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最新)高中语文学究天人体贯古今第2课夏本纪学案含解析苏教版选修史记
高二语文选修 《史记》选读(苏教版)
0 7 正史鼻祖 文章大宗——《史记》的影响
01
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司马迁其人其事
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司马迁其人其事
太史公自序 *报任安书(存目)
02
学究天人体贯古今——《史记》的体例
学究天人体贯古今—— 《史记》的体例
夏本纪 鲁周公世家 *河渠书 *六国年表
03
不虚美不隐恶——《史记》 的史家传统
06
善叙事理 其文疏荡——《史记》的叙事艺术
善叙事理 其文疏荡— —《史记》的叙事艺术
*秦始皇本纪 *赵世家 魏公子列传 淮阴候列传
07
正史鼻祖 文章大宗——《史记》的影响
正史鼻祖 文章大宗——《史记》的影 响
*《史记》与史学 *《史记》与文学 研究《史记》 参考选题 活动建议
感谢聆听
高二语文选修 《史记》选读 (苏教版)
演讲人 202X-06-08
目 录
0 1 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司马迁其人其事
0 2 学究天人体贯古今——《史记》的体例
0 3 不虚美不隐恶——《史记》 的史家传统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0 4 读其书想见其为人——《史记》的理想人格
05
摹形传神千载如生——《史记》的人物刻画艺术
0 6 善叙事理 其文疏荡——《史记》的叙事艺术
不虚美不隐恶——《史记》 的 史家传统
高祖本纪 *李将军列传
04
读其书想见其为人——《史记》的理想人格
读其书想见其为人——《史记》 的理想人格
*孔子世家 管仲列传 屈原列传
05
摹形传神千载如生——《史记》的人物刻画艺术
摹形传神千载如生—— 《史记》的人物刻画艺术
项羽本纪 *廉颇蔺相如列传 *滑稽列传 刺客列传
高中语文 专题二 学究天人 体贯古今《史记》的体例 第5课 河渠书试题 苏教选修《《史记》选读》苏教
高中语文专题二学究天人体贯古今《史记》的体例第5课河渠书试题苏教选修《《史记》选读》苏教第5课 河渠书1.通假字(1)然河菑.衍溢,害中国也尤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故道.河自积石历龙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乃厮.二渠以引其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九川既疏,九泽既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百姓飨.其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而韩闻秦之好兴事,欲罢.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并.北山东注洛三百余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其奉.邑食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令群臣从官自将军已.下皆负薪填决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用注填阏.之水,溉泽卤之地四万余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北渡污.兮浚流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佗.小渠披山通道者,不可胜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同“灾〞,灾害 (2)同“导〞,疏导,疏通 (3)同“斯〞,分开 (4)同“酾〞,分流,疏导 (5)同“享〞,享受 (6)同“疲〞,疲惫 (7)同“傍〞,依靠,沿着 (8)同“俸〞,俸禄 (9)同“以〞,以上(下)(10)同“淤〞,淤泥 (11)同“纡〞,纡曲回转(12)同“他〞,其他2.一词多义(1)数⎩⎪⎨⎪⎧难以行平地,数.为败:以万亿计,然莫足数.也:而望气用数.者亦以为然:数.岁,河移徙: (2)更⎩⎪⎨⎪⎧ 岁百余万石,更.砥柱之限:于是帝尧乃求人,更.得舜: (3)登⎩⎪⎨⎪⎧ 岁因以数不登.:舜登.用:(4)稍⎩⎪⎨⎪⎧ 予越人,令少府以为稍.入:其后漕稍.多,而渠下之民颇得以溉田矣:答案 (1)屡次/计算/技艺/几 (2)经历(过)/另外 (3)丰收/进用 (4)微小/逐渐,渐3.虚词归纳(1)以⎩⎪⎨⎪⎧ 乃厮二渠以.引其河:于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强: (2)于⎩⎪⎨⎪⎧ 于.楚,西方那么通渠汉水、云梦之野:便于.砥柱之漕:答案 (1)连词,来/连词,因此 (2)介词,在/介词,比4.古今异义词(1)以别九州..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害中国..也尤甚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漕从山东..西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便于..砥柱之漕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古义:我国上古行政区划。
