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导学案 教学案

合集下载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全册全册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全册全册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全册全册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一、学生掌握知识情况分析:从上学期了解的情况来看,由于学生存在着年龄的差异,所以心理特征及思维发展也就不一致,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更要注意因材施教。

从上学期的学习情况看,大部分学生能够掌握所学的知识技能,达到该册的目标要求。

但仍有少数同学,由于智力、学习态度的问题,有待于今后积极引导,以引导他们达到学段目标。

二、教学内容: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三角形,位置与方向,折线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综合运用活动等。

三、教学目标:使学生:1.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数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2.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3.认识三角形的特性,会根据三角形的边、角特点给三角形分类,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4.初步掌握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5.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初步学会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6.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7.了解解决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培养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初步培养探索解决问题有效方法的能力,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重点难点: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以及三角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教案完整版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教案完整版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1. 大数的认识2. 乘法运算定律3. 观察物体4. 分数和小数的意义5. 三角形与平行四边形6.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7. 数据的收集、整理与表示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大数的读写,理解大数的意义,能进行大数的比较和计算。

2. 使学生熟练运用乘法运算定律,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3.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能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并描述物体的形状。

4. 让学生理解分数和小数的意义,能进行分数和小数的转换。

5. 使学生掌握三角形与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

6. 让学生熟练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提高计算能力。

7. 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和表示数据的能力,提高数据分析观念。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大数的读写、乘法运算定律、分数与小数的转换、小数的加减法运算。

2. 教学重点:大数的认识、观察物体、三角形与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挂图等。

2. 学具:课本、练习本、计算器、画图工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实际场景,如超市购物、运动会等,引导学生感受大数的大小,激发学习兴趣。

2. 例题讲解(1)大数的读写:以亿为单位,讲解读写方法。

(2)乘法运算定律:通过实例,讲解乘法交换律、结合律等。

(4)分数与小数的意义: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理解分数和小数的含义。

(5)三角形与平行四边形:通过画图,让学生了解其性质。

(6)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结合实际例子,讲解运算方法。

3. 随堂练习根据讲解内容,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大数的读写、乘法运算定律、观察物体等关键知识点以板书形式呈现。

2. 分数与小数的转换、小数的加减法运算等以示例形式展示。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抄写大数,并进行大小比较。

(2)运用乘法运算定律,计算给定算式的结果。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教案完整版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教案完整版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四则运算的运算定律,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2. 培养学生观察、测量、计算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使学生了解角的度量与计算方法,掌握图形变换的基本技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四则运算的运算定律运用,角的度量与计算,图形变换的方法。

2. 教学重点: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三角板、直尺、圆规、计算器等。

2. 学具:学生每人准备一套三角板、直尺、圆规、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以生活中的实例,如购物、测量物体长度等,引出四则运算、观察与测量等数学问题。

2. 例题讲解(1)四则运算:讲解加减乘除的运算定律,举例说明。

(2)观察与测量:通过观察物体,学习测量长度、面积等。

(3)角的度量与计算:介绍角的度量方法,讲解角的计算公式。

(4)图形的变换:讲解平移、旋转、对称等图形变换方法。

3. 随堂练习每个知识点讲解后,布置相应的随堂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板书左侧列出教学目标、重难点。

2. 右侧列出例题、解答过程、关键知识点。

3. 适时展示图形变换的过程。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题:完成课后练习1、2、3题。

(2)应用题:解决课后练习4、5题。

(3)图形题:完成课后练习6、7题。

2. 答案:(1)计算题答案:见课后练习答案。

(2)应用题答案:见课后练习答案。

(3)图形题答案:见课后练习答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1)鼓励学生进行四则运算的速度和准确性的训练。

(2)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开展图形变换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章节和详细内容的选择与安排。

2. 教学目标的具体制定。

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

四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全册(表格式)(人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全册(表格式)(人教版)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人教版新课标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备课一、指导思想:课标教材四年级数学下册,是以《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基本理念和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在总结现行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研究和使用经验的基础上编写的。

