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与环境A
中考生物复习专题七——生物与环境试题
专题七 生物与环境知识提要1.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A .阳光:a .光对植物的生理和分布起着决定性作用。
一方面:光的决定性作用在于它的有无,目前地球各处根本都能得到光,所以决定植物分布的紧关键因素是水。
另一方面:不同的植物对阳光的要求不同。
如:喜阳植物适于生活在强光下,它的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都较高;阴生植物适于生活在弱光下,它的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都较低。
b.光能影响动物的繁殖及活动时间是。
C.水分:一切生物的生活都离不开水.一方面:水分过多或者过少都会明显影响生物的生长和发育。
另一方面:一年中降水量和雨季的分布是决定陆生生物分布的重要因素。
2.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之种间关系A.互利一共生:生活在一起的两种生物,彼此依赖互相有利,如豆科植物和根瘤菌B.竞争:两种生物互相争夺资源.空间而引起竞争,如水稻和稗草C.寄生:一种生物生存依赖于另一种生物,如蛔虫和人D.捕食: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物,如草食动物吃草,肉食动物捕食草食动物3.作用特点:各种生态因素的综合利用及关键因素的主导作用二.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与影响植物对环境的适应适应的动物对环境的适应保护色生物对环普遍性外形的适应性特征戒备色生物对环境境的适应拟态的适应与影响适应的相对性现象生物对环境的影响原因1.普遍性A:植物对环境的适应:a:形态.构造与环境相适应;b:生理特征与环境相适应保护色:动物体色−−→−相似背风光彩C:特例 戒备色:动物体色−−−→−鲜明对比背风光彩−−→−模拟背景2.相对性A:含义: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只是一定程度的适应,并非绝对适应,更非永久适应 B:原因:遗传物质稳定性与环境条件变化互相作用的结果生物对环境中其他生物的影响3.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生物对无机环境的影响三.生态系统的构造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态系统的成分 消费者生态系统 消费者的构造 食物链和食物网 分解者1.生态系统的成分C :消费者:a.特点:属自养型生物〔包括绿色植物.硝化细菌等化能合成作用细菌〕b.作用:把无机物制造成有机物;把光能转换为化学能c.地位:是生态系统的最主要生物,必备成分D:消费者:a.特点:属异养型生物 b.级别: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E:分解者:a.特点:主要是异养型.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另外还有少量腐生动物〕c.地位:也是生态系统的必备成分形成: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因食物关系而形成的联络食物链根本形式:消费者+不同级别的消费者书写原那么:植物〔起点〕→植食性动物→小型→中型→大型肉食动物第一营养级第二营养级三四五环节:一般不超过5个环节形成一种绿色植物可能是多种植食性动物的食物食物网一种植食性动物既可吃多种植物,也可被多种肉食动物所食功能: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渠道四.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1.能量流动的过程:以有机物形式沿食物链向下一营养级传递。
《生物与环境》填空题专题1(含答案)
《生物与环境》选择题专题3(含答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填空题1.为防治荔枝蝽等植食性害虫,减少农药使用,果农在荔枝的植株之间种植山绿豆。
下图是荔枝单一种植园和复合种植园中各类昆虫所占百分比的柱形图。
(1)荔枝、山绿豆、杂草等属于该生态系统成分中的________,腐生性昆虫属于________。
(2)复合种植园中植食性害虫明显减少的原因是________。
2.假如你在宁波的某个森林中迷了路,怎样借助苔藓植物分辨方向呢?(1)苔藓植物生长在怎样的环境中?_____(选填“干燥”或“潮湿”);(2)大多数树干的哪些部位苔藓较多?_____(选填“背光面”或“向光面”);(3)树干上长苔藓较多的一面朝哪个方向?_____(选填“南”或“北”)。
3.位于我市中心城区北面的幸福湖城市绿肺区,占地面积8.4平方公里,定位为湿地型休闲植物园,将作为一处大型城市生态生活休闲区,服务于广大市民生活。
(1)幸福湖湿地公园中细菌和真菌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________,流经这个生态系统的能量终终来源是_______。
(2)小鱼、白鹭、浮游动物、浮游藻类构成一条食物链,请写出这条食物链_________;(3)湿地公园经过适度开发和建设,仍然具有生态系统正常功能,这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_________。
4.地球上的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都表现出与其生存环境的适应性:(1)仙人掌叶退化成刺,多汁的茎具有叶的功能,是对沙漠________环境的适应。
(2)落叶阔叶树冬季落叶,是植物对冬季________的一种适应。
(3)鸟类的身体呈纺锤形,前肢变成________,是对空中飞翔生活的适应。
(4)比目鱼、孔鳐的身体扁平,眼长在身体头部的上方,是适应________环境表现。
5.图甲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其中一条含鼠的食物链内四种生物所占数量关系如图乙所示,请据图分析:(1)该食物网中,有_____条食物链。
专题01 生物与环境-备战2023年中考生物一轮复习全考点精讲精练 (原卷版)
专题01 生物与环境认识生物:考向1 生物与非生物的判定;考向2 生物的特征;考向3 科学探究常用方法—调查法生物与环境的关系:考向4 环境中的生态因素;考向5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生态系统和生物圈:考向6 生态系统的概念;考向7 生态系统的组成;考向8 食物链和食物网;考向9 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知识清单1】:生物的基本特征【知识补充】生物其它的特征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病毒是生物)考向1 生物与非生物的判定【2022贵州贵阳】小杰有一个能简单对话、完成部分指令和会走动的智能机器人,但他却说机器人不是生物。
下列判断机器人不是生物的理由,正确的是()A.能自主运动B.不需要营养C.按指令做事D.会发出声音考向2 生物的特征(2022·甘肃·永昌县教学研究室中考真题)“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描写了鸟类因受到惊吓而起飞的情景,这体现出生物的基本特征之一为()A.可以生长发育B.能够繁殖后代C.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D.需要获取物质和能量【知识清单2】科学探究常用方法1、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用一种或多种感官收集周围的信息,就是观察。
为了更好的观察,可以借助放大镜、显微镜等仪器,或利用照相机、录音机、摄像机等工具,有时还需要测量。
2、调查是科学探究常用方法之一。
