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21文言文二则 伯牙鼓琴 人教(部编版)

合集下载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伯牙鼓琴优秀教案(精选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伯牙鼓琴优秀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伯牙鼓琴优秀教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伯牙鼓琴优秀教案第【1】篇〗教材分析本文是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一课《文言文》二则中的第一则。

本单元围绕“艺术之美”这个主题选编了《文言文二则》《月光曲》《京剧趣谈》三篇课文,从音乐、绘画、戏曲等不同角度折射出艺术的魅力。

《伯牙鼓琴》选自《吕氏春秋》第十四卷《孝行览·本味》。

全文虽然只有80余字,但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很有画面感和震撼力,充分体现了音乐之美和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结合课下注释和课后资料袋理解文言文的意思,体会伯牙和钟子期两人之间的深厚情谊。

3.能根据文中描述想象音乐表现的画面,感悟“知音”深情。

教学重点1.理解文言文的意思,根据文中描述想象音乐表现的画面,感“知音”深情。

2.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能参考注释读懂每句话的意思。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生字词,朗诵诗歌。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乐曲导入,理解题意。

1.播放乐曲《高山流水》,高山流水遇知音,学习关于知音的小古文《伯牙鼓琴》。

2.学生齐读课题,弄清题意。

(理解“鼓”,出示古琴图。

)(设计意图:乐曲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入课题,引导学生弄清题意,出示古琴图,认识古琴,初步感受音乐美,激起阅读期待。

)二、初读古文,读正确、读出节奏。

1.自由读文,注意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

2.指名一生朗读课文,纠正重点字的读音。

朗读时要读好语气词“哉”“乎”,初步体验古文朗读的节奏和韵味。

3.教师示范读课文,引导学生注意停顿,试着用“/”标记。

(课件出示正确的朗读停顿。

)4.指导学生多种形式读课文。

(设计意图:学习文言文,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朗读。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学生一遍又一遍地触碰文字,在反复朗读中,培养学生文言文的语感和朗读能力,同时,也为更深层次的理解课文内容和体会文章感情打下坚持的基础。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七单元第21课《文言文二则》教案+课后习题附答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七单元第21课《文言文二则》教案+课后习题附答案

牙在鼓琴的时候,心里想着高山,琴声里就会出现高山……(板书:伯牙鼓琴锺子期听)师:锺子期说的“善哉”什么意思?(很好,很棒!)师:这里的“善哉”表示赞叹。

同学们,你还读懂了什么?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阅读体会。

(3)我觉得伯牙弹琴的技术高超,心中想什么,就能弹出什么。

(4)我读懂了伯牙不论弹什么,锺子期都能听出来,就是说,他们之间心意相通,是知音。

6.假如现在你是锺子期,听着伯牙的琴声,你仿佛听到了什么?你会怎么赞美他?(生自由发表意见。

)五、拓展延伸,升华情感1.引导升华,拓展探究。

(1)师:我们的课外资料里也有介绍,伯牙是音乐家,他的琴声里肯定不仅仅是泰山、江河吧?还会有哪些景色?(预设答案:还会有1:鸟语花香。

2:春天百花盛开。

3:冬天白雪皑皑。

……)②师:是啊,也许他的琴声还表现了“清风徐徐”(再次出示词语读一读)现在你就是伯牙,我们都是子期,当伯牙鼓琴,志在清风──生答:“善哉乎鼓琴,徐徐兮若清风。

③师:当伯牙鼓琴志在明月──生答:“善哉乎鼓琴,皎皎兮若明月。

……④师:好一个善听的子期,好一个善弹的伯牙。

这就是知音。

凡伯牙所想到的,锺子期真的都听懂了,实在难得。

这就是──(预设答案:知音。

)2.理解文本,探究知音①师:在遇到锺子期前,他会缺少赞美吗?为什么偏偏视锺子期为知音?(预设答案:因为其他人听不懂,而锺子期能听懂他的琴引导学生,升华情感,向课外拓展探究,既可以加深对课文内容感的理解和对人物情感的体会,又可以训练学生的拓展思维,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理解文本,探究“知音”。

这一环节是为了让学生对“知音”一词有更形象的了解,真正明确伯牙和锺子声。

……) ②师:那么,别人对他的赞美是什么样的?(学生自由说)你能想象别人那种空虚的赞美吗?(学生自由说)③师:可以想象,当擅长鼓琴的伯牙,志在太山,没有人会像子期说── 生:巍巍乎若太山。

