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管子的商业治国理论
简谈《管子》市场经济思想及其历史影响
简谈《管子》市场经济思想及其历史影响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内容提要】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之际,认真研究和剖析管子市场经济思想对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加快生产力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摘要题】经济思想史研究【关键词】宏观治国学/微观治生学/“人和”/市场营销现代市场营销学有了强烈的“ 管理导向”,即从管理决策的角度研究营销者(企业)的市场营销问题。
我们把市场营销从微观(企业)、宏观两个方面的管理来研究分析,借用中国传统的市场管理思想“宏观管理的治国学”和“微观管理的治生学”两方面的思想分析,以实现古为今用的现实意义。
一、宏观管理的治国学(一)“顺道”宏观管理的治国学,“顺道”一词属于主观范畴的“道”,是指客观经济规律,又称为“则”、“常”,意思是指管理要顺应客观规律。
《管子》认为自然界和社会都有自身的运动规律,“天不变其常,地不易其则,春秋冬夏,不更其节”(《管子·形势》)。
社会活动,如农业生产,人事,财用,货币,治理农村和城市都有“轨”可循,“不通于轨数而欲为国,不可”(《管子·山国轨》)。
人们要取得自己行为的成功,必须顺乎万物之“轨”,万物按自身之“轨”运行,对于人毫不讲情面,“万物之于人也,无私近也,无私远也”,你的行为顺乎它,它必“助之”,你的事业就会“有其功”,“虽小必大”;反之,你如逆它,它对你也必“违之”,你必“怀其凶”,“虽成必败”,“不可复振也”(《管子·形势》)。
这是社会自发的经济活动,他认为国家应顺其自然,少加干预,“故善者因之”,须顺应客观规律。
现代企业要想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发展自己,必须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办事,国家要宏观调控,保护地球,保护大自然,维护生态平衡的发展。
(二)重人“重人”是中国传统管理的一大要素,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重人心向背,二是重人才归离。
管子集释章节解析
管子集释章节解析管子是我国战国时期的一部重要哲学著作,被誉为“百家之长”。
其中,“管子集释”是对管子的解读和注释,是研究管子思想的一项重要工作。
本文将对管子集释中的章节进行解析,以期深入理解管子的思想。
第一章:性微篇在管子集释中,第一章是“性微篇”。
这一篇章主要揭示了人性的微妙和变化性。
管子认为,人性是随着时间和环境的变化而发生微妙变动的。
他认为,人应当善于把握这种变化,遵循时机,因势利导,以求达到最好的效果。
这一观点在管子集释中得到了进一步的阐发和解释。
第二章:国夷篇“国夷篇”是管子集释中的第二章,主要关注国家治理和外交政策。
管子认为,一个国家的治理不能只依靠武力和强制,而应注重道德、礼仪和信仰的培养。
他主张,国家的治理应遵循天道,掌握时机,灵活应对外交关系的复杂状况。
管子在这一篇中提出了很多富有启发性的观点,对国家治理的现代研究仍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第三章:将略篇在管子集释中,第三章是“将略篇”。
这一篇章主要关注军事战略和军队组织。
管子认为,一个国家的军队应该具备强大的战斗力和灵敏的应变能力。
他对于军事战略、组织架构和指挥方式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对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第四章:守寡篇“守寡篇”是管子集释中的第四章,主要探讨婚姻家庭和子女教育。
管子认为,婚姻家庭是社会基本单位,应当树立家庭道德和尊重纲常,注重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他对于婚姻、妻子、子女的角色和法则进行了解读和解释,这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第五章:货殖篇在管子集释中,第五章是“货殖篇”。
这一篇章主要关注经济贸易和倡导商业发展。
管子认为,贸易和商业是国家发展的重要基础,应当鼓励商业活动的开展和市场繁荣。
他对于货殖、利润、税收等经济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为中国古代经济思想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
第六章:兵雄篇“兵雄篇”是管子集释中的第六章,关注军事力量和国家安全。
管子认为,一个国家的强盛和安全需要具备强大的军事实力。
从神农到秦始皇的一万年(23)经济学派:《管子》的治国理政思想
从神农到秦始皇的一万年(23)经济学派:《管子》的治国理政思想墨子讲完了,咱们再来看百家争鸣中最后的一家:齐国稷下学派的代表作《管子》的“经济家”。
经济家这个词是我发明的,为的是跟儒家法家区分开,尤其是不想再用“齐法家”和“魏法家”这个概念了。
法家就是魏法家、或者三晋法家或者秦晋法家。
至于所谓的“齐法家”。
我给它改个名叫“经济家”。
《管子》这书里边的内容很多很杂,既有儒家也有法家的思想,如果有法家思想就叫齐法家,那它是不是还可以叫齐儒家?其实不管儒家还是法家,在《管子》里边所占的篇幅都不多、也不是它的主要特色,《管子》里边又大约三分之二的篇幅都是在谈经济问题。
但管子的内容并不是讲如何经商致富的,也不是讲政府如何为商业阶层利益服务的,它就是讲经济的,也就是“经世济民”之术,是从政府的视角来研究如何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可以说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宏观经济学著作。
西方的经济学起源于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
亚里士多德把经济问题放在了研究家庭伦理的书里边来讲,研究一个家庭如何理财致富,是典型的“微观经济学”。
人类历史上最早对一个国家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思想起源于中国,起源于《管子》。