调查首先要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
有时因为调查范围很大,不可能逐个调查,就要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
调查过程要如实记录,对调查的结果要进行整理和分析,有时还要用数学方法进行统计。
考向3 科学探究常用方法—调查法(2022·辽宁阜新·中考真题)如果学生沉迷于网络,不但会影响学业,而且更容易患上近视。
要了解某市中学生的近视情况,我们应选用()A.观察法B.测量法C.比较法D.调查法【知识清单3】生物与环境1、生态因素: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测试卷及参考答案【a卷】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测试卷一.选择题(共10题,共28分)1.温州流传很多包含科学道理的谚语,其中解释错误的是()。
A.“有水才有谷,无水守着哭”——指的是水稻的生长离不开水分B.“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指的是食物关系,包含了一条完整的食物链C.“少食多滋味,多吃坏肚皮”——指的是平时饮食要适量,吃太多会增加消化负担2.土壤中,蚯蚓的主要作用是( )A.给植物提供盐分B.生产氧气C.疏松土壤3.(1)什么是沙尘暴?沙尘暴的起因是什么?(2)为了保持草原生态系统的平衡,人类应该禁止的行为有哪些?(至少写出3条)4.奇奇也体验了制作生态瓶的活动,奇奇制作生态瓶的步骤正确的是()。
A.准备玻璃瓶--种水草--放鱼虾B.准备玻璃瓶--铺沙装水--种水草--放鱼虾C.准备玻璃瓶--铺沙装水--放鱼虾--种水草D.准备玻璃瓶--种水草--铺沙装水--放鱼虾5.奇奇从宣传板上还了解到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
比如有一种鸟喜欢白天休息,晚上出来觅食,影响它的这种习性的因素是()。
A.空气B.温度C.光照D.水6.下列动物中,主要在夜间活动的是( )。
A.蝴蝶B.蝙蝠C.蜜蜂7.设计制作的生态瓶要长期维持稳定,应注意( )A.植物越多越好B.生物的数量和种类配比合理C.放在没有阳光的地方8.下面是小明在“温度对种子发芽的影响”实验过程中的一些做法,哪些是不合理的?用“”划出来。
小明准备了两个不漏水的盆子,在盆子里垫上餐巾纸,各放两粒绿豆种子。
为了防止水分对种子发芽实验的影响,小明决定在实验过程中都不给种子洒水。
他把1号盆子放在冰箱里,2号盆子放在阳台上。
并每隔3天作一次观察记录。
一星期以后,两盆绿豆都没有发芽,小明得到了一个结论:温度对种子发芽没有影响。
请修改此实验方案。
9.种子发芽时,下列条件不是必需的是( )。
A.土壤B.温度C.水10.如图所示,把生态瓶中的水减少很多,瓶中动物最有可能会( )A.经常浮到水面B.钻到水底不动C.没有变化二.填空题(共10题,共42分)1.在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做( ),直接或间接消费别的生物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做( )。
单元检测卷09 生物与环境(原卷版)
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单元练(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湿地是一种独特的生态系统,是绿水青山的重要组成部分。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在城市地区建设人工湿地可改善生态环境B.移除湖泊中富营养化沉积物有利于生态系统的恢复C.移栽适应当地环境的植物遵循了生态工程的协调原理D.气沮和害虫对湿地某植物种群的作用强度与该种群的密度有关2.某小组开展酵母菌培养实验,下图是摇瓶中酵母菌的种群密度变化曲线。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培养初期,酵母菌因种内竞争激烈而生长缓慢B.转速为250 r/min 时,种群数量呈“S”形增长C.该实验中计数酵母菌时应采用逐个计数法D.培养期间菌体数量变化趋势可用数学模型Nt=N0λt表示3.科学家研究某区域中新迁入的某种生物的种群数量变化,得到该种群在数年内λ值的变化曲线(如图1),以及出生率和死亡率的比值曲线(如图2)。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1的曲线ab段表示该种群为“J”形增长,bc段和de段都表示该种群数量减少B.图1中e点和图2中的D点时种群的数量最低C.图2的AB段表示该种群为“J”形增长,CE 段表示该种群数量减少D.图1中15-25 年期间种群数量保持相对稳定4.下列关于调查种群密度方法的叙述,错误的是()A.用样方法调查时,调查地块呈长条形,应选择等距取样法B.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时应随机选取样方,样方的大小要合适C.标记重捕法常用来调查作物植株上蚜虫的种群密度D.若某陆生植物种群的个体数量较少,则调查种群密度时可适当扩大样方的面积5.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下列关于种群密度、种群数量的变化、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的说法,正确的是()A.一块草地上所有蒲公英的数量就是这个蒲公英种群的种群密度B.林下光照较弱不一定会使所有林下植物的种群数量下降C.由于环境容纳量是有限的,种群增长到一定数量就会保持稳定D.将一种生物引入一个新环境中,在一定时期内,这个生物种群就会出现“J”形增长6.调查法是生物学常用的方法之一,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调查某一园林中蚜虫的种群密度,常采用标记重捕法B.对酵母菌种群数量计数时可用抽样检测法,需从静置的培养液中进行取样C.调查某茶园某种蜘蛛的种群密度,可采用取样器取样法D.调查某湖泊小球藻种群密度,应采用抽样检测法7.中国经典古诗词里蕴含着丰富的生物学知识。
苏教版(2017)四年级下册科学第五单元生物与环境检测卷(一)(含答案)
狗尾草
A地点
有
无
无
无
无
无
无
无
有
无
B地点
有
无
有
有
有
无
无
无
无
有
C地点
有
有
有
有
无
有
有
有
无
有
40.小明在调查周围的生物分布情况时,下列( )的说法是合理的。
A.发现树枝上有一些蜘蛛网,推断出这里生活着蜘蛛
B.可以爬到树上调查生活在树上的生物
C.地上有个洞,里面不知道有什么动物,可以用手掏一掏
41.从调查表中可以推断,小明调查的花坛最可能是表中的( )。
A.卵—幼虫—成虫—蛹B.卵—幼虫—蛹—成虫C.卵—成虫—蛹—幼虫
41.下列几种动物中,与甲虫的生产方式不同的是( )。
A.金鱼B.鸡C.狗
37.下面对甲虫的描述,你认为不属于甲虫繁殖行为的是( )。
A.甲虫以植物枝干的汁水或果实为食
B.有些甲虫靠自身漂亮的颜色和外表来吸引配偶
C.有些甲虫把卵产在叶子上,有些甲虫则把卵产在泥土里
15.C
16.B
17.B
18.C
19.C
20.B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不伤害野生动物、宣传保护野生动植物、不食用野生动物、树立保护动植物的意识。
32.人类对自然界和环境造成危害的行为:①乱砍滥伐森林树木,造成动植物栖息地的减少、水土流失;②工业生产产生的有毒废气、废水随便排放,污染空气、河水和土壤;③乱扔乱倒垃圾,对土壤、海洋生态造成了很多影响。
生物与环境的试题及答案
生物与环境的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生物与环境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下列哪项不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A. 沙漠植物的根系发达,以吸收更多的水分B. 鱼类的鳃适于在水中呼吸C. 鸟类的翅膀适于飞行D. 仙人掌的叶片退化成刺,以减少水分的蒸发答案:C2. 环境因素中,下列哪项属于生物因素?A. 温度B. 光照C. 土壤D. 捕食者答案:D3. 下列哪项不是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成分?A. 生产者B. 消费者C. 分解者D. 阳光答案:D4. 环境容纳量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环境能够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
