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531UDCA胆石症

合集下载

胆石症

胆石症

胆结石定义:胆结石是胆囊、胆管和肝内胆管结石的总称,是比较常见的疾病,它的形成原因还不十分清楚,可能为胆汁代谢异常、胆固醇过饱和析晶或蛔虫钻胆引起感染所致。

由于结石常造成胆道系统梗阻与感染,故本病为外科最常见的急腹症之一。

属中医“胁痛”、“黄疸”、“癖石”等范畴。

诊断标准:胆结石的临床表现与胆结石的部位、大小、有无胆管梗阻、胆管梗阻程度以及有无并发症等因素有关。

(一)症状与体征胆结石在“静止期”(即无胆道梗阻与感染的时期)可无明星的症状和体征,或仅表现为一些非特异性的消化道症状,如肝区或上腹部钝痛、厌食油腻食物、泛酸、嗳气、烧心、腹胀等所谓“消化不良”或“慢性胃病”症状。

当结石阻塞胆道或继发感染时,则出现较典型的临床症状。

1、胆囊结石约半数病人可以终身无症状,称作隐性胆囊结石。

通常情况下,较大的胆囊结石,病人有中上腹或右上腹闷胀不适,嗳气、厌油腻食物等消化道症状;较小的结石,病人可于饱餐后、进食油腻食物后或夜间平卧位时,因结石阻塞胆囊颈管而致急性梗阻性胆囊炎,出现胆绞痛伴恶寒、发热等感染症状。

重症病例由于炎性渗出或胆囊穿孔导致局限性或弥漫性腹膜炎,可出现腹膜刺激征。

如结石长期阻塞胆囊管不发生感染,则仅形成胆囊积水,可无临床症状,腹部体检可扪及胀大的胆囊。

如结石排入胆总管,则可因胆管内结石嵌顿引起胆绞痛、梗阻性黄疸、化脓性胆管炎,甚至并发出血坏死性胰腺炎。

在继发感染情况下,右上腹可出现压痛、肌紧张和反跳痛等症状。

2、胆总管结石非发作期症状不典型,易与溃疡病、消化不良相混淆。

当结石引起胆管梗阻造成肝内胆管扩张、胆汁引流不畅时,可出现局部与全身症状。

约75%病人有上腹或右上腹阵发性剧烈绞痛,之后约70%病人出现黄疸。

如结石阻塞胆道合并胆道感染,则同时出现腹痛、寒战高热及黄疸三联征。

如胆道梗阻与感染得不到控制,会出现全身中毒症状如血压下降、神志障碍(Reynold五联症)称之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

3、肝内胆管结石症状很不典型,间隙期无症状或仅感右上腹轻度不适。

为什么会胆石症,胆石症跟什么因素有关

为什么会胆石症,胆石症跟什么因素有关

为什么会胆石症,胆石症跟什么因素有关胆石症的发病原因一、发病原因胆石形成原因迄今仍未完全明确,可能为一综合因素。

胆石的成分有胆固醇、胆色素、钙盐、黏蛋白及其他有机物与无机物等,根据结石成分的不同,通常将胆石分为胆固醇性结石、胆色素性结石和混合性结石(胆固醇、胆色素、钙及其他有机物、无机物混合而成)3类。

多年来的研究已证明,胆石是在多种因素影响下,经过一系列病理生理过程而形成的,这些因素包括胆汁成分的改变、过饱和胆汁或胆固醇呈过饱和状态、胆汁囊泡及胆固醇单水晶体的沉淀、促成核因子与抗成核因子的失调、胆囊功能异常、氧自由基的参与及胆道细菌、寄生虫感染等。

1.胆囊结石成因(1)代谢因素:正常胆囊胆汁中胆盐、卵磷脂、胆固醇按比例共存于一稳定的胶态离子团中。

一般胆固醇与胆盐之比为1∶20~1∶30之间,如某些代谢原因造成胆盐、卵磷脂减少,或胆固醇量增加,当其比例低于1∶13以下时,胆固醇便沉淀析出,经聚合就形成较大结石。

如妊娠后期、老年人,血内胆固醇含量明显增高,故多次妊娠者与老年人易患此病;又如肝功能受损者,胆酸分泌减少也易形成结石。

先天性溶血病人,因长期大量红细胞破坏,可产生胆色素性结石。

(2)胆系感染:大量文献记载,从胆石核心中已培养出伤寒杆菌、链球菌、魏氏芽孢杆菌、放线菌等,足见细菌感染在结石形成上有着重要作用。

细菌感染除引起胆囊炎外,其菌落、脱落上皮细胞等可成为结石的核心,胆囊内炎性渗出物的蛋白成分,可成为结石的支架。

(3)其他:如胆汁的淤滞、胆汁pH过低、维生素A缺乏等,也都是结石形成的原因之一。

2.胆管结石成因(1)继发于胆囊结石系某些原因胆囊结石下移至胆总管,称为继发性胆管结石,多发生在结石性胆囊炎病程长、胆囊管扩张、结石较小的病例中,其发生率为14%。

(2)原发性胆管结石可能与胆道感染、胆管狭窄、胆道寄生虫感染(尤其蛔虫感染)有关。

当胆道感染时,大肠埃希杆菌产生-葡萄糖醛酸苷酶,活性很高,可将胆汁中的结合胆红素水解成游离胆红素,后者再与胆汁中钙离子结合成为不溶于水的胆红素钙,沉淀后即成为胆色素钙结石。

