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上册17地震中的父与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公开课
《地震中的父与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17地震中的父与子》(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想象父亲抢救儿子的画面。
2、运用“从内容中体会思想”的阅读方法,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父爱的伟大。
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解决问题的能力3、。
感受伟大的父爱,激发孩子热爱父母、尊重父母的情感教学重、难点:1、通过对父亲言行的描写,体会其爱子之情。
2、通过对儿子言行描写,感受孩子的"了不起"。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人:1、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在一次大地震中,一对父子靠着相互信任的坚定地信念,父亲终于救出了儿子和儿子的14个同学的事情)2、谈话: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这一课,一起走进这对父子。
二、自主阅读,深入感悟学生自渎课文,从父亲和儿子的表现中找出使你深受感动的内容。
三、赏析词句,品评父子1、细读课文,理解“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包含了几层意思?(一是父亲了不起,二是儿子了不起。
)2、画出文章当中能够表现父子了不起的词句(描写父子语言的句子和描写父亲外貌和动作的句子),细细品读,写下感受,看看他们了不起在什么地方。
3、指名读自己画出的句子或段落,说出理由,然后有感情的去朗读它。
“那个昔日充满孩子们欢声笑语的漂亮的三层教学楼,已变成废墟。
”“太危险了,随时可能发生大爆炸,请你离开。
”(这些客观的环境,给这位父亲的救援带来的极大地困难和危险,然而他又是怎样做的呢?当其他的父母哭喊着离开的时候,这位父亲又是怎样做的呢?)“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再没人来阻挡他。
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深情的朗读这句话,谈谈你的感悟。
)“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这句话既是父亲挖掘下去的动力,又是儿子同死神搏斗,最终生还的信念。
因为这位了不起的父亲的真诚的承诺,才有了儿子的)“不!爸爸。
先让我的同学出去吧!我知道你会跟我在一起,我不怕。
不论发生了什么,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
”(可看出儿子是从父亲那里学会了爱!爱父亲!爱别人!)4、结合自己的感悟,相互交流,解释疑问。
17地震中的父与子第二课时教案
地震中的父与子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儿子的了不起。
3、通过本课教学,引导学生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父爱的伟大,感受这对父子之间的信任,以及儿子先人后已的品质。
让学生懂得不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有信念,不能放弃希望,这样就能取得成功。
4、初步感受借外貌、语言的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表达方式。
教学重、难点:1、体会儿子的了不起2、让学生明白这对父子为什么了不起。
教学过程:课前听写生字新课导入:上节课我们已经初学了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回顾课文内容)父亲的了不起主要表现在他能(遵守承诺,不顾劝阻,不怕危险坚持不懈的挖掘废墟,营救出了儿子及儿子的同学),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位了不起了父亲铸就了一位怎样了不起的儿子,首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文章的第12-23自然段,看看,儿子是怎样了不起的生:……..生:我从第16自然段“我告诉…..我们都会在一起”师:父亲经历了38小时,那些年仅7岁的孩子,同样也经历了38小时,在这38小时中,他们可能会经历(黑暗,饥饿,害怕,累),但是阿曼达他依然充满了信心,他依然坚定的告诉同学们我们一起读出来“只要我活着…..你总会和我在一起”师:无论发生什么,你总会和我在一起,这句话(对儿子而言是一种信念,他深深的扎根在儿子的心中,一直支持儿子,忘记了黑暗,和饥饿和恐惧,想信只要我爸爸活着就一定会来救我)(板书:遵守承诺)还有那些让你感动的地方?生:23自然段…….师:在这种随时都有可能在也出不来的的情况下,儿子还能想到让同学们先出去,是因为?谁来说说生:无论发生什么,你总会和我在一起这也说明了阿曼达无私奉献的精神(板书:无私奉献)师:无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在这个承诺的支撑下,终于迎来了令人激动的时刻,我们一起来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的紧紧拥抱在一起。
(读出幸福的感觉)父亲在见到儿子后的心情是?(激动,迫不及待)从哪里可以看出来?(大声喊,声音颤抖)儿子的心情是?(高兴,自豪)师:我们把父与子的这种感情读出来好不好?女生读阿曼达的话,男生读父亲的话,老师来读旁白,我们来比比看哪个组读的更好师:他们之所以能成功是因为他们有无比坚定的信念,始终相信“无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是爱的力量支撑着他们走向成功,我们在以后的生活中不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有信念,不能放弃希望,这样就能取得成功。
