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体病变的影像诊断
垂体病变的影像学诊断
垂体病变的影像学诊断垂体病变的影像学诊断引言影像学诊断方法垂体病变的影像学诊断方法主要包括磁共振成像(MRI)和CT 扫描。
MRI是目前最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其可以提供高分辨率的垂体图像,能够清晰显示垂体结构和异常病变。
CT扫描则适用于一些特殊情况,需要进行动态观察或者评估血供情况等。
垂体病变的MRI表现垂体病变的MRI表现通常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 腺瘤:腺瘤是垂体病变中最常见的一种,其在MRI上呈现为低信号(黑色)或等信号(灰色)的球形或椭圆形病灶。
其大小、形态、位置会根据病变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2. 囊肿:垂体囊肿在MRI上呈现为高信号(白色)的圆形或椭圆形病灶。
囊肿一般较大,可能会压迫周围组织结构。
3. 炎症:垂体炎症的MRI表现多样,可呈现为垂体扩大、信号异常或增强等。
炎症一般伴有临床症状,头痛、视力障碍等。
垂体病变的CT表现垂体病变的CT表现与MRI类似,但CT能够提供更好的骨质分辨率,可以评估颅底骨质破坏情况。
垂体病变在CT上呈现为与脑实质相比的高或低密度病灶,其大小、形态、位置也会根据病变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影像学诊断的临床应用影像学对垂体病变的诊断和评估在临床上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诊断:影像学能够直接显示垂体病变的形态和位置,帮助医生明确诊断,并与其他病变进行鉴别。
2. 定位:对于需要手术治疗的垂体病变,影像学能够提供病变的精确位置和周围结构的关系,为手术操作提供指导。
3. 评估治疗效果:影像学可以反映垂体病变的缩小或消失情况,评估治疗效果,指导后续治疗方案。
结论影像学在垂体病变的诊断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MRI和CT是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通过观察病变的形态、位置和信号特点,可以帮助医生确定垂体病变的类型,并进行鉴别诊断。
影像学不仅能够对垂体病变提供可靠的诊断信息,还可以指导治疗和评估治疗效果,对临床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垂体病变的影像学诊断
垂体病变的影像学诊断
垂体病变的影像学诊断
⒈引言
简要介绍垂体病变的概念和背景,强调影像学在垂体病变诊断中的重要性。
⒉影像学检查方法
⑴磁共振成像(MRI)
详细介绍MRI在垂体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包括扫描序列选择、参数设置、图像解读等。
⑵计算机断层扫描(CT)
介绍CT在垂体病变诊断中的作用。
包括扫描方法、优缺点、适应症等。
⑶ X线检查
说明X线检查在垂体病变影像学中的地位。
包括常用的X线检查方法和其限制。
⒊垂体病变的常见影像学表现
⑴垂体腺瘤
描述垂体腺瘤的各种影像学表现,如大小、形态、信号
强度等。
⑵垂体增大
介绍垂体增大的影像学特征,如体积增大、壁厚度变化等。
⑶垂体半月增生
阐述垂体半月增生的影像学特点,如垂体后叶扩张、前
叶融合等。
⑷垂体腺瘤囊变
讲解垂体腺瘤囊变的影像学表现,如囊变区域、囊壁等。
⑸垂体转移瘤
详细阐述垂体转移瘤的各种影像学特点,如转移瘤的来源、影像学表现等。
