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龙中学九年级历史教学案第五课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 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 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 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  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为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的第五课,主要讲述了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的兴衰过程。

教材内容涉及罗马共和国的建立、罗马帝国的扩张、罗马法的制定以及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的文化成就等。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的历史发展脉络,认识其对后世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古代罗马的历史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的历史。

同时,学生对于古代文明的学习兴趣较高,可以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的历史地位。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的建立、发展、扩张和衰亡的过程;掌握罗马法的制定和作用;了解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的文化成就。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的历史发展脉络;学会对比分析历史事件,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对后世的影响,感悟历史的变迁与发展;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历史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的建立、发展、扩张和衰亡的过程;罗马法的制定和作用;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的文化成就。

2.难点:罗马法的精神内涵及其对后世的影响;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的历史地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营造生动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对比分析法:引导学生对比不同历史时期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的特点,加深对历史发展的理解。

3.小组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4.案例教学法:以具体的历史事件为例,阐述罗马法的精神内涵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涵盖图片、视频、动画等多媒体素材的课件。

2.教材:准备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教材。

3.参考资料:搜集相关的历史文献和论文,以便在教学中进行拓展。

9年级 历史部编版上册教案《第5课 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

9年级 历史部编版上册教案《第5课 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

九年级历史部编版上册《第5课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教学设计一、学习目标1.了解古罗马的地理位置,罗马共和制度,罗马帝国及其衰落的基本史实。

2.通过讲述古罗马的共和制度和古罗马帝国的内容,以及罗马带给后世的影响,了解古罗马是西方文明的重要源头。

3.归纳出海洋文明和大河文明的不同特征。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罗马由建立到灭亡的发展历程,《十二铜表法》。

教学难点:罗马进入帝国的原因、罗马分裂的原因。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史料教学法四、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这是大家很熟悉的一条谚语,这是什么意思呢?(“条条大路通罗马”“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条条大路通罗马是著名的英语谚语,出自罗马典故。

这句谚语是指:做成一件事的方法不只一种,人生的路也不止一条等着我们发现。

古罗马原是意大利的一个小城邦。

公元前3世纪罗马统一了整个亚平宁半岛(也称意大利半岛)。

公元前1世纪,罗马城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罗马帝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罗马帝国为了加强其统治,修建了以罗马为中心,通向四面八方的大道。

由此,产生了条条大路通罗马这句谚语。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了解罗马的发展历程。

(二)新课讲授请同学们结合课文,找出罗马用武力征服世界的过程。

罗马城(前1000年)─→罗马共和国(前509年)─→征服意大利半岛(前3世纪初)─→称霸地中海(前2世纪)─→罗马帝国(前27年)─→(2世纪)欧亚非大帝国─→(395年)帝国分裂─→(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子目一:罗马城邦和罗马共和国1.城邦兴起: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位于地中海中部,三面临海,海岸线很长,亚平宁山脉贯穿半岛,山地多,有利于畜牧业的发展,西部地区,河流纵横,土地肥沃,适宜农作物生长。

罗马城建立的过程:播放视频。

2.罗马共和国的建立罗马共和国是在罗马城的基础上建立的。

早期的罗马共和国是一个以罗马城为中心的城邦,包括周围一块不大的地方。

从罗慕洛起到前6世纪末,先后有七个“国王”统治着罗马,称为“王政时期”。

初中历史第5课教案

初中历史第5课教案

初中历史第5课教案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目标:
1. 了解古希腊的地理和政治组织;
2. 了解古希腊的文化和科技发展;
3. 了解古希腊对现代世界的影响。

教学重点:
1. 古希腊的地理和政治组织;
2. 古希腊的文化和科技发展。

教学难点:
1. 古希腊的政治组织;
2. 古希腊的文化和科技发展。

教学准备:
1. 教科书《历史》第五单元;
2. PowerPoint幻灯片;
3. 地图和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通过展示一幅关于古希腊地图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回答问题:“古希腊位于哪个地区?”“古希腊的地理条件如何?”引起学生对古希腊的兴趣。

二、讲解古希腊的地理和政治组织(15分钟)
1. 简要介绍古希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
2. 讲解古希腊的政治组织,包括城邦制度和民主政治的发展。

三、探讨古希腊的文化和科技发展(20分钟)
1. 介绍古希腊的文化成就,如哲学、文学、建筑等;
2. 讲解古希腊在科技方面的贡献,如数学、医学等。

四、总结与拓展(10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古希腊对现代世界的影响。

并布置作业:写一篇关于古希腊文明的作文。

五、板书设计
古希腊的文明
地理和政治组织
文化和科技发展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古希腊的地理、政治、文化和科技方面的发展,通过让学生对古希腊有更深入的了解,引起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他们主动思考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5课《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教学设计

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5课《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教学设计

