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光的行进》

合集下载

《光的行进》 教学设计

《光的行进》 教学设计

《光的行进》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光沿直线传播的原理,知道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解释光的直线传播现象,如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等。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验探究、观察分析和小组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光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培养学生尊重科学、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及对自然科学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光沿直线传播的原理及其相关现象的解释。

2、教学难点设计并进行光沿直线传播的实验,理解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差异。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四、教学准备激光笔、玻璃砖、蜡烛、小孔成像实验装置、水槽、水、牛奶、多媒体课件等。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美丽的灯光秀视频,引导学生观察灯光的传播路径,提问学生:“光是以怎样的方式传播的呢?”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光的行进。

(二)新课讲授1、提出猜想让学生根据生活中的经验,猜想光的传播方式。

可能有的学生会说光是沿直线传播的,也有的学生会说光可能是曲线传播的。

2、实验探究(1)进行“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的实验将激光笔发出的光照射在墙上,让学生观察光的路径。

然后在光的传播路径中放入烟雾,再次观察,发现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2)进行“光在水中沿直线传播”的实验在水槽中加入适量的水和牛奶,使水变得浑浊,然后用激光笔照射,观察光在水中的传播路径,得出光在水中也是沿直线传播的结论。

(3)进行“光在玻璃中沿直线传播”的实验用激光笔照射玻璃砖,观察光在玻璃砖中的传播路径,进一步验证光沿直线传播。

3、小孔成像实验教师介绍小孔成像的实验装置和操作方法,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

学生观察蜡烛火焰通过小孔在光屏上所成的像,思考并讨论像的特点和形成原因。

通过实验,学生能够理解小孔成像的原理,即光沿直线传播。

《光的行进》教案及课后反思

《光的行进》教案及课后反思

《光的行进》教案及课后反思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了解光的传播和反射的基本原理。

2. 学会使用简单的实验工具进行光的传播和反射的实验。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2. 学会与他人合作,培养团队精神。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

2. 培养学生尊重事实,敢于探索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光的传播和反射的基本原理。

难点:光的传播和反射的实验操作和现象解释。

三、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和实验法进行教学,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和实验,掌握光的传播和反射的基本原理。

四、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 光的传播和反射的相关理论知识。

2. 实验器材:激光笔、镜子、白纸、直尺等。

学生准备:1. 预习光的传播和反射的相关理论知识。

2. 了解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激光笔照射墙壁,引发学生对光的传播的思考,导入新课。

2. 光的传播:(1)讲解光的传播原理。

(2)学生分组讨论光的传播现象。

(3)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光在空气、水、玻璃等介质中的传播情况。

3. 光的反射:(1)讲解光的反射原理。

(2)学生分组讨论光的反射现象。

(3)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光在平面镜、凸面镜、凹面镜等介质中的反射情况。

4. 课堂小结:总结光的传播和反射的原理及现象。

5. 课后作业:(1)复习光的传播和反射的基本原理。

6. 课后反思:针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学生表现等方面进行反思,总结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为下一步教学提供改进方向。

六、教学评价评价方式: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光的传播和反射基本原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评价内容:1. 光的传播和反射的基本原理的理解。

3. 课堂参与程度和团队合作能力。

七、教学拓展1. 光的折射现象: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光的折射原理,并进行相关实验。