以下哪项不是影响环境容纳量的因素?A. 食物的丰富程度B. 栖息地的面积C. 捕食者的数量D. 物种的进化速度答案:D5. 物种多样性是指在一个生态系统中不同种类生物的数量和分布。
下列哪项不是物种多样性的衡量指标?A. 物种丰富度B. 物种均匀度C. 物种优势度D. 个体数量答案:D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分和______圈的表面。
答案:岩石2.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存在的,例如,沙漠中的植物必须适应______的环境。
答案:干旱3. 环境因素可以分为非生物因素和______因素。
答案:生物4. 在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流动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的,其特点是______的,并且逐级递减。
答案:单向5.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包括就地保护、迁地保护、______保护和法律教育和管理。
答案:种质资源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简述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答案:生物与环境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关系。
环境为生物提供生存所需的物质和能量,而生物通过自身的生命活动又不断改变和影响着环境。
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同时生物的活动也会对环境产生影响,如植物通过光合作用释放氧气,动物通过排泄物为土壤提供养分等。
七年级生物上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练习题
1.从 2010 年春季以来,云南省连续四年大旱,造成某些地域植物干旱死亡.这一现象说明()A.生物能适应环境B.环境能影响生物C.生物能影响环境D.生物生长发育与环境没关2.近几年,因为我市鼎力推行植树造林,不停扩大绿化面积,前几年近乎销声匿迹的雉鸡、喜鹊等多种鸟类又重返家园.这类现象主要表现了()A.环境要素对生物的影响B.生物要素对环境的影响C.非生物要素对生物的影响D.生物对非生物要素的影响3.芦山地震致使部分地域山体滑坡,很多动植物被掩埋死亡.这一案例说明()A.生物适应环境B.生物影响环境C.环境影响生物D.环境适应生物4.在神农架生长着一种野菊花,它能发出阵阵芬芳,植物学家称为“神农香菊”,但这类菊花移栽到其余地方,就会失掉香味,这一现象说明()A.生物能适应环境B.环境能影响生物C.生物能适应环境D.环境能适应生物5.2008 年贺州市遭到稀有的冰冻灾祸,造成某些植物死亡,这类现象说明()A.生物能适应环境B.环境能影响生物的生活C.生物能影响环境D.生物能生长、发育和生殖6.生活在北极地域的北极熊拥有白色的体毛和较厚的皮下脂肪,这说明()A.环境能够适应生物B.环境能够影响生物C.生物能够适应环境D.生物能够影响环境7.以下不可以说明生物适应环境的是()A.蚯蚓的活动使土壤变得松散、肥饶B.枯叶蝶外形和体色象一片枯叶C.荒漠中神仙掌的叶特化成刺D.工业城市中深色的桦尺蠖较淡色的多8.生物的构造老是与其生活的环境相适应.以下对不一样动物的构造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表达,错误的选项是()A.鱼用鳃呼吸适应水中生活B.家鸽前肢变为翼适于空中飞翔生活C.昆虫有外骨骼适应陆地干燥环境D.青蛙有肺适应水陆两栖生活9.雷鸟的羽毛在冬季呈白色,春季换为灰色,这是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一种现象.以下现象与此不相近似的是()A.枯叶蝶停在树上像枯叶B.变色龙的体色随环境颜色而变化C.神仙掌的叶退化成针形D.蚯蚓活动使土壤更肥饶10.西藏野牛歇息时,体态与岩石相像,有益于捕食和御敌.这类现象表现了()A.生物适应环境B.生物依靠环境C.环境改变生物D.生物改变环境11.生活荒漠中的神仙掌叶退化为刺,以减少水的消散;变色龙体色跟着环境的改变而改变,有益于防守.以上案例说明()A.生物适应环境B.生物影响环境C.环境改变生物D.生物与环境没关12.“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这句诗里暗含着生物知识,对此最适合的解说是()A.生物影响环境B.生物适应环境C.生物改变环境D.生物依靠环境13.以下不可以表现出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是()A.人到高原出现高原反响B.竹节虫形似竹节C.北极狐的体色靠近白色D.草蜥碰到敌害自动断尾第1页共3页14.以下哪一项说了然生物影响环境?()A.大树底下好纳凉B.神仙掌的叶退化成刺状C.旗形树的树冠像一面旌旗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绽放15.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特别亲密,以下现象中属于生物影响环境的是()A.蚯蚓使板结的土壤松散B.秋季大雁从北方飞向南方C.鱼儿离不开水D.荒漠中的骆驼刺地下的根比地上部分长的好多16.地衣生活在岩石表面,能够从岩石中获得所需的营养物质;地衣又能够分泌地衣酸,对岩石有腐化作用.这一事实说明()A.生物能适应环境B.生物既能适应环境,又能影响环境C.生物不可以适应环境,也不可以影响环境D.生物能影响环境17.以下现象能说明生物影响环境的是()A.神仙掌的叶变为刺B.画饼充饥C.千里之堤,溃于蚁穴D.荒漠植物拥有发达的根系二.解答题(共 4 小题)18.资料①:在水流湍急的河水中生计有一种鱼.它的体形较长而细,浑身鳞片较小,头和尾特别尖细,这样体形在急水中游泳时大大降低水对鱼的阻力,使它运动自如.资料②:生长在山顶的松树在风的作用下,长成了像旌旗的“旗树”.资料③:热带雨林在降雨时,植物的根将大批水分汲取到体内储存.而在日光激烈照耀下,树木经过蒸腾作用蒸发大批的水分,使空气湿度增添.当空气湿度增添到一准时,惹起降雨.从资料①、②、③中,说了然生物与环境之间有如何影响?.19.在生物与环境互相作用的漫长过程中,环境不停改变,影响着生物;生物也不停进化,适应并影响着环境.用你学过的生物学知识剖析以下现象:(1)大树在秋季落叶是生物对环境的;蚯蚓能松散土壤并能给土壤增添肥力是生物对环境的.(2)沙棘地下根的长度是地上部分高度的十多倍,适于在环境中生活.(3)水生生物大多生活在水面下150 米之内的水层中,而 150 米以下几乎没有生物生计.请你剖析:没有植物的原由是;没有动物的原由是.(4)长久生活在灰暗环境中的植物,叶片发生的变化是.20.自然界中的生物既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请将相对应的内容连线.①雷鸟的羽毛会随季节变化而变换a.生物适应环境②过分放牧,会使草原渐渐沙化③有蚯蚓活动的土壤,土质松散b.生物影响环境④生活在荒漠中的神仙掌,叶退化成刺⑤走内行道树下比在骄阳下凉爽.21.请将相对应的内容连线热带丛林中的猿类上肢长且粗壮.生物适应环境内行道树下比在骄阳下凉爽.有蚯蚓活动的土壤,土质松散.生物影响环境过分放牧,会使草原渐渐荒漠化.雷鸟的羽毛会随季节的变化而互换.第2页共3页第3页共3页。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题目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题目1. 选择题:在生态系统中,下列哪种生物可以作为初级消费者?A. 老虎B. 青蛙C. 狼D. 草2. 填空题: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生物能,并将其储存在__________中。
