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课题:山地的形成(1)

合集下载

2024届高三地理考备考一轮复习:山地的形成

2024届高三地理考备考一轮复习:山地的形成

5.地质构造的判断方法 (1)看问题指向 ①地质构造,主要包括褶皱(背斜、向斜)、断层(地垒、地堑)。 ②构造地貌,主要包括山岭、谷地、平原、盆地、陡崖等。
(2)具体方法 方法及图示
判读事例
看新
老关
系 注:a河谷到b、c河谷的地层 均由老到新
a河谷到b、c河谷的地层 均由老到新,即中部老、 两翼新→背斜→a为河谷 →背斜谷
侵蚀后地貌
背斜顶部受张力,常被 侵蚀成谷地
向斜槽部受挤压,不 易被侵蚀,常形成山 岭
2.断块山
(1)何为断层? 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___压__力__和__张__力____,超过岩石的承受能力时,
岩体发生破裂,并沿__断__裂__面___发生明显的位移。
(2)断层的主要类型和地貌是什么?
位移类型
地貌类型
从地表形态影响的角度,概括甲、乙两地间主要交通线的分布特点 并简析原因。
[答案] 分布特点:(主要交通线)基本上沿山麓等高线(河谷平原与 山地的过渡地带)分布。 原因:南部为山地,北部为河流。沿山麓等高线修建交通线,工程 量较小;(沿河谷平原与山地的过渡地带,)既避洪水,又少地质灾 害威胁。
地表形态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分析 1.地形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分析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时,可重点突出以下两方面:(1)山地 对交通运输线路结构的影响——技术要求、工程量、造价等;(2) 山地对交通运输线路空间分布和走向的影响——居民点运营效率、 少占耕地等,具体如下图所示。
①(温山③的地高河区较平势原网地高原低的密形)、;河度限气②谷 大制;受 聚 片 活 距地 落 就 , 离形 由 近 彼或 几 组 此河 片 织 之流 组 生 间阻 成 产 有隔 , 和 一, 各 生 定
聚落合理选址的判断技巧 (1)根据地形判断 聚落应布局在地形平坦的地区,建设成本低,难度小。 (2)根据水源判断 聚落应布局在水源丰富或靠近水源的地区。 (3)根据交通判断 聚落应布局在有便利的交通,位于沿海、靠近河流、有公路或铁路 通过的地方。

高三一轮复习山地的形成

高三一轮复习山地的形成
从外观上看:最大的差异是山坡的陡缓 从地质构造上看:褶皱山的岩层是连续的,断块山的岩层 是不连续的
三、火山
(一)岩浆活动
处在地下深处的岩浆,在地表的压力作用下, 会沿着地壳的薄弱地带向上流动,有时可以流出或 喷出地表。
地壳的线状裂隙流出
熔岩高原 东非高原
地壳的中央喷出口或管道喷出
火山
四、岩浆活动与火山
2)有良好的储油结构的是:__D__; 容易储水的是:__C__; 容易形成泉水的是:__A_与__B_之间
3)渭河平原属于上面那种地质构造:_B__
读“某地区地质构造剖面示意图”,回答问题。
1)图中①②③④四处,在地质构造上属于背斜的是_②_。
在野外考察中,有时会见到背斜成谷现象,其原因是 _背__斜__顶__部__受__张__力__作__用__,__岩__石___破_。碎易受侵蚀 根据岩层的相互关系确定背斜的方法是_岩__层__中__老__外__新_。 ③处的地形属_断__块__山_。
一、褶皱山
背 斜 山
一、褶皱山
一、褶皱山
向 斜 谷
一、褶皱山
张力 裂缝 挤压力
一、褶皱山
一、褶皱山
谷 地
地形倒置现



原因 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常被侵蚀成为谷地。
向斜槽部受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成为山岭。
一、褶皱山
向斜成山
背斜 成谷
背斜和向斜
1、形态:背斜岩层向上拱起,向斜岩层向下弯曲。
1.解析:乙处岩层复原后,岩中层间向新上、拱两起,翼中老心老。两翼新 所以是背斜,甲处向下弯曲,中心为新向。两斜翼老所以是向斜。
中间老、两翼新 为背斜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山地的形成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山地的形成

