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 政治
九上政治第一课笔记
九上政治第一课笔记
以下是九年级上册政治第一课的笔记内容:
一、坚持改革开放
1.改革开放促发展:
-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史征程。
-改革开放的重要意义:
-极大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性,极大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极大增强社会发展活力。
-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
2.中国腾飞谱新篇: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的巨大成就:
-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工业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科技、教育、文化等各项事业蓬勃发展。
-中国人民通过改革开放过上了幸福生活。
-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成为影响世界的重要力量。
二、走向共同富裕
1.改革进行时:
-全面深化改革的原因: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
2.共享发展成果:
-共享发展成果的原因:衡量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不仅要看经济发展,而且要看发展成果是否惠及全体人民,人民的合法权益是否得到切实保障。
-共享发展成果的措施:
-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调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提高就业质量和人民收入水平,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打
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以上是九年级上册政治第一课的笔记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八年级政治第一课第一节人民当家做主的国家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包括人民代 表大会、人民政府、人民法院 和人民检察院等机构。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成和职责
人民代表大会由全国人民代表大 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组成。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最高国 家权力机关,行使国家立法权和
重大事项决定权。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行使本行 政区域内的国家行政权和地方立 法权,监督本级人民政府工作。
坚持和完善我国政治制度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必须不断推进政治制度的改革和完善,以更好地保障人民当家 做主的权利,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网络民意调查
通过网络平台收集民意,了解公民 对政策或社会问题的看法,为政府 决策提供依据。
公民监督政府的案例
政务公开
政府通过政务公开,将行 政决策、执行和结果向公 众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行政诉讼
公民认为政府行为违法或 不当时,可以依法提起行 政诉讼,维护自身合法权 益。
媒体监督
新闻媒体对政府行为进行 报道和监督,揭露违法违 规行为,促进政府依法行 政。
八年级政治第一课第一节人民当家 做主的国家
contents
目录
• 引言 • 人民当家做主的概念 • 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 我国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 • 人民当家做主的实践案例 • 总结与思考
01 引言
主题简介
01
人民当家做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 治的本质特征,也是社会主义现 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
公民可以通过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参 与政治讨论。
05 人民当家做主的实践案例
基层民主自治的实践
01
02
高中政治人教版新教材必修1第一课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知识点总结
第一课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第一节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1.原始社会(1)人类社会最初阶段,也是最低阶段(2)发展阶段:(3)生产关系特点:原始社会低下的生产力使人们不得不共同劳动,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在生产中结成平等互助的关系,平均分配劳动产品。
(4)管理组织:氏族议会制度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附加)3. 私有制的确立和原始社会的解体(1)根本原因:原始社会末期,生产工具的改进,大大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个体;劳动逐渐盛行起来。
劳动发生变化:氏族:共同劳动----家庭:个体劳动;生产资料:氏族公有----家庭私有(2)私有制确立标志:最早生产工具和牲畜家庭私有。
土地变为私有财产,标志着私有制的确立(3)原始社会的解体:贫富差距的加剧,使氏族成员的地位越来越不平等,漫长的原始社会解体4.阶级含义:(1)含义:在一定生产关系中处于不同地位的团体(2)形成:随着原始社会的解体,逐渐形成两大阶级:奴隶和奴隶主5.国家(1)产生:奴隶主为了镇压奴隶的反抗,维护本阶级的利益(2)含义:国阶级矛盾吧不可调和的产物,是阶级统治的工具。
(3)标志:建立了军队、法庭等暴力机关5.奴隶社会:(1)产生:奴隶和奴隶主之间的矛盾,是奴隶社会的主要矛盾。
奴隶主打的残酷剥削和压迫,必然遭到奴隶的反抗(2)生产关系: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奴隶无人身自由,在奴隶主的强制下劳动;奴隶的全部产品都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奴隶主只给奴隶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
(3)主要矛盾: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之间的矛盾。
