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初中语文文言文课外阅读集锦
初中语文文言文课外阅读集锦及答案
初中语文文言文课外阅读集锦(一)(一)文侯与虞人期猎文侯与虞人①期猎.是日,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②之.始强. 注释①掌管山泽苑囿打猎的官. ②罢:通“疲”.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4分)①天又雨,公将焉之译:②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译:2.请简要说说你从这则故事中得到的主要启示.(二)齐宣王使人吹竽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1.解释加点的词:①处士请为王吹竽:为②宣王说之:之2.翻译下边句子①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 译:②湣王立,好一一听之.译:3.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这个故事:(三)邹孟轲母(节选)邹孟轲母,号孟母.其舍近墓.孟子之少时,嬉游为墓间之事,踊跃筑埋.孟母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也.”乃去,舍市傍.其嬉游为贾人⑴炫卖⑵之事.孟母又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也.”复徙舍学宫之旁.其嬉游乃设俎豆⑶,揖让进退.孟母曰:“真可以居吾子矣.”遂居.及孟子长,学六艺,卒成大儒之名.君子谓孟母善以渐化⑷.注:(1)贾人,商人.(2)炫卖,叫卖.(3)俎豆,古代祭祀用的礼器.(4)渐化,逐渐濡染.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1)乃去,舍市傍(2)及孟子长2. 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复徙舍学宫之旁.译:3. 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则故事的主要内容,然后谈谈这个故事给你的启示.内容:启示:(四)郑人逃暑郑人有逃暑①于孤林②之下者,日流影移,而徙衽③以从阴.及至暮,反席于树下.及月流影移,复徙衽以从阴,而患露之濡④于身.其阴逾⑤去,而其身逾湿,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注释]①逃暑:避暑,乘凉.②孤林:独立的一棵树.③衽(rěn):卧席.④濡(rú):沾湿.⑤逾:同“愈”,更加.1.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1)徙衽以从阴 ( ) (2)其阴逾去 (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3.郑人的“拙”具体表现在 (用自己的语言表达):4.这则寓言告诉人们的道理是:(五)浦阳郑君仲辨浦阳郑君仲辨,左手之拇指有疹焉,隆起而粟.君疑之,以示人,人大笑,以为不足患.既三日,聚而如钱.忧之滋甚,又以示人,笑者如初.又三日,拇指大盈握①,近拇之指皆为之痛,肢体心膂②无不病者.惧而谋诸医,医视之,惊曰:“此疾之奇者,虽病在指,其实一身病也,不速治,且能伤身.然始发之时,终日可愈;三日,越旬可愈;今疾且成,已非三月不能瘳③.终日而愈,艾可治也;越旬而愈,药可治也;至于既成,甚将延乎肝膈④,否亦将为一臂之忧.非有以御其内,其势不止;非有以治其外,疾未易为之.”君从其言,日服汤剂,而傅⑤以善药,果至二月而后瘳,三月而神色始复.余因是思之:天下之事,常发于至微,而终为大患;始以为不足治,而终至于不可为.当其易也,惜旦夕之力,忽之而不顾;及其既成也,积岁月,疲思虑,而仅克之,如此指者多矣.(方孝儒指喻)注①握:四寸为一握.②膂:脊骨.③瘳:病愈.④肝膈:泛指人体内脏.⑤傅:涂.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两项是()A.惧而谋诸医(谋划)B.甚将延乎肝膈(蔓延)C.疾未易为之(变换)D.积岁月,疲思虑,而仅克之(消除)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A.日服汤剂,而傅以善药徐以杓酌油沥之B.不速治,且能伤身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C.虽病在指,其实一身病也虽人有百手,首有百指D.终日而愈,艾可治也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齐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忧之滋甚,又以示人(指代“拇指疾患”)B.余因是思之(指代“引发的道理”)C.惜旦夕之力,忽之而不顾(指代“各种疾病”)D.积岁月,疲思虑,而仅克之(指代“祸患”)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①君疑之,以示人,人大笑,以为不足患.②始以为不足治,而终至于不可为.5.本文写郑君医治拇指疾患一事是为了说明一个什么道理请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六)管仲、隰朋①从于桓公而伐孤竹管仲、隰朋①从于桓公而伐孤竹②,春往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乃掘之,遂得水.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难③师于老马、老蚁,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不亦过乎[注释]:①管仲、隰(xǐ )朋:都是春秋时期辅佐齐桓公的大臣.②孤竹:商、周时期的一个小国家.③不难:不惜,不耻.1.“乃掘之”中的“乃”与下文哪句中的“乃”字意思相同()A.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B.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C.当立者乃公子扶苏.D.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2.下列句子翻译错误的一项是()(2分)A.老马之智可用也:老马的智慧可以利用啊.B.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蚂蚁冬天住在山的北面,夏天住在山的南面.C.蚁壤一寸而仞有水.:蚁壤高达一寸,下面一仞的地方就有水.D.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难师于老马、老蚁.:凭管仲的圣明和隰朋的智慧,到他们有所不知的时候,不耻向老马、老蚁学习.(七)项籍者,下相人也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初起时,年二十四.其季父项梁.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项氏世世为楚将封于项故姓项氏.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学.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籍长八尺余,力有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1.用/给下面文字加划分节奏停顿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项氏世世为楚将封于项故姓项氏2.解释加点词语.略知其意()梁以此奇籍()3.翻译句子.毋妄言,族矣.4.选文表现了项羽怎样的性格特点5.项羽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悲剧英雄.南宋词人李清照曾作诗怀念他,请写出其中的名句或写出与之有关的一个成语(八)晏子谏杀烛邹景公好弋,使烛邹主鸟,而亡之.公怒,诏吏杀之.晏子曰:“烛邹有罪三,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公曰:“可.”于是召而数之公前,曰:“烛邹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罪一也;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是罪二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而轻士,是罪三也.”数烛邹罪已毕,请杀之.公曰:“勿杀,寡人闻命矣.”[注释]:①齐景公,姓姜,名杵臼,春秋时代齐国的国君.②烛邹,齐景公的臣仆.③弋〔 yi〕,将绳子系在箭上射.⒈请为加点字选择正确的注音.①景公好弋②诏吏杀之③使烛邹主鸟④寡人闻命矣⒉为加点字选择正确的义项①使烛邹主鸟()A 掌管 B主持 C主要的②而亡之()A 同“无”,没有 B丢失,逃掉 C灭亡③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A查点 B计算 C 列举⒊翻译下列句子.公曰:“勿杀,寡人闻命矣.”⒋本文的题目是“ 晏子谏杀烛邹”,其中“谏”是“劝告”的意思.文中晏子是怎样劝告景公勿杀烛邹的(九)鲁人身善织屦鲁人身善织屦①,妻善织缟②,而欲徙于越.•或谓之曰:“子必穷矣”鲁人曰:“何也”曰:“屦为履③之也,而越人跣④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以子之所长,游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选自韩非子·说林上)注释①屦:麻鞋.②缟:白绢,周人用缟做帽子.③履:鞋,这里用作动词,指穿鞋.④跣:赤脚.1.解释句中加点字的含义.(1)或谓之曰(2)以子之长2.翻译屦为履之也,而越人跣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3.这篇短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十)今者臣来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①方②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吾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 曰:“吾马良”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多”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注①大行:远行. ②方:正.1、翻译文中划线的“君之楚,将奚为北面”这个句子.(2分)2、“此数者愈善”句中“此数者”指的是:上文的大意可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这个成语是:3、上面短文说明了怎样的道理(3分)(十一)炳烛①夜读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②安敢戏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③乎”平公曰:“善哉”注释①炳烛:点烛. ②盲臣:师旷为盲人,故自称为盲臣. ③昧行:在黑暗中行走.孙权劝学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议论,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1.下面句子中的“于”和“晋平公问于师旷”的“于”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指通豫南,达于汉阴B.于厅事之东北角C.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D.游于是乎始2.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⑴恐已暮矣__________________⑵盲臣安敢戏君乎______________⑶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⑷及鲁肃过寻阳________________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⑴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译文:⑵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经:指儒家经典.博士:指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可不译.)译文:4.晋平公担心学不好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吕蒙不愿学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每处所填不超过5字)5.