而且还不是一般的起源,是相当深刻系统的进行了研究和论述。
正因为如此,我才觉得应该把管子学派的思想叫做“经济家”,跟儒家、法家、墨家、道家并列为先秦五大治国理政思想,借此也可以明确宏观经济学思想起源于中国《管子》对宏观经济管理的核心关注点在于三个字——“轻重术”。
什么叫“轻重术”呢?所谓轻重,其实就是价格高低的意思。
什么东西的价格比较高,在《管子》里边就说这个东西比较“重”,就是贵重的意思;什么东西价格比较低,在《管子》里边就说它比较“轻”。
“轻重术”就是对市场上的商品价格进行管理调控的一套技术,用今天时髦的经济学术语来说,就是“通过干预价格机制来对市场经济进行调控的方法”。
认真学过经济学的都知道,市场经济运转的核心机制就是价格机制。
管子的管理思想
管子的管理思想天下之大知废兴在逆顺管仲相齐,推行改革,实现了“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春秋霸业,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经验。
中国历经沧桑变迁,经历了无数次变革,而每次变革都可从管子思想中找到力量源泉。
《管子》集管子学派思想,经数百年前后相传,内容特别丰富。
是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哲学的古代经典著作。
管书对发展生产、理财经商、养民生息有精辟见解。
《管子》是一部光照千秋的先秦政治经济学大典,它是永远把珍贵货物送给后代的思想之船。
《管子》是我国著名的治国理论书籍,作者托名管仲,书中集中体现的政治思想、经济思想及朴素的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哲学观点对后世政治家、思想家影响至深。
管子思想,产生于孔子前一百多年,比秦孝公早四百年,它的丰富思想,是先秦诸子思想的渊源。
书中的“利民”、“富民”、“顺民”的思想“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的政治准则,体现了深刻的民本思想;提出的“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的原理,为走富国强兵的道路,采取的种种经济措施,体现了义利并重的思想。
所有这些均属《管子》书的精华,是中华民族政治思想文化的精粹。
《管子》书有的人把它列入道家,有的列入法家,也有的认为相同于儒家:可见该书实际上是一部集古代思想大成的书。
它对于墨家、道家、法家,儒家都有影响。
《管子》的成书状况《管子》一书的形成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
淮南子说:“齐桓公之时,天子卑弱,诸侯力征,南夷北狄交伐中国,中国之不绝如线,齐国之地,东负海而北障河,地狭由少而多智巧。
桓公忧中国之患,苦夷狄之乱,欲以存亡继绝,崇天子之位,广文武之业,故管子书生焉。
”可见管子一书是为适应春秋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诸方面的需要而产生的。
它是一套治国强民的思想体系和政治措施。
战国时韩非描述了《管子》成书原因。
他说:“今境内皆言治,藏管商之法者,家有之。
”可见《管子》书在当时受到人们的欢迎。
其主要原因是“自治”,即治国强民的办法。
《史记·管晏列传》中也说:“吾读管氏牧民,山高、乘马、轻重、九府……详哉其言之也。
《管子》的治国理政思想
文化纵横Culture Dimensions【摘要】《管子》在诸子百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研究我国古代政治、经济、法律等各方面思想的珍贵资料。
它相传最早为春秋时期齐国名相管仲所作,此后历经后世学者补充、修订,终成全书。
《管子》一书中所蕴含的思想兼收并蓄,它不囿于某一家之成说,而是众采法家、儒家、道家、阴阳家等诸家之所长,最终熔冶于一炉,形成了独特的治国理政思想。
其中不少思想在今天看来仍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管子》 治国理政 借鉴意义 【中图分类号】D092 【文献标识码】A张 涛管仲作为一名政治家,需要处理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的政务。
其治国理政思想也分别见于《管子》一书的各个篇章中,如《法禁》《任法》《明法》《论法》等篇主要阐述法治思想;《国蓄》《乘马》《轻重》《海王》诸篇阐释经济思想;《度地》《地员》《五行》《四时》等篇阐述生态思想,等等。
《管子》的思想内涵专而不偏,博而不杂,充实而系统,显示了一代名相管仲的高屋建瓴的政治眼光和海纳百川的思想气魄。
本文便从这一角度出发,跳出学派归属的思路,通过分析《管子》中治国理政的思想智慧,以史为鉴,期冀能够有助于当今生产生活的发展。
《管子》的法治思想——确立法律的至高无上,保证公正性,立法因应时事,注重礼法并用法令制度作为统治者管理国家最重要的工具,尤其为人所重视。
法令的严整与否、法制的贯彻与否,关乎国家存亡大计。
因此在《管子》中,单独辟出数篇内容专门论述。
其中所蕴含的法治思想,大致可分为以下四方面。
确立法律的至高无上地位,保障法律权威。
法律之所以至高无上,是因为法律是社会全体成员一体遵循的行为规范。
《任法》篇中说:“有生法,有守法,有法于法。
夫生法者君也,守法者臣也,法于法者民也,君臣上下贵贱皆从法,此谓为大治。
”《管子》认为,法虽然由君主创设,但君主本身也要服从于法律约束,这样才能明确法律权威,达到天下“大治”。
此外,《任法》篇中还提到,“故法者天下之至道也,圣君之实用也”“不法法则事无常,法不法则令不行”“法者民之父母也”。
梁启超《管子》研究的特色与影响
梁启超《管子》研究的特色与影响郝继东【摘要】梁启超是清末民初的著名学者,一身兼有旧学和新学影响,在《管子》研究上也有所建树.他的《管子》研究,正处于变法维新时期,他以今文经学的宗旨为指导思想,通过对中西方制度等方面的对比,试图找到改变中国命运的一剂良方.《管子》是礼法并重、制度以刚柔相济为要,故而十分符合梁启超的初衷.他结合自己的学术研究,通过《管子》书来评价管仲,并突显了《管子》的经济与法治思想,这是其《管子》研究的特色,并在《管子》真伪的讨论、义理的研究和管子形象的提升上对后世产生深远的影响.【期刊名称】《管子学刊》【年(卷),期】2012(000)002【总页数】5页(P15-19)【关键词】梁启超;管子;特色;影响【作者】郝继东【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文学院,辽宁沈阳11003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B226.1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县人,政治家、学者,中国近代史上戊戌变法的领袖人物。
