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血对干化学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
溶血现象对临床生化检验项目的影响
溶血现象对临床生化检验项目的影响1. 引言1.1 概述溶血现象是指红细胞在特定条件下破裂释放血红蛋白和其他细胞成分的现象。
在临床生化检验中,溶血现象可能对检测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从而影响到对患者健康状况的准确评估。
溶血现象可能导致血红蛋白浓度升高、血小板计数不准确、电解质水平异常、肝功能指标异常等情况。
了解溶血现象对各项生化检验项目的影响至关重要。
在实际检验中,如何准确识别和排除溶血现象对检测结果的干扰,对于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针对溶血现象的发展趋势和未来发展方向,也是我们需要深入探讨和研究的课题。
通过深入了解溶血现象对临床生化检验项目的影响,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能够更好地保障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效果,促进医疗质量的提升。
【2000字】1.2 溶血现象的定义溶血现象是指血液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破坏,导致红细胞破裂释放血红蛋白和其他细胞内成分的现象。
溶血可以由多种因素引起,包括生理性因素、化学性因素、物理性因素和免疫性因素等。
在临床生化检验中,溶血现象可能对检测结果产生干扰,影响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溶血现象常见于血液采集、处理或保存过程中,也可能由疾病状态引起。
溶血现象的程度通常通过血清或血浆中游离血红蛋白浓度来评估,高浓度的游离血红蛋白会干扰多种生化检验项目的准确性,包括血红蛋白检测、血小板计数、电解质检测、肝功能检测和肾功能检测等。
在临床生化检验中需要警惕溶血现象的影响,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干预和修正,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深入了解溶血现象对各项生化检验项目的影响,有助于提高对检测结果的解释和评估能力,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多有益信息。
2. 正文2.1 溶血现象对血红蛋白检测的影响溶血现象对血红蛋白检测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溶血会导致血液中红细胞破裂释放出血红蛋白,使得血液中的游离血红蛋白增多,从而影响到血红蛋白的准确测定;二是溶血可能会破坏红细胞膜,导致其他血细胞或细胞碎片的释放,干扰到血红蛋白的测定。
溶血对临床重要生化检验项目的影响
溶血对临床重要生化检验项目的影响溶血是指红细胞在一定条件下被破坏,释放其内部物质,比如血红蛋白、钾离子等。
在临床生化检验中,常常需要对样本进行溶血处理,以获得纯化、明确的生化数据。
但溶血对许多生化检验项目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这需要我们在实验设计和结果解读过程中进行充分考虑。
1. 血糖测定血糖是人体内的主要能量来源之一,而其测定是临床实验室最常见的生化检验。
在溶血样本中,血糖会因红细胞内部酶的作用而迅速降解。
而加入溶血试剂或过度地摇晃试管,也会引起血细胞的破裂及血糖测定值的偏低。
因此,应尽量避免对样本产生溶血或异常摇晃。
2. 血清/血浆中丙氨酸转氨酶测定丙氨酸转氨酶(ALT)是一种特定于肝功能测定的生化指标。
血清中的ALT活性可通过测定血清中AST/ALT比值来作出疾病诊断。
溶血会使ALT的活性受到极大影响,但当血细胞破坏度较低时,ALT是可无损测定的。
因此,实验技术和样品处理过程应严格控制,尤其对于肝功能不稳定的患者,需仔细选择测定时机和方法。
3. 血清肌酸酐(Scr)测定Scr是评价肾脏功能的常用指标之一,常用于检测肾功能障碍和慢性肾病。
在溶血样品中,红细胞内的肌酸磷酸有可能被释放到血浆中,从而可能对样本中的Scr测定值产生影响。
因此,在收集和处理样本时应尽量避免产生溶血。
4. 血清总胆固醇(TC)测定TC是评价血液脂质代谢的指标之一,可用于判断高胆固醇血症和相关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在溶血血浆或血清中,红细胞膜上的胆固醇会进入血浆中,而且碱性环境下会增加胆固醇测定的结果。
因此,溶血可能导致样本TC测定值误高,应在分析中注意此类干扰。
CK是评价心肌功能的指标之一,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等心脏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但溶血会使CK的活性受到影响,可能造成检测数据偏高。
因此,样品的采集和处理过程中应尽量避免红细胞的破坏和溶血的发生。
综上所述,溶血对血液生化检测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需要在实验设计和样品处理过程中严格控制,避免产生干扰。
论溶血对干化学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
1 1 一般 资料 :9例患 者均 为 笔者实 际操 作 检查 的乳 腺疾 病 患 者 , . 8 均 为女性 , 年龄 2 6 , 均 年 龄 4 8— 3岁 平 5岁 。患 者 多 以发 现 单 侧 乳 房 肿 物前 来就 诊 , 明显 疼痛 感 。全 部病例 在 我院 手术后 均 做病 理 检查 。 无 12 检查方法 : . 采用美 国G o I Mu 0 EL GQT 20超声诊断仪, 探头频 率7 * 深圳曼瑞 DX90超声诊断仪, MH ; I 0 ) 探头频率 7 z MH 。嘱患者解开 上衣 , 充分暴露乳房 , 取仰卧位及侧卧位检查 , 超声探头涂以耦合剂直接 置于乳腺处检查 。双侧乳腺进行对比探查。
乳 腺 癌是 女性 患者 比较 常见 的恶性 肿瘤 , 年来 发 病 率 呈逐 年 上 升 近 趋 势 。据我 国统 计 除子宫 癌 外 , 腺癌 占妇 女 恶性 肿 瘤 的第 二 位 , 乳 部分 地 区 已上升 到第 一位 。笔 者 所在 地 区 , 妇女乳 腺 癌 的发 病 率在 妇 女 恶性 肿瘤中已占到第一位。现就笔者在实际操作检查的 8 9例乳腺疾病病例
