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带钢轧制》课程标准
热轧板带钢轧制规程设计
热轧板带钢轧制规程设计一、引言热轧板带钢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工业领域的金属材料,其性能的稳定性和质量的优越性对产品的质量和使用寿命至关重要。
因此,热轧板带钢的制造过程需要遵循一定的规程和标准,以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性。
本文将介绍一个热轧板带钢的轧制规程设计。
二、设计目标本轧制规程的设计目标是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生产工艺和操作规程,以确保热轧板带钢的质量和性能达到预期要求。
具体的设计目标包括:1.确定合适的轧制温度和轧制速度,以确保给定的产品尺寸和机械性能的要求。
2.设计适当的冷却方式,以确保产品在冷却过程中达到理想的组织结构。
3.确定合适的轧制压力和辊缝尺寸,以确保产品的形状和尺寸的精度。
4.设计适当的轧制工艺和操作规程,以确保生产过程的稳定性和可控性。
5.设计合适的质量检验方法和标准,以确保产品的质量符合要求。
三、设计思路本轧制规程的设计思路是在充分了解产品需求和原材料性能基础上,通过迭代优化的方式确定最佳的轧制工艺和操作规程。
具体的设计思路包括:1.通过分析产品的尺寸要求、力学性能要求和成分要求等,确定轧制温度和轧制速度的范围。
根据产品的板厚和钢种,选择适当的温度和速度条件,以满足产品的性能要求。
2.设计合适的冷却方式,以确保产品在冷却过程中达到理想的组织结构。
根据产品的厚度和形状,选择适当的冷却方式,并确定冷却速度、冷却介质等参数。
3.确定合适的轧制压力和辊缝尺寸,以确保产品的形状和尺寸的精度。
通过分析产品的厚度、宽度和长度要求,选取合适的辊缝尺寸,并确定合适的轧制压力。
4.设计合适的轧制工艺流程和操作规程,以确保生产过程的稳定性和可控性。
根据产品的尺寸和性能要求,确定轧制的工艺流程,并设计详细的操作规程。
5.设计合适的质量检验方法和标准,以确保产品的质量符合要求。
制定合适的质量检验方法和标准,进行产品的质量检验和评价。
四、设计步骤1.分析产品需求和原材料性能,确定轧制温度和轧制速度的范围。
2.设计合适的冷却方式,确定冷却速度和冷却介质。
热轧板带钢轧制规程设计PPT课件
考虑轧辊与轧件之间的摩擦和张力等因素,计算轧制力矩,保证轧 制过程的稳定性。
速度制度设计
轧制速度
根据设备能力和生产节奏确定轧制速度,提高生产效率。
卷取速度
与轧制速度相匹配,保证带钢卷取整齐、紧密。
加速和减速
在轧制过程中适当进行加速和减速操作,以调整带钢厚度和板形。
张力制度设计
张力设定
01
热轧板带钢轧制规程设 计ppt课件
目录 CONTENT
• 热轧板带钢轧制概述 • 热轧板带钢轧制设备介绍 • 热轧板带钢轧制工艺参数设计 • 热轧板带钢质量控制与检测 • 热轧板带钢轧制过程自动化技术
应用 • 热轧板带钢轧制规程设计实践案
例分析
01
热轧板带钢轧制概述
热轧板带钢定义与分类
定义
热轧板带钢是指通过高温加热后 ,在轧机上经过多道次连续轧制 而成的具有一定厚度、宽度和长 度的钢板或钢带。
基于轧机刚度、轧辊磨损、热膨胀等因素,建立精确的厚度设定 模型。
厚度自动控制(AGC)
采用测厚仪对带钢实际厚度进行实时测量,通过AGC系统对轧机进 行调整,确保厚度精度。
厚度变化趋势预测
利用历史数据和机器学习算法,对带钢厚度变化趋势进行预测,提 前采取控制措施。
宽度控制方法与策略
1 2
宽度设定模型
预测控制
基于历史数据和当前状态,预测 未来一段时间内热轧板带钢生产 过程的发展趋势,提前采取控制 措施,确保生产过程的稳定性和 产品质量。
智能化技术在热轧板带钢生产中的应用展望
机器学习算法应用
通过机器学习算法对历史数据进行分析和学习,挖掘潜在规律并应用于生产过程优化和质量控制 。
智能感知与决策支持
板带轧制基础教程
东北大学轧制技术及连轧自动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2013 年
1
2013/10/31
1.2.2 粗轧
板坯在粗轧机组轧制时温度较高,中间 坯可以完全再结晶,成为无应变的等轴 晶。通常情况下,粗轧出口处的组织对 于带钢位于精轧机组内时几乎没有任何 影响。
粗轧前除鳞 使用调宽压力机及立辊调宽 厚度由200-300mm轧制到30-50mm
2013 年
1.5 冷轧工艺
带钢表面的氧化铁皮通过酸洗去除,通常使用盐酸酸洗。酸洗之后进行压下轧制 ,即冷轧。
冷轧的目的:
更大程度地减小产品的厚度; 利用应变强化增加金属的强度; 增强产品几何尺寸的均匀性。
由冷轧后的平整机消除屈服平台
东北大学轧制技术及连轧自动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简单轧制过程
平面变形假设 平面仍为平面
东北大学轧制技术及连轧自动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2013 年
4
2013/10/31
2.2.2.1 平面变形假设
将板带轧制过程视为本质上的二维问题,相对于 厚度和长度而言,产品的宽度在轧制过程中未发 生较大的变化
冷轧
2013 年
1.2 热轧轧制工艺
金属的热轧通常在“热轧带钢机组”上进行,基于近20年的技术发展,现在
也可以在迷你轧机上进行。无论是在热轧带钢机组上或者在迷你轧机上进 行热轧,都有其优点和缺点,表现在资金成本、灵活性、产品的质量以及 环保等方面。 ◇传统热连轧1/2 ¾ 全连轧 ◇短流程生产线CSP FTSR等 ◇炉卷轧机
东北大学轧制技术及连轧自动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2013 年