胆石症的中医辨证及治疗

胆石症的中医辨证及治疗

胆石症的中医辨证及治疗
胆结石属中医“协痛”“黄疸”等范畴,病因由于感受外邪、七情内郁、恣食肥甘厚腻导致肝胆郁结或中焦湿热,肝胆疏泄失常,致胆气郁结久熬成石。

中医根据临床症状不同,分为以下类型:
1、肝郁气滞证
临床表现:胁肋痛或绞痛时牵扯掣背部疼痛,口苦咽干,心烦易怒,脘腹胀满,不欲饮食,或呃逆嗳气,舌暗红苔薄白,脉弦。

治疗方法:疏肝理气,排石止痛。

2、胆火炽盛证
临床表现:胁肋及脘腹灼热疼痛,痛连肩背,口苦咽干,恶心,便干,或有黄疸,舌红苔黄干,脉弦滑或弦数。

治疗方法:清热泻火,利胆排石。

3、湿热内蕴证
临床表现:胁肋胀闷疼痛,背部酸沉疼痛,口苦而黏,恶心欲呕,厌油腻,周身困倦,大便不畅或便溏,目黄身黄,尿黄,舌红胖,苔黄腻,脉弦滑数。

治疗方法:清热祛湿,利胆排石。

4、毒邪炽盛证
临床表现:除有湿热内蕴证候外,尚有寒热往来,神昏谵语,持续腹痛,肌紧张,拒按或反跳痛,休克等征象。

治疗方法:宜及早采取手术治疗。

5、正虚邪陷证
临床表现:隐钝痛持续存在,神智不清或昏迷,面色枯萎,语声低微,皮肤黄晦,间成青紫,甚至有出血倾向;腹呈气臌,轻度压痛,肝脏肿大,并多有触痛,小便黄短,大便秘结,舌质绛紫,舌苔干枯如砂皮样。

脉象弦数或沉数。

治疗方法:芳香开窍、镇静、清热解毒。

胆石症

胆石症
胆石症、胆道感染
• 胆石症、胆道感染的相关知识 • 病室简介 • 健康教育


胆道感染、胆石病是胆道系统急、慢性炎症与结石病变的总称,包括急性胆囊炎、 慢性胆囊炎、慢性结石性胆囊炎、急性胆管炎、慢性胆管炎、原发性胆管结石症、 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等,发病率一般占急腹症的第二位,但在国内沿海与南 方的一些省份中已上升为第一位,成为外科的常见、多发、难治疾病 。 胆石症(gallstones)或(choleliths), 管或胆囊产生胆石而引起剧烈的腹痛、 黄疸、发烧等症状之疾病,称为“胆石症”。胆石症是最常见的胆道疾病 。 我国的一种常见病,近年来有逐年升高趋势。按结石所含得成分 ,分为三类:胆 固醇结石、胆色素结石、混合型结石,其中以胆固醇结石最为多见。按发生的部 位来分,可分为胆囊结石、肝外胆管结石和肝内胆管结石,其中胆囊结石占全部 结石的50%左右 。 胆道感染是指胆道内有细菌感染,可单独存在,但多与胆石病同时并存,互为因 果感染的胆道易于形成结石,胆石如阻塞胆总管则有80-90%合并感染,感染常见 细菌为大肠杆菌、绿脓杆菌、厌氧菌等。胆石病在静止期可无明显症状及体征, 或仅有上腹部不适、隐痛、厌油腻饮食等症状;当胆道某一部位发生胆石移动、 梗阻或细菌感染时,可出现中右上腹绞痛、发热、黄疸等症状,右上腹可出现压 痛、肌卫、反跳痛或扪及肿大胆囊之底部。重症感染可并发胆囊坏疽穿孔、胆道 出血、肝脓疡、中毒性休克等 。
病因胆石形成原因迄今仍未完全明确,可能为一综合因素胆石的成分有胆固醇、
胆色素、钙盐、黏蛋白及其他有机物与无机物等,根据结石成分的不同通常将胆 石分为胆固醇性结石、胆色素性结石和混合性结石(胆固醇、胆色素、钙及其他有 机物无机物混合而成)3类。多年来的研究已证明,胆石是在多种因素影响下,经 过一系列病理生理过程而形成的这些因素包括胆汁成分的改变、过饱和胆汁或胆 固醇呈过饱和状态、胆汁囊泡及胆固醇单水晶体的沉淀促成核因子与抗成核因子 的失调、胆囊功能异常、氧自由基的参与及胆道细菌、寄生虫感染等 。 一、急性胆囊炎(1)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主要致病原因①胆囊管梗 阻:结石可突然阻塞或嵌顿于胆囊管或胆囊颈,嵌顿的结石也直接损伤受压部位 的粘膜引起炎症,以致胆汁排出受阻,胆汁滞留,胆汁浓缩。高浓度的胆汁酸盐 具有细胞毒性,引起损害,加重粘膜的炎症,消肿,甚至坏死。②细菌感染:多 为继发性感染,致病菌可通过胆道逆行侵入胆囊,或经血循环或淋巴途径进入胆 囊。胆汁或胆囊壁细菌培养阳性者占50%~70%。致病菌主要为革兰阴性杆菌, 其中以大肠杆菌最常见,其他有肠球菌、绿脓杆菌等。厌氧菌感染亦较常见。

