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梗死诊断要点及处理流程

合集下载

急性心梗的急救流程

急性心梗的急救流程

急性心梗的急救流程急性心梗是一种严重的心脏疾病,需要迅速的急救措施来挽救患者的生命。

以下是急性心梗的急救流程,详细描述了应该采取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1. 确认症状:急性心梗的常见症状包括胸痛、呼吸困难、恶心、呕吐、冷汗和焦虑等。

如果患者出现这些症状,应该立即怀疑心梗,并启动急救流程。

2. 呼叫急救电话:拨打当地的急救电话(例如120),向调度员描述患者的症状和所在位置。

提供准确的地址和联系方式,以便急救人员能够快速到达。

3. 让患者休息:将患者安置在舒适的位置上,让他们保持安静。

确保患者有足够的空气供应,解开紧身的衣物,提供支持和安慰。

4. 监测生命体征:观察患者的呼吸、脉搏和意识状态。

如果患者停止呼吸或心脏停跳,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CPR)。

5. 给予急救药物:如果患者有硝酸甘油(如舌下含服片)和阿司匹林(如嚼碎)等急救药物,可以在急救人员到达之前给予患者。

这些药物可以帮助缓解症状和减轻心脏负荷。

6. 提供氧气:如果有氧气设备可用,可以给予患者低浓度的氧气,以增加氧气供应并减轻心脏负荷。

7. 准备急救设备:在急救人员到达之前,准备好自动体外除颤器(AED)和急救箱等急救设备。

这些设备可以在需要时提供进一步的急救措施。

8. 与急救人员合作:当急救人员到达时,向他们提供详细的病史和症状描述。

配合急救人员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

在运送过程中,继续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

9. 就近送往医院:急性心梗是一种危及生命的疾病,患者需要尽快送往最近的医院进行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

急救人员将根据患者的状况决定送往哪家医院。

10. 继续治疗和康复:一旦患者到达医院,医疗团队将继续进行必要的治疗,如血液检查、心电图、冠状动脉造影等。

治疗方法可能包括药物治疗、血管成形术或搭桥手术等。

康复阶段包括药物治疗、心脏康复计划和生活方式改变等。

以上是急性心梗的急救流程,希望这些信息能对您有所帮助。

请记住,及早识别症状并采取正确的急救措施是挽救心梗患者生命的关键。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要点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要点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要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是冠心病的严重类型,为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

发达国家经过数十年规范化的心血管疾病预防,STEMI的发生率已明显下降,而我国则呈现快速增长态势。

心肌梗死定义和分型根据第四版“全球心肌梗死定义”标准,心肌梗死是指急性心肌损伤[血清心脏肌钙蛋白(cTn)增高和/或回落,且至少1次高于正常值上限(参考值上限值的99百分位值)],同时有急性心肌缺血的临床证据,包括:(1)急性心肌缺血症状;(2)新的缺血性心电图改变;(3)新发病理性Q波;(4)新的存活心肌丢失或室壁节段运动异常的影像学证据;(5)冠状动脉造影或腔内影像学检查或尸检证实冠状动脉血栓。

通常将心肌梗死分为5型。

1型: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急性破裂或侵蚀,血小板激活,继发冠状动脉血栓性阻塞,引起心肌缺血、损伤或坏死。

须具备心肌损伤和至少一项心肌缺血的临床证据。

2型:与冠状动脉粥样斑块急性破裂或侵蚀、血栓形成无关,为心肌供氧和需氧之间失平衡所致。

3型:指心脏性死亡伴心肌缺血症状和新发生缺血性心电图改变或心室颤动(VF),但死亡发生于获得生物标志物的血样本或在明确心脏生物标志物增高之前,尸检证实为心肌梗死。

4型:包括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相关心肌梗死(4a型)、冠状动脉内支架或支撑物血栓形成相关心肌梗死(4b型)及再狭窄相关心肌梗死(4c型)。

5型: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相关的心肌梗死。

首次心肌梗死28d内再次发生的心肌梗死称为再梗死,28d后则称为复发性心肌梗死。

本指南主要阐述1型心肌梗死的诊断和治疗。

诊断和危险分层建议STEMI患者管理从首次医疗接触(FMC)开始,应最大限度地提高再灌注效率。

一、初始诊断STEMI的初始诊断通常是基于持续性心肌缺血症状和心电图检查。

1.症状和病史: STEMI典型的缺血性胸痛为胸骨后或心前区剧烈的压榨性疼痛(通常超过10~20min),可向左上臂、下颌、颈部、背或肩部放射;常伴有恶心、呕吐、大汗和呼吸困难等,部分患者可发生晕厥。

急性心肌梗死诊断要点

急性心肌梗死诊断要点
③ 病理性Q波持续存在,有的患者Q波可能逐渐变浅或出现胚胎r波。
慢性稳定期:
① ST-T段不在变化; ② 病理性Q波常持续存在,个别患者Q波可消失或变窄

常见急性心肌梗死ST段抬高类型
判断ST段是否为弓背向上抬高
A:新月形抬高;B:弓背形抬高;C:平顶形抬高; D:斜直形抬高;E:墓碑形抬高;F:巨大R波。
痛,伴气促、呼吸困难等。--胸片确诊。 ③ 肺栓塞:突发气促、呼吸困难为主,低氧血症。 ④ 消化道疾患:恶心、呕吐,反酸等。
需要考虑的其他问题
① 年龄。 ② 性别:男性多见。 ③ 一般情况:急性心梗患者平素多身体健
康,突然起病多见。
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改变
伴有Q波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的演变分为4期:
和或在R波为主的相邻导联(胸导联)T波倒置>=0.1mV 。
NSTE
-ACS 患者
的 PCI指

