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控制第四章 根轨迹(2010自制)
合集下载
自动控制原理 根轨迹法
n
i
|
注意
• 相角方程是决定系统闭环根轨迹的充分 必要条件 • 用相角方程绘制根轨迹; • 模值方程主要用来确定已知根轨迹上某 一点的K*值 • 例4-1,4-2
4.2 根轨迹绘制的基本法则
• 法则1: 根轨迹的分支数:根轨迹在[s]平面上的分支数 等于闭环 特征方程的阶数n,也就是分支数与闭环极点的 数目相同。
q
h
f
l
结论:1 零点、 2 极点、3 根轨迹增益
b0 ( s z1 )(s z 2 ) ( s zm ) G( s) H ( s ) K* a0 ( s p1 )(s p2 ) ( s pn )
• 根轨迹增益:
(s z ) (s p )
• 法则6: 根轨迹的起始角(从极点pk)和终止角(到零点zk) :
起始角:
例2 证2
m n
pk ( 2k 1) ( pk z j ) ( pk pi )
j 1 i 1 i k
终止角:
zk ( 2k 1) ( z k p i ) ( z k z j )
i
nm
0 ( 1) ( 2) 1 30
a
(2k 1)π π π , , π nm 3 3
d1 0.42, d 2 1.58(舍去)
s j
1 1 1 0 d d 1 d 2
1 G(s)H(s) 0即(s 3 3s 2 2s K * ) j 3 3 2 2 j K * 0
s2
0
常规根轨迹的绘制法则(P138) 终止于开环零点或。 1 根轨迹起始于开环极点或, 根轨迹对称实轴 2 根轨迹的条数为特征根的个数, 3 ∣n-m∣条渐近线对称于实轴,均起于实轴上的σa 点,
自动控制原理第4章根轨迹
第四章 根轨迹
本章教学目标与要求
掌握根轨迹的概念、根轨迹相角条件与模值条件,熟悉 根轨迹绘制法则,了解主导极点的概念。
熟练绘制以开环增益为变量的根轨迹(正反馈和负反 馈),了解参数根轨迹的含义。
了解控制系统性能与系统闭环传递函数零点、极点在与 s平面分布的密切关系。初步掌握根轨迹分析法在控制 系统分析与设计中的应用。
(4-8)
上式中, , z j ( j 1 ~ m) pi (i 1 ~ n) 分别为控制系统的
开环零点和极点,他们可以是复数范围内的
任何数。开环传递函数分子有理式的阶数是m,
分母有理式的阶数是n。当系统的开环传递函
数写成上述形式时, 称为K *根轨迹增益,为参
变量,其值从零变化到无穷大。
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还可以写成下述 时间常数的形式
(1)劳斯判据;
(2)令闭环系统特征方程中的s=jω ,并令虚 部和实部分别为零而求得。
【例4.3】设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G(s)H (s)
K*
s(s 1)(s 2)
试绘制系统的根轨迹。
解:(1)系统的开环极点为0,-1,-2是根轨 迹各分支的起点。由于系统没有有限开环零点, 三条根轨迹分支均趋向于无穷远处。
了解利用根轨迹估算阶跃响应的性能指标。
引言
设计磁盘驱动器系统可以练习如何进行折衷 和优化。磁盘驱动器必须保证磁头的精确位置, 并减小参数变化和外部振动对磁头定位造成的影 响。机械臂和支撑簧片将在外部振动的频率点上 产生共振。对驱动器产生的干扰包括物理振动, 磁盘转轴的磨损和摆动,以及元器件老化引起的 参数变化等。
从上式可以看出,根轨迹的模值增益条件与 根轨迹增益K*有关,而相角条件与K*无关。我们 说,相角条件是确定s平面上根轨迹的充分必要 条件,这就是说,绘制根轨迹时,可用相角条件 确定轨迹上的点,用模值条件确定根轨迹上该点 对应的K*值。
本章教学目标与要求
掌握根轨迹的概念、根轨迹相角条件与模值条件,熟悉 根轨迹绘制法则,了解主导极点的概念。
熟练绘制以开环增益为变量的根轨迹(正反馈和负反 馈),了解参数根轨迹的含义。
了解控制系统性能与系统闭环传递函数零点、极点在与 s平面分布的密切关系。初步掌握根轨迹分析法在控制 系统分析与设计中的应用。
(4-8)
上式中, , z j ( j 1 ~ m) pi (i 1 ~ n) 分别为控制系统的
开环零点和极点,他们可以是复数范围内的
任何数。开环传递函数分子有理式的阶数是m,
分母有理式的阶数是n。当系统的开环传递函
数写成上述形式时, 称为K *根轨迹增益,为参
变量,其值从零变化到无穷大。
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还可以写成下述 时间常数的形式
(1)劳斯判据;
(2)令闭环系统特征方程中的s=jω ,并令虚 部和实部分别为零而求得。
【例4.3】设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G(s)H (s)
K*
s(s 1)(s 2)
试绘制系统的根轨迹。
解:(1)系统的开环极点为0,-1,-2是根轨 迹各分支的起点。由于系统没有有限开环零点, 三条根轨迹分支均趋向于无穷远处。
了解利用根轨迹估算阶跃响应的性能指标。
引言