本章对板带轧制过程做一般性的讨论。定义技术轧制系统的组成部分。引 用达芬奇的设计草图以及根据该草图制作的实验模型来说明什么是轧机。 针对轧制过程中的冶金现象作出描述,包括带钢准备进入辊缝、部分咬入 以及为稳定轧制状态下的行为。列出了与轧机、金属以及轧机和金属的接 触面相关的独立变量。给出了满足咬入条件的最小模型系数。详细讨论了 轧制过程数学模型中应用的一些简化建设:包括“平面变形假设”、“均 匀压缩假设”。给出了Nb钢、AISI1008钢和一种低碳冷轧钢的完全再结晶 纤维组织。
热轧带钢课程设计
辽宁科技大学课程设计说明书设计题目:热轧板带钢轧制规程设计Q235,2.0×1200mm学院、系:材冶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加工工程)专业班级:材加学生姓名:指导教师:成绩:2015年 1 月 6 日目录摘要 (1)1、文献综述 (2)1.1热轧板带钢产品概述 (2)1.1.1热轧板带钢的种类及用途 (2)1.1.2板带材的工艺特点及质量要求 (3)1.2热轧板带钢工艺及设备发展 (3)1.2.1国外热轧带钢发展 (3)1.2.2国内热轧带钢生产 (4)1.3热轧带钢生产设备与新技术 (5)1.3.1热轧带钢新一代TMCP技术 (5)1.3.2无酸除鳞技术 (5)1.3.3热轧带钢无头轧制技术 (6)1.4热轧板带钢发展趋势 (6)2、主要设备 (7)3、轧制工艺及轧制制度的确定 (8)3.1生产工艺流程 (8)图3.1 工艺流程图 (8)3.2压下规程设计 (8)3.2.1根据产品选择原料 (8)3.2.2精轧机组压下制度的确定 (9)3.3速度制度 (10)3.3.1精轧机轧制速度 (10)3.3.2、精轧机工作图表 (13)3.4、温度制度 (13)3.4.1、精轧温度制度 (14)3.4.2、卷取温度制度 (15)3.5、辊型制度 (15)4、生产设备校核 (17)4.1、轧制力与轧制力矩 (17)4.1.1、轧制力的计算 (17)4.1.2 轧制力矩的计算 (19)4.1.3、精轧轧制力和轧制力矩的计算 (19)4.2、轧机设备校核 (20)4.2.1、精轧机的轧辊强度校核 (20)4.2.2、电机能力校核 (24)参考文献 (27)摘要经济的发展创造了巨大的钢铁需求,使钢铁工业高速发展。
轧钢生产是钢铁生产的后部工序,轧制成材的钢铁产品既需满足产品的需求,还要满足品种规格和质量的需求。
板带材生产技术水平不仅是冶金工业生产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也反映了一个国家工业与科学技术发展的水平。
板带钢轧制工艺课程设计
板带钢轧制工艺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板带钢轧制工艺的基本概念、工艺流程及各阶段的关键技术参数。
2. 学生能够了解板带钢轧制过程中的力学行为、变形规律及质量控制要点。
3. 学生能够掌握影响板带钢轧制质量的常见因素,并了解相应的解决措施。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解决板带钢轧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2. 学生能够设计简单的板带钢轧制工艺方案,并进行初步的工艺优化。
3. 学生能够运用相关软件或工具,进行板带钢轧制过程的模拟与分析。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认识到板带钢轧制工艺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增强对材料加工行业的兴趣和责任感。
2. 学生能够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善于合作、沟通交流,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3. 学生能够关注板带钢轧制工艺的环保和可持续发展问题,提高环保意识。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专业技术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板带钢轧制工艺的基本知识和实践技能,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高二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物理、数学基础,对工程技术有一定兴趣,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强。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强化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达到上述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为未来从事相关工作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1. 板带钢轧制工艺概述:介绍板带钢的定义、分类及应用,使学生了解板带钢轧制工艺的基本概念和行业背景。
教材章节:第一章,第一节2. 板带钢轧制工艺流程:讲解板带钢轧制工艺的各个阶段,包括加热、粗轧、精轧、冷却等,分析各阶段的技术参数和关键设备。
教材章节:第一章,第二节3. 板带钢轧制过程中的力学行为与变形规律:探讨板带钢在轧制过程中的力学行为、变形规律,以及轧制力、轧制力矩的计算方法。
教材章节:第二章,第一节4. 板带钢轧制质量控制:分析影响板带钢轧制质量的各种因素,如板形、板厚、力学性能等,并介绍相应的质量控制措施。
第一章 轧制原理 (1) 2
1.1.2变形程度指数
• 轧件在高向上受到的压缩后,会朝着纵向和横向 流动。因此,厚度减小,长度和宽度增加。 • (1)高向变形参数 • 道次:轧制时,轧件进入轧辊至离开轧辊,承受 一次塑性变形,称为一个轧制道次。 • 轧制前轧件厚度用H • 轧制后轧件厚度用h • 则压下量:∆H=H-h • 加工率或压下率: H 100 %
H 2 • 变形区的长度为: l RH 4
