服务上应加强期刊导读工作 ,开展咨询服 . 3 务 目 , 前 高校图书馆期刊阅览工作人员大部分精力 和时问都花在期刊登到、 上架 、 整架等基础工作上 , 并 以接待读者多少、 开放时问多少为衡量标准 , 重点在收 藏和保存期刊文献 , 阅览服务方式是现刊室内阅览 、 过 刊室内阅览与外借相结合。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信 息传递量的剧增, 期刊信息资源要为读者充分利用 , 在 服务上应以读者为中心 ,加强导读工作和咨询服务工 作, 引导和帮助读者利用期刊信息资源, 并以开展服务 项目、承担信息咨询工作量以及为读者解决多少实际 问题为标准 , 最大限度地提高期刊信息资源的利用率。 期刊文献的利用充分与否与期刊阅览室管理人员的是 否正确导航关系密切 , 在导读方面 , 工作人员可利用墙 报、 宣传橱窗等工具 , 定期举办文摘 、 导读简介 、 专题索 引、 新刊推荐等宣传报道 , 还可通过举办学术活动 、 期 刊评论和设立导读机构等来吸引读者,使读者迅速了 解国内外新兴学科、 边缘学科的动态和信息 ; 在咨询方 面应主动了解不同读者的不同需要 , 对学校重点学科、 重点科研课题的相关 内容 ,主动做好相关核心期刊的 深层次开发, 编制能提供信息检索服务的二次文献、 能 提供信息研究服务的三次文献等 ,以便为科研人员提 供广、 精、 快、 准的高效信息服务。 1 应建立有特色的期刊信息数据库 . 4
以人为本――图书馆管理工作的灵魂
以人为本――图书馆管理工作的灵魂【摘要】“以人为本”具有丰富的内涵,其核心思想是关心人、尊重人、发展人。
本文分析了“以人为本”的图书馆管理特点,阐述了实行“以人为本“管理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图书馆管理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现代管理学中的重要理论,是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准则,实施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其核心思想是尊重关爱人、理解信任人、完善发展人。
当前图书馆界普遍认为:在图书馆服务所发挥的作用中,图书馆建筑占5%,信息资料占20%,而图书馆员工占75%。
由此可见,图书馆员工是当代图书馆最重要的资源和财富,是文献信息资源与读者用户之间的桥梁和纽带,是高知识含量信息产品的设计者、生产者和操作者,图书馆员工的创新精神是图书馆内在发展的动力。
因此必须在新世纪图书馆管理中运用“以人为本”管理手段,鼓励其参与图书馆的管理,更充分地体现出员工的主体作用,更好地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图书馆工作不断攀登新的高峰。
笔者以为:“以人为本”,是现代图书馆管理工作中凝聚力最强的手段之一。
1 “以人为本”的诠释图书馆史学家约翰逊(D・E・Johnson)在《西洋图书馆史》一书中指出:“在书籍和图书馆的历史中,人的因素始终是最重要的。
”这里的“人”,既是指参与图书馆活动的读者,又指图书馆员。
图书馆的存在是为了满足读者对知识、信息的客观需求,这是图书馆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而图书馆之所以能够存在,依靠的是图书馆员对事业的不懈追求和奋斗。
因此,无论从哪方面看,“人”―读者、馆员始终是图书馆存在和发展的动力和支点。
众所周知,早在1929年,陶述先先生就提出,“图书馆,其要素有三:书籍、馆员与读者。
”由此可见,除了图书就是“人”这个要素。
读者是图书馆的服务对象,是被服务的主体,是图书的受益者。
馆员是图书馆的主人,是服务的主体。
若没有书籍,何谈读者、馆员。
有书籍,有读者,无馆员,书籍也不可能发挥其功能和作用。
书籍一馆员一读者三者构成有意义、有价值的信息传递的路径。
论图书馆管理中的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论图书馆管理中的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摘要:从以人为本的图书馆管理理念的内涵出发,阐述以人为本的管理是图书馆管理的最佳管理方式,并探讨了以人为本在图书馆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以人为本的高校图书馆管理理念是人本思想在图书馆管理中的具体运用,它要求管理过程中以人而非事或物为中心,通过重视对馆员的发展与图书馆的长远目标相结合,从而调动馆员的工作积极性和提高业务能力及个人素养,最终实现图书馆的目标和功能。
一、以人为本的图书馆管理理念的具体内涵具体运用到高校图书馆管理,以人为本有以下特点:一是它以图书馆员工的提高和提高读者服务质量的目标为追求。
“读者第一”是图书馆的服务理念。
图书馆的读者服务,最终是离不开图书馆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和服务能力,刚性管理往往让人感觉机械、僵化,忽略了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不同程度阻碍了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开展。