3. 选择题:下列哪种生物属于分解者?A. 狗B. 鸡C. 细菌D. 狮子4. 填空题:在生态系统中,__________通过分解有机物质获取能量。
5. 简答题:请简述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过程。
6. 计算题:如果一个生态系统的初级消费者(如草食动物)平均每天消耗100克植物,而植物每天通过光合作用产生200克有机物,那么初级消费者的能量转化效率是多少?7. 选择题: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沿着食物链传递时,会经历哪些损失?A. 热能损失B. 机械能损失C. 化学能损失D. 以上都有8. 填空题: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一般不超过__________个环节。
9. 简答题:请解释为什么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不会无限延长。
10. 计算题:如果一个生态系统的次级消费者(如肉食动物)平均每天消耗50克初级消费者,而初级消费者平均每天消耗100克植物,请计算次级消费者的能量转化效率。
11. 选择题:在生态系统中,下列哪种生物属于顶级消费者?A. 兔B. 狼C. 草D. 细菌12. 填空题:在生态系统中,顶级消费者通常位于__________。
13. 简答题:请解释为什么生态系统中的顶级消费者通常数量较少。
14. 计算题:如果一个生态系统的初级消费者(如草食动物)平均每天消耗100克植物,而植物每天通过光合作用产生200克有机物,那么初级消费者的能量转化效率是多少?15. 选择题:在生态系统中,下列哪种生物可以作为次级消费者?A. 老虎B. 青蛙C. 狼D. 草16. 填空题:在生态系统中,次级消费者通常以__________为食。
17. 简答题:请解释为什么生态系统中的次级消费者通常数量较多。
18. 计算题:如果一个生态系统的次级消费者(如肉食动物)平均每天消耗50克初级消费者,而初级消费者平均每天消耗100克植物,请计算次级消费者的能量转化效率。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测试卷带答案(基础题)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测试卷一.选择题(共10题,共26分)1.下列动物中,主要在夜间活动的是( )。
A.蝴蝶B.蝙蝠C.蜜蜂2.鱼必须在水里生活,一旦离开水,过不了多少它就会死亡。
这是因为( )A.生物影响环境B.生物改变环境C.生物依赖环境3.鱼必须在水里生活,一旦离开水,过不了多久就会死亡。
这是因为()。
A.生物影响环境B.生物改变环境C.生物依赖环境4.种子发芽需要的最基本条件是()A.水分、温度、阳光B.水分、温度、空气C.水分、温度、土壤5.生态瓶中水量的减少小鱼浮出水面的次数应该()A.少些B.多些C.不变6.(1)小华在三个盘子里分别放人等量的棉花,并将数量和品质相同的豌豆种子放在棉花的上面,然后在下面的条件下进行培养。
数日后发芽情况如下表所①要研究“空气对种子发芽是否有影响”,在实验设计上可选组和组。
②根据实验现象,你认为豌豆种子发芽空气。
(选填“需要”或“不需要”)③甲组种子没有发芽的原因是缺少( )。
A.光照B.水分C.温度(2)小玲想要做一个“种子的发芽是否需要阳光”的对比实验,她取20颗相同的蚕豆种子分成两组,将10颗埋在地下,另外10颗放在地面上。
阳光照射一周后,小玲发现地面下的种子全部发芽了,而地面上的种子全部未发芽。
因此小玲认为:蚕豆种子必须在没有阳光照射的条件下才能发芽。
请问小玲的结论是否可靠,为什么?7.种子发芽时,下列条件不是必需的是( )。
A.土壤B.温度C.水8.种子发芽需要的最基本条件有()。
A.光照、水分、温度、空气和土壤B.光照、水分、温度、空气C.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空气9.下雨天,经常能够看到地面上有很多蚯蚓,这是因为( )A.蚯蚓喜欢明亮的环境B.蚯蚓喜欢多水的C.土壤的空隙被雨水占据,氧气含量降低,蚯蚓需要爬到地面上来呼吸10.奇奇制作生态瓶时,下面做法合适的是()。
A.把生态瓶放置避光处B.植物可以供氧气,所以瓶子里的植物越多越好C.瓶子内的水用消毒过的自来水D.瓶子内的生物数量和种类要平衡二.填空题(共10题,共24分)1.“飞蛾扑火”、花儿朵朵向太阳”体现了动植物具有( )特点。
生物与环境(题附答案)
第八章 生物与环境年级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分数____一、填空题(共25题,题分合计25分)1.冬季雷鸟的羽毛换成白色,以适应降雪的环境,但是如果冬季降雪晚而少,那么白色的羽毛反而容易被捕食者发现,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下图是一个受二口恶英污染的湖泊生态系统的食物网。
据图回答:AFG①体内残留二口恶英浓度最高的生物是________,它所处的营养级是________营养级。
②流入这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由图中________的种群大小与光合能力强弱决定的。
3.二口恶英是脂溶性物质,哺乳动物及人肠道上皮细胞吸收的方式是________。
4.植物细胞中有多种细胞器,在光照下能够释放氧气的细胞器是__________;在黑暗中能够消耗氧气,产生A TP 的细胞器是___5.植物叶绿体色素分布在__________上,其吸收的光能,在光合作用的__________阶段能够转化为化学能并储存在A TP 中,ATP 在_______阶段参与三碳化合物的还原。
6.生物的遗传信息储存在基因的___________之中。
生物体内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要经过_________和_______两个阶段。
7.在实验条件下,刺激一条离体神经纤维中间段的某处、所产生兴奋的传导方向是______。
当人体受到刺激,感受器兴奋,兴奋在反射弧中通过突触时,其传递方向是_________向的,这是由于突触前膜释放的________作用于突触后膜造成的。
8.在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通过_______和______而形成统一整体。
9.自上个世界40年代中期至60年代,DDT在全球范围内被广泛使用。
图31中的曲线表示1920年~1970年期间两种肉食性鸟类蛋壳厚度的变化,蛋壳薄的蛋容易在孵化前被打破而影响出生率。
专题01 生物与环境-2022年中考生物真题 (全国通用)
专题01 生物与环境一、选择题(2022·连云港)1. 图表示某平衡状态的草原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之间的关系。
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图中的所有生物可组成一个草原生态系统B. 能量沿着图中的食物链单向传递,逐级递减C. 太阳能→草→兔→鹰可表示其中的一条食物链D. 图中只有3条食物链,鹰与蛇仅是竞争关系【答案】B【解析】【分析】图中食物链有:草→兔→鹰,草→兔→蛇→鹰,草→鼠→鹰,草→鼠→蛇→鹰。
【详解】A.在一定区域内生物和它所生活的环境就形成一个生态系统,它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植物、动物、细菌真菌等微生物,图中只包含生物部分的生产者和消费者,缺少生物部分的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所以图中的所有生物不可组成一个草原生态系统,A错误。
B.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是沿着食物链流动的,并逐级减少,每一个营养级大约减少20%,能量的传递效率约为80%,营养级别越低,得到的能量越多,生物数量越多;营养级别越高,得到的能量越少,生物数量越少,B正确。