1903年,梁启超与汤学智合撰的《管子传》,发表于《新民丛报》。
此后,梁氏又在《开明专制论》、《中国法理学发达史论》等文中进一步塑造管子形象,称其为“开明专制”的典范与“法治主义”的先祖。
1909年,梁氏写成《管子传》(亦名为《管子评传》)一书,共13章,6万余言。
该书从管子出身及时代背景谈起,全面评价了管子的一生,对管子的功绩及建功立业的条件有所分析,并重点分析了管子的法治主义与经济政策,同时将其与近代资本主义的相应社会制度作对比,彰显管子思想的优越性。
总之,这本传记不仅仅是管子的评传,或者说不只是对管子一生的评说,更重要的是它体现了梁启超以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思想家的眼光对管子外王思想的认识,而这种认识是近代《管子》义理研究的重要贡献。
一作为清朝末季的一名政治家、学者,梁启超既有传统经学研究的深厚积淀,又有西方近代资本主义思想的浸染,所以在其身上体现了中西合璧的学术情结。
《管子》的治国思想
《管子》的治国思想对于如何治理国家、统治人民,中国古代的思想家们提出了各种各样的思想。
其中,《管子》从人性好利的角度出发,提出的经济、教化、法律等治民的思想值得重视。
《管子》认为,治理国家要重视人性。
人性是好利的,治理国家要顺应人性,满足人性中合理的要求,同时也要合理利用人好利的本性,让利益成为维护国家统治的工具。
其中的治国思想是以趋利避害的人性论为基础的。
君主治国,首先需要对人的本性有准确的把握。
在制定和运用统治政策时,才能顺应“人情”。
故君主只有顺应人的本性,才能实现政治稳定。
君主在制定政令时考虑到人的本性是趋利避害的,考虑到百姓的实际,只有保证百姓的日常生活,其百姓能服从君主的政令,这是实现政治稳定的基础。
君主控制百姓物质生活所需的利益,用利益来治理百姓。
在《管子》的治国思想中首先分析了其国家通过多种经济手段对与百姓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粮食、货币、盐铁等生产生活资料予以调控。
管子主张君主控制粮食、货币、盐铁等百姓生活的命脉。
通过控制货币,来平抑物价,打击高利贷商人,从而增加财政收入。
通过发放农业贷款,提供保障粮食生产所需的基本资料,提高粮食收购价格。
农业生产得到保证,农民的生活才能稳定。
管子不仅重视农业的发展,还重视工商业的发展,管子主张对盐业实行国家垄断,对铁的管理实行官管民营的举措。
除了对百姓生产生活所需的物质资料进行调控之外,《管子》中认为君主同样好利,君主在获取民利时要做到取民有度,为了百姓利益顺利实现,还要调节百姓的贫富差距,做到贫富有度。
其次,分析了《管子》的教化思想。
历代思想家们教化观都是围绕道德展开,在中国历史上道德观的核心又是义利观念,所以教化的指导思想是义利观。
《管子》中坚持义利统一的观念,在教化时重视百姓对利益的追求,用物质利益来引导和教化百姓,同时在在追求利益中运用义的约束,发挥义等道德规范对利益追求的反向引导作用。
教化要依据人的本性,重视利益的引导,单纯说教并不能完全达到统治需要的教化效果,运用物质满足、精神奖励等手段教化百姓,这样的教化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读书笔记(管子经济战部分)
一、管子治理国家经济的基本原则《管子》一书是对管仲政治实践经验的总结,其中丰富多彩、通权达变的理财思想,深合时代脉搏。
《管子》既主张富国,又主张富民,强调国富与民富的统一。
1、“取于民有度,用之有止”2、取之无形,予之有形3、贫富有度、巧妙制止贫富分化,实行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二、管子的财政收入政策《管子》的理财原则,有一项是“取于民有度”。
《管子》从这个原则出发,提出了“薄赋敛”的轻税主张。
①关于农业税《管子》轻税的思想表现在农业生产上,就是实行“相地而衰征”的新农业税制。
②关于关市之税(商业税)《管子》轻税的思想表现在商业贸易方面,就是"关市讥而不征。
"(几乎不征关税)。
《管子》非常重视商品流通,并以此作为繁荣经济、增加财政收入的重要手段。
故《管子》主张轻关市之征。
2、国家经营事业,取得财政收入第一,盐铁专卖收入。
关于食盐,就国内而言,主要是靠"寓税于盐价"的方法来聚敛财富。
《管子》认为,盐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品,十口之家,十人食盐;百口之家,百口食盐。
第二步,再利用出口食盐所得黄金,大量购买各国的粮食。
可见,以食盐为工具,“来天下之财”(《轻重甲》),是齐国充实其财政收入的重要途径。
关于铁业收入。
《管子》主张矿山国有。
对于铁矿的开采,《管子》认为最好的办法,就是让私人开采,国家与之分为人其比例是民得七,国家得三。
实行盐铁专卖,寓税于价,在《管子》看来要比征收苛捐杂税好得多。
一方面,国家不需要组织庞大的税收征藉队伍,费财费力;第二,国家控制谷物流通的收入。
《管子》主张控制谷物的流通,国家直接经营谷物。
这样,即保护了百姓不受商贾的盘剥,国家又可获得巨额的差价利润,成为财政收入的一个重要来源。
第三、国家垄断森林资源,可以通过木材买卖获取收入。
《管子》主张山林收费因人而异。
对巨商豪富要售以高价,对贫民则售以低价。
3、运用权谋,获取国家急需的财政收入①、统计理财谋管仲很重视统计在理财乃至整个经济工作中的作用。
国学经典丛书:管子
管仲的军事思想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认为,一个国家的强盛不仅体 现在经济实力上,更体现在军事实力上。他主张国家应该加强军事训练,提高士 兵的作战能力,同时也要加强国防建设,防止外敌入侵。这种国防观念和居安思 危的思想在我们这个时代依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国学经典丛书:管子》这本书虽然有些观点在现在看来可能已经不适用了, 但是其思想精髓和哲学理念依然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它让我认识到一个国家的 治理和发展需要全面、系统地考虑各种因素,包括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同 时,管仲的治国理念也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中国古代先贤的智慧和远见卓识。