两文都是谈学习的,共涉及四个人,读完后你得到什么启发(十二)鲁国之法①鲁国之法:鲁人为臣妾于诸侯,有能赎之者,取金于府①.子贡②赎鲁人于诸侯而让其金.孔子曰:“赐③失之矣夫圣人之举事,可以移风易俗,而教导可施于百姓,非独适己之行也.今鲁国富者寡而贫者多,取其金则无损于行,不取其金,则不复赎人矣.”子路④拯溺者其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孔子喜曰鲁人必多拯溺者矣.(选自冯梦龙着智囊)注释]:①府:指国库.②子贡:孔子的学生.③赐:子贡的名.④子路:孔子的学生.1.文中写子贡做了什么事孔子对他的做法持什么态度孔子持这种态度的理由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回答.2.文中第②段没有标点符号,请用“|”线标示出需要加标点符号的位置.子路拯溺者其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孔子喜曰鲁人必多拯溺者矣.(十三)张姓者,偶行溪谷甲张姓者,偶行溪谷,闻崖上有声甚厉.寻途登觇,见巨蛇围如碗,摆扑丛树中,以尾击柳,柳枝崩折.反侧倾跌之状,似有物捉制之.然审视殊无所见.大疑.渐近临之,则一螳螂据顶上,以刺刀攫其首,攧不可去.久之,蛇竟死.视頞上革肉,巳破裂云.(蒲松龄螳螂捕蛇)乙尝见一蜘蛛布网壁间,离地约二三尺,一大蛇过其下,昂首欲吞蜘蛛,而势稍不及;久之,蛇将行矣,蜘蛛忽悬丝币下,蛇复昂首待之,蜘蛛仍还守其网,如是者三四次;蛇意稍倦,以首俯地,蜘蛛乘其不备,奋身飚下①,踞②蛇之首,抵死不动;蛇狂跳颠掷,以至于死,蜘蛛乃盬③其脑果腹而去.(选自薛福成物性相制)注释①飚下:带着一股风跳下.②踞:趴.③盬(ɡǔ):吃.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1)闻崖上有声甚厉(2)渐近临之(3)久之,蛇竟死(4)尝见一蜘蛛布网壁间(5)蜘蛛乃酯其脑果腹而去2.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不同意义.(1)之①反侧倾跌之状②蛇复昂首待之(2)以①以刺刀握其首②以首俯地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然审视殊无所见. 蜘蛛仍还守其网,如是者三四次.4.甲文中的螳螂和乙文中的蜘蛛是怎样杀死大蛇的请你分别用文中原话回答.5读了这两则短文后,你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十四)细柳营(十五)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芝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十六)1.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十七))(十八)A.将以下骑送迎齐使田忌将而往(十九)B.天子且至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二十)C.已而之细柳军之虚所卖之(二十一)D.其将固可袭而俘也汝心之固,固不可彻.(二十二)2.用“/”为下文的句子断句,断两处.(二十三)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二十四)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的画线句.(二十五)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二十六)(二十七)4.简述汉文帝称亚夫为“真将军”的原因.(二十八)答:(十五)石崇与王恺争豪石崇与王恺争豪,并穷绮丽,以饰舆服①.武帝,恺之甥也,每助恺.尝以一珊瑚树高二尺许赐恺,枝柯扶疏,世罕其比.恺以示崇,崇视讫,以铁如意②击之,应手而碎.恺既惋惜,以为疾已之宝,声色甚厉.崇曰:不足恨,今还卿③.乃命左右悉取珊瑚树,有三尺、四尺、条干④绝世、光彩溢目者六七枚;如恺许比⑤,甚众.恺惆然⑥自失.(选自刘义庆世说新语)注释①舆服:车辆、冠冕和服装.②铁如意:搔背痒的工具,一端做成灵芝形或云叶形,供观赏.③卿:此处为对对方的称谓.④条干:枝条树干.⑤如恺许比:同王恺那棵珊瑚树差不多相等的.⑥惘然:失意的样子. 1.用现代汉语解释加点的词语.(1) 并穷( ) 绮丽 (2) 尝以( )一珊瑚树(3)世罕其比()2.回答下列问题(1) 文章通过一略一详两件事来写石崇与王恺争豪,请各用三个字概括.答:①②(2) 从哪些描写可以看出王恺的珊瑚"世罕其比"作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3) 王恺在珊瑚被击碎后,为何声色甚厉(4) 联系后文,我们从石崇击碎珊瑚的举动中,可以看到他怎样的性格特点(5) 文章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状(十六)董行成怀州河内县董行成能策贼.有一人从河阳长店,盗行人驴一头并皮袋,天欲晓,至怀州.行成至街中,见之,叱曰:“个贼住,即下驴来”遂承伏.人问何以知之.行成曰:“此驴行急而汗,非长行也.见人则引缰远过,怯也.以此知之.”捉送县有顷驴主寻踪至皆如其言. (选自太平广记)1.根据故事情节,请你给董行成起一个恰当的绰号:2.请用自己的语言说出董行成这次“策贼”的依据.3.文中划线部分没有标点符号.请用“/”线标示出需要加标点符号的位置.提送县有顷驴主寻踪至皆如其言.(十七)九方皋相马秦穆公谓伯乐曰:"子之年长矣,子姓有可使求马者乎"伯乐对曰:"良马,可形容筋骨①"相也.天下之马者,若灭若没,若亡若失.若此者绝尘弭辙②.臣之子皆下才也,可告以良马,不可告以千里之马也.臣有所与共担缨薪菜③者,曰九方皋,此其于马,非臣之下也.请见之."穆公见之,使行求马.三日而反.报曰:"已得之矣,在沙丘."穆公曰:"何马也"对曰:"牝而黄④."使人往取之,⑤牡而骊.穆公不说,召伯乐而谓之曰:"败矣,子所使求马者,色物牝牡尚弗能知,又何马之能知也"伯乐喟然太息曰:"一至于此乎是乃其所以千万臣而无数者也.若皋之所观,天机也,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见其所见,不见其所不见;视其所视,而遗其所不视.若皋之相者,乃有贵乎马者也."马至,果天下之马也.列子·说符注释①形容筋骨:形,指形体;容,指状貌.形容筋骨是名词性并列短语作动词"相"的状语.②绝尘弭辙:形容天下之马(千里马)跑得既快,还不扬起尘土,不留下车轮的痕迹.弭,消除.③担缮薪菜:扛东西打柴草.绳索;担缮,指用绳索背负东西.菜,通"采",薪菜,即打柴草.④牝而黄:黄色母马.牝,雌性的鸟兽.⑤牡而骊,纯黑色的雄马.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A子之年长矣.子:年: B 伯乐对曰. 对:C 三日而反. 反:D 穆公不说. 说:E色物牝牡尚弗能知. 尚:弗:F 伯乐喟然太息.喟然:太息: G视其所视而遗其所不视.遗:H马至,果天下之马也.至:果:2.说明下列句子中的"之"的用法.A 臣之子皆下才也〔〕B 穆公见之〔〕C 已得之矣〔〕D 召伯乐而谓之曰〔〕E 又何马之能知也〔〕3.把下列各句译成现代汉语.A 臣有所与共担缨薪菜者,曰九方皋,此其于马,非臣之下也.请见之.B 败矣,子所使求马者,色物牝牡尚弗能知,又何马之能知也4.九方皋相马的特点是什么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十八)训俭示康司马光参政鲁公①为谏官,真宗遣使急召之,得于酒家.既入,问其所从来,以实对.上曰:"卿为清望官②,奈何饮于酒肆"对曰:"臣家贫,客至,无器皿、肴、果,故就酒家觞之③."上以无隐,益重之.张文节④为相,自奉养如为河阳掌书记时⑤.所亲或规之,曰:"公今受奉不少,而自奉若此,公虽自信清约,外人颇有公孙布被之讥⑥.公宜少从众."公叹曰:"吾今日之俸,虽举家锦衣玉食,何患不能顾人之常情,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吾今日之俸岂能常有身岂能常存一旦异于今日,家人习奢已久,不能顿俭,必致失所.岂若吾居位去位、身存身亡常如一日乎"呜呼大贤之深谋远虑,岂庸人所及哉注释①参政鲁公:参知政事(副宰相)鲁宗道.②清望官:清廉有名望的官职.③觞(sh6ng)之:备酒招待客人.觞,酒杯,这里用为动词,意为进酒劝饮.④张文节:张知白,宋真宗、仁宗时的宰相,谥文节.⑤自奉养如为河阳掌书记时:自定的生活标准像原来任河阳掌书记的时候.⑥公孙布被之讥:汉代的公孙弘为人阴险,把俸禄都用来养宾客,自己很俭省,用的被子是用布制的.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1)真宗遣使急召之.使:(2)既入,问其所从来,以实对.既:实:对:(3)故就酒家觞之.故:就:(4)上以无隐,益重之.上:以:益:(5)所亲或规之.所亲:或:(6)公宜少从众.宜:少:从:(7)举锦衣玉食,何患不能举:患:(8)不能顿俭,必致失所.顿:致:失所:(9)岂庸人所及哉及:2.找出下列各句加点的词用法与例句一致的,分别填入例句后的括号内.例1:公虽自信清约,外人颇有公孙布被之讥.()例2:虽举家锦衣玉食,何患不能 ( )A 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B 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C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D 游人虽未盛,然……亦时时有.E 虽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F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G风力虽尚劲,徒步则汗出浃背.3.这段话共15句,用"∣"表示大层次,用"‖"表示小层次,在下图中画出.(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4.这段话的论点是().A 家人不能顿俭,必致失所B 公宜少从众C由俭人奢易,由奢入俭难 D 大贤之深谋远虑,岂庸人所及哉5.这段话用了几个论据属什么类型的论据摘录文中关键词语概括论据(各不超过七个字).(十九)仲永之通悟[甲]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节选自伤仲永)[乙]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①而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不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②,犹当博学审③问,古人与稽④,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几⑥⑤可得十之五六.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虽有子羔、原宪⑥之贤,终无济于天下.子曰:“十室之邑⑦,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⑧之好学也.”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今人可不勉⑨乎(节选自顾炎武与友人书)注释①[孤陋]片面、浅陋.②[资]盘缠.③[审]详细.④[稽]探究、考察.⑤[庶几]差不多.⑥[子羔、原宪]孔子的弟子.⑦[邑]地方,⑧[丘]孔子.⑨[勉]勤勉,努力.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2分)①卒之为众人卒:②则其受于人者不至至:③不幸而在穷僻之域域:④终无济于天下济:2.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②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 3.甲文谈“成才”,乙文谈“做学问”,二者强调的重点各有不同.请根据你的理解,谈谈具体有什么不同.4.甲乙两文都具有较强的议论性,试分别概括两文所论述的主要内容.甲文:乙文:(二十)公孙仪相鲁而嗜鱼公孙仪①相鲁而嗜鱼,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公仪子不受.其弟子谏曰:“夫子嗜鱼而不受者,何也”对曰:“夫唯嗜鱼,故不受也.夫即②受鱼,必有下人③之色;有下人之色,将枉于法;枉于法,则免于相,虽嗜鱼,彼必不能常给我鱼,我又不能自给鱼;即无受鱼而不免于相,虽嗜鱼,我能长自给鱼.”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 (韩非子·外储说右下)注释①公孙仪:史记循吏列传作公仪休,春秋时鲁穆公的相.②即:假如.③下人:迁就他人.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A 枉于法,则免于相免:避免.B 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尽:都.C 其弟子谏曰…… 谏:下对上规劝.D 夫唯嗜鱼,故不受也. 唯:正因为.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3.公孙仪为什么将“受鱼”与“枉法”联系在一起这表现了公孙仪什么样的思想性格(二一)李将军[甲]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也.广家世世受射.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避之数岁,不敢人右北平.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因复更射之,终不能复人矣.广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其射,见敌急,非在数十步之内,度不中不发,发即应弦而倒.[乙](广)望匈奴有数千骑,见广,以为诱骑,皆惊,上山陈.广之百骑皆大恐,欲驰还走.广曰:“吾去大军数十里,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追杀我立尽.今我留,匈奴必以我为大军诱之,必不敢击我.”广令诸骑曰:“前”前,未到匈奴陈二:里所,止.令曰:“皆下马解鞍”其骑曰:“虏多且近,即①有急,奈何”广曰:“彼虏以我为走,今皆解鞍以示不走,用坚其意②.”于是胡骑遂不敢击.注释①即:如果.②用坚其意:以让他们相信自己的猜想,指让胡人相信李广是来诱敌的.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具体含义.(1)广家世世受射( ) (2)因复更射之( )(3)吾去大军数十里( ) (4)广之百骑皆大恐,欲驰还走()2.结合所学过的课文李广中的语句“广为圜陈外向,胡急击之,矢下如雨”,揣摩乙文画线句中“陈”的意思并加以解释.。
