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文化:一个独特的文化审美视角——沈从文与张炜比较论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选题
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选题参考题目文学编一、文学史篇1五四时期白话诗的特征220年代乡土小说的特征及其发展330年代:中国现代文学的选择4中国现代新诗诗体的发展5中国现代散文文体的发展6解放区文学:大众化走向得失探7论中国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发展轨迹8论“革命传奇”小说9论“样板戏”10论“知青小说”的演进流变11新时期诗歌的多元化格局12建国以来农村小说题材的时代性13论新时期战争题材小说抒写对象的位移14论新时期小说抒写对象的平民化意识15新世纪女性诗歌新格局16论“文革”叙述模式17论新时期小说发展的流变18论新时期长篇小说的盛产及质量19论新时期短篇小说兴盛的原因20论21世纪文学的继承与走向二、文学思潮论1《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再认识2“为人生派”与“为艺术派”纵横谈3“京派”与“海派”论争小议4“乡土小说"派创作探5“胡风主观论”的再认识6论“朦胧诗”7论“后朦胧诗"8论“新写实小说”的民众性9论新历史小说10论新时期的女性小说11论“寻根文学”思潮12论新时期现代主义小说创作三、作家论1鲁迅小说创作论2鲁迅散文创作论3郭沫若创作思想论4郭沫若创作论5茅盾创作思想论6茅盾评论特色论7巴金早期创作思想探8巴金小说创作论9老舍的平民观探10老舍的小说创作风格探11曹禺的生平与创作之关系12曹禺的话剧的诗意特征13沈从文描写湘西与都市文化内涵的得失探14张爱玲小说的“仇恨”情结15张爱玲小说的“苍凉”美学与悲剧意识16赵树理模式得失探17金庸武侠小说创作论18梁羽生武侠小说创作论19古龙武侠小说创作论20论孙犁小说创作的独特风格21论区青的艺术追求22金庸对20世纪中国文学贡献之分析23汪曾祺小说创作之分析四、作品篇(小说)1浅论《狂人日记》的先锋性2鲁迅《故事新篇》“油滑”小议3浅论叶圣陶《倪焕之》4郁达夫《沉论》的艺术特色5茅盾未完成小说探6吴荪甫:民族资本家的封建性7老舍《猫城记》之寓言式结构探8老舍与虎妞形象塑造9沈从文《边城》的“民族寓言”解读10《边城》人物与符号论11张恨水《啼笑因缘》论12萧红《呼兰河传》的地方特色探13钱钟书《围城》失探14张爱玲《倾城之恋》的末日恋情15论萧红《生死场》的原始生气与生命体验16池莉小说创作的媚结倾向17论方方的小说18论老舍小说中“市民世界”的人物形象19论赵树理小说中的“旧式农民”形象20论《青春之歌》中的林道静21论《红旗谱》中的朱老忠22论《林海雪原》的浪漫主义色彩23论杨绛的《洗澡》24论贾平凹的《废都》25论王安忆的《长恨歌》26论陈忠实的《白鹿原》27论张贤亮小说中的女士形象28论莫言的新历史小说29论韩少功小说表达手法的多样化30论王蒙小说的社会意义31论余华小说的宿命感32论汪曾祺小说的文化风格33论王蒙式创新小说34论王小波式的幽默35论王小波与知识分子话语36苏童小说的创作论37论王朔小说语言特色38王朔故事叙述模式39论刘震云《手机》40论卫慧的小说创作41论韩寒的小说创作42论棉棉的小说创作43论海岩的小说创作44论二月河的“帝王系列”小说45论白先勇的小说创作46从《故事新编》看鲁迅的艺术创造性47论张爱玲笔下现代女性的病态48赵树理小说艺术风格之我见49从《四世同堂》看中国国民思想50从《南行记》解读艾芜笔下的“人生”51二诸葛与三仙姑形象分析52老舍笔下的女性形象之分析53分析茅盾之《子夜》作品篇(诗歌)1浅论郭沫若别致的诗2论闻一多诗中的想象3论戴望舒的诗4论徐志摩的诗5艾青:绘画与诗歌艺术的探求6论小叶诗人7论穆旦的诗8论北岛诗歌中的“英雄主义”情结9论舒婷的诗歌创作10论顾城的诗歌11论多多的诗歌12论海子的诗歌13论郭小川的诗14论冯至《十四行集》15论北岛诗后期诗作的失宠16从《野草》读鲁迅的人生哲学17分析臧克家的诗歌作品篇(散文)1论鲁迅的《朝花夕拾》2论周作人的《自己的园地》3论林语堂的《剪拂录》4论何其芳的《画林录》5论丰子恺的《缘缘堂随笔》6论梁实秋的《雅舍小品》7论杨朔散文创作的得失8论刘白羽的散文9论秦牧散文的联想10论余秋雨散文的话语策略11论素素的散文12论石娃的散文13论史铁生的随笔14论刘亮程的散文《一个人的村庄》15论巴金的《随想录》16瞿秋白散文之分析作品篇(剧本)1曹禺《雷雨》周萍论2蘩漪悲剧探3论郭沫若的《屈原》4《白毛女》的现代版解读5论高行健的实验话剧6《白毛女》艺术魅力探7张艺谋电影创作之审美追求六古代文学篇1论中国古代神话蕴涵的民族精神2论《诗经》女性形象的艺术价值3论屈原的人格美及其诗歌的艺术美4论《左传》战争描写艺术5论《孟子》的论辩艺术6论《庄子》的想象艺术7论“汉赋"的铺叙艺术8论《史记》塑造人物的艺术成就9论《古诗十九首》的艺术成就10论魏晋玄学对文学的影响11论陶渊明诗歌的自然美12论骈文的艺术美13王、孟山水诗艺术之比较14论王、孟山水诗中的盛唐气象15高、岑边塞诗艺术之比较16论杜甫早期诗歌的浪漫精神17论李白七绝的艺术美18论杜甫七律的艺术成就19论白居易咏物诗的思想、艺术价值20李商隐无题诗的意象分析21论《金瓶梅》的思想意义22《金瓶梅》对小说美学的贡献23“三言”、“二拍”的市民意识24“三言”、“二拍”人物塑造的艺术特色25《西游记》主题思想新探26谈《水浒传》在我国小说艺术典型化方面的贡献27论《聊斋志异》中的“男性叙事视点”28论“二拍”的叙述视角与道德判断29论西方文学对近代谴责小说的影响30从儒学的政治文化语境看《三国演义》的美学特征31《红楼梦》的艺术结构32从《聊斋》女子形象看蒲松龄的妇女观33初唐宫廷诗歌的再评价34谈唐诗分期中杜甫的归属问题35杜甫对中唐诗歌的影响略论36简论韩愈诗论与文论精神实质的一致性37陶(渊明)韦(应物)比较论38杜甫韩愈比较论39论晚唐小品文对古文运动的继承与发展40温(庭筠)韦(庄)比较论41《诗经》雅颂诗试论42《诗经》赋体与汉乐府叙事的比较43楚辞体的特点及与中原文化的关系44汉诗的发展与诗赋的消长45《古诗十九首》与建安诗歌抒情风格的比较46汉代郊庙歌辞试论47论汉乐府中场面描写的特点48汉赋四大家与大赋的演进49论曹植诗的艺术及其对中国诗歌的影响50曹丕在建安诗坛的地位试论51论阮籍的《咏怀》诗52谢灵运与六朝诗风的关系53“文笔之辩”之我见54《文选》选诗标准与文学的自觉55陶渊明的被误解与被理解56南北朝民歌对文人诗的影响57陈子昂在唐诗发展中的地位58王维“诗中有画"试议59隐逸方式与唐代山水田园诗60唐代怀古咏史诗的演变61李白与民歌62杜甫七律诗的艺术贡献63元和新体的特点试论64“以文为诗”刍议65论韩愈对儒家道统的贡献66论李贺在中晚唐诗风演变中的作用67李商隐诗对词的影响68“词别是一家”之我见69花间词与南唐词的异同70冯延巳对宋词的影响浅议71论苏辛词的不同72论周邦彦词的集大成73南宋风雅词派的艺术特征及影响74论苏轼在诗文革新运动中的作用75山谷体对宋诗的影响略论76宋元话本对中国小说的转变作用77董西厢论78元曲作家的基本思想特征试论79元明散曲的思想性与艺术性80关汉卿杂剧的结构81马致远在戏曲史上的影响82论古代戏曲的大团圆结局83谈中国古代小说中的典型化性格塑造的进程84诗人之诗与学者之诗85明清小说中女性意识的失落86杜十娘形象浅析87汤沈之争与明清传奇88明清诗文的拟古与反拟古之争89纳兰词在词史上的地位90梁启超与近代文学的演进91论宋词繁荣的原因92论苏轼对宋词发展的贡献93论陆游诗歌的特点与成就94论宋话本对中国白话小说的影响95论元杂剧兴盛的原因96论元杂剧中的女性形象97论《琵琶记》的艺术成就98汤显祖传奇“临川四梦”之比较99论《桃花扇》的民族意识及兴亡之感100论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101论红楼梦人物语言的个性化102论陶渊明的思想矛盾103《古诗十九首》的生命意识104李商隐诗中的意象105《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106纳兰性德爱情词探析107《三国演义》的理想人格类型108论宋诗中的理性人生感悟109《西厢记》中的红娘形象110《桃花扇》的双重主题111《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现当代文学方向的论文选题:1、论白先勇小说的艺术特点。