设计磁盘驱动器系统可以练习如何进行折衷 和优化。磁盘驱动器必须保证磁头的精确位置, 并减小参数变化和外部振动对磁头定位造成的影 响。机械臂和支撑簧片将在外部振动的频率点上 产生共振。对驱动器产生的干扰包括物理振动, 磁盘转轴的磨损和摆动,以及元器件老化引起的 参数变化等。
从上式可以看出,根轨迹的模值增益条件与 根轨迹增益K*有关,而相角条件与K*无关。我们 说,相角条件是确定s平面上根轨迹的充分必要 条件,这就是说,绘制根轨迹时,可用相角条件 确定轨迹上的点,用模值条件确定根轨迹上该点 对应的K*值。
自动控制原理第四章根轨迹课件
幅值条件
s z
i 1
Hale Waihona Puke mi s p
j 1
n
j
1 Kg
Kg=0
(s p ) 0
j 1 j
n
根轨迹起始于开环极点
Kg=∞
(s z ) 0
i 1 i
m
根轨迹终止于开环零点
根轨迹分支数 • n阶系统的根轨迹有n条分支
s z
i 1
m
i
s p
j 1
jω
-p3
ⅹ
j4
K1 G( s) H ( s) s( s 4)( s 2 4s 20)
规则1、2、3、4 根轨迹对称于实轴, 有四条根轨迹分支,分别起 始于极点0,-4和-2±j4,终止 于无限远零点。 实轴上0~-4区段为根轨迹. 相角条件 -p3、-p4的连接线为 根轨迹
-p2
s1 z1 ( z1 p1 )(z1 p2 )
s2 z1 ( z1 p1 )( z1 p2 )
7.根轨迹的出射角和入射角(1)
出射角:根轨迹离开复数极点处的切线方向与实轴 正方向的夹角 入射角:而进入开环复数零点处的切线方向与实轴 正方向的夹角
7.根轨迹的出射角和入射角(2)
i 1 i 1
每对共轭复数极点所提供的相角 之和为360°; s1右边所有位于实轴上的每一个极 点或零点所提供的相角为180°;
ⅹ ⅹ
-p3 s2
-p4
jω
-θ -z1
○
ⅹ
-p2 s1
ⅹ
-p1
σ
s1左边所有位于实轴上的每一个极
点或零点所提供的相角为0°。
自动控制原理第四章根轨迹法.
(s z j ) pi )
m
lim
sm s
n
s
lim
1
s s nm
0
即其余的 n-m 条根轨迹终止于无穷远处,即终止于系 统的n-m个无穷大零点。
回章首 回节首
18
4-2-5 实轴上的根轨迹 实轴上根轨迹的判别方法。 在实轴上选取实验点si, 如果实验点 si 的右方实轴上的开环 零点数和极点数的总和为奇数,则 实验点 si 所在的实验段是根轨迹, 否则该实验段不是根轨迹。 图中, [-1,0]段和[-∞,-5]段是根轨迹。 而(-5,-1)段和(0,+∞)段不是根轨迹。
第四章 根轨迹法
§4-1 根轨迹法的基本概念 §4-2 绘制根轨迹图的基本法则 §4-3 控制系统根轨迹的绘制
§4-4 控制系统的根轨迹法分析
退出
.R.Evans)提出了一种在复平面上由系 统的开环极、零点来确定闭环系统极、零点的图 解方法,称为根轨迹法。 意义:可以分析系统的性能,确定系统应有的结 构和参数,也可用于校正装置的综合。
回章首 回节首
22
分离点或会合点位置的计算
(1) 重根法 数条根轨迹在复平面上某点相遇又分开,该点 必为特征方程的重根。 如两条根轨迹相遇又分开,该点为二重根。 三条根轨迹相遇又分开,该点为三重根等等。 重根的确定可以借助于代数重根法则。
回章首
回节首
23
代数重根法则
已知n次代数方程为
f ( x) x n an1x n1 ... a1x a0 0
根轨迹法是一种简便的图解方法,在控制工 程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回章首
2
§4-1 根轨迹法的基本概念
自动控制原理课件 第四章根轨迹分析法
G k(s)
, 例 4 6 s1 s 0 P ' ) 0.3333 (s 0 s(s 1)(s 2)
2
Kg
P(s 0 )
已 求 : P(s) 3s 6s 2, P(-1) -1 0,P(0) 2 0,故 实 轴 [ 1,0]段 必 有 分 离 点 . 另 在 [ 1,0]区 段 : P (s) 6s 6 0,
§4-2 绘制根轨迹的基本法则 (一、二、三、四)
CASE.SCUT
五.实轴上的根轨迹:实轴根轨迹区 θ 180 (2k 1) , 段其右方实数极点个数、实数零 nm n m 点个数总和应为奇数; ( p j ) ( zi ) 六.根轨迹的渐近线: j 1 i 1 当n>m,Kg→∞时,有n-m条根轨迹 σ a nm 分支沿着与正实轴夾角θ, 截距为式中k 0,1,2, ,n m 1 σa的一组渐近线趋于无穷远处:
2.幅值条件 求K g
: s 2的K g
(s p )
j
n
(s z )
i i1
j1 m
s 2 p1 s 2 p 2 0.5 j 0 0.5 j 1 1.118 1.118 1.25
利用MATLAB进行控制 系统分析 四绘制根轨迹图 例4-27.exp412140.m num=1;den=[1 5 8 6 0];
s平面上满足相角条件 方程的一切点, 都是 对应不同K g 值的闭环特征根, 即根轨迹, 所以 相角条件是确定根轨迹的充要条件。
•
CASE.SCUT §4-1-4幅值条件方程和相角条件方程的应用 例4-2,例4-3