对山地影响
使山地高度降低,坡度变 缓,形成残丘、孤山等地 貌。
冰川作用与冰缘地貌塑造
冰川作用
冰川通过刨蚀、挖掘、搬运等方式,对地表 进行改造的过程。
冰缘地貌塑造
在冰川作用下,形成角峰、刃脊、冰斗、冰 川槽谷等典型地貌。
对山地影响
使山地高度降低,形成冰蚀地貌和冰碛地貌 ,改变山地形态和景观。
04
气候因素在山地形成中作用
旅游资源过度开发
部分山地旅游资源被过度开发, 导致生态环境恶化,影响旅游可
持续发展。
水资源不合理利用
山地水资源丰富,但开发利用不合 理,浪费严重,且易引发水土流失 等问题。
生物资源过度利用
过度捕猎、采集等导致山地生物资 源减少,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
山地环境保护策略与可持续发展途径
1 制定科学合理的山地开发规划
遵循生态优先、保护优先原则,制定科学合理的山地开 发规划,严格控制建设用地规模。
2 加强山地生态保护与修复
实施退耕还林、水土保持等生态工程,加强山地生态保 护与修复工作。
3 推进山地资源可持续利用
发展生态旅游、绿色农业等特色产业,推进山地资源可 持续利用。
4 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和执法力度
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 破坏山地生态环境的违法行为。
用。
保护生物多样性,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保护生态系统完整性
加强生物多样性监测和研究
保护山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减少人类活 动对生态系统的干扰和破坏,是保护生物 多样性的重要措施。
加强对山地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的监测和 研究,了解物种的分布、数量、生态习性 等信息,为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推广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专项训练:山地的形成(含答案解析)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专项训练:山地的形成(含答案解析)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专项训练:山地的形成一、选择题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图。

完成1~2题。

1.甲地所在地形区的地质构造是()A.地垒B.地堑C.背斜D.向斜2.按成因分类,乙处岩石属于()A.喷出岩B.侵入岩C.沉积岩D.变质岩1.A2.D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地左右两侧各有一个断层,且甲地断块上升,两侧断块下降,符合地垒的定位,选A。

第42题,看图例可知,乙处岩石是片麻岩,是花岗岩变质形成的,属于变质岩,选D。

湖南省的古丈红石林是全球唯一在古生代早期寒武纪形成的红色碳酸盐岩石林景区。

据此完成第3题。

3.图示地貌形成的正确过程是()A.地壳抬升—原始海洋形成—海底沉积碳酸盐物质—流水侵蚀、溶蚀B.流水侵蚀、溶蚀—原始海洋形成—海底沉积碳酸盐物质—地壳抬升C.原始海洋形成—海底沉积碳酸盐物质—地壳抬升—流水侵蚀、溶蚀D.原始海洋形成—流水侵蚀、溶蚀—地壳抬升—海底沉积碳酸盐物质解析:选C。

由题意可知,沟谷两侧岩层有明显的层理结构,应是沉积岩。

地貌形成过程应该先出现海洋,海底才能沉积大量碳酸盐物质,由于内力作用岩层抬升,流水侵蚀加剧,形成沟谷。

故C选项正确。

读我国南方某地区地质构造示意图,回答4~5题。

4.图示地区()A.①处地质构造是良好的储水构造B.②处适合修建水库C.③处是背斜山D.岩层中可能存在化石5.如果图中①河、②河为同一条河流。

结合其堆积物等图上信息判断()A.①河段自西向东流B.②河段自东向西流C.该河从图中③山岭东侧绕过D.该河从图中③山岭西侧绕过4.D5.C第4题,图中①河附近岩层是背斜、②河附近岩层是断层、③是向斜成山;图示岩层具有层理构造,属于沉积岩,故可能含有化石。

第5题,图中河流沉积物在①河段中位于南侧,说明河流自东向西流,在②河段中位于北侧,说明河流自西向东流;同时②河段海拔高于①河段,河流总是由高向低流,则河流从图中③山岭东侧绕过。

如图为位于美国太平洋沿岸一处火山口湖附近等高线图。

高三地理复习山地的形成与河流地貌的发育

高三地理复习山地的形成与河流地貌的发育
提示:
1.从外貌景观看:断块山由于断层构造的存在, 常形成巨大的陡崖,地势格外险峻。
2.从地质构造看:褶皱山是由褶皱发育而成,各 地岩层未失去连续完整性,而断块山是由断层发育而成, 在断层(陡崖)两侧,岩层失去了连续完整性,同时代 的岩层发生明显的错位。
褶皱与断层的比较
地质 构造
褶皱
形成 受地壳水平运动产生的水平挤压力, 原因 使水平的岩层发生弯曲
背斜顶部受张力,疏松易被外力侵蚀成 谷地;向斜槽部受挤压,致密不易被外力 侵蚀,反而成为山岭。
那这样的褶皱在实际生活中 有什么用途呢?
背斜穹隆结构的储油、储气图
褶皱山
常见形态: 连绵的山体 代表:喜马拉雅山脉
阿尔卑斯山脉 安第斯山脉
2.断块山
断层 岩体发生破裂后,两侧岩体沿断裂面 发生明显的位移,形成了断层。
背斜
向斜
褶曲的基本形态
背斜
向斜 新