编者一方面努力体现新的教材观、教学观和学习观,同时注意所采用措施的可行性。

使实验教材具有创新实用,开放的特点。

另一方面注意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既注意反映数学教育改革的新理念,又注意保持我国数学教育的优良传统,使教材具有基础性,丰富性和发展性。

二、教材分析:这册教材包括下面的内容:四则运算;位置与方向;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三角形;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统计;数学广角等。

本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1、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急,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数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2、掌握四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3、认识三角形的特性,会根据三角形的边、角特点给三角形分类,知道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4、初步掌握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5、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初步学会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6、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7、初步了解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形成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措施:1、认真备课,精习设计练习,上好每一节课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教案完整版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教案完整版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1. 分数的认识2. 小数的认识和计算3. 观察物体和几何图形4. 数据的收集、整理、表达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分数和小数的概念,能进行简单的分数和小数计算。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力,通过观察物体和几何图形,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表达数据的基本能力,为今后的数据分析打下基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分数和小数的计算,观察物体和几何图形的空间想象力。

2. 教学重点:分数和小数的概念,数据的收集、整理、表达。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教学PPT、模型、卡片等。

2. 学具:练习本、铅笔、直尺、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以生活中的实例导入,如分享水果、测量长度等,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例题讲解:(1)分数的认识: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并进行简单的分数计算。

(2)小数的认识和计算:以购物为例,讲解小数的概念,并进行小数的加减运算。

(3)观察物体和几何图形: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物体和几何图形,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4)数据的收集、整理、表达:以班级身高、体重为例,进行数据收集、整理、表达。

3. 随堂练习:根据所学内容,设计相应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分数的认识:分数的意义、分数的计算、分数的比较等。

2. 小数的认识和计算:小数的意义、小数的读写、小数的加减法等。

3. 观察物体和几何图形:观察方法、几何图形的识别等。

4. 数据的收集、整理、表达:数据收集方法、数据整理、数据表达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分数计算题:如1/2 + 1/4、3/5 1/3等。

(2)小数计算题:如2.3 + 1.6、5.7 3.2等。

(3)观察题:观察身边的物体,画出对应的几何图形。

(4)数据收集题:调查班级同学的爱好,进行数据整理和表达。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全册导学案(最新最全)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全册导学案(最新最全)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全册导学案第一单元四则运算环节学案自主学习一、复习旧知计算43-5= 67十33=678一200= 151+1700=二、探究新知1.根据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写出另外两个等式。

2.下面各题应该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1)游乐场昨天总共卖出了1521张票,其中下午卖出去了865张,昨天上午卖出去多少张?(2)游乐场最受欢迎的项目是过山车,这个月有7683人玩过;第二受欢迎的项目是太空飞椅,这个月共有3648人玩过。

这个月来玩过过山车的人和玩过太空飞椅的人一共有多少人?质疑探究知识点一:理解加、减法的意义1.下面各题应该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星期六到动物园游玩的人上午有254人,下午有421人。

(1)星期六动物园一共有多少人来游玩?(2)上午到动物园游玩的人比下午少多少?知识点二:掌握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1.已知被减数是8747,减数是367,它们的差是多少?2.已知两数之和是3864,其中一个加数是563,另一个加数是多少?实践应用一、随堂练习1.算一算,并利用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进行验算。

3582一12.54= 1121十546=1827一272= 2614+374=2.植树小组上周共植树865棵,其中有21棵没有存活,这周又植树784棵,其中有14棵没有存活。

上周植的树中存活下来多少棵?他们这两周植的树中共存活下来多少棵?二、拓展练习小明所能接触到的最高高度是182 cm,他有一把320 cm长的梯子,能否拿到在高500 cm的屋檐上的羽毛球?为什么?自我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我的问题是:环节学案自主学习一、复习旧知计算。

24+24+24+24+24=288十12= 12×11=二、探究新知1.根据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写出另外两个算式。