胆石症治疗方法全介绍

胆石症治疗方法全介绍

胆石症治疗方法全介绍*导读:胆囊炎胆石病除用药物和外科手术治疗外,营养治疗有一定的辅助作用,尤其在疼痛缓解和手术后健康恢复阶段更不容忽视营养治疗的要求。

……饮食治疗:胆囊炎胆石病除用药物和外科手术治疗外,营养治疗有一定的辅助作用,尤其在疼痛缓解和手术后健康恢复阶段更不容忽视营养治疗的要求。

饮食治疗原则如下:(1)营养治疗的总目的,是通过控制脂肪的摄入量,减轻或解除患者的疼痛和预防结石的发生。

急性发作期的重症患者应禁食,可静脉补给各种营养素,当能进食時,应禁食脂肪和刺激性食物,短期可食用含高碳水化合物的流质饮食。

随病情逐渐缓解可给予低脂半流质或低脂少渣软饭。

每日应少食多餐,仍须限制肉及含脂肪多的食物。

慢性胆囊炎应给予充足热量的高蛋白質、高碳水化合物和适量限制脂肪的饮食,同时要有丰富的维生素。

(2)要有足够热能,方能保证患者的需要。

如果患者体重过重,应給予低热能饮食,使患者体重减轻。

低热能饮食中含脂肪量也要少,以适合对胆囊病患者限制脂肪的要求。

一般每日供给热量7531.2~8368焦耳(1800~2000千卡)。

(3)对慢性胆囊炎患者,为了保持身体健康、增进食欲、促进胆囊收缩利于胆囊排空,应尽可能提高饮食中蛋白质比例。

每日蛋白质供给量以每公斤体重l~1.2克為宜,但要避免随着蛋白質摄入过量的胆固醇。

(4)由于脂肪能促使病变的胆囊收缩而引起剧烈疼痛,故在发作期应对其严加限制。

每日脂肪供给量应低于40克或禁食,病情好转后可适量进食。

(5)在食用碳水化合物的流质饮食时,主要的营养物质是糖。

可给充足的碳水化合物,每日供给300~350克,特別是在发作期应予静脉补给。

(6)要供给丰富的多种维生素,特別要注意补充维生素B、K。

(7)忌用刺激性食物和酒类。

平时饮食宜清淡,以少渣、容易消化的饮食为主,避免吃能够引起腹部胀气的食物与浓烈的调味品,以防胆囊的剧烈收缩而造成急性发作。

饮食应以植物油为主,因植物油有一定的利胆作用。

胆石症胆囊结石的详细分类及治疗原则

胆石症胆囊结石的详细分类及治疗原则

胆石症(cholelithiasis)是指胆道系统,包括胆囊胆管内发生结石的疾病。

由于胆道感染可致胆囊炎或者胆管炎、各种原因所致胆道梗阻、胆中结石发生的部位不同等,胆石病的临床表现也不同,有的患者可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腹痛、寒战高热和黄疸,有的患者则无明显症状。

据报道,胆结石多半没有明显症状,80%以上的患者有胆结石却不自知,通常是定期体检或接受腹部超声检查时无意中发现。

胆结石的分类按结石的化学成分可分:❖胆固醇结石——单纯性胆固醇结石,呈皂白色或者黄色,胆固醇含量>98%;❖混合性胆固醇结石,表面褐绿色,可有花纹,胆固醇含量>60%;❖胆色素结石——呈红褐色或者黑褐色,以胆色素为主,胆固醇含量<45%。

按结石所在部位可分:胆囊结石,多为胆固醇类结石,胆绞痛是典型的临床首发症状,通常在进食油腻或者改变体位时症状加剧;肝外胆管结石又称胆总管结石,多为胆色素混合结石,典型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夏柯三联征(Charcot triad)即腹痛、寒战高热和黄疸;肝内胆管结石,大多数为多发,左右肝管汇合部以上各分支胆管内的结石,多见于肝左叶,当结石位于I、II级肝胆管或者肝内胆管充满结石,则为肝区胀痛,常无胆绞痛,一般无黄疸。

治疗原则肝内外胆管结石,治疗原则是:胆管切开取石、胆道引流和去除感染病灶,术后注意调整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合理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的发生,加强对肝脏的保护使用保肝药,注意观察引流液的色、质、量,防止堵管和胆瘘的发生。

在拔除T管时胆漏发生率较高需要注意,1、保护T管,防止T管脱出。

2、术后2周可试行夹闭T管,并严密观察有无黄疸出现、有无发烧或其他不适。

3、过早拔除T管窦道未完全形成易致胆汁性腹膜炎。

现代人饮食精致,三餐无规律,工作压力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胆石症的患者人数逐年增加,发病日趋年轻化。