阅读感受
《国学经典丛书:管子》是一本中华国学经典读本,由春秋时期管仲所著, 北方文艺社于2013年1月1日。这本书涵盖了管仲对国家治理、经济管理的见解, 以及他的哲学思想、军事理念等。我读完这本书后,深感其思想之深邃、见解之 独到,对我有很大的启发。
我被管仲对国家治理的独到见解所折服。他强调政府要调动民众有效利用土 地发展经济,这一观点具有极高的现实意义。他提出“均地分力”的主张,即将 土地公平地分配给农民,并公平地收取他们的劳动成果。他认为,只有让农民明 确知道自己的所得和国家的税收,他们才会尽心尽力地工作,从而促进农业的发 展,保障国家的粮食安全。这一观点对于我们现代社会依然有指导意义。
目录分析
《国学经典丛书:管子》是一本涵盖了丰富内容的经典著作,其目录也经过 精心设计与编排,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书中的核心内容。下面,我们 将对这本书的目录进行分析,以揭示其特点和价值。
我们可以看到这本书的目录按照篇章来划分,每个篇章都有自己的标题和编 号。这种编排方式有利于读者对全书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和把握。同时,这种目录 结构也有利于读者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兴趣选择阅读的内容。
《管子》的六大管理思想
《管子》的六大管理思想2016-12-21 18:18 来源:国艺藏香传统生活馆陕西土生书院《芈月传》中,义渠王听闻芈月口中的“管子”,便四处打听管子为何人?而据了解,其原型就是我国古代春秋时期著名的哲学家、政治家、思想家管仲。
管仲因其在齐国辅佐齐桓公,进行了著名的管仲改革,使得齐国国富兵强,最终助齐桓公实现了称霸诸侯的理想,建立一代霸业,故而青史留名。
因此,管仲的很多治国思想与经营之道便被人们所推崇,《芈月传》中芈月提到管仲的轻重术。
事实上,管仲所处的时代,正是中国历史上“礼崩乐坏”、社会急剧变化的春秋时期。
几经人事变换的管仲终由鲍叔牙推荐,被齐桓公任命为卿,尊称“仲父”。
在管仲相齐的四十年间,他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在军事、政治、税收、盐铁等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改革,使齐国国力大盛。
他帮助齐桓公以“尊王攘夷”为口号,“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使齐国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称霸的大国。
管仲的思想才学就体现在《管子》一书中。
《管子》简介:《管子》一书大约成书于战国(前475~前221)时代至秦汉时期,是战国中后期管子的学生们以老师之名写成的一部论集。
《管子》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经济学、管理学巨著,也是世界上最早涉及并阐释管理理念及管理思想的著作,可谓“管理之祖”。
刘向编定《管子》时共86篇﹐今本实存76篇﹐其余10篇仅存目录。
《管子》76篇﹐分为8类﹕《经言》9篇﹐《外言》8篇﹐《内言》7篇﹐《短语》17篇﹐《区言》5篇﹐《杂篇》10篇﹐《管子解》 4篇﹐《管子轻重》 16篇。
其主要管理思想可概括为:第一,“天地为心”的治理论。
管子提出,人君应以天地为楷模,“以天地为心”,无私无欲。
天道产生权,权产生法,以法治国;地德产生义,义产生礼,以德治人。
管子的治理论还衍生了宽猛相济、刚柔并举等管理理念以及“自利”的人性观。
管子认为,“自利”是人所共有的情节。
“民,利之则来,害之则去。
民之从利也,如水走下,于四方无择也。
论《管子》的治国思想及其现代启示
论《管子》的治国思想及其现代启示《管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政治思想著作,由战国时期齐国贵族管仲等人撰写。
《管子》以其丰富的思想内容和独特的治国理念成为中国古代政治文化宝库之一。
其治国思想不仅为当时政治生活提供了指导,更有着深远的现代启示,对于当代社会治理也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管子的基本思想《管子》是一部内容丰富,思想深刻的政治著作,它系统地阐述了关于政治、军事、经济、社会制度等方面的理论。
管子的治国思想体现在对政治制度、社会管理、军事策略等方面的论述中。
1.政治制度《管子》对政治制度的论述主要包括了君臣关系、国家管理、官制等方面。
管仲提出了以君主为中心的政治制度,主张君臣相亲相爱,相互依存,形成和谐的政治秩序。
他强调君主应当重视民生,坚持仁政,善待百姓,才能够得到人民的支持和拥护。
2.社会管理《管子》中强调了社会管理的重要性,提出了一系列关于管理民生、稳定社会秩序的思想。
管子认为,社会管理应当以民生为本,倡导和谐稳定的社会关系,以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3.军事策略在军事方面,《管子》论述了一系列关于军事战略、兵法等方面的理论。
管仲提出了灵活多变的战略思想,主张因势利导,灵活应变,善于运用兵力,取得战争的胜利。
二、现代启示1.政治治理《管子》强调君臣和睦相处,以此构建和谐的政治秩序。
在当代社会治理中,我们也需要注重君臣关系的和睦,建立一个以公正、公平、透明为原则的政治体系。
管子对于君主的要求也是很高的,他认为君主应当以百姓的利益为重,善待百姓,这也给我们提供了应对现代政治治理中腐败现象的一些建议,政府应当以人民的利益为重,善待民生,才能够建立起人民信任的政治体系。
3.军事防卫在军事方面,《管子》提出了一系列灵活多变的战略思想,这对于当代国防建设也有着重要的启示。
面对复杂的安全形势,我们需要灵活应变,以适应多变的国际形势,保障国家的安全和和平。
《管子》的治国思想既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又蕴含着深刻的现代启示,对于当代社会治理也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中国政治思想史13《管子·轻重篇》的商业治国理论[精]
复习与思考题
►先秦轻重家在政治上持什么样的主张? ►先秦阴阳家政治思想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拓展阅读书目