小结 哪些患者需要做急诊CAG? ①明确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②高度怀疑ACS者
典型心源性(ACS相关)胸痛特征
① 部位:心前区—剑突下—喉咙部、颈部 ② 性质:压迫感、紧缩感、频死感,剧烈疼痛 ③ 持续时间:持续不缓解-或伴稍减轻,仍有胸闷 ④ 诱发因素:常无诱因 ⑤ 缓解方式:无缓解,休息或硝酸甘油无效
需要鉴别的非典型心源性胸痛
① 主动脉夹层:疼痛剧烈,牵涉背部疼痛。 ② 气胸:有肺气肿病史或瘦高体型,突发一侧胸
心肌梗死分型
1型 自发性MI 2型 继发于缺血的MI 3型 突发意外性心源性死亡 4型 PCI相关的MI:4a:PCI相关的心肌梗死;
4b:支架内血栓形成相关心肌梗死 (推荐所有PCI患者术后4-6小时查CK-MB和肌钙蛋白) 5型 CABG相关的MI

急性心肌梗死急诊服务流程

急性心肌梗死急诊服务流程

急性心肌梗死急诊服务流程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疾病,其发生时心肌供血不足导致心肌组织缺血、缺氧甚至坏死。

对于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急诊服务至关重要,需要及时有效地进行紧急处理。

下面将介绍急性心肌梗死急诊服务的流程。

1.患者就诊患者出现胸痛等心脏症状时,应立即前往就近的医院急诊科就诊。

医院急诊科应当配备有急诊医生和相关设备,以便进行必要的初步诊断和治疗。

2.初始评估和监护急诊科医生应当立即对患者进行初始评估和监护。

这包括记录患者的病史、进行体格检查和测量生命体征(如血压、呼吸频率、心率和体温)。

此外,还需要进行心电图(ECG)检查以确立诊断。

3.确定急性心肌梗死根据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和心电图结果,医生可以初步判断患者是否存在急性心肌梗死。

如果怀疑患者存在心肌梗死,需要进行血液检测以确定心肌损伤标志物(如心肌肌钙蛋白、肌酸激酶等)的水平。

如果心肌损伤标志物升高,可以确诊急性心肌梗死。

4.采取紧急治疗措施一旦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需要立即采取紧急治疗措施以拯救患者的生命。

常用的治疗措施包括:-给予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以预防血栓形成;-给予急性溶栓治疗,通过静脉注射药物以溶解血管内的血栓;-支持性治疗,包括给予吗啡减轻疼痛、给予氧气、监测生命体征等;-进行急诊心导管室手术(冠状动脉造影和支架植入),通过导管取出血栓并在狭窄的冠状动脉内植入支架扩大血管通路。

5.监护和观察治疗措施实施后,需对患者进行密切监测和观察。

这包括监测生命体征、心电图变化、血液标志物的水平,以及观察患者的症状是否改善。

在观察期间,患者需要留院进行进一步的治疗和康复。

6.康复与预防-给予抗凝治疗,以预防再次血栓形成;-给予抗心衰治疗,以保护心脏功能;-给予抗心律失常治疗,以维持正常心律;-给予规范的生活指导,包括饮食、运动、戒烟等。

总结起来,急性心肌梗死急诊服务流程主要包括患者就诊、初始评估和监护、确定诊断、采取紧急治疗措施、监护和观察,以及康复与预防。

流程图-心肌梗死紧急救治流程

流程图-心肌梗死紧急救治流程

流程图-心肌梗死紧急救治流程1. 患者抵达急诊- 患者到达急诊后,接待护士应立即将患者转交至急诊医生。

- 急诊医生应快速评估患者的症状和生命体征,并确定是否怀疑心肌梗死。

- 如果怀疑心肌梗死,应立即进行下一步救治措施。

2. 心电图检查- 急诊医生应立即安排患者进行心电图检查。

- 心电图结果应立即由医生确认,以确诊是否存在心肌梗死。

- 如果心电图提示心肌梗死,应立即进行下一步救治措施。

3. 药物治疗- 急诊医生应立即给予相关药物治疗,包括:- 阿司匹林:口服给药,用于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栓塞形成。

- 抗凝药物:静脉给药,用于防止血栓进一步扩展。

- 纤溶药物:静脉给药,用于溶解已形成的血栓。

- 药物剂量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判断进行调整。

4. 导管介入治疗- 如果急诊医生认为存在必要,应迅速将患者转至导管室进行介入治疗。

- 介入治疗包括冠状动脉造影和支架置入,以恢复梗死区域的血流。

- 介入治疗的选择和实施应由有经验的心血管专家操作。

5. 腔内溶栓治疗- 对于无法及时施行导管介入治疗的患者,可考虑腔内溶栓治疗。

- 腔内溶栓治疗是通过导管将溶栓药物输送至梗死血管内,溶解形成的血栓。

- 腔内溶栓治疗应由有经验的介入放射科医生进行。

6. 医院转运- 在急救治疗完成后,患者可能需要转运至更高级别的医院。

- 转运时应注意患者的稳定性和可能的并发症,确保安全到达目的地。

7. 后续治疗- 患者在接受紧急救治后,仍需要进行长期的心肌梗死后综合治疗。

- 后续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康复训练、心理支持等。

注意:以上流程仅为一般性参考,具体的救治方案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判断确定。

急性心肌梗死诊治指南

急性心肌梗死诊治指南

急性心肌梗死诊治指南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通常由冠状动脉阻塞引起。

它是一种紧急情况,需要紧急抢救和诊治。

下面是关于急性心肌梗死诊治指南的一些重要内容。

1.早期病情评估和诊断:在患者出现胸痛或其他类似症状时,应尽快进行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 ECG)检查,以确定是否存在心肌梗死。