(板书:志在太山 巍巍)④师:当伯牙志在流水。

没有人会像子期说── 生:汤汤乎若流水。

《文言文二则之伯牙鼓琴》【教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文言文二则之伯牙鼓琴》【教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文言文二则之伯牙鼓琴(教案)教材版本: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1.理解伯牙鼓琴的故事情节;2.认读文言文课文,了解古代文化;3.学习正音、改错,提高阅读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伯牙鼓琴的故事情节,认读文言文课文;2.教学难点:学习正音、改错。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先让学生了解古代的音乐文化,引出“伯牙鼓琴”的故事。

2.教师向学生展示乐器、乐谱等,讲述中国的音乐文化在古代的情况。

2. 学习课文1.教师分段讲解文言文,带领学生认读语言结构。

调动学生阅读兴趣和学习兴趣,逐步领略古代的风采。

2.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感受文言文的韵律和美感。

3. 学习正音、改错1.教师放一段课文,要求学生自行听写,并默写下来。

2.学生将自己听写的内容反馈给教师,教师依据反馈进行正音和改错。

同时教师要让学生学会自我纠错,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4. 练习1.由教师发放练习试题,让学生在课堂上独立完成。

2.学生独立完成试题后,教师带领学生一起讨论试题考察内容,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5. 总结1.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对学生表现进行评价。

2.学生利用课下时间巩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四、教学资源1.伯牙鼓琴的故事情节2.乐器、乐谱等展示物品3.课文朗读录音4.练习试题五、教学评价1.通过学生课堂展示、练习试题的完成情况和教师的评价,评估本次教学的效果;2.针对本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进一步改进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后记1.教师要对学生的阅读内容进行及时纠错。

2.学生课下要善于自我总结,巩固课堂所学内容。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七单元第21课《文言文二则》(教案)统编本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七单元第21课《文言文二则》(教案)统编本

第七单元本单元以“艺术之旅”为主题,包含《文言文二则》《月光曲》《京剧趣谈》三篇课文,以及“口语交际:聊聊书法”“习作:我的拿手好戏”和“语文园地”。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艺术之美”。

本单元所选的三篇课文,都与艺术有关,教学本单元课文要以读为主,在读中感悟文本内容,了解京剧的特色,学习表达的条理性,借助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艺术之美。

口语交际要有条理地表达对书法的了解,对感兴趣的话题可以深入交流。

本单元的习作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提纲,通过列提纲明确自己的写作思路,并紧扣单元目标:写出自己的拿手好戏,把感受、看法写出来。

将句子写通顺,把重点部分写清楚。

“语文园地”可以通过朗读、想象、抄写、背诵等多种形式交流,掌握多种做课堂笔记的方法,养成做笔记的习惯;学会修改“说明书”;积累与戏曲有关的词语和不同类型的成语。

21 文言文二则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背诵《伯牙鼓琴》。

2.学生能凭借注释、资料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背诵积累。

3.积累中华经典诗文,体会艺术之美。

重点学生能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背诵积累。

难点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艺术之美。

1.字词教学本课中“弦”“若”“哉”“汤”“嵩”“轴”“曝”“谬”等字易混难读,可通过词语教学进行正音。

文言文以单音节词为主,有些字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的意思大不相同,可以指导学生结合课后注释,或者查阅古汉语词典理解单音节词的意思。

老师也可以把字义通俗化。

如“方”是“刚刚”的意思,“志”表示心志,通俗地说,就是想到。

2.阅读理解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它言简意赅,因为篇幅短小精悍,所以往往有“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感觉。

本课可以抓住文本的空白之处,支持学生展开想象,如《伯牙鼓琴》一课引导学生猜想,除了巍巍太山和汤汤流水之外,伯牙的琴声还可能表现了哪些动人的场景。

通过补充资料帮助学生理解伯牙破琴绝弦的行为。

学习《书戴嵩画牛》这篇文章,通过抓住关键词,理解人物的情感态度。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21课《文言文二则-伯牙鼓琴》 教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21课《文言文二则-伯牙鼓琴》 教案

21文言文二则《伯牙鼓琴》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2.能根据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

教学重难点1.学生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内容,在此基础上记诵积累。

2.组织语言,复述故事。

3.理解伯牙与子期之间的知音情谊。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游戏导入,揭示课题1播放古筝曲《高山流水》,出示“杨柳依依”,要求学生照样子说词语。

(说大自然中的景物)2展示词语,齐读。

清风徐徐、炊烟袅袅、春雨绵绵、雨雪霏霏、绿草茵茵溪水潺潺、白云悠悠、明月皎皎、霞光灼灼、云雾蒙蒙3小结过渡:如果平时有意识地积累这些词语,对写作一定有帮助。

美丽的景色不但能用语言表达出来,也能用音乐表现出来。

这当中,还成就了一段千古佳话。

它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

板书:伯牙绝弦4指名读课题。

指导“弦”字读音。

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文意1读文。

(1)学生自由读文。

(教师:这是一篇文言文,我们学过《杨氏之子》,知道读好文言文要注意句子的停顿、节奏。

下面,就请你们试着读读课文,把句子读通读顺。

)(2)教师范读课文。

(教师:听清节奏和停顿了吗?请你们再读读课文,尽量做到有感情,碰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3)学生跟着录音再小声读,后全班齐诵,要注意正确、流畅。