本 研究 就溶 血前 后对 全 自动 干式 生 化 分 析仪 F JFL R H M U IIM D IC E 70 0 0干化学 9项生化检测项 目进行检测 , 就溶血干扰 的机制 、 溶血原因、 溶 血对 常用 生化 指标 测定 的影 响及其 防 止等 问题进 行探 讨 。
一
血 后 的检测 间 隔时 间控 制在 1h以 内。 15 统计 学 方法 : 用 配对 t . 采 检验 。 2 结果 9项 生 化指 标在 溶血 前后 的 测定 值及 比较 可 以看 出 , 血 后 非 常显 溶 著升 高 的 ( < . 1 的有 A T( 高 1. 4 ) A T( 高 1. 8 ) P 00 ) L 升 76% ,S 升 29% , C( K 升高 1.9 ) L H( 高 1.5 )溶 血后 非常 显著 降 低 的 ( < 0 1% ,D 升 71% ; P 00 ) T I( 低 l. 8 ) C ( 低 85 % ) B 降低 2 . 0 ) .1 有 BL 降 8 1% , r 降 . 1 , G( 74% 。 u与U r A溶 血前 后差 异无 统计 学 意义 (P > .5 。 0 0 ) 3 讨论 溶血 是临床 生 化检 验 中最 常见 的一 种干 扰和 影 响 因素 , 常见 的红 细 胞、 板、 血小 白细胞 等 血 细胞 破 坏 所释 放 的某 些 细胞 内成 分 干扰 或 影 响 临床生 化 指标 的测 定 。如果 白细胞 中某 一分 析物 浓度 极 大 地 高 于血 浆 ,
溶血现象对临床生化检验项目的影响
溶血现象对临床生化检验项目的影响溶血现象是指在血细胞被破坏、破裂或被溶解的过程中,释放细胞内物质进入血浆中引起的一系列生化反应。
在临床生化检验中,血液是我们常用的检测样本之一,而血液又是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的。
因此,当血细胞发生溶血现象时,就会对临床生化检验的结果产生不同程度的干扰和影响。
1. 血红蛋白和铁代谢指标当红细胞发生溶血时,会释放出大量的血红蛋白进入血浆中,导致血浆中游离血红蛋白浓度升高,同时铁也会被释放。
因此,对于血红蛋白测定和铁代谢指标的检测如铁、铁蛋白、转铁蛋白等,需排除溶血的干扰,以避免假阳性结果的出现。
2. 肝功能检测指标肝功能检测指标包括肝酶及其同工酶、胆红素、胆汁酸等。
当红细胞发生溶血时,由于胆红素在红细胞内合成,因此在溶血时,胆红素也会被释放并进入血浆中。
这会导致血浆内胆红素浓度的升高,进而影响到血清转氨酶、碱性磷酸酶及乳酸脱氢酶等肝功能指标的测定结果。
因此,对于有溶血现象的患者需要谨慎解读肝功能指标的结果。
3. 血糖、肌酸激酶等指标红细胞在溶解的过程中会释放出乳酸、磷酸、糖等多种代谢产物。
这些代谢产物会干扰血糖、肌酸激酶等指标的测定结果,使测定结果产生偏高或偏低。
因此,在临床上遇到溶血样本时,需注意对这些指标的解读。
4. 血清蛋白电泳指标血清蛋白电泳是血浆蛋白的分离和定性检测方法。
在血细胞发生溶血现象时,血浆中的蛋白质也会被释放,这样就会干扰血清蛋白电泳的结果。
特别是在M蛋白病、多发性骨髓瘤等血液肿瘤的诊断中,血清蛋白电泳是常用的检测方法,而溶血现象会对结果产生严重的影响。
综上所述,溶血现象对临床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不能忽视。
因此,在进行相关检测时,需要注意样本的采集和处理,避免样本的破坏和污染,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溶血对临床重要生化检验项目的影响
溶血对临床重要生化检验项目的影响溶血是指红细胞在体外溶解的过程,而溶血对临床重要生化检验项目会产生一系列的影响。
下面将从肝功能指标、肌酸激酶、血红蛋白、胆红素以及药物浓度这几个方面进行介绍。
溶血会对肝功能指标产生影响。
红细胞溶解后,内含的组织胺和缓激肽会释放出来,对肝细胞产生刺激作用,导致肝细胞受损。
这会导致肝转氨酶(ALT、AST)、碱性磷酸酶(ALP)等指标升高,表明溶血对肝功能产生了一定的损害。
溶血对肌酸激酶(CK)的影响较为显著。
红细胞溶解后,释放的血红蛋白会破坏细胞膜,导致肌细胞内的CK溢出。
溶血会使血浆中的CK浓度升高。
临床上通常将CK用于心肌损伤的诊断,溶血会使CK升高,可能导致对心肌损伤的判断产生误差。
溶血会对血红蛋白的测定产生影响。
在溶血的情况下,溶解的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会释放到血浆中。
虽然血红蛋白会通过血浆中的结合蛋白(如血红蛋白结合蛋白、铁结合蛋白等)结合形成复合物,但溶血会导致血浆中游离血红蛋白的浓度升高。
这会使得血红蛋白测定的结果偏高,可能误诊为溶血性贫血。
溶血还会对胆红素的测定产生干扰。
红细胞溶解后,血红蛋白会被肝细胞内的巴比妥酸和肝细胞膜中的蛋白结合,经由肝脏代谢后转化为胆红素。
如果发生大量溶血,肝脏的代谢能力有可能难以负荷,致使血浆中的胆红素浓度升高。
这样,就会使得胆红素测定的结果偏高,可能误诊为溶血性黄疸。
溶血还会影响药物在血液中的浓度。
一些药物可能与红细胞中的蛋白质结合,通过红细胞携带或保护而保持一定的药物浓度。
当红细胞发生溶解时,这些与蛋白质结合的药物就会释放到血浆中,导致药物浓度的升高。
在进行药物浓度监测时,如果发现溶血可能会对药物浓度产生影响,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溶血对临床重要生化检验项目的影响
溶血对临床重要生化检验项目的影响溶血是指红细胞在一定条件下破裂并释放出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这种现象在临床生化检验中可能对结果产生影响。
今天,我们将讨论溶血对临床重要生化检验项目的影响,以及在进行这些检验时应该注意的事项。
让我们来看看溶血对血常规检验的影响。
血常规检验包括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等项目,这些项目在诊断贫血、白细胞增多或减少等疾病时非常重要。
如果血液样本在采集或处理过程中发生溶血,就会导致这些项目的结果不准确。
溶血会使血液中的血红蛋白浓度升高,红细胞计数减少,白细胞计数也可能受到干扰。
在进行血常规检验时,要确保血液样本的采集和处理过程中避免溶血的发生。
除了血常规检验,溶血还会对血清生化检验产生影响。
血清生化检验包括血糖、肝功能、肾功能、血脂等项目,这些项目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
溶血会使血液中的血浆中的一些生化指标发生变化,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在血清葡萄糖检验中,溶血会释放出葡萄糖酶,导致血糖浓度升高;在肝功能检验中,溶血会使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等酶释放,导致这些酶的活性升高,影响肝功能指标的准确性。