考研试卷2
05年苏州大学中国古代文学史试题苏州大学——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名词解释互见法性灵说沈宋鸣凤记正始体二简答题为何将《庄》《骚》并称?西昆集有什么特征?《聊斋志异》在情节的表现手法上有什么不同?关于《清忠谱》的,具体记不得了三论述题结合具体作品,论述建安风骨唐宋词的文体特征鲁迅对于《儒林外史》的评价四评论陶潜的田园诗的艺术特色杜甫的史诗王维与韦应物在作诗的风格方面有何异同朱陈的文学理论的不同方面05年苏大现当代专业文学史试试题一、名词解释《绝对信号》“第三种人”樊家树倪吾诚双百方针还有两不记得了一共七个二、分析题第一道是就庐隐的《海滨故人》丁玲的《我在霞村的时候》和张爱玲的《金锁记》,任一角度进行比较分析。
第二道是选一个张承志的你认为最好的作品进行分析。
三、评论写作给的是穆旦1976年的一首《冬》,就此写篇文章。
没规定字数。
文学理论试题一、简答1.文学的意识形态性和审美性的关系;2.如何理解诗与画的区别与联系?二、论述题1.何为“文学典型”?其人物魅力的原因是什么?2.如何评价当代通俗文学的广泛流行?高雅文学的发展空间在哪里?三、评论写作给的是苏珊。
朗格的一段话,大意:艺术家表现情感,但不是政治家大发牢骚的情感,也不是儿童大哭或大笑时的情感;艺术家把隐藏的或混沌的现实用可见的形式表现出来2005年山东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专业课试题专业课1一名词解释1。
赋比兴2。
两潘一左3。
志怪小说4。
临川四梦5。
随香录6。
沈宋7。
《财主的儿女们》8。
寻根文学9。
东北作家群10。
《漱玉集》二简答1。
如何理解“嵇志清峻”?2。
杜牧咏史诗的特色?3。
《水浒传》的成书过程?4《女神》的艺术价值?5。
新写实小说的特点?三论述1。
《史传》作为中国史传文学的代表,对前代文学传统的继承和创新?2005年清华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试题考试分为中国文学史(含现当代部分)和外国文学史两个科目中国文学史试题:古代文学部分:一简答题(40分) 1 试述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说道:“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他在编写《史记》是如何体现他的意旨的? 2 试述南朝的“文笔之辨” 3 试述“宋初三体”的形成及其特点 4 简述元代杂剧的体制特点二论述题(每题30分) 1 试述魏晋以来历代文人创作对汉代乐府民歌的吸收与发展 2 (这题前面有一段很长的古文评论材料,我不记得了,大意是一个古代评论家对明清四大奇书的评价,而这篇评论是写在《儒林外史》的序上的)要求我们对他的观点进行评论,在说说自己对这几部作品的看法。
第二单元第8课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
第二单元第8课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荷花淀》《小二黑结婚》《党费》教学设计教学目标:语言建构与运用:叙述语言的简洁、朴素、生活化文化传承与理解:理解革命文化,树立文化自信,激发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
审美鉴赏与创造:艺术形象(典型人物)、创作风格。
教学重点:1、典型形象·女性群像:女性的情感与成长衬托·男性群像·在冲突中展现2、环境描写3、艺术风格:比较阅读教学步骤:带读“单元提示"、“单元研习任务(二·3)”,确立学习目标。
什么叫“革命文化"?“革命”,是对现有不合理制度和现象的反抗,如第6课里的专制卖国军阀政府、第7课里的黑工厂“奴隶制";《荷花淀》里的帝国主义侵略;《小二黑结婚》里的封建婚姻包办制度等。
在不断的革命中,人性得到解放,人类文明得以进步。
斗争是残酷的,在激烈的冲突中,人类的情感,诸如友爱、愤怒、恐惧、悲伤、坚强、乐观……更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
我们的艺术家将之提炼精淬,创作出许多音乐、美术、戏剧、文学作品,贬恶扬善,激励后人,这就是革命文化。
任务一《荷花淀》背景:荷花淀是河北省中部白洋淀的一部分,面积约为五百平方公里,这里盛产芦苇,富饶美丽。
抗日战争时期这里的群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组成了地方抗日游击队,成为一支十分活跃的抗日力量。
一、学生默读课文,批注有感触的地方。
【时间10分钟】抽3个同学自由谈感受。
二、研读第一部分,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时间10分钟】1、这部分的冲突是什么2、赏析对话描写和细节描写,说说男、女主角不同的情感、心理。
成果分享,教师指导:问题1、冲突:男性保卫“大家”女性顾及“小家"问题2、抽问2~3个小组说说讨论结果,教师补漏。
学生分角色朗读对话,从“女人抬头笑着问”到“我回来谢你"。
·但是大门还没有关:上文意境美,人物心情舒畅,用转折连词“但是”表现人物内心有一些“不畅",即牵挂。
浅谈沈从文小说的审美价值——以《边城》为例
艺术探讨浅谈沈从文小说的审美价值——以《边城》为例孙晓娇(延边大学,吉林 延吉 133000)摘 要:沈从文是京派小说的代表作家之一,也是浪漫抒情的乡土叙事模式的代表人物。
他的小说语言古朴又极具诗意,其乡土小说也十分典型,与“现代文明”对照,读其作品也能感受到他对人生的忧患和对生命的哲学思考,引人深思。
其代表著作《边城》写于1933年,以描述天保、傩送和翠翠三者之间的爱情纠葛为主线,穿插着当地特有的风土民情、湘西民俗和传统节日,着力塑造了一座具有浓重湘西地方特色的小城。
《边城》作为沈从文的代表作具有独特的文学审美价值,值得探讨与思考。
关键词:沈从文;《边城》;审美价值沈从文是京派小说的代表作家之一,代表作为《边城》,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部优秀的抒发乡土情怀的中篇小说。
其弟子汪曾祺曾说:“除了鲁迅,还有谁的文学成就比他沈从文的《边城》高呢?”《边城》其内容意义与艺术审美价值很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一、小说内容小说题曰《边城》,便设定了故事发生地方是处于主流社会之外僻远边地的小城。
1按沈从文所述:“由四川过湖南去,靠东有一条官路,这官路将进湘西边境,到了一个地方名叫‘茶峒’的小山城。
”这个小山城,由于是“两省接壤处,十余年来主持地方军事的,知道注重在安辑保守,处置还得法,并无特别变故发生,水陆商务不至于受战争停顿,也不至于为土匪影响,一切莫不极有秩序,人民也莫不安分乐生。
这些人,除了家中死了牛,翻了船,或发生别的死亡大变,为一种不幸所绊倒,觉得十分伤心外,中国其他地方正在如何不幸挣扎中的情形,似乎就还不曾为这边城人民所感到”。
2由此可见,“边城”是在军阀混战,战火纷飞的时代中的一处“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桃源圣地,类似于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与当时“争乱”的外世相隔绝,从中我们也不难看出沈从文先生对和谐美好社会的追求与向往。
在这“桃花源”中,便发生了翠翠,傩送与天保之间的爱情纠葛:两年前的端午节,翠翠在端午节看龙舟赛时无意间遇上英俊的小伙子傩送(也叫“二佬”),正值花季的两人不由得互生纯真爱慕之心,种下情苗。
中国现代文学课程习题
中国现代文学课程习题说明:1.本习题由三部分构成:①各章课后习题②题库③部分国内高校研究生入学试题各章课后习题:第2-3章1.简述文学革命发生发展的大致过程。
2.为什么说文学革命是我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文学革新运动?文学革命的意义是什么?3.概述“五四”前后外国文学思.潮的进入和文学社团兴起的情况。