(4)评价:(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原始社会被有剥削、有压迫的奴隶社会代替是历史的进步吗,为什么?)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后,金属工具的广泛使用、城市的出现、文字的发明和应用、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等,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摆脱蒙昧野蛮的状态,迈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
这是历史的进步。
第二节从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1.封建社会(1)产生:(2)生产力表现:A.铁制农具B.耕作技术C.水利事业D.手工业E.商业和城市生产关系特点:①内容:地主占有绝大部分土地,通过地租等方式,占有农民大部分劳动成果。
高一政治第一课笔记整理
高一政治第一课笔记整理高一政治第一课通常涉及到政治的一些基础概念等内容,以下是一份可能的笔记整理:一、政治的含义与核心1. 政治的含义- 政治是特定的阶级或社会集团为了实现自己的根本利益,围绕国家政权所进行的全部活动。
2. 政治的核心- 政治的核心是国家政权。
政权是阶级统治权,它是政治中的根本问题。
任何阶级或社会集团的政治活动,归根结底都是为了实现和维护本阶级的根本利益,而实现和维护自身根本利益的关键在于掌握国家政权。
二、政治与经济的关系1. 经济决定政治- 经济是政治的基础。
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 任何社会的政治,就其性质而言,都是由该社会的经济关系和经济制度决定的。
- 特定阶级或社会集团的政治活动,其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自身的经济利益,经济利益的根本对立必然集中表现为政治斗争。
2. 政治对经济具有反作用- 政治对经济具有巨大的反作用,指导、影响或制约经济的发展。
- 正确的政治领导的成果,归根结底要表现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上,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改善上。
三、政治与文化的关系1. 文化与政治相互影响- 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政治所决定。
不同的政治环境下会产生不同的文化。
- 文化对政治具有反作用。
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政治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政治的发展。
2. 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在现代社会,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越来越需要人们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
- 随着世界多极化的发展,奉行霸权主义的国家,借助文化渗透的方式,竭力推销自己的价值观念,企图削弱和取代别国的民族文化,以推行强权政治。
这使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政治1. 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经济建设是中心。
- 但是,经济建设需要政治的保障。
没有政治稳定,社会动荡不安,就无法进行经济建设。
2.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提供正确的政治方向、良好的政治环境和可靠的制度保障。
高中政治必修一第一课知识点总结
高中政治必修一第一课知识点总结
此外,该课还涉及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相关内容,包括其产生的历史条件、理论基石等,可以简要总结为以下几点:
主题关键内容
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
历史条件
- 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
- 空想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
基石
- 唯物史观: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 剩余价值学说:揭示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
密
科学社会主义的实践
与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
国的实践与发展。
新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第一课
新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第一课1.引言1.1 介绍新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第一课的重要性和普遍性新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第一课具有重要性和普遍性,是因为政治学习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提高思想政治素养和培养合格公民的必由之路。
政治学习不仅能够帮助学生了解国家政治生活和国际政治动态,还可以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通过学习政治学,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国家政治制度和发展历程,了解世界政治体系和国际关系,拓展自己的视野,提升自己的国际视野和国际竞争力。
新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第一课的重要性和普遍性不言而喻,它是学生政治素养和综合素质提升的基础,更是培养合格公民的关键一步。
政治学习的普遍性在于,政治是人类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无论是国内政治还是国际政治,都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学习政治不仅是一种必需的能力,更是一种必备的素养。
在新时代的历史背景下,政治学习对于每个青少年都具有普遍性,它是提高个人素质、增强国家竞争力的必由之路。
1.2 强调政治学习的重要性和意义政治学习对于每个学生来说都非常重要,因为它不仅能够帮助学生了解国家政治制度和国际关系,还可以提升个人的政治素养和思维能力。
政治学习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国家的发展历程和政治体系,从而更好地参与社会生活和政治活动。