⒋影像学诊断注意事项
⑴影像学诊断标准
说明垂体病变的影像学诊断标准和评估方法。
⑵异常结果的解读
讲解影像学检查结果异常的处理方法和解释。
⑶与其他疾病的鉴别诊断
比较垂体病变与其他疾病的影像学表现差异,以便进行鉴别诊断。
⒌附件
附上相关的影像学图片和报告,以供参考。
⒍法律名词及注释
⑴法律名词1
解释法律名词1的具体含义。
⑵法律名词2
解释法律名词2的具体含义。
垂体病变的影像诊断
• 垂体微腺瘤的鉴别诊断主要是防止漏诊 和与过诊的问题。密切结合临床表现和 垂体激素检测结果进行诊断,一般不致 有误。垂体大腺瘤应与颅咽管瘤、脑膜 瘤、星形胶质细胞瘤、表皮样囊肿、蛛 网膜囊肿及动脉瘤等鉴别
• 多数学者认为MRI诊断微腺瘤优于CT
垂体微腺瘤
垂体微腺瘤
垂体微腺瘤
垂体微腺瘤
垂体微腺瘤
垂体瘤
• 垂体腺瘤的体积变异较大,小者在显微 镜下方能见到,大者可使蝶鞍扩大或破 坏,甚至长入邻近的鞍上或鞍旁组织、 副鼻窦和鼻咽腔。肿瘤直径小于1cm者称 为垂体微腺瘤;大于1cm者称为垂体大腺 瘤。
垂体瘤临床表现
垂体腺瘤中最具特征的症状为内分泌症状,特别是 内分泌亢进的症状。无分泌性腺瘤生长到一定程度,压 迫和破坏邻近分泌性细胞时,引起内分泌功能低下的症 状。头痛常见,来源于邻近结构受推压或肿瘤长大所致 之阻塞性脑积水。肿瘤长大压迫视交叉时,出现视力障 碍和两颞侧偏盲等;压迫邻近其它结构时,引起相应的 症状和体征。
垂体外伤
感染导致的中枢性尿崩症以结核多 见。结核性脑膜炎容易侵犯下丘脑 -神经垂体轴。MRI检查可发现脑膜 强化,并可见病变处的脑组织水肿。
结核性脑膜炎
约有30%的中枢性尿崩症患者MRI 检查阴性,而且经其他检查未能发 现病因,为特发性中枢性尿崩症。 有作者推断淋巴细胞性垂体炎可能 是特发性中枢性尿崩症的常见类型 之一,特发性中枢性尿崩症可为自 限性,亦可进展为永久性中枢性尿 崩症。
在下丘脑-垂体的影像学检查中,平片仅可
显示骨性蝶鞍增大、骨质吸收或破坏以及鞍区钙 化影。由于颅骨的阻挡,超声在下丘脑-垂体区 域病变的诊断中意义不大。CT可显示该区域病变 的形态、钙化、囊变及周围结构受累情况等,但 不如MRI。MRI是目前诊断下丘脑-垂体区域病 变的最佳影像学方法,它较CT更加能够显示病变 的细节,有可能发现更小的微腺瘤,但是MRI对 钙化的显示不如CT。因此,在下丘脑-垂体病变 的诊断中,CT与MRI需结合应用,相互弥补,并 密切结合临床作出诊断
垂体病变的影像学诊断规范
吕发金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放射
内容提要
❖ 一、垂体影像学检查方法
❖ 八、鞍区及鞍旁肿瘤的
❖ 二、垂体影像学解剖
鉴别诊断
❖ 三、常见鞍区病变的临床表现 ❖ 四、鞍区病变分析原则 ❖ 五、垂体病变影像学诊断思路 ❖ 六、垂体肿瘤治疗后随访 ❖ 七、神经垂体病变影像诊断价值
✓ 正常腺垂体的高度:矢状位和冠位均 可测量。
✓ 正常垂体的高度与其功能状态有关。 最大高度根据不同人群有不同标准- “6,8,10,12(mm)原则”: 6mm:婴儿和儿童 8mm:正常成人 10mm:青春发育期、哺乳期妇女 12mm:孕后期和产后妇女
✓ 正常垂体的最小高度不应小于4mm
Kitamura E,etal. AJNR 2008,29:1257– 60
垂体瘤的临床评价
闭经-溢乳:>81.7%可能有肿瘤,>1年增至94%。
闭经:43.8%可能有肿瘤。 症状评价 月经紊乱伴溢乳:21.4%可能有肿瘤
溢乳:17.2%可能有肿瘤。
月经紊乱:肿瘤的可能性较小(12.5%)。
✓ 常结合内分泌检查来评价症状学改变。
✓ PRL增高的药物性原因:消化道药物、镇静药物、降
鼻咽癌颅底侵犯,累及垂体
垂体组织破坏提示为恶性病变
肺 癌 颅 内 及 鞍 区 转 移