2012年中考课外文言文分类精编
2012年中考课外文言文分类精编选编魏金兰审定梦之蓝【求知好学篇】吕蒙为学吕蒙入吴,王劝其学乃博览群籍,以《易》为宗常在孙策坐酣醉,忽于眠中,诵《易》一部,俄而起惊众人皆问之蒙云:“向梦见伏羲、文王、周公,与我言论世祚(zuî)①兴亡之事,日月广明之道,莫不穷精极妙;未该玄②言,政③空诵其文耳”众坐皆知蒙呓诵文也(选自《太平广记》)【注释】①世祚(zuî):指国运②玄:深奥③政:只,仅仅【2012年浙江省宁波市】1.根据《古汉语字典》提供的部分义项,为下列加点的词选择恰当的解释(1)向梦见伏羲、文王、周公( )A.刚才B.假如C.接近D.向着(2)日月广明之道( )A.道路B.道理C.引导D.方法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顶是( )A.乃博览群籍凡三往,乃见B.以《易》为宗虽不能察,必以情C.忽于眠中皆朝于齐D.与我言论世祚兴亡之事实是欲界之仙都3.下列选项中对画线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众人坐着都知道吕蒙说梦话在背诵《易经》B.众人坐着榔知道吕蒙说胡话在朗读《易经》C.在座的人都知道吕蒙说梦话在背诵《易经》D.在座的人都知道吕蒙说胡话在朗读《易经》4.文中吕蒙的好学体现在哪些地方?用自己的话回答《吕蒙为学》1.(1)A (2)B2.D3.C4.①博览群书;②梦中诵书(意思符合即可)《吕蒙为学》译文:吕蒙来到吴国,孙权劝他好好研究学问他博览群书,并以易经为主,常在孙权身边谈经论道,有时还喝得酩酊大醉一日,他在睡梦中忽然背诵易经一部一会惊醒,大家都问他怎么回事儿吕蒙说:”我在梦中见到了伏羲、文王和周公他们跟我谈论国家兴亡之事,天地宇宙之理,观点都十分精辟绝妙他们可不是空发议论,仅仅背诵原文而已呵”语惊四座,众人都知道吕蒙说梦话诵易经这件事了学贵有恒勤勉之道无他,在有恒而已良马虽善走,而力疲气竭,中道即止驽马徐行弗间,或反先至焉是故举一事,学一术,苟进取不已,必有成功之一日,在善用其精力耳今人或有志于学,一旦发愤,不分昼夜,数十日后,怠心渐生,终以废学孔子曰:“欲速则不达”孟子曰:”其进锐者其退速”此之谓也有种树者,树茂而果繁,他人莫及也或问其术,则曰:“吾无他巧,但识物性,辨土宜,培壅①有道,灌溉以时耳凡人于初植者,恒朝夕审视,吾听其自然,若不以为意植之既久,人已厌忘,吾则加勤焉”宋有悯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②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往视之,苗则槁矣观此二者,则知修业之道矣立志苟坚,执事苟专,必不在一日增进,自矜功效也百里为期,捷行九十里而止,不可谓已至事求有济,功贵其成,修业者其念之哉【注释】①壅(yōng):用土壤或肥料培在植物根部②芒芒:疲倦【2012年浙江省杭州市】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驽马徐行弗间(缓慢)B.他人莫及也(比得上)C.其子趋往视之(催促)D.自矜功效也(夸耀)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A.而力疲气竭思而不学则殆B.灌溉以时耳策之不以其道C.凡人于初植者胡不见我于王D.苗则槁矣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1)植之既久,人已厌忘,吾则加勤焉(2)捷行九十里而止,不可谓已至4.作者为什么说“观此二者,则知修业之道矣”?《学贵有恒》1.C【解析】趋:快步走2.AB【解析】A而:连词,表示转折,却B以:介词,按照C于:介词,在/介词,向D则:早就、已经/就是3.(1)种植时间长了以后,别人已经厌倦,淡忘,而我却更加勤快了(2)急速行走九十里就停止,不能说已经到达4.种树者通过辨土、培壅、灌溉等长期的管理,最终树茂果繁;宋人希望幼苗加速长大而拔苗,最终禾苗枯萎作者通用这两个事例正反认证了学习不在于一时的勤勉,关键是要有永恒的毅力之观点附译文:勤勉没有别的方法,在于有恒心(持之不懈)而已好马虽然善于奔走,却气力疲乏衰竭,中途就会止步劣马缓慢行走、不间断,反而先到因此要办一件事,学习一种技艺,真能精进不停,必然有成功的一天,(关键)在于善于运用精力罢了现在有的人有志向学习,已然发奋学习,不分白天黑夜,几十天后,懈怠的心情渐渐生起,最后荒废了学业孔子说“过于性急反而不能达到目的”孟子说“前进太猛的人后退也会快”,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有个种树的人,树的枝叶茂密、果实繁盛,别人赶不上他有人问他种树的经验,便说:“我没有什么巧妙的方法,只是识别物性,辨别适合的土壤,培土施肥有规律,灌溉浇水按照适合的时间罢了一般的人在刚种下树苗时,总是早晚仔细察看,我听其自然,好像不在意种植果树已经很长时间,他人早已厌倦、淡忘,我却更加勤快了”宋国有个担心禾苗长得慢、就一颗颗拔起一点的人,疲倦地回到家,对他的家人说:“今天累坏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他儿子急忙跑到田里看,禾苗却枯死了考察这两件事,就知道学习知识、钻研学问的道理了树立志向如果坚定,对待事物如果专一,必然不在于只有一天的增益和进步、自己夸耀功劳和成效以百里路为目的地,急速行走九十里就停止,不能说已经到达事业谋求有所补益,功夫重在有所成效,做学问的人要深思啊与诸弟书清·曾国藩诸位贤弟足下:诸弟在家读书,不审①每日如何用功余自十月初一立志自新以来,虽懒惰如故,而每日楷书写日记,每日读史十页,每日记茶余偶谈二则,此三事者,未尝一日间断十月二十一日立誓永戒吃水烟,洎②今已两月不吃烟,已习惯成自然矣予自立课程甚多,惟记茶余偶谈,读史十页,写日记楷本,此三事者,誓终身不间断也诸弟每日自立课程,必须有日日不断之功,虽行船走路,俱须带在身边予除此三事外,他课程不必能有成,而此三事者,将终身行之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敢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诸弟此时惟有识不可以骤几③,至于有志有恒,则诸弟勉之而已予身体甚弱,不能苦思,苦思则头晕,不耐久坐,久坐则倦乏时时属望,惟诸弟而已兄国藩手草道光二十二年十二月二十【注释】①审:清楚,明白②洎(jì):至,到③骤几:很快成功【2012年浙江省台州市】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余自十月初一立志自新以来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B.未尝一日间断尝贻余核舟一C.虽行船走路虽我之死,有子存焉D.不敢以一得自足得之心而寓之酒也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时时属望,惟诸弟而已3.从“立誓永戒吃水烟,洎今已两月不吃烟”和“诸弟每日自立课程,必须有日日不断之功”可以看出曾国藩是一个怎样的人?《与诸弟书》1.D2.(我)时刻所期望的,只有几位弟弟罢了(意对即可)3.(1)有毅力(坚持不懈)(2)对诸弟要求严格(爱诸弟)附译文:弟弟们在家读书,不知道每天是如何用功的?我自十月初一日立志自新以来,虽然懒惰仍如往日,而每天用楷书写日记,读史书十页,在记茶余偶读一则,这三件事,没有间断过一回十月二十一日,发誓永远戒掉吃水烟,至今已经两个月不吃,习惯成自然了,我自己设的课程很多,只是记茶余偶谈,读史十页,写日记楷本,这三件事,发誓终身不同断弟弟们每天自己设立课程,必须天天不间断,就是行船走路,也要带在身边我除这三件事以外,其他课程不一定求其有成,而这三件,将终身实行因为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气;第二要有见识;第三要人恒心有志气就决不甘居下游;有见识就明白学无止境,不敢以一得自满自足,如河伯观海、井蛙窥天,都是无知;有恒心就决没有不成功的事这三个方面,缺一不可弟弟们现在只有见识不是马上可以广搏的至于有志有恒,弟弟勉励吧!我身体很弱,不能苦想,苦想便头昏;不能久坐,久坐便倦乏时刻所盼望的,只有几位弟弟罢了兄国藩手草(道光二十二年十二月二十日) 【传统美德篇】祁奚请老晋大夫祁奚①老,晋君②问曰:“孰可使嗣?”祁奚对曰:“解狐③可”君曰:“非子之仇邪?”对曰:“君问可,非问仇也”晋遂举解狐后又问:“孰可以为国尉④?”祁奚对曰:“午⑤可也”君曰:”非子之子耶?”对曰:“君问可,非问子也”【注释】①祁奚:晋国的大夫,曾任中军尉②晋君:指晋悼公③解狐:晋国大夫④国尉:春秋时,各国均在将军之下设国尉⑤午:祁午,祁奚之子【2012年广东省梅州市】1.下列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孰可使嗣(子嗣,后代)B.晋遂举解狐(推举)C.非子之子(你)D.孰可以为国尉(谁)2.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本文所表现的祁奚的品质( )A.任人唯贤B.大公无私C.坦率正直D.谦虚谨慎《祁奚请老》1.A【解析】嗣:继承2.D【解析】文中通过人物对话描写,表现祁奚坦率正直大公无私地为国举荐人才《祁奚请老》译文:祁奚请求告老退休,晋悼公问他:“谁可以接替你的职务?”祁奚回答“解狐可以”晋悼公问:“他不是你的仇人吗?” 回答说:“大王问的是谁可以接任,而不是问谁是仇人”晋悼公就立解狐为中军尉后来晋悼公又问他:“谁可以当国尉?”祁奚回答说:“祁午可以”晋悼公问祁奚:“他不是你的儿子吗?”祁奚回答说:“大王问的是谁可以担任,而不是问谁是我的儿子”朱晖守信初,晖①同县张堪素有名称②,尝于太学③见晖,甚重之,接以友道,乃把晖臂曰:“欲以妻子托朱生”晖以堪先达④,举手未敢对,自后不复相见堪卒,晖闻其妻子贫困,乃自往候视,厚赈赡⑤之晖少子怪而问曰:“大人不与堪为友,平生未曾相闻,子孙窃怪之”晖曰:“堪尝有知己之言,吾以信于心也”(节选自《后汉书》) 【注释】①晖:朱晖,与张堪同为东汉人②名称:名声,名望③大学:汉朝设在京城的最高学府④先达:指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⑤赈赡:救济,周济【2012年浙江省温州市】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1)晖同县张堪素有名称( ) (2)乃把晖臂曰( )(3)举手未敢对( ) (4)子孙窃怪之(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欲以妻子托来生A.属予作文以记之B.晖以堪先达C.以残年余力D.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晖闻妻子贫困,乃自往候视,厚赈赡之4.结合文中朱晖的言行说说他是个怎样的人《朱晖守信》1.(1)一向,平素(2)握,持(3)答复,回答(4)感到奇怪【解析】要考查学生对常用文言词语的掌握情况是由课内延伸到课外,题目设置不选择题理解难度不大,考查的四个词在课本中都有注解2. D【解析】考查学生理解常用文言虚词意义的能力考查的一个词(“以”),D.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以”作副词,解释为“把”,与例句解释相同3.朱晖听说他的妻子儿女生活贫困,于是亲自去问候看望,并救济他们很多东西【解析】本句采分点:对“闻”、“妻子”、“乃”“赈赡”的解释到位,即可4.朱晖是个重信义(情义)的人,虽然口头没有答应张堪的嘱托,却铭记在心,在张堪死后,还是帮助他的家人附译文:早前,与(朱)晖同县的张堪一直很有名气,曾经在太学见过(朱)晖,很看重他,把他当朋友对待,握着(朱)晖的胳膊说,“准备把妻子托付给朱先生”(朱)晖因为(张)堪已经是名人,所以只是拱手没有敢应承,之后(二人)再也没有见个面(张)堪死后,(朱)晖听说他的妻子生活贫困,于是亲自前往探视,送去丰厚的钱款扶持(朱)晖的小儿子颉很不理解,问到:“父亲您不和(张)堪为友,平生也没什么往来,我们实在觉得奇怪啊”(朱)晖说,“(张)堪曾经对我说过知己的话,我铭记在心”【描物状物篇】古镜(宋)沈括【甲】古人铸鉴①,鉴大则平,鉴小则凸凡鉴凹则照人而大,凸则照人面小小鉴不能全视人面,故令微凸,收人面令小,则鉴虽小而能全纳人面此工之巧智,后人不能造【乙】世有透光鉴,鉴背有铭文,凡二十字,字极古,莫能读以鉴承日光,则背文及二十字皆透在屋壁上,了了分明人有原②其理,以谓铸时薄处先冷,唯背文上差③厚,后冷而铜缩多;文虽在背,而鉴面隐然有迹,所以于光中现予观之,理诚如是然予家有三鉴,又见他家所藏,皆是一样,文画铭字无纤异者,形制甚古,唯此鉴光透其他鉴虽至薄者莫能透意古人别自有术(选自《梦溪笔谈》,有删节) 【注释】①鉴:镜子②原:推究③差:略微【2012年江苏省南京市】1.