C.食物链书写的原则是:食物链中只包含生产者和消费者,不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以生产者开始,以最高营养级结束;食物链中的箭头由被捕食者指向捕食者;太阳能属于非生物部分,食物链不含非生物部分,C错误。
D.由分析可知,图中有4条食物链,其中鹰以蛇为食,所以它们是捕食关系,其中蛇和鹰都以鼠、兔为食,所以它们之间又有竞争关系,D错误。
故选B。
(2022·临沂)2. 关于生命现象与生物特征的对应关系,下列表述错误的是()A. 绿色植物利用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B. 鲸需要时常浮出水面进行换气—生物能进行呼吸C. 含羞草受到触碰叶片合拢—生物能排出体内的废物D. 猫妈妈一窝生出五只毛色不同的小猫—生物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答案】C【解析】【分析】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①生物能进行呼吸;①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①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①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①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①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课后作业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一、选择题1、鼠妇的生活环境是 ( )A.水中 B.干燥的陆生环境 C.潮湿的陆生环境 D.土壤里2、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 ( )A.相互影响,毫无作用 B.相互影响,毫无影响 C.毫无关系 D.相互影响,相互作用3、光合作用的原料二氧化碳和水属于 ( )A.生物因素 B.非生物因素4、在大自然,生物在生存发展中不断适应环境。
下列哪项属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 )A.森林可保持水土 B.旗形树的树冠像一面旗帜C.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D.蚯蚓疏松土壤5、俗语说“鱼儿离不开水”。
对此最恰当的解释是 ( )A.生物影响环境 B.生物适应环境C.生物改变环境 D.生物依赖环境6、苹果树不宜在热带栽种,柑橘树不宜在北方地区栽种,起制约作用的主要生态因素是( )A.阳光 B.温度 C.水 D.空气7、生物既能适应环境,又能影响环境。
下列各项能说明生物影响环境的是( )A.夏天大雨过后,蚯蚓常常会爬出地面 B.树林底下好乘凉C.鸟类迁徙 D.沙漠中的仙人掌,叶退化成刺8、“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这是宋代诗人苏轼《惠崇春江晚景》中的诗句,它主要描述哪一种非生物因素对鸭生活的影响?( )A.阳光 B.江水 C.温度 D.空气9、2008年奥运帆船比赛地—青岛,是一座美丽的海滨城市,有着丰富的藻类植物资源,海湾浅水处长绿藻,稍深处长褐藻,再深处长红藻。
藻类植物的这种分布主要受哪种因素的影响? ( ) A.阳光 B.温度 C.气体 D.盐度10、小明在校园里浇花时发现了几只鼠妇,如图所示。
他和同学们对鼠妇的生活环境发生了兴趣,便一起去寻找探索,记录各处发现鼠妇的数据如下表:根据他们的记录,可知适宜鼠妇生存的环境条件是()地点鼠妇只数水泥路上 0水槽边的石头下 24种花的湿花盆下 18干草地中 2A.阳光充足 B.阴暗潮湿 C.空气新鲜 D.高温干燥11、红树林枝繁叶茂、根系发达,能扎根于海滩淤泥中,有效的防止波浪对海岸和海堤的侵蚀。
苏科生物第一章 生物与环境 中考要点与能力达标
第一单元我们生活的生物圈第一章生物与环境一、考点透视1举例说出水、温度、空气、阳光等是生物生存的环境条件(A)1、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造成这一差异的环境因素是A.光B.水C.湿度D.温度奥2、下列哪项不是影响小麦生长的非生物因素A.阳光 B.害虫 C.温度 D.水3、极地狐和大耳狐的耳朵大小明显不同,造成这一差异的环境因素是A.水分B.温度C.光照D.空气4、山顶、山腰、山脚生长的植物不同,造成这种差异的环境因素是A.营养B.温度C.土壤D.水分2.举例说明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之间有密切的联系(B)1、地衣(一种植物)能在岩石表面生长,并能使岩石不断风化。
这说明A.生物与环境之间没有直接联系B.生物的生存和发展与环境有关C.生物能适应环境和影响环境D.生物的生存对环境有一定的影响2、海洋深处没有绿色植物的生存,是因为那儿缺少A.阳光B.温度C.动物D.空气3、2008年年初我国部分省市遭受了罕见的冰冻灾害,造成某些地区的植物大面积死亡,这种现象说明A.生物能适应环境 B.环境能影响生物的生活C.生物能影响环境 D.生物能生长、发育和繁殖4、生活在寒冷地区的海豹,胸部皮下脂肪的厚变可以达到60毫米,这是A.海豹对环境的影响B.海豹对环境的适应C.海豹为抵御天敌D.海豹为捕获更多的食物5、下面除那一项外,都说明了生物能影响环境?A.凡是植物生长的地方一定有水B.植物的种类和数量多,又分布均匀的地区气候宜人C.草原上肉食动物的数量减少,则会相应影响到植物的生长D.有地衣生长的岩石风化速度会更快6、海洋中大量的藻类植物均分布在浅海,而海洋深处却无迹可寻,你知道是什么因素导致这一分布现象的吗?A.温度B.阳光C.深海中吃藻类植物的生物较少D.压力太7、黏虫是一种农业害虫。
黏虫在麦田里大量繁殖,造成小麦严重减产,使该农田生态系统的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引起这一现象的原因最可能是A、大量清楚了杂草,黏虫只能危害小麦B、大量消灭了田鼠,黏虫没有了天敌C、大量使用农药,黏虫增加了抗药性D、大量捕杀青蛙,黏虫没有了天敌3.举例说明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B)1、在科学探究过程中,为了保证实验的科学性A、不需要设置对照实验,太麻烦B、只需要一组实验就可以了C、对照实验只不过是形式而已,可有可无D、需要设置一组对照实验2、调查是科学探究的常用方法。
浙江中考科学总复习课件:讲义 第一篇 第9课时 生物与环境
第9课时 生物与环境
一、生物与环境(b) 1.环境影响生物,环境中非生物因素包括物质和能量两个方面,如阳光、水分、 温度等,都影响着生物的生存。 2.生物不仅能适应环境,同时也能影响环境。如动物的保护色、拟态和警戒色, 蚯蚓能松土等。 3.生态因素指影响生物的分布、形态、生理等的因素,分为___生__物____因素和 __非__生__物___因素。生物因素包括除自身个体以外的其他所有生物,如食物关系等。
量(两(_食12_))_进个该岛机__行年岛上率__调份火红高__查之山鼠于__间,爆和灰__结?发灰鼠___果发鼠2__0__如生 数0。_4_表在目到__。表变2_0_中化0_6_哪的_。原因灰 红年是((只 只鼠 鼠_份_火_))数 数_山__灰__2012是_82_0090灰__色_2021_28的_0209_,__红_2012_910490鼠__在__2034新_7_0653环__境__2031中_2_0888的__被_213_28捕_009__
是猫__头__鹰__(_或__乙__) __。
(5)若图1中蛇的数量大量减少,则草的数量会___减__少____,从而影响生态平衡。
【解析】 (3)物质和能量在沿食物链的传递过程中,由于每种生物呼吸作用的消耗 和流失,每个营养级的生物总量是逐级减少的,根据此规律推出图2中的食物链应 是丙→甲→乙。(4)有毒物质含量会随着食物链的传递不断积累,生物的营养级别 越高,积累的有毒物质就越多,故乙的有毒物质积累的最多。
是( C )
A.图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是:植物→虫→鸟→细菌