✓鞍区转移性肿瘤,
较少见(1%),鞍
上下同时存在,垂体
破坏性改变,其它区
域常合并转移病灶
(二)垂体的高度
1、垂体高度增大:垂体高度大于相应标准(681012准 则);区分生理性增生、反馈性增生和垂体肿瘤
生理性增生:青春期、妊娠、哺乳期垂体由于内分泌激素 需求增加,垂体增高,以正中结节部隆起,两侧对称,强 化方式及程度正常
垂体病变的影像学诊断ppt课件
MRI是诊断垂体梗死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可以观察到梗死病灶的 大小、形态和位置。
03
CT扫描可以显示梗死病灶的钙化或骨质的侵犯,但敏感性较低。
04
实验室检查可以检测到与缺血相关的生化指标,如心肌酶和肌钙蛋白 等。
其他垂体病变
其他垂体病变包括垂体增生、 垂体囊肿、垂体转移癌等,其 影像学表现根据病变性质和程 度不同而有所差异。
MRI和CT扫描是常用的影像学 检查方法,可以观察到病变的 大小、形态和位置,以及与周 围组织的关系。
核医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有助 于鉴别诊断和制定治疗方案。
04
CATALOGUE
垂体病变的鉴别诊断
垂体瘤与非肿瘤性病变的鉴别
垂体瘤
垂体瘤通常表现为鞍内或鞍上占位性病变,可压迫正常垂体 组织,引起相应的激素分泌异常。影像学上可见肿瘤组织与 正常垂体的分界较清晰,增强扫描可见强化。
控制生殖器官功能
垂体分泌的促性腺激素等激素对生殖器官的功能有重要影 响,如促进卵巢排卵、促进睾丸产生精子等。
调节水盐平衡和血压
垂体后叶储存和释放抗利尿激素和催产素,对水盐平衡和 血压有调节作用,如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 ,催产素促进子宫收缩等。
02
CATALOGUE
垂体病变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非肿瘤性病变
非肿瘤性病变如炎症、梗死等也可能引起垂体的形态改变, 但通常不会出现明显的占位效应。影像学上可见病变部位与 正常垂体的分界模糊,增强扫描无强化或强化程度较低。
不同类型垂体瘤的鉴别
功能性垂体瘤
功能性垂体瘤可引起相应的激素分泌异常,如泌乳素瘤、生长激素瘤等。影像学上可见肿瘤组织与正 常垂体的分界较清晰,增强扫描可见强化。根据激素分泌异常的类型,可进一步确定肿瘤的性质。
垂体病变的影像学诊断
一般性知识介绍 垂体的检查法比较 正常垂体的影像学(MR)辨识 垂体疾病的影像学表现 垂体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腺垂体: 结节部、远部――前叶
中间部――后叶
神经垂体:神经部――后叶
漏斗部
垂体各部分都有独自的任务。腺垂体细胞 分泌的激素主要有7种,它们分别为生长激 素、催乳素、促甲状腺激素、促性腺激素 (黄体生成素和卵泡刺激素)、促肾上腺 皮质激素和黑色细胞刺激素。
正中矢状位(A)及冠状位(B)显示,垂体 柄自正中高信号
正中矢状面,垂体柄未见显 示,垂体后叶未见高信号
矢状面显示垂体后叶未见
; 高信号影及异位的高信号
冠状位
面,在第三脑室漏 斗隐窝处见一小结 节状异常高信号
( 1) 鞍膈的先天性发育缺陷,鞍膈不完整或缺如, 久而久之蝶鞍扩大, 鞍背骨质吸收,脱钙,最后导致蝶鞍扩大,垂体压缩成扁平状紧贴于 鞍底。
无明显临床症状 顽固性头痛、头晕 视力模糊、视野缺损 月经不调 泌乳 性欲减退 少数可有脑脊液鼻漏
空泡蝶鞍之CT表现
蝶鞍扩大、骨质变薄,偶见骨质破坏 鞍内充满CT值与脑脊液相同的低密度影,
冠状面扫描示其与鞍上池直接相通,其内 可见正常垂体柄,通向受压、变扁、紧贴 鞍底的垂体腺 增强后低密度影周边无强化