下列给【乙】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所加标点正确的一项是( )A.唯此鉴光透,其他鉴虽至薄者,莫能透B.唯此鉴,光透其他鉴,虽至薄者莫能透C.唯此,鉴光透其他鉴虽至薄者,莫能透D.唯此鉴光透其他,鉴虽至薄者莫能透2.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收人面令小令初下,群臣进谏(《邹忌讽秦王纳谏》)B.予观之同予者何人(《爱莲说》)C.又见他家所藏才美不外见(《马说》)D.文画铭字无纤异者渔人甚异之(《桃花源记》)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文虽在背,而鉴面隐然有迹,所以于光中现4.根据文段内容,完成下面题目(1)古人制镜,使镜面略凸,能收到“”的效果(用文中原句填空);制造的透光镜,能在日光下透射出背面的花纹和文字由此可见古代铸镜技艺很 (用一个词语概括)(2)有人推究透光镜能透光的原因,作者原先赞同,后来产生了怀疑他怀疑的依据是什么?《古镜》1.A2.B3.花纹(文字)虽在背面,但镜面上有隐隐约约的痕迹,所以在日光下就显现出来了4.(1)鉴虽小而能全纳人面精湛(高超)(2)别的形制相同的镜子都不能透光,只有这面透光《古镜》译文:【甲】古人制造镜子的时候,大镜子铸成平的,小镜子铸成凸的镜面凹的照出人脸的像要大些,镜面凸的照出人脸的像要小些用小镜看不到人脸的全像,所以作得稍为凸些,以使脸像变小,这样的镜子虽小仍可获得人脸全像造镜时要量镜子的大小,以决定增减镜子凸起的程度,使脸像和镜子大小相称古人做工巧妙,后人造不出来了【乙】世上有透光镜,镜背面有铭文,共二十字,字体极其深奥,没人能读懂用这个镜子承受日光,背面的花纹和二十个字就会透射在房壁上,清清楚楚有人推究它的原理,认为是由于铸造时薄处先冷,唯独有花纹和字的地方比较厚,冷得慢,以致铜收缩得多铭文和花纹虽然在背面,但是镜面上隐隐约约有痕迹,所以在光中显现出来我观察了这面镜子,认为道理确实如此可是我家有三面镜子,又见到了别人家所收藏的镜子,都是一个式样,图案铭文没有丝毫差异,形制很古老只有这种镜子可以透光,其他的镜子虽然也有很薄的,却都不能透光想来古人自有特殊的制作方法养竹记竹似贤,何哉?竹本①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②不拔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③者竹心空,空似体道④;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受⑤者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⑥名行⑦、夷险一致者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树之,为庭实焉【注释】①本:根②建:树立③倚:偏颇④体道:包含仁德⑤虚受:虚心接受⑥砥砺:磨炼⑦名行:名节操行【2012年天津市】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1)竹本固( )&, nbsp; (2)夫如是( )2.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故君子人多树之,为庭实焉译文:3.文中“竹似贤”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养竹记》1.(1)稳固(2)像这样2.因此君子太多种植竹子,作为庭院中的观赏物3.竹“本固”“性直”“心空”“节贞”,如同君子的美德附翻译:竹子像贤人,这是为什么呢?竹子的根稳固,稳固是为了确立竹子的本性,君子看见它的根,就想到要培植好坚定不移的品格(想到意志坚定不移的人)竹子的秉性直,直是为了站住身体,君子看见它这种秉性,就想到要正直无私,不趋炎附势(想到正直、不偏不倚的人)竹子的心空,空是为了体现道,君子看见它的心,就想到要虚心接受一切有用的东西(想到虚心求道者)竹子的节坚定,坚定是为了立志,君子看见它的节,就想到要磨炼自己的品行,不管一帆风顺还是遇到危险时,都始终如一(想到砥砺名节、无论穷通祸福,始终如一的人)正因为如此,君子都喜欢种竹,把它作为庭院中存在价值的东西冰雪文序张岱①鱼肉之物,见风日则易腐,入冰雪则不败,则冰雪之能寿物也今年冰雪多,来年谷麦必茂,则冰雪之能生物也盖人生无不藉此冰雪之气以生,而冰雪之气必待冰雪而有,则四时有几冰雪哉?②若①吾所谓冰雪则异是凡人遇旦昼则风日,而夜气则冰雪也;遇烦躁则风日,而清净则冰雪也;遇市朝则风日,而山林则冰雪也冰雪之在人如鱼之于水龙之于石日夜沐浴其中特②鱼与龙不之觉耳③故知世间山川、云物、水火、草木、色声、香味,莫不有冰雪之气其所以恣③人挹④取受用之不尽者,莫深于诗文盖诗文只此数字,出高人之手,遂现空灵;一落凡夫俗子,便成臭腐此期间真有差之毫厘,失之千里特恨遇之者不能解,解之者不能说即使其能解能说矣,与彼不知者说,彼仍不解,说亦奚⑤为?故曰:诗文一道,作之者固难,识之者尤不易也【注释】①若:像②特:只不过③恣:放纵,任凭④挹(yì):舀⑤奚(xī):什么【2012年湖北省宜昌市】1.请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藉( ) 异( ) 遂( ) 固( )2.请用“/”为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冰雪之在人如鱼之于水龙之于石日夜沐浴其中特鱼与龙不之觉耳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文言语句特恨遇之者不能解,解之者不能说译文:4.请用第①自然段的两个关键词回答,“冰雪之气”对世间万物有哪两大好处?5.请在下面语句的空格处分别填充一个恰当的字本篇序文虽然短小精悍,但作者由远及近,层层铺垫,先由( )的“冰雪之气”,过渡到( )的“冰雪之气”,最后才落脚到( )的“冰雪之气”,使文章显得条理清晰,结构严谨6.所谓“冰雪之气”,亦即冰雪之特点请你根据本文内容提示,并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用至少4个双音节词,概括一下“冰雪”的特点7.张岱文风任情适性,文笔流丽清新,为人慷慨亮节,性格孤高傲物请问,文中哪句话最能反映他曲高和寡、知音难觅的心情?8.请你根据提示,默写出张岱《湖心亭看雪》中的相关语句雾凇沆砀,,《冰雪文序》1.藉:借,凭借异:不同遂:于是,就固:本来2.冰雪之在人/如鱼之于水/龙之于石/日夜沐浴其中/特鱼与龙不之觉耳3.只不过遗憾的是遇到不能理解,理解的不能评说(“特”“恨”“解”“说”四个关键词)4.一是“寿物”(即能使事物的寿命得以保持和延长);二是“生物”(即能使事物本身得到生长和发育)5.由(物)到(人)最后到(文)6. “冰雪”有空灵、纯净、清冽、透明、湿润、低温、保鲜等特点7.诗文一道,作之者固难,识之者尤不易也或:特恨遇之者不能解,解之者不能说(作者通过这句话所流露出的事一种众人皆醉我独醒的自傲和天下无人能识君的无奈之情知人论文,不能不察)8.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2012·吉林)阅读下文,回答问题长堤——水乡陆途沈括苏州至昆山县凡六十里,皆浅水无陆途①,民颇病涉②久欲为长堤但苏州皆泽国③,无处求土嘉佑中,人有献计,就水中以籧篨④、刍槁为墙,栽两行,相去三尺去墙六丈,又为一墙,亦如此,漉⑤水中淤泥实⑥籧篨中,候干,即以水车汱⑦去两墙之间旧水,墙间六丈皆土留其半以为堤脚,掘其半为渠,取土以为堤每三四里则为一桥,以通南北之水不日堤成,至今为利【注释】①陆途:地上的道路②病涉:苦于涉水行走③泽国:低洼积水之地④籧篨(qúchú):芦苇⑤漉(lù):淘干⑥实:填塞⑦汱(tài):排水【2012年吉林省】2.请用原文语句回答,人们“欲为长堤”遇到的困难是什么?3.选文记载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由此反映出古代劳动人民什么特点?《长堤——水乡陆途》1.这样2.苏州皆泽国,无处求土3.修筑长提有智慧附译文:苏州到昆山县共六十里,都是浅水而没有陆路,百姓都苦于往来涉水,很久就想要筑长堤但苏州到处都是水乡,没有地方取土嘉佑年间,有人建议,在水中用粗竹席和干草做成墙,排立两行,相距三尺在离墙六丈的地方,又用同样的方法再做一道墙捞起水中淤泥填实到竹席墙中间,等淤泥干了,就用水车汲去两道墙中间的积水,墙中间六丈宽的地方都是泥土了保留它的一半作为堤基,把它的另一半挖成河渠,挖出的土用来筑堤每三、四里筑一座桥,以打通南北的水上通道不久长堤完成,到现在还造福着当地的人们【参考资讯】《苏昆长堤》2010年江苏省泰州市中考语文试题结合图示阅读沈括的《梦溪笔谈&8226;泽国长堤》,按要求完成11—15题苏昆长堤苏州至昆山县凡六十里,皆浅水,无陆途,民颇病涉①久欲为长堤,但苏州皆泽国,无处求土嘉祐中,人有献计,就水中以籧篨②刍藳③为墙,栽两行,相去三尺去墙六丈又为一墙,亦如此漉④水中淤泥实籧篨中,候干,则以水车汱⑤去两墙之间旧水,墙间六丈皆土留其半以为堤脚,掘其半为渠,取土以为堤每三四里则为一桥,以通南北之水不日堤成,至今为利【注释】①病涉:苦于往来涉水②籧篨(qúchú):古代指用竹或苇编的粗席③刍藳(gǎo):草把④漉:捞取⑤汱(quǎn):本意是河水降落,这里引申为排水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1)苏州至昆山县凡六十里( ) (2)久欲为长堤 ( )(3)漉水中淤泥实籧篨中 ( ) (4)每三四里则为一桥 ( )12.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以水车汱去两墙之间旧水13.翻译下列句子(1)去墙六丈又为一墙,亦如此译文:(2)留其半以为堤脚,掘其半为渠,取土以为堤译文:14.读完上面的选文后,请你说出古人造堤方法的巧妙之处15.依据古人造堤给你的启示,结合日常语文实践活动中的收获,完成下列试题为帮助玉树灾区的同学们渡过难关,学校团委准备开展“我为玉树献爱心”活动活动中有以下几项任务要请你帮助完成:【活动一】活动主要有4个环节:①师生为灾区学生现场寄语(约30分钟) ②布置募捐会场(约1小时) ③撰写募捐活动总结报道(约30分钟) ④师生捐款捐物(约1小时)请你安排好活动程序,在下图空格中填入环节序号【活动二】李刚同学不明白你这样安排的原因,请你结合具体环节向他做解说【活动三】生活在玉树地区的藏、回、羌等各族儿女,是我们的手足同胞面对他们经受的灾难与苦痛,我们除了提供物质上的支援外,还应该给予精神上的支持下面是赠给他们的一副对联,请补写出下联上联:地震无情,兄弟姐妹遭劫难下联:,【活动四】下面是某同学给校报撰写的一则消息,编辑在审稿中发现了两处语病(已用横线标出),请你把改正后的语句抄写下来我校成功开展“我为玉树献爱心”活动4月19日上午,我校师生集中在阶梯教室,①为玉树地震灾区的同学们举行了爱心活动捐助全体师生踊跃捐款捐物,共筹得善款计人民币167。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精选(60篇答案)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60篇(答案)(一)敏慧1、黄琬巧对黄琬幼而慧。
祖父琼,为魏郡太守。
建和元年正月日食。
京师不见而琼以状闻。
太后诏问所食多少。
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
琬年七岁,在旁,曰:“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琼大惊,即以其言应诏,而深奇爱之。
【注释】①建和:汉桓帝年号。
建和元年为公元147年。
②京师不见:京城里看不到那次日食的情况。
【文化常识】“太后”及其他。
自从秦朝起,天子称“皇帝”,皇帝的妻子称“皇后”。
“太后”(或皇太后)指皇帝的母亲(周朝诸侯王的母亲也称“太后”),皇帝的父亲称“太上皇”。
皇帝的祖母称“太皇太后”,皇帝的祖父叫“太上太皇”。
“太”有至高至大的意思,因此皇帝的医生叫“太医”,皇帝的老师叫“太师”,皇帝的祖庙叫“太庙”。
【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诏②奇2、翻译:①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②即以其言应诏3、选择:“琼以状闻”有以下理解,哪一项是不正确的?①黄琼因此听说了这情况;②黄琼把这情况报告皇上;③黄琼把这情况让皇上听到。
4、理解:黄琬说的日食后的样子到底是怎样的?2、神童庄有恭粤中庄有恭,幼有神童之誉。
家邻镇粤将军署,时为放风筝之戏,适落于将军署之内宅,庄直入索取。
诸役以其神格非凡,遽诘之曰:“童子何来?”庄以实对。
将军曰:“汝曾读书否?曾属对否?”庄曰:“对,小事耳,何难之有!”将军曰:“能对几字?”庄曰:“一字能字,一百字亦能之。
”将军以其方之大而夸也,因指厅事所张画幅而命之对曰“旧画一堂,龙不吟,虎不啸,花不闻香鸟不叫,见此小子可笑可笑。
”庄曰:“即此间一局棋,便可对矣。
