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现象1
高中物理必修一
目录第一章声现象 1第二章光现象 3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7 第四章物态变化10第五章电流与电路13 第六章电压电阻17 第七章欧姆定律20第八章电功率23第九章电与磁28第十章信息的传递32 第十一章多彩的物质世界33 第十二章运动和力37 第十三章力和机械41 第十四章压强和浮力45 第十五章功和机械能49 第十六章热和能53第十七章能源与可持续发展56 重要的物理常数57常见的物理数值(估算用)58 物理量及其单位58物理公式59第一章声现象第一节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声源:振动的发声物体。
声音的产生: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一切正在发生的物体都在振动。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鞭炮爆炸、气球爆炸、雷声、笛子声等声音是由空气振动产生的。
声音的传播:声以波的形式传播着。
声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多数情况下,声音的传播速度v气<v液<v固。
声速:声传播的快慢用声速描述,它的大小等于声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
影响声速的因素:介质的种类、介质的温度。
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
第二节我们怎样听到声音听觉的传播途径:发声体振动→(通过空气等介质传播)→鼓膜振动→(通过听小骨等组织传播)→听觉神经传递信号→大脑产生听觉。
骨传导的传播途径:发声体振动→(头骨、颌骨)→鼓膜振动→(听觉神经)→大脑骨传导的原理:固体可以传声。
演员进行《千手观音》的排练、贝多芬听钢琴声、使用助听器听声音都利用了骨传导。
耳聋包括传导性耳聋和神经性耳聋。
传导性耳聋者可以利用助听器听声音,而神经性耳聋者很难再听到声音。
双耳效应: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
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这就是双耳效应。
人们通过双耳效应,可以较为准确地判断声音传来的方位;但声源在我们正前方、正上方、正后方时我们并不能准确判断,因为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几乎相同,双耳效应不明显。
双耳效应的应用:立体声。
第1章 声现象(教师版有答案)
第一章声现象1.1 声音是什么【例题解析】知识点1 声音的产生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2.将敲响的锣面用手一按,响声就立即消失了,下列原因正确的是( C )A.声波传到锣内去了B.锣面的温度升高了C.锣面停止了振动D.以上说法都不对(第3题图)(第5题图)A.气体能够传声B.固体能够传声C.只有铜线能够传声D.只有纸盒能够传声8.如图所示为“嫦娥一号”探月卫星撞击月球的图片.月球表面没有空气,下列描述“嫦娥一号”卫星撞击月球时的词语中,比较符合实际清况的是( A )A.尘土飞扬B.声振寰宇C.不绝于耳D.响彻云霄知3 声波与回声9.声音是一种波,物理学称其为声波 .10.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会被反射回来,形成回声 .11.在驰名中外的北京天坛里,有三处堪称奇观的声学建筑:回音壁、三音石和圜丘.如图所示,当游客在圜丘顶层的天心石上说话时,听到的声音格外响亮,这是建筑师利用声音的反射,使回声与原声混在一起,声音得到加强造成的音响效果.3401.如图所示,说话时放在喉咙处的手感到颤动,这让我们体会到( A)A.发声的物体在振动B.声音能通过固体传播C.真空不能传播声音D.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2.在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时,用正在发声的音叉去接触一个悬挂着的泡沫塑料球,如图所示,看到泡沫塑料球被多次弹开.这样做的目的是( B )A.使音叉尽快停止振动B.使振动放大利于观察C.使振动延迟D.使声波多次反射3.关于声音的传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D )A我们听到的声音通常都是靠空气传来的B.将要上钩的鱼被岸上的脚步声吓跑,说明声音可以在水中传播C.深夜,我们将耳朵贴近地面可听到远处的脚步声,说明固体可以作为传播声音的介质D. 15℃时,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l08m/s4.下列活动中,主要靠空气柱的振动而演奏出美妙音乐的是( A)5.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C )A.我们听到远处传来的火车汽笛声就知道发声体一定还在振动B.物体停止振动后还能发出很弱的声音C.一切振动的物体都能发声,但人不一定能听到D.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6.四川雅安芦山发生的强烈地震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其中一个原因是发生地震时人们没有采取合理的自救措施.若一个人在地震时被埋在废墟下面,以下自救措施合理的是( D )A.就地静止等待B.大声呼救C.使劲向有缝隙的地方钻爬D.用硬物敲击墙壁、水管等传出声音7.小朋友将木棍贴在墙与耳朵之间,敲击墙壁时,通过木棍听到的声音比平时听到的敲击声更清晰.这个现象说明( C)A.声音只在固体中传播B.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的小C固体传播声音的效果比空气好 D.声音在液体中能传播8.暖水瓶的瓶胆夹壁中是真空的,小明想利用它来探究真空能否传声,他把音乐贺卡里的电子发声器悬挂于瓶内,根据听到的声音进行判断.在他设计的下列几组比较因素中,最合理的是( C )A.塞上瓶塞和不塞瓶塞进行比较B.把瓶胆放在近处和远处进行比较C.用一个完好的和一个己经漏气的瓶胆进行比较D.将音量大小不同的芯片先后放入瓶胆中进行比较9.“如果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变为l m/s,那么我们周围的世界会有什么变化?”关于这一问题的讨论,一名学生提出了下列四个有关的场景,不正确的是( A )A.教室内的学生能更清楚地听到老师的讲课声B.汽车的喇叭不能冉起到原来的作用C.乐队在会场内的演奏效果将变差D.我们听到万米高空传来客机声时,却不能看到该客机10.如图所示的现象说明了发声都在振动,物理学中把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作转换法.我们能听见扬声器发出的声音,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第2题图)11.把一只耳朵紧贴在桌面上,用一只手塞住另一只耳朵,当用另一只手敲击桌面另一端时,你可以听到敲击声,同时也会感到桌面在振动,这个声音是通过桌子传来的,这说明固体传声 .12.为减小室外的声音对室内的影响,人们常常选用真空玻璃安装在窗户上,这样做的原理是真空不能传声;很多城市在一定区域内禁放烟花爆竹,燃放爆竹时,若离得太近,强烈的爆竹声能引起耳膜振动,导致耳膜破裂,造成严重伤害.13.如图,这是央视《是真的吗》某期节目的画面:把塑料桶底钻一个圆孔,用厚塑料膜蒙住桶口,圆孔正对几米远处叠放的纸杯,拍打塑料膜,在听到拍打声的同时,会看到纸杯纷纷落下.听到的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纸杯被击落的现象说明声音具有能量 .(第13题图)(第14题图)1.声音的强弱叫作响度,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即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2.如图所示,敲鼓时将纸片撒在鼓面上,鼓面的振动幅度是通过纸片高度来显示的;敲鼓的力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则鼓声的响度与鼓面的振动幅度之间的关系是正比 .3.如图,这是叫声最大的猴子—吼猴.吼猴舌骨发达,在晨昏活动、遇到敌害或争夺领地时,可发出雷鸣般的吼声,1.5 km以外都可听见.“雷鸣般”形容声音的( B )A.音调B.响度C.频率D.音色4.有些老师讲课时使用便携扩音设备,使声音更加洪亮,这是为了增大声音的( D )A.音调B.音色C.频率D.响度5.如图所示,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轻触系在细绳上的乒乓球,发现敲击音叉时,用力越大,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越大,发声的响度越大 ;用力越小,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越小,发声的响度越小 .说明响度与发声体的振幅有关.知2 音调6.