各种原因导致垂体柄缺如或中断,下丘脑分泌的 激素不能通过垂体柄运输到垂体,从而表现为不 同程度的垂体前叶激素分泌缺乏为主要临床表现 的罕见疾病。
临床表现:身体矮小,激素检查除生长激素低下 外,可出现多激素水平低下。
致病因素1.围产期损伤。2. 产前因素。
MR表现: 1.MRI 扫描发现垂体柄不显示或呈不连 续线状时应考虑PSIS 可能。2.为垂体后叶异位。 3.腺垂体体积较小,
推荐垂体病变的影像诊断课件
• 垂体微腺瘤的鉴别诊断主要是防止漏诊 和与过诊的问题。密切结合临床表现和 垂体激素检测结果进行诊断,一般不致 有误。垂体大腺瘤应与颅咽管瘤、脑膜 瘤、星形胶质细胞瘤、表皮样囊肿、蛛 网膜囊肿及动脉瘤等鉴别
• 多数学者认为MRI诊断微腺瘤优于CT
垂体微腺瘤
垂体微腺瘤
垂体微腺瘤
垂体微腺瘤
垂体微腺检查方法
平片、 体层摄片、 气脑造影、 脑室造影、 血管造影, CT MRI: 已成为下丘脑-垂体内分泌病变的首选影像学诊断方法 在 CT 问世以后,除平片和分层摄片外,气脑和脑室造影等有创 性检查已被淘汰,脑血管造影也仅在与血管性病变鉴别诊断有 困难时才偶尔应用。
垂体外伤
感染导致的中枢性尿崩症以结核多 见。结核性脑膜炎容易侵犯下丘脑 -神经垂体轴。MRI检查可发现脑膜 强化,并可见病变处的脑组织水肿。
结核性脑膜炎
约有30%的中枢性尿崩症患者MRI 检查阴性,而且经其他检查未能发 现病因,为特发性中枢性尿崩症。 有作者推断淋巴细胞性垂体炎可能 是特发性中枢性尿崩症的常见类型 之一,特发性中枢性尿崩症可为自 限性,亦可进展为永久性中枢性尿 崩症。
生殖细胞瘤在MRI上表现为T1加权图像 的等信号及T2加权图像的稍高信号, 注入增强剂后扫描示肿瘤明显强化。 MRI可发现肿瘤的脑脊液播散。鞍区的 生殖细胞瘤一般较小,多数小于2cm, 且边界清晰。有时鞍区生殖细胞瘤在 MRI上表现正常,而患者中枢性尿崩症 的临床表现却非常明显,误诊为特发性 中枢性尿崩症,因此有必要对特发性中 枢性尿崩症患者进行MRI随访。
MRI不适用于下列情况: ① 装有心脏起搏器者; ② 体内有铁磁性金属植入物者; ③ 铁磁性夹用于动脉瘤夹闭术后的患者,
由于磁场可能引起金属夹移动而导致大 出血; ④ 早孕者; ⑤ 病情危重需要监护的病人,因为心电
垂体疾病的影像诊断ppt课件
X线是一种传统的影像诊断技术,操作简便且价格低廉。通过X线平片和造影检查,可以观察垂体的位 置和形态,有助于某些垂体疾病的诊断。然而,X线辐射暴露较大,且对软组织的分辨率有限,因此 在垂体疾病的诊断中应用较少。
04
垂体疾病的影像表现与诊断
垂体瘤的影像表现与诊断
垂体瘤的影像表现
垂体瘤在影像学上通常表现为鞍 内占位性病变,可压迫周围组织 ,导致鞍内结构变形。
THANK YOU FOR YOUR WATCHING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于大出血等紧急情况的治疗。
预后与康复
预后与康复是垂体疾病治疗的重要环 节,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治疗 方式、年龄、生活方式等因素。
康复治疗包括心理治疗、营养指导、 运动康复等,有助于患者更好地适应 社会和生活。
预后与康复的目标是提高患者的生活 质量、减少并发症、恢复社会功能和 心理健康。
THANKS
常见的手术治疗方法包括经蝶 窦手术、开颅手术等,需要根 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 手术方式。
其他治疗方法
其他治疗方法包括放射治疗、介 入治疗等,适用于特定类型的垂 体疾病和手术治疗后的辅助治疗
。
放射治疗主要通过放射线杀灭病 变细胞,适用于某些肿瘤类型的
治疗。
介入治疗主要通过血管内操作来 阻塞供应病变组织的血管,适用
垂体瘤的诊断