因此,荤素搭配合理,正确的饮食摄入,保持每日吃蔬果的习惯,尽量少吃过于油腻的食物,是最重要的法则。

胆石症的名词解释

胆石症的名词解释

胆石症的名词解释
胆石症是一种位于胆道内的继发性疾病,其特征是胆道内形成一些结晶或小结石,使胆汁流通受阻。

它是由于胆汁中的沉淀物(主要是胆固醇,脂肪酸、胆红素)在胆道内停留时间过长而形成的结晶。

胆石症的主要症状是右上腹部胀满、痛,消化不良,乏力,腹泻,黄疸,肝炎等。

有时还会出现疼痛性闭经。

严重的胆石症可导致胆囊炎、胰腺炎、多发胆结石和胆管结石等。

胆石症的治疗主要有外科手术和内科治疗两种,外科手术治疗是在胆囊内放置一条胆管管套,使胆汁流畅,内科治疗是服用溶胆碱和非甾体抗炎药,以消除结石,改善胆囊收缩功能,预防结石形成。

胆石症

胆石症

2x1x
2.保持引流通畅 随时观察,避免牵拉扭曲;挤压T管时应将一手
治疗方法:
一、保守治疗:无症状的胆囊结石一
般不需积极手术治疗。可用方法有:
体外震波石:并发症发生率高,效果差,现 基本废弃不用
溶石:鹅脱氧胆酸 熊脱氧胆酸 副作用:肝毒性、反应大(恶心、呕吐)服 药时间长、价格贵、停药后易复发
1x1x
治疗方法:
二、手术疗法
首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 创伤小、痛苦轻、恢复快、伤口愈合后 疤痕微小、疗效肯定 治疗胆囊良性疾病的“金标准”
1x8x
引流胆汁,和残余结石,减轻 胆道内压力,使胆管缝合口顺 利愈合,避免胆瘘。
(2)T型管在胆道内起支撑作用, 避免形成胆管狭窄。 (3)术后可通过T型管进行造影, 查看有无残余结石并可进行取 石头。
19
2x0x
1妥善固定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妥善固定T管并保持引流通畅是胆管疾病手术
成功的关键。在T管引出腹壁处与皮肤缝扎固定,
x7 x
症状(二)
3.胆囊积液(白胆汁) 4.其他(黄疸、发热、肝总管结石、胆源性胰腺炎胆囊十二指肠瘘或 胆囊结肠瘘、胆石性肠梗阻、胆囊癌)。 5、Mirizzi综合征: 病因:胆囊管与肝总管伴行过长或者胆囊管与肝总管汇合位置过低, 持续嵌顿于胆囊颈部的和较大的胆囊管结石压迫肝总管,引起肝总管 狭窄;反复炎症发作更导致胆囊肝总管瘘管,胆囊管消失、结石部分 或全部堵塞肝总管。 临床特点:反复发作胆囊炎及胆管炎,明显的梗阻性黄疸。 影像检查:胆囊或增大、肝总管扩张、胆总管正常。
胆囊结石
诊断重要依据: 典型的临床表现---胆绞痛(cholecystalgia)进
食油腻食物,睡眠时体位改变---胆囊内压力升高,胆囊强力收缩

胆石症的有关知识

胆石症的有关知识

胆石症的有关知识胆结石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作为结石形成的一般规律,它们具有胆汁成分的析出、沉淀、成核及积聚增长等基本过程。

其发病机理包括几种要素,首先,胆汁中的胆固醇或钙必须过饱和;其次,溶质必须从溶液中成核并呈固体结晶状而沉淀;第三,结晶体必须聚集和融合以形成结石,结晶物在遍布于胆囊壁的粘液,凝胶里增长和集结,胆囊排空受损害有利于胆结石形成。

胆固醇结石----胆固醇结石形成的基础为胆汁中胆固醇、胆汁酸以及卵磷脂等成分的比例失调,导致胆汁中的胆固醇呈过饱和状态而发生成晶、析出、结聚、成石。

大部分胆汁中的胆固醇来源于肝细胞的生物合成,而不是饮食中胆固醇的分泌。

胆固醇结石的形成,主要是由于肝细胞合成的胆汁中胆固醇处于过饱和状态,以及胆汁中的蛋白质促胆固醇晶体成核作用,另外的因素则应归因于胆囊运动功能损害,它们共同作用,致使胆汁淤滞,促发胆石形成。

此外,目前还有一些研究显示,胆囊前列腺素合成的变化和胆汁中钙离子浓度的过高也可能促发胆石形成。

在部分患者中,胆石形成的前提条件是胆泥生成。

所谓胆泥,是由含胆固醇晶体的粘滞的糖蛋白组成。

这种胆泥在超声下可以查见,并且可能是胆绞痛、胰腺炎或胆管炎患者进行辅助检查所能发现的唯一异常处。

胆色素结石----包括黑色结石和棕色结石两种。

黑色结石主要在患有肝硬变或慢性溶血性疾病患者的胆囊内形成,而棕色结石则既可在胆囊,又可在胆道内形成。

细菌感染是原发性胆管结石形成的主要原因。

原发性胆管结石在亚洲十分常见,感染源可能归咎于寄生虫如华支睾吸虫或其它不太清楚的病因。

胆结石患病随年龄增加而增加,并且好发于女性。

育龄妇女与同龄男性的患病比率超过3:1,而七十岁以后则下降到2:1。

怀孕、肥胖、西化的饮食、全胃肠外营养等因素可增加胆结石的患病风险。

另外,人种因素亦与发病相关,如美国西部印第安人患病率超过75%,是全球胆石最高发的人群。

1983~1985年对我国26个省市11342例胆石患者调查显示,胆石的分布、类型与地域、饮食、职业、感染相关。

胆石症

胆石症

疾病名:胆石症英文名:cholelithiasis缩写:别名:胆石病ICD号:K80分类:消化科概述:胆石症(cholelithiasis)是世界范围的常见病,我国也不例外,其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