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5课《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是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西方文明之源”的第一课。

教材主要介绍了罗马城邦的兴起、罗马帝国的扩张及其衰亡,以及罗马法对后世的影响。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罗马帝国的辉煌历史及其对西方文明的重要贡献。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对于古代文明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罗马帝国的历史,学生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了解罗马帝国的历史背景、发展过程及其对后世的影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罗马帝国的兴起、扩张和衰亡的过程,理解罗马法对后世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罗马帝国的历史特点,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罗马帝国在人类文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培养学生对西方文明的认同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罗马帝国的兴起、扩张和衰亡的过程,罗马法对后世的影响。

2.难点:罗马帝国的政治制度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课前预习,了解罗马帝国的基本历史。

2.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罗马帝国的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3.案例分析:通过具体案例,讲解罗马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展示罗马帝国的历史图片、地图等资料。

2.视频:准备相关历史视频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罗马帝国的兴起和衰亡。

3.教材:准备教材,供学生自主学习和课堂使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罗马帝国的地图,引导学生关注罗马帝国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提问:你们对罗马帝国有哪些了解?2.呈现(10分钟)通过课件呈现罗马帝国的兴起、扩张和衰亡的过程。

讲解罗马帝国的政治制度、经济和文化特点。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罗马帝国的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每组选一个代表进行汇报。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中古欧洲社会》教案新人教版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中古欧洲社会》教案新人教版

第 5 课中古欧洲社会授课目的1、知识与能力目标:经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西欧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基督教在西欧社会的影响,西欧城市的重新流行,拜占廷帝国的消亡等史实。

2、过程与方法:运用综合启示式授课法突出授课重点,打破难点;将阅读、听讲、识记三方面综合起来,培养学生独创、矫捷的思想质量;从多种角度来培养学生历史唯物主义见解、方法的初步运用能力。

3、感神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经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是人类社会的进步;中国进入封建社会比西欧早约 1 000 年,在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在当时都显示出先进性;拜占廷帝国的灭亡说明开放宽容以致文明繁荣,保守狭窄使文明衰弱。

重点和难点:重点: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特点与罗马教廷的地位;西欧城市流行的历史意义;拜占廷帝国的消亡。

难点:罗马教廷在西欧封建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西欧城市的重新流行的意义;拜占廷帝国衰弱的原因。

教法、学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示式和问题目标授课法。

授课手段:多媒体课件课型:新授课教具:中古欧洲社会相关图片授课过程1〕复习提问上节内容。

2〕导入新课: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已学过的希腊、罗马历史的主要内容, 5 世纪西罗马帝国消亡,是西欧奴隶社会历史结束的标志。

日耳曼人在西罗马帝国的废墟上建立了好多王国,其中最富强的是法兰克王国。

今后,在法兰克王国的基础上,建立了德意志、法兰西、意大利等国。

欧洲的封建制度不断张开起来。

由此导入新课3〕解说新课:一、罗马教廷在西欧封建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教师可以先利用课本第 32 页的说明向学生介绍基督教的出生以及今后成为罗马帝国的国教,而且随着罗马帝国的分裂,基督教也发生了分化。

尔后请学生阅读“丕平献土〞的小故事并张开谈论:结合“丕平献土〞和教材导入框的小故事,谈一谈罗马教廷在西欧封建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

在学生分组自由谈论,公布各自见解的基础上,教师小结:在整其中古时期,教皇和教会不但是西欧最大的土地所有者,还是西欧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

初中历史5课教案

初中历史5课教案

初中历史5课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准确识记元谋人的历史地位。

(2)掌握北京人的有关知识。

(3)了解山顶洞人的生活方式。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感受远古居民生活的艰难,体会劳动人民聪明才智,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感情。

教学重点:北京人的有关知识。

教学难点:北京人会使用天然火的历史地位。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相关课件,学生预习相关内容。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简要回顾上节课的内容,然后引导学生思考:远古人类的生活方式是怎样的?他们是如何生活的?二、自主学习学生根据预习,结合课本,自主学习元谋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相关内容,完成学习目标。

三、课堂讲解1. 元谋人教师简要讲解元谋人的历史地位,引导学生了解元谋人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

2. 北京人(1)教师讲解北京人的生活环境,引导学生了解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70万年至20万年的北京西南周口店地区。

(2)教师讲解北京人的生活方式,引导学生了解北京人使用打制石器,过群居生活,共同劳动(采集、狩猎),共同分享劳动成果。

(3)教师讲解北京人会使用天然火的历史地位,引导学生了解北京人会使用天然火,增强了人们适应自然的能力,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大进步。

3. 山顶洞人教师讲解山顶洞人的生活状况,引导学生了解山顶洞人生活在距今约三万年北京周口店附近的山顶洞穴里;他们的生活有了很大变化,使用打制石器,已会人工取火,采集、狩猎为生,会缝制衣服,懂得爱美。