通过头颅CT或MRI检查,结合临 床表现和激素水平检测,可以明 确诊断垂体瘤。
垂体脓肿的影像表现与诊断
垂体脓肿的影像表现
垂体脓肿在影像学上表现为鞍内低密 度或等密度病变,周围可见炎症反应 和水肿。
垂体脓肿的诊断
结合患者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 像学特征,可以确诊垂体脓肿。
垂体病变的影像学诊断
垂体病变的影像学诊断介绍垂体病变是指垂体腺组织发生结构或功能异常的疾病。
影像学诊断在垂体病变的诊断和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介绍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和诊断垂体病变的影像学表现。
影像学检查方法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包括磁共振成像(MRI)和计算机断层扫描(CT)。
磁共振成像(MRI)MRI是诊断垂体病变最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它具有较高的空间分辨率,能够清晰显示垂体腺的结构和异常改变。
MRI可以通过不同的序列和参数来观察垂体病变的不同特征,如垂体腺的大小、形态、信号强度、强化程度等。
计算机断层扫描(CT)CT在诊断垂体病变中的应用相对较少,但仍然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CT可以提供更高的时间分辨率,适用于观察动脉瘤、钙化等垂体病变的特点。
垂体病变的影像学表现垂体病变的影像学表现多种多样,根据病变的性质和部位可以表现为以下几种情况:腺瘤腺瘤是最常见的垂体病变类型,占据大部分病例。
腺瘤通常表现为垂体腺的局灶性增大,并伴有不同程度的信号改变。
根据MRI 的T1和T2加权成像序列,可以将腺瘤分为不同亚型,如垂体腺官能腺瘤、非官能腺瘤、垂体腺微腺瘤等。
垂体囊肿垂体囊肿是一种常见的良性垂体病变,通常表现为垂体腺的囊性扩张。
垂体囊肿可以分为单纯囊肿和囊实性肿瘤两种类型,根据MRI的成像特征可以进行鉴别诊断。
垂体肿瘤垂体肿瘤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影像学表现各异。
可以表现为局部侵犯、垂体腺的弥漫性增大、垂体腺的异常信号改变等。
垂体肿瘤常常需与其他病变进行鉴别,如腺瘤、囊肿等。
其他病变除了上述常见的病变类型外,垂体病变还可以表现为动脉瘤、梅毒炎、转移瘤等。
这些病变的影像学表现也各有特点,需要结合临床情况进行综合判断。
影像学诊断在垂体病变的诊断和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
MRI是诊断垂体病变最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可清晰显示垂体腺的结构和异常改变。
CT在某些情况下也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不同类型的垂体病变具有不同的影像学表现,通过观察垂体腺的大小、形态、信号强度等特征可以进行鉴别诊断。
垂体病变的影像学诊断ppt课件
50
? 桥形:鞍隔钙化,蝶鞍开口封闭,又名 封闭形
? 钩形:视交叉钩较深,与脑垂体窝构成 钩形
? 其它:包括方形和扁平形等 ? 16岁以前以球形多,以后为卵圆形
51
? 分析蝶鞍 ? 除分析形态、径线、体积外,更重要分
析其骨质的改变,特别是鞍底硬板,正 常时其白线光滑,无局部变薄,糜烂或 中断
39
? 11)蝶鞍前后径为7~16mm,平均11.5 mm (蝶鞍前后壁间之最大水平距离作为标 准测量)
?