《地震中的父与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_3
本文整理于网络,仅供阅读参照《地震中的父与子》第二课时教课方案《地震中的父与子》是人教版课标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
这篇课文描绘详细,感情诚挚,但篇幅较长。
在教课中以读为主线,以感情体验为载体,以听、说、读、写、思为实践平台,以怀疑问难、解决问题为效益优化,睁开教课,抓住从课文的详细描绘中感觉父爱的伟鼎力量,遇到父子情深的感染的要点,打破在读中意会语言表情达意的特点的难点,进而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修养,培育学生理解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教课过程】一、师生对话,激情导入1、讲话回首旧知。
2、教师激情导入。
二、以情入境,突出要点1、提领全文要点句,解读全文,学生边读边划出父子了不起的语段。
2、默读有关语段,思虑他们如何了不起,写出领会。
3、小组沟通:4、全班沟通:在学生的沟通中,我尊敬学生的原始表达,让其真情表露,尊敬小孩的语文世界,领会其语言的真意。
用教师的激情驱动学生的感情体验。
随机利用远程教育资源播放有关镜头,音乐指引学生读中想,读中说,读中写。
让学生从父子的“了不起”中感遇到父爱的伟鼎力量,遇到父子情深的感染。
三、品读感悟,打破难点在品读感悟中,充足认识学生的思想特点和规律,找寻教课的最正确切入点和联合点,利用评论语言因利乘便,浸透语言表情达意的特点和念书方法:切入句:他挖了8 小时、12 小时、24 小时、36 小时,没人再来阻拦他。
他满脸尘埃,双眼充满血丝,衣服褴褛不堪,各处都是血迹。
切入情形:16 自然段感觉儿子在绝境中沉着、英勇。
想象在长38小时中,乌黑的瓦砾堆底下会有如何的动人镜头。
联合课后练习,读写有机联合,落到实处。
四、探究体验,化解疑点1、学生带着各自不一样的感觉迅速默读课文,看看还有什么没弄懂的问题 ?2、怀疑问难,梳理概括。
3、自由选择解决问题的方式解决问题。
五、创读升华,拓展延长1、播放父子拥抱的配乐画面,学生自然带着各自的感觉和体会融入到这激动人心时辰,再朗读这激动人心的句子──全文关键句 ( 照顾开头 )2、感人了就会意潮汹涌,浮想联翩。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地震中的父与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地震中的父与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组教材以“父母之爱”为专题,编排了精读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略读课文《慈母情深》、《学会看病》。
《地震中的父与子》讲述了1994年美国洛杉矶发生大地震时,一位父亲冒着危险,抱着坚定信念,不顾劝阻,历尽艰辛,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在废墟中救出儿子和同学的传奇故事。
这篇课文,描写具体、情感真挚,歌颂了伟大的父爱,赞扬了深厚的父子之情。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让学生感受父爱的伟大力量,受到父子情深的感染;二是引导学生通过对人物外貌、语言和动作的描写,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提高阅读能力。
所以在本节课教学中,要紧紧扣住“父母之爱”这一专题来学习,重点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感受父爱的伟大,并联系生活实际再现情境体验文本,提高阅读能力。
二、教学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体会描写父亲的句子,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
三、教学重点、难点(一)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爱的伟大力量。
(二)引导学生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过程师:上课。
生:老师好。
师:同学们好。
同学们,我们都是在父母的关爱中长大的,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对亲情的体会越来越深切。
亲情是黑夜里明亮的烛光,刺破夜幕亲情是冬日里的温暖阳光,驱走严寒。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地震中的父与子》,感受这浓浓的爱。
读课题《地震中的父与子》。
师:请同学们快速地浏览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生:有一年,美国洛杉矶发生了大地震,有个父亲安顿好自己受伤的妻子之后,就冲到了儿子的学校,从废墟中救出了儿子和他的14个同学。
师:父子俩终于团聚了。
多么感人的故事啊!在大地震中,这对父子创造了生命的奇迹。
快速浏览课文,找出夸奖这对父子的一句话。
生:这真是一对了不起的父子呀!师:一起读。
五年级上册《17地震中的父与子》(公开课)
动作
伤心—绝望—坚定
他顿时感到眼前 一片漆黑,大喊: “阿曼达,我的儿 子!”跪在地上大哭 了一阵后,他猛然想 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 一句话:“不论发生 什么,我总会和你在 一起!”他坚定地站 起身,向那片废墟走 去。
动作和语言描写
好心人:“太晚了,没有希望了。”
父亲: “谁愿意帮助我?”