以人为本力图通过对馆员素质和能力的提高来提高对读者的服务质量,管理中注重人性化,使馆员以愉快的心情投入到工作中去,尽心尽责,而读者从馆员的热情服务中也感到温馨,从而在馆员与读者之间实现良性互动,达到让读者满意的服务效果。
二是通过各种措施激发馆员的工作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人本管理通过设定工作规程,提出工作目标任务,使员工把实现工作目标与自身努力结合起来,让员工充分认识到要出色完成工作任务,需要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
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图书馆制定出了关于加强职工学习管理的若干规定,鼓励馆员结合工作需要提高业务素养,积极参加包括进修、培训班和学术研讨会等各种形式的学习培训活动。
三是以人为本的管理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实现图书馆“以读者为本,让读者满意”的工作理念。
我馆馆长明确提出我们的工作理念是“以读者为本,让读者满意”。
为此制定了图书馆工作人员守则,内容包括服务公约、行为规范。
同时要求从加强职业道德入手,加强自身学习。
馆领导采取以老带新,组织到兄弟院校图书馆参观学习,派业务人员到外地学习,参加业务培训班等形式,不断提高馆员政治思想、科学文化、业务水平和实践能力。
浅论图书馆以人为本管理
浅论图书馆以人为本管理本文针对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阐述了目前图书馆以人为本管理的现状,探讨了以馆员为本和以读者为本这两方面的关系,对图书馆以人为本的管理与服务进行了剖析。
标签:图书馆以人为本管理图书馆作为高校培养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高等教育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高校中受教育者有大部分的时间是在图书馆中度过的,因此加强图书馆服务,凸显其在高等教育中的重要性是图书馆工作的重要方向。
针对目前的形势,加强以人为本的人文管理与服务是各项服务工作中尤为重要的一环。
社会发展到今天,越来越从片面的重视群体转变到重视社会成员的每一个人,即从集体转移到个体,注重保护、发挥个体的利益与特性。
以人为本就是这样一种理念,它要求对每个人都要有人文关怀,“以人为本”的核心是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激发人的热情、尊重人的个性、满足人的合理要求。
以人为本属性是图书馆与生俱来的本质属性,弘扬以人为本精神是图书馆理论与实践必须体现的基本理念与根本使命。
[1]图书馆实行以人为本管理,既是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方向,也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一、图书馆管理的现状图书馆在高校历史发展中存在了相当长的时间,对于其自身发展规律和管理也有了深入的研究。
但由于目前信息化飞速发展,我国的大学也在向现代大学制度迈进,传统的图书馆工作也积累了不少发展难题,影响了图书馆功能更好的发挥。
1.就图书馆管理而言,一些图书馆过于将目光集中于“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服务宗旨,提倡以满足读者需要为本,但对馆员自身建设却忽视了以人为本的本质。
管理者往往忽视了直接服务于读者的一线馆员,认为读者服务的工作是最简单的。
因此,在相应人员配置及工资待遇方面重视程度相对较低,导致一线馆员服务热情较低,从而影响了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的宗旨的实现。
2.在图书馆服务系统中,管理者往往会紧缩读者服务工作岗位的员工编制,甚至还减少正式员工,增加编外员工,以此来减少成本支出,这就导致开放部门读者服务工作的服务质量大大降低。
浅谈以人为本理念在图书馆管理中的运用
浅谈以人为本理念在图书馆管理中的运用摘要:人本管理指的是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它是现代管理思想、管理理念的新变革,目前广泛应用于图书馆管理工作中。
本文首先介绍了“以人为本”服务的科学内涵;第二部分论述了以读者为本,体现读者至上的服务理念;第三部分分析了以人为本是“科学管理”的必然趋势;最后论述了以馆员为本,施行人性化管理。