►刘泽华:《先秦政治思想史》,南开大学出 版社1984年版,第九、十章。
►刘泽华主编:《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南 开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七、八章。
►经典原著:《礼记·月令》、《管子·轻重篇》
►除了这最有名的五德终始说外,还有“大九 州说”也曾发生过大影响。儒家说中国为 “赤县神州”,禹分为九州,而邹衍认为在 中国之外还有如中国一样的“九大州”,中 国“于天下乃八十一分居其一分耳”。
第三节 《月令》天人相应的政治程式化理论
►《月令》是战国阴阳家的一篇重要著作。吕 不韦编《吕氏春秋》时,将全文收录,作为 全书之纲。汉初儒家又将它收入《礼记》中, 其后遂成为儒家经典。
一、以“轻重”治国说
在先秦诸子中,轻重诸篇的作者们在政治思想 上独树一帜的地方就在于,他们认为治国之道 的关键是掌握轻重之术,而以轻重治国的核心 就是国家要通过掌握市场和物价,把社会的财 富集中到国家和君主的手中。君主只有掌握了 丰厚的资财,才能治理天下。
二、垄断货币和主要商品以从中取利 1.垄断货币的铸造和发行。 2.掌握充足的谷物。 3.控制盐铁。 4.垄断山林及特产。 五行派认为天人和谐是人类生产 的基本保证和先决条件,一切政治活动只能 保证天人和谐的实现,而不能破坏它。这反 映了农业经济的要求。他们努力探求事物的 联系,并企图通过类分的方式把事物贯穿起 来,借以掌握事物联系的链条。在这种探求 中,既有许多精湛的见解,又有荒谬之论, 这是那个时代难以避免的。他们关于政治方 程化的见解,虽有失机械,但其想为君主立 法,以制约君主的基本思想则是相当可贵的, 当然也神化了君主。
三、以经济实力为基础解决社会各种矛盾
《管子》的商业与市场管理的思想
就 市井
,
。
毋遏朵
、
”
、
“
降 低 关市 之 税 偕度量
。
以 及设
又 是掌 握 货 源 的
。
骚 站
、
供食 宿
修道路
,
,
结果是
决定性 阵地
。
,
有 此阵 地 就 可控 制私 商 了
,
二
,
天下 之 商 贾归 齐若 流 水
,
”
力 主商 品 在 国 与
是 对 尚在 生 产 过 程 中的 商 品
,
要 深人 到产 地
,
国 之 间 顺 畅地 流通
工 商 食官
( 春秋 以 前
,
所谓
“
其在 途 者
籍之 箱 塞
街塞
45
,
指 通街要道
,
乃 商 品 运输
、
集 散地 中 心
,
大
,
合 各 国 订立 通 商盟 约
宾旅
“ ”、
“
,
规 定 相 互之 间
”
、
“
毋忘
宗交 易 的 批 发 市 场 之 所 在 就 流 通 过 程来 说
批 发 比之 零 售是 最初 环 节
落
。
所以
君 主 掌 握住 粮 食 与 万物 涨 落情 形
并 通 过 商 品 流 通取得 利 润
实力
。
增 强 国 家的 经 济
在 高低 之 间 进行 调 控 阵地
,
为 了掌 握市 场 的 重 要
: “
社 会分 工 才 能 发 展商 品 生 产 和 商 品 交
,
在 《 挨 度 》篇 中有 专门 的 论述
论《管子》的治国思想及其现代启示
论《管子》的治国思想及其现代启示作者:陈莎莎来源:《中国民族博览》2019年第08期【摘要】《管子》是春秋战国时期以管仲“相齐”为参照点,进而对治国经验进行总结的一本经邦治国的奇书。
它以“富国强兵”为战略目标,以“民富”“民强”为战略基础,以“德法并举”为战略保障,以“以人为本”为价值立场,形成了从理论到实践一整套系统的治国思想。
研究《管子》,总结其优秀的治国经验,可以为我党的治国理政提供一定的启示。
【关键词】治国理政;富国强兵;以人为本;德法并举【中图分类号】B226.1 【文献标识码】A治国理政是一个时代课题,固然需要我们立足现实、着眼未来。
但同时,我们也可以从中国几千年的治国实践和治国经验中吸取精华。
《管子》是中国古代治国思想的集大成者,书中总结了管仲辅佐齐桓公谋经济、依法治、强军事、作四维,而最终使齐国成为春秋五霸之首的经验。
研究《管子》,总结其优秀的治国经验,可以为我党的治国理政提供一定的启示。
一、《管子》治国思想的主要内容(一)以“富国强兵”为战略目标春秋时期,战乱割据,礼乐崩坏,社会正处于由奴隶制转向封建制的变革时期。
这一时期,各诸侯都在追求“处欲安,动欲威,战欲胜,守欲固”的目标。
因此,管仲提出了“富国强兵”的战略目标。
他认为军队是抵御敌国入侵、实现国家安全的必要手段。
同时,物质也具有基础性作用,在《七法》篇说道:没有持续的经济生产,则会导致国家贫困而用不足,进而导致士兵羸弱而缺乏战斗力,从而最终导致国家的灭亡[1]。
因此,《管子》认为要想“强其兵”就必先“富其国”。
“国富”是“强兵”的先决条件,而后者又为前者提供安全和保障,两者密不可分。
[2]提出“富国强兵”的战略目标具有客观的现实作用。
《形势解》篇说:“主之所以为功者,富强也。
故国富兵强则诸侯服其政,邻敌畏其威,虽不用宝币事诸侯,诸侯不敢犯也”。
由此可见,“富国强兵”的治国战略思想具有的三点作用:一是国家实力的构建,国富是提升国家综合实力的前提条件;二是合法性的构建,使“诸侯服其政”,就是说各诸侯国服从齐国的统治,其政治制度、法令和农业生产模式能够在各诸侯国中得到推行;三是国家安全的构建,使“邻敌畏其威”“诸侯畏其威”,这样的国家足以震慑邻国而不敢犯[3]。
管子经济思想
管仲学派的经济思想1,产业战略、政策上“以农为本,本末并举”,在发展多种经营的大农业同时,积极发展工商业。
管仲学派“以农为本”,高度重视农业的基础地位,把农业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上。
《五辅》说:“明王之务在于强本事,去无用。
”这里的“本事”,即指农业。
为了加强农业生产,管仲还推行了一系列富农政策。
如四民分业,定农之居;改革农业生产关系:相地衰征、均地分力、与之分货;禁末:禁止奢侈品或奢侈品生产,稳定农民的心理;减轻徭役,不误农时;以农为主,多种经营;注重土地管理和森林保护;奖励致富能手,重视农业科技等。
管仲学派不但重视农业,还结合齐国实际,高度重视手工业和商业,强调农工商协调发展,这使得齐国的经济在列国中独树一帜,呈现出工商型经济的鲜明特色。
管仲学派认为:“士农工商四民者,国之石民也”,“欲正天下,财不盖天下,不能正天下;财盖天下,而工不盖天下,不能正天下,工盖天下,而器不盖天下,不能正天下。
”重视手工业和商业的作用,尊重手工业者和商人的社会地位。
为了鼓励工商业的发展,管仲重视市场的设置建设,设置了工商管理机构,加强质量管理和商业道德建设,实行官山海即国家盐铁专卖制度,采取轻税措施,奖励商人,用宏观调控手段干预流通领域,加强对外贸易,从而使齐国的工商业繁荣发达,成为先秦时期最富庶的国家。