消防队长:“太危险了,随时可能发生大爆炸,
总有一个人将我们支撑, 总有一种爱让我们心痛,
这 个 人 就 是 父亲,
这种爱就是父
爱!
三、升华情感,合理想象
• 1、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此时此刻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 不仅感动了我们,更感动了周围的人,想象一下周围的人 们会说些什么。 • 3、小结。 • 同学们,这个故事是真实的,这对父子是了不起的,他们 共同创造了神话般的奇迹,这就是爱的力量。
8小时过去了 儿子( 又累又饿 ) 但心中只有一个念头:(父亲会来救我的 ) 12小时过去了 儿子( 嘴唇干裂 ) 但心中只有一个念头:(父亲会来救我的) 24小时过去了 儿子( 浑身乏力 ) 但心中只有一个念头:(父亲会来救我的 ) 36小时过去了 儿子( 饥寒交迫,极度虚弱) 但心中只有一个念头:(父亲会来救我的)
•
“不论发生什么, 我 总会跟你在一起!”
• (父亲曾经对儿子说的话:“ 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 一起!”)
1、想一想课文中出现了几次类似的话?为什 么多次出现呢? (课文中出现了3次。因为这是父亲对儿子的 承诺,是儿子在绝望中信心满怀的力量泉, 也是父亲不离不弃的原因。)
我们一起来朗读一下: 1、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 在一起!(坚定) 2、因为你说过,不论发生什么 ,你总会跟我在一起! (心奋) 3、不论发生了什么,我知道你 总会跟我在一起。 (对父亲的信赖) “在一起”是父亲的承诺,是儿子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17、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17、地震中的父与子(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抓住重点词句体会父与子的了不起。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目标: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父子情深,理解伟大的父爱能给人以巨大的勇气。
从而使学生更加爱父母,懂得感恩。
教学重点:理解这对父子为何了不起,抓住外貌、语言、动作描写体会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爱。
教学难点:理解“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给父子二人带来的巨大精神力量。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17课的生字新词,初步感知了课文内容,这节课我们接着来学习。
2、播放几幅洛杉矶地震的图片,让学生说说看了之后,地震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惊心动魄、令人恐怖、残酷、惨不忍睹、损失惨重......)二、学习新课,理解“了不起”1、我们刚刚看了地震图片知道地震中房倒屋塌,灾难过后的洛杉矶很多地反变成废墟。
面对大地震这样的灾难,人类如同蚂蚁般渺小,生命在转瞬间灰飞烟灭。
但是我们这篇课文的主人公父亲和儿子,却创造了一个生命的奇迹,那位父亲坚持不懈地用自己的双手挖了38小时,拯救了自己的儿子和他的同学在内的14个小孩的生命。
作者在课文最后说他们是一对什么样的父子啊?(了不起)现在请同学们听老师朗读或课文录音读一篇,仔细想想父亲和儿子的了不起体现在什么地方?三、品读感悟,深入情境。
1、你从哪儿感受到了他们的了不起?用笔把有关的语句画上。
学生汇报,估计学生会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1):“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他坚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废墟走去。
引导学生从读中体会父亲的坚定信念。
展示读,评读。
(2):在混乱中,一位年轻的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冲向他7岁的儿子的学校。
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从哪个字体会到的?重点抓住“冲”这个动作,体会父亲对儿子的担心的心情。
(3)、课件出示:十二小时,二十四小时,三十六小时……他不停地挖着,没人再来阻止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17地震中的父与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公开课17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体会父与子的了不起,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3、领悟课文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式。