B.若图中加入阳光、空气等非生物部分,就构成了一个群落
C.虫的体色与栖息环境相近,这体现出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D.图中的细菌、真菌能把无机物分解为有机物
生物与环境同步练习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生物与环境同步练习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选择题 2. 填空题选择题1.改善下列选项中哪一项获得的效益最大A.限制因子B.主导因子C.直接效益最大因子D.不足因子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生物与环境2.下列关于生态因子作用规律说法不正确的是A.限制因子起主导因子作用B.地形因子对生物的影响是间接作用C.水分因子对农作物的影响是阶段性作用D.不同生态因子对生物的影响同等重要不可代替,但可以相互补偿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生物与环境3.下列生态因子中,属于第一性周期因素的是A.光照B.降雨C.洪水D.湿度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生物与环境4.天敌这一生态因子属于A.气候因子B.土壤因子C.地形因子D.生物因子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生物与环境5.下列生态因子中,属植物生存条件的是A.光照B.人C.岩石D.昆虫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生物与环境6.叶肉细胞间隙环境属于A.微环境B.内环境C.生境D.区域环境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生物与环境7.下列有关耐性定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生物的耐性可以人为加宽B.生物对不同因子的耐性不同C.生物在不同发育阶段的耐性不同D.生物的耐性是随时改变的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生物与环境8.决定生物的分布范围的因子是A.限制因子B.生态幅较窄的因子C.生态幅较宽的因子D.主导因子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生物与环境9.自然环境中影响生物有机体生命活动的一切因子是A.生存因子B.生态因子C.生存条件D.环境因子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生物与环境10.根据地球环境的性质,可将环境划分为A.区域环境和生态环境B.区域环境和自然环境C.生态环境和人工环境D.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生物与环境11.根据生态因子的性质,可将其分为土壤因子、地形因子、生物因子、人为因子和A.气候因子B.地球因子C.非生物因子D.外来因子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生物与环境12.氧气对水生动物来说,属于A.综合因子B.一般生态因子C.替代因子D.限制因子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生物与环境13.当光照强度不足时,CO2浓度的适当提高,则使植物光合作用强度不至于降低,这种作用称为A.综合作用B.阶段性作用C.补偿作用D.不可替代作用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生物与环境14.一般来讲,当生物生长旺盛时,其耐性限度会A.提高B.降低C.不变D.不确定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生物与环境填空题15.按环境性质可将环境分为()、()和()。
初一生物生物与环境试题
初一生物生物与环境试题1.下列关于生物和环境的关系描述错误的是A.生物能够适应环境B.生物虽然可能破坏环境,但是也会改善环境C.植树造林可以改善我们的生活环境D.生物对环境总是有害的【答案】D【解析】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沙漠上的植物必须耐旱才能生存.生物也能影响环境,如蚯蚓改良土壤,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空气湿度等,环境影响生物的生存,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环境质量下降,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的重要原因是人口的过度增长,人口过度增长会对人类的生存环境造成很大破坏,人们为了满足基本的食物需求,进行毁林开荒、围湖造田、过度放牧、过度捕捞等掠夺性开发,从而造成了生态平衡失调、环境质量的下降等.森林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大气的湿度,降低温度;同时森林还能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吸收有害气体,森林还能防风固沙保持水土等,因此植树造林可以改善我们的生活环境,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有益影响;蚯蚓在土壤中活动,可以使土壤疏松,有利于植物根的呼吸,蚯蚓的粪便还能肥沃土壤,因此蚯蚓对环境的影响是有益的.白蚁在大堤内挖洞,影响大堤的牢固性,是生物对环境的破坏性.故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既有有益的,也有有害的.可见D符合题意。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生物对环境的影响,生物能适应环境,也能改变环境.点评:对于此类题目,学生应该理解生物既能适应环境,又能影响环境,并能结合实例分析判断.2.湖北神农架地区生长着一种“神农野菊”,它的花能散发出阵阵芳香。
但如果将其移植到其他地方,则它失去香味。
这一现象说明()A.生物能影响环境B.环境能影响生物C.生物能适应环境D.环境能适应生物【答案】B【解析】神农架生长着一种野菊花,它能散发出阵阵芳香,而把它移植到其他地方,就会失去香味,体现了环境能够影响生物,这是因为其他地方与神农架的水分、土壤、光照、温度不同造成的。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初三生物生物与环境试题
初三生物生物与环境试题1.防震帽是模仿了下列哪种动物进行的仿生学设计A.啄木鸟B.乌龟C.蜜蜂D.蝙蝠【答案】A【解析】仿生是指科学家通过对生物的认真观察和研究,模仿生物的某些结构和功能来发明创造各种仪器设备,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仿生技术的应用日益广泛,有的是模仿动物,有的是模仿植物,如:模仿萤火虫的发光原理制造了冷光灯,模仿蝙蝠的回声定位发明了雷达,模仿乌龟的背甲制造了薄壳建筑,啄木鸟的头盖骨和大脑之间有极窄的缝隙和少量的液体,使得震波在啄木鸟头部的传播比在人的头部困难得多,人们模仿啄木鸟的减震防震的特点,设计了头盔和防震帽,属于仿生技术,可见A符合题意。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生物仿生的应用。
2.科学家模仿动物的某些结构和功能来发明创造各种仪器设备,这就是A.生物反应器B.仿生C.仪器制造D.学习行为【答案】B【解析】仿生是指科学家通过对生物的认真观察和研究,模仿生物的某些结构和功能来发明创造各种仪器设备,有的是模仿动物,有的是模仿植物,如雷达模仿的是蝙蝠的回声定位,宇航服模仿的是长颈鹿,雨伞模仿的是荷叶等。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仿生的概念。
