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本书阅读与研讨”课程体系建设必须斟酌的基本问题
整本书阅读的课程化设计:问题及建议
整本书阅读的课程化设计:问题及建议整本书的阅读在我国教育史上早已存在,“整本书阅读”这一概念,叶圣陶先生早在1941年就已明确提出[1],但直到近几年,才成为语文教育领域的热点概念。
2011年版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读整本的书”,2016年开始使用的统编初中语文教科书中特别设置“名著导读”(也是引导整本书阅读)板块,每册书中推荐2部名著要求阅读,另外推荐4部名著供师生自主选择阅读。
2017年版的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更是将“整本书阅读与研讨”设置为首个学习任务群,贯串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三个阶段,并在必修阶段安排了1个学分,18课时,要求在必修阶段完成一部长篇小说和一部学术著作的阅读。
统编高中语文教科书中专门设置了两个“整本书阅读”单元。
此外,现在的中考高考,不仅考查单篇文章的阅读理解能力,也开始越来越多地关注整本书阅读,考查学生的阅读视野和阅读速度,有些省份已明确将整本书阅读纳入考查范围。
整本书阅读的重要性毋庸讳言,从课标到教材,整本书阅读的“课程化设计”也无疑是其中的一大亮点,引导广大师生真正重视读书问题。
但通过观摩初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课例以及与语文教师的访谈、讨论,笔者发现,不少教师在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方面,依然沿袭单篇教学的思路,未能体现整本书阅读的理念和要求。
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值得特别关注。
01教学目标片面,缺乏语文核心素养的统领新课改以来,不少教师都能有意识地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设定阅读教学目标,但重点目标依然是把握文本。
在进行整本书阅读教学时,老师们往往受单篇阅读教学的影响,对作品的思想内涵、艺术特点关注较多,比如阅读长篇小说,也习惯于从把握小说情节、分析人物形象、理解小说主旨、体会小说风格来设定目标。
这些目标当然是必要的,但从“语文核心素养”角度考虑还远远不够。
研读2017年版的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不难发现,整本书阅读的教学目标要注意突破单篇阅读教学以文本为纲、以知识为纲、以技能训练为纲的桎梏,至少要考虑以下几个互相融合而又各有侧重的层面。
整本书阅读教学指导的现存问题与改善方法
整本书阅读教学指导的现存问题与改善方法1. 引言1.1 背景介绍整本书阅读教学指导是教育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它不仅能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目前在整本书阅读教学指导中存在一些问题,例如缺乏具体实施方法、缺乏个性化指导等。
这些问题导致了教学效果的不尽如人意。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改善方法,比如提供具体的实施步骤、注意学生个体差异、引入互动式教学和综合运用多种教学资源等。
这些改善方法可以有效地提升整本书阅读教学指导的效果,使教学更加有效、高效。
在本文中,我们将重点分析整本书阅读教学指导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善方法。
通过对现存问题的深入分析和解决方案的探讨,希望能够为整本书阅读教学指导的改进提供一些有益的建议和启示。
2. 正文2.1 现存问题的分析整本书阅读教学指导目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改进。
现存问题的分析是必不可缺的。
主要问题包括缺乏具体实施方法和缺乏个性化指导。
问题一:缺乏具体实施方法。
许多整本书阅读教学指导只是简单地列出了一些理论框架和原则,却缺乏具体的操作步骤和实施方法。
学生和教师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会感到迷茫,无法有效地运用这些理论知识来指导实际的阅读活动。
问题二:缺乏个性化指导。
整本书阅读教学指导往往是一种统一的模式,忽视了学生个体差异的存在。
每个学生在阅读能力、兴趣爱好、认知水平等方面都存在差异,需要个性化的指导和激励。
针对上述问题,可以提出一些改善方法。
提供具体实施步骤,让学生和教师清晰地了解如何操作;注意学生个体差异,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引入互动式教学,增加学生参与度和积极性;综合运用多种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提升教学效果。
通过针对这些现存问题的分析和改进方法的提出,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和学习效果。
2.2 问题一:缺乏具体实施方法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是缺乏具体实施方法。
浅谈“整本书阅读课程”的构建
浅谈“整本书阅读课程”的构建整本书阅读课程,顾名思义就是通过阅读整本书来进行学习。
它是一种灵活多样、具有个性化特点的教学模式,适合不同学生、不同场景的学习需求。
整本书阅读课程的构建,在学科学习、人文素养、批判思维培养等方面都能发挥重要作用,下面就浅谈一下它的构建。
一、选择合适的书籍选择合适的书籍是整本书阅读课程构建的首要任务。
在选择书籍时,要根据教学对象的年龄、学历、语言习惯、兴趣爱好等多方面考虑。
一般来说,书籍要容易阅读,内容要能够吸引学生;同时,也要符合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要求,能够体现学科特点和人文素养。
二、设置教学目标整本书阅读课程的教学目标,要具体、明确、可行。
在教学目标上,可以根据整本书的主题、内容、结构等来定制。