1.相角条件 求根轨迹
自动控制原理第四章根轨迹法
i 1
j 1
开环极点到此被测零点 (终点)的矢量相角
8. 根轨迹的平衡性(根之和) ( n-m 2)
特征方程 Qs KPs 0
sn an1sn1 a1s a0 K sm bm1sm1 b1s b0 0
n
Qs KPs s p j sn cn1sn1 c1s c0 0 j 1
i 1
j1
k 0,1,2,
s zoi i 开环有限零点到s的矢量的相角
s poj j 开环极点到s的矢量的相角
矢量的相角以逆时针方向为正。
幅值条件:
s
m
m
s zoi
li
A s
i 1 n
i 1 n
s poj
Lj
j 1
j1
li αi
-zoi
Lj βj
×
-poj
开 环 有 限 零 点 到s的 矢 量 长 度 之 积 开环极点到s的矢量长度之积
, 2 2
c 2k 11800 2
由此可推理得到出射角:
其余开环极点到被测极 点(起点)的矢量相角
n1
m
c 2k 1180o j i
j 1
i 1
有限零点到被测极点
(起点)的矢量相角
同理入射角:
其余开环有限零点到被测 零点(终点)的矢量相角
m1
n
r 2k 1180o i j
1 GsHs 0
m
GsHs
KPs Qs
K
i 1
n
s
s
zoi
poj
j 1
P s sm bm1sm1 b1s b0
Q s sn an1sn1 a1s a0
于是,特征方程
自动控制原理第四章根轨迹法
第四章 根轨迹法
第一节 根轨迹与根轨迹方程 根轨迹 系统的某个参数(如开环增益K)由0到∞变化时, 闭环特征根在S平面上运动的轨迹。
例: GK(S)= K/[S(0.5S+1)] = 2K/[S(S+2)] GB(S)= 2K/(S2+2S+2K) 特征方程:S2+2S+2K = 0
-P1)(S-P2)…(S-Pn)
单击此处可添加副标题
当n>m时,只有m条根轨迹趋向于开环零点,还有(n-m)条? m,S→∞,有: (S-Z1)(S-Z2)…(S-Zm) -1 -1 ———————-— = —— = —— P1)(S-P2)…(S-Pn) K* AK 可写成:左边 = 1/Sn-m = 0 当K=∞时,右边 = 0 K=∞(终点)对应于S→∞(趋向无穷远). 即:有(n-m)条根轨迹终止于无穷远。
分解为:
03
例:GK(S)= K/[S(0.05S+1)(0.05S2+0.2S+1)] 试绘制根轨迹。 解: 化成标准形式: GK(S)= 400K/[S(S+20)(S2+4S+20)] = K*/[S(S+20)(S+2+j4)(S+2-j4)] K*=400K——根迹增益 P1=0,P2=-20,P3=-2+j4,P4=-2-j4 n=4,m=0
一点σa。
σa= Zi= Pi
ΣPi-ΣZi = (n-m)σa
σa= (ΣPi-ΣZi)/(n-m)
绘制根轨迹的基本法则
K*(S-Z1)(S-Z2)…(S-Zm)
—————————— = -1 (S-P1)(S-P2)…(S-Pn)
自动控制原理第4章根轨迹法精
上式称为根轨迹开环传递函数的标准形式。所以,绘制根轨迹图 时,首先要把开环传递函数改写成这种标准形式。
m
( zj )
K K*
J 1 n
( pi )
i 1
zj
1
j
(j
1,2,, m);
pi
1 Ti
(i
1,2,, n)
可写出幅值方程与相角方程,即
G(s)H (s) 1
G(s)H(s) 1
开环零点: z1 1.5; z2,3 2 j
(1)实轴(0~1.5)和( 2.5 ~ )有根轨迹。
(2)渐近线n=4 m=3,故只有一条根轨迹趋向无穷远。由实根
轨迹可知 180 。
(3)根轨迹出射角与入射角。
出射角
3
4
p2 ( 2K 1) ( p2 zi ) ( p2 pi )
d= -3.7
s2 4s 1 0
解法2 用公式有
1 1 1
d 1 j 2 d 1 j 2 d 2
解此方程 d1 3.7, d2 0.3
d1在根轨迹上,即为所求的分离点,d2不在根轨迹上舍去。 因为
z1 2, p1,2 1 j 2 n=2,m=1
系统有两条根轨迹,一条消失于零点,另一条趋于负无穷远 在实轴(-2,-∞)区段有根轨迹。 出射角
4.1根轨迹与根轨迹方程
什么是时域分析? 指控制系统在一定的输入下,根据输出量的时
域表达式,分析系统的稳定性、瞬态和稳态性能。
4.1.1 根轨迹 4.1.2 根轨迹方程
4.1.1 根轨迹
[根轨迹定义]:系统开环传递函数增益K(或某一参数)由零到 无穷大变化时,闭环系统特征根在S平面上移动的轨迹。
例:如图所示二阶系统,
m
( zj )
K K*
J 1 n
( pi )
i 1
zj
1
j
(j
1,2,, m);
pi
1 Ti
(i
1,2,, n)
可写出幅值方程与相角方程,即
G(s)H (s) 1
G(s)H(s) 1
开环零点: z1 1.5; z2,3 2 j
(1)实轴(0~1.5)和( 2.5 ~ )有根轨迹。
(2)渐近线n=4 m=3,故只有一条根轨迹趋向无穷远。由实根
轨迹可知 180 。
(3)根轨迹出射角与入射角。
出射角
3
4
p2 ( 2K 1) ( p2 zi ) ( p2 pi )
d= -3.7
s2 4s 1 0