凤凰新学案高中语文 选修《史记》选读(教师用书)
第一专题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司马迁其人其事专题解说司马迁和《史记》,凡接触过中学语文教材的师生,谁不知道?传统语文教材中就选有《史记》的经典篇目,高考文言文阅读也常从《史记》中取材。
然而,对绝大多数中学师生来说,真正比较深刻地认识了解司马迁,比较全面地学习探究《史记》,恐怕得从苏教版选修教材《<史记>选读》的教学开始。
教学《<史记>选读》,当然得从《太史公自序》起始。
《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者是西汉时期的司马迁。
此书记事始于传说中的黄帝,下至汉武帝时期,前后跨越三千多年历史,全书共一百三十篇。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以人物为中心的伟大的历史著作,同时也是我国第一部以人物为中心的伟大的文学著作。
选读《史记》,我们首先要了解作者司马迁其人其事,以及他写作《史记》的目的与经历。
本专题只选了一篇《太史公自序》;还有一篇是同学们在必修五学过的《报任安书》,此处列为“存目”。
如果说《报任安书》是司马迁的“心灵史”,那么《太史公自序》便是司马迁的“学术史”兼“心灵史”。
两文结合起来阅读,便能走近司马迁,了解他的家世谱系,了解他的生活经历,了解他的志向抱负,了解他撰写《史记》的始末,从而比较具体地了解司马迁其人其事。
太史公自序教学定位文本概述司马迁不把《自序》置于卷首,而是将其放在七十列传之末。
这是为什么?清人金圣叹说:“此篇于《史记》为序,于太史公便是自己的列传。
”金圣叹之言,为我们解读《太史公自序》打开了门。
《太史公自序》既是《史记》的自序,也是司马迁为自己及其史官家世所作的传记。
全序规模宏大,文气深沉浩瀚,是《史记》全书的纲领,也是我们这册选修教材的总起,更是我们从整体上认识司马迁和了解《史记》的开始。
《太史公自序》篇幅较长,内容丰富,文字艰深,学生学习的困难很大,所以教材为它提供了译文。
让学生对照译文读原文,在阅读过程中完成“预读积累”练习,这是学习文言词句知识的主要方法;在复习《报任安书》的基础上,抓住“传”和“序”的特点,先“传”后“序”,寻找出相关语段和相关语句,加以分条理解和分析归纳,从而了解司马迁其人其事,则是学习了解文章内容的主要方法。
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夏本纪》教案设计
夏本纪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史记》成书的整体框架。
2、对司马迁创立的本纪、表、书、世家、列传等五种记史的形式要明确。
3、积累学习文言的相关知识,熟悉并掌握词类活用的方法。
4、分析《夏本纪》中的禹的人物形象,学习他公而忘私、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1、了解本纪的形式。
2、了解夏禹的事迹及品质。
3、积累学习文言的相关知识,熟悉并掌握词类活用的方法。
三、教学时间:2课时。
四、教学内容与步骤:第一教时一、解题:《史记》中的“本纪”实际上就是帝王的传记,因为帝王是统理国家大事的最高的首脑,为他们作纪传而名之曰“本纪“,正所以显示天下本统之所在,使官民行事都有一定的纲纪的缘故。
同时,也是全书的总纲,是用编年体的方法记事的。
在“本纪”的写作中,司马迁采取了详今略远的办法,时代愈远愈略,愈近愈详。
《史记》中共有本纪12篇。
二、了解课文有关知识夏本是一个古老的部落,相传是由包括夏在内的十多个部落联合发展而来的,与古代其他部落交错分布于中国境内。
到唐尧、虞舜时期,夏族的首领禹因治水有功,取得了帝位,并传给其子启,从而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
夏王朝约存在于公元前二十一世纪至公元前十六世纪。
《夏本纪》根据《尚书》及有关历史传说,系统地叙述了由夏禹到夏桀约四百年间的历史,向人们展示了由原始部落联盟向奴隶制社会过渡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及人民生活等方面的概貌,尤其突出地描写了夏禹这样一个功绩卓著的远古部落首领和帝王的形象。
相传尧、舜时洪水泛滥,民不聊生,虽经大力整治,但由于时代和条件的限制,也由于当政者用人不当,长期未能把民众从灾难中解救出来。
这成了当时因扰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一个十分尖锐的问题。
就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夏禹,一个有抱负而且聪敏勤恳的青年出现了。
他继承父业并吸取父亲鲧(ɡǔn)治水不成的教训,以他的健壮、精干和毅力,获得成功,在几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呈现出一派怡然富足、井然有序的宏伟景象。