一方面,要循序渐进、顺利推进整本书的阅读进程;另一方面,要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等,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三、分段设计课程整本书阅读课程的学习过程分为阅读、讨论、写作等多个阶段。
在分段设计课程时,要尽量保证学习过程的逻辑性、连贯性和有序性,使得学生有一个清晰明了的学习轨迹。
四、探究自主学习整本书阅读课程的教学不是传统教学,不是传授知识,而是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独立思考。
这里需要创造一个有益于学习的学习环境,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和互动式的学习过程来获取知识,培养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引导学生多元思考整本书阅读课程的理念是“让学生不仅仅懂得书本知识,还要懂得思考问题的方法和策略,以及怎样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这里需要引导学生去思考不同角度的问题、多元思考,从而在解决问题时有利于集合各方思想和经验,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和准确性。
六、评估成效整本书阅读课程最终的目的是将学生引导到一种全新的学习状态,让他们掌握知识,批判思维强化,并形成一个全面、多元的思维模式。
评估成效,主要是通过定期测验、半期和期末考试、课堂发言、写作问题等多种方式来实现。
浅谈开展整本书阅读活动的经验、问题与建议
浅谈开展整本书阅读活动的经验、问题与建议张 悦摘 要:新课标提出,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的教育观念,这就要求语文教学应该打破课堂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学生整本书阅读习惯。
然而,由于学生阅读兴趣不浓厚,导致整本书阅读活动开展有效性不强。
对此,本文以新疆初中学生为研究对象,分析整本书阅读的内涵,论述开展整本书阅读活动的经验,明晰开展整本书阅读活动的问题,提出开展整本书阅读活动的建议,旨在促进新疆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知识。
关键词:整本书阅读;问题;经验;建议一、整本书阅读的内涵整本书阅读的“整”是完整的意思,包含对全书知识脉络的掌握;“本”是阅读的数量单位,是独立的一本书;“阅读”是精读或者是浅读,还可以是内读或者是外读。
整本书阅读对象可以是文化典籍、文学作品,也可以是学术著作、科学论著等。
由此可见,整本书阅读具有综合性、开放性、动态性。
值得注意的是,本文所讨论的整本书阅读,是立足于语文课程中,作为一种学习活动的整本书阅读形式。
整本书阅读在选取中应该符合语文课程需要,首先,选取古今中外经典作品,在课堂教学中,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师生一同开展整本书阅读,进而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古今中外文化。
其次,整本书阅读符合语文课程性质。
整本书阅读作为正式学习活动,应通过丰富的语言活动,引领学生在多元化的情景中运用语言文字。
二、开展整本书阅读活动的经验(一)学生应自主选择阅读书籍学生在整本书阅读中,应该发挥主体性,自主选择阅读书籍,但这并非不需要教师的引领。
据实践可知,教师为学生推荐的书籍大都是:一、以经典名著为主,二、注重对语文教材的拓展,三、推荐学生自主选取书籍。
在整本书阅读活动开展中,我们发现全班有45%的学生选取教师推荐的书籍,并且选择最多的书籍都是教师推荐的。
基于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为学生推荐书籍类型,让学生根据自身意愿选取所需的书籍。
在推荐书籍时,教师要立足于学生,根据学生发展需要,为学生选取不同种类的适合的书籍。
“整本书”阅读教学的价值、问题及其应对
“整本书”阅读教学的价值、问题及其应对作者:李立春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2020年第09期2018年年初,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为“新课标”),其将原先模块化的高中语文课程内容组织形式重新整合为18个学习任务群,并将之有序设计、统筹安排于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三类课程之中,其中“整本书阅读与研讨”更是排在了18个学习任务群之首。
由此可见“整本书”阅读教学的重要性。
虽然,有关“整本书”阅读教学的研究已广泛有之,但仍然有诸多疑问待解决。
下面,我将结合教学现实,从“整本书”阅读教学的价值、问题和已有的解决策略角度试做分析,以期有所启示。
一、“整本书”阅读教学的价值定位在新课标中,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被凝练表述为“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
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是提升我国教育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
而“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提出与实施,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语文课程内部学习领域的整合,还可以从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一)建构与运用语言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通过阅读整本的书,不但可以使学生认识语言文字的特点,还可以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由于整本书的篇幅长、容量大,学生通过阅读去接触大量的语言文字,便可以潜移默化提高自身的语言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如《红楼梦》,此书约96万字,语言成熟优美,用语高度个性化,把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描写得十分独到。