光的行进

光的行进
1、光的行进
邻水县石永中心小学 熊慧
是谁 为花儿披上斑斓的舞衣? 是谁 把山林点染得青葱翠绿? 是谁 将七彩虹架上蓝天 …… 是谁 让我们的世界如此缤纷绚丽?
学习目标:
1、记住光源的概念 2、能区分光源的类别 3、能做光沿直线传播的实验
Your company slogan
自身能发出可见光的物 体称为光源
手影游戏:
请同学们复活这些动物并思考这些影子 是怎么形成的。
谢谢指导! YOUR TITLE 2018.9.27
如果要使手电筒的光穿过所有纸 板中间的孔照到最后一张卡纸上, 该怎么办?
返回
实验现象
返回
墙缝下的光
清晨树林里的阳光
猜一猜:光在水中的行进路线是怎 样的? Nhomakorabea我的猜测 : 实验器材 : 实验过程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光在水中可能是沿 直线行进的。
装有水的容器、激光笔
1、将装有水的容器置于桌面。 2、将激光从不同方向照射到水中。 我发现 水中出现一条直直地的红
色光线。 我认为 光在水中也是沿直线行进
的。
光在空气或 水中是 沿 直线 传播的。
1、(自身能发出可见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2、光在( 空气 )或( 水中 )是沿 ( 直线 )行进的。 3、下列物体中,太阳 、 闪电 、萤火虫、 是自然光源, 电灯 、射灯 、 蜡烛 、 是人造光源。 镜子 、钻石 不是光源。
太阳 电灯 闪电 镜子 萤火虫 射灯 钻石 蜡烛
实验器材: 手电筒 3张有孔卡纸 1张无孔卡纸 夹子
实验过程: 1、用夹子夹住卡纸,竖立在桌面上排成整齐的
一排。(没有孔的放在最末端) 2、用手电筒照射有孔卡纸。

《光的行进》教案

《光的行进》教案

《光的行进》教案教案:《光的行进》教学内容:《光的行进》是初中物理课程的重要内容,本节课将重点讲解光的传播方式和光的速度。

教学目标:1.了解光的传播方式;2.掌握光的速度;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光在不同媒质中的行进情况。

教学重点与难点:1.光的传播方式;2.光的速度;3.光在不同媒质中的行进情况。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2.教学媒体设备;3.实验器材:尺子、直尺、玻璃棒等。

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问题1.老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光是如何传播的吗?2.学生回答问题。

Step 2 探索实验1.老师展示实验器材,并介绍实验目的。

2.学生分组进行实验。

3.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交流讨论。

4.学生汇报实验结果。

Step 3 知识讲解1.老师介绍光的传播方式和光的速度。

2.老师讲解光在不同媒质中的行进情况。

Step 4 课堂讨论1.老师提问: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是多少?2.学生回答问题。

Step 5 补充资料1.老师给学生提供相关资料,让学生进行阅读。

2.学生根据资料回答问题。

Step 6 拓展应用1.老师提供一个应用场景,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2.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并提出解决方案。

3.学生进行展示,并进行讨论。

Step 7 课堂小结1.老师进行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2.学生提问和总结。

Step 8 课后作业1.学生完成相关课后习题。

2.学生准备下节课的预习内容。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探究的方式引入了光的传播方式和光的速度的知识,并结合课外拓展资料和实际应用,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综合运用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并对学生的合作和表达进行及时的评价和鼓励。

《光的行进》

《光的行进》

活动四: 小孔成像实验
小孔成像
成像光路图:
小孔成的像是上下颠倒、左右相反的
蜡烛的火焰向四面八方发出无数条光线,除了恰 好穿过小孔的光线外,都被纸屏挡住了,而穿过 小孔的光线由于沿直线行进,火焰顶端的光线投 到了纸屏的下方,火焰底部的光线投到了的纸屏 的上方,所以在纸屏上就出现了蜡烛火焰的倒像。 不仅如此,像的左右也是相反的,因为左边发出 的光线经过小孔直射在纸屏的右方,右边发出的 光线直射在纸屏的左方。
是谁 为花儿披上斑斓的舞衣?
是谁 把山林点染得青葱翠绿?
是谁 将七彩虹桥架上蓝天?
是谁 让我们的世界如此缤纷绚丽?
• 关于光与色彩,你都知道什 么?
是什么点缀了节日的夜晚?
光来自哪里?
电灯泡 闪电 萤火请对这些 光源进行 分类
活动二:
你还能说出哪些是自然光源? 哪些是人造光源吗?
活动三: 光是怎样行进的?
光在空气中的传播
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思考: 光在水和玻璃中是否也沿直线传播呢?
光在水中的传播
光在玻璃中的传播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 直线传播
光线
注意: 光是真实存在的, 光线不是真实存在的, 光线是一个物理模型
2400多年前我国墨子发现的有趣现象— —小孔成像——《墨经》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课件《光的行进》32页文档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课件《光的行进》32页文档