解法2 用公式有
1 1 1
d 1 j 2 d 1 j 2 d 2
解此方程 d1 3.7, d2 0.3
d1在根轨迹上,即为所求的分离点,d2不在根轨迹上舍去。 因为
z1 2, p1,2 1 j 2 n=2,m=1
系统有两条根轨迹,一条消失于零点,另一条趋于负无穷远 在实轴(-2,-∞)区段有根轨迹。 出射角
4.1根轨迹与根轨迹方程
什么是时域分析? 指控制系统在一定的输入下,根据输出量的时
域表达式,分析系统的稳定性、瞬态和稳态性能。
4.1.1 根轨迹 4.1.2 根轨迹方程
4.1.1 根轨迹
[根轨迹定义]:系统开环传递函数增益K(或某一参数)由零到 无穷大变化时,闭环系统特征根在S平面上移动的轨迹。
例:如图所示二阶系统,
《控制工程基础》第四章根轨迹
4.2 根轨迹幅值条件与相角条件
LOGO
相角条件:
s1,2 1 1 2K
K s(0.5s 1)
G s H s s (s 2) 180 2k 1k 0,1,2,
(0,+ ∞ ) ;
(-2,0);
(- ∞,-2 ) ;
实轴以外 ;
用幅值条件可以计算
出各根轨迹点上的开环根
轨迹增益K*。
Page 12
ds
即s2 12s 24 0
解之,得 s1 2.54, s 2 9.46
相应的增益为
K
1
1 .0 7 , Page 21
K
2
14.9
4.3 绘制根轨迹的基本法则
LOGO
方法2 设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为
GsH s
K s s
z1 s z2 s zm p1 s p2 s pn
Gs
H
s
K s
1s 12s
T s 1 T s 1 Page 10
2
1 1
4.2 根轨迹幅值条件与相角条件
LOGO
G s H
s
K* s s
z1 s z2 p1 s p2
s zm s pn
K * Az1e jz1 A e j p1
p1
A e jzm zm
A e j pn pn
LOGO
传递函数:
Gb
s
1
Gs G s H
s
特征方程(根轨迹方程):1+G(s)H(s)=0 或写作 G(s)H(s)= -1
相角条件: GsH s 180 2k 1 k 0,1,2,
幅值条件: GsHs 1
GsH s
大学自动控制原理第四章根轨迹法资料
4.1.3 绘制根轨迹步骤
1)找出s平面上满足相角条件的点并连成曲线; 2)用幅值条件确定相应点对应的K值。 例3 求例1所示系统的根轨迹 解:开环传函 G(s)H (s) K
s(s 1)
1)用相角条件绘制根轨迹
arg s arg s 1 2k 1 , k 0,1, 2,
2)用幅值条件确定增益K
假设系统开环传递函数用零、极点形式表示:
G
s
H
s
K s s
z1 p1 s
s z2 p2
s zm ,n m s pn
m
令s zi ie ji , s pl le jl ,
i 1,2, , m;
GsH s K
l 1,2, , n。
m
n
i j( i l )
➢开环传递函数的零点s=-zi (i=1,…,m)是m条根轨 迹分支的终点
K0 zi
K
i 1 n
pl
l 1
绘制根轨迹的基本规则 规则1:根轨迹的对称性 由于系统特征方程式的系数均为实数,因而特征 根或为实数,或为共轭复数,根轨迹必然对称于s 平面的实轴。 规则2:根轨迹的分支数及其起点和终
n
m
闭环特征方程: s pl K0 s zi 0
l 1
i 1
➢当K0由0→∞变化时,方程中任一根由始点连续 地向终点变化的轨迹称为根轨迹的一条分支;
第一节 根轨迹的基本概念
1948年,伊凡思(W.R.Evans)根据控制系统的开环 传递函数与其闭环特征方程式之间的内在联系,提 出了根轨迹法。
4.1.1 根轨迹的定义
例1 对右图所示系统,求 当参变量K从0向变化时, 系统闭环特征根在复平面 上的变化轨迹。
自动控制原理-第四章-根轨迹
snm 1 p1 1 pn
s
s
0
s z1 s zm
1 z1 1 zm
s
s
s pi i 1, 2, n
K*
s p1 s pn
snm 1 p1 1 pn
s
s
s z1 s zm
1 z1 1 zm
s(0.5s 1) s(s 2)
通过系统的根轨迹图,可以很方便地对系统的动态性能和稳态性能进行 分析。不足之处是用直接解闭环特征方程根的办法,来绘出系统的根轨 迹图,这对高阶系统将是很繁重的和不现实的。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依据反馈系统中开环、闭环传递函数的确定关系,通过开环传递函 数直接寻找闭环根轨迹正是我们下面要研究的内容。
① (s1 p2 ) 、(s1 p3 ) 两向量对称于实轴,引起的相角大小 相等、方向相反; (s1 z2 ) 、(s1 z3 ) 两向量也对称于实轴,引起的相角大 小相等、方向相反;
∴ 判断 s1是否落在根轨迹上,共轭零、极点不考虑。
② 位于s1左边的实数零、极点:(s1 z1) 、(s1 p4) 向量引起的相
GK
(s)
kg s(s 1)
解:判断某点是否在根轨迹上,应使用相角条件。求某点对应的根轨迹增益值,应使用 幅值条件。
s1 : m (s zi ) n (s p j ) 0 (s1 p1) (s1 p2 )
