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地理走进生活、让生活走进课堂

合集下载

浅谈如何利用生活中的地理知识实现生活化的地理教学

浅谈如何利用生活中的地理知识实现生活化的地理教学
参考文献 :
著名的演员和节 目主持人 曹颖 在一 次 电视访谈 中说 她记忆 力非 常 好, 一篇的文章读一遍就基本 能背 下来 , 地理 也经常 考 1 0 分。但是 , 在 生活中的她却不能辨别方 向, 甚至不知道 中央 电视 台在天安 门的什么 方 向。我想这是传统教学方式 的悲哀 。而新课程标 准的出 台, 正 为我们 转 变这种传统教学方式 。它要求我们教学 应尽量生 活化 , 把教学 活动置 于 逼真的社会背景之 中, 把教 学的 目的要 求转化 为学 生 的内在需 要 , 用 所 学的地理知识去指导 自己的生活 实际 , 解释生 活 中的地理 现象 , 探究 生
中学 . i 宰 哥 辅导 丝旦
浅 谈 何 利用 生 活 中 的地 理 知识 实现 生 活 化 的 地理 教 学
@ 陈祥庆
摘要 : 初 中地理新课标 强调 学习“ 对 生活有用” , “ 对终身发展有 用的 地理” 。可见生活化教 学是地理教 学中的重要理念。 生活 中有 许多地现 象可 以用来 丰富学习资源, 在 中学地理 教 学过程 中, 应尽 量结 合客观 存 在于 生活之 中的生动的、 有 趣 的地 理事 物和 地理现 象 , 实现课 堂 的生活 化, 从而激发 学生学习的兴趣 , 活跃课 堂教学的气氛 , 提高课堂的效益。 关键词 : 利用 ; 生活中的地理 ; 生活化; 地 理教学 易说清楚 。我是用过生 日这件 事讲 清楚 的。首 先 , 我 问学生 : 你们过 生 日 是 过阴历 的还是 过阳历 的?大多数 同学都 回答 过阴历 的。然后我 随 便问了一个 同学 的生 日: 阴历六 月初 八。接着 我做 了一个设 问 : 我们 都 知道 2 0 1 2年 5月 2 1日闰四月小 , 那 么你 2 0 1 2年与 2 0 1 1年过生 日相 差 了多长时间?学生通 过计算 , 很 明显 阴历生 日 是不 准确的 。所 以得 出结 论: 四季 的划分还是欧美 国家 的更准确一些 。 这种教学方法不仅能调 动起学生 的探究欲 , 更能使学 生加深对知 识 点的理解 , 从 而真正地 掌握知识 。 四、 重视“ 新 闻联播” 。 掌握“ 生活中的地理” “ 两耳不 闻窗外事 , 一心 只读圣 贤书” 的学生 , 很 难适应 当今 由应 试 教育向素质教 育的转 轨。把电视 台的“ 新 闻联播” 内容 , 有选择地 纳入到 地理教 学中 , 这对 于激发学生学 习地理 的兴趣 、 开发学 生的能力 、 培养 学 生理论 联系实际的能力都有 积极意 义。 因为 “ 新 闻联 播 ” 中的每件事 都 和一定 的地理 环境相 联系 , 更 因“ 新 闻” 是新近发 生事实 的报道 , 它贵在 “ 新” , 时效性强 , 容易引起 学生 的兴趣 和普遍 关注 。更有利 于培养学 生 关心社会 、 关心时事的责任感 。长此 以往 , 使学 生掌握 了许 多书本上 没 有 的新 的知识 : 关 注国际时事 , 了解 国内新 闻不仅是一 种生活时 尚, 同时 还带给我们 丰富的地 理知识 。地球是一 个大家庭一一 地球村 , 关注世 界 上每天发生的事 , 就是 关心 我们 自己。通过对 当前 国 内外 热点 的背景 、 缘 由、 过程 、 发展趋势 等的剖析从 而了解 发生地 的 自 然 地理环境 、 人 文地 理状 况。如从 E l 本 的地震 灾难 , 通过 了解地震 的发 生地 、 时间、 灾难 性 。 来解 析地震 与海啸的关系 ; 为什么 发生在 这些地 区 ; 怎样 抗震减 灾。更 重要 的是诱发 了学生学 习地理 的兴趣 , 提高学 生学 习地理 的积极性 , 使 他们 的学习由被动 变主动 , 而且使 学生 养成 自觉关心 国家 大事 、 世 界热 点的习惯。 著名的捷 克教育 改革 家和教育 理论家夸 美纽斯在他 的《 大教学 论》 中指出 : “ 无论什么东西不可单 因它在学校里有 价值 去学习 , 要 因它在生 活上有用才 可学 . 这样 一个学生学 的知 识 , 才不 至 于一出学校 立刻就 消 失掉 了。 ” 我们 的学生每时每刻都不能脱离社会生 活环境 , 无论 以后从 事 什么工作 , 都不 可避 免 的要 面对现 实生 活。而地 理 与生活 是息 息相 关 的, 在教学过程 中更应该 源于生 活 , 贴 近生活 , 运 用到 生活 中, 这对 于转 变教 师教和学 生学 的方 式 , 具 有重要 意义 。让 生活走 进地理 , 进而拉 近 了课 本知识 与实际生活的距离 , 使 学生感 到亲 切 , 感 到学 习地 理知识 有 用, 从而在学 习中得到好处 , 受到实 惠。让 地理走进生 活, 可以让学生 在 生活经验基础 上构建 知识 , 帮助学 生认识 我们 的生活 环境 , 并 引导学 生 学以致用 , 服务 于实际的生活 , 使学生真正体验到学习地理的乐趣。 总之, 在初 中地理教学过程 中利用生活 中的地理知识 实现生活化 的 地理教学 , 让地理 服务 于生活 。生 活的地理 “ 活” , 有利于激 发学生 的学 习兴趣 ; 生 活的地理 “ 真” , 有利于培养学生 的情感 ; 生 活的地理 “ 实” , 有 利于体 现知识 的价值 ; 生 活的地理 “ 广” , 有利于提高学生素质 。因此 , 我 们有 理由也必 须做 到在学 习 内容上 向生 活渗 透 ; 学 习空 间上 向生活 拓 展; 在学 习时间上 向生 活延伸 ; 在学 习形式上 向生 活贴近 。只 有这样 才 能“ 走进生活 , 走 向发展” , 自然也会少一 些“ 曹颖现象 ” 。清人龚 自珍 有 诗日 : “ 我劝天公重抖擞 , 不 拘一格 降人才 ” , 须知, 正是在不 拘一格 的形 式中, 才会有大量人才 的降生 。作为地理教 师 , 要善于体验 生活 , 善 于动 脑, 勤于积 累, 在地理教学过程 中将地 理与现实生活结 合起来 。因为, 生 活就像 一个百 宝箱 , 无论你采用何种教学方法 , 生活永远是最好的老师。