谢谢!
36、自己的鞋子,自己知道紧在哪里。——西班牙
37、我们唯一不会改正的缺点是软弱。——拉罗什福科
xiexie! 38、我这个人走得很慢,但是我从不后退。——亚伯拉罕·林肯
39、勿问成功的秘诀为何,且尽全力做你应该做的事吧。——美华纳
40、学而不思行进》
21、没有人陪你走一辈子,所以你要 适应孤 独,没 有人会 帮你一 辈子, 所以你 要奋斗 一生。 22、当眼泪流尽的时候,留下的应该 是坚强 。 23、要改变命运,首先改变自己。
24、勇气很有理由被当作人类德性之 首,因 为这种 德性保 证了所 有其余 的德性 。--温 斯顿. 丘吉尔 。 25、梯子的梯阶从来不是用来搁脚的 ,它只 是让人 们的脚 放上一 段时间 ,以便 让别一 只脚能 够再往 上登。

《光的行进》教案

《光的行进》教案

《光的行进》教案(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工作计划、演讲致辞、策划方案、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诗词鉴赏、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speeches, planning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trinal documents, poetry appreciation,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光的行进》教案《光的行进》教案(通用2篇)《光的行进》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能够找到光源,并区分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光的行进》教案及课后反思

《光的行进》教案及课后反思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光的行进》学科领域:自然科学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对象:小学四年级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光的传播和反射的基本概念。

2.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光的传播和反射现象的兴趣。

3. 引导学生运用观察、操作、思考等方法,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教学重点:1. 光的传播和反射的基本概念。

2. 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光的传播和反射现象。

教学难点:1. 光的传播和反射的原理。

2. 学生实验操作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教学准备:1. 实验材料:平面镜、玻璃板、激光笔、硬纸板等。

2. 教学课件。

二、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利用课件展示光的传播和反射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光的传播和反射现象。

2. 学生分享对光的传播和反射的了解,教师总结并板书。

二、探究光的传播(15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光的传播特点,教师巡回指导。

2.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实验探究光的折射(20分钟)1. 教师演示光的折射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并理解折射现象。

2.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光的折射现象,教师巡回指导。

3. 各小组汇报实验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教师给予鼓励性评价。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2. 学生分享复习成果,教师总结并板书。

二、探究光的反射(15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光的反射特点,教师巡回指导。

2.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实验探究光的反射(20分钟)1. 教师演示光的反射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并理解反射现象。

2.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光的反射现象,教师巡回指导。

3. 各小组汇报实验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教师给予鼓励性评价。

五、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绘制光的传播和反射的示意图。

六年级科学上册《光的行进》

六年级科学上册《光的行进》

在真空中最快:3×108 米/秒 (30万千米/秒)

在空气中的速度:约3×108 米/秒
★ 光在空气中1s内传播的距离相当于绕地球7.5圈,
光从月球传到地球只需1.3s。
小结:
1. 能够发光的物体 叫做光源;
2.光在均匀介质(空气)中是沿 直线 传 播的,影、日食都是 光沿直线传播 产生 的现象;
(三)月食
太阳
地球
月球
月食的成因:当地球运行到太
阳和月球中间时,并且三球在一条 直线上,太阳光沿直线传播过程中, 被不透明的地球挡住,地球的黑影 落在月球上,就形成了月食。
(四)小孔成像
2400多年前我国墨子发现的有趣 现象——
小孔成像原理图
针孔照相机
带个问题回家:
光能在水里传播吗?
如果能,还是直线传播吗?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光源 电 灯
水母
安康鱼和海萤 篝火

