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第1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第1课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学业达标含解析岳麓版必修2

高中历史第1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第1课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学业达标含解析岳麓版必修2

第1课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1.中国农业从远古洪荒走来,经历了“刀耕火种”“牛耕铁犁”等阶段。

下列项中属于“刀耕火种”阶段的耕作工具有( )①石斧②耧车③骨镰④曲柄锄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解析:选A。

由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原始农业时期的生产工具非常简单,主要是石斧和骨镰,耧车在西汉时才开始出现,曲柄锄属于铁制生产工具,原始社会没有使用铁器,所以①③符合题目要求,故答案为A项。

2.《说文解字》关于家的解释:“从宀,豭(jiā)省声。

周伯温曰:豕居之圈曰家,故从宀从豕。

”材料反映出我国古代农耕文明的特点是( )A.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B.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C.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D.以农业为主,畜牧业为辅解析:选A。

从关于“家”的解释“豕居之圈曰家”,而“豕”是指猪,故材料体现出了家畜饲养业的有关信息,再结合我国古代农耕文明的史实可知其特点是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3.“杈耙扫帚扬场掀,碌碡簸箕使牛鞭;筛子抬筐麻袋囤,胶轮条筐和车绊……锄镰锨镢样样有,各种农具要健全。

”该农谣反映出古代农耕经济怎样的特点( ) A.自给自足B.精耕细作C.男耕女织D.家庭经营解析:选B。

该农谣介绍中国古代“各种农具要健全”,改进生产工具的目的在于提高粮食单位面积产量,符合“精耕细作”的特点,故B项正确;A项是古代农业生产的目的,C.D 项是古代农业的组织形式,都与材料无关,故A.C.D项错误。

4.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农业方面的成就突出。

其主要表现是( )A.铁犁牛耕的出现B.高转筒车的发明C.耦犁技术的普及D.曲辕犁的推广解析:选A。

铁犁牛耕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高转筒车出现于宋朝、耦犁技术出现于汉朝时期、曲辕犁出现于隋唐时期。

5.某《竹枝词》云:“脚痛腰酸晓夜忙,田头车戽响浪浪。

高田车进低田出,只愿高低不做荒。

”这首词描写的灌溉工具是( )解析:选B。

第1课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

第1课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

2.农业动力的变化 人力 畜力
3.播种工具——耧车 播种技术:代田法
4.灌溉工具的改进 春秋战国之际
桔槔
辘轳
东汉毕岚
三国马钧
翻车
唐宋时期
筒车
西域:坎儿井
坎儿井外观
坎儿井是与我国横亘东西 的万里长城、纵贯南北的 大运河齐名的我国古代三 大工程之一,是伟大的地 下水利灌溉工程。它早在 2000年前的汉代就已经出 现雏形。 坎儿井起源于2000年 前的汉代。它的特点是利 用地面坡度引取地下水自 流灌溉。据统计,吐鲁番 盆地有坎儿井1237条,实 际使用853条,总长度超过 5000公里,总出水量每秒 约10立方米。坎儿井由坚 井、地下暗渠、地面明渠、 涝坝四个部分组成。竖井 最深的在90米以上,一般 长3—8公里,最长的达10 公里以上,年灌溉300亩, 最好的年灌溉可达500亩。
3、史书记载:“水激轮转,众筒兜水,次第下 倾于岸上……以溉稻田,日夜不息,绝胜人力”这 种提水灌溉工具最早出现于( ) C A.东汉 B.曹魏 C.唐朝 D.北宋
4、“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 天府也”这是古人赞颂某一水利工程的话。如今这 一水利工程又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这一 工程是 ( ) B A.大运河 B.都江堰 C.郑国渠 D.白渠 5、“昼出耘田夜织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 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田。”反映了古代中国经 济的生产方式是 ( ) B A.简单协作 B.小农经济 C.庄园经济 D.商品经济
作业布置
1、简析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2、中国古代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是什么?
三、水利设施的逐渐完善
1.上古:大禹治水
春秋战国:芍陂、都江堰、郑国渠 西汉:漕渠、白渠 两汉:治理黄河 特色灌溉工程:坎儿井

历史必修二第一课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

历史必修二第一课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
(1)中国古代南北方两个农业中心是哪,主要的种植作
物是什么? 两个中心: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 差异:南稻北粟
(2)材料反映了我国古代农业怎样的产业结构?
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特点之一
一、中国农业的起源(劳动对象):
1.原始农业的产生的标志:种植经济的出现 2.特征:地域差别:黄河流域——长江流域
白渠遗址
漕渠遗存
兴修水利方向:
从内地向边疆
从农业中心区域向 周边扩展
坎儿井(又称龙 首渠),在边疆 西域地区。
4、治理黄河
黄河是否泛滥是影响中国古代 农耕经济的关键,历朝历代都 十分重视对黄河的治理。
东汉:王景治黄河,史称 “王景治河,千载无患”
明代:潘季驯治理黄河, 号称“千古治黄第一人”。
由于水利对于农业的重要性 不言而喻,所以中国的农书 中包含了大量关于水利建设 的内容。
可能性: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
回忆一下,古希腊 人们面对人地矛盾
是怎么做的?
结 中国:尽可能挖掘土地潜力,形成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 果 西方:殖民扩张,海外贸易,形成了活跃的以商品经济为主
的商业生产模式
你知道传说中农业 是由谁发明的吗?
神农氏塑像
神农尝百草
一、农业的起源(劳动对象)
神农尝百草
古之人皆食禽兽 肉。至于神农,人 民众多,禽兽不足, 于是神农因天之时, 分地之利,制耒耜, 教民农耕。
四、耕作方式的变化
1.商周集体耕作
◆甲骨文 “(王)大令众人曰, (xie)田。”
思考:商周为何需要“众人” ?何时改变? 提示:农具原始,生产力水平低下,需要协 作。春秋后变化。
四、耕作方式的变化
2.从“集体”到“个体” 耕作 ◆《诗经》记载“千耦其耘”:即大规模集体耕作 。