深径之测量:正常范围7~14 mm,平
均9.5 mm(前后床突之连线到鞍底最低
点间之距离作测量标准 )
40
? 12)在颅骨侧位片上蝶鞍的正常形态可 分为:椭圆形,圆形,扁平形三种
? 13)垂体位于碟鞍垂体窝内,其上方为 视交叉,视交叉上方为丘脑下部,垂体 借助极短的垂体柄与丘脑下部相连
? 6)前床突是蝶骨翼向内侧伸展而突出的 结构,一般较后床突尖而长
? 7)垂体窝的底部为鞍底,其下为蝶窦 ? 8)蝶鞍上有硬脑膜覆盖,这部分硬脑膜
称“鞍隔“,即床突间韧带。界于前后 床突之间,其中央有一小孔,垂体漏斗 部由此通过
38
? 9)蝶鞍两边也有硬脑膜覆盖,在平片上 与鞍隔同样不能显影
? 10)5%的人前后床突间的硬脑膜韧带可 以钙化或骨化,在侧位片上似把蝶鞍保 绕起来,形成所谓封闭型或“桥型蝶鞍”
重要,此技术可克服颅底骨髓脂肪伪影对 垂体的干扰
79
? 垂体上界轮廓:90%以上垂体上界平 或下凹,尤其在与漏斗连接处,仅少数 腺体上界上凸
80
? 正常垂体柄宽度小于3~4mm,90% 正常人比基底动脉细
81
? 正常中间部可见到低密度小囊肿,不能 误认为病变
垂体和垂体病变影像
垂体和垂体病变影像
第37页
动态增强(小结)
• 微腺瘤最正确观察期为给予Gd-DTPA后 动态成像早期,其信号强度低于正常垂体
• 动态增强后期微腺瘤与正常垂体难以区分 • 团注Gd-DTPA后2分钟内动态增强MRI成
像是监测微腺瘤最有用技术
垂体和垂体病变影像
第38页
垂体大腺瘤
我院一组267例垂体腺瘤 • 90.3% 向鞍上发展 • 26.6% 向鞍下生长 • 39.9% 向鞍旁生长 各组不一样病理类型中,促性腺激素腺瘤 95%向鞍上生长, PRL腺瘤55.7%向鞍旁生长, GH瘤43.1%向鞍下生长
垂体和垂体病变影像
Kehrli P, et al. Neurol Res 1998 ;20:585-592
第48页
垂体和垂体病变影像
第49页
垂体和垂体病变影像
第50页
• 垂体腺瘤出血发生率为20-30%,以大腺瘤 多见
• 垂体腺瘤出血: 有作者假设出血是因为鞍膈 切迹压迫肿瘤供血动脉使其血供中止所致;亦 有作者认为肿瘤血管基膜不连续或肿瘤生长过 快造成其血供不足,是造成肿瘤坏死、出血原 因
Meij BP, et al. J Neurosurg ;96:195-208
Cattin F, et al. Neuroradiology ;42:505-508
垂体和垂体病变影像
第56页
海绵窦侵犯Knosp分级标准
0 肿瘤外缘不超出颈内动脉内缘切线 1 肿瘤外缘位于颈内动脉内侧缘切线与颈内动脉间线之
垂体和垂体病变影像
第6页
垂体和垂体病变影像
垂体上动脉
第7页
• 在静脉注射对比增强剂后,增强次序
垂体后叶
下丘脑漏斗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垂体微腺瘤的鉴别诊断主要是防止漏诊 和与过诊的问题。密切结合临床表现和 垂体激素检测结果进行诊断,一般不致 有误。垂体大腺瘤应与颅咽管瘤、脑膜 瘤、星形胶质细胞瘤、表皮样囊肿、蛛 网膜囊肿及动脉瘤等鉴别 • 多数学者认为MRI诊断微腺瘤优于CT
垂体微腺瘤
垂体微腺瘤