关键词:以人为本图书馆管理运用Applicationofpeople-orientedconceptinthemanagementofthelibraryAbstract:themanagementreferstothepeople-orientedmanagementconc ept,itisthenewideasofreform,themanagementconceptofmodernmanagemen t,hasbeenwidelyusedinthemanagementoflibrary.Thispaperfirstintroducesth escientificconnotationof”people-oriented”service;thesecondpartdiscussest hereader-oriented,reflectedthereaderfirstserviceconcept;thethirdpartanalyz esthe”people-orientedistheinevitabletrendofscientificmanagement”;finally discussesthelibrarianasthis,implementhumanizedmanagement.Keywords:people-orientedlibrarymanagementapplication近些年随着信息化程度的加速,图书馆整体发展进入了数字化、网络化和信息化阶段,医学向纵深发展的同时呈现出与其它学科交叉渗透的趋势,医务人员对个性化信息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大。
浅谈图书馆以人为本管理
塞 基 浅谈 图书馆 以人 为 本管理
文 ◎ 李树 民 ( 龙 江 省齐 齐 哈尔 市 拜 泉 县 图 书馆 ) 黑
盛
“以人 为 本 ” 是 各 行 各 业 发 展 的 要 求 , 时代 进 步 的 人 文 体 现 。 “以 人 为本 ”强 调 的 是 发 展 为 了 人 , 发 展 依 靠 人 。 ”它 要 求 我 们
围。
标 。在我们 的事业 中,人是 做好工 作的第 一 要素 ,是办好图书馆额关键 。 图书馆工作要 以人为本 长 期以来 ,图书馆 界就一直 提倡 “ 一切 为 读 者 ” 和 “ 者 第 一 ” 的 理 念 , 所 有 的 工 读 作 以 “读 者 第 一 ” 为 出 发 点 和 归 宿 点 , 想 读
购书 费、能订购 多少种 书刊 、入藏量增 多 了 多 少等 ,这 的确 是 衡量 图书 馆 发 展 的一个 量 化 标 准 , 但 图 书 馆 更 应 关 注 的 是 入 藏 的 有 效 利 用 。 “以读 者 为 本 ”就 是 要 求 图 书 馆 从
“以文 献 为 中 心 ” 转 向 “以 读 者 为 中 心 ” , 就 是 要 以 读 者 作 为 出 发 点 和 归 宿 点 , 使 文 献
往 往 是 重 投 入 , 轻 反 馈 , 关 心 的 是 能 给 多 少
Hale Waihona Puke 员工 的主人翁 责任感 ,使他们 心情舒畅 ,不 遗 余 力地 在 工 作 中 开 拓 创 新 , 充 分 发 挥 其 聪 明 才 智和 主 观 能 动 性 , 高 效 优 质 又 有 创 造 性
的 完 成 各 自 的工 作 , 同 时 馆 员 的 人 性 也 得 到 了最完 美的发展 。为此 ,要做 到馆员 的 “ 人
知识管理中以人为本的激励机制探讨
共 享性 形成 矛盾
知识创新具有高成本性 、高风险性以及 由此导 致 的收益不 确定性 , 由于信 息 技 术 的飞 速发 展 , 而 使
得 知识共 享 的成本 非 常低 , 至 是 零成 本 , 甚 因此一旦 知 识共享 ,知识创 新 的成本 投 入 就 由知识 创 新者个 人 承担 , 收益 却 由企 业或 整个 社 会 获得 , 新 者 的个 创
知 识管 理 的 目标 是 促进 知识 的共享 ,知识 共享 对 企业 来说可 以减少 大量 的人 力 、 物力 、 财力 和 时 间 成本 , 高企业 的经 营效 益 和办事 效率 , 提 并且 促 进知
业讨价还价的本钱 , 而企业处于加速知识创新 、 提高 企业效益、 增加企业核心竞争力 的目的, 希望员工无 偿地贡献出自己的知识 , 与大家分享、 交流。
手里。 l 激励 机制 的 目的
田 2 知 识 共 事 与 管理 成 本 的关 系圈
企 业 内部员 工 之 间竞 争 日益 激烈 .处 于 个人 累 积知 识的 目的 ,有 些员 工 不仅 不 愿意 与他 人共 享 自 己 的知识 ,并且 会将 自己拥 有 的 专 门知识 作 为 向企
知识 构成 矛盾
人利益就无法得到保 障,这无疑会大大挫伤知识创 新者的积极性 。 1 知识创新周期的 漫长性 与知识使 用寿命短期 - 3
性 构成矛盾
知 识创 新是 一个 漫长 而艰 难 的过 程 ,而便 捷 的
9
维普资讯
20 0 6年 5月
挥其 规模效 益 , 还会 影 响知 识 的创 新 和 进化 , 利 于 不
针对不同类 型的员工制定不同的激励措施 。以最大
知识管理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业 管 理 思 想 的 新 境 界
2 1世 纪 是 知 识 经 济 时 代 ,企 业 的 竞 争 将 基 于 核 心 能 力 的 竞 争 。 谓 核 心 所 能 力 是 指 某 ~ 组 织 内 部 一 系 列 互 补 的 技 能 和 知 识 的 结 合 , 具 有 使 一 项 业 务 它 或 多 项 业 务 达 到 竞 争 领 域 一 流 水 平 的 能 力 。 在 知 识 经 济 时 代 , 业 核 心 能 力 企 的 培 育 将 基 于 知 识 管 理 , 是 由 知 识 经 这 济的 时代特 征 所决 定 的。 知 识 经 济 既 有 别 于 传 统 的 以 土 地 和 人 力 为 基 础 的 农 业 经 济 形 态 , 有 别 又 于 以 机 器 和 资 本 为 基 础 的 工 业 经 济 形 态 。知 识经 济 是一种 新 型 的智 慧经 济 、