”应声云:“残棋半局,车无轮,马无鞍,炮无烟火卒无粮,喝声将军提防提防。
”【注释】①粤中:今广东番禺市。
②庄有恭:清朝人,官至刑部尚书。
③神格:神条与气质。
④曾属对否:曾经学过对对子吗?⑤厅事:指大堂。
⑥火卒:军中伙夫。
【文化常识】象棋。
围棋与象棋是中国的两大棋类活动。
多数专家认为,先有围棋后有象棋。
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大全
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大全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大全文言文阅读题从取材看以课内篇目为主,近年有向课外发展的趋势。
选取的课外材料主要是比较浅显的趣味性记叙文,还有部分哲理性短文。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欢迎参考~ 《狼》原文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浪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狼》翻译:一个屠夫傍晚回家,担子里面的肉已经卖完,只有剩下的骨头。
路上遇见两只狼,紧跟着走了很远。
屠夫害怕了,把骨头扔给狼。
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下了。
另一只狼仍然跟着他。
屠夫又把骨头扔给狼,后面得到骨头的狼停下了,可是前面得到骨头的狼又赶到了。
骨头已经扔完了。
但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夫。
屠夫非常困窘急迫,恐怕前后一起受到狼的攻击。
屠夫看见田野里有一个打麦场,打麦场的主人把柴草堆积在打麦场里,覆盖成小山(似的)。
屠夫于是跑过去靠在柴草堆的下面,放下担子拿起屠刀。
两只狼不敢上前,瞪着眼睛朝着屠夫。
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屠夫的前面。
时间长了,那只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
屠夫突然跳起,用刀砍狼的脑袋,又连砍几刀把狼杀死。
屠夫刚想要走,转身看见柴草堆的后面,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打算要钻洞进去,来攻击屠夫的后面。
身子已经钻进去了一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
屠夫从狼的后面砍断了狼的.大腿,也把狼杀死了。
屠夫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这种方式来诱惑敌方。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精选60篇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精选60篇(一)敏慧1、黄琬巧对黄琬幼而慧。
祖父琼,为魏郡太守。
建和元年正月日食。
京师不见而琼以状闻。
太后诏问所食多少。
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
琬年七岁,在旁,曰:“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琼大惊,即以其言应诏,而深奇爱之。
【注释】①建和:汉桓帝年号。
建和元年为公元147年。
②京师不见:京城里看不到那次日食的情况。
【文化常识】“太后”及其他。
自从秦朝起,天子称“皇帝”,皇帝的妻子称“皇后”。
“太后”(或皇太后)指皇帝的母亲(周朝诸侯王的母亲也称“太后”),皇帝的父亲称“太上皇”。
皇帝的祖母称“太皇太后”,皇帝的祖父叫“太上太皇”。
“太”有至高至大的意思,因此皇帝的医生叫“太医”,皇帝的老师叫“太师”,皇帝的祖庙叫“太庙”。
【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诏②奇2、翻译:①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②即以其言应诏3、选择:“琼以状闻”有以下理解,哪一项是不正确的?①黄琼因此听说了这情况;②黄琼把这情况报告皇上;③黄琼把这情况让皇上听到。
4、理解:黄琬说的日食后的样子到底是怎样的?2、神童庄有恭粤中庄有恭,幼有神童之誉。
家邻镇粤将军署,时为放风筝之戏,适落于将军署之内宅,庄直入索取。
诸役以其神格非凡,遽诘之曰:“童子何来?”庄以实对。
将军曰:“汝曾读书否?曾属对否?”庄曰:“对,小事耳,何难之有!”将军曰:“能对几字?”庄曰:“一字能字,一百字亦能之。
”将军以其方之大而夸也,因指厅事所张画幅而命之对曰“旧画一堂,龙不吟,虎不啸,花不闻香鸟不叫,见此小子可笑可笑。
”庄曰:“即此间一局棋,便可对矣。
”应声云:“残棋半局,车无轮,马无鞍,炮无烟火卒无粮,喝声将军提防提防。
”【注释】①粤中:今广东番禺市。
②庄有恭:清朝人,官至刑部尚书。
③神格:神条与气质。
④曾属对否:曾经学过对对子吗?⑤厅事:指大堂。
⑥火卒:军中伙夫。
【文化常识】象棋。
围棋与象棋是中国的两大棋类活动。
多数专家认为,先有围棋后有象棋。
“象棋”一词最早出现在《楚辞·招魂》中,自秦汉至唐初,象棋中只有将、车、马、卒四个兵种。
初中语文文言文课外阅读集锦
(一)(一)文侯与虞人期猎答案1. ①天又下着雨,您准备到哪里去呢? (句中的“雨”、“公”、“焉”、“之”都能正确翻译)②虽然现在很快乐,怎么可以不坚守约定的(打猎)时间呢? (句中的“虽(虽然)”、“岂”、“一(专一、坚守)”、“期”。
)2.做人要诚信守时等(二)(二)齐宣王使人吹竽答案1.①、给。
②通“悦”,喜欢。
2.①齐宣王命令艺人吹奏竽,一定要让三百人一起吹奏。
②齐湣王继位为王,喜欢一个一个地听艺人吹竽。
3.滥竽充数。
(三)(三)邹孟轲母(节选)答案1.①离开②等到,至。
2.再一次把家迁到一所学堂旁边。
3. ①叙述了孟母三迁的故事。
②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至关重要。
(四)(四)郑人逃暑答案1.⑴:移动⑵离开2.这个办法用在白天是巧妙的,而用在晚上是笨拙的。
3.“拙”具体表现在晚上也跟着树影移动席子4.要随机应变,要顺应变化,不凭经验办事,不要墨守成规(五)(五)浦阳郑君仲辨答案1.AC2.AB3.C4.①郑君不能确定它是什么,把它给别人看,看的人大笑,认为不值得担忧。
②开始认为不值得整治,最终到了不能够整治。
5.世上的事情,常起于极细小的地方,但不加关注,就可能酿成无可挽救的大祸。
(意思符合即可)(六)(六)管仲、隰朋①从于桓公而伐孤竹1.B2.B(七)(七)项籍者,下相人也答案1.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项氏世世为楚将/封于项/故姓项氏2.其:代项梁所教的兵法奇,以……为奇3. 不要胡言乱语,(否则)要被灭族了!4. 轻视学习,崇尚武力,胸怀大志,具有叛逆性格。
5.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或破釜沉舟等。
(八)(八)晏子谏杀烛邹答案1.略2.ABC3.景公说:“不要杀他,我听从你的指教了”4.晏子没有从正面指责齐王,而是从维护他的根本利益出发,顺着他的话进行劝谏,列出烛邹的五条罪状,指出枉杀无罪之人的荒唐行径将会带来严重后果,从而达到劝谏的目的,由此看出晏子机智有策略。
(九)(九)鲁人身善织屦答案1、(1)有人(2)凭2、你们编了麻鞋是给人穿的,可是越国人是光脚走路的。
初中文言文课外阅读
文言文课外阅读(一)悬牛首卖马肉《晏子春秋》灵公好妇人而丈夫饰者(1),国人尽服之(2)。
公使吏禁之(3),曰:“女子而男子饰者,裂其衣断其带(4)。
”裂衣断带相望而不止(5)。
晏子见,公问曰:“寡人使吏禁女子而男子饰(6),裂断其衣带,相望而不止者,何也?”晏子对曰(7):“君使服之于内(8),而禁之于外,犹悬牛首于门(9),而卖马肉于肉也。
公何以不使内勿服(10),则外莫敢为也(11)。
”公曰:“善!”使内勿服,不逾月(12),而国人莫之服(13)。
【注释】(1)灵公:春秋时齐国国君,公元前581年至前548年在位。
好:(hào)喜好。
丈夫:成年男子。
(2)服:穿。
(3)使:派遣。
(4)带:衣带。
(5)相望:彼此看得见,指到处。
(6)寡人:寡德之人,君主对自己的谦称。
(7)对:回答。
(8)君:您,对对方的尊称。
内:指王宫内。
(9)犹:如同。
(10)何以:即“以何”为什么,疑问代词作介词“以”的宾语而前置。
(11)则:那么。
莫:没有人。
否定性无定指代词。
为:指穿。
(12)逾:超过。
(13)莫之服:“莫服之”。
否定句代词“之”作宾语而前置。
问题探究1.灵公有个什么爱好?从文末的一个“善”字,可以看出灵公的一个什么优点?2.假如你将来也从事管理工作,你能从本故事中得到什么启示呢?应试训练1.从下列加点词中,选出一个有“可是”之意的项( )A.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
B.裂衣断带相望而.不止。
2.指出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与例句不同的项( )例:国人尽服之。
A.而国人莫之服。
B.而禁之于外C.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D吾道一以贯之。
3.从文中找出与下列义项相同的文言词。
①那么 ( ) ②为什么 ( ) ③很好 ( ) ④您 { } 4.用一四字短语概括“妇人而丈夫饰”的意思:子罕不受玉《左传》宋人或得玉(1),献诸子罕(2),子罕弗受(3)。
献玉者曰:“以示玉人(4),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60篇
1、黄琬巧对黄琬幼而慧。
祖父琼,为魏郡太守。
建和元年正月日食。
京师不见而琼以状闻。
太后诏问所食多少。
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
琬年七岁,在旁,曰:“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琼大惊,即以其言应诏,而深奇爱之。
【注释】①建和:汉桓帝年号。
建和元年为公元147年。
②京师不见:京城里看不到那次日食的情况。
【文化常识】“太后”及其他。
自从秦朝起,天子称“皇帝”,皇帝的妻子称“皇后”。
“太后”(或皇太后)指皇帝的母亲(周朝诸侯王的母亲也称“太后”),皇帝的父亲称“太上皇”。
皇帝的祖母称“太皇太后”,皇帝的祖父叫“太上太皇”。
“太”有至高至大的意思,因此皇帝的医生叫“太医”,皇帝的老师叫“太师”,皇帝的祖庙叫“太庙”。
【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诏:②奇:2、翻译:①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②即以其言应诏:3、选择:“琼以状闻”有以下理解,哪一项是不正确的?①黄琼因此听说了这情况;②黄琼把这情况报告皇上;③黄琼把这情况让皇上听到。
4、理解:黄琬说的日食后的样子到底是怎样的?2、神童庄有恭粤中庄有恭,幼有神童之誉。
家邻镇粤将军署,时为放风筝之戏,适落于将军署之内宅,庄直入索取。
诸役以其幼而忽之,遽诘之曰:“童子何来?”庄以实对。
将军曰:“汝曾读书否?曾属对否?”庄曰:“对,小事耳,何难之有!”将军曰:“能对几字?”庄曰:“一字能之,一百字亦能之。
”将军以其言之大而夸也,因指厅事所张画幅而命之对曰“旧画一堂,龙不吟,虎不啸,花不闻香鸟不叫,见此小子可笑可笑。
”庄曰:“即此间一局棋,便可对矣。
”应声云:“残棋半局,车无轮,马无鞍,炮无烟火卒无粮,喝声将军提防提防。
”【注释】①粤中:今广东番禺市。
②庄有恭:清朝人,官至刑部尚书。
③曾属对否:曾经学过对对子吗?④厅事:指大堂。
⑤火卒:军中伙夫。
【文化常识】象棋。
围棋与象棋是中国的两大棋类活动。
多数专家认为,先有围棋后有象棋。
“象棋”一词最早出现在《楚辞·招魂》中,自秦汉至唐初,象棋中只有将、车、马、卒四个兵种。
初中语文文言文课外阅读集锦专题
页眉内容初中语文文言文课外阅读集锦齐宣王使人吹竽答案1.①、给。
②通“悦”,喜欢。
2.①齐宣王命令艺人吹奏竽,一定要让三百人一起吹奏。
②齐湣王继位为王,喜欢一个一个地听艺人吹竽。
3.滥竽充数。
(三)邹孟轲母(节选)答案1.①离开②等到,至。
2.再一次把家迁到一所学堂旁边。
3. ①叙述了孟母三迁的故事。
②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至关重要。
郑人逃暑答案1.⑴:移动⑵离开2.这个办法用在白天是巧妙的,而用在晚上是笨拙的。
3.“拙”具体表现在晚上也跟着树影移动席子4.要随机应变,要顺应变化,不凭经验办事,不要墨守成规管仲、隰朋①从于桓公而伐孤竹1.B2.B晏子谏杀烛邹1.略2.ABC3.景公说:“不要杀他,我听从你的指教了”4.晏子没有从正面指责齐王,而是从维护他的根本利益出发,顺着他的话进行劝谏,列出烛邹的五条罪状,指出枉杀无罪之人的荒唐行径将会带来严重后果,从而达到劝谏的目的,由此看出晏子机智有策略。
今者臣来1.您到楚国去,为什么向北面行走呢?2.马良、用多、御者善南辕北辙3.行动和目的相反张姓者,偶行溪谷1.(1)听到(2)从上往下看(3)终于(4)曾经(5)离开2.(1)①的②它,指蜘蛛(2)①用②把3.(l)然而仔细看看,什么也没有看到。
(2)蜘蛛仍然退回守在它的网里,像这样有三四次。
4.甲文:螳螂据顶上,以刺刀攫其首,攧不可去。