2,财税管理上,大力改革农业税收形式,工商税则注意“寓税于价”、“与之为取”。
管仲相齐时,大力推行的税赋改革是在“均田分力”基础上的“相地而衰征”。
“均田分力”就是把土地经过公开折算后租给农民,使其分户耕种,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劳动效率;“相地而衰征”就是依据土壤的肥瘠征收数额不等的实物农业税,使征税做到最大限度的公开、公平、合理。
另外还规定了视年成丰歉而“衰征”的政策,《大匡》规定两年收税一次,丰年收十分之三,中等年收十分之二,下等年收十分之一,荒年不收,待饥荒缓解后再收。
因为这次税赋改革顺应时代发展,适应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需要,不仅使齐国收到了“粟如丘山”之效,也使奴隶制的生产关系瓦解,导致了上层建筑向封建制度转化。
第六章 管子的商业治国理论
控制盐铁 《海王》篇主张“官山海”。《地数》 篇主张国家独占矿山。“山上有赫者其下有 铁,上有铅者其下有银……上有丹砂者其下 有 金,上有慈石者其下有铜金。此山之见 荣者,苟山之见荣者,谨封而为禁”。作者 认为这些是“天财地利之所在”,应由国家 控制。
垄断山林及特产 山林池泽及山林特产等应由国家垄 断和控制。《轻重甲》说:“人君不能 谨守其山林沼泽草莱,不可以立为天下 王。”总之,一切自然财富都应收归国 有。
轻重家特别注重对与经济相关的基本数 字统计和计算。《山国轨》专门论述了要准确 了解和掌握土地、人口、货币、物产、行政区 划等情况和数字,并以此作为制定政策的依据。 主张把统计作为政治的基本依据,这在先秦诸 子中是少有的,是当时难得的卓见。
对管子思想的评价
战国时期商业有了迅猛的发展,商业利润远远 高于其他行业。轻重家站在君主政治的立场上,主 张垄断当时主要的商业活动,并且把垄断与政令结 合起来,人为地扩大商品交换范围,制造价格大起 大落,从中 取高额利润。这种利润远远超过了当时 商业的平均利润,是一种以商业为掩盖的强盗式的 掠夺。商品自由平等的交易从市场中被强力驱赶出 去,变成为刀剑逼迫下的交易。他们用权力摧毁了 价值规律,把价值规律置于无用之地。
自然环境、气候、时令等对农业生产有直接的 影响,因此,也直接影响到物价。 年成好坏对物价也有直接的影响。 季节对物价也有明显的影响。 政府的政令对物价的起伏有着直接的作用。 市场物价总处于波动之中,不会稳定不变。 《轻重乙》说:“衡,无数也。衡者,使物一高 一低,不得常固。”衡即指轻重。市场物价虽然 变化无常,但有规律可循,也是可以把握的。作 者建议国家要掌握并利用市场物价的起伏以谋大 利。
第六章 管子的商业治国理论
•
管仲春秋初期政治家,思想家.即管敬仲.名夷吾, 字仲.齐国颍上(今安徽颍上)人.早年经商.初事齐国公 子纠,助纠和公子小白争夺君位,小白得胜,即位为齐桓 公,管仲被囚.齐桓公不计前嫌,经鲍叔牙保举,任其为 卿.他在齐进行改革,适当征发力役,禁止掠夺家畜.由 官府统一铸造、管理钱币,制定捕鱼、煮盐之法,因此 国力富强.遂在此基础上帮助齐桓公以“尊王攘夷”为 号召,使其“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为春秋时代的第一 个霸主.有管仲及管仲学派的著述总集《管子》. 《管 子》中有一部分专门论述“轻重”问题的篇章,俗称 轻重篇。这一派可称之为“轻重派”,他们的主要政 治理论是商业治国,在先秦诸子中独具一格。
管仲“以人为本”治国理政思想浅析
管仲“以人为本”治国理政思想浅析“以人为本”一词最早出自汇辑管仲众多思想观点的《管子》一书中,该书《霸言》篇记述了管仲向齐桓公建言霸王之业的一段话:“夫霸王之所始也,以人为本”。
中国春秋时期齐国名相管仲是政治家、思想家。
对管子的学派定位,看法不一,韩非将他划为法家,班固则将他划为道家,也有人说他的一些思想与儒家有很多相似之处,但现代学者多认为他是博采众长的杂家。
管仲的“以人为本”所讲的“人”主要是指百姓(见《管子霸形第二十二》“齐国百姓,公之本也”),后来的“稷下学士”孟子的“民本”思想源头也许就源于此。
管子也是第一个提到了对人的个体要予以尊重的人,如“于身之不爱,则何有于公?”管子的“以人为本”思想既有理论又有实践,他用帮助齐桓公成就春秋霸业的业绩验证了自己思想体系的正确性。
学习、研究、理解管子的“以人为本”思想内涵,仍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管子的以人为本思想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政之所兴,在顺民心管子“以人为本”首先体现在治国理政的指导思想“顺民心”上,正所谓:“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
顺应民意,则远者自然会亲近;违背民意,则近者也会背叛。
如何“顺民心”?管子认为:要做人民最想做的事。
当时的“民心”是普遍痛恨忧愁和劳苦、痛恨贫穷和低贱、痛恨断子绝孙、痛恨动荡不安,为此当政者要做到“民恶忧劳,我佚乐之;民恶贫贱,我富贵之;民恶危坠,我存安之;民恶灭绝,我生育之”;“公轻其税敛,则人不忧饥;缓其刑政,则人不惧死;举事以时,则人不伤劳”等。
要做民力能及的事。
管子强调不是所有顺民心的事都能做,要量力而行、举事以时,否则不但无法收到预期效果,相反还可能引起新的民怨,所以“不为不可成者,量民力也;不求不可得者,不民以其所恶也”。
不做违背民心的事。
当政者不要对百姓使用强制手段,如果行事违背人心,靠严刑和杀戮来驱使百姓的一切做法都是危险的,正所谓“刑罚繁而意不恐,则令不行矣;杀戮众而心不服,则上位危矣”。
管子_权修全文
管子•权修(2)全文【译文】农田与市场往往争劳力,民家与官府往往争财货,货币与粮食往往争贵贱,地方与朝廷往往争治理权限。
所以,让田野不积杂草,就应把农业放在首位;让官府不积财货,就应把财富藏于民间;让市场店铺不成行列,就需要做到家用自足;让朝廷不聚众议事,就需要做到分权到乡。
田野无杂草,官府无积货,市场店铺不成行列,朝廷不聚众议事,这些都是治国的最高水平。
人情不二,故民情可得而御也。
审其所好恶,则其长短可知也;观其交游,则其贤不肖可察也;二者不失,则民能可得而官也。
【译文】人的本性没有什么两样,所以,人的思想性情是可以掌握的。
了解他喜欢什么和厌恶什么,就可以知道他的长处和短处;观察他同什么样的人交往,就能判断他是好人还是坏人。
把握住这两点,就能够对人民进行管理了。
地之守在城,城之守在兵,兵之守在人,人之守在粟。
故地不辟,则城不固。
有身不治,奚待於人?有人不治,奚待於家?有家不治,奚待於乡?有乡不治,奚待於国?有国不治,奚待於天下?天下者,国之本也;国者,乡之本也;乡者,家之本也;家者,人之本也;人者,身之本也;身者,治之本也。