4.如何评价文学革命时期胡适与周作人的文学观念与理论?第4章1.怎么理解鲁迅的《呐喊》《彷徨》是中国现代小说的开端与成熟标志?2.试分析《呐喊》《彷徨》表现生活的视角与小说的结构模式。
3.对《阿Q 正传》有哪些不同的解析?试举三种说法,指出其解析的角度和根据,并加以评析。
4.略评《朝花夕拾》的艺术风格。
5.就《野草》中某一篇散文诗,写一篇鉴赏短文。
第5章1.概述“五四”时期小说创作的主要流脉与开放性状况,并和古典小说比较,简要说明初期现代小说在叙事结构与文体方面的创新。
2.以冰心的《超人》为例,分析“五四”时期问题小说兴起的原因及其作为一种写作风潮的时代特征。
3.试评郁达夫小说的时代心理内涵与艺术个性。
4.鲁迅在《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导言》中是如何界定“乡土文学”的?试结合王鲁彦、台静农或其他作家的创作,来评析20 年代乡土小说的流派特征。
第6章1鲁迅在30 年代曾这样评说:“到五四运动的时候,才又来了一个展开,散文小品的成功,几乎在小说戏曲和诗歌之上。
”试借用鲁迅的评价,并结合代表性的作家作品的分析,说明“五四”散文格外发达的状况及其原因。
2.试评周作人的散文观,及其小品文创作的主要特色。
3.从散文语言运用和文体创造方面比较评析冰心与朱自清的创作风格异同。
第7章1.以初期白话诗、郭沫若等的自由诗、前期新月派以及早期象征诗派为主要的“点”,大致勾勒新文学第一个十年新诗的流变线索,并简评不同阶段新诗潮流彼此间的承传关系。
2.简评胡适“作诗如作文”的主张及其文学史意义。
3.简评新月派新诗格律化的主张与创作实践。
文学理论课程讲义
文学院文学理论课程讲义简编(一)倪思然(按照知识点和问题点内容的重要性,从最重要到最次要,依次分为重点掌握、一般掌握、简要了解、粗略浏览四个层次)第一讲课程导语基本概念1.文学理论(粗略浏览):文学理论(也称:文学概论)是有关文学的产生、作家特征、作品内容构成、创作过程、艺术技巧、读者欣赏、批评和文学发展的基本理论的概述和简论。
文学理论亦可称作文学原理,是对文学活动的最基本的、最一般的、最简要的概括与说明。
文学理论一般包括如下内容:什么是文学,什么是作品,作家如何创作,读者如何阅读,文学批评如何进行,文学如何发展这样几个大问题。
2.文学理论的研究对象(结合课本P5~6,一般掌握,准备大题):文学理论的研究对象是文学和文学活动。
具体而言有以下内容:(1)文学作为独特的艺术门类。
文学是具有意识形态属性和审美属性的语言艺术。
(2)文学作为一种活动存在。
文学活动,即从事文学的活动,具有多个环节,包括:生活、作家、作品和读者等要素。
A.文学活动的基本过程:①社会生活是文学的源泉;②作家根据生活体验,创作出文学作品;③作品经过读者的阅读和再创造,或经由批评家的评论。
B.文学活动的两个层面:文学创作——文学作品——文学接受文学生产——文学价值——文学消费C.文学活动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
此处依据马克思的学说:文学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即在文学活动中,人把自身的肉体的特别是精神的力量都投入其中,并在其中充分体现出了自己的力量。
3.文学理论的应有品格(结合课本P6~9,粗略浏览):(1)文学理论的实践性文学实践就是文学创作实践活动和文学鉴赏实践活动。
文学理论总是随着文学活动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变化而变化,从文学实践中来,并接受文学实践的检验。
(2)文学理论的人文性“人文”(humanities, 来源于拉丁文humanitas, “人”),狭义的“人文”是关于人类价值和文明教化的学科知识。
广义的“人文”是指对于人区别于动物需要的基本关怀,即充分肯定人和人的价值具有首要的意义。
评价沈从文的湘西和都市两副笔墨的文化内涵及其得失
评价沈从文的湘西和都市两副笔墨的文化内涵及其得失沈先生在《边城》的题记里说到:"我动手写他们时,为了使其更具有人性,更近人情,自然便老老实实的写下去。
但因此一来,这作品或者便不免成为一种无益之业了。
"显然他已经意识到自己的写作处在当时文艺创作的边缘。
在现代文学史上无疑沈先生是一个边缘作家,他的创作与中国"五四"以来的主流文学大相异趣。
在他的作品中我们看不到明显的激烈的社会政治斗争,看不到人民抗争的愤激,这并不是说他没有写这些,而是他很高明的让这些东西潜存在广阔的人性描写之下了。
可以肯定的是沈先生不是在某种意识形态的指导下进行创作的,他要写的是"更具人性,更近人情",他做的就是文学应该做的事,而且我认为只有人性充溢的作品才最具有最深广的接受效果,才会有丰富多采的接受效果史沈先生用一支从容的笔为我们描绘了绚丽的湘西风情,在现代文学史上是很鲜明的,是一片净土。
何立伟说:"他(沈从文)用一支洞箫吹奏了这样一个微雨的夜",(何立伟《洞箫的悲悯与美》)这是何立伟对沈从文《柏子》的评价。
不仅如此,我认为他对所有湘西风情的描绘都是"悲悯的洞箫吹奏了一个个微雨的夜。
"在《边城》中,在这个微雨的夜里,洞箫吹出了情窦初开的翠翠,朴实而有点狡猾的老船夫,忠厚热情的船总顺顺,古道热肠的杨马兵,船总的两个儿子,他们是湘西众多人物中的一群,他们又是众多湘西人物的影子,。
清新的湘西民俗是他们活动的背景音乐,但这音乐不常变,而他们人世的东西却在随着白河的流水在流,随着沈先生的笔调在跌宕起伏。
《边城》的开篇,沈先生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绚丽的湘西的画面,它很让人心动。
在他缓缓的笔下渐渐的流了出来,却很平淡,但那些是他生活了多年的土地,在他笔下孕育了激烈的情感,而这情感却始终笼罩在他特有的诗意的柔情下面。
终于在接着的故事的叙述中奔泄了出来,他可能感觉不到,因为他的笔调笼罩了他对那些人和事的同情。
试论沈从文小说的文化内涵
毕业论文论文题目:试论沈从文小说的文化内涵姓名:孙雪红学号:060905411000087学习中心:山东省滕州市教师进修学校专业:汉语言文学指导教师:杨华二〇〇八年十月试论沈从文小说的文化内涵目录内容摘要 (2)关键词 (2)正文 (3)(一)沈从文小说的文本意义在于构建一种全新的文化 (3)(二)沈从文小说对传统文化和都市文明的“破。
(3)(三)善于用个性化语言去塑造人物形象 (6)(四)、善于捕捉人性中闪光的部份,给人物注入灵魂 (8)参考文献 (10)试论沈从文小说的文化内涵摘要沈从文小说在人类文化史上作出的最有价值的贡献是:通过一系列作品,渗透了深厚的文化内涵,提出了人类应当具有的与西方文明和东方文化完全不同的全新的第三种文化信仰,阐述了自己独特的文化价值体系。
[关键词]沈从文小说传统道德文化现代都市文明湘西文化个性化语言人性试论沈从文小说的文化内涵当代文学巨匠沈从文是个每个细胞都浸满了湘西文化因子的作家。
从文学的角度讲,他最大的贡献是为我们展示了一个牧歌似的湘西世界;从社会的角度讲,他最大的贡献是为我们勾画了一种人性本真的湘西文化。
一、沈从文小说的文本意义在于构建一种全新的文化在沈从文的小说文本(也包括其他作品)中,沈从文将中国传统文化、西方现代文明和湘西文化三者进行了对比性的描绘,以此阐释湘西文化的真谛,揭示湘西文化滋养下的湘西人自然的生命形态和自然张扬的人性。
沈从文在试图构建一种自然和谐、自主自为、自然形态的新的文化价值体系。
在他的作品中,他既反对以儒教为主的正统的中国传统礼教文化,也反对以西方文化为核心的所谓现代都市文明。
他极力将三种文化的景观和人生实质淋漓尽致地展示给世人,并将湘西文化的真善美及这种文化环境中人性的健全、生命力的雄健和个性的自由舒展推崇到所有文化之前,其目的就是告诉世人:只有湘西文化才是活的文化,才是雄强、本真、至善至美的文化,才是最充满人性、人情美的文化。
不仅正在颓败的中国甚至所谓的西方文明都应该重建、普及这样的文化,只有建立这样的文化价值体系,整个中国乃至世界才会充满生生不息的生机与活力,人类的生命力才不会枯竭和凋萎,整个社会和世界才能达到人性发展的极至。
沈从文的颁奖词
题字:毕胜第八届茅盾文学奖将于9月19日颁奖,我们约请本届茅奖获奖作家张炜、刘醒龙、莫言、毕飞宇、刘震云撰文,他们的创作甘苦,获奖作品的创作初衷,对读者朋友或有助益。
——编者迎着北风赶路张炜,1956年生于山东龙口,长篇小说代表作《古船》、《九月寓言》,获奖作品《你在高原》。
作为一个写作者,在漫长的文学创作道路上,有点像一个人迎着北风赶路。
有时候难免会感到疲惫、寒冷、沮丧,有时候也会兴致勃勃,有一种行走的快感。
在这个时候给他一杯滚烫的酒,可能会把他身上的疲惫驱走一些,给他带来一点温暖。