ECG可以显示ST段抬高或降低,T波倒置等表现。

如果怀疑心肌梗死,应立即进行血液检查,包括心肌坏死标记物如肌钙蛋白T(Troponin T)等。

2.早期治疗:一旦急性心肌梗死诊断被确认,应立即开始早期治疗。

首先,确保患者通气道畅通,给予氧气吸入。

然后,建立静脉通道,给予硝酸甘油和阿司匹林等药物,并且在合适的情况下给予镇痛药以缓解患者的疼痛。

3.冠脉再灌注治疗:冠脉再灌注治疗是恢复冠状动脉血流的关键。

它包括药物溶栓治疗和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

药物溶栓治疗适用于无法及时行PCI的患者,常用药物有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issu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 tPA)等。

PCI是非常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以快速再灌注梗死冠状动脉,从而减少心肌损伤。

4.降低心肌负荷和预防并发症:在治疗和康复过程中,降低心肌负荷是非常重要的。

这可以通过给予β受体阻滞剂(Beta-adrenergic blockers)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s)等药物来实现。

此外,还应密切监测患者的电解质水平,调整血压和心率,以防止再次发生危险情况。

5.康复和预防复发:在急性期治疗完成后,患者需要进行康复和预防复发的管理。

这包括定期进行血压和血脂管理,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戒烟、低盐饮食、适量运动和避免过度劳累等。

心肌梗死的应急预案与处理流程

心肌梗死的应急预案与处理流程

心肌梗死的应急预案与处理流程背景心肌梗死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发病突然,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为了能够及时有效地处理心肌梗死的紧急情况,制定应急预案和处理流程是至关重要的。

应急预案应急预案是指在心肌梗死紧急情况下的处理方案和操作步骤。

以下是一份心肌梗死的应急预案:1. 紧急呼叫急救在出现心肌梗死症状时,立即拨打当地的急救电话,如120,告知紧急情况,并提供详细的自身信息和现场情况。

2. 提供基本救护措施:在等待急救人员到达的过程中,可以进行基本的救护措施。

首先,要保持患者的安静,不要让其过度活动。

其次,保持通气畅通,解开患者的紧身衣物,尽量使其舒服。

最后,可以给患者服用一片阿司匹林,帮助减少心肌梗死的损害。

3. 确认医院选择:根据患者所在地和医院的距离,选择最近的医疗机构,确保能够及时接受专业的医疗救治。

4. 患者转运:等待急救人员到达后,将患者转运到医疗机构。

在转运的过程中,保持患者的稳定,并与急救人员保持紧密联系。

5. 医疗救治:一旦到达医疗机构,将患者交由专业医护人员进行全面的医疗救治,包括药物治疗和必要的手术。

处理流程处理流程是指心肌梗死应急预案的执行步骤和相关工作安排。

以下是心肌梗死的处理流程:1. 事前准备工作:在应急预案正式执行之前,需要对医疗机构进行一些事前准备工作。

包括明确急救人员的职责和联系方式,确保急救设备的完好和备用,以及培训医护人员对心肌梗死紧急情况的应对能力。

2. 信息收集和分析:当接到心肌梗死紧急情况的报告后,应立即展开信息收集和分析工作。

了解患者的详细情况和症状,评估患者的病情和紧急程度,并决定相应的处理措施。

3. 快速反应:根据分析结果,迅速做出反应。

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并通知相关医护人员和设备进行应急准备。

4. 协调沟通:心肌梗死紧急情况需要多方协调和沟通,确保各个环节的顺利进行。

包括与急救人员、医院和家属的沟通,确保信息畅通和方便患者的转运和医疗救治。

5. 跟踪和评估:在处理流程执行过程中,需要进行实时跟踪和评估。

心肌梗死的临床表现及早期诊断要点

心肌梗死的临床表现及早期诊断要点

心肌梗死的临床表现及早期诊断要点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简称MI)是指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或阻塞导致心肌缺血、坏死的一种疾病。

其常见表现是胸痛,但有时也会出现一些不典型的症状。

早期诊断心肌梗死对于患者的治疗和预后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心肌梗死的临床表现,以及早期诊断的要点。

一、心肌梗死的临床表现1. 胸痛:心肌梗死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是胸痛,通常呈剧烈、压迫样或憋闷感,位于胸骨后或左胸,可向左肩、上臂、下颌或腹部放射。

疼痛持续时间一般超过20分钟,不受活动或静息的缓解。

胸痛也可能伴随出冷汗、呕吐、焦虑等症状。

2. 呼吸困难:心肌梗死时,心脏泵血功能下降,导致肺循环淤血,出现呼吸困难、气急等症状。

呼吸困难程度与心肌梗死的严重程度有关。

3. 恶心、呕吐:心肌梗死时,疼痛刺激迷走神经,引起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症状。

4. 体征改变:患者的体征可能出现一系列改变,如心音异常,心率增快或减慢,血压升高或降低,皮肤苍白或出冷汗等。

二、早期诊断要点1. 完善病史采集:对胸痛患者,应详细询问病史,包括发病时间、疼痛性质、伴随症状等。

特别注意是否有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

2. 心电图检查:12导联心电图是早期诊断心肌梗死的重要手段。

心肌梗死时,心电图表现为ST段抬高或压低、T波倒置等改变,这些变化有助于确定心肌是否存在缺血或坏死。

3. 心肌标志物检测:心肌肌钙蛋白I(cTnI)和肌酸激酶同工酶MB (CK-MB)是常用的心肌坏死标志物。

当心肌梗死发生时,这些标志物会释放到血液中,通过检测其浓度的变化可以确定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