四、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五、作业布置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绘制一幅远古居民生活的画面。

六、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进行教学反思,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中古欧洲社会教案新人教版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中古欧洲社会教案新人教版

第5课中古欧洲社会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以查理.马特改革和丕平献土为例了解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特点和罗马教廷的地位.2.过程与方法:通过讲述琅城起义的故事,了解西欧城市兴起的历史意义.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讲述君士坦丁堡的故事,探讨拜占庭帝国衰落的原因。

教学重点:西欧封建等级制的特点与罗马教廷的地位,西欧城市兴起的历史意义,拜占庭帝国的灭亡。

教学难点:罗马教廷在西欧封建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西欧城市重新兴起的意义,拜占庭帝国衰落的原因板书设计:导入新课:学生简单叙述上节课所学的内容。

今天我们来了解欧洲的封建社会,导入新课。

一、自学展示:1、先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1、学生齐读教材,对本课重点的时间、人物、内容、进行标记。

2、教师可提出以下问题考查学生。

(1) 8世纪前期,法兰克王国推行土地分封制度的改革,史称“”从而西欧形成制度。

(2)西欧城市兴起的时间___________,最早出现城市的国家有 .等,斗争的方式,典型代表。

(3)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东罗马帝国又叫。

首都在,灭亡时间,被所灭。

二、合作学习:1、本课知识点较多,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困难,教师先讲述,理清脉络,便于学生掌握,学生认真做好笔记,把板书记在书上。

在此基础上,教师提出以下问题,由学生合作完成。

(1)如何理解西欧封建社会流行的一条常规“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2)合作完成练习册第9页第6题。

2、指导学生完成练习册第二板块。

三、质疑导学:拜占庭帝国衰败的原因及给后人留下的启示?四、学习检测:1、探索题:"当任何人……和国王的最高领主发生附庸关系时,他或她必须跪在领主之前说:'大人,现在为了某某采邑……我成为你的亲近附庸……拥护您,保卫您,反对一切人……""下面是附庸对其主应履行的义务……依领主的召唤,必须去服军役……必须去勘测土地……必须做在法院成员地位上应该做的一切其他事务。

"(1)以上材料是哪一地区封建社会的写照?(2)该地区封建制度确立于何时?此时中国正处于什么朝代?2、指导学生完成创新练、必刷练。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中古欧洲社会教案2新人教版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中古欧洲社会教案2新人教版
回顾旧知:
简要回顾上节课学习的中古欧洲社会的相关内容,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
提出问题,检查学生对旧知的掌握情况,为中古欧洲社会新课学习打下基础。
(三)新课呈现(预计用时:25分钟)
知识讲解:
清晰、准确地讲解中古欧洲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宗教等方面的知识点,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突出重点,强调难点,通过对比、归纳等方法帮助学生加深记忆。
6. 教学工具:准备投影仪、音响设备、白板等教学工具,以便进行多媒体演示和课堂互动。
7. 学生作业:准备相关的作业题目,如问题思考题、小组讨论题等,以便在课堂结束后布置给学生进行巩固学习。
五、教学流程
(一)课前准备(预计用时:5分钟)
学生预习:
发放预习材料,引导学生提前了解中古欧洲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宗教等方面的学习内容,标记出有疑问或不懂的地方。
互动探究:
设计小组讨论环节,让学生围绕中古欧洲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宗教等方面的问题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拓展思维。
(四)巩固练习(预计用时:5分钟)
随堂练习:
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检查学生对中古欧洲社会知识的掌握情况。
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互相帮助,共同解决中古欧洲社会问题。
设计预习问题,激发学生思考,为课堂学习中古欧洲社会的内容做好准备。
教师备课:
深入研究教材,明确中古欧洲社会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准备教学用具和多媒体资源,确保中古欧洲社会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设计课堂互动环节,提高学生学习中古欧洲社会的积极性。
(二)课堂导入(预计用时:3分钟)
激发兴趣:
提出问题或设置悬念,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进入中古欧洲社会学习状态。

九年级上历史第5课教案

九年级上历史第5课教案

备课活页纸第单元共课时课题第5课为争取“民主”、“共和”而战课型新授第 6 课时教学目标认知能力培养目标财政危机和三级会议的召开。

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

《人权宣言》。

革命战争开始。

战争失利,成立法兰西共和国。

处死路易十六。

雅各宾派专政。

实践能力培养目标1.波旁王朝的专制统治阻碍资本主义发展,特权等级的腐朽,第三等级仇视封建统治要求变革,财政面临破产,法国到了上层不能照旧统治、下层不愿照旧生活下去的地步。

2.攻占巴土底狱是革命的开始。

资产阶级各阶层充当革命的领导,广大劳动人民则是革命的主力和推动者。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目标综合分析革命必然性的能力、从革命进程中作阶级分析的能力。