2.下面各题应该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二(1)班有巧个小朋友。

(1)有105个苹果,每个小朋友可以分几个苹果?(2)每个小朋友还各分得8个桃子,总共有多少个桃子?3.判断下列算式能否算出结果,能的写在括号内,不能的在括号内画“×”。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导学案设计-图文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导学案设计-图文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导学案设计-图文前庄小学数学导案设计课题四则运算(一)课时第1课时授课人李贵娥教材P4例1、例2是只含有同一级运算的混合运算。

重在引导掌握含有同一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简析教学1、在观察、整理信息中发现、提出问题。

目标2、知道含有同一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重难点掌握含有同一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主题图导案设计导学过程更新与随记一、主题图引入(课件出示)观察主题图,根据条件提出问题。

(1)说一说图中的人们在干什么?“冰雪天地”分成几个活动区?每个区有多少人?你是怎么知道的?(2)根据图中提出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怎样解决?通过补充条件,继续提问。

1.滑冰场上午有72人,中午有44人离去,又有85人到来。

现在有多少人在滑冰?2.“冰雪天地”3天接待987人。

照这样计算,6天预计接待多少人?等等。

先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

二、新授1.在练习本上列出综合算式并进行脱式计算。

2.小组内互相说说你是怎样解答的?(1)71-44+85=27+85=113(人)(2)987÷3某66÷3某987=329某6=2某987=1974(人)=1974(人)3.巩固练习(1)根据老师提供的情景编题。

A加减混合。

乘车时的上下车问题,图书馆的借书还书问题,B速度、单价、工作效率先个人编题,再两人交换。

小组合作,减少重复练习。

(2)P5/做一做1、2三、小结学生就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汇报。

强调:可用线段图帮助理解。

1这节课我们解决了很多问题,你们都有什么收获?导教师根据学生的回报选择性地板书。

(尤其是关于运算顺序的)运算顺序为已有知识基础,让学生进行回忆概括。

学四、作业P8/1—4过程人数课堂检测先说出运算顺序再计算27÷3某73某6÷945+8-2324-8+10图书室有故事书98本,今天借出46本,还回25本,现在图书室有故事书多少本?9达标率错题积累四则运算(一)板72-44+85(1)987÷3某6(2)6÷3某987书=27+85=329某6=2某987设=113(人)=1974(人)=1974(人)计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最新整理四年级数学教案四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新版人教版).docx

最新整理四年级数学教案四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新版人教版).docx

最新整理四年级数学教案四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新版人教版)第一单元4.1.1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日期主备人副备人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认识加减法的意义和关系,初步理解加法与减法的意义以及它们之间的互逆关系。

2.学会利用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求解加减法算式中的未知数。

学习过程一、知识铺垫1.口算。

350+230=45+65=2200+2500=230+350=65+45=2500+2200=2.350+330=180+240=5800+1200=680-350=420-180=7000-5800=680-330=420-240=7000-1200=二、自主探究1.理解加减法的意义例:(1)四年级同学参加植树劳动,一班植树126棵,二班植树143棵,两个班一共植树多少棵?算式:126+143=(棵)(2)四年级两个班一共植树269棵,其中一班植树126棵,二班植树多少棵?算式:(3)四年级两个班一共植树269棵,其中二班植树143棵,一班植树多少棵?算式:说一说:第(1)题为什么要用加法计算?什么叫做加法?议一议:(1)第(2)、(3)题为什么用减法计算?(2)与(1)题相比,(2)题中的两个班一共植树269棵也就是(1)题中的,一班植树126棵也就是,求二班植树多少棵?也就是求,用法计算。

(3)例3与例1比较,是已知什么?求什么?(4)想一想减法是一种什么样的运算?(5)三、课堂达标1.根据3125-567=2558,直接写出下面两道题的得数。

3125-2558=567+2558=2.填一填。

126+()=321()-85=168()+276=728642-()=367加数294265加数423471和7605763.4.计算下面各题,并利用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进行验算。