4. 影像学检查:冠脉造影是确诊心肌梗死的“金标准”,可以直接观察冠脉狭窄或闭塞情况。

然而,由于其侵入性和费用较高,临床上常常采用其他无创的影像学检查,如心脏超声、核素心肌灌注显像等,来辅助诊断和评估心肌梗死。

5. 临床评估工具:根据临床病情,还可采用一些评估工具进行初步判断。

心梗应急预案流程及处理

心梗应急预案流程及处理

心肌梗死的应急预案:
1、平卧位,及时通知医生。

2、协助氧气吸入。

3、进行心电监护及时行心电图检查,一般心电图检查要做好十八导联的心电图。

4、迅速建立静脉通道,输液速度宜慢,剧烈疼痛,烦躁不安的需要肌注吗啡或者杜冷丁,要严格的密切的监测生命体征。

5、要准备抢救的物品以及药品。

6、在发病6小时之内,可以选择静脉溶栓治疗,或者是急诊PCI治疗,但是在做这两个治疗,之前一定要做好大小便、凝血时间、血常规、心肌酶等等的血液生化检测。

7、采取溶栓之后也要做心电图、心肌酶等等检测,还要观察皮肤黏膜有无出血倾向。

如果是做急诊PCI术后一样也需要检测这种生化指标。

8、要密切观察有无心衰、心源性休克、急性肺水肿的表现,观察心率、
呼吸、尿量的变化,严格记录出入量。

9、绝对卧床休息一周保持情绪稳定、减少探视、嘱患者要少量多餐、保持大便通畅。

心肌梗死的急救处理原则

心肌梗死的急救处理原则

心肌梗死的急救处理原则心肌梗死是由于冠状动脉的阻塞导致心肌血供不足而引起的心肌细胞坏死。

这是一种紧急情况,需要及时的急救处理以减少患者的死亡风险和心肌损害程度。

本文将介绍心肌梗死的急救处理原则,以帮助医务人员和非医务人员在紧急情况下正确处理。

1. 心肌梗死的症状心肌梗死的症状包括胸痛、胸闷、气短、恶心、呕吐、冷汗、乏力等。

这些症状往往是突然发生的,并持续不减。

患者可能会感到沉重的胸痛,这种疼痛可以向左臂、颈部、下颌或背部放射。

当出现这些症状时,应该立即怀疑心肌梗死,并迅速采取急救措施。

2. 心肌梗死的急救处理原则2.1. 呼叫急救车辆心肌梗死是一种紧急情况,需要及时的医疗救治。

在发现患者出现心肌梗死的症状时,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并请求救护车。

同时,告知急救人员患者的症状和所在位置,以便他们尽快到达现场。

2.2. 给予患者尽可能多的氧气心肌梗死导致心肌缺氧,给予患者充足的氧气可以减轻心肌损伤。

在急救过程中,可以给患者戴上氧气面罩,调整氧流量以保持血氧饱和度在90%以上。

但要注意,患者对过多氧气的反应可能会不同,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

2.3. 给予患者硝酸甘油硝酸甘油可以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心肌血流量,减轻心肌缺血和损害。

在急救过程中,可以给患者含服一片硝酸甘油,或将硝酸甘油片置于舌下,并让患者保持舌下含药片,直至完全溶解。

同时,记得询问患者是否有硝酸甘油过敏史,以避免过敏反应的发生。

2.4. 给予患者阿司匹林阿司匹林可以抑制血小板凝集,防止血栓形成,减少心肌梗死的损害。

在急救过程中,可以给患者嚼服一片阿司匹林,以加快吸收速度。

剂量通常为儿童75毫克,成人162-325毫克,如果患者有阿司匹林过敏史或其他禁忌症,应避免使用。

2.5. 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在急救过程中,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等。

这可以帮助评估患者的病情进展,并及时调整急救措施。

如果患者出现心跳骤停或呼吸骤停,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急性心肌梗塞抢救流程

急性心肌梗塞抢救流程

急性心肌梗塞抢救流程急性心肌梗塞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一旦发生,需要迅速进行抢救,以减少心肌损伤和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以下是急性心肌梗塞抢救流程的具体步骤:1. 确认症状,当患者出现胸痛、胸闷、气促、恶心、呕吐等症状时,首先要怀疑是否为急性心肌梗塞,并立即进行心电图检查以确认诊断。

2. 给予氧气,一旦怀疑为急性心肌梗塞,立即给予患者纯氧吸入,以提高血氧饱和度,减轻心肌缺血和缺氧。

3. 心肌梗塞抢救药物治疗,立即给予患者阿司匹林咀嚼片嚼碎后吞服,以抑制血小板聚集,减轻血栓形成。

同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可以给予硝酸甘油、肝素等药物进行抢救治疗。

4. 紧急介入治疗,对于符合介入治疗指征的患者,应尽快进行冠脉介入治疗,包括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和溶栓治疗,以恢复冠状动脉的通畅,减少心肌梗死面积。

5. 监测与观察,在抢救过程中,要密切监测患者的心电图、血压、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并处理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并发症。

6. 心肌梗塞后护理,在急性期抢救结束后,患者需要进行心肌梗塞后护理,包括控制血压、血糖、血脂,避免患者过度劳累和情绪波动,定期复查心电图、心肌酶谱等,以监测心肌梗塞的恢复情况。

7. 康复与预防,患者康复期间需要进行心脏康复训练,逐渐恢复体力和心肺功能。

同时,要积极控制危险因素,包括戒烟、控制饮食、加强体育锻炼等,预防心肌梗塞的再次发作。

以上就是急性心肌梗塞抢救流程的具体步骤,希望能对医护人员和患者有所帮助。

在面对急性心肌梗塞时,及时的抢救措施和有效的治疗是至关重要的,可以极大地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降低并发症发生的风险。

希望大家都能重视心脏健康,预防心肌梗塞的发生。

心肌梗死问诊内容详解

心肌梗死问诊内容详解

心肌梗死问诊内容详解心肌梗死是一种常见且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它通常由于冠状动脉狭窄或阻塞引起。