振动的快慢常用每秒振动的次数—频率表示,单位为赫兹,简称赫,符号为 Hz .7.声音的高低叫作音调,音调的高低决定于声源振动的频率:声源振动的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声源振动的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8.如图所示,用手拨动钢尺,并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会发现钢尺伸出桌边越长,振动得越慢,钢尺振动的频率越小,发声的音调越低 ;钢尺伸出桌边越短,钢尺振动得越快,振动频率越大,发声的音调越高 .9.在唱歌时,歌手发出的声音的音调不同,这是因为发声时声带振动的( A )A.频率不同B.振幅不同C.频率和振幅都不同D.响度不同10.节日庆典上,男低音歌手放声歌唱时,由女高音歌手轻声伴唱.女高音歌手的声带比男低音歌手的声带振动得快,振动的频率大,则音调高 .11.用薄塑料片在塑料梳子的齿上划,探究塑料片振动发声时音调的高低与振动快慢的关系.活动1:如图1所示,用薄塑料片在塑料梳子的齿上划两次,第一次快些,第二次慢些.活动2:如图2所示,用薄塑料片分别在甲、乙两把塑料梳子的齿上用同样的速度划一次.(1)比较你在探究活动1中听到的两次声音,音调的高低与薄塑料片划动的快慢有什么关系?(2)比较你在探究活动2中听到的两次声音,音调的高低与梳齿疏密有什么关系?(3)通过探究,你可以分析得出什么结论?(1)薄塑料片划得越慢,薄塑料片振动得越慢,发声的音调越低.(2)薄塑料片划动速度一定,梳齿越疏,薄塑料片振动越慢,发声的音调越低.(3)音调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发声的音调越高.(第3题图)知3 音色12. 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其与发声体本身的材料、结构等因素有关.13.乐音是声源做有规律振动产生的,响度、音调、音色称为乐音的三要素,可以描述乐音的特性.14.我们通过电视观看王亚平太空授课时,不看电视画面,仅凭声音就知道是王亚平在讲话,判断的依据是声音的( C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频率15.一种新型保险柜安装有声纹锁,只有主人说出事先设定的暗语才能打开,别人即使说出暗语也无法打开.这种声纹锁辨别主人声音的依据是( D ) A.音调 B.响度 C.声速 D.音色16.钢琴的声音清脆响亮,被称为乐器之王.小刚用钢琴弹了一首《菊花台》,在演奏的过程中,关于声音的特性,一定不变的是( B )A.响度 B.音色 C.音调 D.振幅17.我们生活在声音的海洋里,松涛、鸟语、流水、琴声……我们能够分辨出鸟语和琴声是根据声音的音调 (填“音调”“音色”或“响度”)不同.18.如图所示是音叉和长笛发出的两列声波在同一示波器上显示的波形,则这两列声波( C )A.音调不同B.响度不同C.音色不同D.音调、响度、音色均不同【课堂练习】1.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是不文明的行为,交谈时应轻声细语,不影响他人.这里的“大声”和“轻声”是指声音的( C )A.音调B.音色C.响度D.频率2.如图,著名音乐组合牛奶咖啡在中央电视台《中国好歌曲》节目现场演唱了一首《明天你好》.我们能分辨出是牛奶咖啡的演唱,依据的是声音的( C )A.音调B.响度C.音色D.音速3.为了探究音调与什么因素有关,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几个实验,你认为不能够达到探究目的的是( D )4.小红参加了某高中的音乐特长生招生考试,她演奏的乐器是二胡,下列有关二胡发声的说法错误的是( D )A.二胡发出的声音是由弦振动产生的B.二胡发出的声音是一种波C.二胡发出的声音音调的高低取决于弦振动的频率D.二胡发出的声音区别于其他乐器是因为响度不同5.下列四个句子:①这首歌调子太高,我唱不上去;②引吭高歌;③她是唱高音的;④请勿高声喧哗.其中“高”字指音调的是( C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6.蜜蜂采蜜归来,发出声音的音调变低,原因是负重增加的情况下,蜜蜂扇动翅膀的频率( B )A.变大B.变小C.不变D.无法判断7.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B )A.“响鼓也要重槌敲”,说明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且振幅越大,响度越大B.“震耳欲聋”主要说明声音的音调高C.“土电话”说明固体能够传声D.“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音色来判断的8.“会说话的汤姆猫”是一款手机宠物类应用软件.游戏时,当你对着它讲话,它就会模仿你的腔调学舌,非常好玩.针对这一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A.手机发出的声音是由手机中的“汤姆猫”的声带振动产生的B.“汤姆猫”和人说出的话虽然语义相同,但两种声音的音色不同,所以能够区别出来C.当对着手机用很小的音量说话时,“汤姆猫”没有反应,说明需要足够高的频率才能使手机接收到声音信号D.你发出的声音和手机发出的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不相同9.小红喜欢使用录音机进行英语听力训练,在音量不变的情况下,如果让复读机先正常播放一段录音,然后快速播放同一段录音,则放出的录音( C )A.响度增大,音调不变B.响度减小,音调不变C.响度不变,音调升高D.响度不变,音调降低10.如图所示是几种物体振动发声时在示波器上呈现出的声波图形,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C )A.图a中的响度大于图c中的响度B.图a中的音调低于图d中的音调C. a、b两图中的音色是相同的,可能是同一种物体发出的D. a、c两图中的声音可能是同一种物体所发出的11.如图所示,医生正在用听诊器为病人诊病,来自患者的声音通过橡皮管传送到医生的耳朵,这样可以提高声音的响度 .(填声音的特性)12.如图所示,用力吹一根细管,细管发出声音,这主要是由于细管内的空气柱振动发出声音.将细管不断剪短,细管发出的声音变高,这里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说明空气柱振动变快 (填“快”或“慢”).13.图甲展示的曾侯乙编钟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打击乐器,编钟依大小次序编组悬挂,形成一定的音阶.演奏者按音谱敲打,可以演奏出美妙的乐曲.编钟越大,音调就越低 (填“高”或“低”).形如杏仁状柱体,扁如“盒瓦”的编钟,其截面如图乙所示,分别敲击编钟的A、B、C三个部位,则编钟可出 2 个不同频率的音调.14.如图所示,在8个相同的水瓶中灌入质量不同的水,水面的高度不等.(1)若用相同的力敲击它们,就可以发出不同音调的声音,此时声源是瓶壁 (填“空气柱”或“瓶壁”),盛水越),瓶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C.乐音的波形和噪声的波形都是杂乱无章的D.录音机放出的音乐一定是乐音4.从环保角度看,以下不属于噪声的是( D )A.阅览室内絮絮细语B.上物理课时,听到隔壁教室音乐课传来的歌声C.深夜,人们正要人睡,突然传来弹奏熟练的钢琴声D.吸引人们的雄辩有力的演讲声5.声源做无规律振动产生的,且强度过大的声音称为噪声.图甲、乙是两种声音的波形图,从图形可知,图乙是噪声的波形,图甲是乐音的波形.6.物理学中,用 声强级 来客观描述声音的强弱,它的单位是 分贝 ,符号是 dB . 0dB 的声音是人耳刚能听到的声音, 90dB 以上的噪声会对人的听力造成损伤.知2 噪声的控制7.广场舞作为一种新的休闲娱乐方式,近几年在全国“遍地开花”.但巨大的噪声使得广场舞变成了让人头疼的“扰民舞”,主要是因为其发出声音的响度大,影响附近居民的休息和学习.针对这一现象,你认为下面方法中有效、合理的是( C )A.住宅楼的居民都戴一个防噪声的耳罩B.禁止广场舞活动C.跳舞的大妈都戴一个播放音乐的耳机D.在住宅楼内安装噪声监测装置8.为了减少高速行驶的车辆产生的噪声对高速公路两侧单位和居民的干扰,常在高速公路两侧架设具有一定高度的屏障,这种有效可行的防止噪声的措施属于( B ) A.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B.在传播途中控制噪声 C.在声源处控制噪声 D.以上三种都有9.如图所示为学校阅览室一角.阅览室墙上张贴有“保持安静”的警示语.从控制噪声角度看,“保持安静”属于( A ) A.在声源处控制噪声 B.在传播途中控制噪声 C.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D.以上三种都不是10.下列实例中,属于在声源处控制噪声的是( B ) A.临街房子的窗户装上双层玻璃 B.学校附近禁止汽车鸣笛 C.在城市高架桥道路两旁建隔音墙 D.在高噪声环境下工作的人带上耳罩11.为使教室内的学生免受环境噪声的干扰,下列方法最合理的是( D ) A.老师讲课时声音小一些 B.每个学生都戴一个防噪声的耳罩 C.教室内安装噪声监测装置 D.在教室周围植树【课堂练习】1.城市里部分道路设计如图所示,这种下凹道路在控制噪声方面的作用是( D ) A 防止车辆产生噪声 B.在声源处控制噪声 C.在人耳处减弱噪声D.在传播途中控制噪声 2.