垂体微腺瘤
垂体微腺瘤
垂体微腺瘤
垂体病变的影像诊断
正常垂体影像表现
垂体影像检查方法
平片、 体层摄片、 气脑造影、 脑室造影、 血管造影, CT MRI: 已成为下丘脑-垂体内分泌病变的首选影像学诊断方法 在 CT 问世以后,除平片和分层摄片外,气脑和脑室造影等有创 性检查已被淘汰,脑血管造影也仅在与血管性病变鉴别诊断有 困难时才偶尔应用。
垂体瘤临床表现
垂体腺瘤中最具特征的症状为内分泌症状, 特别是 内分泌亢进的症状。 无分泌性腺瘤生长到一定程度, 压 迫和破坏邻近分泌性细胞时, 引起内分泌功能低下的症 状。 头痛常见, 来源于邻近结构受推压或肿瘤长大所致 之阻塞性脑积水。 肿瘤长大压迫视交叉时, 出现视力障 碍和两颞侧偏盲等; 压迫邻近其它结构时, 引起相应的 症状和体征。
垂体的胚胎发育
• 来源于原始口腔的颅颊囊形成垂体前叶, 即腺垂体,来源于丘脑底部突起部分的为 垂体后叶,即神经垂体。前后两叶之间原 有囊腔相隔,此腔即 Rathke 囊的残留物, 称为 Rathke 裂,胎儿出生后逐渐萎缩直到 消失,但仍有10%~20%的人或多或少残留 此裂,成为CT低密度区或MRI的水样信号 区,有时可误为脑垂体病变。
垂体的胚胎发育
• 脑垂体发源于外胚层,由两组独立的胚胎 成分融合而成。脑垂体前叶起自原始口腔 顶壁向上突出的头咽沟,由上皮形成一个 囊状物,叫颅颊囊(Rathke囊),随着胎 儿的发育,逐渐上移并脱离口腔,与下丘 脑底部向下的一个突起互相融合形成脑垂 体,位于蝶鞍内。蝶鞍上口盖以鞍隔(即 硬脑膜),脑垂体上有一茎穿过鞍隔与丘 脑相连,为垂体柄。
MRI不适用于下列情况: ① 装有心脏起搏器者; ② 体内有铁磁性金属植入物者; ③ 铁磁性夹用于动脉瘤夹闭术后的患者, 由于磁场可能引起金属夹移动而导致大 出血; ④ 早孕者; ⑤ 病情危重需要监护的病人,因为心电 监护仪、人工呼吸机和氧气瓶等急救设 施不能进入MRI室(自屏蔽好的机器例 外)。
空泡蝶鞍
• 病理:鞍上蛛网膜经缺损的鞍隔疝入鞍内 • CT和MRI:鞍内为脑脊液密度或信号,垂 体受压向后,下移位,垂体上缘下凹且高 度明显降低。垂体柄向后下移位,于冠状 位呈‘铁锚征’
空泡蝶鞍Biblioteka 空泡蝶鞍空泡蝶鞍中枢性尿崩症
中枢性尿崩症
• 生殖细胞瘤,引起中枢性尿崩症的最常见 肿瘤 • 颅咽管瘤 • 垂体腺瘤 • 鞍区转移瘤外伤 • 垂体手术 • 感染:以结核多见
垂体外伤
感染导致的中枢性尿崩症以结核多 见。结核性脑膜炎容易侵犯下丘脑 -神经垂体轴。MRI检查可发现脑膜 强化,并可见病变处的脑组织水肿。
结核性脑膜炎
约有30%的中枢性尿崩症患者MRI 检查阴性,而且经其他检查未能发 现病因,为特发性中枢性尿崩症。 有作者推断淋巴细胞性垂体炎可能 是特发性中枢性尿崩症的常见类型 之一,特发性中枢性尿崩症可为自 限性,亦可进展为永久性中枢性尿 崩症。
MRI 与 CT 的比较
CT 对碘造影剂过敏 骨骼伪影 成像 慎行 CT 检查 有 断层图像,显示病变较佳 MRI 可行 MRI 检查 无 可直接冠状面或矢状面成 像,显示病变更佳 对含水量增加之 病变的显示 血管性病变的显示 X 线辐射 多方位成像 化学位移 成像时间 运动伪影 显示钙化 需注射造影剂 有 无 有 较短 不容易产生 敏感 不需注入造影剂即可显示 无 有 无 较长 容易产生 不敏感 较敏感 更敏感