故上不好本事,则末产不禁;末产不禁,则民缓於时事而轻地利;轻地利而求田野之辟、仓廩之实,不可得也。
【译文】国土的保障在于城池,城池的保障在于军队,军队的保障在于人民,而人民的保障在于粮食。
因此,土地不开辟,就会造成城池不巩固。
君主不能治理自身。
怎么能治理别人?不能治人,怎能治家?不能治家,怎能治乡?不能治乡,怎能治国?不能治国,怎能治理天下?而天下又是以国为根本,国以乡为根本,乡以家为根本,家以人为根本,人以自身为根本,自身又以治世之道为根本。
所以,君主若不重视农业,就不肯禁止奢侈品的工商业,不禁止奢侈品的工商业,人们就会延误农时农事而轻忽土地之利。
在轻忽地利的情况下,还指望田野开辟、仓廩充实,那是办不到的。
商贾在朝,则货财上流;妇言人事,则赏罚不信;男女无别,则民无廉耻。
浅析管子的管理思想
浅析管子的管理思想管子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
管仲的思想,产生于诸子百家分野之前,并对后来诸子百家的理论建树产生过影响。
管子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措施大多为诸子所称道。
他的管理思想,不仅独具特色,而且因其高超的智慧,至今仍有极高的借鉴价值。
《管子》涉及经济与管理的各个方面,其内容之丰富、思想之深刻、论述之具体,堪称经济管理方面极具价值的一部百科全书。
标签:管子;管理;思想一、治国管理思想(一)政治论“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牧民》)。
政治的发达,在于顺应民心;政治的衰败在于违背民心。
可见政治的基础是人民,没有人民,政治本身就无所依,所以先秦思想家也大多持“民本论”。
管子的民本论不仅提出了要通过发展经济、开辟土地来吸引四方人民,即所谓“国多财则远者来,地辟举则民留处”(《牧民》),而且还要求政治举措、政治方针等要合乎人民的需要和愿望。
“使天下两天子,天下不可理也”(《霸言》)。
如果一个国家有两个君主,那么这个国家就无法管理。
管子政治论的重点是君主集权制,君主的地位是独一无二的,一旦第二个君主出现,国家就无法稳定。
在君主集权之下,君主的权利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是“出令布宪”(《立政》),及颁布国家的各项法令。
管子强调法治,“出令布宪”是带根本性权力。
君主立法,大臣执法,人民依法行事,这就是《管子》设想法治政治的理想状态,体现君主权力的第二个方面是君主可以行赏罚,“君之所以为君,赏罚以为君”(《君臣下》)。
赏罚包括人的生、死、富、贫、贵、贱等权柄。
也包括任免大臣。
“天下不患无臣,患无君以使之”(《牧民》)。
君主行赏罚来驾驭大臣,大臣执法来管理人民,这正是天下大治的境界,因此,赏罚的权柄不能落于他人。
(二)四民分业定居论管子的“定民之居,成民之事”在很大程度上落实在他的“四民分业定居论”中。
齐桓公问管子怎样实行“定民之居”,管子答说:士、农、工、商这四种人不能让他们混杂居住,混杂居住的弊病是会出现正义和矛盾,使各职业工作者无法正常进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控制盐铁 《海王》篇主张“官山海”。《地数》 篇主张国家独占矿山。“山上有赫者其下有 铁,上有铅者其下有银……上有丹砂者其下 有 金,上有慈石者其下有铜金。此山之见 荣者,苟山之见荣者,谨封而为禁”。作者 认为这些是“天财地利之所在”,应由国家 控制。
垄断山林及特产 山林池泽及山林特产等应由国家垄 断和控制。《轻重甲》说:“人君不能 谨守其山林沼泽草莱,不可以立为天下 王。”总之,一切自然财富都应收归国 有。
操纵市场,从中取利 财政收入是否充裕,是国家强盛与否和 君主实力大小的重要依据之一。田租、租籍、 户口税、人头税、房产税、牲畜税等等,都属 于明夺之列。明夺招人怨,他们认为应该改变 这种方式,由明夺变为暗取。所谓暗取,就是 通过市场方式来获取资财。其中最基本的就是 把政治权利、货币、谷物等方面的垄断与市场 结合起来,制造物价起伏,从中取利。通观之, 办法有五:
法家、儒家从不同立场出发,都把强本 抑末、强本节用、发展农业作为治国的基本 国策之一。轻重篇的作者们虽然也赞成发展 农业生产,但他们认为停留在这一步,非但 不能治国,反而会有害。作者认为治国之道 的要害在掌握轻重之术,即“天下下,我高; 天下轻,我重;天下多,我寡”。通过这种 方法就可以拥有最雄厚的经济实力,并以此 治服天下。只顾生产而不善于理财,财物反 为他人所用,有害而无益。
关于物价
轻重篇的作者们对市场物价受供求的影响有准 确的观察。《国蓄》说:“物多则贱,寡则 贵”。《乘马数》说:“物轻,则见泄,重则见 射”。泄,指流散、抛售、推销。射,指抢购。在 正常情况下,成本与物价成正比,成本高,物价也 高;成本低,物价也相应下跌。物价的涨落常常与 成本形成背向关系。《国蓄》说:“物适贱,则半 力而无予,民事不偿其本,物适贵,则什倍而不可 得,民失其用。”
三 国家垄断以牟利论
他们要把市场也转变成专制君主施展权威 的场所,成为君主获取财利的渊薮 。为了达 成这一目的,他们建议专制国家要垄断、控 制货币及主要商品,并以此取利。
垄断货币的铸造与发行 货币之用并不仅限于经济,同时还有直接的 政治效果。《国蓄》对货币的作用概括为如下三 项,即“以守财物,以御民事,而平天下 也。”“人君铸钱立币。”掌握铸币权也就掌握 了发行权,《山至数》说:“布币于国。”掌握 了货币,就能控制住利途,正如《国蓄》所说: “黄金刀币,民之通施也,故善者执其通施以御 其司命,故民力可得而尽也。”国家在垄断货币 过程中,关键是要把握币值,《 度》说:“币重 则民死利,币轻则决而不用。故币重调于数而 止。”币重指货币购买力高,币轻指购买力低。
பைடு நூலகம்
四 以经济实力为基础的治国方略
财政是国家的实力基础,国家握有的 经济实力越大,处理各种社会问题和矛盾 的能力就越大,因而治国方略要以经济实 力为基础。
经济控制与经济鼓励
轻重家认为,君主对人民的统治与支 配能力取决于经济的支配能力,为此他们提 出如下一些主张: 君主要操纵和支配人民的生产活动 要控制住谷物。“谷者,民之司命也” 人民的贫富之机要掌握在君主之手,要 做到“予之在君,夺之在君,贫之在君,富 之在君“。能做到这一步,“民之戴上如日 月,视君若父母”(《国蓄》)
第六章 管子的商业治国理论
•