i 1
j 1
s1 (s1 1) 135 90 225
s2: 0 (s2 p1) (s2 p2) (116.6 ) (63.4 ) 180
自动控制原理 第四章 根轨迹法
K S ( 0.5 S 1)
R(s)
C(s)
下 面 分 析 参 数从0到 无 穷 变 化 对 系 统 闭 极 点 分 布 的 影 响 k 环 : k 0时 k 1/2时 k 1/2时 s 1 0 s 2 2 闭 环 极 点 与 开 环 极 点同 相 0 k 1 2时 s1 , s2均 为 负 实 数 s 1 s 2 -1 s 1,2 -1 j 2k - 1 , 实 部 相 同 位 于 垂 直 与 实 轴 的 直上 线 k 时 沿 上 述 直 线 趋 于 无 穷 . 远
P Z
i 1 i i 1
n
m
i
nm 2l 1 渐近线与实轴的交角 a : ( l 0,1, , n m 1) nm
例.设控制系统的开环传函 为 G(S)
K(S 1) S ( S 4 )( S 2 2 S 2 )
试根据目前所知的法则 确定根轨迹的有关数据 解 :(1)根 轨 迹 起 始 于P1 0, P2 -4, P3 -1 j, P4 -1 - j
终 止 于 Z 1 1和 无 穷 远 (2)有 四 条 根 轨 迹 且 对 称 实 轴 于 (3)n - m 3条 根 轨 迹 终 止 于 无 穷 , 其 渐 近 线 与 实 轴 的 交 为 远 点 0 ( 4) ( 1 j ) ( 1 j ) ( 1) a 1.67 41 与实轴的交角为 a ( 2nl 1) 1 60 ( l 0) m 3
Pl 180 ( Pl Z j ) ( Pl P j )
j 1 j 1 jl
m
n
Zl 180 ( Z l P j ) ( Z l Z j )
R(s)
C(s)
下 面 分 析 参 数从0到 无 穷 变 化 对 系 统 闭 极 点 分 布 的 影 响 k 环 : k 0时 k 1/2时 k 1/2时 s 1 0 s 2 2 闭 环 极 点 与 开 环 极 点同 相 0 k 1 2时 s1 , s2均 为 负 实 数 s 1 s 2 -1 s 1,2 -1 j 2k - 1 , 实 部 相 同 位 于 垂 直 与 实 轴 的 直上 线 k 时 沿 上 述 直 线 趋 于 无 穷 . 远
P Z
i 1 i i 1
n
m
i
nm 2l 1 渐近线与实轴的交角 a : ( l 0,1, , n m 1) nm
例.设控制系统的开环传函 为 G(S)
K(S 1) S ( S 4 )( S 2 2 S 2 )
试根据目前所知的法则 确定根轨迹的有关数据 解 :(1)根 轨 迹 起 始 于P1 0, P2 -4, P3 -1 j, P4 -1 - j
终 止 于 Z 1 1和 无 穷 远 (2)有 四 条 根 轨 迹 且 对 称 实 轴 于 (3)n - m 3条 根 轨 迹 终 止 于 无 穷 , 其 渐 近 线 与 实 轴 的 交 为 远 点 0 ( 4) ( 1 j ) ( 1 j ) ( 1) a 1.67 41 与实轴的交角为 a ( 2nl 1) 1 60 ( l 0) m 3
Pl 180 ( Pl Z j ) ( Pl P j )
j 1 j 1 jl
m
n
Zl 180 ( Z l P j ) ( Z l Z j )
自动控制原理第四章 根轨迹法
一、根轨迹的连续性和对称性 闭环系统特征方程的某些系数是增益Kg的函 数。当Kg从0到无穷变化时,这些系数是连续变化 的。故特征方程的根是连续变化的,即根轨迹曲 线是连续曲线。
一般物理系统特征方程的系数是实数,其根 必为实根或共轭复根。因此根轨迹必然对称于实 轴。
二、根轨迹的起点和终点 根轨迹起始于开环极点,终止于开环零点。
起点为开环极点 p1 0, p2 1, p3 5
无有限值零点,所以三支根轨迹都趋向无穷远。 渐近线与实轴的交点: a
( p ) ( z ) 1 5 2
i i
nm
30
( 2k 1) 渐近线与实轴的倾角: 60 ,180 nm 180
闭环特征方程式为: 1 G( s ) H ( s ) 0 凡是满足该方程的s值,就是系统的特征根, 或者说是根轨迹上的点。
所以该方程也称为根轨迹方程。
1 G( s ) H ( s ) 0
把上式改写为:
G ( s ) H ( s ) 1
G( s ) H ( s ) 为开环传递函数。
特征方程为: s 2 2 s 2 K 0 特征根为:
s1, 2 1 1 2 K
特征根为:
s1, 2 1 1 2 K
[讨论]: ① 当K=0时,s1=0,s2=-2, 是开环传递函数的极点 ② 当K=0.32时,s1=-0.4,s2=-1.6 ③ 当K=0.5时,s1=-1,s2=-1
K 5
K 1 K 0 K 0.5
2
④ 当K=1时,s1=-1+j,s2=-1-j
⑤ 当K=5时,s1=-1+3j,s2=-1-3j ⑥ 当K=∞时,s1=-1+∞j,s2=-1-∞j
自动控制原理第四章根轨迹小结
2kπ
5
实轴上某段右侧零、极点个数之和为 奇 数,则该段是根轨迹
偶
6
根轨迹的分离点
j=1
m
∑
i=1
n
∑
d-pi
1
1
d-zj
=
k= 0,1,2, …
λL=
(2k+1)π
L
,
不变!