第1课时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和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第1课时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和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此时已出现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识图分析能力。从图中农具的不同用途及
农业的名称可以看出②③正确,①④在图中体现不出来,故选C.
答案:C
第1课时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 成和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主观题突破
(2009·辽宁文综,4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宋初年规定:租佃土地须“明立要契,举借粮种,及 时种莳。俟收成,依契约分,无致争讼”。如有纠纷,“只凭契 照为之定夺”。 宋仁宗天圣五年(1027年)诏:“江淮、两浙、荆湖、福建、广 南州军,旧条:私下分田客(佃户)非时不得起移,如主人发遣, 给予凭由,方许别住。多被主人折勒,不放起移。自今后客户起 移,更不取主人凭由,须每年收田日毕,商量去处,各取稳便。 即不得非时衷私起移。如是主人非理拦占,许经县论详。”
3.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基本定型的事件不是牛耕的出现,而是曲 辕犁的发明,因为曲辕犁可以调节犁耕深第1课浅时,精耕适细作应农业各生产种模式土的形地的
成和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重难要点
(1)对手工业和商业的影响: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物产丰富,一 方面有利于促进农业和手工业的分离,并为手工业发展提供原料、 市场和劳动力;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 萌芽的产生,提高国家的综合国力。 (2)对稳定社会秩序的影响:农业生产发展,农民生活稳定。农民 与土地的紧密结合,必然会稳定社会秩序,避免农民起义和农民 战争。
协调租佃纠纷,维持生产正常进行。材料二,保护自耕小农,抑
制兼并,增加国家收入。(2)历史背景:租佃契约关系普遍化,
自耕小农仍是农业生产的主体,土地兼并加剧,政府根据社会变
化在政策上进行调整。
第1课时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 成和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1819 第1单元 第1课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

1819 第1单元 第1课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

标 •



1.历程



原始农业经历了从采集经济向 种植经济 的发展。
合 作
2.出现


大约一万年前,农耕经济在黄河流域 和长江流域出现。



课 时 分 层 作 业

返 首 页
自当Biblioteka 主堂预3.特征



• 探
(1)作物结构:北方以旱地的粟麦 生产为主,南方以水田稻作 生产为代表,
• 固


知 并在各自的扩展、传播中相互交融。
You have to believe in yourself. That's the secret of success. 人必须相信自己,这是成功的秘诀。
当 堂 达 标 • 固 双 基
课 时 分 层 作 业
返 首 页













[概念阐释] 精耕细作的含义



所谓“精耕细作”,是指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和
达 标


探 国古代小农经济的什么特点?






【提示】 向往男耕女织的生活。特点: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精

探 耕细作。




课 时 分 层 作 业

返 首 页

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基本特点




(1)自给自足性: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紧密结合,自耕农除盐铁之外,一般 达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

春秋时期的铁锄 战国时期凹形铁锄
战国时期铁锄
战国时期铁犁 头、铁镰刀
原始农业的耕作方式是什么?
刀耕火种
战国中后期
西汉中期
唐代
汉代耕作图 铁犁牛耕 图片反映了古代农业怎样的耕作方式?
唐代曲辕犁
翻车
使用人力摇动杠杆,通过木齿轮的运转, 拖带轮间的链板引水灌田。
唐代筒车(水力冲击)
假如你是一位导游,在参观 某地博物馆时,你如何向游客们 介绍以下所参观的内容。
二、预习检查问题: 1、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有哪些? 2、我国小农经济出现的时间、原因和基本特点。 3、评价我国古代的小农经济。
一、农业的起源
一、农业的起源
神农氏”制耒耜,教民农作”
我国原始农业的特征?
半坡遗址 河姆渡遗址
炭化了的粟和菜籽 (半坡遗址出土)
碳化稻谷 (河姆渡遗址出土)
五谷:粮食作物的统称。 五谷: 一般认为是“稷、黍、麦、菽、稻” (实际上不只五种)
(2)请你说说是如何看待黄梅戏中描 绘的古一户生产,规模小 生产积极。在封建社 封闭性:自给自足,少商品交流 会形成和发展时期基 脆弱性:天灾人祸容易破坏生产 本适应生产力发展的 落后性:难扩大生产、提高技术 水平,推动了社会经 后来阻碍生产力发展发展 济的发展。
2、自耕农经济:
黄梅戏《天仙配》
你耕田来 我织布, 我挑水来 你浇园, 寒窑虽破能避风雨, 夫妻恩爱 苦也甜。
(1)董永和七仙女的生活体现了古代何种生 产方式?它是如何形成的?有何特点?
生产方式:自耕农经济(小农经济);
形成: 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的进步,私有土地 的出现而形成;
特征: “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自给自足。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