评价历史任务和事件的能力。

重点法国革命的必然性,第三等级对革命的发动和推动。

授课日期班级节次9.15 6、7、9节难点资产阶级各派对革命的不同政治态度。

1.2.3班手段方法讲述、启发、讨论。

投影教学内容(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复习提问,导入新课:回顾:英、美资产阶级革命的意义。

新授:第5课为争取“民主”、“共和”而战一、“到巴士底狱去”——革命爆发的原因项目内容政治原因1、破旁王朝的专制统治2、等级制度下社会阶级矛盾的激化经济原因1、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2、宫廷腐败与财政危机思想原因启蒙思想的传播直接原因三级会议的召开等级第一等级第二等级第三等级人员组成教士贵族资产阶级、农民、工人和市民人口12万 35万 2600万纳税不纳税不纳税纳税特权收十一税享有特权无土地占有全国耕地的10%占有全国耕地的25%农民占35%、资产阶级占30%引导学生阅读书中小字文,了解法国大革命前的社会背景。

出示表格,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得出结论补充:出示《人权宣言》的条款,思考:学生阅读书中小字文知识要点:1789、7、14,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法国大革命从此开始。

学生阅读课文,了解革二、《人权宣言》的理想:1、《人权宣言》提出的要求反映了哪些人的利益?2、当时,追求人人生而平等,要求保护个人财产所有权的都是哪些人?3、《人权宣言》的核心是什么?三、热月政变1、革命后国内出现的主要政治派别:2、各派别的政治主张和执政情况。

历史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新编)《第5课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教学设计)

历史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新编)《第5课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教学设计)

历史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新编)《第5课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九年级上册历史新编教材的第五课,主要内容是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的兴衰过程。

教材从罗马城市的建立开始,介绍了罗马共和国和罗马帝国的政治制度、文化特点、经济发展等内容,最后讲述了罗马帝国的衰落和分裂。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罗马帝国的历史背景、发展过程和影响,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古希腊城邦和雅典政治的相关知识,对于古代文明的发展和变迁有一定的了解。

但罗马帝国的历史较长,涉及的内容较多,学生可能对一些具体的历史事件和人物理解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深入理解罗马帝国的历史发展,提高他们的历史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的建立、发展、衰落过程,掌握罗马共和国和罗马帝国的政治制度、文化特点、经济发展等方面的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历史,从中汲取经验教训。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的建立、发展、衰落过程,罗马共和国和罗马帝国的政治制度、文化特点、经济发展等方面的知识。

2.难点:罗马法的发展和完善,罗马帝国的扩张和衰落原因。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掌握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的基本知识。

2.合作探讨:学生进行合作探讨,深入分析罗马帝国的历史发展,提高他们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罗马帝国的历史发展。

4.互动教学:采用问答、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历史素养。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新编九年级上册历史教材。

2.参考资料:相关的历史书籍、文章、视频等。

九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5课 中古欧洲社会 教案

九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5课 中古欧洲社会 教案

第5课中古欧洲社会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识记查理•马特改革的时间、内容、影响;(2)认识西欧城市的兴起及西欧城市兴起的历史意义;2.过程与方法(1)识记拜占廷帝国灭亡的时间及标志,探讨拜占廷帝国衰落的原因(2)结合“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示意图”,理解记忆西欧封建等级制的特点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中古欧洲基督教文明,上承古代希腊、罗马,下传文艺复兴后的近代,成为西方文明的主流。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查理•马特改革教学难点:理解记忆西欧封建等级制的特点和拜占廷帝国衰落的原因;三、教学过程【情境引入】476年西罗马帝国的灭亡,标志着奴隶社会在西欧的崩溃,之后,西欧的封建制度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

封建制度占统治地位的时期,被欧洲史学界称为中世纪或中古世纪。

这一时期,欧洲出现了一些早期封建国家,孕育了欧洲国家的雏形。

今天的英、法、德、意等国是西欧主要的国家,它们是怎样建立和发展的,让我们踏着历史的足迹去寻找英、法、德、意等国家的根基。

【自主预习】1、西罗马帝国灭亡后人在其废墟上建立许多国家,其中最强大的是。

后来在它的基础上建立了德意志、、意大利等国。

2、8世纪前期,法兰克国家经过改革后,在封建贵族内部形成严格的。

3、西欧封建社会时期,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劳动者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