不变!
7
与虚轴的交点
8
起始角与终止角
变了
举例说明
利用根轨迹分析系统的性能
要求:
概略绘制系统轨迹图,判断系统的稳定性。
如果改变反馈通路传递函数使 H(s) = 1 + 2S 试判断 H(s) 改变后系统的稳定性,研究 H(s) 改变 所产生的效应。
根轨迹方程
特征方程 1+G(s)H ( s ) = 0
1
+
K*
=
0
j=1
m
∏
s
pi
(
-
)
pi
开环极点“×”, 也是常数!
开环零点“”,是常数!
Zj
i=1
n
∏
根轨迹增益K* ,不是定数,从0 ~ ∞变化
这种形式的特征方程就是根轨迹方程
s
zj
(
-
)
根轨迹的模值条件与相角条件
j=1
m
n
1
+
K*
3 分离角定义
实轴上某段右侧零、极点个数之和为奇数,则该段是根轨迹
j=1
m
∑
i=1
n
∑
d-pi
1
1
d-zj
=
k= 0,1,2, …
λL=
自动控制原理 第四章 根轨迹c2
解(1)无开环零点,4个开环极点
p1 0 , p2 3 , p3,4 1 j
在实轴上根轨迹[-3,0]。
(2)有4条分支趋向无穷远处。渐近线的夹角与交点
a
(2k 1)180o
4
45o
, 135o
a
0 31 4
j 1
j
1.25
15
(3)分离点 方法一:
p1 0 , p2 3 , p3,4 1 j
1 1 1 1 0 可解出d d d 3 d 1 j d 1 j
方法二:
G(s)H (s)
s(s
Kr 3)(s2
2s
2)
D(s) 1 G(s)H (s) 0
s(s 3)(s2 2s 2) Kr s4 5s3 8s2 6s Kr 0
60 180
0 -2
1c 45 2c 45
与虚轴的交点
-4
0 , j4 2 j5.657
-6
计算所得分离会合点,实际并不是分离点
-8
s 2.67 1.89 j
-8 -6 -4 -2 0 2
22
[例]开环传递函数为:
Gk
(s)
s[( s
Kg 4)2
∵ d2不在根轨迹上,略去 分离角:
d 3.414
j
(2k 1) / l , l 2
3
22
2 1
3.414
0
复平面上的根轨迹是圆的一部分,圆心为(-2,j0),
半径为 2
8
规则7:根轨迹与虚轴的交点
方法一:令 s j代入特征方程1+G(s)H(s)=0,解出
自动控制原理第4章根轨迹分析
渐近线与实轴的交点为
n
m
pi zj
a
i1
j1
nm
(015)02 30
根轨迹的渐近线如图4-5所示。
34
图4-5 例4-3根轨迹的渐近线
35
【法则4】 实轴上的根轨迹。
实轴上根轨迹区段的右侧,开环零、极点数目之和应 为奇数。
上述结论可由根轨迹的相角条件方程(4-4)证明。 在s平面的实轴上任取一个实验点s1,其左侧的每个开 环实数零点或开环实数极点到s1的向量的相角均为0°。对 于s平面上共轭复数形式的开环零、极点,每对共轭的开环 零点或开环极点到s1的向量的相角之和均为0°。实验点s1 右侧的每个开环实数零点或开环实数极点到s1的向量的相 角均为180°。因此,根据根轨迹的相角条件方程,如果实 验点s1所在的实轴段是根轨迹,则其右侧的开环零、极点数 目之和应为奇数。
9
图4-2 例4-1根轨迹图
10
当Kg=1时,特征根为相等的负实数,系统处于临界阻 尼状态,阶跃响应也无超调。
当Kg>1时,特征根为一对共轭复数根,系统处于欠阻 尼状态,阶跃响应振荡衰减。
因此,所谓根轨迹,是指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中的某个 参数变化时,闭环特征根在复平面上所走过的轨迹。这里 所说的某个参数,通常是指根轨迹增益Kg。除Kg外,有时 亦可取其他的可变参数。
19
4.2 绘制根轨迹的基本法则
根据幅值条件方程和相角条件方程,利用解析法或试 探法可以绘制低阶系统的根轨迹,但对于高阶系统,绘制 过程是很繁琐的,不便于实际使用。在控制工程中,通常 使用以两类条件方程为基础建立起来的一些基本法则来绘 制根轨迹。使用这些法则能够迅速地绘制出根轨迹的大致 形状和变化趋势。
15
式(4-3)也可写为以下形式:
现代控制第四章 根轨迹(2010自制)
(2k 1)180 a nm
k 1,2, „,(n-m-1)
当 k 0 时,求得的渐近线倾角最小, k 增大,倾角值将重复出现,而独立的渐近线 只有(n-m)条.
§4-2绘制根轨迹的基本规则 2.渐近线与实轴的交点
a
p
i 1
n
i
zj
j 1
m
nm
渐近线的交点总在实轴上,即 a 必为实数.在计 算时,考虑到共轭复数极点、零点的虚部总是相互 抵消,只须把开环零、极点的实部代入即可.