第 一 ,知 识 管 理 重 视 对 员 工 的 精 神
激 励 。员 工 之 所 以 重 要 , 不 是 因 为 他 们 并
已 经 掌 握 了某 些 秘 密 知 识 ,而 是 他 们 拥
有 不 断 创 新 的 知 识 的 能 力 ,即 他 们 是 企 业 创 新 的 主 体 。 此 , 何 采 用 适 当的 激 因 如 励 机 制 激 发 员 工 的 创 造 力 ,在 知 识 经 济 下 的 企 业 发 展 中 就 显 得 异 常 重 要 。 知 识 经 济 时 代 的 精 神 激 励 ,不 只 是 传 统 管 理 的 物 质 奖 励 和 给 予 赞 赏 、表 扬 或 荣 誉 等 精神激 励 , 是一 种新 型的精神 激励 , 而 即 赋 予 更 大 的 权 力 和 责 任 , 使 被 管 理 者 意 识 到 自己 也 是 管 理 者 中 的 一 员 ,进 而 更 好 地 发 挥 自 己 的 自 觉 性 、 能 动 性 和 首 创 性 ,充 分 挖 掘 自 己 的 潜 能 以 实 现 其 自 身 的 人 生价 值 。 第 二 , 知 识 管 理 对 知 识 和 人 才 高 度 重 视 。 于 显 性 知识 的 取 得 、 享 可 以 通 对 分 过 计 算 机 的 网 络 化 和 软 件 系 统 实 现 。 对 隐 性 知识 , 除 了 重 视 员 工 自身 的 潜 能 发 挥 以外 , 企 业 应 重 视 组 织 内 外 专 家 学 者 及 领 导 层 的 智 慧 作 用 ,即 人 才 智 力 的 高 效 发 挥 。 信 息 的 利 用 上 , 须 把 信 息 与 在 必 信息 、 息 与人 、 息 与过 程联 系 起来 , 信 信 从 而 进 行 大 量 创 新 。 知 识 管 理 把 企 业 看
从人开始、以人为本企业知识管理
从人开始、以人为本企业知识管理在现代企业中,知识管理成为了一个关键的议题。
随着企业的发展和竞争的加剧,有效地管理和利用企业内部的知识资源变得至关重要。
而以人为本的企业知识管理模式,将人的角色摆在核心,通过合理的组织和交流方式来提升企业的知识价值、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深入探讨以人为本的企业知识管理。
1. 知识管理的概念与重要性知识管理指的是通过适当的方式和方法,来组织、获取、应用和分享知识资源。
在一个以人为本的企业知识管理模式中,人的角色被放在核心位置。
这意味着个体和团队的知识被认为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种模式下,企业需要注重个体和团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以促进知识的共享和创新。
2. 以人为本的企业知识管理的特点在以人为本的企业知识管理中,人的角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几个特点:2.1. 人才管理和发展一个以人为本的企业知识管理模式必须注重人才的管理和发展。
这包括招聘、培训和绩效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企业需要建立起一个良好的人才管理体系,以吸引、留住和激励人才。
同时还需要提供各种培训机会,以提高员工的知识水平和技能。
2.2. 知识共享与交流企业应该鼓励知识的共享和交流,以促进团队之间的合作和创新。
可以通过内部社交平台、知识库和定期的分享会议等方式,来促进知识的共享和交流。
同时,企业还可以建立一套激励机制,以鼓励员工分享自己的知识和经验。
2.3. 学习型组织的建设以人为本的企业知识管理模式追求的是建立一个学习型组织。
学习型组织注重对员工的学习和成长的支持,鼓励员工不断地学习和创新。
这需要企业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机会,鼓励员工不断地学习新知识和技能。
2.4. 知识的保护与利用在以人为本的企业知识管理模式中,企业还需要重视知识的保护和利用。
这包括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以及合理地应用和利用企业内部的知识资源。
企业可以建立起一套知识保护的机制,以确保知识的安全和合法性。
3. 实施以人为本的企业知识管理的步骤和方法要实施以人为本的企业知识管理模式,企业可以按照以下步骤和方法:3.1. 确定企业的知识管理目标和愿景企业首先需要确定自己的知识管理目标和发展愿景。
以人为本的图书馆管理思想探析
科技资讯2017 NO.08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学 术 论 坛231科技资讯 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传统形势下,图书馆以藏为主,但在现代新社会和新形势下,图书馆逐渐转变为以用为主。
图书馆的这一转变无疑显示出图书馆管理工作更加注重“人”,充分意识到“人”的重要作用。
因此,现代图书馆从业者研究的主要课题为怎样充分激发图书管理员作用,为广大读者提供高效服务、主动服务以及优质服务。
近些年来,图书馆管理领域逐渐在图书馆服务和管理过程中融入“以人为本”的重要理念和思想,这从根本上促进图书馆服务和管理工作的进步。
