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华山》第二课时听课记录附评课稿
1下25《咏华山》第二课时课堂教学实录
![1下25《咏华山》第二课时课堂教学实录](https://img.taocdn.com/s3/m/7e803cd0eff9aef8951e0688.png)
《咏华山》第二课时课堂教学实录课题:苏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咏华山》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师:上节课,我们借助拼音,熟读了课文,认识了课文中的生字。
这些生字词,你们还记得吗?(出示词语)生:记得!(指名读)师:上节课我们还学了一首诗,谁会读?(出示古诗)(指名读)师:这首咏华山的诗是宋代——(引读:寇准)写的,那年他才——(引读:七岁)【通过复习导入新课,为下一步进入情境做好铺垫,同时通过谈话又掌握了学情,在平等的师生对话中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能力。
】二、品词析句,感受山高师:今天我们就和小寇准一起跟着先生去登华山吧!华山到底是怎样的一座山?请小朋友仔细地读一读第二小节。
(生读课文)师:你觉得华山怎么样?生:华山很高。
(师板书:高)师:你从哪句话读出来的?生;啊!华山真高哇!师:我们一齐读一读这句话。
师:我们学校的教学楼高吗?生:高。
师:知道华山有多高吗?(出示图片)它有12公里长,足足有2200多米,有800多层楼房那么高!看了这么高的华山,相信这句话现在你一定能读好!谁来读?【对学生来说,华山比较遥远,因此感受华山的高是本课教学的一个难点,本环节通过列数据、作比较等方法让学生直观感受华山之高,为感情朗读做好铺垫。
】(生有感情地朗读)师:华山这么高,小寇准和先生要爬上去容易吗?(师画华山简笔画)(出示:他们沿着山路艰难地爬上了山顶。
)师:小朋们看看书上的插图,那悬崖峭壁上的路像飘带一样,要爬上去是多么的——(生读:艰难)师:山是那样高,那样险,山路是那么窄,那么陡,要登上山顶,可真——(生读:艰难)师:带着你现在的感受,再来读读这句话,相信你一定能读好。
(生读)师:站在高高的山顶,你们看到了怎样的景色呢?生读(出示:除了蓝天,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脚下。
太阳显得那么近,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师:蓝天在哪儿?生:蓝天在头顶上。
师:远远近近的山在哪儿?生:都在自己的脚下。
师(画远远近近的山):你们看,这山有远也有近,有高也有低,一座连着一座,可真多呀!谁能读好这个词——远远近近的山(生读)师:这么多山原来也很高呀,怎么现在都在寇准的脚下了呢?生:因为华山太高了。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咏华山>课堂教学实录及品评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咏华山>课堂教学实录及品评](https://img.taocdn.com/s3/m/7767bc35a98271fe910ef9cf.png)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咏华山>课堂教学实录及品评《咏华山》这是苏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第2册第7单元中的一篇阅读课文,是苏教版小语教材采用的一种古诗教学的新课型--“文包诗”。
它有一个最显著的特征,就是把一首古诗巧妙地包含在一篇浅近的现代白话短文中,“诗”与“文”浑然一体,相映成趣。
一、谈话揭趣,引入情境。
师:小朋友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5课,读课题。
生:咏华山。
师:哎呀!华山可是我国的一座名山呀!你们想去看看吗?(教师很快在黑板上画了一座山。
)生:想。
师:好,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跟着小寇准和他的先生一块去登华山,好吗?(评:课堂气氛的营造至关重要,良好的气氛更易让学生入情、入境,产生心灵的共鸣,尤其导入语所起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几句话就让学生都做个局内人,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使课堂上的气氛轻松愉快。
)二、学习第二段师:请小朋友们听老师读读第2自然段,一边听一边想,你觉得华山怎么样?生:我觉得华山很高生:我觉得华山真高呀!师:是啊!华山很高很高,老师告诉你们,跟这个教学楼相比,华山要200多个教学楼那么高。
(评:首先,听老师读后,学生整体感知了华山的高。
老师让学生边听边想这样就将课文的语言文字还原成是具体的形象,将远在天边的华山美景一下子拉到了学生眼前,用生活实际与在华山上的所看到的情景作比较,借助图文质疑,学生就自然地领悟出这些都是因为华山是太高太高了。
)(多媒体出示句子:啊!华山真高哇!)师:读读看,再读一遍,读出华山的高来。
(老师请了两个学生读)师:老师听出来了,华山还不够高。
听老师读。
(范读后再请学生读)师:这一次华山真的高了。
师:华山到底有多高呢,我们一起跟小寇准和先生到山顶上去看一看。
(多媒体出示句子):除了蓝天,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脚下。
太阳是那么近,山腰飘着朵朵白云。
师:小朋友们自己好好读读这两句,一边读一边想,你在山顶上看到些什么?师:谁来说说?生:我在山顶上看到了蓝天和太阳。
《咏华山》第二课时之二教案
![《咏华山》第二课时之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534b4095901020206409c26.png)
《咏华山》第二课时之二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7个生字,认识两个新偏旁,两条绿线内的10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感受华山的雄伟壮丽,并能诗文对照,体会古诗的意思。
教学重点难点: 识字、写字、朗读、背诵。
教学具准备及辅助活动: 生字卡片、插图、光盘、.课件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指名读课题——齐读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课文给你最深的印象是什么?二、借图初解:1、好多小朋友都对寇准写的这首诗很感兴趣。
现在就请大家自己好好地读一读这首诗吧!(出示古诗)2、指名读——齐读——男女生赛读3、读了这么久,你都读懂了些什么?(交流)4、现在就请大家到这幅画里去找找诗句的意思。
(出示挂图)5、交流:从画中你看明白了什么?你们觉得华山怎么样?(紧紧围绕“高”生发开去)6、我们已经在图中寻找了那么久,现在请你们再读读这首诗,看看是不是比刚才明白了一点,把你对诗的理解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生自由读)三、品读感悟:1、学习第二自然段:(1)这篇课文很特别,这首诗的意思,不光图里有,课文里也有。
请小朋友自己读读第二自然段,细心地把古诗的意思找出来。
(2)交流:你们都找到了哪些。
出示句子:除了蓝天,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脚下。
太阳显得那么近,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