P139
根轨迹一定对称于实轴,并且有max(n,m)支。 根轨迹由若干分支构成,分支数与开环极点数相同。
特征方程的根要么是实根(在实轴上)要么是 共轭复根(对称于实轴),所以根轨迹一定对称于 实轴。
§4-2绘制根轨迹的基本规则
3)根轨迹的渐近线p140
1.根轨迹中(n-m)条趋向无穷远处的分支的 渐近线的倾角为
以系统的开环增益K为可变参数绘制的根 轨迹——常规根轨迹
二.绘制系统根轨迹的依据
图示系统的特征方程
1 G( S ) H ( S ) 0
G( S ) H ( S ) ——开环传函
§4-1根轨迹的基本概念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G H
绘制根轨迹是求解特征方程的根,特征方程可改 写为 G ( S ) H ( S ) 1
§4-1根轨迹的基本概念
s0
× O
p2
O
z1
×
p1
×
p3
研究根轨迹的目的:分析系统的各种 性能(稳定性、稳态性能、动态性能)
根轨迹法的基本任务:由已知的开 环零、极点分布 及根轨迹增益,通 过图解的方法找出闭环极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由以上分析得知:
根轨迹就是控制系统特征方程的根随 系统参数变化在S平面上移动的轨迹。根轨 迹表明了系统参数对闭环极点分布的影响, 通过它可以分析系统的稳定性、稳态和暂 态性能与系统参数之间的关系。
需要指出的是, 绘制根轨迹时选择的可变参数可以是
系统的任何参量, 但实际中最常用的是系统的开环增
益。
R(S)
K S ( S 1)
C(S)
1 1 S1 1 4K 2 2
S2 1 1 2 2 1 4K
当K=0时,S1=0,S2=-1
K 特征 根
0
1/4
1/2
3/4
…
S1=0 S2=-1
S1=-1/2 S2=-1/2
S1=-1/2+j/2 S1=-1/2+…j S2=-1/2-j/2 S2=-1/2-…j
∞
3.暂态性能
(1) 当0<K< 0.25时, 闭环特征根为实根,系统是过 阻尼状态,阶跃响应为非周期 过程。 (2) 当K=0.25时,两 特征根重合,均为-0.5,系 统处于临界阻尼状态。
∞ K K=0 × -1 K ∞
jω
K=0.25 K=0 ×
σ
(3) 当K>0.25时,两特征根变为共轭 复根,系统处于欠阻尼状态,阶跃响应为衰 减振荡过程。
以系统的开环增益K为可变参数绘制的根 轨迹——常规根轨迹
二.绘制系统根轨迹的依据
图示系统的特征方程
1 G( S ) H ( S ) 0
G( S ) H ( S ) ——开环传函
§4-1根轨迹的基本概念
G H
绘制根轨迹是求解特征方程的根,特征方程可改 写为 G ( S ) H ( S ) 1
m
s zj 1
n
i 1
n
(*4-10)
s pi
j
(s z
j 1
m
) ( s pi ) (2q 1)180
i 1
q 0,1,2,
„(**4-9)
几点说明: – 实际上满足相角条件的任一点,一定可以找到相应的可变 参数值,使幅值条件成立。
– 相角条件也是根轨迹的充要条件。
(2k 1)180 a nm
k 1,2, „,(n角最小, k 增大,倾角值将重复出现,而独立的渐近线 只有(n-m)条.
§4-2绘制根轨迹的基本规则 2.渐近线与实轴的交点
a
p
i 1
n
i
zj
j 1
m
nm
渐近线的交点总在实轴上,即 a 必为实数.在计 算时,考虑到共轭复数极点、零点的虚部总是相互 抵消,只须把开环零、极点的实部代入即可.
K1=6
-2
-1
60°-0.423 -60°
×
×
×
σ
a
K1=6
j 2
q 1, a 180
§4-2绘制根轨迹的基本规则
4)实轴上的根轨迹
jω ×
在实轴上存在根轨迹的条 件是,其右边开环零点和开 环极点数目之和为奇数。
o
p1
s1
*
×
设系统开环零、极点分布如 图所示。为在实轴上确定属 于根轨迹的线段,首先在 p3 和 z1 之间任选一个试验点 s1 。
K1 G(S ) H (S ) S ( S 1)(S 2)
求根轨迹 jω
j 2
解:①在S平面中确定开 环零、极点的位置。 ②确定实轴上的根轨迹。 ③n=3,m=0,应有三个分 支,并且都趋向无穷远 处。 ④确定渐近线的位置.
p1 p2 p3 0 1 2 1 nm 30 (2q 1)180 (2q 1)180 a nm 3 q 0, a 60
根轨迹的起点对应于K=0 时特征根在S平面 上的分布位置,而根轨迹的终点则对应于 K→∞时,特征根在S平面上的分布位置。
幅值条件改写
jω
∞
j
(s z (s
i 1 j 1 n
m
)
K
pi )
1 K1
K=0 × -1 K
K=0.25 K=0 × σ
当 K1 0 ,必有S= 当 K1 ,必有S=
§4-1根轨迹的基本概念 将开环传递函数写成下列标准的因子式
K G(S ) H (S )
(s z
j 1 i
m
j
)
(s p )
i 1
n
注意这个形式和求 稳态误差的式子不 同,需变换成这种 形式.
z j -开环零点.