一个写作者对待荣誉,就像赶路人对待这杯酒一样。
不过,如果没有这杯酒,他还是要赶路的,因为这是他的命运。
我在1988年开始写《你在高原》的时候,已经完成了《古船》等长篇小说,还有很多中篇短篇、散文和诗。
我个人在文学道路上的跋涉已经有很长时间了,当然也有所成功。
我积累艺术经验的同时,也积累了更大的创作欲望,所以想有一次更饱满、更淋漓尽致的表达——这个表达要有相应的体量去匹配,也就是说,不可能是一个单行本,而应该是结构上非常大的一个作品才能完成。
另一方面,就是我个人复杂的经历和长长的阅读史,这一切结合在一起,才有条件催生这样的一次浩繁的表达。
没有这么大的体量,似乎已经不足以表达自己30多年的人生体验:这其中有说不尽的感慨,有蓄起的饱满的情感,它们都要找到相应的艺术形式去表现。
我们这个年龄的人经历了一些重要的事件,比如说饥饿年代、“文革”,还有拨乱反正之后的一些事,特别是经历了上世纪80年代初关于人生理想的那场大讨论。
当时给人的感觉就是全国上下,到处都在寻找真理,人人都在设计人生道路。
从目前看,中国的物质主义欲望非常强势,在这种状态下,回头想想那个年代,就会觉得像在梦里一样,不可思议。
所以我们每每回到那个场景,就回到了一场激越的、慷慨澎湃的大梦之中。
所以对应今天的时代,这种种回溯是特别有意义的。
我的这部长卷写了100年的历史,从革命党人一直写到今天。
当代文学试题
1、第一次文代会召开于1949年,会上成立的全国文艺界组织是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全国委员会。
2、60年代初党对文艺政策进行调整,在广州会议上提出了真确对待知识分子的问题。
新时期军事文学的创作取得了重大突破,徐怀中的《西线轶事》和李存葆的《高山下的花环》首先打破了长期以来的许多禁忌。
而莫言的《红高粱》则从历史言说的新角度进一步推动了它的发展。
8、先锋小说出现于1985 年前后,刘索拉的《你别无选择》和徐星的《无主题变奏》是其发端。
2、下列属于反思文学的作品有《天云山传奇》《布礼》《冬天里的春天》反思文学: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初的文学现象。
这类作品从政治、社会的层面上还原“文革”的本质,从一般地揭示社会谬误上升到历史经验教训的总结,主题更深刻,带有更强的理论色彩。
代表作品有王蒙的《布礼》、鲁彦周《天云山传奇》、古华的《芙蓉镇》等。
1、建国初期文艺界三次重大思想批判是对电影《武训传》的批判、对《红楼梦》研究和胡风文艺思想的批判2、极左路线下,提出了三突出、三结合和主题先行论的创作原则。
#4、杨朔散文代表作有《荔枝蜜》、《樱花雨》、《香山红叶》等。
《土地》是秦牧的散文代表作品。
5、建国后十七年时以写作革命战争题材的短篇小说而著称的两个作家是和。
6、建国后,老舍的以“埋葬三个时代”为主题的剧作是《茶馆》,它采用了人像展览式、人物长廊式方法结构全剧,打破了传统的一人一事的方法。
结构方式:冰糖葫芦式7、天津作家蒋子龙的小说《乔厂长上任记》开新时期改革文学先声,刻画了一位工业战线上的改革者的形象。
名词解释:1、双百方针1956年5月,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艺方针;具体内涵是“提出在文学艺术工作和科学研究工作中有独立思考的自由,有辩论的自由,有创作和批判的自由,有发表自己的意见、坚持自己意见和保留自己意见的自由”;文学理论和批判出现解决思想,独立思考的新气象,文学创作取得一定丰收,形成了建国后十七年文学短暂的“百花时代”2、三家村札记邓拓、吴晗、廖沫沙以‘吴南星’的笔名合作在北京市委机关刊物《前线》开设杂文专栏《三扎村札记》,共发表60多篇文章,以说古论今、谈天说地的形式谈论思想修养、艺术欣赏等问题,对当时以大批判开路的时代风气以及吹牛皮、说大话的浮夸风都有所针砭。
论张炜小说创作的“奇幻色彩_奇幻色彩理想
论张炜小说创作的“奇幻色彩_奇幻色彩理想论文导读::张炜作品中存在着大量的精怪与神话传说,使得作品呈现出亦真亦幻、神秘莫测的奇幻色彩,尤其是《刺猬歌》的问世,奇幻色彩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展现。
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在一定程度与魔幻现实主义有关,但更重要的是张炜对东夷的齐文化自觉的延续与传播,以及对中国神话传统的传承。
同时,这种张炜对这种奇幻色彩的追求也存在着一定的缺憾。
2007年张炜发表了长篇新作《刺猬歌》,立刻引起文坛评论者的关注。
这一部充满传奇色彩与寓言性质的丛林秘史以其浓烈的浪漫主义气息与亦真亦幻的情景营造,被一些评论者称为最具冲刺力和突破意义的作品。
它所包含的民间情结与山野精神不仅是对张炜以前作品思想主旨的继承,更是一次极致的发挥。
鬼怪、妖精、神话与传说再一次成为张炜作品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它们的存在使得张炜在叙述故事时可以做到游刃有余,从容不迫。
那么,张炜将这些因子容纳到作品中的用意何在呢?一、奇幻色彩的诸多体现1、动物视角纵观张炜三十年的创作,我们可以发现他在秉持道德理想主义,坚持不懈的守护传统农业文明,构建乌托邦社会时,始终保持着对大自然、生灵万物的敬畏之情。
大地、原野、丛林、山间里所有的生灵都是张炜关爱、呵护的对象,在他看来,动物、植物与人一切平等,人类不可肆意残害它们。
因此,张炜在作品中也给予生灵一定的话语权,让动物成为故事的见证者。
葡萄园是张炜作品中反复出现的场景,在这里,有善良、淳朴的劳动者,有感人至深的情感故事,当然也有不能掩盖的丑陋与罪恶。
《葡萄园》用独特的动物视角为我们展示了普通劳动者遭受的苦难,同时又记录下发生在此地的罪恶事件。
小圆是明槐家的一只猫,它每天在园子里游荡玩耍,驱赶灰喜鹊,与老当子玩耍,无忧无虑的生活。
随着老黑刀的出现,小圆开始见证婶婶与老爷爷的去世,明槐的抑郁寡欢与受尽折磨。
它看见老黑刀用枪将一只乌蓝鸟的羽毛炙成黑色,淌着血死在泥土上,惊得说不出一句话,呆呆地瞅着跌下去的乌蓝;小圆想借螳螂的两把长刀玩一玩,螳螂告诉它:因为在园子里坏东西太多了,它要时刻提防,刀不离手,夜间也不敢放松,慢慢的刀长在手上了。
反思文学名词解释
反思文学名词解释当代文学三、名词解释1.伤痕文学:是形成于文革结束初期的一种创作模式,因卢新华小说《伤痕》而得名,以刘心武的小说《班主任》为发端之作。
这类作品的特征是:揭露与控诉文革期间的极左政治给人们带来的肉体和精神的创伤,具有强烈的政治化色彩和情绪化倾向,代表作有莫应丰《将军吟》、古华《芙蓉镇》等。
2.寻根文学:以文化寻根为主题的文学形式,20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文坛上兴起了一股文化寻根热潮,作家们开始致力于对传统意识、民族文化心理的挖掘,其突出特点是理论与创作并行,主要内容是包括文化守成和文化反思两个方面,整个寻根文学思潮中担任主要角色的是知青作家。
代表作家作品有阿城《棋王》、韩少功《爸爸爸》。
3.新历史小说:新历史小说是一种产生于90年代,以新历史主义为其主要历史观的文学形式。
这类小说重视重叙历史,表现对传统文化的再认识,作品富有深广的思想文化底蕴,摒弃了革命历史小说的对立模式,注重历史反思,发掘人性,努力将历史的真实凸现出来,反对文学的纯形式分析,强调不能孤立地看待历史和文学史。
代表作家作品有刘震云《故乡面和花朵》、刘恒《苍河白日梦》4.反思文学:是伴随着1978年5月开始的“真理标准大讨论”而形成的一种文学类型,它们突破了“伤痕文学”题材仅限于“文革”的界限,将思想上的触角伸向“反右”和“大跃进”等政治运动,进行是非评判和深入思考。
它于1979年上半年出现,反映了这一时期拨乱反正的政治需要,代表作家作品有茹志娟《剪辑错了的故事》、张一弓《犯人李铜钟的故事》,王蒙《蝴蝶》等。
5.新写实小说:所谓“新写实小说’,简单地说,就是不同于历史上已有的现实主义,也不同于现代主义“先锋派”文学,而是近几年小说创作低谷中出现的一种新的文学倾向,这些新写实小说的创作方法仍以写实为主要特征,但特别注重现实生活原生形态的还原,真诚直面现实,直面人生。
虽然从总体的文学精神来看,新写实小说仍划归为现实主义的大范畴,但无疑具有一种新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善于吸收、借鉴现代主义等各种流派在艺术上的长处。
人一生必读的10本书推荐