政治学习还能够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判断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政治学习也是培养学生国际意识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重要途径,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世界政治格局和国际关系,从而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政治学习不仅是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升个人综合素质和社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我们应该重视政治学习,认识其重要性和意义,努力提高政治素养和思维能力。
1.3 提出文章的目的和结构文章的目的是通过对新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第一课的深入解读,帮助学生和读者全面了解政治学习的重要性和意义,增强对政治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通过对政治学的起源和发展、中国政治制度和历史、世界政治体系和国际关系等方面的介绍,引导读者对政治学习有更全面和深入的认识,帮助其建立正确的政治观念和提升政治素养。
人教版政治高一必修一第一课
第一课--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原始社会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一、原始社会(1)地位原始社会是人类发展的最初阶段,也是最低阶段(2)阶段(3)生产关系①特点: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在生产中结成平等互助的关系,平均分配劳动产品②原因:社会生产力低下 (4)私有制的确立时间:原始社会末期原因:生产力的发展过程:①生产工具的改进大大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②个体劳动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逐渐盛行起来。
③生产资料相应地由氏族公有转为家庭私有。
④私有制的确立(以土地私有为标志)。
⑤贫富化的加剧。
⑥氏族成员的地位越来越不平等,形成对立阶级。
二、奴隶阶级(1)阶级的出现阶级:在一定生产关系中处于不同地位的集团。
(2)生产关系特点: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在奴隶主的强制下劳动下劳动;奴隶劳动的全部产品都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奴隶主只给奴隶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
(3)主要矛盾奴隶阶级和奴隶主阶级之间的矛盾(人类社会最早形成的两大对立阶级)(4)国家的产生①最早的国家:奴隶主的残酷剥削和压迫,必然遭到奴隶的反抗。
奴隶主为了维护本阶级的利益,建立了军队、法庭、监狱等暴力机关。
这样人类历史上的第一个国家——奴隶制国家产生了。
(5)历史的局限和进步局限:存在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进步:金属工具的广泛使用、城市的出现、文字的发明和应用、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等,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摆脱蒙昧野蛮的状态,迈入文明时代的门槛。
三、封建社会(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①生产力:铁制农具得到广泛使用和推广,耕作技术有了显著进步;水利事业有了较大发展;手工业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商业和城市逐步发展起来②生产关系:地主占有绝大部分土地,通过收取地租等方式,占有农民大部分劳动成果;农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但农民不得不依附于地主,有自己的劳动产品甚至少量土地,劳动成果除缴纳地税外,还能留下一部分归自己支配。
根源: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基础地主剥削农名的方式:收取地租(主要方式)、高利贷、缴纳苛捐杂税、徭役(2)统治手段经济:封建土地所有制政治:封建专制体制(显著特征--君主专制、等级森严)思想:散步封建迷信、传播封建迷信、鼓吹“君权神授”(3)主要矛盾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四、资产阶级(1)生产关系资本家占有一切生产资料,失去生产资料的劳动者不得不出卖自己的劳动力,受雇于资本家,成为雇佣工人,资本家在生产过程中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七年级下册政治第一课笔记
七年级下册政治第一课笔记
第一课:政治生活在古代
1. 政治生活是什么?
- 政治生活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为了制定社会规范、解决社会问题而进行
的活动。
政治生活的核心是政治权力,政治权力是一种能够影响他人行为的权力。
2. 古代政治生活的特点
- 在古代,政治生活主要表现为君主制和宗法制。
君主制是以君主为中心,
君臣关系明显;宗法制是以家族和血缘关系为基础的政治制度。
- 古代政治生活中的权力主要由君主或宗族的首领掌握,人们的政治地位主
要取决于自身的社会地位和家族背景。
3. 古代政治生活的组织形式
- 古代政治生活主要通过家族、宗族、部落等组织形式展开。
在家族制度下,家族成员之间具有血缘关系,共同管理家族事务;在宗族制度下,以宗族为单位组织生活和活动。
4. 古代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
- 古代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包括政治权力的交替传承、政治制度的建立和演变、政治制度下的社会生活等方面。
- 在古代,政治生活中的主要活动包括君臣关系的建立、宗族间的联盟和对抗、权力的继承和争夺等活动。
5. 古代政治生活的影响
- 古代政治生活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社会结构的形成和政治制度的建立上。
古代政治生活的组织形式为后世政治制度的发展提供了基础,塑造了中国政治生活的基本特点。
6. 总结
- 古代政治生活是中国政治发展的重要历程,为后世政治生活的形成和演变奠定了基础。
通过学习古代政治生活,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政治制度的发展和演变,认识政治生活对社会生活的重要影响。
高中政治开学第一课