让地理走进生活(三年级地理教案设计)

让地理走进生活(三年级地理教案设计)

让地理走进生活——三年级地理教案设计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球、人类和自然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学科。

作为一门综合学科,它不仅具有学术性、理论性,同时也具有非常强的实用性和生活性。

而且,作为小学学生,他们面临着日益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和自然环境,对地理科学知识的学习具有积极的实践价值和现实意义。

从这个角度来看,地理学的课程体系是必不可少的,而让地理知识走进学生的生活则是地理教育的核心目标。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认为应该采取多种策略,包括鼓励学生学习地理知识、引领学生参与实践活动、打造生动有趣的课堂氛围等等。

作为一名三年级地理教师,我将下面的几篇教案分享给大家,与大家共同探讨,如何让地理走进学生的生活。

一、教学目标1. 掌握学习地图的基本方法;2. 了解地球上主要大陆和水域的分布;3. 了解自己居住城市周边的地域环境,掌握简单的地理术语。

二、教学内容1. 学习地图的基本方法(1)地球仪和地图的区别;(2)学习地图上的地理符号;(3)学习距离的表示方法。

2. 地球上主要大陆和水域的分布(1)学习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南极等大陆的位置;(2)了解各洲的特点和经典景观,如长城、埃及金字塔、南极冰川、亚马逊河等;(3)了解各海洋的位置,如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等。

3. 了解自己居住城市周边的地域环境(1)学习房山区的地理图案和简单的地理术语,如山脉、平原、盆地、岛屿等;(2)了解房山区风光,如燕山、百花山、周口店等。

三、教学方法1. 演讲法利用视频、图片等资料展示世界各大洲、海洋、地形等知识点,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了解不同的地理环境。

2. 实践教学法组织学生进行互动游戏,探索和发现身边的地理环境,增强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3. 视听教育法选用生动形象的图像、音频、视频等多媒体资料,使学生身临其境,实现地理知识的清晰呈现和记忆。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通过播出视频或呈现图片,帮助学生了解地球的基本形态以及世界各大洲、海洋的分布。

高中地理生活化策略初探

高中地理生活化策略初探

高中地理生活化策略初探【摘要】让生活走进课堂,生活化地理课堂是新课程提倡的,高中地理教学必须把学生的终身发展放在重要的位置上,不仅要教给学生地理学知识,更要提高学生的地理学素养,从而让教学回归生活。

【关键词】高中地理生活化策略【中图分类号】 g63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72(2012)12-025-01新课标要求高中地理课程改革必须转变“知识中心”的教育观念,改变地理学习方式,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地理问题的学习情境,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这要求我们教师要把地理知识的学习作为认识现实世界,适应未来发展的知识装备,从学生身边的生活事例来认识和理解,积极探索生活化地理得有效策略。

一、营造生活情景,激发学习兴趣地理教学,源于生活,反映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立足教材,面向生活,把教材内容与生活情景有机结合,将生活中的情景引入地理课堂教学,学生便会觉得亲切、自然,易于接受与理解。

如教学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时,可设问:朝霞、夕阳、晚霞,为什么主要是红色、橙色的呢?交通信号灯规定“红灯”为停的科学依据是什么?实践证明学生能积极的利用书本知识太阳光被削弱的原理来解释,这样,使枯燥的理论知识转化为现实的生活问题,容易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

学生听后兴趣一下子就提高了,又如:在教学三大类岩石的形成过程时,绝大部分学生难以理解变质岩的成因,这时可举例说明:砖是由泥土加热变成的。

这样一来,地壳中的岩浆岩、沉积岩转化成变质岩的过程学生就很容易理解。

再如,在教学风的形成这部分内容时,这样,不仅使学生理解了变质岩的成因,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思考问题能力。

教师设问:如果没有风,人类的生活将会怎样?这样一来学生很快就会把思考方向转向日常生活,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将日常与之相关的生活片段回忆到课堂上来,做到了生活走进课堂,随着教学的深入,学生必将积极主动的将所学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这样将生活与课堂紧密的结合在一起,让学生认识到地理知识源于生活又能服务于生活,激发他们学习地理知识的积极性,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如何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有用地理

如何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有用地理

如何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是地理“新课标”最基本的理念,倡导开展地理观测、地理考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和地理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

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学应尽量还原生活,并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将教学活动置于逼真的社会背景之中,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强烈愿望,将教学的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

地理蕴涵的内容博大精深。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地理知识无处不在、无时不在。

同时,现代社会中的许多热点问题,如人口、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政治、战争等,也与地理环境关系密切相关。

平时在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善于发现身边的地理问题,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去指导自己的生活实际,解释生活中的地理现象,探究其形成发展的原因,也就是“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从而实现地理知识的自身价值。

学以致用,活学活用,这也是地理课改的关键所在。

要想轻松跟上新课标的步伐,必须很好的把地理知识与实际生活有机的联系起来,那么,如何如何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有用的地理,我认为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1.引导学生充分利用乡土资源扩充地理知识家乡的地形、土壤、河流、气候、民情风俗、历史沿革都可以纳入学习地理的大课堂。

初中学生大多好奇、求知欲望强,引导他们学会观察身边的生活,感受到地理知识就在自己的生活中,乡土地理正好能够担当此任。

学习完“地图上的三要素”时,要求同学们画一副学校平面图,以本学校为参照物来研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联系实际指出学校周围的建筑物位于本校的什么方向等等,这就让学生知道,地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学地理知识的有用性,促使其学习地理以本学校为参照物来研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联系实际指出学校周围的建筑物位于本校的什么方向等等。