乙文:蜘蛛乘其不备,奋身飚下,踞蛇之首,抵死不动。
5.只要以己之长攻敌之短,就能克敌制胜,弱者也可以战胜强者。
或:弱有所长,强有所短,弱者只要相机而动,善于斗智,就能战胜强敌。
石崇与王恺争豪1. ①都用尽,用来②曾经把,左右③比得上2. ⑴①击珊瑚②展珊瑚⑵枝柯扶疏,铺垫⑶既惋惜,又以为疾已之宝⑷傲慢,又胸有成竹⑸反映晋代地主生活的豪华与奢侈董行成1. 神探(或:破案高手)2. 驴走得很急且身上流汗,说明不是正常长途而是急忙赶路,不正常;赶驴看见人便牵着驴躲避,说明心里有鬼。
初中语文中考语文文言文课外单篇分类训练
初中语文中考语文文言文课外单篇分类训练第一类人物轶事(12年6考)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题。
(12分)亮以微①不闻人语,于坐上与书曰:“服闻德行,饥渴历时,清浊异流,无缘咨.觎②。
猥以空虚,统领贵州,德薄任重,惨惨忧虑。
朝廷主公今年始十八,天姿仁敏,爱德下士。
天下之人思慕汉室,欲与君因天顺民,辅此明主,以隆季兴之功,着勋于竹帛③也。
”微自乞老病求归,亮又与书答曰:“曹丕篡弑,自立为帝,是犹土龙④刍狗⑤之有名也。
欲与群贤因其邪伪,以正道灭之。
怪君未有相诲,便欲求还于山野。
今因丕多务,且以闭境勤农,育养民物,并治甲兵,以待其挫,然后伐之,可使兵不战民不劳而天下定,也。
君但当以德辅时耳,不责君军事,何为汲汲⑥欲求去乎!”其敬微如此,拜为谏议大夫,以从其志。
(节选自《三国志答杜微书》,有删改)【注释】①微:杜微,字国辅,梓潼郡涪县人。
②觎(g。
:遇见、看见。
③竹帛:指古代初无纸,用竹帛书写文字;引申指书籍、史册。
④土龙:古代用来求雨的土制的龙。
⑤刍狗:古代供祭祀用的用草扎成的狗。
这里用土龙刍狗比喻曹丕的有名无实。
⑥汲汲:形容急切的样子。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4分)(1)亮以微不闻人语. ()(2)服闻掩行()(3)无缘咨觎()(4)不劳而天下定也()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2 分)()A .欲斗君因天顺民吾与徐公孰美B .以隆季兴之功去以六月息者也C.以待其挫日喜洋洋者也D .然后伐之然后能自强也3.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其敬微如此,拜为谏议大夫,以从其志。
4.选文体现了诸葛亮怎样的形象?(2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题。
(12分)上①令封德彝②举贤,久无所举。
上诘之,对日: “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
”上日:“君子用人如器③,各取所长,古之致治者,岂借才于异代乎?正患己不能知,安可诬 ④一世之人! ”德彝惭而退。
御史大夫杜淹奏:“诸司文案恐有稽失,请令御史就司检校。
2012年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24篇
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24篇(原文·译文·详解)一、文征明习字《书林纪事》【原文】文征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
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译文】文征明监贴写《文字文》,每天以写十本作为标准,书法就迅速进步起来。
他平生对于写字,从来也不马虎草率。
有时给人回信,稍微有一点不全意,一定三番五次改写过它,不怕麻烦。
因此他的书法越到老年,越发精致美好。
【阅读训练】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①书遂大进②平生于书③文征明临写《千字文》④或答人简札2.将“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译成现代汉语。
译文3.用一句话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
答:(二)薛谭学讴【原文】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
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薛谭乃射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译文】薛谭向秦青学习唱歌,还没有学完秦青的技艺,就以为学尽了,于是就告辞回家。
秦青没有劝阻他,在城外大道旁给他饯行,秦青打着拍节,高唱悲歌。
歌声振动了林木,那音响止住了行云。
薛谭于是向秦青道歉,要求回来继续学习。
从此以后,他一辈子也不敢再说要回家。
【阅读训练】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秦青弗止。
②响遏行云。
2.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用法、意义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B.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C.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也不同3.翻译:谭乃高压求反。
译文:4.个故事给你以怎样的启示?答:5.薛谭身上有无可取之处?如果有,是什么?答:(三)范仲淹有志于天下【原文】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
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
‖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
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
‖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
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2012年全国各省市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附答案)
2012年全国各省市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附答案)2012年北京市四、文言文阅读(共9分)阅读《桃花源记》(节选),完成第12-14题。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12.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2分)(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绝境:(2)未果,寻.病终寻: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1)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翻译:(2)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翻译:14.作者笔下桃花源人生活的美好表现在哪里?(用自己的话概括)(3分)答:四、文言文阅读。
12.答案:(1)与人世隔绝的地方(2)不久13.答案:(1)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相互听见鸡鸣狗叫的声音。
(2)就顺着原路(回去),处处作了记号。
14.答案要点:①自然环境优美②社会安定和平③百姓生活和乐2012年重庆市(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16分)岳阳楼记范仲淹①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予作文以记之。
②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前人之述备矣。
初中生课外文言文阅读70篇
初中生课外文言文阅读70篇1.★鲁人徙越鲁人身善织履,妻善织缟①,而欲徙于越。
或谓之曰:“子必穷矣。
”鲁人曰:“何也?”曰:“履为履之也,而越人跣②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
以子之所长,游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鲁人对曰:夫不用之国,可引而用之,其用益广,奈何穷也?”【译文】鲁人自己善于织草鞋,(他的)妻子善于织白绢,(他们)想搬到越国去。
有人对他们说:“你们一定会很穷的。
”鲁人问:“为什么呢?”(那个人)说:“草鞋是用来穿的,可是越人光脚走路;白绢是用来做帽子的,可是越人披头散发的,凭你所擅长的技能,到用不着的国家去(谋生),想要不贫穷,难道可能办到吗?”鲁国人就反问他说:“到了不用我们专长的地方,我们可以引导他们穿鞋戴帽,随着用途的不断推广,我们怎么会受穷呢?”【说明】凡做一事,制定行动计划,必须先做调查研究,从实际出发,万不可纯凭主观,心血来潮,莽撞从事。
做生意特别要了解顾客的需要。
2.★农夫殴宦尝有农夫以驴负柴至城卖,遇宦者(太监)称“宫市”取之;才与绢数尺,又就索“门户”(指“门户”税),仍邀(强要)以驴送至内。
农夫涕泣,以所得绢付之;不肯受,曰:“须汝驴送柴至内。
”农夫曰:“我有父母妻子,待此然后食。
今以柴与汝,不取直而归,汝尚不肯,我有死而已!”遂殴宦者。
(选自韩愈《顺宗实录·宫市》)【译文】曾经有一个农夫,用驴驮着木柴到城里来卖,遇到宦官自称“宫市”拿走他的木柴,只给了他几尺绢,又就地索取“门户”税,还强要(农夫)用驴把木柴送到内廷去。
农夫哭了,把得到的绢又给了宦官,(宦官)不肯接受,说:“必须用你的驴把柴送到内廷。
”农夫说:“我家有父母、妻子、儿女,等着卖柴得钱后,才能有饭吃。
现在我把木柴给了你,不向你要价钱就回去,你还不肯放我,我也只有和你以死相拼了!”农夫就殴打了宦官。
这篇文言文揭露了黑暗的“宫市”对劳动人民的剥削和迫害,使得老百姓生活困苦。
深刻揭露“宫市”对劳动人民的残酷剥削。
初中生课外文言文阅读70篇[1]
初中生课外文言文阅读30篇1.★教学相长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即使有美味的食品,不吃,就不知道它味美。
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学,也不知道它好。
所以学了之后才知道自己有不够的地方,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也有不通之处。
知道自己有所不足,然后才能严格要求自己;知道自己有不通之处,然后才能勉励自己奋发上进。
所以说教人和学习是相互促进的。
2. ★颜回好学回年二十九,发尽白,蚤死。
孔子哭之恸,曰:“自吾有回,门人益亲。
”鲁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
”颜回二十九岁,头发全白了,过早地死了。
孔子哭得十分伤心,说:“自从我有了颜回,学生们(以颜回为榜样)更加亲近我。
”鲁哀公问:“你的学生中哪个最好学?”孔子回答说:“有个叫颜回的最好学,(他)从不把脾气发到别人身上,也不重犯同样的错误。
可惜短命死了!现在再也没有这样的人了。
”3. ★王充博览王充少孤,乡里称孝。
后到京师,受业太学,师事扶风班彪。
好博览而不守章句。
家贫无书,常游洛阳市肆,阅所卖书,一见辄能诵忆。
日久,遂博通众流百家之言。
王充少年时死了父亲,家乡人都赞扬他很孝敬。
后来到了京城,在太学学习从业的本领,拜扶风班彪为师。
王充爱好广泛,浏览而不拘泥于某些段落和句子。
他家穷没有书,经常去逛洛阳街上的书店,浏览人家所卖的书,看一遍就能背诵。
天长日久,于是(他)广泛地弄通了众多流派的学说。
4. ★邴原弃学邴原①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
师曰:“童子何泣?”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
夫书者,凡得学者,有亲也。
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感伤,故泣耳。
”师恻②然曰:“欲书可耳!”原曰:“无钱资。
”师曰:“童子苟③有志,吾徒④相教,不求资也。
”于是遂就书。
一冬之间,诵《孝经》⑤《论语》。
2012中考语文 课外文言文汇总
2012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汇总浙江宁波(四)(8分)吕蒙入吴,王劝其学。
乃博览群籍,以《易》为宗。
常在孙策坐酣醉,忽于眠中,诵《易》一部。
俄而起惊。
众人皆问之。
蒙云:“向梦见伏羲、文王、周公,与我言论世祚①兴亡之事,日月广明之道,莫不穷精极妙;未该玄②言,政③空诵其文耳。
”众坐皆知蒙呓诵文也。
【注释】①世祚:指国运。
②玄:深奥。
③政:只,仅仅。
(选自《太平广记》)19.根据《古汉语字典》提供的部分义项,为下列加点的词选择恰当的解释。