近似为: l RH 变形区的平均宽度
bB b 2
1.2.2.2咬入角
咬入角是指轧件开始咬入时,轧件最先接触 点与两轧辊中心连线的夹角,一般用 表示。 当轧件全部进入到辊缝时,为接触角。 因为: H
OE OC CE R 2
(3)纵向变形参数
• 一般纵向变形参数可用轧件轧后长度l和轧前长度 L的比值表示,称为延伸系数λ
l L
根据体积不变定律
忽略宽展
FH Fh
H 1 h 1
1.1.3 加工率计算
• 1.道次加工率
H H h 100 % 100 % H H
作业
P24
第1题
• • • •
• 从轧件被轧辊自然咬入到稳定轧制时的条件变化 ,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 1.稳定轧制条件比咬入条件容易实现; • 2.当其他条件(润滑、压下量等)不变时,咬入 一经实现,轧件就能自然向辊缝填充,直至建立 稳定的轧制过程。 注:实际测得稳定轧制条件一般为 1.6 ~ 2 。
在 OAE 中,OE R cos
H R cos R 2 H D1 cos
• 当咬入角比较小时 因为
1 - cos 2 sin
2
2
2
板带钢轧制工艺课程设计(新)
板带钢轧制工艺课程设计(新)2板带钢轧制工艺课程设计2.1《中厚板带轧制技术》课程设计大纲2.1.1课程设计目的及基本要求本课程设计是学生在学习了板带材轧制工艺理论课程后的一个重要的独立实践教学环节。
其目的是培养学生在一定条件下,结合工程实践,尝试制定中厚板、热带带钢或冷轧带钢的轧制工艺体系。
通过培训,学生可以更好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巩固、深化和拓展知识,获得更全面的设计培训。
为毕业设计和实际工程设计打下基础。
本课程设计基本要求是学生在指导老师下达的设计任务书的基础上,理论联系实际,确定板带钢轧制方式,初步拟定轧制道次及道次变形量,通过运用所学相关理论知识对拟定的压下制度进行计算与校验,其间涉及板带钢轧制温度制度、速度制度、张力制度与辊型制度等的制订,并最终完善板带钢压下制度的修正与制订。
2.1.2课程设计内容和任务板带钢轧制工艺制度制订的内容主要包括压下制度、速度制度、温度制度、张力制度及辊型制度等。
压下制度即压下规程或轧制规程,是板带钢轧制工艺制度的制订的核心内容。
其中压下制度必然影响到速度制度、温度制度和张力制度,而压下制度与辊型制度决定着板带轧制时的辊缝大小和形状。
压下系统的内容包括轧制方式(中厚板生产)、轧制孔型次数、孔型压下率(率)等。
速度制度的内容包括主电机传动方式、各道次轧制时的咬入(穿带)速度、抛出(甩尾)速度、稳定轧制速度(或最大转速)等。
该温度系统针对热轧板带的生产,包括起始轧制温度、孔型轧制温度、终轧温度、卷取温度等,以及轧制持续时间、间隙时间和冷却速度的确定。
张力制度针对冷轧带钢生产,其内容包括连轧机机架间张力、开卷(卷取)机与轧机间的张力的确定。
辊型制度的内容包括板带轧机机整个辊系总的辊型值大小的确定、辊型值的分配,轧辊辊型曲线的选择、换辊制度及新型板形轧机(如cvc轧机)辊型曲线的确定等。
中厚板带轧制工艺课程设计作业由讲师发布。
金属材料压力加工-轧制 教学大纲
金属材料压力加工-轧制一、课程说明课程编号:060204Z10课程名称(中/英文):金属材料压力加工-轧制/Metal Work-Rolling课程类别:必选/学科专业课程学时/学分:48/3先修课程:工程制图、弹塑性力学、机械设计基础、材料科学基础、金属塑性加工原理、认识实习等。
适用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教材、教学参考书:《有色金属材料加工》,XX大学出版社;《有色金属塑性加工学》,冶金工业出版社;《有色金属板带材生产》,XX大学出版社;《金属塑性加工学》,冶金工业出版社。
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金属材料压力加工—轧制》是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材料加工工程专业本科生的一门专业主干课程,其目的与任务是:系统讲述金属板带材压力加工主要方法及其衍生的高效短流程压力加工方法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结合课程实验介绍相应的变形流动规律、力能参数计算方法及组织性能、质量控制的相关知识,了解主要板带材压力加工方法的工艺流程设计原则和变形计算机模拟的基本方法。
通过本课程,使学生全面了解有色金属板带材生产技术,对有色金属材料压力加工有更全面的了解,为从事金属材料压延生产与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为了拓宽学生的视野、引导学生的就业与研究方向,要求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了解和掌握以下内容:1.掌握板带材压力加工主要设备及其特点;2.掌握板带材轧制的塑性变形特点与组织、性能形成规律;3.掌握板带材轧制方法力能参数计算的理论与方法;4.掌握板带材组织、性能、质量控制的相应轧制技术原理;5.掌握板带材轧制方法衍生的有色金属材料高效短流程加工新方法的原理;6.了解金属板带材轧制方法的工艺流程设计原理与原则;7.了解板带材轧制变形的计算机模拟分析原理与方法。
四、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及教学设计注:实践包括实验、上机等五、实践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六、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热轧板带钢轧制规程设计
粗轧后的精轧坯宽度BR4
BB BC C R4 R4 1 B C 1200121m5m
BR4 1 10.012 C1
式中BC -----成品板宽度; C 1 ------收缩率,C 1 =1.2~1.5%。
.