当冠状动脉的供血不足时,心肌组织可能会受到氧和营养物质的不足,导致组织损伤。

心肌梗死的症状包括胸痛、呼吸困难、恶心、呕吐和出冷汗。

及早的问诊和诊断对于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和康复至关重要。

在进行心肌梗死的问诊时,医生需要了解患者的病史、症状和体征,以确定是否存在心肌梗死的可能性。

以下是我对心肌梗死问诊的详细解释和内容。

一、病史询问病史询问是了解患者心肌梗死风险和病情严重程度的重要步骤。

医生会询问以下内容:1.疼痛特征 - 包括疼痛的程度、部位、性质(锐痛、闷痛等)和放射痛的情况。

2.疼痛起因 - 例如情绪激动、体力活动或饮食等。

3.疼痛缓解 - 用什么方法可以缓解疼痛,例如休息或使用硝酸甘油等。

4.过去的心脏病史 - 是否有高血压、冠心病、心肌梗死或心律失常等。

5.过去的手术和治疗历史 - 例如心脏手术、冠状动脉成形术等。

6.药物使用史 - 是否使用β受体阻断剂、抗凝剂等。

7.家族史 - 是否有心脏疾病的家族史。

8.其他疾病史 - 是否有糖尿病、高血脂等。

以上问题有助于医生了解患者的个人状况、病史和家族史,从而更好地评估心肌梗死的风险。

二、症状和体征除了了解患者的病史,医生还会详细询问症状和体征,以获得更具体的信息。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症状和体征:1.胸痛 - 是心肌梗死最常见的症状之一,通常是剧烈的胸闷或疼痛,也可能有燃烧感或紧束感。

2.呼吸困难 - 由于心脏泵血功能下降,导致肺部充血和液体积聚,患者可能感到气短或呼吸困难。

3.恶心和呕吐 - 这些症状可能与胸痛同时出现或单独出现。

4.出冷汗 - 这是由于患者体内的交感神经兴奋引起的自主神经系统反应。

此外,医生还会进行体格检查,观察患者的体征,包括血压、心率、呼吸频率和心音。

三、心电图评估心电图是辅助医生进行心肌梗死诊断的重要工具。

通过测量心脏电活动,心电图可以帮助医生发现是否存在心肌缺血和心肌损伤的迹象。

重症医学科急性心肌梗死抢救流程及规范

重症医学科急性心肌梗死抢救流程及规范

重症医学科急性心肌梗死抢救流程及规范1.一般治疗。

(1)吸氧、心电、血压监测,测血气、血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电解质、BNP、心肌酶、心梗两项、D-二聚体,监测心电图、心肌酶、心梗两项变化。

有心衰及休克实行血流动力学监测。

(2)缓解疼痛:哌替啶或吗啡,舌下含服硝酸酯类/速效救心丸。

(3)维持静脉通道,建立两条以上静脉通道。

(4)休息绝对卧床,服缓泻药。

2.限制和缩小梗塞范围。

(1)静脉溶栓:(链激酶、尿激酶、rt-PA,)或急诊PTCA。

(2)硝酸酯类药物静点(根据血压调整,合并右室梗死的慎用)。

(3)抗凝、抗血小板药:肝素或低分子、阿司匹林、波利维。

(4)β-受体阻滞剂/ACEI早期应用,但应掌握适应证并严密观察。

3.紧急处理严重并发症。

(1)抗心律失常。

①室性早搏首选胺碘酮,次选利多卡因,静脉补钾、镁、钙。

②室速室颤:胺碘酮/利多卡因,双相200WS电除颤。

③对于非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和室上性心动过速心率<110次/min,无需处理。

④Ⅲ°AVB:阿托品,安置心脏临时或永久型起搏器。

(2)抗休克。

适当补充血容量,联合应用多巴胺和或多巴酚丁胺,必要时主动脉内气囊反搏、急诊PTCA或冠脉旁路手术。

(3)抗心衰。

①利尿、多巴酚丁胺等治疗,AMI 24h 内慎用洋地黄。

②血管扩张剂:硝酸甘油静点根据血压调整。

③严重心衰呼吸衰竭者可应用机械通气。

④EF值小于45%伴明显CK升高者,经上述治疗心衰无明显改善者可应用床旁血液净化治疗。

(4)其他对症治疗。

控制感染、营养支持、去除诱因、治疗原发病、避免及治疗合并症。

3.中医治疗。

急予以速效救心丸20粒舌下含服,持续针刺内关、膻中穴。

若疼痛剧烈,汗出肢冷,脉微欲绝,阳气欲脱者,急用独参汤灌胃或鼻饲,或参附注射液50ml,直接静推,每15minl次,直至阳气恢复,四肢转暖,改用参附注射液100ml静脉点滴。

心肌梗死溶栓流程

心肌梗死溶栓流程

心肌梗死溶栓流程一、患者筛选与评估1. 对于可能存在心肌梗死的患者,医务人员应迅速进行初步评估,包括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和心电图(ECG)检查等。

2. 通过胸痛性质、ECG改变、心肌标志物水平等指标,将患者分为高、中、低风险组。

3. 对于高风险组患者,应尽快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明确诊断,并考虑行紧急介入治疗。

4. 中风险组患者需进行更详细的评估,包括心肌超声、负荷试验、肌钙蛋白等检查,以确定是否需要进一步的干预治疗。

5. 低风险组患者可考虑行非侵入性检查(如放射性核素心肌灌注显像、心脏CT等)明确诊断。

二、溶栓治疗适应症1. 心肌梗死的溶栓治疗适应症包括:症状发生时间小于12小时、ST段抬高或新出现的左束支传导阻滞等ECG改变、相关心肌标志物升高等。

2. 在决定进行溶栓治疗时,需考虑到溶栓治疗和介入治疗之间的相对优劣,重视患者的临床情况和医疗资源等因素。

三、溶栓药物的选择与给药1. 常用的溶栓药物包括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尿激酶(UK)、重组人型非激活可激活纤溶酶原激活剂(R-PA)等。

2. 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和剂量进行溶栓治疗,如tPA 100mg静脉推注或持续静脉泵入。

3. 溶栓药物给药过程中需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和溶栓效果,注意观察心电图和血流动力学变化等。