“引水以灌田,分洪以减灾”的都江 堰使成都平原“水旱从人、不知饥馑、 时无荒年、谓之天府”。四川也由此 有了“天府之国”的美誉。
成都平原的都江堰
坎儿井与万里长城、京杭大运 河并称为中国古代三大工程
白居易诗《朱陈村》: “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去县百余里,桑
麻青氛氲(yūn)。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 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 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 门。生为陈村民,死为陈村尘。……”
西汉出现的播种工具——耧车
思考课标:说明中国古代农业的耕作方式是 如何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提示: 1.原始农业的耕作方式是刀耕火种,主要使用 耒耜; 2. 春秋战国时代,铁器、牛耕的使用和推广, 标志着铁犁牛耕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 方式。后代又有完善和发展。
根本原因:社会生产力的提高。
想一想,它说明了小农经济的什么特点?
脆弱性:小农经济生产规模小,生产资料有 限,抵御天灾人祸的能力校差。
思考: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是 什么?
提示: 1.以种植经济为主以农畜饲养业为辅 的生产结构; 2、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核心 特点) 3、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
知识扩展:
当今中国农村人口膨胀,农民生活条件急 需提高,如何处理好“三农”问题是中国社会 走向和谐健康发展的重要课题。回顾中国古代 农业的发展历程,结合农业发展的现状,谈谈 你的看法和建议。
第1课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
课程标准: 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一、农业的起源
• 1、农业的起源
⑴采集经济
种பைடு நூலகம்经济
⑵分布:黄河流域 和长江流域

《园地导练》岳麓二第1课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

《园地导练》岳麓二第1课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

【以诗说史】老农家贫在山住,耕种山田三四亩。

苗疏税多不得食,输入官仓化为土。

岁暮锄犁傍空室,呼儿登山收橡实。

西江贾客珠百斛,船中养犬长食肉。

——唐·张藉《野老歌》此诗典型地描写了古代自然经济条件下,农民生产劳动的状况,反映了农民遭受到残酷的剥削和压迫,终年劳动而不得食的悲惨处境。

自耕农是国家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统治者过度的压迫和剥削是其破产的原因之一。

【课标点击】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知识清单】清单一农业的起源1.形成:原始农业是从采集经济向①发展而来的。

2.区域:中国农耕经济最早在②和③出现。

3.格局:中国古代农业形成了④的格局。

4清单二从耒耜到曲辕犁12.进入文明时代:①、34统步犁的基本定型。

5清单三水利设施的逐渐完善1.灌溉工具:中国古代重要的灌溉工具主要有翻车、①等。

2.古代著名水利工程(1)春秋战国:修建了②、③、郑国渠等著名的水利工程。

(2)西汉:兴建了漕渠、白渠等水利工程。

(3)治理黄河:黄河是中国农耕经济的命脉,是影响朝廷财政收入、人民生活和政治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历代重视对黄河的治理。

典型的如东汉王景治理黄河。

(4)在西域地区还出现了极具地方特色的④。

清单四从千耦其耘到个体农耕1.商周时期:多采用大规模①方式进行农业生产。

2.春秋时期:自耕农经济产生。

(1)条件: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的进步以及私有土地的出现。

(2)经营方式:自耕农拥有部分土地,以②为单位经营农业,同时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③“”式的经营方式成为古代中国农业的第三个特点。

(3)评价优点a.可以使农民勉强自给自足。

b.生活比较稳定,有较高的生产积极性。

a.小农经济的狭小规模和简单的性别分工,很难扩大再生产,阻碍了社会分工和交换经济的发展。

b.到近代以后,成为阻碍生产发展的因素之一。

c.④是国家赋税的主要承担者,统治者过度的剥削和压榨是其破产的原因之一。

(完整版)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

(完整版)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

第1课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第1课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课程标准】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课标解读】应掌握农业的起源、生产工具的改进、水利设施的完善、灌溉工具的改进、耕作方式的演变.【考试大纲】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知识梳理】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一、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1.种植业:①起源:原始农业是从经济向经济发展而来的。

②格局:中国农耕经济最早在和形成规模,北方以旱地的生产为主,南方以水田生产为代表,形成格局.原因:气候不同启示:地理条件与经济的发展联系密切,人与自然应协调发展。

2.家畜饲养业:①五谷:黍、稷、麦、稻、菽或黍、稷、麦、稻、麻②六畜:中国古代农民饲养的家畜主要有。

请思考1:我国古代形成了怎样的农业格局?从中得到什么启示?二、借用牛耕和不断改良生产工具、生产技术,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1.生产工具的进步:①农具材质的更新:原始社会、商周时期:原始社会的耕作形式是,主要劳动工具是;商周文明时代,主要农业生产工具是。