4、西欧封建社会时期,和不仅是西欧最大的土地所有者,还是西欧封建社会的精神支柱。

在精神和文化领域,凌驾一切。

5、东罗马帝国定都,此地原称。

6、13世纪末,国家在西亚兴起,15世纪中期,他们攻陷,灭亡了东罗马帝国。

【合作探究】(一) 等级森严的西欧封建社会1.法兰克王国西罗马帝国灭亡后,日耳曼人在它的领土上建立了几个国家,其中影响最大,存在时间最长的是法兰克王国。

法兰克王国达到全盛时期的君主是查理。

为什么说查理是一位比较有作为的君主?带着问题阅读课文。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2.查理曼帝国从8世纪后期到9世纪前期查理在位四十多年,发动了五十多次战争,几乎和西欧尽管查理是一国之主,他还渴望得到帝王的尊号。

九年级历史部编版上册 《第5课 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教学设计 教案

九年级历史部编版上册 《第5课 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教学设计 教案

九年级历史部编版上册《第5课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知道罗马城邦;了解征服战争造就了罗马的版图,罗马在扩张中不断吸纳其他文明的成果,推动帝国走向繁荣;庞大的帝国最终在内外夹击下走向分裂和灭亡。

二、过程与方法识读罗马城的象征、凯撒、屋大维等图片,获取关于罗马建城、走向君主专制等方面的信息;解析古代罗马的扩张示意图中包含的文明交流、扩展方面的地理、历史信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古代罗马对西方文明的历史贡献,了解不同文明之间的包容、交流对文明发展的重要影响。

【教学重难点】重点:《十二铜表法》;罗马的兴衰过程。

难点:古代罗马的政治体制演变及原因。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图片展示:图片展示扑克牌K,趣味知识补充对应象征的人物,引出凯撒大帝。

教师讲述:同学们,有一句俗语叫“条条大路通罗马”,这是什么意思呢?你们知道罗马是怎样兴起和发展的吗?今天让我们一起踏着历史的足迹,见证罗马的历史。

【新课讲授】一、罗马城邦和罗马共和国1.图片展示:古罗马发源地台伯河畔、古罗马城邦示意图。

2.教师讲述:自公元前1000年左右,众多民族迁移到意大利半岛,聚居生活,形成了许多城邦。

罗马城邦便是在这个时期逐渐从意大利半岛中部的台伯河畔兴起。

3.趣味历史补充:母狼乳婴。

PPT呈现相应的图片。

4.教师讲解:罗马的发展历程,经历了王政时代、共和时代和帝国时代。

5.时间轴呈现:6.材料展示:……有谁会如此懒惰、如此漫不经心,竟不希望去了解罗马人是如何、在何种政治下,于不到五十三年的时间里,将几乎所有人类居住的世界征服,并置于罗马单一的统治之下。

——安德鲁·林托特(晏绍祥译)《罗马共和国政制》教师提问:公元前509年,罗马人建立起奴隶制共和国。

随着罗马的征服扩展,罗马是如何实行国家的统治的?提示:元老院是罗马共和国的核心机构,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核心作用,国家统治的决策权掌握在元老院手里。

两个权力相等的执政官主持日常政务,公民大会是形式上的最高权力机关。

九年级上册历史第五课

九年级上册历史第五课

第5课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教学目标】1.了解罗马的兴起、由共和国向帝国的转变、罗马帝国衰落的基本脉络;描述罗马共和国时期的对外扩张和版图范围;概述古罗马的政治体制;掌握《十二铜表法》的内容和意义。

2.通过罗马共和国向罗马帝国的转化,分析罗马共和制崩溃、君主制建立的原因,培养学生用变化发展的观点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通过认识古代罗马共和国和罗马帝国的奴隶制性质,培养学生透过历史现象看本质的能力;通过制作年代尺,进一步梳理罗马的兴衰史。

3.认识国家实行民主政治的意义,认识战争的本质,树立热爱和平的意识。

【重、难点】重点:《十二铜表法》;罗马的兴衰过程难点:古代罗马的政治体制演变及原因;【教学方法】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自主学习;2.建构知识──合作探究;3.深化主题──反思总结。

【课时数】1课时【导入新课】教师:出示丝绸之路的图片,西汉在历史上被称为华夏第一帝国,他的繁盛很大一方面源于他的对外交往,最突出的成就就是张骞出使西域所开辟的丝绸之路,最远到达的就是欧洲罗马。

再出示图片,习近平出访罗马,加强一带一路合作,引出罗马。

设计意图:结合汉朝与罗马联系,引起学生共鸣,便于学生了解。

【教学过程】一、罗马城邦1.罗马的起源学生讲述罗马城的起源2.罗马的兴起、征服与扩张学生自主学习: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分析归纳古罗马兴衰时间,理清本课脉络。

提示:公元8世纪——罗马文明兴起公元前509年——罗马共和国建立;公元前450年左右——罗马颁布成文法;公元前3世纪初——征服意大利半岛、战胜迦太基;公元前2世纪——征服东地中海地区;公元前73年——斯巴达克奴隶起义;公元前49年——凯撒控制元老院;公元前31年——屋大维掌握最高统治实权;公元前27年——罗马共和国演变为罗马帝国;2世纪——罗马帝国进去黄金时期;3世纪——罗马帝国陷入政治、经济大危机;4世纪——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个帝国;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