四、溶栓后的抗凝治疗与血管重建1. 溶栓治疗后,患者需要接受抗凝治疗,如肝素、低分子肝素、华法林等,以预防再栓。

2. 对于高风险患者,应考虑进行早期血管重建治疗,如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或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等。

3. 抗凝治疗和血管重建治疗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选择和操作。

五、并发症的处理与预防1. 溶栓治疗可能引发出血等并发症,需密切观察患者的出血情况,及时采取止血措施。

2. 在溶栓治疗后的康复期,应加强健康教育,引导患者进行生活方式和药物治疗的规范管理,预防再发心肌梗死。

以上为心肌梗死溶栓流程的基本步骤和要点,医务人员在实践中需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合理的个体化操作,以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心肌梗死评估

心肌梗死评估

心肌梗死评估心肌梗死是一种严重的心脏疾病,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导致心肌细胞死亡。

评估心肌梗死的目的是确定患者的风险和预后,并制定适当的治疗方案。

以下是对心肌梗死评估的一般步骤和内容:1.临床表现评估:评估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包括胸痛的性质、强度和持续时间,以及是否有放射痛、气短、恶心、呕吐等症状。

还需评估患者的体征,如心率、血压、呼吸等。

2.心电图评估:心电图是评估心肌梗死的重要依据。

它可以显示心肌缺血、心肌损伤和心肌坏死的表现。

ST段抬高和T波倒置是最常见的心电图改变。

3.血液学评估:测定肌钙蛋白、肌酸激酶和肌红蛋白等心肌损伤标志物的浓度,以确定心肌损伤的程度。

4.冠状动脉造影:冠状动脉造影是诊断和评估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有效方法。

通过注入造影剂观察冠状动脉的狭窄程度和血流情况,可以确定心肌梗死的病因和治疗策略。

5.心脏超声评估:心脏超声可以评估心室功能和心室壁运动异常,以确定心肌梗死的损害程度和预后。

6.心功能评估:评估患者的心功能状态,包括左心室射血分数、心肌收缩和舒张功能的指标等。

这对于决定治疗的方法和预后的评估非常重要。

7.并发症评估:评估患者是否存在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心包炎等并发症,以及肺栓塞和再次心肌梗死的风险。

8.危险因素评估:评估患者的危险因素,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等,以确定患者的长期预后和治疗方案。

综合以上评估结果,医生可以确定患者的心肌梗死的严重程度、治疗方法和预后。

早期评估和干预对于缓解症状、保护心肌、减少并发症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非常重要。

因此,心肌梗死评估是一个精细且综合的过程,需要医生进行全面、准确的判断和决策。

心梗抢救流程

心梗抢救流程

心梗抢救流程心梗是指冠状动脉因斑块或血栓导致血供中断,引起心肌缺血、坏死的疾病。

一旦出现心梗的症状,需要进行紧急抢救,下面是心梗抢救的流程。

首先,当患者出现心梗的症状时,例如胸闷、胸痛,应第一时间就近就医,尽早得到专业医生的诊断和治疗。

由于心梗属于心脏血管急症,时间就是生命,应该尽快到达医院。

其次,医院急诊科将立即根据患者症状和体征进行初步的急救处理。

医生会进行心电图监测,以了解患者的心率和心律情况。

如果心电图出现典型的ST段抬高变化,医生会高度怀疑心肌梗死的可能性,立即启动抢救流程。

随后,医生会进行血液检查,包括心肌酶谱检查。

心肌酶谱可以检测血液中心肌损伤时释放的酶。

当心肌梗死发生时,心肌细胞会受损并释放这些酶,通过检查酶的浓度变化,可以确定心肌梗死的严重程度。

在做好初步诊断的基础上,医生会立即给患者进行抗凝治疗,以防止血栓的进一步形成。

常用的抗凝治疗药物有肝素和普通肝素。

同时,医生会给患者应用镇痛药,以缓解患者的疼痛。

在疼痛缓解后,患者会感到舒适一些,也有助于减轻心肌的负担。

随后,医生会评估患者的心功能和总体状况,并根据需要进行相关治疗,包括给予患者氧气支持、应用抗心律失常和抗血小板药物等。

还会给患者进行血液透析等辅助治疗。

同时,医生会给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以确定造成心梗的血管病变情况。

根据检查结果,医生会决定是否需要进行紧急的介入治疗,例如冠状动脉球囊扩张术或支架植入术,以恢复血液供应并恢复心肌功能。

最后,医生会给患者进行监测和观察,密切关注患者的心率、血压和血氧饱和度等指标。

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发展,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保证患者的安全和康复。

总之,心梗的抢救流程需要紧急、科学和系统化的医疗护理。

在急诊科的抢救环节中,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初步的诊断和治疗,并配合进一步的实验室检查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从而确定最合适的治疗方案。

及时的干预和恰当的治疗可以减少心肌坏死面积,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治要点

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治要点

心肌梗死(MI)是心脏缺血性坏死。

是在冠状血管病变的基石上,引起冠状动脉t血供迅速地下降或停顿,使相应的心脏强烈而持续地急性缺氧引起心脏坏死。

急性心肌梗死病人(AMI)临床有持续的胸骨后强烈酸痛、高热、白细胞计数和血清心肌损伤标示物升高并且心电图进行性变化;可出现心率紊乱、休克或心力衰竭,属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最突出类别。

AMI的检查重点包括:病史与症状:胸痛是首先发生的症状,一般在胸骨后上中部的左胸腔,并向左手臂颈部及肩部放射;但有些病人的胸痛部位则不一定明显,可在上腹、颈、下颌部等处。