人一生必读的10本书推荐人一生必读的10本书1、《理想国》作者:[古希腊] 柏拉图《理想国》是柏拉图的一部重要对话录、一部典型的大综合的著作,涉及到哲学、政治、伦理、教育、心理、社会、家庭、宗教、艺术等等诸多问题,而且语言颇富文学色彩,充满了思辨哲理,细细品味,余香四溢。
《理想国》是西方知识界必读之书,震古铄今。
我们要认识当代西方社会政治文化,就需要追本溯源,了解西方古代的政治文化思想,而《理想国》正是西方古代政治思想的一个源头,是留存下来的第一部反映西方古代政治思想的专著。
2、《围城》作者:钱钟书人生是围城,婚姻是围城,冲进去了,就被生存的种种烦愁包围。
《围城》是钱钟书撰写的一部“新《儒林外史》”。
钱钟书以他洒脱幽默的文笔,描写了一群知识分子的生活百态。
《围城》里面的精言妙语是这部小说的最成功之处,也是最值得赏析的地方。
3、《愤怒的葡萄》作者:[美]斯坦贝克本书是美国著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斯坦贝克的代表作。
20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恐慌期间大批农民破产逃荒,作家曾跟随俄克拉何马州的农民流浪到加利福尼亚,沿途所见,令他非常震惊,“有五千户人家即将饿死,问题十分尖锐...”他以深刻写实的笔触,在书中展现了当时美国农民在生死线上挣扎、反抗的情景。
作品出版后,引起各州统治阶层的恐慌,许多州禁止小说发行,甚至有一本名为《快乐的葡萄》的小说出版以示针锋相对。
但一切都无法动摇《愤怒的葡萄》在美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4、《推销员之死》作者:[美]阿瑟·米勒《推销员之死》是米勒戏剧创作的巅峰之作,荣获普利策奖和纽约剧评界奖,为他赢得国际声誉。
推销员威利·洛曼因年老体衰,要求在办公室里工作,却被老板辞退。
威利懊丧之下,责怪两个儿子不务正业,一事无成。
儿予反唇相讥,嘲笑他不过是个蹩脚的跑街罢了。
老推销员做了一辈子的美梦,现在全都幻灭了,自尊心受到严重挫伤。
他梦呓似的与他那已故的、在非洲发财致富的大哥争论个人爱好的事业,最后他为使家庭获得一笔人寿保险费,在深夜驾车外出撞毁身亡。
2020年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汉语言文学》论文选题指导
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写作格式一、毕业论文项目构成见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集中实践环节教学工作实施意见》中的有关部分。
二、对所引用的中外文参考文献资料,论文中必须注明引用教材(或著作、期刊等)的书名(或著作、期刊名)、作者、出版单位、时间。
引用期刊的还必须注明文章名,引用其他参考教材也应注明资料来源。
涉外论文要附外文资料目录。
三、毕业论文写作格式要求1.纸型及页边距毕业论文一律用国际标准A4型纸(297mmX210mm)打印。
页面分图文区与白边区两部分,所有的文字、图形、其他符号只能出现在图文区内。
白边区的尺寸(页边距)为:天头(上)35mm,地脚(下)30mm,订口(左)27mm,翻口(右)27mm。
2.版式与用字文字图形一律从左至右横写横排。
文字一律通栏编辑,使用规范的简化汉字。
除非必要,不使用繁体字。
忌用异体字、复合字及其他不规范的汉字。
3.论文各部分的编排式样及字体字号封面:统一做中文内容提要及关键词:排在第一页,标题3号黑体,顶部居中,上下各空一行;内容用5号宋体,每段起首空两格,回行顶格。
关键词三个字用4号黑体,内容用5号黑体;关键词通常不超过7个,词间空一格。
正文文字:另起页,论文标题用3号黑体,顶部居中排列,上下各空一行;正文文字一般用5号宋体,每段起首空两格,回行顶格,单倍行距。
正文文中标题:一级标题,标题序号为“一、”,4号黑体,独占行,末尾不加标点;二级标题,标题序号为“(一)”,与正文字体字号相同,独占行,末尾不加标点;三级以下标题,三、四、五级标题序号分别为“1.”、“(1)”,与正文字体字号相同,可根据标题的长短确定是否独占行。
若独占行,则末尾不使用标点,否则,标题后必须加句号。
每级标题的下一级标题应各自连续编号。
注释:正文中加注之处右上角加数码,形式为“①”。
同时,项目名称用4号黑体,在正文后空两行顶格排印,另起行空两格用5号宋体排印注释内容,写出相应的注号,再写注文。
比较文学概论复习题及答案
比较文学概论复习题及答比较文学概论1.举例简要说明文学影响的一般过程。
文学影响是一个非常复杂而多样的过程,它首先往往发端于一种心理或思想的启发,某种外来的东西突然照亮作者长期思考的问题而给予一种解决的新的可能。
除文学方面的启发外,对作者思想方面的启发也很重要。
如果说“启发“往往是在寻求中不自觉的偶然相遇,那么影响的第二步“促进”,就是有意识地寻求、理解和加强。
“促进”之后,会有一个认同的过程。
“消化变形”是文学影响中必不可少的。
文学影响最后要通过文学“表现”出来。
因此“启发—促进—认同—消化变形—艺术表现”是文学影响的全过程。
不过实际的文学影响,有时表现为全过程,有时为其中的某些环节。
(要求举例说明)以上要点得6分,举例得4分。
2.举例简要说明中西戏剧结构上的不同。
中国戏剧结构崇尚单纯,线索以明白简单为主,矛盾随起随结,不牵枝蔓,不存暗线。
即多采用线状结构(要求举例说明)西方戏剧多采用网状结构,即便是脉络很简单的事件也可以构成网状的矛盾冲突。
(要求举例说明)上述两点每点5分(要点2分,举例说明得3分)。
3.举例说明文学与其他艺术门类之间的技巧渗透现象。
文学与其他艺术门类之间技巧渗透的现象在中外文艺活动中是较多见的。
在西方艺术中,一种艺术技巧向另一种艺术渗透,如绘画进入诗歌,叙事进入音乐等更是常见。
美国的艾肯就是成功的利用了音乐的象征和技巧的小说家和诗人。
艾肯在他的诗中“让我们听见这种缥缈飞逝的心灵的音乐的全部协奏”。
众所周知,T?S?艾略特更是在他的诗中,自觉地、积极地引进了音乐的技巧。
海伦?加德纳认为艾略特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名诗《四个四重奏》由四首诗组成,每一首诗都分成五个部分,可以看成是“都有自己结构的五个乐章”。
由此可以看出,文学与其他艺术门类之间技巧渗透的现象还是比较多的。
(10分)四、论述题(共25分)为什么说比较文学能在不同文化的关系中为文学的发展提供新的生长点?试举例论述说明。
比较文学工作者一方面深入了解他种文化的文学,一方面又从他种文学的比照中进一步了解自己的特色,并在这个过程中,按照自己的需要,从他者中吸取营养,谋求新的发展。
「最新」2021年春期国开电大《中国当代文学》网上形考(任务一至五)答案
「最新」2021年春期国开电大《中国当代文学》网上形考(任务一至五)答案「最新」2021年春期国开电大《中国当代文学》网上形考(任务一至五)答案[最新]2021年春期国开电大《中国当代文学》网上形考(任务一至五)答案说明:资料整理于2021年6月18日。
形考任务一试题及答案50年代中期,大规模表现农村合作化运动的话剧作品主要有( )等。
[答案]《布谷鸟又叫了》孙犁表现华北抗日根据地军民生活的小说是( )。
[答案]《山地回忆》梁斌写出的第一篇反映高蠡暴动的短篇小说是( )。
[答案]《夜之交流》中国新诗史上第一位以表现石油建设和石油工人著称的“石油诗人”是( )。
[答案]李季茹志鹃表现“游击队之母”英雄本色的小说是( )。
[答案]《关大妈》受传统小说“五虎将”模式影响的战争小说主要有刘流的( )等。
[答案]《烈火金刚》《三家巷》中描写的“沙基惨案”发生在( )中。
[答案]省港大罢工在五六十年代坚持采用秘密方式的“七月诗派”诗人是( )。
[答案]绿原贺敬之的民歌体短诗以( )为代表。
[答案]《回延安》南方少数民族关于世界初创的原始神话很多,但英雄史诗不多,主要有( )。
[答案]傣族的《召树屯》被排除在“第一次文代会”之外的重要文学家主要有( )等。
[答案]张爱玲; 朱光潜; 沈从文《红岩》的三条线索是( )。
[答案] “重庆中美技术合作所”里的狱中斗争; 华蓥山革命根据地的农村武装斗争; 许云峰、江姐与国民党面对面的个人斗争20世纪50年代,记叙朝鲜战争的小说作品主要有《英雄的故事》《三千里江山》《上甘岭》等,这些作品的作者是( )。
[答案]陆柱国; 巴金; 杨朔郭小川著名的叙事长诗“爱情三部曲”是指( )。
[答案]《白雪的赞歌》; 《深深的山谷》; 《严厉的爱》我国的民族叙事诗主要可分为三大类,它们是( )。