春秋战国时期开始:铁农具使用②耕作工具的发展:西汉中期:发明了,推动了牛耕的推广。

唐代:在长江下游出现(又叫)。

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

③灌溉工具的发展重要的灌溉工具有曹魏时期马钧发明的和唐代的。

2.生产技术的进步:①农用动力的变革:借用牛力耕田也是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之一。

,牛耕开始出现,是我国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②水利设施的逐渐完善:原因:a。

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b。

社会生产力的提高推动了水利事业的发展c.水利施工技术的提高概况:a.内地:原始社会 ;春秋时期的;战国时期的;西汉的;东汉治黄。

b。

边疆:西汉时期,在西域出现地方特色工程。

三、“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1.千耦其耘①原因:商周时期,由于生产力不够发达,农具大多原始而粗糙,只能靠奴隶的集体劳动。

②特点:大多采用的方式进行农业生产。

2.自耕农经济①原因:春秋时期,随着和的进步,使个体农耕有了技术的支持; 的出现又使个体农耕有了物质基础。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

说明随着农业的发展,家畜饲养 业逐渐发展起来。
十二生肖:







问题 4:十二生肖与农业文明的关系? 生肖纪年是中国古代农业文明的产物 猪牛马羊鸡狗——说明人类已经驯化 了这些动物
鼠、蛇、猴虎——人们捕猎到的动物 “龙” ——司雨神,与农业密切相
思考
我国在很早以前就发明了农业, 那么他们用什么来播种、收获呢?
四、从千耦其耘到个体农耕 ——耕作方式的进步 问题 3:评价中国古代的自耕农经济 ①自耕农经济的特点 分散性:生产规模小——家庭为单位 封闭性: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脆弱性:易受天灾、苛政的影响
② 积极:生活稳定,生产积极性高
消极:难于扩大再生产,阻碍生产 发展,非常脆弱.
问题 3: 国家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是? 自耕农 问题 4: 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 精 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耕 牛力耕田,精耕细作 细 作 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思考
俗话说,种地离不开水,作为 农业大国的中国,在古代是如何 建设自己的水利设施的?
三、水利设施
右上:三国马钧翻车
上、右下:唐宋时期筒车
水利设施的发展
备注 传说 大禹治水 至今还发挥功 芍陂、都江堰 春秋战国 效 郑国渠
漕渠、白渠、 内陆 治理黄河 西汉王景治河
时期 上古
水利成就
汉朝
边疆
坎儿井
唐代时期

产 唐代,在长江下游一带早已出现了曲辕犁(又名江东 犁)。曲辕犁的发明,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的 工 基本定型。 具 的 变 化
西汉中期
唐代
问题 2:曲辕犁与前代犁相比 有哪些优点? 结构更合理
轻便

第1课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新)

第1课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新)

D. 曲辕犁
4.(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2009届高三一次月考)孔子有两
个学生的字号带有“牛”字,一个是冉耕,字“伯牛”;另一
个是司马耕,字“子牛”。他们有趣的名字可以印证春秋时期
的历史现象是
A.农民可以接受教育
B.牛耕的出现
C.孔子是一位大教育家
D.铁器的产生
5.(安徽蚌埠二中2008届10月月考) “翻倒,翻倒,唱得醉
7. (山东省聊城一中2009年高三期中)关于右图的认识,不正
确的是
A.是继汉代犁耕发展后农具改革的又一次突破
B.自此之后,牛耕得到广泛的推广
C.与旧犁相比具有省力、提速、适应范围广的特点
D.标志着中国传统耕犁的基本完善
三、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1、耕作方式的演变:
阅读以下史料,思考:材料反映了什么样的耕作 方式?
来吐掉。转来转去自行,千匝万匝未停。停未,停未,禾苗待
我灌醉。”唐代诗人徐来军的这首《调笑令》描写的是
6. (山东枣庄市2009届高三阶段性检测)下面图一到图二两 则史料的变化可以直接用来论证
图(一)
图(二)
A.我国古代农业经营方式的变化
B.我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的变化
C.我国古代经济结构的变化
D.我国古代手工业技术的进步
第1课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 的形成
课程标准
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一、农业的起源:
1、 图文说史——农业起源: 材料一:原始生活 材料二:神农氏尝百草
“未有火化,食草木之食,传说上古的时候,神农氏 鸟兽之肉,饮其血,茹其 “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 毛。” —《礼记·礼运》耒耜,教民农作”,成为农