327+256=632-368=四、知识拓展。

在一个减法算式里,被减数、减数、差三数之和为120,差和减数相等,差是多少?4.1.2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日期主备人副备人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理解乘除法的意义,理解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并会在实际中应用。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超详细)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超详细)
班级
姓名
设计老师
执教老师
执教时间
审核人
学习内容
P6例3(含有两级运算混合运算)
学习
目标
1、进一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2、理解并总结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计算。
重点难点
理解并总结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预习
反馈
1、快速计算。
49+17-25 240÷40×3 75+45÷15
2、怎样进行含有两级运算的计算?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1)
班级
姓名
设计老师
执教老师
执教时间
审核人
学习内容
P4例1、例2(只含有同一级运算的混合运算)
学习
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同一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2、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
3、发现并总结概括只含有同一级运算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重点难点
学习重点: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同一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2、一本科技书6元,一本童话书9元,买12本科技书的钱可以买几本童话书?
3、一件儿童上衣48元,一条长裤比上衣便宜9元,一条裙子又比长裤贵5元。这条裙子多少钱?
学生自
我评价
评价:
预习(无效有效高效)交流(主动被动)
展示(倾听参加精彩)过关检测(A B C级)
课后反思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3)
3、大同乡中心小学在荒山上植树,2002年共植树356棵,2003年植树3次,每次植树140棵。哪一年植的树多?多多少棵?
学生自
我评价
评价:
预习(无效有效高效)交流(主动被动)
展示(倾听参加精彩)检测(A级B级C级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导学案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导学案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教学内容第1单元四则运算课时课时 1.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主备人数学教研组所在学校教材分析这一单元是这册书中一个重点单元。

本单元主要教学并梳理混合运算的顺序。

混合运算前面学生已经学会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两步式题,并且知道小括号的作用,这里主要教学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并对所学的混合运算的顺序进行整理。

其主要内容有:整理同级运算的顺序,教学并整理含两级运算的顺序及含有小括号的运算顺序、有关0的运算。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理解乘除法的意义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能力目标对学习过的四则运算知识进行较为系统的概括和总结。

情感目标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教学重点熟练掌握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加带有括号的混合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的学习。

教学准备课本、课件。

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学生活动补充、总结一、复习导入学生已经学会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两步式题,并且知道小括号的作用。

二、理解加减法的意义1、理解加法的意义。

出示例1(1)一列火车从西宁经过格尔木开往拉萨。

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814 km,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1142 km。

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1)问:根据这道题你收集到了哪些信息?(2)请学生根据线段图写出加法算式。

814+1142=1956 或 1142+814=1956师:为什么用加法呢?那怎样的运算叫做加法?(3)小结: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出示加法的意义)2、理解减法的意义能不能试着把这道加法应用题改编成减法应用题呢?(1)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例1(2)(3)尝试用线段图表示:师:根据线段图写出两道减法算式,并说说这样列式的理由。

1956-814=1142 或 1956-1142=814(2)问:怎样的运算是减法?(小组讨论)(3)小结: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导学案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导学案

第一单元教学计划(一)教材说明:这一单元是这册书中一个重点单元。

本单元主要教学并梳理混合运算的顺序。

混合运算前面学生已经学会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两步式题,并且知道括号的作用,这里主要教学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并对所学的混合运算的顺序进行整理。

其主要内容有:整理同级运算的顺序,教学并整理含两级运算的顺序及含有小括号的运算顺序、有关0的运算。

(二)教学目标:1、进一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三步式题。

2、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学会用两、三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三)教学建议:本单元中一个新的亮点就是整理混合运算的顺序是结合解决问题进行的。

目标中学生既要掌握运算顺序,又要理解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和步骤。

从学生的角度看,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运算基础,因此建议:1、以应用题型为经,以运算顺序为纬。

视学生情况,各有侧重。

2、加强基础运算,保证计算的正确率。

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我们应该尝试给学生提供探索的机会,让学生经历创造的过程,从中体会运算顺序的合理性和小括号的意义。

在探索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是自主的,学生的选择是开放的,学生的表述也是多样的。

章节名称四则运算课时课标要求教学目标1、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理解乘除法的意义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2、对学习过的四则运算知识进行较为系统的概括和总结。