1453年——东罗马帝国灭亡教师讲述:自公元前1000年,众多民族迁移到这里,聚居生活,形成了许多城邦。

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册教学设计:第5课 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

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册教学设计:第5课 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

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册教学设计:第5课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主要介绍了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的兴起、发展和衰落。

教材通过丰富的史料,生动地展示了罗马帝国的辉煌历史和深远影响。

本课内容对于学生了解古代西方文明,特别是罗马文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古代文明有一定的认识。

但罗马帝国的历史较为复杂,学生对其了解可能较为片面。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认识罗马帝国的历史。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罗马帝国的兴起、发展和衰落过程,掌握罗马帝国的主要历史事件和人物。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罗马帝国在人类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影响,培养学生对历史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罗马帝国的兴起、发展和衰落过程。

2.难点:罗马帝国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内在联系,以及罗马帝国对后世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课前预习,课上主动参与讨论。

2.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共同分析问题,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3.史料分析:运用史料,引导学生从多角度认识罗马帝国历史。

4.启发式教学: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激发学生思维。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册。

2.资料:关于罗马帝国的图片、视频等。

3.课件:制作课件,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罗马帝国的兴起背景,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呈现(10分钟)学生展示课前预习成果,分享对罗马帝国的了解。

教师点评并补充讲解。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分析罗马帝国的兴起、发展和衰落过程。

4.巩固(10分钟)教师总结罗马帝国的历史特点,引导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罗马帝国对后世的影响,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

(部编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历史第05课 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教案

(部编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历史第05课  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教案

第5课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阅读教材,能准确说出古罗马地理位置、文明发源地、罗马共和国的建立,罗马帝国的建立、发展、分裂和衰亡。

过程与方法:通过本课学习初步学会从课本图片,观察地图,材料阅读中,提取历史信息的方法。

初步学习从历史文献中发现历史信息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罗马文明是希腊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他们都属于海洋文明。

分析罗马共和国和罗马帝国衰落的原因。

罗马的辉煌是建立在奴隶制度的基础之上的,罗马帝国的危机实质是奴隶制危机。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罗马由建立到灭亡的发展历程,《十二铜表法》、难点:罗马进入帝国的原因、罗马分裂的原因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小组合作、多媒体教学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古罗马原是意大利的一个小城邦。

公元前3世纪罗马统一了整个亚平宁半岛。

公元前1世纪,罗马城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罗马帝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罗马帝国为了加强其统治,修建了以罗马为中心,通向四面八方的大道。

罗马的兴起有哪些原因?本课将学习这些内容(二)、讲授新课:一、罗马城邦1、地理位置:位于地中海中部,三面临海,海岸线很长,亚平宁山脉贯穿半岛,山地多,有利于畜牧业的发展,西部地区,河流纵横,土地肥沃,适宜农作物生长。

公元前1000年,众多民族迁移这里,形成许多城邦。

罗马的传说关于罗马城的起源有一段传说。

相传罗马城创建人是孪生兄弟罗慕路斯和勒穆斯。

他们的母亲是一位国王的女儿。

她的叔叔篡夺了王位,并派人把她生下的这对孪生兄弟投入台伯河。

两个孩子被冲到河岸上,一只母狼照料他们。

后来,一对牧羊夫妇收养了他们。

兄弟二人长大后,得知了身世,合力杀死篡位者,恢复了王位,建立了新城。

后来,新城被命名为“罗马”。

2、罗马共和国的建立时间:公元前509年国家管理:国家统治的决策权掌握在由300名贵族组成的元老院手里,两个权力相等的执政官主持日常政务,公民大会是形式上的最高权力机关。