然后,逆反之,再分别指出本校位于它们的什么方向。

这样学到的“方向”是取自生活的,必然也能用于生活,经得起生活的考验。

让地理课堂走进学生的生活

让地理课堂走进学生的生活



・ t
.霪 : 攀 = : = : 享
潍薹
路 建 荣
( 远县 城 关 中学 靖 甘 肃 白银 700 ) 3 60
囊 萋 辫= 攀 : . 一
在 地理 课 教学 中 , 生活 引进 地 理课 堂 , 学生 走 出课 把 让 本 、 出课 堂 , 现 实 生 活 中实 现 师 生 之 间 的 对 话 与 理 解 , 走 在
性 活 动 。 师要 充 分利 用 学生 的好 奇心 , 五 彩 缤纷 的生 活 常 遇 到 的地 理 问 题 有 机 地 结 合 到 教 学 中 .引 导 学生 去思 教 从
实 际 与生 活经 历 出发 。引导 学 生 投入 到 探 索 与交 流 的 学 习
考 、 解释 、 去 去探 索 、 发 现 、 创 新 。 师要 多创 设 教 学情 去 去 教
现 实生 活 和地 理知 识 息息 相 关 , 两者 之 间是 一 座 相 通 的桥 资 源 的基 础上 。还应 对 给 定 的 教学 内 容进 行 大 胆 的变 革 与
梁 。学 生在 学 习 的过 程 中感 悟到 了地 理课 堂 所 具 有 的 强大 创新 , 学 生 熟 悉 的 , 兴 趣 的 , 贴 近 学 生 实 际 的 生 活素 用 感 又

..-. ::: : :: .: Y r _ . . ‘. . : :: :::: . . .: : :: : : .: . . + _
. … .

. . v : .: :::: :. - . .. … .. .: .: : :: :.... .. : .: : : :. :


・课 堂
1 过 模拟 活 动 解决 生 活 中 的 地 理 问题 。 在地 理 课 的 对 地 理 问题 的兴 趣 … …形 成 主 动 学 习 的态 度 ” 在地 理 教 . 通 。 教 学 过 程 中充 满 着 观 察 、 验 、 实 模拟 、 断 等 探 索 性 和 挑 战 学 中 , 师 应 该 把 贴 近 生 活 作 为 一 个 支 撑 点 。 生 活 中经 推 教 把

让地理教学回归生活论文

让地理教学回归生活论文

让地理教学回归生活摘要:知识是科学发展的缩影,也是生产、生活经验的结晶,知识来源于生活,最终要回到生活中去,要为生产和生活服务。

新课程倡导的“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理念,体现了知识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思想,也从一个更高的层面上对地理教学提出了崭新的要求。

教师要转变理念,改进教法,本着为生活而教的目的去上课,在课堂上,努力为学生搭建知识与生活的桥梁,把课堂看成是学生生活的一部分,让学生轻松、愉快的去学习。

关键词:地理教学;回归生活;教学生活化;建构中图分类号:g633.5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1)12-082-01一、地理教学回归生活的理论探讨教育本身是生活的一部分,不能孤立于生活之外。

美国教育学家杜威认为,教育的本质就是生活,提出了“教育即生活”的观点。

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生活是教育的中心,教学不能脱离生活,不能为教学而教学,提出了“为生活而教育”的观点。

皮亚杰的知识建构理论指出,学习是学生在自己生活经验的基础上,积极主动的建构知识的过程。

学习过程不是简单的知识传递,是利用新知识来充实、丰富和改造学习者原有知识、经验的过程,无论在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方法上,都应该联系生产和生活的实际。

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战场,师生共同生活的场所,而不只是为学习而开辟的小天地,应把生活作为教学的大背景。

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应用,教学只有回归到生活中去,学生才能获得真正运用知识的机会,才能获得成功的快乐,培养一个会运用知识、会生活的人,才是教学的真正目的。

课堂教学生活化符合教育发展的基本规律,也是新课程对课堂教学更高层次的要求。

二、搭建知识与生活的桥梁,努力创建生活化的地理课堂,让地理教学回归生活课堂也是学生生活的一部分,教师要努力创建生活化的课堂环境,从生活的角度重新建构地理知识,传授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给地理教学赋予生活意义。

1、挖掘教材的内涵,重新建构书本知识,把专业性的书本知识转变成与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实现教学内容的回归新课程对地理教学生活化的要求,符合知识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原理,这也被广大的地理教师所接受。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从生活中学习地理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从生活中学习地理

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学习终生有用的地理作者:任新明人总是生活在特定的自然条件和人文背景中。

从根本上说,学习地理是为了了解我们的生存环境,并在改造利用环境的同时,协调与它的关系,达到“天人合一”,实现可持续发展。

为此,在地理教学时,教师应密切关注周围的生活现象,并适时地引入课堂,探究其形成发展的地理原因。

让学生知道,地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从而激发其学习地理的兴趣。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重要的是要以“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侧重基础性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增加学生的生存能力”为切入点,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地理环境对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影响深远,可以说自然地理中的每一个因素都会对人们的衣、食、住、行发生作用,每一种日常生活又会受到多种地理因素的影响。

衣着方面。

在讲述到气候或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时,给同学提出生活中的一个问题:“为什么夏天更多的人穿白色衣服,而冬天则有更多的人穿深色衣服?”同学们讨论总结之后,一些头脑反应较快的同学则能举一反三地调举其他一些例子:阿拉伯地区的居民服饰为什么以白色长袍为主,我国藏族牧民则穿一件胳膊可以露出来的“不对称”的藏袍等等。

行的方面。

除了书本上学生掌握的“南船北马”外,针对现在机动车(摩托车、家用车)越来越多的现象,在课堂中,讲到交通规则中的“红灯停,绿灯行”之后,再适时地给学生提出“为什么机动车的尾灯都是红色的?”这个问题,尽管当时只有一部分同学能知道“因为散射的红光最少!”更重要的是在接下来的讨论中,还有的同学能在课堂中举一反三地把“上个世纪围困在极地冰原地区轮船上的船员如何用煤自救走出困境”的故事娓娓道来。

至于食、住方面,同学们可以从气候知识中了解“南稻北麦”、“南米北面”、“南尖北平”、“南敞北封”。

在乡土教材中了解我们客家人节庆日的“黄元米果”,有的同学则把自己集邮收藏的“民居”邮票在教室里进行展览:有陕北的窑洞、云南的吊脚竹楼,而客家人特有的民居“围屋”则能引起同学们更大的兴趣。

让地理课堂“活”起来论文

让地理课堂“活”起来论文

让地理课堂“活”起来每一次信心满满的走进课堂,准备去挥洒激情,但很多时候是满怀遗憾的离去,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完整、粉笔字漂亮、普通话流利,可学生回答问题却不是那样积极、准确……整堂课一潭死水,那么,怎样让课堂“活”起来呢?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谈谈我的看法。

一、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看了很多文章,都提出了教师转变理念的问题,但大多数人都是从教学模式上去解读,本人从以下角度去反思、转变:1、谁是课堂的主角。

学生永远是课堂的主角,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思维个体,有权利在课堂上充分地思考。