(3)谁来读读第一句话?看看谁读得美。
(指名读)谁看出来了,这句话是那句诗的意思?(4)谁来读读第二句话?看看谁读得美。
(指名读)谁看出来了,这句话是哪句诗的意思?(5)师读诗句,生读出相应的解释,再换一下。
(6)现在你们一定对这首古诗游乐自己的认识,请把你们对在这首古诗的理解告诉你的同桌。
(同桌说说诗的意思,师巡视)(7)读到这里,我们都会不由自主地发出这样的感叹——(出示:啊!华山真高哇!)试着读出感情(指名——齐读)(8)是的,华山真高!蓝天——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脚下,太阳——显得那么近,山腰间飘着躲躲白云。
(原创)一年级语文《咏华山》第二课时赛课教案
![(原创)一年级语文《咏华山》第二课时赛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6dc0c31aeaad1f346933feb.png)
《咏华山》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的古诗;2、学会12个生字,理解本课生词;3、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感受到华山的雄伟壮丽,鼓励学生努力学好语文,用好语文。
教学重点、难点:指导学生反复朗读,品味文中第二自然段,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25课《咏华山》,齐读课题。
2、这些生字词,你还能响亮地叫出它们的名字吗?华山、称赞、宋代、七岁情不自禁吟诵谁想来读?师:注意华和禁是多音字,我们再来读一读。
齐读。
同学们的字音读得很准,真了不起!课文能读吗?(四人分段朗读课文)我们知道,古时候有个小孩名字叫——,有一次,他跟先生去——。
二、品读课文1、华山可是我国的一座名山,这节课,我们就和寇准,还有他的先生一起去游览这座驰名中外的华山。
2、请小朋友们再次拿书,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你觉得华山怎么样?(指名回答)(画华山)3、是啊,小寇准和先生的感觉就和你们一样。
(出示:啊,华山真高哇!)谁来读?华山真高哇,知道有多高吗?老师告诉大家,华山有2200多米高,抬头看我们的教室有3米多高,要700多层叠在一起才与华山一样高呢,很高很高吧!谁再来读读?你一定很惊讶吧,寇准也很惊讶呢!从哪儿可以看出来他很惊讶?(两个感叹号)请你惊讶地读读。
齐读4、师:华山有2000多米,这么高的山,爬上去一定非常——(累、吃力、困难、不容易)5、是呀,瞧,自古华山一条道,要想爬上去,难于上青天啊!这句话中有个词告诉了我们华山很难爬上去,是哪个词?(艰难)读词。
6、谁来读读这句话?指名读,齐读。
(爬山可真不容易啊,爬山真是太累了,老师好像看到你们爬山时非常累的样子。
)齐读。
7、但是,坚持到底,总会有回报的,他们艰难地爬上了山顶,看见了什么美景?(文中找一找)出示两句话,齐读。
一共有几句话,(女生读第一句)这景色真是太美了,我想来画一画这远远近近的山,先画远处的山,那么近处的山该画在哪里呢?谁来指给老师看?同学们,你们看。
《咏华山》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一-教学教案-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
![《咏华山》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一-教学教案-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0908ab16294dd88d0d26b98.png)
《咏华山》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一-教学教案-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教学目标:⒈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中的古诗。
⒈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感受到华山的雄伟壮丽,激励学生努力学好语文,用好语文。
教学重、难点:指导学生反复朗读,品味文中第二自然段,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一、课前谈话。
二、复习。
⒈认读词语。
⒈听配乐朗诵。
三、读讲课文,品味华山的高。
⒈学习第一自然段。
⒈多媒体出示图一,指导看图,引导学生用“什么时候,谁去干什么?”句式说图意,课文是怎样写的?⒈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⒈了解叙事方法。
⒈练说:你能用“什么时间, 谁跟谁去干什么”说句话吗?⒈齐读第一自然段。
⒈精读第二、三自然段。
⒈自由读这两节课文。
⒈学习第二自然段。
①多媒体出示图二,指导看图。
②设疑:爬华山为什么如此艰难呢?③指导朗读.④此时,他们会发出怎样的惊叹?相机出示句二、句三:啊!华山真高哇!竞读齐读⑤华山到底怎么个高法?相机出示句四、句五。
a 指名读句子。
b 质疑问难。
(多媒体出示图二,指导看图理解)c 设疑:从这两句话,你品味出华山的什么特点?d 齐读句子。
⑥谈话:相机出示句六。
点拨:“情不自禁”⑦学习古诗:a 指名读。
b 小组学习:要求:你是怎样理解这首诗的?请找出与诗句意思相对应的句子。
找一找,并用“”划出。
( 师巡视)c 指名读句子,点评。
d 质疑问难:e 诗文分组对照对应朗读。
f 指导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义。
g 竞读古诗。
(评价)⒈学习第三自然段。
①多媒体出示第三自然段,指名读(点评),表演读。
②延伸:这首诗好在哪?这孩子是谁?当时几岁?⒈齐读第四自然段。
相机进行思想教育三、课中休息。
四、齐读全文。
看板书、总结课文。
五、课中巩固⒈竞背古诗。
⒈课外延伸:⒈多媒体出示动画:欣赏华山的风光。
⒈收集有关华山的资料。
⒈指导书写生字:沿、顶、除附板书:22 咏华山白云低红日近高除了……都……艰难地爬登《咏华山》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一年级语文教案)《咏华山》第二课时教学实录2份
![(一年级语文教案)《咏华山》第二课时教学实录2份](https://img.taocdn.com/s3/m/cc35871cdd36a32d737581c2.png)
《咏华山》第二课时教学实录2份一年级语文教案●一、复习导入师:小朋友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2课,读课题。
生:咏华山。
师:上节课我们借助拼音读通、读熟了课文,了解了课文的大概意思,还学习了第1自然段,知道了古时候有个小孩名叫--(寇准),他跟着先生一起去登华山。
哎呀!华山可是我国的一座名山呀!你们想去看看吗?生:想。
师:好,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跟着小寇准和他的先生一块去登华山,好吗?●二、学习第二段师:请小朋友们自己读读第2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读完以后,老师要请小朋友说一说,你觉得华山怎么样?生:我觉得华山很高生:我觉得华山真高呀!师:看来你们都觉得华山很高!是啊!小寇准和先生沿着山路艰难地爬上山顶后,他们的感觉就和你们的一样。
(出示小黑板,啊!华山真高哇!)师:读读看,再读一遍,读出华山的高来。
师:华山到底有多高呢,我们一起跟小寇准和先生到山顶上去看一看。