K
pi -开环极点.
此时,幅值条件和相角条件可写成
j 1
s0
×
O
p2
z1
×
p1
×
p3
(s0 z1 ) (s0 p1 ) (s0 p2 ) (s0 p3 ) 45 135 210 100 400
不满足,故 s 0 不是根轨迹上的点。
在绘制根轨迹时,在感兴趣的区 段,要比较细致地绘制,可用试 探法,根据相角条件确定几个根 轨迹上的点。允许有一定的误差, 比如±5°。而其它区段的根轨 迹则可根据一些规则迅速的勾画 出来。 绘制根轨迹图时,S平面虚轴和 实轴的坐标比例应取得一致。
– 利用相角条件可确定根轨迹的形状,但利用幅值条件才可 求得给定闭环极点所对应的增益K。 – 进行相角计算时,规定正实轴方向为0°,逆时针方向为 相角的正方向。
– 相角条件说明:Σ(由各开环零点指向轨迹点的方向角) – Σ(
由各极点指向轨迹点的方向角) = 指向正左方。
三.根据相角条件确定根轨迹上的点
§4-1根轨迹的基本概念
s0
× O
p2
O
z1
×
p1
×
p3
研究根轨迹的目的:分析系统的各种 性能(稳定性、稳态性能、动态性能)
根轨迹法的基本任务:由已知的开 环零、极点分布 及根轨迹增益,通 过图解的方法找出闭环极点。
为了尽快把握绘制根轨迹的要领,请 牢记并理解三句话:绘制根轨迹——依据 的是开环零极点分布,遵循的是不变的相 角条件,画出的是闭环极点的轨迹。
§4-1根轨迹的基本概念
一.举例说明根轨迹的概念
R(S)
C (S ) K (S ) 2 R( S ) S S K
K S ( S 1)
C(S)
特征方程 S 2 S K 0 的根为
1 1 S1 1 4 K 2 2
,
1 1 S2 1 4K 2 2
例.设控制系统的开环传函 为 G(S)
K(S 1) S ( S 4 )( S 2 2 S 2 )
试根据目前所知的法则 确定根轨迹的有关数据 解 (1)根 轨 迹 起 始 于P1 0, P2 -4, P3 -1 j, P4 -1 - j :
终 止 于 Z 1 1和 无 穷 远 (2)有 四 条 根 轨 迹 且 对 称 实 轴 于 (3)n - m 3条 根 轨 迹 终 止 于 无 穷 , 其 渐 近 线 与 实 轴 的 交 为 远 点 0 ( 4) ( 1 j ) ( 1 j ) ( 1) a 1.67 41 与实轴的交角为
∞
K 特征 根
0
1/4
1/2
3/4
…
S1=0 S2=-1
S1=-1/2 S2=-1/2
S1=-1/2+j/2 S1=-1/2+…j S2=-1/2-j/2 S2=-1/2-…j
§4-1根轨迹的基本概念
∞ K K=0 × -1 K
jω
K=0.25 K=0 ×
σ
从系统的根轨迹图,可以获得下述信息: 1.稳定性:因为根轨迹全部位于左半S平面,故 闭环系统对所有的K值都是稳定的。 2.稳态性能:因为开环传函有一个位于坐标原点 的极点,所以是I型系统,阶跃作用下的稳态误差 为0。
G( S ) H ( S ) 是复变量S的函数,根据上式两边的
幅值和相角分别相等的条件,可以得到
§4-1根轨迹的基本概念
G( S ) H ( S ) 1
G( S ) H ( S ) 180(2q 1),
q 0,2, 1 ,…
这就是满足特征方程的幅值条件和相角条件,是绘 制系统根轨迹的重要依据。 现进一步将绘制根轨迹的幅值条件和相角条件 转换成实用的形式。
P139
根轨迹一定对称于实轴,并且有max(n,m)支。 根轨迹由若干分支构成,分支数与开环极点数相同。
特征方程的根要么是实根(在实轴上)要么是 共轭复根(对称于实轴),所以根轨迹一定对称于 实轴。
§4-2绘制根轨迹的基本规则
3)根轨迹的渐近线p140
1.根轨迹中(n-m)条趋向无穷远处的分支的 渐近线的倾角为
4-2 根轨迹绘制的基本规则P138
纯粹用试验点的办法手工作图,工作量是十分
巨大的,而且对全貌的把握也很困难,于是人们研
究根轨迹图的基本规则,以便使根轨迹绘图更快更
准。概括起来, 以开环增益K为参变量的根轨迹图 主要有下列基本规则:
1)起点和终点
P138
根轨迹一定开始于开环极点,终止于开环零点。
第四章 根轨迹法P135
控制系统的稳定性,由其闭环极点唯一确定,系统暂态响 应和稳态响应的基本特性与系统的闭环零、极点在S平面上 分布的位置有关。 决定系统基本特性的是系统特征方程的根,如果搞清楚这 些根在S平面上的分布与系统参数之间的关系,那就掌握了 系统的基本特性。 为此目的,W.R.伊文思在1948年提出了根轨迹法, 令开环函数的一个参数——开环增益K(或另一个感兴趣的参 数)从0变化到∞,与此对应,特征方程的根,便在S平面上 描出一条轨迹,称这条轨迹为根轨迹。 根轨迹法是研究自动控制系统的一种有效方法,它已发展 成为经典控制理论中最基本的方法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