第1课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

第1课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

二,农具的进步
远古和商周时期生产工具主要有哪些? ⑴ 远古和商周时期生产工具主要有哪些?
(1)远古时期人们主要使用石斧,石铲,木 耒,骨耜,石镰 耜 石镰.(2)商周时期有少量青铜 农具,但耒,耜仍是人们进行农业生产的重 要工具
河姆 渡遗 址出 土的 骨耜 下:半坡遗址出土的磨制石斧
石镰
云南的刀耕火种.
试从农具进步的角度来说明生产力的进 步. 从材质方面: ---青铜 青铜, 1)从材质方面:石,骨,木---青铜,铁 从工艺方面:打制---磨制----冶炼, ---磨制----冶炼 2)从工艺方面:打制---磨制----冶炼, 铸造 从牵引引动力方面:人力----畜力---自然力 从种类变化:单一-------多样性 4)从种类变化:单一----多样性
3倍
什么是精耕细作?精耕 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 和发展需要哪些因素?
精耕细作含义: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 精耕细作含义: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投入较多的生产资 料和劳动,采用先进的技术措施,进行细致的土地耕作, 料和劳动,采用先进的技术措施,进行细致的土地耕作, 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都江堰由哪三部分组成?各起到什么作用? 都江堰由哪三部分组成?各起到什么作用? 为什么能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 为什么能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 界遗产名录" 界遗产名录"? 变水害为水利,使川西平原成为千里沃野; 美化了环境,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拉动了 四川地区的经济; 体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辛勤与智慧; 具有较高的精神文化价值.
1,我国农耕经济最早在黄河和长江流域形成规模,形 成南北两个不同的农耕系统; 2,在发展的初期显出地域的差别,中国是最早种植粟 和水稻的国家之一. (南稻北粟)

历史必修二:第1课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

历史必修二:第1课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

2.获取材料信息 史料一 夫在芸耨,妻在机杼,民无二事,则有储蓄。……春夏夫出于南亩,秋冬 女练于布帛,则民不困。——《尉缭子·治本》 应用1 概括史料一反映的主要经济特点。 提示 小农经济;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史料二 自田制坏而兼并之法行,贫民下户极多,而中产之家(相当于自耕农)赈贷之 所不及,一遇水旱,狼狈无策,只有流离饿殍耳。——董煟《救荒活民书》 应用2 史料二体现了小农经济的什么特点? 提示 小农经济的脆弱性,一旦发生天灾人祸,就会导致小农经济的破产。
济形成源于
A.自然经济的形成 C.井田制的瓦解
B.商业经济的发展
√D.铁犁牛耕的推广
解析 春秋战国时期,小农经济是新的经济形态,它逐步形成的根源在于生产力的发 展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使家庭经营成为可能,而生产力的发展表现为铁犁牛耕的使用 和推广,故D项正确。
史料实证
1.印证教材观点 史料一 河北石家庄市庄村赵国遗址考古中出土大量农具,其中铁农具占全部农 具的65%,在辽宁抚顺莲花堡燕国遗址出土的铁农具,占全部农具的85%以上。 应用1 史料一说明,战国时期 铁器 已普遍使用,在农业生产中居于主导地位, 生产力 水平显著提高。
返回

达标检测
1.(2018·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下列属于中国最早培植的农作物是
A.玉米 B.番薯
√ C.辣椒 D.水稻
解析 玉米、番薯、辣椒原产于美洲,新航路开辟后传入中国。在距今七千年前, 中国长江流域已经种植水稻,故答案为D。
123456
2.(2018·北京西城区高一下学期期中)春秋战国以来,中国传统农业逐渐形成的主要耕
123456
6.(2018·临沂高一检测)汉代《淮南子·说山》一书中写道:“王法禁杀牛,犯禁杀之 者诛。”该规定反映了 A.封建王朝法律的系统性 B.奖励耕战政策的必要性 C.自给自足经济的脆弱性

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共36张PPT)

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共36张PPT)

No Image
课标要求:
1.知道中国古代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2.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一、农业的起源 看图片、读材料,回答原始农业是怎么产生的?
材料一:原始生活
材料二:神农氏尝百草 传说上古的时候,神农氏 “未有火化,食草木之食, “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 鸟兽之肉,饮其血,茹其毛。” 教民农作”,成为农业的始祖。 —《礼记· 礼运》
(明)徐光 郭守敬《授时历》 启《农政全 书》
二、农业的不断发展 (一)生产工具的不断改良 1.农具材质的更新: 2.耕作工具的变革: (二)生产技术的不断改良 3.灌溉工具的发展:
1.பைடு நூலகம்利设施的改善:
2.农业经验的总结:
3.耕作方式的进步:
二、农业的不断发展 耕作方式的变迁:
坎儿井是与我国横亘东西的万里长城、纵贯南 北的大运河齐名的我国古代三大工程之一,是伟大 的地下水利灌溉工程。它早在2000年前的汉代就已 经出现雏形。
黄河被誉为中华 民族的母亲河,它 也是中国农耕经济 的命脉,而历史上 黄河多次发生水患, 大规模的改道就有6 次之多,从汉代以 来,历朝统治者经 常组织大规模的治 河工程。 东汉 “王景治河,千载无患”
黄河流域的原始农业,以陕西西安半坡遗址为 代表。在半坡遗址中,发现多处粟的遗存和炭化 的菜子。此外,还出土一批幼体猪骨。长江下游 地区的河姆渡文化遗址,也发现有大量的稻谷遗 存和家畜骨骸。这些都是中国原始农业、饲养业 达到一定水平的有力证据。 材料反映了我国古代农业怎样的产业结构?
No Image
6000年前的炭化稻谷
第1课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
“凡耕之本,在于趋时,活土,务粪泽,早锄,早 获”——汉代农学著作《氾(fán:姓)胜之书》 “精耕细作”——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投入 较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采用先进的技术,进行 细致的土地耕作,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第1课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教案(含解析)岳麓版必修2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第1课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教案(含解析)岳麓版必修2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中国古代文明是典型的农耕文明,以精耕细作的农业为基础,手工业和商业依附于农业,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是中国农耕文明的典型特点。