在进行血清生化检验时,也要特别注意避免溶血的发生。
溶血还会对凝血功能检验产生影响。
凝血功能检验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等项目,这些项目在诊断血液凝血功能异常和监测抗凝治疗时非常重要。
如果血液样本发生溶血,就会释放出组织因子和血小板等凝血相关物质,影响凝血功能检验的结果。
溶血还会使血浆中的抗凝物质被释放出来,降低凝血功能检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在进行凝血功能检验时,也要注意避免溶血的发生。
溶血对临床重要生化检验项目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为了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我们在进行这些检验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要避免血液样本在采集和处理过程中发生溶血;要严格按照标准操作规范进行检验操作,避免外部因素干扰。
生化检验中标本溶血对结果的影响及对策
生化检验中标本溶血对结果的影响及对策在生化检验中,样本溶血是一种常见的错误操作。
他会对检验结果产生显著影响,因此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样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以及提出相应的对策。
1. 标本溶血对生化指标的影响标本溶血会影响生化检验结果。
中性粒细胞酯酶(CAE)、乳酸脱氢酶(LDH)、磷酸肌酸激酶(CPK)、葡萄糖酸去氢酶(G6PD)等许多生化指标都是被储存在红细胞内的。
当红细胞发生溶解时,这些指标会释放出来,从而影响生化检验结果。
另外,红细胞溶解会引起游离血红蛋白的释放,使样本呈现浅红色或淡粉色。
光学或分光光度学检测和图像分析技术均易受到血红蛋白的影响。
因此,一旦出现标本溶血,许多生化指标结果会发生明显的偏差。
2. 标本溶血的常见原因了解标本溶血的原因,有助于减少这种情况的发生。
以下是常见的标本溶血原因:•操作不规范:将实验管过度摇动,强烈震荡等会导致标本溶血。
•采集方式错误:比如使用有毒的抗凝剂,球状细胞等不适合的采集管或采血时刺穿静脉较大的血管等。
•标本保存不当:比如长时间存储在高温或震动环境下的标本。
3. 预防标本溶血的对策预防标本溶血的关键是规范操作。
以下是具体的预防措施:•在采集之前检查采集管的有效期以及颜色是否与袖章上的颜色一致;•洗手及佩戴手套,遵守采血技术操作规程;•过度摇动或强烈震荡避免使用。
采样后应轻轻颠簸或温和震荡。
•使用适当的抗凝剂和针头大小;•采样后尽快入库并储存于正确的温度条件下。
4. 处理标本溶血的方法避免标本溶血的最好方法是在采样过程中采取措施,但当检验员发现样本已经溶血,应立即采取相应措施。
具体的标本溶血处理方法如下:•对于样本显着溶血的情况,应重新采集;•如果检测结果受到轻微溶血的影响,可进行部分修正或结果报告时说明结果受到影响。
5. 结论总的来说,标本溶血会影响生化指标测定结果。
因此,在生化检验中,不仅仅要关注检测结果,同时也要注重样本处理的操作规范。
溶血对临床重要生化检验项目的影响
溶血对临床重要生化检验项目的影响溶血是指红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破裂,使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泄漏到血浆中。
在临床重要生化检验中,溶血会对某些项目的结果产生影响,因此在进行这些检验时必须注意避免溶血的发生。
溶血的发生会导致测定结果的失真,主要有以下方面的影响:1. 血红蛋白测定:溶血会使血红蛋白泄漏到血浆中,导致血红蛋白测定结果偏高。
血红蛋白测定常用的方法有比色法和光学法,比色法使用含有氰化物的试剂与血红蛋白反应生成比色化合物,溶血会使血浆中的血红蛋白增多,导致测定结果偏高;光学法通过光学多普勒效应测定血红蛋白的含量,溶血会使血浆中的血红蛋白浓度增大,使测定结果偏高。
2. 血小板计数测定:溶血会使血浆中的血小板释放出来,导致血小板计数偏高。
血小板计数常用的方法是电阻法和光学法,溶血会使血小板释放血浆中,导致计数结果偏高。
3. 肌酸激酶(CK)测定:溶血会释放出线粒体中的肌酸激酶,导致测定结果偏高。
肌酸激酶是细胞内的一种酶,溶血会使红细胞中的肌酸激酶泄漏到血浆中,导致测定结果偏高。
4. 锌碱性磷酸酶(ALP)测定:溶血会释放出溶血红细胞中的ALP,导致测定结果偏高。
ALP在肝脏、骨骼、肠道等组织中广泛存在,溶血会增加血浆中的ALP浓度,导致测定结果偏高。
1. 采血时注意技术规范,避免对血细胞产生机械损伤。
在采血过程中,需要使用针头尺寸适当且无钝锐边缘的针头进行采血,避免采血过程中对红细胞造成机械损伤。
2. 采血后避免剧烈晃动和振荡。
剧烈晃动和振荡会增加血样中红细胞的破裂和溶解,导致溶血现象的发生。
在采血后应该轻轻转动血样管或者轻轻摇晃,避免剧烈晃动和振荡。
3. 进行临床检验前,必须先检查血样是否有溶血的迹象,如有溶血迹象,必须及时重新采集新的血样。
4. 在检验过程中,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测定方法。
在测定血红蛋白时,可以考虑使用光学法而不是含氰化物的比色法,以避免溶血造成的干扰。
溶血对临床重要生化检验项目的结果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为了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需要在采血和检验过程中注意避免溶血的发生,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补偿和修正。
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
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
离子测定:红细胞内的K离子浓度显著高于血清中K离子浓度,红细胞内的Na离子浓度明显低于血清中Na离子浓度。
溶血使K、Cl、Ca的测定结果增高,Na、P、Mg的测定结果降低。
溶血时K↑,P↓有极显著性意义。
(参考值:K3.5~5.5 Na 135~147 Cl 95~110 Ca 2.1~2.8 P 0.8~1.45 Mg0.7~1.42 CO2 20~29)
Glu测定:溶血时Glu的测定结果与溶血程度呈负相关,使Glu的测定结果降低。
(参考值:空腹糖3.6~6.1)
肾功能测定:溶血对肾功能BUN、Crea和Urea的测定结果差别无显著性意义。
(参考值:BUN1.8~8.0 CREA12.0~133.2 UA 0~420 Cys-C 0~1.03)