(出示小黑板):除了蓝天,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脚下。
太阳是那么近,山腰飘着朵朵白云。
师:小朋友们自己好好读读这两句,一边读一边想,你在山顶上看到些什么?师:谁来说说?生:我在山顶上看到了蓝天和太阳。
生:我还看到了许许多多的大山。
师:你们读了这两句话能看到蓝天、很多山、太阳和朵朵白云。
你们真会读书。
为什么远远近近的山都到了我们脚下了呢?这是怎么回事,你们知道吗?生:因为华山很高很高。
师:(出示投影)说得真好,你们看,登上了山顶,我们看到远远近近的山都在我们的脚下,只有蓝天在头顶上,这是因为华山太高了,也正是因为华山太高了,所以太阳才会显得那么近,好像一伸手就能够着似的,一朵朵白云都飘在山腰间。
我们在山顶上看到的这一切,都告诉了我们华山非常高,(板书:高)师:小朋友们再好好读读这两句话,看哪些小朋友能读得让人一听就觉得华山非常高。
自己先试试。
师:第一句谁想读。
生读。
师:听他这么读,你们能感受到华山的高吗?还有谁想来试试。
师:听你这么一读,我能感受到华山比较高了,谁能读得让人觉得华山非常非常高。
《咏华山》第二课时教学实录及评析_小学教案北师大版
![《咏华山》第二课时教学实录及评析_小学教案北师大版](https://img.taocdn.com/s3/m/6b38353c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dd.png)
生声音洪亮地读。 师:听出来了,山确实很高。 师:其实,在我国陕西省境内就有一座宏伟壮丽的高山,它就是 华山。师在“山”字前板书“华”字。小挚友们通过上节课朗读 课文,对华山已有了必须了解。这节课,让我们跟随课文中那位 小挚友一起去登华山,看看你觉得华山怎样? 师出示“他们沿着山路……飘着朵朵白云”一段话,生自由读。 师在黑板上画一幅“高山”的简笔画。 师:刚刚小挚友们一起读这段话,教师听说华山的山路很窄,假 如大家一齐读,确定登不上山顶。请小挚友们各自读,再读一遍。 生自由读。 师:你觉得华山怎样? 生:很高! 师:专心读书了。 生:很美丽! 师:能一边读书一边专心感受。 师:小挚友们,能通过读,把你心中感受到华山告知教师吗? 生再次自由读课文。 师:谁来读一读? 生:他们沿着山路困难地爬上山顶。 师:教师觉得他们没费力就登上去了。我们和那位小挚友、先生
第5页 共8页
师:读读前面这段话。生自由读前面一段话。 生 1:我知道“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的意思是举起头看到 太阳很近…… 师:“头”怎么举起? 生 2:我知道,“举头”就是抬起头,边说边“抬头”做动作。 师:知道了“举头”就是抬起头。 生 1:回过头来看看,白云很低,在脚下。 师:不对,诗句中没有“头”这个字。 生 1:“回首”就是“回头”。 师:我懂了。前两句意思呢? 生 1:不懂。 师:再读读前面一段话。 生自由读前面那段话。 生:教师,我知道“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于齐”是说只有天在华 山上面,其他远远近近的山都在华山脚下。 师:“齐”什么意思。 生:惊奇。 师:可不是惊奇的意思。〔师拿出两支一样长短的粉笔〕,这两支 粉笔怎样? 生:一齐。 生:一样高。
第6页 共8页
师:有没有山和华山一齐、一样高? 生:没有。 师:教师知道了,这首诗也是说华山很高。能读读告知教师吗? 生自由读。 生读 师:能一边读一边做动作吗? 生:一边动情地读,一边配上动作。 师:好诗!好诗! 师:华山是“五大名山”之一,登上华山,看到这宏伟壮丽的风 光。你的心情怎样? 生:开心。 生:安适。 师:你宠爱华山吗? 生〔齐答〕:宠爱! 师:下面就请小挚友们自由读 2 节,边读边想象登上华山看到的 漂亮风光。 生自由读 2 节。 师:这节课我们跟随那位做诗的小挚友一同巡游了华山,大家知 道那个小挚友是谁吗? 生:寇准。 师:他是我国宋朝闻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做这首诗时才 7 岁。
《咏华山》教学实录(第二课时)
![《咏华山》教学实录(第二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91d7dd95e45c3b3566ec8b92.png)
《咏华山》教学实录(第二课时)师:明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咏华山»。
齐读课题。
师:昨天我们借助拼音读了课文,这些生字,还会读吗?华间与齐称代岁师:第一个字,在文中读什么?生:华。
师:谁再来读一读。
生读〝华〞字。
师:把生字放到词语和句子中,还能读准吗?谁来读,你来。
生读:华山称赞宋代七岁山腰间更无山与齐师:可以坚持读完,这就是勇气,你再来读一遍。
生读。
师:也不错,也能正确地读出来,大家一同读。
齐读。
师:上节课,我们借助拼音读课文,知道古时分有个小孩名字叫――生:寇准。
师:有一次,他和先生一同去登华山,他们沿着山路困难地爬上山。
华山――生:真高哇!师:课文中哪些中央看出华山真高哇?听教员读课文,小冤家看一看,哪里中央看出华山真好啊。
师范读。
师:哪些句子看出华山很高?生:他们沿着山路困难地爬上山顶,啊,华山真高哇!师:找准了,谁再来说。
生:他们沿着山路困难地爬上山顶,啊,华山真高哇!师:你们找的一样的。
还有和他不一样的吗?生:太阳显得那么近,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
生:他们沿着山路困难地爬上山顶,啊,华山真高哇,除了蓝天,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脚下。
师:找得不错,你又补充了一句。
师:同窗们,课文就是这些句子通知我们华山很高,请大家自在读一读。
出示:他们沿着山路困难地爬上山顶。
啊,华山真高哇!除了蓝天,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脚下。
太阳显得那么近,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
师:接上去,我们一边读课文,一边欣赏华山的美丽风景,好吗?请大家一同读读这句话。
出示:啊,华山真高哇!生读。
师:华山真高哇,知道有多高吗?师:教员通知大家,华山有2200多米高,小冤家们抬头看看我们这集体育馆的礼堂,很高吧!通知大家,华山大约有150个这么高。
谁再来读一读。
生读。
师:从你的朗诵中听出来你一定似乎看到了这么高的华山。
一边读一边想画面,这是十分好的读书习气。
生读。
师:你让我看到了华山的高。
齐读。
师:这么高的华山,假设让你去爬,你会觉得怎样呢?生:我会觉得其他山都在我脚下。
最新苏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咏华山》第二课时优秀教案
![最新苏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咏华山》第二课时优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4fdbb116c85ec3a87c2c5ed.png)
《咏华山》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朗读感受华山的雄伟壮丽,并能诗文对照,体会古诗的意思。
教学重难点:通过朗读感受华山的雄伟壮丽,并能诗文对照,体会古诗的意思。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复习旧知。
(提前板书:咏华山)小朋友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生)《咏华山》。
华山可是我国的一座名山呀!你们想去看看吗?这节课我们就跟着小寇准和先生一起去华山看看吧。