(4)同桌合作,借助书下注解和工具书弄懂难词难句。

2明意。

(1)理解题意,归纳学法。

谁来说说题目的意思?“绝”是什么意思?(2)默读课文,运用学法,看看读懂了哪些句子的意思。

三、细读文本,品味知音教师:刚才我们仅仅是理解了句子的表面意思,接下来我们要深入理解句子,读出他的弦外之音、言外之意。

1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出示句子)A.当伯牙鼓琴,志在高山时,子期看到的是一座怎样的泰山?(高大、巍峨峻拔)请你带着你的理解来读读这句话,读出泰山的巍峨峻拔。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七单元21 文言文二则人教(伯牙鼓琴、书戴嵩画牛)(部编版)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七单元21 文言文二则人教(伯牙鼓琴、书戴嵩画牛)(部编版)

第七单元本单元以“艺术之旅”为主题,包含《文言文二则》《月光曲》《京剧趣谈》三篇课文,以及“口语交际:聊聊书法”“习作:我的拿手好戏”和“语文园地”。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艺术之美”。

本单元所选的三篇课文,都与艺术有关,教学本单元课文要以读为主,在读中感悟文本内容,了解京剧的特色,学习表达的条理性,借助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艺术之美。

口语交际要有条理地表达对书法的了解,对感兴趣的话题可以深入交流。

本单元的习作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提纲,通过列提纲明确自己的写作思路,并紧扣单元目标:写出自己的拿手好戏,把感受、看法写出来。

将句子写通顺,把重点部分写清楚。

“语文园地”可以通过朗读、想象、抄写、背诵等多种形式交流,掌握多种做课堂笔记的方法,养成做笔记的习惯;学会修改“说明书”;积累与戏曲有关的词语和不同类型的成语。

21 文言文二则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背诵《伯牙鼓琴》。

2.学生能凭借注释、资料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背诵积累。

3.积累中华经典诗文,体会艺术之美。

重点学生能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背诵积累。

难点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艺术之美。

1.字词教学本课中“弦”“若”“哉”“汤”“嵩”“轴”“曝”“谬”等字易混难读,可通过词语教学进行正音。

文言文以单音节词为主,有些字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的意思大不相同,可以指导学生结合课后注释,或者查阅古汉语词典理解单音节词的意思。

老师也可以把字义通俗化。

如“方”是“刚刚”的意思,“志”表示心志,通俗地说,就是想到。

2.阅读理解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它言简意赅,因为篇幅短小精悍,所以往往有“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感觉。

本课可以抓住文本的空白之处,支持学生展开想象,如《伯牙鼓琴》一课引导学生猜想,除了巍巍太山和汤汤流水之外,伯牙的琴声还可能表现了哪些动人的场景。

通过补充资料帮助学生理解伯牙破琴绝弦的行为。

学习《书戴嵩画牛》这篇文章,通过抓住关键词,理解人物的情感态度。

人教部编版(五四)语文六年级上册第21课《伯牙鼓琴》教案

人教部编版(五四)语文六年级上册第21课《伯牙鼓琴》教案

人教部编版(五四)语文六年级上册第21课《伯牙鼓琴》教案一. 教材分析《伯牙鼓琴》是一篇文言文,选自《列子·汤问》,讲述了伯牙和钟子期的知音故事。

通过故事,传达了“知音难遇”的道理。

本课内容丰富,情节生动,富有教育意义。

学生通过学习本文,可以提高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已有一定的基础,能够独立阅读文言文,理解文意。

但针对文中的一些生僻字词、特殊句式和文化背景,学生可能存在理解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文意,体会故事所传达的情感。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学会文中的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学会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文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知音难遇的道理,珍惜友谊,关爱他人。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形象。

2.难点:文言文的句式和用词特点;体会故事所传达的情感。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置身于故事中,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提高课堂参与度。

3.情感教学法:以情促知,以情促行,使学生在情感体验中接受教育。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件,辅助教学。

2.参考资料:为学生提供适量的参考资料,帮助理解课文。

3.教学工具:录音机、投影仪等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伯牙鼓琴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音乐的看法,从而引出课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随后,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3.操练(15分钟)学生自主学习,结合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句意。

教师巡视课堂,解答学生疑问。

在此基础上,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人物情感。

六年级伯牙鼓琴教案(精选4篇)

六年级伯牙鼓琴教案(精选4篇)