萤火虫

手电筒
荧光棒
油灯
极 光
发光水母
分分看吧!
自然光源
人造光源
舞台上的灯光
墙缝下的光
树林里的阳光
清晨的阳光
汽车车前灯的灯光
你发现了什么?
光是按什么路线行进的?
光在均匀介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如果能,它的传播速度和空气中传播一样吗? 在空气中的速度:约3×108 米/秒
(在水中的速度:2.25 ×108 米/秒 在玻璃中的速度:2 ×108 米/秒)
资料:光的速度
来自太阳的光以每秒约30
在真空中不能传播
万千米的速度传播,太阳 离地球的距离为1.5亿千
声音
米,从太阳发出的光到达

光的行进说课稿

光的行进说课稿

《光的行进》说课稿一、说教材《光的行进》是苏教版科学五年级科学上册《光与色彩》单元的第一课,教材主要让学生在认识光源的基础上,探究光的传播路径。

五年级学生对光源已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学生很少会去关注、探究光的传播路径。

通过本课的探究学习,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关注更多的光现象,去观察、思考,甚至自己去探究。

二、说设计思路本课教材安排了三个教学活动:一是认识光源,二是认识光的直线传播现象。

这里面包含两个概念:一是光源,发光的物体叫光源;二是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同一种物质中是沿直线行进的。

刚开始以谜语小诗导入,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明确了本节课的研究内容。

学生没有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的概念,因此,由教师引出这样的概念,学生以此进行分类。

科学课不能单纯地传授科学知识,应在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后,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再设计实验验证,使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而获得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和能力。

重点:认识光的直线传播规律。

难点:画图解释小孔成像的原理。

三、说学情五年级学生通过中年级的科学课学习,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科学态度,并掌握了一定的科学方法和能力,比如模拟实验,类比推理能力。

而教材对光学传播原理进行了淡化处理,突出了科学探究的思路和方法。

这种教学设计,既体现了学生为主体的指导思想,也突出了科学探究的教学理念。

四、说教法学法1、教法:㈠.观察与感受:充分利用五年级学生好奇、好动的特点,让他们置身绚丽多彩的光的现场,感受光的世界。

㈡.模拟实验、交流与讨论:将观察结果汇集整理,交流信息,认清光行进的现象及原因,通过光的直线传播的实验,体会光的行进。

2、学法:讨论交流(看到的想到的),动手实验,小组合作,类比推理等。

五、说教学程序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小学科学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

”设计此课,我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的:1、直入课题,产生兴趣。

开门见山,用小诗导入,使学生形成强烈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光的行进》教案及课后反思

《光的行进》教案及课后反思

《光的行进》教案及课后反思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光的传播和反射的基本原理。

2.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光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二、教学内容:1. 光的传播:直线传播、反射、折射。

2. 光的传播现象:影子的形成、日食、月食、小孔成像。

3. 光的反射现象:平面镜、凸面镜、凹面镜。

4. 光的折射现象:透镜、水中的物体看起来更浅、彩虹。

5. 生活中的光的运用:光纤通信、太阳能电池、眼镜。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2. 利用实验、图片、视频等直观教学手段,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4. 课后实践,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

四、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光的传播现象,引发学生的兴趣。

2. 光的传播:讲解光的传播原理,引导学生思考光的传播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3. 光的传播现象:通过图片和视频,让学生了解各种光的传播现象,并解释其原理。

4. 光的反射:讲解光的反射原理,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反射现象。

5. 光的折射:讲解光的折射原理,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折射现象。

五、课后反思:1. 学生对光的传播、反射和折射的理解程度。

2. 学生能否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 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的学习需求,是否需要调整。

4. 如何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5. 对下一步教学内容的安排和教学方法的改进。

这只是一个初步的教案,具体的内容和教学方法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提问、作业和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对光的传播、反射和折射基本概念的理解程度。