噪声对人的危害非常大,怎样减弱噪声已成为当今社会的一个重要课题.下列方法中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的是( A )A.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具B.戴上防噪声耳塞C.公路两旁植树造林D.公路两旁建隔音墙3.“掩耳盗铃”这则寓言比喻愚蠢自欺的掩饰行为.从物理学的角度来讲,盗铃者是通过哪种途径来减弱铃挡所产生的噪声传入他的耳朵的( C )6.如图所示为一种电子噪声监测器,某一时刻该装置的显示屏显示如图,此时噪声强度为 30.4dB .当旁边料.他设想了两种实验方案,你认为最佳的是 B . A.让人站在距鞋盒一定距离处,比较所听见声音的响度B.让人一边听声音,一边向后退,直至听不见声音,比较此处到鞋盒的距离通过实验得到的现象如下表所示,则待测材料隔音性能由好到差的顺序为 泡沫塑料、衣服、锡箔纸 .1.4 人耳听不到的声音【例题解析】知识点1 声波的分类1.人耳能听到的声音叫作 可听声波 ,它的频率范围是 20 Hz 至 20000 Hz.2.频率高于 20000 Hz 的声音叫作超声波,频率低于 20 Hz 的声音叫作次声波.人耳 不能 (填“能”或“不能”)听到超声波或次声波.3.蝴蝶飞行时翅膀振动的频率为5~6Hz ,苍蝇飞行时翅膀振动的频率为300~500 Hz ,当它们都从你身边飞过时,你将( B )A.只能听到蝴蝶的声音C.频率太高D.频率太低6.下列不属于超声波应用的是(D ) 8.有一种电动牙刷,它能发出超声波,直达牙刷刷毛刷不到的地方,这样刷牙既干净又舒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电动牙刷发出的超声波不能在空气中传播 B.超声波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C.超声波的音调很低,所以人听不到 D.超声波能传递能量9.简述超声波的应用(各举一例).(1)在渔业生产上: 探测海里鱼群位置 ;(2)在航海上: 探测海底深度、海中暗礁等 ;(3)在医疗上: 检查、治疗人体疾病(或对医疗器械进行清洗) ;(4)在工业生产上: 超声波金属探伤仪能探测金属制品内在的缺陷 .10.如图,将眼镜放在超声波清洗机中清洗时,眼镜上的污垢振动频率大于 20000 Hz,超声波可以让物体高频率振动,说明声波具有能量 .人耳听到超声波清洗机工作时发出的“嗡嗡”的声音,这不是 (填“是”或“不是”)超声波.知3 次声波11.一艘国际商船在“火地岛”发现了多年前神秘失踪的“马可波罗”号帆船,而船上的一切设备及物品完好无损.经科学家们多年的研究和探索,终于揭开了这些遇难者的“死亡之谜”,原来他们都死于风暴所产生的次声波 (填“超声波”或“次声波”).12.下列实例中,利用了次声波的是( C )A.用声呐测量海底深度B.蝙蝠确定目标的方向和距离C.预报台风和地震D.塑料焊接器13.人能感受的声音频率有一定的范围,大多数人能听到的声音是可听声,大象进行交流的“声音”是一种次声波,人类听不到大象交流的“声音”是因为( D )A.大象发出的声音太小B.次声波无法传入人耳C.次声波的频率大于2 000次每秒D.次声波的频率小于20次每秒14.由于人类还不能准确地预测地震,所以地震发生时常导致很多人丧生,但一些小动物对地震的预警比人类要好得多,其原因是小动物( B )A.能听到频率较高的声音B.能听到地震中的次声波C.能听到地震中的超声波D.能听到响度很小的声音15.生活在海边的渔民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情景:风和日丽,平静的海面上出现一把一把小小的“降落伞”—水母,它们在近海处悠闲自得地升降、漂游.忽然水母像受到什么命令似的,纷纷离开海岸,游向大海.不一会儿,狂风呼啸,波涛汹涌,风暴便来临了.就划线部分,以下解释合理的是( A)A.水母接收到了次声波B.水母接收到了大海的召唤C.水母感受到了温度的突然变化D.水母感受到了空气的流动加快【课堂练习】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人耳听不到超声波和次声波,但有的动物能听到B.足够强的超声波才能被人听到C.次声波对人类有百害而无一利D.人耳听不到的声音都叫次声波2.下列实例中,没有利用超声波的是( D )A.倒车雷达B.用声呐探测海深C.用B超做体检D.用听诊器检查身体3.强烈地震总会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C )A.地震时伴有次声波产生B.地震时会产生地震波,这种地震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C.地震时产生的地震波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D.受灾人员通过呼喊和敲击方式求救主要是利用声音可以传递信息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D )A.利用强超声波对钢铁、宝石、金刚石等坚硬物体进行钻孔和切割加工B.在设计、建造大厅堂时,必须把回声现象作为重要因素加以考虑C.在石油勘探时,常采用人工地震的方法,即在地面上埋好炸药包,放上一个探头,把炸药引爆,探头就可以接收到地下不同层间界面反射回来的声波,从而探测出地下油矿D.利用超声波能够预报地震、侦察台风和大气中的核爆炸5.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 530 m/s,为了开辟新航道,某科学探测船利用回声探测仪器探测水下有无暗礁,如图所示,探测船发出的声音信号经0. 6 s后被船舱底的探测仪器接收到.(1)为了使探测船发出的声音有更好的回收效果,最好用什么声波?为什么?超声波;具有定向性好、穿透能力强的特点(2)该装置能不能用于测月地距离?为什么?不能,没空气(3)暗礁到探测船舱底的距离是多少?459m(4)探测船在海上航行时,轮船上的一位气象学家将一只氢气球凑近耳朵听了听,马上向大家发出紧急报告:“海上风暴即将来临”就在当天夜里,海上发生了强烈的风暴.一只氢气球怎么能预报海上的风暴呢?试分析气象学家判断风暴的物理学依据.次声波,气球空气振动,人耳可听到。
初中物理第一章 声现象
第一章声现象一、声的产生: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二、声的传播:1、介质:●定义:声的传播需要物质,物理学中把这样的物质叫做介质空气●分类水木头●形式:声波340m/s●多数情况下,声音在气体中的速度比在液体中慢,在固体中的速度比在液体中快,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受温度影响。
(气<液<固)三、人耳的构造:●鼓膜——听小骨及其他组织●骨传声: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也能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
四、声的特性:●音调:物体振动得快,音调就高;振动得慢,音调就低。
●频率:每秒内振动的次数。
✓单位是赫兹(赫、Hz)✓超声波:高于20000Hz的声音,因为它们已超过人类听觉的上限✓次声波:低于20Hz的声音,因为它们已低于人类听觉的下限✓大自然的许多活动有次声波的产生,如地震、火山喷发、台风、海啸等。
一些机器在工作时,也会产生人耳听不到的次声波。
✓有些次声波对人体有害。
●响度:声音的强弱。
物体振幅越大,产生的响度就越大。
●振幅:物体振动的幅度。
●音色: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即使音调和响度相同,我们也能分辨它们。
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
五、噪声的危害:1、来源:噪声是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2、强弱等级:分贝(dB)0dB—人刚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30 ~40dB—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保证休息和睡眠:50dB】70dB—会干扰谈话,影响工作效率;【保证工作和学习:70dB】90dB以上—听力会受到严重影响并产生神经衰弱、头疼、高血压等疾病;【保护听力:90dB】150dB—鼓膜会破裂出血,双耳完全失去听力。
六、控制噪声:七、声的利用:雷声、敲击钢轨、听诊器、回声、蝙蝠(声纳)、B超八、声与能量:声波可以用来清洗钟表等精细的机械,外科医生可以利用超声振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
声现象(一)_高一物理教案_模板
声现象(一)_高一物理教案_模板声现象(一)教学目标1.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
2.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知道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3.知道回声现象和回声测距离。
重点声音发生和传播难点回声测距离教具演示音叉,乒乓球学生橡皮筋一引入新课我们有两只耳朵,能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听老师讲课,可以获得各种知识,听电台广播可以知道天下大事,声音是我们了解周围事物的重要渠道,那么,声音是怎样发生的?它是怎么传到我们耳朵?二教学过程设计一.声音的发生(1)演示课本图3-1,引导学生观察音叉发生时叉股在振动。