【 材料】2015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 世界瞩目,万众关心。在世界法治文明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创造出以儒家思 想为核心价值的中华法系。在全面深化改革的今天,推进依法治国应当树立起民 族的文化自信,于中华民族法治文明中寻求历史的智慧,于世界法治文明中汲取 有益的经验,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树法治思维,在全社会营造出学 法、尊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进入“新常态”的中国,改革进入深水期、 攻坚期,也迎来了法律体系形成后的大修改、大完善期。近年来,我国修改完善 一系列法律法规,如《公司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食品安全法》……这将构 建起让创造热情竞相迸发、创新动力充分涌流的制度环境,为激发发展活力、鼓 励创新创造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政府“要切实做 到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大道至简,有权不可任性”,彰显法 治价值取向。在法治轨道上深化改革,为发展着力营造公平有序的法治环境,既 是中国政府的历史使命,也是对民众的庄严承诺。中国必将在转型升级的新阶段 续写“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新传奇。
3.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4.人民政协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职能。
5.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等价交换。
6.唯心主义把意识视为世界的本原
【材料】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不断发展,2013年进出口总值达 到416万亿美元,货物 贸易超过美国居世界第一。然而,我国的出口商 品中大约90%是贴牌产品,没有一家中国制造业品牌跻身世界品牌500 强中前100位排行榜。
模拟法庭
张三向李四借钱并立字据。一日,李四向张 三要钱,张三振振有词地说,事物是运动变化的, 此时的我已不再是原来的我了,我没欠你的钱, 李四气得打了他一顿。二人闹到县衙,县官问张 三:欠债还钱,乃天经地义,你为什么借钱不还? 张三把他的理由又陈述了一遍。县官听了觉得很 有理,又问李四,为什么要打人?李四说,事物 是运动变化的,此时的我已经不是打他时候的我 了,我没打他!县官只好不了了之。
开学第一课(高一政治)
二、科学掌握学习方法
1.预习:
●做好记录 ●勤思善想(发现问题)
●持之以恒
2.听课习惯:
听、读、想、记、讲
3.课后及时复习
忆、读、思
特别提示:
●记笔记(知识体系、重难点、 错题等) ●课前检查(早读、课前) ●作业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开学第一课
学习高中政治的重要性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 观,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政治思想 素质。 做人、做事
高中政治学什么
特点: 知识量增大,内容丰富; ●理论性增强 ; ●系统性增强 ; ●综合性增强 ; ●能力要求提高。
●
必修
1.经济生活:货币、物价、就业、财政税收、对 外开放等
2.政治生活:公民、政府、党、民族宗教、外交
3.文化生活:文化的交流、传承创新、中华文化、 民族精神、先进文化、思想道德建设等 4.生活与哲学: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唯物 史观
选修
1.科学社会主义常识 2.经济学常识
3.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
4.科学思维常识 5.生活中的法律常识 6.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
高中政治怎么学
一、端正学习态度,提高学习兴趣
政治必修一第一课知识点
政治必修一第一课的知识点如下:1.政治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政治学是研究政治现象和政治活动的学科,通过对政治现象进行观察、分析和研究,以形成对政治活动的认识和理论。
2.政治的基本属性:政治具有普遍性、特殊性、选择性、规范性和冲突性的基本属性。
普遍性指政治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现象;特殊性指政治是一个具体的社会现象;选择性指政治活动需要人们做出选择;规范性指政治活动受到伦理道德规范的制约;冲突性指政治活动中经常存在各种矛盾和冲突。
3.政治意识的形成和发展:政治意识是人们对政治现象和政治活动的认识和理解。
政治意识的形成和发展受到政治社会化、政治文化和政治环境的影响。
4.政治学的主要内容:政治学主要研究政治权力、政治制度、政治行为、政治文化和政治理论等方面的内容。
其中,政治权力研究权力的来源、性质和运行规律;政治制度研究国家政治组织的形式和运行方式;政治行为研究人们在政治领域内的行动和态度;政治文化研究人们在政治生活中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政治理论研究政治问题的原则、方法和规范。
5.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公民的政治权利包括选举权、被选举权、言论自由、结社自由等;公民的政治义务包括遵守宪法和法律、维护国家安全、履行公民的义务等。
6.政治制度和政党制度:政治制度是国家政权组织和权力运行的总体安排,包括国家政权的性质、组织形式、职权范围和权力运行方式等;政党制度是多党制的基本形式,是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7.国家和国家权力:国家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组织形式,具有独立的领土、人民和主权;国家权力是国家行使和管理公共事务的权力,体现在行政权、立法权和司法权等方面。
8.政治文化和政治社会化:政治文化是人们在政治生活中形成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反映了政治制度、政策和政治行为的根本动力和目标;政治社会化是人们在政治环境中接受政治观念、价值观和政治行为规范的过程。
9.政治参与与政治发展:政治参与是公民对政治活动的参与与投入,可以通过选举、政治论坛、示威抗议等形式实现;政治发展是政治制度和政治文化的不断变迁和发展的进程,具有历史性和发展性的特点。
政治第一课
第一课腾飞的东方巨龙1、综合国力中的决定性因素:经济力和科技力事综合国力中的决定性因素。
2、3中国共产党的地位和作用:党是我们的领路人。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的根本保证。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起着领导核心的作用。
4、中国共产党的作用:4、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谋求民族的独立和复兴、国家的繁荣和富强、人民的解放和幸福。
5、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们的根本利益。
6、中国共产党的性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7、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8、旗帜就是方向,伟大的实践需要伟大的旗帜来指引。