酶类测定:ALT↑显著, CK、CK-MB的测定结果增高但不显著; GGT的测定无影响。
(参考值:ALT 0~50 AST 0~50 GGT 0~50 ALP 0~120 CK 0~195 CK-MB 0~25
LDH 0~240 MAO 0~12 ADA 4~24 AFU 0~40)
蛋白质测定:溶血使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等进入血清中,TP↑显著,ALB的测定无影响。
(参考值:TP 60~85 A/G1.1~2.5 )
血脂测定:溶血对血脂的测定结果影响无显著性意义。
(参考值:CHO 2.3~5.8 HDL 0.7~2.2 LDL 1.2~3.3 APA 0.9~1.6 APB 0.6~1.1 LPα0~40)
CO2的测定:溶血使CO2↓有极显著性意义
(参考值:CO2 20~29)。
标本溶血对干化学生化分析仪测定结果的影响
1 试 剂 由美 国强 生 公 司提 供 . 同一 标 本 用 同一 批 号 的 I 3 试 剂 检 测 1 方法 用上述 8 . 4 4份 血 清标 本 . 血 前 分别 检测 天冬 氨 溶 酸 氨 基 转 移 酶 ( S ) 尿 素 ( R A) 肌 酐 ( R A) 葡 萄 糖 AT 、 U E 、 C E 、 ( L 、 酸激 酶 ( K) 乳 酸 脱 氢 酶 ( D 、 酸 激 酶 同工 酶 G U) 肌 C 、 L H) 肌 ( K ) 淀 粉 酶 ( MY 、 +等 9项 常规 急 诊 生 化 检测 。 C MB 、 A L) K 、 然 后 模 拟 临 床 上 常 见 的 溶 血 现 象 可 用 竹 签轻 轻 将 试 管 中 的 血
表 1 9项 血 液 生 化 指标 测 定 值 在 溶 血 前后 的 比较
适 合 急 诊 生 化 检验 。但 是 . 急 诊 生 化 检 验标 本 中经 常 遇 到 在 新 生 儿 的溶 血 标 本 . 了 保 证 检 验 结 果 的 可 靠 性 . 文 就 溶 为 本
血前后对强生 VT O 5 I R S 3 0全 自动 干 化 学 分 析 仪 的 9项 常 规 急 诊 生 化 检 测 项 目进 行 检 测 . 溶 血 干扰 的 机 制 、 血 原 就 溶 因 、 血 对 常 规 急诊 生 化 指 标 测 定 的 影 响 及 其 防 止 等 问 题 进 溶 行 探 讨 1 材 料 与 方法
・
l O・ 8
第2 8卷 第 2 期 21 0 0年 4月
实 验 与 检 验 医 学
EXPERI MENTAL AND I B0RATORY M EDI NE A CI
Vo .8 No2 1 . 2
Ap .2 0 r 01
溶血现象对临床生化检验项目的影响
溶血现象对临床生化检验项目的影响溶血现象是指血液中红细胞破裂并释放出血红蛋白的现象,通常发生在血液被暴露于高渗溶液、机械剪切或有害化学物质等条件下。
在临床生化检验中,溶血现象对检验结果会产生一系列的影响,严重影响了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本文将探讨溶血现象对临床生化检验项目的影响,并提出相关的对策和建议。
我们来看一下溶血现象对血液常规检验的影响。
溶血会导致血液中红细胞破裂,释放出血红蛋白和其他细胞内成分,使得血液中的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和红细胞体积分布等指标发生变化。
在血液常规检验中,这些指标是评估患者贫血、出血和骨髓抑制等病情的重要依据。
溶血导致的假性贫血和异常红细胞计数等结果,会严重影响医生对患者病情的判断和诊断。
在进行血液常规检验时,需要注意是否存在溶血现象,并对检验结果进行相关的调整和修正。
溶血现象对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
血清生化学检验是评估机体新陈代谢和器官功能的重要手段,其中包括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脂质代谢和糖代谢等指标。
而溶血会导致血清中红细胞破裂释放出的血红蛋白和其他细胞内成分影响这些指标的测定。
溶血会使得血清中的乳酸脱氢酶(LDH)浓度升高,血清胆红素和铁蛋白浓度增加,直接胆红素水平升高,肌酸激酶(CK)水平升高,血清铁水平下降等。
这些异常结果会对医生对患者疾病诊断和治疗方案的制定造成误导,因此在进行血清生化学检验时,需要警惕溶血现象可能带来的干扰。
血液凝块检查也会受到溶血现象的影响。
在血液凝块检查中,溶血会导致血浆中释放出大量的血红蛋白,影响了血小板聚集和凝血因子的活性,从而影响了血液凝块的形成和稳定性。
溶血还会导致凝血酶原时间(PT)和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延长,纤维蛋白原浓度升高等异常结果,使得医生不能正确评估患者的凝血功能状态。
在进行血液凝块检查时,需要注意是否存在溶血现象,并对检验结果进行相应的调整和解释。
除了以上几个方面外,溶血现象还会对血液细胞形态学检查、免疫学检查和分子生物学检查等产生影响。
溶血对临床重要生化检验项目的影响
溶血对临床重要生化检验项目的影响引言:溶血是指红细胞在一定条件下破裂,使得血红蛋白和其他细胞内成分溢出到血浆中的现象。
溶血对于临床重要生化检验项目有着重要的影响,因为它会干扰到血液成分的正常测定。
在进行生化检验的时候,需要对溶血的影响有所了解和考虑。
本文将从溶血对不同临床重要生化检验项目的影响入手,分析其具体影响,并探讨如何减少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干扰。
一、溶血对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的影响在临床生化检验中,血红蛋白含量和红细胞计数是非常重要的指标,它们可以反映出患者的贫血程度以及红细胞的数量。
溶血的发生会导致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在体内释放出来,使得血液成分的测定受到干扰。
特别是在采集血样、离心、分离血清的过程中,如发生了溶血,会对检测结果产生较大干扰。
二、溶血对血清钾、钠、氯离子的影响溶血会对血浆中的电解质含量产生影响,如钾、钠、氯离子的浓度。
因为红细胞本身含有丰富的钾离子,一旦发生溶血,其中的钾离子会大量释放到血浆中,导致血浆中钾离子的含量升高。
这样一来,如果在检测电解质的时候没有及时分离血清或者血浆,就会造成结果的错误。
因此在进行电解质检测的时候,要尽量避免发生溶血,或者及时离心分离血清或者血浆。
三、溶血对肝功能、肾功能的影响肝功能和肾功能是临床上常见的重要生化检验项目,但是溶血的发生会影响到这两项检测指标的准确性。
在溶血过程中,红细胞释放出来的血红蛋白会通过肾脏排泄,而这些血红蛋白的排泄量会影响到肾功能检测中的一些指标,如肌酐、尿素氮等。
溶血还会导致一些溶血酶等物质释放到血浆中,对肝功能的检测也会产生干扰,比如丙氨酸转氨酶、谷丙转氨酶等指标。