六年级伯牙鼓琴教案(精选4篇)六年级伯牙鼓琴教案(精选4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六年级伯牙鼓琴教案(精选4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六年级伯牙鼓琴教案(精选4篇)1(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文言文的独特魅力。

2、理解文言文、并结合课后资料袋体会最后一句话的意思,背诵课文。

3、感悟朋友之间的真挚情谊,感受艺术的独特魅力。

(教学重点):理解文言文、并结合课后资料袋体会最后一句话的意思,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感悟朋友之间的真挚情谊,感受艺术的独特魅力。

图片一、音乐导入,激趣揭题播放《高山流水》的乐曲,这首乐曲背后还流传着一个动人的故事,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伯牙鼓琴》,齐读课题,理解“鼓”字。

二、初读文章,整体感知1.指名读文章2.认识“哉”,读好语气词“乎”,师范读句子,生练读。

3.齐读课文三、依法自学,理解文意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文章的意思2.交流反馈,师点拨指导关键字词的意思3.带着理解再读课文四、感悟知音,体会情感(一)感遇知音之喜1.师:我们知道伯牙和子期,一个会弹,一个会听,具体从文中哪些句子中感受到的?2.生反馈。

3.当我们读到“巍巍乎”的时候,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当读到“汤汤乎”又让你想到了怎样的画面?4.琴声是无形的,而子期却可以从无形的琴声感受到巍巍太山和汤汤流水,你又有什么话想说。

5.我来做伯牙,你们来做子期。

师生合作读文6.你们觉得伯牙的琴声里除了这高山和流水,还会念些什么呢?仿照句式,补充说话。

伯牙鼓琴志在_____,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____乎若______。

7.大自然的万事万物皆在伯牙的琴声中,为什么我们的课文却只写了伯牙志在高山,志在流水?补充资料: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②之风,山高水长③。

——范仲淹《严先生祠堂记》(注释)①泱泱:形容水深无边的样子。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伯牙鼓琴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伯牙鼓琴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伯牙鼓琴教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伯牙鼓琴教案第【1】篇〗《伯牙鼓琴》【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运用借助注释、课外资料和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能说出对《伯牙鼓琴》最后一句话的理解,并结合“资料袋”说出自己的感受。

3、感受伯牙和子期之间美好的友谊,懂得“知音”的含义,学会珍惜友谊。

【教学重点】凭借注释、工具书读通、读懂内容,在此基础上记诵、积累。

【教学难点】依托语言层层深入地感知“知音”的真正内涵,感受朋友间互相理解、互相欣赏的纯真友谊。

【教学准备】乐曲《高山流水》和教学课件【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音乐导入,揭示课题(1分钟)1.播放《高山流水》,板书课题导入:同学们,上课前老师想送你一首乐曲,名字叫《高山流水》。

这首曲子已经流传了几千年,它能受到人们的喜爱,不仅因为它旋律优美,还因为它蕴含着一个动人的故事!(板书课题:伯牙鼓琴)2.理解题意我们一起看课题,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伯牙,“鼓”的意思是“弹”。

那么,伯牙是怎样弹琴的?又有着怎样高超的技艺呢?我们一起走进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5分钟)1.出示自读提示。

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懂的地方多读几遍。

2.生自由读,师巡视指导。

3.检查初读情况。

课件出示:①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②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1)指名读,读正确,读流利。

师:谁来读一读?(学生读完,叫学生评价,正音后再读)需注意的字音:第二句有两个“为”,第一个“为”读二声wéi,表示“以为,认为”;第二个“为”读四声wèi,表示行为的对象。

(2)学习三个生字“哉”、“巍”、“弦”,重点写“巍”。

三、花样朗读,把握停顿(5分钟)1. 这是一则文言文,读起来比较拗口,但只要注意停顿,就能读出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来。

部编版六年级(上)《文言文二则伯牙鼓琴》统编版教案完整版

部编版六年级(上)《文言文二则伯牙鼓琴》统编版教案完整版

21《伯牙鼓琴》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背诵《伯牙鼓琴》。

2.能凭借注释、资料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背诵积累。

3.积累中华经典诗文,体会艺术之美。

教学重点:能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背诵积累。

教学难点: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艺术之美。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故事导入同学们人们常说千金易得,知音难寻。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可以看出知音是何等的珍贵啊!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则关于知音的文言文。

讲述的是两千多年前春秋时期的一个动人的故事,故事名字叫----《伯牙鼓琴》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夯实基础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检查初读情况。

检查读词语,难读的多读几遍,去掉拼音读。

检查读句子。

3.学写生字“哉”。

引导生观察,师范写,生练习,师提醒生注意坐姿和握笔姿势。

展示优秀作品,师评价,同位互评。

4.指名读课文。

三、花样朗读晓停顿1.这是一则文言文,读起来比较拗口,但只要注意停顿,就能读出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来。