颅咽管瘤在MRI上主要表现为鞍区占 位,肿块易囊变,CT扫描时常常可发 现肿瘤钙化。 鞍区转移瘤所致的中枢性尿崩症 约占中枢性尿崩症的1%,老年患者 或MRI显示多发病灶时需考虑转移瘤 的可能。
颅咽管瘤
颅咽管瘤
外伤引起的中枢性尿崩症往往于外伤后 数天至数周发病。外伤后近期发病与垂 体后叶直接损伤有关,但如果垂体柄横 断,下丘脑与垂体的传输途径被截断, 短期内垂体后叶储存的激素可维持其功 能,因此患者表现为外伤后迟发性中枢 性尿崩症。垂体手术引起的中枢性尿崩 症比较多见,结合明确的外科手术史可 以确诊,无需MRI检查。
正常垂体影像表现
CT 及 MRI 可直接观察到垂体的大小形态,垂体通常为长圆形,但亦可呈半月形、半
球形、类圆形、逗点形,多数上缘呈浅凹面或平直。 生育期妇女垂体高度可达
10-12mm,且上缘稍膨隆。男性一般不超过 7mm 垂体柄居中,左右对称,正常垂体柄或漏斗部直径小于 4mm,一般较基底 动脉细
生殖细胞瘤在MRI上表现为T1加权图像 的等信号及T2加权图像的稍高信号, 注入增强剂后扫描示肿瘤明显强化。 MRI可发现肿瘤的脑脊液播散。鞍区的 生殖细胞瘤一般较小,多数小于2cm, 且边界清晰。有时鞍区生殖细胞瘤在 MRI上表现正常,而患者中枢性尿崩症 的临床表现却非常明显,误诊为特发性 中枢性尿崩症,因此有必要对特发性中 枢性尿崩症患者进行MRI随访。
CT 密度均匀,增强扫描均匀强化 MRI 信号均匀,信号强度与脑干相仿,正常情况下垂体后叶在 T1 加权图像
上多呈新月状高信号区, 发生率大于 90%。 可能与垂体后叶内的磷脂成分有 关。
垂体瘤
• 垂体腺瘤的体积变异较大,小者在显微 镜下方能见到,大者可使蝶鞍扩大或破 坏,甚至长入邻近的鞍上或鞍旁组织、 副鼻窦和鼻咽腔。肿瘤直径小于1cm者称 为垂体微腺瘤;大于1cm者称为垂体大腺 瘤。
垂体瘤
垂体瘤
垂体瘤
垂体瘤
垂体微腺瘤
在T1加权图像上,微腺瘤呈现为低信号区, 也可表现为稍高信号,伴出血时可呈现为高信号 区,往往位于垂体的一侧。呈圆形或椭圆形, 也可为不规则形。在T2加权图像上,微腺瘤呈 高信号或等信号区。 间接征象:垂体高度增加,垂体上缘上凸 和垂体柄移位。 注射造影剂如磁显葡胺(Gd-DTPA)后, 即增强的早期病灶信号强度低于正常垂体,后 期病灶之信号强度高于正常垂体,介于两者之 间则为等信号。
在下丘脑-垂体的影像学检查中,平片仅可 显示骨性蝶鞍增大、骨质吸收或破坏以及鞍区钙 化影。由于颅骨的阻挡,超声在下丘脑-垂体区 域病变的诊断中意义不大。CT可显示该区域病变 的形态、钙化、囊变及周围结构受累情况等,但 不如MRI。MRI是目前诊断下丘脑-垂体区域病 变的最佳影像学方法,它较CT更加能够显示病变 的细节,有可能发现更小的微腺瘤,但是MRI对 钙化的显示不如CT。因此,在下丘脑-垂体病变 的诊断中,CT与MRI需结合应用,相互弥补,并 密切结合临床作出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