1.1.4计算粗轧机组轧制时的宽展量
粗轧轧制6道次, 粗轧总宽展量:
.
1.1.6计算立辊各道次侧压量 BE11 =108×0.21=22.7≈23mm
BE12 =108×0=0mm BE13 =108×0.24=25.9≈26mm BE21 =108×0.24=25.9≈26mm BE22 =108×0=0mm BE23 =108×0.25=27mm;
.
表1.7立辊各道次侧压量
(5)粗轧机组的立辊,除了立辊破磷机考虑道破磷 和调节板坯宽度给予较大的压下量(50~100)处, 其它万能机座上的立辊压下量都不大,约等于宽 展量。宽展量约为4~32。
.
表1.3粗轧机组各道相对压下率分配表
机座号或道 1
2
3
4
5
6
次
相对压下率, 15~23 22~30 26~35 27~40 30~50 33~35 %
作辊。精轧机组前设置边部加热器。精轧机 F1~
F7全部为液压压下并设弯辊装置。
•
精轧机组的总压缩率和最大延伸率与精轧机
的数量有关。
.
表1.9精轧机组机座与延伸间关系
机架座数
最大延伸
最大压下量(%)
4
12
91.7
5
16
93.8
6
27
96.3
7
32
96.6
板带钢轧制工艺课程设计指导书
《板带钢轧制工艺课程设计》指导书(一)课程设计题目中厚板压下规程设计(二)课程设计的目的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巩固、深化和拓展知识面,使之得到一次较全面的设计训练。
(三)课程设计步骤1、认真阅读课程设计任务书;2、查阅与课程设计有关的资料;3、准备好课程设计用纸及绘图用纸;4、明确中厚板压下规程设计的具体步骤;5、课程设计期间根据具体内容掌握好节奏时间。
(四)中厚板压下规程设计内容实施步骤1、查阅标准,设计钢种成分;2、根据轧件原料及成品尺寸确定轧制方式;3、根据给定条件和生产实际情况初步确定轧制道次及道次压下量(率),并使咬入条件通过;4、确定速度制度,计算各道次轧制时间,确定道次间隔时间;5、制定温度制度,计算各道次轧制温度;6、计算轧制压力、轧制力矩及电机传动力矩,校核轧辊强度及电机能力;7、绘制轧制节奏图,按轧制道次作出速度制度图及电机负荷图;8、适当修正各道次压下量(率)的分配,最终拟定中厚板压下规程表。
(五)中厚板压下规程设计中应注意事项1、在确定轧制方式时,一般以原料宽度展宽到成品所要求的宽度,展宽时要考虑切边余量。
在初步排布压下规程时,对于双机架可逆轧机,粗轧机的累积压下量占整个轧制的65~80%,粗轧道次压下量最大不超过30~40mm,道次压下率最大不超过30~35%;精轧机道次压下量最大不超过20~25mm,道次压下率最大不超过20~25%。
2、在确定速度制度时,当轧件较厚时,咬入速度选取较小,一般低于电机额定转速;抛出速度不应过大,以免轧件抛得很远再次回到轧机上轧制间隙时间增长;尽量采用三角形速度制度以缩短纯轧时间,当轧件尺寸增长到一定值时,三角形速度制度的峰值转速大于电机的最大转速时,采用梯形速度制度,等速段的转速一般取不超过电机的额定转速。
在确定道次轧制间隙时间时,粗轧机上道次间间隙时间一般为1~3s,精轧机上道次间间隙时间一般为4~6s,当有转钢操作时间隙时间另加6~8s。
轧制工艺课程设计指导书
轧制工艺课程设计指导书一、设计目的1、通过本次设计,把在专业理论课程中所学得的知识在实际的设计工作中综合地加以运用,使这些知识得到巩固、加深和发展。
2、通过本次设计,进一步培养学生对工程设计的独立工作能力,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掌握轧钢工艺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步骤,为以后进行设计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3、理论联系实际,将学过的理论知识加以分析,比较和研究,结合设计课题运用到实践中去解决各种问题。
二、设计要求1、设计中应灵活运用基础理论知识、刻苦钻研、认真思考、独立完成设计。
禁止盲目抄袭。
2、要求设计方法正确,方案选择合理,各种参数选择恰当,计算结果无误,图纸整洁无误,整个设计能保证产品产量质最。
3、设计过程中应细致认真,有条不紊,按事先拟定的设计进度计划完成要求内容,从设计开始即应注意底稿整洁、保存好原始数据,以方便指导教师检查,并避免造成不必要的返工和整理说明书时发生困难。
4、设计说明书用文字处理软件进行编辑和排版,用B5纸或相当大小的设计说明书专用纸张打印,并装订成册。
要求句子简明扼要、标点正确、层次分明、图文并茂,除设计内容外,还要求前面有日录、后面附有参考资料,图表要有编号说明。
也可以手工书写,但要求字体端正清楚、纸面清洁、不得有错写、漏写及涂改等现象。
5、相关图形可采用CAD或Windows系统附件中的“画图”软件或其它绘图软件绘制,并打印、装订;若用铅笔手工绘制,图面必须符合制图标准,并清洁美观。
三、设计项目(一)中厚板工艺制定200mm×550mm×3100mm板坯生产(14)12(8)mm×3400mm中板材质Q215-235A/B.Z ;粗轧机组φ1030/2050×3600mm;主电机2×2×2300KW 转速0±30/60rpm;精轧机组φ990/2050×3600mm;主电机2×7000KW 转速0±50/100rpm;工艺要求:开轧温度1150℃,终轧温度>850 ~ 900℃参考资料:中厚板工艺制定1、制定生产工艺根据车间设备条件及原料和成品的尺寸,生产工艺过程一般如下:原料的加热→除鳞→轧制(粗轧、精轧)→矫直→冷却→划线→剪切→检查→清理→打印→包装。
热轧板带钢课程设计指导书