看!这就是通往华山山顶的路。
让我们来看看这木牌子上写着什么.(课件出示:认生字、说句子、赢门票)这些生字词你还认识吗?谁来读一读?你能选择其中的一个或两个词说一句与课文有关的句子。
如果读得不好评价:能够坚持读完,这就是勇气,你再来读一遍。
指一名同学读。
齐读一遍。
你字音读的准。
很好。
你的声音洪亮,胆量很大,一定你能顺利到达山顶。
你对课文真熟悉,能清楚地记住其中的句子。
你能用自己的话把课文中的语句说出,真不简单。
评价:也不错,也能够正确地读出来,大家一起读。
40张门票送给一(4)班所有的小朋友!给自己加加油!二、品读课文,体验华山的高大。
1、让我们沿着山路,走近文中的华山,请小朋友们自由读读第2自然段,读完以后,告诉老师:,华山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生:我觉得华山很高生:我觉得华山真高呀!师:寇准和先生和你们有一样的感觉。
他们好不容易爬上山顶(出示山顶观景图像及句子:啊!华山真高哇!)他们是多么的惊讶呀!读读句子,从什么地方能看出他们的惊讶?生:从“啊”和“哇”能看出他们的惊讶。
师: 对,两个表示惊叹的词。
生:还有两个叹号。
师:找的好。
他们惊讶的是什么?(点击出示真高)指名读。
师评价:从你的朗读中听出来你一定好像看到了这么高的华山,一边读一边想画面,这是非常好的读书习惯。
猜猜看,它到底有多高呢?想知道吗?华山有2200多米高,小朋友们看看我们这个四层的教学楼,很高吧!告诉大家,华山大概有200个这么高,也就是800层楼那么高。
咏华山(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实录_鸟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咏华山(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实录_鸟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31296f3dd36a32d7275817a.png)
咏华山(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实录_鸟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咏华山(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实录教学内容咏华山(第二课时)执教日期三维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感受到华山的雄伟壮丽。
教学重点、难点指导学生反复朗读,品味文中第二自然段,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资源多媒体、贴画学程设计导航策略一、复习旧知,对话激趣1、出示:沿着山路艰难宋代寇准七岁与齐山腰间情不自禁吟诵称赞华山山顶2、说说通过上节课的学习,知道了什么?二、创设情境想象感悟1、看图片,体会爬山的艰难。
2、读好:他们沿着山路艰难地爬上山顶。
3、出示:啊!华山真高哇!4、读好这句话三、借助情境欣赏的读1、找出描写华山高的句子,读给同桌小朋友听2、交流(1)出示除了蓝天,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脚下。
★通过比较,感受华山的高★简笔画华山,感受华山的高★齐读:啊!华山真高啊!★通过画远远近近的山,感受华山的最高★联系前后文理解自己是谁★ 再读啊!华山真高啊!感受高★找出诗句中写华山高的句子,读好诗句(2)出示太阳显得那么近,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
★ 请生板画太阳★ 板画白云★ 读好句子:太阳显得那么近,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 找出诗句中赞美华山美景的句子★ 读好整首诗★ 理解情不自禁四、总结延伸,升华情感1、夸夸寇准2、了解寇准这个人3、咏好诗,感受华山的雄伟和壮丽版块一1、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咏华山》,谁来读读这些词语?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知道了什么?板块二1、华山到底有什么吸引人的地方?我们就随着寇准和他们先一起去看一看。
2、(多媒体演示华山)。
寇准抬头看这山顶,他会说些什么?他们在爬山的过程中会遇到哪些困难呢?a.理解:艰难b.指导阅读:他们沿着山路艰难地爬上山顶。
3、登华山可真艰难呀,可小寇准一点都不害怕,还是勇敢地跟着先生往上爬,终于他们沿着山路艰难地爬上山顶,站在高高的山顶上,看着周围美丽的风景,他们不由得感叹道(出示:啊!华山真高哇!)板块三1、寇准和先生站在山顶上,从哪些地方感受到华山的高呢?请大家自由地读一读第二自然段,睁大小眼睛找一找相关的句子,找到后还可以读给同桌的小朋友听一听。
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咏华山》课堂教学第二课时
![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咏华山》课堂教学第二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98c4132b3186bceb19e8bbfa.png)
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咏华山》课堂教学第二课时教学要求: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华山的高与雄伟壮丽。
2、学习文中的古诗,图文结合读懂诗意,练习背诵。
3、随课文理解生字词语。
教学准备:1、自制课件。
2、文中小人图片。
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1、小朋友,你们平时都爬过哪些山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2、激趣:华山是座怎样的山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登上山顶看一看。
二、细读品悟:1、请小朋友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华山是座怎样的山交流讨论。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高)2、小朋友真会读书,现在老师来读读,请你们边听边想,课文中哪些句子让你觉得华山很高3、交流:A:啊!华山真高哇!(1)教师板画山(故意画低一点):画这样高行不行(故意画低一点)画这样高呢(板画高山)画这样高行了吧!(2)哇!真没想到华山这样高!真是让人大吃一惊!课文中连用了两个什么标点(在原句中标出)怎样读才能把这个意思读出来呢指名读,齐读。
B:除了蓝天,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脚下。
(1)华山周围有许多山,哪些小朋友愿意上来帮老师在华山周围画些山(请4-5名学生上台画)(2)小朋友画得真好!(边画边说)请看,这么多的山,有的离华山远,有的离华山近,这就是课文中说的远远近近的山。
(在原句中加点)(3)师边画蓝天边述:站在华山顶上,只有蓝天比华山高,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脚下,这是怎么回事呀华山真是;;;;太高了!怎样读才能让人感受到华山的高(自由练读,指名读,评价,齐读。