(2)随堂学生实验:做课本图3-1拨动张紧的橡皮筋。
(3)随堂学生实验:做课本图3-1用手指摸着颈前喉头部分,同时发声。
小结:归纳以上实验,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出“声音的发生是由于物体的振动”。
指出鸟、蟋蟀和其他一些昆虫发声也是由于振动。
二.声音的传播(1)课本图3-2实验问:右边音叉的振动通过什么传给了左边的音叉?-(空气)(2)游泳时,潜入水中也能听到声音,说明液体也能传声。
(3)随堂实验:把耳朵贴近桌面,用手敲桌板,可听见清晰的敲击声,说明固体也能传声。
小结:声音能靠任何气体、液体、固体物体作媒介传播出去,这些作为传播媒介的物质称为介质。
而真空不能传声。
三.声音的传播速度学生对比表中的一些声速并找出空气中15摄氏度的声速。
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快。
观察音叉振动观察橡皮筋振动感觉喉头振动归纳观察左边乒乓球思考回想实验查表,并比较教学过程设计四.回声(1)回声:回声是声音在传播中遇到障碍物反射回来的现象。
讲述为什么有时候能听到回声,有时又不能。
原声与回声要隔0.1s以上我们才能听见回声。
请同学们算一算我们要听见回声,离障碍物体至少要多远。
(17米)(2)利用回声测距离例题:某同学站在山崖前向山崖喊了一声,经过1.5秒后听见回声,求此同学离山崖多远?已知:v=340m/s ; t=1.5s求:S解:s=vt1=340m/s×1/2×1.5s=255m答:略五.小结计算练习学生解题三.思考与作业P43-3四板书第四章声现象第一节声音的发生和传播一.发生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二章 声现象第1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声音是人们交流信息的重要方式,是常见的物理现象.本章通过对声现象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声音的特性、现代技术中声的利用以及噪声的危害和控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是本章知识的基础,由于环境污染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广泛重视,因此噪声的危害和控制将成为一个新的热门话题.本章共有4节:1.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讲述了声音产生的原因,声音传播的条件,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以及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2.第2节“声音的特性”,介绍了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音色,探究了决定它们的因素,以及超声波、次声波.3.第3节“声的利用”,介绍了声与信息、声与能量.4.第4节“噪声的危害和控制”,介绍了噪声的来源、危害,以及控制噪声的途径.为了实现课程目标,本章教学安排了若干个实验探究活动,如“探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探究声音的传播”、“探究音调、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等.在本章的教学过程中,应特别重视物理实验,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引导学生参与探究过程,让学生通过有趣的、易操作的探究活动,在学习物理知识的同时,培养观察能力、探究物理规律的能力和运用物理规律解释物理现象的能力.1.在知识与技能方面:知道声音是如何产生的;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知道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知道回声测距的原理;知道声音的三个特性及决定它们的因素;知道声能传递信息和能量;知道噪声的危害和控制噪声的三种方法.2.在过程与方法方面: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传播的,体验人耳是如何听到声音的.通过做“音调与频率有关的实验”和“响度与振幅有关的实验”培养学生初步探究问题的方法.通过观察、参观和播放有关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获得社会生活中声的利用方面的知识.通过学习控制噪声的办法,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通过教师、学生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在学习人耳的结构和骨传导等相关知识过程中,让学生学会关心他人,特别是关心残疾人.通过了解声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进一步增加学生对科学的热爱.【教学重点】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声音的三个特性及其影响因素,控制噪声的三种方法.【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探究音调与频率、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引导学生清楚地了解声在社会生活、科技中的利用.【课时建议】本章共有4节,建议5课时.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课时第2节声音的特性………………………1课时第3节声的利用………………………….1课时第4节噪声的危害和控制……………….1课时本章复习和总结………………………….1课时1.转换法:在认识声音是由发声体振动产生的过程中将看不见的振动通过水花飞溅、纸屑跳动、乒乓球跳动等现象体现出来.2.比较归纳法:通过比较物体发声和未发声的区别以及对大量发声现象的归纳,发现发声体的共同特征.3.实验推理法:在探究声音的传播条件时,应用了实验与推理相结合的方法.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备课笔记声音的产生备课笔记思想方法:在认识声音是由发声体振动产生的过程中,将看不见的振动通过水花飞溅、纸屑跳动、乒乓球振动等现象体现出来.规律总结: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声源既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液体和气体.规律总结:1.(1)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因振动而发出声音.(2)“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不能叙述为“振动停止,声音也消失”,因为振动停止,只是不再发声,而原来发出的声音仍继续传播并存在.(3)振动一定发声,但发出的声音不一定都能听见,如蝴蝶振翅时的发声;不振动的物体是不会发声的.2.(1)打击乐器(如鼓、锣等)靠鼓面或锣面等的振动发声.(2)弦乐器(如二胡、小提琴等)靠弦的振动发声.(3)管乐器(如长笛、箫等)靠管内空气柱的振动发声.备课笔记声音的传播声速和回声备课笔记特别提醒:在研究真空不能传声实验时,由于实验操作过程中,不可能把玻璃罩内的空气完全抽出,因此只能通过声音的逐渐变小,推断真空不能传播声音,这种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叫实验推理法.特别提醒: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速度一定比在液体中快的说法不对,例如声速表中的软木属于固体,但是传播声音的速度比液体要小很多.我们是怎么听到声音的教师鼓励学生试着描述人耳听到声音的基本过程:师: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过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这样人就听到了声音生:那么耳聋是怎么回事?在声音传递给大脑的整个过程中,任何部分发生障碍(例如鼓膜、听小骨或听备课笔记技课外链接:双耳效应人们听声音时,可以分辨出声音是由哪个方向传来的,从而大致确定声源的位置.人们之所能分辨声音的方向,是由于人们有两只耳朵的缘故.例如,在人们的右前方有一个声源,那么,由于右耳离声源较近,声音就首先传到右耳,然后才传到左耳,并且右耳听到的声音比左耳听到的声音稍微强些.如果声源发出的声音频率很高,传向左耳的声音有一部分会被人头反射回去,因而左耳就不容易听到这个声音.两只耳朵对声音的感觉的这种微小差别传到大脑,就使人们能够判断声音是来自右前方.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双耳效应”.备课笔记规律总结:通常人们感知自己的声音主要利用骨传导,而听外界的声音是利用空气传导.解析:声音是由发声体的振动产生的.由图可知听到叉子撞到坚硬物体上的敲钟似的响声不是由空气传来的,而是由固体传导来的,因为固体传声比气体传声好线和手指(固体)解:结论:桌子(固体)可以传声,固体的传声效果比空气好【教材P31“动手动脑学物理”布置作业:教师引导学生课后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并预习下一课时内容.。