2.课件出示画了停顿记号的课文。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斜线是停顿符号,“乎”字是语气词,在朗读语气词时适当延长后再停顿,一咏三叹,颇有韵律美。

)3.谁能读出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来吗?赶快读读吧!一定要注意停顿哦!4.指名读——男生读——女生读——齐读四、合作探究懂文意1.同学们读的越来越有韵味啦!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现。

文章的大致意思读懂了吗?快说说你用了什么好办法将文言文理解的,看来结合注释理解课文是一个好方法。

读书有方法,善哉!出示读书要求:(1)对照注释,理解文言文中每一个字、每一句话的意思,读不懂的地方画下来。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 第21课 文言文二则 伯牙鼓琴 |部编版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 第21课 文言文二则 伯牙鼓琴 |部编版

《伯牙鼓琴》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读通读懂文言文,积累重点文言词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文言文朗读的语感。

2.感受伯牙与子期相互了解、相互欣赏的知音情谊,理解知音的真正内涵,树立正确的友情观。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理解词句的意思,读出自己的感悟,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

教学难点:感受伯牙与子期相互了解、相互欣赏的知音情谊。

【教学过程】课前小练习:看图连词语。

ppt出示词语:清风徐徐明月皎皎杨柳依依芳草萋萋(教学环节说明)通过小游戏,想象画面读词语,丰富语言积累,为后面的语言训练做铺垫。

一、“知音”导入在第一单元综合学习“有朋自远方来”中,我们交流了交友之道。

请同学谈谈你的交友原则。

有人说朋友易得,知音难觅。

“知音”与“朋友”有什么关联呢?正与“伯牙鼓琴”这个故事有关。

解题:鼓琴:弹琴这则故事出自于《吕氏春秋》,齐读课下注释①。

(教学环节说明)从第一单元综合学习交流的交友之道入手,借助学生的已知,引发对“朋友”与“知音”的思考,导入课文。

二、初解“知音”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读好语气词“哉乎”“乎”,读出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

(指名读,读得怎么样?评议字音准确和发音的清晰。

)2.教师范读,再抽生读,全班齐读。

3.读懂课文。

借助注释,通过自主探究疏通文意。

小组合作,抽1个组交流。

1-4号同学交流,5、6号同学点评。

4.抽生复述故事:谁能讲讲伯牙遇见锺子期的小故事。

有一次,伯牙回楚国家乡途中休息时,正在弹琴,有个砍柴的樵夫锺子期在旁边听琴……(教学环节说明)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读准字音和节奏。

在小组合作的基础上,疏通文意,并能复述故事。

三、研读“知音”1.伯牙是晋国大夫,是琴仙。

当他鼓琴时,子期从中听到了什么呢?请同学们再次走进课文,认真思考。

(1)“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当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锺子期从他的琴声里仿佛看到了什么?出示泰山图:你能用哪些词来形容眼前的五岳之首——泰山?(巍峨雄壮,雄伟壮丽)那子期是怎样由衷地赞叹呢?指导学生朗读。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伯牙鼓琴教案(推荐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伯牙鼓琴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伯牙鼓琴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伯牙鼓琴教案第【1】篇〗【教材版本】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名称】语文【年级册数】六年级上册【课题标号和标题】第七单元第21课《文言文二则》中《伯牙鼓琴》。

【教材内容分析】第七单元围绕“艺术之美”这个主题选编了《文言文二则》《月光曲》《京剧趣谈》三篇课文,从音乐、绘画、戏曲等不同的角度折射出艺术的魅力。

《文言文二则》中的《伯牙鼓琴》表现了音乐艺术的魅力和朋友间的真挚情谊。

【学情分析】本课教学,是学生第二次接触文言文的学习,尽管短小、浅显,又有古诗文学习的基础,但遇到困难如何消除畏难情绪,让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保持学习兴趣,是组织教学的关键。

对于伯牙破琴绝弦这个行为及知音的理解可能略有难度,作为教师要采取一定的方式方法解决困难。

不可枯燥讲解,要让学生作一定理解即可。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

3.能说出对课文最后一句话的理解,再结合“资料袋”说出自己的感受。

【教学重点和难点】1.结合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背诵课文。

2.能说出对课文最后一句话的理解,再结合“资料袋”说出自己的感受。

【教学策略】归纳策略启发式教学策略探究策略【教学方法】以读代讲法情景感悟法点拨引导法【教学辅助手段】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板块一:诗句导入,揭题释题1.课件出示与知音相关的句子。