热轧板带钢课程设计说明书主要内容:1.压下规程制定:1)粗轧压下规程; 2)精轧压下规程。
2.轧制温度及摩擦系数计算:每道次温降计算;每道次摩擦系数计算。
3.轧制力计算:粗轧及精轧每道次轧制力计算。
4.轧辊强度校核:粗轧、精轧危险道次。
1.板带钢轧制压下规程压下规程是板带轧制制度最基本的核心内容,直接关系着轧机的产量和产品的质量。
其内容包括确定轧制方法,轧制道次及每道次的压下量等。
热轧带钢的压下规程包括粗轧和精轧两部分。
本次设计的典型产品是SS400,3.5mm 1350mm。
1)粗轧压下规程粗轧机的作用是将加热后的板坯,经粗轧机轧制成规定的厚度和宽度的中间坯。
(1)根据产品选择原料选择连铸坯的规格为:250mm×1400mm×12000mm,其化学成分为:C:0.12~0.21%;Si:0.2~2.0%;Mn:0.7~2.0%;S ≤0.036%;P≤0.034%;Cu:0.10~0.40%;Al<0.2。
其余为Fe和微量杂质。
通过Cu、Mn、Si、Al等合金化,并简单调整普通低碳钢的部分元素含量,在不需改变普碳钢生产工艺条件下,就能生产出具有良好的耐大气腐蚀性能、综合机械性能的经济耐候钢。
(2)粗轧各道次压下量分配一般粗轧机轧出的精轧坯厚为30~60mm。
各道次压下率一般分配范围如图下表所示。
表1 粗轧各道次压下率分配范围轧制道次 1 2 3 4 5 6轧5道的ε% 20 30 35~40 35~50 30~50 __ 轧6道的ε% 15~23 22~30 20~35 27~40 30~50 33~35 本设计粗轧轧6道次,采用四辊可逆式轧机,表2表示的是取出粗轧机组的精轧坯厚为32.00mm。
的选用值表2热连轧HRC成品厚度(mm)<3.89 3.90~5.29 5.30~6.99 7.00~9.49 9.50~12.7HRC(mm)32 34 36 38 38~40注:HRC---进精轧的带坯厚度。
【设计】板带钢轧制工艺课程设计指导书
【关键字】设计《板带钢轧制工艺课程设计》指导书(一)课程设计题目中厚板压下规程设计(二)课程设计的目的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巩固、深化和拓展知识面,使之得到一次较全面的设计训练。
(三)课程设计步骤1、认真阅读课程设计任务书;2、查阅与课程设计有关的资料;3、准备好课程设计用纸及绘图用纸;4、明确中厚板压下规程设计的具体步骤;5、课程设计期间根据具体内容掌握好节奏时间。
(四)中厚板压下规程设计内容实施步骤1、查阅标准,设计钢种成分;2、根据轧件原料及成品尺寸确定轧制方式;3、根据给定条件和生产实际情况初步确定轧制道次及道次压下量(率),并使咬入条件通过;4、确定速度制度,计算各道次轧制时间,确定道次间隔时间;5、制定温度制度,计算各道次轧制温度;6、计算轧制压力、轧制力矩及电机传动力矩,校核轧辊强度及电机能力;7、绘制轧制节奏图,按轧制道次作出速度制度图及电机负荷图;8、适当修正各道次压下量(率)的分配,最终拟定中厚板压下规程表。
(五)中厚板压下规程设计中应注意事项1、在确定轧制方式时,一般以原料宽度展宽到成品所要求的宽度,展宽时要考虑切边余量。
在初步排布压下规程时,对于双机架可逆轧机,粗轧机的累积压下量占整个轧制的65~80%,粗轧道次压下量最大不超过30~,道次压下率最大不超过30~35%;精轧机道次压下量最大不超过20~,道次压下率最大不超过20~25%。
2、在确定速度制度时,当轧件较厚时,咬入速度选取较小,一般低于电机额定转速;抛出速度不应过大,以免轧件抛得很远再次回到轧机上轧制间隙时间增长;尽量采用三角形速度制度以缩短纯轧时间,当轧件尺寸增长到一定值时,三角形速度制度的峰值转速大于电机的最大转速时,采用梯形速度制度,等速段的转速一般取不超过电机的额定转速。
在确定道次轧制间隙时间时,粗轧机上道次间间隙时间一般为1~3s,精轧机上道次间间隙时间一般为4~6s,当有转钢操作时间隙时间另加6~8s。
《板带钢轧制》课程标准
《板带钢轧制工艺操作》学习领域课程标准学习领域课程名称:板带钢轧制工艺操作适用专业: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材料工程技术专业(轧钢方向)1、课程定位与设计思路1.1 课程定位关键词:课程地位、主要功能、课程间相互关系。
课程地位:本课程是高等职业院学材料工程技术专业(轧钢方向)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专业必修课程。
主要功能:使学生掌握板带钢的分类、生产工艺过程及板带钢轧制的最新发展趋势,能熟练掌握和编制板带钢生产工艺规程报告、工艺设备安装与调试操作、设备的日常保养维护,能对板带钢轧制生产中一般性工艺和设备故障进行正确判断与排除;具备轧钢调整工和工艺编制员初步能力。
(由一个初学者→高级初学者→有能力者→熟练者→专家)并能按照轧制生产工艺要求完成板带钢轧制的完整操作,使学生初步具备高等技术人才应有的生产操作的技能、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现场实际问题及组织安排安全生产的能力。
课程间相互关系:本课程以“金属材料热处理”、“塑性变形及技术应用”、“轧钢设备操作与维护”、“板带钢顶岗实训”等课程的学习为基础,并与“孔型与辊型技术及应用”、“钢材生产过程检测技术及应用”等课程相衔接。
1.2 设计思路关键词:课程开设依据、内容选择标准、学习领域载体设计思路、内容编排顺序(能力递进)、学习程度用语、课时和学分。