通过阅读整本书,这使学生更加容易了解当时的社会文化,并且书中还有丰富的诗词韵文、引文摘句和历史典故,有较强的文学研读性。
通过阅读这整本书,可以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
(二)锤炼与完善思维思维的种类包括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等。
而阅读整本的书,不但可以加深学生思维的广度,还可以延伸学生思维的宽度。
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中要注意的问题
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中要注意的问题发布时间:2022-04-22T17:21:07.118Z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22年5月作者:张洪艳[导读] 整本书阅读相较于单篇课文的阅读来说可以从不同维度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是对学生阅读技巧的有效补充。
在整本书阅读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针对当前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针对性的对教学手段做出系统的提升和优化。
本文就当前整本书阅读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做出了详细的探讨。
张洪艳四川省攀枝花市仁和区西路小学摘要:整本书阅读相较于单篇课文的阅读来说可以从不同维度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是对学生阅读技巧的有效补充。
在整本书阅读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针对当前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针对性的对教学手段做出系统的提升和优化。
本文就当前整本书阅读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做出了详细的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技巧;素质教育;学习效率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1128 (2022)05-262-01面对新时代的课改,许多教师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感到无所适从。
因为新课改的要求下让学生能掌握整本书阅读课文的技巧,学会文章的写作目的、写作手法、文章开头结尾和中心部分的表达方式。
如何提升小学生语文整本书阅读学习效率,这是语文教师在设计阅读课教学方案时必须考虑的内容。
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学会自我日常积累,并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让学生在平常的课外阅读中获取必要的读文章技巧十分重要。
教师应当通过对学生个性化教学来帮助学生实现这一教学目标,小学阅读和小学写作以及语文背诵记忆联系都十分紧密,让学生熟练掌握学习技巧有助于让学生学习语文事半功倍。
一、目前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技巧教学的现状1.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技巧保守传统,效率低下。
很多语文教师仅仅跟随教师语文教材,读报纸式的给学生讲授语文阅读方式方法。
通读式教学的弊端十分明显:首先是耗费大量的时间,小学生的注意力本身就不能长时间的关注在一件事情上,文章如果没有十分精彩的地方势必很难吸引学生去耐着性子去通读一遍。
“整本书阅读”指导的误区及改进策略
“整本书阅读”指导的误区及改进策略作者:孙睿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上、下)》2020年第06期中图分类号:G63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0)06-097-2《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把“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作为语文学习任务群之一重点提出来,并对该学习任务群的学习目标与内容、教学提示等做了较为详细的说明和指导。
实际上,“整本书阅读”并不是新课标所提出的一个全新概念,它实际上是建立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体现语文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旨在通过阅读整本书,训练引导学生扩展阅读视野、养成良好的阅读方法和习惯,提升阅读的体验和鉴赏能力。
一直以来,“整本书阅读”始终存在于高中语文的教育教学中,只是处在一个边缘化的地位,现在,新课标将纳入“课程内容”的学习任务群中,意味着“整本书阅读”的地位和作用的抬升,也意味着如何正确认识和科学指导“整本书阅读”将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理论和实践问题。
一、厘清与“整本书阅读”相关的概念首先,我们要辨识清楚,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整本书阅读与其它阅读方式如:碎片化阅读、篇章阅读、课外阅读的区别以及教学指导策略方面的不同。
笔者认为,“碎片化阅读”能利用碎片时间,方便快捷地阅读,这是其优点。
但是在问题设计过程中,因为其零散化、片段化,很难让学生深入思考,学生处于“浅阅读”状态,不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整体思维。