9、指引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10、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11、改革开放以来,战胜各种困难最根本的原因: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1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13、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1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简答题:1、我国综合国力显著增强表现在哪些方面?答:①经济力和科技力是综合国力中的决定性因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经济实力不断提升,己跻身世界经济大国的行列。
开学第一课教案 高一政治
开学第一课教案高一政治教学目标:1. 了解政治学科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掌握政治学科的发展历程和主要内容。
3. 培养学生对政治学科的兴趣和研究动力。
教学内容:1. 政治学科的定义和特点。
- 定义:政治学是研究政治现象和政治行为的学科,主要研究政府组织、政治制度、政治权力等内容。
- 特点:政治学是一门社会科学学科,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和重要的理论参考价值。
2. 政治学科的发展历程。
a. 古代政治思想:亚里士多德、孔子等。
b. 近代政治学奠基人:孟德斯鸠、洛克等。
c. 现代政治学的起步与发展:以美国为中心的政治学研究。
d. 当代政治学的发展趋势。
3. 政治学科的主要内容。
a. 政治思想与政治理论。
b. 政府组织与政治制度。
c. 国际政治与国际关系。
d. 政治经济学与公共管理。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政治学科的定义和特点。
并介绍政治学科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和影响。
2. 知识讲解:讲解政治学科的发展历程和主要内容。
并结合具体案例,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3.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就某个具体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合作与沟通能力。
4. 思考题:提出一些思考题,让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来应用所学知识,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总结归纳: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并鼓励学生对政治学科保持持续的兴趣和研究动力。
教学评价方式:1. 课堂参与度:学生能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思考,提出自己的观点。
2. 案例分析:学生能够运用政治学的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案例。
3. 思考题回答:学生能够对思考题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回答,展示对政治学科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教学资源:1. 教材:高中政治教材,包含政治学科的相关知识。
2.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用于展示图片和视频资料。
3. 小组讨论用具。
教学延伸:1. 邀请政治学专业教师来校进行讲座,深入展开政治学的相关话题。
2. 组织学生参观政府、法院等相关机构,加深对政治学的实际了解。
道德与法治九上第一课必背知识
《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必背知识
第一课踏上强国之路
第一框坚持改革开放
1.强国富民成为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
2.坚持改革开放,是我们的强国之路。
3.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4.中国已经成为影响世界的重要力量。
5.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6.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第二框走向共同富裕
1.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2.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
3. 我国经济发展还面临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等现实挑战。
4. 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
5.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
6.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党的奋斗目标。
7.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增进民生福祉。
8.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高中政治必修一第一课
基本理论
一、商品与
1.商品的基本属性
(1)商品含义: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2)基本属性:价值和使用价值是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 体。
(土地、股票不是商品,以商品形式出现/用于交换包括等待交换)
(3)价值是商品的特有属性,只要有价值,就一定具有使用价值。
(不能同时拥有价值与 使用价值,生产者让渡使用价值以获得价值)
(4)商品交换的本质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的劳动交换
2.货币的产生与本质
(1)货币的含义: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2)货币的产生: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3)货币的本质: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3.货币的基本职能
(1)基本职能:价值尺度与流通手段
观
现。
政治第一课知识点
第一节公民权利的保障书
1、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2、我国的国家性质?