本课程的总体设计思路: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从“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出发,设定职业能力培养目标,变书本知识的传授为动手能力的培养,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课程,以生产产品或品种为工作任务载体组织课程内容,在完成一个个具体的工作任务过程中来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并发展职业能力。
课程开设依据:本课程是高职高专材料工程技术专业(轧钢方向)学生就业后从事的主要岗位群,根据岗位群所面对的各工作任务领域设置了该课程。
本课程的主要功能是使学生懂得板带钢轧制的基本生产工艺制度、会基本工艺规程编制和工艺调整操作、会操作、维护和保养生产设备、能完成轧制板带钢材的完整工艺编制与实施操作,使之具备轧制板带钢材的工艺规程编制、轧机调整等工作的基本能力。
课程设计轧制
课程设计轧制一、教学目标本章节的教学目标为: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轧制的基本原理、工艺流程及应用领域;理解轧制过程中材料的行为和影响因素。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运用轧制原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运用轧制工艺参数进行生产设计和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轧制技术的兴趣和热情,认识轧制技术在现代工业中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1.轧制的基本原理:包括轧制力的计算、轧制过程的稳定性、轧制参数的优化等。
2.轧制工艺流程:包括热轧、冷轧、中间轧制等工艺过程,以及各自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
3.轧制设备及参数:介绍轧制设备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和主要参数,如轧制速度、压下量等。
4.轧制过程中的材料行为:包括材料的变形、应力、应变等,以及影响这些因素的因素。
5.轧制应用领域:介绍轧制技术在钢铁、有色金属、材料加工等领域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本章节的教学方法采用:1.讲授法:讲解轧制的基本原理、工艺流程及应用领域,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
2.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轧制案例,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实验法:安排轧制实验,让学生观察和了解轧制过程,增强实践操作能力。
4.讨论法: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和经验,提高团队合作精神。
四、教学资源本章节的教学资源包括:1.教材:选用国内知名出版社出版的《轧制工艺学》教材,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参考资料。
2.参考书:推荐学生阅读《轧制技术手册》、《金属材料轧制工艺》等书籍,以丰富知识体系。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PPT课件,生动展示轧制过程和原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实验设备:安排轧制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轧制过程,加深对轧制技术的认识。
五、教学评估本章节的教学评估主要包括:1.平时表现: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小组讨论等,以考察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2.作业: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及时发现和纠正学生的错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板带钢轧制工艺操作》学习领域课程标准学习领域课程名称:板带钢轧制工艺操作适用专业: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材料工程技术专业(轧钢方向)1、课程定位与设计思路1.1 课程定位关键词:课程地位、主要功能、课程间相互关系。
课程地位:本课程是高等职业院学材料工程技术专业(轧钢方向)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专业必修课程。
主要功能:使学生掌握板带钢的分类、生产工艺过程及板带钢轧制的最新发展趋势,能熟练掌握和编制板带钢生产工艺规程报告、工艺设备安装与调试操作、设备的日常保养维护,能对板带钢轧制生产中一般性工艺和设备故障进行正确判断与排除;具备轧钢调整工和工艺编制员初步能力。
(由一个初学者→高级初学者→有能力者→熟练者→专家)并能按照轧制生产工艺要求完成板带钢轧制的完整操作,使学生初步具备高等技术人才应有的生产操作的技能、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现场实际问题及组织安排安全生产的能力。