“篇章阅读”以极短的时间迅速了解某类文章的精华或要害所在,可以增强学生的探索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关于教学问题設计,“篇章阅读”着力于本句话在整篇文章中的作用,着力于段落的层次,着力于段落与篇章的结构。
学生会停留在片段的、不够系统的阅读中,不便于拓宽学生视野。
“课外阅读”则自由灵活,学生通过阅读书报、影视欣赏等方式开拓眼界,但是随意性较大,感性直觉确实带来了自由与愉悦,但可能会流于肤浅与无知。
“整本书阅读”是冲破语文狭小格局的深阅读、深度学习,需要精读泛读的灵活转变,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深度整合,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的对接融通。
整本书阅读的课程化设计:问题及建议
整本书阅读的课程化设计:问题及建议1. 引言1.1 整本书阅读的重要性整本书阅读是我们获取知识、提升品格、拓展视野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仔细阅读一本完整的书籍,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作者的思想和观点,感受内容的完整性和连贯性。
整本书阅读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建立起系统的知识结构,还可以培养我们的阅读习惯和思维能力。
整本书阅读有助于深度理解内容。
相比于碎片化阅读,整本书阅读能够让我们沉浸在作者的世界中,逐步体会作者的观点、思考和情感。
通过连续地阅读,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作品的主题和要义,达到更深层次的理解和领悟。
整本书阅读可以培养我们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
在整本书阅读过程中,我们需要理清文中的线索和逻辑关系,进行推理和归纳,从而提升我们的思辨能力和分析能力。
这种思维锻炼对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中都具有重要意义。
整本书阅读是塑造个人素养、提升学识修养的重要途径。
通过深度阅读,我们可以不仅仅获得知识,更能培养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们应该重视整本书阅读的重要性,培养好自己的阅读习惯,发掘书籍中的智慧和力量。
1.2 课程化设计的概念理解课程化设计是指将原本无序的学习内容和过程结构化,并通过系统化的设计和规划,使学习者能够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和步骤进行学习,达到既定的学习目标和效果。
在整本书阅读中,课程化设计可以帮助读者更有效地理解和消化书中的内容,提高阅读效率和深度。
课程化设计的概念理解包括以下几个关键要素:课程化设计强调系统性和结构性,通过清晰的学习目标、教学内容和评估标准,将整本书的阅读过程分解成可管理和可控制的单元。
课程化设计注重个性化和差异化,根据学习者的不同需求和背景,灵活调整教学方法和资源,使每个学习者都能够获得有针对性的学习体验。
课程化设计强调反馈和评估,通过及时的反馈机制和评估体系,帮助学习者监测学习进度和成果,及时调整学习策略和方法。
课程化设计在整本书阅读中的应用有助于提升学习效果和体验,使读者更系统地理解和掌握书中知识,帮助他们更深入地思考和应用所学内容。
整本书阅读的课程化设计:问题及建议
整本书阅读的课程化设计:问题及建议1. 引言1.1 整本书阅读的课程化设计:问题及建议整本书阅读的课程化设计一直是教育领域中备受关注的话题。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学生面临着海量的阅读材料和信息,而传统的整本书阅读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
如何将整本书阅读与课程设计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成为摆在教育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在这一背景下,本文将探讨整本书阅读的课程化设计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并提出一些改进和解决方案。
我们将分析现行整本书阅读模式存在的问题,包括学生缺乏阅读兴趣、无法理解书中深层次的意义等方面。
接着,我们将探讨整本书阅读的课程化设计面临的挑战,如如何确保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如何有效评估整本书阅读的成果等问题。
在问题分析的基础上,本文将提出一些建议,包括如何改进整本书阅读的课程化设计、如何应对挑战以及如何培养学生的整本书阅读能力。
我们将总结整本书阅读的课程化设计的重要性,探讨未来的发展方向,并希望通过本文的讨论,能够为整本书阅读的课程化设计提供一些启示和帮助。
2. 正文2.1 问题:现行整本书阅读的模式存在哪些问题整本书阅读的传统模式在今天的教育环境中逐渐显露出一些问题。
学生在整本书阅读过程中往往缺乏足够的指导和引导,导致他们无法深入理解和分析书中内容。
整本书阅读的时间要求较长,学生可能因为时间紧迫而难以充分阅读和消化书籍内容。
由于整本书阅读通常是独立完成的,学生缺乏与他人讨论和交流的机会,无法得到多角度的理解和思考。
现行整本书阅读的模式往往缺乏与实际生活和社会需求的结合,无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学生可能会觉得整本书阅读是一种任务,而非一种乐趣和享受。
而且,整本书阅读的评价方式也可能存在问题,有些学生可能会只追求表面上的成绩,而非真正的理解和领悟。
现行整本书阅读的模式存在着指导不足、时间要求长、交流和讨论机会少、与实际生活脱节等问题。
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整本书阅读能力,我们需要重新审视和改进这种模式,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和思考,发挥出他们的潜力和创造力。
整本书阅读的课程化设计:问题及建议
整本书阅读的课程化设计:问题及建议【摘要】整本书阅读的课程化设计对于提高读者的阅读效果至关重要。
本文分析了为什么需要整本书阅读的课程化设计,以及课程化设计如何帮助提高整本书阅读效果。