2. 通过小组讨论和课堂展示,评价学生运用光的知识解释生活现象的能力。

3. 通过课后实践项目,评估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能力。

4. 收集学生反馈,了解教学方法和内容的有效性,为教学改进提供依据。

五年级_光的行进

五年级_光的行进

上 下
小孔成像
两千多年前,中国古代的学者墨子 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光从窗户上 得小孔射进来,会在对面的墙上形成外 面景物的倒像。这种现象被称为“小孔 成像”,它的原理是光是沿直线传播。
小孔成的像是上下颠倒、左右相反的
1、小孔成的像为什么是左右颠倒的?
• 答:因为物体左侧发出的光线沿直线穿过 小孔后会投在屏的右侧,右侧发出的光线 沿直线穿过小孔后会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在屏的左侧。
光的传播
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






水母
自然光源
人造光源
月亮不是光源
月亮(反射太阳光)
光怎样行进?
猜测: 光是按什么路线行进的? 你为什么这样猜测? 你可以设计什么实验来证明你的猜测?
实验二: 让光通过三个小孔在手掌上留下光斑
你能完成挑战吗?
让光通过三个小孔在屏上留下光斑。
光确实是沿直线传播的!
用光的直线传播的解释:
影子的形成 日食和月食 小孔成像
来自太阳的光以每秒约30万千米的速度传播,太阳离地球的距离为1.5亿 千米,从太阳发出的光到达地球约需要8分钟。
练习:
1.下列物体中是光源的是( B )
A.月亮
B.萤火虫
C.夜晚的星星
D.太阳照射下闪闪发亮的抛光金属 E.镜子
2. 排纵队时,如果看到自己前面的一位同学 挡住了前面所有的人,队就排直了,这可以 用 光沿直线传播 来解释。
光是直线传播, 而且是向着四面八方的.
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光线:表示光的传播方向的直线
点光源发出的光线: s
平行光线: (太阳光)
光沿直线传播,而且是向着四面八方发散的。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光的行进》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光的行进》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光的行进》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背景本次教学为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光的行进》第一课时,学习重点为了解光的传播,强化“视觉与光学仪器”的观念。

学生基础较好,已经学习过光的基本知识,并完成相关的实验。

二、教学目标1.能够描述光从光源扩散的路径和形状,并且能够模仿和描绘;2.了解障碍物对光的影响,能够简单的解释光的阴影和反射;3.能够描述光的透过和折射,并且能够观察和模拟。

三、教学步骤1.显示教学目标和预期结果:通过老师的介绍,学生能够明确本节课所要学习的目标,并且能够对即将掌握的知识有一个预期结果。

预期结果:学生能够描述光的传播路径和形状,了解障碍对光的影响,描述光的透过和折射,并且能够做出相关实验。

2.海绵创景的方式呈现通过一幅海绵创景图片的方式呈现,让学生看出光的传播路径和形状,并且模仿描绘不同的光形状。

3.实验1:光在直线上的传播测量两个点之间的距离,使用手电筒和直尺进行实验,了解光从光源向周围扩散的路径和形状,模仿和描绘不同形状的光线。

4.实验2:光的阴影和反射使用小物品和手电筒进行实验,观察障碍物对光的影响,捕捉光线的影像和描绘阴影的形状,模仿教师演示反射光线的线路和路径。

5.实验3:光的透过和折射使用光斑投影仪进行实验,让学生能够观察光线的透过和折射,在观察中实现光的折射,然后让学生试着将相关内容模拟出来。

6.总结通过提问,让学生进行总结和回答,总结本节所学内容以及未解决的问题,并进行小结。

四、教材反思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光的行进》第一课的办法很好地满足了学生的基础知识和能力水平。