声现象知识点
第一章声现象一、声音的产生: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人靠声带振动发声、蜜蜂靠翅膀下的小黑点振动发声,风声是空气振动发声,管制乐器靠里面的空气柱振动发声,弦乐器靠弦振动发声,鼓靠鼓面振动发声,钟靠钟振动发声,等等);2、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在继续传播);(注:发声的物体一定振动,有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3、发声体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声源:正在发生的物体)4、声音的振动可记录下来,并且可重新还原(唱片的制作、播放);二、声音的传播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得最快,气体中最慢;2、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太空中)的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话交谈;3、声音以声波的形式传播;4、声速:物体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单位是m/s;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声速的计算公式是v=s/t;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三、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再传入人的耳朵里,人耳听到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如:高山的回声,北京的天坛的回音壁)1、听见回声的条件:原声与回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在0.1s以上(教室里听不见老师说话的回声,狭小房间声音变大是因为原声与回声叠加重合);2、回声的利用:测量距离(车到山的距离,海的深度,冰川到船的距离);四、怎样听见声音1、人耳的构成:人耳主要由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及听觉神经组成;2、声音传到耳道中,引起鼓膜振动,再经听小骨、听觉神经传给大脑,形成听觉;3、在声音传给大脑的过程中任何部位发生障碍,人都会失去听觉(鼓膜、听小骨处出现障碍是传导性耳聋;听觉神经处出障碍是神经性耳聋)4、骨传导:不借助鼓膜、靠头骨、颌骨传给听觉神经,再传给大脑形成听觉(贝多芬耳聋后听音乐,我们说话时自己听见的自己的声音);骨传导的性能比空气传声的性能好;5、双耳效应: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因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步调也不同,可由此判断声源方位的现象(我们听见立体声就属于双耳效应的应用);五、声音的特性包括:音调、响度、音色;1、响度:声音的强弱叫响度;与发声体的振幅、距离声源的距离有关,物体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听者距发声者越远响度越小;2、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单位是赫兹,振动物体越大音调越低;)3、音色:声音的品质特征;与发声体的结构和材料有关,不同的物体的音调、响度尽管都可能相同,但音色却一定不同;(辨别是什么物体发的声靠音色)注意:乐音三要素:音调、响度、音色三者互不影响,彼此独立;六、噪声的危害和控制1、噪声:(1)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叫噪声;(2)从环保的角度上讲,凡是妨碍人们正常学习、工作、休息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是噪声;2、乐音: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有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3、常见噪声来源:飞机的轰鸣声、汽车的鸣笛声、鞭炮声、金属之间的摩擦声;4、噪声的等级:表示声音强弱的单位是分贝,符号为dB。
(第一章)声现象(知识点讲解)
第一章声现象一、知识点(一)、声音的发生与传播1、课本P12的探究说明: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2、课本P14的探究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课本P14图11--4的演示实验说明:真空不能传声。
在空气中,声音以看不见的声波来传播,声波到达人耳,引起鼓膜振动,人就听到声音。
3、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
一般情况下,v固>v液>v气。
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合1224km/h 。
4、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
(补充: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以上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来,此时障碍物到听者的距离至少为17m。
在屋子里谈话比在旷野里听起来响亮,原因是屋子空间比较小造成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不足,最终回声和原声混合在一起使原声加强。
)利用:利用回声可以测定海底深度、冰山距离、敌方潜水艇的远近。
测量中要先知道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测量方法是:测出发出声音到收到反射回来的声音讯号的时间t,查出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v,则发声点距物体S=vt/2 。
*(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1、声音在耳朵里的传播途径: 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2、耳聋:分为神经性耳聋和传导性耳聋.3、骨传导:声音的传导不仅仅可以用耳朵,还可以经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
这种声音的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
一些失去听力的人可以用这种方法听到声音。
4、双耳效应:人有两只耳朵,而不是一只。
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
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
这就是双耳效应.(三)、声音的特性1、音调:人感觉到的声音的高低。
课本P19的演示实验说明:音调跟发声体振动频率有关系,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物体在1s振动的次数叫频率,物体振动越快,频率越高。
专题01 声现象(解析版)
专题01 声现象考点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声源:振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或发声体),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作声源。
2.声音产生: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但原来发出的声音不会立即消失。
3.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物质,物理学中将这种能够传播声音的物质叫做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作传声的介质。
真空不能传声,声音在介质中是以声波的形式向四面八方传播。
4.声速:不同介质传播声音的快慢不同。
一般来说,声音在固体中传播得最快,液体次之,气体最慢,另外,声速还跟温度有关,如在15 ℃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
5.反射与回声:声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柔软多孔的物质会被吸收,遇到较大障碍物会被反射回来而形成回声,人耳能区分回声和原声的时间间隔为0.1s 以上,低于0.1s 时,回声可以使原声加强。