想要充分发挥图书馆职能,必须要高度重视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
下面就对以人为本的图书馆管理思想进行探析。
1 关于以人为本管理思想从古至今,我国具有十分丰富和高尚的管理文化。
我国管理文化的重要特征就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指对人进行高度重视,充分重视人的地位,注重发挥在管理系统中人所具有的重要作用。
换言之,以人为本就是对人和其他生产要素的关系进行全面认识以及正确处理,人和其他生产要素之间存在辩证关系。
对人的主导、创造力、能动性、智慧以及决定性作用进行充分重视,进而形成全面、科学、合理的理念。
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在生产中最为活跃和积极的因素就是人,在图书馆管理工作中运用以人为本的重要思想,其本质便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对人所具有的主体作用进行充分和高度的肯定。
2 在图书馆管理中运用以人为本思想的必要性图书馆工作的主体就是管理人员,同样,图书馆最为重要的财富和资源就是馆员,此外,读者与图书馆联系的纽带和桥梁也是馆员。
由此可见,图书馆管理人员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地位,有研究者认为,图书馆人文关怀体验者以及人文精神实践者就是图书馆馆员。
图书馆馆员的敬业精神、工作能力、学习能力、专业水平、思想水平、文化素养越高,图书馆服务质量和建设质量便越高。
论知识管理的人本思想
论知识管理的人本思想
李菊萍;吴良海
【期刊名称】《四川图书馆学报》
【年(卷),期】2003(000)006
【摘要】从知识管理的逻辑起点、内涵、目标、手段与措施等方面阐析,认为知识管理本质上是一种人本管理.
【总页数】4页(P73-76)
【作者】李菊萍;吴良海
【作者单位】安徽工业大学,东校区图书馆,安徽,马鞍山,243032;安徽工业大学,管理学院,安徽,马鞍山,24303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201
【相关文献】
1.知识管理与人本思想的结合——走向知识经济时代的图书馆 [J], 赵继红
2.从美日知识管理对比看显性知识管理和隐性知识管理 [J], 刘旸
3.图书馆知识管理下的继续教育--从美国麦肯锡公司知识管理实践看图书馆知识管理下的继续教育 [J], 黄健
4.让马克思人本思想深入人心r——《马克思哲学中的"以人为本"研究——对马克思人本思想的文本解读》评析 [J], 刘左元;马相飞
5.知识管理赋能行业高质量发展——工程勘察设计企业知识管理体系建设问题及解决思路 [J], 朱军;田新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知识管理要以人为本
知识管理要以人为本
刘庆新;刘刚
【期刊名称】《天然气经济》
【年(卷),期】2005(000)003
【摘要】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源于企业拥有的知识,企业现有的知识存量决
定了企业发现市场和配置资源的能力。
在知识经济时代,加强企业和知识管理,提高知识管理水平,是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文章通过对企业的知识积累、共享、利用和创新的阐述,论证了知识管理要“以人为本”和培养、储备知识型员工的重要性和战略意义,并对留住人才提出了相关建议。
【总页数】3页(P26-28)
【作者】刘庆新;刘刚
【作者单位】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天然气经济研究所;四川石油管理局培训
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72
【相关文献】
1.知识管理要以人为本 [J], 刘庆新;刘刚;
2.以人为本,迎合学生成长需要——初中思想品德课要以人为本 [J], 吴冬云
3.公共财政建设既要以人为本更要以公为准 [J], <财会研究>编辑部
4.在线教育需要以人为本而非以资为本 [J], 储朝晖
5.在线教育需要以人为本而非以资为本 [J], 储朝晖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知识管理文化与以人为本的管理11(1).doc
知识管理:文化与以人为本的管理知识经济正在越来越多的为理论界所探讨,虽然对知识经济的定义和形成存在着诸多争议,但是也存在着所达成的共识,即知识在社会经济的发展中贡献度越来越大。
知识的存在有着不同的形态,一是存在于各类文献之中,二是存在于人的头脑之中,三是通过人的劳动凝结于产品之中。
就其作用而言,只有凝结于产品之中的知识对人类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贡献最大。
第一种存在形式的知识代表着一种潜在的经济价值,它要通过第二种存在形式才能物化于产品之中。
因此,人力资源成为了知识实现其经济价值的中介和依托。