实践证明,本课计划的教学设计可以在细节和流程上得到教学的认可。

作为老师,我们应该在教学中达到合理分配时间、紧密联系实际和注重学生的打分。

只有这样才能在满足教学目标的同时,更有效地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提高。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第一课“光的行进”教案和教学反思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第一课“光的行进”教案和教学反思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第一课“光的行进”教案和教学反思教材分析本课是《光与色彩》单元的第一课,教材要紧让学生在熟悉光源的基础上,探讨光的传播途径。

五年级学生对光源已有必然的感性熟悉,但学生很少会去关注、探讨光的传播途径。

通过本课的探讨学习,引导学生成心识地关注更多的光现象,去观看、试探,乃至自己去探讨在教学进程方面,围绕熟悉光源,依照光现象猜想光是如何行进的,通过搜集证据,得出结论,表达交流,如此一个科学探讨的进程,让学生在科学探讨进程中了解、体验到光是沿着直线传播的,为以后更好的学习明白得光的反射、折射奠定基础。

再通过制作并玩一玩小孔成像仪,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小孔成像的熟悉,知足学生喜爱"动手做"的愿望。

学情分析这堂课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以分工合作的形式进行探讨活动来熟悉光的直线传播现象。

学生科学研究的爱好和能力,仍是能够同意的。

教学目标1 能够依照常见的光传播现象对光如何行进作出合理的假设;2 能够想方法证明自己的假设;3 能够联系生活实际发觉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利用举例、观看、实验等方式搜集证据证明“光沿直线行进”的,并能够说明相关现象。

2.难点:设计证明“光沿直线行进”的对如实验。

3.关键:⑴学生能够依照教师提供的器材设计对如实验;⑵教师给以语言或图片提示。

教材分析本课是《光与色彩》单元的第一课,教材要紧让学生在熟悉光源的基础上,探讨光的传播途径。

五年级学生对光源已有必然的感性熟悉,但学生很少会去关注、探讨光的传播途径。

通过本课的探讨学习,引导学生成心识地关注更多的光现象,去观看、试探,乃至自己去探讨在教学进程方面,围绕熟悉光源,依照光现象猜想光是如何行进的,通过搜集证据,得出结论,表达交流,如此一个科学探讨的进程,让学生在科学探讨进程中了解、体验到光是沿着直线传播的,为以后更好的学习明白得光的反射、折射奠定基础。

再通过制作并玩一玩小孔成像仪,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小孔成像的熟悉,知足学生喜爱"动手做"的愿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提出问题:
光是怎样行进的? (即光是沿什么路线行进的?) 假设或猜想:光可能是…… 实验验证: 1、设计实验 3、进行实验 2、准备实验材料 4、从实验中得出结论
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行进的的!
实验名称:研究光在空气中的行进方向。
实验假设: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行进的。 实验材料:手电筒、三张带孔的纸板等 实验过程:把三张纸板平行放置让三个小 孔在一条直线上,用手电筒照,光能穿过 三个小孔;让三个小孔不在一条直线上, 光不能通过小孔。 实验结论: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行进的。
学习目标
1、记住光源的概念 2、能区分光源的类别
3、能做光沿直线传播的实验源自什么叫光源呢?能自身发 出可见光 的物体叫 做光源。
例如:
水母
例如:
水母
自然光源
人造光源
• 能自身发出可见光的 物体叫做(光源)。 光源分为(自然光源 )和(人造光源)。
光是怎样行进的?
小孔成像
两千多年前,中国古代的学者墨子 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光从窗户上 得小孔射进来,会在对面的墙上形成外 面景物的倒像。这种现象被称为“小孔 成像”,它的原理是光是沿直线传播。
光在水中还是沿直线传 播的吗?
限时作业:
1、( 能自身发出可见光的物体 )叫做光源。 光源可分为( 自然 )光源和( 人造 )光源。 2、光在同一种物质中,是沿( 直线 )行进的。 3、下列物体中( a、 b、d )是自然光源, 、 ( c、e、f、g )是人造光源。 、 a、萤火虫 b、水母 c、荧光棒 d、闪电 e、日光灯 f、激光 g、玻璃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