[答案]民间叙事诗; 英雄史诗; 原始神话1949年7月在北京召开的中华全国文学艺术者代表大会简称“_______”。
试论沈从文乡土小说的艺术价值
江西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论文题目:试论沈从文乡土小说的艺术价值指导老师:熊春芬老师学生姓名:陈艳学号:08310410301002院系:继续教育学院专业:汉语言文学论文提纲试论沈从文乡土小说的艺术价值摘要关键词一、沈从文的创作历程二、沈从文乡土小说的艺术价值(一)、洋溢的牧歌气息,巩固、发展和深化了中国乡土抒情模式(二)、促进了抒情小说的散文化、诗化(三)、创造了特异的湘西世界目录摘要关键词一、沈从文的创作历程 (3)二、沈从文乡土小说的艺术价值 (4)(一)、洋溢的牧歌气息,巩固、发展和深化了中国乡土抒情模式 (4)(二)、促进了抒情小说的散文化、诗化 (8)(三)、创造了特异的湘西世界 (10)参考文献 (13)试论沈从文乡土小说的艺术价值内容摘要:沈从文一生创作丰厚,他的乡土小说创造了特异的湘西世界,洋溢着田园牧歌气息,促进了抒情小说的散文化、诗化,显示了独特的艺术价值。
关键词:牧歌气息乡土小说湘西世界艺术价值沈从文1902年出生于湖南凤凰县,原名沈岳焕,汉族,但有部分苗族血统。
14岁时,他投身行伍,浪迹湘川黔边境地区,1924年开始文学创作,抗战爆发后到西南联大任教,1946年回到北京大学任教,建国后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服饰的研究,1988年病逝于北京。
一、沈从文的创作历程沈从文一生创作的作品约有80多部,是现代作家中成书较多的一个。
沈从文的创作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
1924-1927年是沈从文的试笔和模仿阶段,他受周作人、废名等影响,多写些怀乡忆旧之作,寄托对乡土的愁思,其文化意蕴浅显凌乱。
1928-1931年,沈从文主要在上海,他一扫往昔作品中的感伤情调,纪实倾向,转而凸现湘西世界蛮荒自然状态和原始初民的神性、强力、元气以及旺盛的情欲,让读者领略湘西世界的奇幻和浪漫,原始初民的自在与强健。
他的地方意识开始觉醒并得到强化。
1931年秋,沈从文离开上海,赴青岛,在青岛大学任教。
民族文学书写的五个面相
第40卷第1期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V o l .40,N o .12024年1月J o u r n a l o fL a n z h o uU n i v e r s i t y ofA r t s a n dS c i e n c e (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s )J a n .2024ʌ收稿日期ɔ2023G03G09ʌ作者简介ɔ王海林(1970-),男,甘肃榆中人,天水师范学院讲师,博士,主要从事比较文学与英语文学研究.民族文学书写的五个面相:论何延华小说创作王海林(天水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甘肃天水㊀741001)ʌ摘要ɔ藏族青年作家何延华的小说创作,以其特别的小说美学风格,为新世纪民族文学总体美学的构建做出了有价值的尝试.举其要者有五个方面:独特的地方性民俗,万物有灵的生态融合价值观,宗教神性与人性救赎,抒情性浪漫诗意风格,古老的故事传统复活.她的创作放置在西部文学的坐标里具有特别的价值.ʌ关键词ɔ抒情性;生态伦理;地方性;西部文学ʌ中图分类号ɔI 206.7㊀㊀ʌ文献标识码ɔA㊀㊀ʌ文章编号ɔ2095G7009(2024)01G0028G05F i v eA s p e c t s o fM i n o r i t y L i t e r a t u r e :AB r i e f S u r v e y ofH eY a n h u a sN o v e l s WA N G H a i Gl i n(S c h o o l o f F o r e i g nL a n g u a g e s ,T i a n s h u iN o r m a lU n i v e r s i t y ,T i a n s h u i 741001,G a n s u ,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 :A s a y o u n g T i b e t a nw r i t e r ,w i t hh e r s p e c i a l n o v e l a e s t h e t i c s t y l e ,H eY a n h u ah a sm a d eav a l u a b l ea t t e m pt t o c o n s t r u c t t h e o v e r a l l a e s t h e t i c s o fw e s t e r nm i n o r i t y l i t e r a t u r e i n t h e n e wc e n t u r y .T h e r e a r e f i v e i m p o r t a n t a s p e c t s :u n i qu e l o c a l f o l k l o r e ,a n i m i s t i ce c o l o g i c a l i n t e g r a t i o nv a l u e s ,r e l i g i o u sd i v i n i t y a n dh u m a nr e d e m p t i o n ,l y r i c a l r o m a n t i c p o e t i c s t y l e ,a n d t h e r e v i v a l o f a n c i e n t s t o r y t r a d i t i o n s .H e r n o v e l s a r eo f p a r t i c u l a r v a l u e i n t h e c o o r d i n a t e s s y s t e mo fw e s t e r n l i t e r a t u r e .K e y wo r d s :l y r i c i s m ;e c o l o g i c a l e t h i c s ;l o c a l i t y ;w e s t e r n l i t e r a t u r e ㊀㊀藏族青年作家何延华自2008年开始小说创作,已有数十篇中篇与短篇佳作,并获得一些重要的文学奖表彰,其中除了甘肃省第五届和第六届少数民族文学奖 , 第七届甘肃黄河文学奖 及 «飞天»十年文学奖 等地方性奖项外,她的«烈焰与往事»和«寻找央金拉姆»分别获得第二十四届和第二十六届 东丽杯 梁斌小说中篇小说奖㊁«寂静的雪山»获首届 青稞文学奖 中篇小说奖㊁«拉姆措和拴牢»获首届梁晓声青年文学奖等.何延华以其特别的小说美学风格,为新世纪民族文学总体美学的构建做出了有价值的尝试.本文尝试以她近年中短篇小说创作为样本,从五个方面梳理其小说写作的美学取向,以为可以构成少数民族文学书写的五个面相:独特的地方性文化民俗书写,万物有灵的生态融合价值观,宗教神性与人性双重救赎,抒情性浪漫诗意风格,古老的故事传统复活.这些面相,既是何延华个人创作的特色,也是西部少数民族文学总体小说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丰富了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的图谱.一㊁地方性文化与民俗书写何延华生自乡村,她的笔触也一直聚焦于乡村.但她笔下的乡村,迥异于20世纪百年中国新文学史中那个巨大的 乡土文学 传统.那个 乡土文学 传统里的乡村,更多是一个个浸透了传统乡村宗族礼法传统的乡村,作为与现代文明对照的待批判的乡村,如鲁迅笔下的未庄,或者是即将逝去的挽歌的乡村,如沈从文笔下的湘西凤凰城,又或者如张炜笔下的海滨古镇,贾平凹笔下的陕南.何延华的乡村位于中国文化地理的一个特别交汇带上.这里是汉藏蒙回文化交汇带,农耕文化与草原游牧文化的交汇带,她的小说中反复出现的地理空间坐标是阿尼玛卿雪山㊁雷帝雪山㊁黄金草原等,对这片土地她不止一次地以富有诗意的笔调描绘,呈现出永恒㊁神秘㊁静穆和庄严的色彩,而她小说中,无论是人㊁动物还是各色植物生灵皆平等地被护佑.