[教学重难点]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悟父与子的了不起。
[教学方法]朗读法情景教学法等[教学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17课《地震中的父与子》,回忆一下,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2.这节课,我们将深入地学习课文内容。
二、速读课文,抓住重点。
1.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找出夸奖这对父与子的句子。
好,大家一起来读这句话。
(出示句子)2.为什么说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画出有关的句子,可以在你感受深刻的地方写上自己的体会。
(板书:了不起)三、品读词句,体会父亲的“了不起”1.体会父亲的“了不起”(1)谁来说说,哪些句子说明了父亲的了不起?(板:父)(2)请同学们自由读读第一句,看你读出了什么?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
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3)父亲在这不吃不喝,不休息的36小时中都做着什么?(在废墟里不断地挖)同学们,36小时啊,那是两个白天一个夜晚呀!父亲就这样弯着背,挖呀挖,你们看(多媒体出示句子+背景音乐)师:8小时过去了,生:父亲在废墟里拼命地挖。
师:12小时过去了,生:父亲在废墟里拼命地挖。
师:24小时过去了,生:父亲还在废墟里拼命地挖。
师:36小时过去了,生:父亲仍然在废墟里拼命地挖。
(5)从中你有什么感受?(挖的时间长,挖得很艰辛)作者为什么不直接写挖了36小时呢?你能通过读,让大家感受到父亲挖的时间长,挖得多么艰辛吗?(6)这句话是通过写父亲挖的时间长这种行为来反映父亲伟大的爱的。
我们再来品味下一句,请这两组同学来读。
(7)在这句话中,哪些词让你感到心灵的震撼?为什么?请同学们联系实际谈谈看。
(8)对呀!在这漫长的36小时里,父亲经历的艰难险阻又何止这些呢?让我们随着时间的推移,展开大胆的推测,回到地震的现场去。
(幻灯展示生答)8小时过去了,你看到了——16小时过去了,你看到了——24小时过去了,你又看到了——36小时过去了,你又看到了——(9)从同学们看到的这一个个镜头中,我们感受到了父亲的坚持和决不放弃。
(10)我们知道,上一句话是通过写父亲挖的时间长这种行为来反映父亲伟大的爱的,那么这一句是通过描写父亲的什么来表现父爱的了不起呢?(外貌描写)那就通过读,把这种情感表现出来吧!(11)指导朗读。
(评价语:)2.从处境的危险体会父亲的“了不起”父亲的了不起还体现在哪里?(出示相关段落)当学校成为一片废墟时,其他孩子的父母是什么反应?(哭喊过后便绝望的离开了)而这位父亲呢?(一直不停地挖掘)(1)请同学们仔细地看看,都有哪些人劝说父亲?(路过的人、消防队长、警察)说说他们分别是怎么劝的?(2)面对他们的劝阻,父亲的回应是这样的三句话。
(课件出示)请同学们再读读这三句话,你有什么发现?(3)师:父亲的回答就是简单而且有点重复的三句问话。
可是,父亲说这三句话时的心情一样吗?自己读一读,体会体会再说。
(4)师:同学们,从父亲这三句简简单单的问话中,我们读出了他的恳求,他的急切,他的崩溃,就让我们把体会送进这段话,咱们一块儿来读一读。
就请你们读父亲的三句问话。
师:(引读)当有些人走上前来劝说父亲,父亲是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恳求地问——师:(引读)当消防队长出现在父亲面前,父亲觉得自己的儿子有获救的希望了,于是他急切地问——师:(引读)警察走上前来,要父亲马上回家。
这个一心要救儿子的父亲简直要崩溃了,于是他问道——师:就是透过父亲这三句简单重复的问话,我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这是一位——(了不起的父亲)四、品读词句,体会儿子的“了不起”1.你又是从哪里看出了儿子阿曼达的了不起呢?“我告诉同学们不要害怕,说只要我爸爸活着就一定会来救我,也能救大家。
因为你说过,不论发生什么,你总会和我在一起!”(1)你能不能用自己的话结合当时的环境来说说儿子阿曼达了不起体现在哪里?(我认为在长达38个小时的漆黑废墟下,没有水,没有食物,只有恐惧和危险。
只有7岁的阿曼达在这种情况下,告诉同学不要怕,坚持生的希望。
)⑤透过这感人的情景,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阿曼达?(沉着勇敢)⑥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谁来读出阿曼达的沉着勇敢。
(3)引导学生体会阿曼达先人后己的品格。
(幻灯句子)沉着勇敢的阿曼达终于把父亲盼来了,但就当父亲声音颤抖地说“出来吧,阿曼达”阿曼达却回答说(生读)“不!爸爸。
先让我的同学出去吧!我知道你会跟我在一起,我不怕。
不论发生了什么,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
”②指名生说感受。
(当得到父亲的救援时,他首先想到的是“先让我的同学出去吧”同死神搏斗最终生还,这巨大的精神力量来自于对父亲的信赖来自伟大的父爱)(4)指导朗读。