知音世所稀。

千金易得,知音难寻。

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

2.学生自由朗读,找出诗句的共同点。

(都有“知音”一词。

)3.过渡:从刚才我们读的这些诗句中,我们可以看出知音是何等珍贵。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知音的文言文,这篇文言文选自《吕氏春秋·本味》。

故事的名字叫《伯牙鼓琴》。

4.通过预习,课文介绍了两个人物,他们分别是?(俞伯牙、锺子期)提示:注意“锺”字的书写。

仔细观察插图,分辨谁是俞伯牙,谁是锺子期?在书中插图标注出来。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21文言文二则 伯牙鼓琴 人教(部编版)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21文言文二则 伯牙鼓琴 人教(部编版)

伯牙鼓琴教学目标:1.初步感受文言文的语言特点,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2.能根据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的意思,在此基础上背诵积累。

3.能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

4.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音乐艺术的魅力。

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背诵积累。

2.体会伯牙、子期之间真挚的友情。

教学过程:一、初识文体,梳理学法1.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板题齐读。

这是一篇文言文,我们平时学的叫白话文。

文言文和白话文最大的不同就是语言精练,内容丰富。

还记得语文园地六中我们学到了哪些学古诗句的方法?交流:借助注释、想象画面、了解传统文化2.读读课题,你能读懂吗?出示:古琴,亦称瑶琴,七弦琴,是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距今已有3000年以上的历史。

3.课文讲述了谁和谁的故事呢?故事发生在两千五百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伯牙是晋国的上大夫,琴艺高超,被人誉为琴仙。

传说有一年的中秋节,伯牙奉晋王之命出使楚国,途经汉阳江口,一时兴起,在江边弹琴。

优美的琴声吸引了打柴归来的樵夫钟子期,于是就有了这个千古流传的故事,这个故事的名字就叫——伯牙鼓琴。

(再读课题)二、注释读文,了解大意伯牙和子期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打开书本,自由读课文,读不懂的词句看一看下面的注释,想想它的意思,至少读遍,争取读通顺。

1.出示:善哉乎巍巍乎汤汤乎这三个词你会读了吗? 三个词你发现了什么? (语气词)表示感叹的语气该怎么读呢?在乎的后面一停顿一延长,这感叹的语气就出来了。

(齐读)2.把三个词语放到句子中去读读。

(指名读、齐读)出示: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日:“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大山。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点拨:把善哉乎、巍巍乎、汤汤乎放在句子前面,起到了强调的作用,这样的句子叫倒装句。

读时要前重后轻,练一练。

(练读、齐读)3.这句话有没有什么不懂的地方?方是什么意思?没有注释的时候,我们可以查阅工具书。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伯牙鼓琴完美版教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伯牙鼓琴完美版教案

《伯牙鼓琴》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出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背诵课文;2.借助注释理解重点字词,读懂每个句子,了解故事内容。

3.品读语言,开展想象,体会伯牙的琴艺高超,以及与子期的知音情深,感受知音文化。

教学重难点:开展想象,体会伯牙的琴艺高超,以及与子期的知音情深。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走进课文1.出示图片琴的古体字:同学们,瞧!这个古体字你认识吗?出示词语:琴棋书画。

琴棋书画中的琴,指的是古琴。

出示古琴图。

2.听!(播放古琴声)这就是古琴声!你觉得古琴声怎么样?(2个学生说)弹琴是一件非常高雅的事情。

弹琴对于中国人来说不仅是技艺,更是一种文化。

3.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关于弹琴的传说。

(板书:伯牙鼓琴)4.齐读课题;伯牙鼓琴。

鼓字是什么意思?(弹)现在我们一般怎么解释这个字?(乐器)我们把这样的语言现象称为古今异义。

课文我们预习过了。

你有没有发现,和我们以前学的很不一样。

这是一篇……文言文。

这篇文言文选自《吕氏春秋。

本味》,它距离我们有两千多年了。

活动一:初读正确,读出韵味过渡:打开课本,先自己尝试着读第一遍课文,遇到读音不确定或断句有问题的地方做个标记。

这些词句你会读吗?1.出示:巍巍汤汤善哉破琴绝弦少选之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重点指导:(1)“少”多音字,在这里读什么?你是怎么确定它的读音的?出示注释:一会儿,不久。

板书:借注释根据意思来确定读音,是一种好办法。

(2)这个长句子中,也有多音字,点出为为这里该怎么读?点名学生说说原因。

引导:你能结合注释说说吗?②出示注释:认为世上再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

③借助注释进行长句子的断句(最后一句话)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总结:文言文中借助注释,可以帮助我们确定读音、进行长句子的断句。

一起读一读这些词句吧。

2.词句都读正确了,谁试着读读课文。

3.文言文和古诗一样,不仅要读正确,还要注意停顿,读出节奏来。

谁愿意再来试试?(1)乎字(出示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善哉乎就是——(好啊!妙啊!)乎相当于我们现在的语气词啊!读的时候要轻轻的,延长后再停顿(出示停顿)。