《史记选读》之《夏本纪》教案(苏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共3篇
《史记选读》之《夏本纪》教案(苏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共3篇《史记选读》之《夏本纪》教案(苏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1《史记选读》之《夏本纪》教案(苏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夏本纪》的历史背景及其特点2.了解《夏本纪》的组成和结构3.了解《夏本纪》的主要内容4.掌握对《夏本纪》的基本阅读方法和文献分析能力5.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历史文化素养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夏本纪》的组成和结构、主要内容、阅读方法和文献分析能力2.教学难点: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历史文化素养三、教学内容1.课前预习:让学生自主查找相关资料,了解《史记》的作者司马迁及《夏本纪》的历史背景,掌握《夏本纪》的基本内容和组成结构,并对不同版本的《夏本纪》进行对比分析。
2.教学重点:(1) 《夏本纪》的组成和结构:由《系本》和《补坊》两部分构成,其中《系本》包括《夏启》、《夏后氏》、《康诰》、《夏则》、《文命》、《纣备》六篇,而《补坊》又包括《后传》、《国语》和《周书》。
(2) 《夏本纪》的主要内容:讲述了中国古代伟大的夏朝的历史演变和夏禹治水的壮举,突显了中国优秀文化的起源,反映了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多个方面的情况。
(3) 《夏本纪》的阅读方法:应从整体出发,审视《夏本纪》的整个结构和发展脉络,对于每篇内容要求深入分析,了解其历史意义和文化内涵。
(4) 《夏本纪》的文献分析能力:要求学生结合课程内容,从文献分析的角度深入分析《夏本纪》的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价值和意义。
3.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讲解案例分析、课堂互动讨论四、教学过程1.导入【学法指导】通过导入让学府感受到“夏朝”这个词语的时代感、历史厚重感。
导入:请学生回顾中学历史课本,让他们说说自己对夏朝的印象,都知道哪些历史事件、哪些人物和哪些历史文化?2.学习笔记和疑问【学法指导】学生在旁听课程过程中,应有记笔记、整理思路、提出疑问的好习惯。
高二语文苏教版《史记选读》同步练习:2.1 夏本纪 Word版含解析
第二专题 学究天人 体贯古今——《史记》的体例夏本纪一、基础巩固1.选出下列加点字中注音全对的一项( ) A .鲧.(gǔn ) 巡狩.(shòu ) 后稷.(jì) 亹.亹穆穆(wěi ) B.禹.(yú) 傅.土(fū)皋.陶(gāo ) 东渐.于海(jiān ) C.殛.(jí) 子嗣.(sì) 姒.姓(sì) 祗台..(zhī tái )D.暨.(jì) 涤.原(dí) 沟淢.(yù) 陂.九泽(bēi ) 解析:B 项,“禹”应读“yǔ”;C 项,“台”应读“yí”;D 项,“淢”应读“xù”。
答案:A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鲧为人负命毁.族 毁:败坏 B.乃殛.鲧于羽山以死 殛:杀死 C.禹乃行相.地宜所有以贡 相:察看,考察 D.行视鲧之治水无状.. 无状:不像样子 解析:B 项,“殛”应解释为“流放,放逐”。
答案:B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用法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行山表.木,定高山大川 A .禹伤.先人父鲧功之不成受诛 B.有能成美.尧之事者使居官 C.薄.衣食,致孝于鬼神 D.陂.九泽,度九山 解析:D 项和例句一样,属名词用作动词。
表:作表记。
陂:筑堤防。
A 项,伤:动词的为动用法,为……而深感痛心。
B 项,美: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光大。
C 项,薄: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简朴。
答案:D4.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当帝尧之时,鸿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下民其.忧 ②女其.往视尔事矣 ③女平水土,维是.勉之 ④天下皆以舜之诛为是.A.两个“其”字相同,两个“是”字也相同。
B.两个“其”字相同,两个“是”字不同。
C.两个“其”字不同,两个“是”字相同。
D.两个“其”字不同,两个“是”字也不同。
解析:①其,语气词,不译;②其,语气词,可译为“还是”;③是,代词,它;④是,形容词,正确。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学案:第2课 夏 本 纪