(1)中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经历了由刀耕火种向铁犁牛耕的演变。

秦汉时期,基本奠定了以铁犁牛耕为主要耕作方式、以精耕细作为特点的封建小农经济模式,成为我国长期占统治地位的经济模式。

(2)中国古代手工业主要有官营、私营和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尤以冶金、制瓷、纺织三个领域成就最为突出。

(3)春秋战国时期至明清时期,中国古代商品经济在城市经济、货币流通、对外贸易及商业政策等层面上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

(4)中国古代封建土地所有制一直占据主导地位;战国时期商鞅首倡的“重农抑商”政策,历朝历代一直沿用;明清时期推行“海禁”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第1课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学习目标精准导航]一、农业的起源1.形成:原始农业是从采集经济向种植经济发展而来的。

2.区域:中国农耕经济最早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出现。

3.格局:北方以旱地的粟麦生产为主,南方以水田稻作生产为代表。

4.特点:中国古代农业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二、从耒耜到曲辕犁1.原始农业的耕作方式是刀耕火种,主要使用石斧、石铲、木耒、骨耜、石镰等劳动工具。

2.进入文明时代,耒、耜仍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工具。

3.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逐渐代替了石制、骨制等笨重易损的农具,出现了借助铁农具和牛力的农业耕作方式,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4.唐代,长江下游一带出现了曲辕犁,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

5.中国古代重要的灌溉工具主要有翻车、筒车等。

生产工具的发展是衡量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商周时期虽然进入文明时代,出现青铜制品,但是青铜制品十分珍贵,因此在农业生产领域仍然主要使用耒和耜。

春秋之后随着冶炼技术进步,农业上才逐渐使用铁器。

三、水利设施的逐渐完善1.春秋战国时期,修建了芍陂、都江堰、郑国渠等著名的水利工程。

第1课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

第1课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
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
深淘滩,低作堰。 ——李冰
石人
即水位测定水尺,是水 文观测的主要标志。战国时 期秦国在都江堰设立的3座 石人,可视为中国最早的水 尺。图为东汉时期所刻李冰 石人水尺。
“深淘滩,低作堰”是都江堰的 治水名言。淘滩是指飞沙堰一段、 内江一段河道要深淘,深淘的标准 是古人在河底深处预埋的“卧铁”。 岁修淘滩要淘到卧铁为止,才算恰 到好处,能够保证灌区用水。低作 堰就是说飞沙堰的堰顶不可修得太 高,以免影响泄洪。
古代的畜牧业



兔试将十二生肖ຫໍສະໝຸດ 类, 分别谈谈它们与中 国古代农业文明的 关系。








商朝甲骨文中的“十二生肖”
第1课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
请思考:十二生肖与农业文明的关系。 十二生肖中包括了“六畜”,即家畜饲 养业中的猪、牛、马、羊、鸡、狗,说明 这一时期人类已经驯化了这些动物;还包 括鼠、蛇、猴、虎等当时人们捕猎到的动 物;另外,还包括人们想像中的动物“龙” ——传说中司雨的神物,它也是与农业有 着密切的关系。
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
宝瓶口
在“鱼嘴”的下游,人们凿 开玉垒山,打开内江通路。这即 是人们所称的“宝瓶口”。内江 之水通过宝瓶口引入支流、渠道, 用来灌溉广阔的川西平原。
飞沙堰
“飞沙堰”,这是都江 堰的泄洪排沙设施。夏季 水大时,内江的水可以漫 过飞沙堰流入外江,保证 内江灌溉渠免受水灾。
第1课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
第1课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
3、农业耕作方式的演变:从千耦其耘到个体农耕
(1)耕作方式的发展进步 我国农业耕作方式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第1课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

第1课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

飞沙堰
鱼嘴
宝瓶口
边疆地区的坎儿井
地理自然环境决定
四、从千耦其耘到个体农耕
(1)原始社会: 刀耕火种 (2)商周时期: 千耦其耘、大规模简单协作 (3)封建社会: 个体农耕、精耕细作 男耕女织、铁犁牛耕
四、中国古代的小农经济(自耕农经济)
(1)条件:
(1)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的进 步以及私有土地的出现。
青铜农具
西汉
唐朝
牛 耕推广 ___ 曲辕 ____ 犁(标志、生产力)
西汉中期
唐代
曲辕犁 耦犁 “二牛抬杠”
想一想:从春秋战国时代出发,铁器的优点
(1)提高生产力和生产效率,推动农业
(2)推动土地私有制和社会转型
(三)灌溉工具: 翻车、 筒车
人力
自然力
四、水利工程
都江堰
排洪、灌溉、旅游,多功能于一休
(7)局限:
(8)推动:
(1)外因:重农抑商政策,兴修水利、农业 生产工具改进和生产技术提高等。 (2)内因:自给自足,生活比较稳定,有较 高的生产积极性。 (1)外因:天灾、战乱、苛政、统治者过度 的剥削和压榨、土地兼并。 (2)内因:狭小的生产规模和简单的性别分 工,落后性、脆弱性、封闭性、分散性。
(6)作用:
经济上自耕农是国家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 小农经济是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 政治上巩固中央集权、稳定社会秩序。 此外,农民自给自足,生活比较稳定,有较高 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业发展; 具有落后性、脆弱性、封闭性、分散性,阻碍 了商品经济发展;近代前夜,阻碍资本主义萌 芽和向近代社会转型。
第1课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
重点: 1、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2、古代农业的主要生产方式:小农经济