3.宇航服为保证宇航员在失重条件下血液能正常运输,受到了哪种动物的启示A.蜘蛛B.蝙蝠C.长颈鹿D.萤火虫【答案】C【解析】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仿生技术的应用日益广泛,有的是模仿动物,有的是模仿植物,如模仿萤火虫的发光原理制造了冷光灯,模仿蛇类感知热量的来源制造出了响尾蛇导弹,根据长颈鹿利用紧绷的皮肤可控制血管压力的原理,制造出可以保持宇航员血压的抗荷宇航服,模仿蝙蝠的回声定位发明了雷达。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仿生。
4.下列发明创造与仿生学无关的是()A.雷达B.迷彩服C.显微镜D.直升飞机【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仿生学研究生物体的结构、功能和工作原理,并将这些原理移植于工程技术之中,发明性能优越的仪器、装置和机器,创造新技术.雷达是模仿的蝙蝠回声定位,迷彩服是模仿的变色龙保护色,直升飞机是模仿的蜻蜓,为仿生;而显微镜是利用凸透镜成像的光学原理制作的,因此不是仿生.考点:仿生学定义。
(完整版)生物与环境测试题
生物与环境测试题1今年,长江中下游地区遭遇了50年一遇的特大干旱,河流干涸致使鱼虾死亡,农作物大面积减产甚至绝产。
这种现象说明()A.生物能适应环境B.生物能影响环境 C。
环境能影响生物的生活 D.生物具有新陈代谢现象2、“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可作为下列哪项的实例A.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B.生物对环境的适应C.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D.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3管理不善的玉米地里杂草丛生,会影响玉米的产量,这主要是因为( )A.杂草与玉米互利共生的结果 B.杂草寄生在玉米上影响玉米生长C.杂草使玉米的品质受到影响 D.杂草和玉米争夺生活条件的结果4、下列关于植物与环境关系的叙述,最合理的是( )A.影响植物生活的环境因素是指阳光、温度、空气和水分等非生物因素B.植物对于环境的适应是有一定限度的C.植物开花结果时,所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光合作用D.可采取人工延长光照时间的方法,让菊花提前开花5、人们将一种叫“水葫芦”的植物引种到昆明滇池后,这种植物很快在滇池中蔓延,甚至威胁到其它生物的生存。
这说明了()A.生物既不能适应环境也不能对环境产生影响 B.生物能适应环境C.生物既能适应环境也能对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D.生物不能对环境产生影响6、下列不属于环境影响生物的是( )A.春江水暖鸭先知 B.葵花朵朵向太阳 C.大树底下好乘凉 D.春风又绿江南岸7、“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造成这种奇观的生态因素是()A.水分B。
光照 C.土壤D。
温度8、“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一食物链可准确地表述为( )A.蝉→螳螂→黄雀 B。
黄雀→螳螂→蝉C.植物→蝉→螳螂→黄雀D.黄雀→螳螂→蝉→植物9、野生燕麦是广泛分布于江苏、河南一带的适应能力极强的麦田杂草.近年来,伴随着大型农业机械跨区作业,被引入山东半岛这个新领地。
以下观点最科学的是()A.外来生物就是来自国外的生物,野生燕麦对山东半岛而言不属外来生物B.外来生物是对生态系统而言的,野生燕麦对山东半岛而言是外来生物C.野生燕麦进入山东半岛,利于增强当地的生物多样性D.野生燕麦进入山东半岛,不会威胁当地原有生物种类的生存10、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A.生物圈 B。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生物与环境一、选择题;()1、目前地地球上所生活的生物中已被生物学家命名的生物种类约A.200多万种B.300多万种C.100多万种D.50多万种()2、下列属于同一物种的叙述正确的是A.它们的身高应相同B.它们应能相互交配而繁殖后代C.同一物种可能在生物分类上属于同一个种,也可能不是D.它们一定生活在同一区域中()3、下列生物属于同一种群的是A.鲫鱼和鲢鱼 B.太湖中的所有鱼C.太湖中的鲫鱼和黄河中的鲫鱼D.太湖中的两条大小不同的鲫鱼()4、关于种群的说法正确的是A.种群就是生物分类单位中的种B.同一种群的生物一定属于同一物种C.同一物种一定属于同一种群D.一个种群的分布面积一定超过10平方千米()5、一个生态系统中可以有很多条食物链彼此连接交叉,形成一条联系叫做A.食物链的联络B.食物链的相互作用C.食物网D.生态系统的结构()6、下列环境中生物种群密度最大的是A.南极 B.沙漠C.青藏高原D.热带雨林()7、当生态系统处于稳定状态时,其特征是A、食物链和食物网数量多,变化大B、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种类和数量相等C、物质和能量的输入和输出保持相对稳定D、B.C都对()8、如图(见课本)是1990年的中国人口金字塔图,从图中我们可以发现的是A。
我国人口中老人占少数而且50岁以上人口性别比接近1B.我国人口结构中儿童占少数而且新出生人口中女孩占多数C.我国在70年前有一个生育高峰D.我国新生儿性别比例已失调,20多年后因缺少男性,很多女孩将找不到丈夫()9、衡量人口性别结构最常用的指标是A.男性人口数B.女性人口数C.性别比例D.男性占全部人口的比例()10、一段时期内当某一生物种群中出生率大于死亡率,则该种群中生物数量将A.逐渐上升 B.逐渐下降 C.不会变化 D.不断下降后再回升()11、在生物群落中起主导作用的是A.植物 B.动物 C.微生物 D.人()12、下列关于生物群落中叙述正确的是A.池塘群落中细菌与鱼是两种不同的生物,彼此间不存在联系B.池塘群落中细菌与鱼是两种不同的生物,彼此间存在联系C.一个群落中只有一个种群D.池塘群落只包含动物、植物,不包括微生物()13、一般来说,处在森林群落上层的是A.苔藓地衣层B.灌木层 C.草本植物层D.乔木层()14、下列各种生物生存现象属于受环境中非生物因素影响的是A.蚯蚓使土壤疏松B.沙地上的植物能防风固沙C.森林上空空气湿度较大D.仙人掌的叶变态为叶刺()15、下列属于寄生现象的是A.蜜蜂在鲜花上采蜜 B.蛔虫生活在人体内C.葡萄茎缠着竹竿往上生长D.农田中的相邻植株争夺营养()16、水中生物的分布通常是数量随着水深度的增加而减少,这种影响因素主要是A.深水中食肉性鱼类增多B.深水中更咸C.深水中阳光不足D.深水中温度生高()17、下列关于生物圈的说法正确的是A.生物圈就是地球上的全部生物B.生物圈的上限达12千米的高空C.生物圈的下限包括离地面10千米的岩石层D.马里亚纳海沟深11034米,里面也生活着不少生物,这个海沟也属于生物圈的一部分()18、陆地上最复杂的生态系统是A.草原生态系统B.森林生态系统C.海洋生态系统D.农田生态系统()19、一棵枯树上生活着许多蚂蚁、蛛蛛以及青苔,则这棵树属于A.一个生态系统B.一个群落C.一个种群D.一个种()20、下列叙述属于一个生态系统的是A.池塘中的所有生物 B.草原上的所有青草C.土壤中的所有微生物D.海洋中的所有生物及海水、阳光等非生物因素()21、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一定存在各种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其中最主要的是A.食物关系B.竞争关系C.寄生关系D.共生关系()22、下列各种生物因食物关系中形成一条食物链的是A.鼠→蛇→鹰B.小麦→蝗虫→燕子C.细菌→青草→羊→狼D.羊→狼→细菌()23、在青草生态系统中属于次级消费者的是A.牛 B.羊 C.鼠 D.蛇()24、对于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都是不断循环的B、生态系统中物质流动是单向的而且不断减少,而能量则在生物与无机环境中不断反复循环C、生态系统中一些基本化学元素可在生物与无机环境中不断反复循环D、生态中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无机环境中的二氧化碳制造有机物,因此无机环境中的碳元素不断减少()25、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指的是A、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是不变的B、生态系统各种成分保持绝对的稳定C、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数量可能在小范围内变动,但相对是稳定D、生态系统中的能量在流动中保持不变()26、草原生态系统中如果狼被人捕光,在其他影响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则野生鹿的数量将A.不断上升B.不断下降C.先上升后下降D.先下降后上升()27、合理利用池塘生态系统的最佳方案是A.禁渔三年B.捕捞彻底C.适量捕捞D.饲养单一品种()28、人类作为生物圈的一员,也遵循生态系统的基本规律。