一般:背斜成山,向斜成谷。
向斜、背斜的区别
地貌
类型
岩层形态 (一般形态)
原始地貌
侵蚀地貌
岩层新 老关系
形成 地形
背斜 向上拱起 向斜 向下弯曲
山岭
山谷
中老 翼新


山 谷 山 岭 中新 山 翼老
为什么背斜成山、向斜成谷?
挤压
张裂
“地形倒置”的原因——
溯源侵蚀
图解重点
河源背后的松散岩石被冲走。
河源向后退(后退/前进) 河谷的长度增加。
下蚀
河流把河床上的岩石沖走。
下蚀使河谷 加深。
侧蚀
河流把河道两岸的岩石冲走。
侧蚀使河谷 展宽。
(2)对河流的影响:河谷的演变

地理①必修《山地的形成》教案

地理①必修《山地的形成》教案

地理①必修《山地的形成》教案课题名称:山地的形成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山地的形成过程,掌握山地的特征和分布规律。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归纳总结能力,学会运用地理知识解释山地的形成原因。

教学重点:1.山地的形成过程。

2.山地的特征和分布规律。

教学难点:1.山地的形成原因,如火山活动、构造活动等。

2.帮助学生理解山地的形成过程。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PPT、地图、图片等教具。

2.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等。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几张山地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讨论,引发学生对山地的形成的兴趣和思考。

1.教师通过PPT给学生讲解山地的形成过程,包括构造活动和外力作用两个方面。

2.通过地图,解释山地的分布规律,如喜马拉雅山脉、阿尔卑斯山脉等。

Step 3:小组合作活动(20分钟)1.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具体的山地进行研究。

2.要求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了解该山地的形成原因和特征。

3.每个小组将他们的研究成果进行展示,让其他小组进行评论和提问。

Step 4:概念总结(15分钟)1.教师总结山地的形成原因,包括火山活动、构造活动、侵蚀作用等。

2.教师总结山地的特征,如高耸陡峭、重力作用、坡度陡峭等。

Step 5:拓展练习(20分钟)1.教师出示一幅地图,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标出该地图上山地的分布情况。

2.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图片,将山地的特征进行归纳总结。

Step 6:课堂分享(10分钟)学生将他们的拓展练习成果进行展示和分享,让其他同学进行点评。

Step 7:板书总结(5分钟)教师将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并要求学生抄写在笔记本上。

教师收集学生对本节课的反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针对性地进行讲解。

教学延伸:1.带领学生实地考察一座山地,让学生亲身体验山地的特征和形成原因。

2.让学生进行山地模拟实验,通过模拟火山活动、构造活动等过程,观察山地的形成。

教学评估:1.教师观察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的表现,包括合作能力、学习态度等方面。

地理了解不同地形的形成过程

地理了解不同地形的形成过程

地理了解不同地形的形成过程地理是研究地球表面及其各种现象的科学,其中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地形研究。

地形是地球表面的形态特征,包括山地、高原、盆地、平原、河流、湖泊等。

不同地形的形成过程是地理学家们长期以来的研究课题。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地形的形成过程。

一、山地的形成过程山地是地球表面上起伏较大、海拔较高的地形,它的形成过程主要与地壳构造活动有关。

山地的形成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步骤来解释:1.地壳板块运动:地壳是地球的外壳,由多个板块组成。

当地壳板块之间发生运动时,山地就会形成。

最常见的地壳板块运动类型有:边界碰撞、地壳拉张和地壳横向错动。

这些运动使得地壳板块发生挤压、抬升和折叠等变形,进而形成山地。

2.侵蚀作用:山地形成后,接下来的过程就是侵蚀作用的作用。

大气、水体和冰川等因素对山地进行侵蚀,切割出河流、峡谷、冰川谷等地貌特征。

这个过程需要数百万年甚至数十亿年的时间。

3.地壳隆升:地壳的隆升可以进一步改变山地的形态。

由于地球内部的热对流和板块运动等原因,地壳不断隆升,使山地的高度不断增加。

二、湖泊的形成过程湖泊是由水体积聚而成的淡水水域,它的形成过程主要与地形、降水和地壳构造有关。

湖泊的形成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步骤来解释:1.地形起伏:湖泊的形成首先需要有一个低洼的地形。