第1课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

第1课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第1课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编写:班级:小组:姓名:审核:【课标要求】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学习目标】记忆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自耕农经济产生的原因、特点、评价?认识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预习案——【自主学习,知识梳理】【自主学习要求】1、结合学案的内容,自主学习课文基础知识部分,并自主构建本课知识体系。

2、小组内相互检查基础知识,找出错误并改正。

一、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形成的原因(见引言):1、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2、具体原因:⑴⑵⑶二: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表现:1、农业的起源:⑴、原始农业:⑵、中国农耕经济:2、农业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的改进:⑴、原始社会:⑵、商周时期:⑶、春秋战国时期:⑷、汉代:犁壁的出现⑸、唐代:曲辕犁的出现⑹、灌溉工具①三国时期:②唐朝时期:3、水利设施的逐渐完善:⑴、大禹治水⑵、春秋战国:①水利建设发展的原因:②主要水利工程:⑶、汉代:①漕渠、白渠②治理黄河:原因表现③西域坎儿井:兴建原因作用⑷、水利学专著:4、耕作方式的变化:⑴、原始社会:刀耕火种⑵、商周时期:“千耦其耘”①原因:②特点:⑶、春秋时期:自耕农经济——“男耕女织”①原因:②产生时间:③特点:A、拥有部分土地相结合B、男耕女织,自给自足C、精耕细作,规模小。

D、生活贫困,容易破产E、是国家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F、具有稳定性,落后性,脆弱性,封闭性,分散性④评价:A、积极:B、消极:三、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1、以种植业为主为辅2、借用牛力耕田3、重视水利事业的发展。