利用回声测距,测海深,测量原理:s =12v 声t ,其中t 为从发声到听到回声的时间,v 声为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6.当物体的表面光滑时,声音的反射比较明显,如隔音板等,而物体的表面粗糙多孔时,吸声的效果比较好,如森林中比较寂静等。
考点二:声音的特性1.频率是用来描述物体振动快慢的物理量,物理学中把物体每秒振动的次数叫频率,其国际主单位是赫兹,符号Hz ,人的听觉频率范围在20Hz ~20000Hz 。
2.音调、响度和音色的比较: 特性定义 决定因素 音调 声音的高低,俗称声音的“粗”或“细”与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响度 声音的强弱,俗称音量的“大”或“小”与振幅和距离声源的距离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距声源越近,响度越大 音色声音的品质,也叫音质或音品,用于区分发声体的依据 与发声体的材料、结构等有关 .音调、响度、音色的联系:音调、响度、音色是声音的不同特征。
响度大的声音,音调不一定高,音调高的声音,响度不一定大,音色与音调、响度无关,它是我们分辨不同发声体的依据。
八年级物理声现象1
声现象知识结构网络
声 现 象
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传播: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 声速:声在不同介质的传播速度不同 响度:振幅决定响度 特征 音调:频率决定音调 音色:发声体决定音 利用 传递信息 传递能量
2018/5/15
从物理学角度看:发声体无规则振动产生 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干扰人们正常生活、学习、 工作的声 生理 危 噪音 害 心理 防止噪音产生 控 制 阻断它的传播 1 防止它进入人的耳朵
【说明】利用这种方法测出声音在一些固体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2018/5/15 9 本题也可利用比例法求解,请读者自行研究。
【例8】汽车沿平直公路匀速驶向一座高山,汽车的速度10m/s, 声速为340m/s,途中司机按一次喇叭,2秒后司机听到回声, 司机按喇叭时汽车距山脚的距离是多少? 【分析】司机按喇叭后,声音传到山崖返回汽车时,汽车以10m/s 的速度已经前行2s,在这段时间内,声音和汽车两者行驶的路 程之和是按喇叭时汽车与山脚距离的2倍,根据速度公式求出两 者的路程即可解题。 【已知】 v1=340m/s t=2s V2=10m/s 【求】S 【解】
答:两峭壁间的距离约860m远
2018/5/15 7
【例6】打靶时,靶与射击者之间距离为300米。射击后 经过1.4秒开枪者听到击靶的声音,声速为340米/秒。 求枪弹的平均飞行速度。 【分析】从射击到听到击靶声的t=1.4秒,等于子弹飞行 时间和声音从靶传回所用时间之和。 【已知】 v1=340m/s t=1.4s S=300 m 【求】V2 【解】
2018/5/15 6
【例5】旅游者进入两侧是峭壁的山谷,大喊一声后经2秒听到一 侧峭壁反射回的声音;又经1秒听到另一侧峭壁反射的回声。 求两峭壁间的距离约多远?(声速约344米/秒) 【分析】两峭壁间的距离为旅游者到两侧峭壁间的距离之和。 【已知】 v=344米/秒 t1=2秒 t2=1秒 【求】s 【解】
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1.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
姜堰市三水学校
第五章 物体的运动 1.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长度的主单位是米,用符号:m表示,我们走两步的距离约是 1米,课桌的高 度约0.75米。 3.长度的单位还有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它们关系是: 1千米=1000米=103米;1分米=0.1米=10-1米 1厘米=0.01米=10-2米;1毫米=0.001米=10-3米 1米=106微米;1微米=10-6米。 4.刻度尺的正确使用: (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线、量程和最小刻度值; (2).用刻度尺测量时, 尺要沿着所测长度,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3).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在精 确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4). 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5.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 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它只能尽量减少,而不能消除,常用减少误差的方法是: 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姜堰市三水学校 6.特殊测量方法: (1)累积法:把尺寸很小的物体累积起来。如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测量一张纸的厚度. (2)平移法:方法如:(a)测硬币直径; (b)测乒乓球直径; (3)替代法:有些物体长度不方便用刻度尺直接测量的,就可用其他物体代替测量。如 (a)怎样用短刻度尺测量教学楼的高度,请说出两种方法?(b)怎样测量学校到你家的距 离?(c)怎样测地图上一曲线的长度? (4)估测法:用目视方式估计物体大约长度的方法。 7. 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8. 参照物:在研究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或者说被假定不动的物体)叫 参照物. 9.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10. 匀速直线运动:快慢不变、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这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11. 速度:用来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12. 速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公式:s=vt 速度的单位是:米/秒;千米/小时。1米/秒=3.6千米/小时 13. 变速运动:物体运动速度是变化的运动。 14. 平均速度:在变速运动中,用总路程除以所用的时间可得物体在这段路程中的快慢 程度,这就是平均速度。用公式:;日常所说的速度多数情况下是指平均速度。 15. 根据可求路程:和时间: 16. 人类发明的计时工具有:日晷→沙漏→摆钟→石英钟→原子钟。
中考物理一轮复习:第一讲声现象(1)
15
教材图片
命题点
一题练透
本题涉及物理观念(相互作用观念及其应用)、实验探究
等物理学科核心素养
2.如图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让它的一端伸出
声音的产 桌边一定长度。用手拨动钢尺,听尺子由于 振动
而发
生、声音 出的声音,然后将尺子伸出桌边更长一些,再次拨动钢
的特性
尺,控制钢尺两次振动幅度相同,再次听它发出的声音并ຫໍສະໝຸດ 21不同。
【变式训练】
4.(202X信阳二模)声音是人们交流信息、表达感情的重要工具。“月落乌啼霜满
天”“夜半钟声到客船”,人们在夜晚也能分辨出“乌啼”与“钟声”,是根据它们
的
音色
不同;“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是控制
调”)的大小。
22
响度 (选填“响度”或“音
命题点3
声学综合题(202X.4)
度小
6
常见 尖细、低沉、尖锐刺
响亮、微弱、低声细语、引
悦耳、刺耳、闻其声而
描述 耳、粗犷低沉、曲高和 吭高歌、震耳欲聋、窃窃私
知其人等
语 寡等
语等
改变发声体的 松
改变
改变发声体的材料、结
紧 、 长短 、粗细 改变使发声体振动的力
方法
的 大小
构等
等
1.音调和响度没有必然的联系,音调高的声音,响度不一定大
第一部分
考点探究 教材梳理
第一讲
声现象
考点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必考,202X年考查)
1.产生:声音是由物体 振动 产生的。
2.特点: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但是声音不一定消失。
1.声现象
材料、结构有关。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其音色
是不同的。
1、音调
越高。
声音的高低。 与发声体的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
吹四个杯子,哪个音调 高?