部编语文六年级上册21《伯牙鼓琴》教案

部编语文六年级上册21《伯牙鼓琴》教案

21.古文二则伯牙鼓琴教学目标:1.会写“哉、巍”等7个字。

2.读准、读通、读懂课文,背诵《伯牙鼓琴》。

3.对照注释和“资料袋”,理解重点词句,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4.通过想象感受音乐艺术的魅力,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

教学重难点:1.读准、读通、读懂课文,喜欢文言文。

2.对照注释和资料,理解重点词句,初步弄懂文意,在此基础上诵背积累。

3.体会知音之情。

教学过程:一、读单元导语,了解学习目标。

二、导入新课同学们,说起朋友,有一个关于朋友的故事千古流传,令人吟诵至今,它深深地打动了我,它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文言文《伯牙鼓琴》。

齐读课题,理解课题意思。

教师小结:“鼓”字的古今义变。

三、初读理解,读通课文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注意老师有要求:出示自读课文:(1)读准字音,注意在恰当的地方停顿,可以用“/”注上标记。

把课文多读几遍。

(2) 读出文言文的节奏及韵味。

(生自由读,师巡视。

)2. 教师检查朗读,就学生出现的问题解决。

读后学生评价:正音:(1)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①少:( shǎo )年纪轻②少:(shào) 数量小,时间短。

(多音字,根据意思选择读音)(2)“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①理解语气词“乎”②指导读好语气词“乎”(3)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①理解“破琴绝弦”②强调“为”的读音以为(wéi)世无足复为(wèi)鼓琴者③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借助书上注释,理解本句的句意,正确停顿。

3. 学生自由练读,读通顺为止。

指名读(教师要给学生充裕的时间反复朗读)【初读课文分成了三步,一是让学生们带着要求去自由读,二是正音指名读,三是生个别读、不同方式读,每一次读都有明确的目的, 读文是理解文意的基础。

重点指导学生根据句意恰当停顿,重读延长等方法读好语气词“乎”,让生在读的过程中体会到了文言文的魅力。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 21、文言文二则 伯牙鼓琴 部编版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 21、文言文二则 伯牙鼓琴 部编版

《伯牙鼓琴》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朗读课文,读出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培养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2、过程与方法:根据注释和课文资料理解词句意思,疏通文章大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建立在共同爱好、相互了解基础上的深厚友谊。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学生能凭借课文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语。

教学难点:能通过学习感受到伯牙与子期间的真挚情谊,明白“知音”的真正涵义,树立正确友情观。

教学过程:师:艺术可以是一首动听的歌曲,也可以是一个感人的小故事,还可以是一个唯美的小视频,今天就让老师带着大家,我们一同走进艺术的世界,请看《高山流水》。

谈话师:齐读课题(伯牙鼓琴)师:出示词语:1、鼓:弹志:心志情志泰山:泛指大山高山一说,指东岳泰山善哉:好啊巍巍乎若泰山:像大山一样高峻,巍巍:高大的样子,若:像少:选一会儿,不久汤汤乎若流水:像流水一样浩浩荡荡,汤汤:水流大而急的样子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认为世上再也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

2.古文的朗读和现代文不同,要读出节奏。

再次朗读课文,这次要求读得有节奏。

(出示文章断句P伯牙/鼓琴,锺钟子期听之。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学生再读,齐读教师范读,读出节奏,读出韵味这个“乎”和前边的“哉”一样都是语气词,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啊——”。

在这样的词后边一停顿,一延长,古文的味道就出来了。

不信我们来找个同学读读。

4.再次学生齐读师:真是读得越来越有滋味,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一读就能明白,课文讲述的是谁和谁的故事?(伯牙和子期)师:抓住了这两个人物,我们也就把握了文章的大意。

下面给同学们两分钟的时间,结合着课下的注释,再读读课文,想想哪些地方你读懂了,哪些不懂的,前后桌可以交流一下,一会全班交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伯牙鼓琴
教学目标:
1.初步感受文言文的语言特点,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2.能根据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的意思,在此基础上背诵积累。

3.能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

4.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音乐艺术的魅力。

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背诵积累。

2.体会伯牙、子期之间真挚的友情。

教学过程:
一、初识文体,梳理学法
1.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板题齐读。

这是一篇文言文,我们平时学的叫白话文。

文言文和白话文最大的不同就是语言精练,内容丰富。

还记得语文园地六中我们学到了哪些学古诗句的方法?
交流:借助注释、想象画面、了解传统文化
2.读读课题,你能读懂吗?
出示:古琴,亦称瑶琴,七弦琴,是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距今已有3000年以上的历史。