课程间相互关系:本课程以“金属材料热处理”、“塑性变形及技术应用”、“轧钢设备操作与维护”、“板带钢顶岗实训”等课程的学习为基础,并与“孔型与辊型技术及应用”、“钢材生产过程检测技术及应用”等课程相衔接。
1.2 设计思路关键词:课程开设依据、内容选择标准、学习领域载体设计思路、内容编排顺序(能力递进)、学习程度用语、课时和学分。
本课程的总体设计思路: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从“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出发,设定职业能力培养目标,变书本知识的传授为动手能力的培养,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课程,以生产产品或品种为工作任务载体组织课程内容,在完成一个个具体的工作任务过程中来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并发展职业能力。
课程开设依据:本课程是高职高专材料工程技术专业(轧钢方向)学生就业后从事的主要岗位群,根据岗位群所面对的各工作任务领域设置了该课程。
本课程的主要功能是使学生懂得板带钢轧制的基本生产工艺制度、会基本工艺规程编制和工艺调整操作、会操作、维护和保养生产设备、能完成轧制板带钢材的完整工艺编制与实施操作,使之具备轧制板带钢材的工艺规程编制、轧机调整等工作的基本能力。
因此本课程为材料工程技术专业(轧钢方向)的专业核心课程和必修课程。
课程内容选择标准:在进行了企业调研和企业专家研讨会基础上,确立了课程内容的选择标准是注重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以工作领域中各岗位群的普遍任务、同时充分考虑板带钢材生产发展前詹性而选取的。
课程内容一定要便于有效的培养学生实际工作的能力,提高课程内容的实用性和实际工作岗位任务的相关性。
学习领域载体设计思路:遵循由浅到深、由简到繁普遍的认知规律,确定围绕完成一块(卷)钢板(带钢)的工作任务,对学生进行岗位技能的基本训练,通过完成多个工作任务的反复学习与训练,使学生由易到难的学习并不断积累工作经验,达到熟练掌握轧制各种板带钢材生产的岗位技能。
内容编排顺序:在课程内容编排上,都是以工作任务来安排学生学习活动的,每个工作任务的学习都要以典型产品(案例或…)为载体设计工作任务的完成活动情况,以此来实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综合学习,而每个工作任务情景的学习都应在重复以往工作任务的基础上增加新知识和新技能,直到使学生成为熟练完整掌握轧制板带钢材为目标。
学习程度用语:为了更为清楚地表述课程目标,提高课程目标对教学过程的指导价值,本课程采用表现性课程目标表达方法,基本格式为:“能(会)+程度用语+动词+对象”。
本课程所涉及的程度用语主要有“熟练”、“准确”、“基本”。
“熟练”指能在所规定的较短时间内无错误的完成任务,“准确”指没有任何错误,“基本”指在没有时间要求的情况下,不经过旁人提示,能无错误的完成任务。
而不再采用“掌握……”、“了解……”、“熟悉……”、“具备……职业能力”等传统的课程目标表述方式。
本门课程总学时为150学时,学分为10分。
2、工作任务与课程目标2.1 设计思路关键词:工作情境(背景)、工作内容、技术标准、设备工具和材料各项工作任务都要设计出一定的工作情境,按照技术标准,根据“咨询(明确任务/获取信息)→制定计划→做出决策→实施计划→检查控制→评定反馈”六步骤完成完整的行动模式,达到具体的工作目标。
2.2 课程目标关键词:知识、技能、态度本学习领域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以能力目标的实现为核心。
培养学生具备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
通过任务引领式的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工作任务特点:是由职业定向的工作任务→职业系统化任务→蕴含问题的特殊任务→无法预测结果的任务和与其一一对应的工作活动系统化特点:是在外部指导下的活动→基于工作规律系统化的任务→知识指导下的活动→理论与经验共同导出的行动)。
“板带钢轧制”这门课程可以按热轧、冷轧或按钢种、品种、用途等项目进行活动,使高等职业院校材料工程技术专业(轧钢方向)的学生掌握不同类型钢板、带钢轧制方面的技能及基本知识,培养学生树立独立思考、勤奋工作的意识,培养诚实、守信的品质以及善于沟通的能力,为学生发展各专门化方向的职业能力奠定基础。
职业能力目标:●能熟练描述板带钢性能、用途及编号。
●能基本掌握常见热轧、冷轧板带钢生产工艺规程编制和熟练掌握轧机操作调整。
●能掌握板带钢轧制中原料准备→加热→轧制→冷却、精整及产品检验与包装等等工序的工艺规程编制和岗位群中各岗位技能操作。
●能掌握轧机及各主要设备的日常维护与保养、轧制生产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能掌握板带钢轧制生产过程中不同产品或钢种的加热、酸洗、热处理工艺制度及岗位技能操作。
●能熟练掌握板带钢轧制生产中安全生产、节能减排常识。
●会识读板带钢生产车间工艺布局图和主要设备工作图。
方法能力:●具有查找资料、文献等取得信息的能力。