在地壳运动和侵蚀作用的影响下,地表形成了低洼地区,例如坳陷和裂谷地带。

2.积水过程:当降水或者地下水流进入低洼地区时,会在低洼地表积聚起来,形成湖泊。

降水量越大,积聚的水量就越多,湖泊的面积和深度也会相应增加。

3.湖泊演变:湖泊的形成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

湖泊的水量受到降水和蒸发的影响,还受到入湖的河流和出湖的排水系统的影响。

随着地壳隆升或下降、气候变化等因素的影响,湖泊的形态会发生变化。

三、河流的形成过程河流是地表水在地势较低的方向流动而形成的水道,它的形成过程主要与地形和水文循环有关。

河流的形成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步骤来解释:1.降雨和径流:降雨是河流形成的基础条件之一。

高三一轮复习(山地的形成)

高三一轮复习(山地的形成)
说明内外力作用在渭河平原形成中的表现和 作用。
内力作用主要表现为地壳断裂下陷,形成地堑; 外力作用主要表现为渭河泥沙的沉积作用,形成冲积平原。
25
1.断层附近能否建大型工程?为什么? 不能。断层地带岩层不稳定,容易诱发断层活动,产生 地震、滑坡、渗漏等不良后果,造成建筑物塌陷。 2.断层面附近能找到出露的泉水吗? 能。岩隙水易沿着断层线出露。
(2) 板块运动及其边界的地形
板块碰撞
边界附近形成褶皱山脉、海沟、 岛弧 (消亡边界)
板块张裂
形成裂谷、海洋、海岭 (生长边界)
阿尔卑斯山脉
喜马拉雅山脉
落基山脉
海沟--岛弧链 东
大西洋


安第斯山脉
裂 谷
世界主要褶皱山系:阿尔卑斯山脉;喜马拉雅山脉;落基 山脉;安第斯山脉 (两侧为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
二、考点梳理.夯实基础
(一)断块山
1.褶皱 岩层因受地壳运动挤压而发生波状弯曲,叫做 褶曲。如果发生一系列褶曲,就叫做褶皱。
2、褶皱的基本形态: 背斜和向斜
(1)岩层形态
岩层弯曲 形成地貌
背斜 向斜
向上拱起 向下弯曲
山岭 谷地
7
(2) 岩层的新老关系
背斜和向斜的区别
①.形态上: 背斜拱起;向斜向下弯 ②.岩层新老关系上: 背斜中老翼新;向斜中新翼老
二、断块山和断层
华山
泰山
21
(1) 断层
岩体发生破裂后,如果两侧的岩体沿断裂面 发生明显的位移,就形成了断层。
(2)基本形式
地质构造:地垒(上升) 地形:块状山,高地 实例:泰山、庐山、华山
地质构造:地堑(下降) 地形:谷地,低地 实例:汾河谷地、渭河谷地

4.2_山地的形成(第一课时)学案

4.2_山地的形成(第一课时)学案

4.2 山地的形成【知识技能】1、以山地为例,分析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2、了解褶皱、断层的概念,认识褶皱山和断层山的形成和基本形态【重难点】背斜和向斜的判断,断层对地表形态的影响一、褶皱山1、褶皱山(1)概念:岩层因产生强大的作用而发生塑形变形,产生一系列波状弯曲。

2、板块构造学说(1)地球的岩石圈并不是整体一块,而是被一些构造活动带所分割,形成不连续的单元,叫做板块,全球可以划分为六大板块。

分别是、、、、、;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之上,处在不断的运动之中;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多火山、地震。

3.活动探究(P74)(1)判断甲、乙两地何处是背斜,何处是向斜?(2)解释甲地成为山岭、乙地成为谷地的原因?(3)假设在这里修建一条东西向的地下隧道,应该选择甲地还是乙地?为什么?二、断块山(1)当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压力和张力超过了岩石的承受能力时,岩体就会,之后,如果两侧的岩体沿发生明显的位移,就形成了。

课后训练案1.下列有关褶皱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势高处为背斜,地势低处为向斜B.岩层向上拱起的褶曲为背斜,岩层向下弯曲的褶曲为向斜C.背斜是岩层受张力影响而形成的,向斜是岩层受挤压力影响形成的D.地貌上,背斜一定是山,向斜一定是谷2.“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主要地质作用是()A.内力作用 B.侵蚀作用 C.堆积作用 D.搬运作用3.下列地形不是由断层作用形成的是()A.汾河谷地 B.东非大裂谷 C.喜马拉雅山D.泰山4.在地貌上表现为块状山地的是()A.武夷山B.泰山C.喜马拉雅山D.阿尔卑斯山5.沿断层线常发育沟谷河流的原因是()A.断层平直而陡峭B.岩石破碎,易被风化侵蚀C.岩体相对位移D.岩石受张力作用6.选择坝址是建筑水库的关键之一,除地形等其他因素外,图5—6四种地质构造中,最适宜建坝的是( )读“地质构造示意图”,完成7~8题。