我国宪法第一条第一款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3、观点:我国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
4、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是什么?
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是人的自由、平等地生存和发展。
5、我国享有人权的主体有哪些?
包括我国公民,也包括外国人等。
不仅保护个人,也保护群体。
6、国家应如何做到尊重和保障人权?(理解)
(1)尊重和保障人权是现代法治国家立法活动的基本要求。
(2)行政机关在执法过程中应当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意识,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坚持依宪施政、依法行政、简政放权。
(3)审判机关、检察机关要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保护公民的各项合法权益。
(4)监察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监察权,加强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的监督,保护公民的各项合法权益
(5)国家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形成全民守法的氛围和习惯,努力将人权理想变成现实。
7、国家立法活动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尊重和保障人权。
高中政治 第1课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第1框 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课
辨析:在资本主义社会,对工人劳动的无偿占有是资本主义生产方 式进行剥削的基本形式。
企业、银行破产,大批工人失业,生产□10 ___迅__速__下__降___,信用关系被破
坏,整个社会生活陷入混乱。
(3)直接原因:生产□11 __无__限__扩__大____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 需求□12 __相__对__缩__小____之间的矛盾,以及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与
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思考:在生产关系诸要素中,起基础作用的是什么? 提示: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决定着生产关系的其他 方面。
4.上层建筑 (1)早期:按照 __血__缘__关__系__结成的氏族是原始人共同生活的基本单 位。在氏族制度下,人们通过氏族议事会管理集体事务,一切大事都在 议事会上由全氏族成年人共同讨论决定。 (2) 末 期 : 一 些 近 亲 的 氏 族 构 成 部 落 , 有 的 部 落 联 合 起 来 组 成 _部__落__联__盟___。
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后,□11 __金__属__工__具____的广泛使用、城市的出
现、文字的发明和应用、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等,促进了生产力
的发展,使人类摆脱蒙昧野蛮的状态,迈入了□12 __文__明__时__代____的门槛,
这是历史的进步。
提醒:(1)在奴隶社会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 工,是社会的进步。
2.奴隶制生产关系的特点 (1)奴隶主占有 _生__产__资__料___并完全占有奴隶。 (2)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在奴隶主的强制下劳动。 (3)奴隶劳动的全部产品都归奴隶主 __占__有____和支配,奴隶主只给 奴隶 ___最__低__限__度___的生活资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课商品、货币、价值规律一、商品(一)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关系区别:(1)含义不同。
使用价值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价值是价值结在商品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2)形态不同。
使用价值具体;价值抽象。
(3)性质不同。
使用价值是自然属性;价值是社会属性。
(4)主体不同。
使用价值是卖者拥有;价值是买者支付。
联系:商品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体。
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离不开使用价值。
(统一)对立:商品生产者要想获得商品的价值就必须让渡商品的使用价值;商品的消费者要想获得商品的使用价值就必须支付价值。
(二)十大关系1.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
2.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3.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4.商品的价值量与个别劳动时间无关。
5.商品的价值量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无关。
6.商品价值总量与个别劳动时间成反比。
7.商品价值总量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成正比。
8.商品价值总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无关。
9.商品价值总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无关。