4、的经营方式。

【自主构建知识体系】(要求:请以结构图表或知识树的方式构建知识体系)课中案——【课堂互动,合作探究】一、预习反馈1、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2.中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的发展变化3、自耕农经济产生的原因、特点、评价?二、课堂互动,合作探究合作探究要求:1、生生合作、组内合作、依靠集体的力量完成以下探究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弊:①比较脆弱,难以应付天灾、战乱及苛捐杂税,容易破产; ②分散且规模小,难以扩大再生产,较少商品交流,阻碍了社会 分工和商品的交流,特别到了近代成为阻碍社会发展的因素。
农民起义
4 、小农经济的特点
拥有部分土地 →稳定性、生产积极性较高 →安土重迁的观念 以家庭为单位 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规模小→努力提高耕作技术,有利于精耕细作 →分散性、脆弱性(容易破产)
材料三:明中叶后,新的经济因素(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在江 南地区的部分生产部门中存在。耕织结合、自给自足的经济结构在 全国范围仍居主导地位, ……阻碍了商品经济和新经济因素的发 育成长。
5、评价小农经济
积极: (1)自给自足,生活较稳定,有利于调动生产者 的积极性; (2)自耕农缴纳赋税,是国家财政的重要来源; (3)在封建社会前期,促进经济发展。
古代社会的人地矛盾:
随着人口增加和土地兼并激化,自耕农人均占有的土地越来越 少,人地矛盾也日益突出。人口的增加给农业发展带来了压力,其 直接表现是耕地的不足,随之而来的是过渡开垦和对自然的过度索 取,严重地恶化了生存环境。
4、小农经济特点(特征):
• ①以家庭为单位; (分散性) • ②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 ③男耕女织,自给自足。(封闭性)
“女吸涧中水,男采山上薪。 家家守村业,白头不出门”。
5、评价(影响):积极、消极
利:①自给自足,生活相对较稳定,有利于调动生产者的积极性; ②是国家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保障封建国家财政收入和政治稳 定,在封建社会前期,促进经济发展。
材料1反映了我国古代怎样的生产方式? 方式:“男耕女织”式的小农经济
根据材料二、材料三评价小农经济?
材料二:小农经济下的农民,拥有一定的土地、农具或耕畜等生产 资料,具有生产积极性。他们的经营规模很小。农民在自己有限的 土地上,努力提高耕作技术,为我国农业的精耕细作出了贡献。但 在封建地主阶级的沉重剥削下,农民需要承担沉重的徭役,小农经 济十分脆弱,每遇灾荒瘟疫,多数农民家庭就会陷于贫困,失去土 地或破产流亡。
以家庭为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 织,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小农经济是封建社会农 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 2.小农经济产生的时间?条件?
时间:春秋时期 条件:(1)生产工具、耕作技术的进步 (2)私有土地(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出现
• 3.自耕农生产的目的
目的:满足自身基本生活需要、缴纳赋税
阅读教材P5中关于白居易的诗以及P6中“阅读与思考” 关于晁错的文段,从中分析自耕农经济(小农经济)有 何特点?
千耦其耘
商周时期
个体农耕
大规模简单协作
我国农业耕作方式变化的根本原因:
春秋战国时期
个体农耕
自耕农经济
生产力的提高
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特点之三: 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农耕成为中国古代农业 主要的耕作方式
四、小农经济(个体农耕、自耕农经济)
阅读教材“从千耦其耘到个体农耕”,回答问题:
• 1.什么是小农经济?
“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
课堂小结
2、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形成的条件(原因)
1.生产经验的积累和总结:农学知识理论的总结,农学
著作有《氾fàn胜之书》、《齐民要术》等。
2.生产工具的改进:农具和灌溉工具 3.生产技术的提高:作物品种的培植
与传播 ,施肥等。
4.水利设施的完善
5.生产组织小型化—— 自耕农出现(小农经济)
春秋战国之际
桔槔:井上 汲水工具
辘轳:利用轮轴原理 制成的井上汲水工具
2、灌溉工具:三国曹魏____、唐____;
翻车(人力)
筒车(水力)
三、水利设施逐渐完善
再读教材
请你总结从春秋到明清水利设施的兴修情 况,说一说水利兴修与农业发展的关系?
成都平原
春秋战国:芍陂、都江堰、郑国渠 西汉:漕渠、白渠 两汉:治理黄河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一、农业 二、土地制度 三、经济重心南移 四、手工业 五、商业与城市 六、明清时期的发展与迟滞
第1课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
【“精耕细作”——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投入较多
的生产资料和劳动,采用先进的技术,进行细致的土 地耕作,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阅读理解
社会生产力水平的反映。
消极: (1)分散且规模小,难以扩大再生产; (2)自给自足,缺少商品交流; (3)较脆弱,遇苛政天灾人祸,易破产; (4)到封建社会后期,阻碍经济发展。
课堂小结
1、我国古代农业经济有哪些特点?
中 国 农 业 经 济 的 特 点 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 为辅的产业结构;
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不断完善;
“凡耕之本,在于趋时,活土,务粪泽,早锄, 早获”——汉代农学著作《氾(fá n:姓)胜之书》 阅读上段文字,理解其含义? 上述文字反映了农作物从耕种到收获整个过程 的规律。总结出农业要及时耕种,改良土壤,重视 肥料等。这些反映了农业的“精耕细作”。
刀耕火种的原始农业
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课程标准:
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前至夏朝建立前 采集狩猎 发达: 距今七八千年时 起源: 从采集经济向种植经济发展而来的。 耕作种植 黄河流域:半坡遗址 地点: 长江流域:河姆渡遗址
“五谷六畜” 格局: 南稻北粟(地域的差别) 产业结构: 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生产工具: 石器、木器、骨器 耕作方式: 刀耕火种 生产经营方式: 简单协作的集体劳动 生活方式: 频繁迁徙
关中平原
(王景)
西汉:地方特色灌溉工程:坎儿井 (西域)
农学知识理论不断积累和推广:如《农政全书》等著名的农学著作
灌溉、运输
功能?
坎儿井是与长城、 京杭大运河齐名 的古代三大工程 之一,是伟大的 地下水利灌溉工 程(暗渠工程)。 它早在2000年前 的西汉就已经出 现雏形。
四、从千耦其耘到个体农耕:自耕农经济的形成
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特点之一: 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的产业结构 教材中为何出现“五谷六畜” “十二生肖”这样的材料? “五谷六畜”
证据支持 猪 鸡
“十二生肖”











十二生肖甲骨文辨读












二、生产工具的进步——生产力的进步
1、农耕工具
【中国古代农具发展的重要阶段及各自的特点?】
唐代时期
地点、优点、意义
意义:唐代曲辕犁的出现标志步犁基本定型,大大提高了生产率, 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为后世所沿用。
西汉中期
曲辕犁使用示意图
唐代
东汉· 牛耕图画像石
耦犁
曲辕犁
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特点之二: 借用铁犁牛耕和不断改良生产工具、生产技术, 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
2、灌溉工具的改进
重男轻女的观念 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耕织结合)、男耕女织 →分工简单、落后性 →难以扩大再生产,阻碍社会分工和交换经济 自给自足 →封闭性、主要为自用和纳税 →重农抑商、闭关锁国政策 →阻碍资本主义萌芽
材料1: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 事也。妇人夙兴夜寐,纺责织纴,多治麻丝葛绪缪,此其 分事也” ——《墨子》
原始农业阶段
“刀耕火种”:指原始的耕种方法。先砍伐树 木,焚烧树桩与荒草用作肥料,然后就地挖坑种 植农作物。 (工具简陋、不便捷、效率低。) 商周时期 石器锄耕 石器、木器、骨器、青铜器
中国 农具 发展
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铁犁牛耕): 春秋战国时期 意义:生产效率提高,推动农业的 发展,标志着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 牛耕得到广泛推广:西汉犁壁、直辕犁、耦犁, 汉代时期 东汉耧车(播种工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