7.图中所示山岭属于地质构造中的( )A.背斜 B.向斜 C.地垒 D.地堑8.沿断层线常发育沟谷、河流的原因是( )A.断层平直而陡峭 B.岩石破碎,易被风化侵蚀C.岩体相对位移 D.岩石受张力作用山西省煤炭资源丰富,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但在煤炭生产过程中,存在着安全事故隐患。

高三一轮复习(山地的形成)

高三一轮复习(山地的形成)
为什么? 不能。断层地带岩层不稳定,容易诱发断层活动,产生 地震、滑坡、渗漏等不良后果,造成建筑物塌陷。 2.断层面附近能找到出露的泉水吗? 能。岩隙水易沿着断层线出露。
地质构造:地堑(下降) 地形:谷地,低地 实例:汾河谷地、渭河谷地
银川平原
地堑
汾河谷地
地垒
华山
28
(经典试题)读我国某区域图及渭河平 原地质构造示意图,回答问题。
说明内外力作用在渭河平原形成中的表现和 作用。
内力作用主要表现为地壳断裂下陷,形成地堑; 外力作用主要表现为渭河泥沙的沉积作用,形成冲积平原。
目录
探讨:假设在上图中修建一条东西向的地下隧 道,应选择甲地还是乙地?为什么? 乙地
因为:1、拱形结构稳定,不易崩塌。
2、背斜顶部容易排水,开挖隧道后不易渗水。 3、受张力,岩层较疏松,易开挖。
(4)背斜、向斜的实际应用
背斜:①石油、天然气等由于密度比水小的缘故会使它们聚集在背斜 中间岩层的上部,利于开采,因此是良好的储油构造;②天然拱形结 构,稳定不易塌方,且不易储存地下水,便于隧道施工③背斜顶部地 带岩石破碎,易开采,适宜建采石场 向斜:岩层向下弯曲,是良好的储水构造;槽部受挤压,岩石坚硬,适 合建大坝
如何在示意图中判读出背斜和向斜?
方法一:根据岩石的新老关系(向中新、背中老)
中间老、两翼新 为背斜
中间新、两翼老 为向斜






方法二:根据还原后的岩石结构 复原后,乙处向上拱起,是背斜,
甲处向下弯曲,是向斜。
11
方法三:逆地形法:背斜成谷、向斜成山(地形倒置) 背斜顶部受到张力作用,岩石破碎, 易受侵蚀,常形成谷地。 向斜由于槽部受到挤压,岩石坚硬, 不易被侵蚀,反而形成山岭。

高三复习山地的形成

高三复习山地的形成

3、褶皱与断层的比较
地质构造
从形态 上 褶皱 背斜 向斜 岩层一般向上 岩层一般向下 拱起 弯曲 中心部分岩层 老 ,两 较_____ 新 翼岩层较____
断层
判 断 方 法
从岩层 的新老 关系上
岩层受力断 裂并沿断裂 中心部分岩层 面有明显的 新 ,两翼 较_____ 位移 相对_______ 老 岩层较_____
D.④
2.断块山
(1)断层: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 ,超过岩石 断裂面 的承受能力时,岩体发生破裂,并沿 发生明
显的位移。 (2)断层的位移类型: 位移类型 表现 会错断原有的各种地貌,或在断层附近 派生出若干地貌 形成 谷地或低地
张力和压力
水平方向
垂直 相对下降
方向 相对上升
发育成 山岭或高地
一是看岩体是不是受力产生破裂;二是看沿断裂
C)
A)
D.透水事故和井喷事故
【预测1】庐山以雄、奇、秀、险闻名于世,素有“匡庐奇秀 甲天下”之美誉。完成(1)~(2)题。
(1)读图判断庐山属于图中①~④中的哪一种地质构造(
A.① B.② C.③ D.④
C

(2)在图中①~④四种地质构造中,可能找到石油和
天然气资源的是
A.① B.② C.③
(A )
B.我国的长白山主峰、日本的富士山都是由火山喷发形成的
C.火山锥是由岩浆在流动过程中堆积而成的锥形体 D.由于火山锥是由多次火山喷发形成,所以火山高度均在 5 000米以上 【解析】选B。火山喷发时,如果岩浆是沿着地壳的线状裂
隙流出,往往形成宽广的玄武岩高原;如果岩浆是沿着地壳
的中央喷出口或管道喷出,往往会形成火山;我国的长白山 主峰、日本的富士山都是火山喷发苏高考)某同学骑自行车自甲地向乙地持续