管仲春秋初期政治家,思想家.即管敬仲.名夷吾, 字仲.齐国颍上(今安徽颍上)人.早年经商.初事齐国公 子纠,助纠和公子小白争夺君位,小白得胜,即位为齐桓 公,管仲被囚.齐桓公不计前嫌,经鲍叔牙保举,任其为 卿.他在齐进行改革,适当征发力役,禁止掠夺家畜.由 官府统一铸造、管理钱币,制定捕鱼、煮盐之法,因此 国力富强.遂在此基础上帮助齐桓公以“尊王攘夷”为 号召,使其“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为春秋时代的第一 个霸主.有管仲及管仲学派的著述总集《管子》. 《管 子》中有一部分专门论述“轻重”问题的篇章,俗称 轻重篇。这一派可称之为“轻重派”,他们的主要政 治理论是商业治国,在先秦诸子中独具一格。
掌握充足的谷物 由于谷物是民之“司命”,是“万物之主”, 因此国家应把大部分谷物掌握和控制在自己手中。 民以食为天,君主掌握了五谷,自然就处于天的地 位了。正如《国蓄》所说:“人君挟其食,守其用, 据有余而制不足,故民无不累于上也。”备粮不仅 是内政的基本条件,同时又是备战的基本保证。 《轻重乙》说:“天下有兵,则积藏之栗足以备其 粮。”掌握了货币和粮食,就掌握了政治主动权。 《山至数》说:“人君操谷币金衡而天下可定也。” 积谷的方法主要是租税、借机强征、以币放贷、以 谷收贷等。
第四,利用市场规律取利。“物多则 贱,寡则贵。散则轻,聚则重”的规律, 进行商业投机。作者认为,国家要善于囤 积并及时进行吞吐。 第五,放贷以取利。作者最重视国家放 贷的作用。放贷既可以扶植生产,又可坐 收大利。
上述诸种取利之法,从不同角度把政 治权力与经济方法结合为一体。在实行的 过程中,政治支配着经济,经济原则变成 了政治的婢女和政治掠夺的工具。
于轻重,不可为笼以守民,不能调通民利,不可以语制为 大治”。轻重治国的中心就是国家要通过掌握市场和物价,
把社会的财富集中到国家和君主手中。君主只有掌握了丰 厚的资财,才能通理天下。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君臣、君民 之间的关系,都是由个“利”字相连结的。 《国蓄》说:“夫民者信亲而死利,海内 皆然。”《轻重乙》说:“民,夺之则怒, 予之则喜,民情固然。”据此才能把政治 的重点移到财政和经济上来。《事语》说 得最为清楚,“非有继续,不可以用人; 非有积财,无以劝下。”
轻重诸篇清醒地看到,经济力量比法 的威力要大得多,法令能否生效不在法本 身,而是由经济条件决定的。《国蓄》说: “民富则不可以禄使也,贫则不可以威罚 也。法令之不行,万民之不治,贫富之不 齐也。”治国之道在于轻重之术,只有掌 握了经济命脉,操纵了人民的生计,才能 治国治民。
儒家把仁义看得高于一切,轻重诸篇则与 此相反。他们认为经济利益是仁义的基础,仁 义是经济利益的派生物。《轻重甲》说:“国 多财则远者来,地辟举则民留处,仓廪实则知 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在国与国的关系上, 轻重诸篇很少讲兵战,他们的立足点是商战, 认为只要拥有经济实力便可制服对方,而经济 实力来源于轻重之术。“国有十年之蓄”即可 以有“十胜”,其结论是“富胜贫”。
自然环境、气候、时令等对农业生产有直接的 影响,因此,也直接影响到物价。 年成好坏对物价也有直接的影响。 季节对物价也有明显的影响。 政府的政令对物价的起伏有着直接的作用。 市场物价总处于波动之中,不会稳定不变。 《轻重乙》说:“衡,无数也。衡者,使物一高 一低,不得常固。”衡即指轻重。市场物价虽然 变化无常,但有规律可循,也是可以把握的。作 者建议国家要掌握并利用市场物价的起伏以谋大 利。
对人民富贫的程度要掌握适当。那么究竟是民富 好治,还是民贫好治呢?轻重家认为民富难治, 《巨乘马》说:“五谷兴丰,则士轻禄,民简赏”。 《山权数》说:“民富则不如贫。”《 度》说: “善为天下者,毋曰使之,使不得不使。毋曰用之, 使不得不用也。”轻重家主张民贫,但他们又认为, 也不能使民过于贫苦,否则民会铤而走险。使民贫 又不至于暴乱,这是在是一种政治艺术。 轻重家主张经济控制外,还主张经济鼓励,认 为只有奖赏才能使臣民尽力。《轻重甲》说:“爵 禄不随,臣不为忠。”重赏之下必有猛士。
以经济实力解决矛盾
轻重家们认为,在瓜分农民的劳动成 果上,国家与大夫之家、大商人称贷之家存 在着矛盾。为了抑制这些人的势力,轻重家 提出,首先要从经济上对这些人进行限制、 控制,乃至剥夺。
在处理国与国的关系上,轻重家业着眼于 经济。他们认为,依靠重赐、商业战争以及赈 贫等方式,便可使诸侯宾服或置对方于死地。 对边远的四夷之国,重赐必然来朝。对于四邻 之国则要实行商业战争。
轻重家特别注重对与经济相关的基本数 字统计和计算。《山国轨》专门论述了要准确 了解和掌握土地、人口、货币、物产、行政区 划等情况和数字,并以此作为制定政策的依据。 主张把统计作为政治的基本依据,这在先秦诸 子中是少有的,是当时难得的卓见。
对管子思想的评价
战国时期商业有了迅猛的发展,商业利润远远 高于其他行业。轻重家站在君主政治的立场上,主 张垄断当时主要的商业活动,并且把垄断与政令结 合起来,人为地扩大商品交换范围,制造价格大起 大落,从中 取高额利润。这种利润远远超过了当时 商业的平均利润,是一种以商业为掩盖的强盗式的 掠夺。商品自由平等的交易从市场中被强力驱赶出 去,变成为刀剑逼迫下的交易。他们用权力摧毁了 价值规律,把价值规律置于无用之地。
二 关于市场规律的认识
主张 通过市场和操纵物价获取资财,是轻重之 术的核心。 谷物、货币、万物的比价问题:货币又称“通 货”、“通施”。作者对货币的流通;储藏;支付职 能的认识相当精辟和深刻。《国蓄》说:“黄金刀币, 民之痛施也”。《轻重乙》说:“黄金刀币者,民之 通货也”。《山权数》说:“万乘之国,不可以无万 金之蓄余。千乘之国,不可以无千金之蓄余。百乘之 国,不可以无百金之蓄余。”谷物具有两重性质,一 是作为一种商品,二是作为商品的等价物,即具有货 币的性质。由于谷物具有两重性,所以才出现了谷物、 货币、万物三者的比价关系。
二、以“轻重”治国
轻重诸篇在先秦诸子中独树一帜的地方在于,作者们 认为治国之道的关键是掌握轻重之术。从方法论上说,治 国之术不应守成和循规蹈矩,而且不应成为既有经验的奴 仆,正如《国准》所说:“时至则为,过则去,王数不可 豫致。”从具体方面考察,轻重之术把政治的重点移到市 场,、财政和经济方面。《国蓄》说:“凡将为国,不通
第一,通过垄断价格以取利。轻重家主张国 家垄断盐、铁和一些土特产品,并利用垄断价格 大发横财。 第二,用行政手段制造物价起伏,从中取利。 第三,强令货币谷物互相折代,从中取利。 《巨乘马》说:“彼善为国者,使农夫寒耕暑耘, 力归于上,女勤于纤微而织归于府者,非怨民心 伤民意,高下之策不得不然之理也。”“高下之 策”也就是“轻重之策”。一切都按市场的原则 进行,只是交替用货币和粮食折代,但农民的血 汗却因此而不知不觉地流入了国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