随着知识经济的极大发展,企业的经营管理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企业中“人”的地位不断提高,企业开始要求员工更广泛、更积极地投入企业运作,并通过员工不断的学习和自身能力素质的提高,来达到企业繁荣和发展的目标。
这种知识经济所倡导的管理模式,也可以称之为“人本主义”的管理模式,这种模式正在为越来越多国家的企业所采纳。
但是同样的模式在互不相同的国家当中实施,是否都能发挥其作用,从而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呢?据国际调查显示,国际间经济合作的失败,只有30%是由于技术、财务或战略方面的原因造成的.与之相对,倒有70%的失败在于人员之间的跨文化沟通。
正如荷兰学者霍夫斯坦特所指出的,在过去的研究中,理论家和企业家都忽视了文化与管理的关系,这是管理学发展的一大弱点。
而事实上,管理不是处理具体的东西,而是处理对于“人”有意义的信号,这种信号是在家庭、学校、社会等特有的文化背景下形成的,因而文化必然渗透于管理和组织的全过程。
(Hofstede,1980)一、企业当中的人本主义管理模式<FONT&NBSP;FACE=VERDANA>知识经济之下为各国企业所大力倡导的人本主义管理,我们这里将其内容概括如下:1、员工借助于工作小组,任务团队或质量圈等活动,广泛地融入和参与管理。
2、通过工作流程设计,使员工的工作更富有灵活性,并体现出责任感。
以人为本——企业的知识管理
以人为本——企业的知识管理摘要:描述了知识管理的内涵及特征,阐明了知识管理对于企业的重要性。
深入分析了企业知识体系的构建方式,组织维护和扩容充实。
论述了企业知识体系发展的关键是对知识人才的保有、培养、鼓励和促进他们之间的交流。
关键词:知识管理;人本管理;企业知识体系;知识共享1 知识管理的内涵和特征贯穿于知识管理过程的核心是知识。
建立企业知识库是企业知识管理的基本内容。
从狭义上来讲,企业知识管理就是构建和发展企业的知识库;从广义上来说,就是以各种各样的方式招揽知识人才,留住知识人才,鼓励企业的所有员工不断地学习新的知识,建立员工之间的相互信任并且促进他们之间无隔阂地快速交流,促进企业各个部门之间地快速交流,从而将企业员工的知识内化为企业的文化的过程。
这个过程可以极大地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帮助企业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企业的知识管理有其独特性。
企业的知识管理存在很强的抽象性,虽然现代信息系统可以帮助企业存储和管理一些显形的企业知识,并且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知识传播的成本,但是现代信息系统却不能有效地促进企业的知识创新和交流。
企业的知识管理必须是以人为本的管理。
这是因为知识创新和交流的主体是人,知识管理的重中之重就是促进企业员工的知识创新和相互交流。
2 知识管理的实施知识管理作为一种新兴的管理思想与理念,知识管理的运作体系尚未形成统一的框架,其具体的实施过程根据各个企业所在的行业特点及企业自身的资源条件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借鉴国外企业知识管理的成功经验,我们认为,建立完善的知识管理体系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实施:设立知识管理部门,建立知识管理制度,促进知识生产率的提高。
知识作为一种无形资产,必须有专门的部门和人员负责,对其进行管理,才能提高其利用效果,充分发挥知识创造财富的巨大价值。
目前,国外许多大型企业已经建立了以研发管理部为中心的知识管理体系,是公司中最具有挑战性的职位,其主要任务是将知识资本化。
(盛锋)以人为本的知识管理与创新
以人为本的知识管理与创新(班级:0918 姓名:盛锋学号:091130977 )摘要:企业的知识管理是一项系统的、有目的、集体的行为;人力资源有其自身的特点能动性、时间性、社会性和可再生性,企业的知识管理中要调动员工的积极性的创造性;确立以人为本的知识管理,要有战略目标、要有良好的激励机制、要有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
关键词:知识管理以人为本战略激励文化一、知识管理的概念一个被普遍接受的知识管理的定义是不存在的,关于知识管理的定义、意图和方法仍是热烈争论的主题。
下面所述是部分学者对知识管理的概念提出的精辟观点。
Liebowitz(200l)认为知识管理是从组织的无形资产创造价值的过程,它应对如何最好地在组织内部运用知识和在组织外部处理与顾客和股东的关系。
Anee(1997)在《知识的进化》中将知识管理定义为,帮助人们对拥有的知识进行反思,帮助发展支持人们进行知识交流的技术和企业内部结构,并帮助人们获得知识来源,促进他们之间进行知识的交流。
Wiig(1997)认为,知识管理主要涉及四个方面:自上而下地监测,推动与知识有关的活动;创造和维护知识基础设施;更新组织和转化知识资产;使用知识以提高其价值。
Carl Frappuolo。
(1995)提出:“知识管理就是运用集体的智慧提高应变和创新能力”。
他还提出知识管理应有外部化、内部化、中介化和认知化四种功能。
外部化是从外部获取知识并按一定分类进行组织;内部化是知识的转移;中介化是为知识使用者找到知识的最佳来源;认知化是将以上三种功能获得的知识加以应用的过程。