文章介绍了如何设计一个有效的整本书阅读课程,并提出了评估课程有效性和解决可能问题的方法。
通过对整本书阅读课程的重要性进行总结,文章展望了未来整本书阅读课程的发展方向。
整体而言,整本书阅读的课程化设计是提升阅读效果,提高阅读体验,促进知识学习的有效途径,值得引起重视并进一步研究发展。
【关键词】整本书阅读,课程化设计,问题,建议,需求,效果,设计,评估,解决问题,重要性,发展方向,总结,展望1. 引言1.1 整本书阅读的课程化设计: 问题及建议整本书阅读是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但传统的阅读方式往往无法充分引导学生的学习,缺乏系统性和深度。
整本书阅读的课程化设计成为当前教育领域的热门话题。
这种设计通过将整本书的阅读过程分解为多个模块,并结合学习目标、任务设计和评价机制,帮助学生更深入、更系统地理解和吸收书籍内容。
在实践中,整本书阅读的课程化设计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比如设计难度大、评价标准不清晰等。
有必要对整本书阅读的课程化设计进行深入思考和探讨,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和解决方案,以促进教育领域的持续发展和进步。
将成为教育领域探索的重要方向,也将对学生的学习效果产生深远的影响。
2. 正文2.1 为什么需要整本书阅读的课程化设计?整本书阅读是一种全面深入地理解和探究一本图书的过程。
在传统的学习中,学生往往只是在阅读、做简单的笔记和回答几个问题,没有系统地去分析、比较、总结书中的内容。
这种浅层的学习方式不能达到对书籍知识的深入理解和应用。
需要整本书阅读的课程化设计来帮助学生更有效地掌握书中知识。
整本书阅读的课程化设计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更完整的知识体系。
通过将一本书分成多个模块,每个模块涵盖不同主题和章节,学生可以逐步深入研究每一个部分,理清不同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
浅谈“整本书阅读课程”的构建
浅谈“整本书阅读课程”的构建【摘要】整本书阅读课程是一种针对学生整体阅读能力提升的课程形式,通过系统地指导学生针对一本完整的书籍展开深入阅读和思考。
本文从确定课程目标和内容、课程设计原则、选取适合的教材、创新教学方法的运用以及评估和调整课程效果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整本书阅读课程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扩大知识面、培养批判性思维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在未来,整本书阅读课程将成为教育教学的新趋势,通过创新和改进不断提升课程效果。
建立完善的整本书阅读课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整本书阅读课程,构建,大纲,引言,目录,正文,结论,意义,发展趋势,总结,重要性,必要性,课程目标,内容,设计原则,选取教材,创新教学方法,评估,调整课程效果.1. 引言1.1 什么是“整本书阅读课程”“整本书阅读课程”是指通过对一本完整的书籍进行系统化、深入地阅读,并结合相关的教学活动和讨论,来达到提升学生阅读能力、思辨能力和综合素养的教学活动。
这种课程不仅仅是简单地让学生阅读某一章节或某一段落,而是要求学生对整本书的内容进行全面理解和思考,从而提高他们的综合阅读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整本书阅读课程通常会选取一些经典或有代表性的书籍作为教材,让学生通过阅读和讨论来探索其中的思想、情节、人物塑造等方面的内容,从而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书中的主题和意义,同时也能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整本书阅读课程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批判性思维能力,让他们在阅读中不仅仅是获取信息,更能够思考、分析和评价书中的内容。
这对于学生的学术发展和个人成长都具有重要意义,也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整本书阅读课程因此显得尤为重要和必要。
1.2 重要性和必要性整本书阅读课程是一种系统性的阅读课程,通过选择一本书作为学习内容,帮助学生从整体把握书籍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综合素养。
名著“整本书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名著“整本书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一、引言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名著“整本书阅读”教学逐渐受到重视。
然而,在实践中,这种教学方法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本文旨在探讨名著“整本书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二、名著“整本书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阅读时间有限: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学生往往无法完成整本书的阅读。
同时,由于课后作业和其他课外活动的压力,学生也很难在课后抽出足够的时间进行阅读。
学生阅读能力差异大:学生的阅读能力存在差异,有些学生可能无法理解书中的某些内容,而另一些学生则可能会觉得书中的内容过于简单。
教师指导不足:在名著“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教师的角色非常重要。
然而,有些教师可能没有足够的指导经验和能力,无法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深入阅读和理解。
阅读资源有限:在一些学校,图书馆藏书有限,学生无法借阅到所需的书籍。