)(4)小朋友读得真好,听你们这样读,让人不由得想说:引啊!华山C:太阳显得那么近,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
(1)我们继续来画画(师画太阳,故意画远),老师把太阳画在这,对吗为什么(在原句中那么近加点)平时我们看太阳,总觉得离我们很远很远,现在为什么显得那么近谁能把这个词读好(2)读词:山腰间。
山腰间是哪谁上来在山腰间添上白云(指名上台画)(3)平时白云都飘在哪现在怎么只飘到了山腰间(华山高)(4)指导朗读:华山太高了!太阳看起来离我们那么近,白云只飘到山腰间。
【优质】咏华山评课-实用word文档 (16页)
![【优质】咏华山评课-实用word文档 (16页)](https://img.taocdn.com/s3/m/cd585bf8195f312b3169a576.png)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咏华山评课篇一:咏华山评课稿咏华山听课记录及评课稿一、复习导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咏华山。
(生齐读课题)2、(出示课件)古时候,有个小孩儿跟着先生去。
这个小孩儿就是,那年。
(生齐答)3、(出示寇准写的诗)指名读。
4、你们知道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地方吗?(出示课件:加“华山”2个字)【评:复习导入时,通过看填空题背第一段,指名读《华山》,既检查了学生第一课时的学习情况,又突出了本课时的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了诗人的创作背景,充分显示了教者设计教案时的匠心。
】二、细读课文。
1、(课件出示华山图)生自由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华山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出示课件)啊!华山真高哇!(指名读)2、是呀,华山真高呀,课文中哪些语句写出了华山的高?(生在第二自然段中边读边找)(1)(出示课件)除了蓝天,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脚下。
太阳显得那么近,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
轻声地读一读,边读边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生讨论)【评:教者重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交流,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在想象的基础上,感悟、交流,逐步深化华山在学生心中雄伟、高大的印象。
】(播放华山的录像,师配解说语)再指导朗读课件出示的这句话。
(师画简笔画,结合简笔画理解华山的高。
)【评:学生从第一课时开始就对华山充满了好奇,师在此处播放华山的录像,画简笔画,为学习第二自然段创设情境,使学生进一步感知华山的“高”这一特点。
】(2)齐读。
(3)指导背诵。
3、在第二自然段中还有一句话也写了华山的高呢,看看谁最细心,能把这句话找出来。
(出示课件)他们沿着山路艰难地爬上山顶。
(1)指名读。
(2)(指黑板)是呀,难怪小寇准会从心底发出惊叹:生齐读:啊!华山真高哇!4、小朋友们都被华山险峻的风光吸引住了,不由自主就发出了赞叹,这就是——(指课件齐说:情不自禁)。
《咏华山》第二课时听课记录附评课稿
![《咏华山》第二课时听课记录附评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c89e62fd192e45361166f59c.png)
《咏华山》第二课时听课记录附评课稿一、温习导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咏华山。
(生齐读课题)2、(出示课件)古时分,有个大人跟着先生去。
这个大人就是,那年。
(生齐答)3、(出示寇准写的诗)指名读。
4、你们知道这首诗写的是什么中央吗?(出示课件:加〝华山〞2个字)【评:温习导入时,经过看填空题背第一段,指名读«华山»,既反省了先生第一课时的学习状况,又突出了本课时的教学重点,引导先生了解了诗人的创作背景,充沛显示了教者设计教案时的匠心。
】二、细读课文。
1、(课件出示华山图)生自在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华山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出示课件)啊!华山真高哇!(指名读)2、是呀,华山真高呀,课文中哪些语句写出了华山的高?(生在第二自然段中边读边找)(1)(出示课件)除了蓝天,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脚下。
太阳显得那么近,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
轻声地读一读,边读边想象,你似乎看到了什么?(生讨论)【评:教者注重教员与先生、先生与文本、先生与先生之间的对话交流,注重培育先生的想象力,让先生在想象的基础上,感悟、交流,逐渐深化华山在先生心中宏伟、矮小的印象。
】(播放华山的录像,师配解说语)再指点朗诵课件出示的这句话。
(师画简笔画,结合简笔画了解华山的高。
)【评:先生从第一课时末尾就对华山充溢了猎奇,师在此处播放华山的录像,画简笔画,为学习第二自然段创设情境,使先生进一步感知华山的〝高〞这一特点。
】(2)齐读。
(3)指点背诵。
3、在第二自然段中还有一句话也写了华山的高呢,看看谁最细心,能把这句话找出来。
(出示课件)他们沿着山路困难地爬上山顶。
(1)指名读。
(2)(指黑板)是呀,难怪小寇准会从心底收回惊叹:生齐读:啊!华山真高哇!4、小冤家们都被华山险峻的风景吸引住了,情不自禁就收回了赞赏,这就是——(指课件齐说:情不自禁)。
【评:注重词语的积聚,能结合课文内容指点先生了解成语的意思,先生很快就了解了,显得水到渠成。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咏华山》听课记录及评课稿_一年级语文听课记录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咏华山》听课记录及评课稿_一年级语文听课记录](https://img.taocdn.com/s3/m/6baf0b9248d7c1c709a145ba.png)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咏华山》听课记录及评课稿_一年级语文听课记录》摘要:(生齐答)3、(出示寇准写诗)指名,(出示课件)啊华山真高哇(指名)、是呀华山真高呀课哪些语句写出了华山高,(出示古诗和句)(5)理“回首”思、复习导入、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咏华山(生齐课题)、(出示课件)古候有孩儿跟着先生这孩儿就是那年(生齐答)3、(出示寇准写诗)指名、你们知道这首诗写是什么地方吗?(出示课件加“华山”)【评复习导入通看填空题背段指名《华山》既检了学生课学习情况又突出了课教学重引导学生了了诗人创作背景充分显示了教者设计教案匠心】二、细课、(课件出示华山图)生由二然段边边想华山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出示课件)啊华山真高哇(指名)、是呀华山真高呀课哪些语句写出了华山高?