每一堂课,每一次提问,我们的出发点都应该是学生。

很多教师在备课时,也把备学生放在首位,但是往往流于形式,例如:设置的问题,是按照教师自己脑中的流程一步步走下来的,一堂课下来,真是“行云流水”,犹如背书一般,根本没考虑这个问题是否适合学生,学生是否会出错,出什么错,出错怎么办?甚至有的老师习惯于用统一的答案去要求不同的学生,把一个个富有个性但又不乏创造性的答案扼杀在萌芽状态,于是课堂上只能听到一种声音,看到一种答案,如此课堂怎能活昵?有错,课堂教学才能活起来。

教师应把学生的错误看作是资源与财富,积极引导学生、抓住时机,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解疑当中,从中品尝成功的喜悦,这样的课堂教学才能活起来。

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由于受思维方式、生活经验等条件的限制,学生答错题、做错题是正常的现象,如果教师处理不当,操之过急,不仅不利于学生准确及时地掌握知识技能,还会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和学习积极性,这洋的教学会使课堂更加沉闷,效率大大降低。

2、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教会学生一种思维的方法,要比教会他一个概念、公式重要得多。

而传统的“填鸭式、满灌式”课堂教学模式,肯定不能满足这样的要求。

—位真正优秀的教师,必须多一份责任,要从学生生命成长的高度去思考教学,用一种全新的素质教育理念真正走进新课程,把方法教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其中本人注重把握好两个方面:第一,注重和其它学科、生活实践有机结合。

让地理课堂“生活化”

让地理课堂“生活化”

让地理课堂“生活化”[摘要]鉴于地理学科的特点,从提高学生素质和培养学生能力的角度出发,探讨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教育也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让学生得到终身发展所必须的知识,能力,情感,品质。

本文在以下几方面,探讨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建立“生活化”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的生活实践能力:第一,营造“生活化”的课堂,提高学生兴趣。

第二,教学中以“生活化”的问题激发学生求知欲。

第三,培养学生用地理学观点指导生活的能力。

第四,在地理教育中教会学生生活的必备技能。

[关键词]“生活化”原则可持续发展[中图分类号]g4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3(a)-0159-01教学中如何贯彻“生活化”的原则呢?在多年的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1.营造“生活化”的课堂,提高学生兴趣(1)教是的职业是神圣的,但教师首先是一个把教育作为职业的人,他们和学生应该是平等的,教师担负着引导、传授、培养的职责。

他应调动分散的学生个体行为融入班级群体。

制造生活化的氛围,学生做学习的主人。

从而使学生在积极参与中既学到了知识,又得到家庭式的温暖。

(2)教师要改变教学方法,变“填鸭式”为“启发式”、变“我说”为“大家说”、变“给出”为“论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学方法的改变,应体现学生主体、发展的原则。

例如:协调人与环境的关系一节的教学,我就大胆的尝试学生自读、学生自讲,最后让学生谈体会,然后布置辩论题目《人要发展必然要牺牲环境吗》,学生分组辩论。

效果很好,强于干巴巴的讲述。

(3)正视学生的差异,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锻炼和发展的机会和空间。

要因材施教,分层教学,重视学生的个性特点,因地制宜地制定不同的发展到道路。

(4)使用各种教学手段,活跃课堂的气氛。

尤其是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应用。

“生活化”的课堂有助于师生情感交流,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下学习,学生的智商和情商都得到发展。

但“生活化”的课堂绝不是乱了秩序,只是使课堂气氛有生活的气息,不会使学生有太大的压力,避免因书本知识枯燥而出现的课堂沉闷。

让地理走进生活让生活走进课堂

让地理走进生活让生活走进课堂

让地理走进生活、让生活走进课堂——初一地理教学浅谈作者单位:江东镇初级中学作者姓名:李政权论文内容摘要:各学科的教学都离不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根据地理学科的特点,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将身边的事引入课堂,提醒大家从平时的生活中去寻找与地理有关的知识,使学生真正体会到生活离不开地理,地理知识就在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中;适当引用古诗句,这样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同时还能增添课堂气氛而又略带些文学色彩;巧用实验来解释课堂问题,瞎猜测的现象就会减少甚至消失,既让学生学得有趣又可让学生初步树立起“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正确世界观和学习观;自制简单教具,化抽象为直观,还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结合时事热点,要家事国事事事关心,将地理知识教活学活等讲授地理课的方法,都会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让地理走进生活,让生活走进课堂——初一地理教学浅谈歌曲《一剪梅》中唱道,“爱我所爱,无怨无悔”,如果我们教师能将其中意思体现在课堂上,让学生和教师都能做到“无怨无悔”,那该是一种多么美妙的境界啊!要让学生爱上地理课,关键要看我们如何去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如何让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和体验中感受地理知识的价值,如何让地理走进生活、让生活走进地理。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好的开头就是成功的一半。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使用的是新课程标准和新的教材,许多的教师对此有些不适应,其实这是时代进步、教育变化、观念流动的具体体现。

一、谈身边的事、兴趣引入课堂本学期七年级所使用的是广东省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地理》教材,教材在编著上有着明显地域性特点,而且在“绪论”部分给出了三个内容,即“地理学习什么”、“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地理”和“怎样学好地理”。

在学习“地理学习什么”这一小节时,新学期的第一堂课我没有按书上的内容进行直接解说,而是首先提问:“今天大家上学带雨衣了吗?”“没有!”“那为什么没有带呢?请同学们在教材上找出的在何种情况下该带雨衣的内容。

让实践教学走进地理课堂(3篇)

让实践教学走进地理课堂(3篇)

第1篇一、引言地理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其研究对象是地球表面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

传统的地理课堂教学往往以理论讲解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实践体验。

为了提高地理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和实践能力,让实践教学走进地理课堂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实践教学的意义、现状、策略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实践教学的意义1. 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实践教学将地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感受地理现象,理解地理规律,从而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2. 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实践教学,学生可以锻炼自己的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动手操作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3.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践教学具有趣味性、互动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地理知识。

4. 适应社会发展需求随着社会的发展,地理学科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实践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就业竞争力。

三、实践教学现状1. 教师观念滞后部分地理教师对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仍以理论教学为主,忽视了实践环节。

2. 实践教学资源不足实践教学需要一定的场地、设备、材料等资源,而我国部分学校实践教学资源匮乏,制约了实践教学的发展。

3. 实践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善目前,地理教学评价体系仍以考试成绩为主,对实践教学的评价不够全面,不利于实践教学的发展。