此外,由于版权等问题,一些书籍也无法在电子平台上找到。
三、名著“整本书阅读”教学对策合理安排阅读时间: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课堂和课后阅读时间。
同时,也可以通过布置适当的作业和活动,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课后时间进行阅读。
分层次教学: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阅读能力差异,采用分层次教学的方法。
对于阅读能力较差的学生,可以提供更多的指导和帮助;对于阅读能力较强的学生,则可以提出更高的要求和挑战。
加强教师指导:教师可以参加相关培训或研讨会,提高自身的指导能力和经验。
同时,也可以与其他教师进行交流合作,共同探讨名著“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方法和策略。
扩大阅读资源:学校可以增加图书馆藏书量,购买更多的电子图书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阅读选择。
同时,也可以鼓励学生自行购买或借阅所需书籍,扩大阅读范围。
四、结论名著“整本书阅读”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但在实践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通过合理安排阅读时间、分层次教学、加强教师指导和扩大阅读资源等对策,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整本书阅读的问题区间和构建场域
整本书阅读的问题区间和构建场域作者:韦伟来源:《读写月报(语文教育版)》2020年第04期整本书阅读是培育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它高度契合了立德树人这一根本性的教育目标。
然而,当前有很多一线教师仍深陷在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困境之中,诸如在整本书阅读的问题区间上把握不当、在教学方法上迷茫无措、在教学行为上无所作为、在教学认识上急功近利等问题还有待进一步解决。
在本文中,笔者将具体阐述整本书阅读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关的操作路径,以求教于大方之家。
一、廓清:整本书阅读教学需注意的三个问题(一)原点:控制阅读的复杂度在教学原始点上,我们要认识到,整本书阅读并非越复杂越好。
弄清楚这样的认识起点,我们在实施整本书阅读时就能理性地追求其合理度,谨防复杂化,即遵循整本书阅读的教学规律与测评方向。
而从教学现状来看,有的教师刻意追求整本书的深度和广度,对“深度学习”的理念存在误解。
从书目选择上看,有的教师将冷门生僻、晦涩艰深的书作为集体教学的内容,并没有按照课标中推荐的读物来组织教学活动。
(二)基点:聚焦阅读的思维力在教学基础点上,批判性思维理应成为整本书阅读教学的聚焦点。
回顾70年来的阅读教改之路,阅读教学经历了从关注读物的外在因素(长度、体裁等)到读物的内在因素(艺术、意蕴等),再到阅读者的外在因素(持续时间、兴趣投入等),最后到阅读者的内在因素(自主性、思维性等)的变化。
因此,思考才是阅读中的重要因素;整本书阅读需要重视这种聚焦于学生的阅读思考和学习方式的思辨性阅读。
(三)力点:遵循阅读的过程性整本书阅读应将过程指导作为着力点,而不是只关注阅读结果。
教师应提供适合学生阅读的内容,帮助其找到有效的阅读方法,搭建阅读交流的平台,在交流过程中解决学生的问题,引导学生发展阅读能力、拓展阅读视野、提升阅读品味。
因此,整本书阅读需要形成“选书(激情激趣)—预热(启动行为)—通读(进出文本)—研读(深入品咂)—展示(凝结成果)”的程序性指导流程。
小学整本书阅读指导课的问题诊断及策略探寻
小学整本书阅读指导课的问题诊断及策略探寻小学整本书阅读指导课是一门重要的教育课程,旨在提升学生阅读能力和阅读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会遇到一些问题,如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不足、思维能力不够等。
本文就小学整本书阅读指导课常见的问题进行诊断,并探究相应的策略。
一、学生阅读理解能力不足学生在整本书阅读指导课中,可能存在以下阅读理解能力不足的问题:1. 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存在偏差2. 对语言的理解存在不足,例如:细节理解能力差、句子理解能力差3. 对作者意图、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等方面的理解存在不足针对这些问题,可以采取以下策略:1. 引导学生进行多次阅读,例如:先快速浏览全文,再逐段逐句进行深度理解,最后全面解读。
2. 鼓励学生使用阅读理解策略,例如:预测、猜测、回忆、补充、概括等策略,以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提供多元化的阅读材料,尤其是涉及不同题材、文化背景和语言风格的阅读材料,以帮助学生提高语言理解和文化素养。
1. 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训练,例如:提出问题,呈现挑战,让学生进行思考和解决,以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
2. 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例如:引导学生进行信息比较、信息分类、信息关联和信息归纳等,以提升学生的分析和综合能力。
3. 鼓励学生释放想象力,例如:提供足够的诱发性问题和推理题材的阅读材料,让学生进行联想和发散思维的训练。
三、学生阅读兴趣不高1. 课程设计单一、教材陈旧、内容枯燥等原因2. 学生阅读能力不足,面对难度大的阅读材料,阅读兴趣下降。
1. 整合多种资源,例如:网络课程、音频阅读、视频阅读、画册阅读等,让学生接触到不同形式的阅读体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 针对不同的学生提供针对性的阅读指导,如分层教学、个性化辅导等,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阅读材料,提高阅读积极性。