物理学中振动的快慢用每秒振动的次数来表示, 称为频率。频率单位是赫兹,简称赫,符号是Hz。
(1)人能感受的声音频率有一定的范围。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是 20~20000Hz. (2)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做超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叫做次声 波. (3)动物的听觉范围通常和人不同,有些动物对高频声波反应灵敏,有些动 物对低频声波反应灵敏。 (4)大象的语言是次声波。地震、火山喷发、台风等都伴有次声波产生,一 些机器工作时也会产生次声波. (5)猫能听到超声波,狗能听到次声波和超声波,海豚也能听到超声波。
2、响度
物理学中把人耳能感觉到的声音
的强弱称为响度。声音的强弱用分贝 (dB)表示。 响度的大小与发声体的振动幅度有关。
声音的响度一般与发声体振动的幅度 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 声音的响度还与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 关,距离发声体越近,响度越大。
3、音色
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与特色,与发声体的
一、声音是由物 体振动பைடு நூலகம்生的。
二、声音传播需要介质。 真空不能传声
固体传声
液体传声
气体传声
(1)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一般不同。
(2)声速与介质的温度有关。 (3)声音在固体中 的传播速度最快,其次是 在液体中,在气体中传播的速度最慢。
三、声音的特性
响度、音调和音色是决定乐音特
征的三个因素。
第1章声现象(共27张PPT)
(2)特点:能够绕过障碍物传得很远,较强的次声波会对
人体造成严重的损害.
(3)应用:预报地震、台风等自然灾害,或为监测核爆炸 中
提供依据.
考
全
程
总
复
习
··
陕 西
物 理
【备注】本章所用到的几个主要的物理方法
①转换法:声源的振动难以观察,可以通过实验转换为
纸屑的跳动,水花的飞溅等易观察的现象.可以通过敲鼓时
声源做⑬___无__规__则____振动产生的.从环保的角度看,凡是
影响人们正常学习、工作和休息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中
(2)举例:飞机起飞和降落的轰鸣声,建筑工地上的机器 考 全
轰鸣声,装修房子的电钻声,交通工具行驶时的马达声等. 程 总 复 习
陕 西
物 理
··
2.噪声的危害
(1)人们把噪声称为“隐形杀手”.这是因为噪声除了使
中 考 全 程 总 复 习 陕 西 物 理
··
声的应用
1.超声波
(1)定义:频率高于20 000 Hz的声音叫做超声波.
(2)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易于获得较集中的声
能等.
中
(3)应用:声呐装置、B型超声波诊断仪、超声波清洗 考
全
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程
总
复
习
··
陕 西
物 理
2.次声波
(1)定义:频率低于20 Hz的声音叫做次声波.
看到旁边的烛焰的跳动来认识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②理想实验法:声音在真空中传播实验,运用理想化处
理得出结论.
中 考
③类比法:把声波与水波比较,寻找相似的地方.
全 程
总
④归纳法:通过对多个发声实验分析,归纳出声音是由 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链接相关练习 助听器的主要作用是() A 传到声音
B 修补人的耳朵结构
C 增大声音的响度 D 以上说法不对 分析:人的听觉器官某部位受损后,不易修复。助听 器的作用是通过增大声音的响度,使得耳膜的振动幅 度增大,它不能把声音直接传到耳膜处,因此,它不 起传导作用。
——链接相关练习
声 音 的 大 小
振动
空气
——链接相关练习 一个人能区别出原声还是回声,则与反射体之间的最短距离? 时间:t=0.1s(人辨别的原声和回声的时间)
速度:v=340m/s
则
s=v*t=340m/s * 0.1s=34m
所以人与反射体之间的距离为:S=17m
原声
回声
人耳的构造(了解)
声音在大脑中传递的整个过程中,任何部分发生障碍都 会失去听觉。 如果只是传导障碍,又能通过其他方法来传递声音,这 样可以感知声音。
第一章 声现象
第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如何产生与传播? •声音的速度有多大?
第二:我们怎么听到声音
•人耳是怎样听到声音? •什么是立体声?
第三:声音的特征
第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第五:声的利用 第六:本章知识总结 •噪声有什么危害 •如何防止噪声的侵害
第一章 知识总结
1.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声的传播需要物质——介质 区别声音在空气和真空(月球)的传播 月球上真空不能传播声音,宇航员通过无线电交谈 3.声以波的形式传播——声波 4.声的传播速度——340m/s
音叉
钢琴
长笛
——链接相关练习 有经验的养蜂人根据蜜蜂飞行时发出的声音就可以判断 蜜蜂是采了花粉回来还是出去寻花源,是因为蜜蜂飞行时翅 膀振动发出的声音的( )不同。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都不是 关于牛叫的声音和蚊子发出的声音相比较,说法正确的是 ( ) A.老牛的音调高,响度大 分析:排除法 B.老牛的音调低,响度大 听到老牛的声音大,所以响度 C.老牛的音调低,响度小 大;蚊子翅膀振动的频率比老 D.老牛的音调高,响度小 牛声带振动频率高。
声音的强弱——响度 什么因素决定声音的响度呢?