四、溶血对凝血功能的影响溶血会对凝血系统产生一定的影响,因为血液中的红细胞本身含有一些凝血因子。
在溶血的过程中,这些凝血因子会被释放到血浆中,可能会对凝血功能的测定产生一定的干扰。
比如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等指标的准确性会受到影响,因此在进行凝血功能检测的时候要尽量避免出现溶血现象。
溶血现象对临床生化检验的影响
溶血现象对临床生化检验的影响溶血现象是指血液中红细胞因受到某种外界因素而破裂溶解的现象,这种现象对临床生化检验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临床生化检验中,溶血现象可能会导致血常规、生化检验、免疫学检验等项目的结果出现偏差,影响诊断和治疗的准确性。
溶血现象主要是由于血液样本在采集、储存和处理过程中受到了外界因素的影响而发生的。
常见的溶血现象的原因包括血液样本采集时针头抽吸力过大、采血过程中产生了血细胞机械损伤、抽血后离心时间过长、血液样本储存温度不恰当等。
当血液中的红细胞受到破坏时,会释放出红细胞内的成分,如游离的血红蛋白、细胞内酶、细胞内电解质等物质,这些物质的释放会影响临床生化检验的结果。
溶血现象对血常规检验的影响。
在血常规检验中,溶血现象导致的红细胞破坏会影响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压积等指标的准确性。
特别是在血常规中的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浓度的测定中,溶血现象的影响会导致结果偏高,给临床诊断带来误导。
在进行血常规检验时,如果发现血液样本出现溶血现象,需要及时通知医生,并重新采集样本进行检测,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
溶血现象还会对免疫学检验造成影响。
在某些免疫学检验中,需要对血清或血浆中的特定免疫球蛋白进行测定,而溶血现象会导致这些免疫球蛋白的释放,影响其测定的准确性。
溶血现象还可能会影响到某些炎症因子、细胞因子等在血清中的浓度,影响诊断和治疗中对炎症和免疫相关疾病的判断。
针对溶血现象对临床生化检验的影响,有一些预防和处理措施可以采取。
在血液样本采集过程中,要注意采血技术,避免过大的采血力度或者多次抽血而导致血细胞损伤。
在采血后应尽快进行离心分离,避免血细胞因沉淀而受到机械损伤。
也可以通过选取合适的抗凝剂和抗凝剂浓度,来减轻血液中的机械损伤,以减少溶血现象对检验结果的影响。
溶血现象对临床生化检验有着重要的影响。
针对溶血现象的影响,需要在采样、处理和检验过程中加强对溶血的防范和处理,以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从而为临床医生提供更精准的诊断和治疗依据。
溶血对临床重要生化检验项目的影响
溶血对临床重要生化检验项目的影响溶血是一种普遍存在于临床生化检验中的现象,其影响可能对临床重要生化检验项目的结果产生影响。
本文将详细介绍溶血对临床重要生化检验项目的影响,并探讨如何有效应对这一现象,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溶血的定义和原因。
溶血指红细胞在体外受到某种外界因素的作用而使细胞壁破裂,细胞内的血红蛋白溶解释放出来,这种现象被称之为溶血。
溶血的原因可能包括药物、化学物质、机械损伤、细菌毒素、免疫因素等。
在临床生化检验中,可能会受到溶血影响的项目包括血常规、血糖、血清酶、血清铁蛋白等。
对于血常规检验项目而言,溶血可能会引起血红蛋白浓度偏高,红细胞计数偏低,血红蛋白含量偏低等情况,从而影响对患者血液病理状态的判断。
在进行红细胞计数时,若血液样本发生溶血,红细胞计数的结果可能会偏低,无法准确反映患者的真实情况。
对于血糖检验项目而言,溶血可能导致血浆葡萄糖浓度上升,导致血糖检测结果偏高。
而在血清酶和血清铁蛋白等检验项目中,溶血也可能导致这些酶类物质和蛋白质的释放和浓度的变化,从而影响最终的检验结果。
针对溶血对临床重要生化检验项目的影响,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有效应对。
对于在取血过程中,应尽量避免出现溶血的情况。
这需要护士或者医生在取血过程中注意技巧,避免过度挤压采血部位、避免使用已经过于老化的采血针头等。
在实验室进行样本分离和储存时,也需要注意避免试剂或设备对样本造成过度振荡或剧烈振动,从而引起溶血。
在进行生化检验项目时,也需要对可能受到溶血影响的样本进行专门的处理和修正。
在进行血糖检测时,可采用血清葡萄糖检查来消除溶血的影响;在进行血清酶和血清铁蛋白检测时,也可以采用其他指标或方法来辅助判断。
对于临床医生而言,我们也需要提高对溶血可能引起的影响的警惕性。
在诊断和治疗过程中,应全面考虑到患者的病情、临床表现和检验结果等多方面的因素,避免仅仅依赖于单一的生化检验结果进行诊断和治疗。
溶血对临床重要生化检验项目的影响
溶血对临床重要生化检验项目的影响
溶血是指红细胞在一定的条件下发生破裂,使得细胞内的血红蛋白溢出到血液中。
溶血对临床重要生化检验项目有着重要的影响,特别是影响血液成分分析、血糖、肝肾功能等多个项目。
首先,溶血会影响血液成分分析,如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等指标。
溶血会导致红细胞破裂,使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平均红细胞体积等指标出现异常变化。
而溶血还会释放细胞内的酶、蛋白质等物质,可能导致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等指标也发生异常变化。
其次,溶血对血糖测定也具有一定的影响。
溶血会释放出红细胞内部的葡萄糖,导致血液中的葡萄糖含量出现异常变化,进而影响血糖测定结果。
因此,在进行血糖检测时,首先需要避免溶血的发生。
另外,肝肾功能等多个重要生化指标的测定也可能受到溶血的影响。
例如,肝功能检测指标中的天冬氨酸转移酶(ALT)、天冬氨酸酶(AST)等酶,以及肾功能检测中的尿素等指标,均可能受到溶血的影响而发生异常波动。
综上所述,溶血对临床重要生化检验项目的影响非常重要,需要在进行血液生化检测时及时识别和避免溶血的发生。
防止溶血的方法包括选择合适的采血位置、正确操作采血技术、采用适当的加凝剂、保持血液样品稳定等。
在识别到溶血时,也应及时采取措施对结果进行修正和重新检测。
这样才能保证血液生化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临床医学提供更准确的数据支持。
标本溶血对干化学生化分析仪测定结果的影响
[ 键 词 ]溶 血 ; 关 干化 学 ; 生亿 检 验 L 图分 类 号 ]R 4 I一 文 献标 识 码 :B [ 中 4 6 l2 文章 编 号 :l7 0 8 2 0 ) 10 5( l5 9 ( 0 2 0 0 】 6 2