3、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内容分析这一单元是这册书中一个重点单元。

本单元主要教学并梳理混合运算的顺序。

混合运算前面学生已经学会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两步式题,并且知道小括号的作用,这里主要教学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并对所学的混合运算的顺序进行整理。

其主要内容有:整理同级运算的顺序,教学并整理含两级运算的顺序及含有小括号的运算顺序、有关0的运算。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新人教版)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新人教版)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新人教版)第一课时,认识三角形。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认识三角形,并能够用简单的方法画出三角形。

教学重点,认识三角形,掌握三角形的特点。

教学难点,理解三角形的概念,掌握画出三角形的方法。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三角形的图片,准备画三角形的工具。

教学过程:1. 引入新知识,教师出示三角形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三角形的形状和特点。

2. 学习三角形的定义,教师向学生介绍三角形的定义,并让学生用自己的话简单描述三角形的特点。

3. 画出三角形,教师向学生介绍用直尺和圆规画三角形的方法,并让学生动手实践。

4. 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并布置作业。

5. 作业,让学生回家用直尺和圆规画出不同形状的三角形,并写出对三角形的认识。

第二课时,认识四边形。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认识四边形,并能够用简单的方法画出四边形。

教学重点,认识四边形,掌握四边形的特点。

教学难点,理解四边形的概念,掌握画出四边形的方法。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四边形的图片,准备画四边形的工具。

教学过程:1. 引入新知识,教师出示四边形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四边形的形状和特点。

2. 学习四边形的定义,教师向学生介绍四边形的定义,并让学生用自己的话简单描述四边形的特点。

3. 画出四边形,教师向学生介绍用直尺和圆规画四边形的方法,并让学生动手实践。

4. 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并布置作业。

5. 作业,让学生回家用直尺和圆规画出不同形状的四边形,并写出对四边形的认识。

第三课时,认识平行四边形。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认识平行四边形,并能够用简单的方法画出平行四边形。

教学重点,认识平行四边形,掌握平行四边形的特点。

教学难点,理解平行四边形的概念,掌握画出平行四边形的方法。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平行四边形的图片,准备画平行四边形的工具。

教学过程:1. 引入新知识,教师出示平行四边形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平行四边形的形状和特点。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导学案(1)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导学案(1)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导学案(1)
教材分析:
这册教材包括下面的内容:四则运算;位置与方向;运算定律与简便计
算;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三角形;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统计;数学广角等. 本
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
1、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急,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
数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2、掌握四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探索
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计
算能力.
3、认识三角形的特性,会根据三角形的边、角特点给三角形分类,知道
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4、初步掌握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5、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初步学会根据统计图和数
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6、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
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7、初步了解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形成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
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年级下册导学案
四年级下册导学案
四年级下册导学案
四年级 1 班
四年级 1 班
四年级 1 班
四年级 1 班
四年级 1 班
四年级 1 班
四年级 1 班
四年级 1 班。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导学案及教学计划总结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导学案及教学计划总结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人教版新课标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备课一、指导思想:课标教材四年级数学下册,是以《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基本理念和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在总结现行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研究和使用经验的基础上编写的。

编者一方面努力体现新的教材观、教学观和学习观,同时注意所采用措施的可行性。

使实验教材具有创新实用,开放的特点。

另一方面注意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既注意反映数学教育改革的新理念,又注意保持我国数学教育的优良传统,使教材具有基础性,丰富性和发展性。

二、教材分析:这册教材包括下面的内容:四则运算;位置与方向;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三角形;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统计;数学广角等。

本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1、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急,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数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2、掌握四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3、认识三角形的特性,会根据三角形的边、角特点给三角形分类,知道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4、初步掌握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5、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初步学会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6、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7、初步了解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形成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措施:1、认真备课,精习设计练习,上好每一节课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教学计划(一)教材说明:这一单元是这册书中一个重点单元。

本单元主要教学并梳理混合运算的顺序。

混合运算前面学生已经学会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两步式题,并且知道括号的作用,这里主要教学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并对所学的混合运算的顺序进行整理。