如在«拉姆措和拴牢»中,开篇就把读者的目光引向了甘青交界黄河边的草原:沿着黄金草原往里走,巍巍雷帝雪山耸入云端,起伏的余脉一直绵延到甘青交界的黄河边.雷帝雪山庄严肃穆,半山腰以上一片雪白,脚下是五月新鲜的黄金草原.一条源自雪山深处的小河,唱着初夏赞美诗,一路闪烁地流下来,把雪山和草原分成了两个世界.这是一种具有神性的自然.然后那个善良的拉姆措吃力地拉着架子车远远走来,她和那个不知是真傻还是假傻的姑子姐,那个几乎令她绝望而又成了她生命难以割舍的一部分的长不大的人的故事即将落幕,但读者此时并不知道.而当 傻 姑子姐为了救她而被那个黑牛致死后,拉姆措的生活翻开了另一页,此时:清晨的雷帝雪山和黄金草原,都是庄严而寂静的.雷帝雪山的白色雪衣,又增加了厚度.它使秋天的天空更加高远,更加湛蓝,也更加清冷.朝霞取道群峰峰峦,给无穷牧野染上了玫瑰金般的色彩.不久,朝阳将从东山升起,把温暖的阳光洒向人间.神灵,这是一个在现代逐渐淡漠了的存在,但在何延华所来自的黄河上游,甘青交界的文化区,关于神灵的知识,仍然是地方性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比如«献羊»里,农家里的大事,总要求告于神方才安心.求告于神,要有一套一套的献祭仪式.比如和平老汉为给儿子祈愿一桩好婚姻而向二郎神许下献祭的羔羊,得提前几个月做准备,挑选最好最相宜的那头羊,献祭过程也充满神秘性.«狼虎滩»里,菩萨保的父亲忽然摔倒得送医院,菩萨保的媳妇快要生产,而通往县城的大马路因为落石不得通行,他们不得不绕行凶险的狼虎滩,而冥冥中这一切的命运交叉的神秘安排都是为了菩萨保下到沼泽里救助那头神秘天马,也因此菩萨保丢了他辛苦得来的,那个寄托着一家人生活希望的珍贵虫草.«赶马的洛桑»里的少年洛桑,牵着那匹老马华尔沃(英雄)去远方城市卖药,一路风餐露宿,像极了西天取经的伟大信徒.碰见前脚马帮祭祀山神时松柏枝灰烬,少年洛桑 双手合十,祈求山神保佑 ,老马华尔沃也不断地试探挑战少年,考验洛桑,而最后面对那个路边垂死的马帮客,洛桑感受到 正在天空望着他的诸佛菩萨以及他自己的良心 施加于他的考验,这样的内心体验,命运的暗中估价,在特定文化圈之外的人是不大可能有的.这种命运的神秘感,是超出人类理性认知范畴,而又确实对一些特定文化圈人群的生活构成影响的因素,这是一种混合了多种原始信仰及宗教观念的地方性知识,同时,也是在现代性进程里逐渐被抛弃的知识.但,人类的生活似乎并没有因为科学的进步而必然美好,我们仍然不得不求助于这些历史的遗存知识.文学也因这些要素而丰厚,使得作品呈现出更特别的色彩沉淀.文化地理的河湟区域,汇聚了藏㊁汉㊁回等多个民族,他们的信仰与文化习俗既有区别又多有相互影响.但在中国新文学的地理版图里,这个区域是少人关注,不曾被充分书写的地域.而在西部文学的框架下关照, 西部这一多民族地区的风俗民情所呈现的多样性㊁混杂性㊁独特性,不仅是西部乡土小说内在精神变得丰富而复杂,而且也是其文体形相呈现出不同于东部的多种特征 [1].何延华的系列中短篇小说创作,在作为文学的西部地理版图里有特别的价值.二、万物共生的生态伦理取向在中国文学研究界,文学批评的生态关切是最近二十多年方才兴起的潮流.但,在文学创作中里表达生态理念的价值,在中国文学里从来都不缺乏.尤其是在少数民族的思想根底里,人与自然从来都是息息相关的共生存在.何延华所来自的藏文化更其如此.自然中的每一棵树,每一棵草,每一条河,哪怕一个水洼都可能被赋予神意的存在.人并不是自然世界的主宰者,而是与万物平等地共生其间,共同构成了这个有情世界的存在.从这个角度看,中篇小说«立春»«狼虎滩»«寻找央金拉姆»等作品中呈现的人与自然关系的特殊关联,则为理解河湟区域少数民族人群在历史与现代化转型中的人与自然的关系提供了宝贵的样本.«狼虎滩»里德昆老人与即将临产的儿媳妇在前往医院的紧要时候,都选择鼓励菩萨保冒着生命危险去救助那头困在沼泽的天马.天马也由最初的充满戒心,到最终相信菩萨保与众人的善意,配合众人获得救助,而这一切都是在神圣的阿尼玛卿雪山注视下发生的.菩萨保一次次地望向雪山,得到勇气,这种人与自然的特别精神联系,其他文化里极其少见.菩萨保舍命救天马,其动机毋宁是出自现代动物保护法律的宣传,更是出自对自然的本然敬畏之心所促动.但这种和谐㊁自然㊁祥和的关系也处在危险的威胁中.菩萨保为救助珍稀动物天马丢了虫草,几乎搭上性命,而被救助的怀孕的天马仍然难以逃脱躲在暗影里的残暴贪婪的偷猎者的枪口.«立春»里的少年几乎就是那佛经里舍身饲虎的菩萨转世,这是尤其动人的一种将人与万物平视的生命观.众生平等,在一特定的文化区域,是切实的生命实践,«立春»与«狼虎滩»都极生动地展示了河湟文化区,自然环境与宗教文化影响下自然观念与生命观念如何深切地影响人们的行为抉择.三、宗教神性与人性救赎在何延华的中篇小说里,«立春»是一篇惊心动魄之作.小说开篇浓烈的暖色调与结尾的荒寒形成强烈的对照.和她的多篇小说一样,故事的主角是个善良的少年,他一大早拎着一塑料桶大红颜料给自家羊群 打春 ,那些羊似乎故意与他捣乱,一头他最偏爱的羔羊趁他不备,从他身后撞击,导致一桶颜料撒得他一身,让他在动物们面前出尽洋相,可是少年并不恼怒.他 他自认倒霉,咧着嘴嘿嘿笑起来,随着笑他的两颗小虎牙迅速一闪,上嘴唇上的绒毛也发出一抹和阳光一样的金色 [2].他累了坐在台阶上休息,院子里公鸡追逐母鸡,他踢打公鸡伸张正义,邻家的黑猫追逐他家的白色母猫,母猫的叫声在他听来凄惨,他赶走大黑公猫,最温情的一幕是:圈里的母猪正在待产,它是今早第一个被少年涂上颜料的家畜.少年望着它圆鼓鼓的快要坠到地面上的肚子,以及肚子上那两排粉红色的胀嘟嘟的奶头,脑子里兴奋的猜测着小猪娃的数目,十三只还是十四只?他记得有一年他家里的一只老母猪曾一胎生了十六只小猪娃,这一次可能会更多吧?他愿意多些,更多些.他热爱动物胜过爱自己[3].少年世界里唯一的阴影似乎就是那个 为人正直,做事清清白白,从没欺骗过别人 在村里享有很高威望的父亲 .邻家死了妻子的叔叔总是乘父亲出门的时候来找妈妈,他们 关起门商量事情 ,妈妈似乎很快乐.村里有个坏女人巧巧,父亲和巧巧 相好 的事情成为村里的闲话笑料,妈妈知道后哭泣,并不明其所以然的少年就拿弹弓偷偷打巧巧的屁股.他是村人眼里开不了窍的憨娃 .但成人世界残忍的一面就在在不经意间在他面前撕裂开.小说结尾,少年半夜被噩梦惊醒,草原上传来的凄惨狼嚎令他难以入睡,他起身去猪圈,看见母猪顺利产下一窝猪娃,脸上绽开笑容.但是,白日里那两只被打死的狼夫妻以及惨死的小狼崽使他 在月光下陷入沉思 , 是的,世界在沉睡,不知过了多久,他走进自己的小屋,拿起那把温柔地躺在床头的土枪,轻轻走出房门,融入柔和的月光之中. 黎明,大人们在草原上找到少年血迹斑斑的毛衣碎片.«立春»里少年决意半夜奔向草原去向狼群 报信 ,未必是分不清童话世界与现实的分别,而是少年心底对于万物的同情心所驱使.甚至在这篇小说里,可以明显看出,作者对于两个世界的对立设计,不是人与自然,而是自然的护佑者少年与破坏自然的成人世界的对立.固然,小说结尾,少年被狼群撕碎,似乎是少年的梦幻破灭,但恰恰是对丑陋的成人世界的批判与对他们的愚蠢的惩罚,而少年的头颅上面 一双睁着的大眼睛.那双眼睛纯净㊁安详,正静静地注视着无边的天空 .少年从善良的自然本心出发,想要救助狼群,作为对白天没能阻止其父亲与堂哥猎杀狼夫妇与幼崽的赎罪,但这个罪本该是成年人的罪.这里似乎隐隐有一个更为古老的宗教救赎的意味在其中.可以想见,少年的父亲并不会意识到自己的愚蠢,就如同他有意设计打死了与其妻有私情的邻家男人而嫁祸于懵懂的少年,但并不反思自己沾花惹草的根性.少年用自己清白的肉身完成了向狼族的赎罪,这罪的发端是来自成年人.而少年的夜半行动,未必不是自然神意的神秘力量在驱使.只是,人性会被唤醒吗?«赶马的洛桑»是另一个少年的成长历程,又是另一种对人性的不断考验.少年洛桑为了救治父亲,自作主张赶上自家老马华尔沃,驮了两袋药材踏上古老的马道去遥远的城里贩卖.他遇见早他两天出发的马帮祭祀山神时未燃尽的松柏枝, 洛桑双手合十,祈求山神保佑 .这种自然朴素的对神意的敬畏,可能也只能是在藏民族这样的文化氛围里成长的人才有的.但,也许神意对少年还有更高远的期望.他们刚踏上泥泞狭窄㊁曲折陡峭的马道,天气就变了. 先是太阳被东方飘来的一团紫黑色乌云吞没,接着寒风四起,鸟雀低飞,报告一场暴雨即将来临.果然,不一会儿,天昏地暗,粗重的雨点犹如豆子从天上跌落. [4]接下来一路,风雪交加,老马仿佛通灵,也在不断试探少年的信心.终于老马华尔沃似乎愿意配合少年完成使命,但少年的缺乏经验却不断使他们陷入绝境.熬过了最艰难的风雪夜,在下山时却将一袋子珍贵的当归掉进了河水被冲走.接下来的月夜,狼群㊁疲劳与饥饿似乎是取经路上的路障,一重重考验少年与他的老马.