●具有较好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较好的吸收新技术和新知识的能力。
●具有较好的逻辑性和科学思维方法能力。
●具有对生产工艺分析和评价能力;●具有通过多种途径自主学习、自我发展和开拓创新的能力。
社会能力:●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行为规范和职业道德。
●具有较强的计划、组织和协调能力。
●具有较强的开拓创新能力。
●具有较强的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具有良好的环保和节能意识。
3、课程内容和要求4、实施建议4.1教材编写1、必须依据本课程标准编写教材,教材应充分体现任务引领、实践导向课程的设计思想。
2、教材应将本专业职业活动,分解成若干典型生产产品或工作项目,按完成生产产品或工作项目的需要和岗位操作规程,结合职业技能证书考证组织教材内容。
要通过板带钢生产工艺流程中原料准备、加热、轧制、冷却精整和酸洗—热处理等工序,引入必须的理论知识,增加实践实操内容,强调理论在实践过程中的应用。
3、教材应图文并茂,在“学、做、练”中加大“做、练”的比例,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板带钢生产技术的认识和理解。
教材表达必须精炼、准确、科学。
4、教材内容应体现先进性、通用性、实用性,要将本专业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及时地纳入教材,使教材更贴近本专业的发展和实际需要。
5、教材中的活动设计的内容要具体,并具有可操作性。
4.2 教学方法1、在教学过程中,应立足于加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采用项目、产品和案例教学,以工作任务引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
2、本课程教学的关键是通过典型的活动项目,由教师提出要求或示范,组织学生进行活动,注重“教”与“学”的互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增强重合同守信用意识,掌握本课程的职业能力。
3、在教学过程中,要创设工作情景,同时应加大实践实操的容量,要紧密结合职业技能证书的考证,加强考证的实操项目的训练,在实践实操过程中,使学生掌握板带钢生产技术的工艺流程,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
4、在教学过程中,要应用多媒体、投影及仿真实训车间等教学资源辅助教学,帮助学生理解各类板带钢的产品的共同性与不同性、板带钢生产工艺流程中各工序点上的质量检测与性能控制的要点。
5、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本专业领域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发展趋势,贴近生产现场。
为学生提供职业生涯发展的空间,努力培养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创新精神和职业能力。
6、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提升职业素养,提高职业道德。
4.3 教学评价建议1、改革传统的学生评价手段和方法,采用阶段评价、目标评价、过程评价,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评价模式。
2、关注评价的多元性,结合课堂提问、学生作业、平时测验、实验实训、技能竞赛及考试情况,综合评价学生成绩。
3、应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对在学习和应用上有创新的学生应予特别鼓励,全面综合评价学生能力。
4.4 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应用1、注重实验实训指导书和实验实训教材的开发和应用。
2、注重课程资源和现代化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这些资源有利于创设形象生动的工作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同时,建议加强课程资源的开发,建立多媒体课程资源的数据库,努力实现跨学院多媒体资源的共享,以提高课程资源利用效率。
3、积极开发和利用仿真实训车间课程资源,充分利用诸如电子书籍、电子期刊、数据库、数字图书馆、教育网站和电子论坛等网上信息资源,使教学从单一媒体向多种媒体转变;教学活动从信息的单向传递向双向交换转变;学生单独学习向合作学习转变。
同时应积极创造条件搭建远程教学平台,扩大课程资源的交互空间。
4、产学合作开发实验实训课程资源,充分利用本行业典型的生产企业的资源,进行产学合作,建立实习实训基地,实践“做中学、学中做、边做边学”的育人理念,满足学生的实习实训,同时为学生的就业创造机会。
5、建立本专业开放实训中心,使之具备现场教学、实验实训、职业技能证书考证的功能,实现教学与实训合一、教学与培训合一、教学与考证合一,满足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
4.5 其它说明本课程标准主要适用于高等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