(坚定)五、体会“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阿曼达虽然只有7岁,却能在生死关头表现得如此沉着勇敢,还能做到先人后己,这是因为什么?(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3)你们看一下,像这样类似的话在文中出现了几次?(3次)师引读:当父亲孤军奋战,伤痕累累,疲惫不堪时,是这句话让父亲充满了无穷的力量。
生: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师:当儿子饥渴难耐难以支撑的时候是这句话给了他希望。
生: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小结:这句话是父亲对儿子的承诺,是儿子在绝境中满怀信心的力量源泉,也是父亲坚持到底决不放弃的原因。
最终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共同创造了神话般的奇迹。
齐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
六、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背景音乐加诗歌朗诵?)今天,我们从课文中体会到了伟大无私的父爱,可是生活中不是每个人都能经历这种惊心动魄的事。
父母的爱啊,就是早起为我们热好的牛奶,就是上学路上一声声的叮咛,就是风雨中加在我们身上的棉衣…每一天我们都感受着父母那种无微不至、体贴入微的深深的爱,浓浓的情。
请你把这些生活动的小事选一件写下来当做今天的小练笔。
板书设计:17 地震中的父与子父动作了不起外貌子语言《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反思执教者:周晴《地震中的父与子》是人教版实验教材第九册第六单元的第一篇精读课文。
本组课文重点是让学生感受父母之爱的深沉与宽广。
通过认真阅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想一想作者是怎样通过外貌,语言和动作的描写父母之爱的。
本文是一篇震撼人心、情感性很强的文章。
但文章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有一定距离,生离死别的痛苦学生很少有体验。
文章值得推敲的句段很多,人物的心理变化较复杂。
为了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入情入境,情有所动,理有所悟,我力求抓住文眼,聚焦形象。
这篇文章中,坚定的父亲和勇敢的儿子给学生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我细细分析,决定抓住“一个中心线索,两个突破点”整体规划全文教学。
这个中心线索就是父与子始终信守的诺言、毫不动摇的信念:“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两个突破点就是“父亲的了不起”和“儿子的了不起”。
这是文章的精华所在!把这两个点拿出来,以点带面,在这两个点上把朗读、感受、体验、想象、情感的升华结合起来,反复诵读、反复叩问、反复感悟,使其发挥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功效。
在学校进行比赛时,对于这个教案,我觉得内容有点多,如果学生上课配合不好,很可能我设计的环节会耽误时间而导致课上不完,但是在学校我用的是我们班的学生,毕竟是教的时间长了,学生回答问题很积极,配合也很默契,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感觉很顺畅,包括中间的指导朗读环节,我觉得能让孩子充分地读从而理解课文内容,最后不仅把课文学完了,还欣赏了我精心为孩子们准备的朱自清的《背影》。
这节课有两个亮点:1 指导学生体会“了不起”的父亲形象时,配上合适的音乐充分地朗读,深入地体会。
2 给学生推荐课外阅读环节。
学生学过本课后能主动找到朱自清的散文来读,并且互相推荐,效果甚好。
之后因为要参加区里的语文教师素养大赛,所以要改教案(30分钟一节小课),我选择大胆删掉一些不必要的部分,重点引导学生走入这位“了不起”的父亲,体会作者是怎样塑造这位了不起的父亲形象的。
这次比赛有几点要求:1 不能提前见学生。
2 要用区里的学生上课。
这对我也是一个挑战,因为以前上课都是准备的很充分,不仅是备教案还有备学生,虽然我也曾经在新校教过一年但心里还是有些打鼓,如果学生上课不积极回答问题,如果不配合我,如果我提的问题他们不会回答等等问题,但我又一想,我是老师,不管是怎样的学生,我也应该想办法去引导他,平时看过也听过很多名师大家讲课,这样一想我反倒觉得轻松了不少,经过了这几年的历练也是积累了不少的教学经验的。
这节课只是讲授了一个教学片断,最后加入了很煽情的部分,有关汶川地震的图片,延伸让孩子写出自己理解的父母之爱。
课堂上虽然孩子们配合的不是很好,但我一点一点地引导,得到老师的好评,这节课课堂气氛不如我预想的那么好,但也正是对我的一种锻炼。
正如我才艺展示的内容一样,我应该感谢学校领导给了我这次机会,让我多想老教师学习,进一步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我也感谢同段组老师给我的帮助,通过这次活动,我收获很多,同时也发现自身有很多不足,应该继续努力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专业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