山地的形成

山地的形成

第二节:山地的形成第一课时课标解读:要求: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举例说明地表形态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解读:标准中的“分析”属于理解性的知识层次,我们必须以运动、变化的观点及综合的观点看待地表形态。

山岳是地表各种自然地理要素相互作用最集中,最强烈,最明显的场所。

课标紧紧地围绕人地关系这一主线,突出山岳这一地表形态的形成与人类生活、生产的关系。

因此,本节在讲述地貌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基础上,以山岳地貌为案例,剖析内力对地表形态的塑造过程。

这个学习主题是通过山岳地貌形成过程的分析,让学生学会分析内力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并将这种案例分析方法迁移到其他的内力地貌的学习中。

重在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地理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通过读图并结合自己的知识,分析在山岳地区不同位置,影响公路线路选择的因素主要有哪些,以加深对“山岳影响交通运输”这一问题的理解。

学情分析:在知识方面,通过对第一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的学习,学生从感性上认识到内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进而理解了教材中“内力作用奠定地表形态的基本格局”的含义。

为本节进一步以山岳作为案例,学习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做好知识上的铺垫。

在能力方面,学生初步具备了读图及分析表格的能力,但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实例说明山岳的形成及山岳对交通的影响,因此在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运用数据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分析、解决实际地理问题的能力。

教材分析:山岳是陆地地形的骨架,它的形成和发展都与内力作用有关系,所以,本节教材是在前一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的基础上,将山岳作为内力塑造地表形态的一个典型案例继续深入剖析。

地表形态与人类生活和生产有密切的关系,为了让学生认识地表形态对人类生活和生产的影响,本节在讲述了山岳的形成之后,还以山岳对交通运输的影响为案例,剖析了山岳对人类生活、生产的影响。

所以,本节有两个重点内容:一个是山岳的形成,介绍了褶皱山、断块山和火山的形成、分布和规模;另一个是山岳对交通运输线路结构、线路分布格局、线路延伸方向的影响。

山地的形成

山地的形成
同时也可能带来 丰富的地热、温泉、 肥沃的火山灰土和硫 磺等资源,许多火山 地区已成为旅游和疗 养胜地。
褶皱

褶皱山
褶曲
背斜


断块山

断层 成因
向斜

火山
形成
构造
课堂练习
读下图,回答1~2
题。
1.图中甲处的地
质构造是 ( )
A.背斜
B.向斜
C.地垒
D.地堑 2.甲处构造的形成及其上部缺失的地质过程是
山地的形成
2020/8/24
1.什么是褶皱?
2.褶皱的基本形态
3.岩层的新老关系
岩层形态(背斜一般岩层向上拱起,向斜岩层一
褶皱山:喜马拉雅山
褶皱山:阿尔卑斯山
1.什么是断层?
当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压力和张力,超过了岩石的承
受能力时,岩体就会破裂。岩体发生破裂后,如果两
侧的岩体沿断裂面发生明显的位移,就形成了断层。
2.断层的基本形式
2.断层的基本形式
断层构造带:因岩石破碎, 易发育成沟谷、河流
上升岩块(地垒):
常形成块状山地或高地
具体实例
下沉岩块(地堑):
常形成谷地或低地。
具体实例
华山西峰 断块山:华山
龙首崖 断块山:庐山
三叠泉
南天门十八盘 断块山:泰山
汾河谷地 地堑地形
渭河平原
2.火山的结构
1.火山的形成
处在地下深处的岩浆,在巨大的压 力作用下,有时候会沿着地壳的薄 弱地带喷出地表,岩浆冷却凝固之 后形成的山地就是火山。
3.火山按活动情况分类:
活火山、死火山、休眠火山
活火山:富士山
休眠火山:乞力马扎罗山