《史记》所记内容博杂丰富,从时间跨度上来说,它贯通上下三千年;从涉及范围来看,它包揽不计其数的历史人物事件,囊括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思想、典章、制度以及天文、地志等自然科学领域的内容。
本专题由《夏本纪》《鲁周公世家》《河渠书》《六国年表》四篇文章组成。
《夏本纪》根据《尚书》及有关历史传说,系统地叙述了由夏禹至夏桀约四百年间的历史,向人们展示了由原始部落联盟向奴隶制社会过渡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及人民生活等方面的概貌。
《鲁周公世家》主要是详细地记述了西周开国重臣周公的生平事迹,并择要记载了鲁国经历三十六代君主、历时八百余年的历史发展过程。
《河渠书》主要通过河道的开凿、治理过程,阐述人们变水害为水利的伟大斗争。
一般地,这项活动有三部分内容:治理水害、修筑潜渠和灌渠。
司马迁以极大的热情和兴趣对许多成功的事实和经验进行了详细记述,同时他还怀着满腔郁愤,对于豪门的阻挠、气数等迷信思想的干扰作了揭露,从而对汉代弊政进行了无情的鞭挞。
《六国年表》主要叙述了六国的兴衰史,体现了司马迁公正地对待历史的态度。
第2课 夏本纪[学生用书P5]囊血射天商朝后期,帝王武乙暴虐无道,搞得天怒人怨。
他用木头和泥土制作天神,并与之打斗。
还想出一个法子,用皮囊装满一袋血挂在高处,让人在底下往皮囊射箭,弄得血污四溅,腥臭无比。
他称这种游戏为“射天”。
囊血:盛满血的皮囊。
射:射击。
将充血的皮囊挂在高处用箭射。
比喻暴虐狂妄,犯上作乱。
(出自《史记·殷本纪》)《夏本纪》诞生的始末夏本是一个古老的部落,相传是由包括夏在内的十多个部落联合发展而来的,与古代其他部落交错分布于中国境内。
到唐尧、虞舜时期,洪水泛滥,民不聊生,虽经大力整治,但由于时代和条件的限制,也由于当政者用人不当,长期未能把民众从洪水灾难中解救出来。
就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夏禹——一个有抱负而且聪敏勤恳的青年出现了,他继承父业并吸取父亲鲧治水不成的教训,以他的健壮、精干和毅力,最终获得了成功,也因此取得了帝位。
高二语文苏教版《史记选读》同步练习:2.1 夏本纪 Word版含解析.docx
第二专题 学究天人 体贯古今——《史记》的体例夏本纪一、基础巩固1.选出下列加点字中注音全对的一项( ) A .鲧.(gǔn ) 巡狩.(shòu ) 后稷.(jì) 亹.亹穆穆(wěi ) B.禹.(yú) 傅.土(fū)皋.陶(gāo ) 东渐.于海(jiān ) C.殛.(jí) 子嗣.(sì) 姒.姓(sì) 祗台..(zhī tái )D.暨.(jì) 涤.原(dí) 沟淢.(yù) 陂.九泽(bēi ) 解析:B 项,“禹”应读“yǔ”;C 项,“台”应读“yí”;D 项,“淢”应读“xù”。
答案:A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鲧为人负命毁.族 毁:败坏 B.乃殛.鲧于羽山以死 殛:杀死 C.禹乃行相.地宜所有以贡 相:察看,考察 D.行视鲧之治水无状.. 无状:不像样子 解析:B 项,“殛”应解释为“流放,放逐”。
答案:B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用法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行山表.木,定高山大川 A .禹伤.先人父鲧功之不成受诛 B.有能成美.尧之事者使居官 C.薄.衣食,致孝于鬼神 D.陂.九泽,度九山 解析:D 项和例句一样,属名词用作动词。
表:作表记。
陂:筑堤防。
A 项,伤:动词的为动用法,为……而深感痛心。
B 项,美: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光大。
C 项,薄: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简朴。
答案:D4.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当帝尧之时,鸿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下民其.忧 ②女其.往视尔事矣 ③女平水土,维是.勉之 ④天下皆以舜之诛为是.A.两个“其”字相同,两个“是”字也相同。
B.两个“其”字相同,两个“是”字不同。
C.两个“其”字不同,两个“是”字相同。
D.两个“其”字不同,两个“是”字也不同。
解析:①其,语气词,不译;②其,语气词,可译为“还是”;③是,代词,它;④是,形容词,正确。
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系列《〈史记〉选读》教案:第二专题《夏本纪》含答案
《夏本纪》教案江苏省丁沟中学陈庆德教学设想:本文位于苏教版选修教材《〈史记〉选读》第二专题“学究天人体贯古今”的板块,这个板块的学习,旨在了解《史记》的体例。
该板块“本纪”“世家”“书”“表”各有一篇。
本文属于教学课文。
仍属于比较难懂的篇目,但选文不长,也附了译文。
选修教材的学习,旨在增加阅读,提升素养。
本文的教学宜了解有关常识,通晓大意,基本理解内容,能够有所思考探讨。