近20余年来,随着影像学(B型超声、CT及MRI等)检查的普及,在自然人群中,胆石症的发病率达10%左右,国内尸检结果报告,胆石症的发生率为7%。

随着国人的生活条件及营养状况的改善,胆石症的发生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尤其是胆囊结石的发生率显著增高。

胆石症以女性患者多见,尤其是较肥胖的女性,男女之比约为1∶2。

胆石症系指胆道系统内存在有结石而言,结石可发生于胆道的任何部位,如结石发生在胆囊则称为胆囊结石,发生在胆总管称为胆总管结石,发生在肝内胆管时则称为肝内胆管结石,发生于肝外胆管则称肝外胆管结石。

结石也可同时或先后发生在一个患者的多个部位,少数患者其胆道内虽有结石,但可不引起症状,称之为无症状性结石。

但绝大多数患有胆石者可产生症状,腹痛(胀痛或绞痛、剧痛)、恶心呕吐、畏寒、发热及黄疸是胆石症的重要症状。

近10余年来,在胆石的治疗方面,无论是药物排石、溶石治疗、碎石治疗还是内镜下治疗等都有了迅猛的发展。

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也已广泛开展,给广大胆囊炎、胆囊结石患者带来了福音。

流行病学:种族与地区:以北欧、北美国家胆石病发病率最高,南非地区黑人发病率最低。

北美的:Pima印第安人25%妇女患有胆石病。

胆石成分中以胆固醇结石为最多见,占75%~90%,而亚洲地区则以胆色素结石为多,特别是肝内胆管结石较多。

国内1985年11342例胆石病调查表明:胆囊结石与胆管结石比为1.5∶1,胆固醇结石与胆色素结石之比为1.4∶1。

年龄因素:40岁为胆石病典型发病年龄,小于20岁者少,一般随年龄增加胆石病发病率亦增加。

国内尸检资料显示胆石病检出率为7%,而80岁以上老人胆石病发病率可达23%。

女性胆石病较男性胆石病发病率高,50岁以上女性胆石病发病率为男性的2倍。

胆石症,胆石症的症状,胆石症治疗【专业知识】

胆石症,胆石症的症状,胆石症治疗【专业知识】

胆石症,胆石症的症状,胆石症治疗【专业知识】疾病简介胆石症是指胆道系统(包括胆囊和胆管)的任何部位发生结石的疾。

主要症状为腹痛(胀痛或绞痛、剧痛)、恶心呕吐、畏寒、发热及黄疸。

结石的种类和成分不完全相同,临床表现取决与结石是否引起但到感染、胆道梗阻及梗阻的部位和程度。

胆石症是世界范围的常见病,我国也不例外。

在自然人群中,胆石症的发病率达10%左右,国内尸检结果报告,胆石症的发生率为7%。

女性患者多见,尤其是较肥胖的女性,男女之比约为1∶2。

疾病病因一、发病原因胆石形成原因迄今仍未完全明确,可能为一综合因素。

胆石的成分有胆固醇、胆色素、钙盐、黏蛋白及其他有机物与无机物等,根据结石成分的不同,通常将胆石分为胆固醇性结石、胆色素性结石和混合性结石(胆固醇、胆色素、钙及其他有机物、无机物混合而成)3类。

多年来的研究已证明,胆石是在多种因素影响下,经过一系列病理生理过程而形成的,这些因素包括胆汁成分的改变、过饱和胆汁或胆固醇呈过饱和状态、胆汁囊泡及胆固醇单水晶体的沉淀、促成核因子与抗成核因子的失调、胆囊功能异常、氧自由基的参与及胆道细菌、寄生虫感染等。

1.胆囊结石成因(1)代谢因素:正常胆囊胆汁中胆盐、卵磷脂、胆固醇按比例共存于一稳定的胶态离子团中。

一般胆固醇与胆盐之比为1∶20~1∶30之间,如某些代谢原因造成胆盐、卵磷脂减少,或胆固醇量增加,当其比例低于1∶13以下时,胆固醇便沉淀析出,经聚合就形成较大结石。