I f u nc fS n l e e o am pl e Hemo y i n R e u t f Dr h m i a — i c e i a n l s s l ss o s ls o y C e c l b o h m c lA a y i
(REA . ' .AIn, ’ l I ALT ,AS a d TBl ,b tn in t a td {e e c ( > 0 0 )n U R T n [ u o sg I c n i r n e i { . 5 I EA n lso a p e h mo y i a Co c u i n S m l e l s…h
溶血 前 后 血 清 中 Gl 、 E C E T AI3 Al A T、 I UR A. R A、 P、 . _ S TB [ t T、 的值 鲒 果 : u、 RE T AL 、 T. B 1 在 溶 血 ( C A. P、 B A1 AS T ! T . 前后 有 显 著性 差 异 (J 0 0 1 ; E 无 显 著性 差异 ( > ( 0 ) 结论 : 本 落血 对 干 化 学 岳 生化 一 些 常 用检 l 目有明 显 干扰 , < 0 ) UR A P ) 5: . 标 一 项 作用 . 示 临床 护 士 噩 生 化 检验 工 作 者 均应 十 分 注 意血 渡 标 奉溶 血 问题 。 提
溶血现象对临床生化检验项目的影响分析
溶血现象对临床生化检验项目的影响分析溶血现象是指红细胞因受到机械挤压、渗透压变化或化学药剂作用而破裂,在体外血液样品中释放出血红蛋白和细胞内含物的现象。
在临床生化检验中,溶血现象会对检验结果产生影响,可能会导致误判、误诊和误治,因此了解溶血现象对临床生化检验项目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
溶血现象对临床生化检验项目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影响血液标本的质量溶血现象会导致血液标本的质量下降,使得血清或血浆含有较多的游离血红蛋白和细胞内成分,严重影响了生化检验的准确性。
溶血后的血液标本中的游离血红蛋白含量增高,会干扰各种生化指标的测定,例如肝脏功能检测、肾功能检测、血脂检测等。
二、影响血清和血浆中某些成分的测定溶血现象会导致血清和血浆中某些成分的改变,进而影响到临床生化检验项目的结果。
在肝脏功能检测中,溶血会使得血清中的胆红素增高,干扰胆红素的测定。
在血液凝血功能检测中,溶血会引起红细胞的破碎释放出血小板膜,并干扰血小板计数和凝血酶原时间的测定。
三、影响血糖、尿酸等检测项目的测定溶血现象会对血糖、尿酸等检测项目的测定产生影响。
在血糖检测中,溶血会使得血浆中的葡萄糖水平增高,导致测定结果偏高;在尿酸检测中,溶血会使得血浆中的尿酸含量增加,引起测定结果偏高。
四、影响肾功能检测溶血现象会影响肾功能检测中的肌酐和尿素氮的测定。
溶血会导致肌酐和尿素氮的释放,使得血清中的肌酐和尿素氮含量增高,影响肾功能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溶血会使得血清中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等酶的含量增高,导致肝功能检测结果偏高,影响结果的解释和诊断。
溶血现象对临床生化检验项目的影响是十分显著的,临床生化检验人员在进行生化检验时,需要严格注意溶血现象对检验结果的影响。
在获取血液标本时,应避免过度振荡和离心,避免在操作过程中产生气泡,确保血样的完整性。
在进行生化检验时,应当针对不同的检测项目进行分析和处理,使用专业仪器和方法对血液标本进行充分离心和处理,确保得到准确的检验结果。
溶血现象对临床生化检验项目的影响
溶血现象对临床生化检验项目的影响
溶血现象是指红细胞在体外环境中发生破坏,导致血红蛋白溢出到血浆中。
溶血现象
可能会影响临床生化检验的结果和解释。
1. 血红蛋白测定:溶血会导致血浆中血红蛋白浓度升高,从而影响血红蛋白测定的
准确性。
如果溶血现象较严重,血红蛋白测定结果可能明显偏高,导致对贫血的判断出现
误差。
2. 肝功能检测:溶血可导致血浆中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等肝功能指标升高。
这是因为血红蛋白破坏后,释放到血浆中的铁离子可反应生成
自由基,进而损伤肝细胞,导致ALT和AST的释放增加。
3. 肾功能检测:溶血会导致血清尿素氮(BUN)和肌酐等肾功能指标升高。
溶血释放的
游离血红蛋白会经由肾小球滤过进入肾单位,被肾小管上皮细胞内的蛋白吞噬,产生内吞体,形成不同直径的管型。
这些内吞体聚集可导致肾单位的堵塞,阻碍尿液的正常排出,
从而影响了肾功能的测定。
4. 血脂检测:溶血会导致血浆中游离脂肪酸浓度升高。
溶血现象会破坏红细胞内的
脂质屏障,释放血浆中的脂质成分,使得血浆中游离脂肪酸浓度升高。
这会对血脂检测结
果的准确性产生影响。
溶血现象对临床生化检验项目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临床医生在解释这些检测结果时,应考虑到溶血现象的影响,并结合患者的临床情况进行综合判断和诊断。
在有溶血现象的
情况下,医生可以参考其他血液学指标和临床表现,以减少误诊、漏诊的发生。
溶血对临床重要生化检验项目的影响
溶血对临床重要生化检验项目的影响溶血是指红细胞在一定条件下破裂释放出来的现象,其影响临床重要生化检验项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血红蛋白的释放:溶血会导致红细胞破裂释放大量血红蛋白。
血红蛋白的释放会增加血液中游离血红蛋白的浓度,一旦超过了正常范围,就会对临床重要检验项目产生影响。
高浓度的游离血红蛋白会与肌酸酐发生反应产生出血红素,导致血液中肌酸酐的检测结果增高,造成肾功能异常的误诊。
2. 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浓度检测:溶血会导致红细胞破裂释放,从而降低血液中的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浓度。
在进行血细胞计数时,溶血样品会导致红细胞计数过低,从而忽略了真实的红细胞实际数量。
而测量血红蛋白浓度时,溶血会导致血红蛋白浓度低于真实值,从而造成贫血的误诊。
3. 血清和血浆中酶活性的影响:溶血会释放大量的细胞内酶,如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等。
这些酶在溶血后进入血清或血浆中,增加了其酶活性。
溶血样品中ALT和AST的测定结果经常比正常范围高,可能导致肝功能异常的误诊。
4. 血液凝血功能的影响:溶血会导致血液中红细胞的破坏,释放出的细胞成分会影响血液凝血功能。