四、实践教学策略1. 改变教师观念加强教师对实践教学的认识,提高教师对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鼓励教师将实践教学融入地理课堂。

2. 丰富实践教学资源学校应加大投入,改善实践教学条件,提供丰富的实践教学资源,如实验室、实习基地等。

3. 创设实践教学情境结合教学内容,创设实践教学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环境中学习地理知识,提高实践能力。

4. 改进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建立科学、全面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将实践教学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激发学生参与实践教学的积极性。

5. 加强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融合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让生活走进课堂,让学习融入生活

让生活走进课堂,让学习融入生活

让生活走进课堂,让学习融入生活当今社会,教育的方式已经从传统的单向灌输转变为交互式的学习方式,而课堂教学也不再只限于书本知识的传授,而是越来越注重将生活融入让学习更加有趣、生动,并且更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

那么,如何让生活走进课堂,让学习融入生活呢?接下来,我们将从多个方面进行探讨。

生活走进课堂意味着教学不再仅仅停留在书本上。

在课堂中,老师可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中引发学生的兴趣与思考。

比如在数学课上,老师可以通过购物、旅行等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场景,引导学生学习加减乘除;在语文课上,老师可以通过生活中的阅读和写作,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在科学课上,老师可以通过生活中的实验和观察,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科学的魅力。

这样一来,学生们就会觉得学习不再是枯燥乏味的,而是与他们生活息息相关,更容易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让学习融入生活也是十分重要的。

在学校教学上,老师可以通过实地考察、社会实践等方式,让学生更好地将所学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

比如在地理课上,安排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让他们亲身感受到地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实际运用;在历史课上,利用社会实践让学生了解古代生活,从而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的发生;在艺术课上,通过观摩名家作品或者参加艺术展览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艺术知识。

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们可以更好地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增加他们的学习体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让生活走进课堂、让学习融入生活,教育还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探索和实践。

多元化的教学资源应用是十分重要的。

在当今信息化的时代,教师可以利用多种多样的教学资源,比如视频、图片、实物模型等,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所学知识与生活的结合。

教师的教学方式也需要创新。

老师可以通过小组合作、角色扮演、游戏竞赛等方式,让学生更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增加他们的学习乐趣。

学校也可以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比如文艺表演、科技展示、体育比赛等,让学生全面发展,更好地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让生活走进课堂

让生活走进课堂

让生活走进课堂生活是教育的一部分,而课堂也应该是生活的一部分。

让生活走进课堂,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还能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如何让生活走进课堂呢?以下是一些建议:1. 利用身边的事例教育应该与生活密不可分,教师可以从学生身边的事例入手,将课堂材料与学生生活联系起来。

例如,在数学课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找到生活中数学的应用,如购物计算、做饭计算等。

通过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够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2. 设计拓展活动拓展活动是为了让学生与课程内容更密切结合的一个有效方式。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不同的兴趣爱好和生活经历,设计与课堂内容相关的课外活动,如校外考察、参观博物馆等。

这些拓展活动不仅有利于学生加深对课堂内容的理解,还能增加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经验。

3. 利用多媒体资源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多媒体资源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资源,如动画、影片等,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课堂内容。

例如,在学习历史和地理课程时,可以利用地图、图表等多媒体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

4. 引导学生发问课堂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发问,根据学生的问题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

学生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往往是学习的源泉,引导学生提问可以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同时,教师应该对学生的提问给予耐心回答,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课堂内容。

5. 提供实践机会学生需要通过实践来深度理解课堂内容,教师可以从生活中挑选与课堂相关的实践活动进行安排。

例如,在语文课上,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朗读比赛;在科学课上,可以让学生进行小实验,让他们在实践中探索科学的奥秘。

以上就是几种让生活走进课堂的方法。

教师应该积极探索,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和需要,采取多种方法让生活和知识相互交融,使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和实用。

生活即为地理,地理即为生活——浅谈地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生活即为地理,地理即为生活——浅谈地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152生活即为地理,地理即为生活——浅谈地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李燕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强调“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和“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这一理念,因而我们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应从生活出发,从中发掘素材与文本知识的融通之处,将教学内容纳学生的生活之中。

要想做到这一点,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挖掘生活素材,教学过程中使用真实生活实例想要让学生理解地理与生活的关系,先要让学生看到地理在生活中的形态。

在教学中列举学生司空见惯的地理现象,以丰富学生的感知,从这些现象中,挖掘蕴含的地理知识。

生活经验是学生经过自己的实践检验过的感性认识,是学生最为可信、也是最能从浅显中见深奥、最能说明问题的事实材料。

授课时及时联系生活,可使教学内容变得亲切可感,使难点易化。

还能使学生感到地理就在身边,并不神秘。

生活中处处有地理,处处有地理思想。

教师要创设问题情景关键在于教师要有敏锐的观察力,离不开平常在生活中的观察和积累,善于从生活中提炼地理知识。

利用生活现象提炼地理知识,引入新的教学课程,才能随心所欲,随口而出。

那么如何具体化的将生活实例引入地理课堂呢?在平时的生活中多收集素材,随手拍照,随手录取视频,在享受生活的过程中,将这些照片或者视频插入我们的课堂中,让同学们深切感受到地理知识就在我们身边,“生活即为地理,地理即为生活”。

如:同学们四季校服的变化,校园的四季景色,结合教材《地球运动》和《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让学生解释这些现象。

再如:冬季我们校园里的落叶多,那我们的植被类型是什么呢?为什么我们学校要有冬季、夏季、春秋季的入校时间表?为什么夏季大家喜欢去海边玩耍,或者喜欢去草原探险等等。

这些多姿多彩的生活现象,引起他们的探究心理,他们会体验到地理知识就在我们身边,从而对地理建立一种需求感。

让学生将所学原理扩展,学会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另外,我们可以引导学生用地理知识来解决生活中常见的一些问题,以此来提高学生对生活中地理问题的认识。

让身边的地理走进课堂

让身边的地理走进课堂

让身边的地理走进课堂摘要:地理就在学生身边,贴近学生生活实践,这样的地理教学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增强了学生爱国、爱家乡的情感,树立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关键词:乡土地理教学;培养培养学生实践能力1.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地理学科考查的学科素养包括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

地理实践力指人们在考察、实验和调查等地理实践活动中所具备的意志品质和行动能力。

考察、实验、调查等是地理学重要的研究方法,也是地理课程重要的学习方式。

“地理实践力”素养有助于提升人们的行动意识和行动能力,更好地在真实情境中观察和感悟地理环境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增强社会责任感。