10.个别劳动时间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二、货币(一)商品、货币、纸币的区别与联系比较商品货币纸币区别表现形式多种多样金、银纸产生时间先后最后本质价值一般等价物货币符号是否有价值有有无联系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纸币的发行量要以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二)商品价值、商品价格、货币价值三者的关系在供求关系不变时,商品的价格除受商品价值决定外,还受货币价值影响。
当商品价值升高,而货币价值不变时,商品价格升高;当商品价值不变,而货币价值下降时,商品价格就会提高;当商品的价值下降时,而货币价值不变时,商品价格会下跌;当商品价值不变,而货币价值提高时,商品价格也会下跌。
(三)价格与交换价值区别与共同点共同点:二者都是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
都是以价值为基础,由价值决定的。
区别:A交换价值(是指两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比例或关系)存在于货币产生前(即物物交换时期),而价格存在于货币产生后。
B价格是价值的符号,而交换价值则不是。
(四)直接的物物交换与商品流通的区别(1)公式不同:直接的物物交换是早期的商品交换,是物与物直接交换,其公式是商品—商品,商品流通是指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其公式是商品—货币—商品;(2)直接的物物交换一般在货币产生前,而商品流通则是在货币产生后;(3)直接的物物交换的买、卖是同时进行的,双方只要满意就可成交,而商品流通的买、卖在时间、空间上是分离的。
三、价值规律1.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注意:(1)等价交换并不是存在于每一个场合,而从整体上,从商品交换的本质上说的。
(2)价格波动现象并不违背价值规律,这是因为价格波动是以价值为中心的,从较长时间看,商品平均价格还是与价值相一致的,即仍然是实行等价交换。
2.价值规律的作用(十分重要,如果不熟悉和不理解,还望回到课本上来)重点知识综合:货币、价格、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财政政策1.货币流通规律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公式(包含三因素,要熟悉)2、影响商品价格的因素:①商品的价值(成正比)②货币本身价值的变化(成反比)③国家的宏观调控④供求关系⑤消费者的购买力⑥新鲜商品的新程度(商品的使用价值)⑦纸币的发行量3.物价与通货膨胀通货膨胀必然引起物价上涨,物价上涨并非都因通货膨胀引起(1)引起通货膨胀的主要因素有:第一,纸币发行量过大,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第二,纸币流通周转速度加快。
(在某一特定的时期,由于担心涨价,人们把手中的货币尽快出手抢购,使货币的流通速度加快)(2)引起物价上涨的原因有:除了通货膨胀外还有第一,商品供不应求;第二,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政策性调价,理顺价格关系)引起纸币发行量增加;第三,投资和消费需求过热;第四,价格管理松弛,出现乱收费、乱涨价;第五,因某些特殊原因造成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增加,商品价值量增大。
(3)通货膨胀的实质: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
(4)通货膨胀的影响:通货膨胀会使价格信息失真,搞乱社会经济,损害人民群众的利益,造成社会不稳定,影响社会经济发展,危害极大。
(5)对策:A要大力发展生产,增加有效供给;B要控制货币供应量和信贷规模,实行适度从紧和量入为出的财政方针,努力增收节支,同时要加强对预算外资金的管理;C要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抑制消费基金过快增长;D要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加强市场体系建设,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费用。
4.通货紧缩(1)含义:通货紧缩是指由商品和劳务总需求小于部供给所引起的物价总水平在较长时间内持续下降的一种经济现象,它与通货膨胀现象正好相反。
(2)原因:第一,宏观经济环境由商品短缺转为相对过剩是主要原因,市场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第二,长时间、大范围的价格下降,造成了企业经营困难,影响了投资者的信心,使就业率下降,居民的收入降低。
第三,低价倾销和恶性竞争,消费需求持续不振,货币供应量增长乏力;第四,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缓慢,经济结构不合理的矛盾更加突出;第五,国外经济危机影响导致国际需求增长乏力,且与国内需求不足相重叠。
(3)实质:社会总需求小于社会总供给。
(4)危害:第一,影响企业生产和投资的积极性;第二,强化居民的“惜购”心理,导致市场销售不振;第三,抑制社会总需求,制约国民经济增长。
(5)对策:第一,降低利率,刺激社会投资,增加货币的供应量;第二,鼓励消费,加快货币周转速度;第三,发行国债,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力度,扩大社会总需求;第四,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加速产品的升级换代,吸引社会消费,减少产品的积压。
5.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联系与区别联系:第一,都是由社会总需求与社会总供给不平衡造成的,即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与发行的数量不平衡造成的。
第二、都会影响正常的经济生活和社会经济秩序。
因此,必须抑制。
区别:第一,含义及实质不同:(参考上述)第二,表现不同。
通货膨胀时,经济过热,需求膨胀,物价上涨。