胸痛一般没有明显原因,常出现在身体静止后,一般持续>20分钟,胸痛的特点为压榨样,并伴有紧急、烧灼感,常伴随通气障碍、大多汗、呕吐、泄泻、眩晕等。

喘息,或含硝酸甘油过多而不能解除。

要注意有些妇女体现为不典型胸部痛,但老年人中较多的会体现为唿吸窘迫。

AMI的检查重点包括:病史与症状:胸痛是首先发生的症状,一般在胸骨后上中部的左胸腔,并向左手臂颈部及肩部放射;但有些病人的胸痛部位则不一定明显,可在上腹、颈、下颌部等处。

胸痛一般没有明显原因,常出现在身体静止后,一般持续>20分钟,胸痛的特点为压榨样,并伴有紧急、烧灼感,常伴随通气障碍、大多汗、呕吐、泄泻、眩晕等,或含硝酸甘油过多而不能解除。

要注意有些妇女体现为不典型胸部痛,但老年人中较多的会体现为呼吸窘迫。

无Q波心肌梗死中的心内膜下心肌梗死患者,不出现病理性Q波,出现ST 段压低≥0.1mV,avR导联(或V导联)ST段拾高或对称性T波倒置。

心肌坏死血清标记物的动态演变:传统的心肌三酶CK、LDH、AST,诊断AMI的敏感性低,特异性差,假阳性多,容易受骨骼肌、肝脏等其他器官组织状况的影响。

故新的观念提出以“肌钙蛋白、肌红蛋白、CK - MB"为新的心肌三酶,用于AMI的诊断。

肌钙蛋白(cTn)是横纹肌(心肌和骨骼肌)的结构蛋白,两者肌钙蛋白C的氨基酸序列相同,故不适用于心肌损伤的诊断。

心梗患者分诊评估要点

心梗患者分诊评估要点

心梗患者分诊评估要点心梗,即冠心病心肌梗死,是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导致心肌缺血、坏死的疾病。

对于怀疑患有心梗的患者,医生需要进行分诊评估,以确定是否需要立即进行急救与治疗。

下面将介绍心梗患者分诊评估的要点。

1. 主诉与症状评估:患者所述的主诉和症状是评估心梗的重要依据。

医生应详细询问患者的症状,包括胸痛的性质、部位、放射范围、开始时间、持续时间等。

此外,还应询问伴随症状,如呼吸困难、恶心、呕吐、出冷汗等。

2. 危险因素评估:心梗的发生与多种危险因素相关,包括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家族史等。

医生需要了解患者的危险因素情况,以评估其患心梗的风险。

3. 体征评估:医生应对患者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包括测量血压、心率、呼吸频率、体温等。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心肺听诊、心电图的检查,以及注意观察患者的面色、皮肤湿度等指标。

4. 心电图评估:心电图是诊断心梗的重要工具。

医生需要进行心电图检查,以确定是否存在心肌梗死的特征性改变,如ST段抬高、Q波出现等。

5. 血液检查:医生需要进行血液检查,包括心肌标志物的测定,如肌钙蛋白I、肌钙蛋白T、心肌肌酸激酶等。

这些标志物的升高可以提示心肌梗死的发生。

6. 影像学检查:在分诊评估中,医生可能需要进行影像学检查,如胸部X线片、超声心动图等,以评估心脏结构和功能,进一步明确诊断。

7. 分级评估: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心电图和血液检查结果,医生可以将心梗患者进行分级评估,以确定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

常用的分级评估工具包括GRACE评分、TIMI评分等。

8. 心血管危险评估:医生还应对心梗患者进行心血管危险评估,评估患者未来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

常用的评估工具包括Framingham心血管风险评分、ASCVD风险计算器等。

9. 伴随疾病评估:心梗患者常常伴随其他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慢性肾病等。

医生需要评估患者的伴随疾病情况,以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10. 心血管事件风险评估:在分诊评估中,医生还需要对患者的心血管事件风险进行评估,以确定是否需要进行介入治疗或药物治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及处理
诊断要点
根据典型的临床表现,典型心电图改变及心肌酶学改变,其中两项阳性即可确诊
一、临床特点
1、诱因:寒冷,饱食,过度劳累,情绪波动等引起心肌耗氧量增加的因素,多在冬春季发病,与气候寒冷,气温变化大有关。