(2分)⑴向梦见伏羲、文王、周公(▲)A.刚才 B.假如 C.接近 D.向着⑵日月广明之道(▲)A.道路 B.道理 C.引导 D.方法2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乃博览群籍凡三往,乃见 B.以《易》为宗虽不能察,必以情C.忽于眠中皆朝于齐 D.与我言论世祚兴亡之事实是欲界之仙都21.下列选项中对画线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A.众人坐着都知道吕蒙说梦话在背诵《易经》。
B.众人坐着都知道吕蒙说胡话在朗读《易经》。
C.在座的人都知道吕蒙说梦话在背诵《易经》。
D.在座的人都知道吕蒙说胡话在朗读《易经》。
22. 文中吕蒙的好学体现在哪些地方?用自己的话回答。
(2分)▲19.(1)A (2)B(2分,每小题1分)20.D(2分)21.C(2分)22.①博览群书②梦中诵书(2分,每点1分,意思符合即可)浙江衢州白侯之贤三衢沈君持正,盛称其守白侯①之贤。
予问之曰:“侯定科繇②如何?”曰:“豪者善避役,役多在贫人。
侯察其奸,以田定赋③,一州服其平。
”“侯律己何如?”曰:“侯清约者,饮衢水外,一物不烦衢民。
每旦徒行入府署,野夫不识,与争道,不问④。
”“侯驭吏何如?”曰:“吏抱案立左右,唯侯言是裁,不敢以意出入之。
去年春,天子嘉之,衢人成为侯荣。
”予问己,顾谓二三子曰:“昔予闻兰溪吴德基言若此,今持正义盛称其贤。
白侯之贤信己。
”(选自明代宋濂《书白衢州》,有删减)【注释】①白侯:指白景亮,字明甫,时任衢州路总管。
2012年中考课外文言文集锦
2012年中考课外文言文集锦一、课内与课外文言文比较阅读两则短文,回答问题甲文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忠良,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乙文晏子为齐相,出。
其御①之妻从门间而窥。
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②,意气扬扬,甚自得也。
既而归,其妻请去③。
夫问其故。
妻曰:“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④齐国,名显诸侯。
今者妾观其出,志念⑤深矣,常有以自下⑥者。
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御。
然子之意,自以为足。
妾是以求去也。
”其后夫自损抑⑦。
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⑧。
晏子荐以为大夫。
注释:①御:马夫。
②驷马:四匹马拉的车。
③去:离开,这里指离婚。
④相:担任国相。
⑤志念:志向和思考的东西。
⑥自下:谦虚。
⑦自损抑:克制自己,保持谦卑。
⑧对:回答。
16.解释下列短语。
(2分。
任选4个作答)(1)简拔:(2)裨补阙漏:(3)优劣得所:(4)意气扬扬:(5)名显诸侯:17.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
(4分)(1)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
(2)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
18.选出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
()A.甲文是奏章,是典型的事实论证的写法,思路严密;直截了当,让人容易接受。
B.乙文是寓言,简短精练,含义深刻,含蓄地表明观点、说明道理,说服力强。
C.甲文乃出师伐魏前所作,基本目的是表达感念先帝知遇之恩、忠于刘氏父子的真挚感情。
D.乙文非常细腻地叙述了一个故事,虽鲜明生动,但读者难以把握作者的真实意图。
用这样的手法推荐国家大臣,似乎也不够慎重。
19.诸葛亮和晏子都是古代名相,结合选段,用自己的话说说他们选用人才的标准有何不同。
(4分)答案:16.(1)选拔;(2)弥补缺点和疏漏之处;(3)才能高的低的都得到合理的安排;(4)趾高气扬,得意洋洋,手舞足蹈,得意忘形等;(5)在诸侯各国都有很大的名声。
2012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
荆轲奉樊於期①头函,而秦武阳②奉地图匣,以次进。
至陛③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日:“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④假借⑤之,使毕使于前。
”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轲既取图奉之,发⑥图,图穷而匕首见。
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⑦(zhèn)之。
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⑧袖。
拔剑,剑长,操其室。
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⑨柱而走。
群臣惊愕,卒⑩起不意,尽失其度。
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11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
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选自《荆轲刺秦王》)【注释】①[樊於期]秦国将领,因得罪秦王逊到燕国。
②[秦武阳]人名,又名秦舞阳,充任荆轲出使秦国的副手。
③[陛]殿前的台阶。
④[少]通“稍”。
⑤[假借]在文中是“原谅”的意思。
⑥(发]打开。
⑦[揕]用刀剑等刺。
⑧[绝]挣断。
⑨(还]通“环”,绕。
⑩[卒]“猝”,突然。
11[郎中]宫廷的侍卫。
21、用“/”给文中划线句子断句,划出两处。
(2分)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
22.翻译下列句子。
(6分)(1)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
(2)使毕使于前。
23.下列对【甲】【乙】两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合文意的一项是()(2分)A.【甲】文所记叙的是强国和弱国之间的一场外交斗争,最后弱国取得胜利的故事。
B.【乙】文所记叙的是荆轲刺秦王的经过:他拿着匕首,追赶秦王,而其余臣子则袖手旁观。
C.【乙】文中记载了秦国的一条法律:带刀的侍卫一般不上殿,上殿的臣子不能带刀。
D.【甲】【乙】两文在人物刻画上均用了对比的方法,其中【乙】文用秦武阳的“色变振恐”衬托出荆轲的沉着冷静。
曹州于令仪者,市井①人也,长厚不忤物,晚年家颇富裕。
一夕,盗入其家,诸子禽之,乃邻舍人子也。
令仪曰:“汝素寡悔②,何苦而为盗耶?”曰:“迫于贫耳!”问其所欲,曰:“得十千足以衣食。
2012年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课外文言文阅读(学生)
2012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之课外文言文阅读(一)祁奚请老(4分)晋大夫祁奚①老,晋君②问曰:“孰可使嗣.?”祁奚对曰:“解狐③可。
”君曰:“非子之仇邪?”对曰:“君问可,非问仇也。
”晋遂举.解狐。
后又问:“孰.可以为国尉④?”祁奚对曰:“午⑤可也。
”君曰:“非子.之子耶?”对曰:“君问可,非问子也。
”【注释】①祁奚:晋国的大夫,曾任中军尉。
②晋君:指晋悼公。
③解狐:晋国大夫。
④国尉:春秋时,各国均在将军之下设国尉。
⑤午:祁午,祁奚之子。
10.下列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孰可使嗣.(子嗣,后代) B.晋遂举.解狐(推举)C.非子.之子(你) D.孰.可以为国尉(谁)11.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本文所表现的祁奚的品质(2分)()A.任人唯贤 B.大公无私C.坦率正直 D.谦虚谨慎(二)国有三不祥(10分)景公出猎,上山见虎,下泽见蛇。
归,召晏子而问之曰:“今日寡人出猎,上山则见虎,下泽则见蛇,殆所谓不祥也?”晏子对曰:“国有三不祥,是①不与焉。
夫有贤而不知,一不祥;知而不用,二不祥;用而不任,三不祥也。
所谓不祥,乃若此者。
今上山见虎,虎之室也;下泽见蛇,蛇之穴也。
如②虎之室,如蛇之穴而见之,曷为不祥也!”注:①是:这件(事);②如:去,到。
12.下列各句中与例句中“而”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例句:归,召晏子而.问之曰A.夫有贤而.不知,一不祥也B.若夫日出而.林霏开C.先天下之忧而.忧D.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13.下列加点文言实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A.香远.益清(远:远播)以光.先帝遗德(光:发扬光大)B.学而时.习之(时:按时)腰.白玉之环(腰:腰上系着)C.斟酌损益.(益:增加)晏子对.曰(对:回答)D.薄.暮冥冥(薄:迫近)凄.神寒骨(凄:凄凉)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2分)(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2012年初中55篇文言文详细版
1.杨亿巧对寇莱公在中书。
与同列戏云:“水底日为天上日”,未有对,而会杨大年适来白事,因请其对,大年应声曰:“眼中人是面前人。
”一坐称为好对。
会:正好。
请:邀请。
因:于是,就戏:以……为游戏为:是。
应声:紧接着对方刚停下的声音寇莱公:即寇准,北宋著名政治家,封莱国公。
中书:即中书省。
寇准时任宰相。
杨大年:杨亿,当时的文学家。
一:全,满寇准在中书省。
和同事们嬉戏做对子,他说:“水底日为天上日。
”没有人能对出,适逢杨亿来报告事情,于是别人请他对对子。
杨亿接着刚停的话音说:“眼中人是面前人。
(眼睛里面的人是面前的人)”所有在座的人都称这是好对子。
2. 楚人学舟楚人有习操舟者,其始折旋疾徐,惟舟师之是听。
于是小试洲渚之间,所向莫不如意,遂以为尽操舟之术。
遽谢舟师,椎鼓径进,亟犯大险,乃四顾胆落,坠桨失柁。
然则以今日之危者,岂非前日之幸乎?1.楚:楚国(古国名2.习:学习3.操:控制,这里指驾船4.折:指船掉头5.旋:指船转弯6.疾:快7.徐:慢慢8.惟舟师之是听:这是文言文中的一种倒置句式,应按“惟听舟师之”理解9.惟:只,仅仅 10.舟师:传授驾船技术的人 11.渚:水中小洲12.莫:没有 13.遂:于是就14尽:全部 15.遽 [jù ]急忙 16.谢:辞别17.椎:用椎敲,前进时以击鼓为号 18径:一直19.亟:立即,突然20.犯:遇到21.乃:于是,就22.四顾:四周张23.柁:通假字同“舵”,驾驶有一个学习划船的楚国人,他在开始学习的时候,驾船调头、转弯,还是快慢、缓急,只听船师傅的(教导)。
他到江中岛屿之间小试身手,没有不得心应手的,从此他认为学完了驾船的技术。
(就)马上谢别了船师,击鼓(古人是靠击鼓来发布号令的)径直快进,突然遇到危险,他就四处张望,吓破了胆,桨掉入江中,舵失去操控。
然而造成现在危险的地方,正是前几天的小试幸运的地方。
道理:工作、学习不能浅尝辄止(或学习、工作不能自满,或学习、工作应该不断进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语文文言文课外阅读集锦文侯与虞人期猎文侯与虞人①期猎。
是日,饮酒乐,天雨。
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②之。
始强。
【注释】①掌管山泽苑囿打猎的官。
②罢:通“疲”。
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4分)①天又雨,公将焉之? 译:②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 译:2.请简要说说你从这则故事中得到的主要启示。
(一)文侯与虞人期猎答案1. ①天又下着雨,您准备到哪里去呢? (句中的“雨”、“公”、“焉”、“之”都能正确翻译)②虽然现在很快乐,怎么可以不坚守约定的(打猎)时间呢? (句中的“虽(虽然)”、“岂”、“一(专一、坚守)”、“期”。
)2.做人要诚信守时等(二)齐宣王使人吹竽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
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
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1.解释加点的词:①处士请为王吹竽:为②宣王说之:之2.译下边句子①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
译文②湣王立,好一一听之。
译文3.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这个故事:(二)齐宣王使人吹竽答案1.①、给。
②通“悦”,喜欢。
2.①齐宣王命令艺人吹奏竽,一定要让三百人一起吹奏。
②齐湣王继位为王,喜欢一个一个地听艺人吹竽。
3.滥竽充数。
(三)邹孟轲母(节选)邹孟轲母,号孟母。