(生二然段边边)()(出示课件)除了蓝天远远近近山都己脚下太阳显得那么近山腰飘着朵朵白云轻声地边边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生讨论)【评教者重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与学生对话交流重培养学生想象力让学生想象基础上感悟、交流逐步深化华山学生心雄伟、高印象】(播放华山录像师配说语)再指导朗课件出示这句话(师画简笔画结合简笔画理华山高)【评学生从课开始就对华山充满了奇师处播放华山录像画简笔画学习二然段创设情境使学生进步感知华山“高”这特】()齐(3)指导背诵3、二然段还有句话也写了华山高呢看看谁细心能把这句话出(出示课件)他们沿着山路艰难地爬上山顶()指名()(指黑板)是呀难怪寇准会从心底发出惊叹生齐啊华山真高哇、朋友们都被华山险峻风光吸引住了不由主就发出了赞叹这就是——(指课件齐说情不禁)【评重视词语积累能结合课容指导学生理成语思学生很快就理了显得水到渠成】三、借悟诗渡寇准也和样情不禁地赞美起华山、课件出示诗句()指名()生课诗句思(3)课哪句话写出了“只有天上更无山与齐”思?(出示古诗和句)()哪句话写了“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思呢?(出示古诗和句)(5)理“回首”思【评教学程抓住重段落些关键词语引导学生品评诗人用词精妙】(6)请女生诗句男生课句子、结学法3、指导朗、题像我们这样赞美华山就是——(指课题)咏华山5、是呀寇准年纪就能做出这样诗难怪先生连连头称赞(——出示三然段齐说)6、让我们捧起再次咏华山齐课四、课外延伸、提供课前收集描写山诗生由练、指名上台朗诵师配乐3、鼓励学生课集关山古诗【评教者能打破课堂局限将学生引向课外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鉴赏能力】五、学习生指导写(出示)岁华齐、指名、学习“山头”领3、看看这三有什么共?、你们看这三田格什么位置?5、结写6、生描红师巡视【评写前教者特让学生和课寇准比比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指导写教者重学生差异对些写姿势不学生加强辅导助学生养成良写习惯】评课《咏华山》是种新课型——“包诗”教学教者紧扣“啊华山真高啊”这句话串讲课引导学生领悟华山雄伟、壮丽和寇准聪明、有才华教者以新课标指针充分考虑低年级学生思维特以直观、形象教学手段生动富有激励性教学语言吸引学生课堂上学生思维活跃声琅琅、充分运用电教媒体教学直观化课二然段是学习重也是学生理难突出教学重突破难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促进学生语言和思维发展教者充分运用电教媒体如播放华山录象让生动、传神图象突出华山险峻和高激发学生、表达兴趣教者还把板容设计成了简笔画化抽象直观使学生很快就理了二段重句轻而易举地看着简笔画背出了重句二、感悟、推敲真切体会境新课标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整体感知有所感悟培养语感受到情感熏陶”教学教者引导学生抓住“除了、都、脚下、那么近、山腰、朵朵白云”以及古诗“回首”等重词语反复朗、品味使学生从这些语言感悟到“华山真高呀”并由衷地发出了赞叹学生得有滋有味领略了语言优美感受到祖国河山壮丽三、以学生主体重视能力培养教学教者始终把学生看作是学习主体努力营造民主、和谐教学氛围让学生主动由思考尽情表达教者重视能力培养如对学生进行语言积累训练引导学生理“情不禁”;重视学法指导教学生系上下理课容;重视思想教育通对课理和诵教育学生热爱祖国河山学习寇准认真学习态……当学生把握不准教者及起到了抛砖引玉作用学生得更精彩更具韵味提高了学生欣赏水平总这节课上得很成功如教者能针对学生实际实施差异教学相信定能让课堂更加高潮迭起。
最新整理一年级语文教案一年级语文《咏华山》第二课时教学实录之一.docx
![最新整理一年级语文教案一年级语文《咏华山》第二课时教学实录之一.docx](https://img.taocdn.com/s3/m/660853eb561252d381eb6e66.png)
最新整理一年级语文教案一年级语文《咏华山》第二课时教学实录之一一年级语文《咏华山》第二课时教学实录之一一年级语文《咏华山》第二课时教学实录之一一、复习导入师:小朋友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2课,读课题。
生:咏华山。
师:上节课我们借助拼音读通、读熟了课文,了解了课文的大概意思,还学习了第1自然段,知道了古时候有个小孩名叫--(寇准),他跟着先生一起去登华山。
哎呀!华山可是我国的一座名山呀!你们想去看看吗?生:想。
师:好,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跟着小寇准和他的先生一块去登华山,好吗?二、学习第二段师:请小朋友们自己读读第2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读完以后,老师要请小朋友说一说,你觉得华山怎么样?生:我觉得华山很高生:我觉得华山真高呀!师:看来你们都觉得华山很高!是啊!小寇准和先生沿着山路艰难地爬上山顶后,他们的感觉就和你们的一样。
(出示小黑板,啊!华山真高哇!)师:读读看,再读一遍,读出华山的高来。
师:华山到底有多高呢,我们一起跟小寇准和先生到山顶上去看一看。
(出示小黑板):除了蓝天,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脚下。
太阳是那么近,山腰飘着朵朵白云。
师:小朋友们自己好好读读这两句,一边读一边想,你在山顶上看到些什么?师:谁来说说?生:我在山顶上看到了蓝天和太阳。
生:我还看到了许许多多的大山。
师:你们读了这两句话能看到蓝天、很多山、太阳和朵朵白云。
你们真会读书。
为什么远远近近的山都到了我们脚下了呢?这是怎么回事,你们知道吗?生:因为华山很高很高。
师:(出示投影)说得真好,你们看,登上了山顶,我们看到远远近近的山都在我们的脚下,只有蓝天在头顶上,这是因为华山太高了,也正是因为华山太高了,所以太阳才会显得那么近,好像一伸手就能够着似的,一朵朵白云都飘在山腰间。
我们在山顶上看到的这一切,都告诉了我们华山非常高,(板书:高)师:小朋友们再好好读读这两句话,看哪些小朋友能读得让人一听就觉得华山非常高。
自己先试试。
师:第一句谁想读。
咏华山评课稿2篇
![咏华山评课稿2篇](https://img.taocdn.com/s3/m/0af1437f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19.png)
咏华山评课稿2篇咏华山评课稿2篇咏华山评课稿1《咏华山》是一种新的课型——“文包诗”。
教学时,赵红老师紧扣“啊,华山真高啊!”这句话串讲课文,引导学生领悟华山的雄伟、壮丽和寇准的聪明、有才华。
赵老师以新课标为指针,充分考虑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以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生动富有激励性的教学语言吸引学生。
课堂上,学生思维活跃,书声琅琅。
一、充分运用电教媒体,教学直观化。
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是学习的重点,也是学生理解的难点,为突出教学重点,突破难点,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读文,促进学生语言和思维的发展。
赵老师充分运用电教媒体,如播放华山的录象,让生动、传神的图象突出华山的险峻和高,激发学生阅读、表达的兴趣。
赵老师还把板书内容设计成了简笔画,化抽象为直观,使学生很快就理解了第二段中的重点句,轻而易举地看着简笔画背出了重点句。
二、感悟、推敲文字,真切体会意境。