怎样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以《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这一节课为例,在教学中,我引入了乡土地理教学,课前让学生收集招远发展农业的自然环境,农业生产和布局的资料,并让学生利用周末到招远特色农业基地参观,然后在课堂上交流,展示成果。

课堂教学气氛非常活跃,学生积极参入,踊跃发言,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地理就在学生身边,贴近学生生活实践,这样的地理教学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增强了学生爱国、爱家乡的情感,树立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二、迁移深化,活学活用鲁教版《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这节内容是以东北地区为例,讲解了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如何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难点是针对所出现问题应采取什么途径来解决,从而让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观。

本人从教20多年,对于这节课我也接触了很多遍,而自从新课改以来,地理教学要让学生实现全面发展,要实现教学的三维目标即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价值观目标。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自然也就孕育着巨大的德育功能,而要达到这一要求和目标,就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让地理教学与德育教育进行有机的结合,使两者成为相互促进,相互渗透的有机整体。

为此,我在教学中引入了乡土地里的教学,通过让学生收集招远的自然环境特征,农业发展的区位因素的材料,学生实地考察招远特色农业基地,帮助学生认识学校所在地区的生活环境,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增强爱国、爱家乡的情感。

巧用生活资源 轻盈地理课堂论文

巧用生活资源 轻盈地理课堂论文

巧用生活资源轻盈地理课堂摘要:将身边的资源引入地理课堂,并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可以传递与教学有关的补充信息,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教材,提高学习效率。

关键词:生活资源;地理教学;快乐学习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10-062-001生活处处有地理,初中学生对生活有了一定的积累,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应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联系生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和体验出发,激发他们对地理问题的兴趣,逐层深入的引导其去提炼、学习,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

地理处处有生活。

运用所学地理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是地理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

生活中处处能体现学生的思维力和判断力,在他们感兴趣的活动中更是如此,这样学生就会在自己的实践中学以致用。

因而将身边的资源引入地理课堂,并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可以传递与教学有关的补充信息,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教材,提高学习效率。

一、利用生活中的事例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为什么要学习地理,学生并不是全都清楚。

为了使学生能把盲目被动的学习转为主动学习地理的热情和兴趣,我们必须把地理的重要性尽量向学生谈清楚。

为此来激发学生对地理课的兴趣,才能共同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首先,我们必须把人地关系方面的问题加以论述,向学生叙述清楚了,可以引导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切身感受到地理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唯一的自然空间,是人类之家。

再说,只有学好地理,我们才能很好地认识家乡、认识祖国和认识世界;才能促使人们达到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的目的。

在新学期开学伊始,在第一堂地理课上,我给学生讲了“草船借箭”的故事,说明孔明有丰富的地理知识,并且对当地的气象气候的变化了如指掌。

这是“草船借箭”取得成功的决定性因素。

这个故事生动,能轻松引入新课;也说明地理知识的重要性。

其次是从日常生活中找答案,问问学生,如:为什么一年中有时候会冷有时候会热(有明显的四季变化)?为什么井水冬天总是温暖的,而夏天却是凉爽的?等学生充分思考后教师再告诉学生:这些都是地理现象。

让“生活”走进地理课堂

让“生活”走进地理课堂

起着 重要 的作 用 , 生兴趣爱好 的培养 学 二、 体育艺术 不分家 。 在教 学中要让其 有关技能加 以考评认定并将 考评结果 列入 位 , 充分融合 。 互相影 响。 共同进步 学生 的学 籍档 案 , 样 一来 可 以让 每个 学 是 其 中关键 的 环节 , 充 实学生 的精 神生 这 将 “ 体育 、 艺术 2 1项 目是体育与艺术 的 生都能较好 地掌握两项运 动技能和 一项艺 活 , +” 让学生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随着改革
21 -0 0 0 1
教 研 论 坛
的思路 。“ 体育 、 艺术 2 1项 目的全 面实施 使体 育具 有 了前所未有 的吸引力 。学生通 以在 城区 的学 校开展 , 可 以在 山区的学 +” 也
不 需要从操作层面给予 引领和示范 ,发挥示 过“ 育 、 体 艺术 2 1 目” +项 的锻炼 , 不仅 能使 校 开展 。对于有局限性 的项 目, 同的学校
意义 、 结合, 因此活 动设 置要有特 色 , 富有趣味性 术特长。同时为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 营造文 的不断深化 和对学校艺术教 育功能 、 是 其亮 点 , 另外还要有选择性 , 这样 才符合 明健康 的校 园活动氛围 , 我们深切地感 受到 , 在体 为广大学生创设发 价 值的不断思 考 , 学生成 长的规律同时也 可以满足不 同学生 掘 自身潜力 、 展现 自己的舞 台, 学校可 以组 育走 向现 代化 的今 天 , 育与 各 艺术 门类 体
门学科 , 它体现 的是 文化性 、 多元 性 , 学 行 培养和训练 , 办 定期进行 竞赛活动 , 推动 活 文化艺术产业发展 的新趋 向。 理念先进 ,在 浓厚的育人氛 围中真正 把素 动 的发展 。 质 教育贯彻 到教学 管理 中 , 全校师 生共 同

让学生在生活体验中走进地理课堂

让学生在生活体验中走进地理课堂

让学生在生活体验中走进地理课堂作者:牛率仁来源:《成才之路》2011年第03期摘要:教学是门艺术,要努力追求深入浅出、雅俗共赏的境界,就要实现生活化、实践化。

通过教学活动贴近自然、贴近社会、贴近生活中的典型事例,学生从地理的角度思考生活实例,把生活与地理知识联系起来,让知识为生活服务,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这样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诱导学生走进课程。

关键词:生活实际;课堂教学;地理知识技能;能力《新课程标准》强调地理与生活联系,“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侧重基础性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

即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知识。

因而教学要面向学生生活的需要,重建学生生活,让地理课程从纯科学中走出来,回到学生的生活世界。

就是要在地理教学中密切关注地理知识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利用地理环境育人;只有在学生的生活中才能真正让学生学习到对学生生活有用的地理,才能调动学生主动地学习。

一、选择有兴趣的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1. 选择学生最感兴趣的内容,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诱发学生学习的欲望,提高学习兴趣,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基础。

这需要教师把呆板的课堂变成充满活力的乐园。

环境中蕴涵着丰富的地理知识,若不失时机地借助一些事物作为问题突破口,不仅能学到知识,还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和欲望。