如人类皮肤的颜色取决于黑色素含量的多少。
人类学家发现,白色人种一般生活在北方高纬度地区,黑色人种一般生活在热带低纬度地区,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A.阳光 B.温度 C.土壤 D.水分()29、下列影响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因素中,不属于自然因素的是A.霜冻影响菜园中西红柿产量B.开垦草原变良田C.台风吹毁了橘园D.暴雨淹没了农田]()30、下列有关群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群落中的生物都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B.群落的地域分布范围必须比种群大C.群落由种群组成D.群落是生活在一定区域内的多种生物的总和二、填空题31、小明在校园研究学校内的植物,他发现学校内共有樟树30棵,同时他从学校办公室调查知道学校占地60000平方米,则校园内樟树的密度是。
32、生物种群的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年龄结构、、和。
33、一定自然区域内的所有植物总和称为,森林中的植物通常分布时具有现象。
34、生物只有环境才能生存,现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和。
35、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它包括地球上的全部以及。
36、生态系统的基本成分包括、、和。
其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37、绿色植物通过将光能贮存在它所制造的中,然后这种能量通过和传递到各种动物中,能量在生态系统流动的过程中方向上是数量上。
38、生态系统都有一定的能力,使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
不同的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有强有弱,一般来说,生态系统的成分,生物种类,这种生态系统就越稳定。
不过,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有一定限度的,超过这种限度生态就会被破坏。
39、影响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因素通常有两类,一类是,另一类是。
我国黄土高原经过几百年的掠夺式开发,目前已成为一片荒山秃岭,这是因素导致生态系统稳定性被打破的教训。
40、在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漫长过程中,生物在不断进化以环境,生物只有环境才能生存。
41、为了保护自然资源,特别是保护和具有代表性的自然环境,国家划出一定的区域加以保护,这样的地区叫。
42、空气中的氮元素能够为生物所能利用必须经过、、三种固氮作用,生物吸收的氮元素经过的分解作用又循环回到大气中。
三、分析探究题43、市场上现在有一种作为家庭摆设的玻璃生态球,球体密封,里面灌水,底部有泥沙,水中生活着绿色水藻和几条小鱼。
请根据这个生态球的情况,分析以下问题:(1)这个生态球应放在的地方,这样可以使水藻进行;(2)绿藻为小鱼提供和,小鱼为绿藻进行,所以两者都能生存;(3)要使绿藻和小鱼能长期生存,生态球中还必须有,它能分解,为绿藻提供。
44、如图是一个生态系统有关成分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此生态系统的食物网中共有_________条食物链; (2)请你写出其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此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是__________,还缺少的成分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4)当物质和能量在这个生态系统中流动时,物质将不断___________,能量则不断_________________;(5)以碳为例,请你叙述化学元素在该生态系统各成分中的流动过程。
45、白桦林中的鸟类一般以林中的昆虫为食,为此科学家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同时放飞了1000只白娥和1000只黑娥,一个月后发现白娥尚剩830只,黑娥只剩123只。
这一实验验证了一个基本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6、目前时兴一种水晶样的生态球(如图)作为家庭摆设,该球密封,内装水、2~3条鱼(或虾),低部有珊瑚、沙子,并生长着一些水藻,妙在小鱼、水藻是活的。
请回答:(1)这种生态球应放在 的地方。
(2)此球内能量流动情况是 。
(3)小鱼、水藻能生存的原因是 。
(4)此球能较长时间保持生态平衡的原因是。
47.试根据下列我国人口年龄性别构成图回答:(1)图中Ⅰ阶段表明当时我国人口发展的主要特点是 。
(2)图中Ⅱ阶段表明我国人口发展的主要特点是 ,产生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是 。
48.有一种能产生某种化学物质的草,它能使取食这种草的某种鳞翅目昆虫迅速变态为成虫,从而减少了这种昆虫对该草的危害。
从生态学观点看,它们之间的这种关系对维持生态系统的 能力是有利的。
从达尔文进化观点看,这表现了生物的 性。
49.生态系统的成分中起主导作用的成分是 ;生物赖以生存的不可缺少的成分是 ;直接或间接依赖绿色植物生存的成分是 ;把有机物归还到无机环境中的成分是 。
答案:1、A 2、B 3、D 4、B 5、C 6、D 7、C 8、A 9、C 10、A 11、A 12、B13、D 14、D 15、B 16、C 17、D 18、B 19、A 20、D 21、A 22、B 23、D24、C 25、C 26、C 27、C 28、A 29、B 30、B 31、0.0005棵/平方米 32、性别比例 出生率 死亡率 33、植物群落 分层 34、适应 形态结构 生活方式 35、生物圈 生物 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 36、生产者 消费者 分解者 非生物物质和能量 生产者 37、光合作用 有机物 食物链 食物网 单项逐级减少 38、自动调节 复杂 越多 39、自然因素 人为因素 人为 40、适应 适应 41、珍稀动植物资源 自然保护区 42、雷电固氮 人工固氮 生物固氮 微生物 43、(1)四 (2)绿色植物→昆虫→青蛙→蛇→猫头鹰 (3)绿色植物 昆虫、鼠 食虫鸟、青蛙、蛇 分解者 非生物物质和能量 (4)循环 减少 (5)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被植物光合作用吸收,成为有机物中的碳,有机物中的碳元素经植物的呼吸作用或微生物的分解作用重新生成二氧化碳碳进入空气中 45、生物只有适应环境才能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