平民同贵族进行了长期斗争,争取了许多政治权利。

(名师整理)历史九年级上册第5课《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省优质课获奖教案

(名师整理)历史九年级上册第5课《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省优质课获奖教案
第5课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教学设计
课题
第5课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
单元
第二单元
学科
中国历史
年级
九年级
学习
目标
1、了解古罗马地理位置、文明发源 地
2、了解罗马共和国的建立,罗马帝国的建立、发展、分裂和衰亡。
重点
罗马由建立到灭亡的发展历程的原因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5、称霸地中海(公元前2世纪)
师:由于在扩张过程中罗马把大量被征服的战俘和人口变成奴隶,奴隶起义不断,其中影响最大的就是斯巴达克起义。(哪里有压迫,那里就有反抗)请同学们说说这次起义的结果和影响?
6、罗马帝国的建立(公元前27年)
凯撒实行军事独裁;
屋大维首创“元首制”,掌握了最高统治实权。
思考:罗马帝制取代共和制是历史的倒退吗?
总结提升
板书
第5课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
罗马城(前8C)→罗马共和国(前509年)→统一意大利半岛(前3C中叶)→称霸地中海(前2C)
→罗马帝国(前27年)→帝国分裂(395年)→西罗马帝国灭亡(476年)
1、罗马建城(公元前8世纪)
2、建立共和国(公元前509年)
师:我们通过课本可以知道罗马是共和国,那么什么是共和国?
(点拨:共和制指国家权力机关和国家元首由选举产生的政体形式,与君主制相对。采用这种政体的国家称为共和国。)
师:通过“阅读卡”我们也知道罗马的共和制度包括:人民大会、元老院和执政官。元老院主要有哪些权利?
(点拨:元老院、人民大会、执政官,三者间相互制衡,体现了罗马共和国的民主制,是古代经典的政治体系之一,对后世影响很大。)
过渡:由于罗马的疆域不断扩大,涉及到经济贸易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多,为了有效地解决人民之间的利益冲突,罗马颁布了一项成文法,称为?(《十二铜表法》)

2024年秋九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罗马城邦与罗马帝国教案新人教版

2024年秋九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罗马城邦与罗马帝国教案新人教版
3. 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和相互交流,探讨罗马法的发展和完善过程。
4. 运用历史史料和文献,引导学生分析罗马帝国扩张的原因和衰落的原因,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罗马帝国的历史变迁。
四、教学资源准备
1. 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2024年秋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5课 罗马城邦与罗马帝国》的教材或学习资料,以便学生能够跟随教学进度进行学习和复习。
- 视频资源:《罗马帝国兴衰》(纪录片)、《罗马法的发展》(纪录片)、《罗马城市的兴衰》(纪录片)
- 网络资源:维基百科页面关于罗马城邦与罗马帝国的词条
2. 拓展要求:
- 鼓励学生利用课后时间进行自主学习和拓展,深入了解罗马城邦与罗马帝国的的历史、文化、法律和社会等方面。
- 学生可以阅读提供的书籍和文章,观看视频资源,也可以在网络上查找相关资料,扩展对罗马城邦与罗马帝国的了解。
3. 罗马帝国的扩张与衰落:扩张过程、衰落原因、分裂与灭亡
4. 罗马法律的发展与影响:习惯法、成文法、对后世的影响
八、课后拓展
1. 拓展内容:
- 阅读材料:《罗马帝国衰亡史》(作者:爱德华·吉本)、《罗马法原理》(作者:菲利普·武斯特)、《罗马城市的建筑与规划》(作者:斯蒂文·buster)、《罗马帝国的经济与社会》(作者:安德鲁·查普曼)
- 罗马帝国的扩张:罗马帝国在屋大维的统治下,不断扩张领土,成为一个庞大的帝国。
- 罗马帝国的衰落:公元2世纪,罗马帝国达到最大规模,之后逐渐衰落,395年分裂为东罗马帝国和西罗马帝国。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罗马帝国结束。
③ 罗马法律和罗马文明对后世的影响
- 罗马法律的发展:罗马法律从习惯法逐渐发展为成文法,如《十二铜表法》和《查士丁尼法典》。
4. 教室布置:根据教学需要,布置教室环境,如分组讨论区、实验操作台等。可以设置分组讨论区,提供相应的桌椅和白板,以便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交流。同时,如果需要进行实验操作,需要布置实验操作台,并提供所需的实验器材和材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德龙中学九年级历史教学案
班级:姓名:
课题:第一单元第五课文明的冲撞与融合
课型:新课课时:1 备课人:李丰文授课时间:
1、学习目标
(1)说出希波战争、亚历山大大帝东征、罗马征服地中海等基本史实。

(2)知道马可·波罗来华、阿拉伯数字的发明和传播等史实,探讨世界各民族各地区和平交往的历史意义。

2、学习重难点
重点:(1 )希腊化时代
(2 )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的贡献
难点:辩证认识罗马帝国扩张的影响
1、课前导学
请回忆日本大化改新的背景、内容、意义并写在下面:
2、课堂导学
一. 希波战争
1、.希波战争的原因:波斯帝国为控制爱琴海地区,结果:希腊人夺取了战争的胜利。

马拉松比赛的由来:雅典
战士菲迪皮茨回雅典报捷,他一口气跑完全程,告诉后方的人“我们胜利了”,说罢倒地而死,后人为了纪念这一壮举,决定定期举行马拉松赛跑。

2、公元前4 世纪,马其顿王国强大起来后,亚历山大对外东征,打到了印度河流域。

亚历山大大帝建立起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定都巴比伦。

二.亚历山大大帝东征
亚历山大东征及帝国建立的影响:
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诞生了混合希腊和东方因素的文明。