新课标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教学时,赵老师注意引导学生抓住“除了、都在、脚下、那么近、山腰间、朵朵白云”,以及古诗中的“回首”等重点词语,反复朗读、品味,使学生从这些语言文字中感悟到“华山真高呀!”并由衷地发出了赞叹,学生个个读得有滋有味,同时领略了语言文字的优美,感受到祖国河山的壮丽。
三、以学生为主体,重视阅读能力的培养。
教学中,赵老师始终把学生看作是学习的主体,努力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主动读书,自由思考,尽情表达。
赵老师重视阅读能力的培养,如对学生进行语言积累的训练,引导学生理解“情不自禁”;重视学法指导,教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内容;重视思想教育,通过对课文的理解和诵读,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学习小寇准认真学习的态度……当学生把握不准时,赵老师及时范读,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学生读得更精彩,更具韵味,提高了学生的欣赏水平。
总之,这节课上得很成功,如果赵老师能针对学生实际,实施差异教学,相信一定能让课堂更加高潮迭起。
《咏华山》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2份_教案教学设计
![《咏华山》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2份_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c6632ceec3a87c24028c4b2.png)
《咏华山》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2份一、复习导入师:小朋友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2课,读课题。
生:咏华山。
师:上节课我们借助拼音读通、读熟了课文,了解了课文的大概意思,还学习了第1自然段,知道了古时候有个小孩名叫--(寇准),他跟着先生一起去登华山。
哎呀!华山可是我国的一座名山呀!你们想去看看吗?生:想。
师:好,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跟着小寇准和他的先生一块去登华山,好吗?二、学习第二段师:请小朋友们自己读读第2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读完以后,老师要请小朋友说一说,你觉得华山怎么样?生:我觉得华山很高生:我觉得华山真高呀!师:看来你们都觉得华山很高!是啊!小寇准和先生沿着山路艰难地爬上山顶后,他们的感觉就和你们的一样。
(出示小黑板,啊!华山真高哇!)师:读读看,再读一遍,读出华山的高来。
师:华山到底有多高呢,我们一起跟小寇准和先生到山顶上去看一看。
(出示小黑板):除了蓝天,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脚下。
太阳是那么近,山腰飘着朵朵白云。
师:小朋友们自己好好读读这两句,一边读一边想,你在山顶上看到些什么?师:谁来说说?生:我在山顶上看到了蓝天和太阳。
生:我还看到了许许多多的大山。
师:你们读了这两句话能看到蓝天、很多山、太阳和朵朵白云。
你们真会读书。
为什么远远近近的山都到了我们脚下了呢?这是怎么回事,你们知道吗?生:因为华山很高很高。
师:(出示投影)说得真好,你们看,登上了山顶,我们看到远远近近的山都在我们的脚下,只有蓝天在头顶上,这是因为华山太高了,也正是因为华山太高了,所以太阳才会显得那么近,好像一伸手就能够着似的,一朵朵白云都飘在山腰间。
我们在山顶上看到的这一切,都告诉了我们华山非常高,(板书:高)师:小朋友们再好好读读这两句话,看哪些小朋友能读得让人一听就觉得华山非常高。
自己先试试。
师:第一句谁想读。
生读。
师:听他这么读,你们能感受到华山的高吗?还有谁想来试试。
师:听你这么一读,我能感受到华山比较高了,谁能读得让人觉得华山非常非常高。
<咏华山>课堂教学实录及品评
![<咏华山>课堂教学实录及品评](https://img.taocdn.com/s3/m/af26b6ea844769eae109edd9.png)
<咏华山>课堂教学实录及品评上个星期,有幸我赴叶圣陶实验小学参加了苏州市小学语文课改实验观摩实验活动,受益匪浅,尤其是《咏华山》这一课,给我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友情提醒:查找本课当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课文题目)《咏华山》这是苏教版六年制初中年级语文第2册第7单元中的一篇阅读课文,是苏教版小语教材采用的一种古诗教学授课的新课型--“文包诗”。
它有一个最较为明显的特征,就是把一首古诗巧妙地包含在一篇浅近的现代白话短文中,“诗”与“文”浑然一体,相映成趣。
一、谈话揭趣,引入情境。
师:小朋友们,这节课后我们继续学习第25课,读课题。
生:咏华山。
师:哎呀!龙山华山可是我国的一座九华山呀!你们想去看看吗?(教师很快在黑板上画了一座山。
)生:想。
师:好,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跟随小寇准和他的先生一块去登华山,好吗?(评:课堂气氛的营造至关重要,良好的气氛更易让学生入情、入境,产生心灵的共鸣,尤其导入语所起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几句话就让学生都做个异类,让高中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并使课堂上的气氛轻松愉快。
)二、学习第二段师:请小朋友们听老师读读第2自然段,一边听一边想,你觉得华山怎么样?生:我觉得华山很高生:我想想华山真高呀!师:是啊!华山很高很高,老师告诉你们,跟这个教学楼相比,华山要200多个教学楼那么高。
(评:首先,听老师读后,学生整体感知了华山的高。
老师让学生边听边想这样就将课文的语言文字还原成是具体的形象,将远在天边的华山美景四围一下子拉到了学生眼前,用生活实际与在华山上的所的情景作比较,借助图文质疑,学生就自然地领悟出这些都是因为华山是太高太高了。
)(多媒体出示句子:啊!华山真高哇!)师:读读看,再读一遍,读出华山的高来。
(老师请了两个学生读到)师:老师听出来了,华山还不够高。
听老师读。
(范读后再请学生读)师:这一次华山真的高了。
师:华山怎么样有多高呢,我们偷偷地跟小寇准上去和先生到山顶上去看一看。
(多媒体出示句子):除了蓝天,脚下远远近近的山及都在自己的脚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咏华山》第二课时听课记录附评课稿
一、复习导入。
1、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咏华山。
(生齐读课题)
2、(出示课件)古时候,有个小孩儿跟着先生去。
这个小孩儿就是,那年
、(生齐答)
3、(出示寇准写的诗)指名读、
4、您们明白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地方不?(出示课件:加“华山”2个字)
【评:复习导入时,通过看填空题背第一段,指名读《华山》,既检查了学生第一课时的学习情况,又突出了本课时的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了诗人的创作背景,充分显示了教者设计教案时的匠心、】
二、细读课文。
1、(课件出示华山图)生自由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华山给您留下了什么印象?