3. 在教学设计中提供足够的互动和探究机会,例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阅读分享等,激活学生参与和阅读体验的主动性和创新性。
核心素养下整本书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核心素养下整本书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作者:李娅娅来源:《新课程》2022年第04期以新课程改革为背景,以《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为依据,笔者就自己所授课的年级组织引导学生开展整本书阅读活动,以期达到增加学生阅读储备、提升阅读速度、拓展阅读视野、夯实学科素养、增强阅读能力、建构整本书阅读思维,促进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学习和思考,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基于此,经过一学期的实践研究,逐步总结、归纳实践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及不足,并在逐步研究中不断探索解决问题的有效对策,现就前一阶段开展的整本书阅读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做如下赘述。
一、整本书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2021年5月至10月,老师引导学生围绕《活着》《边城》《苏东坡传》《平凡的世界》《红星照耀中国》五本书开展了整本书阅读活动。
通过一段时间赏读、研读课堂教学以及学生的成果展示情况,笔者结合学生问卷调查发现,前一阶段的整本书阅读活动存在下列问题。
(一)学生对整本书阅读的兴趣不浓基于课题的研究,老师每月为学生提供具体阅读的书目及详细的阅读计划,一部分学生根本没有根据教学的进度去阅读篇章,学生没有认清阅读的本质是为了提升阅读能力、培养情操、丰富情感。
大部分学生认为阅读就是学习之余的娱乐,因此,他们在自习阅读一些青春期男生、女生喜欢的读物。
问及原因,学生说对老师提供的书单他们不感兴趣,内容枯燥,没有类似的生活体验,具体情节不够吸引人。
(二)阅读时间不能保证站在学校的角度,学校的工作重心是升学率。
华亭二中初中部学生在校,按学校规定晚上阅读一节课的时间,高中生随着年级和学业任务的增加,他们的课外阅读频率和时间都在逐年减少。
白天上课,晚上做习题或预习,做不完的习题,考不完的试,周末时间被补课占据。
阅读时间少是学生在进行整本书阅读活动时遇到的最为普遍的问题。
(三)语文教师对整本书阅读的指导不到位经调查发现,语文教师对整本书阅读的重视程度不够,有效指导甚少。
“整本书阅读与研讨”的教学探究
“整本书阅读与研讨”的教学探究
教师在进行整本书阅读与研讨的教学探究时,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教师要选择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
在选择书籍时,应考虑学生的阅读水平、兴趣爱好以及课堂教学的需要。
书籍的内容应该能够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并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理解能力。
教师要进行有效的教学准备。
在开展整本书阅读与研讨的教学探究之前,教师需要预先阅读整本书,并且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中应明确每个阶段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并且安排合理的教学时间。
接着,教师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策略。
整本书阅读与研讨的教学探究不仅仅是让学生阅读书籍,还应重点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师可以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启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阅读反馈和评价。
在整本书阅读与研讨的教学探究中,教师应及时收集学生的阅读笔记、读后感和问题,并对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思维能力进行评价。
通过评价,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克服困难,进一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教师要注重与家长和学校的合作。
整本书阅读与研讨的教学探究需要家长和学校的支持和配合。
教师可以与家长进行沟通,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和家庭阅读环境,共同制定学生的阅读目标和计划。
也可以与学校进行合作,组织一些阅读活动或者开设阅读俱乐部,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阅读机会和资源。
整本书阅读教学指导的现存问题与改善方法
整本书阅读教学指导的现存问题与改善方法【摘要】整本书阅读教学指导在实践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教学指导内容单一、学生参与度低、缺乏有效评估方式、教学指导与实际阅读内容脱节以及师生互动不足。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可以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指导内容设计、提高学生参与度、建立有效评估机制、加强教学指导与实际阅读内容的对接以及促进师生互动。
这些改善方法有助于提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通过这些改善方法,教师和学生可以共同努力,实现教学目标,让整本书阅读教学更加生动有趣,使学生在阅读中获得更多的收获和成长。