释放的血小板聚集素等活性物质会促进血小板的聚集,导致血细胞凝聚,从而影响凝血反应和血小板计数的准确性。
溶血还会导致红细胞膜破裂释放出磷酸脂酰胆碱,改变血液中磷脂酰胆碱/溶血指标比值,进而干扰血液凝固功能的评估。
溶血对临床重要生化检验项目有一定的影响。
在临床实验室中,应根据样品的溶血程度和检测项目的敏感性,选择正确的样品进行检验,或者对溶血样品进行补偿性修正以减小误差,确保临床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探讨溶血对临床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_0
探讨溶血对临床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目的探究临床生化检验时溶血样品对检测结果的影响及其分析。
方法随机抽取本院2013年01月~2014年01月采集的健康人群的血液样品300份,利用人为添加溶血液的方法将样品发生轻度溶血、中度溶血和重度溶血,分别对正常样品、轻度溶血样品、中度溶血、重度溶血样品进行常规生化指标检测。
结果与正常样品比较,轻度溶血样品的血钙、谷丙转氨酶、尿素、尿酸、肌酐、总胆红素、葡萄糖等含量变化不明显,差异不显著(P>0.05),而与正常样品比较轻度溶血样品中的血钾、血钠、血氯、总蛋白、白蛋白、谷草转氨酶、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直到接胆红素等指标差异显著(P<0.05);中度溶血样品的血钙、谷丙转氨酶、尿素、尿酸、肌酐等含量变化不大,差异不显著(P>0.05),其余各项目指标均差异显著(P<0.05);重度溶血样品的检测结果与正常样品相比以上各指标均有显著变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正常样品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
结论在临床采集血液样品进行生化检验时需要注意防止或避免血液样品发生溶血,同时在血液样品运输和保存过程中需要注意采用适宜的保存方法和保存条件,防止由于溶血导致检测结果出现较大误差。
标签:生化检验;溶血;影响;探索和分析临床上,在采集患者血样品进行化学检验过程中,溶血(Hemolysis)现象十分常见。
例如在给患者采血时存放血液样品的水浴箱内温度太高、箱内负压过大、获得全血后在进行血清分离离心机的转速设置过高或者离心时间过长等,这些情况都极易引起血液中红细胞的破裂,造成红细胞中血红蛋白的释放,最终导致溶血现象的发生[1]。
临床上对患者血液样品进行生化检验过程中,样品发生溶血是干扰检测结果的最常见因素,一般情况下血液样本的溶血通常可分为两种,一种为体内溶血,一种为体外溶血。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研究中所用的300份血液样品为本院2013年01月~2014年01月采集的健康人群的血液,采血对象年龄在18~45岁,平均年龄为(28.5±3.8)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讨论 病毒性心肌炎是由多种病毒感染引起的心肌细胞变性,坏死,其发病机制至今尚未阐明[1]。
病毒作用于心肌的方式有:①病毒直接侵犯心肌及心肌内小血管;②由免疫机制产生的心肌损伤等。
引起病毒性心肌炎的嗜心性病毒中,肠道病毒感染是最常见病因,其中以柯萨奇病毒B组最为重要[2,3]。
本组122例中,病毒感染7d内起病38例,符合病毒早期以病毒直接溶解心肌细胞为主的损伤。
有报道,病毒性心肌炎起病3~8d后作心内膜心肌活检发现有心肌细胞损害,另外,病毒感染1~4周起病78例,符合心肌病毒持续感染在疾病末期调变了心脏基因表达,病毒持续引起继发性免疫介导心肌损害[4]。
由于目前尚无有效的抗病毒治疗方法,故急性期病毒性心肌炎以安静卧床休息,营养心肌改善心肌代谢及对症、支持治疗为主。
病毒性心肌炎是否应用激素治疗,现尚有争论。
但现在病毒感染及免疫损伤已被众多学者认可,此外,还发现病毒性心肌炎与组织相溶性白细胞抗原Ⅱ类抗原异常表达有关,免疫损伤在病程的进展中起了重要作用[5]。
病毒性心肌炎、心肌炎性浸润细胞中的穿孔素(PFP)是一种存在于激活的自然杀伤细胞及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胞浆颗粒中的蛋白,当上述细胞接触靶细胞时,PFP被释放至靶细胞膜,导致靶细胞发生渗透性溶解,并使DNA降解而致细胞凋亡,PFP介导的细胞毒性作用在控制病毒复制及清除病毒的同时又导致心肌损害[6]。
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应用可使严重的心力衰竭好转,严重心律失常(如高度房室传导肌滞)减轻或消除。
其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心肌的炎症和水肿,消除免疫变态反应,减轻免疫损伤的作用。
本治疗组病例,用地塞米松和强的松治疗,观察临床效果好,特别是重症患者合并有心源性休克,严重的心律失常和难治性心力衰竭的病人,效果更为显著,故我们认为病毒性心肌炎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并用激素治疗效果理想。
但由于本组病例有限,还需进一步观察。
关键词:病毒性心肌炎;综合治疗;激素 中图法分类号:R542.210.5 文献标识码:B参考文献:[1]K earney M T,C otton Jm,Richards on P J,et al.Viral my ocarditis and di2lated cardiomy opathy:mechanism,manifestition and management[J].P osi2 grad med,2001,77(903):4-10.[2]Feldman Am,mcnamara D.my ocarditis[J].Neng J M ed,2000,343(19):1388-1398.[3]Liu P P,mas on J W.Advances in the understanding of my ocardites[J].Circulation,2001,104:1076-1082.[4]Why H J F,M eany B T,Richards on P J,et al.Chinical and prognosticsignificance of detection of enteroviral RNA in the my ocardium of patients with my ocarditis or dilated cardiongpathy[J].Circulation,1994,89(6): 2582.[5]杨英珍.病毒性心肌炎与扩张型心肌病关系的研究进展[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1995,11(6):376-378.