美国《福布斯》杂志在1998年4月22日发表了一篇题为《迎接知识经济》的文章,提出了与“信息管理”不同的“知识管理”,文章认为“知识管理”是通过知识共享,运用集体的智慧提高应变和创新的能力。
上述各种定义的出现,反映了人们从各个方面对知识管理不倦的探索。
笔者认为知识管理就是管理知识的创新、扩散及影响的过程,运用集体的智慧提高应变和创新能力,从而实现系统化的目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章编号 1001-4314(2000)03-0139-02
以人为本位的期刊社知识管理探论
张传喜
关键词 以人为本位 知识经济 知识管理 期刊管理 人力资源
摘要 论述了以人为本位的知识经济条件下,期刊社要实施知识管理,分析了刊社管理的现状,提出了期刊社实施知识管理的方式。
中图分类号 G237.5;F49 文献标识码 A
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
期刊出版业对知识进行选择、加工、整理和传播,原本就是知识产业。
然而在知识经济社会,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在于知识创新。
创新对企业的经营管理、人才队伍、产品结构等产生了全方位的、深刻的影响,也给生产和传播知识的期刊社带来了诸多机遇和挑战。
为了在未来的国际出版业竞争中站稳脚跟,我们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管理观念,从比较大的视角出发,准确理解知识经济是以人为本位的经济,强化期刊社的管理创新意识,实施知识管理,为新时代的期刊发展与改革作好准备。
1 知识经济是以人为本位的经济
知识经济的核心支撑是知识。
知识包括自然科学知识和社会科学知识。
客观反映事物内在规律性的创新知识,不仅可以使传统的资源、资本得以充分利用,而且可以产生新的资源和资本,起到点石成金的作用,更好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知识贵在创新。
就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而言,最关键的就是要抓住机遇勇于知识创新,并把创新知识用于实践。
任何知识是不会永远停留在一个认识水平上的。
人类在迎接并战胜挑战的不断实践中,总是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的。
人是创新知识的第一因素,是全部知识的发现和创造者。
当今人的创造知识的能力被作为人力资本,在生产要素中是最为重要而又活跃的因素。
在其他生产要素相同的情况下,与不同人力资本结合,其效益是不同的。
开发人力资本就要以人为本位[1]。
人是人力资本的惟一载体。
必须爱护人、尊重人,抵制和克服种种见物不见人的思想言论,并为人力资本的开发提供真实而有力的知识管理保障。
只有如此,人的自觉性、积极性、
张传喜,男,1967年生,编辑,主任,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期刊社编辑部, 430070 武昌珞喻路129号
收稿日期:1999-12-13;修回日期:2000-04-11创造性得以迸发。
2 以人为本位要求期刊社实施知识管理
在长期的管理实践中,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生产方式的进步,人类先后经历了以下不同的管理方式。
一是经验管理。
它是生产方式落后,生产规模狭小,社会联系不多情况下的产物。
生产活动主要靠以往经验的积累,管理方式主要靠领导个人的经验、知识和才能。
二是古典科学管理。
它是基于人是“经济人”的这一背景,通过工资、奖金、福利来强化诚信,提高劳动者的积极性。
三是现代科学管理。
它强调把员工的个人所得与企业所得联系在一起,讲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人既是“经济人”又是“社会人”。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现在正在进入知识管理的新时期。
什么叫知识管理,知识管理就是运用集体的智慧提高应变和创新能力[2]。
知识管理与上述几种管理的最大区别在于:其他管理都侧重于管理职能,把劳动者当成被管理对象,而知识管理则是把劳动者视为组织中最重要的资本,不允许有任何损害士气和浪费人力资源的行为发生,在实现组织目标的同时就开发组织成员的智慧,激发他们的创新欲望。
知识管理强调以人为本位,注重个人与集体的“协调”。
在知识经济的背景下,期刊社要使知识的传播和知识的应用发挥最大的效益,也有赖于知识管理手段的支持,以便最大限度地发挥刊社人员所蕴蓄的力量,提高期刊的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以赢得期刊市场上的竞争优势。
我国目前的期刊界,还有着颇深的计划经济和行政事业型的烙印。
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铁饭碗、吃皇粮,因循守旧等等现象仍然程度不同地存在着,掩盖着相当粗放的期刊管理,严重束缚着期刊业的生产力,制约着期刊社的健康发展,远远不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更不符合市场经济的法则和国际出版业的发展趋势。