其主要内容有:整理同级运算的顺序,教学并整理含两级运算的顺序及含有小括号的运算顺序、有关0的运算。

(二)教学目标:1、进一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三步式题。

2、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学会用两、三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三)教学建议:本单元中一个新的亮点就是整理混合运算的顺序是结合解决问题进行的。

目标中学生既要掌握运算顺序,又要理解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和步骤。

从学生的角度看,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运算基础,因此建议:1、以应用题型为经,以运算顺序为纬。

视学生情况,各有侧重。

2、加强基础运算,保证计算的正确率。

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我们应该尝试给学生提供探索的机会,让学生经历创造的过程,从中体会运算顺序的合理性和小括号的意义。

在探索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是自主的,学生的选择是开放的,学生的表述也是多样的。

章节名称四则运算课时课标要求教学目标1、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理解乘除法的意义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2、对学习过的四则运算知识进行较为系统的概括和总结。

3、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内容分析这一单元是这册书中一个重点单元。

本单元主要教学并梳理混合运算的顺序。

混合运算前面学生已经学会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两步式题,并且知道小括号的作用,这里主要教学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并对所学的混合运算的顺序进行整理。

其主要内容有:整理同级运算的顺序,教学并整理含两级运算的顺序及含有小括号的运算顺序、有关0的运算。

学情分析四则运算的知识和技能是小学生学习数学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学生在一到三年级时已经学习了较多关于四则混合运算的知识,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能初步理解混合运算的作用,体会运算顺序。

在第二学段本册的教学内容中,学生已经具备较丰富的感性经验基础,能够较好的理解比较抽象的运算顺序,符合学生的学习认知规律。

教学重点熟练掌握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加带有括号的混合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的学习。

学生课前需要做的准备工作教学策略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学目标:1.从实例中归纳加减法的意义和关系,初步理解加法与减法的意义以及它们之间的互逆关系。

2.初步学会利用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求解加减法算式中的未知数。

3.培养学生发现数学知识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堂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环节问题情境与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一、谈话导入学习新知环节二、理解加减法的意义1、理解加法的意义。

出示例1(1)一列火车从西宁经过格尔木开往拉萨。

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814km,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1142 km。

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1)问:根据这道题你收集到了哪些信息?(让学生尝试用线段图表示)(2)请学生根据线段图写出加法算式。

814+1142=1956 或 1142+814=1956师:为什么用加法呢?那怎样的运算叫做加法?(小组讨论)(根据这两个算式,结合已有的知识讨论并试着用语言表示什么是加法。

)(3)小结: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思路法。

(出示加法的意义)说明加法各部分名称环节2、理解减法的意义能不能试着把这道加法应用题改编成减法应用题呢?(1)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例1(2)(3)尝试用线段图表示:师:根据线段图写出两道减法算式,并说说这样列式的理由。

1956-814=1142 或 1956-1142=814 (2)问:怎样的运算是减法?(小组讨论)(根据这两个算式,结合已有的知识讨论并试着用语言表示)(3)小结: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出示)说明减法各部分名称三、探究、理解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关系。

1.问:上面的这些算式,你觉得它们之间有什么环节联系?观察上述四道算式中数字位置间关系,思考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关系。