如妊娠后期、老年人,血内胆固醇含量明显增高,故多次妊娠者与老年人易患此病;又如肝功能受损者,胆酸分泌减少也易形成结石。

先天性溶血病人,因长期大量红细胞破坏,可产生胆色素性结石。

(2)胆系感染:大量文献记载,从胆石核心中已培养出伤寒杆菌、链球菌、魏氏芽孢杆菌、放线菌等,足见细菌感染在结石形成上有着重要作用。

细菌感染除引起胆囊炎外,其菌落、脱落上皮细胞等可成为结石的核心,胆囊内炎性渗出物的蛋白成分,可成为结石的支架。

胆石症

胆石症

CT
可提示肝脏形态、大小的变化,肝内外胆管的扩 张情况,以判断有无梗阻及其可能的部位与程度, 对于肿瘤阻塞可提示肿瘤的部位、大小和范围。 如用增强平扫,可将胆管影清楚显示。 是胆道系统一种常用的检查手段,但同样不能展 示胆管树的全貌。
MRCP(核磁共振胆胰管造影)
与CT图形相近,但可观察冠状面的断层解 剖图像,并可通过图像合成清晰地展示胆管 树的全貌。 用以观察胆道肿瘤,可以从不同方向显示血管 受累情况,也可以清楚地显示肝门淋巴结。
4.严格无菌操作 引流袋应每天更换,无菌操作,更换时, 接头处以0.5%碘伏擦拭。如有胆汁渗出应 及时用棉签蘸生理盐水清洗干净,用干棉球 擦干后予氧化锌软膏涂局部保护皮肤,并立 即更换敷料,保持敷料干燥,防止局部的感 染及胆汁侵蚀皮肤引起发炎,红肿。
5.拔管和T管造影
T管一般留置2~3周,无特殊情况可以拔管,拔 管前必须先夹管1~2天,患者无腹痛、发热、黄 疸可以拔管。拔管前要造影,造影前严格消毒T管 管口,先用生理盐水冲洗胆管,再用76%泛影葡 胺缓慢注入T管,造影后立即抽出造影剂,并开放 T管引流1~2天,使造影剂完全排出。观察有无 腹痛、发热等。在拔管向患者说明拔管并不疼痛, 取得患者配合。使其平卧,腹部放松,不可憋气, 以免腹肌紧张。拔管腹壁尚有洞口,并可能有少 量胆汁流出,可用腹带加压包扎2~3天,也可用 凡士林纱条填塞窦道口,一般2~3天后,肉芽组 织生长即可封闭窦道。拔管24h内应减少活动, 卧床休息,保持引流口周围皮肤清洁干燥,观察 有无胆汁渗出及胆漏的发生。
(3)术后可通过T型管进行造 (3)术后可通过T型管进 影,查看有无残余结石并可 进行取石头。 行造影,查看有无残余
结石并可进行取石头。
1妥善固定
妥善固定T管并保持引流通畅是 胆管疾病手术成功的关键。在T管引 出腹壁处与皮肤缝扎固定,并用胶 布将T管固定在腹壁上,同时绑腹带, 以防T管脱出,但T管不可固定于床 上,防止患者翻身时或麻醉未完全 清醒前将T管拉出,对术后躁动不安 的患者应专人陪护或约束双手避免 将T管拔出[2]。一旦不慎将T管拔 出,应立即报告医生,并重新置管。 如T管脱出时间较晚,且患者无明显 症状,可拔去T管或放置无菌导尿管 继续引流。

《胆石症诊断与治疗课件》

《胆石症诊断与治疗课件》
胆石症诊断与治疗课件
胆石症概述
胆石症是一种常见的胆道疾病,以胆囊或胆管内形成结石为特征。了解胆石症的基本概况是深入学习的 第一步。
胆石形成原因
1 胆汁成分变化
胆汁中胆固醇和胆盐比 例失衡,容易导致胆石 的形成。
2 胆囊运动障碍
3 遗传因素
胆囊的收缩功能异常, 使胆汁在胆囊内停滞, 增加了结石形成的风险。
遗传因素可能对胆石形 成起到一定的影响。
胆石症的症状与诊断
症状
• 腹部疼痛 • 恶心呕吐 • 消化不良
诊断
• 腹部超声 • 血液检查 • CT扫描
胆石症的治疗方法
1
手术治疗
2
胆囊切除术是最常见的手术治疗方法,
可以结石。
非手术治疗
内镜取石术可以通过胆道内镜将结石 取出,避免手术切口。
预防胆石症的方法
健康饮食
控制饮食中的脂肪摄入, 增加纤维素和水的摄入。
定期运动
保持适当的体重和身体活 动,可以降低患胆石症的 风险。
避免长时间禁食
经常进食,避免长时间禁 食,有助于胆汁的正常流 动。
结论
了解胆石症的诊断和治疗方法,以及预防的重要性,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保 护自己的胆囊健康。

胆石症的发生与什么有关

胆石症的发生与什么有关

胆石症的发生与什么有关
一、概述
胆结石的致病因素较多,有些患者不止受到单一因素的影响,比如年龄增长,遗传家族的病史、以及饮食结构不好、女性也容易多发,具体的致病因素和预防知识和大家分享一下
二、步骤/方法:
1、上面提到胆囊结石的发病率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的,中老年患者占多数,而且女性患者又是其中比例较高的。