在知识经济社会,传统的出版经验型管理模式将逐步成为过去。
因为知识经济社会期刊社管理所追求的目标不仅在于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期刊发行量,更在于追求产品的高价值,这种管理目标下的成本包含了期刊的研究、设计、开发、读者服务、版权申请和保护等许多无形的智力因素,生产只是其中的一个环节。
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期刊出版管理,应具有活跃的管理思想和大
・
9
3
1
・
以人为本位的期刊社知识管理探论———张传喜
胆的创新精神,强调对市场的快速反应能力和灵活的适应能力,讲究刊社人力资源的充分开发利用和管理手段的民主化,等等。
形势在快速发展,以人为本位的知识管理和管理模式的创新,已经是刻不容缓。
3 期刊社知识管理的实施
1)培育具有中国特色的期刊企业家。
优秀企业家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
因为,只有当他的创新本能被激发出来,企业的创新目标才能得以实现。
一个企业家只有具备了如下条件才可称之为期刊企业家,并对刊社的知识管理作出相应的贡献。
这些条件是:对期刊有着发自内心的热爱,把期刊业视为展示自己才华的神圣舞台;熟悉期刊业的国内外运行环境和操作技能,并具有卓越的组织管理能力;对期刊的规模、市场、组织、资本结构等要素有着强烈的创新欲望。
有了他们,就可以聚集其他要素,以强烈的创新姿态出现在期刊市场上,推动着期刊社的发展。
2)人力资源的知识管理与增值。
人力资源是期刊社的第一资本,无论是期刊创新、市场创新,还是技术创新都是由人力资源具体运作的。
传统的人事管理就已经非常强调对员工的培训和激励。
人力资源的自我增值特性体现在:那些具有高素质的员工,随着自己才干的增长,会主动产生一种寻求发展机会的动力。
知识管理的理论就是建立在“人是生而勤奋的”这一认识基础之上的,在正常的、对个人才能的发挥没有限制的环境里,员工中蕴藏着解决组织所面临的各种问题的丰富智慧和创新精神,人都能主动、自觉、自主地工作。
而在传统的制度管理条件下,只能利用其很少一部分[3]。
实施知识管理,促使这一部分员工主动参与刊社的管理,刊社的发展又给那些充满创新精神的人力资源提供了实现其内在价值的机会,并进一步拓展了刊社进行知识管理的空间,不断为刊社的发展寻求更多、更新的创新生长点。
3)建立刊社透明、公平、民主化的决策机制。
知识管理的核心在于强调每一位被管理者———知识的创造者的价值和价值和作用。
在知识高度发达的今天,决策透明、公平、民主化显得更重要,这方面的事例在当今的国际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举不胜举。
对此,美国《哈佛管理》杂志告诫所有的领导者和管理者,要想凝聚人心,团结员工,进而取得事业的成功,公平、透明的决策过程比加薪更有效!刊社实施有效的知识管理,就要求刊社的领导层把集体知识共享和创新视为赢得竞争优势的支柱,使被管理者共同分享他们所拥有的知识财富,并且要求领导层对这样的氛围进行强化,激发每一个期刊社员工的创意。
4)建立支持性智囊机构与管理咨询。
它既可以是在刊社外聘请的企业咨询公司、研究机构、高等院校的专家、学者,也可以是刊社内部专职研究期刊发展、营销的一个部门。
其主要作用体现在:诊断期刊社的发展现状,引进科学的管理体系、战略发展系统,设计刊社资源要素的成长计划,帮助制定有效发展策略等。
支持性智囊机构的介入可以在减少期刊社内部成本的同时,增强期刊社的人力资源质量。
参考文献
1 王先勇. 论知识经济与法治国家的关系.理论与改革,1999
(1):82-86.
2 姜平.略论知识领导.理论与改革,1999(1):90-91.
3 陆国泰.人事行政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74-75.
文章编号 1001-4314(2000)03-0140-04
中华医学会委托杂志的历史回顾与管理
刘宏林 王云亭
关键词 科技期刊 组织和管理 委托办刊 中华医学会摘要 委托有关医疗机构承办中华医学会主办的医学杂志,是在医学领域开拓新的学术交流园地的办法之一。
为探索对委托杂志的管理模式,提高委托杂志的质量,针对委托的特点,中华医学会进行了多年的尝试,初步形成了较为可行的管理机构和
刘宏林,女,编辑,中华医学会《中华精神科杂志》编辑部,100710
北京市东四西大街42号
王云亭,通讯地址同第一作者
收稿日期:1998-06-09;修回日期:1999-03-03办法。
中图分类号 G237.5 文献标识码 C
中华医学会主办、委托有关单位承办的医学期刊称为中华医学会委托杂志(以下简称委托杂志),与学会杂志社(50~60年代为编辑部,70~80年代为编辑出版部,1988年10月6日成立杂志社)直接出版的医学期刊一起形成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
至1998年年底学会系列杂志共有67种,其中委托杂志有47种,占70%,已具有相当的数量和学科规模。
为促进我国医学的发展,繁
・
4
1
・编辑学报2000年第12卷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