而最后的考验则更加致命,一个濒临倒毙荒漠路途的马帮客发出求救,少年该怎么办?如果他不能把药材运到城里卖了,就救不了父亲,可是老马不可能同时驮上药材和那个垂死的马帮客.少年面临他以为在 天空中望着他的诸菩萨 以及他自己的良心的审判.最终,铃声远去,他和老马走了;但是不一会儿,他俩又回来了,将最后仅剩的一麻袋 或许能够换回他父亲性命 的药材弃在荒漠中,将马帮客驮在马背上,去挽救他的性命.如果这个故事的背景放置在别一文化的语境中,必然缺失其中的宗教神性要素,则个人道德的自我约束可能就失去了有力的支点.在何延华的«献羊»«拉姆措和拴牢»和«狼虎滩»中都隐设这一特别支点,人性以宗教信仰的神性召唤而得救赎.四、抒情性浪漫诗意王德威从中国现代文学里发掘出一个隐含的抒情浪漫传统,而这个美学特质,在少数民族文学里有着更为悠长的源头,也是少数民族文化天然的构成部分.何延华小说中,«寻找央金拉姆»通篇流淌着歌声,故事在美丽的草原背景展开.一个小女孩因为高烧,喉咙再也不能发出悦耳的声音,也因此不能和哥哥姐姐一样去学校求学.父亲骑马带她去桑科草原寻找传说里的神医兼民间歌唱家央金拉姆.父女俩一路跋山涉水,风餐露宿,碰上各种各样的人,大家都听说过那个传说里的央金拉姆,可谁也没有真正见过,甚至有人说她已经年老故去,小女孩的心情不断绝望又不断生出希望.小女孩太渴望发出声音了:小女孩真的 唱 起歌来. 唱 的内容,全是她一路上听来的各种各样来自大自然的天籁之音.在她的心目中,大自然的一切都有声音,包括太阳和空气.她用心体会㊁模仿着大自然的万千声响,心灵被一种奇妙的感觉包围,好像自己的喉咙真的发出了各种美妙的声音.唱 着, 唱 着,小女孩渐渐放松下来,忘记了死亡㊁忘记了恐惧,沉浸在自己的歌声 中.在 歌声 的荡涤下,世界在她的眼里又变得清新明媚㊁安全踏实了[4].又是一天路途跋涉,小女孩与受父亲托付带她的叔叔在草原宿营,他们路遇一家四口要去朝圣,这成为了小女孩的 天启 时刻.半夜里她走出帐篷来到溪水旁 练习 唱歌.小溪欢快地地向前流淌.藏身在溪边水草丛中的青蛙,声音雄伟洪亮,叫声此起彼伏;夜莺在不知哪棵树上婉转动听地唱着赞歌;松林在不远处发出整齐而悠扬的合唱;还有很多很多说不清来路的声音,以各自的音调和音色,在沉寂的夜里动人心弦地响着.小女孩认真地聆听了一会儿,开口 唱 道小溪收起了自己细碎清脆的水声,青蛙闭上了嘴,夜莺停止了歌咏,松林陷入了沉默,大自然的万千声响全都噤声竖耳㊁屏气凝神,听小女孩唱歌[4].小说中这样的童话诗般的段落俯拾皆是,使得小说洋溢着美丽的诗意色彩.新世纪小说中,这种抒情性越来越少见.当代作家里,张炜的 你在高原系列 中喜欢大量插入主观抒情段落,但似乎过于铺张,而影响了小说中行动的推进.何延华小说中的抒情铺张却往往与情节的推进相得益彰,为营建氛围,塑造人物形象提供了有力支持.簌簌簌 大自然的万千声音一起说, 亲爱的孩子,像热爱生命一样热爱唱歌吧!像赞颂黑夜一样赞颂声音之神吧!像赞颂太阳一样赞颂妙音天女吧!加油,不要气馁,我们都在你身边,倾听你发出天籁之声!这一回,奇迹发生了,她真的发出了声音!那无与伦比的㊁在她自己听来就像和大自然中的一切声响一样美好的声音,真的从她沉寂的喉咙深处迸发了出来!每一个字㊁每一个音,都那么清晰㊁准确㊁悦耳㊁动听!都那么自然㊁和谐㊁圆润㊁流畅!天哪!爸爸!天哪!妈妈!天哪!央金拉姆!我能说话了,我能上学了!小溪㊁青蛙㊁夜莺㊁松林㊁大自然中的一切,一起见证了小女孩创造的奇迹.一时间, 哗啦啦 大自然发出一阵长久的欢笑,这欢笑汇成一股强大激昂的乐音,仿佛在为她的胜利喝彩鼓掌[4].这样的抒情释放出摄人心魄的力量,往往须得作者 情动于衷 ,紧紧贴近人物角色的情绪并移情于内,耗费作者极大的内在情绪涵养,但撼动人心.她的小说中抒情诗色彩,也许与何延华所成长来自的甘蒙交界的花儿传统不无关系.五㊁ 故事 传统的复活本雅明曾感伤 讲故事的艺术行将消亡.我们要遇见一个能够地地道道地讲好一个故事的人,机会越来越少 [5].所有的古老民族都保留有强大的说故事的传统.人在这个世界生存积累的所有知识㊁生存智慧㊁人生教训㊁道德律条,以至于应对生活种种问题的解决方案,锦囊妙计都借助故事的讲述,得以保留,代代流传.这也是在现代传媒环境里逐渐在消亡的传统.但,何延华的小说,似乎是对这个传统的坚守.她的小说里几乎都贯穿着对最朴素的道德德行的关怀.«献羊»里和平老汉为给儿子祈愿一桩好婚姻而向二郎神许诺的羊被人偷了,为此给他造成不小的烦恼,可是当他发现这是同村一个倔强的㊁死了两个儿子的老汉福寿所为时,他和老搭档双喜,年青的羊贩子,路遇的一对土族年青夫妇,都没多少费劲地达成一致,要顾及那个 孽障人 的名声,隐瞒真相.最后的献祭仪式上, 神 迟迟不肯领受献祭的羊羔,和平偷偷改变了祈愿,甚至要让儿子菩萨保给福寿老汉做干儿子,羊羔才终于被 神 领受 ,完成了这一虔诚的献祭.福寿老汉因为自己偷羊的事情败露,无法承受这个 丢人现眼 的事实,吃了一大把安乃近自杀,但是阴差阳错,吃下去的药过期了没死.这样的故事套式,有可能被认为是 过时 的,但朴素的道德关怀就在乡野底层如此般生生不息.«烈焰与往事»里的裁缝母女,老货郎,乔老师一家,还有济穷救困,对毁容的清夏不离不弃的王小宝,这些都是古风清正的传奇人物,但被作者编织在了春风镇的江湖故事里.故事中正邪相对的人物设定,为富不仁的冷先生被惩罚得大快人心,蹊跷的娱乐城大火,这样的情节设计,是传统民间古事里常见的套式,但在«烈焰与往事»中却被赋予可信的现实底色,真实反映了某一时期城市化发展的另一面,而故事的核心内核仍然是对善良人性的显彰,这是古老的 说故事 传统最持久的道德内涵.六㊁结语何延华的小说创作以其独特的地方性文化色彩展示了民族文学书写的独特美学面相.无论是其中贯穿始终的万物共生的生态融合价值取向,还是隐含的宗教神性,都表达了对人性救赎可能性的探索.她那富于抒情性浪漫诗意色彩的笔调,为其作品增添了特别的文体魅力.西部文学有赖于像何延华等一批青年中坚作家的坚实创作实绩,赋予其名副其实的美学内质.ʌ参考文献ɔ[1]丁帆.中国西部现代文学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208.[2]何延华.嘉禾的夏天[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14:171G172.[3]何延华.赶马的洛桑[J].青海湖,2018(8):44G45.[4]何延华.寻找央金拉姆[J].飞天,2016(12):4G28.[5]汉娜阿伦特.启迪:本雅明文选[M].北京:读书 生活 新知三联书店,2008:95.[责任编辑:王作华]。
张炜小说的语言风格
张炜是我国当代文学发展进程中的一位重要作家,自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发表作品开始,他至今已在文坛辛勤耕耘近四十年。
他曾说过:一“个人就是一个世界,即使面对仅有的三个听众也要倾注满腔热血。
”他以一支笔加上无限的精力创作了《古船》《九月寓言》《外省书》《远河远山》《柏慧》《能不忆蜀葵》《丑行或浪漫》《刺猬歌》及《你在高原》 (十部) 和散文《融入野地》《夜思》及文论《精神的背景》《当代文学的精神走向》《午夜来獾》等作品。
在这些作品中,我们能够看到张炜不停迸发着的热情和奔跑不息的追寻。
其中,他的小说更以朴素明快的语言熔铸了广阔的诗性和厚重的心灵思索,给人以激荡灵魂的叩问。
我读的第一本张炜的小说是他获得茅盾文学奖的《你在高原》,它不仅仅是一部小说,更是文学上重要的纯文学著作。
这十本书深深的震撼了我,让我看到了不一样的小说。
第一次,我向往了他笔下的那片平原和山地,渴望了广阔的大海和高大的橡树,我走过了条条溪流座座山川,我看到了明亮的鹿眼和雪白的李子树,一切的一切,不知道哪里有着故事的源头。
之后,我阅读了他的其他作品,如《古船》《九月寓言》《蘑菇七种》等。
正如张炜所说的:“优秀的作家必须是有个性的。
”张炜的小说不仅体现了他独特的思考和人文关怀,小说中的语言本身也给予了我们极大的独特享受。
他的语言风格最突出的特点是朴素,而即使朴素,也以一种沸腾的激情凝结了高层次的诗意。
许多人都认为张炜的小说过于朴素,但是这种说法是不全面的。
朴素的实质是更接近表达意义的本身。
张炜说:作“家最要紧的是要诚恳,要质朴。
作家嗓子比不上播音员,思辩比不上哲学家,漂亮比不上影星,作家只有一份质朴的感情。
”通过朴素的语言表达质朴的情感能使这种情感更加深刻,也更加能打动人。
但这并不是说只有朴素的语言可以表达质朴,华丽的辞藻也可以,不过却多了一层铺垫,不是那么的直接。
从心底流淌出来的文字才感人,因为它们是经过了心灵过滤的。
最常见最普通最不时髦的词汇也许是最恰当最真诚最不褪色的。