以指导阅读的方式来处理选修教材。
专题目标:1、能够流畅地朗读出课文。
2、进一步了解《史记》的体例。
3、适当积累文言知识。
教时设置:2教时第1教时要点:了解有关内容,流畅朗读,对照译文,基本弄懂,积累文言知识过程:一、导入《史记》中的“本纪”实际上就是帝王的传记,因为帝王是统理国家大事的最高的首脑,为他们作纪传而名之曰“本纪“,正所以显示天下本统之所在,使官民行事都有一定的纲纪的缘故。
同时,也是全书的总纲,是用编年体的方法记事的.在“本纪"的写作中,司马迁采取了详今略远的办法,时代愈远愈略,愈近愈详。
《史记》中共有本纪12篇。
今天我们学习《夏本纪》二、题解《夏本纪》根据《尚书》及有关历史传记,系统的叙述了从夏禹到夏桀约四百年间的历史,向人们展示了由原始部落联盟向奴隶制社会过渡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及人民生活等方面的概貌,尤其突出地描写了夏禹这样一个功绩卓著的远古部落首领和帝王的形象。
作者怀着虔诚的心情,向人们诉说着夏禹的业绩和伟大的献身精神。
当然,夏禹还只是一个传说中的人物,这篇本纪的记载也未必完全真实,历史事实未必那么美好,但大禹治水的业绩却早已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树起了一座永不磨灭的丰碑。
课文是其节选部分。
二、朗读课文1、注意通假字的读音请浏览课文,找出文中的通假字(命诸侯百姓兴人徒以傅土:“傅”通“敷"女平水土:“女”通“汝”。
致费于沟淢:“淢”通“洫”,田间水道.九州攸同,四奥既居:“奥"通“墺”,四方可定居之地.九山刊旅,九川涤原:“原”通“源”,源头。
高中语文2.1夏本纪课件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
“书”,记载各种典章制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 财用,对后世影响重大。如《河渠书》,专记水道,是系统介绍中国古代水利 及其对国计民生影响的权威性记录,是历代史书撰述河渠水利专篇的典范, 成为水利史学科的第一块奠基石。 “世家”,记载描述王侯封国史迹或影响深远的家系及贵族。 诸侯开国承 家,子孙世袭,于是传记叫作世家。从西周到战国,各诸侯国先后称霸称雄, 盛极一时,用“世家”体裁记述,非常妥当。 “列传”是记载帝王、 诸侯以外的各种人物,呈现的是历史上种种人物的 历史表现与社会风貌。有单传、合传、类传等。
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技法赏鉴
1.行视鲧之治水无状,乃殛鲧于羽山以死。天下皆以舜之诛为是。 翻译:在巡行中发现鲧治水实在不像话,就把鲧流放到羽山,后来鲧就死 在那里。天下的人都认为舜对鲧的处置是正确的。 点评:这让我们看到了治水工作的艰难和舜的残暴、 天下人的冷漠、 世 态的炎凉、黑白的混淆,让我们对鲧的死感到格外痛惜和莫大愤慨。 2.禹为人敏给克勤;其德不违,其仁可亲,其言可信;声为律,身为度,称以 出;亹亹穆穆,为纲为纪。 翻译:禹的为人,办事敏捷而又勤奋;他的品德不违正道,他的仁心人人 可亲,他的言语诚实可信;他的声音符合自然的音律,他的身体就是标准的尺 度,他的教令几经权衡方才发布;他如此勤勉肃敬,可作为人所共遵的纲纪。 点评:这句话高度评价了大禹的高尚品德和优良作风,为下文写大禹治 水成功,统一九州,教化天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明确课节重点
课 序 2 课 题 学习目标 1.了解本纪的形式。 《夏 2.分析禹的人物形象,学习他公而忘私、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 本纪》 3.积累学习文言的相关知识,熟悉并掌握词类活用的方法。 1.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 虚词及特殊句式,并能翻译浅易的 句子。 《鲁 2.分析周公胸怀博大、深沉果断、为国家利益辛劳毕生、鞠躬 周公 尽瘁的高岸君子形象,体会司马迁对周公那种深厚的景仰之 世家》 情。 3.学习对比手法的运用。 1.了解“书”的体例特点,能知道如何来阅读“书”类文章。 《河 2.通过阅读,掌握一些重要的文言现象。 渠书》 3.了解《河渠书》对后世地理、水利乃至中华文明的影响。 1.了解《史记》中“表”的体例特点,掌握读“表”的方法。 《六 2.积累基本的文言知识,能通过看注释疏通文意,掌握一些重要 国年 的文言现象。 表》 3.能从年表中看出六国的发展轨迹,了解司马迁的历史观。
高中语文 专题二 学究天人 体贯古今《史记》的体例 第3课 夏本纪试题 苏教选修《《史记》选读》苏教
高中语文专题二学究天人体贯古今《史记》的体例第3课夏本纪试题苏教选修《《史记》选读》苏教第3课 夏本纪1.通假字(1)女.平水土,维是勉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命诸侯百姓兴人徒以傅.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九山刊旅,九川涤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六府甚修,众土交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于是帝锡.禹玄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祗台德先,不距.朕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禹辞辟.舜之子商均于阳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当帝尧之时,鸿.水滔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同“汝〞,你。