中老年人消化功能开始减退,女性患者发病是由于雌激素以及黄体酮影响胆囊功能。

2、很多孕妇也是该病的主要患者,因为妊娠期可促进胆囊结石的形成,也是因为孕期雌激素增加使胆汁中胆固醇含量也增多。

所以孕妇和产妇要注意体重的变化,改善饮食结构,少脂肪少油腻的食物,补充优质蛋白,饮食营养,预防胆结石。

3、对多数正常人来说,患该病主要是由于饮食结构和饮食习惯造成的。

这也是影响胆石形成的主要因素,增加高纤维的食物,控制饮食总高热量能有效降低该病的发病率。

三、注意事项:
饮食习惯需要长期的注意,早饭很重要,晚上避免吃过的食物,养成规律的饮食习惯,饭后不要马上坐着休息,适当的走动一下。

胆结石的症状及治疗方法

胆结石的症状及治疗方法

胆结石的症状及治疗方法
胆结石是指胆囊或胆管中形成的固态结石。

以下是常见的胆结石的症状和治疗方法:
症状:
1. 腹部疼痛:胆结石通常引起右上腹部或腰部的剧烈、间歇性的疼痛。

此疼痛可能会向背部和右肩蔓延。

2. 消化不良:胆结石影响胆汁的正常流动,导致消化不良、恶心、呕吐、打嗝等症状。

3. 脂肪吸收不良:由于缺乏胆汁的辅助,胆结石患者可能会出现脂肪吸收不良、脂肪便、体重减轻等症状。

治疗方法:
1. 观察性治疗:对于无明显症状的小结石,可以采取观察性治疗,定期检查结石的大小和位置,观察有无症状加重。

2. 药物治疗:一些药物可以帮助溶解胆囊结石或减轻石块引起的症状,如胆宁颗粒、尼法韦林等。

3. 胆囊切除术:对于有症状且较大的胆结石,手术是常见的治疗方法。

通常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通过腹腔镜进一步检查胆囊、胆管等情况,并将结石彻底切除。

4. 冲击波碎石术:对于无条件进行手术的患者,可以选择冲击波碎石术,通过声波碎石机将结石震碎,然后由体内分解或排出。

5. 草药治疗:有些草药被认为对溶解胆囊结石有效,如威灵仙、柴胡等,但需要在专业医生指导下使用。

请注意,以上治疗方法应由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决定。

对于疑似胆结石的症状,建议及时就医并接受专业的诊断和治疗。

胆石症的临床检查分析

胆石症的临床检查分析

04
胆石症的治疗及护理
胆石症的治疗
胆囊切除
对于胆石症患者,胆囊切 除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 。包括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和开腹胆囊切除术。
胆管结石治疗
胆管结石治疗方法包括内 镜下胆管结石取出术、体 外冲击波碎石、经皮肝穿 刺胆管结石取出术等。
溶石治疗
溶石治疗是针对胆固醇结 石的一种治疗方式,主要 药物有熊去氧胆酸、鹅去 氧胆酸等。
腺炎等严重并发症。
肝内胆管结石可能引起慢性炎 症、胆道梗阻、肝脏损害等,
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02
胆石症的临床检查方法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检查
胆石症患者可能出现白细胞计 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但
多数仅轻度升高。
肝功能检查
可显示患者是否存在肝脏损伤, 了解胆红素代谢情况。
血清胆红素
可反映胆道梗阻程度,血清胆红素 升高通常提示胆道梗阻。
运动护理
适当的运动可以促进胆汁的分泌,有助于预防胆 石症的形成。患者可以选择散步、慢跑、瑜伽等 轻度运动。
05
胆石症的预防及康复
胆石症的预防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保持健康的饮食、适量的运动、避免过度饮酒和吸烟等不良习惯,有助于预防胆石症的发生。
控制体重和饮食
保持合理的体重和饮食结构,避免高胆固醇、高脂肪和高糖食物的摄入,有助于降低胆石症的风险。
可选用溶石药物如熊去氧 胆酸等,但疗效有限。
胆囊切除术
对于有症状的胆石症患者 ,胆囊切除术是最有效的 治疗方法。
体外冲击波碎 石术
对于无症状的胆石症患者 ,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是一 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内镜下逆行胆 道造影取石术
对于不能耐受手术的患者 ,内镜下逆行胆道造影取 石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 疗方法。

医学知识之胆石症

医学知识之胆石症

胆石症常见症状胆石症的临床表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胆石的大小、部位、动态、是否并发感染及造成阻塞的程度。

胆囊结石一般不产生绞痛,常有右上腹胀闷不舒之感,伴嗳气、恶心、大便不调等消化不良症状,当进食油腻食物后更加明显。

总胆管结石或胆囊结石移动至胆管引起平滑肌痉挛或梗阻时,常有胆绞痛发生,多在饱餐或进高脂餐后数小时内,以及腹部受到震动后发作。

开始右上腹持续钝痛,以后阵发性加剧,难以忍受,疼痛常放射至右肩胛或右背部,伴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大汗淋漓、弯腰打滚,发作后还可有发热、黄疸等症状出现。