(出示课件)啊!华山真高哇!(指名读)
2、是呀,华山真高呀,课文中哪些语句写出了华山的高?(生在第二自然段中边读边找)
(1)(出示课件)除了蓝天,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脚下。
太阳显得那么近,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
轻声地读一读,边读边想象,您仿佛看到了什么?(生讨论)
【评:教者重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交流,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在想象的基础上,感悟、交流,逐步深化华山在学生心中雄伟、高大的印象、】
(播放华山的录像,师配解讲语)
再指导朗读课件出示的这句话。
(师画简笔画,结合简笔画理解华山的高、)
【评:学生从第一课时开始就对华山充满了好奇,师在此处播放华山的录像,画简笔画,为学习第二自然段创设情境,使学生进一步感知华山的“高”这一特点、】
(2)齐读。
(3)指导背诵。
3、在第二自然段中还有一句话也写了华山的高呢,看看谁最细心,能把这句话找出来。
(出示课件)她们沿着山路艰难地爬上山顶。
(1)指名读、
(2)(指黑板)是呀,难怪小寇准会从心底发出惊叹:
生齐读:啊!华山真高哇!
4、小朋友们都被华山险峻的风光吸引住了,不由自主就发出了赞叹,这就是—-(指课件齐讲:情不自禁)、【评:重视词语的积累,能结合课文内容指导学生理解成语的意思,学生特不快就理解了,显得水到渠成。
】
三、借文悟诗、
过渡:小寇准也与大伙儿一样,情不自禁地赞美起华山来。
1、课件出示诗句。
(1)指名读、
(2)生在课文中找诗句的意思、
(3)课文中哪句话写出了“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的意思?(出示古诗与句意。
)
(4)哪句话写了“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的意思呢?(出示古诗与句意)
(5)理解“回首”的意思。
(6)请女生读诗句,男生读课文中的句子、
2、小结学法。
3、指导朗读。
4、点题,像我们如此赞美华山就是 -—(指课题)咏华山、
5、是呀,小寇准小小年纪就能做出如此的好诗,难怪先生连连点头称赞:(—-出示第三自然段:齐讲)
6、让我们捧起书再一次咏华山!齐读课文。
四、课外延伸。
1、提供课前收集的描写山的诗,生自由练读。
2、指名上台朗诵,师配乐。
3、鼓舞学生课后搜集关于山的古诗、
【评:教者能打破课堂局限,将学生引向课外,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
】
五、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出示)岁华齐
1、指名读、
2、学习“山字头",领读。
3、看一看,这三个字有什么共同点?
4、您们看,这三个字在田字格的什么位置?
5、小结,范写、
6、生描红,师巡视。
【评:在写字前,教者专门让学生与课文中的小寇准比一比,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指导写字时,教者注重学生间的差异,对一些写字姿势不行的学生加强辅导,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
评课:
《咏华山》是一种新的课型-—“文包诗”、教学时,教者紧扣“啊,华山真高啊!”这句话串讲课文,引导学生领悟华山的雄伟、壮丽与寇准的聪明、有才华。
教者以新课标为指针,充分考虑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以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生动富有激励
性的教学语言吸引学生、课堂上,学生思维活跃,书声琅
琅。
一、充分运用电教媒体,教学直观化、
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是学习的重点,也是学生理解的难点,
为突出教学重点,突破难点,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读文,促进学生语言与思维的发展、教者充分运用电教媒体,如播放华山的录象,让生动、传神的图象突出华山的险峻与高,激发学生阅读、表达的兴趣。
教者还把板书内容设计成了简笔画,化抽象为直观,使学生特不快就理解了第二段中的重点句,
轻而易举地看着简笔画背出了重点句。
二、感悟、推敲文字,真切体会意境。
新课标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
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教学时,教者注意引导学生抓住“除了、都在、脚下、那么近、山腰间、朵朵白云”,以及古诗中的“回首"等重点词语,反复朗读、品
味,使学生从这些语言文字中感悟到“华山真高呀!"并由衷地发出了赞叹,学生个个读得有滋有味,同时领略了语
言文字的优美,感受到祖国河山的壮丽。
三、以学生为主体,重视阅读能力的培养、
教学中,教者始终把学生看作是学习的主体,努力营造民主、与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主动读书,自由考虑,尽情表达、教者重视阅读能力的培养,如对学生进行语言积累的训练,
引导学生理解“情不自禁";重视学法指导,教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内容;重视思想教育,通过对课文的理解与诵读,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学习小寇准认真学习的态度……当学生掌握不准时,教者及时范读,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学生读得更精彩,更具韵味,提高了学生的欣赏水平、
总之,这节课上得特不成功,假如教者能针对学生实际,实施差异教学,相信一定能让课堂更加高潮迭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