第二人称代词 (2)同“敷〞,分布 (3)同“源〞,水源 (4)同“征〞,征收 (5)同“赐〞,赏赐 (6)同“拒〞,抗拒 (7)同“避〞,躲开 (8)同“洪〞,大2.一词多义(1)诛⎩⎪⎨⎪⎧ 禹伤先人父鲧功之不成受诛.:臣不臣那么诛.:(2)通⎩⎪⎨⎪⎧ 通.九道:为人君父而不通.于礼义者:六艺经传皆通.习之:(3)度⎩⎪⎨⎪⎧ 度.九山:身为度.:那么思三驱以为度.:(4)命⎩⎪⎨⎪⎧ 鲧为人负命.毁族:命.禹:“女平水土,维是勉之〞:命.后稷予众庶难得之食:答案 (1)惩罚/诛杀 (2)疏通/通晓/普遍 (3)测量,勘测/尺度/限度 (4)命令(名词)/任命(动词)/命令,让3.虚词归纳于⎩⎪⎨⎪⎧ 等之未有贤于.鲧者:致费于.沟淢:以告成功于.天下:声教讫于.四海:答案 比/在……方面/向/到4.古今异义词(1)命诸侯百姓..兴人徒以傅土。
高中语文 专题二 课时跟踪检测(二)夏本纪(含解析)苏教选修《史记》选读苏教
高中语文专题二课时跟踪检测(二)夏本纪(含解析)苏教选修《史记》选读苏教夏本纪(时间:40分钟总分值:56分)一、根底知识(25分,选择题每题3分)1.对以下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为哪一项( )A.鲧为人负命..毁族,不可负命:违背命令B.等.之未有贤于鲧者,愿帝试之等:等待C.于是帝尧乃求人,更.得舜更:又,另D.禹为人敏给克.勤克:能解析:选B B项,等:比拟,衡量。
2.以下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为哪一项( )A.命诸侯百姓兴人徒以傅土B.于是九州攸同,四奥既居C.鸿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下民其忧D.禹辞辟舜之子商均于阳城解析:选C A项,“傅〞同“敷〞,分布;B项,“奥〞同“墺〞,可定居之地;D项,“辟〞同“避〞,躲开。
3.以下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活用类型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为哪一项( )A.有能成美.尧之事者使居官B.乃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C.及山川之便利..D.薄.衣食,致孝于鬼神解析:选C A、B、D三项均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C项是形容词活用作名词。
4.以下各句中,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为哪一项( )A.以告成功于天下B.可种卑湿C.等之未有贤于鲧者 D.薄衣食,致孝于鬼神解析:选B A、C、D三项均为状语后置句,B项为省略句。
5.以下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禹之所以要将治水的重任推让给契、后稷、皋陶,是因为他对父亲鲧的死耿耿于怀,深感悲愤。
B.禹是一个功绩卓著的远古部落首领和帝王的形象,他运用堵截法成功地治理了洪水,造福百姓。
C.禹“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最终治水成功,平定天下,成为恪尽职守、无私奉献、为民造福的典范。
D.禹“薄衣食,致孝于鬼神〞说明禹将治水成功的希望寄托在神灵的身上。
解析:选C A项,偏离了作者对夏禹的态度及夏禹全力治水的性格品质,从原文看,夏禹对父亲的死深感悲伤,这是夏禹全力治水的动力;B项,夏禹运用的是疏通法治水;D项,夏禹之所以这样做,是以此坚决自己的决心,不忘先祖的遗志。
《史记选读》学究天人,体贯古今教学设计概述:夏本纪、鲁周公世家、河渠书、六国年表 教案教学设计
《史记选读》学究天人,体贯古今教学设计概述:夏本纪、鲁周公世家、河渠书、六国年表教案教学设计麒麟中学高二语文备课组本章节选了本纪、世家、书、表各~篇。
《夏本纪》《鲁周公世家》旨在了解《史记》纪传体写人写事的特点,同时,大禹、周公又都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重要人物,也是道德行为的万世楷模,应当有所了解;《河渠书》《六国年表》旨在了解“书”和“表”的形式及特征,更加全面地认识《史记》。
后两篇是自读课文。
一、阅读与探讨《夏本纪》1.禹怀着励精图治的决心,新婚四天就离家赴任,行山表木,导九川,陂九泽,通九道,度九山,考察了九州的土地物产,规定了各地的贡品赋税,指明了各地朝贡的方便途径,并在此基础上,划定了五服界域,使得全国范围内形成了众河朝宗于大海,万方朝宗于天子的统一、安定和欣欣向荣的大好局面。
在他身上体现了公而忘私、乐于奉献、勇往直前、百折不挠等高尚品质。