常用中成药本病属于中医胁痛、黄疸等病的范畴,可分以下两型辨证治疗。

1.肝郁脾虚型本型症状较轻,多为结石相对静止期或稳定期,即多不伴明显感染与梗阻。

症见右上腹胀闷不适,或时有隐痛,食欲不振,大便不调,恶心,口苦,舌淡尖红,苔白或微黄,脉弦细。

治宜:疏肝利胆健脾。

可服:调胃舒肝丸、胆石通、茵陈五疸丸、四逆丸、二陈丸等。

2.肝胆湿热型临床症状较重,多为结石发作期,常伴不同程度的感染或梗阻。

症见右上腹持续性胀痛,或痛引肩背,伴恶心呕吐、或发热,或黄疽,尿色如茶,舌红苔黄腻,脉弦或滑数。

治宜:疏肝利胆,清热利湿。

可服:黄疸茵陈冲剂、肝胆炎片、利胆排石片、利胆片等。

常用西药1.溶解胆石药物①鹅去氧胆酸:每日口服o.5―1.5克,长期用对溶解胆固醇结石有效,”但易引起腹泻。

②熊去氧胆酸:每日口服O.5克,维持治疗6个月至1年,对胆固醉结石有效,无腹泻等副作用,有效率比鹅去氧胆酸略高。

2.增进胆汁排泄药物①50%硫酸镁:每日3次饭后服用10毫升,能松弛胆道括约肌。

②牛胆酸钠:每次0.2克,每日3次,餐后服。

③利胆醇:0.1―0.2克口服,每日3次,饭后服。

④去氢胆酸:每次饭后0.25克,每日3次。

胆道完全阻塞和严重肝、肾功能障碍者忌用。

3.抗生素的应用合并急性感染时,可肌注青霉素、链霉素或庆大霉素等。

凡病情严重者,应及时前往医院治疗以防并发症造成不良后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UDCA在胆石症中的应用进展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陆新良
• 西方国家:10%~15%,中国:0.9%~10% • 美国2000年60亿美元,中国:? • 欧美胆固醇结石75%,中国:52%~79%
Despite the frequency of the condition, many patients with gallstones remain undiagnosed, although symptoms and/or complications occur in approximately a third of patients.
溶石适应症
• 大约15%有症状的胆石症患者 »直径小于0.5cm »X线阴性 »胆固醇含量超过80% »胆囊功能良好 • 1873年最早报道,1937年完全溶石报道
Chances of dissolution are higher if gallstones are small (less than 0.5 cm in size), not calcified (radiolucent on radiograph, including a computed tomography [CT] scan), cholesterol-enriched (ie, more than 80%), and contained within a functioning gallbladder with a patent cystic duct.
胆固醇结石形成机制
• The complex pathogenesis of cholesterol gallstones depends on the concurrent existence of hepatic hypersecretion of cholesterol into bile, leading to bile supersaturation with cholesterol, accelerated nucleation/crystallization of cholesterol in gallbladder bile, impaired gallbladder motility leading to gallbladder stasis, and increased cholesterol availability from the small intestine
遗传因素
• a single gene defect causes bile duct and gallbladder stones in a defined subgroup – young, predominantly female patients with a recurring form of extrahepatic and intrahepatic cholelithiasis • spontaneous occurrence of extrahepatic and intrahepatic gallstones in the Abcb4 knockout mouse model • Gilbert variant of UDP glucuronosyltransferase 1A1 (UGT1A1) was also associated with pigment bile duct stones
胆管结石形成机制
• Stone core formation is initiated by bacterial infection and subsequent bilirubin deconjugation • Bile composition may eventually change to precipitate cholesterol • Similarly, such precipitates and/or microcalculi can act as nuclei to induce bacterial colonization, which may in due course enhance precipitation of calcium bilirubinate or modify original cores.
溶石效果
• 小于0.5cm结石的溶石速度1 mm per month
【 Gastroenterology 1990;99:243–51 】
• 大结石或多发结石的溶石率小于40%~50% per year
【 Gastroenterol Int 1993;6:65–75 】
溶石效果
• 表面有钙化结石的溶石率10%~20% per year
溶石机制
• Oral UDCA (at least 10 mg/kg/d) results in an increased proportion of biliary UDCA in bile (from less than 8%–10% of biliary bile acid pool to about 40%). • Increasing biliary UDCA, in turn, results in a decreased hepatic secretion of biliary cholesterol and the formation of unsaturated gallbladder bile (ie, containing less cholesterol in solution) with a cholesterol saturation index of less than 1
胆管结石形成机制
• Anatomical abnormalities causing bile stasis might be major risk factors. • Parasitic infection is also associated with primary duct stones as well as intrahepatic bile duct stones, particularly in Asia
有症状胆囊结石
• 需要治疗:手术、ESWL或者(和)药物 • 连续5年没有症状的等同于没有症状的患者
• 微结石和胆泥更容易引起胆绞痛、胰腺炎 等并发症
胆绞痛
• 早期非随机安慰剂对照研究提示UDCA可以 减少胆绞痛发作【 Ann Intern Med 1982;97(3):351–6. 】【 Gut
易感因素
• 4F现象:Fat、Female、Fertilize、Forty
Cholesterol gallstones are associated with well-known risk factors, such as obesity,type 2 diabetes, dyslipidemia, and hyperinsulinemia, which are often components of the metabolic syndrome epidemic, which has a prevalence greater than 35% in the adult population and which continues to increase in Westernized countries In China, the prevalence of cholesterol gallstones seems to increase with the Westernization of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diet.High efficiency of intestinal cholesterol absorption and high dietary cholesterol seem to be key and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for the formation of cholesterol gallstones.
1982;23(5):382–9 】
• 非随机的队列分析(n=527)提示UDCA可 以明显减少无症状胆石症患者胆绞痛发作【
Hepatology 1999;30:6–13 】
• 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提示UDCA不能减 少有症状胆石症患者的胆绞痛发作【 Hepatology
2006;43(6):1276–83 】
carriers might benefit from prevention with UDCA
无症状胆囊结石
The average risk of developing symptomatic gallstones is 2.0% to 2.6% per year The yearly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is low (0.3%) The annual risk for gallbladder cancer is as low as 0.02% Treatment of asymptomatic patients with gallstones, is not routinely recommended
溶石终点
• Following complete dissolution, UDCA should be continued for another 3 mo in order to confirm decomposition of microscopic stones that may not be detected by ultrasonography. • Absence of, or minimal, change in gallstone diameter within 6 to 12 mo of UDCA treatment represents a poor prognostic sign for dissolutio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