其舍近墓。
孟子之少时,嬉游为墓间之事,踊跃筑埋。
孟母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也。
”乃去,舍市傍。
其嬉游为贾人⑪炫卖⑫之事。
孟母又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也。
”复徙舍学宫之旁。
其嬉游乃设俎豆⑬,揖让进退。
孟母曰:“真可以居吾子矣。
”遂居。
及孟子长,学六艺,卒成大儒之名。
君子谓孟母善以渐化⑭。
注:(1)贾人,商人。
(2)炫卖,叫卖。
(3)俎豆,古代祭祀用的礼器。
(4)渐化,逐渐濡染。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1)乃去,舍市傍(2)及孟子长2. 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复徙舍学宫之旁。
译文:3. 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则故事的主要内容,然后谈谈这个故事给你的启示。
内容:启示:(三)邹孟轲母(节选)答案1.①离开②等到,至。
2.再一次把家迁到一所学堂旁边。
3. ①叙述了孟母三迁的故事。
②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至关重要。
(四)郑人逃暑郑人有逃暑①于孤林②之下者,日流影移,而徙衽③以从阴。
及至暮,反席于树下。
及月流影移,复徙衽以从阴,而患露之濡④于身。
其阴逾⑤去,而其身逾湿,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
[注释] ①逃暑:避暑,乘凉。
②孤林:独立的一棵树。
③衽(rěn):卧席。
④濡(rú):沾湿。
⑤逾:同“愈”,更加。
1.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徙衽以从阴 ( ) (2)其阴逾去 (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2分)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
3.郑人的“拙”具体表现在 (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4.这则寓言告诉人们的道理是:(四)郑人逃暑答案1.⑪:移动⑫离开2.这个办法用在白天是巧妙的,而用在晚上是笨拙的。
3.“拙”具体表现在晚上也跟着树影移动席子4.要随机应变,要顺应变化,不凭经验办事,不要墨守成规(五)浦阳郑君仲辨浦阳郑君仲辨,左手之拇指有疹焉,隆起而粟。
君疑之,以示人,人大笑,以为不足患。
既三日,聚而如钱。
忧之滋甚,又以示人,笑者如初。
又三日,拇指大盈握①,近拇之指皆为之痛,肢体心膂②无不病者。
惧而谋诸医,医视之,惊曰:“此疾之奇者,虽病在指,其实一身病也,不速治,且能伤身。
然始发之时,终日可愈;三日,越旬可愈;今疾且成,已非三月不能瘳③。
终日而愈,艾可治也;越旬而愈,药可治也;至于既成,甚将延乎肝膈④,否亦将为一臂之忧。
非有以御其内,其势不止;非有以治其外,疾未易为之。
”君从其言,日服汤剂,而傅⑤以善药,果至二月而后瘳,三月而神色始复。
余因是思之:天下之事,常发于至微,而终为大患;始以为不足治,而终至于不可为。
当其易也,惜旦夕之力,忽之而不顾;及其既成也,积岁月,疲思虑,而仅克之,如此指者多矣。
(方孝儒《指喻》)【注】①握:四寸为一握。
②膂:脊骨。
③瘳:病愈。
④肝膈:泛指人体内脏。
⑤傅:涂。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两项是()A.惧而谋诸医(谋划)B.甚将延乎肝膈(蔓延)C.疾未易为之(变换)D.积岁月,疲思虑,而仅克之(消除)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A.日服汤剂,而傅以善药徐以杓酌油沥之B.不速治,且能伤身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C.虽病在指,其实一身病也虽人有百手,首有百指D.终日而愈,艾可治也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齐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忧之滋甚,又以示人(指代“拇指疾患”)B.余因是思之(指代“引发的道理”)C.惜旦夕之力,忽之而不顾(指代“各种疾病”)D.积岁月,疲思虑,而仅克之(指代“祸患”)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君疑之,以示人,人大笑,以为不足患。
②始以为不足治,而终至于不可为。
5.本文写郑君医治拇指疾患一事是为了说明一个什么道理?请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五)浦阳郑君仲辨答案1.AC2.AB3.C4.①郑君不能确定它是什么,把它给别人看,看的人大笑,认为不值得担忧。
②开始认为不值得整治,最终到了不能够整治。
5.世上的事情,常起于极细小的地方,但不加关注,就可能酿成无可挽救的大祸。
(意思符合即可)(六)管仲、隰朋①从于桓公而伐孤竹管仲、隰朋①从于桓公而伐孤竹②,春往冬反,迷惑失道。
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
”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
”乃掘之,遂得水。
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难③师于老马、老蚁,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不亦过乎?注释:①管仲、隰(xǐ )朋:都是春秋时期辅佐齐桓公的大臣。
②孤竹:商、周时期的一个小国家。
③不难:不惜,不耻。
1.“乃掘之”中的“乃”与下文哪句中的“乃”字意思相同?()A.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B.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
C.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D.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2.下列句子翻译错误的一项是()(2分)A.老马之智可用也:老马的智慧可以利用啊。
B.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蚂蚁冬天住在山的北面,夏天住在山的南面。
C.蚁壤一寸而仞有水。
:蚁壤高达一寸,下面一仞的地方就有水。
D.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难师于老马、老蚁。
:凭管仲的圣明和隰朋的智慧,到他们有所不知的时候,不耻向老马、老蚁学习。
(六)管仲、隰朋①从于桓公而伐孤竹 1. B 2.B(七)项籍者,下相人也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
初起时,年二十四。
其季父项梁。
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项氏世世为楚将封于项故姓项氏。
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
项梁怒之。
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
剑,一人敌,不足学。
学万人敌。
”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学。
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
籍曰:“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
籍长八尺余,力有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
1.用/给下面文字加划分节奏停顿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项氏世世为楚将封于项故姓项氏2.解释加点词语。
略知其意梁以此奇籍3.翻译句子。
毋妄言,族矣。
4.选文表现了项羽怎样的性格特点?5.项羽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悲剧英雄。
南宋词人李清照曾作诗怀念他,请写出其中的名句或写出与之有关的一个成语(七)项籍者,下相人也答案1.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项氏世世为楚将/封于项/故姓项氏2.其:代项梁所教的兵法奇,以……为奇3. 不要胡言乱语,(否则)要被灭族了!4. 轻视学习,崇尚武力,胸怀大志,具有叛逆性格。
5.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或破釜沉舟等。
(八)晏子谏杀烛邹景公好弋,使烛邹主鸟,而亡之。
公怒,诏吏杀之。
晏子曰:“烛邹有罪三,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
”公曰:“可。
”于是召而数之公前,曰:“烛邹!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罪一也;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是罪二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而轻士,是罪三也。
”数烛邹罪已毕,请杀之。
公曰:“勿杀,寡人闻命矣。
”注:①齐景公,姓姜,名杵臼,春秋时代齐国的国君。
②烛邹,齐景公的臣仆。
③弋〔 yi〕,将绳子系在箭上射。
⒈请为加点字选择正确的注音。
①景公好弋②诏吏杀之③使烛邹主鸟④寡人闻命矣⒉为加点字选择正确的义项①使烛邹主鸟() A 掌管 B主持 C主要的②而亡之() A 同“无”,没有 B丢失,逃掉 C灭亡③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 A查点 B计算 C 列举⒊翻译下列句子。
公曰:“勿杀,寡人闻命矣。
”⒋本文的题目是“ 晏子谏杀烛邹”,其中“谏”是“劝告”的意思。
文中晏子是怎样劝告景公勿杀烛邹的?(八)晏子谏杀烛邹答案1.略2.ABC3.景公说:“不要杀他,我听从你的指教了”4.晏子没有从正面指责齐王,而是从维护他的根本利益出发,顺着他的话进行劝谏,列出烛邹的五条罪状,指出枉杀无罪之人的荒唐行径将会带来严重后果,从而达到劝谏的目的,由此看出晏子机智有策略。
(九)鲁人身善织屦鲁人身善织屦①,妻善织缟②,而欲徙于越。
•或谓之曰:“子必穷矣!”鲁人曰:“何也?”曰:“屦为履③之也,而越人跣④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
•以子之所长,游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选自《韩非子·说林上》)【注释】①屦:麻鞋。
②缟:白绢,周人用缟做帽子。
③履:鞋,这里用作动词,指穿鞋。
④跣:赤脚。
1.解释句中加点字的含义。
(1)或谓之曰(2)以子之长2.翻译屦为履之也,而越人跣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
3.这篇短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九)鲁人身善织屦答案1、(1)有人(2)凭2、你们编了麻鞋是给人穿的,可是越国人是光脚走路的。
你们织了白绢是给人做帽子戴的,可是越国人是被散头发不戴帽子的。
3、要根据需要来确定行动,否则只能碰钉子。
(十)今者臣来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①方②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吾欲之楚。
”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 曰:“吾马良!”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
”曰:“吾用多!”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
”曰:“吾御者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注】①大行:远行。
②方:正。
1、翻译文中划线的“君之楚,将奚为北面?”这个句子。
(2分)答:2、“此数者愈善”句中“此数者”指的是:上文的大意可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这个成语是:3、上面短文说明了怎样的道理?(3分)(十)今者臣来答案1.您到楚国去,为什么向北面行走呢?2.马良、用多、御者善南辕北辙3.行动和目的相反十一)炳烛①夜读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②安敢戏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