然后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

(小组讨论。

个别汇报)2.根据学生的汇报,出示:加数+加数=和被减数-减数=差3.师归纳并小结: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板书) 4.加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和=加数+加数加数=和-另一个加数5.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被减数=差+减数减数=被减数-差6.练习“做一做”四、总结师:谁来说说我们这节课学习了些什么?你知道了什么呢?教学反思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学目标:1.理解乘除法的意义,理解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并会在实际中应用.2.使学生自己总结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并会应用这些关系进行乘、除法的验算. 3.在分析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推理、概括能力.4.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验算习惯.课堂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环节问题情境与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我们已经做过大量的整数乘除法计算和应用题的练习,对于乘除法知识也有了初步的了解.这里我们要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对乘除法的意义加以概括,使同学们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板书课题:乘除法的意义)环节二、理解乘除法的意义1、乘法的意义出示例1(1)用加法算:3+3+3+3=12用乘法算:3×4=12师:为什么用乘法呢?那怎样的运算叫做乘法?(小组讨论)小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出思路学习新知示乘法的意义)说明乘法各部分名称2、理解除法的意义能不能试着把这道乘法应用题改编成除法应用题呢?出示例2(2)(3)(1)问:与第(1)题相比,第(2)、(3)题分别是已知什么?求什么?怎样算?列式计算:12÷3=4 12÷4=3(2)问:怎样的运算是除法?(小组讨论)(4)教学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引导学生观察:第②、③与①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有什么变化?明确:在乘法中是已知的,在除法中是未知的;在乘法中未知的,在除法中变成已知的.也就是乘法是知道两个因数求积,而除法与此相反,是知道积和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所以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环节3、教学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引导学生根据上面第①组算式总结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商=被除数÷除数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教学反思0的运算教学目标:1、知道关于0的运算应该注意的问题。

2、培养学生整理知识的能力。

课堂教学过程设计思路教学环节问题情境与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口算引入( 快速口算)出示:100+0= 0+568= 0×78= 0÷23=128-128= 0÷76= 235+0=99-0= 49-49= 0+319= 0×29=学习新知环节二、探究新知1、将上面的口算分类.根据分类的结果说一说关于0的运算都有哪些。

2、一个数与0相加;一个数减0;一个数与0相乘的结果分别是多少。

3、0除以一个数的结果是多少?在这里为什么不说一个数除以0.三、0为什么不能做除数(讨论)0不能作除数。

例如,5÷0不可能得到商,因为找不到一个数同0相乘得到5。

0÷0不可能得到一个确定的商,因为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小结:归纳所有0的运算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

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

0除以一个非0的数,还得0。

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

四、课堂测评1.计算(1)36+0= (2)0+68=(3)0×68= (4)54-0=(5)0÷28= (6)128-0=(7)0÷36= (8)25+0=(9)99-0= (10)49-49=(11)0+39= (12)0×9=五、归纳这节课我们有什么收获。

还有什么疑问。

关于0的运算应该注意的教学反思带括号的四则运算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带中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熟练习的进行运算。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课堂教学过程设计思路教学环节问题情境与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一、复习引入:1、一个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按怎样的顺序计算?举例2、一个算式里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按怎样的顺序计算?举例3、一个算式里有括号,按怎样的顺序计算?举例4、今天我们学习“四则运算”,到底什么是四则运算呢?概括: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

我们以前学习的混合运算就是四则运算。

学环节二、新知探究出示例4:96÷12+4× 21、说说运算顺序。

2、如果在96÷12+4×2的基础上加上小括号,变成96÷(12+4)×2,运算顺序怎样?(先算小括号里面的)96÷(12+4)× 2=96÷16× 2=6× 2习新知=123、如果在96÷(12+4)×2的基础上加上中括号“[ ]”,变成另一个算式96÷[(12+4)×2],运算顺序怎样?(说明: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96÷[(12+4)×2]=96÷[16×2]=96÷32=34、阅读“你知道吗?”环节三、巩固练习1、做一做2、选择题:(1)47与33的和,除以36与16的差,商是多少?正确列式是()A、47+33÷36-16B、(47+33)÷(36-16)C、(36-16)÷(47+33)(2)750减去25的差,去乘20加上13的和,积是多少?正确列式是()A、(750-25)×(20+13)B、(20+13)×(750-25)C、750-25×20+13四、课堂总结教学反思租船问题教学目标:1、情境创设,灵活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2、在合作交流中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通过合理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成功的喜悦。

课堂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环节问题情境与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小朋友们,大家好!听着动听的歌曲.伴着柔和的春风!今天老师想带着同学们一起去公园划船,你们说好吗?联系实择学生感兴划船一事创,激发学生兴趣,促使动学习。

学习新知环节二、主动探索,解决问题1、出示例5:(1)师:我们来到了租船处,在这个图中你都发现了什么信息呢?(2)现在有了这几个数学信息,老师有个问题要让大家帮着老师解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