2.大禹治水,我们看到的是中国远古时期人类的前赴后继与大自然作斗争的拼搏精神,在失败中寻求经验教训,毫不气馁,万众同心,最终达到的是“九州既疏,九泽既洒,诸夏艾安”的太平盛世。
这表现出一个伟大民族的凝聚力和中华文明的稳健、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儒家文化。
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有海洋一般百折不挠的心态,热爱和平,希望用自己的勤劳与智慧创造一个安定的生活环境。
从大禹治水过家门而不入,还可以看出我们提倡的一种集体主义,大禹是子承父业去治水,完成先人的遗愿,也可以看出中国人尊师重道、忠义孝顺等优良品德和对社会、对世界的责任心。
《鲁周公世家》1.作者正是饱含着激情来塑造周公形象的,详尽赅赡地叙述了周公的一生:幼年时代的笃仁纯孝,平定管蔡分裂叛乱时的坚定果断,牺牲个人时的义无反顾,代理国政时的忍辱负重……作者用与主人公性格相一致的深沉有力的语言娓娓道来,为我们树立了一个胸怀博大、深沉果断,为国家利益辛劳毕生、鞠躬尽瘁的伟岸君子形象,感人至深,充分体现了作者的崇敬之情。
高中语文2夏本纪导学案苏教版选修史记蚜 学案
夏本纪班级:学生姓名:得分:学习目标:1.了解《史记》成书的整体框架。
2.对司马迁创立的本纪、表、书、世家、列传等五种记史的形式要明确。
积累学习文言的相关知识,熟悉并掌握词类活用的方法。
3.分析《夏本纪》中的禹的人物形象,学习他公而忘私、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1.了解本纪的形式。
2.了解夏禹的事迹及品质。
3.积累学习文言的相关知识,熟悉并掌握词类活用的方法。
4.积累学习文言的相关知识,熟悉并掌握词类活用的方法。
5.分析《夏本纪》中的禹的人物形象,学习他公而忘私、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
”自学检测:1.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3分)A.怀山襄陵,下民其忧B.九山刊旅,九川涤原C.于是帝锡禹玄圭 D.禹辞辟舜之子商均于阳城解析B项“原”通“源”;C项“锡”通“赐”;D项“辟”通“避”。
答案 A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九泽既陂.陂:堤防B.命诸侯百姓兴.人徒以傅土兴:征集C.西被.于流沙被:遭遇D.摄.行天子之政摄:执行解析A项应为“筑堤防”;C项应为“覆盖”;D项应为“代理”。
答案 B3.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3分)A.等之未有贤于.鲧者B.于是帝锡禹玄圭,以告成功于.天下C.帝舜荐禹于.天,为嗣D.薄衣食,致孝于.鬼神解析A项为“比”,BCD均为“对,向”。
答案 A4.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3分)A.有能成美尧之事者使居官B.行山表木C.陆行乘车D.以均诸侯解析B项“表”;C项“陆”;D项“均”都是活用词。
答案 A5.下列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含义不同的一项是( )(3分)A.命诸侯百姓..兴人徒以傅土B.过家门..不敢入C.天下于是太平..治D.黄帝之玄孙..而帝颛顼之孙也解析“百姓”在此处指“百官”。
答案 A6.下列各句的文言句式是被动句的一项是( )(3分)A.禹伤先人父鲧功之不成受诛B.以告成功于天下C.而使续鲧之业D.等之未有贤于鲧者解析B项为状语后置句;C项为省略句;D项为状语后置句。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2 夏本纪学案(含解析)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
夏本纪一、读准字音鲧.(ɡǔn) 殛.(jí) 祗.台(zhī) 陂.(bēi) 橇.(qiāo) 稽.首(qǐ) 皋陶.(yáo) 沟淢.(xù) 为嗣.(sì) 后稷.(jì) 涤.原(dí) 巡狩.(shòu) 二、识记通假(1)女平水土(“女”同“汝”,你)(2)命诸侯百姓兴人徒以傅土(“傅”同“敷”,分布)(3)致费于沟淢(“淢”同“洫”,田间水道)(4)四奥既居(“奥”同“墺”,可定居之地)(5)九山刊旅,九川涤原(“原”同“源”)(6)于是帝锡禹玄圭(“锡”同“赐”)(7)六府甚修,众土交正(“正”同“征”,征收)(8)禹辞辟舜之子商均于阳城(“辟”同“避”,躲开)三、一词多义 (1)视⎩⎪⎨⎪⎧女其往视.尔事矣(动词,办理)此何声也?汝出视.之(动词,看看)行视.鲧之治水无状(动词,发现)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动词,比较)子孙视.之亦不甚惜(动词,看待)(2)度⎩⎪⎪⎪⎨⎪⎪⎪⎧度.九山(音duó,动词,测量)度.我至军中(音duó,动词,估计)身为度.,称以出(名词,尺度)一夜飞度.镜湖月(动词,渡过)春风不度.玉门关(动词,过)而死固付之度.外矣(动词,考虑)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名词,限度)内立法度.,务耕织(名词,法度,制度)高祖为人有大度.