[6]Chen R H,Bushell A,Fuggle S V,et al.Expression of granzyme A andperforin in m ouse heart tranplants:immunosupressed with donor2specific tran fusion and anti2CD4m onoclonal antibosy[J].T ransplomtion,1996,61(4):625-629.(编辑 张大春)经验交流 文章编号:100025404(2005)0620576202溶血对干化学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E ffects of sample hemolysis on results of dry2chemical biochemical analysis吴立翔,林一民,刘前程 (重庆市肿瘤医院临床检验中心,重庆400030) 本研究就溶血前后对全自动干式生化分析仪V250干化学11项生化检测项目进行检测,就溶血干扰的机制、溶血原因、溶血对常用临床生化指标测定的影响及其防止等问题进行探讨。
1 材料与方法1.1 标本来源 为常规生化检测90例体检者血液标本,且血清无肉眼可见的黄疸、脂血和溶血。
作者简介:吴立翔(1966-),男,重庆市开县人,副主任技师,主要从事临床血液方面的研究。
电话:(023)65330078 收稿日期:2004211207;修回日期:20052012201.2 仪器 VITROS250干片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美国强生公司生产)。
1.3 试剂 由美国强生公司提供,同一标本用同一批号的试剂检测。
1.4 方法 用上述90份血清标本,溶血前分别检测其总蛋白(TP)、白蛋白(A LB)、谷丙转氨酶(A 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 BI L)、尿素(URE A)、肌酐(CRE A)、尿酸(UA)、胆固醇(CH)、甘油三酯(TG)、葡萄糖(G LU)等11项生化项目。
然后基本模拟临床上常规的溶血现象用玻璃棒轻轻将试管中的血块搅拌捣碎,离心后呈肉眼可见的红色(Hb>5gΠL),即为溶血,溶血后再用血清标本重新检测上述11项生化项目。
675第27卷第6期2005年3月第 三 军 医 大 学 学 报ACT A AC ADE MI AE ME DICI NAE MI LIT ARIS TERTI AEV ol.27,N o.6Mar.2005要求溶血前后检测时间间隔不应过长,应控制在1h以内。
标本应为临床上的轻、中度溶血,即血清中的Hb为5~10gΠL。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配对t检验。
2 结果 11项指标在溶血前后的测定值及比较见表1。
表1 11项血液生化检验在溶血前后的结果比较项目单位溶血前溶血后溶血后均值升高(降低)%PTP gΠL72.42±3.8078.65±4.578.60<0.01 A LB gΠL41.34±4.9043.47±5.53 5.15<0.01 A LT UΠL29.28±18.9734.23±19.4516.91<0.01 AST UΠL37.21±23.2442.08±23.5413.09<0.01 T BI Lμm olΠL21.97±6.5718.90±5.90-13.97<0.01 CRE Aμm olΠL70.60±16.9764.08±17.62-9.24<0.01 CH mm olΠL 4.78±0.67 4.43±0.58-7.32<0.01 TG mm olΠL 1.58±1.050.38±0.08-75.95<0.01G LU mm olΠL 5.85±2.12 4.26±2.11-27.18<0.01 URE A mm olΠL 4.58±0.82 4.60±0.840.44>0.05 UA mm olΠL293.67±87.15297.28±85.58 1.37>0.053 讨论 溶血是临床生化检验中最常见的一种干扰和影响因素,常见的红细胞、血小板、白细胞等血细胞破坏所释放的某些细胞内成分干扰或影响临床生化指标的测定。
其血细胞高浓度组分逸出,使血浆分析物浓度增加。
如果血细胞中某一分析物浓度大大高于血浆,则溶血无疑会导致血浆中该成分浓度增高,使测定结果高于真值[1]。
如红细胞内精氨酸酶活性比血浆高1500倍左右,乳酸脱氢酶、苹果酸脱氢酶以及钾、锌等成分大大高于血浆,溶血后使上述指标的测定值高于真值[2]。
从上表1可以看出,溶血后非常显著升高(P<0101)的有TP(升高8160%)、A LB(升高5115%)、A LT(升高16191%)、AST (升高13109%);溶血后非常显著降低(P<0101)的有T BI L(降低13197%)、CRE A(降低9124%)、CH(降低7123%)、G T(降低75195%)、G LU(降低27118%)。
URE A和UA溶血前后无显著性差异(P>0105)。
标本溶血影响生化检验的主要原因有:①红细胞内外液的浓度差。
红细胞内浓度比血浆中浓度明显高的物质有:如AST (10倍)、A LT(7倍)、K+(23倍)、CK(69倍)等[3]。
②红细胞外血红蛋白达到一定程度对比色检测的影响。
③样品溶血,细胞内外液之间的各种反应,影响检测结果。
生化检验结果是否能真实反应病人血清中的实际状况十分重要。
尽管干化学法其干片涂层中附有特殊的胶膜,对干扰物具有选择性过滤和吸附作用[4]。
但从以上实验结果来看,标本溶血几乎影响所有生化检验结果,特别是对A LT、G T、G LU等项目的影响尤为严重。
标本溶血对多数血清酶类活性测定和胆红素有影响。
从方法学上讲,动力学方法比传统的终点法受血红蛋白吸光度的干扰要小;此外,随着自动化分析仪的广泛使用和方法特异性的不断提高,采用双波长和双试剂以及设立样品空白可有效减少溶血对各项测定指标的影响和干扰,从而保证实验报告的准确性,为临床医生对疾病的准确诊断提供理论依据。
溶血可分为体外溶血和体内溶血。
体外溶血可由物理因素(如机械性破坏、冰冻等)、化学因素(如血样接触表面活性剂)和代谢性因素(如遗传病引起的血细胞脆性增加)引起。
体内溶血则可由物理因素(如人工心脏瓣膜)、生物因素(如恶性疟疾)和药物毒性反应等因素引起。
体外和体内溶血的主要区别是前者为血浆或血清Hb与LDH、钾平行增高,而后者通常是血浆或血清Hb与LDH升高,而钾不升高,二者还可以通过珠蛋白检测、间接胆红素测定和网织红细胞计数进一步加以鉴别[5]。
体外溶血一方面可以通过样品制备技术的标准化加以克服,另一方面从方法学上克服和减少溶血的干扰也是非常重要的,对于Hb对吸光度的干扰,可以通过设置样品空白,或改用双波长比色,分光光度法和动力学法等措施加以克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