山地的形成

山地的形成

山区公路选线一般选择在地势相对和缓的山间盆地 和河谷地带,尽量考虑联系居民点。
修筑公路的原则
* 要尽量避开地形、地质、水文条件复 杂的地段。 * 应尽量在交通量最大、线路最短、占 用耕地最少之间寻求平衡。
3、
(1)图中公路AH段线路的分布特点是 开 。 (2)公路AQB段线路大体上是沿 有的优势是
2岩层的新老关系
背斜中心部分岩层较老, 两翼较新;向斜相反。
(最根本的判断方法)
3 注意实际情况中,由于受到外力作用的侵蚀,背斜 顶部受张力作用岩性较疏松,容易被外力侵蚀成谷 地;向斜槽部受挤压力作用岩性较坚实,不易被外 力侵蚀反而成为山岭。形成了所谓的地形倒置。
地形倒置
向斜成 山
背 斜 成 谷
⑶图中的储油构造经过一段时间的 开采之后,抽出油量会逐渐减少, 这时采用向油井中注水的办法,原 水的比重大,注入的水会下沉到储集层的 因是_____________ 最下部,从而抬高石油的液面,增加石油 _______________ 的可开采量。 ____ 。
① ② ③
a
不透水层
储集层
⑷岩层a形成时期的地质环境是( A ) A 沉积作用为主 B 火山爆发 C 流水侵蚀作用为主 D 风化作用为主
华山北坡大断崖
汾河谷地
(三)火山
岩浆喷出地表形成火山
1、沿着地壳的线状裂隙流出—— 宽广的玄武岩 高原。如印度德干高原,美国西部的哥伦比亚高 原,冰岛等。
2、沿着地壳的中央喷出口或管道喷出—— 火山。 如我国长白山的白头山天池。

火山的结构
火山口
富士山 神岳 典型的火山(3776m)
2、1995年前,蒙特塞拉特岛像一颗美丽的绿色珍珠静静 地坐落在加勒比海中,岛上的居民以种植棉花、蔬菜为生,大量 游客聚集到岛上,欣赏美丽的景色。但是,苏弗里埃火山的喷发, 破坏了美丽的人间天堂。从1995年开始,苏弗里埃火山持续两年 不断喷发,居民纷纷撤离,目前该岛已经再没有任何居民。 (1).苏弗里埃火山爆发的时候,当地居民发现有大量的岩 石和灰色碎屑物向他们袭来,请用所学知识解释该现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地理组(人教版) 第10周 第4课时 总第67课时 制作人: 制作日期:10月7日
课题:山地的形成(1)
班级: 姓名: 学号: 使用日期: 总分 得分
学习目标
1.记住山地的类型和六大板块的名称及其分布。

2.会判断地质构造类型
3.理解不同地质构造的意义。

重点:山地的类型和形成。

难点:分析山地的形成原因;地质构造的意义。

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仔细默读课本P73—75并结合知识梳理部分, 10分钟以后点名提问。

知识梳理
★2.板块运动与地貌(参看课本P73图4.10)
★3.地质构造与找矿、找水
①背斜:良好的储油构造 ; ②向斜:储水构造,常形成自流盆地。

★4.地质构造与工程建设(课本P74活动)
①工程建设选址,应避开断层,以免诱发地震、滑坡、渗漏、坍塌等地质灾害。

②开凿隧道通常选背斜,原因:背斜成拱形,安全稳定,不易积水。

当堂训练
做题要求:独立闭卷;用0.5mm 黑色签字笔作答,书写认真,卷面整洁;时间:20分钟,必做题(每小题5分,共60分;用时:10分钟)
(2013江苏高考)下图是“某流域地质简图”,甲、乙、丙三地有砾石堆积物(见下图右下角照片),在甲地砾石堆积物中发现了金刚石。

读图回答 1~2题。

★★1.含金刚石堆积物的成因是( )
A .冰川沉积
B .流水沉积
C .风力沉积
D .风化残积
高三地理组亲情奉献
★2.图中可能找到金刚石矿的地点是( )
A.① B.②C.③ D.④
(2013天津文综,8分)读下图,回答3~4题。

★3.据图中珊瑚礁(岛)分布状况判断,珊瑚适宜生长在( )
A.岛屿周围的浅海 B.有暖流经过的浅海
C.温暖清澈的浅海D.有河水注入的浅海
★4.上图中一些珊瑚岛海岸,分布着珊瑚碎屑组成的沙滩。


些沙滩形成于( )
A.风化作用 B.侵蚀作用 C.搬运作用D.沉积作用
(2013北京高考)读下图,回答5~6题。

★5.甲地为峰林,同类景观多出现在( )
①苏②湘③滇④新⑤桂⑥内蒙古
A.①② B.③④C.③⑤ D.⑤⑥
★★6.图中( )
A.甲处侵蚀作用最强烈 B.乙处由内力作用形成
C.丙处易发生滑坡现象D.丁处是典型的背斜山
(2011山东高考)下图为我国北方某区域地貌景观和
地质剖面示意图。