在学生感兴趣的活动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能引发学生的兴趣。

如讲述旅游业时,借助我市是全国优秀旅游城市,让学生谈谈发展旅游业的作用和意义,思考如何改善旅游环境,推动我市旅游业的长期稳定、健康发展?生活现象中很多东西是司空见惯的,但却常常被忽视掉,从这里边发现问题总能引起学生兴奋,让学生感受到平凡中蕴藏着神奇。

2. 选择实际生活内容,在实际应用中学习应用地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具体问题是地理学习的终结目标。

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到地理知识的用途,使学生能自觉地在生活中应用地理。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用到许多地理知识,例如如何根据交通图选择出行的路线和交通工具,如何根据天气预报安排生产和生活等。

学好地理 享受生活论文

学好地理 享受生活论文

学好地理享受生活摘要:地理课标中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要求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它要求当前教学应尽量还原生活,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以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欲望,把知识融入实际生活中,做到学以致用。

关键词:地理;实际生活;教学活动新的地理课程标准有一系列的重要理念,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强调要让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从根本上说,学习地理是为了更好地了解我们的生存环境,在改造和利用环境的同时,协调人地关系,达到“天人合一”,实现可持续发展。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时应尽量联系生活实践,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将教学活动置于逼真的社会背景之中,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强烈愿望,将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

如何才能让学生学好地理,享受生活呢?一、引导学生善于观察日常生活中的地理现象,从中发现生活中的地理问题在地理教学中,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目的是要用所学知识去指导自己的实际生活,去解释生活中的地理现象,探究生活中的地理问题,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为此,在地理教学时,教师应密切关注周围的生活现象,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地理现象,并有意识地分析其形成发展的地理原因。

如,刚刚结束的2012年伦敦奥运会,通过关注奥运会赛事的电视直播,了解世界各地的时差,从而对时差的换算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可见,在日常生活中,存在着许许多多的地理问题,地理知识也是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的,只要我们用心去观察,总会发现一些问题等待我们去探索。

二、密切结合地方经济发展策略,关注生活中的地理常识我们知道,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的。

不同地区或地域的地理环境差别很大,因此,与之相联系的生产类型也大部分相同。

通过地理知识的学习,使学生体会到地理对于生产建设的巨大作用,如农业生产中的“因地制宜”“橘生淮南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等例子就是说明农业地域性这一特点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地理走进生活、让生活走进课堂——初一地理教学浅谈作者单位:江东镇初级中学作者姓名:李政权论文内容摘要:各学科的教学都离不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根据地理学科的特点,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将身边的事引入课堂,提醒大家从平时的生活中去寻找与地理有关的知识,使学生真正体会到生活离不开地理,地理知识就在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中;适当引用古诗句,这样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同时还能增添课堂气氛而又略带些文学色彩;巧用实验来解释课堂问题,瞎猜测的现象就会减少甚至消失,既让学生学得有趣又可让学生初步树立起“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正确世界观和学习观;自制简单教具,化抽象为直观,还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结合时事热点,要家事国事事事关心,将地理知识教活学活等讲授地理课的方法,都会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让地理走进生活,让生活走进课堂——初一地理教学浅谈歌曲《一剪梅》中唱道,“爱我所爱,无怨无悔”,如果我们教师能将其中意思体现在课堂上,让学生和教师都能做到“无怨无悔”,那该是一种多么美妙的境界啊!要让学生爱上地理课,关键要看我们如何去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如何让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和体验中感受地理知识的价值,如何让地理走进生活、让生活走进地理。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好的开头就是成功的一半。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使用的是新课程标准和新的教材,许多的教师对此有些不适应,其实这是时代进步、教育变化、观念流动的具体体现。

一、谈身边的事、兴趣引入课堂本学期七年级所使用的是广东省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地理》教材,教材在编著上有着明显地域性特点,而且在“绪论”部分给出了三个内容,即“地理学习什么”、“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地理”和“怎样学好地理”。

在学习“地理学习什么”这一小节时,新学期的第一堂课我没有按书上的内容进行直接解说,而是首先提问:“今天大家上学带雨衣了吗?”“没有!”“那为什么没有带呢?请同学们在教材上找出的在何种情况下该带雨衣的内容。

”学生在书上的小男孩撑雨伞避雨的插图中立即就找到了答案,学习兴趣初步被激发起来。

紧接着在讲解“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地理”时,我先让学生按照衣、食、住、行的顺序看书上的内容,并提出要求让学生去自我发现问题,学生的注意力又很快就集中起来。

“衣”的内容很快就得到了解决;“食”的问题稍难,但通过“北方人与南方人的主食不同”的对比,教师并对此现象稍作点拨,并且把“江西人不怕辣、四川人辣不怕、湖南人是怕不辣”的鲜活内容引进课堂,并且“将辣就辣”,告诉同学们在给他们上地理课的老师“我”就是怕不辣的湖南人,同时还将当初来潮州时由于饮食习惯不同,半月瘦七斤的事实也搬上了讲台,听得有的同学的竖起了耳朵,答案找到了,课堂气氛活跃了,连新学期的老师自我介绍也就此完成了。

还有一项“调查水果产地”的课堂活动内容,“荔枝”和“香蕉”不用教师提醒,教室外的荔枝树和香蕉林就是答案。

而对于“苹果”和“水蜜桃”的产地问题,我提醒大家在平时的生活中去寻找,结果他们在家里水果的包装箱上找到了答案。

至于“住”,当明确了教材中不同民居的分布特点之后,我重点选择了近在咫尺的“客家围屋”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这种民居分布在福建、江西和我们广东潮汕地区的饶平县境内。

我提问学生:“客家围屋为什么会名扬海外而成为我们潮州旅游的重点开发项目呢?”故意设下了一个悬念,同学们见问的是身边的地理事物,兴趣自然地又被激发起来,可没有人能够回答这个问题。

最后我明确,这事与美国有关。

美国是当时世界的超级大国,在太空中拍摄到中国这一种民居时,误认为是中国的核试验基地,曾一度引起惊慌,因为这种民居的外形酷似核试验基地建筑物,而且还派情报人员进行侦察,“客家围屋”也由此而出了名。

“行”的内容是地理知识的应用价值,让学生自己去体验,同样从日常生活中寻找答案。

“怎样学习地理”的问题我则要求同学们从教师的教态中去领悟。

此类课堂兴趣的激发不一而足,这样使学生真正体会到生活离不开地理,地理知识就在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中。

二、古诗句的适当引用上地理课是我的兼职,我的专业是语文,但能将语文知识用在地理课上来,那又是另一种教学收获,同样也会收到另类课堂教学效果,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激发了学习热情。