响 度
•振幅来描述物体振动的幅度 •物体振动越大,产生声音的响度越大
•频率的高低决定声音的音调 •振幅的大小决定声音的响度 不同物体发出声音不同,即使音调和响度相同 演示观察
音 色
•材料
•结构
——音色
将话筒接在示波器的输入端,用不同的乐器对着话 筒发出相同音调的声音,比较波形有何异同。
响 度
音
声音特征
音色
声音的特色
分辨不同发声体发出的声音的重要特征
调
声 音 的 高 低
响度大:震耳欲聋 响度小:轻声细语
音调高:声音清脆、尖细 音调低:声音粗犷、低沉
响 度
引吭高歌 勿高声喧哗 用震耳欲聋来形容 嗓门高(声音洪亮)、 声如洪钟 男高音 女生声音高 这首歌音太高,我唱不上去 脆如银铃、尖、细 铁轨裂开或者螺丝松动 涉及瓷器、西瓜
——链接相关练习 •下列事例中,不是利用声音传递信息的是( ) A.隆隆的雷声预示着一场大雨的到来 B.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确诊 D——传递能量 C.比赛场上发令员的枪声 (不符合题意) D.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 •下列实例中,不能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的是( ) A.清洗钟表的精细器件 B.利用超声波加工高硬度工件 C.外科医生用超声波切除病人体内的结石 D.孕妇作“B超”
常用的速度:340m/s
V 固体 V 液体 V 气体
一些介质中的声速v : (m / s) 空气(0 °C) 空气(15°C) 331 340 海水(25°C) 冰 1531 3230
空气(25°C)
软木 煤油(25°C)
346
500 1324
铜
大理石 铅
3750
3810 5000
水(常温)
环境污染包括:
保护听力
噪声污染、水污染、空气污染和固体废弃物污染生活污染 Nhomakorabea一——噪声
——链接相关练习
声音从产生到引起听觉这三个阶段: 声源的振动产生的声音 防止噪声发生
空气等介质的传播
阻断噪声的传播
估摸的振动
防止噪声进入耳朵
摩托车的消声器
城市道路旁的隔声板
工厂用的防噪音耳罩
——链接相关练习 摩托车加上消音器是在 把门窗关上,是在 处减弱噪声; 处减弱噪声;
声音特征
音 调
二胡,钢琴,提琴,笛子等乐器区别 未见其人先闻其声 口技演员模仿动物发声 用悦耳动听来形容
音
色
音
第一:为什么会有音调的高低? 第二:什么因素决定音调的高低? 探究演示: 如图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 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 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钢 尺振动的快慢。改变钢尺伸出桌边 的长度,再次拨动。注意使钢尺两 次振动幅度大致相同。 ——物体振动得快,发出音调就高;振动得 慢,发出声音的音调就底。
——链接相关练习 •下列哪些措施可以减弱噪声( ) A.停止使用一次性白色泡沫饭盒 B.科学家研制冰箱中氟利昂的代用品 C.在摩托车内烯机排气管上装消声 D.为了推销商品,商场在门上安装高音喇叭 •下面是小明同学观察到人们在生活中的一些行为和措施, 其中属于防止噪声污染的是( ) A.小明的邻居在晚上听音乐时,将音响的音量开得很大 B.某清洁工为了减少垃圾的运送量,将垃圾就地焚烧 C.某货车司机为了超车,不断的按喇叭 D.在高考、中考复习期间,居民附近的建筑工地晚间停止 施工
1500
铁
5200
——链接相关练习 如图所示的装置中,敲响右边的音叉,会看到的现象是 竖直放置的泡沫小球 。如将上述装置由宇航员带到 月球表面做实验,则会看到泡沫小球 ,这说明 了 。 答案: •振动 •静止 •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带动 小球 振动 声波——振动 振动——声波
——链接相关练习 如图所示,为人敲鼓,能发出悦耳动听的鼓声,这说明 声音是由于物体 产生的;图(乙)为抽去玻璃罩内的 空气,就听不到铃声,说明声音的传播依赖于 。 答案: •振动 “山间铃响马帮来”这句话中, •介质 铃响是由于铃受金属珠子的撞 击产生 而发声;在山间小 路上人们听到远处传来的铃声, 是通过 传入人耳的. 答案:
响度与振幅有关;音调与频率有关;音 色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
生活污染之一——噪声 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 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 以及对人们要听到的声音产生 干扰的声音——噪音 噪声是怎么产生的?
对人有哪些危害?
主要才能防止和减弱噪声?
声音的来源
噪声是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演示观察: 利用示波器观察铁钉刮玻璃时发出的噪声的波形, 并与音叉声音的波形比较。 ——无规则的波形
生活污染之一——噪声 噪声强弱的等级和危害
以分贝(符号:dB)为单位来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
0dB:人刚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 30-40dB: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 70dB:干扰谈话,影响工作效率 休息睡眠 学习工作
90dB:听力会严重影响并神经衰弱,头痛,高血压等疾病
150dB:估摸破裂出血,双耳失去听力
蝙蝠靠超声波探测飞行 中的障碍和发现昆虫
利用声响探测海深 利用声响探测鱼群
——声音具有传播信息的功能
声波是一种波动, 那么声波是否能传播能量? 声波可以用来清洗钟表等精细的 机械。把被清洗的物理放在清洗液里, 超声波穿过液体并引起激烈的振动。 振动把物体上的污垢敲击下来而不会 损坏被洗的物体,使用超声波是以为 它产生的振动比可闻声更加激烈 ——声音能够传递能量 ——链接相关练习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大小:V固体>V液体>V气体
5.人耳的构造(了解) 6.骨的传播:通过额骨,头骨能将声音传到听觉神经(骨传到)
第一章 知识总结
7.声音的特征 ①音调——频率Hz ②响度——振幅,距离 ③音色——区别不同材料和结构 8.噪声: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以分贝为单位来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
调
音
第一:为什么会有音调的高低? 第二:什么因素决定音调的高低? ——频率来描述物体振动的快慢 频率:物体每秒内振动的次数。
调
频率决定声音的音调。
单位:赫兹 符号:Hz ①大多数人能听到声音的频率是 20Hz—20000Hz 人能感受声音频 率有一定的范围 ②超声波:高过20000Hz ③次声波:低于20Hz
“掩耳盗铃”是在
处减弱噪声。
答案:声源处,传播过程中,人耳处。 现代城市里常常在主要街道上设置噪声监测设备。若 某一时刻该装置的显示屏显示90的数据,这个数据的单位 是 ;当附近没有汽车或摩托车驶过时,显示屏上 的数据将 (选填增大或减小)。 答案:分贝,减小。
——链接相关练习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材料,阅读后回答问题 城市噪声的主要来源是由工厂内各种机器的运转、交通工具的使用、 人口的集中造成的,工厂车间的机器声、飞机升降的轰鸣声、汽车发动 机的振动声、人们的喧哗声和音响设备的吵闹声等,都属于噪声。70db 的噪音会干扰谈话,影响工作效率;长期生活在90dB以上的噪声环境中, 听力会受到严重影响并产生神经衰弱、头疼、高血压等疾病;如果突然 暴露在150dB的噪声环境中,鼓膜会破裂出血,双耳失去听力等。防治 城市的噪声成为非常紧迫的任务。 问题:(1)请你再说出三种属于城市噪声的例子。 汽车的鸣笛声、燃放的鞭炮声、打桩机的打桩声等 (2)请你说说城市噪声的危害。 噪声会影响人们的工作学习和休息。长期生活在高分贝的噪声环境 中,听力会受到严重影响并产生神经衰弱、头疼、高血压等疾病; 更严重时会造成鼓膜会破裂出血,双耳失去听力等 (3)请你说说防治城市噪声的措施。
——链接相关练习 下面是黎明同学探究“鼓声与声音的特性”时的三个情景:
情景1:同一个鼓,敲击力度不同,振幅不同,则响度不同; 情景2:相同材料,不同大小的鼓,敲击力度相同,频率不同,则 声调不同; 情景3:不同材料,大小相同的鼓,敲击力度相同,音色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