通货紧缩时,各类物价指数出现较长时间持续下降。
国际国内需求增长乏力。
第三,危害性及解决措施不同。
通货膨胀会造成社会经济生活秩序混乱。
措施:(参考上述)通货紧缩在一定程度上对人民生活有好处,但会严重影响投资者的信心和居民的消费心理,不利于企业的正常经营,对经济的长远发展和人民群众的长远利益不利。
措施:(参考上述)综合运用投资、消费、外贸出口等措施来拉动经济增长。
(主要是扩大内需)。
重要问题分析1、我国为什么要重视打击假冒伪劣商品?(1)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假冒伪劣商品割裂了二者的联系。
(2)产品的质量关系到经营者的信誉与形象,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的行为属于不公平竞争,破坏了正常的市场秩序。
(3)产品的质量关系到消费者的切身利益,国家依法打击假冒伪劣商品的行为是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表现。
(4)假冒伪劣商品的出现是市场经济自发性表现。
应加强法制性;(5)假冒伪劣商品的出现是违背市场交易的原则的;(6)假冒伪劣商品的出现是违背企业经营者和劳动者应有的职业道德的。
也是属于不当竞争。
(7)国家打击假冒伪劣商品是行使社会主义国家职能、坚持依法治国原则与对人民负责原则的表现。
2、什么党和国家十分重视产品的质量?对党和国家来说,产品质量高低不仅关系到经济效益,还关系到社会效益。
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是为了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
这种需要不仅表现在所提供商品的数量上,而且还表现在产品的质量上。
只有不断以质量高、数量足而且又适销对路的产品供应社会,才能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
此外,质量低劣的产品不仅不能给企业和国家带来经济效益,而且会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既不利于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也不利于我国产品的国际市场的竞争。
因此,党和国家历来十分重视产品的质量问题。
3、商品生产者、经营者为什么要重视产品的质量?重视商品质量,就是重视商品的使用价值。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生产、经营商品的目的是为了获得价值,为此就必须让渡使用价值,如果商品的质量不高,不能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销售不出去,就无法通过让渡使用价值而实现价值,就亏本。
高质量的产品信誉高,销售快,获利就多,经济效益就高。
4、消费者为什么重视产品的质量?消费者购买商品是为了获得使用价值,满足自己的某种需要,高质量的产品还可以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如果所买的商品质量差,或者是伪劣产品,这就不仅不能满足需要,而且还会在经济上受损失,有时甚至还会危及生命财产的安全。
所以,消费者要重视产品的质量。
Wto名词:什么是“黄箱”和“绿箱”1.必须削减的国内政策措施——“黄箱”政策措施。
《农业协议》将那些对生产和贸易产生扭曲作用的政策称为“黄箱”政策措施,要求成员方必须进行削减。
“黄箱”政策措施主要包括:价格补贴,营销贷款,面积补贴,牲畜数量补贴,种子、肥料、灌溉等投入补贴,部分有补贴的贷款项目。
2.免于削减的国内支持政策——“绿箱”政策措施。
“绿箱”政策措施是指对农产品贸易和农产品生产没有扭曲作用,或者最多只有微不足道的影响作用,而实行的支持措施。
“绿箱”政策措施主要包括:农业一般服务,为保障粮食安全储备而提供的补贴,国内粮食补贴,单亲家庭的收入补贴,收入保险和收入安全网计划中的政府补贴,自然灾害救济补助,农业生产者退休或转产补助等。
第二课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一、经济制度(一)公有制经济的含义、内容和作用。
1.公有制经济是主体地位——其表现有二:一、。
公有资产占优势,既要有量的优势,又要注重质的提高。
二、。
2.国有经济是主导作用——其表现有二:一、对的控制力上,如金融、通讯、铁路、航空、电力、石油、天然气、冶金、化工等。
第二:国有经济要,引导和影响并在。
3.我国农村集体经济的经营体制:家庭承包承包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
4.十六大关于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新观点:(1)坚持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长期稳定;(2)发展规模经营;(3)尊重农户的市场主体地位。
(二)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应该多样化:1、一切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都可以利用。
2、这也是由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规律决定的。
3、只要符合‘三个有利于’,各种形式都可以利用。
(三)我国现阶段的主要非公有制经济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和作用: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重要的非公有制经济(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的经济形式或组成部分)。
注意一个易错的说法:不能说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或重要经济形式。
(四)我国初级阶段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即所有制结构)1.这项基本经济制度存在的客观必要性。
从根本上说是,是由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客观规律决定的,具体说来,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