3.课文讲述了谁和谁的故事呢?
故事发生在两千五百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伯牙是晋国的上大夫,琴艺高超,被人誉为琴仙。

传说有一年的中秋节,伯牙奉晋王之命出使楚国,途经汉阳江口,一时兴起,在江边弹琴。

优美的琴声吸引了打柴归来的樵夫钟子期,于是就有了这个千古流传的故事,这个故事的名字就叫——伯牙鼓琴。

(再读课题)
二、注释读文,了解大意
伯牙和子期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打开书本,自由读课文,读不懂的词句看一看下面的注释,想想它的意思,至少读遍,争取读通顺。

1.出示:善哉乎巍巍乎汤汤乎这三个词你会读了吗? 三个词你发现了什么? (语气词)表示感叹的语气该怎么读呢?
在乎的后面一停顿一延长,这感叹的语气就出来了。

(齐读)
2.把三个词语放到句子中去读读。

(指名读、齐读)
出示: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日:“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大山。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点拨:把善哉乎、巍巍乎、汤汤乎放在句子前面,起到了强调的作用,这样的句子叫倒装句。

读时要前重后轻,练一练。

(练读、齐读)
3.这句话有没有什么不懂的地方?方是什么意思?没有注释的时候,我们可以查阅工具书。

板贴:查阅工具书
出示:方: A.方形,与“圆”相对B.才;刚刚C.正;正在
4.查字典也不能确定的时候,我们还可以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出示: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你有什么发现?
5.谁来接着往下读(指名读)
出示: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①弦是本课的生字,在《说文解字》中,它的左边是张弓,右边是系在弓背两端的能发箭的绳状物,所以最早的弦指的就是弓弦,本文是指——范写:弦
②听老师读,注意听停顿,想意思。

③老师这样读,你听懂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了吗?
交流:足、两个“为”的意思
④齐读这一句
三、想象画而,入情入境
1.读书是越读越有滋味的,古人读书特别讲究吟咏,读到入情处,还会摇头
晃脑。

师生合作读(配乐《高山流水》)
①生伯牙师子期
②交换读,女生伯牙,男生钟子期
2.把每句话的后半句给去掉了,你们还能读吗?
3.请回学们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故事,同桌之间先练一练。

4.你觉得伯牙和子期之间关系怎样?默读课文,想象画面,你从哪些词句感受到伯牙和子期是“知音”的?
①当伯牙刚开始弹琴,心里想着高山,子期就赞叹——(指名读)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怎样的高山?再读一
②不久伯牙弹琴,心里想着流水,子期又一次由衷赞叹——(指名读)透过这优美的音乐,你又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5.伯牙当时是楚国最有名的琴师,他的梦声一定不只是表现了高山流水。

请同学们想象下,伯牙的琴声还会表现哪些动人的场景呢?
点拨:杨柳依依、清风徐徐、明月皎皎
跟你的同桌也说上一句!无论伯牙心里想到什么,子期都能准确地道出他的心意,对于伯牙来说,子期就是他的什么? (知音)
6.在遇见子期之前,你想,伯牙会缺少赞美吗?那他为什么独独把子期作为知音呢?
点拨:子期读懂了伯牙怎样的心声呢?出示:巍巍乎若大山,汤汤乎若流水
交流出示:巍巍大山一般的志向,汤汤流水一样的胸怀(知志)
四、适度拓展,铭记知音
1.假如你是伯牙,得遇钟子期这样的知音。

你会发出怎样的感慨呢?写一写。

①出示:伯牙得遇子期,欣喜若狂,不由得感慨道:“善哉!善哉!_______!”
出示: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

②这两个人之间的默契,用我们常用的一个成语讲,这就是心有灵犀,心心相印。

(知心)孩子们,只有这样知志、知心的人,才是真正的知音啊!再读
2.你发现这句话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一句伯牙,一句——。

这样的形式让我们仿佛看到当时的伯牙和子期,一个在鼓,一个在——听,一个在述说,一个在——倾听。

3.传说这次相遇让伯才和子期都相见恨晚,他们约定第二年中秋再相会。

可是来年的中秋他见到的不是子期,而是一座冰冷的墓碑!
出示: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①你仿佛听见伯牙在说——指名读。

②你仿佛看见伯牙在——一起读这句话。

③古书中曾记载,伯牙在子期的墓前写下这样一首短歌——
4.课文后边有个资料袋,请你快速地浏览一下,说说你的感受。

(配乐:高山流水)孩子们,伯牙和子期,这知音的故事感动和温暖着一代又一代渴望心有灵犀、心心相印的中国人。

让我们一起把故事留在心间。

像这样千古传唱的故事还有很多,同学们课后可以再搜集一些来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