我在《认识地球》这一章的学习开始时就采用了引用古代诗歌激发兴趣的办法。

古人认识地球形状经历了“天圆地方说”、“浑天说”的阶段,最后由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成功才真正地证实了地球是一巨大的球体,教材上配有“阿波罗”号拍摄的地球的照片则用现代科学方法更进一步证明了这一点。

“那么我们能不能用以前所学过的古代诗句来证明地球的表面是球面而不是平面的呢?”大家纷纷议论起来,见同学们一时想不出来,我就将《登鹳鹊楼》的头两句诗“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一念,很快在座的学生都不约而同地读道:“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对!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并顺势立即在黑板上画了两个表示地球的大圆,分别添上两个大小一样的小孩样子的图象,一个站在地平面上,一个站在高出地面许多的高塔顶上,再分别指出他们视野所涉及的范围,简单明了。

“同学们还能找到类似的诗句吗?”没有让学生思考,我又脱口说出:“孤帆远影碧空尽。

”“惟——见——长——江——天——际——流。

”大家说兴趣激发的效果如何呢?其实这句诗的联想是来自课本的“活动”实验,实验说将带帆小纸船把它分别沿球体和正方体的背面自下而上移动,所得到的结果是:在球体上,总是先看到小纸船的船帆,再看到船身。

我通过逆向思维,联想到了此句,同时将刚才的实验反过来做一次,解释给大家看,从另一首诗中再一次证明地球的表面是球面而不是平面的特点,使学生觉得反复而又不累赘,这又与后面用毛泽东“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的诗句来证明地球的周长相得益彰。

此时我发现班内还有的同学拿出手中的小地球仪来并做了一个小纸船,自己西(W) 东(E) 北(N)南(S ) (图1方向标) (图2 教室平面图) 阳光讲 台 门 试着做实验呢。

这样既增添课堂气氛又略带些文学色彩。

三、实验说话,别瞎猜测在《地球仪》和《地球的运动》的教学中,我过去曾遇到学生瞎猜测的情况,基于此,我在课前要求每人自备小地球仪一个,教师则准备一个大的教学用地球仪,以便用来解答课堂问题。

新地理课程标准统摄下的地理教材,图文并茂,彩色插图形象直观,上课时要求学生对照手中的地球仪进行观察,既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上课时将手中的地球仪与书中的插图一对照,老师略作提示,地球仪上的各种地理事物的名称,比如南、北极的位置、经纬线的特点、方向的辨别、自转的方向以及在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为顺时针方向、在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为逆时针方向的问题等等,就会迎刃而解,教师的教学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瞎猜测的现象就会减少甚至消失。

这样既让学生学得有趣又可让学生初步树立起“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正确世界观和学习观,这也是教师教学的职责所在。

四、简制教具、即兴发挥农村中学,教学设备相对而言比较简陋,没有专用的多媒体教室。

在学习“地图的运用”一节时,地图的三要素即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都是基础。

如何将在地图上辨别方向的知识轻松地传授给学生不难,但得之不难失之必易,就得想法转变它,让知识得之不难失之也不易。

我就尝试自制方向标进课堂。

其实办法十分简单:将两条一样的长方形硬纸条钉成一个“十”字架,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定向法,在四端分别用钢笔标明“东”“西”“南”“北”字样(如图1所示)。

插图中所举的辨向方法先由学生自己去观察, 教师授新课后明确并归纳地图上的三种辨向方法即经纬线定向法、指向标定向法和一般定向法后,出示自做的“方向标”教具,建议学生也都亲手做一个,以备以后在遇到类似方向问题时使用。

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

概念是抽象的文字表达,较难理解,我让学生自己动手的办法来诠释概念,化抽象为直观,收到良好的效果。

我课前准备好教学用的皮卷尺带,课堂先要求大家准备纸笔和直尺,用以描绘本班教室平面图,明确概念的含义后,请两位同学来丈量教室的长、宽并报出数据。

首先量得长为10.20米,再量得宽为7.25米。

随即提问:“大家如何在纸上将本班的教室平面描绘出来呢?长度单位怎么确定?”“用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米。

”“对!这就叫做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且长度单位为厘米。

”并板书该图所需要的比例尺公式:比例尺=实地距离图上距离=1001 比例尺概念含义问题解决后,紧接着要求大家详细地标出讲台、教室门的位置,制出座位表找出自己所在的位置。

比例尺在地图三要素中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比例尺的大小比较,如何判断比例尺大小,比值是关键。

比例尺是分子为1的一个特殊分数式,我结合读图给学生明确:比值大比例尺就大。

再根据比例尺公式分别要求写出求图上距离的公式和求实地距离的公式(即: 图上距离= 实地距离×比例尺;实地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接着再用同样大小的纸画一张本校的校园平面图,问:“现在应该选择多大的比例尺较为合适?用画本班平面图的比例尺如何?”“不行!”最后大家商讨决定选择1:5 000的比例尺为标准较为合适。

完成校园平面图后要明确标示出本班所在的教学楼位置,然后提问:“现在能否找出我们的座位?”“不能!”水到渠成请同学们记住书上的结论并朗读:“图幅一样,比例尺大小不同,显示的地理事物详细程度就不同。

比例尺大,所表示的实际范围较小,显示的地理事物较详细;比例尺小,所表示的实际范围大,显示的地理事物较粗略。

”学生当然找不到自己的位置了。

此时,我看见早晨的阳光正好从教室的前门射进来,便顺势“就地取材”,来了一个即兴发挥,利用在序图中 “有太阳时利用影子辨别方向”的提示,要求大家在本班教室平面图上添加表示阳光的箭头符号(如图2所示),教师亦绘出一幅同样的平面图在黑板上。

提问:“我们的教室与学校的大门是平行设计的,请问我们学校的大门朝什么方向?”此时,我拿出自做的方向标(如图1所示),将带“东”字的一端对准太阳光源一对比,让同学们来判断,结果很快就得出学校是朝东南方向的答案。

这样巧妙地将方向和比例尺的知识综合运用,课堂效果理想。

五、引时事进课堂、激发学习热情“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是的,书要读,而且要多读,但不能“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要家事国事事事关心,将知识教活学活。

这学期在学习《海洋与陆地的变迁》时,学习了大陆漂移假说和板块构造学说的内容,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表层的岩石圈并不是一个整体,而是多个板块拼合而成的。

得出的结果是板块之处于不同的运动状态中,而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边缘比较活跃,通常表现为张裂拉伸、俯冲碰撞、断裂错动等,容易形成火山和地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