常在清晨及上午发病。

2、先兆症状
①初发型心绞痛,持续15-30分钟或更长,硝酸甘油效果不佳或连服两次不能缓
解者;
②胸痛伴恶心,呕吐,头晕,心悸者;
③发作时血压剧增或骤降,或伴心律失常或左心功能不全者;
④恶化的劳力性心绞痛;
⑤疼痛伴ST-T波改变,T波冠状倒置或高尖者;
⑥确诊为糖尿病或高血压的高龄患者(尤其合并冠心病者),原有心衰突然加重或突
然出现无明显诱因的心衰;原有高血压突然原因不明的下降;突然出现心律失常或休克;原因不明晕厥或脑血管意外者
3、症状(约25%-50%症状轻微或不典型,尤其老年人,糖尿病患者)疼痛:
①部位:心前区或胸骨后,多发生在胸骨中下1/3;
②性质:压榨性或烧灼性,有窒息或濒死感,常伴大汗;
③范围:手掌大小;
④持续时间:持续时间一般较长,硝酸甘油无效;
⑤放射部位:向左肩背部,左臂尺侧放射,抑或向左颈部,下颌等处放射;
胡大一:凡是下颌以下,脐以上的任何部位的不适伴心电图改变,均应考虑急性冠脉综合症;
全身症状
发热,多于梗死后24h开始,38℃左右,少超过39℃,持续一周左右;
胃肠道症状
恶心,呕吐,腹胀,呃逆;
4、体征:多无特异性,一般用来判断并发症:
①心尖部S1减弱,提示心肌收缩力减低或一度房室传导阻滞;
②心尖部出现新的收缩期杂音,提示乳头肌功能不全;
③S2逆分裂,常提示左室衰竭或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S2宽分裂提示完全性右束
支传导阻滞;
④心尖部S3或S3奔马律,提示心肌严重受累,左室衰竭;
⑤心尖搏动触诊呈矛盾性膨胀,多见于前壁梗死;
⑥胸骨左缘3-4肋间收缩期杂音伴震颤提示室间隔破裂;
⑦心包摩擦音多在发病2-3d出现,应警惕心脏破裂;
⑧突然出现心脏压塞征和电-机械分离现象,提示心脏破裂
二、心电图表现
1,ST-AMI:典型心电图表现为面向梗死区导联ST弓背向上型抬高,及“镜像”改变心电图的演变过程:
超急性期:数小时,T波高尖;
急性期:数小时-2天, ST段抬高,单向曲线→病理性Q波;
注意:病理性Q波是诊断陈旧性心肌梗死的主要依据
亚急性期:数日-2周,ST段逐渐下降回到基线,T波平坦或倒置;
慢性期:数周-数月,冠状T形成;
2,NST-AMI:两个或两个以上相邻导联ST压低大于1mm或以R波为主的导联或R/S﹥1的导联,T波倒置﹥1mv
三、心肌酶学改变
CK-MB变化最有价值(3-4h开始升高,18-24h达高峰)如症状出现24h内无CK-MB变化,一般可除外AMI
并发症
发生率最高,对预后影响最大的三大并发症为心律失常,泵衰竭,心源性休克
1.心律失常
①室性早搏:80%患者出现,AMI患者并发室早的分级;
Ⅰ级:偶发单个室早,﹤5个/分
Ⅱ级:频发单个室早,﹥5个/分
Ⅲ级:有成对或成串室早
Ⅳ级:多源性室早
Ⅴ级:R on T
二级以上被视为室颤先兆
附:据室早诊断心梗
起源于任何一侧心室的室早,均不应出现初始q波,如室早出现q波,不论其大小,均应考虑为心梗
②室速:一周内出现室速,发作一般不超过15分钟,多数在数秒或几分钟之内终止,
也有恶化为室颤者;
③室颤:临终前表现,一般心梗并室颤,很难抢救成功;
④传导阻滞:注意从心电图上鉴别心梗并右束支阻滞、左束支阻滞、左前分支阻滞2.心衰(泵衰竭)主要是左心衰,可在发病最初几天内发生或在疼痛,休克好转阶段发生,表现为心衰的症状和体征
泵衰竭Killip分级:
Ⅰ级:无心衰征象,肺部无罗音;
Ⅱ级:轻至中度心衰,肺部罗音范围﹤50%肺野,可出现奔马律,右肺淤血的X线表现;
Ⅲ级:重度心衰,肺部罗音范围﹥50%肺野,出现急性肺水肿;
Ⅳ级:心源性休克,.休克的临床表现
3.心源性休克:休克的症状和体征(主要表现为低血压和低灌注)
其余并发症包括机械性并发症,如乳头肌功能不全、心脏破裂等,及梗死后综合症、肩手综合症等。

处理程序



↓ ↓ ↓
↓ ↓ ↗

并发症的处理
一、心律失常
1、患者无论有无心律失常,均应药物防治:
①心率﹥70次/分,静注利多卡因50-100mg,同时肌注100-200mg;
②心率﹤60次/分,肌注阿托品0.5-1mg或山莨宕碱10-20mg;
2、室性心律失常治疗:①利多卡因;②普鲁卡因酰胺;③心律平;④胺碘酮
3、房性心律失常治疗:①异搏定;②心律平;③胺碘酮
4、缓律性心律失常处理:选用阿托品,如无效,考虑安装临时起搏器
5、有室颤先兆,随时准备电除颤
二、合并心衰的处理
①轻中度心衰可用利尿剂减轻心脏负荷,如口服无效可改用速尿20mg 1—2次/日;
②重度心衰一般用利尿剂联合扩血管药物(常用硝酸甘油或硝普钠)
三、合并心源性休克
①尽快补充血容量,先晶后胶,先快后慢;
②升压:用多巴胺或多巴酚丁胺,或者二者联用,微量泵持续泵入,如果无效可静注正肾素2—8ug/min;
③扩血管:一般联合应用血管扩张剂和正性肌力药;
④纠正酸中毒;
⑤改善心肌代谢、控制心律失常、加强对症、支持治疗;
⑥如果有适应症,应用呼吸机辅助通气(呼吸停止或减弱;呼吸困难或呼吸窘迫;泵衰竭合并呼吸衰竭、严重肺部感染等,低氧血症进行性加重)
四、心包炎
如无胸痛,无需处理,如有胸痛,给予止痛治疗;
五、梗死后综合症
对症处理
如有机械并发症,应立即外科手术治疗
病情判断
1、急性期预后
(1)年龄在60岁以上者病死率高;
(2)复发性心梗伴心衰者预后较差;
(3)伴有明显低血压,休克及心衰者病死率显著增高;
(4)有严重心律失常,如室上性心动过速或室性心动过速,尤其是双支阻滞,三支阻滞或心室颤动者预后差;
(5) 剧烈胸痛持续2d以上不能控制者,预后不良;
(6) 心肌梗死面积广泛,ST段持续抬高成单向曲线;血清酶显著增高或者下降后又升高;窦性心动过速持续2—3d以上,尤其是心率超过110次/分者;WBC计数超过或15000,以及体温超过39℃或在36.5℃以下者均提示预后不良;
2、远期预后患者如能安然度过急性期,预后较乐观。

(1)如急性期心律失常未彻底控制,仍有频繁室早或反复出现复杂室性心律失常,或反复发作心绞痛及心衰者预后仍差;
(2)心梗后血压继续过高,再次心梗发作及脑血管紧急病变;急性期有心衰或休克、心脏扩大、室间隔穿孔、心室膨胀瘤者,都较少长期存活;
(3)无Q波心梗即时预后虽佳,但长期预后较差,可由冠脉完全阻塞或再度阻塞以致再梗死或猝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