(名词,度量)众里寻他千百度.(量词,回,次) (3)是⎩⎪⎨⎪⎧天下皆以舜之诛为是.(形容词,正确)无乃尔是.过与(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指示代词,这)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指示代词,这样)安能辨我是.雄雌(动词,表示判断)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动词,认为正确)唯命是.从(助词,用在前置宾语后,宾语前置的标志) (4)道⎩⎪⎪⎪⎨⎪⎪⎪⎧以开九州,通九道.(名词,河道)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动词,取道)策之不以其道.(名词,方法)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名词,道义)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名词,道理)不足为外人道.也(动词,说)会天大雨,道.不通(名词,道路)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名词,思想,主张,学说)臣之所好者,道.也(名词,规律)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名词,道德,学问)(5)其⎩⎪⎨⎪⎧其.仁可亲,其言可信(代词,他的)浩浩怀山襄陵,下民其.忧(助词,起调整音节的作用,无实义)女其.往视尔事矣(副词,还是)其.皆出于此乎(副词,大概)奔车朽索,其.可忽乎(副词,难道)四、词类活用(1)陂.九泽(名词用作动词,筑堤防) (2)禹伤.先人父鲧功之不成受诛(动词的为动用法,为……深感痛心) (3)劳.身焦思(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劳累) (4)薄.衣食(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简朴) (5)可种卑湿..(形容词用作名词,低洼潮湿的地方) (6)行山表.木(名词用作动词,作标记) (7)陆.行乘车,水.行乘船,泥.行乘橇,山.行乘 (名词用作状语,在陆上;在水中;在泥沼中;在山路上)(8)南面朝.天下(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朝拜) (9)有能成美.尧之事者使居官(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发扬光大) (10)调有余相给,以均.诸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均衡) 五、古今异义(1)中国..赐土姓 古义:指九州之中。
高中语文《高祖本纪》(二)教案 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
班级:组别:姓名:组内评价:教师评价:高祖本纪〔二〕[学习目标]1.学习并积累重点文言实词:可、说、略、诽谤、偶、弃市、约束、谕、从、啖、组、属、族、距、谢;积累常用文言虚词:以;翻译文中重点文句。
2.了解《史记》中采用互见法的特点和作用。
[学习重难点]1.积累5—8节重点文言实词、文言虚词,翻译文中重点文句。
2.了解《史记》中采用互见法的特点和作用。
[学习过程]一、温习回顾指出以下加点词的意义。
贳.酒〔〕竟.酒〔〕吕公因目固.留高祖〔〕臣有息.女〔〕公始常欲奇.此女〔〕避仇从之客,因.家沛焉.〔〕〔〕二、整体感知朗读课文5—8节,说说这部分写了哪几件事。
三、重点研讨请同学们再次阅读课文5—8节,完成以下学习任务:1、解释以下加点实词:夺其军,可.四千余人〔〕沛公方踞床..〔〕〔〕因张良遂略.韩地〔〕沛公引.兵西〔〕以秦王属.吏〔〕止.宫休舍〔〕诽谤..者族.〔〕〔〕沛公然.其计〔〕见谢.项羽〔〕旦日..〔〕偶.语者弃市..〔〕〔〕案堵..〔〕2、找出以下活用的词并解释:北救赵〔〕分王关中〔〕秦王子婴素车白马〔〕先入关者王之〔〕告谕之〔〕项羽乃号雍王,王关中〔〕会项伯欲活张良〔〕夜往见良〔〕沛公从百余骑〔〕遂西入咸阳〔〕3、写出以下虚词的意义及用法:遇彭越昌邑,因.与俱攻秦军〔〕因.张良遂略韩地〔〕固以.能宽容〔〕乃以.秦王属吏〔〕欲以.求封〔〕因以.文谕项羽〔〕4、指出以下句子的句式特点:①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②止宫休舍〔〕③乃封秦重宝财物府库,还军霸上〔〕④欲以求封〔〕⑤籍何以生此〔〕5、重点文句翻译(注意划线词语)①于是沛公起,摄衣谢之,延上坐。
②及杨熊走之荥阳,二世使使者斩以徇。
③沛公以为诈,乃用张良计,使郦生,陆贾往说秦将,啖以利,因袭攻武关,破之。
④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帝玺符节,降轵道旁。
⑤且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
⑥会项伯欲活张良,夜往见良,因以文谕项羽,项羽乃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