读图回7~8题。

★7.下列土地整治方式中合理的是( )
①甲处平整土地,提高土地质量
②乙处修建护坡堤,防止岸坡侵蚀
③丙处修建梯田,增加耕地面积
④丁处修建挡土坝,拦截泥沙及淤泥
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②
★8.图中Ⅰ、Ⅱ、Ⅲ、Ⅳ处主要由内力作用形成的是( )
A.Ⅰ、ⅡB.Ⅲ、Ⅳ C.Ⅰ、Ⅲ D.Ⅱ、Ⅳ
(2010山东高考)下图为某地地质地貌示意图。

读图回答9~10题。

★★9.图中岩石和地貌形态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
A.②④① B.③①④
C.④②① D.④①③
★★10.该类地貌发育典型的山区( )
A.风蚀现象显著 B.岩石类型是花岗岩
C.土层较薄,土壤贫瘠 D.地表水丰富,地下水贫乏
(2010北京高考)下图是八达岭长城照片,该段长城主要坐落在
花岗岩侵入体上。

读图,回答11-12题。

★★11.图中指示山脊和山谷的分别是( )
A.①和② B.②和③
C.③和④ D.④和⑤
★12.八达岭地区花岗岩从形成到出露所经历的地质过程依次( ) A.固结成岩—风化剥蚀—侵蚀搬运—地壳抬升
B.地壳抬升—侵蚀搬运—岩浆侵入—风化剥蚀
C.岩浆侵入—地壳抬升—风化剥蚀—侵蚀搬运
负责人意见:
高三地理组(人教版)第10周第4课时总第67课时制作人:制作日期:10月7日
解析:选B 本题考查矿产资源的形成与外力作用的关系,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由图可知,含金刚石的堆积物主要沿河分布,且分布在易沉积的河流凸岸;再根据右下角堆积物的棱角并不分明可知,其成因属于流水沉积。

解析:选B 本题考查金刚石矿的成因,意在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金刚石矿是在岩浆活动过程中形成的,因此可能在②地的岩浆岩中找到。

解析:选C 本题考查珊瑚的生长环境,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从图中可以看出,部分珊瑚礁位于大洋,可以排除A、D;从图中可以看出阿拉斯加暖流所经海域并无珊瑚礁分布,可以排除B;珊瑚礁主要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的近海大陆架处,由此可以判断C正确。

解析:选D 本题考查外力作用,意在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注意题中的关键信息“珊瑚碎屑组成的沙滩”,由此可以判断这些沙滩是由沉积作用形成的。

解析:选C 本题以地质构造剖面图为背景,考查峰林等喀斯特地貌的区域分布,意在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峰林为石灰岩地区受流水溶蚀作用形成的喀斯特地貌,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广西、云南和贵州等省区。

解析:选C 本题以地质构造剖面图为背景,考查不同地貌的成因及易发生的地质灾害,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甲处两侧岩石受侵蚀作用严重而使其突出形成孤峰;乙处为流水下蚀沉积岩形成的河谷,主要受外力作用;丙处有单向层块沉积岩层,且缺少地表植被,又位于断层附近,地壳活跃,易发生滑坡;丁处是典型的向斜成山。

解析:本题考查国土整治知识,重在考查考生的读图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甲处土层深厚,地势平坦,靠近河流,适宜耕作;乙处是断层,不利工程建设;丙处为山脊,坡度较大,不宜修梯田,可以植树造林;丁处是山谷,河流冲刷较严重,可以打坝淤地,保持水土,利于当地可持续发展。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知识点,意在考查考生的读图能力。

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有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图中Ⅰ、Ⅲ处为沉积岩,Ⅱ处是断层,Ⅳ处是岩浆岩。

故Ⅱ、Ⅳ是内力作用形成的。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喀斯特地貌的形成,意在考查考生的读图、析图能力。

从图中信息“石钟乳、石笋”可知该地为喀斯特地貌,喀斯特地貌形成的物质基础是可溶性岩石,石钟乳、石笋、石柱等是在溶洞内发育形成的,故应先有溶洞,再有石钟乳,因而本题选D。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喀斯特地貌的发育条件,意在考查考生运用地理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喀斯特地貌是流水对可溶性岩石(如石灰岩)的溶蚀、淀积而形成的,故A、B不正确;喀斯特地貌发育区地表水渗漏严重,而地下水较丰富;我国喀斯特地貌主要分布于广西境内和云贵高原地区,这些地区地表崎岖,土层薄且土壤贫瘠,不利于农业生产。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地形景观图的识别。

图中的长城基本建在山脊上,对解题有一定的提示作用。

从图中可以看出,①②③④为山脊,⑤为山谷。

所以选择D。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岩石的形成原因以及地壳物质的循环过程。

花岗石为侵入型岩浆岩,所以首先是岩浆侵入形成岩浆岩。

因此选择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