三. 罗马的扩张
2世纪,罗马帝国地跨欧、亚、非三洲,
地中海成为罗马的内海。

四.中印文化的西传
1、古代印度人发明了包括零在内的10个数字符号,阿拉伯人加以改进并传到欧洲,由此产生了“阿拉伯数字”。

2、阿拉伯人在东西文化交流中作出了杰出的贡献而被称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

五.马可·波罗来华
3、元世祖在位时期,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来华。

1.希波战争在世界历史上产生哪些深远的影响?
它是东方波斯帝国与西方希腊城邦在各自发展中的一次碰撞,也是早期东西方文明的一次重要冲突,此后,世界文明发展的格局便逐渐形成东西方并立共存之势,一直延续至今。

2.古代世界各地区各大洲各民族交往的主要方式有哪些?
古代世界各地区各大洲各民族交往的主要方式有两种:和平友好的往来和残酷的暴力冲撞。

.
3.公元前1世纪,罗马执政官凯撒穿着丝袍进入剧场,轰动一时。

中国的丝绸是经过一条什么路线传入罗马帝国的?当时中国处于哪一封建王朝的统治下?
中国的丝绸是经过丝绸之路传入罗马的。

丝绸之路的开通是在公元前119年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时,从此,中国的丝绸瓷器就源源不断的进入西方,成为昂贵的奢侈品。

由时间上来看,凯撒是在公元前49年成为罗马执政官的,当时,中国正处在西汉时期。

4. 亚历山大大帝东征对世界产生了什么影响?
伴随着亚历山大大帝的东征,希腊文化传播到了东方,东方文化也渗入到希腊文化。

正是在这一过程中,东西方文化得到交流和发展。

亚历山大建立帝国以后,希腊文化在庞大帝国范围内得到推广,历史上称为“希腊化时代”。

亚历山大帝国包括希腊文明、埃及文明、两河流域文明、印度文明以及从两河流域文明派生出来的犹太文明、波斯文明等。

5为什么说阿拉伯商人“在不同文明之间搭起了文化交流的桥梁”?
情景、导入、板书课题、揭示目标
学习过程
当堂检测
他们的足迹遍布亚、欧、非三大洲,不但善于吸收其他文化,而且还在钻研的基础上加以发展,保存并传播了许多珍贵的古代文化。

例如,他们翻译保存了许多希腊制作,把古代印度、中国文化成就介绍到西方,又把阿拉伯的科学成就和伊斯兰教传播到东方,促进了这些地区文化和经济的发展。

1.通过征战和扩张,公元2世纪出现了地跨三洲的大帝国。

它是(A)
A.罗马帝国B.亚历山大帝国C.波斯帝国D.奥斯曼土耳其帝国
2.在世界文明的交响乐曲中,不同文明的交流与融合始终是历史的主旋律。

以下属于文明的交流与融合的是①亚历山大东征②阿拉伯数字西传③希波战争④马可波罗东游(D)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②④
4.不管世界各国的文字多么不同,阿拉伯数字却不需要翻译,人们都能认得。

其实阿拉伯数字并不是阿拉伯人首创,它的创造者是(B)
A.古代苏美尔人B.古代印度人C.古代埃及人D.古代犹太人
5.下列有关古代文明冲撞与融合的叙述,错误的是(C)
A.阿拉伯人充当了东西方文明交流的使者
B 古代战争在客观上促进了不同地区文化的交流
C.古代文明交往的方向单一,即西方向东方学习
D.马可·波罗是促进东西文化交流的杰出代表
6.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就是各种文明不断交流、融合、创新的过程。

被誉为古代“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的是(A)
A.阿拉伯人B.希腊人C.印度人D.罗马人
7.一部游记,内容宏富,妙趣横生,被誉为“世界奇观之书”。

哥伦布就是读了这部书,才对黄金遍地的东方大国产生了由衷的向往。

该书是( C )
A.《天方夜谭》B.《荷马史诗》C.《马可·波罗行纪》D.《大唐西域记》
8.文明冲撞与融合的方式多种多样。

下列所举的哪一项与其它三项明显不同( D )
A.亚历山大大帝东征B.希波战争
C.罗马帝国的扩张D.阿拉伯数字的传播
9.结合当代世界地图,查一查亚历山大帝国的版图包括今天的哪些主要国家?
伊朗、阿富汗、伊拉克、科威特、叙利亚、以色列、巴勒斯坦、埃及、突尼斯、摩洛哥、土耳其、马其顿等。

10.罗马帝国的版图包括今天的哪些主要国家?
意大利、法国、英国、西班牙、希腊、马其顿、埃及、土耳其、叙利亚、以色列、巴勒斯坦等。

拓展延伸
2、学生反思:
通过学习我明确了本堂课的:
知识点是:。

重点是:。

难点:。

通过学习,你还有疑问吗?如果有,麻烦你写在这里,我们一起来解决:
课后反思
1、教师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