【关键词】整本书阅读教学指导、现存问题、改善方法、教学指导内容、学生参与度、评估方式、师生互动、多样化、学习兴趣、评估机制、教学质量、对接、促进、提升。
1. 引言1.1 整本书阅读教学指导的现存问题与改善方法引言:整本书阅读是学生学习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而教学指导则为学生提供了方向和支持。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本文将探讨整本书阅读教学指导的现存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善方法。
在整本书阅读教学指导中,首先面临的问题是教学指导内容单一、缺乏灵活性。
传统的教学指导往往固化在某种模式上,导致学生学习的单一性和被动性。
学生参与度低,缺乏主动性,也是一个较为普遍的问题。
学生缺乏对整本书的深入理解和思考,只是机械性地完成任务。
缺乏有效的评估方式也是一个挑战。
目前多数评估方式以考试为主,难以全面评价学生的整本书阅读能力。
教学指导和实际阅读内容之间存在脱节现象,导致学生难以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阅读中。
师生互动不足也制约了教学效果的提升。
为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指导内容,提高学生参与度,建立有效的评估机制,加强教学指导和实际阅读内容的对接,促进师生互动,共同提升教学质量。
通过这些改善方法,我们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整体的教学效果。
整本书阅读教学需澄清的几个问题
06理论•学术/课题荟萃整本书阅读教学需澄清的几个问题张世虎(固原市教学研究室,宁夏固原756000)摘要:许多教师在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实践操作中存在一些模糊性的问题,如对“整本书阅读”的内涵理解、外延列举以及具体的教学操作上等方面不是很清楚,故给教学带来一定的困难,而无以应对。
因此,有必要对某些问题予以澄清。
关键词:整本书阅读;存在问题;列举分析中图分类号:G63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55(2019)10-0006-02自从“整本书阅读”一词出现在新课标中之后,“整本书阅读”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操作便摆放在语文教学的重要位置上。
在理论的研究中,在实践的探索里,“整本书阅读”都有如下几个充满模糊性的问题需要澄清。
一、模糊的内涵需要澄清在课标介绍必修与选修内容时都提到了“整本书阅读”;在语文学习任务群的说明里还对“整本书阅读"在必修与选修中所占的学分比例进行了详细说明。
可我们的课标唯独没有对“整本书”的内涵与外延进行详细的解说。
从字面看,“整本书阅读”一词似乎不难理解,但要究其逻辑学上的内涵却又是一个相对令人头痛的事情。
首先,内涵上的模糊性。
在汉语词典里,“书”一般都表现为成“本”的著作;而“本”的词义又指向了书的存在形式——“书册”。
这就使我们对“整本书”的理解陷入了一个近似循环论证的逻辑混乱之中。
在出版学的研究中,“书”有一个复杂的构成:书名、作者、书号、版权、页码。
这五个选项缺一不可,虽然对页码问题还有不同的意见,但大家都趋向于教科文组织的规定。
即一本书不应该少于49页。
这就意味着,阅读文本少于这个固定页码之后,那就不应纳入到“整本书阅读”的研究范畴之中。
在明确了“书”的内涵之后就可以探讨“整本书”的内涵所在了。
理解“整本书”的关键在于“整”字。
“整”即“完整”之义,在此有两个具体指向:一是指结构上;二是指内容上。
两者相辅相成:结构上的完整可以保证阅读内容上的完整;阅读内容上的完整则又可以暗示着结构的统—o所以,“整本书”是结构与内容的结合体。
专家解析“整本书阅读与研讨”的教学内容重点及实施建议
专家解析“整本书阅读与研讨”的教学内容重点及实施建议本课程内容分为三部分展开:课标要求、教学内容、实施建议。
一、课标要求“整本书阅读与研讨”“旨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整本书,拓展阅读视野,建构阅读整本书的经验,形成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提升阅读鉴赏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促进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入学习和思考,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本任务群的学习贯串必修、选修Ⅰ和选修Ⅱ三个阶段。
”作为“课标”唯一一个贯串必修、选修的学习任务群,课标对“整本书阅读与研讨”的学习目标与内容做出了明确的规定。
(1)在阅读过程中,探索阅读整本书的门径,建构自己阅读整本书的经验。
重视学习前人的阅读经验,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综合运用精读、略读与浏览的方法阅读整本书,读懂文本,把握文本丰富的内涵和精髓。
(2)在指定范围内选择阅读一部长篇小说。
通读全书,初步把握其完整的艺术世界;从最使自己感动的故事、人物、场景、语言等方面入手,反复阅读品味,深入探究,欣赏语言表达的精彩之处,梳理小说的感人场景乃至整体的艺术架构,理清人物关系,感受、欣赏人物形象,探究人物的精神世界,体会小说的主旨,研究小说的艺术价值。
(3)在指定范围内选择阅读一部学术著作。
通读全书,争取读懂;勾画圈点,梳理全书大纲小目及其关联,做出全书内容提要;把握书中重要观点和作品的价值取向。
阅读与本书相关的资料,在特定学术与社会场景中,了解本书的学术价值。
通过反复阅读和思考,探究本书的语言魅力和感人力量。
(4)利用书中目录、序跋、注释等信息,学习检索作者、作品背景、相关评价、同类作品比较等资料,对作家作品作深入研读。
(5)联系个人经验,深入理解作品;享受读书的愉悦,从作品中汲取营养,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用自己的语言撰写全书梗概或提要,撰写读书笔记与作品评介,通过口头、书面形式或其他媒介与他人分享。
综合分析上述内容,我们可以梳理出整本书阅读的教学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